第一篇:以企业文化增强企业竞争力的研究
以企业文化增强企业竞争力的研究
目前,建筑市场的竞争愈演愈烈,尤其是在我国加入WTO以后,国外竞争势力对我国建筑市场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使我国的建筑企业面临着更加巨大的挑战,特别是我国国有大中型建筑企业更是处在首当其冲的位置。为此,如何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成了摆在所有建筑企业面前的首要课题。而企业文化是最能直接反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因素,因此企业文化的建设是所有国有大中型建筑企业的首要任务。
国内建筑企业与国外一些先进企业的差距不仅表现在装备、技术、产品等方面,还表现在企业的经营理念、发展方向、员工的价值观念等方面,也就是体现企业文化差距的地方。因此,构建良好的建筑企业文化,增强企业的凝聚力,是培育建筑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途径。
企业文化的内涵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或一个组织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以价值为核心的独特的文化管理模式,是一种凝聚人心以实现自我价值、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无形力量和资本。企业文化渗透在企业的一切活动之中,是企业的灵魂所在。企业文化最初是一个理念,然后通过一定机制,正式变为员工的自觉行为。因此,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与组织管理实践相融合的产物。
核心竞争力特点
核心竞争力是一种制度化的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知识体系,是
企业获取战略性资源的能力以及运用一般资源和战略资源向顾客提供更具价值的产品和服务的能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非是某种单项资源,而是建立在企业核心资源基础之上,具有创新特征的企业人才、技术、品牌、管理、文化等综合优势在市场上的反映。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其文化力的重要表现,融合于企业内质之中。因此,企业文化是打造核心竞争力不可缺少的基本成分,需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对其进行持续不断的创新、发展和培育,才能维持或提升核心竞争力。一个企业旺盛生命力的根源在于企业的文化底蕴,这是企业制胜的关键和保障。
建设具有特色的企业文化既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企业文化建设要想在实践上成功,必须结合企业自身特点和所属行业特性,创建个性鲜明,富有特色的企业文化。建筑企业文化建设应注意以下几点:
1.充分发挥企业领导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企业领导是企业文化的倡导者、维护者和管理者,他们的思想意识,个人品行与道德准则、思维方式与习惯,价值观与经营哲学,直接决定着企业文化走向和实质内容。可以说企业文化与企业领导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任何优秀企业文化虽是企业员工集体智慧的结晶,但更凝聚了企业领导的智慧与心血。
企业文化建设需要企业各部门之间多层次、全方位的协调与配合,需要全体员工的共同参与。只有企业领导在人力、物力、财力给予大力支持,才能推动企业文化的发展。同时,企业领导是企业文化的龙头,领导的言行举止是一种无声的号召,对员工起着重要的示范作用。企业领导只有自觉地融入到企业文化建设中,企业文化才会逐步完善、定型和深入。因此,作为企业领导,必须从战略高度认识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仅应当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积极倡导者,更应成为企业文化的维护者和管理者,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员工做出表率,也成为企业精神和企业形象的代言人。必须要认识到企业文化建设不仅与企业经济效益紧密联系,对企业的社会形象、长远发展等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所以,企业领导要把企业文化建设提到战略高度,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培养核心竞争力。
2.建立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
企业是人的集合体,它的存在与发展是人创造的。只有“依靠人,为了人,尊重人,塑造人”企业才能更好的向前发展。当今企业之间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竞争的基础是企业文化。因此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应强化以人为本的意识,使企业成为全体员工都具有使命感和责任感的共同体。要结合企业的特点和发展的走势把企业文化建设溶于各项活动之中,使员工在工作、学习、生活的各个层面,都能汲取企业文化所带来的营养,为构筑一流的企业,雕塑凝聚力极强的战斗群。企业要做到惟才是举,积极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构建一个人才成长的平台。积极创新人才机制,努力做到用事业造就人才、用环境凝聚人才、用机制激励人才、用法制保障人才。全面、准确地识别和评价人才,公正、公道地对待人才,选好人才,用好人才,使人才更好地为企业发展服务。
3.调整不同阶段的企业文化
一个企业的成长要经历创立、成长、成熟三个阶段。对于不同阶段的企业,其文化建设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对于处在创业期的企业,其核心目的是要吸引和留住人才,所以,必须建立一个科学完善的激励机制,企业文化应着重体现对员工的关怀,使员工对企业的发展和壮大充满信心。当企业进入成长阶段,企业的发展需要一个公平合理的内部环境,企业的组织结构需要合理调整。这时的企业文化建设应在激励机制基础上,建立有效的绩效机制,对员工的奖罚要分明,分工要明确,用有效的管理制度来维持企业的良性发展。在企业步入成熟阶段后,企业往往集团化,企业的运行相对平稳。这个时候企业往往容易出现大企业病,员工的工作效率降低,责任感下降。如何保持企业的活力,激发创新意识,推动企业改革,是这类企业发展的当务之急。这时的企业文化建设应该在提高员工的创新意识,强调危机意识和培养开发人才上下功夫。另外,在企业处于并购阶段时,要注重融合各个企业的子文化,形成包容并购企业的独特文化但又有共性的大企业文化。
建筑企业文化维系着建筑企业员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它包括思维模式和行为规范。外在层次为物质文化,如建筑产品和建筑工具;中间层次为制度文化;内在的核心层次为价值观。外在层次为硬件,中间和内在层次为软件,硬件是软件发挥作用的结果和表现形式。工程项目是建筑企业的利润源泉,拥有众多的优秀项目必然显示出企业的雄厚实力和竞争优势,同时企业文化在每个具体的工程项目上都会
发挥作用并得到体现。因此,企业文化作为建筑企业发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占据着重要地位。
建筑企业文化建设需要立足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准确把握企业目前的状况和今后的发展目标,明确企业的文化类型,确定具有鲜明个性的企业理念。以培育企业精神、增强企业凝聚力为核心,以面向市场、优化经营理念和员工思想行为为着力点,塑造员工和企业的良好形象,将文化力转化为经济力,最终形成建筑企业独有的文化建设,提升建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第二篇:企业文化与企业竞争力研究
企业文化与企业竞争力研究
1前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通过企业文化建设、企业理念的营造来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已引起企业界越来越多人士的关注。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什么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个问题,成为人们争论的焦点,有人说高新科技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有人说企业制度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后来理论界形成了这样的共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一种最难模仿的能力。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大卫*科恩斯在《组织文化与领导艺术》、迪尔在《新企业文化》、茨威尔在《创造基于能力的企业文化》中都谈到这个问题。
新经济时代的到来对企业的员工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管理者在充分注意员工行为管理的同时,害必须充分注意对员工的头脑管理,也就是思想管理,或者称之为文化管理。为此,良好的企业文化就成为营造企业核心竞争优势必不可少的基本要素。正如《财富》杂志评论员文章所指出的,世界500强企业胜出其他公司的根本原因,就在于这些公司善于给他们的企业文化注入活力。美国哈弗大学的约翰*科特教授和詹姆斯*赫斯克特教授深入研究了企业文化和企业长期经营业绩之间的相关性。他们在《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一书中指出:企业文化对企业长期经营业绩有着重大的作用。我们发现具有重视所有关键管理要素(消费者要素、股东要素、企业员工要素),重视各级管理人员领到艺术的公司,其经营业绩远远胜于那些没有这些企业文化特征的公司。
“人是企业中的最大的资源,而管理企业的最有效方法,是通过文化的微妙暗示进行的”,美国的特雷斯和肯尼迪在他们合著的《公司文化——公司生活的礼节和仪式》一书中揭示了这样一种调查结果:在美国企业中,厚重的文化几乎总是取得持续成功的驱动力量。沙因在《企业文化生存指南》一书中指出:大量案例证明,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企业文化是推动企业前进的源动力,企业文化是核心竞争力。
企业文化总是随着企业和社会文化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因此,企业文化的建设是企业的永恒主题。那么,究竟企业文化的内涵是什么?企业文化和企业竞争力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如何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文章结合笔者所在企业的文化建设实践,分析这些基本问题,探讨建设企业文化和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内在联系。
2企业文化的涵义
企业文化理论的兴起是从日本经济的崛起和美国人的反思开始的。据统计,20世纪70年代后期,日本经济增长率是美国的4倍;1981年,美国对日本的贸易逆差高达180亿美元,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占美国贸易赤字总额的1/2左右。面对日本咄咄逼人的气势,美国人不得不承认,二战后形成的美国时代已经结束。美国人不得不开始了反思:日本经济为何能迅速崛起?美国人研究日本经济得出的结论是:日本企业的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在推动着日本经济的崛起。于是,美国人迅速把目光聚焦到本国企业的文化上,发起了追求卓越、重塑美国的热潮。企业作为一种以人和人的某种契约关系为基础的经营活动主体,其经营行为必然最终都要人格化,也就是说,企业是人格化的企业,企业的所有活动最终都要靠人来执行。正因为如此,企业的制度安排,企业经营战略的选择,都必然会体现在人的价值理念中,也就是以企业文化的形式表现出来。通常我们认为
企业文化是受社会文化影响和制约的,以企业规章制度和物质现象为载体的一种经济文化,是企业员工在从事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所形成的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是外显于厂风厂貌、内显于员工心灵中的以价值观为核心的一种文化观念,是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的总和,它渗透于企业的各个领域和全部时空。企业文化可以帮助企业管理者改善企业的信息沟通、人及关系和决策的制定,可以帮助企业创造新的气氛,以适应竞争日趋激烈的企业环境,形成高度灵活的应变能力。经营管理离不开企业文化的导向,成功的企业文化能增强企业的向心力、凝聚力,规范企业行为,协调企业与社会的关系。所以说,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实现企业制度与企业经营战略的重要思想保证,是企业制度创新与经营战略创新的理念基础,是企业活力和竞争力的源泉。
企业文化具有凝集功能、激励功能、约束功能、导向功能、纽带功能、辐射功能,在未来企业的发展中这六大功能将越来越明显、越来越强烈地表现出来。作为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在企业中的重要体现形式,中国和国外,近代或未来,都离不开企业文化的非凡作用。美国、日本企业界的最优秀的总经理们总是不惜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营造、维护自己的优秀企业文化。如日立公司奉行的哲学“和、诚、开拓”精神:“和”即强调全体员工以和为贵,心心相印,主张开展非正式讨论在内部形成风气,公司一年内收到建议421万条;“诚”则指对用户的态度,以诚相待、诚实守信;“开拓”则要求勇于创新,具有争取更大成果的一种旺盛的斗志,以“向新领域挑战,百折不饶”的精神调动员工的感情。
不论你了解不了解,承认不承认,文化因素在企业里无处不在,并总是潜移默化地发挥着作用,中国企业也不例外,只是大多数企业没有意识到文化经营和建设对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笔者所在的中国石化西北分公司就一直在致力于企业文化的建设,并由此获得了丰厚的回报。
西北分公司的前身是西北石油局,是一支作风顽强,善打硬仗的石油地质队伍。几十年来,该局员工克服种种困难,在条件极为艰苦恶劣的湿地、沙漠和戈壁,为大庆、胜利、大港及塔里木等10多个油田的发现立下汗马功劳,为中国的石油工业做出了卓越贡献。“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一直是激励西北石油局职工不断创业的核心价值观。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西北石油局改制为石油公司,由过去单纯的石油勘探转向勘探开发一体化经营,企业的经营和管理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为适应这一新变化,公司党委在企业文化建设上及时调整思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丰富企业文化的内涵,对内加大开展“凝聚力工程建设”,倡导以科学理论武装人、以道德建设规范人、以优秀文化陶冶人、以全员培训提高人、以真诚关心温暖人;对外极力加大经济技术合作和交流,努力拓宽销售渠道,提高服务质量,打造企业信誉和品牌。如今,这个不到3000人的企业发现并管理着原油储量达12亿吨的塔河油田,2004年原油产量358.168万吨、天然气产量4.9亿立方米,实现利税18.34亿元,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连续11年保持自治区授予的文明单位称号,并被自治区命名为文明单位样板。
3企业文化作为核心竞争力在企业中的具体体现
企业文化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在支撑企业稳步前行,正因为其没有物质外观,因此有些人不能从内心真正认同,也才有了重视实物竞争因素的培养而忽视企业文化竞争力的倾向,企业竞争力的文化因子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掘。企业文化所承载的竞争力,是通过企业的创新机制和外在形象的树立体现出来的,其中
最重要的、核心的部分由两个:一是企业自身的生长力;二是企业外部的形象力。
3.1企业生长力——创新机制诠释企业生长力
企业自身的生长是文化力中最核心的因素,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涵:
一是企业内聚力。包括经营管理人员和员工的情感紧密度、企业的团队精神、向心力等。任何一个有文化内涵的企业,都需要建立感情投资机制。要管理就要先尊重被管理者,尊重企业员工的人格,使员工对管理者建立起信任。有了这个感情上的纽带,企业员工对经营管理人员就有了感情依附意识,管理就会比较顺畅。古语云,“人心齐,泰山移”,就是这个道理。当个人价值观与企业价值观融为一体时,企业人员才会感到自己不仅是为企业工作,也是在为自己工作。这种员工和企业的和谐一致,能激发起员工强烈的归属感和自豪感,使员工的士气保持长盛不衰。以人为本,培养团队精神,使企业员工能感觉到企业目标的实现也意味着个人利益需求的实现,从而最大限度的激励企业员工为实现企业的崇高目标而勤奋工作,积极进取。多年来,西北分公司致力于“职工之家”建设,通过教育和培训努力提高职工政治素质和工作能力,引导职工广泛参与企业管理和决策,大力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充实职工的精神生活,经常性地开展“送温暖”活动解决一线职工的后顾之忧等等。“职工之家”建设让职工真正体会到了家的温暖,“企兴我荣”的利益共同体观念深入到每个的员工心中,企业有了前所未有的强大凝聚力。
二是才能激发机制。企业要保持永久的创造力,就必须建立完善的才能激发机制。西北分公司一直将调动员工积极性当成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的重要一环,努力在企业中养成一直尊重创新、尊重人才的文化氛围,使每个人都能从企业快速发展中感受到事业成就感。该公司建立了严格的考核激励机制,实行全员竞争上岗,公开竞聘管理人员和技术项目负责人,通过项目负责制、岗位退出制,建立总经理激励奖金、拉开收入分配差距等措施激发员工求知成才的欲望,使企业的技术水平紧靠当今世界石油行业的前沿,为企业的超常规发展奠定了管理和技术基础。
三是企业持续不断地创新技能。技术是不断更新的,企业文化因素是永存的。技术可以外引而文化只能自生,有了文化力的支持,企业的生命力才会得到源源不断的软支持。在西北石油人眼里,创新是企业保持高增长高效益的不竭动力。2000年,公司启动了技术、管理、体制三大创新工程。通过技术创新丰富油田开发手段,探索和解决塔河油田碳酸盐岩油藏储藏预测和开发这个世界性难题;通过管理创新提升动力系统,加大成本管理力度,提高管理技术含量,争取最大效益;通过体制创新,进一步转变观念,拓宽融资和技术交流渠道,建立现代化专业油公司,使企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三大创新工程的实施,使西北分公司彻底摆脱了旧体制长期形成的桎梏,企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经济效益在全国同行中名利前茅。
第三篇:加强企业管理 增强企业竞争力
现代企业管理作业
强化企业管理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强化企业管理 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管理是企业永恒的课题,没有科学严格的管理就没有成功的企业。强化企业管理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企业市场竞争能力、推动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企业作为经济发展的主体,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切实转变增长方式,从而推动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进程。这既是企业管理的方向,也是企业管理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
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管理,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一、强化企业管理应注重制度建设
无规矩不成方圆,对于任何一家企业来说,在其运行机制不断完善的过程中,企业制度体系的建立和不断的完善都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因为建立合理、规范、适用的企业制度体系是企业保证良好的运行状态、提高企业整体运行效率的基础性建设工作。
按照党的十七大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企业要为职工创造和谐的工作氛围,让所有同志都能够感受到组织的温暖,在这种环境中工作,人的心情是愉悦的、舒畅的,人的潜能也能得到尽情发挥。这是人性化管理的一部分,能够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促进工作全面展开,中心业务也能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靠制度管人,按程序办事,制度不完善要修改制度,程序不科学要改进程序、流程,这些都是企业管理的基础。企业要建立健全以责任制为基础的规章制度,主要包括:基本制度、工作制度、责任制度,它是根据社会化大生产进行分工和协作的要求制定的,规定了企业每个成员在自己的岗位上所应承担的任务、责任以及相应的权利。建立岗位责任制是基础,通过这一制度的实行,可以把企业的每一项工作落实到人,从领导到基层,专人专岗,专人专责,有了良好的生产秩序,各项技术经济指标的实现也就有了保证。
二、强化信息化建设,推进现代化企业管理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及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21世纪的企业管理和工程项目管理必将走向信息化,企业间的竞争将越来越依赖于信息技术。积极推进企业信息化的建设进程,促进企业在风云万变的市场中可持续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企业信息化就是围绕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充分利用电子信息技术,不断扩大信息技术在企业经营中的应用和服务,提高信息资源的共享程度。
企业应注重提高对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的认识,把应用先进信息化管理纳入企业核心竞争力建设的工作中去。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和管理的步伐,支持企业在产品设计开发、生产制造、物资采购、市场营销等环节,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和企业资源计划等计算机管理系统,全面提升企业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加快发展电子商务,积极构建企业信息门户和电子商务平台,促进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的重组与优化,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加快推进企业管理由传统经验型向现代科学型转变。
三、加强成本管理,努力实现降本增效
现代社会是一个物质发达、竞争激烈的社会,企业要保持市场竞争力,获得足够的效益,能够做到继续发展壮大,除了具备产品质量优秀、价格合理等条件外,具有良好的成本制度也是极其重要的一个条件。
企业应当在企业内部建立一整套降低成本的管理机制和管理办法,要健全完善成本费用管理制度,科学制订企业生产计划与作业计划,对工艺流程、生产进度、过程质量、物质消耗、生产成本等进行全面控制,提高工作效率和优质产品率,降低成本。企业要开展目标成本管理,科学合理确定原材料及各种能源消耗定额,努力把原材料及辅助材料成本控制在预算范围内,把目标成本分解到产品开发和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目标责任落实到人,严格考核成本指标,严格兑现奖惩。企业应大力采用先进技术改造落后生产工艺和装备,主动淘汰原材料、能源消耗高的落后工艺和装备,杜绝跑、冒、滴、漏等各种浪费现象的发生,切实降低生产及经营成本。
四、强化财务管理,控制管理费用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核心已成为企业家和经济界人士的共识。加强财务管理,是全面提高企业科学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先进的财务管理能够有效的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使企业在激励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资金是企业的血液,要把财务和资金的管理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中心环节,千方百计提高资金的流动性和收益性。企业要建立健全以现金流量控制为重点的各项财务管理制度,严格资金使用前的审批程序和使用中的过程监督;要以现金流量为重点,加强收入、支出管理,促进资金流转,最大限度地减少资金占用率;要改进和加强对现金流的动态监控,努力缩短资金循环周期,防范资金风险,保障资金运转安全,确保企业资金链不断裂;要加强应收账款和预付账款管理,强化合同订单执行,提高预收账款比例,加强货款回收,强化应收账款和预付账款风险预警预报,采取必要的保险或再保险办法,降低坏账比例。
五、加强企业技术创新,提高企业竞争力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技术创新是企业提高竞争力的必然之路,是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力量,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对企业的必然要求。
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是企业调整产品结构、促进产业升级、淘汰落后产能、开拓市场、提高经济效益、推动企业快速发展的必要手段。企业要加强对技术改造项目规划和实施的管理,针对企业在产业、产品、规模、技术和工艺等方面的薄弱环节,集中企业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及时、准确提出技术改造项目并组织实施;要加强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的技术创新机制和创新体系,切实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增强核心竞争力。
六、坚持以人为本,抓好安全生产管理
企业的运作归根结底是人在运作,企业的收获也是人的收获。在物质文明极大发展的今天,以人为本越来越成为生产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企业中,落实以人为本,就是要重视人力资源管理,以提高企业的核心价值,增强市场竞争力。
安全出效益,企业应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建立健全企业安全生产预警机制,按照国家相关规定的要求,完善各种应急处置和救援预案;要结合企业行业特点和企业生产实际,以仓储运输、生产过程、作业现场、产品质量、原材料及能源消耗等环节为重点,制定和建立完善的生产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范,确保不留空白、不留死角,切实做到各类人员都有规可依、有章可循;要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改善安全生产条件,加强员工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严格持证上岗制度;要认真排查和整改各类事故隐患,防止重特大事故发生;要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主动对新建、改建、扩建工程进行安全评价,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安全生产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七、打造企业文化,创建特色文化
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先生站在战略高度精辟指出,“国家富强在于经济,经济繁荣在于企业,企业兴旺在于管理,管理优劣在于文化”。企业文化为企业提供精神支柱,为内部控制有效性提供有力保证,提高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要适应现代人文管理的发展趋势,就要结合行业和企业实际,打造企业的核心文化,通过具有共同价值取向的企业文化来吸引和凝聚员工,让员工在潜移默化中主动接受企业、认同企业、维护企业。要积极培育特有的企业精神,用企业精神教育和激励广大员工,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以得到社会各界对本企业的关注、重视、信任和支持,在用户中树立起诚信守诺的形象,从而赢得市场;要注重文化礼仪建设,规范员工的言行,确保企业内部团结协作,使企业各项工作协调有序进行;要通过企业文化把企业、员工和社会三者有机结合到一起,创建和谐企业。企业文化要以人为本,尊重人的感情,在企业中创造一种团结友爱、相互信任的和谐气氛,使企业文化成为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企业发展壮大的重要支撑。
第四篇:浅谈企业文化与企业竞争力
浅谈企业文化与企业竞争力
摘要:通常认为企业要思考三个问题:第一企业现在是什么?第二企业将会是什么?第三企业应该是什么?同时这也是企业文化的三个基点。企业文化就是从这三个基点发展起来的,从而形成一个立体式的企业文化,每少一个基点,文化就会有三维立体到二维平面,再到一条线,即回到企业的各种硬性枯燥的规章制度,充满活力的企业文化就不复存在。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对企业的贡献就会越来越小。本文就新阶段企业文化作用和企业竞争力关系进行简单探讨。
关键词:企业文化; 发展新趋势;企业竞争力; 人力资源管理
一、企业文化简述
企业文化——是一种心理认同,是一种群体氛围,它具有监督力,特别是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文化的重要地位得到更有效的体现。企业文化理论问世以来,已成为许多企业发展壮大的重要动力。新经济时代数字和网络化的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知识信息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在时代新经济浪潮的冲击中,企业面对的竞争正发生根本性变化。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经营发展过程中,在总结成功、失败的经验教训上,由企业群体认可的共同信仰、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和奖惩规则,并由企业领导者提炼和发展起来的一种适合于本企业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措施的凝结和升华。以有形的、无形的方式弥漫于企业特有的氛围中,使员工为自己所接受的信仰而自觉努力工作,产生强烈的使命感,激发最大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工作中实现人生理想和体现人生价值。因此,准确认识企业文化的重要作用是企业增强竞争力的重要基础;高度重视企业的文化建设和管理,才能为企业注入汩汩活力,确保企业在竞争中走向成功的有力保障。
二、企业文化的发展新趋势
企业文化是企业之间沟通、交流和合作的普遍话语和重要基础。新经济环境一面为企业文化增加新的内容,另一方面又为企业文化赋予以新的形式,呈现新的发展新趋势:1 以人为本得到更好的体现。现代企业文化的特征就是提倡以人为中心的人性化管理,倡导将培育先进的企业文化和发挥人的主体作用为企业管理的导向环节,这样,与此相适应的文化发展战略,也必然将会更加重视人本的思想。品牌文化形成并得到发展。品牌服务是企业发展的最终目标,有出色品牌就意味着拥有实力、有竞争力、有利润。因为企业的品牌象征着消费者对企业产品、价值观、信誉、企业形象等文化的认同和接受,当产品的价格、质量都接近的时候,那些服务较好、文化含量比较高、美誉度好的产品便会成为消费者的首选品牌。未来企业文化的重点无疑会围绕创建品牌开展,这种企业文化建设既强调增强内在的凝聚力,也更加注重提高企业外在的知名度、美誉度及顾客忠诚度。
3诚信服务文化趋势。企业的诚信是一种无形资产,反映了企业的信用和形象,是企业立足之本,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企业最大的危机莫过于诚信危机,企业出现诚信危机,将直接危机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所以,倡导企业诚信经营,推广诚信建设,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措施。
三、企业文化管理的重要作用
通常认为企业要思考三个问题:第一企业现在是什么?第二企业将会是什么?第三企业应该是什么?同时这也是企业文化的三个基点。企业文化就是从这三个基点发展起来的,从而形成一个立体式的企业文化,每少一个基点,文化就会有三维立体到二维平面,再到一条线,即回到企业的各种硬性枯燥的规章制度,充满活力的企业文化就不复存在。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对企业的贡献就会越来越小。
企业文化的重要任务就是要引导企业员工树立市场、竞争、效益观念,以改善和加强企业管理,努力实现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管理的双赢,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管理目标具有一致性,对企业管理的有保证作用和导向作用。
企业文化在精神层面和意识层面上反映着人们的气质和风格。企业文化并不是简单的“企业”+“文化”,也不是衬托的一种虚有装饰企业的文化。企业文化是信念、价值观、理想、目标、准则、风格等内容的融合体;企业文化本身就是一种精神力量,它用于调动、激发企业员工作出贡献;企业文化是企业的重要精神支柱,从深层次上影响着每一个员工的生活态度、价值取向、思维方式以及个性特征,对企业的影响,对组织成员的培养,对组织运行秩序的维护,对组织协作、创造能力的巩固和提升,其作用都是很大的。也就是说企业文化是企业的一种精神力量,是生产力的推动者。
四、人力资源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最重要表现形式
核心竞争力是支撑企业可持续竞争的核心能力,其表现形式是多方面的,人力资源是企业的第一资源,人力资本特别是人才资本对企业竞争力的作用毋庸置疑。它对企业的未来的发展具有决定作用。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文化建设两者之间存在密切的内在联系和深刻的交互作用。
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文化的重要载体和支撑,是进行企业文化建设和执行的重要保障。在很大程度上企业文化的形成要与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相结合,才能将抽象的企业文化的核心内涵、价值观念通过与具体的管理行为相接洽,真正得到员工的认同和支持,并由员工的具体行为传达到外界,形成在企业内部和外部都获得广泛认同的企业文化,才能真正树立公司良好外部形象。
良好的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结合能形成和谐的组织氛围以及提高员工满意度,利于吸引人才前来和留住人才。良好的企业文化能构建出和谐、融洽的组织氛围和良好的人际关系网络,这样的外在条件,必然会对保持和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注重发挥非正式群体的积极作用,增强组织的凝聚力与向心力,让员工切身感受到在本组织中工作是愉快的、收益的。培养和提升员工的创新精神和适应能力,构建良好的人力资源管理氛围,为人力资源的进一步改革创造有利条件,也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能够规范员工的日常工作行为,并提高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优秀的企业文化更容易被员工认同和接纳,由于自身的认同,员工就会自觉的运用企业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来规范和约束自己,更是由于企业文化和人力资源制度的相互交融,员工运用企业文化来规范了自己的行为,就是在自觉顺应企业制度文化,有于发挥主人翁责任感,从而更积极地为企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人力资源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突出以人为本的管理,将人力资源管理进一步体系化、层次化,形成新的管理机制、合体的文化氛围和和谐的分配体系,改善人力资本投资、管理战略,提升人力资源运行效率。
任何形式的企业文化都有着制度的承载和支撑,如果没有制度的支撑,先进的企业理
念就会悬在半空中,将难以贯彻实施在企业复杂更为管理的过程中。建设符合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要求的企业文化,并利用企业文化通过落实有效途径来促进人力资源管理,实现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文化的有效结合,从而更好地实现企业的最优经济效益,并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形成核心竞争力。
五、结束语
企业建设符合自己的企业文化至关重要,在新阶段知识经济时代,一个企业要长远发展,就必须建设优秀的人本文化。文化是一种潜在的生产力,新阶段旧的管理模式已经被逐渐淘汰了,效率,创新,计划,运作,目标实现,已经成为现在企业管理及发展的方向,就需要现代化的科学管理理论的研究与应用及其核心文化与此相互适应,相互协调,相互促进,使两者同步运行,时期对企业产生深刻的积极影响,为企业的发展注入活力,提升自身竞争力。
为符合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将企业文化建设与完善企业制度紧密结合起来,引入管理文化的内涵,致力于管理、制度和科技创新,将企业文化分为管理文化、制度文化和人本文化,打造高品质的企业文化,使企业管理一步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人本化的正确轨道。
第五篇:提升执行力增强企业竞争力
《提升执行力
增强企业竞争力》心得体会
执行力是指企业员工理解、贯彻、落实经营者战略思想;是企业按照既定发展方向发展的基石,有高效执行力的团队,往往能在工作过程中发挥出超能的效应,通过近阶段的学习和实践,我对提高执行力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首先,加强中层管理人员执行力的建设。如果把企业比做人,公司领导就是脑袋,负责思考企业的方向和战略;中层是脊梁,去协助大脑传达和执行命令到四肢——基层。可以说,中层就是领导的“替身”,也就是支持大脑的“脊梁”。中层管理人员的作用发挥得好,是高层联系基层的一座桥梁;发挥得不好,是横在高层与基层之间的一堵墙。因此必须加强自身执行力的提升:
其次,按照适应岗位管理需求,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提升自身执行力水平。
作为中层管理者必须是团队成员和教练,必须能够激励、赞美别人,必须是充电器,而不是耗电器。因此,一个优秀的中层必须具备以下执行能力:
1、领悟能力,要先弄清领导希望你做什么,然后以此为目标来把握做事的方向和方法;
2、指挥能力,工作的分配、协调、临场发挥,指挥的方法与语气,激发斗志和引导前进的能力等;
3、协调能力;
4、判断能力;
5、创新能力等。所有这些能力都是领导力的体现,并最终体现为企业的执行力。
另外,要从自身提高执行力水平:
1、要加强自身能力的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既要注重提高业务素质,掌握企业经营特性,了解企业阶段发展目标,又要注重自身能力的提高,增强自信,学会尊重别人,善于发现自身优劣,敢于直面困难,注重引导协调,提高综合管理能力。
2、是要学会“复制”上层决策者的思路,领会其意图。决策层的目标意图是营造企业和谐发展内外环境,推进企业发展,确保企业安全生产并提高企业经营和社会效益。中层管理人员必须要不折不扣领会领导意图,扎实做好扩大销售,做大市场、加强成本控制、提高优质服务水平和安全生产等工作,切实增强企业整体综合效益。
3、是要从执行中提高自身领导力。领导的过程是用人的过程,要学会用人所长,容人所短,同时,注重自身在执行中的学习,取人所长,从正反两方面吸取经验和教训,帮助自己提高管理经验和能力。
4、是自身要以身作则,当好表率,树立严格执行公司方针政策、计划方案的良好风范。中层管理者要严于律己,对待“执行”,凡是要求下级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喊破嗓子,不如作出样子,对职工要求严,首先领导要以自己的言行作表率。”、“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只有这样,企业制定的方针、政策、计划、方案,才能得到很好地执行。同时,管理者与执行者是双向互动的过程,只有实现良性的双向互动,才能有效贯彻决策者意图,顺利达成目标。
5、要勇于承担责任。自己在工作执行中,必须切实履行好自己的职责,果断进行工作任务分解和布置落实,指导帮助基层解决好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对可能造成的失误和不良后果,要勇于主动承担责任,及时总结经验教训,调整工作思路,确保工作任务执行到位、落实到位。
最后,营造执行文化,增强职工队伍执行力。
企业的各项重大战略的出台和各项工作任务和管理措施、方法的实施,最终都是靠员工的有效执行力来实现的。切实提高企业全体员工的执行力,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企业实现发展战略目标的执行基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建立执行文化:
1、观念导向:教育员工主动转变观念,主动适应企业快节奏和精细化管理要求,不断强化自身业务技能学习,丰富提高自身的执行能力。首先,要通过不断学习,加深对企业经营发展战略和企业远期、中、近期目标的认知、理解和认同,树立整体观念和团队意识,以增强执行的自觉性。其次,要严守规章制度和纪律规范。企业制定的规章制度和各项纪律是确保广大员工行有约束、动有规则的基本准则。
2、责任导向:提倡“领导问责”,出了问题要找出其原因并分清主要责任,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树立起责任心。
3、绩效导向:拒绝无作为,关注结果,赏罚分明。教育引导员工树立“主人翁意识”,为员工发展营造必要的平台,通过“主人翁意识”和形势任务教育来促使其正确认识企业面临的形势、处理个人利益和企业利益的关系;通过标杆学习、岗位讨论、社会横向对比等措施或手段帮助员工树立“主人翁”意识。对员工工作所取得的成绩,要积极给予褒奖,让员工有归属感,有工作付出取得成绩后的成就感。同时,要构建好员工发展的平台,帮助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设计,适当进行跨岗位锻炼,不断提高他们的职业技能和业务素质。同时单位也要履行对员工的每一个承诺,关心员工,爱惜员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