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中小企业担保体系的完善和创新

时间:2019-05-12 11:59: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浙江省中小企业担保体系的完善和创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浙江省中小企业担保体系的完善和创新》。

第一篇:浙江省中小企业担保体系的完善和创新

[摘要]浙江省的中小企业为该省的经济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但由于中小企业信誉度不高、公司结构不合理、管理不科学等原因,造成了其贷款担保难的现状。在初步建立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后,这个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但仍存在不少问题,本文试图就完善信用担保体系提出一些创新和建议。

[关键字]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信用评估系统,信用等级

浙江省的70.6万工业企业中,中小企业占了99.9%,它们在安置就业、分散投资风险,为大工业提供配套服务以及促进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与此同时,中小企业的良好发展为形成有竞争力的大企业打下了基础。制约银行给中小企业放贷的最大障碍是资金安全及利益保证和贷款成本不成比例的问题。因此,建立和完善信用担保体系便提上了日程。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现状分析

据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司调查统计,截止2003年6月底,全国信用担保机构已达966家,共筹集担保资金总额286.5亿元,其中政府出资121.8亿元,占担保资金总额的42.5%。966家担保机构已累计担保企业48318户,担保贷款100035笔,累计担保总额1179亿元,累计实现收入28.2亿元(其中担保费收入20.9亿元,投资收入5.1亿元,其他收入2.2亿元)。浙江省也积极推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发展和完善。

浙江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现状

浙江省就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和信用制度,提出鼓励多种形式、多渠道组建中小企业担保机构,积极探索建立再担保机制。可由政府牵头,企业参加,采取股份制或会员制的形式;也可由社会团体、行业协会、企业群体共同出资设立担保组织。经国家经贸委批准,纳入全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按地市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定的标准获取担保业务收入的单位,由省财政厅、省地税局审核后,报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可免征营业税3年。

据省统计局统计,目前全省有125家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其中66家被纳入国家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试点单位,全省担保机构资本金达13.13亿元。按法人形式分:企业法人形式的107家,事业法人形式的8家,社团法人形式的10家;按出资人性质分:政府出资95家,其中政府完全出资33家。担保资金投入总额13亿元,其中各级政府共投入资金6.97亿,民营企业出资4.55亿元,个人投资1.48亿元。担保机构注册资本最高为1亿元(省商业厅出资),平均注册资本为1000万元左右。至2003年6月底,全省各类信用担保机构累计对外担保19593笔,担保额共157亿元,在保企业3639户,在保余额37.97亿元,25家担保机构代偿148笔,代偿金额3687万元,坏帐损失1835万元。

浙江省信用担保体系发展的特点

主要特点是机构发展迅速,性质和组织形式多样化;资金放大倍率提高,防范风险能力增强;代偿率、损失率较低,社会效益突出。以杭州为例。至2002年底,杭州市共有担保机构38家,注册资金总额29,754万元,其中各级政府投资10,897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机构12家,增加注册资金近1.5亿元。

杭州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运行情况

年份担保机构

(个数)资本金总额

(万元)资本金放大倍数担保户数

2001年2614,9081.77倍69

52002年3829,7542.8倍150

1年份担保笔数

(万元)担保总额

(万元)担保费收入

(万元)纳税总额

(万元)

1999~2001年

累计1,31374,66153989

2002年2074148,6321,444168

调查资料表明,杭州市担保机构平均注册资金从2001年的573万元增加到2002年的783万元,受保企业数增加了1倍多,平均担保总额从2872万元增加到了5876万元。这说明担保机构的担保能力得到了提高,中小企业对担保的需求也有较快增长。

二、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存在的问题

1.担保机构资本金规模偏小。我省125家担保机构,每家担保资本金的平均数为1050万元,其中规模最大的也不过5000来万元,且只有2家,担保机构规模小,在银行眼里的公信力就会打折扣,其担保潜能就不可能得到充分的释放。

2.缺少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合作机制。目前我省担保风险几乎都是由担保机构一家独扛,由此带来的结果是担保资金放大倍数也偏低,一般只有3至5倍。实际上这也反映出银行对担保机构的担保能力仍多少存有疑虑,未敢倾其全力进行合作。

3.担保机构的风险补偿和控制机制也呈空白。从目前来看,尽管我省担保机构的代偿率并不高,但随着担保业务面的扩大,风险正在一步步加大。如果没有相当的风险补偿机制,势必会影响担保机构的正常发育。

三、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创新

担保机构在向每个具体项目融资时必须按市场规则处理,严格把关。这是因为,第一,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优胜劣汰是必然现象,对它们的融资支持是帮助优者去取胜,而不是保护劣者免遭淘汰。第二,政府金融机构也好,信用担保机构也好,它们既不是慈善救济机构,也不是财政机构,只有按照金融活动规律办事,才能长期维持下去,否则就无以为继。

因此我们需要根据企业的发展潜力、偿债能力等设立一个信用评估系统,以便于担保机构掌握、审查,以使那些资信条件好、信用等级高、市场前景好的中小企业加入担保体系,获得担保,实现有效融资,促进其发展。同时,对不同信用等级的中小企业确立不同的担保比例,采取不同方式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尽可能地降低风险。

信用评估系统

我们认为可以根据浙江省中小企业现状、信用记录和发展前景,采取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评定中小企业信用等级,以真实反映中小企业信用风险,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信用评价体系。为此,我们设计了中小企业信用评估系统。

中小企业信用评估系统是一种包含了建立数学模型并运用计算机技术对企业的信用信息进行统计、计算及量化分析并对企业进行评级的系统,授信机构通过评分判断客户的风险度。它包括了两部分内容:一是对企业的信用报告进行信息汇编;二是比较情况相似的客户的信用行为,给予每一项因素一个点数,所有点数的总计就是一个评分,从而预测企业未来还贷、及时还款的趋势,确定企业的级别。

一般来说,如果能与银行建立起较好的协作关系,那从企业的账户可获得的信息主要有:企业主要的购货渠道;是否有大量的应付款;企业主要的销售对象的情况,包括销售的数量、销售对象的支付方式;企业工资和劳动保障开支;企业职工人数的稳定性;企业部分管理费用的支出;企业销售的增长情况和已有的流动资金的大致规模等。但这些信息的获得通常需要较长的时间。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获取信息:

第一,企业财务标准。

定量分析:对各类财务数据的分析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反映偿债能力、经营能力、盈利能力、经济实力等方面的指标。

此外,企业选择的会计程序与处理方法可能导致账面价值和实际资产价值不符,例如,如果企业选择的坏帐准备率过低,将可能导致账面资产价值虚增,而且该现象也同样普遍存在于企业的研发成本、专利和行政费用等方面。

校正企业有形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市场价值之间的差异。例如,企业若按照历史成本原则进行会计处理,可能使得公司的房产、机器设备等资产的账面价值高于市场价值,而土地的账面价值则远低于市场价值。对于无形资产而言,因不具备有形资产那样可供参考的市场价值,它的价值将面临较大幅度的调整,甚至可能降为零。因此,通过对企业账面价值,可以得出关于企业的更加准确的资产价值,从而确定该企业的投资价值。

在对资产账面价值调整之后,还要考虑到企业清算价值企业清算价值,是指企业在面临解体、清算时,其资产的迅速变现能力和企业对所负债务在短期内的清偿能力。在遭遇不期而至的被清算的情况下,企业的许多资产(尤其是类似发明、专利和不动产等)的变现价格,要远低于它们在企业继续经营时所体现出的价值,或者经过精心准备后、和买方之间进行过长期讨价还价后的价格。并且,这种清算价值还应将各种变现成本考虑在内。

定性分析:对企业发展前景的判断还应包括以下几方面:是否为朝阳企业;有无不良信用记录;是否合乎现代企业制度;技术、产品的创新能力;是否有健全完善的财务管理;还有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企业的人格化。未来企业的营运成本和收入的多少及其实现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未来的营运策略和管理战略。而股权结构会通过管理水平、发展目标(包括经济的和非经济的)等一系列因素对营运策略和管理战略产生影响。因此,在测算企业未来收益时,必须将公司股权结构考虑在内,并赋予一定的权重。

第二,行业风险和企业经营环境分析

此部分是对企业所处行业状况、市场状况和公司经营状况的分析,定性考虑公司的资信状况。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考虑:社会、人口、政策和技术变化分析;行业容量分析;行业周期性分析及影响企业经营的决定性因素分析,如竞争的特性、价格、产品质量、销售渠道及销售网络、产品概念或形象、产品细分程度及其他因素。

第三,企业竞争力分析。

主要从企业的竞争能力(主要市场份额、产品的主导性及其影响市场价格的能力)、维持高水平经营绩效能力(产品细分化程度、市场分布状况、主要客户和供应商的分散程度及其生产的成本优势)、企业规模和企业职工队伍和技术素质(技术素质主要考虑劳动者的组织结构和实际操作能力,机器设备的加工能力、加工质量和加工品种、工艺水平、科研力量和新技术及新材料的应用能力等方面)进行分析。

第四,企业经营管理分析。

从管理层应变能力(与行业风险和企业经营环境结合起来分析)、企业的经营战略、管理层风险倾向、管理一贯性和可信性、管理层变动和管理模式进行分析。

第五,信用状况分析。

信用状况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结算中延期付款的行为或资金的借贷关系,是影响企业资信等级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对贷款企业的资信等级评估方面来说,更是如此。主

第二篇: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迫在眉睫

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迫在眉睫

全球经济形势下滑的态势下,困扰我国企业发展的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显得越发突出。为了更好地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基础工作是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为此建议:

1、尽快出台“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法”。当前形势下,一些中小企业还贷能力下降甚至缺失,担保机构的代偿风险骤增。应有相应的法规来保护和约束担保机构和中小企业的权利和义务,使这行业得到长期、健康的发展。

2、做大担保公司资本金,降低担保费用。目前中小企业担保基金大多是政府、银行和中小企业共同担保,担保融资成本平均约为银行基准利率的1.9-2.2倍,由于成本过高,这些担保在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上贡献不大。建议政府在整个信用担保体系中,发挥引导作用,吸引社会资金参与担保市场,使各类资金参与者成为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者。

3、搭建中小企业担保的信息平台。建议政府落实工商、税务、保险、银行中的某个部门牵头,搭建中小企业担保的信息平台,及时了解被担保的中小企业的经营状况,降低担保机构的风险;同时使中小企业更及时地了解政府的有关政策。

4、健全担保企业评级、项目评估、资产评估机构、债券评估机构等服务体系,其中应把对担保机构的信用评级放在首位。建议对所有的担保企业进行评级,成为申报此专项资金和银行授信的必要手续。

5、对担保公司的再担保。相对于大企业,中小企业的信用较弱,担保机构在经营中面临着较高的代偿风险、抵押物和质押物风险等。而融资银行为了自身利益大多对担保机构转嫁风险。建议设立两级担保体系,由保险公司、信用保证基金对担保公司再担保。

第三篇:完善浙江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建议

完善浙江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建议

发布时间:2009-5-12信息来源:

浙江省是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大省,目前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浙江省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很多问题,其中,融资难是最突出的问题。信用担保作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一种有效途径,对浙江省中小企业的资金融通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浙江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自1998年开始建设,有企业法人、社团法人和事业法人三种形式。经营模式依据承担风险和服务范围不同分为开放型、半开放型和封闭型三种。其中,开放型不分区域,可为所有中小企业提供信用担保;半开放型是先为担保机构的出资人或会员提供担保,或为一些品质较好的其他中小企业提供担保;封闭型是只为担保机构的出资人或会员提供担保。但浙江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建设仍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完善。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信用担保的外部环境问题。(1)担保业法律法规不健全。现行的《担保法》侧重于保护债权人利益,对专业信用担保机构缺乏公平、对等的法律保护。虽然《中小企业促进法》已颁布,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管理办法等配套措施至今仍未出台,导致信用担保机构的设立依据、地位、职能等缺乏法律支持,处于弱势地位。浙江省也没有出台相关的地方法规。(2)银行与担保机构的合作不够紧密。一些金融机构对信用担保机构的担保能力存有疑虑,与担保机构的风险合作积极性不高,没能真正建立起“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合作机制。从世界各国情况来看,担保机构一般都与银行建立起风险共担的机制,在担保机构与银行之间合理分配风险担负比例。目前,浙江省大部分担保机构承担100%的担保风险。其余的担保机构,银行一般也只承担30%左右的风险。同时,在担保服务中,担保机构注重中小企业的发展预期,而银行则注重贷款风险和企业存款量。这也制约了担保业务的进一步拓展。(3)再担保机构尚未建立,信用担保机构风险无法分散。目前,浙江省已形成近百家信用担保机构的规模,而且机构数量还有增加的趋势。但该省还未建立省级再担保机构,担保机构风险分散的问题仍未解决。(4)社会中介服务体系不健全。浙江省中小企业担保机构没有设立相关的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投资、贷款、业务咨询等项服务,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业务的开展十分不利。(5)社会信用环境差,企业信用观念淡薄。

2.信用担保的内部机制问题。(1)担保机构规模偏小,担保能力有限,抗风险能力较弱。该省信用担保机构的注册资本普遍偏小,营运能力较弱。担保机构规模过小,风险承受能力低,加之担保机构的担保收益非常有限,不足以完全解决代偿。一旦发生一笔代偿,就有可能吃掉几笔业务的保费收入,导致信用担保机构畏首畏尾,缩小了担保贷款的放大作用;个别的则是担保资金越赔越少,越担保越担心,直至丧失担保能力。这不仅影响单个担保机构的生存,而且极易引起整个担保业的信用危机。(2)专业人员缺乏,担保环境恶劣。信用担保本身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涉及范围广、内容多,不仅需要具备金融、财务、法律、审计、评估等专业知识,而且还需要具备预测、分析、谈判、社交等综合业务知识,对工作人员的素质要求很高,稍有不慎就可能带来严重后果。但目前,担保机构的专业人员只有一至二人,且多为聘请的退休人员,无法满足担保机构发展的需要。(3)担保机构的风险补偿和控制机制尚未建立。一些市县政府为了扶持中小企业担保业的发展,对担保机构发生的担保风险给予了一定补偿,但补偿资金十分有限。由于担保机构普遍没有真正建立起有效的风险补偿和控制机制,影响了担保机构的健康发展。据统计,2002年底,有33家

担保机构累计发生代偿163笔,代偿总额达3265.63万元,代偿损失达1797.54万元。到2003年6月底,有35家担保机构累计发生代偿148笔,代偿总额上升到3680万元,代偿损失上升到1835万元。

完善浙江省中小企业担保体系的建议

1.制定科学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总体战略。该省应从整体上规划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第一,应成立专门负责扶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行政管理部门,保证一系列政策的研究、制定和落实。第二,中小企业管理机构在负责制定中小企业中长期扶持政策的同时,还应负责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设计、论证和建设工作,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进行行业监管,制定业务标准、运行规则和绩效补偿工作。

2.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基本框架。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业务由担保与再担保两部分构成,担保以县(市、区)、城市为基础,再担保以省为基础。第一,完善县(市、区)、城市信用担保体系。目前,浙江省仍有19个县(市、区)持观望态度,没有设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一个城市只设立一家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同时支持按产业或同业公会设立多种形式的、县区范围内的中小企业互助担保机构。选择符合条件的商业银行,特别是中小金融机构作为协作银行;贷款风险由银行和担保机构共同承担,担保放大倍数由担保机构与协作银行商定并报同级经贸委和人民银行批准。第二,加快建立省级再担保体系。要尽快建立省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通过再担保等方式对县(市、区)、城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以及互助担保机构、商业担保机构进行担保风险分担,同时对全省范围内的担保机构实施业务监督。省级再担保机构的再担保资金来源主要由省级财政出资和各地(市)担保机构的入保资金或各地(市)政府按比例投入的财政资金组成,主要任务是解决省内各地(市)担保机构的再担保问题。担保机构和再担保机构之间应按照担保机构承担主要风险、再担保机构承担部分风险的原则,约定风险承担比例。

3.确定适当的担保比例和担保规模。担保机构应选择参与积极性高、资信度好的商业银行作为开办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业务的协作银行。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要与协作银行明确保证责任形式、担保范围、责任分担比例、资信评估、违约责任、代偿条件等内容。尽量避免全额担保,应建立担保机构、银行和企业共担风险的机制,以使担保机构与协作银行共同承担对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支持的风险,防止协作银行的道德风险。担保机构应定期审查银行的担保贷款业绩,同时通过提供适量抵押等方法增强中小企业的风险责任,以此降低风险和减少损失。对目前协作银行不愿承担任何风险的做法,政府应该制定相应的政策,引导协作银行在风险分担和业务开展上积极与信用担保机构合作。

4.建立健全风险防范机制。第一,建立健全担保机构的内部控制制度,如审、保、偿分离制度,担保限额审批制度等,为风险的防范提供制度保证;信

用担保机构应建立准备金制度,以应对未来可能发生的损失;对贷款额较大或时间较长的被担保企业,要求提供反担保措施。第二,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监管机制。应成立专门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监管机构,构建省级和地方相互配合、以地方为主的纵向监管体系;应培育独立、权威的中小企业资信评级机构,制定统一的评价标准、评价方法,对企业和担保机构进行信用等级评定;应建立中小企业财务报告公开制度,强化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监督职能,提高中小企业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第三,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以中小企业信用征集和评价为中心的信用担保征信制度。信用征集和评价是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良性运营的重要保证。目前,该省征信体系的建设刚刚起步,大量有用信息分散在诸如工商、银行、税务、海关、公安等部门,信息不能流动、共享、公开查询,大量信息资源被闲置和浪费。政府应发挥积极作用,协调有关部门开放数据,全面推动征信体系建设。

5.拓宽资金来源与融资渠道。政府的财政资金是中小企业担保机构资金的主要来源。现阶段,政府应对信用担保机构进行有力的资金支持,通过在财政预算中定期投入、定期拨付,解决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基金的启动资金和补偿资金。同时,建立定期的补偿基金制度和给予担保机构税收方面的优惠和减免,补充担保基金的资金来源。此外,应鼓励吸收社会捐助资金。对商业性担保机构和企业互助担保基金应给予税收减免优惠,鼓励其进行资本金内部补偿。商业性担保机构的外部补偿主要是通过私募和上市募集资金,应给予相应的政策鼓励其融资。应组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风险基金,用以弥补信用担保机构的担保损失。还应鼓励中小企业担保机构吸引上市公司投资。

6.建立地方法规。针对我国目前存在的信用担保业法律建设滞后的问题,建议该省相关部门率先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市场准入与退出、业务范围与种类、从业人员资格、财务及内部控制、行业自律和政府监管等问题进行研究,尽快出台浙江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业的地方法规。

7.提高人员素质。由于担保行业本身具有特殊性,涉及面广,专业性强,加上担保机构由于投资主体不同,体制形式各异,造成人员来源渠道多,素质参差不齐,对担保业务的适应性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政府主管部门、担保机构都要加强专业人员的培养与培训工作,实施灵活高效的育人、选人、用人机制,尽快建设一支具有较强专业素质的人才队伍,为发展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业务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8.尽快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应建立社会化、专业化、网络化的技术支持体系、信息咨询体系、人才开发体系等中小企业服务体系,为中小企业提供咨询、培训、信息等方面的服务,以提高中小企业偿债能力,降低担保代偿风险。

9.组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协会。应组建省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同业公会,吸收城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互助担保机构以及从事中小企业担保业务的商业担保机构成为会员,该公会应由省级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机构负责组建并承担具体事务,接受同级政府行业协会主管部门和民政部门的监管。

摘自:《企业改革与管理》2006年11期 作者:智洪安

第四篇: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构建与完善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构建与完善

【摘 要】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不论是从数量还是规模上都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和维护市场经济稳定的重要支柱力量,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大企业无法替代的战略地位。融资难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本文对我国目前建立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完善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思路和对策,以期促进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不断完善与健康发展。

【关键词】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企业融资

一、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发展现状

随着新经济的发展,中小企业在各国经济中的重要地位逐步显现出来,中小企业的存在与发展状况成为影响一国经济的重要因素。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总数占企业总数的99%以上,职工人数占70%,资产总额占50%,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对GDP的贡献超过60%,对税收的贡献超过50%,提供了近70%的进出口贸易额,创造了80%左右的城镇就业岗位。

中小企业成为中国经济中越来越引人瞩目的力量,国家对中小企业的发展态势也越来越重视。为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中国政府于2012年2月确定了进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要求完善财税支持政策,包括中央财政安排150亿元人民币设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主要支持初创小型微型企业。

二、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存在的问题

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目前在结构、经营和功能上存在三重缺陷。主要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缺乏有效地资金补偿机制

政府担保机构的资金来源以各级地方政府财政资金和资产划入为主,担保费收入为辅。大部分地区的中小企业担保基金以政府财政资金为主,只有少数地区有民营担保机构。但地方财政资金和资产划入大部分都是一次性的,规模又小。政府担保机构不以营利为主要目标,收取的担保费也很低。由此可见,政府担保机构缺乏资金补偿机制。商业性担保机构资本实力也较小,同样缺乏资金补偿机制和回流渠道。

(二)缺乏有效地风险分散机制

从担保机构方面来看,在基层商业银行贷款审批权限小而且各种要求近乎苛刻的环境下,由于缺少明确的风险责任承担制度规范,担保机构因实力过于弱小而处于谈判上的弱势地位,所以,大多数银行都将中小企业的贷款风险转嫁给了担保机构,有很多担保机构甚至被迫承担了100%的信贷风险。担保机构不仅集中了过多的贷款风险,而且他们极其缺乏风险分散机制

(三)缺乏专业性担保人才

目前各地的担保机构人员大多数由政府机关人员组成,专业素质不能完全适应担保业的需要。民间资本型担保机构目前业务开展缓慢的原因之一也是缺乏专业人才的管理和运作。同时,我国目前还没有担保从业资格准入制度和失信惩戒机制也造成了现有从业人员能力和素质的欠缺。

(四)缺乏市场化运营手段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主要作用在于“杠杆”,可以引导社会资金特别是银行资金流向中小企业,引导商业担保机构和企业互助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服务。然而,在现行中小企业担保体系中,商业性担保严重缺位,而另一方面,目前已经成形的、占主导地位的很多政府担保机构,在实践中同样也没有实行企业化运作和市场化经营,行政干预突出。有的甚至进行“设租”或“寻租”,将政府对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这种长期行为短期化和政治化。

三、构建与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途径与对策

(一)建立和完善资金补偿机制

资金补偿机制是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正常运作的关键环节。对政策性担保机构来说,要建立财政资金补偿机制,保证担保机构有稳定的补充资金,政府可以考虑每年从财政预算拨一定的资金作为基础,可以每隔一定周期由政府将财政收入增长的一定比例数用于补充政府担保机构的担保资金,担保机构还可按每年担保费和利息收入的一定比率提取一部分作为补充,形成风险补偿金,用于弥补担保机构的风险损失。同时,还可以借鉴日本和台湾地区的经验,吸收社会和金融机构特别是银行捐助资金。对商业性担保机构和企业互助担保基金应给予税收减免优惠,鼓励其进行资本金内部补偿。商业性担保机构的外部补偿主要是通过私募和上市募集资金,应给予相应的政策鼓励其融资。还应对社会捐助等给予税收减免优惠。

(二)完善担保机构的结构管理、拓宽资金来源、增强担保能力

担保机构应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和规范的领导体制与决策程序,注意控制担保决策中可能出现的潜在风险。要合理设置内部机构,建立一套科学的规章和管理制度,规范业务操作程序。要重点防范道德风险,要建立监事会和内部审计机构并保持其权限的独立性。要保证决策的透明度和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加强信息反馈系统的建设。此外,担保机构应拓展资本金来源,扩大资本金规模,增强担保能力。一是吸引以经济实力较强的大企业集团、金融机构(如城市合作银行、信托投资公司、保险公司)等为股东募集一定规模的资本金;二是引进外资参股,在引进资金的同时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三是海外上市募集资金;四是可以发行有抵押的担保债券或出售担保债权。

(三)建立和完善风险分散机制

向担保贷款的参与方直接分散风险,包括担保机构与贷款银行间的比例担保和担保机构的合理反担保条款。与商业银行建立利益共享和风险共担机制,通过合理的担保比例来增强银行的贷款责任,尽量避免全额担保,通过适当的担保比例在担保机构和协作银行之间合理分担风险,以期建立担保机构、银行和企业共担风险的机制,使担保机构与协作银行共同承担对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支持的风险。

全国范围内设立地方担保和省级与全国性的再担保多层信用补偿机制。地方担保机构直接面对中小企业,通过中小企业进行信用风险分析评价为企业提供贷款担保。再担保机构直接面对担保机构,通过与担保机构签订再担保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担保机构按预定支付再担保费,再担保机构则按照与担保机构的约定比例承担相应的风险。

(四)建立和完善信用担保风险补偿机制

建立和完善风险补偿机制是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正常运作的关键环节,对促进信用担保的再循环和持续发展有重要作用。为保证担保机构或担保基金的稳定、健康发展,政府在对担保机构和担保业务进行宏观指导和管理的同时,可以考虑每年从财政预算中划拨一定的资金用于担保基金和担保机构的风险补偿,该补偿资金实行动态划拨;担保机构或担保基金可按每年担保费和利息收入的一定比例提取一部分作为补充,形成风险补偿基金,用于弥补风险损失。允许并鼓励保险公司介入,按照合理负担的原则,为担保机构或担保基金提供风险保险。

(五)加快担保行业的专业人才培养

深化校企合作化解小微企业高技能人才的短缺,健全机制,强化政府政策引导、完善政府管理职能,健全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构建针对小微企业的校企合作制度支持体系,积极发挥校企合作在小微企业人才供应、转型升级中的重要作用。

创新模式,建立针对小微企业校企合作的利益驱动机制。校企合作的关键是找到校企双方的利益共同点,在操作层面建立基于利益共享的合作模式。

首先,行业组织牵头,联合行业内同类的多家小微企业以“抱团”的形式建立对话与合作。其次,职业院校要从教育公平性的角度,将广泛的小微企业群体作为合作对象,针对小微企业复合型技能人才的需求特征,通过改革课程体系,开展跨企业的惠及面更广的订单培养,引入企业共性的教学项目。再次,地方政府部门要统筹区域高职教育资源,引导大中型行业龙头企业建立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平台,面向所有的小微企业和高、中职乃至培训机构开放,政府以奖代补或者拨付运行费用等形式给予扶持。

参考文献:

[1]闫屹;黄丹青;境外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制的启示[J];银行家;2007年03期

[2]王传东,王家传;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的国际经验与借鉴[J];国际金融研究;2005年10期

[3]陈晓红,刘剑;基于银行贷款下的中小企业信用行为的博弈分析[J];管理学报;2004年02期

[4]赵复元;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问题综述[J];经济研究参考;2005年23期

基金项目:

本文获得辽东学院经济学院教学改革与科研项目“鸭绿江区域经济发展研究”(项目编号 2014157)资助。

第五篇:创建合理高效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研究

创建合理高效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研究

一、引言

中小企业“融资难”是当前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个“瓶颈”问题,而长期以来,“担保难”又是造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主要症结之一。因此,通过担保模式创新,有效解决“担保难”,进而突破中小企业融资“瓶颈”制约,对我国经济的深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挖掘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模式创新的需求入手,深入剖析传统融资担保模式风险与收益不匹配的缺陷,并探讨和借鉴了近期国内出现的几种有特色的担保创新模式(包括浙江“桥隧模式”、深圳“担保换期权模式”和福建“行业性专业担保模式”)。在以上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构建多样化融资担保模式的结构性建议,试图为担保机构和中小企业突破传统融资障碍开拓思路、提供参考。另外要特别说明的是,担保公司的业务创新也进一步丰富了传统担保公司的外延。本文把通过担保业务与风险投资业务分时、分条件组合,来实现担保收益提高的风险投资公司;以及利用产业链内部利益关系为相关企业担保的上下游企业等也纳入讨论范畴。

二、中小企业融资方式选择的优序分析

在各类融资方式中,中小企业出于对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考量,有着他们自己的优选倾向性。然而现实中,受限于中小企业较低的市场认同度,其中大多数能够激发企业成长积极性的融资方式都难以最终实现。因此,中小企业往往不得不做出退而求其次的融资方式选择,这样的结果不利于市场效率的充分发挥。在这种背景下,扮演企业和资本之间中介角色的担保机构就成了匹配双方风险和收益、优化市场效率的关键,而成熟、合理的担保模式则无疑又是重中之重。

在当前的市场活动中,企业的主要融资渠道可粗分为两大类,分别是股权融资和举债融资,每类融资又有许多具体实现方式。以下对其中比较典型的几种方式及其对企业发展的利弊进行简要列表分析。

根据经典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典型的中小企业大都处于初创期或向发展期过度的阶段,资产规模小,缺乏严格的业务记录和财务审计,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信息不透明,因此这类企业尚不具备直接对话资本市场进行上市股权融资或发行债券的资格和条件①。而随着企业经营渐趋稳定,仅靠内部股东扩大投资和小额、分散的民间借贷又很难满足企业进一步扩大发展规模的需要。此时它们主要有两个融资方式可供选择,引入风险投资进行股权融资,或向银行类金融机构借贷融资。

综合以上的比较分析和金融实践中的调查研究可以看出,多数中小企业希望从创业项目的第一波高速成长中充分获利。而过早的引入风险投资会稀释企业创业团队的利得,分散甚至转移经营控制权,削弱企业独立的社会形象,这些都增加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将影响到中小企业的创业积极性。因此从融资成本、控制权转移、社会效应等三方面进行考察,向银行借贷应是对中小企业最有利的融资渠道,也是最能促进多数中小企业积极成长的渠道。

然而在我国,中小企业直接向银行借贷融资的渠道却始终不畅。对此,理论界和经济实践中的普遍共识是,由于中小企业本身存在先天缺陷,特别是可用于融资担保的资产规模小,缺乏信用基础,加之信息不对称、“一次性博弈”和道德风险的存在,使中小企业较难获得金融机构的授信支持。中小企业出现的这种融资难问题既是市场选择的结果,也是市场失灵的表现,单靠市场本身无法根除这一矛盾,需要依靠包括政府、中介机构等在内的外部力量来协调解决。近年来国家大力鼓励发展信用担保机构,通过担保为中小企业实现信用增级正是提高中小企业融资能力的一项重要措施。

三、传统担保模式风险收益不匹配问题的分析

信用担保机构作为嫁接银行和中小企业的一种中介,在增强企业资信水平及提高银行贷款资产安全性等方面起着关键作用。但作为信用风险的重新配置者,担保机构迄今尚缺乏被我国经济实践验证合理的商业模式。它们中的大部分所采用的模式,往往产生风险大于收益的结果,即在很多时候需要自我消化因担保失败产生的风险。当前融资担保的这种高风险、低收益的特点,使单纯依靠收取担保费的传统商业模式难以支撑担保市场良性、均衡的发展。为了在低担保费率下维持生存,信用担保机构可能会因此提高服务门槛或偏离自身面向中小企业的服务定位,由此造成了当前“难担保”的局面。

(一)融资担保的高风险特性

信用担保行业的高风险性已在各国实践中充分凸现,它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一个方面,从选择贷款企业的过程看,由于银行处于优先地位,对于符合其贷款要求的企业,银行可直接采取信用、抵押、质押等措施向企业放贷;而寻求担保机构保证的,往往是那些由于经营状况不尽理想、资信程度低或无法把握、保证措施难以落实等原因而不能满足银行贷款条件的企业,这就决定了担保机构承担着比银行更大的风险。

另一方面从对贷款企业的监督条件看,银行可通过企业开设的账户随时掌握企业的资金流动,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而担保机构对企业实施监督则离不开银行,因而其难以做到对企业的深入了解,这进一步增加了融资担保的风险和评审工作的难度。

(二)融资担保的低费率要求

按照商业模式的持续性原则,高风险需与高收益相匹配,但由于信用担保机构服务对象的特殊性,所以担保机构只有实施低担保费率,才能降低中小企业所敏感的融资成本,吸引中小企业向银行借贷融资并选择它们作为中介。

同时企业和担保机构之间因利益博弈引致的道德风险也不允许担保机构一味提高担保费率,对此可以建立数学模型进行精确分析。设企业有连续多个投资项目,每个项目都有两种可能的结果,成功或失败;成功时的收益为R>0,概率为P;失败时的收益为0,概率为1-P;申请担保的中小企业所有投资项目具有相同的收益均值T且为信用担保机构所知,那么若P(R)是给定项目成功的概率,则P(R)×R=T。每个投资项目需要的资金为1,企业没有自有资金(若企业有自有资金并不影响推导过程和结果),担保贷款是企业唯一的资金来源;贷款利率为r,担保费率为g。

根据以上假设,在企业不提供担保品的情况下可以得到企业的期望利润函数为:

当P在[0,1]的密度函数为f(P),分布函数为F(P)时,所有申请担保贷款项目的平均成功概率为:

因此推导可知:

说明担保费率与投资项目成功的平均概率负相关②。因此当担保机构不断抬高保费标准时,中小企业投资成功的概率将随之下降,其道德风险则将因此增加。

以上的初步分析虽然基于较简化的模型,但在引入更多影响因素的现实条件下,传统担保盈利模式低风险、高收益的特性仍明显存在。而从实际的案例分析中,同样可以看出这一问题困扰下的担保行业发展困境。以福建省为例,截至2006年底福建全省有各类担保机构273家,注册资本金总额75亿元,而担保公司累计担保责任总额212.5亿元,在保责任余额72.5亿元,仅分别为注册资本金的2.83倍和0.97倍,担保资金的倍数效应低弱,可见“难担保”现象普遍存在③。

综上所述,中小企业“担保难”与担保机构“难担保”并存的情况,反映了在当前担保产品供需双方交易中存在的某些“梗阻”,亟须疏通以匹配各方利益点,谋求双赢乃至多赢局面。融资担保自身风险、收益的不对称特性使得单纯以收担保费为主的传统担保模式已显然无法突破自身经营的瓶颈。要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融资担保难问题,必须拓展信用担保的功能;而要开发创新的信用担保模式,则必须围绕重构担保业务的风险收益结构来下工夫。显而易见,这里存在两种创新的基本思路:一是在担保费收入之外寻求其它收益来源;二是通过有效的制度设计,降低担保风险。

四、各地担保模式创新实践的案例分析

迄今为止,在我国的许多地区,企业、金融机构和政府都已意识到了信用担保模式创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积极进行了实践和尝试,为信用担保制度的全面创新、改革和体系化提供了先行的经验和有益的借鉴。以下对其中三个较有特色的案例进行简要的介绍和分析。

(一)浙江“桥隧模式”——降低担保风险的创新

“桥隧模式”是浙江中新力合担保有限公司首先提出并付诸实践的一种新型的贷款担保运作模式(韩瑞芸,2007),它突破了以往由担保公司、银行和中小企业三方交易的传统担保融资模式,导入了第四方(业界相关机构:包括风险投资公司/上下游企业等),其中第四方与企业订立有条件的期权收购合约,即以某种形式承诺,当企业现金流发生未如预期的变化而导致财务危机,进而无法按时偿付银行贷款时,第四方将以预先约定的优惠股价参股该企业,为企业带来现金流用以偿付银行债务,并保持企业的持续经营。这样做规避了破产清算,从而最大限度保留了企业的潜在价值。因此,第四方的介入,实际上是为银行和中小企业担保贷款业务构建起“第二道风控防线”,并有效分担了担保机构承担的风险。

图1 “桥隧模式”的典型案例四方关系不意图

“桥隧模式”的特点决定了其主要适用于远期价值尚未发掘或商业模式尚未验证的中小企业。从前文所述的融资优序角度分析,在创业初期,这类中小企业更偏好于举债融资,最不愿意采用稀释股权的融资方式。而对于风险投资公司而言,该类企业也恰恰是他们所青睐的投资对象。所以“桥隧模式”的出现,既兼顾了高成长型企业的融资偏好,又为风险投资机构预留了接入点,故可能创建一个四方共赢的格局。“桥隧模式”的四方共赢具体表现为:

1.对银行而言,由于第四方的导入让银行的两项业务即回笼贷款和发掘企业的潜在价值相分离,并将后者外包给第四方,从而提高了企业价值潜力实现的几率,最终降低银行不良贷款率。

2.对于企业而言,在“桥隧模式”的合作框架下,只要支付正常的担保费用,并有条件地释放少部分期权,便能获得银行的低成本贷款。如果企业预期的现金流未出现异常,则其可以实现对首轮高速发展收益的充分分享;而当企业的现金周转失灵,无法偿付银行贷款面临破产清算时,第四方的介入保障了企业的生存和持续经营。

3.对于第四方机构而言,寻找能令风险资本短期溢价或对其未来行业内战略发展有价值的潜力型企业是其基本特征和驱动力。“桥隧模式”的实施,为风险投资机构提供了进入高价值潜力和高增长企业的可能性,而风险投资机构之所以愿意将资本注入出现还款危机的企业,正是希望通过自身的孵化优势,开发此类企业被掩盖的价值,以获得远期回报。同时由于进入时机的选择与承诺,也使得第四方可以以较低廉的价格获得目标企业的股权份额。另外第四方机构也可通过与担保公司合作,降低搜索与锁定优质潜力企业的成本。

4.对于担保公司而言,“桥隧模式”的利益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桥隧模式”使原本无法实施的贷款担保业务得以实现;二是第四方的导入,特别是在被担保企业出现财务危机时由第四方以股权投资等形式注资违约企业,将有力地降低担保公司代偿的风险;三是“桥隧模式”降低了担保公司所承担的“或有风险水平”,从而可能使银行降低对其担保贷款的保证金要求,甚至可能使相关监管部门放宽对担保公司资本金放大倍数的限制,从而有利于担保公司扩大业务量,提升利润空间。

(二)深圳“担保换期权模式”——提高担保收益的创新

“担保换期权模式”是深圳高新技术风险投资公司(以下简称“高新投”)率先提出并积极实践的一种创新担保模式,其主要针对的是具有短期高成长性的创新型小企业,以交换该企业一定比例股份期权为条件来为其实行贷款担保(何广怀,2004)。在“高新投”的实践中,期权的有效期一般设为5年,期权的价格以担保时企业的净资产为基础,根据担保额、企业的成长性和抗风险能力测定,期权一般占被担保企业总股本的1%~10%。典型例子如“高新投”为深圳比克电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比克公司”)所作的融资担保。

比克公司是一家专门从事锂电池电芯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公司,2002年由于企业发展亟须融资300万元,并就此向“高新投”提出融资担保申请。通过业务接触,“高新投”专家组一致认为比克公司前景看好,因此决定在无反担保措施的情况下为比克公司提供融资担保。而作为对价,比克公司出让2%价值20万元的期权给“高新投”,“高新投”在5年的行权期内可自由选择行权时间;如果“高新投”要行使期权,比克公司有权以118万元的价格对期权要约回购。经过两年的发展,比克公司发展成为国内该领域的龙头企业。2003年底。比克公司股东对公司进行增资并进行股份制改造,经过协商,“高新投”同意比克公司以118万元的价格对2%的期权进行回购。在例子中比克公司通过“担保换期权”获得了创业期亟须的融资支持,而风险投资公司不仅获得了担保费收入,同时也分享了担保给比克公司带来的收益成果,双方实现了完美双赢。

从上述例子中可以看出,“担保换期权模式”与“桥隧模式”有很多相通之处,双方都通过引入“未来一定条件下获取被担保公司一定比例股权”的期权合约设计实现了担保方或第四方机构在风险收益上的平衡。但不同的是,“担保换期权模式”并没有引入第四方,而是由风险投资公司直接扮演了担保机构的角色,所以“担保换期权模式”是一种典型的把信用担保业务与风险投资业务直接结合起来的融资担保创新模式,它更直接地改变了信用担保业务的风险收益结构。

图2 “担保换期权模式”的典型案例融资关系示意图

“担保换期权模式”主要有以下两个创新点:

1.担保业务与风险投资业务的直接结合。与“桥隧模式”不同,在“担保换期权模式”中风险投资公司实现担保机构的部分功能,由此减少搜寻第四方机构的成本,在现实中更具可行性和可复制性。

2.对期权价值发现功能的合理运用。从期权这种衍生金融工具的特性中可以看出,担保合约本身不严格地说就可视作一份看跌期权,其中合约的标的物是企业资产或某特定担保物,而合约的执行价格就是企业的贷款额度。担保公司为企业承担担保责任,实际上就是对企业卖出了一份看跌期权,承担理论上的无限损失;而企业可以根据资产或担保物价值的变动情况相机选择是否执行期权,给担保公司有限的收益。由于期权费定价是在信息对称的情况下依据无风险套利原则精算出来的,体现了风险收益对称的特征。但担保期权受制于担保机构与企业的信息不对称,期权费(即担保费)无法完全覆盖风险,影响了担保公司的可持续经营能力,这也是传统担保方式的一个弊端所在。而“担保换期权模式”则利用“价值发现”这一期权产品的基本功能,通过买入看涨期权,通过有效的期权组合实现了担保业务风险收益的平衡和对企业远期无限获益价值的发掘。因此,“担保换期权模式”实际上是一种有助于推动参与各方实现共赢的方式。模式中三方参与者的利益关系可进一步分析如下:

第一,银行方面,通过有实力的风险投资公司的积极介入,分散了对高风险高成长性企业授信的风险,银行因此可以获得较低风险的资产收益。同时通过增大贷款范围,对有潜力中小企业的更积极地介入,作为其贷款银行,将可能获得未来更大价值的合作机会;

第二,企业方面,通过买入未来股本低净值时的看跌期权,即通过引入信用担保,增强了其信用额度,获得了银行更多信贷资金支持。同时企业也通过卖出未来股本高净值时的看涨期权,较大提高了获取融资担保的可能性。另外通过对期权的回购设计,以一定的代价保障了企业股权未来不被稀释的权利,保留了企业通过积极经营获取未来全额权益的机会:

第三,风险投资公司方面,通过买入企业未来股本高净值时的看涨期权,未来在公司成长良好时,可通过行权获得公司股权,并在适当时机通过上市、并购或转让等方式套现以分享公司成长带来的好处;又因为卖出了企业未来股本低净值时的看跌期权,在获得固定担保金收入的同时,也为银行、间接为企业承担了现金流不畅造成的主要风险。所以两个期权的组合,使风险投资公司协议获得的担保费收入和期权收益与可能承担的因企业经营失败造成的代偿风险基本相当,从而有效改变了传统担保模式中风险收益不平衡的痼疾,有助于进一步提高风险投资公司为中小企业实施信用增级的积极性④。

需要进一步延伸说明的是,在“担保换期权模式”的实务操作中,有关期权定价是最艰难的工作之一。但如果专业担保公司同时具有风险投资的背景或经验,则其可以依托自身的专业优势,通过高度精细的调研和精算,挖掘企业未来的成长价值并进行合理估价,并在此基础上,通过与企业的协商谈判,对让渡的期权比例和行权的价格做出合理约定,从而将难题转化为盈利的机会。

(三)福建“行业性专业担保模式”——传统行业的担保创新

“行业性专业担保模式”是在福建福安等地区率先实践的一种创新担保模式,其主要思想是依托行业协会、同业公会等组织成立为区域同行业企业融资服务的行业性专业担保公司,行业内企业将一定的资金以入股或缴纳信用保证金的方式投入到担保公司,担保公司在要求企业提供一定数量资产作为反担保的前提下,按其投入资金数额放大一定倍数(通常为5倍以下)为其提供融资担保。

“行业性专业担保模式”的最大特色在于发挥了行业协会、同业公会对融资企业的信息优势,并利用反担保资产易于在行业内部实现最大价值变现的特征,有效降低了传统行业中小企业融资担保风险。福建福安最早成立的电机行业专业担保公司——恒实担保有限公司从1999年成立至今未发生一笔担保代偿损失就是体现该模式风险防控优势的一个典型例证⑤。

具体而言,“行业性专业担保模式”的风险防控优势主要体现在其可以有效降低“监控成本”和“违约损失及处置成本”,使担保机构的担保资金可以在风险可控的条件下实现较优的利用。调查监控成本降低,是由于行业性专业担保机构多是依托行业协会建立的,所以行业性专业担保机构在对企业核保调查等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据此可以较大程度减轻信息不对称给担保公司造成的风险。同时由于各股东、会员企业间的利益紧密相联,因此行业性专业担保机构中的中小企业间会实施相互监督,这些特点综合决定了行业性专业担保机构可以实现更小的调查监控成本;违约损失及处置成本较低,是由于行业性专业担保机构在对企业无形资产的控制上有着较为明显的优势,其可以有效运用各种正式和非正式的手段对企业的无形资产(如商业信誉等)进行控制,从而降低对反担保资产的要求。同时由于股东企业行业相近,担保机构在抵押品的处置上也有相当便利性。这些优势综合决定了行业性专业担保机构具有较强的反担保控制能力,反担保品有机会实现最大程度的价值变现。图3 行业性专业担保模式融资关系示意图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也许有人会认为“行业性专业担保模式”可能陷入连环担保圈和难以安排为会员企业提供担保服务的优先顺序。从对福安多家类似模式的担保公司的调研情况看,上述问题可以通过有效制度设计加以解决。在规避连环担保方面,担保公司通常有两项应对措施,一是在对反担保方式的选择上,基本以资产为主,一般不接受其他行业企业以保证方式为贷款企业提供反担保;二是如果企业为其他行业企业提供反担保,则会占用其本身的可用担保额度,以此减少企业提供反担保的动机,同时也有助于担保公司从整体上控制担保额度,使风险控制在其可承受的范围之内。另外设立行业性专业担保公司,本身也是避免企业连环担保的一种制度设计,因为在行业性担保公司这个统一框架内,即使出现连环担保情况,其担保链条也将阳光化,可以及时采取措施加以化解。而在对会员企业服务的优先次序方面,如果有多家企业同时提出担保申请,且均符合条件,则在担保公司可提供的担保额度和内,按照企业申请的时间先后予以安排,只有在其他企业还款腾出担保基金之后,才可以为后续的申请企业提供担保服务。上述设计一旦制度化之后,就可以很有效地避免在担保企业选择上的道德风险。

五、构建多样化融资担保模式的结构性建议

前述几个案例所提出的思路,都是从担保的风险收益模式重构和多方利益的桥接整合方面对传统担保模式进行改良,在理论上和实践中有了不同程度的突破。其中“桥隧模式”和“行业性专业担保模式”以不同的方式降低了担保方所承担的风险,而“担保换期权模式”则强化构造了可能获得高收益的担保模式。以这两大基本思路和实现方式的范例为基础,下文我们将更多地考虑创新担保模式的实现条件、复制限制及适用范围,探讨总结融资担保模式创新中的核心点,并尝试为几类比较常见的企业设计新的担保体系构架,以期抛砖引玉,能够为更多灵活的、可供更广泛类型企业选择的实用担保模式创新提供结构性的参考。

(一)为能够吸引风险资本介入的中小企业设计担保模式——引入金融衍生工具

风险投资作为新兴的创业投资基金,大都青睐于商业模式上拥有核心竞争力,具有资本短期溢价潜力的中小企业。为这类企业设计贷款融资担保模式,应着力于有效、灵活的应用各类金融衍生工具,设计让多方共赢、让各类投资者都有动机为分享发展、资本增值承担部分担保风险的合约细则。

金融衍生工具本身就是在市场需要引入更丰富的投机资本以对冲固有风险的背景下诞生的,也承载了创新、挖掘市场需求潜力、优化资本配置和降低市场内在风险的基本功能。在担保模式创新的实际应用中,灵活的衍生工具组合所设计出的模式,能够令中小企业不再简单承担债务,而将自身所具备的高增长潜力的无形资产价值充分挖掘出来,分享给更多的融资中介;而融资中介通过为中小企业疏通融资渠道,承担担保责任,有机会获得更加丰厚的利润回报。更重要的是,中小企业和这些共赢的中介机构所组成的利益共同体,在发展中将通过金融衍生工具提供的多种盈利方式,让各自所需要的利益得到阶段性体现,活跃而有效的资本配置使它们摆脱了原先限定在特定时间段内“非零即一”的二元盈亏标准束缚,更加有效的交易各自的需求和优势。

在“桥隧模式”和“担保换期权”模式中,融资中介都应用了期权、股债互转等金融衍生工具,为这类创新融资模式提供了范本。虽然这两种担保合约设计无法满足各种具体情况的需要,但只要灵活调整合约的细则,就能构造出适用于不同利益平衡条件的实用方案。

引进金融衍生工具之后,融资中介的收益来源主要由固定收益(如担保费)和浮动受益(如企业即期或远期股权的市值溢价)组成,这两部分收益比例和实现方式可依被担保企业的不同成长阶段、不同风险进行调整。例如对于正处于创业期的高成长潜力企业,由于企业缺乏资金,具有高风险,同时也具有高原始股收益可能,可以采取低担保费、高比例期权的组合,且可将期权行权条件放宽,如设计为一定时期内(如上述比克公司案例中的5年)自由决定是否与何时行权,将选择权移向担保方,达成符合双方市场认同度的利益妥协和共赢;而对于扩张期的高成长潜力企业,由于风险开始降低,且企业市场认同度上升,融资的竞争力加大,则可以采取高担保费、低比例期权的组合,且可增加期权认购或行权条款,如设计在一定条件下(如上述桥隧模式案例中的“当企业资金周转有碍”时)才人股等细则规定,提供让企业满意而又有盈利机会的融资担保服务⑥。这种弹性较强的框架设计决定了该融资担保体系对于不同发展阶段的高成长潜力企业都具备适用性。当然,在这些基本模式的框架下,还可以利用股债转换(如上述比克公司案例中的期权转债回购协议)等工具来设计附加条款,进一步使利益点在各方之间无极移动,最终达到双方潜在价值的最大体现和利益的平衡。

备注:①给予较低担保费,并支付较高比例的认股权,同时拥有未来对认股权进行回购的权利;

②给予较高担保费,并支付较低比例的认股权,同时拥有未来对认股权进行回顾的权利。

图4 引入风险投资的高成长型企业融资担保体系

在这样的框架性设计中,参与融资的各方都有充分的利益驱动,所以这种方案拥有很好的可行性。金融衍生工具复杂、灵活匹配资本需求和实现市场效率的特点在此的充分体现,疏通了这类能够吸引风险资本入股的企业的融资渠道,增加了其发展的积极性。

(二)为难以吸引风险资本入股的中小企业设计担保模式——引入上下游企业

传统行业中的不少中小企业,它们在管理上和经营上也可能具有独到之处,或拥有资源优势,同时为社会创造了很大的效益。然而这类企业由于缺乏概念性的创新,或者投资周期较长,难以成为风险投资关注的对象。因此为这类企业所设计的担保模式,应充分挖掘其在行业内所具有的价值,着力降低担保风险。

传统的担保实务中,降低融资担保风险可采取反担保、再担保等措施。但目前就传统中小企业而言,由于其资产以应收账款、存货为主,缺乏可控性较强的固定资产,所以很难得到传统担保机构的垂青。要挖掘利用这类中小企业自身的潜在价值和特有资产为其信用实施增级,可以借鉴“桥隧模式”中提到的引入上下游企业作为第四方,或是直接以上下游企业为担保方。这些企业与被担保企业在应收账款、存货、业务协同等方面有着利益关系,搭建基于上下游企业平台的融资担保体系,有助于发挥这类难吸引风险资本的中小企业自身所长,因此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和适用性。

根据融资企业资产分布及上下游企业类型的不同,该体系具有不同的搭建模式:

1.假如融资企业存货较多,则可以引入物流企业作为第四方,或是直接以物流企业作为担保方,利用物流企业在存货监管方面的优势,挖掘存货作为反担保资产的价值,提高企业融资能力;

2.假如融资企业应收账款较多,则可以引入债务企业(下游企业)为第四方,或是直接作为担保方,承诺一旦融资企业出现问题,债务企业将在应付账款额度内弥补银行损失的责任。履行代偿责任之后,融资企业与第四方债务企业的债权债务关系也将自动解除。引入债务企业作为第四方旨在保持企业间结算习惯的情况下,通过担保实现应收账款的及时变现,通过提高企业应收账款等资产流动性满足企业发展的资金需要; 3.假如融资企业与上下游企业具有较为密切的业务协同效应,则可以引入实力较强的上下游企业作为第四方,或是直接作为担保方,承诺一旦融资企业出现问题,第四方或担保方履行代偿责任后,可以以债转股形式获得融资企业的部分权益,并可据此从融资企业获得销售渠道资源或供货源,实现业务协同效应的利益体现。

引入上下游企业的融资担保模式,其主要创新之处在于利用了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利益关系,使银行、担保公司等金融机构从专注于对中小企业本身信用风险的评估转变为对整个产业链价值的评估,以使更多具有潜在信用额度的中小企业不至坐拥资源却因错过进入银行和担保机构的融资服务范围而丧失发展时机。在该体系中融资企业的上下游企业的实力及资信程度尤其重要,如果上下游企业本身是实力较差的中小企业,那么该体系运转同样会遭遇与中小企业“融资难”相同的困境。所以该体系本身并不能一劳永逸地解决不具备高增长潜力的中小企业的融资担保难问题,解决此类企业担保难问题还需下更多更深的功夫。

(三)综合产业集群效应和外源引导作用,为不能吸引风险资本的中小企业构建融资担保体系

担保创新,思路和模式仅仅只是开始,要最终构建起能够被我国企业广泛采用的担保融资体系,还需要更多资源的导入,以及更全面的论证和推广。例如,因地制宜的利用产业集群效应带来的担保便利,或者通过积极的政策导向打通市场配置的死角等等。

具体的讲,发展上述第二项建议中提出的上下游联合参股担保公司的思路,合理构建更多产业集群,可能更好地解决那些对风险资本缺乏吸引力,单个上下游企业实力不强但行业集群优势明显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难问题。目前类似的中小企业集群在国内已广泛存在,以福建为例,较典型的产业群有:泉州地区的服装、鞋业、陶瓷、石材企业集群;三明地区的林产品企业集群;莆田地区的石板材、木雕集群等等。这些集群内的企业虽然个体实力不强,但通过密切合作实现了优势互补,有效形成了产业集群的整体竞争优势和区域竞争优势。

发挥企业集群优势带来的融资担保便利可以依赖多个机制加以实现,如采用互助的制度设计,打造集群的整体信用优势,通过群内中小企业入股或集资的形式集合成较大规模的共同担保基金,为群内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服务;再如采取群内企业互保、资产抵押等多种形式反担保,借助企业间的相互监督机制和群内企业内部信誉传导及惩戒渠道,以及资产易在行业内部最大变现的特征,来有效分散担保风险等等。

同时,在新的担保体系内,还可以引入银行参与互助担保机构运作,这类方案在国际上已有不少成功的先例。引入银行参股互助担保机构旨在实现两个功能,一方面是增强银行和互助担保机构之间的信任关系,降低银行对担保机构的监控成本来实现互助担保功能的最大发挥;另一方面是提高银行本身对潜在客户价值的发掘能力,通过积极加强与互助担保机构的合作,用系统观点审视中小企业集群,提高服务单个中小企业的积极性。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上对这各类企业的担保模式设计中,政府等外部力量也应发挥积极的作用。政府和其它具有相应职能的公共机构除了对这些中小企业中的优秀个体给予直接的政策、财政拨款等方面的扶持外,还应当更多地从完善社会信用环境、提供再担保、建立健全产权市场、税收减免等方面引导各方机构、资金参与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创新,以市场化的手段引导市场资金更公平有效地实现优化组合,最终加强市场效率,让金融连通资本和项目的功能得以更充分发挥。

这里讨论的这些导入外源、建立产业集群等建议,对构建现实中可推广的行业担保体系有着重要意义。但因涉及了较多跨学科内容和地域政策环境的问题,超出了本文主要研究的范围,本文在此仅作框架性分析和总结,具体实施方案和研判,请参考相关著作。

六、结语

中小企业的发展是经济持续发展的核心力量,而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发挥自由竞争下的市场效率、加强信用担保提供融资便利也是各发达国家共同选择的政策导向。在我国现实条件下,各地普遍面对的“担保难”和“难担保”问题主要由担保机构匮乏合理的商业模式,高风险与低收益无法匹配造成。这使得多数担保机构无法生存或良性发展,而中小企业也无法获得充分的担保从而选择对他们积极经营有利的银行贷款融资,在资金循环不畅时更是极易因无力清偿债务而倒闭,造成潜在价值浪费和银行损失。目前我国各地纷纷针对这一问题自发进行了担保创新实践,本文深入调研了其中的几种典型模式,都在理论上或一定的实践中较好地解决了这个多方利益匹配的问题。参考这些案例,我国的中小企业需要更多可操作、可复制、可适用于各种具体环境的融资担保模式供它们灵活选择应用,但所有创新都需基于解决两个基本问题,即创建担保机构风险、收益相匹配的商业模式,以及充分整合企业和各金融资本中介间的利益链条,从而实现多方共赢,资本优化配置。只有在这种条件下,市场才能更加有效和高效地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

下载浙江省中小企业担保体系的完善和创新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浙江省中小企业担保体系的完善和创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完善执法体系

    完善执法体系 构建长效机制 ——惠城区工商局关于创建平安惠州工程严打长效机制建设项目情况汇报 创建平安惠州工程行动,是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和工作部署。我局根据《关......

    加强和完善公共安全体系

    加强和完善公共安全体系公共安全简单地说,就是社会公众所享有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是社会公众从事正常的生活、学习、生产所必须的安全环境,它包括人身安全、卫生安全、环境安......

    待完善体系

    资产管理中心体系 一 营运体系 1 中心结构 [人力,催收经理,催收专员职能] 2 中心日常行为规范 [纪律,礼仪,考勤,合规,日常工作总结汇报] 3 中心工作时间安排[账单日工作,日常催......

    完善组织体系

    完善组织体系,将书画进基层工作引向深入 ——老年书画研究会 老年书画研究会自2009年成立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在市老年书画研究会的帮助指导下,与区直有关部门紧密合作......

    积极构建浙江省中小企业政策法规体系的几点思考(大全5篇)

    积极构建浙江省中小企业政策法规体系的几点思考 高剑明 胡善根 应云进 郭人菡 出台政策法规以扶持中小企业发展,这是国际上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普遍做法,也是充分发挥中小企业积......

    完善中小企业创业创新政策的战略思考

    完善中小企业创业创新政策的战略思考 发布时间:2008-8-27信息来源: 全国工商联 辜胜阻武汉大学 肖鼎光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最具活力的组成部分,在创业创新方面发......

    中小企业担保公司年终工作总结

    中小企业担保公司年终工作总结五篇一年的工作就这样结束了,在20XX年一年的工作中,我做到了尽职尽责,我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付出了最大努力,一年以来坚持不懈的工作,没有出现任何的......

    中小企业担保操作流程

    一、担保业务范围:需要流动资金的中小企业——公司贷款或以企业法人(私营业主)个人贷款,贷款额度在600万元以内的银行贷款担保。二、担保期限:通常为一年以内(含一年)。三、担保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