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张兆蔚个人总结
姓名:张兆蔚性别:女出生日期:1990年5月
化学与化工学院化工2011-1班学生
个人小结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的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农民外出务工的增多已成必然,催生出了“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 这一特殊群体。为了积极响应学校团委的号召,我们学院同学张继伟、吴辉、陈亚飞、郭蓉、王丽萍和我按照计划于2013年8月19日前往国家级贫困县——锡林郭勒盟太仆寺旗举行了为期三天的以“ '我的中国梦〃幸福内蒙古'——关注留守儿童,关爱空巢老人,爱心献公益"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为那里的孩子和老人奉上一片爱心,送人一份温暖,让他们感觉到了国家和社会对他们的关爱。
本次活动分为关注留受儿童和关爱空巢老人两个环节,20日早上我们一行人为老人和孩子们准备了慰问品。由于下雨,我们到村上已经快中午了,紧接着我们一一去看望了几位孤寡老人。首先,我们给他们介绍了我们这次活动的宗旨和目的:我们以“我的中国梦,幸福内蒙古”为主题,积极响应校团委的号召,从校区实际出发,做一些爱心帮扶公益活动,为孩子和老人奉献一片爱心,送上一份温暖,让他们感觉到国家和社会对他们的关爱。其次,我们了解了老人们的身体状况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并且送上了我们带来的米,面和一些营养品,老人们对国家和学校对他们的关心和帮助表示衷心的感谢。这些老人都已上了年纪,行动有所不便,生活的很辛苦。家里的孩子们都已各自成家有了自己的小孩,为了生计他们都去外面打工了,家里只剩下老人。尽管孩子们给老人准备了足够的食材,但是挑水,捡柴,做饭,洗衣服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都必须老人们自己解决。老人们的生活环境并不好,天气好的时候老人还可以在院子里晒晒太阳,但是如果遇到下雨下雪天或者老人身体不舒服的时候,因为外面的路不好走,他们只能在床上躺着,什么也做不了,没有人陪他们说话,有时候甚至连饭都吃不上。听着老人们生活的不易,我们感触很深,尽管他们生活的很艰辛,但是他们从来没有放弃过对生活的希望。最后,我们认真倾听了老人们对生活的感慨和对生命的认识,还给我们讲了一些他们的生活经历。我们陪着他们聊天,他们说,现在国家的政策好了,对他们这个群体的关注有所提过,现在的生活也比以前好
了很多。我们能够去看望他们,听他们诉说,陪他们聊天,给他们的乏味的生活带去了一点色彩,他们非常高兴。老人们的真诚带给我们更多的是感动,从他们身上我们学到的是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不管生活如何艰辛,我们都应该接受并且怀着感恩的心积极面对我们的生活。
21日我们一行人去看望了留守儿童,他们都只有五六岁,都到了上学的年龄,但是村上几乎只有老人和孩子们,条件有限,没有供孩子们学习的地方和资源。当他们知道我们是专门来看望他们时,他们非常开心,但是,他们并不怎么说话,总是躲在爷爷奶奶的身后看着我们。首先,通过他们的爷爷奶奶,我们了解了孩子们平时的生活学习情况,以及在成长中遇到的问题。我们了解到,孩子的父母常年外出打工,没有条件把孩子带在身边扶养教育,也很少回来看他们,他们只能在爷爷奶奶身边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没有父母的关爱,也没有和其他同龄小伙伴们的童年乐趣,更没有系统的学习教育。很多时候他们都是帮着爷爷奶奶放羊,放牛,没有本该属于他们这个年龄的童年乐趣。对于留守儿童如何解决他们在成长生活中所留下的心理问题和教育问题,让他们健康快乐的长大是我们最为关注的问题。其次,我们把带来的学习用品和书包送给孩子们。当孩子们拿到属于自己的书包和图书时,他们很开心,也很激动,跟我们才变得不那么疏远。在拿到书之后,大家坐在一起听我们讲一些书上的内容,他们听的很认真,慢慢的也变得活跃起来,开始问一些他们不懂的问题和一些好奇的事情。我们都一一回答了他们的问题,认真讲解了他们好奇的事情,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然后,我们对孩子们进行了心理疏导,希望他们在没有父母在身边的情况下也能尽可能的健康成长,能够开朗,乐观的面对以后的生活学习,能够体会父母的艰辛,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孝敬父母和爷爷奶奶。除此之外,我们还对留守儿童进行了安全教育以及保护环境,勤俭节约等道德方面的教育,让他们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环保意识。最后,我们给孩子们讲了一些我们的学习成长经历和学习的乐趣,还和孩子们一起交流各自的理想。有人想当警察,抓坏人;有人想当老师,学成之后回来教孩子们知识;还有人想成为一位科学家……孩子们的理想或朴实或伟大,最主要的是孩子很都有自己神圣的理想,也都有追求理想的决心。
参加了学院组织的这次以“我的中国梦,幸福内蒙古,关爱空巢老人,关注留守儿童”为主题的的大学生“三下乡”活动,使我对于生活和学习有了更多体
会和新的认识。与真诚而苍老的老人们的交流使我懂得了生活的不易和艰辛,看着他们恶劣的生活环境,才知道我们如今生活是多么的优越,在以后的生活学习中,我们也要时刻提醒自己珍惜现在的生活。同时,看着他们孤独辛苦的生活,又有太多的心酸和不忍,因为父母为我们付出了太多,而我们有责任和义务让他们安享晚年,而不是让他们独自生活,数着日子过日子,每天只有日出日落,那种精神上的孤独感是对他们最大的伤害。作为儿女,我们要设身处地的为老人着想,尽可能的提高他们晚年的生活质量,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儿女的孝顺。这次“三下乡”活动,老人们的生活让我有了很多对生活的体会,同时,孩子们天真的笑容和对外界事物的好奇也引人深思。从小没有父母的关爱照顾,只有和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的相依为命,让他们的童年少了太多的乐趣。比起和父母一起生活的同龄人,尽管他们更能体会生活的不容易,但是他们的幸福指数低了太多,他们的童年少了非常关键的一块。日常生活中父母对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都有很大的影响,而他们却没有父母陪在身边,生活的无奈让他们从小自力自强,而我们能做的就只有给他们希望,让他们理解父母的不容易和无奈,鼓励他们珍惜学习机会努力学习,实现自己的理想,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二篇:沈从文和张兆和
沈从文和张兆和
“我这一辈子走过许多地方的路,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年龄的人。”——沈从文,
有些故事说起来,其实是很悲伤的,悲伤得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沈从文这一生,只爱上过一个女人,他经历了千辛万苦追求到了这个女人,与她结婚,并相守一辈子,然而,在他死去之后,这个女人却说,从文和我相处,这一生,究竟是幸福还是不幸?得不到回答。我不理解他,不完全理解他。这个女人在后面又说,她直到后来才逐渐开始了解他,可这个了解,也是在沈从文死去之后,女人整理沈从文的文稿才逐渐发现的。最终,她发现的,也不过是认为沈从文是一个稀有的善良的人。
这个女人的名字叫张兆和。她曾经是沈从文的学生,也是沈从文一生之中唯一的妻子。1922年,年仅二十岁的沈从文,从湖南湘西凤凰来到了当时中国的文化中心——北京,他的梦想是想当一个作家。然而,只有小学文凭的他,遭到了别人无情的耻笑,以至于当胡适先生聘请他去老师,他教的还是一些低年级的学生,这也在当时开了一个先例,由一个只读过小学的“乡下人”,去教一群高素质高文化的大学生。
沈从文初来北京的时候,他无处谋生,幸好碰上了丁玲的丈夫胡也频。他们两个人一起创办文学杂志,一起开始进行文学创作。1928年以前的沈从文,写出来的文章,还相当的稚嫩,以至于并没有留下多少可以影响后来的文学作品。然而,也就是此时,胡适先生发现了他,并对人说,沈从文是一个天才,这样的天才,需要别人的好好呵护。
沈从文被胡适先生聘请到上海当了老师。这样,沈从文就有了稳定的经济收入来源。也就是当上老师的第一节课上,他认识了他后来的结发妻子,张兆和。
张兆和出身于江南的名门世家。她的父亲,是江南有名的财主。而且张兆和虽然皮肤有点黝黑,但却生得和江南的莲花一样清秀。当时,在学校里追求张兆和的男生,可以用排队来形容。张兆和的一个女同学这样来评价沈从文,说沈从文不过是追求张兆和的男人中,癞蛤蟆第十三号。
沈从文第一次给张兆和她们上课,便给她们留下了并不好的印象。沈从文此人生性木讷,说话带着很重的湘西口音,第一次给人上课就开始怯场,以至于有十几分钟呆立在讲台上,燥红着脸,说不出话来。讲台下的学生一片哄堂大笑,开始捉弄这个文弱的书生。捉弄的人当中,就有生性活泼的张兆和。
就是这个木讷的沈从文,却不可救药地爱上了那个捉弄过他的学生——张兆和。沈从文不停地给张兆和写情书。一开始,张兆和就直接地拒绝了沈从文的求爱。可沈从文并不死心,他一直坚持给张兆和写情书,并还扬言,如果张兆和不答应,就去自杀。张兆和被沈从文逼急了,拿着一大摞情书,递到当时的校长胡适先生的办公桌上。胡适先生却笑着对张兆和说,你答应他罢,他是一个难得的天才,这样的天才需要好好的呵护。
沈从文,确实是一个怯弱的天才。他遇上了张兆和,无法该用幸福与不幸来形容。他追求张兆和的过程,是一把眼泪一把鼻涕,逼得后来张兆和也有些心软了,只好对他说,如果她的父亲答应的话,她就不反对两个人进行交往。幸运的是,张兆和的父母不知道出于什么心理,并不反对接受沈从文这个文弱的湖南湘西人做他们的女婿。
1933年,张兆和与沈从文在北京结婚。
从1931年开始,也就是沈从文与张兆和的关系开始密切的时候,沈从文逐渐创作出了他的几部奠定了他文学大师的文学作品,分别是《边城》,《湘行散记》等等。在他的好几部作品里,作品中的女主人公,无一例外地是皮肤黝黑,相貌清秀,比如《边城》中的翠翠。而这种相貌的原型,便是他的妻子张兆和。沈从文还写过一篇名叫《三三》的小说,里面叙述的是一个年轻少女的初恋。而沈从文就是一直以“三三”这样来称呼张兆和的,张兆和反 1
过来称呼沈从文作“三哥”。
沈从文与张兆和结婚后不久,他就独自一个人回到了湖南。他在回家的途中写下了著名的《湘行散记》。除了写文章之外,他不停地给张兆和写信,他在信中说,他原本计划是用一半的时间给张兆和写信,一半的时间用来写文章,可是,离开张兆和之后,他却一心地只想给张兆和写信,张兆和并没有随同沈从文南下的原因,我们无法得知。但是,后来的沈从文好几次写信催张兆和南下,都遭到了张兆和的拒绝。
到了1946年以后,张兆和和沈从文之间的感情,发生了危机。这个时候,也是沈从文出现了政治危机的时候。
沈从文曾经撰文挑起过京派与海派之争。他批判的海派之中,就包括了代表当时文化主流的左翼文化分子。而且沈从文写过的《边城》,《长河》等小说一直得不到左翼文化分子的重视,甚至引起了他们的恶言相向。郭沫若则直接撰文评价沈从文为文化反动分子。可惜,同被郭沫若批判的陈西滢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去了台湾,而沈从文却留在了大陆。沈从文的命运开始急转直下。
在1949年解放以前,沈从文和张兆和的政治见解,发生了明显的分歧。他与自己的妻子和儿子分居,只有到每天晚上,他才能回家去吃饭,走之前,还要带着第二天的早饭和中饭。沈从文在政治上孤立无援,在家庭上又遭到了自己结发妻子和儿子的拒绝。这种状态,对原本就很脆弱的沈从文来说,无疑是一种精神折磨。
沈从文的精神开始出现了问题。他好几次选择了自杀,幸而并未自杀成功。沈从文在精神崩溃的时候,迎来了新中国的成立。
新中国成立之后,沈从文便不再进行文学创造,改而进行文物研究。他是这样评价他的一生,他认为他这一辈子,根本就不应该写小说,写小说,对他来说,原本就是一个错误。直到1979年,沈从文的地位才开始得到改善,他被分配到研究所里,并有了自己的楼房,以及私人汽车。1988年,86岁的沈从文逝世。但这个时候的沈从文,已经不再进行文学创作了,没有发表过任何文学作品。
他的妻子张兆和在沈从文逝世之后,开始整理沈从文的文稿。她对人这样给她们两个人之间的婚姻下了个结语,“从文同我相处,这一生,究竟是幸福还是不幸?得不到回答。我不理解他,不完全理解他。后来逐渐有了些理解,但是,真正懂得他的为人,懂得他一生承受的重压,是在整理编选他遗稿的现在。过去不知道的,现在知道了;过去不明白的,现在明白了。他不是完人,却是个稀有的善良的人。”
这大概就是一段现实得悲伤让人透不过气来的爱情故事。要说中国近现代作家中哪两个人的情书最为有名,当属王小波和沈从文。
70多年过去了,还有恋爱中的文艺青年或文艺中年能够朗朗背诵:“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
这是沈从文为后来成为自己妻子的张兆和写下的,真正动人。
沈从文从1928年开始追求学生张兆和。彼时,张18岁,大一,面目秀丽,身材窈窕,性格文静,是公认的校花,出身名门望族,姐姐妹妹都是著名的美人。沈从文是张兆和的老师,对其一见钟情。经过3年的苦苦追求——胡适还曾为沈从文牵线做媒,这已成为才子佳人的佳话——张兆和终于接受并爱上他。
1933年夏天,他们在北京结婚。
然而——对,凡事就怕个然而——1933年8月之后(至迟不超过1935年8月),沈从文开始和文艺少女高青子“交往”,后来有人考证说此时张兆和正值怀孕生子。
初见面时,高青子的装束就是刻意模仿沈从文小说《第四》里的女主人公的装扮。在交往的过程中,沈从文将他和高青子的故事写成小说(高青子也根据此事写作了小说《紫》)。他向林徽音写信倾诉他之烦恼,并帮助高青子出书„„
沈从文已有家室,因此流言蜚语自然也传到张兆和的耳朵里。半个世纪后,她仍对此事耿耿于怀,但肯承认高长得美。亲友们居中调解,甚至要给高青子介绍对象(其中包括翻译家罗念生),以终了她和沈从文之间的关系。但不遂。
直到1942年,高青子才像自己的小说《紫》中描写的一样,飘然退出沈从文的生活。沈从文事后说:“因为明白这事得有个终结,就装作为了友谊的完美„„带有一点悲伤,一种出于勉强的充满痛苦的笑„„就到别一地方去了。走时的神气,和事前心情的烦乱,竟与她在某一时写的一个故事完全相同。”
最终,高青子跟一位工程师结婚。这事也许就算过去了。
1995年,曾被背叛的张兆和编完《沈从文家书》,在《后记》里说:“六十多年过去了,面对书桌上这几组文字,校阅后,我不知道是在梦中还是在翻阅别人的故事。„„有微笑,有痛楚;有恬适,有愤慨;有欢乐,也有撕心裂肺的难言之苦。从文同我相处,这一生,究竟是幸福还是不幸?得不到回答。我不理解他,不完全理解他。后来逐渐有了些理解,但是,真正懂得他的为人,懂得他一生承受的重压,是在整理编选他的遗稿的现在。过去不知道的,现在知道了,过去不明白的,现在明白了。他不是完人,却是个稀有的善良的人。”
时光的洪水冲过。张兆和的这些话既苍茫又慈悲。
终于懂得,所以慈悲
第三篇:个人工作总结(张兆锋)
个人工作总结
一年以来,在领导的关心和帮助下,在全体同事们的支持配合下,我服从工作安排,加强学习锻炼,认真履行职责,全方面提高完善了自己的思想认识、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较好的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虽然工作上经历了很多困难,但对我来说每一次都是很好的锻炼,感觉到自己逐渐成熟了。现将一年以来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开展工作
(一)努力做好办公室工作
1、协助领导做好办公室工作,协助领导组织召开每周六的公司经理办公会,全公司党员大会次1次。会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及会议记录,做到了保密和及时归档。
2、认真做好各类文件、材料的打印、信息上报和档案管理等工作,确保及时下发和上报。做好各种文件的收发,复印及誊印工作。及时请领导阅办各分公司上报的各类文件,做到反馈及时准确,全年下发各类文件47个,党务发文16个。进一步规范了文件的下发程序,做到了文件接收有登记。
3、完成2011各分公司上报的员工调整工资报告的发文工作,共发文50个。审核全公司员工考勤12次。
4、完成或协助有关单位完成了肃州区人事局继续教育培训和新入职事业单位人员岗前培训会议1次。能够及时解决和安排上级单位布置的工作和其他单位的协调工作,做到重大问题及时上报请示领导。
(二)协助党总支做好各项工作
1、协助完成2011年党务工作的计划、总结、汇报材料;
2、协助党总支完成了创先争优、学习型党组织等专题学习工作;
3、配合党总支筹备召开了预备党员转正暨新入党党员宣誓大会。
4、配合党总支组织召开了西峰乡党代表、人大代表的选举工作。
(三)全力做好团支部工作
2011年我被评为甘肃省优秀团干部,财务部被共青团甘肃省委授予“青年文明号”这些荣誉的取得是对团总支工作的充分肯,一年来组织了几项团员活动:
1、积极组织并开展了争当“青年岗位能手”、争做“青年文明示范岗”活动,共有20人次和30个柜位获得此项荣誉;
2、配合团区委组织青年志愿者,参加法制宣传、环境宣传、艾滋病宣传等大型宣传活动。
(四)、全力做好公司各类执照的年检工作
2011年按时完成了集团公司及子公司各类执照的年检工作,并完成公司注册3个。
二、坚持严于律己、努力做好本职工作
(一)加强思想作风建设
始终把“勤于学习、善于创造、乐于奉献”作为干好本职工作的要求,坚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始终把耐得平淡、舍得付出、默默无闻作为自己的准则;始终把增强公仆意识、服务意识作为一切工作的基础;始终把作风建设的重点放在严谨、细致、扎实、求实上,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始终保持青年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办公室工作最大的规律就是“无规律”,因此,我正确认识到自身工作的价值,正确处理苦与乐、得与失、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坚持甘于奉献、诚实敬业,做到加班加点不叫累、领导批评不言悔、取得成绩不骄傲,从而保证了各项工作的高效运转。
(二)积极参加政治理论学习
一年来,始终把学习放在重要位置,努力在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上下功夫。我重点学习了“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和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等文件,作为党总支的助手,及时传达上级党组织的各项方针和政策,进一步增强了党性,提高了自己政治洞察力,牢固树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一)自身的问题
一年来,在领导和同事们的关心支持下,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距领导和同事们的要求还有不少的差距:
1、由于工作性质的限制,对业务工作的了解只局限于书本经验的理性认识上,缺乏实在的感性认识。
2、在工作中交流沟通不够,有时候只知道埋头拉车。
3、由于自己年轻,工作中缺乏强有力的经验,开展工作时缺乏魄力。
(二)今后工作的思路
1、“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办公室特殊的地位和工作性质要求办公室必须是一个制度健全、管理严格、纪律严明、号令畅通的战斗集体。要严格遵守“从严、从细、可行”的原则,遵循办公室工作规范、考核制度、保密制度、文件管理制度,从而使办文、办事、办会等各项工作的开展更加规范有序。
2、工作中要学会开动脑筋,主动思考,积极为领导出谋划策,探索工作的方法和思路。
3、积极与领导进行交流,出现工作上和思想上的问题及时汇报,也希望领导能够及时对我工作的不足进行批评指正,使我的工作能够更加完善。
总之,一年来,通过努力学习和不断摸索,收获很大,我坚信工作只要尽心努力去做,就一定能够做好。做了一年的办公室工作了,有的时候也觉得自己有经验,或是由着自己的判断来处理事情,所以出现了不少的问题,给领导添了不少麻烦,使自己当时也很丢面子,最后在领导的帮助下都解决了问题,事后才知道自己的社会阅历缺乏,或是处理方法不当,我决心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多提高自己的素质与休养,多学习为人处世的哲学,才能够超越现在的自己,争取更大的进步!
第四篇:蔚圆 总结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大家好!
我叫蔚圆,一年来,在单位领导和同志们的帮助下,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较好成绩。现将今年的工作、学习情况向大家总结汇报如下。
我所在的岗位是综合柜员,农业银行的服务窗口,我的一言一行都代表着本行的形象。今年上半年我行存款下降的很快,众所周知,储蓄乃立行之本,在行领导的号召下,我行各位员工都开始了拉存款的任务,在领导和同事的协助下,我积极努力的开展工作,较好的完成了存款任务,个人累计揽储100多万,为支行的存款任务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众所周知娄烦农行是最忙的,每天每位同志的业务平均就要达到近一百多笔,接待的顾客一百人左右,因此这样的工作环境就迫使我自己不断的提醒自己要在工作中认真认真再认真,严格按照行里的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来进行实际操作。两年中始终如一的要求自己。当我一遇到问题的时候,我会十分虚心的向老同志请教。对待业务技能,我心里有一条给自己规定的要求:三人行必有我师,要千方百计的把自己不会的学会。今后想在工作中帮助其他人,就要使自己的业务素质提高。刚开始的时候,我还由于不够细心和不够熟练犯过错误,虽然赔了钱,但是这并不影响我对这份工作的积极性,反而更加鞭策我努力的学习业务技能和理论知识。
作为娄烦农行的一名综合柜员,每天接触最多的就是客户,我对自己的要求就是,全心全意为客户服务。面对客户,一个会心的微笑,一句暖人的问候,一个真诚的祝福,是我们工作之中的平凡小事,但给客户的感觉却仿佛三冬送暖,如沐春风。每天从接待第一位顾客到送走最后一位顾客,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都以统一、详细、明确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做到接待客户有礼、有节、有度,处理业务规范、快速、准确,让客户感到和谐、友爱和温馨,因为我们懂得,自己的行为代表着农行的形象,没有客户就没有我行业务的发展,我要努力培养自己良好的职业道德,为客户提供优质全面的服务,在本职岗位上奉献一份光和热,自觉维护我行的形象和荣誉。
新的一年里我为自己制定了新的目标,那就是要加紧学习,更好的充实自己,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来迎接新时期的挑战。明年会有更多的机会和竞争在等着我,我心里在暗暗的为自己鼓劲。要在竞争中站稳脚步。踏踏实实,目光不能只限于自身周围的小圈子,要着眼于大局,着眼于今后的发展。我也会向其他同志学习,取长补短,相互交流好的工作和经验,共同进步。
第五篇:悼念张兆前老人
悼念XXX老人
各位亲友、各位来宾:
杨柳伤怀,草木含悲!今天我们怀着万分悲痛的心情,在此沉痛悼念XXX老人。
X公于2012年12月17日因病而卒,仓促之至,严容未睹,雅教未聆,令人感伤。
和许多同龄人一样,X公出生在国家满目疮痍、百废待兴的苦难岁月,童年饱受饥饿和穷困的折磨,只接受了几年跟读班教育,便为生计所迫远走他乡。曾在雅布赖盐池背过盐,也曾到新疆煤矿挖过煤,后来因长兄服兵役,家庭劳力缺乏,才结束漂泊回家务农。在外务工期间,饥寒交迫落下了终生未愈的严重胃病。即使如此,X公在外总能任劳任怨、与人为善,深得工友们信任。回乡后作为生产队一员,父母体弱、妹妹力单,他又全力负起家庭重担,凭年轻与一腔热血在田里耕耙种收,上水库掘石筑堤,走边外打柴铲草,酷暑炎阳下挥汗如雨,朔冬风雪中披荆斩棘,用勤恳踏实和无私奉献塑造普通劳动者的模范形象。包产到户给农村带来生机与活力,X公凭勤谨务实精耕细作,解决了小家庭的温饱,还是自家责任田成了全村的榜样田。改革开放给农民带来机遇与挑战,X公为奔小康投资开荒,战风斗沙不辞艰辛,栉风沐雨不怕困难,几年下来,生活质量大幅提高,但从此他却落下了双腿疼痛行动迟缓的病根。尽管这样,X公侍奉父母细致入微,端饭送水晨夕不废;关怀子女周到备至,嘘寒问暖冬夏不忘。用勤劳节俭和热情细致谱写好儿子好父亲形象。近些年X公遗憾告别高强度劳动,在种好承包地的同时坚持摆个修鞋摊,不怕脏不怕臭,更不怕旁人鄙夷目光,用坚强与韧性塑造大写“人”的形象。2003年冬,妻子患病手术,X公炖汤熬药,旦夕服侍,寒来加热,暑来添风,扶卧搀立,殷勤周到,一切家务,尽皆包揽,里里外外,井井有条,他用耐心和细心塑造好丈夫形象。
盼子女成人,盼孙儿绕膝,此天伦乐,人生幸事。X公此生,子女已长大,可算功成;孙儿出世数月,亦算幸事。然未能听到声“爷爷”,此憾无以为补;当此正享天伦之时,天不佑人,实令人痛心哀哉。
X公,您一生正直无私,节俭自律,务实勤谨,任劳任怨,自强不息,团结邻里,帮助亲友,敬老爱幼,与人为善,是子女们的榜样,是晚辈的楷模,您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X公,您安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