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高校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有效对接的探讨

时间:2019-05-12 11:44: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我国高校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有效对接的探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我国高校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有效对接的探讨》。

第一篇:关于我国高校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有效对接的探讨

关于我国高校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有效对接的探讨

2011年10月13日

九三学社社员,上海电气电站设备有限公司汽轮机厂工程师梁友贵反映,随着大学扩招以来,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就普遍存在,究竟是企业岗位需求不大,导致供过于求,还是毕业生难以满足企业的岗位要求呢?大学毕业生难于满足企业的岗位需求是主因,其根源在于他们在大学期间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无法满足社会的要求。当前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仍然有很多方面值得探讨和提升。

1.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清

虽然高校都细分了专业,但这些专业究竟今后对口哪些企业,那些企业究竟需要什么知识和技能,很多院校和专业都弄不清,导致“教只为教,学只为考”,教师对“我要培养出什么人才”不清楚,学生对“我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才”也不清楚。

2.课程体系不完善

课程设计时,缺乏对企业进行深入广泛的调研,导致课程设置老化,授课内容与企业实际应用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其次,课程过于偏重理论解释与分析,缺少对实际案例的分析(有案例分析的,有些使用着过时的案例),导致部分课程实用性差,以至于毕业后不能很快进入角色。另外,课程设计过多,学生负担过重,导致他们的普遍目标是通过考试,而考试之后立刻全身心投入下一门课程,之前学的基本上“还给老师”了。

3.师资队伍有待优化

有一些专业课的教师或课题导师,本身并非专业出生,只是相近专业转型过来,他们对专业的深层次理论和知识掌握得不够好;而科班出生的资深教师,有些投入很多精力去“淘金”(做科研项目),在课程改进和教学方法改进上投入的精力有限;大部分的专业课教师都没有相关的企业工作经验,他们对所授内容的理解大多从书本上获得,因此不能有效地把理论结合到实际应用中去。

4.缺乏能力培养机制

教学过程注重理论、轻实践;学生重考试、轻应用,导致毕业生不缺知识,只缺将知识应用到实际的能力。学校缺少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只关注学生的专业知识。而企业在招聘时不仅看重专业,更注重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为此建议:高校和企业应紧密合作,才能有效解决。

1.培养目标必须结合企业的实际岗位知识和技能需求。这要求学校要

和专业对口的重点企业经常进行全面的交流,了解企业的人才需求状况,并修正学校的培养方案和方式。对于应用型高校,可与企业进行“联合开班”或“定向培养”等合作模式,双方互相利用资源和优势,达到互利。

2.完善课程体系。课程的设置要应需求而变化,教材内容每年要不断更新,必要时应邀请企业内的专业人士对教材进行修正和更新。同时,除专业可外,应设立相关课程,加强对学生专业应用能力、自学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对于专业性较强的课程,可聘请企业专业人士进行授课,多结合实际应用。同时,可委派没有企业工作经验的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保持知识的先进性和实用性,并锻炼自身的理论结合实际的能力。另外,做科研课题的教师,一定要参与实际授课,做到“产学研”紧密结合,并合理分配时间和精力。

在企业和高校联合改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同时,学校也要在思想上让学生有合理的自身定位和对今后职业生涯发展的认识。首先要让大学生可以认识接受从基层做起,从最简单的工作做起,从动手的工作做起,要能够吃苦耐劳——这些品质都是企业非常需要的;其次要让他们理解职业生涯的发展有很多种,并非操作工就一直是操作工,也不是成才之路只有“当领导”一条路;最后要为学生多开辟社会学习和实践的途径,让学生尽早接触企业,以增强见识和经验,并修正自己的学习观念。

来源:九三学社上海市委

【关闭窗口】

第二篇:浅谈我国金融人才培养与教育需求

浅谈我国金融人才培养与教育需求

金融人才培养有利于培育和提高金融人才的创新精神;有利于金融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有利于促进我国金融业市场化、国际化发展;有利于解决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而且是繁荣经济、缓解就业压力最有效的途径之一。为了满足社 会经济发展对金融人才的实际需求,要将创业教育的思想渗透到人才培养模式中。更新观念,建立全面的创业教育观; 构建适应创业意识、创业能力的课程体系,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大力发展金融教育事业,构建与金融人才培养目标相 适应的创业教育体系。

金融业逐渐成为一个覆盖范围广、与日常生活结合紧密的服务型行业,同时又是一个最具有创新动力的知识、智力和技术密集型行业。因此,建立健全现代金融体系,实现金融和经济的健康发展,必须大力加强金融人才的培养,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金融人才,这是金融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一、我国金融人才需求的现状

随着我国入世后金融业的逐步市场化与国际化,市场对金融专业人才的需求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上个世纪50年代之后,金融理论从宏观的抽象理论描述转向了一种市场化的研究,金融学课程呈现微观化趋势,仅以货币、信用、银行问题作为研究重点的我国狭义(传统)金融学已不适应我国金融实践的需要和与国际金融理论发展相衔接的需要。广义的金融是指一切与资金运动有关的经济活动,除了包括与货币、信用、银行有关的活动和业务,还包括国家财政、企业财务(公司金融)与个人金融等活动。

根据对金融人才调查,可以看到金融人才的需求呈现以下特点:

1.对金融人才需求范围更广。随着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市场化转型使得为企业和个人提供投融资决策和参与金融市场的需求急剧增加,因此对金融人才需求部门范围更广,金融人才就业部门更多,有宏观调控部门的中央银行,有直接从事融资投资的金融机构,如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租赁公司、典当行等,也有间接从事融资投资的金融机构,如信用评估公司、信贷担保公司、专业的会计审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还有各类公司财务部门、理财咨询机构以及工商企业的财务部门都成为吸收金融人才的主要需求方。

2.对金融人才能力要求更高。由于金融经济活动日益国际化,金融机构和金融活动证券化、复杂化、微观化的发展趋势,不同需求方的业务内容各不相同,因而对人才的要求各有特点,所需要的金融知识也更宽更高。比如作为宏观调控部门的中央银行需要的是熟悉金融法令与法规、能参与金融政策的制定与实施的人才;商业银行需要的是懂管理、能够熟练进行业务操作、能进行产品开发和市场开拓、善营销、精于财务分析、能有效控制风险的人才;证券业对从业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除了必须懂得风险资产组合管理、股票的基础分析和技术分析手段等必备的金融学知识外,还要懂得会计学、法学等知识;企业财务公司则需要通晓经济、金融运行状况,具有现代金融营销意识,能根据企业微观财务状况和宏观经济形势相应制定融资策略和目标的人。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与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中远景规划的实施,金融活动的领域不断扩大,金融活动的内涵日益丰富,资本市场日益发展,企业个人的投资和融资活动不断丰富,从调查中可知市场对一般性的金融专业人才需求的热情不高,而对高层次、国际化的金融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目前我国急需高素质金融人才的种类大致有:金融分析师、个人理财师、基金经理、精算师、证券经纪人、股票分析师、信息主管、投资管理人才等。大量扩充这类人才成为几乎所有金融机构的共识,还将伴随金融业的改革更趋明显。

面对新形势、新挑战,当前我国的金融人才培养还存在很多问题:

1.教学内容、课程体系不能适应金融业发展的需要。专业知识和教学内容陈旧,教学内

容的更新和充实滞后于金融业务的发展,课程与教材内容重复较多,课程教材缺乏对学生智力发展的刺激性和挑战性,课程计划弹性不足,限制了学生的选择和发展的空间。课程结构和人才培养过于僵化与封闭,金融人才培养模式落后。

2.金融人才培养突出时代特色、行业特色不够。金融教育的调查研究工作和国内外的比较研究工作做得不深入,课程设置上反映信息化的课程还开得不多,创新能力的培养力度不大。金融行业特别要强调职业道德,但这方面的教育少,学生职业道德意识不浓,服务观念不强,不注重服务行业的礼仪形象。素质教育的思想,以及就业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的培养等没有凸现出来。

3.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简单化,忽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教学方式和手段落后,不少学校的教学仍是“纸上谈兵”:黑板上“炒股”、课堂上“保险”、校园内“融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应用不多,实验室建设与实践基地建设严重滞后,产学研结合不够紧密。由于人才的供应不及需求,特别是中高端人才十分匮乏,这对我们金融人才的培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金融人才培养模式需要进行多方面的调整。迅速培养和造就一批懂业务、善管理、锐意进取、勇于开拓的高素质金融创新人才将成为今后金融机构竞争的砝码。而创业教育是知识经济时代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需要,是社会和经济结构调整时期人才需求变化的需要。迄今为止,创业教育已经成为世界性的高等教育新理念。

二、金融人才培养实施创业教育的现实意义

所谓创业教育,是指以开发和提高青年学生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使之成为具有开创性人才的教育,是在普通文化基础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以培养创业精神、创业能力、创业心理品质和传授创业知识为主要内容的教育。

创业教育始于美国,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后期,杰弗里·蒂蒙斯教授就是美国创业学教育和研究的领袖人物,他在创业管理、新企业创建、创业融资和风险投资等方面的专题研究,在创新性课程开发和教学等方面被《商业周刊》和《成功》杂志等评选为创业管理教育领域的公认世界级权威。就高校而言,美国百森商学院1967年就在全球第一个推出创业管理的研究生课程,上世纪80年代,美国开始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美国大学的创业教育和大学生的创业活动开始活跃。目前,创业教育在美国己形成一个相当完备的体系,涵盖了从初中、高中、大学本科直到研究生的正规教育,而创业学研究创业教育在欧美等先进国家已有几十年的历史,一直深受重视,至今已经颇具规模。创业教育在国际财经教育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全世界共有1000多所大学开设了至少一门以上的《创业学》课程,其中以商学院所占的比例为最大,欧美日等国的创业教育更是形成了一个较为完备的体系,有的商学院甚至冠名为“创业学院”。

中国的创业教育才刚刚起步,1989年,“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在中国北京召开,会上正式提出了“第三本教育护照”,即“创业教育”的概念,指出了21世纪的青年除了接受传统意义上的学术教育和职业教育外,还应当拥有第三本教育护照——创业教育。因此,各大高校纷纷引进国外创业教育经验、参与创业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创业知识、创业技能为重点开展创业教育,在创业教育的实践中已积累了一些经验,源源不断地培养出大批具备创新和创业能力的人才。我国对金融人才培养实施创业教育,对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和就业岗位、缓解社会就业巨大压力,培养更加务实的金融人才,同样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1.有利于培育和提高金融人才的创新精神。当前金融院校的课程对学生的实践能力重视不够,加之长期应试教育所带来的弊端,这就使得学生知识体系支离破碎,创新精神遭到严重扼杀。实施创业教育有利于改变学生实践和动手能力差的现状,培养学生创业技能,提高学生主动获取新知识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并通过有效地配置自身的各种资源,将知识转化为现实的个人和社会价值,最终实现知识的最大效用。

2.有利于金融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长期以来,我国金融院校的本科教育过于偏重理论性,传统教育体制和人才培养模式阻碍了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嫁接与融合,既不利于人才的培养,也阻滞了学科本身的发展。基于知识的创业是成功机率最大、风险最小的创业,开设创业学课程和开展创业大赛活动,首先可以促使学生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创造性地捕捉市场机遇,其次有利于打通被割裂的专门、单一知识的壁垒,实现学科的交叉、渗透与综合,促进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创业教育又是一种实践性极强的活动,教师要上好创业学课程,学生要学好创业学课程,不主动参与社会实践、不积极进行创造性思维是不行的。因此,创业教育必然促进教学相长、知识整合、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

3.有利于促进我国金融业市场化、国际化发展。中国已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金融业实施对外开放,允许外国银行业进入中国市场并与国内银行业享受同等国民待遇。一方面,跨国金融机构在中国境内开展业务。另一方面,中国的金融机构在本土或海外扩大服务范围,拓展新业务,直接参与国际竞争。所以,中国银行业参与国际竞争的问题,不仅需要在世界范围内、国际市场上与外国金融机构竞争,而且还要在本国、本地区与进入本地市场的外国银行竞争。这就需要高等教育部门培养出既熟悉本国金融运行的特点和规律,又通晓国际金融规则和惯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和国际竞争需要的金融人才。为此高等教育中的金融学科需要培养具备理论经济学和金融学知识,有较强的宏观经济分析能力,能从事与宏观经济动态研究有关工作的人才。但更多的需要培养同时具备会计学、公司财务学、数学、信息学、计算机学等多学科知识,能将经济分析、数据处理、电子商务、软件应用与设计等工作融为一体,灵活自如地处理各类微观金融问题的人才。通过创业教学环节,既可加深学生对微观金融理论的理解程度,也可提高学生对金融工具的运用能力,促进我国金融业市场化、国际化发展。

4.有利于解决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而且是繁荣经济、缓解就业压力最有效的途径之一。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学生毕业后没有及时就业的人数将会逐渐增加。依照国家发展高等教育的有关政策精神,高校扩招一直会延续到2010年才会告一段落。由此可预见,未来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将持续增大。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具体由扩大内需引发的持续扩招向高校提出了转型的任务。除了由应试教育向综合素质教育转变外,高校还必须由过去那种满足长中短期指令性经济计划需要转向满足学生获取在市场经济中自己谋生能力的需要,由被动就业和受雇的教育转向创业教育。通过这种转变,使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的高校毕业生(至少是一部分)成为能够通过自己的创业活动为社会提供更多就业岗位的人,而不是坐等国家和社会提供就业岗位的人。不实现这种转变就很难说高教改革的成功。

因此,在我国培养大批风险创业者,培育不断进取的创新精神,传授和锤炼创业技能,是金融类高等院校义不容辞的历史重任。

三、构建金融人才培养的创业教育体系

为了贯彻教育部提出的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金融人才的实际需求,要将创业教育的思想渗透到人才培养模式中。

1.更新观念,建立全面的创业教育观。创业教育不是单纯地进行创业知识的传授和创业技能的训练,它也是一个素质教育的过程。既注重学生专业方面的学习,又兼顾他们作为人的全面发展,才能够不断满足市场经济对高等金融专业人才的需求。家庭、学校、社会都要为人才的独立实践创造条件,让学生从小学会自立,学会适应社会,学会实践能力,在实践中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学会动手能力,学会创新能力。必须具有新的观念,整体意识,开拓精神,不仅要学会生存,学会合作,还必须学会负责,具有合作意识、竞争意识与负责精神。将创业教育的思想渗透到教育的全过程中去,创建良好的金融人才成长外部环境。激发学生创造欲望,提高创业思维能力,掌握创业的方法和策略,从而在毕业后实现自我创业的目标。

2.构建适应创业意识、创业能力的课程体系,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科学制定教学计划,培养学生既能掌握金融专业理论知识,又是具有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同时要依据社会调查进行职业分析和岗位职责分析。在教学内容上,设置科学合理的专业课程体系,要有针对性地增加必要的开阔视野、激发创新意识、提高创业技能的课程,如“创业学”、“创业心理学”、“创业指导”、“成功企业家”、“管理家”、“财务管理”、“经济法”等课程,指导学生就业,即以素质教育和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为主,运用案例教学、模拟教学、混合讨论、模拟创业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业意识。并要创造条件让学生选修符合其个性特长的课程,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强化高等学校的社会服务职能,建立教学、科研、开发应用与生产实践的一元化体系,为学生提供创业经验,使学生成为能根据社会需要自我创业的有用人才,把学生培养成为适应时代要求的,具有创新能力、创造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具有竞争力的人才。

3.大力发展金融教育事业,构建与金融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创业教育体系。现在金融发展最需要的就是能够分析金融创新和风险管理的人才,需要的是既懂得管理的人才,又掌握金融创新的技术人才。因此要加强金融专业和其他专业的复合人才培养,包括管理与金融的复合型人才,工程与金融的复合型人才,金融与法律复合型人才,跨行业的金融复合性人才。具备多学科知识背景的应用型人才的社会需求很大,是金融人才培养中应该重点关注和研究的方向。实施知识更新工程,走“大金融”的学科发展道路。金融学科各研究方向之间力求打通,相互融合,建立国际化、现代化的宽口径金融教学体系,培养宽口径、厚基础、复合型的高级金融人才。同时要将学历教育、专业资格认证和在职培训有机结合起来。建立多层次的金融教育体系,既着重于业务操作性的训练,又立足于研究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建立快速人才培养通道,加快培养一大批金融专业人才。

第三篇:浅析高职院校物流专业人才培养与就业需求的对接

浅析高职院校物流专业人才培养与就业需求的对接

【摘要】高职院校的物流专业的建设和人才的培养必须从各方面强化对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考虑与就业需求的对接。本文从物流专业学生应具有的就业能力入手,分析了物流专业毕业生当前的就业现状,最后提出了高职院校物流专业以就业需求为导向的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方案。

【关键词】物流专业 就业能力 就业需求

近年来,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如何提高物流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满足用工单位对物流专业人才的需求已经成为物流专业面临的最大问题。目前我国物流专业人才培养存在者供需之间的矛盾,毕业生就业前景不容乐观。

一、物流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现状

物流业80%左右的从业人员从事具体操作工作,这就决定了物流业需要的主要是一线操作人员。我国已经有近500所高职院校建立了物流专业,总在校人数达15万,但是高职院校的毕业生满足不了工作岗位的需求,高职教育并没有职业特色,这是毕业生就业难的根源问题。由于目前我国许多院校刚刚开设物流专业、实训室及相关设备配备不足,学校教学仅停留在灌输理论知识的层面上,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严重不足,这就造成学生自身成长和发展的能力比较低,就业面比较窄,不能满足用工单位的需求。一方面是大量高职毕业生抱怨工作难找、待业在家,另一方面是用工单位也在抱怨很难招聘到适合工作岗位的人才。[1]

二、物流专业学生应具有的就业能力

尽管许多学者对就业能力的定义持有不同观点,但是,分析多数学者的观点,以下表述获得了普遍赞同:就业能力是从事某种工作所需的综合能力,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因素。物流专业学生应具有的就业能力如下:

(一)物流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

物流业由许多环节构成,属于劳动与技术密集型的产业。物流专业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很强,在课堂教学与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实践教学和实践操作是十分重要的部分,学生不仅更要具有物流专业的综合能力和是较强的管理能力,而且还

要具有仿真软件及物流设备等的应用和实践操作技能,这些方面的能力在实验室里是不能完全培养出来的,必须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

(二)综合素质

随着我国高校物流专业的纷纷建立,毕业生总量逐年增加,竞争日趋激烈,就业市场的竞争实质上是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竞争。为了提高物流专业的教学质量,应积极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及实践创新能力,根据物流专业的特点和要求,开展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于能力的活动,比如专家讲座,课外竞赛等,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就业能力。

(三)沟通交流能力

通过对近两年大学生就业情况的调查我们发现许多学生因为面试时不能准确传递自己的信息遭遇淘汰,不能获得理想的工作岗位。现在的面试用人单位更注重考察应聘者综合技能,如何把自己的综合能力充分展现出现,则主要依靠应聘者的沟通交流能力。因此,沟通交流能力也是影响学生求职就业的关键因素。

三、物流专业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

(一)面向就业需求进行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与其它专业不同,物流专业包括的知识面非常广,仓储、物流信息、交通运输、国际贸易、货物代理、报关、线路设计等方面的知识均有涉及。由于具体工作根据专业分工与岗位分工安排,学生不需要也不可能做到样样精通。高校不根据具体的工作岗位位开设课程,必然造成学生知识面虽然比较宽泛,但是不能做好任何岗位的工作。因此,必须改革目前各高职院校太过宽泛的课程体系。高校必须面向就业需求,打破固有的学科型的课程体系,不刻意去追求学科建设的完整性与系统性,建立面向就业需求的新型的物流专业课程体系。

(二)以就业为导向,推进物流专业教学改革

1.创新教学理念

对物流专业的教学进行改革必须坚持面向市场需求,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发展道路。在充分调研市场需求的基础上,从物流工作岗位的需求出发,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把产学结合、校企合作为切入点,改革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根据就业需求制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创新形成“植物生长周期循环”的人才培养模式[2];根据

工作岗位的要求与相关的职业资格规范,改革教学内容,与用工单位积极交流、合作培养,定期安排在校学生到用人单位实践操作或顶岗实习,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与综合素质,构建以培养应用性和实践性为重点的教学体系,尤其是课程结构与教学内容要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进一步加强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与物流企业签订合作协议,互利共赢共同进步,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新教学理念,努力构建新型的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2.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和手段是与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物流专业教学应根据培养目标对不同的课程内容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由于物流专业具有较强的理论性与实践性,因此,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方法通常会对学生造成一种枯燥无味的感觉,在课堂上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也十分有限,因此高校应采取将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的教学方法。

在物流专业课堂教学中,除了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讲授理论知识外,可以进行案例教学,通过研究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其中[3];另外还可以进行实验教学,借助物流模拟软件进行物流实验,使学生可以亲身体会物流企业物流管理的操作流程,加深其对物流知识的把握程度;除此之外还可以使用模拟游戏教学法等。

(三)加强高校实训室建设,强化学生实践能力

鉴于物流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综合性,物流实训室已经成为物流专业人才培养必不可缺的硬件设施。物流实训室的建设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纽带,它能给学生创造专业实训的机会,加深学生对现代物流专业理论的把握,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应用型物流实训室的建设要结合物流专业的核心理论与主干课程,并注意与各个院校的专业特色相结合,综合规划,全盘考虑,实训课要避免流于形式和游戏型的实验环境。物流实训室应具备的实训条件包括物流教学体系、物流设施、物流视频和实战模拟课件、实践操作手册、实训教学计划、物流单据填写、物流操作案例等。

(四)改变毕业生错误的择业观和就业心态

要解决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必须培养大学生正确的择业观,将大学生的职业理想跟现实的就业需求相结合。若总是抱着“非高薪企业不去,非国有大企业

不进,落后地区不考虑”的就业心态[4],在现实中就会处处碰壁。在大学毕业生人激增,每年有大量毕业生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工作的情况下,如果大学生还认为自己是“天之骄子”,大学毕业就该坐在办公室做一些轻松的工作,那么大学生就业难就是自然而然了。大学毕业生应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树立先就业、再择业、后创业的就业观念。同时合理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将就业需求与自身条件有机结合,做好准备,提升就业和创业能力。

四、小结

总之,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物流业专门人才实现人才培养与就业需求的对接就要将毕业生就业作为杠杆,检验并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方式和方法,从深层次改革教学体系,加强高校实训室建设,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同时还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办学道路,这是解决物流专业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关键。

参考文献:

[1]王飞鹏.我国物流人才的就业现状与培养机制研究[J].中国市场,2008(15).[2]丁锋.物流管理专业大学生就业能力构成及提升[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1(14).[3]张宏英.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2009(07).[4]李华.现代物流人才创新培养模式探讨[J].物流技术,2007(03).

第四篇:企业人才战略与高校人才培养

企业人才战略与高校人才培养

王春伟

刚才高老师讲的非常好,对我确确实实有启发。各位老师和领导好,我今天给大家汇报的企业培养人用人。学校培养人,这是一个摇篮,但是我觉得更多的也是以用人的角度去培养人。很多学校培养人跟用人已经是脱节了。很多问题存在在这个环节上我们没有更好的沟通。

我几乎每年都到大学校园里面招聘,在2002年到2005之间经常去,今年我没有去,从这几年的招聘中看到不是特别理想,学生方向感不明确,有很多特别聪明的学生,在学校反而被浪费了,就觉得挺可惜的。有很多特别聪明的小孩,一进到学校就放羊了,参加所谓的社会活动,提高综合能力,被很多五花八门的东西诱惑了,而没有把真正所需要学到的东西学习到。这是一个很让人痛心的事。

其实企业用人的时候很被动的,因为学生太不好用了,没有责任感。有的就是一张口就要钱,这个也许是学校培养时候的偏差,也可能是大环境的问题。但是如果企业说我很被动的话,也是不对的,因为企业用人方面没有准备好。我从我本企业谈培养人才的土壤,比如说我们公司有多条跑道,比如说在管理方面的,在业务方面的,尽量给员工提供最大的空间。我们招聘的时候有一个口号,可能在座的人也有知道的,就是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这是一句广告词,这个大家都能理解,我们经常说的大一点。你有这份儿心情,必须要有驾驭这份儿心情的能力。金山这样一个企业,是技术性的行业,我经常说企业性质和文化决定了用人,你是一个软件行业就可能偏技术,如果你是一个销售公司,肯定注重营销。不同的企业文化对用人也是有不同的要求。比如说珠海这块,我们有400多号人,其中有300号程序员,他们做技术的,像网络游戏,程序员队伍技术含量比较高,它的文化、技术都是偏重这块的。

我曾经在大学校园里讲过,相同的能力,相同的资历,你要在一个很不恰当的时候,选择了一个一般的平台,你的道路就很艰难,很不顺。我经常说章子怡和赵薇的演技可能都差不多的,但是章子怡就走向了国际,而赵薇还在国内。所以选择特别重要。在学校的时候还看不出一些特别有能力的,一般都差不多。但是当你进入工作单位的时候,你尤其进入一个好的单位,那种水涨船高的感觉,就马上遇到一些对手以后,跟你乒乓球似的,跟高手打越打越进步。所以学生在选择自己的职业时候,不能人云亦云,不能跟着跑。

比如说企业文化,我认为企业文化就是核心人员的文化。以前企业小的时候是老板的文化,团队大了,什么文化了?就是核心人员的文化。比如说金山,它就是一个程序员的文化,它的核心人员是程序员,所以它的核心文化就是程序员的文化。我们要给他们空间,给他们渠道,让很多很多这样的人感觉到这就是我的方向,我要走在这个点上,这条路没有错。在中国有一个错误的观念,干技术到30岁就完蛋了,但是在很多大的国际公司,大部分做技术是4、50岁的,因为他们都有经验。他们认为产品就是服务,不是每天都在创新的,有很多产品没有做好的,你再做其他的产品那是不现实的。我们就把产品修修补补,修到最好。

金山有三个地方,我在珠海是负责人。从我多年用人角度来说,我个人认为大学生在校期间应该完成是专业知识的积累,他们也强调说老师引导他们考一堆证,但是我认为这些证没什么用,就跟学历不等于能力,有了结婚证不等于有了爱情,我觉得这个是有问题的。我认为大学生在校更应该关系行业方向、行业信息,完成从大学生向职业人转换。我觉得大学生在自我转换的时候是很重要的,包括你以前做一个学生,你可以什么都不问,把你的学业搞好,但是你在企业里面是要业绩的,是要跟团队配合的。在学校的老师也应该明白,学校老师是否明白企业用什么样的人,这个真的挺重要。我认为学校和企业评价学生的标准不一样。我前一段时间去了一个很知名的大学,他们的老师兴高采烈的推荐了一些人,十个人里面我们留了一个,反而我们从其他的学生里面挖掘到很多的人,就是学校和企业评价学生的标准不一样所造成的。

我刚才说了,我不认同企业说用人非常被动的说法,企业总是通过一段时间的培养才能够把这些人用好,比如说在联想、IBM、金山,比较有品牌的公司,都有磨砺的过程。要找师傅,带徒弟,一个带三个,你要学习很多东西。如果没有这样的话,小孩容易迷失方向。很多大学生到了企业以后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但是过了一年以后,他们就会找到方向。就像把一个小孩扔到了美国,就特别恐惧。他特别需要找方向。如果一个人在企业里没有价值,这个企业也不会用他。企业选择人特别实际,就是你能够给企业带来业绩,你能够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你能够和大家相处,你能关键的时候不掉链子,加班的时候你不能说我今天女朋友找我。你关键的时候你不要计较个人利益,个人得失,这些都是要求,但是这些不是白做的,也是有激励机制的。你的努力大家都能看得到的,关键的时候就把你提拔上来了。我们其实很不喜欢那种所谓的空降兵,我们喜欢自己培养。所以金山从2000年到2005年,2000年总共不到300人,现在是不到1300人,将近7、80%都是从各大高校招来的。我们非常尊重在大学校园里找到的员工。

我觉得在做就业指导的时候要说明白,你在学校的时候可能是老师喜欢你,因为你对老师挺好,你学习成绩也不错,但是你没有承担责任,你在企业里要创造业绩的,要能和大家和谐相处的,不计较个人得失,不自私。因为现在都是独生子,大多数都是很自私。在企业里面,它是一个团队,是一个team,是需要大家配合的。我经常讲,有时候有一句话是误导很多小孩,不愿当将军的小孩不是好小孩。我妈妈说我们院里有一个人是个医生,他在做手术的时候,手像在舞蹈,有做医生的天赋。有的人非常出色,那是有天赋的。这个时候就要和团队配合。就像我们打排球和篮球,总是有配合,有打前锋,有二传的。团队必须有配合,所以不要误导小孩,你们就是人才,你们到团队就要怎么怎么样。我很明确告诉他们,你非常适合做厨师,而不适合做程序研发,你非常适合做售后。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告诉他适合做什么,而且还不能武断的就让他们去做,告诉他你可以去尝试。作为老师,作为学长,应该在关键的路口,给一个引导。人生有很多叉路口,都是往前走,前面这个路口可能绕弯路,所以关键的时候,尤其作为指导中心的老师,要协同学校的老师给出一个方向,给他们一些引导。

所以说团队需要什么样人呢?就是我觉得说过融入很重要,跟你的技术能力没有什么关系,是和一个人的乐观有关系的。你要真诚起来,不要掩藏起来,要逐渐明白这个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这个企业需要什么样的拍档,我觉得融入,就能做一个知性的,敏感的,团队需要的人。我经常说找合作伙伴,找团队,跟找谈恋爱的对象没有什么区别。你说找合作伙伴,其实就是找一个老婆关系的人,找一个团队就是找一个婆家,丈母娘家,就是这个意思。如果你找一个好的团队,你的心会柔软下来,会爱它。我认为一个学生应该有爱团队的这种意识,你要去追求这个团队核心的东西,你要靠近它,你愿意去接受团队不好的东西,而且去改变它,因为没有一个团队是完善的,如果完善的话,我们就不需要团队了。团队越大,而且团队的人越知名,管理的问题越多。联想很多,IBM很多,他们肯定有很多的问题,他们拿出来专门解决,主动的去解决。有很多企业都不愿意去解决。我作为一个合格的职业人,拼的不是你的技能,技能是门槛,你在大学招聘的时候,其实已经过关了。关键是你是不是和团队合拍,你跟团队是不是有一种同生死共患难的觉悟,这个是挺重要的。没有一个企业说,我招来人,他干两个月以后走了,这很沮丧的。但是如果你要觉得这个企业有悖于你选择职业的原则,你可以走,这也是可以的。如果都挺好,就觉得自己有些东西没有摆平的话,一定要找自己的问题。

我招了这么多学生以后,我是这么想的,有的人走进团队,不仅没有提高团队的能力,反倒违反了最开始的追求,这就是他特别自我,特别孤独,认为自己就是好的,别人都不好,他没有反省自己的问题,老是挑剔别人的问题。我觉得创业前的管理和教育是特别重要的,这方面的课不开是不行了。我在招聘之前都会先去学校讲课,告诉他们我们企业要什么什么样的人。

人的成功与否主要在情商,而不是智商。也就是说智商高的人,为什么有的事业无成,就在那儿抱怨,好象自己怀才不遇。而智商一般的人却能够业绩非凡,他们能够控制自己的情感,能够知道自己在哪个岗位达到自己的主宰,学校要在情商和智商这块进行多方面的培养。

在这块我想跟学校就业中心的老师,回去跟校领导沟通一下,就是学校应该是时候的放下架子,讲一下真正的知识。我去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我连着两年招到两拨好的人,我第一年招完了人,第二年我直接要了老师推荐的人。就业指导老师里面有一个老师是做过企业,他在学生一入校的时候组织一个计算机团队,经常参加竞赛,很多智力竞赛,获得了很多奖。竞赛团队里面有很多就像企业里的团队,他们合作着,已经打磨成一个团队了。我们第一次去的时候尝试性的去,因为我们一般选择的是重点大学,但是去了以后发现还是不错的。而且这些小孩当初是不好好学习的,被这个老师挖到这儿来的。这个老师很奇怪,他不教很多所谓经典的知识,他就很敏感的把新的东西灌输给他们。现在很多学校的老师觉得不教这些东西,不能体现重点大学的身份,但他们殊不知这个东西已经脱节了,企业已经不用这些东西了。我觉得这些老师,我认为把企业人请进去和老师互补很重要。还有一点,现在很多大学里面,请一个老板进来,老板不是不能请,老板是一个励志的榜样,但是请多了以后不好,因为学生会有一种他们非常风光的感觉。所以我觉得应该把那些从基层上来的企业老板请来,应该把一些好公司的项目经理请过来,这个对他们来讲也是一种激励。把这些人请过来,要真正达到一种校企合作。

还有一点培养学生,因为学生特别多了,我自己的认为,就像我在打理这个公司也是这么感觉的,特别有天赋的人很少,像朗朗,那是从小就表现出天赋来了,这些人很少。我认为教育人,真的是普及教育,同时要有一个就高不就低,真正的人才是把这些组合起来,像上面那个老师就是把这些有特质的人组合起来,我们金山是出动早,要不都被别人挖走了。我说的这些不是理论,我就说很企业的,我就说学校你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把这些人组合起来,不断训练,不断训练。

还有一句,我认为老师也是一个有天赋的行业,文凭不等于能力,不等于热爱,有责任心。

就像你有一个红彤彤的结婚证,不等于有爱情,就这样,很实际。从企业人的角度来讲,互换那种有经验,有热心,有责任心的老师参与到就业指导工作中来。老师是造就产品的,比如说在理工学院,没有那个老师,可能就没有这些孩子。但他不是博士生,他是个硕士,他教大学语文的。有很多博士生做不到他这样的。我是做企业的人,所以说的全是大实话。我希望有能力,有企业经验,有热心,有责任心的老师参与到学校里来。如果没有这些,我觉得走这条路还是比较困难的,因为你没有企业经验,你不知道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

我就说这么多,谢谢各位,祝论坛圆满成功。

第五篇:活动一组“征集企业技术需求与项目对接”工作方案

附件7

活动一组“征集企业技术需求与

项目对接”工作方案

根据第二届中国郑州产业转移系列对接活动筹备工作领导小组的安排,成立了专题活动一组,其主要工作任务是:

1、起草、制作省政府与中国工程院、工业和信息化部所属7所高校战略合作协议文本;

2、组织与中国工程院、部属高校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学研对接活动;

3、协调安排中国工程院和部属高校在豫考察活动;

4、组织有关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院士论坛。拟通过吸引中国工程院、工信部所属7所高等院所技术、人才和资本等资源,与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有效对接,推进科技创新型项目和人才落地,为全省工业结构调整和科学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为确保有针对性地与中国工程院及部属高校对接,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了解8家单位的科技资源情况(9月初至10月中)省工信厅通过网络、座谈、调研等收集8家单位的科技资源、科技成果等,整理编制成册,及时与各市工作和信息化局(委)沟通。

二、征集我省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其他产业技术需求项目

技术需求项目征集内容是:我省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技术需求项目;提升优势产业和其他产业领域企业技术需求项目。

技术需求项目征集的主要对象是:全省50个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中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涉足企业;其他产业领域的企业,重点是我省确定的百强和百家高成长性企业,省认定的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创新型企业等。征集的重点是影响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企业发展的技术瓶颈难题、关键共性技术难题和个性化技术难题。

(一)项目征集(9月下旬至10月21日)省辖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委)负责完成本地区企业技术需求项目的征集遴选工作。

(二)项目上报(10月13日至10月21日)各省辖市按照分工将所征集遴选的技术需求项目填写《企业技术需求项目征集表》(见附件1)和《企业技术需求项目征集汇总表》(见附件3),于10月13日、10月21日分二批,将项目的纸质文档一式二份,加盖单位公章后报送省厅科技处,同时报送电子文档,省厅科技处将定期通报项目征集和上报情况。

三、洽谈对接(9月底至10月30日)洽谈对接与项目征集同步进行。

洽谈对接的对象是:甲方: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涉足企业;乙方:中国工程院、工信部所属7家高等院校。

省辖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委)负责组织本地区企业开展形式灵活多样的双向洽谈对接活动。

各单位在组织洽谈对接活动中,要在注重项目洽谈对接数量和质量的基础上,把已具备签约条件的技术需求项目,填写《企业技术需求项目对接征集表》(见附件2)及《企业技术需求项目对接征集汇总表》(见附件4),于10月13日、10月25日分两批,将对接成功项目和推荐参加产业转移活动签约仪式的重大项目(纸质文档一式二份,加盖单位公章)报送省厅科技处,同时报送电子文档。参加产业转移活动签约仪式的项目由省厅审定。

四、签约展示

签约展示包括重大项目签约和技术成果展示。

(一)重大项目签约(11月12日至14日)在产业转移系列对接活动期间,按活动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安排,举办集中签约仪式。

(二)技术成果与对接项目展示(11月12日至14日)设置现场展示对接区,包括“中国工程院、工信部属高校技术成果展示区”(具体展示内容,由省厅协调中国工程院、工信部属7所高校确定)、“河南省企业技术需求展板”(省厅收集整理后统一布展)和“河南省企业与中国工程院、工信部属高校对接成果情况展板”(省厅收集整理后统一布展)。

五、组织机构与保障措施

(一)组织机构 为加强对本专题活动的领导,省工信厅成立了专题活动一组,要求各市工信局(委)成立相应的工作组,确定人员组成,确保责任落实到人。

(二)保障措施 1.加大投入力度

省厅产学研对接活动经费由省厅报省政府统筹解决,费用包括调研、考察、座谈、展板制作、论坛、编制文件资料、中国工程院、部属高校人员差旅费用等。各省辖市、各单位也要加大对此活动的投入。

2.加强督导

省厅负责对专题活动各阶段的工作进行全程督导,制订《企业技术需要项目征集和对接计划》(见附件5),按照各地征集项目数量、签约项目数量等的完成情况进行动态评价,对各项工作组织得力、成绩突出的单位将给予表彰奖励;对组织不力、未完成目标任务的单位,给予通报批评。

3.省厅专题活动一组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为加强对本专题活动的领导,省工信厅成立了专题活动一组,组长是科技处处长张黎明、副组长是规划处调研员曾颖雍,成员有王海东、牛景红、张迎宾、李玉梅、赵大鹏等。要求各市工信局(委)成立相应的工作组,填写《第二届中国郑州产业转移系列对接活动专题活动一组 市工信局(委)组成人员名单》(见附件6),于9月30日前报省厅科技处,确保责任落实到人。

联 系 人:王海东、牛景红、张迎宾、李玉梅、路正红

电 话:0371—65509831 65509943 电子邮箱: hngxtkjc2@126.com

下载关于我国高校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有效对接的探讨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我国高校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有效对接的探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论技校数控专业课程设置与企业需求的对接

    龙源期刊网 http://.cn 论技校数控专业课程设置与企业需求的对接 作者:彭湘蓉 来源:《职业·下旬》2010年第09期 笔者所在学校——湖南工业高级技工学校,是隶属于原化工部的一......

    高校教学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

    《高校教学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培训学习心得 作为一名高等教育工作者,教学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一直是我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思考的问题,也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方......

    物流企业需求高职物流管理人才培养论文

    经济的飞速发展推动了我国物流产业的发展,使得物流产业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进而带来对物流人才的巨大需求。为适应社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各高职院校纷纷开设物流管理......

    中职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与企业技能型人才需求紧密对接的探讨

    随着我国经济保持快速增长,计算机专业的飞速发展,社会需要大量的中职计算机专业技术人才。但因社会各地的产业结构、行业人才的需求不同,计算机专业技术人才的智能结构也不同。......

    科技人才与企业对接协议

    科技人才与企业对接协议为提升学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能力,充分发挥高校在人才、仪器 设备、技术服务等方面的优势,更好地为企业开展服务,徐州工业职 业技术学院(甲方)与(乙方)就......

    职业岗位能力需求与人才培养调查报告

    连云港中医药高等职业技术学校2009年级高职中药专业毕业专题调查报告 2009年级高职中药专业 毕业专题报告调研与撰写指导书 连云港中医药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二○一四年六月......

    教学理念与教学行为的有效对接

    教学理念与教学行为的有效对接 教师所接受的教育理念是否能被教师真正理解并应用于教学实践中,是提高教学成绩的基本保障。教师对教学理念的内化需经历了解——理解——认同......

    浅谈统一战线与新农村建设的有效对接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一项惠及亿万农民,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历史任务和战略举措。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具有全局性、长期性、复杂性的伟大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