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准则变化对财务管理影响
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财务管理变革与企业战略管理具有理论一致性和实践一体性, 代表了企业管理与财务管理发展的新趋势。新会计准则对我国企业财务会计的革命性影响和财务与会计之间的直接互动, 必将使得财务管理理论和实践也随着新准则的实施而演化变迁。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 企业价值最大化 核心竞争力 战略管理
2006年10月30日, 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这标志着新的会计准则体系构建工作已基本完成。新会计准则体系的建立, 为我们打开了开拓会计职业新境界、提升会计工作新水平、创造会计事业新辉煌的希望之门(王军, 2006)。同样的机遇和挑战, 也将在新会计准则的构建和实施过程中提供给企业财务管理理论研究和实践者。加之我国金融改革、税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等政治经济改革的同步持续深入, 新会计准则对企业财务管理影响的广度和深度, 会因企业内外环境变化的交互影响而得以放大和复杂化。透视影响并有效应对变化, 将成为企业财务与会计必须成功解读的命题。
一、基本层面的概述: 主流财务理论的框架
借鉴当前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 我们认为, 分析新会计准则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应该以企业持续竞争优势与核心竞争力为根本出发点, 以价值创造和风险管理为两条主线, 按照环境→战略→组织→行为→绩效→市场的经济与管理思维循环进行。
(一)新会计准则对财务管理环境的影响
新会计准则在财务报告目标方面强调决策有用性, 财务报告在反映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同时,应当按照法定要求向企业利益相关者提供决策有用信息。这将降低投资者、债权人、员工等利益相关主体在市场上的信息搜索成本, 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资产负债表核心地位的确立, 公允价值的合理应用与多数资产减值准备不可转回等方法, 使得企业财务会计信息更加真实反映企业价值。这将缩小投资者尤其是资本市场上投资者对企业价值评估的误差, 使企业经营业绩与企业价值之间的直接关系在资本市场上得以在较短时间内得到体现。同时, 由于新会计准则实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实质趋同, 也提高了会计信息国际间的可比性, 更有利于专业机构和人士的估值比较, 拓宽中国企业投资和融资的范围与渠道。总之, 新会计准则下企业财务会计信息能够更加真实、透明、完整的反映企业价值。根据有效市场理论、产权理论、代理理论和博弈论等实证研究结果, 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和信息披露的充分, 将减少市场主体的信息搜索和监督成本, 降低信息不对称和契约不完备程度, 从而有利于市场效率的提高和财务约束作用的发挥, 大大改善财务管理环境。
(二)新会计准则对财务管理目标的影响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在理论上经过了企业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和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等发展阶段。但就我国目前的企业组织形式主流为非上市公司、资本市场的弱式有效、法治建设处于起步期、商业伦理有所缺失、公司治理结构逐步构建等现实背景下, 财务管理目标定位为企业价值最大化具有最强的理论逻辑性和实践有用性。
新会计准则中研发费用资本化等规定, 体现了企业科学发展的要求, 服务企业创新和价值持续增长;财务报表列报、中期财务报告、合并财务报表、分部报告等具体准则, 可以使企业充分披露并真实反映企业价值的会计信息;职工薪酬、股份支付、政府补助等制度, 可以通过会计手段协调企业、政府、投资者、员工等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 合理进行企业价值分配。以上对我国当前阶段将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确立为企业价值最大化提供了财务与会计协调一致的理论框架和实践指导。
(三)新会计准则对财务治理的影响
财务治理是一组联系各相关利益主体的正式和非正式关系的制度安排和结构关系网络, 其
根本目的在于试图通过这种制度安排, 以达到相关利益主体之间的责任、权力和利益的相互制衡, 实现效率和公平的合理统一, 主要解决剩余索取权与控制权的合理配置问题(林钟高、王锴、章铁生, 2005)。
新会计准则构建和实施的决策有用导向, 能够方便机构投资者的发展, 促进财务控制权市场的竞争并进而发挥资源配置作用;改善企业和银行都存在的“预算软约束”现状, 发挥债权人治理机制。尤其是在我国股权分置改革即将完成, 股票市场进入全流通时代和主要国有商业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造并成功上市的背景下, 新会计准则对企业外部财务治理的作用会因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而放大。
职工薪酬、企业年金基金、股份支付等新准则的增加, 有利于企业激励与约束的财务创新、人力资本理论和实践的探索以及财务分层治理机制的构建。而这些都是对企业内部财务治理完善的表现。
(四)新会计准则对财务战略的影响
企业战略管理体系的一般框架如下:
从上模型可以看出, 企业财务会计信息与财务管理职能贯穿于企业战略管理体系的全过程, 并集中体现于财务战略的制定和实施。财务战略决定了企业主要资源配置的方向和方式, 深刻影响着其他子战略的制定和执行。虽然对战略实施效果具有决定影响的战略评价的体系超越了财务的范畴, 但以企业预算和财务业绩衡量为支撑是必不可少的, 尤其是对当前中国的企业而言, 更是如此。
如前分析, 新会计准则的实施既改变了企业外部财务环境, 也对企业内部财务环境产生了重大影响。财务战略受到企业整体战略和其他业务子战略调整的冲击, 必然要进行修正。比如, 新会计准则实施后, 企业跨国经营和海外投资与融资的会计制度障碍减少、资本成本降低, 可能转向外向型发展战略。这样一来, 企业财务战略可倾向于采用相对稳健的筹资战略、适度分权的投资战略和低股利分配战略, 注重发挥资本运营的作用等。
(五)新会计准则对财务风险管理的影响
新会计准则严格了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与转回、不允许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采用购买法、可转换债券在股价上升情况下的损失确认等, 有利于财务稳健和风险防范。新准则关于允许公允价值在债务重组、非货币交易、投资性房地产、金融衍生工具等10多个具体会计准则中应用, 体现了国际趋同, 成为一个亮点。但另一方面, 企业经营管理层可能会出于保护上市公司“壳”资源、获得既定盈利水平等动机, 不正当运用“公允价值”, 操作“数字游戏”, 违背新准则制定的精神和目标。而且, 使用公允价值后, 未实现收益和损失都要加以确认, 增加企业账面利润, 由于此部分损益没有现金流量支撑, 可能导致收益实质上的超分配, 增加财务风险。
此外, 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金融资产转移和套期保值等准则, 为企业在金融市场开放、金融工具创新等环境下, 利用金融工具、套期保值等进行财务风险规避提供了制度基础。
(六)新会计准则对财务管理组织的影响
新会计准则在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财务报表与列报等多个方面发生了重大变化, 并新增了多项针对企业最新经济业务事项的准则。这要求财务与会计人员具有敏锐的职业判断力和较高的职业道德素养。
通过培养学习型团队, 提高财会人员的职业能力和管理能力, 梳理并改变原有业务流程, 加强内部控制建设等, 是财务管理组织建设在新会计准则实施前后较长时期内的一项紧急任务。
因此, 可以预见, 新会计准则实施后, 财务流程再造将无法避免。新准则体系下的财务流程
再造, 一方面体现出财务组织内部分工的细化, 即财务管理、财务会计、税务会计、管理会计将逐步分立;另一方面, 以财务信息化和权责分配与流程结合的跨职能协作将更为重要和频繁。新的财务组织将在体现专业化分工的同时, 突出无边界价值创造。
(七)新会计准则对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的影响
企业集团下属单位数量多且组织形式不一, 在新会计准则执行的内容和时间上都可能存在差异。这为企业集团财务政策统一、合并报表编制、业绩评价模式等提出了新的难题。同时, 分部报告准则的增加和关联方披露的变化, 也是企业集团财务管理面临的新课题。
新会计准则实施调整期, 企业集团母公司如何协调、监督下属子公司新会计准则执行时间, 调整财务战略和资源配置, 也是需要认真研究并妥善处理的财务管理问题。
第二篇:新会计准则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zhenzhen
新会计准则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正式发布了新 会计 准则,并于2007年1月1日首先在上市 企业 范围内实施,新会计准则包括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标志着我国会计改革已达到一个全新的阶段和较高的水平。它的发布实施将进一步强化对会计信息供给的约束,有效地维护投资者的知情权,有利于社会公众做出理性决策,从而有利于进一步促进建立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 体制。对于企业来讲,新会计准则的颁布有利于促进、深化企业改革,推进 金融 改革,健全财政职能,建设 现代 市场体系和完善宏观调控体系。但是,企业如何严格执行新会计准则、合并会计报表的编制、业绩评价模式等提出了难题,也是企业集团财务管理面临的问题。
一、新会计准则1.新会计准则的概述。会计作为一个信息系统,其外部使用者必须获得相关的会计信息才能据以做出正确的决策。而会计信息生成于企业内部,企业管理当局是会计信息的持有者,企业内部管理当局与外部信息使用者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因此,会计信息的外部使用者有必要对会计信息的生成与输出提出管制要求。这种管制以会计准则的形式表现出来,企业在进行会计政策选择时,也必须以会计准则为空间限度。这样,会计准则使企业会计政策选择不仅反映企业内部管理当局的意志,并且体现出企业外部的利益要求。
2.新会计准则的层次划分。新会计准则体系划分为两个层次:(1)基本准则。即为会计准则体系的指导思想和指导原则。该项新准则包括以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为基础的“一项基本会计准则”,对具体准则进行指导。(2)38项具体会计准则。其中,包括对原有16项具体会计准则的修订和新增22项具体会计准则,并且两项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又可划分为金融企业和非金融企业两部分。3.新会计准则的主要特点。(1)体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新会计准则体系采用了国际会计准则的基本框架和原则,体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2)强调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修订后的基本准则强调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财务报告的目标也侧重于资本市场的投资者,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做出评价或者预测。(3)体现了 中国 特色。新会计准则适应我国的国情,在关联交易、资产减值损失的转回、政府补助等业务的会计处理上保持了中国特色。(4)法规体系一致。我国新会计准则体系的发布实施,使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与其他具体会计准则对会计工作的规范趋于一致,彻底改变了1993年7月1日实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以来,陆续实施具体会计准则出现的会计准则相互冲突的不利局面,从而使会计准则体系内的各会计准则之间达到协调一致。(5)在新业务方面有所突破。新准则制定了规范金融工具、保险合同等新业务的会计准则,并在准则中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在会计计量上有了重大突破。(6)增强了相关性。历史 成本不再是惟一的主要计量属性。由于我国现行的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存在:数量不足、涵盖面较小、可操作性较差、信息披露的广度不够以及对公允价值和价值重估的方法较为排斥等问题,所以新准则首次比较全面地导入了公允价值的计量属性。
二、新会计准则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分析
众所周知,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是财务决策,而财务决策的主要依据之一是会计信息。新会计准则作为规范会计核算行为的法规,自然 对企业财务管理产生影响。
1.对财务管理目标的影响。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在理论上经过了企业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和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等 发展 阶段。就我国目前的企业组织形式主流为非上市企业、资本市场的弱势有效、法治建设处于起步期、商业伦理有所缺失、企业治理结构逐步构建等现实背景下,财务管理目标定位为企业价值最大化具有最强的理论逻辑性和实践有用性。新会计准则中研发费用资本化等规定,体现了企业 科学 发展的要求,服务企业创新和价值持续增长;财务报表列报、中期财务报告、合并财务报表、分部
报告等具体准则,可以使企业充分披露并真实反映企业价值的会计信息;职工薪酬、股份支付、政府补助等制度,可以通过会计手段协调企业、政府、投资者、员工等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合理进行企业价值分配。以上对我国当前阶段将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确立为企业价值最大化提供了财务与会计协调一致的理论框架和实践指导。
2.对企业内部发展的影响。从企业内部看,企业的董事会成员和企业管理层首先应当全面学习新会计准则的各项规定,把握新会计准则的实质和要求。在此基础上,企业管理层要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结合生产经营特点,认真评估新会计准则对企业的影响,作为决策的基础和依据。其次,企业要根据需要,对企业的信息系统进行更新,以确保在执行新会计准则的过程中能够及时、高效地生成相关财务会计信息。此外,在人员配备方面,企业也要结合执行新会计准则的需要,及时配备合格的财务和管理人员,并不断加强后续培训,确保相关业务操作的可靠性。同时实践中公允价值的理解和选用是企业内部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从新会计准则本身的定义看,公允价值是指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双方自愿进行的资产交换和债务清偿的金额。在实务操作中,活跃市场的市场价格、按照市场化原则达成的最近成交价格、估值模型和估值技术以及特定情况下的权益性工具的价格,都可以成为帮助企业获取公允价值的证据。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选用,客观上要求企业建立健全相关内部控制和科学的决策体系,同时要求企业管理层具备相应的知识、能力和经验,熟悉相关的估值方法,特别是估值模型的应用假设及相关技术参数的选取原则,并做出充分的信息披露。
3.对 企业 经营的影响。新 会计 准则下,存货发出计价取消了“后进先出法”,一律采用“先进先出法”记账,这对生产周期较长的企业将产生一定影响。存货先出计价方法的选择对当期利润的影响,具体体现在存货的价格波动,当存货价格处于上涨时期,采用后进先出法,是将最高价格的材料入账,使当期成本费用上升,减少当期利润;若采用先进先出法,是将最低价格的材料入账,使当期成本费用下降,增加当期利润。若存货价格处于下降时期,则正好相反,即采用后进先出法会减少成本,增加利润;采用先进先出法则增加成本,减少利润。这一核算办法的变动,将使企业利用变更存货计价方法来调节当期利润水平的惯用手段不能再被使用。即所有企业的当期存货损耗费用,反映的都是实际的 历史 成本,而没有人为调节因素,便于对企业的经营业绩进行分析和比较,提高了会计信息的使用价值。
4.对企业服务与决策的影响。新准则在理念上更加突出市场化与国际化接轨,紧跟国家产业 发展 政策的趋势,通过会计体系的改变,更好的服务于国家 经济 建设。如鼓励企业技术创新,在核算上改变了研发费用即期费用列支的做法,使研发费用资本化。在新准则中,有许多具体准则在具体操作中仅给了一个原则,同时在与税法规定中又有许多不同,仅在会计核算上可能对企业有利,但税法上则不然,这就要财务管理部门深入企业经营实际,充分掌握内外部信息与资源的情况下,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解决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实际问题,提高服务和决策支持的功能,为企业创造管理效益。
5.对财务风险管理的影响。新会计准则严格了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与转回、不允许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采用购买法、可转换债券在股价上升情况下的损失确认等,有利于财务稳健和风险防范。新准则关于允许公允价值在债务重组、非货币交易、投资房地产、金融 衍生工具等10多个具体会计准则中应用,体现了国际趋同,成为一个亮点。但另一方面,企业经营管理层可能会出于保护上市企业“壳”资源、获得即定盈利水平等动机,不正当运用“公允价值”,操作“数字游戏”,违背新准则制定的精神和目标。而且,使用公允价值后,未实现收益和损失都要加以确认,增加企业账面利润,由于此部分损益没有现金流量支撑,可能导致收益实质上的超分配,增加财务风险。此外,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金融资产转移和套期保值等准则,为企业在金融市场开放、金融工具创新等环境下,利用金融工具、套期保值等进行财务风险规避提供了制度基础。
总之,新准则充分体现了会计信息质量相关性原则的要求,无论在合并财务报表上、关
联方披露上还是在分部报告上,都对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产生了重大影响。在这个大前提下,企业的相关财务管理人员,只有不断更新知识,积极参与到这场变革中来,才能够使自己站在时代的前面,立于不败之地。基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财务管理变革与企业战略管理具有理论一致性和实践一体性,代表了企业管理与财务管理发展的新趋势。新会计准则对我国企业财务会计的革命性影响和财务与会计之间的直接互动,必将使得财务管理理论和实践也随着新准则的实施而演化变迁。【关键词】新会计准则 企业价值最大化 核心竞争力 战略管理
2006年10月30日,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这标志着新的会计准则体系构建工作已基本完成。新会计准则体系的建立,为我们打开了开拓会计职业新境界、提升会计工作新水平、创造会计事业新辉煌的希望之门(王军,2006)。同样的机遇和挑战,也将在新会计准则的构建和实施过程中提供给企业财务管理理论研究和实践者。加之我国金融改革、税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等政治经济改革的同步持续深入,新会计准则对企业财务管理影响的广度和深度,会因企业内外环境变化的交互影响而得以放大和复杂化。透视影响并有效应对变化,将成为企业财务与会计必须成功解读的命题。
一、基本层面的概述:主流财务理论的框架借鉴当前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我们认为,分析新会计准则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应该以企业持续竞争优势与核心竞争力为根本出发点,以价值创造和风险管理为两条主线,按照环境→战略→组织→行为→绩效→市场的经济与管理思维循环进行。
(一)新会计准则对财务管理环境的影响新会计准则在财务报告目标方面强调决策有用性,财务报告在反映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同时,应当按照法定要求向企业利益相关者提供决策有用信息。这将降低投资者、债权人、员工等利益相关主体在市场上的信息搜索成本,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资产负债表核心地位的确立,公允价值的合理应用与多数资产减值准备不可转回等方法,使得企业财务会计信息更加真实反映企业价值。这将缩小投资者尤其是资本市场上投资者对企业价值评估的误差,使企业经营业绩与企业价值之间的直接关系在资本市场上得以在较短时间内得到体现。同时,由于新会计准则实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实质趋同,也提高了会计信息国际间的可比性,更有利于专业机构和人士的估值比较,拓宽中国企业投资和融资的范围与渠道。
总之,新会计准则下企业财务会计信息能够更加真实、透明、完整的反映企业价值。根据有效市场理论、产权理论、代理理论和博弈论等实证研究结果,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和信息披露的充分,将减少市场主体的信息搜索和监督成本,降低信息不对称和契约不完备程度,从而有利于市场效率的提高和财务约束作用的发挥,大大改善财务管理环境。
(二)新会计准则对财务管理目标的影响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在理论上经过了企业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和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等发展阶段。但就我国目前的企业组织形式主流为非上市公司、资本市场的弱式有效、法治建设处于起步期、商业伦理有所缺失、公司治理结构逐步构建等现实背景下,财务管理目标定位为企业价值最大化具有最强的理论逻辑性和实践有用性。
新会计准则中研发费用资本化等规定,体现了企业科学发展的要求,服务企业创新和价值持续增长;财务报表列报、中期财务报告、合并财务报表、分部报告等具体准则,可以使企业充分披露并真实反映企业价值的会计信息;职工薪酬、股份支付、政府补助等制度,可以通过会计手段协调企业、政府、投资者、员工等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合理进行企业价值分配。以上对我国当前阶段将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确立为企业价值最大化提供了财务与会计协调一致的理论框架和实践指导。
(三)新会计准则对财务治理的影响财务治理是一组联系各相关利益主体的正式和非正式关系的制度安排和结构关系网络,其根本目的在于试图通过这种制度安排,以达到相关利
益主体之间的责任、权力和利益的相互制衡,实现效率和公平的合理统一,主要解决剩余索取权与控制权的合理配置问题(林钟高、王锴、章铁生,2005)。
新会计准则构建和实施的决策有用导向,能够方便机构投资者的发展,促进财务控制权市场的竞争并进而发挥资源配置作用;改善企业和银行都存在的―预算软约束‖现状,发挥债权人治理机制。尤其是在我国股权分置改革即将完成,股票市场进入全流通时代和主要国有商业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造并成功上市的背景下,新会计准则对企业外部财务治理的作用会因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而放大。
职工薪酬、企业年金基金、股份支付等新准则的增加,有利于企业激励与约束的财务创新、人力资本理论和实践的探索以及财务分层治理机制的构建。而这些都是对企业内部财务治理完善的表现。
(四)新会计准则对财务战略的影响企业战略管理体系的一般框架如下:从上模型可以看出,企业财务会计信息与财务管理职能贯穿于企业战略管理体系的全过程,并集中体现于财务战略的制定和实施。财务战略决定了企业主要资源配置的方向和方式,深刻影响着其他子战略的制定和执行。虽然对战略实施效果具有决定影响的战略评价的体系超越了财务的范畴,但以企业预算和财务业绩衡量为支撑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对当前中国的企业而言,更是如此。
如前分析,新会计准则的实施既改变了企业外部财务环境,也对企业内部财务环境产生了重大影响。财务战略受到企业整体战略和其他业务子战略调整的冲击,必然要进行修正。比如,新会计准则实施后,企业跨国经营和海外投资与融资的会计制度障碍减少、资本成本降低,可能转向外向型发展战略。这样一来,企业财务战略可倾向于采用相对稳健的筹资战略、适度分权的投资战略和低股利分配战略,注重发挥资本运营的作用等。
(五)新会计准则对财务风险管理的影响新会计准则严格了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与转回、不允许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采用购买法、可转换债券在股价上升情况下的损失确认等,有利于财务稳健和风险防范。新准则关于允许公允价值在债务重组、非货币交易、投资性房地产、金融衍生工具等10多个具体会计准则中应用,体现了国际趋同,成为一个亮点。但另一方面,企业经营管理层可能会出于保护上市公司―壳‖资源、获得既定盈利水平等动机,不正当运用―公允价值‖,操作―数字游戏‖,违背新准则制定的精神和目标。而且,使用公允价值后,未实现收益和损失都要加以确认,增加企业账面利润,由于此部分损益没有现金流量支撑,可能导致收益实质上的超分配,增加财务风险。
此外,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金融资产转移和套期保值等准则,为企业在金融市场开放、金融工具创新等环境下,利用金融工具、套期保值等进行财务风险规避提供了制度基础。
(六)新会计准则对财务管理组织的影响新会计准则在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财务报表与列报等多个方面发生了重大变化,并新增了多项针对企业最新经济业务事项的准则。这要求财务与会计人员具有敏锐的职业判断力和较高的职业道德素养。
通过培养学习型团队,提高财会人员的职业能力和管理能力,梳理并改变原有业务流程,加强内部控制建设等,是财务管理组织建设在新会计准则实施前后较长时期内的一项紧急任务。因此,可以预见,新会计准则实施后,财务流程再造将无法避免。新准则体系下的财务流程再造,一方面体现出财务组织内部分工的细化,即财务管理、财务会计、税务会计、管理会计将逐步分立;另一方面,以财务信息化和权责分配与流程结合的跨职能协作将更为重要和频繁。新的财务组织将在体现专业化分工的同时,突出无边界价值创造。
(七)新会计准则对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的影响企业集团下属单位数量多且组织形式不一,在新会计准则执行的内容和时间上都可能存在差异。这为企业集团财务政策统一、合并报表编制、业绩评价模式等提出了新的难题。同时,分部报告准则的增加和关联方披露的变化,也是企业集团财务管理面临的新课题。
新会计准则实施调整期,企业集团母公司如何协调、监督下属子公司新会计准则执行时间,调整财务战略和资源配置,也是需要认真研究并妥善处理的财务管理问题。
二、具体决策的分析:一个综述的视角
(一)新会计准则实施与财务决策观念转变在企业管理领域,有一句通俗而又深刻的话语被经常提起:―思路决定出路,细节决定成败。‖按此思想,我们可以类推为―财务决策理念决定财务决策结果,财务决策结果决定财务业绩‖。新会计准则强调企业财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和对受托责任履行评价的支持,突出企业真实价值的透明反映,重视企业现金流量信息。这将对财务决策理念产生直接影响:立足企业价值创造和持续成长,着眼企业资产质量和良好的现金流量。
(二)新会计准则实施与资本成本降低前文已经提及,新会计准则实现了国际趋同,获得了IASB、欧盟等组织的认可,这一方面使得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在全世界更大范围内得以接受,另一方面也降低了财务报表编制和会计信息理解与应用的成本。这两个方面的进步或成果,会提高中国资本市场的效率、降低国内外投融资成本、减少国际贸易摩擦、增强跨国经营管理水平。上述这些,既降低了财务投融资的成本,又拓宽了企业投融资的渠道和市场。
(三)新会计准则实施与资本结构改善我国大型国有企业的股权融资偏好和多数国有企业融资对银行贷款的依赖,是国有企业资本结构的突出特征。这也是我国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的重要表现。这一问题的产生,缘起于股票发行制度的不完善、国有法人股的不流通、资本市场效率低、债权人相机治理机制缺失、财务激励与约束机制不健全、委托代理链条过长、产权改革不到位等多种因素。
新会计准则实施,长期利好于资本市场发展和投资者、债权人、员工等利益相关者对企业价值的评价,加之资本市场改革、金融改革、国有企业改革等多个领域改革的同步深入,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的资本结构将趋于合理,与―新优序融资理论‖、信号模型、最优资本结构理论等西方资本结构理论的偏离得以逐步纠正。
(四)新会计准则实施与财务指标的正确评价新会计准则在财务会计目标、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计量属性等重大方面都较原来的准则和会计制度进行了深刻变革。尤其是债务重组、非货币交易等准则的实施,难以完全避免企业运用公允价值进行报表粉饰的可能。比如,在新旧会计准则转换调整期,有些企业出于业绩改善、保护上市公司壳资源、吸引战略投资者等目的,可能会通过资产减值准备集中转回、非正规债务重组、关联性企业合并等方法,将―非正常收益‖计入企业―正常损益‖,粉饰财务报表。正是基于此,中国证监会、财政部等部门已经针对新会计准则的实施专门制定下发了部门规章。
因此,企业在进行财务决策,尤其是投资决策时,要对资产负债率、资产周转率、投资报酬率等财务指标,进行深入分析,特别是通过截面分析、趋势分析等方法,掌握财务指标的真实业绩,合理剔除非正常影响,保证财务决策的稳健。
(五)新会计准则与股利分配政策调整股利分配政策是公司财务管理的重要政策,直接关系到投资者的利益和公司的资本结构。对上市公司而言,还会对其股票价格产生影响。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对资产、负债的分类及部分计价方式的改变,特别是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应用,导致企业财务报告反映的当期净利润和可供分配利润的指标等发生变化。
企业的账面利润不仅包括企业自身营运业绩的体现,还包括公司以外的环境变化对利润的影响,即因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而确认的未实现的损益。此部分利润的增加与现金流量的净增加脱节,有可能出现按照公司法进行股利分配的现金窘迫,对企业经营和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因此,企业应考虑股利分配政策的内外部因素,并进行相应调整。
(六)新会计准则实施与预算管理和业绩评价的改进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对企业预算管理的内外环境、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影响。企业需要重新考虑预算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对企业经营指导的有效性和激励作用,需要更加关注对现金流、资产质量、经营风险的管理,修订业绩评价指标,使企业由关注利润表转变为更加关注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企业以利润表为核心的预算管理控制体系需要改进。
传统的以财务业绩评价为主导的企业业绩评价方法,存在着与企业战略脱节、过程与结果分离、短期业绩不能反映企业持续发展能力等严重弊端。这些弊端与企业价值最大化和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的战略目标产生了冲突。因此,新会计准则实施后,企业业绩评价模式和方法也必将创新。业绩考核尤其是对国有企业考核,除了要发挥其―保值增值‖等导向作用外,还要发挥其以下―四个导向‖作用:一是要把企业引导到加强战略管理和可持续发展上来;二是要把企业引导到结构调整和自主创新上来;三是要把企业引导到规范法人治理结构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上来;四是要把企业引导到节约能源资源和提高增长质量上来(黄淑和,2006)。上述作用的发挥有赖于经济增加值管理体系(EVA)、平衡积分卡方法和全面预算管理相结合的新型企业业绩评价模式和方法的建立与改进。
三、财务管理的变革:基于核心竞争力的考察
(一)企业战略—核心竞争力—财务管理哈默与普拉哈拉德1990年于《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了《公司核心竞争力》一文,标志着企业战略管理理论进入一个新纪元———基于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战略管理阶段。这一阶段的核心论点在于企业成功的根基在于持续竞争优势的获得,而持续竞争优势的根源在于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的界定、培育及维护成为企业战略管理的中心内容。
通过战略管理这一纽带,财务管理与核心竞争力紧密相连:基于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战略管理离不开财务管理的支撑;而企业财务管理必须以核心竞争力培育和提升为导向,服务企业战略管理,才能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
(二)基于核心竞争力的财务管理变革1.实施财务战略管理。核心竞争力来源于企业资源,是其他企业不可模仿、不可复制且能增加企业价值的核心能力。财务战略定位的准确与否、运用的好坏,直接决定着整体资源配置的有序性、运转的高效性和企业经营的效益性(张云亭,2003)。因此,没有财务战略管理的支撑,基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战略管理将无法进行,其最终的结果就是在不确定性日益增强的激烈竞争环境中出现财务危机,并退出市场。
2.支持企业创新。在财务资源配置上,加大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投入。新会计准则中关于无形资产、研究开发费用等规定,减小了企业创新投入对利润的压力,鼓励企业创新尤其是技术创新投资;股份支付、企业年金、职工薪酬等新准则的制定,大大方便了企业对人才的引进和激励,减少了―人本战略‖实施的财务障碍。这都是新会计准则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贡献。企业财务系统要主动参与创新文化的建设,并从企业战略发展的高度,重新审视财务管理的职能,创新财务管理工作。3.打造学习型财务团队,提高协作管理和无边界价值创造能力。新会计准则的实施是对财务人员和组织的一次重大考验。它不仅要求财务人员要学好、用好新会计准则,而且要向利益相关方积极传送新会计准则对企业影响的信息;提高沟通能力,与其他部门无障碍协作,实施新准则下的管理变革,破除传统的囿于本职本岗的工作思维,跨部门进行无边界价值创造。另外,企业在实施基于核心竞争力的财务变革时,要注意财务能力对战略的动态性和适应性:既要关注现实的财务能力,更要关注与企业战略保持协调的财务能力的培育、形成和发展。主要参考文献 王军。2006.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新会计准则,全面提升会计工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服务效能。会计研究,8:1-9林钟高,王楷,张铁生。2005.财务治理:结构、机制与行为研究。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张云亭。2003.顶级财务总监:财务治理、价值管理和战略控制。北京:中信出版社李心合。2006.财务管理学的问题与出路。会计研究,7:45-51吴珊。2006.新会计准则与财务决策论坛综述。会计研究,9:89–92 [英]西韦尔著,姜法奎等译。2003.核心竞争力。北京:华夏出版社 [美]弗雷德·R.大卫著,李东红等译。2003.战略管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王化成。2006.财务管理理论结构。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财政部。2006.企业会计准则。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第三篇:人力资本对财务管理的影响
二、人力资本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分析
(一)人力资源资本化对传统财务管理的挑战
人力资源资本化的提出对企业财务管理提出了新要求,是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和企业整体效益的必然要求。财务管理是对企业资金进行规划和控制的经济管理活动,其本质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本金的投入与收益活动。传统企业的财务管理以财务资本为主,围绕资本的筹集、运用、资本增值后的分配等内容从事理财活动,强调的是财务资本的运营。这种建立在传统工业企业基础上的以财务资本运营为中心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知识经济时代以人力资本为中心的客观要求:
1.原有的财务管理理论及制度加剧了股东、经营者和员工之间的利益冲突。
2.现有的财务管理理论和内容已不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投资决策需要。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对传统财务管理提出了挑战,为财务管理的理论研究和实务研究提供了知识新课题。人力资源资本化,使管理者切实体会到其所雇佣的人员是一项资产,而非费用,人力资源转化为资本形态并与物质资本一样,承担起企业经营资本的重要角色。这将使管理者对财务管理站在一个新的高度,确认人力资源的价值,确认了人力资本能给企业带来收益和利润的特性。
(二)人力资本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
1.对企业筹资的影响。(1)资本结构忽视了人力资本。财务理论认为:由于不对称信息、税赋和交易成本的存在而导致资本成本的不完善,并最终影响各种不同的筹资方式下企业的价值,理性的企业总是追求资本结构的最优化.而在有关资本结构的理论中,无论是净收益理论、净营业收入理论、传统理论、还是MM理论,也不论是唐纳森的啄食理论乃至后来的不对称信息理论,都无法回答为什么同一企业不同的经营管理者在相同条件下会有不同经营结果这一问题,原因在于这些理论都认为资本结构由权益资本(仅指物质权益资本)与债务资本构成,都忽视了人力资本的存在。知识经济已大大拓宽了资本的内涵,企业资本总额中,人力资本所占的比重相对上升,人力资本的存量及其自我增值能力已成为企业理财的重心,因此,人力资本亦应成为企业筹资决策的内容。只有包括了人力资本,企业的资本结构中才具备完整意义上的资本结构。(2)人力资本结构安排缺乏合理性。如同企业在筹集物质资本时必须确定资本结构一样,若人力资源资本化,企业在筹集人力资本时也必须确定人力资本结构。企业组织的人力资本结构是否合理,对组织的效能有很大影响。若人力资本比重过大,超过了企业物质资本对人力资本的需求,就会出现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的现象,造成人力资本低效和闲置;若人力资本比重过小,又会出现人力资本短缺,不能满足企业物质资本的需求,导致现有物质资源的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若人力资本内部结构不合理,群体成员之间不相容,就会因互斥而影响工作效率、增加企业的损耗。(3)忽视实现人力资本的筹资成本效益最大化。企业要想吸引人才,关键是营造一个良好的创业环境,包括工作环境、人文环境、自然环境、心理环境等,为人力资源施展才能提供平台,使其能力得到最大限度发挥,实现自身价值,但是这些举措都会耗费企业的物质资源。还有企业为取得人力资源,必须进行劳动人事管理活动,如:编制人员配置计划、招聘人员等,这些活动必然会引起人事部门人员工资、招聘广告费、差旅费等费用。以上这些成本费用都是企业为筹集人力资本所发生的成本。因此,如何实现人力资本的筹资成本效益最大化是企业在筹集人力资本时应达到的目标。
2.对企业投资的影响。(1)忽视评价人力资本的投资效益。人力资本投资是指企业为了充分挖掘企业人力资源的潜力,调动企业人力资源的积极性,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的质量,改变更新人力资本的知识结构,改善企业管理,发挥人力资本的群体效益,有意识、有计划、有组织地采用各种切实有效的手段,使人力资本与生产资料的结合处于最佳状态,从而使企业取得最佳经济效益的投资活动。随着对人力资本存量的关心,许多企业开始重视对人力资本的投资,许多大公司都建立起自己的培训机构或中心,人力资本投资加大,企业管理也从重视物转为对人的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趋于科学化、系统化、数量化的同时,企业不仅需要核算各种人员的投资成本,还要核算其投资的经济效益;同时,为使企业的人力资本投资纳入企业长期的投资计划,企业还要预测其人力资本的投资总额。而这些都需要企业提供可靠的人力资本投资成本和收益信息。对企业而言,投资收益大于投资成本,是进行投资的一个必要前提。因此,如何评价人力资本的投资效益是企业进行人力资本投资所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
(2)忽视防范人力资本投资风险。人力资本投资既然是为了未来的利益而放弃或牺牲眼前的利益和效用,并且人力资本的形成又是一个相对长期的过程,那么人力资本投资也同物质资本投资一样,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并且由于人力资本与其承载者不可分离,因此,相对于物质资本而言,人力资本的发挥更具有不确定性,所有影响人类行为的因素都可能影响人力资本效能的发挥。即使是从投资者角度认为是具有最大收益性的投资项目,人力资本的承载者却有可能受个人偏好的左右,认为不符和其个人的意愿,在自身不努力的情况下,不可能形成最佳的资本状态。而且,在人力资本形成之后,其效能的发挥还取决于是否具有对其构成激励的环境。同时由于人力资本投资的长期性和收益的间接性,更加剧了人力资本投资的风险。因此,如何防范人力资本投资风险是人力资源资本化后现代企业财务管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3.对企业收益分配的影响。在知识经济社会里,人力资源在创造财富中越来越居于主要地位,人力资源的贡献已经超过物质资源,如果物质资源所有者仍独占利润不仅不合情理,而且最终将导致企业丧失利润增长的主要因素。人力资源资本化意味着承认劳动者在企业中应有的地位,承认劳动者是人力资源的所有者。企业资本的内涵扩大了,不仅包括物质资本,而且包括人力资本。企业收益是企业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相结合从事生产而创造的财富。企业收益的分配首先应当补偿人力即劳动力的消耗和生产资料的消耗;其次是缴纳国家规定的税费;再次,还应当留足企业发展的后备资金。而剩余的收益就应当按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构成比例或份额大小进行分配。
4.对企业财务分析的影响。(1)影响企业财务分析的结果。传统会计不把人力资源看作资产,对于人力资源的投资在发生当期全部作为费用处理。而人力资源会计认为,企业在人力资本上的投资支出,其收益往往超过一个会计期间以上,属于资本性支出,按照权责发生制的原则,应先予以资本化,然后在各收益期内分期摊销。所以人力资源资本化计算出的各期收益与传统会计计算出的各期收益会不同,后者当期的收益会锐减,而以后各期的收益又会偏高。因此,人力资源资本化影响企业的会计收益和应纳税所得税,进而影响企业财务分析的结果。(2)传统财务分析体系缺乏人力资源的绩效的评价。由于人力资源资本化使得企业资产和资本的内涵扩大了,企业资产除了物质资产外,还有人力资产;企业资本除了物质资本外,还有人力资本。所以人力资源作为生产力的主体和企业财富的原始创造者,在进行财务分析时也应该考虑在内,分析人力资产的运营能力、人力资产的盈利能力、人力资本的保全性和增长性,以便能对企业的综合经济效益做出正确评价。
第四篇:浙江新高考变化及影响(范文)
浙江新高考变化及影响
高考改革变化要点
一、文理不分,自主选择选考科目
由“3+文综/理综”模式变为“3+3(7选3)”模式
1.学生不再按文理分科,而是从语数英之外的科目中选择任意3科作为选考科目。
上海是6选3,浙江是7选3。选考科目是政史地理化生六科,浙江再增加技术(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
2.作为选考科目的与原来高考一样,作为非选考科目的要参加学考,学考科目通过即可。
3.原来的3+文综/理综模式,学生分为两类,新高考模式学生分为n类,理论上n=34.4.学校走班制被迫实行。二、一年多考,自主选择考试时间
除语文、数学(每年4月、10月是学考,6月是高考)外,每年4月份和10月份各有一次考试机会(英语每年10月和6月)。也就是除语数英每个学科两次机会参加高考,学生自主选择。语文和数学高考仍旧一次,学考也有两次。
1.高中学习时间被考试分割为四个学段。学习时间发生变化。备考时间发生变化。
2.高一教学进度趋同,高二教学进度差异性增大。所有语数英之外学科常年销售,学年概念模糊。
三、学考+高考模式
高中的毕业考试是学考,所有的11门学科(学考还有一些非文化课,由各市组织)都要通过学考,才能毕业。
除语数英之外的学考科目(暂且将理化生政史地和技术统称为学考科目,语数英虽然也参加学考,但因为所有学生都会参加统考,统考即高考,难度远大于学考,所以不考虑其学考备考)的试卷由70分的学考部分和30分的选考部分组成。如果学生将某科目当做学考的科目时,只需做70分的学考部分即可。如果学生把某科目当做高考科目时需要做70分+30分内容。
学考按照名次的百分比划分等次,D级以上的为合格。当做高考的科目时按照规定的名次比例换算成标准分,计入高考成绩。语数的高考试卷是全国统考,安排在每年6月份举行。语文、数学的学考在每年的4月和10月各考一次,试卷由本省单独命制。英语每年10月和6月份各考一次。由全国统一命题。考试成绩既当学考又当高考。
主要影响及需求分析
一、教学影响 1.对教学进度影响
尽早确定选考科目 尽早完成学考内容 尽早通过学考 高考复习时间变化,调整为两个阶段,时间延长。
原先高二开课的生物和技术,多数学校只要师资条件允许都在高一开始开课。
高一一般会将除政治之外的科目学考内容学习完毕。高二选考同步学习完成的时间一般在高二下学期的期中考试前开始。语数的复习时间大约会在高二下学期的期末考试结束前开始。对学考科目和英语来说,两次机会都应重视,因此会集中力量备战高三上学期10月份的第一次高考。复习时间大约有6个月(包括假期)。语数的备考时间大幅度延长,但10月份之前每周的课时可能会适当被压缩,用于英语和学科3科的第一次冲刺。
2.对教学内容影响
高一集中进行学考内容学习,高二10月份之后开始选考内容学习。高一同步学习内容局限于学考内容,难度降低,内容减少。
3.教学组织影响
最迟从高二开始走班制教学。部分极端的学校会像现有的文理分科一样,从高一的某个时间就开始确定选考科目,然后开始走班。教学组织难度增大,教学效率可能会受到影响。经推测,经过试验和探索能出现固定班级和走读班级两种形式。即选择的组合较多的可以组成固定班,选择组合比较分散的组成走读班。
后面的分析建立在高二开始走班的基础上,如果有的学校高一就开始走班则另当别论。
二、学习时间对教辅图书内容出版的影响
学年和学期概念相对淡化,10月份和4月份作为图书使用的阶段。同步类图书的上市计划应分为两种情况,即语数英教学进度会比原先略微推迟,学考科目进度会加快。学考科目又分两种情况,即选考该科目和学考该科目的应当进行区分。针对学考科目的各科一般都安排了3各模块。多数学校会在高一两个学期内学完,参加高二10月份的首次学考考试。所以高一使用的学考科目必修2应看做上学期使用图书,划入学考内容的选修科目可以看做是下学期使用图书。选考科目的选考模块应该从高二的10月份开始使用。一般到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前学习完成。
学考复习类图书的上市时间应该针对10月份考试。因此上市时间应该在高一下学期的6月份之后以及暑假、9月份使用,上市时间应该在5月份。高考总复习类图书
三、学习阶段变化对教辅出版时间的影响
五、新的选题及后续影响总结
多数学校会在高一开齐所有课程。让学生今早确定
二、产品体系的影响 以下均是根据现有文件推测。
1.除语数英之外,均为地方自主命题。语数英为全国统一命题。不排除将来国家对语数英之外的科目统一命制几套试卷,各省根据学生情况选用其中一套。2.高一使用的
第五篇:论电子商务对财务管理的影响
论电子商务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
1电子商务应用概况
1.1电子商务的兴起及发展
1.2电子商务应用的优势与缺陷
2传统企业财务管理概况
2.1传统企业财务管理的产生与发展
2.2传统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容与特征
3电子商务对传统企业财务管理的挑战和冲击
3.1电子商务对企业财务管理对象的影响
3.2电子商务对企业筹资管理的影响
3.3电子商务对企业投资管理的影响
3.3电子商务对企业资金分配管理的影响
3.4电子商务对企业财务分析的影响
3.5电子商务对企业财务目标的影响
3.6电子商务对企业财务会计的影响
3.6.1电子商务对企业财务会计制度的影响
3.6.2电子商务对企业财务会计处理原则的影响
3.6.3电子商务对企业财务会计报告制度的影响
3.6.4电子商务对企业财务会计信息安全性以及法律方面的影响
3.7电子商务对企业财务管理应用系统方面的影响
4新形势下企业财务管理的新姿态
4.1打破传统企业财务管理理念,形成与电子商务新型市场模式结合的新型财务管理理念
4.2企业财务管理实现电子商务的制约因素
4.3发展与电子商务相结合的企业财务管理对策
4.3.1企业财务管理观念勇于创新,紧跟当前市场趋势,重视电子商务发展,树立正确可行的网络财务管理的理念
4.3.2企业财务管理要建立高效的财务管理体制和提高财务管理效率
4.3.3企业财务管理应尽快转变以前资金货物支付方式,适应电子商务下网络支付的趋势
4.3.4应用电子商务对企业进出原料货物的成本压缩
4.3.5适应电子商务应用下企业存货量的适量控制及存货调动
4.3.5企业财务管理自身完善网络财务安全性
4.3.6企业财务管理内部创新,营造适合电子商务市场的新财务管理应用系统及环境
4.3.7紧跟国家对电子商务网络环境的相关要求和法律约束,共同营造良好网络财务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