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现代企业管理学考整理试资料
企业的基本概念:从事商品生产,流通服务性的经济活动,实行独立核算,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企业的一般特征:1.经济性2.社会性3.独立自主性4.能动性5.竞争性。现代企业制度: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完善的企业法人制度为主体,以有限责任制度为核心,以公司为主要形式,以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条件的新型企业制度。企业战略管理基本过程:1.战略分析,对企业战略环境进行分析,评价,并预测这些环境对未来发展的趋势,以及会对企业造成的影响。2.战略选择,制定多个可以实现的组织目标方案,以组织所需选择最优的方案过程。3.战略实施评价:企业战略方案确定了以后,通过具体手段来实现战略目标,实际成效与预定的比较,有偏差,可纠正改观。战略管理最核心的内容:对企业现在,未来的战略进行全局性的管理。组织内外部环境关系:1.对社会组织的作用2.对组织内外部环境的重要性。战略组织资源:物力资源,人力资源(关键资源),信息资源企业目标;企业经营思想的具体化,反应了企业群体的共同价值追求。企业战略管理:长远的,全局性发展战略。核心是对未来和现在的全局管理。什么是企业绩效管理(CPM):用于监控和管理企业业绩的方法,准则,过程和系统的整体组合。绩效管理的六个过程:1.建立目标2.商务建模3.企业规划4.监控5.内外分析6.内外报告
时间管理的原则:1.目标明确2.计划有组织的进行工作3.分清工作的轻重缓急4.合理分配时间5.要与别人的时间取得合作,协作。6.制定规则纪律,使时间管理更加有效。企业 信息管理概念:企业管理者为了实现企业目标,把信息作为待开发的资源,作为企业财富的核心,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对信息的采集、加工、传播、存储、创新、共享和利用来进行有效管理以谋求企业更大的效益。企业管理的特征:1.企业管理是一种文化现象和社会现象2.两个人以上的集体活动3.一致认可的目标,企业管理主体是管理者4.现代企业追求多目标管理5.核心问题是人际关系。全面质量管理(TOM):1.以消费者为导向2.重视质量3.系统的不断更细,推动全面质量管理4.全方位协作5.客观性6.合理授权7.共同理念8.教育和培训9.领导方式的创新。企业战略管理的基本内容:1.确立企业远景目标2确定战略目标:竞争优势(没有补全)
第二篇:现代企业管理学
企业管理的基本要素
答:企业管理由以下基本要素构成:
⑴管理主体,是指在管理过程中具有主动、支配和影响作用的要素,既包括单个管理者,也包括由管理者群体组成的机构 ⑵管理客体,是指管理主体为达到预期目的所发挥管理职能于其上的对象物,主要包括人员、资金、技术、物资、组织和信息等。
⑶管理目的,是指管理活动所要达到的最终目标。
⑷管理环境,是指管理活动所涉及的空间要素。
(5)管理方法与艺术,是指人们根据管理的一般规律,研究总结的管理的一般原则、程序和方法及管理者在实践中对这些原理、原则、方法的创造性运用和发挥。
简述企业契约理论的要点
科斯认为市场和企业的不同在于:市场是通过非人格化的价格机制来调节资源配置的,而企业内部则是通过权威定价来完成资源配置的。二者选择的依赖在于市场定价成本和企业内部权威定价的成本的大小关系。据此,科斯认为,企业存在是由于企业的定价成本小于市场的定价成本,企业的边界就是当企业定价成本等于市场的定价成本。威廉姆森是科斯理论发展的主要贡献者之
一。他提出,出于节约交易费用的理性,有效率的企业组织结构设计必须考虑以下三个原则:(1)资产专用性原则(2)外部性原则(3)等级分解原则。他分析了交易的三个维度:(1)不确定性(2)交易频度(3)资产专用性。认为交易的维度决定了缔约方式的选择,并要求相应的交易协调规制结构与之匹配。
简述企业制度的基本内容
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有一套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与经理层相互制衡的公司治理结构;具有正确的经营思想和能适应企业内外环境变化、推动企业发展的经营战略;建立适应现代化生产要求的领导制度;拥有熟练地掌握现代管理知识与技能的管理人才和具有良好素质的职工队伍;在生产经营各个主要环节普遍地、有效地使用现代化管理方法和手段;建设以企业精神、企业形象、企业规范等内容为中心的企业文化,培育良好的企业精神和企业集体意识。按照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积极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在企业内部设置科学合理的治理机制,建立起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根本保障。
现代企业产权制度、现代企业组织制度、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三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它们共同构成了现代企业制度的总体框架。现代企业制度的特征和内容
(1)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产权清晰、权职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
(2)现代企业制度包括三方面的内容:(5分)
一是企业法人制度,他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
二是有限责任制度,它有两层意思:其一是企业只以全部法人财产为限,对债务承担有限的责任;其二是当企业破产清偿债务时,出资者只以投入企业的资本为限,对企业承担有限的责任。
三是科学的组织制度,通过建立科学的组织制度可以协调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关系。
企业家的内涵和作用是什么?
第一,企业家是国家经济的主体。企业家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和创造者,是生产方式的创新者,是现代社会进步的动力源之一。发达国家的经验告诉我们:一个国家必须有一大批有魅力、有胆识、有远大经济眼光的企业家,经营一批实力雄厚的大型企业集团,它的经济才能腾飞,国力才能强大。中国经济要强大,国企改革要取得全面成功,企业要发展,也必须培养和造就一大批优秀的企业家。
第二,企业家是市场运行的主体。市场经济是由市场配置资源的经济,实际上是企业家利用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经济。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是通过企业家的主体地位体现出来的。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本质上是现代企业家制度的建立;没有完善的企业家制度,就决不可能有完善的企业制度。一个企业可以缺钱,缺技术、缺市场,但万万不能缺企业家。
第三,企业家是先进生产力的推动者。企业家是生产力的主体,机器、设备、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只有经过企业家的整合才能变成现实生产力。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两个轮子,而企业家是联结两个轮子的中枢;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而企业家决定了人力资源的使用效果;制度变迁和制度建设是推动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条件,而企业家的出现使财产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由可能变为现实,没有企业家的存在,就不可能将所有权与经营权进行分离,不可能使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也不可能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第四,企业家是企业管理的主体。科学管理实际上就是企业家才能的全面发挥。管理科学既是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的主要目标,也是经济增长方式墨迹的重要条件之一。管理是什么?如果我们把企业生产过程的具体的特定方式抽象掉,把各种物质因素抽象掉,最后我们会发现,企业的生产与经营实际上是企业家在指挥以人为群体的一种合作。这说明人是管理的灵魂,而企业家则是精灵。
如何对经营者进行有效激励?
对经营者的激励关键是要将经营者的报酬与其经营业绩
有机地结合起来,使经营者的利益与所有者的利益紧密相连。但需要注意的是:
对经营者的报酬应采取固定收入加浮动绩效的做法;要考虑企业的近期利益与长远利益,防止出现物质激励的短期行为。此外,在给以那些多年实践证明有胆、有识、贡献经营者合理的物质报酬外,还可在高需要层次上加强激励,即按评定信用等级办法将经营者的信用等级分为 ABC三级,从而为信用等级高的经营者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经营环境,支持、帮助其实现追求目标和体现自身价值。
如何理解和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这既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普拉哈拉德和哈默认为,核心竞争力是“组织中的累积性学识,尤其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生产技能和有机整合多种技术流派的学识”。根据这一定义,核心竞争力应该是企业内部一系列互补的知识和技能的结合,是企
业在长期经营过程中通过不断整合内外部资源和能力而形成的。然而,目前我国不少企业在对核心竞争力的认识上、在培育核心竞争力的实践中,还存在一些误区。核心技术不等于核心竞争力。努力掌握核心技术,有利于增强核心竞争力。但掌握了核心技术,不等于具备了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与核心技术的区别在于:核心竞争力的本质是企业中一系列知识与技能的整合,强调的是“协调”和“有机整合”,不是某种单项能力,而核心技术则只是一种单项能力;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逐步积累起来的,具有组织结构性和路径依赖性,竞争对手难以甚至不能模仿,而核心技术虽然也难以模仿,但可以通过兼并、技术转让等方式获得。核心技术对企业无疑是重要的,但核心技术并不能保证企业成功并保持竞争优势。
如何理解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以企业精神和经营理念为核心,凝聚、激励企业各级经营管理者和员工归属感、积极性、创造性的人本管理思想,是企业的灵魂和精神支柱。著名台湾学者认为,企业文化就是企业里,被大家所共同认可的、并遵守的做人做事的准则,属于企业战略的范畴。优质的企业文化是保障企业基业常青,永续发展的基石和基因。然而,企业失败的根源也在于企业文化的发生冲突或者裂变,从而致使了企业分裂与死亡。
时下,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日益显著,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文化、经济、政治相互交融,文化的交流与传播逐日频繁,各种思想与文化相互激荡、碰撞,人们的思想空前活跃。这些新知识、新文化和新形势,使得企业既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又面临国内外企业激烈的市场竞争,更迫切企业需要提高管理水平与品质,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谋得长足的发展。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获取持续发展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是企业打造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点。因此,建设富有自身特色的、先进的企业文化,正是企业转变观念,创新思维,深化改革,固本拓源,促进发展的内在要求和迫切需要,是发挥文化优势,建设高素质员工队伍,发挥团队力量,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选择,更是企业提高管理品质与水平,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打造核心竞争力的远程战略。
我国企业如何塑造优秀的企业文化?
1.行业特点分析:企业文化要与行业特性和企业的经营特点相一致,别人的企业文化,未必适合你的企业。
2.广泛征求意见:企业文化并非只是高层的一己之见,要得到大家的认同,首先要征求大家的意见,很多人把企业文化认为是总经理文化、高层文化,这是不对的,企业文化首先应该企业大多数员工都认同的文化。
3.提炼核心理念:在我们为企业做咨询的过程中,首先问企业老总的一句话就是:“您能用一句话或者一个词来概括公司的文化吗?”很多企业的老总都要思考半天,其实如果不是在第一秒就回答出答案,这时答案已经不重要了,说明这个企业的文化并不明晰,连老总都不能马上说出,更何况基层的员工呢!因此,我们在为企业做咨询时,都是建议企业必须首先树立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念,而且要成为企业员工都认知和认同的理念,同时在做品牌推广时,要让客户和顾客也认同企业的这种价值观念。
4.扩展为理念体系:企业应该有一个核心的价值理念,但基于这样的理念,还必须拓展为企业各个层面的管理思想和方法,这样才能使企业文化理念体系完整起来。比如海尔,围绕他的核心理念,形成了完整的理念体系:人才理念――海尔赛马不相马;质量理念――有缺陷的产品就是废品;兼并理念――吃修克鱼;研发理念――用户的难题就是我们的难题。在这些理念背后,又有相应的办法和制度作为支撑,使整个理念体系变得生动而有效。
5.沟通渠道建设:企业理念要得到员工的认同,必须在企业的各个沟通渠道进行宣传和阐释,企业内刊、板报、宣传栏、各种会议、研讨会、局域网,都应该成为企业文化宣传的工具,要让员工深刻理解公司的文化是什么,怎么做才符合公司的文化。同时,企业高层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应有意识地宣扬企业的文化,让顾客和客户认知本公司的文化,只有产生了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才能成为公司的忠诚客户。
如何理解企业危机管理?
企业危机发生之后必然会集结着利益谋取、媒体监督/攻击、舆论谴责、情绪对抗等等冲突,如何对这些冲突进行有效疏理、如何找到危机的核心所在,这就是决定危机管理能否成功的关键。
危机事件的发生对企业造成的严重性以及冲击性程度取决于二方面:一是事故本身的性质。二则是媒体对事件的关注程度以及舆论关注的焦点
企业危机的爆发固然有一定的偶然性,但是危机发生之后必然会集结着利益谋取、媒体监督/攻击、舆论谴责、情绪对抗等等冲突,如何对这些冲突进行有效疏理、如何找到危机的核心所在,这就是决定危机管理能否成功的关键。事件发生、推进,以及媒体报道、企业的处理手法都给了我们许多思考的地方:市场千变万化、危机无处不在,我们无法阻止危机的发生,但是我们可以深度把握危机发生特点以及扩散的逻辑,从而找到危机处理的最佳策略,使每一次危机都变成对企业成长的一种考验与砥砺,使企业在危机的磨炼中更为成熟与强大
简述企业危机管理体系的基本内容
随着现代社会分工日益细分化,社会机构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处于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企业难免与社会公众产生各种矛盾、冲突,进而演化为公共关系危机,在传媒发达的今天,企业公共关系危机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广泛扩散。面对公关危机,一些企业成功地化危为机,一些企业在危机中遭遇损失,甚至遭受灭顶之灾。不同的企业在对待公关危机时采取的不同的态度和处理方法所产生的截然不同的结果,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企业要持续生存并获得发展,必须进行科学的公共关系危机管理。
企业管理创新包含哪些内容
战略文化、组织结构、人力资源、生产运作、采购物流、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信息化等!
企业创新主要在以下三个点上。首先是产品创新,对于没有实体产品的企业来讲就是服务创新。产品和服务,是企业提供给市场的直接成果,也是企业获取利润、实现发展的主要依据。产品或服务创新又可以细分成技术创新和工艺创新两类。当企业没有成熟的条件实现技术上的革新之时,在工艺上加以改进,提高消费者对于产品和服务的感知,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其次是管理创新。课
堂上涉及到的各种管理职能,在企业中运用时都需要某种程度的创新。一个典型的例子是营销创新。包括采取怎样的营销政策、选择怎样的营销渠道、是否以及如何开展促销工作等,这些问题都需要在实际工作中审时度势地创新性解决。最后应当就是组织上的创新。包括组织结构的调整、员工队伍的配置等等。组织创新背后通常都伴随着整个企业政策或是主导战略的转变,因此并不是常见的现象。因此,对企业来讲,主要面对的是产品创新和管理创新两大块内容。
如何培育企业创新能力
创新需要营造一个开放、宽松而不失序的上班环境。就是说这个环境里每个人都可以讲真话,可以畅所欲言,没有那么多顾虑。不要为了小错就处分员工。一个创新的环境要允许犯错。小错不让犯,就会犯大错。
另外我们鼓励员工要有“批判性的思考”,凡事抱着怀疑的态度,不要认为什么都是理所当然的。鼓励“问题意识”,不断地问是否还有更好的点子,才会有创新。
要真正培养企业的创新能力,企业家也需要自我修炼。
1、严格不严厉。
2、切勿自我膨胀,否则员工就会开始帮你造神,进而形成一言堂。
3、企业家要扮演一个不断否定自己的角色,寻求创新进步。
4、作为一个企业家要有非常慈悲的胸怀,种福田不造孽障。
创新代表一切的可能。只有不断创新,企业会发展的很好。
第三篇:现代企业管理学
《现代企业管理学》讲义
宁 凌博士
目录
第一章企业概述(4)
第一节 企业的概念与企业分类
第二节 企业内部的结构与功能
第三节 现代企业制度
第四节 总结提要
第二章 企业管理原理简述(6)
第一节 企业管理的性质
第二节 企业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第三节 企业管理的基本职能
第四节 企业管理的内容
第五节 总结提要
第三章 现代企业战略管理(6)
第一节 企业战略管理概述
第二节 企业总体战略的制定
第三节 企业竞争战略的制定
第四节 企业战略实施
第五节 企业战略控制
第六节 总结提要
第四章 企业新产品开发管理(4)
第一节 企业新产品开发与管理概述
第二节 企业新产品开发计划
第三节 企业新产品开发策略
第四节 企业新产品开发程序
第五节 总结提要
第五章 企业生产管理(6)
第一节 企业生产管理概述
第二节 企业生产计划
第三节 企业生产组织
第四节 企业生产控制
第五节 总结提要
第六章 企业质量管理(6)
第一节 企业质量管理概述
第二节 企业质量标准
第三节 企业质量控制
第四节 企业质量检验
第五节 企业质量改进
第六节 总结提要
第七章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8)
第一节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概述
第二节 企业人力资源规划
第三节 企业岗位(工作)分析
第四节 企业人力资源的招聘
第五节 企业人力资源的考核与激励
第六节 企业人力资源的培训与发展
第七节 总结提要
第八章 企业财务管理(4)
第一节 企业财务管理概述
第二节 资金筹集与筹资结构优化
第三节 资金运用管理
第四节 成本和利润管理
第五节 企业经济效益分析与评价
第六节 总结提要
第九章 企业市场营销管理(6)
第一节 市场营销管理概述
第二节 企业市场营销计划
第三节 企业市场营销组织
第四节 企业市场营销控制
第五节 总结提要
第十章 企业文化管理(4)
第四篇:管理学考试资料(精选)
1.管理者的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职能管理人员的技能是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
2.任务环境、行业环境:资源供应者,服务对象,竞争对手,政府管理部门,社会特殊利益代表组织
3.管理者的分类:地位: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低层管理者。职责任务:决策指挥者,职能管理者,参谋人员
4.组织文化的结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
5.决策的类型:按作用范围:1战略决策2管理决策3业务决策;按决策的目标变量条件能否量化1定量决策2定性决策;按决策目标数量多少1单目标决策2多目标决策;按重复程序问题本省复杂性1程序化决策2非程序化决策;按决策所解决的问题起点不同1初始决策2追踪决策按;掌握信息的完备程度1不确定型2确定型3风险型 6.泰罗是“科学管理之父”
7.决策的影响因素:环境、过去的决策、组织文化、决策者对风险的态度、时间
8.决策树的要素:决策点,自然状态点,方案枝,概率枝
9.密集型成长战略:市场渗透战略,市场开发战略,产品开发战略
10.BCG分析法:明星产品:销售占有率,市场占有率高,金牛:销售占有率低,市场占有率高,问题产品:销售增长率高,市场占有率低,瘦狗产品:销售增长率低,市场占有率低
11.行业内企业的竞争程度取决于多种因素:1行内市场集中度大小2行业增长速度的快慢3.企业的差别化与转换成本4退出壁垒
12.组织设计的依据:1组织战略2环境因素3规模与组织所出的发展阶段4技术因素5人力资源的特点
13.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管理幅度是影响组织内部各单位规模大小的重要决定因素,就是一位管理人员直接指挥和监督下属人数。管理层次是指企业纵向管理的等级层次,一般分为高层管理层,中间管理层,低层管理层 14.组织结构的类型:直线制组织结构,智能制组织结构,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事业部制组织结构,矩阵制组织结构,网络型组织结构
15.管理方格的理论:为贫乏型的管理,为俱乐部式的管理,为任务式的管理,为中间式管理,为团队式管理 16.双因素理论的主要观点:1满意的对立面是没有满意,不满意的对立面是没有不满意2激励因素是以人对工作本身是要求为核心的3只有激励因素的满足才能激发人的积极性
17.解释“管理”:管理是指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管理者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展开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一系列有效地活动过程
18.领导的名词解释:领导即为影响力,这是影响人们心甘情愿地和满腔热情地为实现群体的目标而努力的过程
19法约尔一般管理理论:1明确区分了经营与管理的概念2提出管理的14项基本原则
20.组织文化:组织文化是处于一定经济社会文化背景下的组织。在长期的过程中,逐步生成和发展起来的日趋于稳定的独特的价值观,以及以此为核心二形成的行为规范,道德准则,群体意识。
21组织文化的特征:1客观2个异性3民族性4稳定性
22.目标管理的基本过程:1目标的制定2目标的实行3成果评价与反馈 23.贡献由固定成本与目标利润组成24.企业战略的层次:1企业总体战略2竞争战略3职能战略 25.竞争战略:1成本领先战略2差异化战略3集中化战略
26.组织设计的原则:1目标统一性原则2分工协作原则3权责一致原则4统一指挥原则5有效管理中高度原则6弹性结构原则7因事设职与因人设职相结合原则
27.管理幅度的影响因素:1管理者的能力2下属的成熟程度3工作的标准化程度4工作条件5工作环境6沟通的有效性7监管手段
28.企业的概念与特征:企业是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依法设立,以营利为目的,从事生产,流通和服务等经济活动,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的经济组织。
29.股东大会:股东大会是由全体股东组成的公司最高权力机关,主要是就公司最高经济活动和与股东利益有关的重大事项进行决策。必考题:
1.泰罗科学管理理论的内容。P28
1制定科学的工作定额2选择“第一流的工人”3实施标准化管理4差别计件工资制5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想分离6实行“职能工长制”7实现例外管理8劳资双方的“精神革命” 2.目标管理的特征(简答)p911具有目标体系,是一种总体管理2实行参与管理,民主管理3实行自我控制,自觉管理4注重管理实效,成果管理。3.人际关系理论的主要内容p37(简答题)
1工人是“社会主义”而不是“经济人”2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3新型的领导能力在提高公认的满足度。
4.用管理的二重性原原理阐述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
管理具有自然属性,社会属性二重性。自然属性要求我们科学的组织生产力,即劳动者,劳动工具,劳动对象,因此,管理需要科学的理论指导,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盲目的实践是要失败的。但是社会属性即生产关系要求我们对产权关系,人与人的关系,利润分配的关系进行管理,虽然管理理论是管理实践的概括与抽象,具有较高的原则性,然而每一项具体的管理活动,又都是在特定条件下展开的,因此,它就要求管理者结合实际进行创造性的管理,这样才能把理论变成现实。因此,管理不仅要制定具有普遍意义的科学原则,运用能解决规律性问题的科学方法,而且还要有随机应变的能力和灵活发挥的艺术。
5.如何优化产业结构(有5个因素,主要企业间的竞争,其次如何处理)P134
根据美国学者波特的研究,一个行业内部的竞争状态取决于五种基本竞争作用力,最重要的是行业内现有企业之间的竞争,其取决于行业市场集中度大小,行业增长速度的快慢,企业的差别化与转换成本,退出壁垒。潜在入侵者的威胁,替代品的威胁,买方的讨价还价能力,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这五个方面的共同作用构成了企业发展的威胁,决定了行业最终利润潜力。企业行业环境分析的目标,就是为企业在环境中寻找这样的一个机会,使得企业既能够回避竞争力量的作用,同时又能够对这些力量施加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影响。所以,在进行竞争分析时,关键是要阐明竞争力量的产生原因,认清企业发展的机会和威胁,找到能给企业带来最大利润的经营领域,从而提高企业在行业中的地位。6.案例分析:
公平原理:人是“社会人”,一个人的工作动机,不仅受其所得报酬绝对值的影响,而且受到相对报酬多少的影响。每个人都会把自己所得的报酬与付出的劳动之间的比率进行历史比较,并将根据比较的结果决定今后的行为。如果我是张三:我会换一个比较对象,以获得主观上的公平感,或者通过曲解别人的收支情况,造成主观上公平的假象,以消除自己的不公平感,如果无法改变不公平现象时,可能想朋友发牢骚等等。
如果我是总经理:正确诱导,改变认知,由于公平与不公平都来自于个人的感受,所以员工易于高估自己的成绩和别人的收入,或低估别人的绩效或者自己的收入,所以我会及时体察职工的不公平心理,认真分析,诱导,教育职工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和他人。同时教育组织员工以大局为重,克服追求绝对公平、斤斤计较得失的思想。科学考评,合理奖励,我会坚持绩效与奖酬挂钩的分配奖励制度,建立、健全科学的考评机制,加强科学化管理。1.管理者的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职能管理人员的技能是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
2.任务环境、行业环境:资源供应者,服务对象,竞争对手,政府管理部门,社会特殊利益代表组织
3.管理者的分类:地位: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低层管理者。职责任务:决策指挥者,职能管理者,参谋人员
4.组织文化的结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
5.决策的类型:按作用范围:1战略决策2管理决策3业务决策;按决策的目标变量条件能否量化1定量决策2定性决策;按决策目标数量多少1单目标决策2多目标决策;按重复程序问题本省复杂性1程序化决策2非程序化决策;按决策所解决的问题起点不同1初始决策2追踪决策按;掌握信息的完备程度1不确定型2确定型3风险型 6.泰罗是“科学管理之父”
7.决策的影响因素:环境、过去的决策、组织文化、决策者对风险的态度、时间
9.决策树的要素:决策点,自然状态点,方案枝,概率枝
9.密集型成长战略:市场渗透战略,市场开发战略,产品开发战略
12.BCG分析法:明星产品:销售占有率,市场占有率高,金牛:销售占有率低,市场占有率高,问题产品:销售增长率高,市场占有率低,瘦狗产品:销售增长率低,市场占有率低
13.行业内企业的竞争程度取决于多种因素:1行内市场集中度大小2行业增长速度的快慢3.企业的差别化与转换成本4退出壁垒
12.组织设计的依据:1组织战略2环境因素3规模与组织所出的发展阶段4技术因素5人力资源的特点
14.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管理幅度是影响组织内部各单位规模大小的重要决定因素,就是一位管理人员直接指挥和监督下属人数。管理层次是指企业纵向管理的等级层次,一般分为高层管理层,中间管理层,低层管理层 14.组织结构的类型:直线制组织结构,智能制组织结构,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事业部制组织结构,矩阵制组织结构,网络型组织结构
17.管理方格的理论:为贫乏型的管理,为俱乐部式的管理,为任务式的管理,为中间式管理,为团队式管理 18.双因素理论的主要观点:1满意的对立面是没有满意,不满意的对立面是没有不满意2激励因素是以人对工作本身是要求为核心的3只有激励因素的满足才能激发人的积极性
17.解释“管理”:管理是指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管理者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展开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一系列有效地活动过程
18.领导的名词解释:领导即为影响力,这是影响人们心甘情愿地和满腔热情地为实现群体的目标而努力的过程
19法约尔一般管理理论:1明确区分了经营与管理的概念2提出管理的14项基本原则
20.组织文化:组织文化是处于一定经济社会文化背景下的组织。在长期的过程中,逐步生成和发展起来的日趋于稳定的独特的价值观,以及以此为核心二形成的行为规范,道德准则,群体意识。
21组织文化的特征:1客观2个异性3民族性4稳定性
25.目标管理的基本过程:1目标的制定2目标的实行3成果评价与反馈 26.贡献由固定成本与目标利润组成27.企业战略的层次:1企业总体战略2竞争战略3职能战略 25.竞争战略:1成本领先战略2差异化战略3集中化战略
26.组织设计的原则:1目标统一性原则2分工协作原则3权责一致原则4统一指挥原则5有效管理中高度原则6弹性结构原则7因事设职与因人设职相结合原则
27.管理幅度的影响因素:1管理者的能力2下属的成熟程度3工作的标准化程度4工作条件5工作环境6沟通的有效性7监管手段
28.企业的概念与特征:企业是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依法设立,以营利为目的,从事生产,流通和服务等经济活动,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的经济组织。
29.股东大会:股东大会是由全体股东组成的公司最高权力机关,主要是就公司最高经济活动和与股东利益有关的重大事项进行决策。
必考题:
1.泰罗科学管理理论的内容。P28
1制定科学的工作定额2选择“第一流的工人”3实施标准化管理4差别计件工资制5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想分离6实行“职能工长制”7实现例外管理8劳资双方的“精神革命” 2.目标管理的特征(简答)p911具有目标体系,是一种总体管理2实行参与管理,民主管理3实行自我控制,自觉管理4注重管理实效,成果管理。3.人际关系理论的主要内容p37(简答题)
1工人是“社会主义”而不是“经济人”2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3新型的领导能力在提高公认的满足度。
4.用管理的二重性原原理阐述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
管理具有自然属性,社会属性二重性。自然属性要求我们科学的组织生产力,即劳动者,劳动工具,劳动对象,因此,管理需要科学的理论指导,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盲目的实践是要失败的。但是社会属性即生产关系要求我们对产权关系,人与人的关系,利润分配的关系进行管理,虽然管理理论是管理实践的概括与抽象,具有较高的原则性,然而每一项具体的管理活动,又都是在特定条件下展开的,因此,它就要求管理者结合实际进行创造性的管理,这样才能把理论变成现实。因此,管理不仅要制定具有普遍意义的科学原则,运用能解决规律性问题的科学方法,而且还要有随机应变的能力和灵活发挥的艺术。
5.如何优化产业结构(有5个因素,主要企业间的竞争,其次如何处理)P134
根据美国学者波特的研究,一个行业内部的竞争状态取决于五种基本竞争作用力,最重要的是行业内现有企业之间的竞争,其取决于行业市场集中度大小,行业增长速度的快慢,企业的差别化与转换成本,退出壁垒。潜在入侵者的威胁,替代品的威胁,买方的讨价还价能力,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这五个方面的共同作用构成了企业发展的威胁,决定了行业最终利润潜力。企业行业环境分析的目标,就是为企业在环境中寻找这样的一个机会,使得企业既能够回避竞争力量的作用,同时又能够对这些力量施加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影响。所以,在进行竞争分析时,关键是要阐明竞争力量的产生原因,认清企业发展的机会和威胁,找到能给企业带来最大利润的经营领域,从而提高企业在行业中的地位。6.案例分析:
公平原理:人是“社会人”,一个人的工作动机,不仅受其所得报酬绝对值的影响,而且受到相对报酬多少的影响。每个人都会把自己所得的报酬与付出的劳动之间的比率进行历史比较,并将根据比较的结果决定今后的行为。如果我是张三:我会换一个比较对象,以获得主观上的公平感,或者通过曲解别人的收支情况,造成主观上公平的假象,以消除自己的不公平感,如果无法改变不公平现象时,可能想朋友发牢骚等等。
如果我是总经理:正确诱导,改变认知,由于公平与不公平都来自于个人的感受,所以员工易于高估自己的成绩和别人的收入,或低估别人的绩效或者自己的收入,所以我会及时体察职工的不公平心理,认真分析,诱导,教育职工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和他人。同时教育组织员工以大局为重,克服追求绝对公平、斤斤计较得失的思想。科学考评,合理奖励,我会坚持绩效与奖酬挂钩的分配奖励制度,建立、健全科学的考评机制,加强科学化管理。
第五篇:现代企业管理学1
《现代工业企业管理学》模拟卷
一、名词解释
1. 企业P2
是从事生产、流通和服务性活动的独立核算的经济单位。
2. 市场细分
市场细分是指营销者通过市场调研,根据消费者的需要和欲望、购买行为和购买习惯等方面的差异,把某一产品的市场整体划分为若干消费者群的市场分类过程。
3. 质量
质量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质量就是指产品质量;广义的质量既包括产品质量,还包括工作质量。
二、填空题
1.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观点是(“三全一多”的观念)和(“四个一切”的观念)。
2.按资本构成的不同,企业可分为个人企业、(全民所有制企业)和(集体所有制企业)三种类型。
3.市场调查是指企业对购买力、(人口)、(购买欲望)及同行业经营情况的调查。
4.按照工作地专业化程度以及工序数目的多少,可以划分为(大量生产类型)、(成批生产类型)和(单件生产类型)三种生产类型。
5.企业的机修车间属于(检验与计量)部门。
6.流水线生产效率高的主要原因是设备按(产品专业化)形式布置。
7.根据决策的重要程度,决策可分为(经营)决策、管理决策和业务决策。
8.“泰勒制”的最大特点是(科学管理)。
9. 产品功能可分为必要功能、不足功能和(多余)功能。
10.管理的首要职能是(效益或效率)。
三、问答题
1. 生产过程的组织原则有哪些?P17
4企业的生产过程是在一定的空间内通过许多相互联系的生产单位来实现的。
生产过程的空间组织,就是根据生产的需要和经济合理的原则,研究企业内部生产单位如何设置以及生产单位及其设施在空间上如何布置等问题,使之形成一个既有分工又有密切协作的有机整体。
企业内部的车间、工段、班组等生产单位的设置,通常有三种基本组织原则,相应地存在着三种专业化组织形式。分别是:工艺专业化形式、对象专业化形式、混合形式。
2. 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有哪些?P338---P339
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
(一)“三全一多”的观念。(1)全面的质量管理(2)全过程的质量管理(3)全员参加的质量管理(4)全面质量管理采用的方法是科学的、多种多样的。
(二)“四个一切”的观念。(1)一切为用户服务的观点(2)一切以预防为主的观念(3)一切用数据说话的观念(4)一切按PDCA循环的观念
3. 大量生产类型的特点有哪些?
(1)大量大批生产的品种数少,产量大,生产的重复程度高,这就使它在设计工艺,生产组织和生产管理方面形成了优势。
(2)大量大批生产设计上具有一次性,并形成标准图纸,这样可以使设计质量不断提高,而且相应工艺文件减少,标准的工艺保证了工艺质量,使工艺质量大为减少,也大大缩短了工艺准备周期。
(3)大量大批生产分工细,工作地专业化程度高,可按标准操作方法作业,每次作业都有标准的工时定额,同时可以采用来用高效设备,组织流水生产,从而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以上特征决定了大量大批生产类型的管理工作相对简单,从而使生产管理人员有充裕时间对管理问题精益求精。
4. 简述价值工程的工作步骤。
价值工程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分析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价值工程的工作过程一般可归纳为六个步骤:
一、选择对象;
二、收集情报资料;
三、功能分析;
四、提出改进设想;
五、方案的评价;
六、方案的实施和成果的评价
5. 进入目标市场的策略有哪一些?
所谓目标市场是指企业的目标顾客,也就是企业营销活动要满足的市场需求,是企业决定要进入市场。企业在确定目标市场时有三种策略可供选择:即无差异营销策略、差异性营销策略和集中性营销策略。
四、计算题
1. 加工某零件的技术要求是¢30±0.035毫米,现从该零件中取样本含量N=50,测得平均值X=30,S=0.0085,求工序能力指数,并判断能否保证产品质量? 参考答案:
1.解:TU=30.035, TL=29.965,T=TU—TL=0.07
标准中心值M=30,分布中心X=30, 两者重合应求CPCPTU—TL6S0.07
60.00851.37
答:工序能力指数是1.37,能保证产品质量。
2. 产品每年的固定成本为100万元,单位可变成本为900元,若市场售价为1000
元,问:
A.要获利润100万元,其产销量应是多少?
B.盈亏平衡时的产量是多少?
参考答案:
.解:已知F=1000000,CV=900,P=1000,Z=1000000
根据公式,要获利润100万元,其产销量应是
QFZ
PCV10000001000000100090020000(件)
盈亏平衡时的产量:
Q0FPCV1000000100090010000(件)
答:(略)。
五、论述题
运用管理的二重性原理,谈谈我们学习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管理经验时应持的态度
任何事物都跟据系统的特征。这种系统是由各个组成部分依一定的结构而形成的动态的、关系复杂的有机整体,它通过与周围的自然、社会等环境不断地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而生存和发展。要实现科学管理,就必须对管理系统进行细致的科学分析,合理处理各部分的关系,以实现系统整体的优化,这就是现代管理的系统原理。把握系统原理,应注意以下几点:
1)系统原理根植于事物所具有的系统属性。
2)系统是自在与周围环境不断发生联系和相互作用过程中生存和发
展的3)管理活动是一个对系统进行科学分析,协调各个组织部分关系及
与环境关系的综合过程。
4)管理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系统的整体优化,创造整体的管理效
益,这是系统原理的落脚点和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