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成功改造企业文化的八项原则
所谓找准突破点,就是不同的企业要根据本企业所处的情境,针对某些没有得到正视的问题或挑战,确立企业文化变革的方向和目标。例如英国航空公司为了改变对乘客服务态度差的状况,把企业文化改革的目标确定为将顾客放在第一位。再如,当福特公司买下美州虎汽车公司时,美州虎汽车存在着明显的质量问题,解决这个问题以取得“全面质量”就成为改革美州汽车公司文化的重点。事实上,不存在“最好”的企业文化,只有“适宜”的企业文化。改造企业文化只有与解决企业面临的突出问题结合起来,才会现实可行而更易让人接受。
原则之四:机制支持的原则
一旦确定了企业文化变革的目标和方向,就应重新检视现有的政策和制度,并着手改变那些与新的企业文化要求不一致的制度和政策,把它们推到新文化的变革方向上,营造出支持新文化的机制,最重要的是分配机制和晋级提升机制。
例如,戈恩在改造日产文化的时候,为了把日产企业文化改造成关注利润的文化,他就摈弃了一些传统做法,其中包括论资排辈的制度,明确了根据业绩来支付薪水和提拔员工。正是由于有了这种论功行赏的机制,日产的文化才得以成功转变。
美国纽可公司原来是一个濒临破产的公司,肯·艾佛逊用他独创的“70%的文化加30%的技术”的管理之道把它建设成美国第三大钢铁企业,而受到管理学界的瞩目和重视。总裁肯·艾佛逊认为,纽可的成功,文化至少起了一半以上的作用。纽可之所以能塑造出一种可以形成竞争的优势的文化,一个重要原因是公司改革了分配制度,使其支持公司新的使命和价值观。用肯·艾佛逊的话说,就是“纽可大部分为其它企业所羡慕的东西,如团队精神、超常的生产效率、低成本、应用革新、高昂的士气、爱厂如家的员工,都扎根在我们的工资制度中。”
分配奖励和晋级提升都应以对员工表现的评价机制为基础,评价的基准是员工的行为是否符合新文化的要求。行之有效的评价机制能够把员工个人的行为和企业文化变革的目标有机地联系起来,使之相辅相成,从而有助于现存文化向新文化靠拢。
总之,有效的支持机制能够有力地推动企业文化改造。如果得不到与新文化相适应的机制的支持,企业文化就不可能发生最真实、最持久的改变,最终企业文化的变革就会因流于形式,而走向失败。
原则之五:要素匹配的原则
企业文化既影响战略和组织结构,又受战略和组织结构的影响。在改变企业文化的时候,必须考虑目标文化与战略、目标文化与组织结构的匹配性问题。
战略和文化之间必须一致。通常,实现新战略是企业改造文化的主要动力。企业现有的文化往往是与其过去的战略相适应的,当企业采取新的战略的时候,必然会产生文化对战略的不适应。比如,一个企业所采取的战略依赖团队精神,而所采纳的文化却助长内部个人的竞争,其结果就是文化与战略相背,并且妨碍战略的实现。因此,新文化必须要同战略的要求很好地匹配,这样既有助于塑造新文化,又能促进战略的实现。
组织结构和文化必须匹配。英国管理学家查尔斯·汉迪指出,正如有许多不同的组织结构、业务和过程一样,也有许多不同的组织文化。汉迪认为各种类型的组织结构有与它自己相匹配的文化,而不是互不相关的。这两者作用的结果是互相支持,互相印证。但是,当两者并不匹配时,或者一个改变而另一个保持不变时,就会导致冲突。如果组织结构不支持所期望的新文化,那么改造企业文化就会更加困难,甚至走向失败。比如,有一个企业希望把现存的文化改造成一种鼓励员工参与和权力下放的文化,而它的组织结构仍延续过去严格的等级关系,它的管理系统还是强调上下级之间进行详细的请示汇报,在这种情况下,员工们就不会去尝试新文化鼓励的行为,那些与新文化不协调的旧的行为方式也就难以消除。原因就在于它没有在组织结构上进行与新文化要求相配套的改革。所以,在改造企业文化的同时必须调整组织结构,使之与目标文化相匹配,这一点非常重要。
原则之六:专家辅助的原则
荷兰学者吉尔特·霍夫施泰德认为,成功的文化变革必须有一个掌权者和一位专家这两种人的联合作用。在一个企业里掌权者应是董事长或总裁这一级的最高管理者,专家则是来自企业外的。改造企业文化的努力要获得理想的回报,主要取决于最高管理者的理念、意志、勇气和领导能力。但是专家的作用也不容忽视,专家至少可以在三个方面发挥作用:一是帮助分析问题,即对现存文化进行诊断,这一工作必须由外部专家来做,因为企业内部的人员不可能对本企业的文化做清楚的和无偏见的分析;二是帮助寻找对策,即参与拟定企业文化目标模式,指点改造文化的前进方向;三是协助实施改造,据国外的调查,企业文化变革的失败主要是因为实施不当,外来的专家有助于企业在实施改造时避免犯的一些企业曾经犯过的错误,少走一些弯路。
原则之七:累积成果的原则
改造企业文化没有快速的灵丹妙药,而是需要很长的时间,企图在一年之内,或两、三年之内就完成文化改造,是不切实际的,也是不可能的。正因为改造企业文化不是一次完成的事情,所以在改造企业文化的过程中,要力求在短期内取得一些可见的成果,从而使员工们产生信心和希望。凡是需要改变企业文化的企业,一般都存在消极的情绪。如果不扫除这些消极情绪,企业就难以形成不断向新文化靠拢的积极氛围。俗话说:“百论不如一事实”。为了引导员工们朝着新文化的指向努力奋斗,用“小的成果”证明企业正在向新文化靠拢的事实十分重要,这比什么都有说服力。因此,在拟订改造企业文化的计划时,要认真下功夫思考谋划,设立一系列恰当的短期目标,以保证在实际改造企业文化的过程中人们能够不断看到取得的成就,哪怕是小小的成就。这对于使人们对改造企业文化保持一种热情和动力,是非常必要的。更为重要的是,企业文化在一定时限内发生的质上的改变正是来自于这些“小的成果”在量上的累积效果。所以在改造企业文化时不可因“小”而不为,改造企业文化的最终效果取决于“小的成果”总的影响。
原则之八:积极谨慎的原则
积极就是不妥协于旧的做事方式,具有一往无前的坚忍不拔的精神。现存的企业文化具有巨大的惯性,改造企业文化涉及到打破企业中久已存在的定势,也会遇到员工抗拒改变的阻力。在改造企业文化时,如果态度和行动过于消极,没有足够的信心和力量,那么企业的文化可能不会改观。所以,推动企业文化变革,必须满怀热情,积极主动,持之以恒,千万不可遇到困难就退却,否则,一切都会前功尽弃。谨慎就是在改造企业文化的同时,应注意保护企业的优势特色和员工的自尊心,不可操之过急。文化变革意味着改变员工们长期固定的态度和观念不可避免地会引发出各种矛盾。如果没有采取情况介绍、讨论、征询意见、培训等措施帮助员工调整心态和改变观念,就强制推行新的企业文化,那么改造企业文化很可能会由于挫伤员工的自尊心,而受到员工们的抵制,某些矛盾可能激化,从而削弱改造的效果。只有员工积极参与,改造企业文化才会畅通无阻,才有可能成功。
第二篇:成功改造企业文化
成功改造企业文化的八项原则
企业文化是企业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企业在变革过程中都会面临如何改造企业文化的问题。杰克·韦尔奇这样评价改造企业文化的关键作用:“如果想要列车再快10公里,那只要加大马力就可以了;但要是想让车速提高十倍的话,那就必须得更换铁轨了。资产重组可以一时提高生产力,但若没有文化上的改变,就无法维持高生产力的发展。”事实上,对许多变革成功的企业进行的调查研究也表明,这些企业之所以成功实现变革,是因为它们把改造企业文化作为企业变革的主要突破口,并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使企业文化发生了重大变化。时至今日,可以说改造企业文化正受到企业界越来越广泛的重视,正如当代英国著名经济学家L·克拉克在其撰写的《改革》一书中所指出的:“许多企业正在自觉地把企业文化的改变作为改革赖以成功的一种有力武器。”
但是,改造企业文化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有调查显示,三分之二以上的有计划的企业文化变革由于未能贯彻到底而失败。尽管有较大难度,如果能遵守下述原则,企业还是可以成功地改造自己的文化,至少成功的机会能够提高。
原则之一:市场决定的原则
这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改造企业文化的首要原则。哈佛商学院著名教授约翰·科特和詹姆斯·赫斯克特的研究表明,除非企业文化能促使企业对外部环境健康地适应,否则一种强势的企业文化不能保证企业获得成功。不能促进企业适应外部环境的强势文化往往会对企业的成功造成伤害。例如,王安电脑公司曾经非常成功,但它死抱着过去成功的思考方式和做事方式不放,没有及时改变自身的文化,以适应变化中的市场需求,这最终导致该公司的衰亡。因此,对外部环境的不适应性是企业改变文化的主要原因。例如,波音在1999年面对严峻的市场形势,便把改变保守的企业文化作为公司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施乐新任总裁安妮·马尔卡希为了清除施乐文化体内的使施乐抵制外来变化的毒瘤,在2001年提出要彻底改变施乐文化。企业早先的辉煌并不意味明天的成功,因为外部环境是复杂多变的,而企业现存的文化是企业适应过去的市场环境的产物,在新的市场环境中它就可能因不适应而成为企业前行的沉重负担。正因为这样,企业应时时关注外部环境的变化趋势,经常分析现有文化是否适应外部环境,一旦不适应就要考虑改变文化。改造企业文化必须符合外部环境尤其是市场环境的要求,否则将会弊大于利。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当前我国不少国有企业现有的企业文化仍然是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企业文化的延续,从市场经济对企业的要求来看,这种文化已成为这些企业进一步提高生产力的桎梏.在这个意义上说,重新塑造企业文化正是我国很多国有企业深化改革、摆脱困境的关键所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只有满足顾客、员工、股东和社会等利益相关者的不同需求和要求,同时在质量、成本、速度和灵活性方面取得竞争优势,才能获得持久发展。所以,如何根据市场经济提出的这些要求,确立适合于自身发展的价值观和规范,是我国企业在改造企业文化方面所要思考和解决的着重点。
原则之二:自上而下的原则
科特和赫斯克特在他们合写的《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一书中说:“通常公司中只有那么
一、两个人在推动企业文化变革中具有极为关键的基础作用。”毋庸置疑,这
一、两个人就是最高管理者。IBM在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陷入困境,1991至1993年间累计亏损额达162亿美元。1993年4月,郭士纳接管公司。令人惊奇的是,仅隔了3年时间,即在1996年IBM就实现了770亿美元的营业收入和60亿美元的净利润。这一奇迹是与郭士纳接管公司后便着手对公司进行重塑,尤其是成功重塑了IBM的企业文化分不开的。而IBM文化的重塑能取得预期的效果,主要是由于郭士纳的亲自推动,用郭士纳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我最重要的工作是推动文化变革。”再如,1999年,卡洛斯·戈恩在连年下滑的困境中出任日产公司新CEO,他一上任就立刻发现日产公司处于混乱中。该公司下属工厂的生产能力超出销售能力100万辆,采购成本比雷诺公司高15-25%,并且由于负债110多亿美元,公司现金短缺。戈恩的诊断是:“日产公司缺乏明确的利润导向,对客户关注不够而过于注重与竞争对手攀比,没有一种跨越职能、国界和等级界限而进行合作的企业文化,缺乏紧迫感,观点不一致。”于是,在接管日产后的第二个星期,戈恩就着手改造日产的企业文化。他的这一大胆举措不久就得到回报:日产公司濒临破产的下滑趋势得以扭转,重新走上了盈利的发展道路。日产的复兴理应归功于戈恩成功地改造了日产的企业文化。正如日产公司执行副总裁、董事会成员松村法雄所说:“戈恩最重要的成就在于他能重塑人们的精神状态。”
几乎所有改造企业文化的成功案例都表明,改造企业文化只能自上而下地进行。这是因为,改造企业文化意味着要提出新的价值观念,确定需要形成的企业文化;也意味着改变那些与新的价值观念不协调的政策和制度,而只有最高管理者才拥有改变价值观念和深层机制的权力。同时,新的价值观念要渗透到整个企业中去,也只有从高层到底层,才会取得实效。没有来自最高管理者的决心和榜样行动,新的价值观念就难以扎下根来,新的企业文化也不可能繁荣兴旺。因此,最高管理者公开表明赞同改造企业文化的坚定态度,并且花费时间和精力致力于推动企业文化变革,是至关重要的。
原则之三:随机制宜的原则
随机制宜原则要求:要成功地改造企业文化,就必须抓住时机,找准突破点.
能否在适合的时机及时推动企业文化变革,对文化变革的成功有很大影响,《公司文化:公司生活的礼节和仪式》的作者特伦斯·迪乐和艾伦·肯尼迪认为,至少在五种情况 下最高管理层就当考虑把重新塑造文化当作与自己最主要使命息息相关的工作。这五种情况是,当企业一贯依靠价值观为动力,而环境正在发生根本变化之际;当企业所处的行业竞争激烈而环境迅速变化之际;当企业业绩平平或每况愈下之际;当企业确实就要成为一家大型企业集团之际;当企业成长十分迅速之际。此外,企业的兼并与重组,也需要对文化进行相应的调整,尤其是兼并方的企业文化与被兼并的企业文化之间有重要差异时。企业遇到这些时机,“乘机而上”推动企业文化的改造,就更有可能取得成功。反之,如果时机不恰当,最高管理者就企图把新文化强加于企业,那么,由于不易被员工们接受,其结果通常是新文化不敌旧文化。所以掌握好改造企业文化的时机十分重要。
所谓找准突破点,就是不同的企业要根据本企业所处的情境,针对某些没有得到正视的问题或挑战,确立企业文化变革的方向和目标。例如英国航空公司为了改变对乘客服务态度差的状况,把企业文化改革的目标确定为将顾客放在第一位。再如,当福特公司买下美州虎汽车公司时,美州虎汽车存在着明显的质量问题,解决这个问题以取得“全面质量”就成为改革美州汽车公司文化的重点。事实上,不存在“最好”的企业文化,只有“适宜”的企业文化。改造企业文化只有与解决企业面临的突出问题结合起来,才会现实可行而更易让人接受。原则之四:机制支持的原则
一旦确定了企业文化变革的目标和方向,就应重新检视现有的政策和制度,并着手改变那些与新的企业文化要求不一致的制度和政策,把它们推到新文化的变革方向上,营造出支持新文化的机制,最重要的是分配机制和晋级提升机制。
例如,戈恩在改造日产文化的时候,为了把日产企业文化改造成关注利润的文化,他就摈弃了一些传统做法,其中包括论资排辈的制度,明确了根据业绩来支付薪水和提拔员工。正是由于有了这种论功行赏的机制,日产的文化才得以成功转变。
美国纽可公司原来是一个濒临破产的公司,肯·艾佛逊用他独创的“70%的文化加30%的技术”的管理之道把它建设成美国第三大钢
铁企业,而受到管理学界的瞩目和重视。总裁肯·艾佛逊认为,纽可的成功,文化至少起了一半以上的作用。纽可之所以能塑造出一种可以形成竞争的优势的文化,一个重要原因是公司改革了分配制度,使其支持公司新的使命和价值观。用肯·艾佛逊的话说,就是“纽可大部分为其它企业所羡慕的东西,如团队精神、超常的生产效率、低成本、应用革新、高昂的士气、爱厂如家的员工,都扎根在我们的工资制度中。”
分配奖励和晋级提升都应以对员工表现的评价机制为基础,评价的基准是员工的行为是否符合新文化的要求。行之有效的评价机制能够把员工个人的行为和企业文化变革的目标有机地联系起来,使之相辅相成,从而有助于现存文化向新文化靠拢。
总之,有效的支持机制能够有力地推动企业文化改造。如果得不到与新文化相适应的机制的支持,企业文化就不可能发生最真实、最持久的改变,最终企业文化的变革就会因流于形式,而走向失败。原则之五:要素匹配的原则
企业文化既影响战略和组织结构,又受战略和组织结构的影响。在改变企业文化的时候,必须考虑目标文化与战略、目标文化与组织结构的匹配性问题。
战略和文化之间必须一致。通常,实现新战略是企业改造文化的主要动力。企业现有的文化往往是与其过去的战略相适应的,当企业采取新的战略的时候,必然会产生文化对战略的不适应。比如,一个企业所采取的战略依赖团队精神,而所采纳的文化却助长内部个人的竞争,其结果就是文化与战略相背,并且妨碍战略的实现。因此,新文化必须要同战略的要求很好地匹配,这样既有助于塑造新文化,又能促进战略的实现。
组织结构和文化必须匹配。英国管理学家查尔斯·汉迪指出,正如有许多不同的组织结构、业务和过程一样,也有许多不同的组织文化。汉迪认为各种类型的组织结构有与它自己相匹配的文化,而不是互不相关的。这两者作用的结果是互相支持,互相印证。但是,当两者并不匹配时,或者一个改变而另一个保持不变时,就会导致冲突。如果组织结构不支持所期望的新文化,那么改造企业文化就会更加困难,甚至走向失败。比如,有一个企业希望把现存的文化改造成一种鼓励员工参与和权力下放的文化,而它的组织结构仍延续过去严格的等级关系,它的管理系统还是强调上下级之间进行详细的请示汇报,在这种情况下,员工们就不会去尝试新文化鼓励的行为,那些与新文化不协调的旧的行为方式也就难以消除。原因就在于它没有在组织结构上进行与新文化要求相配套的改革。所以,在改造企业文化的同时必须调整组织结构,使之与目标文化相匹配,这一点非常重要。
原则之六:专家辅助的原则
荷兰学者吉尔特·霍夫施泰德认为,成功的文化变革必须有一个掌权者和一位专家这两种人的联合作用。在一个企业里掌权者应是董事长或总裁这一级的最高管理者,专家则是来自企业外的。改造企业文化的努力要获得理想的回报,主要取决于最高管理者的理念、意志、勇气和领导能力。但是专家的作用也不容忽视,专家至少可以在三个方面发挥作用:一是帮助分析问题,即对现存文化进行诊断,这一工作必须由外部专家来做,因为企业内部的人员不可能对本企业的文化做清楚的和无偏见的分析;二是帮助寻找对策,即参与拟定企业文化目标模式,指点改造文化的前进方向;三是协助实施改造,据国外的调查,企业文化变革的失败主要是因为实施不当,外来的专家有助于企业在实施改造时避免犯的一些企业曾经犯过的错误,少走一些弯路。
原则之七:累积成果的原则
改造企业文化没有快速的灵丹妙药,而是需要很长的时间,企图在一年之内,或两、三年之内就完成文化改造,是不切实际的,也是不可能的。正因为改造企业文化不是一次完成的事情,所以在改造企业文化的过程中,要力求在短期内取得一些可见的成果,从而使员工们产生信心和希望。凡是需要改变企业文化的企业,一般都存在消极的情绪。如果不扫除这些消极情绪,企业就难以形成不断向新文化靠拢的积极氛围。俗话说:“百论不如一事实”。为了引导员工们朝着新文化的指向努力奋斗,用“小的成果”证明企业正在向新文化靠拢的事实十分重要,这比什么都有说服力。因此,在拟订改造企业文化的计划时,要认真下功夫思考谋划,设立一系列恰当的短期目标,以保证在实际改造企业文化的过程中人们能够不断看到取得的成就,哪怕是小小的成就。这对于使人们对改造企业文化保持一种热情和动力,是非常必要的。更为重要的是,企业文化在一定时限内发生的质上的改变正是来自于这些“小的成果”在量上的累积效果。所以在改造企业文化时不可因“小”而不为,改造企业文化的最终效果取决于“小的成果”总的影响。
原则之八:积极谨慎的原则
积极就是不妥协于旧的做事方式,具有一往无前的坚忍不拔的精神。现存的企业文化具有巨大的惯性,改造企业文化涉及到打破企业中久已存在的定势,也会遇到员工抗拒改变的阻力。在改造企业文化时,如果态度和行动过于消极,没有足够的信心和力量,那么企业的文化可能不会改观。所以,推动企业文化变革,必须满怀热情,积极主动,持之以恒,千万不可遇到困难就退却,否则,一切都会前功尽弃。谨慎就是在改造企业文化的同时,应注意保护企业的优势特色和
员工的自尊心,不可操之过急。文化变革意味着改变员工们长期固定的态度和观念不可避免地会引发出各种矛盾。如果没有采取情况介绍、讨论、征询意见、培训等措施帮助员工调整心态和改变观念,就强制推行新的企业文化,那么改造企业文化很可能会由于挫伤员工的自尊心,而受到员工们的抵制,某些矛盾可能激化,从而削弱改造的效果。只有员工积极参与,改造企业文化才会畅通无阻,才有可能成功。
第三篇:企业文化口号_原
原网站对外公布的口号:
【对外使用时间:2008-2010.10.20】
企业文化
企业精神:不断创新,追求卓越
经营理念:科学管理,彻底规范
服务宗旨:
核心价值观:
诚信为本,客户至上诚信立足,创新致远
第四篇:牧原股份企业文化
牧原股份企业文化
牧原文化的核心理念:倡导“利他”主义,走共同发展道路。
企业责任
1、为员工创造机遇,为社会创造财富,为人类提供质优价廉、安全放心的猪肉。
2、让每个员工工作都顺心,每个家庭生活都幸福。
人生观价值观
1、认识人生,感悟人生,体验人生
2、幸福人生的标准:知足,快乐,追求着
3、工作的最终目标:提高生活质量
4、人生最终追求是:知足,满足、快乐
5、人生的价值与意义:生活的真谛不在于你索取多少,而在于你给予社会和你的人类同胞多少
要求新进大学生做到“三个三”
“三个放下” 即:放下文凭,放下知识,放下专业;
“三个责任” 即:承担起大学生的责任,承担起大学生的义务,担负起大学生的使命;
“三个不忘” 即:面对机遇,感谢牧原公司给我提供的工作平台,使我有机会能够在这一大舞台上施展我的才华;面对业绩,不忘是全体员工的共同劳动创造出来的;面对成长,是在工作中学习,在锻炼中成长。
规划员工职业生涯
“让员工与企业一起成长”。给钱不如给知识和技术,培训是最好的福利。让员工享有培训学习、历练成长的机会。关注员工的成长,规划员工的未来:在经济上提高薪水,开展培训学习提高专业技能,科学规划员工的前途和未来,给员工提供享受丰盛人生的平台。
兄弟姐妹关系
在员工之间建立兄弟姐妹关系,相互关心、相互关爱,共同打造牧原乐园。
“母子工程”
“母”指的是父母,“子”指的是子女,意思是让父母和子女共同提高,共同进步。帮助孩子们从小学会感恩、分享、互助,树立公民责任意识,强化社会责任感。要求父母以身作则,用行动教育孩子,同时子女也是父母的贴身监督员,监督父母从良向善,从而使母子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牧原孩子都是我的儿”,这是我们的教育理念,也是我们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牧原公司的子女,人人有权管,人人有权教,人人都有责任和义务对他们进行指导和帮助。秦英林价值公式:个人所创造价值-个人占有=奉献社会
拜猪文
猪的一生,是平凡的一生。
他平凡地来到这个世界上,又悄无声息地离开。当人们看不见他的时候,他已经奉献出了自己的一切。猪的一生,实则是伟大的一生!猪的精神就是牧原人精神的写照。
猪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
猪,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人们才能够拥有幸福美好的生活。
今天,猪让我们明白,是生命在延续着生命;唯有用生命才能换得更高品质的生命。
牧原人肩负着为大众生产猪肉食品,为人们创造高品质生活的崇高使命,我们也愿意像猪一样,坦然的奉献出我们的一切,让人们的生活因我们的存在而更加美好。
猪的一生,是快乐的一生。
猪,面对付出珍贵的生命,没有苛求生命的长度,没有计较自己吃了多少,依然是乐呵呵,快快地长。今天,猪让我们明白,生命的价值不在于长度而在于质量。我们也要像猪一样,用生命的长度换取生命的质量,无怨无悔。
猪的一生,是充满哲理的一生。
当人们还在对生命的意义冥思苦索,对名利难以取舍的时候,猪却简简单单明明白白,用生命做出了答案。那就是:生命的真谛不在于你索取多少,而在于你能给予社会和你的人类同胞多少。今天,我们不再犹豫,不再把珍贵的时光耗费在对人生价值的讨论上,而是坚定信念,像猪一样,少算计,多奉献,创造价值。
我们感恩。
我们的事业是养猪,实则是猪养活着我们。尊重猪就是尊重自己,崇拜猪就是崇拜自己。
让我们和猪一起,傻乎乎,乐呵呵,奉献自己,成就高品质的人生!
牧原宣言
养猪就是我们的事业,神圣而又光荣。我要用毕生精力把河南牧原打造成世界一流的养猪企业,实现自我。
河南牧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靠的是不怕失败,不惧艰险,脚踏实地,勤于学习,敢于创新,敢于拼搏,坚韧不拔。
我们永不懈怠,追求卓越,超越自我。
我们甘于奉献,共同发展。靠集体的智慧技术,为我们自己创造机遇,为社会创造财富,为人类生产安全丰富优质价廉的肉品。
中层干部誓言
我感谢河南牧原给我带来的发展舞台。
我在这里工作中学习,锻炼中成长,学会做人,勇担责任,带领自己的团队,开拓进取,奋力拼搏,发展壮大。
困难面前,不畏缩,成绩面前不骄傲。
养猪是我的事业。
展示自我,超越自我,实现自我。
我永不懈怠,追求卓越。充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优秀正式员工誓言
我感谢河南牧原为我提供的一个工作的平台。
在这里我要努力学习,不断进步;视同事为兄弟姐妹。团结友爱互帮互助;提高修养,文明礼貌,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我坚信用我自己劳动一定会创造出幸福美好的生活。
河南牧原的繁荣,有我的一份贡献。
我为我是河南牧原的一位员工而感到自豪。
屈臣氏集團的企業文化精萃,可從集團的DNA清晰明瞭。我們鼓勵團隊合作,並以理據作為決策指標。歡迎充滿熱誠、富責任感的人才加入我們,開創事業上的新一頁。
為培育人才及讓員工盡展所長,我們樂於投放資源提供訓練,確保員工擁有適當的知識和技巧,以配合他們在工作上的發展。當中包括︰
集團旗下每個品牌各自製訂合適的員工培訓計劃,除涵蓋專門技術外,亦包括管理及領導才能訓練。當中我們尤其注重為店舖員工提工最全面的訓練課程,由產品知識、店舖日常運作到顧客服務,均一應俱全。
我們鼓勵來自任何綱位的每一位員工以積極爭取的態度,把握屬於自己的發展及晉升機會。
為新加入集團的員工提供有系統的入職簡介,以協助他們融入工作環境。
促進員工及上司定期討論工作表現及計劃前途;並為表現突出的員工安排管理精英訓練計劃,助他們平步 青雲。
成為屈臣氏集團的一分子,您可以和我們一同締造業務佳績。我們的工作機會主要分為以下三個範疇︰
店舖 ─ 取悅顧客是我們的重要任務,所以前綫員工團隊在我們的零售業務中擔當起舉足輕重的角色。
集團總部 ─ 屈臣氏集團的總公司設於香港,另旗下零售品牌亦於個別市場中設立辦公室處理有關業務。
物流中心 ─ 屈臣氏集團擁有
在海底捞,创始人张勇认为:人是海底捞的生意基石。在海底捞的内刊上,有两行让人印象深刻的字:倡双手改变命运之理,树公司公平公正之风。海底捞的三大公司目标:“将海底捞开向全国”只排到第3位,而“创造一个公平公正的工作环境”,“致力于双手改变命运的价值观在海底捞变成现实”则排在前两面。尊重人、相信人是海底捞的核心价值观。
企业文化
德胜公司的企业文化核心是:诚实、勤劳、有爱心、不走捷径。德胜的高层深信:“制度只能对君子有效,对于小人,任何优良制度的威力都将大打折扣,或者是无效的。”德胜公司呼吁人们做一个合格的员工,应努力使自己变成君子。同时,德胜公司也首先以君子示人。比如: 不实行打卡制; 可以随时调休;
可以请长假去另外的公司闯荡,最长可达3年,保留工职和工龄;
对于试用期的职工作出特别提示——您正从一个农民转变为一名产业化工人,但转变的过程是痛苦的;
费用报销不必经过领导审批,签上自己的名字即可,涉及证人的需加上证人的签字; 公司不能接受员工因办公事而自己垫钱(支付)的事情发生;工人发现劳保用品、劳保设备欠缺或质量太差无法使用,可以拒绝工作,此间仍享受正常的上班待遇;
带病工作不仅不受表扬,而且可能受到相应处罚;
公司不认同职工冒着生命危险去抢救国家财产、集体和他人财产的价值观,奉行“生命第一”的原则;
公司对包括执行长在内的施工现场工作人员实行强制休息法,强制休息期间享受休息补助,但不允许逛街或娱乐。
在德胜考察过程中,有三种类似于宣誓、申明之类的做法,使我深受启发并进一步理解了文化与制度的关系:
(1)所有的员工都能够并且必须领取一本《德胜公司员工读本》,此手册的封二有一段话:“我将认真阅读这本手册内容,努力使自己成为德胜公司的合格员工,靠近君子,远离小人。”下方要慎重签上自己的姓名。
(2)公司开工前所有施工人员必须参加时长不短于一小时的会议,会议重申职工守则、施工责任书、施工安全及劳动保护措施和奖惩条例。
(3)员工财务报销前必须认真聆听财务人员宣读一份《严肃提示——报销前的声明》,任何时候任何人的每一次报销都有这个程序。《声明》内容如下:“您现在所报销的凭据必须真实及符合《财务报销规则》,否则将成为您欺诈、违规甚至违法的证据,必将受到严厉的惩罚并付出相应的代价,这个污点将伴随您一生。”
如果说汪中求是以洋洋18万字写出《细节决定成败》来解读老子的“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的话,那么,聂圣哲及其德胜公司则以20余名管理者带领500余名产业工人(大多从农村的木工转化而成的美式洋楼的建造者)在实践着细节管理,并且已经取得使人眩目的成绩。
让建筑赞美生命
“让建筑赞美生命”是万科企业的核心理念,也是万科坚持的产品核心价值观。万科始终不懈地致力于为不同消费者提供展现自我、和谐共生的理想生活空间,保护环境、改善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
万科之道
o 客户是最稀缺的资源,是万科存在的全部理由。
万科理念
o 万科相信,住宅建筑是一种与各种形态的生命息息相关的事业。作为住宅的建设者,满怀尊重之心,为人们建设安全、安心的绿色住宅,并创造和谐、健康丰盛的阳光生活。
万科愿景
o 成为中国房地产行业持续领跑者,卓越的绿色企业。
万科使命
o 努力推动行业规则的建设,不断完善生产方式、技术和管理,提高行业规范化程度,实现“有质量增长”并推动行业技术进步。
o 系统地理解不同消费者对居住生活的需要,创造性地运用设计、技术和服务提供展现自我、和谐共生的理想生活空间.o 不断深化研究,因地制宜地保护环境、改善环境,形成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万科的方法论:
1.做简单而不是复杂:简单降低了企业运行的成本,能够说清楚的企业才是好企业。2.做透明而不是封闭:成功源于持续的学习和合作,透明度为组织赢得信赖。3.做规范而不是权谋:只有遵守规则才能培养组织内在的市场化竞争优势。4.做责任而不是暴利:追求公平回报的同时,不忘记自己身上的责任。万科的经营原则:
1.追求卓越: 持续领跑,敢为天下先 2.客户导向: 懂得客户生活 3.报效股东: 创造优异回报
4.与员工和伙伴共同成长: 尊重员工与伙伴 5.效率优先: 珍惜资源,快速周转,向能力要效益 6.可持续发展: 稳健经营,与社会、自然和谐相处
自阿里巴巴于1999年成立以来,基于阿里巴巴价值观体系的强大的企业文化已成为阿里巴巴集团及其子公司的基石。他们在商业上的成功和快速增长以企业家精神和创新精神为基础,并且始终关注于满足客户的需求。
阿里巴巴集团有六个核心价值观,它们支配他们的一切行为,是公司DNA的重要部分。在有关雇用、培训和绩效评估的公司管理系统中融入了这六个核心价值观。当新员工加入阿里巴巴时,他们要在杭州总部参加为期两周的入职培训和团队建设课程,该课程的重点集中于公司的远景目标、使命和价值观。而且,在我们定期的培训课程、团队建设训练和公司活动中还要强化这些内容。
阿里巴巴从中国杭州最初18名创业者开始成长为在三大洲20个办事处拥有超过5,000名雇员的公司。他们努力为员工创造能够在积极、灵活和以结果为导向的环境中共同紧密工作的大家庭。无论他们成长为多大的公司,强大的共享价值观使他们保有共同的公司文化和阿里之家。
阿里巴巴的梦想:通过发展新的生意方式创造一个截然不同的世界
阿里巴巴的使命: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
阿里巴巴的远景、使命、价值观
Vision 远景
1、成为一家持续发展102年的公司
2、成为全球最大电子商务服务提供商
3、成为全球最佳雇主公司
Mission 使命 To make doing business easy.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 Values 价值观
客户第一
——客户是衣食父母
尊重他人,随时随地维护阿里巴巴形象
微笑面对投诉和受到的委屈,积极主动地在工作中为客户解决问题
与客户交流过程中,即使不是自己的责任,也不推诿
站在客户的立场思考问题,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最终达到客户和公司都满意
具有超前服务意识,防患于未然
团队合作
——共享共担,平凡人做非凡事
积极融入团队,乐于接受同事的帮助,配合团队完成工作
决策前积极发表建设性意见,充分参与团队讨论;决策后,无论个人是否有异议,必须从言行上完全予以支持
积极主动分享业务知识和经验;主动给予同事必要的帮助;善于利用团队的力量解决问题和困难
善于和不同类型的同事合作,不将个人喜好带入工作,充分体现“对事不对人”的原则
有主人翁意识,积极正面地影响团队,改善团队士气和氛围
拥抱变化
——迎接变化,勇于创新
适应公司的日常变化,不抱怨
面对变化,理性对待,充分沟通,诚意配合
对变化产生的困难和挫折,能自我调整,并正面影响和带动同事
在工作中有前瞻意识,建立新方法、新思路
创造变化,并带来绩效突破性地提高
诚信
——诚实正直,言行坦荡
诚实正直,表里如一
通过正确的渠道和流程,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表达批评意见的同时能提出相应建议,直言有讳
不传播未经证实的消息,不背后不负责任地议论事和人,并能正面引导,对于任何意见和反馈“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勇于承认错误,敢于承担责任,并及时改正
对损害公司利益的不诚信行为正确有效地制止
激情
——乐观向上,永不放弃
喜欢自己的工作,认同阿里巴巴企业文化
热爱阿里巴巴,顾全大局,不计较个人得失
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日常工作,碰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永不放弃,不断自我激励,努力提升业绩
始终以乐观主义的精神和必胜的信念,影响并带动同事和团队
不断设定更高的目标,今天的最好表现是明天的最低要求
敬业
——专业执着,精益求精
今天的事不推到明天,上班时间只做与工作有关的事情;
遵循必要的工作流程,没有因工作失职而造成的重复错误
持续学习,自我完善,做事情充分体现以结果为导向
能根据轻重缓急来正确安排工作优先级,做正确的事
遵循但不拘泥于工作流程,化繁为简,用较小的投入获得较大的工作成果
第五篇:营造成功企业文化
营造成功企业文化主讲: 郑维东
1.为什么企业必须重视企业文化
2.企业文化究竟包括哪些内容
3.营造成功企业文化的具体途径和方法
4.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培训目标
以凝聚力、向心力为核心,层层揭示营造优秀企业文化的策略与技巧,很快你就会觉得,文化并不是花瓶,而是实实在在加上立竿见影的管理行为。
适合对象
教程讲义:
本课程要点
1.为什么企业必须重视企业文化
2.企业文化究竟包括哪些内容
3.营造成功企业文化
4.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为什么企业必须重视企业文化
◆ 什么是企业文化
※ 广义的企业文化
※ 狭义的企业文化
◆ 企业文化有什么作用
※ 导向作用 ※ 凝聚作用 ※ 规范作用
◆ 企业文化与新经济时代企业的发展
※ 新经济时代的特征 ※ 新经济时代对企业的要求 ※ 企业在新经济时代发展的关键
二、企业文化究竟包括哪些内容 ◆ 企业价值观--成功企业文化的核心
※ 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 ※ 如何培育企业价值观
◆ 企业家精神--成功企业文化的决定性因素※ 企业家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第一倡导者 ※ 企业家是企业文化的设计者、决策者 ※ 企业家是企业文化的身体力行者
◆ 企业制度建设--成功企业文化的有力保障※ 企业制度文化的特征 ※ 企业制度文化的要素 ※ 企业制度文化与企业文化
◆ 员工为本--成功企业文化的坚实基础
※ 动力源泉 ※ 创造主体 ※ 实现者
三、营造成功企业文化的具体途径和方法 ◆ 选择合适的战略类型
※ 企业文化战略的地位 ※ 企业文化战略的类型
◆ 必须考虑的几个因素
※ 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企业技术状况※ 市场竞争环境
※ 企业总体经营目标战略状况 ※ 企业生产经营水平※ 企业家和员工队伍素质状况
◆ 可以借鉴的几种基本途径
※ 企业文化形成的条件※ 创立企业文化的基本途径
四、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 企业文化必须具有灵活性 ◆ 以价值观为核心◆ 发挥每个人的作用 ◆ 策略合理
◆ 保证员工从企业文化中得到好处
营造成功企业文化主讲: 郑维东
可以借鉴的几种基本途径
应该说,凡是有企业的地方都有企业文化。其间的差别在于企业文化是否对企业有利,是否有鲜明的个性。我们这里所讲的是如何创立一个对企业发展有利的企业文化。
一般而言,企业文化形成的条件包括以下内容: 1. 企业的创立者大力提倡和有效的诱导; 2. 有效而反复不断的说服教育;3. 主要领导人的身体力行;4. 保证主要领导者的连续性;5. 注重价值观的培育;6. 恰当运用激励手段;
7. 注意运用新闻媒体,宣传企业形象;8. 不断完善与修正已经发挥作用的企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