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言一行中的企业文化
一言一行中的企业文化 专业:[农电10K2]
学生姓名:[杨雅君]
学号:[101901090228]
一言一行中的企业文化
摘要:其实有人的地方就有文化,有企业的地方就企业文化,企业文化都源于我们的生活,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无论企业的规模大小如何,从一开始就会有自身所特有的文化底蕴。如果企业从一开始就有一个很好的文化基础,更易于企业文化的形成、发展,到逐步走向成熟。
关键词:企业文化、生活、领导、一言一行
前言:之前在看到一部电影的时候看到主人公的一句话:“到底是什么样的力量使得苹果、谷歌、阿里巴巴、腾讯等这些大公司发展得如此庞大,在这个竞争如此激烈的社会中屹立不倒经久不衰呢?”那就是企业文化的影响,所以我就想去了解一下什么样的企业文化会使企业发展得越来越好,于是有了这样一篇论文。
按理说企业文化是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形成的,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时代的不同,人们的看法逐渐的改变了看法,尤其在新兴的IT公司中,不少年轻的高学历企业领导者从一开始就十分重视团队建设和良好的企业氛围营造,对企业文化有意识地加以引导,这是企业家队伍渐渐成熟的表现。
其实有人的地方就有文化,有企业的地方就企业文化,企业文化都源于我们的生活,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无论企业的规模大小如何,从一开始就会有自身所特有的文化底蕴。如果企业从一开始就有一个很好的文化基础,更易于企业文化的形成、发展,到逐步走向成熟。
就像苹果公司,它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离不开乔布斯的正确领导和决策,他的一些实际的想法给苹果公司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改变,可以说是脱胎换骨了。研究企业文化的人都知道“企业家的思想是企业文化产生的主要来源之一,企业领导者在企业文化的形成方面起领导作用;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会通过日常谈话、企业特殊庆典、仪式展示企业自身的文化理念;同样,企业日常运作中高级管理人员的频繁更迭会削弱企业文化力量,改变企业的文化。”俗话说得好:“树木有根,群龙有首。”说得就是这个道理吧。
乔布斯是如何拯救苹果公司的:
1997年7 月某个工作日的一大早,因连续5 个季度亏损,时任苹果公司 CEO 的吉尔·阿米利奥(GilAmelio)带着难以掩饰的痛苦向
公司高管做最后告别:“我很难过地说是到了我该离开的时候了。保重!”然后他就离开了。几分钟后,穿着短裤、运动鞋,蓄短胡须的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走进来,他坐在旋转椅里缓慢地转着,说:“告诉我这里发生了什么?”在几声咕哝的回应之后,他跳起来: “是产品的问题!那么,产品到底怎么了?”高管们又一阵的咕哝声之后,乔布斯咆哮着打断他们:“现在的产品都是废物!这些产品根本没有任何人性化特色!”作为苹果公司的联合创始人,乔布斯曾在1985 年被当时外聘的CEO扫地出门。那时,他还被很多人认为是一个喜怒无常的微观管理者,他曾经倡导的花哨的创新变革及他所坚持的全面控制也带来诸多枝节问题。1997 年,乔布斯又重新掌管苹果。10年后,苹果的股票每股已从7 美元飙升至74美元,市场价值620亿美元。随后,迪士尼以74亿美元收购Pixar动画工作室的股票,由于乔布斯是Pixar的主席和执行总裁,并持有其50.6%股份,作为交易的一部分,乔布斯拥有了迪士尼集团约7% 的股份,从而成为该集团最大的个人股东。至此,乔布斯大步迈入一个集音乐、电影和科技于一体的梦幻王国。
苹果公司的企业文化成功之处在于呢那?这是一个很让人感兴趣的地方,我查阅了他们公司的官方网站,看到了他们的经营宗旨和管理方式时,我被震撼到了,真不愧是世界IT行业的巨头企业之一。首先是他们十分专注于设计并偏执于创新。这里的每一个员工都被要求必须牢记苹果比任何一家公司都更注重产品的设计。了解消费者的需求,懂得如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然后着手实现这些目标。虽然实现起来并不总是很容易,但苹果似乎每次都能恰到好处地完成。这难道不是员工的 努力造就了苹果的成功吗?如果离开了员工的努力,苹果有可能会很快没落。
其次是不过从消费者还是到员工,都有十分重要的一点就是他们都十分的信任乔布斯,因为在过去的十年里,乔布斯一直都被认为是苹果的救星,虽然有时候这种势头太过了不会太好,但是在大多数时候这种信赖对苹果对员工还是消费者都是有益无害的。不过现在乔布斯不在了,不知道苹果将来会怎样,至少它曾经辉煌过。
当员工初到苹果时,公司就希望他们立即做一件事:忘掉曾经了解的技术。苹果公司所做的事情与其他公司都不一样。无论是产品的设计、新产品的设计理念还是公司 独具的简单运营方式,只要是在苹果,所有事情就会不同。把在其他公司的工作习惯带到苹果来,可能会造成更多的麻烦。苹果是不同寻常的。还有要坚信苹果比其他公司都强,这样自负的想法,别人看了可能会觉得它们好自大,但是实际这给整个公司和员工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动力,而且会让员工以苹果为骄傲,自身的价值也得到了提升。自负是一把双刃剑,但是苹果却
很好的利用了它的正能量。由于自负的本性,苹果用心聆听人们对自己的产品的批评。苹果最具魅力的一点就是它永不服输。就算产品被批评得体无完肤,该公司似乎也能在危急时刻找到脱离火海的方法。没有哪个领域能比计算市场把这一点展现得更加 淋漓尽致的了。如果说苹果懂得哪一条经营之道,那就是关注细节意味着长远回报。比如说谷歌做的安卓系统,现在可能卖的很好,但使用一段时间后你就会发现这个系统相较于苹果的IOS系统就缺乏一些闪光点,这不禁就会让人想到为什么安卓就不能再做得更细致一点呢?然而苹果就在大多数情况下都多努力一点,正是这多出来的一点点努力使得苹果成为了最后的赢家。而且苹果还注重创新和人才选用。在保密上也做得非常好的。
苹果的企业文化不得不让我叹服。苹果的案例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企业文化在本质上就是一种管理思想和方法,是企业管理水平的呈现。企业文化建设,恰恰是为了提高我们的管理水平。因此,小公司也好,初创公司也好,一开始就要重视文化理念的引导,要与企业长期的发展目标相联系设计公司的理念,要与企业近期的成长阶段相适应找到共享理念的方法。
从一些小的方面我们就能看到一个公司的创业理念和经营态度甚至于该企业的企业文化,就想我们在商店里购物的时候,销售人员是否热情待人,是否给客人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是否给客人营造出来了一种舒适的购物环境,这不仅仅只是商场装潢和布置以及商品带给我们的感觉,更多的是公司的人员与我们交流接触时给我们的感觉。从这里就能很好的体现出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能让我看到这个企业的好与坏,精神境界怎么样。就像美国亿贝(eBay)公司前首席执行官梅格·惠特曼在她《价值观的力量》一书中有这样的描述:她每次乘坐西南航空公司的航班时,都能印象深刻地感受到空中乘务员对工作和乘客所展示的态度是如此地一致。这非常独树一帜,很让惠特曼惊叹不已。西南航空公司的绝大多数员工都那么友善,充满活力,而没有把客户当作坏人来加以戒备。别人也许回想着只是西南航空公司招聘人才时的优势,但是梅格不这么认为,因为这不仅仅只是招聘这样一个环节,就能把大量友善,精力充沛,客户向导的员工聚集到一起。恰恰相反,梅格相信,西南航空公司的管理者一定非常信奉这样的理念:乘客是重要的合作伙伴,不要只盯着他们的钱包。这就是一个十分了不得的想法,梅格看到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关键,首先要有这样一个大环境才能培养出这么一批优秀的人才,才能让他们给顾客带来同样舒适的感觉。企业文化就是一言一行。
其实,我们不要把企业文化看得很神秘,你的一言一行就在代表
你的公司文化。要把企业文化做“实”,很简单,就是把你公司的理念转化为相应的制度、流程和举手投足的态度、方法、行为,并坚决地执行下去,而这实际已经在展示你公司的形象了。
结束语:企业文化建设的难点和关键,不在于提炼好听的理念,而在于企业全员是否认为这样的理念是对的,并且有勇气就此去改变自己。
参考文献:
【1】王成荣,周建波;企业文化学;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
【2】卢建昌,牛东晓;电力企业管理;中国电力出版色,2007。
【3】张德;企业文化建设;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4】苹果公司企业文化;百度文献,2010。
【5】韦华伟 梦 樵,企业文化,《中外管理》,新浪网。
【6】洪培军,企业文化篇和生活常识篇,百度文库。
【7】迪尔;企业文化--企业文化中的礼仪与仪式;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8】企业文化生活;百度文献。
【9】胡石明:《漫谈企业文化》;经济科学出版社,1990。
【10】刘光明:《现代企业家与企业文化》,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
第二篇:企业文化就是一言一行
企业文化就是一言一行
2011-02-23 10:23:38来源: 《中外管理》杂志 作者: 梦樵 韦华伟 跟贴3条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开心网 人人网
2005年,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在对2881位企业经营者做出的问卷调查表明,有60.1%的人同意“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形成的”这一说法。
今天,人们的看法也许在逐步改变。尤其在新兴的IT公司中,不少年轻的高学历企业领导者从一开始就十分重视团队建设和良好的企业氛围营造,对企业文化有意识地加以引导,这是企业家队伍渐渐成熟的表现。
其实,有人的地方就有文化,有企业的地方就有企业文化。公司无论大小,经营时间无论长短,它都会自动自发地形成自身的文化,而有一个好的开头,更易于企业文化的形成、发展,到逐步走向成熟。
因此,在企业文化最初的形成时期,我们的企业家是怎么引导的,这很关键。我们来看这样的案例。
一个靠文化闻名世界的小渔滩
如果我们今天赴美国做商务旅游,很可能会获得这样一项内容的安排:参观美国西雅图市著名的派克鱼市公司。
派克鱼市公司的创始人叫约翰。横山。直到1986年,约翰。横山已经努力工作了20年,目标只有一个,就是使自己在西雅图的一个小鱼摊生意兴隆起来。可他就像许多小本生意人一样,一直维持着几个人的小公司,也谈不上什么成功。
约翰再也按耐不住了,想把生意扩大,他便转向了渔业批发领域。可没想到,只一年的时间就几乎赔光了公司的老本。这时候,约翰。横山真是走到了生死抉择的十字路口。一天,一个朋友建议他赶紧请个咨询师。他咬咬牙,花钱,请!天知道咨询师能不能拯救他的企业。咨询师吉姆每两周来公司组织大家开一次会,会上只做一件事情:激发大家的斗志。
吉姆帮助大家认识:“我们需要一个远大的目标,一个更大的策略。”终于到了第三次会议时,约翰明白了:“我们要成为举世闻名的!”、“我们可以影响彼此的生活,影响顾客的生活!”
约翰当然是百分之百地忠实于公司目标——“要成为举世闻名的企业”。但是,这不同寻常的目标怎样才能使每一位员工都愿意为它付出呢?大家能不能始终保持不竭的动力去创造举世闻名的奇迹呢?
许多企业老板这时候可能会花费很多时间去教给员工如何干好工作,却几乎不解释工作的重要目标是什么。但是在这里,当新员工加入公司时,从三个月的试用期开始就给他们提供分享“梦想”的机会——要举世闻名!这是一个融入公司文化很重要的培训。
许多公司会把大量的时间花费在寻找最优秀、最聪明、最有天分的应聘者身上,但是在这里,公司所要寻找的就是“志同道合”,并帮助员工看到自己在工作中的发展机会。约翰每隔一周会与全体员工见一次面,一起共进晚餐,一起充分讨论“我们的目标”和怎样达到它。员工会踊跃地给出他们的见解、建议,从中,约翰和管理者、员工一起来调节工作方式,大家始终保持着一致的奋斗目标。尽管这样的“聚会”要耗费人力物力,但是约翰却把它看成是坚持“我们的目标”的重要步骤。
一晃又过去20年了。那个小小的渔摊今天已经大名鼎鼎,很多来到美国的旅游者都会极有兴致地去派克鱼市逛逛,领略那美妙的开刀和开心的传送号子,享受那激发活力的工作气氛。
这个案例又一次告诉我们:企业文化在本质上就是一种管理思想和方法,是企业管理水平的呈现。企业文化建设,恰恰是为了提高我们的管理水平。因此,小公司也好,初创公司也好,一开始就要重视文化理念的引导,要与企业长期的发展目标相联系设计公司的理念,要与企业近期的成长阶段相适应找到共享理念的方法。
亿贝从西南航空找到了自己
美国亿贝(eBay)公司前首席执行官梅格。惠特曼在她《价值观的力量》一书中有这样的描述:她每次乘坐西南航空公司的航班时,都能印象深刻地感受到空中乘务员对工作和乘客所展示的态度是如此地一致。这非常独树一帜,很让惠特曼惊叹不已。西南航空公司的绝大多数员工都那么友善,充满活力,而没有把客户当作坏人来加以戒备。
也许别人对这些方面未加思考,或是简单地认为西南航空只不过是善于招聘适合工作特性类型的员工罢了。可惠特曼不这样认为,在她看来,你不可能指望仅仅靠招聘这样一个挑选环节,就能把大量非常友善、精力充沛、客户导向的员工组织起来。
恰恰相反,惠特曼相信,西南航空公司的管理者一定非常信奉这样的理念:乘客是重要的合作伙伴,不要只盯着他们的钱包。而西南航空的管理人员也一定是率先以身作则,进行示范,然后员工才会逐渐明白:这是正确的,也是公司要求我们的惟一工作方式。
结果,西南航空创造了这样一种飞行体验,即使航班晚点或有一些不便,乘客也能比较体谅。因为乘客看到了乘务人员都在努力解决问题,相信他们已经竭尽全力了。
惠特曼认为:这是一种管理典范,是一种传递信任的典范。惠特曼得出的结论是:企业只能依靠自己来培养和发展它自身的经营风格及特色。
我们说,当产品销售有问题,企业文化解决不了;当财务出现问题,企业文化也解决不了。但是,销售问题、财务问题的背后,一定是人的问题。企业文化能解决人的问题,尤其是人的观念问题。
企业文化就是一言一行
1998年,惠特曼开始担任亿贝公司的CEO,那时公司只有30名员工,年营业额仅400万美元。但是,到2008年她离任时,亿贝已经成长为一家拥有1.5万名员工、年营业额80亿美元的企业,并作为全球最大的在线电子商务网站跻身《财富》杂志世界500强企业。惠特曼坚信,公司的成长,是价值观的力量。
我们简单地说说理论界关于企业文化一个基本一致的观点,就是企业文化有四个层次:理念——它处于企业文化的核心圈或者金字塔的顶端;然后由核心圈层层外延或由金字塔的顶端向下扩展,它们分别为第二层次——制度,第三层次——行为,第四层次——形象(或称物质)。
理念层包括:愿景、使命、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哲学、经营理念、管理理念等等。制度层包括:企业的各种制度与规范,它触及生产、营销、人力资源等方方面面。行为层包括:企业高层、中层、基层和员工的言行。
形象层(或物质层)包括:企业的视觉文化(VI)、办公环境、仪式、内刊、多媒体,以及企业的产品等。
由此,企业文化建设也离不开从这四个层次入手而形成:企业理念、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顺便说说,对于企业文化的研究,我们依然是从这四个基本方面去把握和拓展的。
很多企业管理者总感觉企业文化是那么的虚。其实,我们不要把企业文化看得很神秘,你的一言一行就在代表你的公司文化。要把企业文化做“实”,很简单,就是把你公司的理念转化为相应的制度、流程和举手投足的态度、方法、行为,并坚决地执行下去,而这实际已经在展示你公司的形象了。
当然我们还是要强调:企业文化建设的难点和关键,不在于提炼好听的理念,而在于企业全员是否认为这样的理念是对的,并且有勇气就此去改变自己。
第三篇:《一言一行知人品》发言稿
《一言一行知人品》发言稿
——乡——小学
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我是___小学的____,今天我要讲的题目是《一言一行知人品》。
中国是一个非常讲究修身养性、崇尚道德的民族。五千年来,无论世事如何变化,勤俭、忠义、谦让、孝顺都是恒古不衰的美德,多少古圣先贤更是视之为传家宝。小事业的成功靠机遇,中事业的成功靠能力,大事业的成功就完全靠品格、看操守。大凡成功的人,往往都是德行高尚的人。所谓德行,即是人品,人品应该知深浅、明尊卑、懂高低,识轻重,应该是讲规矩、守道义。不以术而以德,不以谋而以道,不以权而以礼。在与人相处的时候则为他人着想,与人为善,所以,做人得要问问自己有没有德。
我生活的范围是农村的圈子,常常听到左邻右舍说起谁家儿子不孝顺,谁家儿子不管老人等等,有此现象我想到了我所教的学生,其实,学校就是一个小社会,是大社会的婴儿期,所以在学生期间的表现足以可见成年的他。从小事做起,可以突出一个人为人处事的风格,曾经有一位学生家长给我说起她家孩子的故事:一次母亲生病发烧躺在床上,先是口渴得厉害,请正在复习功课的孩子倒杯水喝,孩子很不情愿的去了。一会儿,母亲想起自己忘了吃药,又央求孩子再倒些水,并且把药拿来,这次孩子生气地说:“妈,你干吗老叫我,我明天还要考试呢!”,显然孩子是在责怪母亲打扰了他复习。我想,若是这个孩子的考试成绩不理想,说不定还要怪罪于母亲呢。难道考试比母亲的健康更重要吗?作为一个老师,我为这样的学生而感到悲哀,我想他若考试成绩再好,也不能算是好学生,因为他连最起码的做人的道理都不懂,连病在床上的母亲都没有关爱之心的人,怎么还会去爱周围的人,怎么能以博爱之心为人民大众谋福利呢?作为老师,我也为有这样的学生而感到羞愧,多年来,我们太过于重视学生的考试分数,而忽略了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
过些天,我们学校就要进行期中考试了。当然,我并不希望同学们家里发生任何意外,但是,希望同学们不要像我故事里讲的同学那样,要学会理解父母,善待父母,关爱父母。比如,给父母盛一碗饭,帮母亲洗洗碗,给下班的父亲开门等,这些都是力所能及而又不会耽误功课就可以做好的事,多做些。同时,也希望同学们把这仁爱之心博施于民众,对老师、对同学、对他人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宽容,多一些关爱。比如,请下课的老师先行,给为你答疑的老师让座,帮助考试期间做值日的同学扫地,耐心帮助、解答同班同学的学习难题等等,别小看这些小事,小事虽小,可以见大,能体现你的人品、你的修养、你的本性,是孔子所推崇的“孝、悌、忠、信”的具体表现,也是我们当前的素质教育仍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做人准则。“人之初,性本善”。善良是人性光辉中最温暖、最美丽、最让人感动的一缕。人生不一定人人都很成功,不一定人人都能成为英雄豪杰,但一定要善良仁慈。善良是和谐、美好之道,心中充满慈悲、善良,才能感动、温暖人间。没有善良,就不可能有内心的平和,就不可能有世界的祥和与美好。爱是基本的善良情感,遇到乞讨者,我们就施舍他点钱,遇到老弱病残、孕妇,我们就主动让座,遇到迷路的小孩,我们就把他送回家,为他指点方向。一个微笑,一个简单的动作,一句发自内心的问候,这对我们并不难做到,却可能因此帮助别人走出困境。一切人,一切事物都是相连的,在施予他人的时候,正是利益自己,当伤害另一个生命时,实质是在伤害自己。所谓善良,无非就是拥有一颗大爱心、同情心,不害人、不吭人、不骗人。有了善良的品性,就有真心爱父母、爱他人、爱自然的基础和可能。一个善良的人,就象一盏明灯,既照亮了周遭的人,也温暖了自己,善良无须灌输和强迫,只会相互感染和传播。所以,做人不一定要顶天立地,轰轰烈烈,但一定要善良真诚。所以,做人得要问问自己想不想善良。
另外文明礼貌也是做人的一种美德。我们是祖国的花朵,更应具备文明礼貌这一美德。我国是“文明古国”,富有优良的文明礼貌传统,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早在春秋时期,我们的老祖宗就已经注意人们互相交往时的礼仪同内在品格的关系。孔子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也就是说,只是品格质朴,而不注意礼节仪表,就会显得粗野,光注意礼节仪表,却缺乏质朴的品格,就显得虚浮。做到语言美也是非常重要的。常常使用礼貌语言,见面问好,分别说再见;无意对别人有损害要道歉,即用“您好,请,谢谢,对不起,再见”等礼貌语言,做到和气、文静、谦逊、不讲粗话、不强词夺理、不恶语伤人。对我们同学来说,日常生活、学习中与人相处时,讲一点语言美,并不是难事,见面问一声“您好”,不是上刀山下火海,也不是“挟泰山以超北海”不能做到,而是“为长者折枝”。其实,这一点,我们绝大多数同学做的非常好,如见到老师的面主动问一声“老师好”等等,但请同学们要注意,不仅对老师要这样,对所有的人更要这样,在学校里和同学的相处,回到家中和父母、长辈、亲戚、邻居更要这样,这样做了,我们并没有失去什么,而是提高了自己的威信,提高了自己的知名度,人们只能说:这个孩子有涵养。
“貌美不如语言美,语言美要靠心灵美”。行为美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道德修养高尚的体现,是心灵美的外在表现。鉴别一个人的是非、功过,不光是要听其言,更要观其行。行为美首先要心灵美,“人不是因为美丽而可爱,而是因为可爱才美丽”,心灵美可以弥补一个人外表上的不足。我们不必去做什么轰天动地的大事,只要从我们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就可以了,比如:见到校园里有一张纸屑,我们主动弯腰拾起;见到流水的水龙头主动地关上;看到倒了的小树苗,主动给他扶起,杜绝校园里哪些不和谐音符,诸如:考试中的作弊现象;诸如:随意损坏学校财产、听任水、电的浪费;诸如:随意乱丢乱扔,乱讲脏话、动辄恶语相向、拳脚相加……。在制造这些不和谐音符的同时,我们有否想过,这是我们在破坏自己生活和学习的环境,是我们在肆意践踏和邸毁我们自己的尊严和光荣。
以上所列之事,没有一件是轰轰烈烈的大事,但都是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每一件都是我们想做好就能做好的,平时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美好心灵的体现,都是对我们品行的评价。
谢谢大家,我的发言完毕
2018年4月17日
第四篇:中日美企业文化比较
中、日、美文化之
价值观的联系及差异
文化既与该国的文化传统有着紧密的关系,更与一国经济发展的水平有密切关系。民族文化是企业文化的摇篮,区别于其他地区的民族文化一旦形成,就将对该地区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产生深远的影响,从而影响到了这一地区的企业管理方式和方法。世界各国在长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各自富有民族特色的文化传统,因而造成了各具特色的企业文化。
一.日本文化的特征
日本属于典型的东方文化传统的国家,历史上长期盛行单一的种植经济,从而使其倾向于发挥集体的智慧。加之日本是民族单一的国家,因而这种重视集体力量、发挥集体智慧的思想就更浓厚。公元一世纪,中国儒家文化传入日本,日本人接受了儒教中的等级观念、忠孝思想、宗法观念等思想,逐渐形成了“稳定性强”的具有大和民族色彩的文化,它对日本人的生活方式,包括管理方式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民族昌盛愿望。
2.永不满足的学习精神。
3.忠诚精神。
4.“家族”意识和强烈的团队精神。
5.亲和一致的精神。
二.日本人价值观
1、勤劳意识“日本人非常勤劳”这一评价,随着日本经济的发展,当今在国际上已经被公认。例如成日本人的经济活动为“经济动物”。不过对于日本人来说,工作未必意味追求利益是首要目的。有一种说法,日本人是在工作中发现自身价值的。据评论家山本七平说,所谓日本人的勤劳,用佛教的话来解释,是为了成佛的修业,经济利益被赋予了宗教动机。在当今企业活动中,勤劳精神继续充满活力,可以说还是这种精神产生出独特的所谓“日本式经营”。
2、集体主义赖肖尔在《论日本人》一书里,谈到日本人和欧美人最显著的不同点是日本人重视集体意识,对这一见解,连日本人本身大概也不会有什么异议吧。的确,日本人重视集体普遍如此,在过去,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于隋”和集体自杀的悲剧、“一亿人一条心”的口号,至今在企业经营、职员阶层里重视集体内部的和睦气氛,乃至学校里学生的制服等方面仍均有表现。“树大招风”这句谚语直接表示了日本人的处事方法。凡是和集体唱反调、背离集体者就要受到“断绝来往”的处罚。正因为日本国土狭小、资源贫瘠、自然灾害频发式内心具有危机感的日本人由此学会了集体调和这种社会生活中所必需的智慧。
3、虚心学习日本人在对于国外文化有一种略显卑微的谦虚态度,对于国外的文化日本人极少挑剔,几乎来者不拒,一方面使新技术的引进和技术改进创造了极其有利的条件,但另一方面也使国外的一些糟粕文化大量的涌入。“拿来主义”几乎成为了日本人学习国外文化的代名词,毋庸置疑的是,正是这种谦虚和狂热的学习态度,令日本的科技技术在极短的时间里不可思议的迅猛
发展,并使其技术力量在全球始终保持优势。工蜂式的劳作和谦虚求学再加上坚忍不拔的意志,使“日本拥有世界上最优质的劳动力”,可以说日本战后经济的高速发展与国民的这些优良的传统是密不可分的。一美国文化的特征
1.个人主义。
2.冒险、开拓、富有创新精神。
3.自由、平等精神。
4.实用主义。
5.物质主义。
二.美国人的价值观
美国人的种族、职业、信仰多种多样,因此,美国文化是最多元性的文化之一。煤矿工人和公司经理、爱尔兰血统的波士顿天主教徒和新奥尔良的科利奥尔人——他们都是美国社会的一部分,同时也为美国文化增添了光彩。但是,尽管存在着这些差异,某些共同的价值观模式还是能够清楚地被区分出来的。
1.个人成就。个人成就是所有美国人评价最高的价值观之一。美国人赞扬和奖励那些才艺出众和成就辉煌者,尤其是那些通过艰苦工作而取得成就的人。一个人的价值常常被赞同于其在商业、艺术或其他重要领域中的成就。但是,对成就的这种强调,特别是往往用经济方面的状况来衡量成就,就与尊重一个人仅因为是其自身的原因的观念相冲突。
2.工作。美国社会是建立在艰苦工作的基础上的。来到这片荒原的早期移民必需努力工作,这不仅仅是为了争取较好的社会条件,更是为了能生存下去。丰富的自然资源为人们的生产提供了可能性,同时,这些殖民者也意识到,一个农民、猎人或矿工的劳动不仅仅给他自己,而且也给整个社会带来了财富。这就形成了这样一种价值观,工作被视为是取得较好的社会条件的手段。这个新国家开放流动的社会结构也为那些努力工作的人们提供了出人头地的机会。到现在为止,工作仍然是美国文化中一个重要的价值观。
3.道德关怀和人道主义。作为美国人虔诚的宗教信仰的一部分,早期美洲殖民者对那些比他们不幸的人们的福利有关深切的关注。不过在实际生活中,美国人并不经常把这种价值观付诸实施。同时,人道主义价值观与美国人其他的一些主要价值观存在逻辑矛盾。比如,个人成就的价值观就使很多美国人难以接受国家福利计划。在他们看来,让社会的一部分人来养活那些根本不工作的人是不合理的。但是,如果其他人显然是由于其自身难以抗拒的原因而陷入贫困的(例如水灾受害者),则大部分美国人的态度是十分慷慨的。要解决诸如上述个人成就与道德关怀之类核心价值观之间的冲突是很困难的,而且很容易导致个人层次的混乱和不稳定。
4.效率和实用主义。美国人倾向于用实用主义来评价事物:这是否可行呢?是否值得这么做?这种价值观很大程度上是受美国边缘地区传统的影响。边缘地区的危险环境使当时的殖民者对那些缺乏效率和不够实用的工具、武器甚至人都十分轻视。
5.进步和物质增长。作为一个建立在希望之上的国家,美国一直对进步的思想感兴趣。这种思想的源泉之一就是对工作的重视,它直接导致了这样一种观念,即艰苦的工作将有助于建立一个美好的世界。早期的美国人努力提高他们的物质繁荣和享受的水平,这种努力使进步的思想和技术革新相联系起来:如果一种事物是新的,那它肯定就是好的。由于进步的思想和物质增长是紧密相关的,所以它们都意味着“美好
生活”。由此,在美国的公司和企业中出现诸如“进步是我们最重要的产品”这样的口号也就不足为奇了,广告也竭力使我们购买它所宣传的产品,因为它是“新的”和“进步的”。
6.平等。由于早期的美国殖民者大多来自殖民国的中下层阶级,所以他们大多反对严格划分阶级的观念。因此,“旧世界”的许多不平等现象在美国则不是问题。另一方面,由于这个国家具有大量的自然资源能够为所有人提供充足的供应,从而更增强了平等的观念。
7.自由。在所有美国人价值观中,自由占据了最重要的位置。对美国人而言,自由意味着行为不受约束,又代表着一个明确的、完全的自由体制,包括:新闻自由、和平集会的自由、维持多党政府的自由以及私人经营企业的自由等。
8.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大部分美国人相信他们的生活方式是最好的,而且应被其他国家沿用。即使到今天,那些对美国社会提出建设性批评的美国公民有时会被认为是不爱国的。
一.中国文化特征:
1.强调以人为本,以德为先;
2.重视群体的合作精神,倡导个人对家庭、社会、国家的责任感;
3.重视人和,注重协调人与人、人与物乃至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主张一种和谐、协调的总体观念;
4.主张从总体上去把握事物,强调用个人的直觉和内心的感情去认识世界;
5.重义轻利。
二.中国人的价值观
1、“富贵”。
就是指金钱美女、权力地位名誉。
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先贤的这句格言一语道出了绝大多数中国人真实的人生追求,这是最现实的问题。
所谓“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所谓“以禄取人,人可竭”,历代读书人十年寒窗,谋臣武士“修得文武术,卖与帝王家”,为的也无不是富贵二字。多少英雄豪杰拎着脑袋打天下,也是被“帝王将相宁有种乎”所激励,背后的动机都是富贵二字。孟子衡量大丈夫,也是把“富贵不能淫”放在第一位,可见这富贵二字在中国人心中的意义。而且不管从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来看,这都是符合人性特点的。
从现实来看也最契合实际。在当下中国,成功与否已经成为衡量一个人的价值的就算不是唯一也是首要的标准。不但是社会衡量一个人社会价值的标准,也是个人衡量其自身人生价值的标准。而当今所谓的成功,无非就是富贵这种价值观含蓄文雅一点的说法而已。一个人拿到了世界金牌,但是沦为搓澡工,没有人会认为她是成功的。邓稼轩为国家造出了原子弹氢弹,但最后贫病交加而死,也为有识者戒。所以说,如果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富贵是否为中国人的核心价值观还有待商榷,那么作为当下中国人的核心价值观却应该没有多少疑义。
2、太平。
也是举国一致追求的理想,包括平安,平静以及和等意思。
太平是治理国家的第一法则,是衡量政治的最高标准。如天下太平、国泰民安、太平盛世等。太平也是生活的第一法则。对老百姓,普遍的生活追求也是安居乐业,安享太平岁月。有俗话说:“宁为太平犬,不为乱离人”,“老百姓求的就是太平”,“平安就好”,“好人一生平安”等等;在为人处事方面,也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以和为贵”,“息事宁人”等格言,其本质都是追求太平;在生活中,人们对那些不安分动不动就想求变求新的人,也往往加以斥责:“太平日子不过,为什么要左搞右搞!”“又要搞什么名堂!”,“好好的日子不过,搞什么搞!”等等。
3、忠孝。
在中国社会的地位可说无与伦比,所谓“以孝治天下”,“百善孝为先”,孝的地位是无可复加的。在中国社会,如果一个人被指责为不忠,还可以出来见人,如果被指为不孝,那就没法做人了。所以,哪怕是无恶不作之徒,只要还能尽孝,就可以获得最后的道德庇护所,灵魂也可以得到最终救赎。我们看到很多故事,某人奸淫烧杀,做下无数灭绝人性之事,人人欲食其肉,但只要最后有一句:“不过此人是个大孝子”或:“此人事母至孝”,大家就会给与一丝原谅,觉得此人本性并不是那么坏,还有救。这是一种很有意思的文化心理,就像西方人,只要最后有一句:“不管如何,此人信仰上帝”,那他的灵魂就可以得到拯救,而不管他身前有多少罪恶。
忠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三纲之中的第一纲——君为臣纲,讲的就是忠。民间崇拜第一人——关羽,也是忠义的化身。忠孝忠孝,从来都是忠在孝前,忠孝不能两全时,要优先考虑忠,从这个角度,似乎忠的地位还要高过孝。关于忠,中国人同时存在两个互相对立的观点:一是“忠臣不事二主,烈女不事二夫”;一是“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这样的好处是可以符合辩证法,左右逢源,提供灵活性;弊端则是可以各取所需,人为取舍,损害原则性。
4、仁义
仁是儒家的核心概念,为五常之首,儒家文化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所谓“仁本第一”,所以应该够格入选核心价值观。义”的概念,包含的范围则比较广泛,义除了本身有他的内涵,同时也可以涵盖仁、孝、忠、节等方面,比如可以认为仁也是一种义,叫仁义;孝也是一种义,叫孝义;忠叫忠义;节为节义;德是德义;信是信义等等。所谓“孔子重仁,孟子尚义”,义和仁同为儒家的两大核心概念之一,地位虽略低于仁,但对中国社会普通民众的影响,则要远远超过仁。
中国人在官本位思想影响下,普通中国人的价值观就是——升官发财,讨好上级,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提拔一下我。于是乎,就见到许多下层、没钱没背景的中国人拼了命地入党,为了入党什么脸皮都不要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但是还是有人喜欢跪着„„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至少可以得到以下三点结论:
第一, 不同于西方文化的其他文明同样可以孕育符合现代经济发展的企业管理模式和企业文化,所谓现代的、先进的企业管理与企业文化不再是西方文化的专利品。
第二, 文化具有民族性,即在不同的民族文化、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不同的政治、经济体制将形成不同的文化风格和管理模式。
第三,文化具有普遍性的规律。随着世界各国经济生活的国际化,先进的企业文化理论、经验的传播速度将大大加快,从而使各国的文化之间呈现出越来越多的共同性。当然,这需要一个与本民族的文化、国情相融合的过程。
第五篇:一言一行树形象,一举一动见文明
一言一行树形象,一举一动见文明。
用道德规范言行,让文明美化心灵。
抓好文明创建,推进乡村文明,建设幸福家园
深化四德建设,参与志愿服务,争做文明市民
从我做起,踊跃参与,倡树文明新风。
全民动员,革除陋习,创造优美环境。
抓好文明创建,推进乡村文明,建设幸福家园
深化四德建设,参与志愿服务,争做文明市民
以下为单条:
文明城市是我家,城市文明靠大家.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争做文明市民。
深入实施“四德”工程共建文明和谐家园。
文明乡村是我家,乡村文明靠大家
志愿服务,奉献他人,提升自己。
服务群众,奉献社会,共创文明。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
遵守交通规则,出入平安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