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聚焦一言一行 解读人物特点《将相和》
聚焦一言一行 解读人物特点
理念:
1、聚焦人物言行,学习表达方法。
2、培养阅读习惯,体现课标精神。
一、辨析多音字,巧妙识记字词
师:请大家各自读一读课题。读着读着,你不觉得题目中这三个字有点特殊吗?
生:都是多音字。
师:猜想在本文中的意思,说说为什么这样读? 生:‚将‛指大将廉颇,所以读‚jiàng‛;‚相‛指文官蔺相如,所以读‚xiàng‛;‚和‛指和好,所以读‚hé‛。
师:联系上下文才能读准多音字,这个办法好!大家再来说说另外的读音,用组词的方式加以区分。
生:另外的读音分别是:jiāng(将来)、xiāng(互相)、huó(和面)、hú(和牌)。
生:‚和‛还有:和(huò)药、应和(hè)呢!
师:你们的语文基本功真扎实,想想不同的意思才能记得牢呢!这课中有很多四个字的词,一分钟的时间看看自己能记住几个。(课件出示:精通音律 勃然变色 声色俱厉 攻无不克 战无不胜 负荆请罪 同心协力)
(指名识记,相机指导个别生字的书写。)
师:积累词语,会使我们的语言丰富多样,这是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书写时,老师只提醒一个字,仔细看看‚同心协力‛的‚协‛字是什么偏旁?
生1:是竖心旁。
生2:不对,好像是‚十‛字旁。
师:这正是要特别提醒你们的地方,同心协力的‚协‛字是‚十‛字旁。在字典中‚十‛字旁的字只有两个,分别就是‚博‛和‚协‛,剩下来形状类似的字都是竖心旁的字。
(学生再读词语。)【评析:】
中高年级阅读教学是否还应该重视字词教学,答案是肯定的。夏老师在开始环节结合课文特点进行了三个多音字教学,引导学生进行四字词语的积累,还提醒学生关注‚协‛字的偏旁。话语简洁,用时不多,但是十分有效,也很扎实。学生一辈子也忘不了。小学生正处于语言发展和学习习惯形成的最佳期,因此无论是低年级还是中高年级,都应该将字词教学作为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课文中哪些字容易读错写错,哪些词义需要深入理解,哪些词语需要积累等等,教师在备课时都应该十分用心钻研,精心设计,这样才能为学生奠定扎实的语文基础。
二、借助过渡句,理清文章脉络
师:理解了多音字的意思,谁来完整地说说题目的意思? 生:廉颇与蔺相如和好了。师:‚学贵有疑‛。听了你的解释,老师产生了一个问题,他们之间一定有过…… 生1:有过争执,生2:有过矛盾,生3:有过不和(板书:不和)师:文章写到两人不和的原因了吗?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快速把文章读一读,找出造成两人不和原因的句子。
(生读课文,寻找句子。)生1:‚蔺相如又立了功。赵王封他做上卿,职位超过了廉颇。‛(相机出示这句话。)师:你们觉得这句话,在这两个故事中起着什么作用吗?
生2:总结上面一个故事,引出下一个故事。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生3:这是过渡句。
师:对极了!你还记得在我们学过的课文中,有类似的句子吗? 生1:《赵州桥》中‚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 生2:《秦兵马俑》中‚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生3:《白鹅》中‚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 师:这篇文章原先前面还有一个故事叫做‚完璧归赵‛,因此,在课文里中还有一个过渡句,你觉得哪句是的?
生:是第一句‚蔺相如完璧归赵立了功,赵王封他做了上大夫。‛这句话承接了上一个故事《完璧归赵》。
师:说的真准,第一个过渡句承接了第一个故事。课文中‚蔺相如又立了功。赵王封他做上卿,职位超过了廉颇‛这句过渡句又把后两个故事有机地串联起来了。
师:你能借助这两句过渡句简单讲述他俩由‚不和‛到‚和‛的过程吗? 生:蔺相如完璧归赵立了大功,赵王封他做了上大夫。渑池会见时,蔺相如又立了功,赵王封他做上卿,职位超过了廉颇。廉颇很不服气。听说蔺相如是为了国家利益才主动避让,廉颇知道自己错了,主动负荆请罪。两人和好,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师:这三个故事排列顺序可以调换位置吗?
生1:不可以调换位置。因为三个故事都是有前因后果的,前一个故事又是后一个故事起因,如果没有蔺相如立功升官,也就不会有将相不和。所以他们的顺序不能变。
生2:如果没有前面的故事,就不能引出负荆请罪这个故事。这三个故事是有联系的。
师:读课文就要梳理前因后果,理清文章的脉络。
【评析:】
四年级学生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读懂课文内容的难度往往不高。这一环节教学教师没有简单地在课文内容理解上下功夫,而是抓住了课文中的两句过渡句,非常巧妙地将课文内容理解和‚过渡句‛的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先是通过‚找出造成两人不和原因的句子‛,让学生发现承上启下的过渡句;随即举一反三让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课文中的过渡句;再让学生顺藤摸瓜,发现课文第一句‚蔺相如完璧归赵立了功,赵王封他做了上大夫‛也是一句承接上一个故事《完璧归赵》的过渡句,然后让学生借助这两句过渡句‚讲述他俩由‘不和’到‘和’的过程‛,理解课文的前因后果,理清课文了的脉络。整个过程设计环环相扣,一气呵成,目标明确,将课文内容理解渗透在‚过渡句‛教学之中,凸显了语文本体性教学内容。
三、挑起认知冲突,聚焦人物言行 师:如何评价廉颇和蔺相如这两个人物?让我们走进课文,先来认识蔺相如。廉颇曾给出了评价: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的头上。你同意廉颇的看法吗?
生(迫不及待):不同意!不同意!
师:别急着否定人家的言论,说话得有根有据。拿起你的笔,默读第一个故事,勾画出能说服他人的句子,在空白处简单写写对蔺相如的评价。
(生自主阅读,进行批注,教师巡视指导。)
师:谁来说一说,在‚渑池之会‛故事当中,蔺相如是不是仅仅靠一张嘴? 生:蔺相如说:‚你我现在相距只有五步。再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 我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他很有勇气,临危不惧。
师:为了赵王的尊严,他把自己的命都豁出去了。(出示——蔺相如忽地站了起来,声色俱厉地说:‚你我现在相距只有五步。再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这一‚跪‛一‚站‛,蔺相如为何有这样的举动?
生:‚跪‛,表示尊敬,有礼貌地请求秦王击缶;‚站‛,出于气愤,勇敢地维护赵王的尊严。
师:分析得很得体,这就叫做‚先礼后兵‛,小小动作里藏乾坤!那就请小小蔺相如们站着来读这句话!
(一学生读,有些平淡。)
师:你这孩子说话太平和了,能震得住秦王吗?(一学生再读,声音和神色都很严厉。)师:这才叫‚声色俱厉‛!面对的可是秦王啊,你有什么感受? 生:面对秦王,他一点都不胆怯,是个真正的勇士!
师:一个神情,刻画出一个毫不畏惧的勇士!我们还可以换一个提示语读一读他说的话。
生1:蔺相如愤怒地说:‚你我现在相距只有五步。再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
生2:蔺相如临危不惧地说:‚你我现在相距只有五步。再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
生3:蔺相如激动地说:‚你我现在相距只有五步。再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
生4:蔺相如坚定地说:‚你我现在相距只有五步。再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你们胜过了作者,表现了蔺相如当时的心情,充分说明蔺相如有勇有谋。
生5:蔺相如视死如归地说:‚你我现在相距只有五步。再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
师:哪里会给你留下这样的感觉? 生:一个‚拼‛字!
师:是啊,蔺相如的话掷地有声,彰显出视死如归的气魄来!精彩的语言描写传达出人物的内心。(板书:视死如归)。
【评析:】
如何对课文中的主要人物作出自己的评价,应该作为中高年级学生阅读写人为主课文的教学重点。这一环节的教学设计,夏老师没有简单停留在对课文人物特点的理解上,而是引导学生‚勾画出能说服他人的句子,在空白处简单写出对蔺相如的评价‛,这样学生对课文人物的评价才能做到有根有据。在理解人物思想品质的基础上对人物作出评价,这样的阅读指导更加符合中高年级学生理解特点。
师: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蔺相如立功不是仅仅靠一张嘴?
生:蔺相如认为不能对秦王示弱,还是去的好。说明他胸有成竹,有胆量!师:在别人决定不下的时候,蔺相如下了决定,在议论去不去秦国时,蔺相如认为不能对秦王示弱,还是去的好。从这一点可以看出蔺相如胸有成竹,有胆量,说明蔺相如立功不是仅仅靠一张嘴。这叫该出手时就出手,当机立断。
生:蔺相如叫人记下来,说在渑池会上,秦王为赵王击缶。前面是赵王为秦王鼓瑟,这样的话两国的国王就扯平了,这说明他很机智。
师:人物的特点正是通过这些动作、神态、对话的描写凸显出来,刻画出一位机智、勇敢的蔺相如来。
【评析:】
延续上一环节对蔺相如的人物评价,继续让学生练习人物评价,目的明确,设计合理,很有必要。在学生没有组织成评价的语言时,教师针对学生发言适当地总结引导:‚在议论去不去秦国时,蔺相如认为不能对秦王示弱,还是去的好。从这一点可以看出蔺相如胸有成竹,有胆量,说明蔺相如立功不是仅仅靠一张嘴。‛这样的示范引导是必要的,可以让学生明白如何正确地评价人物,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四、迁移运用写法,丰满人物形象
师:是啊,蔺相如用拼命的举动,维护了赵王的尊严,保护了赵国的利益,你说这仅凭一张嘴能做到吗?靠的是机智、勇敢,才能做到的。读读后一个故事,你对蔺相如肯定会有更为全面的认识。
生1:‚秦王我都不怕……别人不是有机可乘了吗?‛可以看出蔺相如顾全大局,维护赵国的利益。
师:(相机出示这段话。)一段精彩的对话描写,真实再现了蔺相如的内心想法。大家代表蔺相如,表达一下心声吧!
生齐读这段话。生2:‚请病假不上朝‛可以看出他识大体,不想和廉颇起冲突,哪怕是躲着他!
生3:‚就赶紧叫车夫往回赶‛也可以看出他处处避让着廉颇。
师:面对秦王是针锋相对,而面对廉颇是处处忍让。这些举动一般人还真做不到,蔺相如不计较个人的得失,真是宰相肚里能乘船啊!你们瞧,动作描写和对话描写再现了蔺相如的另一面,丰满了这一形象。
【评析:】
‚负荆请罪‛一段的教学目标转为课文中人物描写方法的研讨。课文是怎样将蔺相如‚顾大局,识大体‛的内心思想描写具体的呢?一是通过蔺相如一段精彩的对话描写,二是通过蔺相如处处避让廉颇的动作描写。这一环节的教学目的是为下面‚写法迁移‛埋下伏笔。
师:蔺相如的这番话传到了廉颇那里,廉颇猛然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于是有了动人的一幕——负荆请罪。书上是怎样描述负荆请罪的?(出示插图)先自己读一读课文。
(生自由快速地读完课文最后一段。)
师:书上只说——‚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亲自到蔺相如门上请罪。蔺相如见廉颇来负荆请罪,连忙热情地出来迎接‛,没有展开具体的描写,对廉颇这个人物知错就改的态度反映得还不够充分。请同学们学习文章中用对话和动作描写来表达人物特点的方法:写一写两个人的对话和动作,并且通过对话动作描写,显示出廉颇知错就改的真诚态度。
(学生写作、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师:(实物投影学生描写的人物对话)
廉颇:‚蔺老弟,我向你请罪来了!‛
蔺相如:‚廉兄何罪之有啊?快快请起,快快请起!‛
廉颇:‚唉,我真是不应该,在国家危难之际,我却为了个人的名誉与你斤斤计较。而你处处为国家着想,一而再,再而三地忍让。与你相比,我真是无地自容!‛
蔺相如:‚你可不要这么说,你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了赫赫战功。只要我们同心协力,保卫赵国,我们文有蔺相如,武有廉颇,赵国一定能强盛起来。‛
师:同学们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写出当时负荆请罪时人物可能说过的话,但是还不够,如果再加上动作描写、神态描写以及对话时的提示语,更能刻画两位人物形象,很好地还原出这段千古佳话。
(学生按照要求再次写作、交流。)师:(实物投影学生习作片段)廉颇来到相府门前,双手抱拳,‚扑通‛跪下:‚蔺老弟,我向你请罪来了!‛ ‚廉兄何罪之有啊?快快请起,快快请起!‛ 蔺相如赶忙向前扶起廉颇。廉颇地说深深地叹了口气:‚唉!我真是不应该,在国家危难之际,我却为了个人的名誉与你斤斤计较。而你处处为国家着想,一而再,再而三地忍让。与你相比,我真是无地自容!‛。
‚你可不要这么说,你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了赫赫战功。只要我们同心协力,保卫赵国,我们文有蔺相如,武有廉颇,赵国一定能强盛起来。‛说完,蔺相如、廉颇的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
师:好哇!通过你的描写,让我们看到了廉颇这位老英雄的另一面。从中,我们感悟到了,写好人物的对话可以反映人物特点,写好人物的对话,还要注意动作、神态的描写,同时还要写好提示语。注意:写人物对话时,提示语可以在前,可以在后,可以在中间,有时候也可以不用提示语。(其余学生习作略)
【评析:】
‚理解‛人物描写的方法和‚运用‛人物描写的方法是两个不同层次的学习水平,学生的学习难点不在理解,而是在运用。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难点,结合课文巧妙地设计了这样一个练习,引导学生运用学到的人物描写方法再现蔺相负荆请罪的情形,设计意图明确,既有利于学生迁移运用学过的人物描写方法,又有助于学生加深理解人物的内心思想。在学生练笔过程中,再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适时展开作中指导,指出‚写出当时负荆请罪时人物可能说过的话,但是还不够,如果再加上动作描写、神态描写以及对话时的提示语,更能刻画两位人物形象,很好地还原出这段千古佳话‛,这一指导非常及时,非常必要。小学生学习人物描写方法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循循善诱,细致指导。阅读教学中如果教师经常结合课文设计这样的小练笔并且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细化指导,那么学生作文时描写人物就一定不会感到困难了。
师:同学们,一位功勋卓著,叱咤风云的老将军,他能够脱下战袍,露着脊背,赤着脚,背上荆条,跪在相府门前认错,这需要何等的胸襟和气魄啊!所以,有句俗语叫:宰相肚里能撑船。谁能对上后半句?
生1:将军背上能负荆。生2:将军背上能背荆。生3:将军背上能插荆。
师 :的确,家和万事兴,一个国家也一样,缺不了英勇善战的骁将,也缺不了能言善辩的相才,他们都是国家的英雄。历史风起云涌,英雄辈出,你方唱罢我登场!那里有气吞山河的项羽,有决胜千里之外的张良,有礼贤下士的刘邦……感兴趣的同学读读历史方面的故事,在学习历史中明理,在欣赏名人中睿智。
【总评:】
语文作为一门以培养运用语言文字能力为主要目标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理所当然地应该以语文知识、方法和语文技能即本体性教学内容为目标展开教学,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非本体教学内容应该是渗透在语文知识、方法和技能的学习过程之中的。可是一直以来大多数教师的语文课都是以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为主要目标,并且围绕课文思想内容理解来组织教学的。能彬老师在卢湾区第一中心小学挂职时,我是导师,他设计的《将相和》听取了我的意见后,进行了几度修改才定稿。后来,他的课堂教学,受到了听课专家很高的评价。体现出能彬老师语文教学上执着的精神和极高的悟性。
首先是这堂课教什么是明确的,主要指向本体性的教学内容。从整堂课教学设计看,主要不是在‚教课文‛内容,而是利用课文引导学生认识课文中过渡句的作用,体会如何评价课文中的人物,体会并模仿课文中通过动作和语言描写人物的方法写话。目标指向语文知识的学习和语言方法的运用。学生上完这堂课,不仅了解了将相和这个故事,体会到廉颇和蔺相如的思想品质,而且能够说出这堂课在语文知识、语文方法学习或在语文能力方面有哪些长进。这样教学课文,才有可能将语文课上成真正的语文课。
其次是围绕本体性教学内容组织教学过程。表面看能彬老师也是先整体理解课文内容,再根据课文顺序先后教学‚渑池会‛和‚负荆请罪‛两个故事。但是深入研读就会发现,每一环节的教学重点主要不是放在课文内容的理解上,而是着眼与语文知识和方法的学习。比如教学‚渑池会‛这一段,引导学生对蔺相如这个人物作出评价,教师先提出一个问题,引发认知冲突,然后让学生自己写好批注,对人物作出自己的评价。这样的开展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对蔺相如这个人物的内心思想有更加深入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如何有根有据地对人物发表自己的观点。
再次是关注课堂上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不是教师单向传递的,而必须由学生自我建构。就如课程标准指出的那样: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的语文能力是在实践过程中形成的。比如体会课文中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这些人物描写的方法语文教师经常在教,但中等以下的学生作文写人时往往还是不会具体地描写人物。问题出在哪里?就是因为语文课上教师追求的是‚教过‛,是学生的理解,而不是学生的‚学会‛。学生如何才能学会?必须按照‚认识——实践‛的流程开展教学。看能彬老师的指导过程:首先让学生通过研读‚负荆请罪‛这个故事,认识课文如何通过语言和动作把人物描写具体的这一写作方法;然后结合课文内容创设廉颇‚负荆请罪‛这样一个具体的情境,要求学生运用人物描写的方法动笔写一段话,给学生独立运用方法进行写作的实践机会,并且结合学生习作中的问题进行细致指导,这样才有可能让更多学生真正掌握所学的人物描写的方法。
一篇课文可以选择的本体性教学内容很多,有些是‚基础性‛的,包括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学习以及课文朗读等等,还包括学生已经掌握的语文知识或语文学习方法;有些是‚发展性‛的,主要指这篇课文新授的语文知识或语文方法。需要指出的是,无论低年级还是中高年级,每篇课文教学教师都务必将‚基础性‛教学内容落到实处,将其视作每篇课文教学的‚保底工程‛。能彬老师教学这篇课文的时候非常关注字词教学,值得提倡。中高年级课文教学除了落实这些‚基础性‛教学内容,还需要新授一些其他的语文知识和阅读写作方法,进行必要的语文技能练习,这些新授内容就是‚发展性‛教学内容。这节课的‚发展性‛教学内容设计非常巧妙,在指导学生写出对话后,及时指导神态、动作、提示语的描写,很到位,也取得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第二篇:《将相和》文本解读及教学设计
一人之辩,胜雄师百万
------《将相和》的文本解读和教学设计
一、对文本的解读
《将相和》这篇课文是根据司马迁《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的。它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线索,通过对“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的记述,写出了将相之间由不和到和好的经过。文中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因果关系错综复杂。在教学这一课时,我们必须先弄清楚这样几个问题:
1、理清文章的思路。
课文写了三个小故事,每个故事都自成体系,跃宕起伏,极为耐读。第一个故事:完璧归赵,可分为:“进退两难,临危请命,智勇对敌,完璧归赵”四个层次,其中“临危请命与智勇对敌”是重点,把蔺相如的智勇表现得淋漓尽致。
第二个故事,渑池之会,可分为“秦王约赵王会见,相如劝赵王赴会,廉颇作抵御准备,秦王要赵王鼓瑟,相如逼秦王击缶”五个层次。其中重点是“劝赵王赴约,逼秦王击缶”可见蔺相如之勇;作抵御准备,秦王不敢怎样,可见廉颇之威。
第三个故事,负荆请罪,可分为:“廉颇不服,相如躲避,相如放话,廉颇请罪,将相和好”五个层次。这五个层次都是非常值得研究的,特别是廉颇不服,我们不能简单认为是廉颇小心眼、太自私。另外,相如的“躲避与放话”这个做法是很值得研究的。
全文的三个小故事是由蔺相如与廉颇的关系变化连起来的,文章用了两个过渡段,一个总结的话,将三个小故事变成了一个“将相和”的大故事。
文章的第一段是全文的时代背景介绍。秦国之强,秦国之好斗——常侵略别国,成了故事的基础。若无强秦,则无他事(赵王不用因秦想换璧而着急,不用因“会见”而犹豫,蔺、廉不会因抗秦而和好)。
2、把握3个故事之间的联系。
本文的因果关系比较复杂。从结构上看,全文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3个小故事组成,每个故事都有矛盾的发生、发展和结果,有相对的独立性,但又紧密联系,第2个故事是第1个故事的发展,前两个故事的结果,又是第3个故事的起因,合起来构成“将相和”这一完整曲折的故事。再从内容上看,将相“和”与“不和”,既有表面原因,又有内在因素。蔺相如的一升再升,官位居于廉颇之上,这是将相不和的表面原因,实质上缘于廉颇的错误认识:“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的头上去了。”将相和好的表面原因是蔺相如的宽阔胸襟和廉颇勇于认错、知错就改、负荆请罪,实际上是缘于他们共同的爱国思想,缘于他们共同的认识:将相不和,赵国危矣!蔺相如几次顺利完成使命,也缘于多种原因,他的机智勇敢是重要原因之一,还有廉颇的紧密配合、当时的斗争形势以及朝野的主导观念等等,这些原因促成了蔺相如的成功。把一个单一的事件置于复杂的社会背景中来叙述,这是《史记》叙事的一个重要特色,这一特色既增加了事件的历史厚重感,又使故事曲折生动,引人入胜。
3、正确把握人物形象。
故事重点刻画了蔺相如和廉颇两个人物形象,蔺相如是第一主角,廉颇是第二主角。蔺相如在文中是个熠熠生辉的人物,他有勇有谋,顾全大局,唇如枪、舌如剑。在关键时候,置个人生死于不顾,以性命来逼秦王。当与廉颇产生矛盾时,主动避让,言辞恳切。用史记的原话说是:“其人勇士,有智谋”和“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课文中最中心的一个词就是第四小节中“勇敢机智”。“勇敢机智”表现在哪里呢?(1)、第6小节,蔺相如讲的话。
A,蔺相如表示自己愿意到秦国去。这是在什么情况下的“请命”?赵王着急,大臣无策(具体在文章的第3小节中,而蔺相如愿意到秦国,可见“勇”)B,“如果„„就„„;如果„„就„„”这两个条件复句。特别是后一个句子中的“一定”这个词语。蔺相如说“一定”,但还有“不一定”情况啊?如果秦王拿了璧又不交城,还将蔺相如永远留下,怎么办?所以从这里我们就能感受到蔺相如之勇,从“一定”中就能读出蔺相如之智,因为蔺相如是胸有成竹的,他不是莽撞行事,从中我们还能感受到蔺相如对国家之忠,愿意为国赴汤蹈火。
(2)、第8小节中“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
蔺相如觉察到秦王根本无诚意拿城换玉,就上前一步,故意说璧上有瑕,巧妙地将和氏璧要回手中。这一言行充分表现了他的机智。璧当时在秦王手里,硬上去夺,既失礼,秦王左右也会上来阻拦;直接指出秦王的无信讨还和氏璧,秦王非但不承认不还璧,还会指责蔺相如无理和小家子气;此时的蔺相如充分看透了秦王的心理,即对和氏璧的好奇和喜爱的心理,蔺相如顺其心理,做法又合情合理,利令智昏的秦王怎能不上当?
(3)、第8小节中的“理直气壮”是一个很关键的词语,抓住这个词语教学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蔺之理直,直在何处?一是拿城换璧是秦王亲自允诺的,现在却没有诚意。二是既然是拿城换璧,应当先交城,再献璧。这样就可以带到前文。“气壮”更是重点,第8小节中蔺相如的动作、语言描写,无不体现“气壮”,比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在这柱子上。’说着他举璧要往柱子上撞。”对“理直气壮”的理解还应联系“在什么情况下”,他是只身在秦王面前,在秦王宫中啊!(4)、第9小节。
A,一个细节——一回到宾馆就叫手下代化了妆,带着和氏璧抄小路先回赵国去了。可见蔺之智,他知情况不妙,就及早行动。
B,一个很重要的词“大大方方”。首先是在什么情况下大大方方?蔺相如现在手中无璧,去面见秦王这是欺君啊!可他“大大方方”,可见勇;最主要的是他讲的话“大大方方”,表现在:一是直接告诉秦王璧已归赵,不作掩饰,可谓勇;第二要求先交城再献璧,抓住要害(这本是秦王的意思)可谓智;第三,你杀了我也没有用,因为你杀我天下人都会说秦国没有信用,以求得自己的后路,可谓智勇双全。
(5)、第11小节,蔺相如认为应该赴约,可见智勇。(6)、第13小节,蔺相如的“生气”、“说”、“再请求”、“跟你拼了”可见勇,也可见爱国。(7)、蔺相如的智还表现在“负荆请罪”这个故事中。当廉颇要给蔺相如下不了台时,蔺相如采取的是回避的策略。过了一段时间,大家都说蔺相如见廉颇如鼠见猫似的以后,蔺相如才放出话来,说自己并不是怕廉颇,而是为了赵国利益。蔺相如的这种做法是智的表现!为什么?因为蔺相如知道廉颇之为人,如果没有一段时间的缓冲,蔺相如马上说自己不怕廉颇,也许效果会不太一样!
蔺相如的顾全大局,集中体现在他回避的做法及对手下人说的话中,这好理解就不展开了。
课文对廉颇的刻画较蔺相如而言,虽着墨较少,但廉颇作为一员武将的形象,也显得十分鲜明。他威震朝野,秦王也惧他几分,知道他屯兵边界则不敢妄动。他耿直畅快,当蔺相如的职位比他高时,他毫不遮掩地表达了自己的怨气。他勇于改过,一员老将脱下战袍,背上荆条,登门请罪,其精神令人敬佩。表现在文中:(1)、第14小节,秦王不敢拿赵王怎样。
(2)、第15小节:要给蔺相如一个下不了台。这段话千万别曲解为廉颇的小气自私,而应是廉颇的直爽率真。因为他心中有气,直说了,而且廉颇也没有想让蔺相如怎么样,只是想让他下了台,羞辱一下而已,不像有些政治斗争暗地里来一手,要了你的命!(3)、第18小节,重点是“负荆请罪”“同心协力”两个词语。廉颇听到了蔺相如说的话,知道了蔺相如处处回避他,并非胆怯,而是以国家利益为重,自己却居功自傲,一心只为自己着想,真不应该,于是向蔺相如负荆请罪,这里反映了廉颇以国家利益为重、勇于认错、知错就改的性格特点。
4、相关链接
战国 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时期(前475—前221)。当时,比较强的国家有七个,即秦、楚、齐、赵、燕、魏、韩,称为“战国七雄”。七雄并峙,战火频繁。秦国是最强的一个。秦国地处函谷关以西,其余六国在函谷关以东。赵国的东面是富强的齐国,西面是强大的秦国。赵国处在两大强国之间。“完璧归赵”的故事发生在秦国全力进攻楚国的时候。秦国不能集中更多兵力对付赵国,主要是用威胁的手段占赵国的便宜。
大夫、卿 官职,分别分为上、中、下三等,上大夫是最高一级的大夫。上卿是诸侯下面最高的官职。廉颇在赵惠文王十六年(前283年)的时候,因伐齐有功,已经被提升为上卿。蔺相如也做上卿,但由于是文官,上朝集会时,位置在廉颇的右边。秦汉以前以右为尊,所以课文中说蔺相如的职位比廉颇高。
和氏璧 是一块宝玉的名称,有一段不平凡的来历。相传在春秋时期的楚国,有个叫卞和的人,在楚山中拾到一块玉璞(即未经过加工的美玉),把它奉献给了楚厉王。厉王就叫辨别玉的专家来鉴定,鉴定的结果说是石头。厉王大怒,认为卞和在欺骗戏弄自己,就以欺君之罪名,砍掉了卞和的左脚。不久,厉王死了,武王即位,卞和又把这块玉璞奉献给武王。武王也叫辨别玉的专家来鉴定,结果同样说是石头,武王又以欺君之罪砍掉卞和的右脚。武王死后,文王即位。卞和抱着玉璞到楚山下大哭,一直哭了三天三夜。眼泪哭干了,最后哭出了血。文王听说后,就派人问他,说:“天下被砍掉脚的人很多,都没有这样痛哭,你为什么哭得这样悲伤呢?”卞和回答说:“我不是为我的脚被砍掉而悲伤、痛哭,我所悲伤的是有人竟把宝玉说成是石头,给忠贞的人扣上欺骗的罪名。”文王于是就派人对这块玉璞进行加工,果然是一块罕见的宝玉。于是就把这块宝玉命名为“和氏璧”。由于这块宝玉的珍奇,加之来历的不平凡,因此,便成了世间所公认的至宝,价值连城。这也是秦王不惜以十五座城为诱饵来骗取“和氏璧”的原因所在。
二、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3、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爱国思想和他们各自的美好品质。
三、教学重难点
读讲故事,感受人物形象是本课时教学的重点。
四、关于课文切入点。
处理《将相和》这样的传统课文,因袭固有思维和做法,难有突破。假如能找到文本意义的“波澜处”或叫“冲突处”,就能使教师冲破教学定势,激活思维,带领学生走向更深刻、宽厚、灵活,更富情趣的文本解读。教《将相和》,我尝试着抓住文中大将廉颇说的“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了台!”这句话作为这篇课文的一个切入点,引导学生研读“嘴”字,建构“教学骨架”,由此辐射全文,进行卓有成效的品读对话,多角度、立体化的解读历史人物,使课堂教学呈现出流程和实效上的簇新气息。
五、教学流程
课前布置预习:
1、文中有许多如今不常用的词语,如,“和氏璧、鼓瑟、击缶、上大夫、上卿”,让学生查字(词)典,了解其基本意思。
2、了解一下战国的历史。
(一)、揭示课题,理清文章思路。
1、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2、师:课题是文章的一面窗户,大家已经预习课文,谁能谈谈你对课题的理解?
3、师:通过“和”这个字,你能读出什么?
4、师:既然有和,那么在和之前一定有一段不和。因此这篇课文应该是讲廉颇与蔺相如从不和再到和。
教师板书:不和→和
5、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几个小故事?
师生共同归纳提炼出故事标题:“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和“负荆请罪”。
(二)、找准矛盾焦点,形成探究主题
1、师:不知同学们有没有留意到文中“将”“相”失和的原因所在,请同学们再次快速默读课文,把直接叙述将相失和原因的句子找出来。
学生从“负荆请罪”故事中找出廉颇愤懑不平的原话。
课件出示:廉颇很不服气,他对别人说∶“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了台!”
师:同学们,读读这段话,想想廉颇说这句话时心里是什么滋味?
师生互评共创中,读活人物情态。
2、师:在老将廉颇看来,蔺相如的官职做的比他大,就靠着一张嘴,换句话说,就靠耍嘴皮子,没有什么能耐。对吗?
师:我们就来看看蔺相如的这张“嘴”,(板书:一个大大的“嘴”字,并画上“?”)究竟有何特殊之处,读出“嘴”的背后意思。
3、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画出课文中这张“嘴”说了什么,怎样说的,你有了怎样的感受?
学生自读自悟,圈画、思考、批注。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
(三)、品味重点句,体会人物形象
1、交流、研读《完璧归赵》之“嘴”(1)、交流理解蔺相如第一次说的话------“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如果他不肯交出十五座城,我一定把璧送回来。那时候秦国理屈,就没有动兵的理由。” 指名读。
师:读了这句话你想到什么?
预设学生回答:蔺相如愿意到秦国去,可以看出他很勇敢,因为这是在赵王着急,大臣无策的情况下答应的。
蔺相如是胸有成竹的,他一定想法完成使命。
师:赵王接到秦王的信左右为难,大家想,赵国可以拿和氏璧换十五座城吗? 师:那不换,可不可以?
师:换也不行,不换也不行,这个时候,只有派人到秦国去完成这个艰巨的使命。如果你现在就是蔺相如,面对赵王,你该怎样说这句话,让赵王相信你,把这个任务交给你? 指导朗读。
师小结:蔺相如在赵国危难时刻接受重任,他的成败,关系着赵国的利益。(2)、交流理解蔺相如第二次说的话-----“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 指名读。师:你觉得璧有毛病吗? 为什么要这样说? 师:谁来读读当时秦王的表现。
“秦王双手捧住璧,一边看一边称赞,绝口不提十五座城的事。” 师:秦王嘴里称赞,但心里是怎样想的呢?
师:模拟情境:我是蔺相如,我对秦王说:“我看你并不想用城换璧,把璧拿来。”可不可以?(不可以)
师:要不给,就抢,行吗?
师:此时,蔺相如说“秦王,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拿回来和氏璧,你觉得蔺相如是怎样的人?
师:此时的蔺相如充分看透了秦王对和氏璧的好奇和喜爱的心理,顺其心理,做法又合情合理,利令智昏的秦王怎能不上当?
(3)交流理解蔺相如第三次说的话-------“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 指名读。
师:从这段话里,你读出什么?
师:理直气壮什么意思?
理“直”在哪里?谁来替蔺相如摆摆这个理?(师生共同讨论交流)指导朗读,读出蔺相如的大义凛然。
师:蔺相如真的撞吗?(引导:秦王对和氏璧是爱不释手,蔺相如已看在眼里。这是蔺相如使的“金蝉脱壳”之计。)(4)交流理解蔺相如第四次说的话-------“和氏璧已经送回赵国去了。您如果有诚意的话,先把十五座城交给我国,我国马上派人把璧送来,决不失信。不然,您杀了我也没有用,天下的人都知道秦国是从来不讲信用的!” 师:蔺相如把和氏璧提前送回了赵国,从这件事上,你有什么看法?
讨论交流。
师:蔺相如难道不怕秦王杀他吗?这可是欺君之罪呀!请大家再读蔺相如的话,揣摩一下秦王当时的心理。
(相机指导:蔺相如已揣摸透了秦王的心理:和氏璧已经送回赵国去了,杀了蔺相如也没有用。反而落下不讲信用的恶名,让天下人耻笑。)(5)师:请同学们再一次放声读读这张“嘴”说出的话,读着读着,立在你心中,站在你眼前的是一个怎样的人?
生:(纷纷回答)机智勇敢、大智大勇、临危不惧……
师:总结提升:“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一切尽在掌握。这就是大智大勇的蔺相如。正是有了这样的大智大勇,才敢带璧入秦,最终完璧归赵,这个“完”是什么意思?那你说还有什么也完好无损地带回了赵国,是啊!是赵国的尊严,蔺相如凭着过人的机智和超人的胆识,用他的那张嘴和秦王针锋相对。不仅“完璧归赵”,还让秦国没有理由对赵国动兵。你们说说,他这张嘴是耍嘴皮子吗?(擦去黑板上“嘴”后的“?”,改为“!”)
2、交流、品读《渑池之会》之“嘴”
师:请同学们用刚才读书的方法,细细品读一下《渑池之会》中的那张“嘴”,看一看站在我们眼前的又将是一个怎样的蔺相如?
学生自读后,迅速感悟到一个勇敢无畏的蔺相如。
师:蔺相如拼死维护了国家尊严。这是只靠一张嘴吗?
师:的确,蔺相如没有持刀作战,但是他唇枪舌剑,同样为赵国保住了尊严。他出入的是没有刀光剑影的外交战场,同样惊心动魄啊!师:请同学们用自己的朗读,再现当时扣人心弦的时刻。
学生练习有感情的朗读。
3、交流、细读《负荆请罪》之“嘴”
师:而这样的蔺相如却被廉颇误解,请同学们沉下心,仔细读读《负荆请罪》之“嘴”,从蔺相如的话语及举止之中,你有什么新的了解和熟悉?
学生自读,讨论,交流。
指导朗读这段话。
师 :蔺相如说的太对了,“将相不和,赵国危矣”,可廉将军明白这个理吗?从哪看出?此时你觉得廉颇是怎样的人?
4、总结
师:同学们,蔺相如在“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上立了大功,官职比廉颇高,廉颇不服气,两人不和,最后廉颇知错就改,负荆请罪二人和好,塑造了大智大勇,宽容大度的蔺相如和知错就改的廉颇,二人和好还有更深一层的原因,那就是二人都有一颗爱国之心。多么有血有肉、性格鲜明的人物塑造,这就是《史记》给我们带来的精彩人物,课后,你可以走进《史记》,来认识更多这样的人……
(四)布置作业
阅读根据《史记》改编的其他小故事
第三篇:人物特点
人物特点篇人物特点篇
1.父亲(中彩那天)——诚实,讲信用 2.父亲(万年牢)——认真.实在.正直 3.哈默——自爱自尊自强、有骨气 4.小夜莺——机智勇敢、热爱祖国
5.雨来——机智勇敢、热爱祖国、游泳本领高 6.一个中国孩子——热爱和平、憎恨战争 7.盲童安静——热爱生活、珍惜生命
8.琳达一家——一心为他人着想,乐于助人 9.乡下人家——热爱生活,勤劳朴实
10.伽利略——执着追求真理,相信科学、不迷信权威 11.罗丹——做事全神贯注、一丝不苟、执著追求 12.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画技高超
13.父亲(父亲的菜园)——勤劳执著、认准目标、坚持不懈 14.纪昌——虚心好学、勤学苦练 15.飞卫——堪称名师 16.扁鹊——医术高超
17.蔡桓公——固执己见、自以为是、讳疾忌医 18.文成公主——聪明又漂亮
19.普罗米修斯——不畏强权,为民造福、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20.宙斯——心狠手辣、冷酷无情 21.渔夫——从容、镇定、聪明 22.魔鬼——凶狠狡猾而又愚蠢
课文心得体会
1.学习了《桂林山水》,我感受到了桂林的山是多么的奇秀险,桂林的水是多么的静清绿啊!2.学习了《记金华双龙洞》,我感受到了双龙洞是多么雄伟、惊险、神奇啊!
3.学习了《七月的天山》,我感受到了七月的天山是多么的奇妙无比,引人入胜啊!
4.《中彩那天》告诉我们,人生最重要的是诚实,讲信用,这是比物质财富更加珍贵的财富。5.学习了《万年牢》,我感受到了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讲究认真,讲究实在。
6.学习了《尊严》,我感受到了做人要做一个自爱自强自尊的人,要用自己的劳动去维护个人的尊严。
7.学习了《将心比心》,我明白了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8.《自然之道》让我们懂得,如果不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
9.学习了《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我明白了要保护大自然,要保护环境,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10.学习了《“打扫”森林》,我明白了要保护大自然的生态平衡,提高环保意识,爱护环境。11.学习了《人类的老师》,我明白了只有细心观察,用心思考,才会有所收获。
12.学习了《夜莺的歌声》,我明白了面对敌人时,我们要镇定自如,机智勇敢。
13.学习了《小英雄雨来》,我知道了雨来是一个机智勇敢,热爱祖国的人。14.学习了《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我明白了要热爱和平,维护和平,不要战争。
15.学习了《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我明白了我们要憎恨战争,维护和平,捍卫和平。
16.《触摸春天》,告诉我们:谁都有热爱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17.《永生的眼睛》,启示我们:以自己的爱心给他人带来幸福,生命才更有意义。
18.《生命 生命》,教育我们:要珍惜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19.《花的勇气》激励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阴风冷雨并不可怕,要以无所畏惧的勇气面对一切艰难险阻。、20.学习了《乡下人家》,我感受到了乡下人家的田园生活真让人向往。
21.学习了《牧场之国》,荷兰的景色真让人着迷啊!22.学习了《古诗词三首》,古人描写的乡村生活多么富有情趣啊!
23.学习了《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让我明白了对权威要尊重,但不应该盲从,我们有疑问应该反复求证,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4.学习了《全神贯注》,告诉我们学习或是做事要有执著追求的精神和全神贯注的工作态度,以及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
25.学习了《鱼游到了纸上》,让我明白了做事要勤奋专注、一丝不苟的道理。
26.《纪昌学射》,寓意是:无论学什么技艺,都要从学习这门技艺的基本功入手,要打好扎实的基础。
27.《扁鹊治病》,寓意是:我们要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从别人正确的意见,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28.学习了《文成公主进藏》,我感受到了文成公主进藏故事的美妙与神奇。
29.《渔夫的故事》告诉我们,拥有智慧的人,才是真正强大的,不可战胜
第四篇:人物特点分析
人物特点分析
柴静说,她在采访每一个人之前,都很战战兢兢,到现在她还不知道什么是好的采访技巧。有人可能会说,柴静采访有什么特点,王志采访有什么特点,但柴静认为每个人自然会有自己的特点,但是变成一种模式,那是很可怕的。所以,柴静对于弱势群体,会有亲和理解之态,对于强势群体,则有时会针锋相对。她一直在从自己的新闻经历中汲取营养和教训,然后让下次采访更加完美,她是一个在新闻中成长的人物。
1、关注新闻中的人
在柴静的采访中,一直都有着一股强烈的人文精神。当陈虻第一次找到柴静,邀请她加入《东方时空》,陈虻问柴静:“你对新闻感兴趣的是什么?”柴静的的回答是:“新闻当中的人”。这一点,无论是在《双城的创伤》、《注射隆胸》等调查报道中,还是在《看见》中对姚晨、卢安克等人物的专访里,都得到了很大的体现。新闻的核心是人,柴静把对人的关注,延伸到那些被忽视的角落,把关注弱势群体,看作是记者的一项使命。
最初,只是坐在演播室里工作的柴静,并没有对此领悟很深。当她的电台听众跑到中央电视台门口,问她做电视节目主持人,天天出镜,但是还能找到当年做电台时和听众亲如骨肉的信赖吗?柴静才意识到她失去了做传播最初的东西,她坐在演播室里,没有关注新闻中的人,没有和他们发生共鸣和联系。过后,她在《双城的创伤》中找回自己的初衷,找到她和观众亲如骨肉的感觉。她说,“我想触摸到人的心灵,哪怕是血肉模糊的心灵。”
在《双城的创伤》这期节目中,柴静调查甘肃省双城县几起少年集体自杀的事件,调查的重点,便在于对自杀者苗苗的几个同学的采访。他们都是六年级的孩子,柴静问他们对于死亡的理解,问他们什么是最难以忍受的事,问他们没有想到过和家长沟通,让家长帮忙解决。甚至,在这期节目中,柴静还去抚摸一个哭泣的小男孩的头,她在节目中最后提到,孩子们的心灵世界,仍然是迷。触摸到人的心灵,理解新闻中的人,这是柴静的一大特点。
2、柴静式的叙事
柴静擅长讲故事,她用平和的语气,波澜不惊地把故事娓娓道来,虽然平淡,却耐人寻味。这种叙事有时试图揭示真相,有时试图传递道理,有时试图表达情
感。不论何者,她总能成功,而且如水到渠成一般丝毫没有造作的痕迹。柴静的叙事,成为她的一大特点。
柴静经常是写关于她的采访对象的故事,其中她对罗永浩、冯唐、野夫等人的描写,已经是网络争相传阅的经典文章。在这些文章里,她对一些对话细节的抓取和人物心理的描写,细致入微,总能在不大的篇幅里给人触动。这些文字的流传和受追捧,很大程度上是柴静之所以成为今天这个柴静的直接原因。柴静自2006年开始写博客,刚开始是一些读者回复,甚至是略带调侃的生活博客,没有讲故事的韵味。从她的第一篇博文看起,会看到,她如今这般讲故事的功力,并非天生而成,后来,她的叙事才慢慢成熟。
柴静的叙事技巧,很大程度上与电视新闻的特性有关。电视新闻的解说词,是用来听的,因此,主持人的解说要讲故事给观众听。柴静说,她从CBS《60分》的制片人唐·休伊特那里学到一样对她非常重要的东西——电视是用来听的。唐.休伊特说:“与其抓住观众的眼球,不如抓住观众的耳朵”、“好的记者不依靠画面,他们自己创造画面”。柴静在写《征地破局》的稿子时,便学习他的“为耳朵写作”——争取做到“简短”、“没有多余的形容词和副词”、“有话直说,不要害怕写得像人们说的一样”。她把稿子念给实习生听,如果实习生开始玩手里的笔,她就把那段改掉,如果有实习生听不懂的术语,她就用设问和比方来让实习生明白。柴静讲故事的能力,是在一遍遍的改稿中练出来的。
3、从凌厉到沉静,从锐气到宽厚
《看见》制片人李伦说:“央视十年,柴静的变化不是颠覆式的,是成长式的,以前她锋芒、灵动,强调现场的激烈感,在《看见》,她变得更宽厚了。”这就是柴静在新闻中成长的变化:从凌厉到沉静,从锐气到宽厚。在《征地破局》、《村官的价格》、《虎照疑云》等调查报道中,柴静总是在用平淡的语气、平和的表情,提出尖锐的问题。她在《村官的价格》中,对乡人大主席薛长军就选举当日贿选情况进行采访时,便直接针锋相对。
柴静:这个现金放到台上了吗?
薛长军:现金,当时有几个人把它从台子后面抬上来了。
柴静:你们当时没有制止吗?
薛长军:当时你制止不了。
柴静:您去监督这场选举怎么会制止不了呢?
薛长军:我也怕群众围攻我,打我。我也怕这个。
柴静:这个不是您的职责范围内的事情吗?
薛长军:乡人大主席群众也监督了嘛,不起作用。你到村里采访群众就知道了。
在这样的刚性新闻中,柴静直接用逻辑和提问,甚至是质问来调查事情的真相,这是她在《新闻调查》中常用的对抗式的采访方法。到了《看见》,当她采访李阳家暴事件时,面对同样“强势”的李阳,也用了对抗式的采访方法。而这次采访后,她的反思,则显示她在变得宽容。
柴静:那现在家庭在你心目中是一个什么位置?
李阳:家庭只不过是千万家庭中的一个家庭而已,没有什么位置不位置而言。在我心目中你是一个事业强人,我相信你会大量的时间扑在工作上,你没有选择的。
柴静:我觉得如果我没有办法,对我身边的人起到应有的爱和责任,我其实是没有能力来完成一个好的采访的。
李阳:那不是,你只要完成你对你爸爸妈妈的责任,其实丈夫并不是最重要的人。柴静:你知道伴侣是人类最亲密的关系。
李阳:最亲密也是最丑恶的关系。
柴静:但是如果我们要对一个陌生人,我们要友善,要同情和爱,那我们对我们身边人也一样。
李阳:身边是一个人,旁边是成千上万的人。
这期节目播出后,柴静的采访引来争议,有人说她这次采访就像试图将水桶提起来,但却弄得水花四溅。她将自己的疑惑请教于曾经的采访对象卢安克,卢安克告诉她:“如果你对你的采访要表现什么没有目的,李阳也没有什么要对抗的,而能很自然地表露他自己的东西,不需要在“对抗”上浪费他的口才。”她自己也在一次采访中反思:“有价值观的人从来不会把价值观当成武器,甚至不会当成盾牌,我并没有拿武器去攻击他,但我拿盾牌了,这就是一个问题。”
第五篇:观察人物特点
《观察人物特点,写出人物个性》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养成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善于积累的习惯。
2、通过本次习作指导,教会学生恰当使用各种描写方法,“写出人物个性”。
3、体会细节描写对于塑造人物的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教会学生恰当运用一种或几种描写手法,揭示人物个性。教学难点:有创意的表达,通过细节描写反映人物个性。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同样也没有完全一样的两个人。但是反映到同学们的作文中却几乎是“千人一面”——什么“弯弯的眉毛,炯炯有神的眼睛,高高地鼻梁,能说会道的小嘴,一笑两个小酒窝。”这样的作文,了无新意,容易让人产生视觉疲劳,也很难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那么,如何让我们所写的人物活起来,动起来呢?走进今天的作文课,我们就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帮助大家走出 “格式化”“概念化”、“脸谱化”人物描写的误区。【投影1】
二、观察与思考
1、最成功的漫画【投影2】
首先,我们来个小测验,测测大家的观察力如何?请大家欣赏下面的图画,认真观察,回答右面的问题。
学生自主发言,叙说画面中人物的年龄、职业、性格特点。
2、猜猜他是谁【投影3】
接下来,我们再一起做个小游戏,需要一位同学和老师配合,哪位同学愿意帮帮老师?谢谢你!下面老师介绍游戏名称和规则。这个游戏叫做“猜猜他是谁?“我出谜,由这位同学来猜。其他同学做什么呢?认真观察这位同学的反应,包括语言、神态、动作等,并记录下来。
猜谜材料:“猜猜他是谁?”
肥头,大耳,长嘴,黑脸短毛,圆身肥肚,穿一件青不青、蓝不蓝的梭布衣服,手提一柄五齿钉耙……
被指名的同学边听边想,根据老师提示说出自己猜测的人名。
三、指点迷津【投影4、5、6】
看来咱们大家的观察力不错,善于发现和观察只是写好人物的第一要素,除此之外,我们还必须掌握正确的方法。方法正确、得当,才能描写出鲜活、生动的形象来。
不过,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们具体应该怎样做,才能让我们笔下的人物似珍珠般熠熠生辉呢?别急,跟随老师一起走进“指点迷津”!只要用心听,我们一定能共同淘到许多亮闪闪的大珍珠!
我们大家都知道,人物描写可以多角度、多侧面的进行。人物描写的主要方法有四种: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介绍外貌描写和语言描写。另外两种描写方法我们在下节作文课再给大家介绍。关于外貌描写:
那么,外貌描写可以描写哪些方面的内容呢?(学生自由谈,老师补充)
强调:切忌面面俱到,从头到脚泛泛而谈,而应该有所选择,选择最能突出人物个性的方面来写。
指导:写作之前要细心观察,要善于发现被描写者在年龄身份、面目长相、着装打扮、体型体态等方面的特点。然后再进行筛选,选取外貌上最有特点的一方面或几方面细细描摹,要善于将笔触停留在某一点上精雕细琢,做细节描写。提醒:不要忽略眼睛的描写。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对于表现人物个性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年龄不同,阅历不同,心理不同,那么眼神也各不相同,或者清澈明亮,或者饱经沧桑;或者写满期待,或者充满绝望;或者满含着成功的喜悦,或者流露出失败的悲伤…… 语言描写:
指导:把握语言个性,言谈要符合人物身份,避免众口同腔。俗话说:“言为心声”,由于人物的年龄、性别、性格、经历、职业、文化程度、思想觉悟等不同,所以语言风格也一定是不相同的。我们
在描写人物时,一定要留心观察,人物语言务必符合人物身份。不看写作对象,想当然的用描写小弟弟的语言描写老爷爷。用描写老奶奶的语言描写小姑娘,用描写知识分子的语言描写劳动人民,这并不是你描写的人物自己在说话,而是让他们说你设计的话,这样一定不能揭示出人物性格特征,所以说必须要坚决避免。
为了让人物的语言更能闪耀个性的光芒,我们除了在“说”的内容上做文章,还要在“说话”时的语气、语调、语速以及说话时的神态、动作方面下功夫,做好细节描写。
四、小结归纳【投影7】
刚刚我们对外貌描写和语言描写进行了深入地研究,大家能不能对所学内容进行一下简单的总结呢?
生自由发言,做个性总结。
师评价:大家说的非常好,听得很透彻也很明白,老师很满意,和大家一起学习老师真的感觉很轻松、很开心啊
五、引以为戒【投影8】
下面是老师搜集到的几个学生的习作,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着一些问题,希望同学们能引以为戒,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师出示病例句,生自由发言说例句存在的问题,进行修改,师总结,明确。
病例1:“我爸爸眼睛大大的,鼻子大大的,嘴巴大大的”。诊断:词汇贫乏。(呆板式)
医治:多积累词汇,丰富自己的语言仓库。
病例2:“我爸爸四十多岁,明眸、皓齿,精神矍铄,身体丰满,力大如牛。”
诊断:盲目追求华丽词藻,常会弄得词不达意。(拼凑式)
医治:除了要根据对象的特点加以区别、选择词语外,还要记住鲁迅先生的话:“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
病例3:“我的表弟真可爱,明亮的大眼睛,像苹果一样红的圆脸蛋。他一笑时,脸上还有两上小酒窝呢。”
诊断:一描写小孩肖像,就用“像苹果一样红”来形容脸,就用“小酒窝”来标明特征,常会造成“千人一面”的笑话。(脸谱式)
医治:应在生活中仔细观察,抓住人物的特征,刻画出“这个人物”与众不同的个性。
病例4:“哥哥长得很胖,四肢粗大,肚子圆圆。” 诊断:过于简单,缺乏形象性描绘。(干瘪式)
医治:可以选择含义具体并富有形象感的词语,或恰当运用一些修辞手法,使之具体、生动、形象起来。
病例5:“她,长头发,柳叶眉,高高的鼻子、炯炯有神的眼睛,小小的嘴巴,红底白花的衬衣,发亮的皮鞋,黑色的裤子,她就是我的老师。”
诊断:生怕会漏掉什么没写上,以致从头写到脚。
(罗列式)医治:写外貌的目的是为了突出人物的个性,而不是为写外貌而写外貌,因此要根据需要有选择地刻画。
六、写作实践【投影9】
好了,接下来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看今天的“小小练功台”给大家准备了什么任务?
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写作小片段。运用多种描写方法描写大家熟悉的人,写出人物特征。老师巡视,深入各小组内部,随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七、展示成果【投影10】
小组推荐人选读作品,大家猜猜他是谁?同学共同评议优劣,老师点评。
八、结束语【投影11】
能认识这么多天真可爱、风趣幽默、乐于助人、善解人意的同学,老师感到万分荣幸。希望若干年后的某一天,能在某个地方不期而遇,而你依然是你——独一无
二、让老师永远也无法忘记的你!同时,也希望这次短暂的接触能让我这个老师定格在你们的脑海中,更希望老师的这堂作文课能够给大家今后的写作生活带来些许的帮助,谢谢大家!
一、猜一猜
(一)简单导入。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当我们与一个人接触的时候,首先要看到的是他的外貌。每个人的外貌都是不同的,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同样,世界上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外貌描写,就是对人物的容貌、身材、衣着打扮进行描写。
(二)猜人物,激兴趣。怎样才能写好人物的外貌呢?先让我们一起来猜一组人物。请同学们看屏幕上的文字,这都是外貌描写,看了之后请同学们猜猜,写的是谁?(依次显示外貌描写的文字,要同学猜,猜了之后再出示人物的图片)
1.课件出示:
(1)黑脸短毛,长嘴大耳,穿一件青不青,蓝不蓝的长衫衣服,提一柄九齿钉耙,贪吃好睡。
(2)他身穿金光闪闪的战袍,头戴金冠,手持从东海龙宫掠来的金箍棒,显出一副威武神气的样子,一对火眼金睛炯炯有神,透露出铲除一切妖魔的决心。浑身上下有一种天不怕地不怕的精神。
(3)他有三头六臂,脖子上套着乾坤圈,脚踏风火轮,威风八面。
(4)他是中央电视台的主持人,长得挺滑稽,高高的个子,两条腿瘦得像两根火柴棒,一张马脸,额头宽宽的,仿佛能停得下一辆小轿车。眼睛有点小,一笑起来就变成一条细缝,眼角还会不失时机地呈现出几条很深的鱼尾纹。他的嘴巴特别大,吞下一个驼鸟蛋准没问题。哦!对了,他留着狮子一般的卷发,还精心挑染了几缕黄色,自以为酷毕了。他最擅长使用“兰花指”,最经典的手势是“6+1”,最爱说的一句话是“谁都有机会”。
2.为什么大家能够很快猜出这些人物呢?学生思考、讨论、回答,教师相机引导:猪八戒的长嘴大耳、九齿钉耙,孙悟空的火眼金睛、金箍棒,哪吒的乾坤圈和风火轮,李咏的小眼睛和一头卷发,这些都是其他人所没有的,是他们与众不同的地方。因此,写人物的外貌要写出他的与众不同的地方即人物的外貌特征,(板书:写出人物的外貌特征)不要面面俱到。同时以猪八戒与孙悟空的外貌描写为例指导学生写人物还要写出人的性格和兴趣爱好。
3.这些外貌是想到哪写到哪的吗?(以哪吒的描写为例分析,引导学生明白,写人物的外貌还要按顺序(板书:按顺序)或从远到近,从上到下。
4.请同学们再看一段外貌描写,猜猜这又是谁?
出示课件:
他长着黑黑的头发,大大的眼睛,扁扁的鼻子,红红的嘴唇,白白的牙齿,很可爱,很调皮。
大家能猜出是谁吗?(学生猜不出来)
为什么猜不出来?(没有写出人物的外貌特征)
5.师小结:由此可见,不写出人物的外貌特征就看不出所写的是谁。写人物的外貌就必须写出人物的外貌特征,即写出与众不同的地方。
二、说一说
(课件出示文字)同学们与老师相处已有一段时间了,你们认为老师的外貌特征是什么呢?
先小组讨论,然后再全班交流,学生讨论时教师巡回指导、点拨。学生回答时相机评价、小结,以鼓励为主,帮助学生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征。
三、练一练
(课件显示)描写一个同学的外貌、性格、兴趣爱好,不准说出他的名字,写好后全班交流,让同学们猜一猜你写的是谁?
学生用3~5钟的时间写,教师巡回指导,写好后交流。先让学生读出来,全班同学猜,看能不能猜着,猜着了说明抓住了外貌特征,猜不着,说明描写不到位,尽量地多展示学生的作品,教师适时评价,小结。
四、写一写
(一)课件显示教师下水文。
(二)以教师下水文为例,引导学生明确在按顺序描写人物的外貌特征的同时,还应该用具体的事例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和兴趣爱好。
(1)请同学们看例文,哪些是外貌特征描写?按什么顺序写的?
(2)人物的性格是什么?例文用一件什么事来表现人物的性格?
(3)小结(板书):用事例表现人物的兴趣性格。
(三)把我们这节课描写的人物外貌加以修改,再用具体的事例来表现人物的性格,配上你们独具特色的开头和结尾,一篇写人的文章就成了,你们有信心写好吗?
板书:
按顺序写出人物的外貌特征
用事例表现人物的兴趣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