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信息化背景下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
信息化背景下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 摘要:伴随着信息技术的革命,企业信息化正在成为推动企业管理模式变革的重要力量,影响着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方方面面。在这个背景下,对于以知识为代表的企业无形资产的创新管理模式引起了企业界的广泛重视和关注。这种企业知识管理模式将以企业信息化建设为基础,依托知识管理系统建设企业知识管理技术平台,在此基础上,从构建企业战略知识联盟、企业知识流程和改善供应链管理三个方面,形成整合企业内外知识资源的核心结构,从而实现企业高效率、高回报、高适应性、高反应性和持续竞争力的战略目标。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知识管理模式,战略知识联盟,知识流程,供应链管理 1 引言
所谓企业信息化,就是利用计算机、网络和通讯技术支持企业的产品开发、生产、销售、服务等诸多环节,实现信息采集、加工和管理的系统化、网络化、集成化,信息流通的高效化和实时化,最终实现全面供应链管理和电子商务。[1]因此,我们不难看出,企业信息化的出现,不仅代表着信息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广泛应用,而且意味着一种全新意义的管理模式创新与变革时代的来临。在这个时
代中,企业传统的资源概念发生了全新的变化,在保持对物质资源关注的同时,企业开始了对于数据、信息,特别是以知识为代表的企业无形资产的关注和管理。这种管理模式最突出的特点是:⑴强调变革;⑵提倡企
业知识资源的有效整合;⑶增加企业的持续
发展能力;⑷以顾客为中心;⑸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⑹注重企业知识资产的系统化管理。在这个过程中,信息技术为企业管
理模式提供了强大工具和技术支持,同时这
种基于知识资产的创新管理模式也极大地
影响和提升了信息技术的效用和潜能。
针对信息化对企业管理变革产生的影响,当前一个最根本的问题就是:如何变革传统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管理规范,根据企业管理信息化提出的要求和日益变化的环境,重新构建新的管理流程,正确处理和协调好传统资源和新资源的关系,使企业业务流程的各个环节正常、和谐运转,以达到系统整体效能的最优化。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构建基于企业信息化的企业知识管理模式如图l所示。在这个模式中,企业的知识管理技术平台是基础,企业知识资源的优化整合是核心,最终的目的是有效地实现新形势、新环境和新战略下企业的经营目标。在整个过程中企业对业务流程的管理和知识流程的管理是两条主线,贯穿于企业管理的各个层次、各个阶段,直接影响企业经营的最终效果。
2构建企业知识管理技术平台
企业知识管理技术平台是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基础,它由两个部分组成:企业知识管理系统的建立和企业信息技术基础结构建设。其中企业信息技术基础结构建设是前提,而企业知识管理系统则是整个技术平台的核心部分。
2.1 企业信息技术基础结构建设的实施
首先,企业应做好信息化建设的准备工作。在整个社会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将企业信息化子系统与社会大系统之间进行良性对接,以实现资源的共享。其次,在信息技术基础结构建设过程中遵循效益至上的原则,将之与企业发展战略相结合,与企业真实需求相结合,与企业内部信息资源共享和知识创新机制相结合,与企业长远发展规划相结合。另外,企业应用的信息技术必须与企业业务重组和企业创新工作相结合,以不断适应日益变化的市场和竞争环境,重新整合企业组织的各种资源,打破旧体制和传统管理规范,根据信息化要求和知识管理的需要重构新的管理模式,以达到系统整体效能的优化。
2.2 构建企业知识管理系统
知识管理系统(Knowledge Management System,KMS)以如何增加信息价值,加强信息服务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为目标,是企业管理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智能技术有机地结合体。知识管理系统通常以一些熟悉的企业信息化基础结构为基础,如内部网(Intranet)、群件(Groupware)、数据仓库(Data Warehouse)、专家系统(Expert System)、推送技术(Push)和智能搜索(Intelligent Search)等。
在知识管理系统中具有一些典型的部件,其中包括:(1)知识加工和存储系统。用以本地或远程知识的收集、加工和处理。(2)全球网络。由网络控制设备、网络传输介质、网络连接设备和网络软件系统构成。是一个面广、高速、数据丰富的电子通信网络。(3)知识库。由数据库、方法库、模型库、知识源库和专家库组
成,使用数据仓库技术、专家系统、数据挖掘和知识发现技术。(4)软件工具。包括用于生成知识的分析工具、用于协同工作的群件技术、用于服务的智能代理技术、用于网上搜寻的Web浏览器和检索引擎等。(5)多媒体表示和多样人才汇聚。
知识管理系统主要可以
实现以下几种功能:(1)知
识的表示与管理。(2)知识的积累与传递。(3)知识的挖掘与再生。(4)知识的利用与评价。3企业知识资源的优化整合企业的资源除包括资金、物料、设备、厂房等硬件资源外,还包括更为重要的人力资本、品牌、声誉、知识资产、融资能力等无形资产构成的软件资源。在企业运行发展中,后者在企业进行生产活动、完成客户订单、创造社会财富、实现企业价值的基础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其中信息和知识已成为信息时代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资源。企业资源的优化整合是新环境下企业对知识资源实施有效管理的一种新思想、新方法,在这种经营思想的指
导下,我们将其分成企业知识管理的三个层面进行研究和理解,即高层的战略思想、内部的业务流程重组与知识流程的构建、企业的供应链管理。
3.1 立足长远规划,构建战略知识联盟
企业战略是企业为应对内外环境的变化,在对未来进行预测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发展特点所制定的企业长期发展规划。它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面对企业自我变革和外部全球化市场与竞争的态势,企业高层管理者战略决策思想的集中体现。在当前企业信息化的过程中,产品生命周期大大缩短,技术优势差距越来越小,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单凭自身的能力已经很难适应这种变化的环境,很难保持持久的竞争优势,为此在不断改善自身竞争能力的同时,还应该与合作伙伴特别是与客户之间构建基于知识共享的战略联盟。
所谓战略知识联盟是指企业与其合作伙伴和客户之间,出于对市场的预期和当前企业发展目标、以及可能遭遇的经营风险的考虑,为实现共同拥有市场,共同使用资源特别是商业竞争信息、情报和产品技术知识,以及增强合作双方的竞争优势等目的,通过签订各种协议而结成的优势互补、知识资源共享、风险共担的组织形式。这种联盟同传统的兼并和收购相比较具有灵活、快捷等特点,它只是以合作为前提,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为基础,可以是长期的,也可以是以项目为基础的。
“客户——企业知识联盟”是企业战略知识联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企业在实现客户关系管理战略目标的过程中,为共享知识资源、促进知识流动和创造新知识,与经销商、供应商以及最终用户之间,通过供应链或售后服务体系而结成的使企业和客户双方利益最大化的战略知识联盟。它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根据客户关系提供的信息和知识,提高企业对市场变化的响应能力;(2)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3)强化企业对于外部知识资产的有效管理;(4)实现客户与企业的利益“双赢”。[3]
3.2 重组业务流程,构建企业知识流程
业务流程重组是基于信息技术和企业信息化的一种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它可以有效地整合企业内部的资源,重构企业的业务流程。对于信息时代的企业而言,它除了具有传统的业务流程之外,它还具有一个知识和信息流动的流程,而这两个流程贯穿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始终,存在于企业经营活动的方方面面。
传统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往往只关注了单一的业务流程,而忽视了知识流程的存在和价值。业务流程重组的目的就在于在企业业务流程中将知识流程显现出来,用知识流程指导业务流程的运行。为了保证企业知识流程的构建,在企业信息化的条件下,通过业务流程重组,从企业知识资源管理发展战略出发,以知识创新流程为核心,打破传统的职能部门界限,提倡组织沟通、员工授权、顾客导向,正确运用信息技术,依托合理的业务流程,建立知识流程,以达到对企业内部的知识资源实现有效管理的目的,从而最终实现企业对于剧烈变动的竞争环境的高度适应性和保持持续竞争优势参与全球竞争的目标。
3.3 整合内外资源,完善供应链管理
在基于信息化的企业知识管理模式中,为了更好地利用企业内外的知识资源,我们不仅要修炼内功,提高企业知识流程的指导作用,而且还应该做好企业外部知识资源的有效利用工作。而要同时兼顾这两个方面的资源,就需要一种新的整合方式——供应链管理。
企业在面对多变的市场和复杂的竞争环境时,需要借助企业信息化的理念和技术手段将资源的范围超越企业的边界,延伸到企业以外的其他地方,借助其他企业的资源,诸如信息、知识、技术和竞争情报等等,达到对市场需求提供快速响应的目的,形成一条从供应商到制造商再到分销商,直至最终用户的贯穿企业的所有生产经营环节的“链”,链上相邻企业表现的是一种需求与供给的合作关系,而不是所属关系,这就是供应链。它是围绕着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知识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一种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直
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是一个范围更广的企业结构模式。[4]供应链的理念体现在知识管理模式当中,就是对企业知识流程中的知识价值链的延伸和拓展,它使企业的知识管理不仅限于企业内部的知识资源,而且包括了企业的战略伙伴和最终用户等。4企业知识管理模式战略目标的实现
企业知识模式管理的目标主要是通过对企业内外部知识资源进行整合和有效管理,不断增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经营管理目标。在信息化条件下,衡量企业经营的成功与否,一方面要看企业的经营绩效,如市场份额、销售额、销售收入、利润率、企业生产总值等,这些指标反映了企业的发展能力;另一方面还应考察企业运用来自于内外部的知识资源,对变化的市场和竞争环境的快速应对、适应和敏捷制造能力,这些指标反映了新的环境下企业的知识创新和知识创造价值能力。
企业的优势不仅在于其拥有和使用的先进的技术,而且在于如何正确地运用先进技术的方式或途径;企业的成功也不只是摄取和占有这些凝聚知识的最新技术,而是在于如何运用凝聚在这些新技术中的知识创造价值,实现企业长期生存发展的战略目标。基于信息化的企业知识管理模式是作为企业管理模式创新中的一种思想、理念和方法被提出来,目的是使企业能在激烈竞争的情况下,借助信息时代的技术手段,整合自身拥有和能够把握的知识资源,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核心能力,实现企业持久的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宋泽源.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途径[J].管理科学文摘,2003(2):60-62
[2]林健等.知识管理的支撑技术及实现框架模型[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1(13): 62-64.[3] Wang Jiabin, Suo Baimin, Ci Yuzhou, Creating a New Method of 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Based on Knowledge Management [A], In Jian Chen(ed.), Service System and Service Management-Proceedings of ICSSSM`04[C], Beijing: International Academic Publishers/ World Publishing Corporation, 2004.7
[4] 杨家珍.信息化环境下企业管理模式的研究[J].生产力研究,2003(5):243-245,257.
第二篇:信息化企业管理模式创新
三横一竖联成丰,三级管理蕴其中,一个丰道集三级;内联为王外联丰。
管理融合信息化,现实结合虚拟网;
管理创新丰模式,企业践行咸相宜。
丰模式
——企业集团管理模式创新
雷民政
摘要:本文作者基于施工企业集团“集团公司——分子公司——项目部”三级组织项目管理组织架构与信息流等理论的结合,总结提出施工企业集团项目化管理三级组织协同运行平台及其对应的业务数据信息集成平台——“丰”模型,提出了施工企业集团三级组织一体化协同运作的丰模式。丰模式是企业集团项目化管理的必然模式。
关键词丰模式企业管理模式创新
一.引 言
施工企业集团以项目为基本单元展开经营管理,以项目为导向组织战略的实施,以项目为依托确保战略实施的成功。而要取得项目管理的成功必须运用现代项目管理理念与方法改进管理手段与管理模式,构建企业多级组织项目管理协同运行平台并有效运行,使企业组织能根据环境的变化和任务的需要动态地定义业务流程与配置资源,保障项目成功实施。因此按照现代项目管理思想(即项目化管理)构建“集团公司——分子公司——项目部”三级组织一体化协同运作平台与运作机制显得十分必要,但要完美实现企业战略意图还需要借助信息技术手段的支撑。笔者以科学发展观思想为指导,通过长时间的总结研究提出了信息化企业管理模式创新的丰模式。丰模式为施工企业三级组织项目化管理构建了一个“丰”模型运行平台,为施工企业信息化系统架构设计呈献了一个“丰”架构模型,为施工企业三级组织项目化管理运营数据信息集成管理呈献了一个“丰”模型平台,为施工企业三级组织项目化协同管理呈献了一个“丰”运行平台,亦为施工企业项目化管理呈献了一个创新模式。丰模式很好地诠释了现代项目管理思想,能实现“集团公司——分子公司——项目部”三位一体的协同联动。
二、“丰”模型特征描述及释义。
1.“丰”模型的特征描述。丰模型是基于建筑施工企业的“集团公司——分子公司——项目部”三级组织项目管理组织架构与信息流结合的抽象模型。它将现实三级组织的“三”
字型信息基础平台与虚拟的“I” 字型信息通道相联结,即:“三”+“I”=“丰”,形成三级组织的“丰”模型平台。它将单极组织使用的“局域网”、三级组织使用的“城域网”、组织与外部联通的“广域网”集成为一体,形成能满足三级组织项目经营管理一体化协同运作的“丰”模型平台,满足组织内外沟通协调需要。
2.“丰”模型的衍生拓展。“丰”模型直观形象地表现了“集团公司——分子公司-项目部”三级组织管理项目的业务流程与数据信息的集成模型,该模型不仅包含了“三级组织”管理项目模型,亦囊括了“集团公司-项目部”两级组织管理项目的“工”字型模型,因为“工”字型模型可以完全嵌套在“丰”字型模型之内,应用时只需将组织层级的职能权限重新调整划分,使业务流程随组织层级的变化而灵活调整,多层级组织的管理也是一样的道理。企业信息系统的每个功能子系统或模块(每个子系统设计成相对独立的模块)可任意置入或取出,就象搭积木拼图一样,企业并可根据需要随时调整,这些模块可搭出一个大“丰”字的管理架构,也可搭出一个小“丰”字的管理架构,大小“丰”的集成就构成“丰”模型平台。
可见,以“三级管理组织”为基本框架建立的丰模型具有灵活的业务流程重组管理功能,具有良好的可拓展性以及普遍适应性,可以适应不同层级组织业务管理模式的个性需求,丰模式思想很好的体现了系统模块化设计理念和企业信息化系统的架构理念。
3.“丰”模型特征释义。丰模型是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经营管理三级组织与运营信息流的有机结合而产生的,是现实三级组织项目管理模式与运营信息流结合的抽象模型;“丰”模型是三级组织一体化协同运作的业务数据信息集成平台,可以使三级组织项目管理业务数据信息在平台上交流共享;“丰”模型可以实现随企业组织层级的变化而进行灵活的业务流程调整并合理配置资源;“丰”模型是一个能满足三级组织内外管理需要的开放性模型,可以突破地域限制实现组织“零距离”的沟通,满足企业全球化竞争的需要。
丰模式使组织与流程、组织与网络、人与网络、组织与信息系统、人与信息系统融为一体。企业一旦运用信息系统处理日常业务、履行管理职能,将会出现“网在组织中,组织在网中,组织管理人,人亦管组织,辩证相统一,合谐共相生”的状况,“组织——人——计算机——信息系统——网络”将难以割裂,密不可分,丰模式会自然成为施工企业集团项目化管理的必然模式。
经过对中交股份、中国建筑、中铁建工、中国冶金、中国水利水电集团等特大型施工企业集团项目管理组织的研究发现,其旗下公司的项目管理模式都是 “集团公司——分子公司——项目部” 三级组织管理模式。以中交股份的一公局为例:中交一公局——中交一公
局一公司——一公司炎黄项目部。三级组织管理案例在工程项目管理实践中随处可见。
三.丰模式的构建
1.三级组织管理项目的“三”字型基础模型。目前施工企业的项目管理组织模式是“集团公司——分子公司——项目部”三级组织管理模式,集团公司与分子公司是长期性组织,具有稳固健全的组织机构,制定企业战略,经营管理项目;项目部为临时性组织,代表企业履行承包商的责任与义务,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实现企业经营管理目标,项目完成后解体。由于三级组织在空间地域的不同,在空间上呈现似“三”字型模型。这种管理模式是自 “项目法管理”实行以来被我国建筑施工企业普遍采用。但这种管理模式依然遗留有浓厚的行政管理色彩,三级组织机构在结构上呈“金字塔”结构,权限划分互相制衡,业务管理条块分割,工作作风官僚主义,完成目标本位主义,信息传递滞后断续,组织响应速度迟缓,管理体系呈现离散,三级协同实现较难。因此必须改变管理理念,改变工作作风,改变落后的管理手段,进行企业的流程优化与组织创新,尊重现实组织,打通部门壁垒,合理设计权限,搭建企业集团三级组织一体化协同运作平台,构建“三位一体”协同运作机制。
2.三级组织管理项目的“三”字型信息模型。与三级组织项目管理的“三”字型空间模型相对应,三级组织的信息基础架构在空间呈现的亦是“三”字型模型,这个模型犹如三级组织各自建立的“局域网”。在尚未建立联通三级组织的信息通道及集团级的信息集成平台情况下,三级组织各自的业务数据信息先各自在本级“局域网”内传递、加工、处理、共享,信息在三级组织的即时共享较难,上级组织也难以对下级组织进行实时监控,可供决策的信息量小且有失真,难以满足三级组织之间的信息沟通与一体化协同运作的需要。所以,要借助企业信息化建设契机,改变传统的管理手段,借助信息技术,开发建设企业信息系统、建立联结组织的信息通道及信息沟通机制、构建三级组织协同运作平台至关重要。
3.三级组织管理项目的“I”字型主干信息通道。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企业参与国际工程竞争需要大量的外界信息,企业作为社会大系统的一个子系统,需要与外部组织保持信息沟通交换,企业内部组织之间及组织内部也需要大量的信息交换,也要实现三级组织内部及组织与外部的协同。要实现协同,就要建立能满足三级组织内部及组织与外部信息沟通的信息通道,实现三级组织之间及组织内部部门之间的纵横联通,将真实且有价值的信息在三级组织内部按权限共享。因此,构建联结三级组织内部与外部组织的“I”字型信息主干通道,将“集团公司——分子公司——项目部”三级组织联结为一体,构建起三级组织一体化协同运作的“丰”运行平台,满足组织信息交换共享与协同管理的需要,保障以项目为导向的企业战略的成功实现。
4.三级组织管理项目的“丰”模型运行平台。从工程项目的招投标开始到项目竣工结束,会发生一系列的事件与活动,会产生物流、工作流、信息流等,当信息流在三级组织之间以及组织内部按照约定纵横流动的时候,就映照了企业的运营管理过程,用信息流映照企业的运营管理过程并辅助企业运营管理,是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两化”融合的真谛,故施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必须努力谋求“两化”融合。“丰”模型的构建必须与三级组织管理项目的组织模型相结合,以企业管理为本、以信息技术为辅,运用现代项目管理思想与理论,运用系统思维进行组织创新与制度创新,进行企业流程的梳理优化,整合三级组织项目管理体系,利用信息技术,建立企业集团三级组织通畅的信息通道,搭建“丰”模型运行平台。
“丰”模型的构建需将现实三级组织的“三”字型信息基础平台与虚拟的“I” 字型信息主干通道相联结,即:“三”+“I”=“丰”,形成企业组织的“丰”信息平台;将单极组织使用的“局域网”、三级组织使用的“城域网”以及组织与外部联通的“广域网”集成在“丰”模型平台上,形成能满足三级组织项目经营管理协同运作的“丰”平台。构建的“丰”平台应具备能对“集团公司——分子公司——项目部”三级组织项目管理信息进行集成,能作为三级组织业务流程集成管理平台,能集成企业应用信息系统,而且能根据企业不同的组织层级及不同的业务管理模式实现快速灵活的调整流程、配置资源、划分权限以实现组织协同与应变,实现“三位一体”的联动。
5.丰模式构建的流程。“丰”模型的构建需以项目为导向按一下流程实施:制定企业战略、梳理优化流程、实施组织创新、进行制度整合、构建信息通道、整合管理体系、设计系统功能、开发信息系统、利用企业门户、进行系统集成、运用信息平台、实现三级协同、利用企业门户、实行内外联通,夯实平台基础,打造企业文化。要重点关注组织创新,建立科学合理的责权体系,合理设计各级组织的职能权限,打破部门壁垒;梳理优化流程,使业务接口无缝衔接,整合管理体系使其和谐。在规划设计企业信息系统功能架构时,必须根据企业管理需求,建立企实用、灵活、先进、易升级的企业信息系统。作为施工企业集团,最起码要建立OA协同办公系统、招投标系统、合同管理系统、资金管理系统、进度管理系统、物资管理系统、设备管理系统、质量管理系统、安全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成本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档案管理系统、知识管理系统、决策支持系统等,并将这些信息系统与多媒体等系统集成在丰模型平台上,成为企业集团三级组织一体化协同运作的强大支撑。现阶段具有特级资质的260多家施工企业集团都在打造本企业的信息平台与运行平台,辅助企业管理。
四.丰模式的价值
丰模式思想,不但很好解决了三级组织管理架构问题,更是解决了多层级组织管理架构问题,多级组织的最高层根据管理需要可以不经过中间层级直接对最底层进行管理,实现组织的扁平化管理。同级组织也可以根据公司的管理个性,按照丰模式思想进行管理体系架构的设计。“丰”架构不但反映了企业的管理组织架构,同时也反映了企业信息化系统功能架构,可以指导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系统功能架构设计。丰模式为施工企业集团项目化管理呈献了一个业务流程集成管理的“丰”平台模型,可以根据组织层级的变化快速建立业务原型、灵活修改业务流程、灵活分配组织权限;它为施工企业集团项目化管理呈献了一个科学的数据信息集成管理的“丰”平台模型,将三级组织管理运营数据信息集成在一起,将组织的应用信息系统与其它信息沟通技术手段集成在一起,达到信息的快速传递与共享;丰模式将施工企业三级组织项目管理模式与信息流理论结合,为施工企业集团项目化管理搭建了一个科学的支持平台,为组织项目管理的成功提供强大支撑,保障项目化管理工作取得成功;它将现实组织与虚拟网络相融合,将施工企业项目管理与信息化建设相融合,为施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指出了正确的思路与方法、具有实用指导作用;丰模式是信息化条件下施工企业项目化管理与信息化相结合的最佳模式,其模型、理念、模式基于实践总结亦可用于指导实践,对施工企业改进项目管理手段与模式、提高项目管控能力与竞争能力具有实用价值;丰模式既能满足集团组织内部管控需要又能满足集团组织开放性经营需要,是施工企业集团项目化管理运营模式演进的必然趋势。
五.丰模式的践行
理论来自于实践又回到实践中去指导实践,是其最好的归宿与价值体现。丰模式是信息化企业集团项目化管理的实用模式,它赋予了传统的“集团公司——分子公司——项目部”三级组织项目管理崭新的内涵——以项目为导向的企业流程优化重组以及将信息技术与企业运营管理的完美融合。运行丰模式必须以现实与虚拟相结合的辩证思想来进行,因为“网在组织中,组织在网中,组织管理人,人亦管组织,辩证相统一,合谐共相生”。打造组织体系运行的必要条件,让企业组织与其信息系统和谐运动,使现实与虚拟两厢映照,让丰模式在实践应用中产生效益。
事实证明,企业践行丰模式不仅会大大地提高组织的工作效率,也会降低管理成本。例如OA协同办公系统在“集团总部——二级公司——项目部”之间的的应用,使三级组织之间的沟通迅捷顺畅,人与人之间的沟通突破了时空的限制,实现了零距离交流。再例如视屏会议系统的应用大大节省了会议成本,实现了三级组织异地的零距离沟通与快速决策。又如成本管理系统在企业项目管理运营中的应用,用项目实际成本数据表现项目实际运营状况,为三级管理层提供可靠的管理决策依据,使企业三级组织项目管理实现协同,以保障项目管理的成功。丰模式诠释了和谐理念,需要在应用中不断的探索、总结、完善、提高,丰模式的践行会为施工企业管理水平与竞争力的提升插上腾飞的翅膀。
六.结束语
企业管理与企业信息化是与时俱进的持续过程,丰模式的构建与践行也是一个交互融合的渐进发展过程。丰模式为施工企业呈献了一个生动形象的信息平台、一个灵活的业务流程管理集成平台、一个施工企业三级组织一体化协同运作的运行平台;丰模式是施工企业信息化功能架构设计的指导思想。
丰模式的原理与思想不仅适合于施工企业也适合于非施工企业或多级组织管理借鉴应用。丰模式承载了施工企业集团项目管理手段和管理模式两个创新的完美统一。丰模式将是施工企业集团项目化管理模式演进的必然趋势。
第三篇:融合背景下电信企业农村信息化创新策略研究
融合背景下电信企业农村信息化创新策略研究
何建勋
(中国电信临武分公司,湖南424300)
519197412@qq.com 摘要: 随着全业务竞争态势的形成,三大电信运营商分别加大了对农村信息化的投入,力图最大限度抢占这个尚待开发的广阔市场,中国电信湖南公司率先制定了系统全面的农村信息化推进方案,但各项政策在执行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问题,制约了信息化推进的整体效果。文章以中国电信湖南公司为背景,分析了电信企业在农村信息化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包括对农村信息化认识不深、配套信息内容建设欠缺、网络资源建设滞后、渠道网点生存能力差、未能利用好农村网吧等5个方面的问题,结合个人的经验体会,给出了具体的改进意见。关键词:湖南电信;农村;信息化;
电信全业务竞争态势形成以后,三大电信运营商持续加大了对农村信息化的投入,一方面为农民带来更先进的通信手段,另一方面也为运营商自身发展开拓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移动、联通利用无线基站“村通工程”在农村覆盖点多面广的优势,开发了针对农村用户的完善的套餐体系,在语音业务的拓展和推广方面占据了先机,相比之下,电信在农村的固话市场由于新技术替代、线路资源老化等多方面的因素日益萎缩,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竣形势:农村用户大量流失,市场基本面在快速消失[1],巨额欠费严重制约了公司的资金流转,因此对湖南电信而言,重新审视企业的发展战略,采用全新超前的农村市场发展思路和关键举措,大力扭转当前的不利形势,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一、湖南电信农村信息化推进所做的工作
2008 年以来,湖南电信承接了省政府“为民办实事”村通工程任务,目前工程已经基本完成,正在做迎检准备;年前已经部署的各个本地网信息化县(乡)建设工作正在加紧进行中;结合全省机线集中整治工程,湖南电信正大力推进“光进铜退”建设,以有效应对铜缆累累被盗所带来的巨大压力,同时为拓展农村市场打下基础。2008年11月8日,中国电信湖南公司农村信息化建设工程启动大会召开,会议对农村信息化工作进行了全面的部署,组织架构方面,恢复和建立农村支局,把乡镇作为第四级营销体系建设;机制创新方面,出台政策激励一大批优秀人才到农村冲锋陷阵,并为他们提供良好的职业发展通道;基础建设方面,推进农村市场经营、服务、管理综合治理工程,改善农村支局落后的营业设施条件,对机房、基站通信设备和通信线路进行全面整治,提高农村地区宽带和CDMA信号网络质量。会议特别强调农村信息化工作要“统一规划、系统部署、集中资源、分步实施,强化执行” [2],建立农村市场运营管理的长效机制。2008年11月18日,湖南电信站在战略高度提出的“十大信息化工程”得到湖南省委、省政府的批准,其中就包含了“农村信息化工程”,“十大信息化工程”不仅是对湖南电信现有各类信息化应用的深化与提升,更是湖南电信抢占全业务经营制高点,将C网移动业务与综合信息服务有机融合,加快发展与转型,打造现代综合信息服务企业的切入点和突破口[3]。目前该工程正加快实施,各级电信企业与政府的签约正在进行中。由于全省各地市场竞争、网络覆盖、消费能力等情况均不同,各级电信企业虽然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进展,但各项政策在具体的
执行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问题,直接影响和制约了湖南电信农村信息化推进的整体效果,我们将在后面进行详细地研究与分析。
二、农村信息化推进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
1、各级电信企业对农村信息化的认识普遍不到位,信息化推进还停留在简单的接入层面。
虽然各项政策在不断下达和执行,但各级电信企业对于农村信息化的重要作用和真正意义认识普遍不到位,对于什么是农村信息化,应该怎样建设农村信息化认识不清。调查发现,很多县公司以下员工认为农村信息化就是电脑加上网,认为只有电信网络拉过去了就是叫信息化,而以电视、广播、报纸、杂志、图书等不顾,以为它们就不是农村信息化的具体实现,这是一种非常狭隘的理解,对于我们拓展市场是非常有害的。农村信息化在不同的群体、不同的视野上有不同的呈现,农业部门注重的是农业技术推广和市场信息服务,商贸部门注重的是农村商贸、物流、金融信贷,而政府层面考虑的主要是如何实现公共服务和社会有效管理,包括加强党员远程教育、丰富农村文化生活等目标,另外以信息化推动实现村级自治和村务管理也是我们经常忽视的一个因素[4]。湖南电信推进农村信息化必须要和国家、政府各级职能部门、农村各级组织、个人紧密联系在一起,着力解决“资费、信号、内容”这三大当前困惑信息化发展的关键问题,才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农村信息化发展效果评估的六大条件分别是:全面覆盖的基础网络、实惠实用的农村信息化产品、成熟完善的农村信息化产业链、健全的农村信息化服务体系、农民用得起用得会的终端产品、准确全面的农村用户需求把握能力[5]。可见网络接入只是信息化建设一个最低的层次,解决的只是信息传递问题,除了大力加强网络的建设,应该同步推进的工作还有信息内容的建设、信息产业链的培育和赢利模式的研究等等,除了建网,我们更要去思考通过什么方式可以提升农民信息使用水平?如何激发和挖掘农村农民内部潜力和动力?从而形成农村市场开发和运用的良性的生态环境,最终实现多方共赢。
2、涉农信息内容建设严重滞后,推进模式和方法粗放简单,体现不出差异性和灵活性。
当前农村信息化建设正呈现全方位、多层次推进的态势,新一阶段,农村信息化应该应用与网络建设并重。现在真正适用的农业信息太少,各类涉农信息资源规模小而分散、重复严重、时效性差、形式单
一、开放性和共享程度低。作为湖南主导电信运营商,湖南电信应该利用长期以来形成的网络和技术优势,采取“政府牵头、电信实施、各方配合、农民受益” [6]的模式,进行信息资源的整合,由电信建立平台,社会各界提供强力支持,将分散的农村信息资源整合到统一的内容信息库,以实现统一发布,各系统共享,全面提升农业信息资源开发与应用水平。利用声讯、号百和各级社会渠道,广泛采集富有本地特色的信息内容,并与各单位农村派驻机构和当地高素质人才合作,建立信息服务站,收集、整理、发布农经新闻和各类农产品、生产物资的供求信息。
推进模式方面,可以参考浙江公司“四个一点”的创新发展模式[7],由政府出一点,村里补一点,“两电”贴一点,农民再掏一点,即由政府统一出台促进农村宽带发展的奖励政策,村集体制订、实施相应补贴方案,各级电信企业通过产业链协作方式,联合电脑供应商较大幅度降低农村宽带、电脑终端价格,以农民普遍能接受的优惠资费为其提供“宽带+电脑”打包服务,农民再支付少量费
用,这样大大降低了农民使用信息的门槛,快速推进公司语音和门户网站、村务总机、全球眼监控、宽带电视、短信平台、电子阅览室等新兴转型业务在农村的渗透率。
针对各地不同的社会环境和用户需求,要“因地制宜”地设计营销方案,在边远农村和困难地区,应该出台优惠资费政策,想方设法大幅减低农民的信息成本,让农民真正用得起、用得好;对一些有农业特点的县、乡、村,要制定个性化和差异化的信息化方案,在提升公司收益的同时,想办法帮助他们打响自己的经济品牌。湖南电信做农村工作,只有通过信息化建设帮助农民走上致富的道路,才更能实现公司在农村市场即增量又增收、低投入高利润的盈利目标,塑造电信良好的社会形象,从而在农村市场拓展的道路上越走越宽。
3、资源能力建设比较落后,对农村政企客户服务保障支撑力度不够,离农村信息化拓展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
我省农村地域面积大、村落分散、线路距离远、电缆经常被盗割、线路老化严重,宽带网速慢、掉线频繁,维护力量薄弱、抢修不及时导致障碍修复时间过长,用户重复投诉和离网、转网增多,使得公司在农村的发展处于非常被动的局面。
当前传统窄带网络已基本停止新建和升级,湖南电信正全面采用基于EPON(无源光网络)技术的“光进铜退”策略来进行农村宽带接入网建设。EPON采用单芯光纤进行吉比特以上速率的传输,通过无源光分器实现信号到多个ONU的分发,大大减少了铜缆投资,可以有效预防铜缆的偷盗问题;EPON在业务承载能力、升级扩展能力、网络的可靠性、信号传输距离、接入成本和轻荷抗灾能力等方面,有着突出的技术优势。但新技术也存在很多毛病,如综合接入设备(IAD)基本没有配备蓄电池,一停电就死机,不能够用于大型商业客户,只能用于用户较为分散,对通信质量和可靠性要求不高的地方;EPON的窄带和宽带端口成对配置,小区和村镇全部改用EPON提供业务以后,近半数的用户只装电话不装宽带,造成大量宽带端口闲置浪费,端口利用率很低;IAD设备下移到小区、楼道、村镇以后,要求设备资源根据实际安装地址和IP地址,必须在系统录入得非常准确,才能够在业务开通、资源配置的时候不容易犯错,否则稍有含糊或资料不准就会造成配线、配号错配,引起系统卡单的产生;目前的EPON设备还不能很好支持一些功能限制类的业务,如限呼信息台等,EPON网管统一部署在市公司层面,而日常业务操作在县公司层面,这就造成大量业务开通数据在市县监控中心间往返,无形中就延长了业务开通的时间,增加了用户投诉的机会。因此EPON用于部署农村网络,应该在施工质量把握、资源管理的准确性、资源的有效利用、网络的扁平设计、管理平台的功能、设备的防掉电保护方面下功夫,这需要设备厂商和湖南电信一起来努力才能够做好。
在农村政企客户签约光缆建设方面,由于公司内部审批环节太多、流程太长、资源信息不准、备用设备储备不足,经常造成业务开通不及时,客户怨声载道,调查表明,现在农村地区大客户2M电路和光纤宽带接入用户,从协议签订到光缆建设直至设备调试开通,一般平均需要20天的时间,建设周期太长就给竞争对手抓到了克己的有力把柄,降低了公司声誉,为此湖南电信各级管理层要认真自查,加强内部协调管理、减少流程环节、建立工单的闭环跟踪反馈机制,切实打造流畅、高效、快捷的农村政企业务开通和服务保障体系。
4、农村渠道网点覆盖率低、标准化程度差、营销能力不足,严重制约了湖南电信的农村市场拓展和客户维系。
中国电信拿到全业务经营牌照后,湖南公司在农村渠道建设方面做了很多努力,但仍存在很多问题,必须要重视加以解决。首先是市场管理人员把握农村市场的特点及消费属性不够,工作完全搬照上面的政策硬性执行,城市和农村眉毛胡子一把抓,不注意从农村渠道与城市渠道差异的角度来灵活考虑问题;其次,渠道商营销经验不足、市场运作手段单
一、营销服务能力不足,加上农村地域面积大、单位区域的客户容量较小、客户的ARPU普遍较低、网点客流量少、公司的各项支持力度又不够,使得农村渠道的投入产出较差,网点赢利能力比较弱,积极性普遍不高;四是农村渠道的战略布局存在问题,相互支持程度较差,网点建设的质量不好,量又上不去,这样就形成不了优势,难以撼动对方市场[8]。由于各地的差异性,城市渠道的成功经验复制到农村不一定就能用、好用,各本地网在建设和培育自己的农村渠道时,一定要注意纵向比对和横向交流,深挖形成针对性的营销套路,交流推广各地成功服务和营销经验,加大渠道建设投入,把对渠道的关怀真正做到位,加强渠道商的信心,保证这些网点能活得下来,最终实现社会渠道自我繁殖扩张的良性发展。农村网点建设应该社区化、集约化、区域化,注意要因地制宜,以自办带动代办,通过合理设计网点位置、相互之间形成线和面的关系,最大限度地接近消费者,同时注重各渠道间协同与呼应,规范和减少渠道之间的无序内部竞争,提升渠道与对手渠道对抗的能力。另外也要制定好渠道的管理制度与监督考核机制,根据不同环境和自身条件进行合理考量,加强对它们的业务培训和指导,提高其与客户沟通交流的技巧和能力,使自有渠道和社会渠道形成团队合力和战斗力。农村渠道建设要“质”与“量”并重,在农村渠道争夺战中,谁的网点数量多,谁的门店位置好,谁的话语权就大,所以湖南电信要建立一套规范的选址程序和制度流程,从程序上保证网点选址过程的科学规范,通过严格的选人标准,充分发挥农村能人的作用,保证网点选一个对一个,建一个成功一个。
5、农村网吧市场优胜劣汰,生存压力巨大,我们对其放任自流,培育和重视程度不够。
随着农村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移动、联通也在加快农村地区的光缆工程建设进度,并在大客户宽带和农村网吧接入方面,开始以低价手段冲击电信传统市场,给我们带来前所未有的危机感。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应该尽快转变思路,除了已经有的“信息田园”和“乡情网”品牌外,我们应该开发更多适合农村实际、能够自我激励、符合市场化运作的新业务品牌,不断开创农村信息化推进的新局面。
通过电信接入的农村网吧数量众多,它们地域分散、规模比较小,主机数一般在10台至50台之间,把网络接入费、电脑折旧费、电费、系统维护费、门面租金、税金等算起来,有相当大一笔开支,成本压力比较大,盈利状况并不理想。在今年6月份至今的全国公安、工商、文化联合执法行动中,政府部门联合对电信施压,要求关停无证网吧,很多农村网吧因为没有正规手续遭受关停整顿,投资面临打水漂,境遇非常悲惨;而另一面,竞争对手贴身跟进这些网吧,利用各种手段进行诱导策反,湖南电信传统庞大的农村网吧市场,冒着被抢掉丢失的巨大危险。从赢利模式来考虑,农村信息化的推进虽然主张“政府搭台、企业唱戏”,但归到底还是要靠市场化运作,有投资有收益,谁投资谁受益,才能够生存得长久,而农村网吧在电信农村信息化推进中,具有培育、引导市场的作用,同时它又能够自我发展,是电信在农村保有的重要据点和堡垒,在当前投资有限的情况
下,湖南电信更应该要认真研究,怎样把农村网吧的个人投资吸纳到电信农村信息化中来,和湖南电信结成合作联盟,把网吧建设成为农村市场拓展的新渠道。为此建议在集团既有政策的指导下,由湖南电信统一申请连锁网吧牌照,鼓励农村无证网吧加盟进行规范经营、统一管理、统一维护,将它们打造成绿色信息服务窗口和响亮的农村综合信息品牌。在连锁经营的基础上,湖南电信可以组织系统集成部门,深度定制或开发具有电信VI的有盘和无盘网吧管理系统,同时推进电信媒体在网吧桌面的应用,结合乡、村级远程网络视频监控,开发网吧和公安“平安城市”系统的接口,实现警民一体化的视频监控功能,也可实现电信业务系统的接入,代理电信各项业务,使之成为电信渠道的一员,打造集网络接入、内容建设、联合运营为一体的农村信息化应用新模式。
三、结论
农村信息化的推进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有计划、有步骤、长时间的坚持和努力,需要政府、企业、农村组织、农村经济人和农民各方共同协作,才能不断往好的方面发展。湖南电信作为农村信息网络建设的排头兵,对加快湖南新农村建设有着义不容辞的义务,同时也是一种光荣的责任。以上研究的问题只是湖南电信农村信息化推进众多问题的五个方面,在电信资费设计、人力资源管理、组织架构规划、劳动用工管理、企业文化建设等方面,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各位同仁一起去研究解决,只要大家以企业为家,在工作中去思考,在思考中奋进,湖南电信迈向世界级通信综合服务提供商的步伐,就会更快一些,更稳妥一些。
作者简介
何建勋,男,华中科技大学工程硕士,湖南临武人,1974年12月21日生,任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临武分公司维护安装部设备管理,长期在电信维护基层工作,对电信农村网络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有比较深刻的了解,研究方向有信息网络应用、通信电源、光网络、网络安全。
联系地址:湖南省临武县东云路35号,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临武分公司。邮编:424300 手机:*** 电子邮箱:519197412@qq.com。
参考文献
[1] 廖仁斌总经理、褚格林副总经理在中国电信湖南公司农村信息化建设工程启动大会上的讲话.2008.11.12 [2] 中国电信湖南公司全面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工程实施方案.2008.11.23 [3] 中国电信湖南公司部署“十大信息化工程.湖南邮电报2008.11.26 [4] 方瑜.我国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农村公共管理, 2008.4.10 [5] 刘世洪, 中国农村信息化测评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国知网,2008.6 [6] 湖南怀化加大山区宽带网络进村力度.中国农业信息网2008.9.9 [7] 童静宜,徐红萍.浙江:“四个一点”信息化推进模式初现杭州农村.中国农业信息网, 2008.3.21 [8] 马继华, 中国电信农村渠道建设的六个核心问题.维普资讯网,2009.10.23
第四篇:信息化企业管理模式研究
信息化企业管理模式研究
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同时其也成为了推动企业的管理变革的主要力量。在此背景之下,信息化的企业管理模式已成为许多企业在管理方式上的首选。信息化的企业管理不仅能够让企业在生产和管理的过程中可以广泛地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对于管理者而言,还能够对企业的信息数据亲自进行监控,减少了繁杂的人员工作量,节约人力成本的同时提高了企业效益。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6-00-01
一、信息化企业管理
信息化的企业管理实际上是通过利用网络技术、计算机以及各种通讯技术支持企业管理的模式、理念、手段、制度等内容,从企业的产品开发到服务等各环节内实现系统化和网络化,最终形成电子商务。因此,企业信息化不仅代表着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进行企业管理,更是意味着企业管理变革的时代的来临。在企业的信息化管理过程中,传统的企业管理理念发生了彻底的变化,企业管理者在关注物质资源的同时也开始了对无形资产的关注,无形资产主要指的是企业的业务数据与信息等。因为信息化管理模式最大的特点是:
(一)注重系统地管理企业的知识资产,倡导企业有效地整合知识资源;
(二)顾客是企业最主要的服务对象;
(三)提高企业自身持续发展的能力;
(四)提高企业核心的竞争力。因此,针对企业的管理模式的变革,变革的关键就在于如何根据企业日益变化的生产环境以及信息化管理模式的要求来革新传统的运行机制与管理体制,从而使得企业的各个环节达到效能的系统化与最优化[1]。
二、构建企业管理平台
企业的知识管理平台作为企业实施信息化管理的基础,主要构成部分为:企业的信息技术的基础建设与知识管理系统的构建。其中,企业知识管理的系统建设作为信息化管理的核心部分,而信心技术的基础建设是整个信息化管理的基础部分。
(一)构建知识管理的系统
知识管理系统即KMS,其以如何加强企业信息服务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增加企业的信息价值作为主要的目标,是一个能够将信息技术、智能技术、管理技术、网络技术与企业的管理进行有机结合的方式。在该系统中主要包括了全球网络、软件工具、知识库、知识的存储和加工的系统等方面。在KMS下,企业可以实现
以下管理内容:
1.管理、表示企业知识
2.积累、传递企业知识
3.挖掘新知识,使旧知识再生
(二)企业的信息技术的基础建设
若要构建信息化企业管理模式,企业的首要工作就是做好本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在社会信息化的背景之下,企业必须利用各种有效方式将自身的信息化系统与社会的信息化系统进行对接,以便共享资源。其次,根据企业的真实需求,将信息技术的结构建设与企业的发展战略以及长远规划相结合,最主要的是与企业的信息资源相结合。同时,为了能够使企业适应激烈的竞争环境与不断变化与发展的市场,企业的信息技术必须时刻结合企业的业务工作,以便随时能够重新对企业资源进行整合,根据需要重新去构建管理模式,以便达到优化系统效能的目标[2]。
三、构建企业信息化管理模式措施
企业的无形资产作为信息时代之下企业进行经营与管理的重要资源之一,整合、优化企业资源是实现企业有效管理的办法之一。
(一)企业管理者应树立现代化的管理意识
企业若想在不断变化发展的现代社会满足信息技术的发展要求,管理者必须加强企业的现代化管理。因此,对于企业的管理战略,管理者必须纵观全球,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主,因为企业信息化的最终目的就是有效整合、共享企业资源的同时能够利用该资源给企业的各种经济决策提供有效依据。
(二)建立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
在建立企业的信息化管理系统时必须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来建立,并且注意其应满足适应性与先进性,不能够一味地认为高科技就是最好的而忽略了企业的实际需要。因此,信息系统的建立,首先要结合企业的实际发展状况,拟定出科学、合理的建设计划,根据与合作伙伴的经营关系做好各种市场调查,弄清企业的管理结构,在这些基础之上去探索出适合企业自身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保证随时的改革与更新[3]。
(三)日常工作信息化
企业在进行信息化管理的建设时,必须强制、严格要求企业的日常工作按照信息化流程进行操作。员工在业务在最初发生时就应该一次性地录入系统,后继的工作者便可以根据系统预定的流程进行规范处理,避免出现人为操作的虚假信息。同时,企业管理者可以根据业务需要,跟踪企业信息的处理过程,若发现问题可以及时采取措施,提升管理。
(四)建设信息化队伍
企业员工是企业实现信息化管理的主要人员。企业必须根据信息化管理的需要,强化对企业员工的信息技术培训,根据岗位的需求让员工掌握、革新相应的信息技术技能。同时,在引进信息化人才时企业必须严格按照标准,务必保证所有的员工都能够独立地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工作,促进企业员工整体的信息化水平。
(五)统筹规划信息网络
企业必须统筹规划信息网络,分步实施信息化系统的开发,从企业最突出的问题着手解决。一个好的统筹规划,必须与企业的管理思路、战略规划、周边环境等紧密结合,从而能够更好地位企业的整体发展服务。企业提供信息管理平台,建设、培养自身的信息化力量,最大限度发挥现有信息化作用,建立起一个属于企业自身的信息网络系统。
四、结束语
信息化时代的来临使得许多企业开始重视自身的信息化管理,不少企业更是已经进入了信息化的管理阶段。信息化管理主要是通过利用现代的信息技术手段来对企业的信息数据进行处理和整合,使分散的数据能够集中到信息中心,为企业制定决策提供有效依据,保障了决策的效率和质量。同时,决策者还能够通过信息中心对企业的数据信息进行监控,防止部分员工上报虚假的企业信息。总而言之,信息化的企业管理模式是企业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手段,更是现代社会的迫切需要。
参考文献:
[1]高玉平,王嘉.浅谈信息化建设模式下的企业管理理念创新[J].现代营销,2013(05):159.[2]翁江平.企业信息化建设与企业管理创新[J].商场现代化,2012(11):48.[3]何宇超.生命周期理论下的企业管理模式创新[J].中国商贸,2013(10):97.
第五篇:创新社会保险管理模式计算机信息化
创新社会保险管理模式计算机信息化
[摘要]文章从目前长春社会保险管理模式需要不断创新的背景、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提出了提高工作效率、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简化社会保险业务经办手续,对业务流程梳理,按照业务管理类别分类整理业务档案的方式,重新明确经办流程。本文提出长春社会保险管理模式创新就要简化社会保险业务经办手续、简化社会保险业务档案、试行综合柜员制、社会保险财务简化基金缴费票据的管理、提高工作效率,更好地服务民生。
[关键词]社会保险 管理模式 创新 计算机信息化 业务档案简化 综合柜员制
[中图分类号]G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10-0142-02
长春社会保险为促进本地经济发展、保障改善民生、维护社会稳定提供了有力保障。为了更好地服务大众,这是社会保险管理模式需要不断创新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本文讨论长春社会保险管理模式创新就是要简化社会保险业务经办手续、简化社会保险业务档案、试行综合柜员制、社会保险财务简化基金缴费票据的管理、提高工作效率。这需要计算机信息技术提供支撑,积极推进社会保险业务,进行档案信息一体化建设。
一、简化社会保险业务经办手续,简化社会保险业务档案
(一)社会保险业务档案定义及在民生服务中重要价值作用
首先,2009 年7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与国家档案局联合发布了《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规定》(试行),提出社会保险业务档案是“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在办理社会保险业务过程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和利用价值的专业性文字材料、电子文档、图表、声像等不同载体的历史记录”,确立了档案在社会保险经办工作中的重要地位。
其次,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的价值在于为社会提供利用服务。随着我国社会保险事业的发展以及人们参加社会保险意识不断增强,常常要通过查询社会保险业务档案来确认一些问题。社会保险档案直接关系到广大参保职工的合法权益和切身利益。如由于多种原因中断养老保险多年要求继续参保的人员,这种情况就需要查询社会保险业务档案。只有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完整保留过去的参保记录、职工养老保险缴费情况,提供原始的缴费凭证,才能确认以往缴费年限和缴费基数记录情况,确定缴费事实,才能保障参保职工的切身利益。
(二)社会保险业务经办手续、业务档案存在的问题
首先,在对外服务上,意见集中在服务态度、服务效率、网络经办、服务设施配备等方面,对进一步简化经办程序和手续要求比较强烈。
其次,办理社会保险业务规定不统一。经办业务的各分局自己规定,办理业务手续要求不一致,造成办事繁琐。
再次,经办社保业务繁琐、手续多,需要留存纸制业务档案繁杂,造成工作效率不高。
最后,社会保险纸制业务档案多,占用大量库房资源,占用大量人员、占用大量分拣整理档案时间,造成工作效率不高。
(三)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研究
首先,强化服务意识。加强业务培训和业务指导,提高经办人员的业务素质。工作作风的问题和服务态度的问题必须马上无条件整改。
其次,工作方式、方法,要有新思路。办理社会保险业务也应与时俱进,认真研究新形势下社会保险工作面临的新问题。适应新形势采取新措施,通过学习,提高综合驾驭局势的能力和本领。
再次,加强调查研究。从利于管理、利于服务、利于事业的角度研究解决问题。将调研结果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当中,提出明确、具体、可操作的意见和建议。对于业务流程,结合窗口职工提出意见和建议进行梳理和分类。直面困难和矛盾,遇到问题,主动研究办法、采取措施。我们有一些工作之所以问题得不到解决,主要原因是不调查、不干事、不想事,凭经验研究问题、指导工作。
最后,抓好落实。缺乏主动性,不愿意抓落实,应付了事。缺少担当,不敢抓落实,患得患失。有了认真的态度,部门领导对工作认真负责。有了责任心和工作的主动性,工作能抓实、抓细,不当甩手掌柜的。
(四)提高工作效率,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
首先,简化社会保险业务经办手续。社会保险业务规定统一,明确标准,统一口径。它是简化业务档案留存的前提。简化社会保险业务经办手续,重新明确经办流程。业务经办上要尽量简化,能不要的就不要,能内部传递的要实行内部传递,能不跑的就不要让服务对象来回跑,减少服务对象的麻烦,利于我们规范管理。如办理单位人员新参保业务取消填报参加社会保险人员基础信息呈报表。办理社会保险卡业务不再留存社会保险卡缴费协议。
其次,简化业务档案手续。简化社会保险业务经办手续是前提。简化了业务经办手续,没必要的纸制档案不留存,制定统一档案电子化留存规范。如,个体业务类别中自由职业者、灵活就业人员新参保。电子存档:身份证原件、户口簿原件、外地户籍人员还需留存居住证或暂住人口信息登记表或房屋所有权证。纸制存档:无。
再次,改流程。对业务档案管理的流程进行梳理,按照业务管理类别分类整理业务档案的方式,重新明确经办流程,在业务经办窗口收集档案信息、高拍业务资料。事后大量业务档案集中扫描改为事中业务档案由业务经办人员分散扫描。
再次,设立参保单位大客户接待室。对具有规模的单位,通过大客户接待室疏导分流。
最后,增加事后考核管理。服务问题表面上是服务态度和效率问题,实质上是管理问题。服务监管到位,考核部门对分局业务部门纸制档案留存是否规范进行考核。
二、试行综合柜员制
(一)社会保险综合柜员制,社会保险经办服务模式创新
社会保险经办服务模式创新就是构建服务平台。服务平台是办理社会保险事务环境的统称,由人(柜员)和计算机技术(软件、硬件)构成。目前,各银行普遍实行柜员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也明确要求积极推进专管员制向柜员制转变。社会保险部分单位开始实行,卓效显著。
(二)试行社会保险综合柜员制原因
社会保险专管员制将经办的业务,划分为业务环节,对应业务环节设置管理机构、人员岗位和经办窗口。办理业务时,到多个窗口排队,排队的时间比办事的时间还长。
推行柜员制管理,这意味着今后凡参保企业或个人可以在任何一个柜员窗口办理社会保险登记、申报、人员增减、缴费等业务,实现一个窗口接待、一站式服务、一次性办结。社会保险柜员制体现以人为本,解决参保人员重复排队、排队长的问题,极大地方便了群众。
社会保险经办模式创新向柜员制转变是大势所趋,社保需要培养有档案管理专业知识、社保业务知识和信息管理技术知识的复合人才。长春社会保险简化社会保险业务经办手续,试行综合柜员制。明确窗口业务经办人员责任。将业务材料收集整理和立卷归档工作自然融入业务经办各个环节,实现档案整理与业务紧密相连。
(三)试行社会保险综合柜员制采取的措施
首先,借鉴经验、积累实践经验,实现完善柜员制的目标。借鉴经验,可以少走弯路。先有近期目标,再有长远目标,不断逐步完善实现,积累实践经验。实现柜员制不是一蹴而就的,流程再造需要依据一定的基础和保障条件,才能不断地达到阶段性目标,逐步达到实现柜员制的最终要求。
其次,设立专门业务咨询窗口。为办事人员答疑,分流减少柜员窗口的不必要工作的压力,保证柜员窗口顺利受理业务。
再次,建立业务大厅分管局长、处长轮流值班制度。领导轮流值班工作中体现带头性和示范性。遇到重要问题可以及时化解矛盾,及时沟通处理解决。
再次,制作粘贴清晰的指示引导牌,增设滚动大屏幕。滚动大屏幕播放业务指南,显示办理每项业务所需的各种要件、流程等信息,方便引导群众办事。
再次,在业务大厅设立引导员。招聘引导员进行培训,加强服务,对不熟悉流程的办事人员正确引导,方便群众办事。
最后,柜员窗口设评价器,将柜员的工作情况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
三、社会保险财务简化基金缴费票据的管理
简化基金缴费票据的管理,提升了社会保险财务系统服务水平。以便民服务为根本宗旨,规范社会保险基金结算管理体系。通过参保单位存款填写征集流水号、银行、社会保险局、邮局邮寄票据联合来实现批量自动对账、实收分配、实行由邮局统一打印票据并统一邮寄,邮寄地址非常重要,方便参保对象,进一步提升社会保险的管理服务水平。改变了原有的企业到窗口取发票的模式,而是以通过邮局邮寄发票的模式。这样,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提高了我们的服务水平,提高了社会保险财务窗口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四、计算机信息技术提供支撑,发展社会保险业务、档案信息一体化建设
当前,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为社保业务档案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撑,实现档案管理功能融入社保业务系统,发展社会保险业务、档案信息一体化建设。
(一)简化社会保险业务经办手续,简化社会保险业务档案,加快社会保险业务档案信息化管理
发现档案系统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不断完善档案管理信息系统,扩大其功能范围和操作的实用性,使我们的社会保险档案计算机信息化管理水平更上一层楼,更好地服务民生。
首先,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社会保险业务经办核心平台三版是基于B/S/S的多层架构设计而成。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系统采用此技术架构开发,为了与社会保险核心业务系统的技术架构以及工程形态上保持一致,便于社会保险业务档案和业务的有效整合。
其次,简化社会保险业务档案,制定统一档案电子化留存规范,通过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软件程序设计编程实现。社会保险档案系统与业务系统接口,实现了与业务对接,能双向数据交换、共享。
最后,随着改进简化业务程序,配置扫描设备如高拍仪、扫描仪,为扫描工作提供充分的硬件设施。在我们能力范围内的,能配备的服务硬件尽量配置齐全,暂时配备不到位的积极协调,尽量争取相关职能部门的支持早日配备到位。在硬件配备上,充分发挥二维码在档案扫描、归档中的优势,在扫描工作中引进高拍仪、扫描仪、扫描抢,节省人员录用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二)综合柜员制要求更好服务民众,建立一套适合柜员制业务经办模式的计算机档案、业务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就突显重要
目前,社会保险经办服务模式创新由专管员制向柜员制转变是大势所趋,计算机信息技术有效运用为之保驾护航。实行综合柜员制需要,真正让参保对象方便、满意需要,快速提供档案查询,经办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需要,大力推进档案计算机信息化进程。
(三)财务简化基金缴费票据的管理同样需要计算机信息技术提供支撑
信息部门负责对业务处室的需求进行分析、讨论、程序开发、系统测试及完善、系统运行。简化基金缴费票据的管理,提升了社会保险财务系统服务水平,提高了社会保险财务窗口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以便民服务为根本宗旨,规范社会保险基金结算管理体系。
随着网络信息的迅猛发展,广大群众对社会保险需求的提高,社会保险服务工作也要随之发生变化。通过社会保险管理模式创新,简化社会保险业务经办手续,简化社会保险业务档案,试行综合柜员制,社会保险财务简化基金缴费票据的管理,提高工作效率。社会保险服务工作更贴近社会、贴近群众,社会保险工作更好服务民生。此外,通过不断完善社会保险业务、档案信息管理系统,扩大其功能范围和操作的实用性、便捷性。加快社会保险计算机信息化建设步伐,发展社会保险业务、档案信息一体化建设。
【参考文献】
[1]田景.中国保险业及保险监管的信息化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3.[2]李艳霞.社会保险信息一体化建设研究――以东营市为例[D].山东师范大学,2013.[3]吕天阳,杨蕴毅,邱玉慧,黄少滨.社会保险信息系统差异性分析[J].社会保障研究,2012(06).责任编辑:张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