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在信息化背景下建企业内网文档安全(模版)
我国目前有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使用办公系统OA或者电子邮件来互相沟通信息,企业内部与外部的电子文档信息传输是越来越频繁。通常情况下,电子文档是很容易复制的,而且复制后不留任何痕迹。那么,随之带来的问题就是企业内部重要文档信息的存放、管理、应用是否是安全?因此,企业文档安全已经成为信息安全领域备受关注的焦点之一。
业内专家指出,随着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深度应用,要真正地实现内网文档安全的牢固,信息安全领域厂商肩负使命。这就要求文档安全产品不仅在技术层面上的设计理念要领先,而且应用技术必需要成熟,比如网络架构、如何应对大规模网络危机等方面。
目前,市面上一些文档安全产品采用的WINDOWS用户层的HOOK拦截加密技术,因为隐藏较为明显从而导致了HOOK技术的加密不稳定、不安全。而且很多恶意代码也是通过该用户层的HOOK技术来实现破坏用户系统的目的,因此很容易被目前的杀毒软件误认为恶意代码而被删除。
在此种情况下,防水墙产品可以对电子文档的进行权限策略分配,例如只读、可打印、可编辑/保存、可复制、文档有效时间等。如果说动态加解密技术保证了信息内容的机密性的话,那么山丽动态访问控制技术则保证信息文件的完整性和可用性,两种技术结合有效地防止企业文档信息的泄漏和扩散。
根据BS7799安全规范,一个系统最重要的部分是其审计跟踪能力。通过本产品文档安全管理系统审计功能,管理员可以监督、跟踪所有用户的全部操作,查看系统的使用情况。对用户的某些操作进行分类整理,自动生成相应的审计报告。通过研究日志报告,能够制止泄密事件的发生,对于已发生的泄密事件可以回溯历史活动,从而发现泄密渠道。防止数据泄露实现最高的系统安全。
专家介绍,该系统具有领先设计理念和成熟的应用技术,安装操作简单方便,可加密文件类型多样,兼容性强,对原来的软件不会造成影响。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任何产品客户服务体系都是重要环节,据了解,飞想科技投入大量的人员、设备等,构建了一支完备的客服体系。如何在要求更高的人性化服务中取胜,这对任何一家厂商来说,都将是一场极大的挑战。
第二篇:军队企业内网安全解决方案
军队企业内网安全解决方案
内网安全性分析
军队网络具有非常完善的系统及复杂的网络环境;由于军事信息需要高度保密,其局域网与Internet物理隔离,单位间信息共享都必须经过严格的过滤及加密传输,移动存储设备管理并没有成为关注的重点。目前军队广泛采用移动U盘和移动硬盘进行数据交换,缺乏对移动存储设备的管理;随着军队与外部联系日益密切,这将给军队网络管理带来严重威胁和麻烦,这些途径传播快、危害大,而且有很强的隐蔽性和欺骗性;部署一套针对终端主机管理的产品则成为当务之急!
针对目前对终端主机管理的空白,福建伊时代信息有限公司开发出了针对终端主机管理的产品-防信息泄漏系统,并针对军队给出了基于终端主机管理的解决方案。
UTM政府网络安全解决方案
一、政府网络所面临的安全问题
信息网络技术的应用正日益普及和广泛,应用层次正在深入,应用领域从传统、小型业务系统逐渐向大型、关键业务系统扩展,典型的如行政部门业务系统、金融业务系统、企业商务系统等。伴随网络的普及,安全日益成为影响网络效能的重要问题,而Internet所具有的开放性、国际性和自由性在增加应用自由度的同时,对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政府机构从事的行业性质是跟国家紧密联系的,所涉及信息可以说都带有机密性,所以其信息安全问题,如敏感信息的泄漏、黑客的侵扰、网络资源的非法使用以及计算机病毒等。都将对政府机构信息安全构成威胁。各级政府都将电子政务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近几年我国的政务信息化得到很大发展,但是政府机构网络业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安全挑战。
我国的安全产品大多为单一功能性产品,虽然能够解决一些局部性的安全问题,然而由于相互之间没有互操作性,缺乏统一调度、协同管理的途径,很难保证策略上的完整性和和行动上的一致性。各行其是、各管一方的局面不仅大大加重了管理人员的负担,最终也很难形成全面而有效的安全解决方案。
如何使信息网络系统不受黑客和工业间谍的入侵,如何阻止大规模的病毒爆发或者大流量的网络攻击,如何保障敏感信息以及数据交换的安全与机密,如何维持网络及对外服务窗口的持续稳定,已成为政府机构信息化健康发展所要考虑的重要事情之一。
部队跨涉密文档安全存储管理解决方案
一、部队涉密文档安全需求分析
根据《关于对军事综合信息网进行安全检测评估的请示》,涉密文档在不定期的安全保密检查过程中,突出有以下几个问题:
1.硬盘格式化带来的数据丢失;
2.巨大的工作,降低了IT安全部门的工作效率;
3.备份介质不安全,容易损坏、遗失,存在泄密隐患;
4.担心保密信息在网上泄露,将网络掐断,影响正常工作。
三、部队涉密文档安全存储系统解决方案
根据部队系统信息化建设具体需求,以网剑网络文件保险柜ETIM-NFCS构建部队网络数据集中安全保护系统,针对跨涉密文档进行保护。
1.个人文件数据的安全备份保护:在网络文件保险柜上设置相应的空间以及设置不同的权限,在个人办公电脑上,安装自动备份引擎,实现了数据的自动备份,防止个人数据因各种意外情况丢失。
2.涉密信息的集中存储保护:对集中存储的跨数据,身份认证,确保用户身份合法,杜绝黑客入侵;采用高强度数据传输加密技术,保证了会话不被窃听、窜改和伪造;对集中存储的数据进行加密处理,防止数据的非法破解;采用多级管理员制衡机制,屏蔽超级管理员权限。
3.部队系统数据信息的安全共享保护:提供了一种可控、安全、方便和快速的共享机制,确保数据只有指定的授权用户才能看到,并对共享数据的权限、时效控制。
4.涉密文件的在线编辑:对集中存储的涉密文档进行安全的在线编辑,在内存中开辟一段加密的空间,进行文档的编辑,终端将不会残留任何临时文件。
第三篇:信息化背景下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
信息化背景下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 摘要:伴随着信息技术的革命,企业信息化正在成为推动企业管理模式变革的重要力量,影响着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方方面面。在这个背景下,对于以知识为代表的企业无形资产的创新管理模式引起了企业界的广泛重视和关注。这种企业知识管理模式将以企业信息化建设为基础,依托知识管理系统建设企业知识管理技术平台,在此基础上,从构建企业战略知识联盟、企业知识流程和改善供应链管理三个方面,形成整合企业内外知识资源的核心结构,从而实现企业高效率、高回报、高适应性、高反应性和持续竞争力的战略目标。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知识管理模式,战略知识联盟,知识流程,供应链管理 1 引言
所谓企业信息化,就是利用计算机、网络和通讯技术支持企业的产品开发、生产、销售、服务等诸多环节,实现信息采集、加工和管理的系统化、网络化、集成化,信息流通的高效化和实时化,最终实现全面供应链管理和电子商务。[1]因此,我们不难看出,企业信息化的出现,不仅代表着信息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广泛应用,而且意味着一种全新意义的管理模式创新与变革时代的来临。在这个时
代中,企业传统的资源概念发生了全新的变化,在保持对物质资源关注的同时,企业开始了对于数据、信息,特别是以知识为代表的企业无形资产的关注和管理。这种管理模式最突出的特点是:⑴强调变革;⑵提倡企
业知识资源的有效整合;⑶增加企业的持续
发展能力;⑷以顾客为中心;⑸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⑹注重企业知识资产的系统化管理。在这个过程中,信息技术为企业管
理模式提供了强大工具和技术支持,同时这
种基于知识资产的创新管理模式也极大地
影响和提升了信息技术的效用和潜能。
针对信息化对企业管理变革产生的影响,当前一个最根本的问题就是:如何变革传统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管理规范,根据企业管理信息化提出的要求和日益变化的环境,重新构建新的管理流程,正确处理和协调好传统资源和新资源的关系,使企业业务流程的各个环节正常、和谐运转,以达到系统整体效能的最优化。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构建基于企业信息化的企业知识管理模式如图l所示。在这个模式中,企业的知识管理技术平台是基础,企业知识资源的优化整合是核心,最终的目的是有效地实现新形势、新环境和新战略下企业的经营目标。在整个过程中企业对业务流程的管理和知识流程的管理是两条主线,贯穿于企业管理的各个层次、各个阶段,直接影响企业经营的最终效果。
2构建企业知识管理技术平台
企业知识管理技术平台是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基础,它由两个部分组成:企业知识管理系统的建立和企业信息技术基础结构建设。其中企业信息技术基础结构建设是前提,而企业知识管理系统则是整个技术平台的核心部分。
2.1 企业信息技术基础结构建设的实施
首先,企业应做好信息化建设的准备工作。在整个社会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将企业信息化子系统与社会大系统之间进行良性对接,以实现资源的共享。其次,在信息技术基础结构建设过程中遵循效益至上的原则,将之与企业发展战略相结合,与企业真实需求相结合,与企业内部信息资源共享和知识创新机制相结合,与企业长远发展规划相结合。另外,企业应用的信息技术必须与企业业务重组和企业创新工作相结合,以不断适应日益变化的市场和竞争环境,重新整合企业组织的各种资源,打破旧体制和传统管理规范,根据信息化要求和知识管理的需要重构新的管理模式,以达到系统整体效能的优化。
2.2 构建企业知识管理系统
知识管理系统(Knowledge Management System,KMS)以如何增加信息价值,加强信息服务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为目标,是企业管理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智能技术有机地结合体。知识管理系统通常以一些熟悉的企业信息化基础结构为基础,如内部网(Intranet)、群件(Groupware)、数据仓库(Data Warehouse)、专家系统(Expert System)、推送技术(Push)和智能搜索(Intelligent Search)等。
在知识管理系统中具有一些典型的部件,其中包括:(1)知识加工和存储系统。用以本地或远程知识的收集、加工和处理。(2)全球网络。由网络控制设备、网络传输介质、网络连接设备和网络软件系统构成。是一个面广、高速、数据丰富的电子通信网络。(3)知识库。由数据库、方法库、模型库、知识源库和专家库组
成,使用数据仓库技术、专家系统、数据挖掘和知识发现技术。(4)软件工具。包括用于生成知识的分析工具、用于协同工作的群件技术、用于服务的智能代理技术、用于网上搜寻的Web浏览器和检索引擎等。(5)多媒体表示和多样人才汇聚。
知识管理系统主要可以
实现以下几种功能:(1)知
识的表示与管理。(2)知识的积累与传递。(3)知识的挖掘与再生。(4)知识的利用与评价。3企业知识资源的优化整合企业的资源除包括资金、物料、设备、厂房等硬件资源外,还包括更为重要的人力资本、品牌、声誉、知识资产、融资能力等无形资产构成的软件资源。在企业运行发展中,后者在企业进行生产活动、完成客户订单、创造社会财富、实现企业价值的基础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其中信息和知识已成为信息时代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资源。企业资源的优化整合是新环境下企业对知识资源实施有效管理的一种新思想、新方法,在这种经营思想的指
导下,我们将其分成企业知识管理的三个层面进行研究和理解,即高层的战略思想、内部的业务流程重组与知识流程的构建、企业的供应链管理。
3.1 立足长远规划,构建战略知识联盟
企业战略是企业为应对内外环境的变化,在对未来进行预测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发展特点所制定的企业长期发展规划。它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面对企业自我变革和外部全球化市场与竞争的态势,企业高层管理者战略决策思想的集中体现。在当前企业信息化的过程中,产品生命周期大大缩短,技术优势差距越来越小,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单凭自身的能力已经很难适应这种变化的环境,很难保持持久的竞争优势,为此在不断改善自身竞争能力的同时,还应该与合作伙伴特别是与客户之间构建基于知识共享的战略联盟。
所谓战略知识联盟是指企业与其合作伙伴和客户之间,出于对市场的预期和当前企业发展目标、以及可能遭遇的经营风险的考虑,为实现共同拥有市场,共同使用资源特别是商业竞争信息、情报和产品技术知识,以及增强合作双方的竞争优势等目的,通过签订各种协议而结成的优势互补、知识资源共享、风险共担的组织形式。这种联盟同传统的兼并和收购相比较具有灵活、快捷等特点,它只是以合作为前提,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为基础,可以是长期的,也可以是以项目为基础的。
“客户——企业知识联盟”是企业战略知识联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企业在实现客户关系管理战略目标的过程中,为共享知识资源、促进知识流动和创造新知识,与经销商、供应商以及最终用户之间,通过供应链或售后服务体系而结成的使企业和客户双方利益最大化的战略知识联盟。它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根据客户关系提供的信息和知识,提高企业对市场变化的响应能力;(2)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3)强化企业对于外部知识资产的有效管理;(4)实现客户与企业的利益“双赢”。[3]
3.2 重组业务流程,构建企业知识流程
业务流程重组是基于信息技术和企业信息化的一种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它可以有效地整合企业内部的资源,重构企业的业务流程。对于信息时代的企业而言,它除了具有传统的业务流程之外,它还具有一个知识和信息流动的流程,而这两个流程贯穿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始终,存在于企业经营活动的方方面面。
传统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往往只关注了单一的业务流程,而忽视了知识流程的存在和价值。业务流程重组的目的就在于在企业业务流程中将知识流程显现出来,用知识流程指导业务流程的运行。为了保证企业知识流程的构建,在企业信息化的条件下,通过业务流程重组,从企业知识资源管理发展战略出发,以知识创新流程为核心,打破传统的职能部门界限,提倡组织沟通、员工授权、顾客导向,正确运用信息技术,依托合理的业务流程,建立知识流程,以达到对企业内部的知识资源实现有效管理的目的,从而最终实现企业对于剧烈变动的竞争环境的高度适应性和保持持续竞争优势参与全球竞争的目标。
3.3 整合内外资源,完善供应链管理
在基于信息化的企业知识管理模式中,为了更好地利用企业内外的知识资源,我们不仅要修炼内功,提高企业知识流程的指导作用,而且还应该做好企业外部知识资源的有效利用工作。而要同时兼顾这两个方面的资源,就需要一种新的整合方式——供应链管理。
企业在面对多变的市场和复杂的竞争环境时,需要借助企业信息化的理念和技术手段将资源的范围超越企业的边界,延伸到企业以外的其他地方,借助其他企业的资源,诸如信息、知识、技术和竞争情报等等,达到对市场需求提供快速响应的目的,形成一条从供应商到制造商再到分销商,直至最终用户的贯穿企业的所有生产经营环节的“链”,链上相邻企业表现的是一种需求与供给的合作关系,而不是所属关系,这就是供应链。它是围绕着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知识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一种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直
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是一个范围更广的企业结构模式。[4]供应链的理念体现在知识管理模式当中,就是对企业知识流程中的知识价值链的延伸和拓展,它使企业的知识管理不仅限于企业内部的知识资源,而且包括了企业的战略伙伴和最终用户等。4企业知识管理模式战略目标的实现
企业知识模式管理的目标主要是通过对企业内外部知识资源进行整合和有效管理,不断增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经营管理目标。在信息化条件下,衡量企业经营的成功与否,一方面要看企业的经营绩效,如市场份额、销售额、销售收入、利润率、企业生产总值等,这些指标反映了企业的发展能力;另一方面还应考察企业运用来自于内外部的知识资源,对变化的市场和竞争环境的快速应对、适应和敏捷制造能力,这些指标反映了新的环境下企业的知识创新和知识创造价值能力。
企业的优势不仅在于其拥有和使用的先进的技术,而且在于如何正确地运用先进技术的方式或途径;企业的成功也不只是摄取和占有这些凝聚知识的最新技术,而是在于如何运用凝聚在这些新技术中的知识创造价值,实现企业长期生存发展的战略目标。基于信息化的企业知识管理模式是作为企业管理模式创新中的一种思想、理念和方法被提出来,目的是使企业能在激烈竞争的情况下,借助信息时代的技术手段,整合自身拥有和能够把握的知识资源,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核心能力,实现企业持久的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宋泽源.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途径[J].管理科学文摘,2003(2):60-62
[2]林健等.知识管理的支撑技术及实现框架模型[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1(13): 62-64.[3] Wang Jiabin, Suo Baimin, Ci Yuzhou, Creating a New Method of 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Based on Knowledge Management [A], In Jian Chen(ed.), Service System and Service Management-Proceedings of ICSSSM`04[C], Beijing: International Academic Publishers/ World Publishing Corporation, 2004.7
[4] 杨家珍.信息化环境下企业管理模式的研究[J].生产力研究,2003(5):243-245,257.
第四篇:信息化背景下的档案意识
信息化背景下的档案意识
在全球范围内所发生的信息技术革命,快速地推动了全球各个角落之间的信息网络连接,使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社会信息服务机构内部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应对这种紧迫形势,我们档案信息服务部门必须有所警觉,适时做出战略与策略上的双重应对方案。
档案馆作为档案信息服务部门的核心组成部分,理应率先为适应这种变化在理论与实践上找出应对的方法。根据目前的形势分析来看,我们档案馆在为用户提供信息服务,满足社会各方面档案利用需求的过程中,不仅要从服务的方式上有所创新,而且更应在社会信息服务多元化的大背景下转变自己的本职观念,重新定位自己的社会角色。这种提法不是说取消了我们提供档案信息的独特性,而是把我们所掌握的档案信息放在这更为广阔的多元化信息服务背景下重新认识档案在信息家族中的位置。虽然,档案作为信息家族中的一个重要份子被我们发现和承认,但是在信息社会中所流通的海海量信息不仅种类繁多,结构复杂,而且还有“仿真”档案的特性,流通也比档案这种传统静态的凝固信息更为灵活,传播渠道更为多元化。因此,这里我们不得不提到信息能力因素在信息社会中所具有的竞争特性。
信息社会的到来,人们在信息沟通上对信息交流工具的选择更为自由,成本也非常低廉,信息通量大,方便快捷,例如:我们的“拇指族”们,每天的手机短信总通量数以亿计,形成了所谓的社会“第五系统”。然而,我们的档案人员面对如此庞大复杂的信息量,应该有怎样的作为?目前来看,我们的态度莫衷一是,甚至都没有察觉到这一客观现象背后所隐含的深层社会信息结构变革。当然,除手机这种便携的信息交流工具外,还可以上网进行查询与交流信息。这样便捷的交流工具让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使个人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得到了前所未有加强。我们以前从没有像现在这样把生活装饰得如此美丽。
然而,对于从事档案学研究的学人们来说,我们面临的挑战也是前所未有的。档案馆以前所从事的档案收集整理保管工作以行政机关档案、科技档案和专门档案为主,但就当前的社会发展形势来看,社会活动主体(以前多以组织形式存在)的格局出现多极分化,绝不会像以往那样由政府绝对主导社会活动了。社会底层的交流活动更加频繁,或许从中长期的社会发展趋向上看,社会上会出现几大信息平流层与政府机构的纵向信息流分庭抗礼,共同主导社会信息大循环,共同影响“社会信息气候”的变化。
因此,我们自诩的档案无处不在的传统静态观念已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步伐了。故然档案无处不在,但我们的档案行为意识还停留在原有的小圈子里,面对社会生活中海量的信息通量,层出不穷的信息团(具有相同或相似的文化内核、价值标准),而缺少了档案行为基本原则的规范(通过立法来实现),让它们流离于档案馆之外,加之档案馆在没有这些社会上新鲜血液的注入,我们的档案馆会被淹没在这信息海洋中,慢慢萎缩,到那时我们的档案可真的被我们自身形成的“信息黑洞”所吞噬了(只进不出)。
第五篇:关于信息化背景下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初探
摘 要:中职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教学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中等职业教育体系更加完善,教学质量稳步提高。但是,中职教育信息化过程仍存在一些问题。为了提高中职学生的技术能力和应用水平,培养出一批新型的信息化中职人才,该文就当前阶段我国中职教育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提出了改进措施和建议,以期为信息化背景下中职教育的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信息化 中等职业教育 问题 改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2(b)-0135-02
信息技术是依托网络和计算机而不断发展的高新技术,其应用范围不断地扩大,并已参与到中职学校的重要工作当中。近几年,我国相继出台了各种规划和意见来确保教育信息化的普及和发展。国家教育部也明确指出:要将信息化教学方式普及到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当中,并作为一种常用教学手段加以应用,从而更好地培养中职学生的技术能力和应用能力,为国家输送更多优秀的职业化人才。信息化背景下中等职业教育的基本内涵
信息化背景下的中等职业教育是以新型信息化技术作为教育教学手段,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育人为本,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转型升级对职业教育的迫切需要,满足技术技能人才多样化、个性化成长的学习需求。一方面学生借助信息化的先进技术手段进行自我学习和应用实践;另一方面教育工作者借助信息化技术资源拓宽视野,共享最新、最全面的教学资源,并不断地更新自身教学视角和观点,为学习者提供更加全面精辟的学习内容。
因此,信息化背景下的中等职业教育就是借助信息技术之手,以信息化环境与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为基础,以信息化在职业教育领域全面应用为重点,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学习方式创新,实现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深度融合,全面提升职业教育质量。
信息化背景下中等职业教育的主要问题
随着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和完善,二者结合所出现的问题也日益凸显。
2.1 思想认识不足
现阶段,我国虽然一直在大力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进程,但是从大方面来看,国内中职学校的信息化意识仍旧十分薄弱,不少学校把工作重心放在招生就业上。尤其是中职学校,其信息化教育的思想认识更是与社会科技信息发展脚步不相适应,不少学校受传统教育教学理念影响深刻,让其在短时间内转变教育教学理念和模式,显然并不现实。并且,如何规划和实践信息化教育,信息化到底能为学校和师生带来哪些改变,这些都是摆在中职教育信息化道路上的问题。
2.2 资金投入不够
中职教育肩负着为国家建设输送具有高素质专业技能的综合人才,承担着国家生产和服务领域一线工作的重要任务。因此,中职学校的学生不仅要学习课本上的专业知识,更要进行大量的信息化实践教育教学活动,这就需要学校投入大量资金来进行信息化建设。但现阶段我国中职教育信息化建设基础薄弱,各级政府对中职学校的资金投入主要放在学生的基础设施和课本学习之中,即便有信息化设备的投入,这些设备也相对陈旧。而有些学校为节省开支,也尽量减少信息化操作课程,仅提供电脑机房进行授课,更有甚者,将实践课改为理论课,照本宣科,教学活动数字化、可视化和协作化几乎没有,大大降低了学生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的信息化适应能力。
2.3 信息建设滞后
信息建设滞后主要表现在大部分学校的信息化建设仅停留在网站建设和机房建设上,而多元化创新教学模式、基础数据库建设智慧校园建设等几乎没有进行。硬件是基础,软件是核心,不少中职学校网络课堂、学科课件、电子图书、视频资料以及信息化仿真实训系统等资源非常稀少,加之更新较慢,常常出现新教刊旧知识、教学模式陈旧的尴尬局面,这就使得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还没付诸实践就已然被淘汰。除了知识更新太慢的问题之外,教材的结构问题也日趋显现,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练习这两方面的比重不合理,从而达不到中职教育的实际教学要求。
2.4 教学能力不高
中职学校的学生大多不喜欢理论化和课本化教条式学习方式,而是注重实际操作和动手能力。但是我国传统的书本理论和填鸭式教学模式,已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师是职业教育信息化推进的关键因素。不少教师的信息意识比较淡漠,信息素养水平参差不齐,他们对应用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敏感度不强,无法将最先进的信息技术融入到课堂教学当中,只能采用最为传统的教授模式来引导学生学习,严重阻碍了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信息化背景下中等职业教育的改进措施
针对现阶段中等职业院校教育信息化进程当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改进和完善。
3.1 统一规划,改善教育教学环境
一是统一规划,齐抓共管。学校要建立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制定长远发展的建设规划,并落实专门机构负责;二是加大投入,全面提高学校的信息化技术装备和技术水平,将网络覆盖到校园的所有场所,投入大量资金建设信息化、数字化的模拟仿真实训场所和校园基础数据库、智慧校园。三是积极引进高新技术与传统授课相结合,定期组织师生接受最新信息技术的专项培训,使师生都能够重视中职教育信息化。只有校领导重视信息化,才能使教师们主动进行信息化教学和科研,让学生积极获取信息化知识和能力,因此,改善教育教学环境是实现中职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前提。
3.2 工匠精神,更新教育教学理念
在现代社会,中职学校教职员工的“工匠精神”,主要表现在适应信息化发展需要,不断地突破自我,更新教学理念上。因此,传统意义上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在培养中职学校人才上的成果并不理想,中职学校教职员工们应当在平时的职业教育教学中加强“工匠精神”,他们在课堂上除不断地创新深度融合多元化教学模式,将学生要学习的知识化抽象为具象,变枯燥为生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外。还要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创新自身信息化能力,并热衷于技术与发明创造等方面,只有做到这些,才是我国现代化中职学校“工匠精神”的回归,才是现代化职业教育的核心落脚点。3.3 分层培训,提高教育教学应用能力
中职学校普遍存在缺乏具有信息技术知识和素养的教师,这类问题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解决:一是引进高层次优秀专业教师;二是按照信息技术的掌握程度不同,可采取分层培训的方式。将信息技术水平比较低的教师外派学习,或将其的信息化水平和技术化能力同步纳入到考评、资格认证和职务评审等方面;三是充分重视该校的信息化管理培训,甚至可定期外派专管信息化建设的领导和主管人员接受最新信息化培训,以大力抓好校园信息化建设,从而满足学校信息化建设不断地发展的需求。
3.4 深度融合,创新多元化培养模式
学校要全方位加强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过程、方法和质量评价的深度融合。一是师生教学活动尽量做到数字化、可视化和协作化,并充分运用信息化资源和环境,形成集备课、教学、答疑、自主学习、提交作业、考核考试与学分认定等功能于一体的新型网络教学模式。二是运用信息技术构建多功能数据库促进学校与企业、专业与岗位、课程标准与职业资格标准、学习过程与生产过程的深度对接。通过上述创新模式的深度融合,从而全面提高学生通用信息技术职业能力、数字化学习能力和综合信息素养。
3.5 精品课程,打造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库
中职学校可以鼓励教师自己动手寻找和开发合适的教育教学资源,将有用资源加以整合和分类,建立一个系统而全面的优质资源库,再通过信息化、科技化的校园网络和信息中心来加以管理,充分满足师生各方面的需求,促进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学校还要立足于以培养人才为己任,引进虚拟仿真实训平台,升级网络课程,汇集各项学科素材库和网络优质名师课程,定期更新资源共享课以及微课堂等形式不断地优化信息化资源。
3.6 重点采集,加强基础数据库建设
中职学校信息化建设还要不断地完善软件研发和更新,要在重点采集实习实训、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集团办学和学生资助等关键信息上下功夫,逐步建立人才预测、就业预警和人才培养管理信息系统,为学校实习、就业、资助工作等提供良好信息数据支持平台。
3.7 大胆创新,建设智慧校园
中职学校信息化建设还应该面向广大师生创新开展平安校园、节能校园、生态校园、和谐校园等智慧校园建设。逐步建成面向教学、科研、学生、后勤管理的各类应用系统,达到各应用系统的服务融合,真正实现学校工作、学习、生活智慧化。
结语
中职教育信息化是未来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关系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中等职业学校要实现全面信息化,必然会面临很多问题,这是一个曲折漫长的发展过程。因此,中职学校应始终跟随时代信息化的发展步伐,不断地改革和完善中职教育信息化工作,实现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深度融合,全面提升职业教育质量,才能促进中职学校信息化教育的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