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语文六年级作业方案设计
小学语文六年级作业方案设计
柳市十四小学 王乐敏
【设计背景】
《大纲》提出:“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洽的语文教育体系。”这就告诉我们,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除了对传统的语文课堂作业进行改革外,更重要的是课外作业设计进行改革,把课外作业设计和儿童的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和课余生活以及其他各科学习结合起来,构建成一个和谐的学习整体。
在学校,不少老师在布置课外作业时大体上存在着以下几种现象:
1、重习题练习,轻知识应用。认为题目做得多了,自然就掌握了语文知识。而对于如何运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运用课堂上学到的方法去学习课外更广阔的知识的作业,却很少有人布置。
2、重练习结果,轻思考过程。不少教师布置的作业题,不仅规定了作业的内容、范围,还提示了做的方法,步骤。这样就约束了学生的思维,使人们无法打开自己的思维闸门。在作业反馈时,教师也往往只检查答案是否正确,很少有人涉及解题的过程。
3、重双基训练,轻课外所得。从学习语言的经验看,得自课内与课外的比例大约30%来自课内,70%来自课外。这个“课外”,就是指语文学科以及包括“语文活动”、“语文实践”和“来自社会大课堂”给予的语文隐形教育。但在传统作业中,这部分内容基本空白。因此,思考语文教学改革,也应考虑语文课外的学习,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
4、重统一训练,轻分层练习。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往往是一刀切,很少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去设计一些难易不同的作业,让学生通过做作业各有所得。这样不但不能真正提高语文能力,还会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等。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出了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与创造能力,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学会分享与合作等,日益成为学习的主题目标。对小学生来说,作业尤其是课外作业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要形式,是小学生处理和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所以,有必需在严格控制小学生课外作业量的同时,改变作业的传统观念,优化作业设计,体现出小学生在做作业过程中的自主性、开放性、探究性和综合性。
【设计目标】
1、将多种知识的获得和多种能力的训练有机结合,联系相关学科,沟通校内校外,为学生提供张扬个性、激励创新的空间,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培养健康的人格。
2、构筑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空间,以“在生活中学习”的新理念为指导,逐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过程中的积极情感和坚强意志。
3、有效提高学生审美意识、审美能力及学生体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良好的道德生活及学习习惯。
【设计原则】
(一)以学生的基础为本
1、小学生正处在长身心,长智慧的时期,受教育快,可塑性强。可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中,自主参与,合作交流、激发求知欲,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创新能力。
2、思考性作业。这样的作业需要动用学生全部的智慧,它的完成有时可能是一种直觉,但在多数情况下,是冥思后的结晶。结论常因个体的不同而表现出多元化。这类作业我们可以采用做、议等形式。首先让学生自己“做”,亲身体验一下。如有些课文学完后可以指导学生运用课本知识,动手做做,这样不难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符合他们的思维特点,而且能加深对课文的感受。接下来是“议”,因为个人的知识水平、心理状况不同,得出的答案也不同,这就需要通过议论,让大家在相互讨论中不断增长知识
5、“表演性”作业。英国教育家洛克说过:“把身体上的与精神上的训练互相变成一种娱乐,说不定是教育上的最大秘诀之一”。让学生参与课文内容的表演活动,很符合他们好动好表现好新鲜的心理特点。这样具有情境性的课外活动类作业,很容易调动学生做作业的兴趣,同时为了扮演这些角色,学生还会主动地阅读课外读物,收集有关相关的资料,既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也更好地挖掘了学生的表演才能,有利于发展儿童个性,让他们尝到创造的喜悦和成功的快乐。
6、“画画性”作业。画插图:如果课文内容是风景诗或写景状物类记叙文,课外作业可以这样设计:认真阅读课文,请根据自己的理解为课文画一幅或一组插图。做这种课外作业时,小朋友不但兴致高昂,而且进一步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要把抽象的文字转化为具体的画面,需要想象,需要创造,形象思维能力的到了很大发展。
“画”日记:所谓“画”日记,就是在日记中既有简短的文字,又有和日记内容相配的图画,图文并茂,一改令学生头疼的作文呆板面孔。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细致观察生活、走近大自然的浓厚情趣,治疗痔疮最好的药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审美力,锻炼了学生作文选材及概述能力,发展了形象思维。
编辑小报:小报是学生最精细的最爱做的作业了。学生们可通过电脑入手,从报头到花边,从栏目标题到内容,一色的电脑彩色打印,教师可指导学生多角度思考小报的栏目:如语文万花筒、水平测试、作业指导、名作家的介绍等。
7、“实践性”作业。通过一些实际的动手作业,使学生的创新思维更符合现实,使创新思维的成果物化,让学生体会到创新的乐趣。
“实践性”作业可以是包含最广泛形式的作业
(1)儿童的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作业。如安排好自己的科学作息时间,使饮食有度有营养,睡眠充足,劳逸结合;坚持早锻炼、户外活动、散步;与父母、老师、知心朋友谈心;写日记抒发自己每天的心理感受等。
(2)儿童的自理生活作业。如洗衣、做饭、扫地、抹桌、整理房间等。
(3)儿童的自然科学作业。如植物的培植、动物的饲养、自然现象的研讨、当地自然环境的认识等。
(4)儿童的社会性作业和社会活动作业。如政治历史作业;社会问题探讨;参观科技馆、博物馆;社会公益宣传、调查社会现象等。
(5)儿童的文学艺术作业。唱歌、舞蹈、绘画、手工制作、讲故事、朗诵诗歌、猜谜语、编课本剧等。
8、“合科性”作业。合科作业就是将两科或两科以上不同学科内容根据其内在联系综合后编制起来的作业内容。
(1)语文和思想品德的合科。如查找有关科学家幼年勤奋好学的故事并抄写在作业本上。(2)语文、数学与常识的合科。如给三年级的学生布置一个坐公共汽车看乡村变化的双休日作业www.xiexiebang.com,要求了解汽车头班车出发时间和末班车出发时间,了解汽车的行驶路程并计算汽车行驶的速度,了解农村房屋的建筑特点或所见植物的名称及与生长过程相关的各种知识,并记录下来,还可以将郊游的最深感受以日记的形式表达出来。
合科作业要求老师在熟悉某一年级段的各科教学要求的基础上进行精心设计。
9、“探究性”作业。这类作业可以涉及学生喜闻乐见的事情、课堂中或文本中所产生的疑点和社会发展中的热点。如在学习《葡萄沟》这篇课文时,有的小朋友就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我家也种了葡萄,但为什么就种不出想葡萄沟那么多品种、那么好吃的葡萄?痔疮的最佳治疗方法我们这儿为什么不能像葡萄沟一样制作葡萄干呢?此时,教师应抓住时机,把学生们分成几组个合作学习小组,要求他们团结协作,相互交流各自所查找的资料……
【操作要点】
1、“新作业”设计要有利于促进知识的横向联系与纵向渗透,满足学生主体发展的内在要求,激发创新的潜能。
2、“新作业”设计应力求以教材为依据,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促使学生灵活调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通过不同的方式、选择不同的方法,创造性地解决面临的问题,在此过程中,让学生不断品尝创新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创造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
3、“新作业”设计应该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的学习过程,有利于学生才能的发挥、个性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4、“新作业”的设计要有让学生和家长参与的意识和实践,更能提高学生做作业的自主性和兴趣性。特别是学生自己选择作业,既适合学生个性的需要,又为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创造了机会。
5、“新作业”设计实践中应对作业进行多层次练听、多渠道练说、多形式练读、多角度练写、多层面设练,使全体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通过努力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苦学为乐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6、合科作业要注重知识的重组和综合运用,可将原来的两项或两项以上的作业合并成一项,既综合利用了时间资源,又有效减轻了学生的作业负担。
7、“探究性”学习作业应让学生获得从事科学研究的体验和技能,发掘出每一位学生的创造潜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人际交往能力。
第二篇:小学语文六年级作业方案设计
语文有效作业实施方案
西关街小学 六年级语文组
2014年3月
语文有效作业实施方案
西关街小学 六年级语文组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出了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与创造能力,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学会分享与合作等,日益成为学习的主题目标。对小学生来说,作业尤其是课外作业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要形式,是小学生处理和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所以,有必需在严格控制小学生课外作业量的同时,改变作业的传统观念,优化作业设计,体现出小学生在做作业过程中的自主性、开放性、探究性和综合性。
(一)以学生的基础为本
1.小学生正处在长身心,长智慧的时期,受教育快,可塑性强。可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中,自主参与,合作交流、激发求知欲,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创新能力。2.小学生天性好奇,新鲜的东西特别受他们的喜爱,老师需要把握住小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在作业题型、格式等方面推陈出新,尽量设计得有新奇感,能引起他们的兴趣,学生就会愿做、乐做。3.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
(1)体现层次
有的学生天生速度过慢,所以对于这种学生,老师应注意自己的作业量,单独布置,作业一定要精了又精,布置完后不妨再鼓励一句:你的作业量比别人少,相信你能完成好的。对于基础差的学生,老师也应分批布置,减少思考性的作业,适可而止。
(2)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首先得观察学生,哪些事他比较乐于做,哪些事他喜欢钻进去做,哪些事他喜欢想像,哪些事他喜欢创作,老师必须注意观察,善于发现。然后进行筛选,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有一定意义的,能指引他们前进方向的“兴趣”,就可以放入作业范围之中。
(二)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关注人的一般发展。根据这一理念,设计学生课外作业时,一方面重视每一个学生的已有差异,注重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可能;另一方面注重学生知识领域的广泛程度,注重学生诸方面素质的和谐发展和健康向上的价值观的形成。
1.基础性作业是指为实现基本的教学目标而设计的体现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课内外作业,其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构建数学知识,形成基本技能。它是面向全体学生而设计的。
2.拓展性作业是指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将所学知进行必要的延伸和发展而设计的课内外作业,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提升学生的观察、比较、综合、推理等数学思维能力。它是面向学有余力的部分学生而设计的。
3.开放性作业是指条件开放、问题开放、解题策略开放的课内外作业。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思维的开放性、灵活性等。它是面向全体学生而设计的,不同基础的学生可以提出难易程度不同的条件、问题和策略,这样便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4.合作性作业是指需要通过与他人合作才能完成的课内外作业。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表达等能力。它是面向全体学生而设计的。
5.应用性作业是指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生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其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和水平。解决学用结合的问题,体现人人学有用的数学的新理念。它是面向全体学生而设计的。6.探究性作业是指让学生在一定的教学原型的启发下,归纳、推理、探究出事物的规律。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掌握初步的探究方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它是面向有探究兴趣的学生而设计的。
(三)形式
1.收集性作业。让学生看看电视,听听新闻,并定期进行反馈、交流。这里的“看”指的是看看新闻丰富学生的知识容量。这里的“听”指的是听听大人的言谈这类作业主要是训练学生认真听别人说话,培养敏锐的反应能力和快捷的思维判断能力。而“问”指的是针对看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疑问。而“写”指的是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所问到的内容写下来。写的内容很多,可以写写读了课文后的体会,写写故事的结尾,也可以用课堂上学到的写作方法写写现实生活。2.想象性作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捕捉课文中可延伸、可拓展,有升华和突出主题的地方,鼓励学生发散、变通,培养学生想象力。如教学童话、寓言、成语故事等课文,让学生编故事,展开想象,构建新的形象。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自主能力,又能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学生学得有乐趣,爱学。这种作业可以让学生采用看、想、说、写等形式来完成这里的“看”指的是学生需要多看看,没有一定的材料是很难想象的,只有大量的材料在头脑中,才能更好地想象。这里的“想”指的是把所有看到的东西通过自己的内化,大胆进行想象。而“说”指的是把自己所想象的东西说给同学、老师、亲人听。当然也可以把你的想象写下来,让老师读让同学看。有机会也可以鼓励学生把自己的作品拿去发表
3.观察性作业。为了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我们平时就要求学生勤于观察生活,做好生活笔记。做好这类作业我们可以采用读、写、演。这里的“读”指的是扩大学生的词句。而“写”指的是把所观察到的东西写下来,可以制成表格也可以写成文章。当然对于一些能表演的我们更应该演起来。有的课文文质优美,适合朗读,可让学生回家把自己充满感情的朗读表演给家人看。有的课文故事性很强,可以让学生在学完课文后自编一出课本剧,在班队活动中表演给大家看。
4.思考性作业。这样的作业需要动用学生全部的智慧,它的完成有时可能是一种直觉,但在多数情况下,是冥思后的结晶。结论常因个体的不同而表现出多元化。这类作业我们可以采用做、议等形式。首先让学生自己“做”,亲身体验一下。如有些课文学完后可以指导学生运用课本知识,动手做做,这样不难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符合他们的思维特点,而且能加深对课文的感受。接下来是“议”,因为个人的知识水平、心理状况不同,得出的答案也不同,这就需要通过议论,让大家在相互讨论中不断增长知识
5.“表演性”作业。让学生参与课文内容的表演活动,很符合他们好动好表现好新鲜的心理特点。这样具有情境性的课外活动类作业,很容易调动学生做作业的兴趣,同时为了扮演这些角色,学生还会主动地阅读课外读物,收集有关相关的资料,既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也更好地挖掘了学生的表演才能,有利于发展儿童个性,让他们尝到创造的喜悦和成功的快乐。
6.“画画性”作业。画插图:如果课文内容是风景诗或写景状物类记叙文,课外作业可以这样设计:认真阅读课文,请根据自己的理解为课文画一幅或一组插图。做这种课外作业时,学生不但兴致高昂,而且进一步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要把抽象的文字转化为具体的画面,需要想象,需要创造,形象思维能力的到了很大发展。
编辑小报:小报是学生最精细的最爱做的作业了。学生们可通过电脑入手,从报头到花边,从栏目标题到内容,一色的电脑彩色打印,教师可指导学生多角度思考小报的栏目:如语文万花筒、水平测试、作业指导、名作家的介绍等。7.“实践性”作业。通过一些实际的动手作业,使学生的创新思维更符合现实,使创新思维的成果物化,让学生体会到创新的乐趣。
(1)学生的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作业。如安排好自己的科学作息时间,使饮食有度有营养,睡眠充足,劳逸结合;坚持早锻炼、户外活动、散步;与父母、老师、知心朋友谈心;写日记抒发自己每天的心理感受等。
(2)学生的自理生活作业。如洗衣、做饭、扫地、抹桌、整理房间等。
(3)学生的自然科学作业。如植物的培植、动物的饲养、自然现象的研讨、当地自然环境的认识等。
(4)学生的社会性作业和社会活动作业。如政治历史作业;社会问题探讨;参观科技馆、博物馆;社会公益宣传、调查社会现象等。
(5)学生的文学艺术作业。唱歌、舞蹈、绘画、手工制作、讲故事、朗诵诗歌、猜谜语、编课本剧等。来。
9.“探究性”作业。这类作业可以涉及学生喜闻乐见的事情、课堂中或文本中所产生的疑点和社会发展中的热点。如在学习《养花》这篇课文时,教师应抓住时机,把学生们分成几组个合作学习小组,要求他们团结协作,相互交流各自所查找的资料„„(四)有效作业目标
1.“有效作业”设计要有利于促进知识的横向联系与纵向渗透,满足学生主体发展的内在要求,激发创新的潜能。2.“有效作业”设计应力求以教材为依据,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促使学生灵活调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通过不同的方式、选择不同的方法,创造性地解决面临的问题,在此过程中,让学生不断品尝创新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创造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
3.“有效作业”设计应该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的学习过程,有利于学生才能的发挥、个性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4.“有效作业”的设计要有让学生和家长参与的意识和实践,更能提高学生做作业的自主性和兴趣性。特别是学生自己选择作业,既适合学生个性的需要,又为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创造了机会。
5.“有效作业”设计实践中应对作业进行多层次练听、多渠道练说、多形式练读、多角度练写、多层面设练,使全体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通过努力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苦学为乐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6.合科作业要注重知识的重组和综合运用,可将原来的两项或两项以上的作业合并成一项,既综合利用了时间资源,又有效减轻了学生的作业负担。
7.“探究性”学习作业应让学生获得从事科学研究的体验和技能,发掘出每一位学生的创造潜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人际交往能力。
第三篇:小学语文六年级作业设计
小学语文六年级作业设计
设计思路:
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除了对传统的语文课堂作业进行改革外,更重要的是对课外作业设计进行改革,把课外作业设计和学生的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和课余生活以及其他各科学习结合起来,构建一个和谐的学习整体。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了新的人才培养目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与创造能力,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学会分享与合作等,日益成为学习的主题目标。对小学生来说,作业尤其是课外作业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要形式,是小学生处理和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所以,有必需在严格控制小学生课外作业量的同时,改变作业的传统观念,优化作业设计,体现出小学生在做作业过程中的自主性、开放性、探究性和综合性。
设计原则
以学生的基础为本设计“新作业”。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体现层次 ;激发兴趣 ;尊重个性。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设计“新作业”。注重多学科的知识融合,启发多层次的思考;承载多方面的教育功能。以提高教师专业化的发展为本,设计“新作业”。
设计内容
以古诗《暮江吟》为例
1.默写古诗
2.翻译古诗
3.谈谈你对诗人情感的认识
4.画一画这两句诗中得任意一句,用画面来表现诗歌内容
设计反思
1.这是一首借景抒情的古诗,有很多景物的描写,学生很容易通过绘画来表现当时情景,老师也能通过画面来看到学生对诗歌得理解,既达到了对学生掌握知识得检查目的又能综合其他学科使学生感到作业不那么单一乏味,能更好挖掘学生才能,容易激发学生得兴趣。
2.分层设计作业,既有基础作业又有发展性得作业。默写古诗得设计是为了实现基本的教学目标而设计得体现基础知识的作业。而谈谈作者情感得认识就属于思考性作业。它需要动用学生全部的智慧,因为个人得知识水平不同心理状况不同得出答案也不一定完全相同,这给了学生一个对作品再加工再认识得机会,尊重了学生得个性发展。
3.丰富了作业得内容,并赋予了不同得表现形式:1.2两题为基础题目。34两题为选做题目学生可以通过绘画通过交流等多种形式达到理解诗歌内容了解古诗思想感情得目的。
第四篇:小学语文教学方案设计
小学语文教学方案设计
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设计小学语文教学方案,主要就是教学过程的活动流程。
因此,必须明确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语文的规律。
小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是和其认知过程分不开的,要了解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首先要明确学生的一般认知过程。学生的学习从本质上看是由认知因素构成的特殊的认识活动。学习过程中的认知因素和一般的认识因素既相同,又有区别。一般的认识因素包括感知、思维、实践三因素。而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认知因素则包括:感知、思维、记忆、运用四因素。这是由学习是特殊的认识过程的特点决定的。
(一)整体感知语言
初读课文,熟悉内容,了解课文大意,揣摩作者思路,激发学习兴趣,唤起学习动机。
(二)理解、感悟、欣赏语言
学生理解语言的过程即思维的过程。思维过程是从具体(语言)——概括(内容),再从概括(内容)——具体(语言)两个过程不断反复的辩证统一过程。这两个过程就是从语言形式——思想内容,再由思想内容——语言表达。尤其是后一过程是理解作者写文章的过程,对课文重点和难点的精读过程,经过细读、深读,深入思考、揣摩,感悟语言中蕴涵的情与理,理解作者是如何表达思想感情的,体味语言运用的精当,领会课文结构的合理性。当学生对读物理解之后,会产生表达自己内心感受的愿望,可通过朗读、复述、评价、写作等多种形式表达自己的理解,进而形成自己的见解,作出评价并欣赏语言表达和思想情感之美。在此过程中也包含了对读物语言、知识、思想情感和学习方法的巩固和记忆。(三)积累语言
学习语文必须靠积累,积累就是储存。学生语言的储存不是一次性的,要天天积累,日久天长,就会派上用场。积累语言主要靠熟读、背诵。目前,大家很重视背诵,但是缺乏背诵的方法指导,一定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当然,要求学生背诵的一定要是名家名篇。(四)运用语言
要给学生创设听说读写的机会,通过多形式的练习达到会用的目的。在语言运用上基础性练习是必要的,但应着重综合性的语言运用。
总之,语文教学过程的诸因素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但又是层层深入的。学习一篇课文必须完成全过程,而一节课则可以某一两个因素为主。全过程是通过初读——细读——深读——熟读来实现的。
此外,识字教学、作文教学也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如识字教学的认知规律是:感知(初步读出生字字音、认识字形)——思维(进一步分析字形结构、理解字词义)——记忆积累(在课文中进一步理解、巩固字的音形义)——运用(写字、造句、辨认等)。作文教学的认知规律是:感知(观察事物、实验、初步解题)——思维(构思、立意、拟作文提纲)——记忆(提取平时读书、观察的积蓄)——运用(打草稿、修改、誊写)。
五、注重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独立的语文能力。叶圣陶先生早就指出:“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做到此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1]这段话讲得很清楚,语文教学能达到学生自能读书,自能作文,才称得上教学的成功。要达到此两点,语文教学必须贯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在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中体现语文实践活动原理的要求有下列几点。(一)要给学生足够的语文实践活动的时间和空间。
给学生一定的自学时间,学生的学习才能有充分的思维活动,学习的主动性才能调动起来。同时学生智慧的激发,更需要广阔的空间。首先,课上要保证学生语文实践活动的时间,最好有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二的时间归学生利用。让学生听一听,说一说,读一读,写一写,做一做;使他们能动耳、动口、动手、动脑,真正体现出是学生学语文。这期间,有的活动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有的是学生自己主动选择、独立进行的。要在课上给学生留出一定的语文实践时间,教师必须改进教学方法,严格控制讲授的时间,主要进行启发、引导、解惑。其次,要引导学生组织各种语文实践活动,要保证学生有自主的语文活动时间,如课外阅读,课外练笔,写日记、读书笔记,办手抄报,课外朗读、演讲、讲故事等。每周至少有一节让学生自主地去图书馆(室)的学习时间,培养学生利用学习资料的技能,掌握这种技能会提高学生的读书兴趣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二)要全面落实语文实践活动。既要有读、听的语文实践,又要有说、写的语文实践;既要有基础训练,更要有语文的综合训练。要给学生布置活动性作业和开放性的作业,让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在创造性的语文实践中,不断提高语文素质。
(三)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大部分要经过教师的设计。
六、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材施教
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材施教,就是承认学生存在着生理、心理差异,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针对性和选择性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个性的充分发展。
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因材施教,也是培养具有创造性人才的需要。小学语文教学目的主要是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打基础,初等教育是普及性教育,不是英才教育,但是在普通教育中也应注意学生的个性发展。新大纲在教学目的中提出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要“发展学生健康的个性”。要培养有创造才能的人,就必须发展学生的个性,在完成教学统一要求的前提下,应允许学生有自由发展的空间,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使其潜能充分发挥出来。因此,就必须因材施教,教师的责任在于千方百计地使每个学生的某种兴趣和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第五篇:小学语文培优方案设计(四年级)
小学语文培优方案设计
(四年级下册)
一、学情分析
针对我校学生的基本情况和一些问题,必须采用灵活的教法和学法。突破传统教学,打造不定向的思维形式。将以前的束缚甩掉,但不能忽视传统教学的优点。应把我校的“培优教学”与传统教学紧密结合。
四年级的语文学习又上了一个新台阶,要完成由中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通过学习,要能达到课程标准规定的中年段的教学目标,为高年级的语文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这个基础除了扎实的语言文字的基础外,还包括良好的学习习惯、浓厚的学习兴趣、有效的学习方法。
二、教材分析
本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17篇,略读课文15篇;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共40篇。
教材设计了8个专题。依次是:走遍千山万水、以诚待人、大自然的启示、战争与和平、热爱生命、田园生活、执著的追求、故事长廊。其中第三单元“大自然的启示”和第六单元“田园生活”还安排有综合性学习内容,使专题的学习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多彩。本册要求认识200个字,会写200个字。
(一)加强整合,围绕专题组织教材。
本册教材的编排方式仍然是按专题分组编写。专题内容新颖、丰富,内涵深刻,富有人文气息,同时也体现了语文学习的特点。
根据课程标准提出的“教材内容要简化头绪,加强整合”的要求,本册在编写中加强了整合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导语导学,整合单元内容。
2.精读与略读课文的联系和整合。3.单元学习活动的贯通和整合。
(二)安排“综合性学习”,全面落实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目标。
综合性学习是课程改革的着力点。本册教材继续安排两次综合性学习,一个安排在“大自然的启示”专题中,要求观察大自然现象或搜集资料、调查访问,交流从中的发现或得到的启发;也可以做做实验或搞搞小发明。一个安排在“田园生活”专题中,了解乡村景物和人们的生活。
根据教材的编排,教师对综合性学习的指导要着重抓好三个环节:一是通过布置,使学生明确任务,知道要做些什么,该怎么做;二是在学生自行开展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时时关心、了解活动开展的情况,及时表扬好的做法,帮助解决遇到的困难;三是采用多种形式,充分展示交流。
(三)加强导学功能,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
作为中年级的最后一册,本册仍然采用第一人称“我”的语言叙述方式,继续强调自主学习意识。同时,为了体现文本交流,精读课文中仍然以泡泡的形式出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质疑问难能力。泡泡的内容大致有:引导学生理解词句及课文内容的;引导想象的;体会文章结构特点的;引导课外阅读的等等。
(四)丰富课本内容,拓宽学习资源。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精神,语文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充分利用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本册课后继续安排“资料袋”,在课文背景或相关知识上,增加了深度和广度。语文园地的“宽带网”安排在一、四组,引导学生搜集有关祖国五岳和五大淡水湖的资料以及了解有关战争给人类造成灾难的事实和英雄人物的事迹,拓展知识面。“展示台”安排在第三、六单元,作为综合活动的组成部分,交流认识大自然和感受农村生活的活动成果。“日积月累”中的名言警句、古诗名句、谚语、成语等,“趣味语文”中的《说“信”》《趣联巧对》,“成语故事”中的《鹏程万里》《手不释卷》,集中安排以古代传统文化为主的内容,在趣味阅读、轻松记背中,积累语言,感受中华文化的优秀和博大精深。此外,结合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课外阅读,重点推荐《一千零一夜》《伊索寓言》和中国的民间故事。这些都为丰富学习、拓展学习开辟了资源空间。
三、教学总目标
1.认字200个,会写200个,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2.会使用字典、词典,有独立识字的能力。能用钢笔熟练书写正楷字,用毛笔临摹字帖。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4.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5.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事性课文的大意。6.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7.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8.留心周围事物,勤于书面表达。能把内容写得比较清楚、比较具体。会写简短的书信便条。能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9.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有目的地搜集资料,提出不懂的问题,开展讨论,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一)识字、写字教学。
对于认识的字,由于精读和略读课文中的生字都注音,学生认字并不困难,可以让学生自学完成。老师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进行检查,可以对多音字、难读准的生字或易混的生字作指导。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多种识字方法识记生字。选读课文中的生字一律不注音,为的是让学生在阅读中自主识字,自查字典读准确,培养独立识字能力。老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课外阅读,通过各种渠道主动识字,扩大识字量,并养成独立识字的习惯。
会写的字安排在精读课文中,随课堂教学完成。教学中,老师可以就难写的字、易混淆的字形作重点指导,引导学生用识字规律认记生字。对于书写练习,除课堂生字学习指导外,主要凭借本册的钢笔字和毛笔字写字教材,进行指导和书写训练,及时纠正学生在书写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同时培养学生的书写兴趣和爱好。
四、教学内容与措施
(二)阅读教学
1.精读课文的教学。(1)指导朗读、默读。
朗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阅读训练,也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培养语感的基本途径。本册教学仍要重视朗读训练。
(2)精读词句,积累语言。
本册课后练习中对词句的学习和积累,采用了灵活的、有一定弹性的安排,比如,背诵你喜欢的部分,把你喜欢的语句写下来。这一编排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思想,教学中要加强检查、交流,将训练落到实处。
(3)精读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本册要重点教会学生“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阅读方法,这项内容在语文园地八“交流平台”中,它以对话形式,渗透阅读中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教师可引导学生把交流平台中提示的方法,加以扩展练习,运用到阅读学习中去。
在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的过程中,要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让学生自主完成学习的过程,并得出结论。教师可做重点指导和点拨,不可用现成的结论代替学生的思考。同时,尊重学生的理解和独特体验,允许学生有其他合理的选择。
2.略读课文的教学。
本册安排了15篇略读课文。根据叶圣陶先生提出的“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是补充;略读指导却需要提纲挈领,期其自得”的思想,略读教学要求与精读要求不同。
3.选读课文的教学。
本册教材后安排了8篇选读课文,内容基本与单元对应,供学生自学完成。
(三)口语交际教学
本册安排8次口语交际。分别是:“走,我们去春游”“以诚待人的事情”“大自然的启示”“小小新闻发布会”“热爱生命的故事”“乡村生活”“我敬佩的一个人”“向你推荐一本书”。其中,“大自然的启示”“乡村生活”作为口语交际,是“综合性学习”的一部分。其他6次是结合专题内容,从学生生活和思想实际出发而安排的话题。
本册口语交际教学,要注重彼此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能力。特别要在学生口语表达中随机训练和规范,循序渐进提高口语表达水平。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
2.交际中,注重语言的规范和指导。3.面向全体,训练到位。
4.把口语训练延伸到日常活动中去。5.引导评价,提高语言能力。
(四)习作教学
本册习作在“语文园地”中安排了8次,作为完整的习作训练;此外,结合课文学习,安排3次小练笔,作为片段练习。
8次分别是写校园景、物、事,写自己的心里话,写大自然中的观察和发现,看图写想象,写热爱生命的人和事,写乡村生活的感受,写敬佩的一个人及自由表达。其中,大自然中的观察和发现,热爱生命的人和事,乡村生活的感受,我敬佩的一个人,这四项内容是说、写合一安排;其他四项是说、写分开安排。习作教学要注意以下几点:
1.启发引导,让学生乐写、爱写,对写充满兴趣。2.感情真实、内容具体,养成良好的习作习惯。3.让学生经常练笔,养成勤动笔的习惯。4.习作交流和评价,重在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