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一公司安全文化的特点及改革设想
论一公司安全文化的特点及改革设想
调度室:虞文广
如果有人问:提炼具有公司特色的安全文化,那么湛江港一分公司最具特色的安全文化是什么?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我会用一个字来表达:那就是“罚!”
为什么说是“罚”呢?首先它有存在的客观原因。湛江港第一分公司是一个有着五十多年历史的国有企业,作业场所大,有仓库,有堆场,有码头,有修理车间;而且公路、铁路交错,泊位多,船舶进出繁杂。再有设备、设施也很多,有龙门吊、轮胎吊、翻斗机、自卸车、叉车、平板车、拖头等等不同类型机械在同时运作。而且作业人员也很复杂,有司机、理货员、调度员、操作工、打码工人、修理工等等作业、管理人员在为码头的正常生产而辛勤地劳动着。所以如果没有一整套的安全作业措施、考核制度,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作业是没有办法展开的,而且安全生产只能是一句空话!在这样高度复杂的作业环境里面,“罚”是最直接,最有效的管理方式之一。
例如:在407泊进行散化卸船作业,开9个灌包斗灌包,1个高架斗拉到堆场散放。这样在船上:有5-6台门吊抓斗在不停地进行抓货作业,一般船上有6-7个舱口,那么在舱内就会有2-3台钩机在舱内作业,还有1-2台翻斗机在舱内进行清舱作业。而在码头,开9个灌包斗进行灌包作业时,一般会有8台平板车和14-16台拖头在进行转堆作业,各条头的堆头上有16-20个工人在打码,有的堆头还需要吊机或叉车进行叠堆作业;1个高架漏斗,一般会有3台自卸车在进行转堆作业,而后场一般会有一台斗机及一台钩机进行归堆、加高作业。在这样复杂的作业环境里面,各种机械加起来有30-40台,作业工人达200多人以上,直接的管理人员有多少个?答案:2个。就2个装卸指导员负责指挥调度。出了事故,这2人是绝对跑不掉的!
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下,要同时协调好各个作业环节的作业顺畅,还要管理好各个作业线的安全生产,查找各类事故隐患,防止事故的发生。那么在客观上,管理人员的精神状态是处在一个长期紧张的工作环境之中。在主观上,为了尽快处理各项工作,一般都会采取最最直接,最有效的管理方式,那就是“罚”!
第二:在现场的管理人员考核当中,每个管理人员都有考核指标,即每个旬度必须完成若干宗扣罚指标,不完成任务的将会被扣罚。所以,在这样的形势下,将会造成有一部分的管理者不是为了管理而进行扣罚,是为了完成扣罚任务而进行扣罚,甚至于出现买通工人、司机认罚,从而达到完成扣罚任务的不良作风。
第三:在码头作业的工人、司机,普遍存在着求快、求简、想工作轻松的心态。因而在高强度的工作环境下,对安全观念的放松是必然的。但事故隐患就如同窥视猎物的猛虎,一放松,往往悲剧会马上发生!所以为了在各工人、司机的脑子里面敲响警钟,“罚”是必需的管理手段之一。
以上就是当前我们公司安全文化中,“罚”文化形成的主要原因。
但是,在“罚”文化的背后,我们看到了几个不利于安全管理的初衷,甚至是与我们安全文化所背离的。
首先是买通工人、司机认罚,从而达到完成扣罚任务的不良作风。
制定管理人员要完成违章扣罚任务的初衷,是为了加强管理人员对现场管理的力度,减少和杜绝事故的发生。但是,当出现了管理人员买通工人、司机认罚,从而达到完成扣罚任务的现象时,这绝对是与管理者目的相背离的,出现这样的结果,只能讲是管理的倒退!这样做的后果是:当扣罚指标完成了,就是再看到违章,那也懒得去管、去罚了,这是对“罚”文化最生动的讽刺!
第二:随着对安全生产的要求越来越高,那么相应的处罚的力度就会越来越严。随着“罚”的尺度在不断增多,将会造成人与人之间的隔膜增多。“富士康”厂就是典型代表。
第三:“罚”并不能真正改善管理。在我们公司,最典型的就是民工装卸队。一般我们管理人员只能处罚到带班的,而直接违章的工人,你处罚他,他马上不干!下一次,违章的还是他!
所以摆在我们管理者的面前,就存在着一个两难的问题,严格的规章制度要落实,管理的力度不能太紧,但绝不能放松。这就好象一个人在悬崖边拉绳子往上爬一样,不拉,肯定死;拉得太紧,又怕绳子被磨断。
从管理的角度来看,没有约束的管理是没有办法管理的。特别是安全监管工作,如何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这是个技术活,同时也是我们所有管理者都在追求的目标!我们的管理方式、管理文化,如果能做到:防止各类事故的发生,对所有违章者的教育能令其知错主动改正并诚心感激,这才是真正的成功!
因此,我建议我们公司提倡实施“奖”文化。
不要司机、工人一听到管理人员来了,就象老鼠见了猫,或者说开车违章的看见警察来了的感觉!通过“奖”的方式,让大家从被动的罚,到主动地提高安全意识,将压迫式管理改变为主动承担式管理,这是我的想法也是我的目的。
那么怎样做,才能让大家主动地提高安全意识,在作业中能相互提醒、相互纠正存在的事故隐患,形成共同将安全生产主动承担起来的局面呢?就此,我有以下一些想法:
首先以班组、部门为对象,树立个人的先进典型;用奖励个人先进、宣传个人先进,推动个人先进的方式来激励人人学习先进,并形成追先进,赶先进的局面。
第二:以易发事故的班组、作业线、作业点作为考核对象,以多少天无事故为奖励目标;进行奖金累加,比如半年无事故的,奖励300元;一年无事故的,奖励800元的方式进行累进奖励;并且设立倒计时牌,例如“还有15天就是安全生产无事故300天”的方式来进行提醒,让所有参加作业、管理的人员在无形中加强其安全潜意识。
第三:重奖现场作业管理中的安全管理新方法、新经验。将压迫式管理变为启发式管理,改善及创新我们的管理手段和方式。通过不断改善、不断创新从而提升我们的管理水平和业务能力。
第四:对农民工除加强安全知识、安全意识教育的同时,也要通过奖励的方式来促进管理,因为他们是最基层的操作环节,也是最容易发生事故的环节!例如某一条重点船舶作业,在两个民工作业点中进行考核和评比,哪一个安全、高效,无违章的奖励!
第五:公司要定期组织先进个人、先进班组进行安全文化座谈。通过大家谈,整理出当前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有什么好的方法,好的经验值得推广;再有通过大家谈的方式来改变、加深各自的安全文化理念和知识,通过辩论的方式使大家认识到该如何进行更好的管理,探索出更好的管理方法和管理理念。
以上所有建议将会增加公司的成本支出,但就我个人认为,这些支出都是值得的!希望领导能采纳实施。
第二篇:物业改革设想
嘉龙房地产下属物业改革设想
本文要点
必要、目标、路线
模式、人才、内业
一、房地产下属物业部门改革的必要性:
㈠现状:
1.多种历史遗留因素,及长期作为下属单位的依赖性,造成物业部门的整体工作疲软;
2.物业工作疲软、效率下降,甚或推脱责任(逃避应与业户深入沟通协调的“麻烦事”),致使各种问题长期累积,直接影响业主的费用收取率,物业经费捉襟见肘,员工薪资低于市场水平,造成人才流失、空缺,无法专业化管理——服务水平再次下降——恶性循环。㈡办法:
1.别辟蹊径,快刀斩麻:以“嘉龙现代城” 项目为专业化管理改革试点,树立良好的物业服务品牌,合理分清房产公司、物业、业户三方责任,协调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2.抛弃包袱,轻装上阵:尽快在除“嘉龙现代城”、“锦绣江南”外的其它项目筹备成立业主委员会,将项目管理权移交给业主委员会,便于集中精力在两个重点项目上打造物业品牌;
3.精打细琢,塑造品牌:凭借“嘉龙现代城”的专业化管理改革效果,进一步拓展到“锦绣江南”项目,拟将“锦绣江南”与“嘉龙现代 1
城”打造成优质物业品牌项目。全面整治项目居住环境,加强服务工作,促进服务质量不断提高,塑造物业品牌,业主满意——收费率上升——形成良性循环。
二、规划目标:
1.3-6月内所辖项目环境与服务整体改善,业主满意度达90%以上;
2.一年内所辖项目达到行业市优;
3.二年内所辖项目达到行业省优(需项目硬件符合要求)。
三、总体路线:
1.内部分包、促进竞争
2.限期整改、解决问题
3.专业管理、长期战略
四、建议采用的模式:
㈠采取内部分包形式(以“嘉龙现代城”为分包试点)
1.企业对企业:嘉龙房地产与万荣物业(见效快,以新物业名义管理便于对空臵房收费、违规装修、封闭式管理等问题进行统一处理); 注:根据福建省物业行业相关条例,未售空臵房物业费应由房产商拨付,已出售空臵房物业费由业主承担,但本地的法规尚未明确收取的标准,因此,实际操作中一般均是打折收费。
《福建省物业管理条例》第三十五条:物业交付买受人之前发生的物业服务费用,由建设单位全额承担。物业交付买受人之日起,物业服务费用由买受人承担,双方另有约定的从其约定。(房产商登报通知后仍逾期不交房的,可视为房屋已交付)
《福建省物业服务收费管理实施办法》第十四条:物业服务费用从物业交付买受人之日起按月收取,物业服务合同另有约定的,从其约定。纳入物业管理范围的已竣工但尚未出售,或者因开发建设单位原因未按时交付物业买受人的物业,物业服务费用或者物业服务资金由开发建设单位全额交纳。物业交付买受人后,但物业管理区域内相关配套设备设施尚未完备的,其物业服务收费标准可适当下浮,具体浮动办法由市、县政府价格
主管部门会同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2.企业对个人:嘉龙房地产与个人,仍以“邦嘉物业”名义实行管理(见效中,可对项目人员及工作全盘整顿,但需一段过程);
3.内部项目经理责任制:内部项目经理全权委托书,结合绩效考核方式(见效慢,主要在原有员工工作执行及企业文化的创建等方面)。㈡限期整改
以规定期限整治考核为准,以考核的效果确定分包范围是否拓展到其它项目或终止合作。
㈢组建资产部
除“锦绣江南”、“嘉龙现代城”外,其它项目在物业改革后期,建议房地产公司组建“资产管理部”与物业代表共同配合管理,尽快筹备业委会。
五、人才引进:
1.项目经理:汤发斌(现为“冠亚城市花园”项目经理)
简介:专业物业项目经理资格,从事物业行业工作5年,曾担任过“中远名城”、“冠亚城市花园”等项目的物业经理。物业管理经验丰富,涉及到拆迁安臵项目、未水改项目、中高档商住项目、开放式商住一体项目、工程遗留问题、交房办理、装修管理、筹备业委会、协调提高物业费、设施养护等方方面面经验,每个项目在其接任前后的管理水平与收费率均有较大的提升。
2.工程组长:待定
要求:侧重于强弱电、给排水设施设备养护与泥水基建专业知识,能独立制订养护周期性计划,责任心强,力所能及的零星工作物业自己动手。
3.安防队训导员:兼职,作战部队军人退役,待定
例:一八零医院项目安防训练为准军事化训练模式,主要为队形队列和防暴/消防应急实地演练,配备有专用器材。
六、内业资料的健全:
1.项目物业服务方案;
2.企业员工手册、工作指导书、业主服务指南、培训手册;
3.各项规章、考核规程(纪律考核、微笑服务评选等);
4.设施设备养护记录、社区文化档案、投诉记录、业主档案、企业文化等等;
5.小区公共场所、物业办公场所、员工制服的全套CI形象设计(Corporate Identity),营造专业、温馨的物业服务氛围。
如上为关于物业改革的简单设想,具体措施尚待进一步了解各项目实际状况后拟定详细《物业服务方案》,方案将在专业化商住小区物业管理的基础上导入部队医院的强化管理措施。
至此,敬盼贵公司针对“内部分包形式”予以回复,以便为贵公司竭诚服务。
礼!
撰写人:张志荣(一八零医院万荣物业)
二O一一年四月一日
第三篇:论医疗改革
论医疗改革
内容摘要:说到中国社会热点问题,医疗问题无疑是凸显的无法回避的,看病难,看病贵,成了百姓的口头禅,成了相声小品的段子,足以见得医疗问题有多么影响民生。医疗改革被视作医疗问题的救星,过去的医疗改革有没有成效,今后的医疗改革又要往哪个方向走。
关键词:医疗改革 医疗卫生服务 农村 城镇
在中国无论是农村还是城镇看病难,看病贵都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医疗改革迫在眉睫,改革的目的从我自己的看法上来说,一是要改善医疗经济体制,减少医疗成本,降低看病费用,二是完善行医道德标准,提高医疗机构的道德水平,让医疗真正去作用于治病救人,三是完善工作体制,优化工作流程,缩短就医等候时间,提高医疗的便利性,进而达到普及。
这只是从整体角度上,细微些,尤其是对于农村,医疗点的建设上应该是以小以基本为主,更符合农村的实际情况,城镇则以全以精为标准,政策应该灵活调整,以满足不同地域,地区的需求,达到成本最优化,实用最优化,就医最便利,最便宜,服务大众。
一、当前医疗改革的思路诟病
当前的一些改革思路和做法,不少仍与医疗卫生事业基本规律和发展要求存在矛盾,难以取得突破性进展:
1.目前的不少改革思路与做法都值得商榷
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中的问题及其严重后果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全面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同,各个领域的改革也都开始进一步推进。能够面对问题、正视现实,加快推进改革固然值得肯定,但改革能否获得预期的进展及良好的效果则是另一问题。从总体上看,目前正在推行的不少改革思路及做法都值得进一步商榷。2.公共卫生领域的改革没有抓住问题的实质
政府投入不足的确是近年来公共卫生事业出现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并不是唯一的因素。除投入不足外,医疗服务体系与公共卫生体系的割裂问题、公共卫生组织体系之间的条块分割问题、公共卫生机构组织与管理上的体制缺陷,以及由此导致的行为偏离等问题都是非常严重的。没有综合性的配套改革,仅靠增加政府投入,解决不了以上这些矛盾。即使在投入问题上,也需要以体制完善为基础,尤其是要建立不同层级政府间规范的责任分担与资金筹集机制。否则即使增加了政府投入,也无法确保公共卫生事业的稳定发展。
3.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中的商业化、市场化倾向严重;
“抓大放小”难以保证“可及性”。尽管商业化、市场化的医疗卫生服务体制改革已经带来了极为严重的社会后果,但至今国内学术界对此不愿意进行认真的反思,商业化、市场化的舆论和呼声依旧很高。很多地方政府在医疗卫生领域实际推行的改革措施依然是进一步商业化、市场化。不少地方还套用国有企业改革的做法,通过股份制改造、整体出售、授权经营等多种方式将公立医疗卫生机构民营化。如果这种倾向得不到有效遏制,后果将不堪设想。
4.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设计同样存在明显的缺陷
在农村医疗卫生状况急剧恶化、恢复传统合作医疗制度努力普遍失败的情况下,中央政府的有关部门于2003年出台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改革思路,明确提出了政府增加投入的责任。这一点值得充分肯定。问题在于制度设计原则上依然存在明显的缺陷,很难发挥保障广大农村居民基本医疗需求的作用。
问题之一:农村居民自愿参加并需要按缴纳费用。这事实上就设定了一个费用门槛,以至于最贫困的农村居民,通常也是最需要帮助的人,必然因为缺乏缴费能力而无法参加。这与社会(医疗)保障制度需要突出对经济弱势群体保护的一般性原则是明显矛盾的。另外,自愿参加的制度必然形成体制内和体制外的群体区分,难以避免体制外人员对体制内资源的侵蚀问题。
问题之二:政府的补贴与自愿参加相结合。由于自愿参加必然形成对经济困难群体的排斥,能够参加的是农村中相对富裕的群体。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对参保者的财政补贴,就变成了一种典型的逆向转移支付,加剧了农村医疗卫生领域的不平等,违背了社会保障制度应当对贫困者进行转移支付、以缓解社会不平等的基本原则。
问题之三:保障目标依然定位为保大病。事实上放弃了对大多数人基本医疗需求的保障责任,也不可能获得良好的投入绩效。在农村的现实生活中,真正影响农村居民整体健康水平的是常见病和多发病。许多农村居民的大病也是因为“小病无钱治而扛成大病”的。从医疗卫生投入的绩效看,对大病的干预所获得的健康效果远不如对常见病和多发病的及时干预。
问题之四:与城镇医疗保障制度设计一样,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设计,缺乏医疗服务体系改革的同步支撑,以至于不得不突出对患者的约束。制度设计中也引入了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的起付线、封顶线以及分段按比例报销等做法。这些做法对于维持资金平衡是有益的,但对患者过分严格的约束特别是过高的患者自负比例必然会导致参保积极性的下降。
问题之五:缺乏组织能力和管理成本上的分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确定以县为单位进行组织。实施费用发生后,以县为单位集中审核、报销。表面看来,统筹层次已经很低了。但中国的实际情况是,绝大部分县都有数十万甚至上百万的人口,且农村居民居住分散。合作医疗面对千家万户,县政府是否有足够的组织能力,管理成本有多高,都值得进一步研究。
二、今后应如何确立医改方向
医疗体制改革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必须综合考虑各方因素。结合以往经验教训以及现存在的问题,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加强立法
通过立法来保障公民的基本医疗权利。建设社会注意法制国家,强调立法先行。尽快完善医疗卫生体制各项政策,确保医疗改革法制化和科学化。
2.建立覆盖全民的、一体化的医疗卫生体制
在未来的改革中,必须打破城乡、所有制等界限,建立一个覆盖全民的、一体化的医疗卫生体制。这样不仅可以更好地实现社会公平,保障全体公民的基本健康权益,也可以避免体制分割所造成的利益集团分化以及由此产生矛盾和冲突,还能够从根本上扫清传统医疗体制对劳动力流动、国有企业改革,以及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等形成的障碍。
3.明确政府职责
医疗制度改革仍要走市场化的方向,这是被各国验证了的,但市场化必须走有管理的市场化之路,走符合中国国情的市场化之路。各级政府要把医疗卫生工作作为关心群众、促进社会和谐的大事,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不断加强和改善领导。政府要强化在规划、筹资、服务、监管等方面的职责,确定各有关部门的职能,建立责任制,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完善公共财政体制,增加对卫生事业的经费投入加大财政投入,确保医疗的公益性。
4.加大国家财政支持力度
在具体运作上,公众就医时可以只支付需要个人付账的那一部分,其余由医院定期凭详单向医保机构结算。医保机构聘请专家项目和价格进行审核,然后商谈价格,约束医疗费用的不合理上涨。
5.优化卫生投入结构
确定保障重点,扩大医疗保障覆盖面,落实预防保健、卫生监督、社区卫生、农村卫生和医疗保障补助经费。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合理分配卫生资源,加强对中西部、贫困地区的转移支付,防止资源向高端服务、高购买力地区集中,逐步缩小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差距。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发展,发挥中医药在基本卫生保健中的作用,中西结合,取长补短,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
6.建立并逐步完善筹资与组织管理体制
正确处理好政府、企业和个人在费用负担方面的比例。在加大政府财政支持力度的同时,可以考虑增加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在医疗费用中所占的比重,以减轻个人负担。
总的来说,保障所有人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医疗卫生保障体制是中国医改的目标与方向,才是我们国家应该努力的方向,相信未来,中国将会有一个全新的医疗面貌,看病不贵,看病不难。
参考文献:
[1] 北京电视台新闻评论部.话说北京医疗改革..专利文献出版社,2001.12 [2] 编委会.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方案解读与新型城乡医疗保障服务体系构建实施手册,2008 [3] 王红漫.大国卫生之难.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4 [4] 欧高敦.医疗改革从何入手.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5 [5] 金大鹏, 医疗卫生绿皮书.医院院长论坛,2006.3 [6] 杜乐勋/张文鸣/黄泽民.中国医疗卫生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7] 人保部.医保付费实行三大改革.人民日报,2011.6 [8] 弋玄.中国医疗体制改制规划书.个人博客,2007 [9] 金光华.农村医疗项目商业计划.农村医疗专项研究服务站,2003.4 [10] 葛延风、贡森等著.中国医改:问题·根源·出路.中国发展出版社,2007.6
第四篇:论高考改革
论高考改革:英语退出高考,评分准则需更细化
一年一度的高考又将如约而至。与此同时,高考制度也在酝酿重大变革。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公平性与权威性几十年来得到全社会较大认可的高考制度改革要是想让公众满意,那么与之密切相关的高考评分、高校招生、中学生培养制度及公司招聘等方面也需要大动刀斧。本文就高考评分谈谈自己的拙见。
5月8日,一条“中高考改革方案落地:英语正式退出”的帖子在网上广泛传播。
5月10日,北京市教委回应称此帖为不实消息 5月17日,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顾明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新高考方案将于2017年实施,英语将退出高考统考,“英语退出高考”的话题再一次受到社会大众的关注。
5月18日,顾明远表示消息是误读,英语并非退出高考,而是由原先的统一考试改为社会化考试。
在分数与考大学切身利益相关的高中学生和家长的眼中,学生英语得分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他们对英语科目的取舍。理工科学生支持英语退出高考统考,在他们看来这样高考竞争的优势更大;而对于英语成绩较好的同学特别是文科的学生而言,他们更希望保持英语的统考资格,因为这是他们拿分的科目之一;对于大多数“唯分数论”的家长而言,有利于孩子“加分”的就是好的。“功利化”的英语学习使老师、学生在题海战术中忘记了英语的本质是一种语言交流工具,重要的不是死记硬背单词、语法,而是要通过学习掌握一门“实用性强”的外语,而非“哑巴英语”。
作为一个走过高考独木桥的老人,我对高考“开除”英语于考生有利这一观点不敢苟同。以高考大省山东省为例,现阶段高考科目为语数外和综合考试。语数外总分皆为150,但是在题目数量上就差异很大,英语除去最后一道30分的写作题共有80道题,平均一道题1.5分,而且大多是选择题,即使考生做错,那么也只是1.5分的差距。但是其他科目就没有这样的福利,数学的选择题一题5分,综合的选择题一题4分,语文的选择题一题3分,如果在这三个科目中做错选择题,一个就是3到5分的差距,两个就是6到10分。在山东省,6分的差距可能是2000多个名次差别,它可能会让一个考生由重本落到普本。其次在高考阅卷中,理工科类的试题答案至关重要,答案正确得满分,答案错误则是找点给分,这样的话即使你只是因为紧张或者算数疲劳而将最后答案算错,而阅卷老师又是走马观花而过的话,那么你最多也只能拿到一半的分。
寒窗苦读九年,若是这样而与重点大学擦肩而过,想必很多考生都是极其忿恨的。所以高考评分需要随高考改革而改革。
评分准则需更细化——无论是综合还是语文和数学,必须摒弃以点给分的惯例,世上没有什么标准答案,评分过程要更注重学生的思维逻辑等等。同时,选择题的分值需酌情减少,高考要更注重考查考生的主观表达能力。
第五篇:论中央财政改革
中央财政预算改革——3.85万亿元怎么花?
班级::证券0905姓名:张文煜学号:2009161186
中国财政预算一直存在一些问题,例如,1、随意追加和更改预算;
2、年终突击花钱;
3、违规挪用;
4、私设金库乱挂账;公共财政预算的软约束问题,几成顽疾沉痼。
2010年年初,一些公共预算改革的信息亦在释放,如财政部提出社保基金纳入政府预算,中央政府部门预算逐步向社会公开等。纵观中国财政预算改革之路,总是艰难中前进的,而要建立财政预算硬约束机制,需要技术上的修补来完善。
1994年,中国通过了《预算法》,相关的中国财政预算改革开始展开,《预算法》事实上开始作用。但真正意义上的预算改革,起始于1999年,国库统一支付、政府采购、收支两条线、政府收支分类、部门预算改革渐次展开,虽推进缓慢、改革艰难,成果依然不小:从实施国库集中支付之后审计署公布的结果来看,预算资金被截留、乱用现象减少。
但政府采购透明度仍然不够,“公开招标”不公开,黑幕重重的情况俯首可拾。在收支两条线方面,仍然存在为单项工作目标建立的收费和基金等预算外资金,这些收入成为账外账。
于是,2000年开始,中央开始实施部门预算,其被认为是预算改革的一大进步,部门预算存在的诸多问题,如:预算的科学性远远不足,预算编制时间短、规划不够。这些问题得到改善。
部门预算一般又分为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但科目不细的问题在部门预算中大量存在。
除了预算编制不科学,现时预算制度不合理的两大问题一是大量财政收入游离于预算监督之外,二是执行过程中严肃性低。
在现时的预算体系中,又分为公共预算、社保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2007年初步实施,社保基金预算2009年规定列入政府预算,并送交人大立法审核。
上述是今年来我国财政预算改革一系列历程和成果,但问题依然多多:
财政的收入与支出上,大量的预算外收入未纳入预算管理,成为地方政府部门“小金库”,预算外收入包括土地收入、基金收入、除税收之外的各种行政性收费。根据2007年的数据,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为5万亿元,预算外收入则达到了4万亿元。
“由于《预算法》不允许地方财政赤字,地方政府为追求地方经济发展,利用地方融资平台大举借债,留下巨大的债务黑洞,而这些债务由于没有进入预算体系,逃离在人大的监督之外,成为引发地方财政危机的一大隐患。”
在预算执行的过程中,又往往是事后审计,并没有对执行过程进行监督,导致预算执行过程不公开、不透明。年底突击花钱,这已成为中国财政制度的一个“顽疾”!即使是财政部门将“财政压力太大”挂在嘴边从年头叫到年尾,也依然无法摆脱这一“惯例”。以2009年预算执行为例,1~11月,全国财政支出56235.97亿元,仅完成全年计划的73.8%,这意味着2万亿的预算支出极有可能在最后一个月之内被“突击”花掉。
这种弊病从根本上还是在于中国财政制度的严重缺陷。反映的是财政预算收支之间出现了巨大的差距,这实际上表明财政部门的预算做得太有水分了,现代公共财政预算追求的是四个基本目标,即:总额控制、配置效率、运作效率和财政问责。而中国目前财政预算的问题是仅有总额控制,其他几项基本上都是虚设的,更谈不上问责了。
“预算执行随意性大,在时间上存在预算‘空档’,人大在审议预算草案时已经比实际开始执行的时间晚了3个月,审议往往形同虚置。而且如果每季度对执行情况进行通报,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从整体财政预算使用的效率来看,1993年~2008年期间,政府支出中的行政管理费平均增长21.6%。行政管理费占政府支出的比例,从1993年的18.23%,持续上升到2005年的27.7%,2008年仍高达25.48%。但社会事业投入比例偏低现象仍鲜有改变。1993年科教文卫费用占政府支出的比重突破10%,达到13.3%,之后不升反降,2003年低于11%,2008年回升到11.77%。
公共财政远离“阳光化”,支出不透明,审计署的事后监督也只是从程序上来审,并不能判定财政支出的效率与合理性。如此,许多单位更多的是“为了花钱而花钱”,在财政支出规模膨胀的同时,公共产品供给却始终严重不足,教育、医疗、保障房建设等民生领域在财政大盘子中的比重仍停留在一个较低水平。
这些预算仍然存在两大问题:一是太专业,太碎片化,人大代表看不懂,二是太简单、太笼统,人大代表看不出所以然来。“代表审议的时间实际上也就一天时间,怎么可能做到真正的审议?”
专业名词:
1、赤字是财政内财政支出超过财政收入的差额;
2、赤字财政指国家制定赤字财政政策,实行赤字财政计划。在制定国家预算时,国家有意将当年预算支出安排得大于当年预算收入,不足的预算资金,依靠发行国债、向银行透支、发行财政性货币的办法来应付。资本主义国家经常使用的一种财政政策;
3、财政是同国家的产生和存在相联系。国家为了维持自身的存在和发挥职能,必须消耗一定的社会产品。
4、财政收入作为财政分配的一个方面,它是指国家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渠道集中起来的货币资金。实现国家职能的财力保证。
5、中央与地方共享税是指税收的管理权和使用权属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共同拥有的一类税。如我国现行的增值税和资源税等。这类税直接涉及到中央与地方的共同利益。
6、预算预备费是指预算中一笔不规定具体用途的备用金,如果在预算终发生意外事件而可能使原定预算收支平衡时,即可由政府依程序酌情动用。
7、财政预算是对未来一定时期内收支安排的预测、计划。它作为一种管理工具,在日常生活乃至国家行政管理中被广泛采用。就财政而言,财政预算就是由政府编制、经立法机关审批、反映政府一个财政内的收支状况的计划。
8、部门预算是市场经济国家财政管理的基本形式,预算以部门为依托,以部门为基础单元。部门预算是一个综合预算,预算编制非常复杂,既有大量的基础性工作,又要有现代技术手段的支撑;既涉及到部门之间、部门内部财务管理机制的调整,又是对财政部自身的革命。
9、预算监督是指国家通过预算资金的筹集、分配和使用,对国民经济各项活动进行的监督。由于预算是国家财政的主体,因而预算监督在财政监督体系中起着主导作用。
10、单位预算是指实行预算管理的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的经费预算和全民所有制企业的财务收支计划中与预算有关的部分。
11、预算外资金属于国家财政资金的范畴,它是与预算资金相对而言。
12、社会保障预算是指国家为保证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而提供救助和补给,以便实现国家社会保障职能、建立社会保障制度而编制的预算。
13、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是国家以所有者身份对国有资本实行存量调整和增量分配而发生的各项收支预算,是政府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
14、问责制是和权力密不可分的,它的逻辑基础是有权力就必然要负责任,只要在权力范围内出现某种事故,必须有人为此承担责任。
15、一般及行政开支是指所有一般及行政活动相关之费用。一般及行政开支包括下列数项:法规及稽核相关费用、办公室一般支出、办公室租金支出、办公室之水电支出及办公室设备支出及折旧。以上项目出现在会计损益表之营运支出上。
16、税收指政府依照法律规定,对个人或组织无偿征收实物或货币的总称。各国各地区税法不同,税收制度也不同,分类也不同,概念不尽一样。税的中文称呼,在中国各个朝代、各个中文地区对税的称呼也有差异。
17、税收制度,由纳税人、课税对象、税目、税率、纳税环节、纳税期限、计税依据、减免税和违章处理等要素构成;税种指税的种类,差异表现为纳税人和课税对象的不同,税种总合构成“税制”。
18、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简称分税制,是指将国家的全部税种在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进行划分,借以确定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的收入范围的一种财政管理体制。其实质是根据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事权确定其相应的财权,通过税种的划分形成中央与地方的收入体系。它是市场经济国家普遍推行的一种财政管理体制模式。
19、地方财政又称地方政府财政,是指按照国家政权层级划分,财政体制中属于地方各级政府的财政,即地方政府在其职责范围内筹集、分配;
20、中央财政是指国家财政归中央政府直接支配的部分,属于中央政府的一级财政。它是为中央政府履行其职能的需要而设置的,主要表现为中央预算收支活动,在国家财政中居于支配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