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1下

时间:2019-05-12 13:47: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古诗词1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古诗词1下》。

第一篇:古诗词1下

《回乡偶书》 作者:(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催。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凉州词》 作者:(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凉州词》 作者:(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登鹳雀楼》 作者:(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春晓》

作者:(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出塞》

作者:(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

第二篇:初一下古诗词背诵

初一下古诗词背诵

1.凉州词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2.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3.秋思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4.山中问答(李白)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杳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5.山中留客张旭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6.农家望晴雍裕之

尝闻秦地西风雨,为问西风早晚回? 白发老农如鹤立,麦场高处望云开。

7.江南 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8.一剪梅 【宋】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diàn)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9.闺怨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曾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10.春愁丘逢甲

春愁难谴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shān)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11.相思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劝君多采撷(xié),此物最相思。

12.卜算子•咏梅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13.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4.虞美人 【南唐】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5游子吟(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如梦令(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17鹊桥仙(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临江仙杨慎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相见欢(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第三篇:古诗词经典诵读 四年级(下)

古诗词经典诵读-四年级(下)

1、兰溪棹歌(唐)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2、桃花溪(唐)张旭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3、江畔独步寻花(唐)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4、游园不值(宋)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5、春日(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6、滁州西涧(唐)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7、舟夜书所见(清)查慎行

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8、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9、题临安邸(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

10、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宋)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

11、竹石(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

12、天净沙 秋思(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

13、泊秦淮(唐)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

14、春夜洛城闻笛(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

15、论诗(清)赵翼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

16、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宋)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

17、己亥杂诗(清)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8、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

19、观沧海(东汉)曹操

东临碣jié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dàn,山岛竦峙sǒng zhì。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0、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21、《朱子治家格言》(节选)见富贵而生谗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毋恃势力而凌逼孤寡,勿贪口腹而恣杀生禽。乖僻自是,悔误必多。颓惰自甘,家道难成。狎昵恶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因事相争,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遭暗想。

施惠勿念,受恩莫忘。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见色而起淫心,报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

家门和顺,虽饔飧不继,亦有余欢。国课早完,即囊橐无余,自得至乐。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守分安命,顺时听天。为人若此,庶乎近焉。

22、《中庸》(节选)

1、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言前定,则不跲;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

2、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辩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

3、唯天下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4、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诚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

5、君子之道,譬如行远,必自迩,譬如登高,必自卑。

6、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所以为大也。

7、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

8、君子内省不疚,无恶于志。君子之所不可及者,其唯人之所不见乎!

第四篇:八年级下语文古诗词练习题

八年级下语文古诗词练习题

1.黄四娘家花满蹊,来往庭前踏落花。(欧阳修《丰乐亭游春》)3.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4.君不见。君不见,5.《题李凝幽居》颔联写月光皎洁、万籁俱寂,深夜扣门声显得格外清楚的千古名句。6.《题李凝幽居》点明主旨,抒发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的诗句:。7.半亩方塘一鉴开,8.《观书有感》《观书有感》这首诗里用来比喻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的两句诗是:。9.李杜诗篇万古传,10.《论诗 》中表达创作贵在创新的诗句是。《赤壁》

1、诗中用美女的命运象征国家命运的诗句。2。

3、诗中不从正面写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其政治上的后果,而是反说其事,并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到句子是。

4、诗中用。两句别出心裁地把孙刘联军的胜利形象化地归结为偶然的东风。

5、诗中蕴涵机遇造人,且隐含着诗人对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慨叹之情的诗是:

6、前两句诗在全诗中的作用是

7、这是一首咏史诗。诗人借“”这件古物引出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感叹,抒发了之情。

8、如果把诗歌最后一句“铜雀春深锁二乔”改为“国破人亡在此朝”好不好?为什么?

9、我们学习了许多唐诗:有的咏史;有的咏物;有的描写清新美丽的山水田园;有的刻画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这首诗属于哪一类?它突出特点是什么?

10、这首诗与三国故事有关,“东风”指

11、全诗最精彩的是久为人们传诵的末二句,这了解议论抒发了作者怎样思想感情?

12、本诗中“折戟”“二乔不曾被捉”这样的“小物”“小事”抒发对国家兴亡的感慨,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13、诗的开头为什么从一把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

14、有人说,赤壁之战中,如果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胜者可能就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因此有人认为,杜牧作本诗的目的是为曹操叫屈。你同意这种说法吗?简述理由。

15、本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1~

5、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6、借一件古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件的慨叹。(或:前两句诗写兴感之由。)

7、折戟;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

8、不好;虽然它们表达的意思基本一样,但“铜雀春深锁二乔”通过形象化的16、不同意杜牧其实是借本诗表现这样的感叹: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同时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

17、借赤壁之战故事,表达了诗人不遇“天时”,英雄无用武之地抑郁不平之气。(或作者有感于统治者荒淫腐化,不思进取而借古讽今,抒发了对历史成败的感慨,告诫统治者不要寄希望于侥幸。同时也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现了诗人英语言写出了曹操胜利后的骄恣和东吴失败后的屈辱。(或:通过以小见大<或借代>的手法,借“二乔”被“锁”的命运来写出东吴失败的命运;而“国破人亡在此朝”则过于直白,缺乏诗味。)(或:以二乔的命运形象代表东吴的命运,更能体现诗句的形象性;能以小见大,感情表达更含蓄。)

9、咏史诗咏史抒怀(或借史实抒发作者情感)

10、示例①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兴亡的慨叹,他认为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示例②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作为,反映出作者抑郁不平的心境。示例③这两句诗是说,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取得胜利的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被改写。示例④这两句诗从反面落笔:假使东风不助周郎,那么双方的胜负就要易位。诗人借咏怀古事,寄托自己对历史兴亡的感慨。

11、火烧赤壁之事(或周瑜火烧赤壁大败曹操的事)

12、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大乔、小乔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

13、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施展,曲折地反映出他抑郁不平和豪爽的胸襟。

14、本诗的开头两句由一个小小的沉埋于沙中的“折戟”,想到汉末分裂**的年代,想到赤壁之战的风云人物,后二句把“二乔”不曾被捉这件小事与东吴霸业,三国鼎立的大主题联系起来,以小见大,写得具体可感。

15、由“折戟”引出“认前朝”——“三国赤壁”,小中见大,从而为下文对历史的咏叹铺垫。(或借一件古物起兴对历史的慨叹,由此引出对战争的感慨,再由此联想到国家队命运,这是以小见大手法。)雄无用武之地抑郁不平之气。)

第五篇:古诗词鉴赏复习(下)

古诗词鉴赏复习(下)

诗歌鉴赏考查的知识点覆盖面广,题目灵活多变,是考生备考的重难点。在备考过程中考生要做到:将知识点系统化归纳、条理化整理,且熟记于心;将考查点和知识点对接,答题时做到有的放矢,这样就不会被纷繁复杂的问题所迷惑,不知所措;增加诗歌阅读量,拓展诗歌阅读面,体会不同时期不同风格不同作品表达的感情,同时培养语感;要强化规范答题训练,注意语言运用的科学性、严谨性、准确性;注意语言组织的层次性、条理性,力求言简意赅。

【考点对接】

五、赏析技巧(1.赏析表达方式;2.赏析描写技法;3.赏析修辞手法;赏析表现手法)

六、比较阅读

七、理解拓展(1.阐发己见2.升华提炼。)

八、文化积累(1.诗歌分类2.类文互写)

【考场回眸】

五、赏析技巧 1.赏析表达方式

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这首诗写诗人离京的感受,将 和 融为一体,将 和 有机结合,抒发了诗人复杂的感情。

2.赏析描写技法

夜雪 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这首诗是从哪些角度来描写夜雪的?

3.赏析修辞手法

春 望 杜 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联中,其中“抵万金”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4.赏析表现手法

夜雨寄北(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分析“巴山夜雨涨秋池”的妙处。

5.综合赏析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一联,历来被人们称道。请任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思路点拨】

首先必须弄清鉴赏的角度:品味形象生动的修辞、分析灵活多样的表现手法、体会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的妙处。此外要紧扣句子来鉴赏,语言力求简洁、流畅。一般可用以下的句式来作答:“这句话/这个词采用了 的技法(修辞、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写出了(某对象)的 特点,表达了 的思想感情,起到了 的作用。”

答题密钥1:赏析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如:象征、夸张、烘托、用典、对比、白描、联想、想象、衬托、前后呼应、托物言志、借物抒情、借古讽今、时空交错、叙议结合、虚实结合、以小见大、寓理于物、情景交融、借物喻人、设置悬念、类比等。

其中写景类古诗中出现比较多的是“象征”的表现手法。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或感情的艺术手法。因为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似的特点,所以在答题时同学们可以借助自己的想象和联想把它们联系起来。例如“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就用顽强、坚韧的“竹石”象征了自己,从而表达了自己坚强不屈、顽强斗争的高贵品质。所以象征手法有时也可以称为“借物喻人”或“托物言志”。

答题密钥2:赏析景物描写

这类用来命题的景物描写一般都在开头或结尾的某一部分,其中开头的景物描写尤其受命题者的青睐。对于这类题目,首先要熟悉景物描写的作用:①交代„„的时令、季节;②刻画出景物„„的特点;③渲染了„„的气氛;④烘托人物„„的心情;⑤为下文写„„做铺垫;⑥引起下文对„„的书写;⑦侧面衬托出人物„„的性格特点;⑧突出„„中心等。其次要紧密结合具体的描写内容回答其作用,切不可空洞地背景物描写的作用,而要结合文章内容,在每个空填上合适的词语。

此外多个景物描写还可能出现以下一些巧妙的写作手法:从远到近、从大到小、从外到内、从不同角度(五种感觉器官——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嗅觉)、点面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

答题密钥3:赏析修辞手法

要做好此类题目,首先要能准确判断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其中经常考查的修辞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问、反复、对偶、双关等。其次要分析该修辞手法所修饰对象,并根据句中的修饰词语品味出对象的具体特征,最后要联系上下文揣摩句子蕴涵了作者怎么的感情,或哲理。

答题密钥4:赏析表达方式

解答此类题,我们依然要熟悉五种基本的表达方式:记叙、抒情、描写、议论、说明。当然它们又不是单独存在的,在记叙中可能有描写,在抒情又可能有议论,在描写用更常常交织着感情。所以要分析妙处就必须结合具体的语境和表达方式来进行。【参考答案】

1.政治抱负 个人志向 抒情 议论 2.触觉、视觉、听觉

3.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家书的珍贵,表达对妻子儿

4.借景抒情,字字肺腑。那已经跃然纸上的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便与夜雨交织,绵绵密密,淅淅沥沥,涨满秋池,弥漫于巴山的夜空。

5.答题示例:①绘意境:苍莽起伏的山峦随着平原旷野的延伸。渐渐消失得无影无踪,一泻千里的长江水奔赴茫茫无际的辽阔平原。作者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气势磅礴的万里长江图。②赏字词:“随”表现出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写出空间感和流动感:“入”渲染出江水奔流的磅礴气势,展示了诗人的广阔胸襟。④品技巧: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方法,抒发了作者初出荆门时的喜悦、激动的心情。更是诗人开阔的胸怀,开朗的心境和蓬勃朝气的形象写照。

六、比较阅读

(一)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二)乌江亭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三)咏项羽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1:这三首诗咏的都是项羽,但对项羽评价的角度并不一样,它们的角度分别是什么?

★★2:这三首诗借对项羽的评价分别表达了什么观点?

【思路点拨】

诗歌的比较阅读,这几年中考越来越受命题人的青睐。所选用的材料和考查的题型也变得越来越灵活多样。从材料来看,有课内2篇同类型材料联考,也有课内外2篇同类型材料联考的情况出现。这就提醒我们在复习时,一定要加强对课内古诗阅读材料的理解,同时做好同题材、同作者、同时代、同流派、同主题诗歌的比较阅读与拓展迁移。这样在碰到比较类诗歌时才能做到胸有成竹,应付自如。

另外从题型来看,比较类诗歌阅读的考查点基本都会落在异同点的比较上,如:所写内容有什么不同,所用修辞有和异同,分别采用了哪些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人称有何异同,分别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等。这就要求我们在答题时一定要有对比意识,不管题目如何变化,同学们都要紧扣2篇文章来答题,切不可顾此失彼。特别是出现“分别、异同”这两个字眼时,你一定要分点作答。即:“二者同在„„;异在„„”;“一是„„;二是„„”。【参考答案】

★★1——第一首从“兵家用兵角度”来评价;第二首从“民心向背角度”来评价,第三首从“个人节操角度”来评价。

★★2—— 第一首表达的是:胜败乃兵家常事,只要忍辱负重,重整旗鼓,定能东山再起。第二首表达的是:民心和形式决定了战争胜负。第三首表达的是:人要讲气节,活要活得轰轰烈烈,死要死得气壮山河。

七、理解拓展 1.阐发己见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有人评价说这首诗除了“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句,其他诗句都是多余的,没有写的价值。请谈谈你的看法。

2.升华提炼

雪梅 [宋]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这首诗运用了什么写法?包含了怎样的哲理?

【思路点拨】

1.阐发己见。这类题型试题一般要求考生就诗歌的内容、主题、感情或文中的某个优美的词句的妙处阐明自己的见解,要求同学们能深入地理解文章,做出自己的判断,并且组织好语言。既可以考查同学们的拓展探究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渗透着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

2.升华提炼。这类题目考查的是同学们提炼信息、整合信息的探究能力。需要同学们在深刻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将文中信息从具体上升到抽象,从个别推及到一般,所得启示通常都带有一定的哲理性。

【参考答案】

1.这明显是不对的,可以从其他诗句的作用,诗歌的意境等角度入手,言之成理即可。2.运用托物言志(或类比)的手法;一个人应看到自己的长处,也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更要看到自己不如别人的地方。

八、文化积累 1.诗歌分类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初中三年中,我们学习了许多唐诗:有的咏史,有的咏物;有的描写清新美丽的山水田园,有的刻划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上面这首诗属于哪一类?这类诗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类文互写

诗二首

莫愁工人丑画身,莫嫌明主遣和亲。当时若不嫁胡虏,只是宫中一舞人。

★★:在“当时若不嫁胡虏,只是宫中一舞人”这句诗中,作者对王昭君的命运大胆假想,引发人们对历史的思考。与此类似,唐代诗人杜牧也曾用一句诗对三国人物的命运大胆假想,引发人们对历史的思考。请写出这句诗。(2分)【思路点拨】

答题密钥1:诗歌类别

(1)怀古诗。一般是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咏史怀古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

(2)咏物诗。咏物诗的特点: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

(3)山水田园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代表人物是王维、孟浩然。

(4)战争诗。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风格奇情壮丽,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

(5)行旅诗和闺怨诗。写羁旅之思,或写思念亲友,或写征人思乡,或写闺中怀人。写作上多触景伤情,或感时生情。

(6)送别诗。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

答题密钥2:类文互写 这类题目在具体情境中考查学生的古诗词积累。与一般的赏析默写题相比,还能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联想迁移能力,同时也是一中学习过程和方法的引导。【参考答案】

1.咏史诗。特点是咏史抒怀或借史实抒发作者情感。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小帖士:“读懂指令、找准区间”。

“读懂题目指令”,即要大家养成一种“一个字一个字”读题的良好习惯,现在不少地方都施行网上阅卷了,所以有条件的同学可以养成“一边读题一边画重点词语”的习惯。如:“填写原诗”、“结合词句具体分析”等,都对答案提出了极为具体的要求。

“找准答题区间”,顾名思义就是在答题之前先要锁定答案所在的区域,这不仅将极大缩短同学们答题的时间,而且还可以最大限度提高答题的准确度,所以说“找准答题区间”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这首诗勾画了一副恬静、平和的水乡春景图:临水的村庄,疏疏落落的篱笆,,奔跑的儿童……和谐而富有诗意。”其中“这首诗”就告诉我们答题时必须从全诗着眼,一句句概括出诗歌的内容,从而把没有填到的内容填补上去。

【实战演练】

一、蝉 虞世南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1.这首诗表面上是写蝉,其实是用了

的写法,表达含蓄,寓意深刻。2.“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历来被人称道。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3.这首诗给我们以什么启示?请简要谈谈你的认识。

二、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先借传说落笔,写仙人乘鹤离去,于景物描绘中,含蓄表现自己不满现实,追求理想境界的情怀。

B.颔联写“黄鹤一去”之后便踪迹全无,唯有几朵白云在天际悠然飘荡。“空悠悠”的一个“空”宇,含不尽感慨于言外。

C.前两联不避用词重复,读来有一种脱口而出、一气呵成的气势,充分表达了作者的悠悠怀古之情和岁月不再、世事茫茫之惑。

D.颈联笔锋陡转,诗人极目远眺,但见“晴川历历”,林木如绘;“芳草萋萋”,坦荡如茵。为尾联抒情作了铺垫。

2.开头四句写仙人跨鹤而去,本属虚无,诗中却以无作有,这对表达作者的感慨有什么作用?

3.读下面一首诗,从内容和手法两方面比较这两首诗的异同,你更喜欢哪一首呢?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三、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1.首联中“东风无力百花残”有什么作用?

2.颔联采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3.尾联诗人运用了“蓬山”、“青鸟”的神话传说,有什么作用? 四、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南园(其五)

李贺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1.对这两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南园(其五)》一二句写出了自己愿意佩带宝刀,为国效力的强烈愿望。

B.《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的一、二句集中在一个“思”字上,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希望报效祖国的爱国之情。

C.《南园(其五)》三四句写出了对书生的鄙视。

D.《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风吹雨”既写眼前实景,又暗示南宋摇摇欲坠的处境和命运。2.这两位诗人虽生活在不同朝代,但在《南园(其五)》和《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这两首诗中所表达的情感有惊人的相似之处,请作简要分析。

3.回顾你所学过的古典诗词,请写出两句完整的表现爱国情怀的名句。

五、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1.开头两句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情?

2.诗人在此诗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请举一例说说其作用。3.诗的最后两句表现出诗人的消极态度,对你你如何认识?

六、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1.整首词描述了哪些景物,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感情? 2.这首诗多处用到对比的写法,请找出一例,并简要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3.“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这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试分析这两句好在哪里?

七、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对《春望》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的抒情主人公是作者自己。作者看到的是战乱中的春景,一片苍凉,感伤国事,见花落泪,闻鸟而惊心。

B.本诗的抒情主人公是作者的妻子,在这战乱连绵的日子,期盼外出游览的丈夫早写信来。簪,妇女束发的首饰。

C.作者所经历的这场战乱,是指唐代的藩镇割据。

D.“烽火连三月”,意指战争接连打了三个月,入侵者是吐蕃人。2.这首诗的题目是《春望》,那么作者在这首中望到哪些内容?

3.此诗将眼前景、胸中情融为一体。通读全诗,谈谈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4.请展开想像,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八、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对这首诗理解不当的一句是()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它描绘的是刚刚披上春装的西湖生意盎然的景色,抒写了作者对西湖美好风光的喜爱。

B、三四句中,诗人抓住了“争”“啄”这两个动词,勾画和渲染了一幅早莺争树,新燕啄泥的动态画面。

C、五六两句,作者看到的是一派繁花盛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而浅浅的小草,翠绿如茵,刚刚能将马蹄埋没。

D、结尾处写诗人来到绿树成茵的白沙堤上,这里的景色美不胜收,让人久久不忍离去,不禁发出“最爱”的赞叹。

2.白居易这首脍炙人口的春行诗,除了结构、描写、意境写得具有特色之外,用字用句也十分准确生动。体味“几处早莺争暖树”句中“争”字的妙处。

3.“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诗把春的情态描摹得妩媚动人,生机勃勃,试品一品其妙处。

4.诗中的“钱塘湖”指的是现在什么地方?你知道写此湖的名句还有哪些,请再写出两句?

九、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对这两首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秋词》的作者刘禹锡是唐代人,《秋思》的作者马致远是元代人。B.“我言秋日胜春朝”的大致意思是:我认为秋天的景致胜过明艳美丽的春景。

C.《秋词》中“排云上”的鹤矫健凌厉、奋发有为,这一形象冲破了秋天的萧杀之气;《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等形象,则写尽了秋天的萧杀之气。

D.这两首诗同是咏秋之作,所写之景虽不同,但均没有摆脱“悲秋”的情调。读完后,使人悲情顿生。

2.这两首诗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不同?

3.上面两首诗同写秋景,两首诗表露出诗人的心境有何不同?

4.回顾所学的古诗文,试着再写出两句思乡的名句。

十、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想象诗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意境并说说它的妙处。

2.诗中的“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复杂心情,我们还学过有此心情的古诗句吗?

3.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根据诗歌最后四句,描绘一幅“雪地送别”图,力求有景有情,情景交融。

十一、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诗中融情人景,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的句子是哪两句?

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一名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3.诗中没有单纯的写景,总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联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写作背景思考一下,李白在诗的开头写景为什么选取“杨花”“子规”来写?

参考答案

一、1.托物言志

2.两句中的“自”字、“非”字,一正一反,相互呼应,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表现出一种雍容不迫的风度气韵。

3.立身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藉(例如权势地位、有力者的帮助),自能声名远播,突出强调了靠的是人格的美,人格的力量。

二、1.A 2.这样写就有岁月不再、古人不可见之憾。仙去楼空,唯剩天际白云,悠悠千载,正能表现世事茫茫之慨,具有浓郁的飘然之气。

3.从内容上看,崔颢的诗用传说,李白的诗也用传说。

从写作手法上看,都是先写景,后抒情,结尾都抒发一种愁思。只不过李白抒发的是担心国君被奸邪包围,自己报国无门的忧思,而崔颢抒发的是思念家乡之情。

三、1.“东风”句点了时节,但更是对人的相思情状的比喻。因情的缠绵悱恻,人就像春末凋谢的春花那样没了生气。渲染了气氛,烘托了作者的感情。2.诗人以象征的手法写出自己的痴情苦意以及九死而不悔的爱情追求。

3.尾联诗人运用了“蓬山”、“青鸟”的神话传说,寄托自己对爱人的抚慰和深长情意。

四、1.C 2.(1)强烈的爱国之情;(2)能够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愿望。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陆游

五、1.显示出诗人郁结之深,忧愤之烈,心绪之乱。

2.示例一:逸兴、壮思本来就很不容易说清,而诗人的“欲上青天揽明月”这一比喻很形象,很具体,使人容易理解。

示例二:诗人用“抽刀断水”比喻“举杯销愁”,使人更强烈在感受到诗人因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不可调和而导致内心更加忧愁苦闷的心情。

3.李白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在当时的条件下是无法解决的,因此他总是陷于“不称意”的苦闷中,而且只能找到“散发弄扁舟”这样一条摆脱苦闷的出路。这样做不免有些消极,但是他这样做也是在表示对恶势力的不屈服,表示与现实社会的决绝。

六、1.词人精心选择了西坠的夕阳、飘落的花瓣、重归的燕子以及徘徊于小园的诗人,构成一组优美的画面,把自然的春光和人的青春年华很自然地结合在一起,表达了年华易逝要珍惜的情怀。

2.“新”和“旧”的对比,或“去”和“来”的对比

好处:旧的亭台和新的词的对比,突出了物是人非的惆怅情怀;或“去”的是落花,“来”的是燕子,来去对比,增加了对时光流失的惋惜之情。

3.对偶;这一句对仗工整,音韵和谐,画面生动,情感浓郁,寓意深刻,发人深省,因而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七、1.A 2.春望所见: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一个“破”字,使人怵目惊心,继而一个“深”字,令人满目凄然。3.抒发了感时忧国、思亲念家的情感。

4.示例: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诗句所描写的这一细节,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

八、1.C 2.写出了初春早莺尚少,它们飞向枝头向阳欢歌的景象,生动地展示了初春的蓬勃生气。3.开放题。例:这两句诗作者抓住了“乱花”、“浅草”写出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突出了春的妩媚动人;又以“浅欲”、“才能”描绘了春的发展变化,突出了春的勃勃生机。4.西湖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九、1.D 2.在表现手法上,《秋词》是议论兼抒情,《天净沙·秋思》是借景抒情。

3.刘禹锡的《秋词》是颂秋,表达了乐观豁达、昂扬向上的心境;马致远的《秋思》是悲秋,表达的是失意、凄苦、思乡、感伤的心境。4.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 维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 白

十、1.以春花喻冬雪,新颖别致。这个比喻含有广阔而美丽的想像,创造了一个瑰丽的、富有诗意的、春意融融的境界,在读者面前展现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意盎然的壮观景象,给萧条寒冷的边塞平添了无限的温暖与希望。新奇的比喻充分展示了作者乐观、开朗的情怀。2.对友人的恋恋不舍之情。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3.围绕当时的雪景和送别来发挥想象,言之成理即可。

十一、1.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2.拟人。明月有了人性,能将“愁心”带给远方的朋友,诗句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以及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3.写“杨花”且“落尽”是先点时令,这样的“暮春”在古诗中是一个花与泪同落的季候,这就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杨花”漂泊无定,暗写王昌龄被贬荒僻之地给人的飘零流落之感;“子规”即杜鹃,在我国古典诗词中,它总悲哀凄惨地啼叫着。因此,可以说,诗中开头一句的写景,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现。

下载古诗词1下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古诗词1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信息技术背景下小学古诗词教学研究

    浅谈信息技术背景下小学古诗词教学研究【摘要】随着现代教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资源被广泛应用于教学活动中。 但是,很少有教师在古诗词的教学活动中运用网络资源,利用现代信......

    最新七年级下语文课内古诗词五篇范文

    真的很想把所有知识一股脑的塞到脑子里,只可惜时间是有限,这就是所谓的无奈吧……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最新七年级下语文课内古诗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七年级下语文课内古......

    七(下)古诗词及名著导读(五篇模版)

    鲁教版七(下)古诗词及名著导读 复习学案 【复习目标】 1、熟练背诵默写《诗四首》以及课外古诗词八首; 2、初步赏析古诗词,熟练掌握名著知识。 一、自主复习(一)记忆性默写 1、渭......

    新课标背景下古诗词教学之我见

    新课标背景下古诗词教学之我见 摘 要:目前,有部分小学生对古诗词带有排斥心理,因为古诗词虽然字数少,但不像现代文章那么容易理解,而且每首古诗词都要求背诵,加深了学生对古诗词的......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浅议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浅议2009-9-25 陕西省旬邑县第二高中秦晓燕孙虎古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中语文教学内容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如何在新课改条......

    七年级下课外古诗词默写测试题

    七年级下课外古诗默写测试题 姓名:1、吴均在《山中杂诗》中写到“山际见来烟,_____________。诗中表现出作者恬淡和安闲情怀的句子是:鸟向___________,云从___________。 2.王维......

    现代教育特质下的古诗词教学[★]

    现代教育特质下的古诗词教学 周俊玲 诗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体验,是人类精神园地里永不老去的童心梦幻,是文学的源头,是艺术审美金字塔的顶端,是个性抒发的最近途径。在建构主义......

    “互联网+”时代下的古诗词教学

    陈宏斌 笔者认为,从古诗词的文本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可以将新媒体技术与古诗词教学加以整合,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以灵动的多媒体设备为载体,化难为易,化繁为简,从而提高教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