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是实施感恩教育的好途径(5篇范例)

时间:2019-05-12 13:38: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作文教学是实施感恩教育的好途径》,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作文教学是实施感恩教育的好途径》。

第一篇:作文教学是实施感恩教育的好途径

作文教学是实施感恩教育的好途径

欧利汉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具有优良的“感恩”传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子欲养,而亲不在”的动人诗句,“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的经典词句,集中反映了古人对“感恩”的认同和崇尚。但人类的教育发展到现代,不断地受到现代文明的撞击。现代经济的发展给人民的生活带来极大的改善,但也带来了很多思想上的问题。儒家学说所提倡的使封建社会维持了数千年的忠、孝思想似乎已被人们所遗忘。现在“抱大的一代”,对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关怀,对朋友的绵绵情谊,对陌生人的善举,不懂得感恩,更不懂得施恩,这种情况已成为目前突出的社会问题。

感恩,体现一个人对自己与他人和社会关系的正确认识,也是一种责任感的体现。我们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应大力弘扬感恩文化,让感恩教育成为公民重要的必修课。实践证明,作文教学是实施感恩教育的好途径。

一、在作文教学中培养感恩情感是符合素质教育规律的。

国家教委曾在《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指出:“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素质教育要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和学会审美,为培养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奠定基础。”

现代教育观认为,作文活动是一个“人文共进”的过程,即在作文课堂教学中把作文的能力融入做人的生存、享受和发展等生命需求之中,融入做

1人的知、情、意、行之中,真正达到“为做人而作文,以作文促做人”的目的。同时也是一个“生命化、生活化和生态化合一”的过程,即在作文教学中把学生作文的题目设置、表达的训练与学生的生活结合起来,并以此引导学生追求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与共同发展,使整个作文教学成为共谋发展而且十分和谐的“生态圈”。

作文的最大特点是用语言这一中介来表达作者的生活和情感,其基本任务是把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促进学生学会做人这相互依存的两个方面统一起来。而“感恩”情感正是会做人的基本前提,因为一个人只有懂得感恩,才会对周围的一切充满深情,充满爱心,才会和周围的人和谐相处,才会对自己、对他人和对社会产生责任感。

所以,作文教学的首要任务不是技巧训练,而是培养一种正确的写作意识。应当引导学生以整体的生命投入生活,关注生活,激发欲望,抒写自己;让他们明确写作是为了记述自己的生活,表达自己的情感,培育自己多方面的做人素质;让他们养成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做真人的好习惯。

二、丰富的课本例文能够培养、陶冶学生的感恩情怀。

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体验,即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内心感受。任何一部作品总是包容着作者对人生、对社会、对历史、对艺术的态度和看法,可以说,文学最重要的功能就在于以情感人和以情冶人,这也是由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与情意性所决定的。

现行课本例文中,字里行间蕴含作者“感恩”情怀的优秀作品比比皆是,朱德的《母亲》、朱自清的《背影》、鲁迅人《藤野先生》、诸葛亮的《出师

表》、李密的《陈情表》、舒琪的《我爱我的祖国》等佳作,无不都是作家真情实感的外化和人生的浓缩与写真。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只要注重感恩情感的陶冶,引导学生回读这些佳作,进入角色,形象地感受作家的态度和看法,就能让学生受到感染,产生切身的体会,从而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道德情操及艺术修养,在潜移默化中熏陶了自己的“感恩”情怀。

三、形式多样的写作实践能使学生的感恩情怀得到升华。

人为文之本,作文既是人的心理和意识素质的外化,又是人的一种特殊的生命行为,是人的知、情、意、行的统一体,是一种多感官同时参与的思维活动。而情感世界是人性、人的素质的最生动最集中的表现。作文始于情,而终于情,不管写什么内容,都要求有真情实感、美好的情操,“情动于衷而发于言”。所以通过形式多样的专题作文活动,就能陶冶学生的感恩情感。

(一)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置换角色,进行联想、想象作文。

针对部分学生不了解父母的苦心,不懂得体量父母,不懂得孝敬父母的现实,我出了一道作文题《给孩子的一封信》,并要求学生:①假设你是那位不懂事的孩子的父母,你的孩子在校不听话、不守纪律、不勤奋学习,你的内心感受如何?②敞开你的心扉,用心去跟孩子谈一谈,提出自己的希望。③要符合书信要求。通过这次写作实践,同学们都切身感受到做父母的不易,体会到父母平时的用心良苦,心中自然燃起感激父母之情,学生的忠孝情怀得到了升华。如196班的小张,原来是一位在校不守纪律,在家不懂孝敬父母的同学,老师进行了多次教育,但效果不佳,后来经过这次作文活动,他置换角色,从父母的角度思考问题,终于体会到父母的艰辛,触动了自己的灵魂,学会了守纪勤奋,孝敬父母。

(二)结合师生间出现的问题布置作文,陶冶学生的尊师情怀。

现实学习生活中,师生间经常会出现一些小磨擦、小冲突,究其原因多为教师在上课时纪律严要求,而部分学生不遵守所至。针对这种情况,我布置了题为《严和爱》的作文训练,要求学生写出:①老师的严要求是好事还是坏事,学生有缺点,老师不指出、不教育,好不好?②如果老师的严要求是好事,那它好在哪里,请举事例或引道理证明。③如果认为老师的严要求不好,请写出自己的理由并向老师提出自己的愿望和要求。通过这次作文活动,同学们都认识到“严是爱,溺是害”的道理,都体会了老师“严”的用心良苦,由原来对老师的恨,变为对老师的感激,学生的尊师情怀得到了升华。

(三)结合社会先进事迹,开展写作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陶冶学生的公德情操。

在开展学习丛飞先进事迹的活动中,我布置了题为《让我们的青春焕发光彩》的作文训练活动,要求学生思考:①现在社会缺少什么,呼唤什么?②对丛飞事迹,自己做到了多少?今后该怎样做?③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请阐明理由。通过这次作文活动,学生切身体会到什么是真善美,明白到一个人只有对身边的一切充满爱心,和周围的人和谐相处,无私奉献自己,才是有意义的人生。

(四)结合时事热点,开展写作活动,陶冶学生的爱国情怀。

我们祖国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现已取得伟大的成就,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而现在“抱大的一代”却不懂得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生活,不懂得感谢祖**亲的养育之恩。针对这种情况,我布置了题为《国与家》的作

文训练,要求学生思考:①现在的幸福生活是怎样来的?60年前为什么没有这样的生活?②国与家谁轻谁重?两者的关系是怎样的?③我们怎做才能使这种幸福生活延续发展下去?通过这次作文活动,学生深刻认识到只有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才能国家富强。只有国家振兴富强,才有家庭的幸福生活。我们只有胸怀感恩之心,尽忠报国,国家才会安宁富强,人民才会安居乐业。

一个感恩情感丰富的人,能对身边的一切充满深情,富有同情心,能与周围的人和谐共处,能热爱祖国和人民,热爱自然环境,也必定对自己和他人具有责任感。只要我们在作文教学中融进感恩情感,通过多方培养、陶冶,就能激发青少年对家庭、学校、社会和国家的感恩之情和责任感,我们所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想就会早日实现。

第二篇:小学感恩教育实施的途径与方法研究

《小学感恩教育实施的途径与方法研究》

信息学科感恩教育成果总结

执教者:彭晴

如今是一个信息技术蓬勃发展的时代,它给人们带来了精彩,也因为其中的一些不利因素给青少年成长造成了不良的影响。而作为实施素质教育最重要的学科之一的信息技术课,是学生们异常喜爱的课程,它主要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现在的小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他们都有一个通病:孝敬父母和长辈的意识越来越淡薄。他们只知道向父母索取关爱,却不愿或不懂得回报,感恩意识缺乏。如果说学生们仅仅是掌握了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而没有从小没有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人生观,时时刻刻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面对生活和学习,那么空有知识的人也只能是应试教育体制下的悲剧人物。而当今的社会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单一的传授知识不再是我们需要的教育,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更应该有意识的渗透感恩教育。信息技术作为一门独立课程在新课程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

一、将感恩教育渗透于课堂常规中

课堂常规是保证课堂教学顺利进行,向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基本途径。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事例:刚上完课的机房桌椅乱摆,桌面上或隐蔽处常见有杂物、书本和笔等等。出现这些问题的关键是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认为所有的一切都理所当然,不想付出,只求得到。

1、加强学生的感恩教育

既要合理引导,又要让学生学会为自己的错误行为负责。在课堂上,教师针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教育,循循善诱、晓之以理,使他们认识到要时时刻刻为别人着想,不要只顾自己舒服方便。比如,在介绍有关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时候,要特别强调在Windows中关机的步骤,并且使他们了解为什么要这样做的原因:为了大家都能正常的使用电脑,延长计算机的使用寿命,保护计算机内数据的安全。如果因为个人的疏忽,造成了电脑的损坏,就会使得其他同学不能使用电脑。此外对不良现象提出批评,对犯错误的学生视情节轻重进行教育和适当的处罚,如要求犯错的学生清洁机房,另外,树立模范,每周对上课表现良好的班级提出表扬,并在校园网上公布,对犯错的班级也公布,要求其改正。

2、教师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教师的良好素养,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比如上课之前师生之间相互问好,下课之后师生之间的互相道别。虽然只是简单的几句话,但是却可以加强师生间的情感,让学生感知教师教诲之恩。所以,作为教师,应该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这样才能有助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有利于课堂常规的贯彻落实。

二、将感恩教育渗透于教学内容中

在信息技术课本中,没有多少显性的感恩教育内容,但只要稍加留意就能发现感恩教育无处不在。因此教师要深刻理解教学大纲,认真钻研教材,在充分挖掘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实际,找到感恩教育的切入点,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学生有很多方面的学习内容,其中学生最感枯燥乏味的恐怕是指法训练、输入文章,而最感兴趣的是上网浏览、玩游戏等。接下来,我就以玩游戏、指法练习、上网等为例,谈谈在教学活动中如何渗透感恩教育。

1、游戏中的感恩教育

游戏是小学生最喜欢的项目。那么,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适当介绍学生玩一些有益、又有适当难度的智力游戏,从而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技能、技巧;使学生在激烈的竞赛中,在无比的兴奋中,不知不觉学到了知识,提高了能力和素养。如小学三年级,可利用“纸牌”、“扫雷”来训练鼠标的单击、双击、拖动,游戏时可以教育和指导两个学生一起想办法、动脑子、出主意,合作完成。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教师可以介绍一二个有益、益智,又有一定难的适合两个学生协作完成的游戏,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学会合作、学会配合、互相之间提供帮助,同时又能增进友谊。

2、学习中的感恩教育

在教授用Powerpoint制作幻灯片时,我先让学生欣赏一个我制作的精美、生动的贺卡,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然后,教育学生在过年过节之际可以用Powerpoint制作一张电子贺卡送给自己的家人、老师、同学,这样不仅省钱,还可以增进家人之间、同学之间和师生之间的感情。同时,通过制作贺卡的过程,培养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电脑的兴趣和热情。

3、网络中的感恩教育

对于小学生来说,上网是学生很喜欢的一项学习内容。在节日里,学生们可以用邮箱发祝福的信件和贺卡给亲人和朋友,通过网络表达对家人和朋友的祝福。慢慢的他们开始关注父母的喜好,了解他们的心愿,记住他们的生日。学生会在不经意中给父母长辈送去最温馨的祝愿。

三、将感恩教育渗透于课外辅导与实践活动中

课外辅导如开展信息技术兴趣小组等,这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深化、巩固,当然也是信息技术教学进行德育渗透的另一途径。大家知道,课堂教学是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一种教学活动,对知识分析、理解及感恩教育渗透难免要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影响教育教学效果的提高。而课外辅导,相对限制少,它使教师更容易因材施教,应学生的性格特点、知识现状进行少数或个别的辅导,这样教育教学更有针对性、更具体和形象,不仅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连效果也得到增强。

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应当积极探索与充分发挥本学科的优势,挖掘信息技术教材中的感恩教育因素,课内外有机结合,在教学中自然而然地渗透,让知识教育与感恩教育有机结合,全面完成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任务。当然,这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不断积累经验的过程。正如古人所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第三篇:什么是感恩教育

感恩一词,《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为:“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感恩的思想贯穿于人生的始终,在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中,羊羔跪乳、义鸦反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得随意割舍,点击之恩当涌泉相报等等俯首皆是。

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一个人活着不只是在为自己而活着,由于一些千丝万缕的情愫,使得人在某种程度上乐意为别人而活着,不得不为别人而活着”。如果人与人之间缺乏感恩之心,必然会导致人际关系的冷淡,所以,每个人都应该学会感恩。“感恩”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本性,也是一个人健康性格的表现。

没有阳光,就没有日子的温暖;没有水源,就没有生命的成长;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没有亲情、友情和爱情,世界将会一片孤独和黑暗。每一个幸福的人,都会有一颗感恩的心。

在水中放进一块小小的明巩,就能沉淀所有的渣滓;如果在我们的心中培植感恩的心,就能沉淀许多浮躁与不安,消融许多不满与不幸。感恩惜福四个简单的字,为我们带来了阳光与爱。

所谓感恩教育就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手段和方法,对受教育者进行有目的,有步骤地实施的识恩、知恩、感恩、报恩以至于施恩的人文教育。它是一种“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以德报德”的道德教育,“以人性唤起人性”的人性教育。感恩教育包括三个层次:第一,认知层面,就是要认识和了解自身所获得的恩惠和方便,并在内心产生认可;第二,情感层面,就是要在认知的基础上,衍生出一种幸福和愉快的情感,从而转化为一种自觉的感恩意识,产生一种回报恩情的冲动。第三,实践层面,就是要把感恩意识转化为报恩乃至施恩的具体行为,并形成回报恩情,甘于奉献的习惯。

有不少贫困大学生依靠社会资助和国家助学贷款完成了大学学业,但其中一些大学生毕业后对国家的助学贷款不予偿还;有些大学生对学校催交学费和贷款表示不满甚至因此憎恨母校;有些大学生毕业后在工作岗位上获得出国深造的机会,学成后却毁约不回单位工作;有些企业为到本单位工作的毕业生垫付了所欠学费,然而工作

一、两年后,学生跳槽时却义无返顾,甚至不还企业为自己垫付的学费。这些现象充分说明感恩教育对增强大学生认识社会和回报社会的重要作用。

加强传统美德教育,让学生懂得知恩图报。通过传统美德教育,使大学生不但自觉感恩报恩,而且唾弃现实生活中那些“知恩不报”或“恩将仇报”的行为,这无形中对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具有促进作用。大学生对父母的养育应怀有感恩之心;大学生对师长的教诲应有感恩之意;大学生对社会的救助应存有感恩之情。

大学生对父母感恩、对生活感恩,对一切给予过自己帮助的人感恩,进而增强大学生对自己负责,对父母负责和对社会负责的责任意识,进一步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和谐。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大学生无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力军,然而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对如何找到待遇好的工作、如何享受生活成了众多大学生关心的热门话题,而对于如何承担责任、奉献社会他们却很少涉及。一些人总是抱怨他人和社会对自己的“亏欠”,却不想自己给予了他人和社会什么。一些大学生为了虚荣心,不愿谈及受过国家和他人的资助。大学生只有具有崇高的理想信念、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强烈的责任感和无私的奉献精神,只有对家庭、他人和社会常怀感恩之心、常留感恩之意、常存感恩之情,才能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和谐社会不但是人与自然的和谐,更是人与人的和谐。生活在社会大家庭里的大学生们,受到许许多多恩泽,有国家的培养,大自然的给予,父母的养育,师长的教诲,亲友的关爱,他人的服务,陷入困境时好心人的救助等等。大学生只有学会感恩,才会少些抱怨、仇恨和对抗,多些宽厚、友善和快乐;才会对生活寄以希望,对别人施以爱心,对工作怀以敬意,对社会予以回报;才能在社会中与人和谐相处。怀感恩之心,行报恩之举,应当成为每个大学生的行为准则。我们应该通过感恩教育,树立起知恩图报的社会风范,让这个世界充满友爱,以期实现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三大和谐,进而升华我们的人格魅力,辉煌我们的民族精神。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不断加强感恩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

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感恩是每个人最基本的道德素养和品质操守。在社会转型时期,形形色色的价值观念也在冲击着象牙塔内的大学生们,他们敏感地发现身边的人越来越不懂得感恩,甚至连一句“谢谢”也很吝啬。大一新生不会用“谢谢”

王嘉是温州大学大二的学生,今年新生报名时,他志愿参加新生接待服务,帮助十几名新生报名排队,提行李,做向导,却只收到五句“谢谢”,而且都是新生家长说的。王嘉的热情遭到了冷遇,虽然他参加志愿者服务不是为图那句“谢谢”,但很多新生和家长的态度让他感到有些吃惊。

王嘉告诉记者,他帮助苍南一新生排队报名,又带他去学生宿舍,帮他提一大包的行李,他因为放行李时动作重了点,砸到了那新生的脚后跟,那新生回头竟是一个白眼,他父亲竟还责问王嘉说:“你一个大学生这点包都提不动。”那轻蔑的神情让王嘉非常心寒。

在200份问卷调查中,有51%的同学认为周围的人缺乏感恩意识,不懂得言谢。现实中的普遍情况是,具有独立意识的大学生,在与同学交往中因缺乏必要的尊重和沟通,不懂得感恩和自私自利的人逐渐被同学边缘化。不会做家务何孝之有 “百善孝为先”,感恩教育首倡感恩父母。调查显示大学生的孝心不尽如人意,有27%的大学生不知道自己父母的生日,有31%的大学生只知道父母其中一人的生日,81%的大学生称没有给父母过生日。当问及平时在家有否做家务活、会干几项家务活时,有11%大学生称自己从来不做家务活。一个连自己父母生日都不知道、从来没帮父母做过家务的青年人,可以看出孝心的缺失。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财务专业的胡杰俊自幼因一场车祸不幸失去右手,他曾一度很自卑,连续两次中考失利,是父母一直在背后不断地鼓励和支持,才使他继续发奋读书,第三次顺利通过中考。那以后,他变得更加勇敢和坚强,也变得更加懂事。

今年年初,胡杰俊被学校评为“感动温职”十大人物。他告诉记者,自己最想感恩的人就是自己的父母,父母在金华开一饮食小店,每天都要起早贪黑地劳作,非常辛苦,他每个月都要回家看望一次,帮妈妈洗洗碗,烧壶开水,收拾收拾房间,尽自己所能地承担一些家务,以减轻父母的生活压力。

对父母心存感恩的胡杰俊显得比其他同学更成熟更稳重,他知道父母供他读书非常不容易,因此他倍加珍惜在学校的日子,一有闲暇就去图书馆看书,还经常跑到其他年级的课堂旁听。记者遇到他时,他因为下午没课,跑到低一年级的课堂听课。感恩意识普遍存误区

近期,电影明星成龙向媒体透露,他在父亲节那天收到儿子房祖民的电话,结果他把儿子给痛骂了一顿,告诫他以后平日里多打电话,父亲节不要打电话。现在许多大学生也像房祖民一样,只有在父亲节或母亲节才想起给父母打个电话问候,平时很少给家打电话。这次问卷调查显示,有12%的同学从来不给家里打电话,46%的同学平均每月仅给家里打一次电话。记者采访这些同学时,一位同学告诉记者,只要心里想着父母,打不打电话都一样。还有同学称,父亲节打电话才是最好的表达感恩的时机,平时父亲也根本不需要。此外,当问及你觉得作为子女怎样才是对父母最大的孝敬时?大多数同学选择“读好书就是对父母最大孝敬”,少数人才选择“生活上关心父母才是最大孝敬”。

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进行有目的、有步骤地实施识恩、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它是一种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以德报德的道德教育,以人性唤起人性的人性教育,是高校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当前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应该大力弘扬感恩文化,积极探索感恩教育的有效方法,建立高校感恩教育的长效机制,来强化大学生的责任感和营造感恩教育的良好氛围。

(一)感恩教育的内容既要继承传统又要弘扬时代精神。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感恩传统。“谁言寸草心,抱得三春晖”、“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等诗句集中反映了古人对感恩的认同和崇尚。今天对大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既要继承优秀的传统感恩文化,又要结合时代特点,赋予其新的内涵。感恩的内容包罗万象,要感恩的对象很多,不仅对恩人要有感恩之心,报恩之行,还要对父母、对老师、对朋友、对社会、对国家、对自然、对生命、都懂得感恩。感恩教育就是让学生体会感恩是一种做人的责任,是一种生活和工作的态度。对于大学阶段的感恩教育,重点要让大学生体会自身的生命价值和自己所担负的社会责任。感恩生命的教育,就是要激发学生对生命的体悟,使他们敬畏生命,珍惜生命;既关心自己的生命,也关心他人的生命;既爱自己,也爱别人;从而实现人格的提升。要让学生体会国家、社会、之恩,要懂得回报社会之恩,是社会给大家提供了这样一个美好的时代和自由发展的广阔舞台;回报国家之恩,是国家给大家提供了这样一个安定祥和的秩序,是国家培养了大学生。要让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深刻体会当代大学生身上所担负的责任和义务,勇于创新,进取,为报效祖国、贡献社会做好准备。

(二)感恩教育要贴近生活,避免走形式走过场。感恩教育来源于生活,理应回归生活。高校开展感恩教育不要仅停留在课堂上,应结合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日常管理和服务等工作来进行,以生活为导向,从生活方面的问题入手,顺应道德形成的知、情、意、行发展的客观规律,多形式、多层次地开展感恩教育。要教育学生从日常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着力培养他们的感恩意识,引导他们加强实践。感恩教育不仅是开一次主题班会或送一份祝福,也不仅是开展一次感恩教育系列活动,在感恩节、母亲节、父亲节、教师节要感恩,在不是感恩节的日子里也一样要感恩。感恩教育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要让学生从心里接受教育,而不是感觉感恩教育是在走形式走过场。因此感恩教育必须重实践、重体验,学生的感恩教育日常化。要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感悟人为什么要懂得感恩,要加强学生的自我教育,让感恩教育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高校应努力构建一种感恩的校园文化,让学生在学校里养成学会感恩的习惯,并且把好的品行带到家庭里,带到社会中。

(三)感恩教育需要分阶段、分重点地开展。大学生的感恩教育与中小学生的感恩教育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大学生受年龄、知识、心里素质、价值观等因素的影响,对感恩教育有各自的理解,接受度也因人而异,因此大学生的感恩教育更要讲究方法,不能用教育小孩子的方法来教育大学生。有些教育方式放在小学生身上有用,但放在大学生身上就不合适了。大学生的感恩教育要根据大学生的特点,循序渐进地开展,要有步骤,有重点,层层递进。在大一感恩教育的重点可以围绕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开展主题系列活动,让学生懂得体谅父母,感激恩人。在此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思考一个问题,就是大学生如何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回报父母,让学生体会父母对子女的殷切希望,明白自己在大学里好好学习,努力成才就是对父母最好的回报。大

二、大三可开展有益的集体活动,让学生融入集体,融入社会,体会人是社会的人,个人离不开集体,离不开社会,学会珍惜友谊,学会宽容,学会和谐地与人相处。大四可以开展爱心奉献社会的活动,让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加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尤其要在实习、见习环节中将职业道德和团结协作作为教育的重点,让学生体会回报社会要有良好的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通过实习,让学生逐渐完成由学校人向社会人的角色转变。

总之,感恩是一种做人的道德,是一种自立及自尊的责任意识,更是一种精神境界的追求。大学作为人文精神的一面旗帜,是大学生“精神成人”的摇篮,应该通过感恩教育帮助大学生形成一种感恩的心态、品德和责任,进而外化为他们感恩的行为,而这也是未来的社会道德普遍提高的保证。

第四篇:愉快是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的途径

愉快,是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的途径

越秀区铁四小学 黄明才

内容摘要: 教育部课程改革专家余文森教授就“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与广大中小学教师进行了研讨。从论坛上余文森教授对教师们最关心的“什么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何评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以及怎样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等问题的阐述中,得知课堂教学有效性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即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余教授认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最核心的一点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主动学以及怎么学、会不会学。

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从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和基本环节入手,关键词: 愉快

课堂

有效

途径

新课程实施几年来,学校课堂教学改革正朝着素质教育的方向扎实推进,并取得实质性的进展。福建师范大学余文森教授认为,由于对新课程理念理解领会不到位或者实施者的经验、能力等因素,不少学校课堂教学出现了形式化、低效率的现象,因而,提升课堂的有效性在当前课程改革深化变得非常迫切。本人觉得,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方法有很多,其实,万变不离其宗,只要应用得好,过去一直推崇的愉快教学不失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途径.因为愉快教学是根据学生心理、生理以及教材的特点,在挖掘教材本身含有“愉快”因素上下功夫,使学生在课堂上或采用新鲜有趣的实验演示,或让学生比一比、赛一赛,或带学生到广阔的社会和自然环境里接触活生生的事物。这样有静有动、有内有外,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兴趣盎然地集中精力学习。兴趣就是他们最好的老师之一。

一、寓教于乐——让学生愉快地学

所谓“乐”就是乐趣、兴趣,也就是教育形式趣味化。运用多媒体手段,将艳丽的色彩,优美的音响,鲜明的画面展现在学生面前,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

(一)故事导趣

设计好一堂课的开头,对上好一堂课的确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妙。采用短小的录音故事开头,使课堂产生一种轻松、活泼的气氛。如在教学《太阳》一课时,可以作这样的开头,播放《两个小孩辩日》的录音故事,当听到小孩争辩得面红耳赤的时候,便提问:“连孔子也没能把问题回答清楚。同学们,你们想给他们准确的答案吗?想弄清楚太阳有关知识吗?今天我们要学习《太阳》这篇课文将给我们作出最详细、最确切的介绍。”学生听来十分专注又十分轻松,学生的求知欲十分强烈,课堂气氛因此也显得轻松活泼。

(二)多媒体引趣

上课伊始,如果给学生展现出一幅幅生动、形象的画面让学生观察、欣赏,会引起学生莫大的兴趣。如教学《美丽的公鸡》一课时,首先采用投影出示彩图让学生观察,并提问:“谁能按一定的顺序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公鸡的外形特点是怎样的?它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公鸡又分别找谁比美?它们的态度怎样?”然后教师进行过渡性提问:“公鸡又是怎样由骄傲自大、一心要表现自己的美丽而转变为愿替人们做事?”“要弄懂这些问题,必须认真读书。”这样既展示了教学目标又创设了美的意境,也激发了学生学的情趣。

二、化难为易——让学生轻松地学

记得德国一位学者有过一句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到你面前,无论如何你难以下咽;但将15克盐放入一碗鲜汤中,你在享用美味佳肴的同时,也将15可盐全部吸收了。情景之知识,犹如汤之盐也。知识融入情境,才更容易背学生理解和掌握。小学生往往对比较抽象、枯燥、深奥的东西难于理解,并且学起来非常乏味,因而感到学习是一种负担,很容易产生厌倦感。为了扭转这种局面,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利用形象、直观、生动的多媒体手段,化静为动,化深为浅,让学生轻松地学。

(一)化静为动

小学生的注意力、持久性和稳定性差,常常对新奇的东西感兴趣.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把投影片中的静片改为动片,还配上恰当的录音.这样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动静结合;声中有画,画中有声,声画结合。如在教学《桂林山水》一课时,教师把静片改为动片,也就是把河中的小舟改为动画片,并配上录音,这样一改生动逼真,纳入课堂启发学生,因而轻松地理解了“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诗句。(二)化深为浅

小学生对事物的连锁反应比较差,尤其对深奥的内容往往难于理解.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借助图,并且将单幅图改为多幅图,欲缓坡度,降低难度,学生易于理解。如教学《詹天佑》一课的第二部分时,把书中的一幅插图扩充为三幅图,一幅是帮助学生理解“勘测线路”这层意思的;一幅是帮助学生理解“开凿隧道”这层意思的;一幅是帮助学生理解“设计人字形路线”这层意思的,也就是书中的插图.特别是“开凿隧道”这层,如果不用形象、直观的图画来启发,学生就难于理解“六个工作面”的问题.为此,我们可以要学生动手画一画并结合图片演示讲解。具体如图所示:

这样,不但激发了学生兴趣,还分散了难点,突出了重点。

三、借助形象——让学生生动地学

直观、形象的多媒体手段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课文的重点和难点,还能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和实物演示,使学生进人情境、陶冶情操和晓知情理,让学生学得生动、活泼。

(一)陶冶情操

录像教材具有容量大、图像美、动感强的特点,对语文课堂教学、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如在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描写人们见到灵车后的情景时,就插放一段当时在十里长街送总理的真实场面的录像,总理逝世的那天,举国悲哀,山河同泣。悲壮的画面,哀伤低沉的音乐渲染情境,直接而有效。同学们看着、听着,悲伤的眼泪夺眶而出.是什么原因使人民如此爱戴总理呢?看完录像之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课文,进一步感受到总理一生为国家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崇高品格,体会全国人民和周总理心连心的思想感情。

(二)晓知情理

小实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教学方法。如教学《捞铁牛》一课中的和尚用水的浮力捞铁牛的过程这一部分时,如果能恰当地运用了“实物演示实验”,就可以达到达到三个目标:一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二是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三是让学生验证此种方法是否科学,从而明白其科学道理。而实验的工具如玻璃水槽、泥沙、小船及铁牛的代替品也不难寻找。

四、指导学法——让学生自主地学

教学有三重境界:教是为了教;教是为了不教;不教是为了更好的教。教师的职责不仅是教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学生“会学知识”。这就需要教师在语文教学中适时、适度去启发、引导、点拨,关注学生的闪光点,抓住一些稍纵即逝的课程资源,引起学生读书的兴趣,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一)提纲导法 所谓“提纲导法”就是利用提纲指导学生的学法。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时,在讲读课文之前,教师运用投影给学生展示了下列自学启发提纲:

1.巧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肃穆、不约而同、矫健、苍茫.

2. 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课文中描写了哪些人物?老奶奶的心情怎样?又是怎样写一对青年夫妇和一群红领巾的?为什么只具体写这三种人?

(2)课文是怎样描写灵车的?给你的感受如何?哪些地方写了人们极其悲痛的心情?找出关键词句并进行体会。

(3)灵车慢慢地开走了,人们的表现怎样? 3.在概括段意的基础上试着编写小标题:

方法提示:①从段意中提炼;②小标题可以是一个“短语”也可以是一个词;③小标题必须醒目而且明白确切,以上提纲学法指导非常明显:第一题提示性理解词语的方法,是联系上文理解;第二题是按照问题理解课文内容;第三题是指导学生如何编列小标题。

(二)画面导点

所谓“导点”就是利用直观图画或录像画面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重点,突破课文的难点的方法。以《詹天佑》一课为例,设计“人字形“线路这一部分内容,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由于没有这方面的实践知识,对于火车怎样利用“人”字形线路上山感到模糊或不解,火车在“人字形“线路如何上山?其科学原理是什么呢?问题一提出,学生们有的托腮想,有的动手画,有的互相议,气氛活跃。在这基础上,我们不妨根据课文内容简略地把它画下来,以“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在黑板上先确定好方位,然后再在纸上标明三个地点——岔道口、青龙桥、南口,最后用双线表示铁轨,把三个地点连起来。

画好之后,可以用一支笔杆、两个笔盖分别代替火车和火车头,在画好的线路上试着运行运行。这样一试,你就会清楚地领会火车在“人”字形线路上运行时两个火车头怎样一个由“拉”变为“推”,另一个由“推”变为“拉”了。(如右图所示)

学生通过认真画,仔细看,反复读,很快就理解了其中的道理。当然,如果再加上多媒体课件演示火车上山的过程,效果就更佳了。理解了上山的过程以后,学生可能还有疑问,“为什么‘人字形’线路能使火车更容易爬上陡坡?在学生感到困惑时,启发他们联系一些“斜面”的科学原理,例如公路方面的盘山公路;人们骑自行车上陡坡时,为了省力,往往采取走‘人字形’线路等,通过讨论交流,使学生懂得:詹天佑修建的“人字形”线路与盘山公路、“之”字形路线的道理是一样的,都是利用斜面原理达到“省力”的目的。这样,学生把课文内容和自然知识联系了起来,体会詹天佑设计‘人字形’线路的科学性、合理性,进一步感受到詹天佑不愧是一名杰出的工程师。总之,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有效教学的途径很多,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快乐”因素,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愉快、轻松、生动、活泼,并在乐中求知,在趣中增智,在美中陶情。教师也能从“自在”的教学转向“自为”的教学。过去是教到哪里算哪里,心里没底。现在是目标明确,思路清晰,讲什么,练什么,教得怎样,学得怎样,心中感到踏实。

主要参考文献:

[1]余文森.有效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中小学教育.2007.12 :43-47 [2]崔峦.小学语文教学的理想境界,课程·教材·教法.2007.12:22—27 [3]享尔.名师最有效的激励智慧.九州出版社.2006.1 [4]张民生 金宝成.现代教师:走进教育科研.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5

第五篇:课堂教学是新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

课堂教学是新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教师进行课程参与,实现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渠道。改变课堂教学过程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课堂教学中,每一个学生都应是关注的对象,教学过程应成为学生的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同时课堂教学潜藏着丰富的道德表现和发展,使教学过程成为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它要求教师必须用心、用行动去施教,而不是做传声筒。因而,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促进师生互动,正逐渐成为越来越多人关注的话题。下面,本人就课改以来在这方面的尝试和体会,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了解、熟悉每一个学生的具体情况,是为师生互动做好良好的铺垫。

俗话说的好“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只有在了解、掌握“对手”的情况之下,才能有的放矢,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接手一个新班时,必须全面的并且在最短时间内了解和熟悉每一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包括:姓名、爱好、个性、特长、学习、家庭背景等等。可以从多渠道去了解,任教过的老师、学生档案、家长和自己的观察,这是一项非常重要而又艰难的工作,需要付出很大的精力,但是做好了这一步,可以使以后的教学工作针对性强,能够因材施教,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师生的互动大下很好的铺垫。

二、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创造宽松的课堂氛围,营造师生互动的环境。

“民主、宽松与和谐为真谛”的教学环境是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建构、自主发展的重要前提。罗杰斯提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自由”。首先,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创造性,必须克服那些课堂上老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数学生的观众、听众的教学模式,这种课堂教学过多的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这就要增加教师的情感投入,建立融洽、和谐、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保留学生自己的空间,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和学,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搞好合作教学,设计集体讨论、查缺互补、分组操作等内容,使教师、学生能够互动起来,他们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

三、努力使教学内容联系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选取开放、多样湖互动的教学形式,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使课堂教学更具有生机和活力,是师生互动的关键。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高于生活,因此,数学课堂教学应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发展水平出发,为他们提供看得见、听得了、摸得着的现实的、有意义的和富有挑战性的内容,以增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兴趣和信心。例如:在教《从不同的方向看》的第一课时时,我先从学生熟悉的一首苏东坡的《题西林壁》入手,再展示出水瓶、茶壶、包装盒、球等生活中常见的实物让学生亲身去观察,然后引入课题,使他们深刻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就在他们身边,结尾时,把课题联系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一件事或一个人,说明要全面的评价一件事或人,使主题得到了升华,感受到了数学寓于生活并且高于生活。教学形式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不同的教学形式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以开放、多样与互动为主旨”教学形式,必然使教学过程显得丰富多彩、富有灵气。遵循新课程理念,教师应以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与促进者的身份,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研究性、讨论式、小组合作与实践探索等学习方式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流,使课堂深入社会、融入生活,让“辩论、猜谜、游戏”等形式充实课堂,让课堂在开放的情景中升华、让学生在多样的组织策略中自主建构、让师生在互动的交流中共同成长,使数学课堂更具生机和活力。例如:在教《平行》时,我出了这样一个谜语:并驾齐驱,打一数学名词。在教《乘方》时,我又出了一个谜语:10*3与100*2,打一成语。在教《字母能表示什么》时,我是于组织活动方式进行教学,一是唱儿歌“青蛙”、二是用火柴棒搭正方形、三是用字母表示运算律,让学生在实践探索中进行探究、讨论和合作交流。

四、教师要充分鼓励和引导学生发现、提出、讨论、解决问题,通过质疑、解疑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

教师应该运用有深度和激情的语言,创设情境,激励学生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从独特的角度提出疑问,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的质疑,让学生敢于对教材的内容、对教师的讲解质疑,勇于实践、验证,寻求解决的途径,并且运用变式训练,培养学生对同类问题之间的联系和区别的理解,是师生互动的重要桥梁之一。

五、教师的综合素质是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保证。

新一轮课程改革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各科知识之间的整合,因而要求每位数学教师应具备较高的文化修养、较深的文化底蕴、较广的文化视野,也就是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提高了,这就不能仅仅局限于个人已有的专业知识和学历之中,应在生活经验、社会实践和通过博览群书来不断地积累、丰富和提高,这样才能适应新课程教学的要求,保证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互动能够顺利进行,互动效果会更好。否则可能会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面临危机和尴尬,无法回答学生的质疑,将导致课堂教学僵化,师生互动就无法深入。例如:在教《世界新生儿图》时,就有很多内容与地理知识和社会统计知识有关;在学习生活中的轴对称和中心对称时,很多图案设计是与美术知识有关,象这样的例子在数学新课程的教学中还有很多,这些都需要教师在上课之前,必须有针对性的去了解和学习所涉及到的其他学科知识,对于学生可能有疑问的地方,都要尽可能的考虑到,这样才能坦然面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的质疑,在师生互动中取得好的效果。

六、教学评价以激励和激活主体意识为目的,保护学生自尊心、树立自信心、激活进取心,体验成功,增强学生参与的能力,从而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学评价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学习历程并激励学和改进教的有效途径,而教学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的。因此,要把教学评价提高到“生命”的高度进行,通过建立多元性的评价目标(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又要关注情感和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习的结果,又要关注学习的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多样化的评价方法(将自我评价、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和社会有关人员的评价结合起来,可采用书面考试、口试、作业分析,又可采用课堂观察、课后访谈、大型作业、建立成长记录袋、分析小论文和活动报告)、多维性的评价体系(定性和定量相结合),进行科学的评价,以促进学生的发展。实施“以激励和激活主体意识为目的”的教学评价,保护自尊心、树立自信心、激活进取心,帮助学生认识自我、体验成功;通过评价,“评”出创新的活力与发展的动力,“评”出参与的能力与成功的实力,从而进一步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例如:在我所教的班级里,有这样一个男生,担任学生会干部,同时又是所在班级的班长,在纪律、活动和组织管理工作方面,确实是一位难得的人才,然而在数学学习上,成绩并不突出,有时甚至不理想,但是因为自己在其他方面的突出表现,显得非常高傲,同学们对其也有诸多不满,我私下里把同学对他的意见做了一个调查,于是我先在课堂上给予其所得成绩的肯定,然后突然挫其锐气,告诉他,一位优秀的人士,应该在各方面都能体现出自己比别人的优越,而且是虚怀若谷,你,不行!适当的打击其自尊心,同时也激发了他的进取心和自信心,在课堂上,他当着全班的同学说“老师,你不要逼我,我从现在开始与你打赌,证明你说的是错的”,从这以后,他确实改变了许多,数学成绩也进步了不少,同时也明白了老师对其评价的良苦用心。

迈进21世纪,中学数学教学中促进师生互动,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而是靠我们每一个数学教师持之以恒、长期不懈的努力。总之,作为数学教师,我们必须尽快转变思想观念,努力熟悉和掌握新课程改革下课堂教学的新理念,新方法、新手段,把课堂教学从传统的只重认知学习转变到以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师生互动的课堂氛围中来,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创新。

下载作文教学是实施感恩教育的好途径(5篇范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作文教学是实施感恩教育的好途径(5篇范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作文教学中实施美育的途径

    作文教学中实施美育的途径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应当指导学生去发现一切自然的和人类智慧创造的美,从而使这种美成为道德纯洁、精神丰富和体魄健全的强大源泉。”结合自己的......

    什么是教学技能及其培养途径

    什么是教学技能及其培养途径 (一)什么是教学技能 教学技能是指教师运用已有的教学理论知识,通过练习而形成的稳固、 复杂的教学行为系统。它即包括在教学理论基础上,按照一定方......

    《探究环境教育实施的途径和方法》

    “环境教育实施途径、方法”科研课题汇报总结我校省级“十一五”课题《环境教育实施途径、方法科研课题研究》课题组,从2005年4月成立以来,全体成员就该课题在学科教学及其他......

    浅谈中小学生阳光生命教育与实施途径

    浅谈中小学生阳光生命教育与实施途径【摘要】不同时代的发展决定着不同时代的意义与产物,生命教育就是当今社会时代的产物。形形色色漠视生命的倾向,向21世纪的中国教育敲响了......

    幼儿园礼仪教育实施途径论文(精选五篇)

    摘要:幼儿园是幼儿学习和活动的主要场所,教师应当根据幼儿的身心特点,制订出科学合理的礼仪教育方式,让他们在实践体验中逐渐形成良好的礼仪素养,进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关键词......

    学校感恩教育的实施

    学校感恩教育的实施 现在的学生中普遍存在缺乏对父母、师长的感激之情,缺乏对社会的回报和奉献之心的现象。因此感恩教育势在必行。我校根据教办“以德育人、学会感恩、以人......

    什么是好的教育读后感

    《什么是好的教育》读后感 寒假中,我拜读了刘铁芳博士的《什么是好的教育》,这是一本教育哲学的读本,但中间刘博士又穿插了一些教育中的实例加以说明讲解,所以本书并没有一般哲......

    论加强中小学生感恩教育的途径分析

    论加强中小学生感恩教育的途径分析 摘要 :做好中小学生的感恩教育,关系到和谐社会的构建,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教育学生学会感恩父母,构建和谐家庭;教育学生懂得感恩老师,构建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