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是德育的基本途径

时间:2019-05-15 03:25: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学是德育的基本途径》,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学是德育的基本途径》。

第一篇:教学是德育的基本途径

学校德育途径

 学校校德育工作要能真正体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教育的决定》中提出的“进一步改进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寓德育于各学科教育中……讲究实效,克服形式主义倾向”思想,各级德育管理者必须重视对德育途径的研究,充分发挥各种途径的作用。

一、学校德育途径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堂教学,这是学校向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最经常、最基本的途径特别是小学思想品德课和中学政治课居于特殊的重要地位。

(二)班主任工作、年级活动、班级活动是进行日常思想品德教育和指导学生成长的重要途径。

(三)共青团、学生会活动是德育工作最有生气,最能发挥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途径。

(四)课外活动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的重要途径。

(五)生活劳动和其它社会实践是提高学生素质不可缺少的途径。(六)学校管理和校园文化环境是德育工作一条不可忽视的潜形途径。

各德育途径有各自的功能,缺一不可,也不能互相代替,它们之间互相联系,相互促进,从而形成学校德育工作的整体。

当然,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也是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途径,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和补充,与学校教育形成三结合教育网络,增强了德育的实效。

二、课堂教学是德育的主要途径(一)学校以教学为主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和主要任务,它是学校教育工作中一项最经常、最基本的工作。学校工作以教学为主,其根本目的是为了教书育人,由此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教学,特别是课堂教学是育人的主要渠道,是德育的主要途径。(二)教学所用时间最多

德育目标的实施受一定时间、空间的限制,我们的学生特别是高中生,每周30多节课时,占学生在校时间的80%以上,其中政治课、校会、班会、团会活动共只有4节至5节,德育课与文化课的时间比例是1:7。同时从教师人数上分析,班主任、政治教师、德育干部与其他任课教师的比例是1:4左右。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课堂教学是实施德育工作最经常、最基本的途径。德育工作如果脱离了占学校工作中绝大部分时间、空间和任教人数最多的课堂教学,单靠少数班主任、政治教师、团队干部是完不成全面教育学生的任务的。

(三)学科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因素。

我们现行的教材,是根据各学科特点和不同年龄段学生心理特征编写的,其中蕴含着相当多的直接或间接的德育因素。我国古代许多教育家早已认识到智与德是统一的,指出教育的最重要的任务是教人做人,“传道”与“授业”相结合,即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是结合在一起的。前苏联霍姆林斯基在谈课堂上的思想教育时也指出:“在讲理、化、数、生学科时,要引导学生沿着科学的艰险道路做一次富有探险精神,为真理而斗争为动机的旅行……在讲授文科教学的课堂上,要教师必须设法

 使学生不是冷漠无情、麻木不仁的知识需求者,而是对真理与正义的胜利有切身利害关系的人”。这些精彩的论述说明了各学科都应当结合一定的思想教育进行教学。

那么,各学科如何实现智育与德育的辩证统一,重要的就是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归纳起来,各学科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有:

1、讲学科的发展史,讲学科与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的密切关系,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科学的求学精神,引导学生向在科学发展中做出杰出贡献的人物学习。

2、讲应用,联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说明科学技术在我国建设中的巨大作用,以此激发学生为建设祖国而发愤学习的积极性。

3、讲理论基础,可依据教材内容恰当地讲解其理论基础,从而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

4、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崇高的理想、高尚的情操、良好的习惯和顽强的意志。

(四)课堂教学渗透德育,通过课堂教学,能提高德育质量,增强德育的实效。

通过课堂教学渗透德育,可以避免简单的说教,在为学生奠定基础知识的同时,用知识本身的魅力去影响学生的意志、情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结合学科知识体系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也可以结合社会现状进行德育,这样有利于学生领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表现出的科学的、严谨的治学作风,优秀的品质也会直接影响学生,这样就可提高德育的质量,增强德育的实效。

 以人为本的道德:人是道德的创造者,道德存在的目的, 道德的载体.1,从道德的产生或起源上看:道德是人为的(人是道德的创造者)道德不是神秘的上帝的创造物,不是先验的存在于每一个人身上的本能,也不是自然界中本有的纯粹自然,必然性的客观规律.道德是人为的,是人在现实的社会生活,社会实践过程中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而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去主动地选择和创造的.人是道德的建构者,设计者,道德是人活动的成果.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的需要的变化,人们总是在不断地扬弃旧道德和创造新道德,始终以道德的主人的姿态来对这一植根于人性深处的道德向度进行永不疲倦的探索和创造.可能在某个特定的时期由于某种原因人会沦为道德的奴隶,但当人们一旦感觉到道德的陈腐和对人的束缚与压抑时,人们就会起来推翻这种道德而代之以新道德.这恰恰体现了人对道德的主体能动作用和道德产生,存在与否取决于人的特性.当然,这种能动性不是随意为之,而是受到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对处于一个特定道德环境中的个体而言,社会上现有的道德也在不断塑造人,规范人,使人成其为人,但从根本上讲,只有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同时,人决不是被动地,机械地接受外在的影响.2,从道德对于人的意义或人创造道德的目的看:道德是为人的(人是道德的目的)人创造出道德绝不是为了自己制定一种必须服从的清规戒律以接受道德的役使,其真正的目的在于满足人自身的需要,为了人更好的生存.人的需要既是人进行道德创造,道德辩护的根本动力,也是其根本目的.道德不仅能满足人所特有的精神价值需要,同时道德在客观上还能为个体和社会带来一些功利性的价值.无人的道德观恰恰颠倒了这种关系,认为人活着就是为了服从种种现存的道德,而不论这种道德是否有利于满足人的身心发展需要,甚至有可能是根本违背人性的.这样,人们在依道德而行的过程中就体验不到道德给人带来的精神上的愉悦和应有的道德感,而只能感受到道德对人的压制,甚至是对人的精神和肉体的摧残.由此,无人的道德观是根本错误的,道德为人而设.3,从道德的存在方式和形态的视角来看:道德也是由人的(人是道德的载体)一方面,道德是人的道德,离开了人,就根本谈不上什么道德不道德,道德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之存在中才有的尺度;另一方面,道德的真正存在并发挥作用离不开人的内在自觉,它不是靠强制性的力量或者自动就能发挥作用的(因为即便有了人,如果人们不去信仰,服从于这种道德,那么这种道德也将形同虚设).道德的真实存在以个体的认可和自觉的服膺为前提: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道德并没有显现出来,不道德现象比比皆是,甚至连最起码的社会公德也会遭到一些人的鄙视和抛弃.这说明人们对道德并没在心理上去自觉地接受和容纳,进而化为自己的行动,道德也就无从发挥应有的力量.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只要道德一旦为人们所认可,那么它就可以焕发出惊人的力量,可以使个体为之倾尽整个身心,甚至于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一言以蔽之,道德的存在具有与人丝毫不可剥离的特性,它紧紧附着在人的身上,和人高度统一.以学生为本的道德教育

道德的人本特质决定了人本道德教育的理论合理性,决定了围绕学生或以学生为中心制订,实施道德教育计划的合理性.以学生为本,就意味着学校道德教育应该从目前的畸形状态走出来,在重新审视自我的同时确立新型的人学教育观,即真正把人,把学生的发展置于教育中的核心的,本体性的地位.具体言之,就是要在道德教育中,以促进学生道德之发展,道德生活之完满为目的,以培养学生对道德的批判,选择能力,使学生更好地认识,体验,实践道德生活为己任,以人对人的方式———对话,关切等作为道德教育的基本方式

1,在德育价值的定位上:重视个人价值,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德育应该具有双重价值:个人价值-社会价值.但是,传统的德育将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对立起来,以“社会本位”乃至“政治本位” 为德育价值的定位.德育工作出发点大多从属于政治形势的需要或“管教”学生的需要,忽视道德与个人的休戚相关,忽视德育特有的激发人向善,行善的审美功能,忽视“人是目的”这一道德的根本价值.传统德育价值“社会本位” 乃至“政治本位”的确立,使得德育功能的定位上又具有“工具化”倾向.这一方面使得德育本身沦落为维持社会稳定和控制人的工具.在道德教育过程中,往往把道德规范当作对学生的意志,行为的限制与防范的工具,将“禁止”,“防堵”作为德育立足点.另一方面,受教育者沦落为工具.

第二篇:课堂教学是新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

课堂教学是新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教师进行课程参与,实现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渠道。改变课堂教学过程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课堂教学中,每一个学生都应是关注的对象,教学过程应成为学生的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同时课堂教学潜藏着丰富的道德表现和发展,使教学过程成为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它要求教师必须用心、用行动去施教,而不是做传声筒。因而,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促进师生互动,正逐渐成为越来越多人关注的话题。下面,本人就课改以来在这方面的尝试和体会,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了解、熟悉每一个学生的具体情况,是为师生互动做好良好的铺垫。

俗话说的好“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只有在了解、掌握“对手”的情况之下,才能有的放矢,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接手一个新班时,必须全面的并且在最短时间内了解和熟悉每一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包括:姓名、爱好、个性、特长、学习、家庭背景等等。可以从多渠道去了解,任教过的老师、学生档案、家长和自己的观察,这是一项非常重要而又艰难的工作,需要付出很大的精力,但是做好了这一步,可以使以后的教学工作针对性强,能够因材施教,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师生的互动大下很好的铺垫。

二、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创造宽松的课堂氛围,营造师生互动的环境。

“民主、宽松与和谐为真谛”的教学环境是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建构、自主发展的重要前提。罗杰斯提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自由”。首先,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创造性,必须克服那些课堂上老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数学生的观众、听众的教学模式,这种课堂教学过多的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这就要增加教师的情感投入,建立融洽、和谐、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保留学生自己的空间,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和学,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搞好合作教学,设计集体讨论、查缺互补、分组操作等内容,使教师、学生能够互动起来,他们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

三、努力使教学内容联系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选取开放、多样湖互动的教学形式,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使课堂教学更具有生机和活力,是师生互动的关键。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高于生活,因此,数学课堂教学应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发展水平出发,为他们提供看得见、听得了、摸得着的现实的、有意义的和富有挑战性的内容,以增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兴趣和信心。例如:在教《从不同的方向看》的第一课时时,我先从学生熟悉的一首苏东坡的《题西林壁》入手,再展示出水瓶、茶壶、包装盒、球等生活中常见的实物让学生亲身去观察,然后引入课题,使他们深刻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就在他们身边,结尾时,把课题联系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一件事或一个人,说明要全面的评价一件事或人,使主题得到了升华,感受到了数学寓于生活并且高于生活。教学形式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不同的教学形式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以开放、多样与互动为主旨”教学形式,必然使教学过程显得丰富多彩、富有灵气。遵循新课程理念,教师应以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与促进者的身份,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研究性、讨论式、小组合作与实践探索等学习方式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流,使课堂深入社会、融入生活,让“辩论、猜谜、游戏”等形式充实课堂,让课堂在开放的情景中升华、让学生在多样的组织策略中自主建构、让师生在互动的交流中共同成长,使数学课堂更具生机和活力。例如:在教《平行》时,我出了这样一个谜语:并驾齐驱,打一数学名词。在教《乘方》时,我又出了一个谜语:10*3与100*2,打一成语。在教《字母能表示什么》时,我是于组织活动方式进行教学,一是唱儿歌“青蛙”、二是用火柴棒搭正方形、三是用字母表示运算律,让学生在实践探索中进行探究、讨论和合作交流。

四、教师要充分鼓励和引导学生发现、提出、讨论、解决问题,通过质疑、解疑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

教师应该运用有深度和激情的语言,创设情境,激励学生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从独特的角度提出疑问,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的质疑,让学生敢于对教材的内容、对教师的讲解质疑,勇于实践、验证,寻求解决的途径,并且运用变式训练,培养学生对同类问题之间的联系和区别的理解,是师生互动的重要桥梁之一。

五、教师的综合素质是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保证。

新一轮课程改革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各科知识之间的整合,因而要求每位数学教师应具备较高的文化修养、较深的文化底蕴、较广的文化视野,也就是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提高了,这就不能仅仅局限于个人已有的专业知识和学历之中,应在生活经验、社会实践和通过博览群书来不断地积累、丰富和提高,这样才能适应新课程教学的要求,保证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互动能够顺利进行,互动效果会更好。否则可能会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面临危机和尴尬,无法回答学生的质疑,将导致课堂教学僵化,师生互动就无法深入。例如:在教《世界新生儿图》时,就有很多内容与地理知识和社会统计知识有关;在学习生活中的轴对称和中心对称时,很多图案设计是与美术知识有关,象这样的例子在数学新课程的教学中还有很多,这些都需要教师在上课之前,必须有针对性的去了解和学习所涉及到的其他学科知识,对于学生可能有疑问的地方,都要尽可能的考虑到,这样才能坦然面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的质疑,在师生互动中取得好的效果。

六、教学评价以激励和激活主体意识为目的,保护学生自尊心、树立自信心、激活进取心,体验成功,增强学生参与的能力,从而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学评价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学习历程并激励学和改进教的有效途径,而教学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的。因此,要把教学评价提高到“生命”的高度进行,通过建立多元性的评价目标(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又要关注情感和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习的结果,又要关注学习的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多样化的评价方法(将自我评价、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和社会有关人员的评价结合起来,可采用书面考试、口试、作业分析,又可采用课堂观察、课后访谈、大型作业、建立成长记录袋、分析小论文和活动报告)、多维性的评价体系(定性和定量相结合),进行科学的评价,以促进学生的发展。实施“以激励和激活主体意识为目的”的教学评价,保护自尊心、树立自信心、激活进取心,帮助学生认识自我、体验成功;通过评价,“评”出创新的活力与发展的动力,“评”出参与的能力与成功的实力,从而进一步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例如:在我所教的班级里,有这样一个男生,担任学生会干部,同时又是所在班级的班长,在纪律、活动和组织管理工作方面,确实是一位难得的人才,然而在数学学习上,成绩并不突出,有时甚至不理想,但是因为自己在其他方面的突出表现,显得非常高傲,同学们对其也有诸多不满,我私下里把同学对他的意见做了一个调查,于是我先在课堂上给予其所得成绩的肯定,然后突然挫其锐气,告诉他,一位优秀的人士,应该在各方面都能体现出自己比别人的优越,而且是虚怀若谷,你,不行!适当的打击其自尊心,同时也激发了他的进取心和自信心,在课堂上,他当着全班的同学说“老师,你不要逼我,我从现在开始与你打赌,证明你说的是错的”,从这以后,他确实改变了许多,数学成绩也进步了不少,同时也明白了老师对其评价的良苦用心。

迈进21世纪,中学数学教学中促进师生互动,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而是靠我们每一个数学教师持之以恒、长期不懈的努力。总之,作为数学教师,我们必须尽快转变思想观念,努力熟悉和掌握新课程改革下课堂教学的新理念,新方法、新手段,把课堂教学从传统的只重认知学习转变到以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师生互动的课堂氛围中来,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创新。

第三篇:加强理论学习是增强党性修养的基本途径

加强理论学习是增强党性修养的基本途径

在当前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国内国际形势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必须结合新的形势变化和事业发展的要求,树立良好的学习意识,加强理论学习,提高学习能力,进一步增强党性修养。

一、树立学习意识是增强党性修养的根本

胡锦涛总书记曾经指出:“毛泽东同志通过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将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同我党的自身建设实践相结合,探索出一条着重从思想上建党、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成功之路。”一个党员,只有优良的政治素质,良好的思想素质和较强的能力素质,才能真正体现出其较强的党性修养。提高党员素质,最重要的是在学习上下功夫。

要把学习放在第一位,树立良好的学习意识是增强党性修养的根本所在,也是增强党性修养的现实需要,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需要,是不断提高业务素质的需要。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要加强党性锻炼,增强党性修养,首要的就是要树立良好的学习意识,把学习放在第一位,搞好理论学习,用新的理论、思想和观念武装我们的头脑,指导我们的实践。如果没有正确的理论武装,一个人的思想和行动就失去前进的方向,一个党员就不可能有坚强的党性。在新形势下,我们党作为执政党,面临着严峻考验和诸多挑战,要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变革的新要求,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不断增强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不仅要学习科学的理论,而且要学习各种科学文化知识。

胡锦涛同志提出:“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明白,现在社会各个方面的发展日新月异,人民群众的实践创造丰富多彩,不学习、不坚持学习、不刻苦学习,势必会落伍,势必难以胜任我们所肩负的重大职责,要做-1-

合格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必须大力加强学习,努力用人类社会创造的丰富知识来充实自己。”

二、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目前,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竞争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剧,各国各地区之间的联系日益加强。我们即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难以回避的各种挑战。人民寄予厚望,历史赋予重托。我们一定要以开展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以开阔的胸怀博采众长,以开放的眼光审视自己,以开明的意识吐故纳新,做到与时俱进,探索工作新思路,实现工作新突破,开创工作新局面。首先,要做到思维观念更新。结合工作实际,解放思想,敢闯敢试,善于借鉴其他地方好的工作经验,创造性地加以发挥;对本本上没有的,条条上不明确的,善于从长远,从全局的角度系统思考,辩证思维,独创性地开展工作;对于热点矛盾、重大问题,要从错综复杂的关系,千头万绪的工作中,善于抓方向,谋大势,顺利破解工作困局。其次,要做到工作质量更好。对工作要少从纵向上与自己的过去进行对比,要多从横向上与先进单位、模范人物进行对比,通过对比,见贤思齐,知耻后进,而不能满足于现状,不思进取;要树立远大的理想信念,增强“成材奉献,爱党报国”的精神,在默默无闻的工作中、平凡的岗位上展示自己的才华,工作高标准、事业求上进、工作争一流,以崭新的精神风貌和工作业绩,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第三,要做到工作作风更实。在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上下功夫,既不能定不切实际的目标和规划,也不能对工作敷衍塞责,应付了事;既不能搞“花架子”、“政绩 工程”,也不能过份强调

客观困难,无所作为。要在加快界首发展的主战场上熟悉工作,积累经验,不断锤炼执政为民的本领,成为破解难题的高手、推进工作的能手和实际操作的强手。

三、要奋发学习,夯实基础。

要增强与时俱进的学习意识,把学习作为一种责任、一种素质、一种修养,坚持向书本学、向实践学、向群众学、向一切先进经验学,学中干,干中学,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跟上日新月异 的时代步伐。要着眼于提高个人思想素养和精神境界,重点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特别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党的基本理论作为我们行动的指南,自觉加强思想改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着眼于提高工作能力、工作水平,重点学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界首发展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能,增加知识储备,更新知识结构,更好地做好本职工作;要着眼于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在提高工作质量、工作效能上下功夫,重点把所学到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能充分运用到工作中去,与自己的工作职能结合起来,与当前各项工作结合起来,做到学用相长,融会贯通。在学习方法上,一是要挤时间学,充分利用单位集中学习和业余时间自我学习,尽量少一些应酬、少一些饭局、少一些打麻将、聊天和上网;二是要刻苦钻研,不辞辛苦、孜孜不倦、长期坚持,不搞三天打渔两天晒网;三是要勤于思考,多动脑子、多用心思、多动笔头,善于总结学习心得,不能单纯就学习而学习,使学习成为一种负担,使个人为书本的仆人、知识的奴隶。

第四篇:学习嵌入式基本途径

参加嵌入式linux系统与应用开发就业班可以使学员快速掌握嵌入式系统开发的流程,系统移植的方法,编写Bootloader等。最后能从事嵌入式系统相关的项目开发。

课程整体目标包括:精通Linux基本命令,VIM,Linux各种服务配置,Shell编程.精通Linux C编程,如字符串,指针,结构体,位运算,链表,文件,静态库,动态库等.精通Linux高级编程,如文件IO,多进程,多线程,信号,进程间通信,网络编程等。掌握LanQQ项目实战,运用前面学过的知识,实现需要的功能.精通Linux C++编程,如类与对象,构造函数与析构函数,继承与派生类,运算符重载,输入/输入类库等.精通QT图形界面编程,如环境配置,QT信号槽,窗口,常见控件,布局,创建对话框,菜单与行为等.精通ARM体系结构和ARM汇编指令,ADS,汇编,存储,QEMU与交叉编译。精通Bootloader编写方法, 裁剪定制linux内核, 制作文件系统烧录到ARM开发板上.9 精通Linux内核环境搭建和配置.精通嵌入式Linux驱动,如键盘驱动、触摸屏驱动,基于framebuffer的LCD驱动,网卡驱动,USB驱动。

第五篇:教学反思的起点和基本途径

教学反思的起点和基本途径

傅金兰 徐虹

《当代教育科学》 2008(1):43 ~ 45

摘要 :良好教学需要反思的、理性的和自觉的决策。教师的专业成长又是与其反思性教学实践紧密相连的。只有当教师在反思性教学实践中成为具有自我专业发展需要和意识的教师时,他才可能有意识地寻找学习机会,才可能明确自己到底需要什么、今后朝什么方向发展以及如何发展等,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终身学习能力。

关键词 :反思;教师;自我认识

现代教育理念认为,一个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应是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者。这意味着教师至少应该具备一种反思的能力,尤其在教师专业成长中,教师要把自己的思想转化成反思性行动。教师在课堂中做出任何选择或行动时,都要对自己的选择和行动将给学生带来何种影响进行反思。教学反思是指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依据的教育理论、选择的教育内容、实施的教育方案、采取的教育方法以及由此产生的教学效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它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备素质。在反思过程中,教师需要对自身的教学行为进行监控与调节,对未来教学合理性进行设想与规划,即实现反思过程中的自我认识、自我设计与自我规划,同时需要积极探讨各种与教学行为有关的因素,审视自己教学中所依据的观念,并积极寻找新的教学策略以解决所面临的问题。

一、自我认识 : 教宇反思的起点

成长既是一种状态,又是一个过程。作为状态是个体生命成长的阶段性完成,作为过程是对已经完成状态的不断否定和超越,追求新的成长。教师在“当下”的生命状态要实现自己的生命追求,首先必须认识自己。教师转变教育理念,树立起理解的观念,首先要认识、理解自我。做一位反思型的教师,也是发展自己、创造出一个更好的“我”的途径之一。“教师理解自己不但含有认识自己之意,而且还涉及别人对自己的态度、看法以及对自己的认识达成‘协议'。” 认识自我能发现自己的不足,能更好更有实效地不断学习和教学,不断地进行自我造就和创新。

(一)自我认识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基石

苏格拉底指出,一种未经审视的生活还不如没有的好。自我认识是教师真正实现自主专业成长的基础和前提,它可增强教师对自己专业成长的责任感,使自己的专业成长保持不断进取的态势。自我是人格的核心,人的心理生活是由自我建构的,自我以对自身及自身有关的事件的解释构建起自己的心理世界。教师把自己作为稳定的主体来认识,并通过一定的标准,与他人比较,与他人的评价比较,形成对自己的个性、能力、态度和价值观的认识,即形成自我意识。在意识的不同状态上,既表现为直觉的自我意识,也表现为对自我整体的对象化意识。这种自我意识能充分满足教师个体的发展需要,制定适合自己的专业发展目标、计划,选择自己需要的学习内容,并将所订的目标和计划付诸实施,展示自我的主体力量,走向自我超越和潜力的自我实现。教师要为自己的独特性、个性而自豪,并在人生实践、教育实践中维护这种个性不被泯灭和践踏。同时教师要既能够承认自己的短处与不足,接受个体生命在成长过程中的错误,又能够正确评价自己的长处与优点,欣赏自己主体生命焕发的光彩。发展自己,即自我完善、自我成就,是充分发挥、显现自我的潜能,从而使自己成为可能成为的最有价值的人。这是教师从“现实自我”向“理想自我”的超越,最终成长为健康发展的优质自己。

自我认识是个体基于现实的需要,对照专业发展的要求,而形成的自己未来发展目标的系统化、理论化的认识。它是教师自觉的职业规划意识,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在个体心理的反映;是教师对照教师专业化的要求,根据社会赋予教师的特定要求,不断习得与教师相关的角色期望和规范的精神追求。叶澜教授认为,教师的自我专业发展意识,从时间维度看,包括对自己过去专业发展过程的意识、对自己现在专业发展状态、水平的意识以及对自己未来专业发展的规划意识。自我专业

发展意识能将教师过去的发展过程、目前的发展状态和以后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结合起来,使得教师能够“理智地复现自己、筹划未来的自我、控制今日的行为”,使得“已有的发展水平影响今后的发展方向和程度”,“使得未来发展目标支配今日的行为”。可以说,没有教师的自我专业发展意识,就很难有教师理想的追求,也就难以有自我潜能的挖掘,也就不可能有教师的快速成长。“正是教师的自我专业发展意识所扮演的对教师自身专业发展路线的调节、监控角色,才使得教师专业发展构成一个动态发展的循环,促使它朝着积极的方向不断发展。因此,自我认识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基石。

教师必须正确地进行自我认识,对自己有一个明确的定位。如果教师把自己摆在已经成熟、不需发展的位置,必然会妨碍以后的持续发展。自我认识不是一个静态的过程,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这个过程必然随着教师个人精神生命的成长与发展而存在、发展。因此教师应不断更新自己的观念,充实自己的自我意识,树立教师的可持续成长观。客观公正的自我认识能使教师对自己有正确的把握,其理性的自觉认识能使教师自主组织、安排自己的学习,使其成长处于一种理性的自我控制之下。通过教师主体意识的觉醒,批判性地检视自己的行为与理念,以及所处的环境,从而达致更高层次的解放。

(二)实现对自身教学行为的监控与调节

在中国教育史上,孔子是最早提出教师应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的人。他指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唐代教育家韩愈则进一步提出教师应“以身立教。”中国圣贤日 : 吾日三省吾身。教师也应 “吾日三省吾身”,自觉地获取各种反馈信息,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敢于怀疑自己,善于突破自我,不断地向高层次迈进,为超越自我奠定基石。同时教师必须学会自尊、自爱、自重、自律,不断加强自我修养。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应时时处处成为学生的榜样。有些教师经常问学生为什么如此说或做,但不愿问自己同样的问题。作为教师,必须乐于问自己尖锐的问题,以便更好地理解自己为什么这样做。反思无疑是促成有效教学的重要因素,教师必须对自己的喜好、厌恶、情感和价值观念保持高度的敏感,而且时常思考一下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自己对事情的处理的。一位善于自我反省的教师能够不断地反思过去,他明白形成自己特定行为方式的原因。

很多教师在教学中的悲哀在于面对教学中的众多问题视而不见。反思性教师必须具有对教学情景的敏感性。在教李前思考如何根据学生的需要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在教学中能够根据自己在教学中的感受、学生在课堂中的反应、自己在教学情景中所突发的与当时教学情景相协调的灵感对教学进行即时的调节。在教学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即时反思与总结。教师的成长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用某种单一的理论来诊释之并不能完全地提示其实质。胡塞尔认为,意识的觉醒是真正的思维与反思过程的开始。人的意向性必须对自己对正确的自我认识和自我估计,尤其要充分相信自身的认识能力和创造作用。这种反思是使意识纯粹化,使创造力在反思后的宁静状态中自然显现的必经之思维过程。艾略特提出另外一种作为对传统的专业化的教师反叛的“反省式的教师”模式,提倡教师的批判意识和反思能力,认为反思能力是教师的专业成长的重要标志。反思型教师更多的是采取合作的方式,采取理解和移情的方式来处理教育教学充分体现双重角色,他既是教育者,又是堂教育者。反思的本质是一种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对话,是两者相互沟通的桥梁,又是现代的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沟通的桥梁。它是一种思维能力,是一种创新能力在教育实践中的体现。

要提升教师的终身学习力,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最主要的是让教师具有反思和批判的意识和能力。反思意识和能力是一种理性智慧,通过反思能力,教师能对自己的创造教育观念进行客观的、理性的认识、判断、评价,进行有效的调节,并最终形成教师个人化的、独特的教育观念。通过反思能力的提升,教师的自主能力逐渐得到增强。教师反思过程的最大特点是主体自主的意识活动,反思活动要靠教师主体自主参与才能实现,因此,有反思意识和能力的教师能更快地适应自己的教学,并能在这种适应中发挥自身的创造力,最终提升自身学习力。

二、自我设计 : 教学反思的基本路径

自我设计指教师对自己将要成为什么类型的人的一种筹划和勾勒,只有具有自己的人生和人格理想并对自己的这一理想负责的教师才能在实践中不断地成熟和完善。自我设计强调教师对自己职业生涯的规划。我国当前的教师职后培训模式较为单一和僵化,这使教师不能根据自己的专业需要来发展自己的专业能力。只有教师主动地选择专业成长的模式而不是出于行政强迫,教师的专业自主成长才有实现的可能。

(一)自我设计使教师的专业成长保持方向感和目的感

现代信息社会几乎所有的学习者都可以借助信息技术进行学习,而且,能够在任何年龄、任何时间和地点更加轻松地学习。这种将重心转向学习和学习者的趋势反映在越来越多的教育研究转向探讨学习如何发生,学习如何得以辅助,如何改进学习以及提高学习的效率。因此教师的教学必须适应学习者的要求。教师需要教会学生选择恰当的方法和技巧,从而帮助他们学习、记忆和回忆所获得的理解和认识。况且“学习不是传输的过程,也不是接受的过程。学习是需要意志的、有意图的、积极的、自觉的、建构的实践,该实践包括互动的意图—行动—反思活动。” 学习者根据能力与兴趣而获取相应的学习内容,学习者在学完基本技能之后所学的知识差异很大。因此教师应较少地设计自己是权威者的角色,尽量以学习者和探究者的身分与学生共同对话和学习,在学习与探究中不断地设计自己,完善自己。教师其潜在的角色就应是一个学习者,他必须为不断的训练和进步,为不懈的自我探索,为自己知识和经验的增长付出应有的努力。教师应该能清晰地意识到目前的发展阶段和水平,能计划、意识并预计自己的变化,能正确地认识自我、分析自我、评价自我,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出自己成长的具体目标,把握关键因素,制定出具体的可操作的行动方案,并在执行方案的过程中不断进行调整、完善。

(二)制定对未来教学合理性的设想与规划

每个教师应该不断对自己的教学提出越来越合理的设想,并敢于将自己的设想在教学中进行实验。教师在为自己的教学提出设想时,要具备强烈的自我效能感,即能够对自己教学的过程与结果有一个良好的预期,这样才可能在教学中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自我设计是教师实施对未来教学合理性的设想与预期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教师对自己进行批判性反思的过程,更是自我提高的过程。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曾经说过 : “人都有自我发挥和完成的欲望,使自己的潜能得以实现、保持和增强。”来自内在动力的激励作用要远远大于外部约束的激励作用。教师经过不断自我剖析、自我诊断、自我调整,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并形成理性认识,最终得以自我提高,这种不间断的自我剖析活动,就是教师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过程,随着这种活动的不断成功,教师的自信感和自尊感也就随之加强。这将成为教师进一步完善自己和提高自己工作水平的强大动力。同时,我们也应该充分地认识到,教师是专职的教育工作者,是受过较高教育的人,他们完全有能力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加以反思、调整或改进。自我解剖是痛苦的,特别是找出自己的问题的过程更是难堪的,因此学校应该创设良好的氛围、提供更多的心理支持,鼓励教师自我剖析。通过自我剖析,一旦找到了问题,特别是找到了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就会获得不断前进的动力,也会带来主体精神的享受。

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是教师专业自我形成的过程。研究表明,具有强烈的专业自我的教师常常具有自觉的职业规划意识。只有当教师了解了自己的专业水平,认识到自己专业发展的优势和不足时,才能做出合理的发展规划,而这一过程离不开教师的自主反思。教师通过经常性、系统化的自我反思,对自己当前的专业发展水平做出评价,有个性、有规划地安排自己的工作和学习。通过记录日常专业生活中的关键事件与自我专业发展保持对话,及时发现发展中的不足,并对未来的发展规划做出适当的调整。教师本人基于对自己的准确把握,能够成为自我设计的最好阐述者和表现者。通过自我设计,教师对自我的成长发展能够有一个宏观的把握和了解,以不断激励自己前进。

当然,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其中的影响因素是众多的,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利弊得失及其背后的教育理念进行审视分析。通过教学反思,能使教师的教育教学经验得到总结与升华,教育科研能力的逐步加强,专业水平的不断提高,教师群体优势的形成,学习型教师队伍的建立。

参考文献 :

[1] 叶澜,白益民等.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 [M].上海 :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687

[2] 叶澜.教育概论 [M].北京 :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218.[3] 叶澜,白益民等.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 [[M].北京 :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241.[4][5] 吴安春.德性教师论 [M].北京 :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210.210.[6] 裁维 "H ·乔纳等.学习环境的理论基.rak [M].郑太年等译.上海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

下载教学是德育的基本途径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学是德育的基本途径.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员工培训是建立学习型企业的基本途径

    员工培训是建立学习型企业的基本途径 为了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竞争新形势,进一步更新管理理念,创新管理模式,提升管理队伍素质,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建立起学习型企业,滕州华润燃气......

    学习是提高党员素质的基本途径5则范文

    学习是提高党员素质的基本途径 ——《党员素质教育读本》读后感 提高党员素质是加强党建的一项重要基础工程,是各级党组织的重大任务。提高党员素质最直接、最主要的途径就是......

    员工培训是建立学习型企业的基本途径

    员工培训是建立学习型企业的基本途径 摘要:现代企业发展的大趋势是由生产性组织向学习型组织的转变,而是否重视和如何进行员工培训,是优势企业区别于一般企业的重要标志。员工......

    中学德育途径探索

    教育方针要求“德、智、美、劳”全面发展,历来把德放在首位。教书育人当以育人为先。邓小平同志在八十年代中后期多次说“教育失误 ”,其核心也是个德育问题。在日前下发的《......

    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途径

    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途径 学校德育是培养学生基本素质的基础性教育。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首要位置。《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有明确的要求:在语文教学中,要努力实现情......

    加强党性修养的基本途径

    加强党性修养的基本途径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要自觉加强党性修养,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这一重要指示对新形势下党员领导干部如何保持先进性提出了明确要求,我们一定......

    新农村建设的基本途径

    新农村建设的基本途径 摘要 近年来,关注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构建和谐社会成为我党在新时期执政的重要目标。这对于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具有重大的历史和......

    寻找有效教学的基本途径与方法

    《寻找有效教学的基本途径与方法》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基本情况 1、课题名称:寻找有效教学的基本途径与方法 2、课题来源:保定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 3、课题研究类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