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指导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尝试
指导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尝试
“学生写作文,教师改作文。”一贯如此,似乎天经地义。于是乎,学生写作往往消极应付,教师则批得苦不堪言。有时教师即便精批细改,由于批阅时间过长(短则一星期,长则半个月),学生拿到自己的作文后,最多瞥一下后面的批语和分数,就丢到一边去了,效果何在?难怪教师们要哀叹做“无用功”了。语文教师如何从繁重的作文批改中解脱出来,同时对学生的写作指导又能起到实际的效果?这是广大语文教师面临的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本人在近几年的作文教学实践中,对改进作文批改方式作了大胆的尝试,通过多种形式指导学生自己修改作文,而且一篇作文往往要经过反复修改,应该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引导学生从观念上认识修改作文的重要性。写作能力的培养,多写只是一个方面,还要重视多改。从某种意义上说,好文章的确是改出来的。修改能力是写作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修改,是学生的认识不断深化的一个过程,也是写作活动由初级阶段通向高级阶段的阶梯,好的作品都是反复修改、多次加工的结果。”(《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古今中外不少文学大师,如托尔斯泰、海明威、白居易等流传下来的优秀文学作品无不是经过反复的修改才写成的。因此,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明确修改的意义,同时明确自己的责任在于教会学生自己修改习作,而不是代替他们来改文章。只有师生双方达成了共识,才有可
能形成“老师敢于放手,学生乐意修改”的良好局面,这就等于迈出了作文修改的第一步。
二、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指导学生自己修改作文。要学生自己修改作文,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撒手不管了,而是要做好学生修改作文的领路人。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就曾明确指出:“教师所务,惟在启发导引,使学生逐步增益其智能,展卷而自能通解,执笔而自能合度。”(《语文教育书简•三二》)从作文教学的目的来看,叶老在《书简•二》中指出,作文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学生“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可见,教师在其中担任的应是“扶”、“导”的角色,唯有这样,才能打消学生的依赖性,从而由“扶”到“放”,使学生养成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本人在引导学生自己修改作文中一般分三步走。
第一步,指导学生运用“抄读法”修改自己的作文。每个单元的大作文按要求布置下去后,我让学生先打好草稿。然后集中时间让他们各自大声朗读自己的作文,反复读几遍,或查阅工具书,或问同学和老师,初步改正自己作文中的字、词、句、标点等方面的错误,达到基本通顺的要求后,再认真誊写到作文本上。实践证明,“抄读”确是指导学生修改文章的有效方法,它可以精练词句,突出主题,听取意见,加工修改。同时通过誊写作文又培养了学生认真书写,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好习惯。为第二步的批改作好了准备。
第二步,启发学生参加作文批改、评讲的过程,教给他们写作知识。作文教学,若只让学生写而不评讲,为写而写,盲目地实践,收效固然不大。虽是批改评讲了,譬如教师批完后挑几篇佳作在班上念一下(本人也曾经这么傻干过),那就等于教师唱独角戏,收效也不会大。作文评改,应该对学生采取“扶”的方针,即通过启发学生参加批改评讲的过程,教给他们写作知识,培养他们的观察、思维能力。这样才能逐步达到“教为不教,改为不改”的目的,也才能由“扶”到“放”了。因此,走好作文修改的第二步至关重要。我一改以往逐本详批的方法,大胆放手,把批改作文的权利下放给学生,当然,根据具体作文的文体和要求的不同,可以采取灵活的方法,这里着重介绍两种自认为行之有效的方法,与各位同行切磋:
1、集体“面批”法。所谓集体“面批”就是将一篇中等水平的学生作文,誊印出来,人手一份,引导学生结合本单元的作文要求参加评论,提出修改意见,并让学生讲述为什么要这样改,分析产生毛病的原因。这里必须注意评改要突出重点,所选作文要典型。这样不但许多带有共同性的毛病,会很快得到解决,而且也使学生学到修改文章的方法。如初中
语文教材第三册第五单元的大作文,要求学生仿照《北京铁路新客站》及学生习作,写一篇按空间顺序介绍某一物品或建筑物的作文。学习范文之后,大部分同学选了《我们的校园》作为练笔的题材。我就让他们事先实地考察一下自己的学校,并画出学校平面草图,作文草稿经自改誊写后,交到我这里。我很快地浏览了一遍学生的作文,发现这次说明文的问题倒不是观察路线不清楚(学生在观察时我就指导他们走一条便捷的路线),而主要是出在语言不够简洁上,教学楼每一层的各年级教室、办公室较复杂,学生罗哩罗嗦,还是介绍不清楚。针对这一现象,我挑选了一篇在这一方面问题比较突出的作文,拿到班上让大家评论。学生积极性很高,起初比较关注对该同学作文中出现的字、词、句的语病,纷纷提出修改意见,我一一加以肯定之后,引导学生从关键问题着手,让学生讨论如何把各楼层的布局用简明、准确的语言介绍出来。这个问题一提出,同学们的修改意见纷纷集中在说明文的语言表达上,依靠集体的智慧,这篇习作中最大的语言繁琐的问题得到了解决。这里列出这个学生的前后两段介绍我校教学楼的有关文字,通过比较,其效果可见一斑。修改前:走上前厅,便都是寄宿制班的教室。中间还有一个音体美劳和英语教研组。最东面是行政办公室;二楼是初三教室,中间还有语文、数学教研组;最东面是德育室和教导处;三楼是初二教室和社会、自然教研组,最东面是会议室和校长室。四楼是初一教室,最东面是总务处和电教中心。
修改后:来到前厅,拾级而上,眼前便是主楼梯。主楼梯的东侧一间,自下而上是各科教研组的办公室。教室分列办公室两旁。一层是寄宿班的教室;二、三、四层分别是初
三、初
二、初一普通班的教室。沿走廊往东走,便到了比主楼梯略窄的副楼梯,副楼梯的东侧一至三层分别是教导处、校长室、总务处等行政办公室。
2、小组“互批”法。所谓小组“互批”法,就是把学生编成4人或6人小组,注意作文水平高低、差异的均衡搭配,然后针对不同文体的作文拟出评分标准,批改的同学在帮助作者修改或提出修改意见的基础上,给作者写出具体评语,打出分数并署名以示负责。这里,我借鉴魏书生老师的作文互批法,作了一些修改后提出十个标准,当然具体内容可根据不同文体稍作调整。每个标准10分,总计100分。每篇作文的评分标准在学生打草稿前就让他们明确,加强针对性训练。前四个标准各种文体都适用,主要是:“卷面是否整洁”(酌情扣分);“有无错别字”(错一个扣1分,扣完为止);“标点符号有无错误”(错一个扣0.5分,扣完为止);“有无病句”(错一句扣一分,扣完为止)。这四个方面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基础,之所以列入评分标准之中,是为了让学生明确作文的基本要求,同时督促其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其余六条则应根据不同的文体(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和每个单元的具体作文训练要求来确定。以记叙文为例,大致可以从“中心是否集中”;“选材是否典型”;“详略安排是否得当”;“条理是否清楚”;“是否以记叙为主”;“构思有无新意”等方面拟出标准,学生酌情扣分。通过标准的拟定,使学生一开始就减少了写作中的盲目性,互相批改又能进一步加深对作文要求的了解,从而明确努力的方向。这里老师们可能会问:学生水平参差不齐,这样放手让他们批改,能批得好吗?确实,起初不能完全放手,可让学生先批前面比较简单的几方面,而且强调每一个标准通过小组“流水作业”进行批改,目的是提高准确性,也可以通过讨论取长补短。譬如“错别字”修改,如果单人批阅,难免会出现查找不全或修改错误等情况,导致评分不准,失去意义。学生学会基本的文句修改以后,教师再逐渐增加批改项目,但要加强指导,也可先作些示范,便于学生学到批改的方法。或将学生批改后的作文当堂点评,与学生共同探讨评分尺度的把握。
实践证明,学生的潜力是巨大的。首先,学生对批改同学的作文很感兴趣,积极性高。他们自己写作时常有粗心大意、马虎潦草的毛病,看别人的作文却相当认真、仔细,眼睛尖,会挑剔。更重要的是他们或多或少都能从这种互相批阅、讨论、修改中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我特别注意让那些平时写作较差的同学批改那些写作较好的同学的作文,使之在批阅的过程中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此外,教师也可以采用一些其他的方法,譬如一学期保证每个同学一次面批,或拿出两篇针对性不同的作文进行比较批改等等。总而言之,教师首先要敢于放手,相信学生有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其次,作文评改要从实际出发,联系学生习作中的倾向性问题,引导学生领悟该怎样写,不该怎样写,有讲有练,有批有改,教师的点拨与学生自改、互改相结合,引导学生既动脑又动手,只有这样,作文批改才能收到实际的效果。
第三步,作文评改后,让学生再次抄改自己的作文。集体“面批”也好,小组“互批”也好,学生接触的都是别人的作文,目的是通过这种批改方式让学生获得启发,学会如何评价一篇好作文应具备的标准,然后回过头来参考同学们对自己的作文的修改和评语,再次修改自己的作文,认识上肯定会比第一步用“抄读法”自改作文时更进一步了。学生通过前几次的修改后把作文最后交给老师批改,我批改的原则是“多批少改”,批,也只提示提示。学生若仍需修改,须按老师批改意见或讲评进行(经过前几次修改,绝大部分学生应该能达到要求了,只有极少数可能需要老师面批后再行修改)。我认为,作文批改或讲评后,如果不要求学生再行修改自己的作文,学生的互批、互改或老师的批阅、讲评就没有落到实处,要想提高学生写作水平,也仍是一句空话。
三、加强作文批改后的信息反馈,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教学评价的反馈有助于教学对象站在第三者的角度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在群体中的位置,了解自己的努力与标准的要求以及上级的要求是否相符,还存在着多大差距等等。作文教学也是一样。但往往存在这样的情况,大部分教师每次作文亲自批阅达上百本,或更多,全部批完至少一个星期时间,那么,作文的讲评就很难做到及时有效了。而让学生自己批阅或修改作文,就能在某种程度上缓解这种矛盾。学生通过自改、互改等多次反复的训练,强化了本次单元作文的目标意识,使学生经常处在作文修改的氛围中,教师在组织学生互批互改后,还可当堂让小组推荐出优秀的同学习作或具有典型问题的作文,便于课堂上及时交流及时反馈,也对学生下一步的修改起到启发、引导的作用。另外,学生对批改的结果也很感兴趣,可将每次作文的得分记录下来,到期末来一个总评。修改后的学生佳作或片段可通过各种途径(或张贴交流、或推荐到文学社刊、或投稿等)展示,从而激励学生更加热爱写作。初中语文新课程即将实施,语文教师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切实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显得尤为迫切。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中强调:“要重视考察学生在修改过程中完善主旨、丰富材料、调整结构、润色语言、检查文字等具体内容和方法,这是评价写作修改能力的重要方面,也是培养学生具有严谨的写作态度和自觉的过程意识的重要途径。要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间的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由此看来,训练学生自己修改作文无论对老师还是对学生都是利多弊少,何乐而不为呢?
以上所述是本人在学习前辈的先进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的实践和体会,难免挂一漏万,不足不当之处,还请各位同行和方家批评指正。
第二篇:指导学生学会自己修改作文
指导学生学会自己修改作文
当学生能够把自己会说的话都写出来以后,还要学会修改,使之更具有表达书面语言的能力,这也是学生作文能力提高的一种表现。但小学低年级儿童修改作文主要是照抄或重写,真正能修改的并不多,且修改大多是比较轻率的,或听老师讲的,并不是自己很好的考虑的。可见,小学低年级儿童自我修改作文能力还没有发展起来。因此,老师要同时注意培养儿童这种自我修改作文的能力。教师要逐句逐段地与学生一起修改作文的方法,决不能让学生满足于把会说的话写出来就行,这样会影响作文质量的提高。
根据小学生好表扬的特点,我采取写评语鼓励的方法激发学生改文的主动性,培养学生改文的兴趣。在学生的作文本上,我不仅评点立意、选材、构思,还抓住学生修改中的闪光点,写些鼓励性的评语:“这句话改得真妙,说明你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学生。”“这个结尾改后比原来好多了,说明你听讲评时很专心。”这些鼓励修改的评语费时少,效果好。学生从这些评语中品读出老师对他们的爱。一个学生曾在日记中写道:“„„读到您赞扬我作文修改得好的批语,心里比吃了蜜还甜。以后,我会更认真修改自己的作文,请放心吧!„„”实践证明,老师常把情感倾注在笔尖,化作热情的批语,写在学生作文本上,往往会激发学生改文的积极性,会产生良性的连锁效应。
俗话说,旁观者清,修改习作亦然。除了可以采取发到谁的就改谁的习作方法外,还可让学生结对互改互批。老师把修改权还给了学
生,学生很有新鲜感,他们怀着好奇心,以主人翁的态度当“小老师”,因此,审视同班同龄人的作文来,格外认真投入。这样,既训练了批改作文的能力,又体验了批改作文的艰辛,还培养了认真负责的精神。
第三篇:怎样指导学生自己修改作文
怎样指导学生自己修改作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引导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传统的作文教学向来是“学生作文教师改”,学生的学习活动处于被动的地位,学生基本上是“奉命作文”,作完交给教师就了事。教师发下作文后,大多数学生仅是看看分数,并不重视教师的评语,学生缺乏积极性,忽视自己在学习上的主体性。指导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是写作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培养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并不是减轻教师修改作文的负担,而是为了提高学生作文的能力。有人说:“三分文章七分改”。“改”有别人改,也有自己改。我认为最重要的还是学生自己改。教师该如何引导和指点学生,使他们养成这种能力。要改变这种局面就要重视学生的主体性,把批改这一任务交给学生,让学生参与到整个作文活动中,树立批改意识,培养写作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彻底改变作文教学的被动局面,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现将自己平时的一些做法与大家一起共享。
一、示例修改
这种方法是根据某次习作训练的重点要求,选择一两篇含有共性问题的例文,引导全班同学共同讨论,例如:在修改学生的习作《美丽的铁西公园》时,我准备了一篇写景的例文《三娘湾》,让学生阅读,找出例文中主要写了三娘湾的哪些景,学生一一能例举出来,这些景中,作者重点写了哪几处,学生也能找出来,我又问:这几处为何是重点,说出理由,学生各抒己见。然后我让学生在自己的习作中找有铁西公园 的几处景?在你们所写的景中有哪些是重点写的,找出来批到习作下面,并且自己认为满意的打个优,不满意的打个良。学生开始找,很快完成了。
我巡视了一圈发现大部分同学打的良,他们的理由很充足:有的说他们写出了公园的几处景,但没有一处是详写的,有的说他们没有抓住公园的重点景来写,还有的说,老师我作文中的景实际公园里没有……我没有说什么,只是淡淡的一笑,然后问:有美文吗?让我们大家欣赏一下,同学们抿嘴一笑,谁也不肯拿出自己的作文。那好,谁想要一次机会,给20分钟修改,全班举手,而后…….。20分钟后,同学们都争着让我看作文,争着读作文。而且同学手中的作文都比上一篇好多了。对例文进行合作式的修改,让全体学生在共同修改例文的实践中,获得修改习作的知识经验和方法技能。
二、讨论修改
当学生了解一般的修改习作的步骤和方法以后,就更需要安排他们各自模仿示例尝试修改习作。在交流讨论,互相学习启发,以努力领悟的知识方法逐步转化为修改习作的能
力。如:上学期在修改学生习作<小足球赛>时,我们运用了这种方法,我让学生小组四人轮着修改,完后归纳,一起讨论:问题出在哪里,组成三人或四人批改小组,选择一个学生的作文互相讨论,共同修改。学生积极评议,同学之间互相影响。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有时自己作文中的缺陷自己看不出,而别人却容易发现。所以,我让学生经常把自己写好的文章拿给同学看,读给朋友听,发现问题互相研究,意见一致后动笔修改;一时不能统一的问题还可向老师请教。
古人说:“三分貌七分扮。”我想只要我们坚持引导学生“三分文章七分改”,就一定能促进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交流。讨论是一个反馈的过程,学生把自己修改的结果、原因告诉同学及老师。老师、同学评议他的修改是否恰当,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构成了信息反馈、信息接收的网络,共同影响,使学生修改习作的能力有明显的进步。
三、点拔修改
这种方法是把学生习作中 所存在的问题,归纳成几点,写在黑板上,然后引导学生对照习作要求,读读、查查自己的习作。自己动脑筋修改。刚开始,要求不要过高,有两三点要求就可以了,比如:学生在中段或每一学期的第一篇作文,我是这样要求的1.格式是否正确2.卷面是否整洁,字写的是否美观。3.错别字几个,有几处病句。因为难度不大,学生喜欢这样修改自己的或其他同学的习作。进入了高段后,可以加大一些难度,如:
1、.看文章的中心是否鲜明、集中
2、.看文章的选材比如①是否围绕中心。②是否符合生活实际。③是否具有典型性。当然这三点中最要紧的是第一点,随着作文水平的提高,才提出选材具有典型性的要求。
习作的点拨修改,来自于学生的写作兴趣、阅读兴趣、批改兴趣。适应他们的心理。组织得好了,才有实效,学生的批改能力才会提高。
四、反复修改
这种方法就是把学生以前写的习作、已经修改过的习作,引导学生再读读,在修改。比如我们五年级第二学期修改的《我的校园》是学生在五年级第一学期写的< 美丽的七小>。修改后的习作,语言简练、通顺、准确,层次段落清晰,过渡自然,几乎篇篇是美文佳作。随着学生知识的增多,能力的提高,回过头来 看前一时期的习作,一定会发现新的问题,相出新的修改意见。这种方法,有利于发展学生修改文章的能力,学生也很感兴趣。
那么,学生自己修改作文有什么好处呢?十几年的实践,使我觉得有以下几点好处:
第一经过多次批改实践,学生不仅准确地记住了写作
文的基本要求,而且对这些要求理解得越来越深刻。学生会指导别人应该怎样写,不应该怎样写,自然也增强了自己的写作能力。
第二每个人都有机会看到多名同学的作文,这样容易发现、学习别人的长处。别人的缺点短处,自己引为戒鉴,也是好事,学生的思想多了一个相互交流,开放的机会。
第三每次批改作文,每人只批一本,负担不重,每次又都换人,批的人有新鲜感,有兴趣。每位同学的作文,每次又都换一位同学批,看不同的同学对自己的批语,当然也有新鲜感。这种新鲜感,有利于培养学生批改作文的兴趣和看别人批语的兴趣。
第四我们只抽查翻阅一部分同学的批改结果,在短时间内看多篇作文,有利于我们教师比较思考,且保持较浓厚的阅读兴趣,容易激发我们的智力潜能与创造潜能。还可将节省的大量用笔批改的时间,用于研究学生心理,研究学习方法,进一步提高教书育人的效率。
达尔文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就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我运用学习迁移的规律,让学生初步具备修改作文的意识和能力,使学生了解作者谋篇布局、谴字造句等多种方法,能及时地、独立修改自己的作文,并且重点帮助了有困难的学生;对 他们已写好的作文,允许保留几天后再上交,鼓励他们隔几天再改;最后,我再根据学生修改作文的修改的效果,综合评定成绩。学生通过每次修改前后的对比,实实在在领悟到了认真修改的好处,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对修改的认识和兴趣,逐渐内化为自觉的行为。
学生学会了修改,对老师的评改则相应提高了要求,教师的主导作用要在评改中得以体现。把作文修改的自主权交给学生并非为了减轻教师的批改负担,更非放任自流,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从起始的自改示范,改后讲评,两次评分,都须精心设计,耐心启发,悉心指导。在评改练习中让学生逐步养成边读边修改的习惯,贯穿于整个作文教学中。
第四篇:如何指导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
如何指导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
邾城四小 郑志华
古人云:“三分文章七分改” “善作不如善改”“文章不厌百回改”。现代作家何其芳说:“修改是写作的一个重要的部分,古今中外,凡是文章写得好的人,大概都在修改上下过工夫。”
对于语文老师来说,最苦的差事莫过于批改作文,传统的习作批改方法是教师全批全改,精批细改。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学生面对老师改得“满纸通红”的文章只是瞥一眼罢了。可见,学生在此是处于被动的客体地位,这种批改作文的方式不利于调动学生积极习作性和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要改变这种局面就要重视学生的主体性,把批改作文的任务交给学生,让学生参与到习作修改活动中。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要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内容和方法,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水平。”由此可见,修改文章的能力是作文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习作修改能力的培养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有效手段,教师的责任在于指导学生自己修改习作。
叶圣陶先生早就指出,在写作教学中“教师修改不如学生自己修改,自己修改不限于课内作文,要养成习惯,无论写什么都要修改,把修改作文看做一种思维过程,养成自己改的能力,这是终身受益的。”如何指导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
一、激发修改兴趣,培养自改意识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具有鲜明的指向性,能激发和引导人们去探索某种事物的真相。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习的一种内部动机,是学习和创造的重要前提,是取得成功的先导因素。所以要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必须从激发自改动机,培养学生自改意识做起。根据学生喜欢听故事的心理特点,讲一些修改文章的趣闻轶事来教育学生、感染学生、影响学生。如: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就几经斟酌修改后才定下来。钱钟书先生的《围城》做过多次修改,涉及内容变动达上千处,包括典故、比喻的运用、结构的调整、部分描写的删除、外语原文及音译等等。正是有了对《围城》的精心琢磨,才使得这部作品总体上日趋精致,最终导致了一部光彩照人的文学经典的诞生。也让学生自己搜集有关作家、诗人、名人或身边的人主动修改文章的例子进行交流,从而提高学生对修改作文重要性的认识。通过启发诱导,让学生逐步明确“文章不厌百回改”的道理,让学生改变过去作文一经脱稿就不在过目的陋习,把修改作文作为一种自觉行为。
二、传授修改方法,掌握自改要领
告诉学生修改作文应从主旨、内容、语言、结构、文创意等方面入手。中低年级学生刚刚接触习作,评改的内容应以“语言”,与“文面”为侧重点。指导学生学改文章,教师首先应为学生做好示范批改,并写好评语。其次,让学生掌握统一的修改符号,明确修改的范围和要求,还要深入浅出、由易到难地交给学生修改作文的方法。如;教师可把有代表性的文章用大屏幕出示,逐句地评改,并说明这样改的理由,让学生掌握修改方法,知道如何下手改,改哪些方面等。这样做,不仅能让学生提高修改作文的能力,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作文习惯。
三、明确修改重点,重视评价激励 在习作的批改中,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体会习作批改的成功与快乐。学生习作后教师把学生的习作大体浏览一遍,根据习作要求,概括出习作的主题优点,存在的共性问题来具体细化修改重点。如评改“语言”这一重点时,可细化到作者的语言、人物的语言,各种修辞手法等,甚至小到一个词语的运用。一个阶段可突出一个修改重点。每次修改后,教师应在最快的时间内组织评价。对待学生的批改,教师应以淘金的眼光捕捉其中的闪光点。学生修改得精当的地方,应用肯定的符号给予表扬,也可以作为范例讲评。
四、讲评结合,提高自改能力
作文讲评是发展学生内部语言和书面语言的过程,是不断提高作文效率的过程。讲评课上,教师宣读的文章,批改的示范,集体的评议,位学生自我修改作文创设了条件。因此,作文讲评课上制定的目标切忌面面俱到,多而复杂。目标可围绕本次习作的训练目标而定,也可按学生习作中的通病而定。如以“关爱”为话题写一篇师生或学生间的故事的习作,许多学生选取得事例不够典型,在讲评课上以此位目标,先由教师分析范例,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讨论一篇习作,共同评议事件是否典型,如果不典型,那该选取怎样的事例,为什么。经过反复评议,让学生明白典型的事件才能突出文章的中心,从而为学生以后自改作文打下基础。
五、开展多样活动,巩固修改成果
教师应灵活采用示范法、读改法、评改法、符号法、面批面改等多种多样的方法指导学生修改作文。说明文、想象作文以教师讲评为主,一般的记叙文,就让学生自己修改,可以同桌改、小组改,改完后写上自己的意见。
文章只有反复多次的修改,才能把文章中语病、段落、情节改美,使文章生动感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上要重视学生的主体性,把批改作文的任务教给学生,让学生参与到习作修改活动中来,培养学生自批自改作文的能力,不仅有利于师生间民主平等关系的建立,也有助于调动学生的习作积极性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自改能力的强弱是其独立写作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
第五篇:如何指导学生修改作文
如何指导学生修改作文
作者:wanglin
地址:陕西省咸阳
在初中作文教学中,学生写作文,语文教师批改学生作文,是传统的作文教学方法,这一方法之所以能沿用至今,是因为它有相当大的作文教学效果。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变化,这一方法也逐渐显露出一些不完整性、非科学性。从现代教育方法论的角度看,传统的作文教学方法的教育作用已较为有限。这种学生写作文,教师修改学生作文(学生自己不修改自己的作文)的方法,是学生作文水平提高缓慢的重要原因之一。时下,在不少初中的作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命好作文题目,绝大多数学生写作文时,直接就在作文本上写,作文草稿都不写,甚至连错别字都不改,更不要说修改作文了。可见,作文教学本应是语文教师指导学生作和指导学生改,即指导学生作文,又指导学生改作文,才是健全的作文教学,才会是比较科学的、富有成效的作文教学方法。笔者多年的语文作文教学实践证明,指导学生自己修改自己的作文,其意义和作用是多方面的,对学生的成长和成才影响深远,现将其概括如下,以便与同仁商榷:
第一、培养学生树立修改自己作文的良好习惯。众所周知,作家 1的优美文章绝大多数也是自己一遍一遍修改出来的,那么语文教师就应教育学生,树立自己修改自己作文的意识和习惯。让学生明白自己的好作文也是修改出来的。文不厌改,作文越改越能有所提高,修改作文不比多写作文的效果小,且能让学生从中感悟出更多的有益的东西,学到更多的知识。语文教师指导学生自改作文,必须经常坚持,持之以恒,最好能使学生养成每次作文必先自行修改的良好习惯。
第二、培养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能促进学生作文思维的形成。语文教师指导学生自己动手修改自己的作文,更能促进学生思考,锻炼学生的作文思维,促进其作文思维的逐渐形成。最重要的是能让学生在其作文及修改作文的过程中,亲身领悟到写作的甘苦,学习、掌握到修改作文的方法,更能反思出今后作文时应注意的问题。作文可以重作,修改已可以多次重复,直到学生自己感到无可再改为止。这比全由学生写教师改效果更好。
第三、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写作态度,提高学生的作文写作能力。学生自己修改自己的作文,可以克服学生写作文是不打草稿,马虎大意、敷衍差事的写作态度,也可以培养学生自觉作文的态度,这对提高学生的作文写作能力很有必要。经过学生自己修改过的作文,毛病少了,教师批改的负担就减轻了,更重要的是学生写作文的水平以及学习水平都得到了提高。
第四、培养学生掌握修改自己作文的方法,提升学生的整体水平。语文教师指导学生修改作文的具体做法是:学生写出草稿后,先自己反复朗读自己的作文,再自行修改,然后在同学中交换,互提修改意
见,进一步修改或者在教师指导下共同修改一篇作文,取得借鉴,最后在自己修改。不管采用哪种修改方式,都要让学生先默读后朗读。默读可以思考、斟酌,朗读可以发现不当,不通、不顺的地方。
学生作文的修改与作家写作的修改虽然不同,但作家修改文章的这一必经之路,作为一个写作的普遍原则,可以完全用到指导学生修改作文上来。指导学生修改作文不能像作家那样,从取材立意,布局谋篇,遣词造句,一一推敲,处处斟酌,只能要求其修改力所能及的内容,如:材料有无价值或价值太小;材料是否堆砌或不足;立意是否健康积极;层次和脉络有无明显毛病 ;用词是否恰当;句子是否通顺或累赘;修辞手法是否恰当;书写格式、标点符号是否错误等等。
总之,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只要能坚持指导学生自己学会并掌握了修改作文的方法,这对提高作文教学效果是大有好处的,对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作用更是不可低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