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让作文成为一件快乐的事(模版)
让作文成为一件快乐的事
定兴县天宫寺教育中心辛保庄小学于丽华
长期以来认为作文难的学生不在少数。为解决学生作文难的仁人志士可谓绞尽脑汁,什么快乐作文、轻松作文应运而生,正规军、杂牌军、游击队蜂拥而上,虽取得局部战役的胜利,但仍未能真正突破。
从去年开始我们西王小学参加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教育部规划课题“新课程改革与校园文学研究”中子课题“校园文学与写作教学”的研究活动,并创办了《星光闪闪》文学社。自创办文学社以来,我想尽办法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一些做法列出,与大家共勉。
一、从突破口语入手,让学生能说会写
口语是人与人之间交往不可少的。口语交际,更是小学语文课本中几乎每个单元都有的训练内容。它与作文训练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只不过是形式不同罢了。与作文比较而言,它要易于作文。因为除哑巴之外,谁都不能不说话。一般的说话不像作文那样,要审题立意,要谋篇布局,要遣词造句。只要能围绕一个中心说就行,一句话可以,几句话也行。所以,我接受一个新班时,我总是尽可能地创造机会,让学生说话。其形式是让同桌的相互说,让小组的轮流说,让全班的抢着说。为练学生当众说话的胆量,我规定上课发言上台说,说出的要让全班同学听清楚,听明白,才让其回座位。虽然起初有些难,也曾耽误了一些时间,但坚持一段时间后,学生的口语能力大大提高。学生也从敢说到能说,从能说发展到会说。不仅如此,我还十分注重口语交际的训练,力争上好每次的口语交际课。力图让学生的会说发展为美说。这样一来,我班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较其他班大大提高,真是磨刀不误砍柴工,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加之每次口语交际课后,我都让同学们把自己说的有条理地写出来,并经过自己的反复修改,一篇篇优秀作文也就脱颖而出。学生也变得能说会写了。
二、从体验生活入手,让学生有感而发
体验生活,让学生有感而发,就是让学生留心周围事物,投身到生活中去,去观察,去投入,去感受,并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使之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观察是学生对客观事物认识的一种主动形式,它是靠视觉、嗅觉、触觉等多种感觉器官的联合活动实现的。由于小学生智力水平有限,加之缺乏自控力,观察时很容易被一些无足轻重的事物所吸引,而对那些应该仔细观察的事物反倒视而不见、充耳不闻,致使观察流于形式,收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为使学生学会观察,善于观察,我除讲一些观察方法外,主要致力于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根据习作要求,在观察前和观察中给以指点,同时注意做好立意、选材等方面的有意识的启发、引导。
在学生学会观察,善于时时留心周围事物的基础上,我就带学生走进大自然,走进都市,在生活这个大课堂里学习课本里没有的东西,感受课堂中难以感受的情感,去体验自然的神奇,去体验人情的冷暖,去体验都市的喧嚣。春天,让学生去河畔看“依依杨柳青青草”,来一场咏春诗词朗诵会;夏天,让学生去公园观“接天莲叶无穷碧”,品万物郁郁葱葱的勃发;秋天,让学生去郊外 “望天上云卷云舒”,漫步万顷良田千层浪的田间,感受农民伯伯丰收的喜悦;冬天,让学生来到田野,去“看银装素裹,分外妖娆”的平原大地„„让学生用眼去寻找美,用心去发现美,用身去感受美,去体验“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感觉,去品味“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情景,去享受 “两个黄鹂鸣翠柳”的惬意。
有了观察和体验,孩子们就会有感而发,自然笔下就会有蓝天、白云、绿树、红花,就会有快乐的童年、多彩的世界,就会有世态的炎凉、亲情的关爱。写出来的作文自然也就有血有肉,丰富多彩了。
三、从相互欣赏入手,让学生享受成功
如果没有掌声,舞台不会更精彩,如果没有市场,产品将不会再生产,如果没有读者,作者就不会更加发奋。为了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我总是想方设法让学生享受成功。除将学生的作文投向报刊杂志,送到校广播室外,我做得最多的就是让他们在班上交流。
每次作文后,我首先为他们批改,在客观纠错的基础上尽量鼓励,等级就高不就低;再发到学生手里,让他们自己读几遍,自己再改一改;然后相互传阅相互修改;最后就是集体欣赏。这最后的集体欣赏可谓场面热烈,群情激发。我先让那些受到肯定并信心十足的同学念自己的作文,再让那些按奈不住内心激动的人念自己推荐给同学们的作文。这时候教室里总是朗朗的阅读声和经久不息的掌声交替出现。真是作者喜,念者喜,听者喜。有的为作者新颖的题目叫绝,有的为作者精当的选材立意喝彩,有的为作者遣词造句的优美惊叹。这劳动的快乐、与他人分享的快乐,再加上品尝的快乐,营造出和谐的作文教学氛围。这相互欣赏,享受成功的做法,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作文兴趣。因为这让成功者增强信心,让欣赏者产生兴趣,让不甘落后者奋起直追。
以上就是我写作教学的想法和做法。在此合盘端出,并非炫耀,实在是想谈谈我个人的做法,因为这做法让曾经很多认为作文难就像“难于上青天”的学生对作文产生了兴趣并渐渐写出优秀作文。当然,为作文而教作文未必奏效,自然与自己平时的语文教学分不开,这就要求我们的语文教学要观念新,方法新。只要我们在语文教学和作文教学中勇于实践,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进取,学生才会将写作当成是一件快乐的事。
第二篇:让教学成为一件真正的乐事
和倪老师有缘,在这个假期,再一次聆听倪老师的教诲。在7天的学习中再一次深悟教育的真谛。
假期七日学《学记》,加之两个月的消化,我感觉《学记》这篇文章中的许多观点,应用于现代的教育教学(此文来自斐斐课件园)也是值得借鉴的。我谈谈我对学习《学记》后的体会:
一、适当地选择教学内容和容量。《学记》有云:今之教者,及于数进而不顾其安,使人不由其诚,教人不尽其材。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夫然,故隐其学而疾其师,苦其难而不知其益也。虽终其业,其去之必速。教之不刑,其此之由乎。(如今教者,但求多教而不考虑学生是否会晓会,教学既无诚意,又不度量学生的才性高低及其学习能力如何。施教违反情理,要求也乖戾不合人情。这样,使得学生以学为患而厌恶师长,但觉学习很苦很困难,而不知究竟得到什么好处。虽然勉强读完了书本,但很快就忘得一干二净。教育之所以不能成功,其原因正在这里啊。)
教学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所谓不凌节而施之。对水平低的学生教得太深太多他们就会接受不了,死机硬背又很容易会忘记,从而就产生了厌学心理,并进一步厌恶老师,导致教育的失败。所以选择适合学生水平的教学内容和容量是很重要的。面对不同的学生,就像面对不同的植物种子。如果你全部都把它们种到同一个地方,不可否认,会有一些能够发芽,但是也会有大量的种子因为水土不服而干瘪死亡。育人同样是这个道理,不同的人天生资质比一样,因材施教,因地制宜才是一个好老师所应具备的一个基本素质。
二、教学方法以启发为主
《学记》中说:道而费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善于引导而不强迫,使学生感到师长和悦可亲;教师刚正严肃而不抑制,则学生能够自由发展;适当启发而不说尽,能使学生思而得之,从而养成思考的习惯。使学生感到态度温和可亲又能主动思考,这才称得上是善于晓喻。)教师态度温和,教风严格但不压抑,给学生如沐春风的感觉。循循善诱,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帮助他们不知不觉之中获取知识,并感觉学习是一件乐事而非苦差。
三、保持自身的师道尊严
凡学之道,严师为师。师严,然后道尊,然后民知敬学。(为学的正确途径就是很难做到尊敬老师。老师受到尊敬,然后真理才受到尊重,真理受到尊重,然后人民才懂得尊重知识,严肃地对待学习。)
教师态度和蔼并不意味着失却师道尊严,保持教师在学生中的师长地位是十分必要的。只有尊敬老师的学生才会尊重老师所传授的知识,只有尊重知识民族才会兴旺、国家才会强盛。老师服务于学生并不等同于饭店的待者服务于顾客。老师对学生的关系应该是亲密而受敬重的,如果失却师道尊严那么想教出优秀的学生几乎是不可能的。处理好师生之间的关系是值得我去思考去改善的。我们教书育人,育人先育心。育心的任务任重而道远。育心远比授业困难得多。现在一些高学历高文化的人却做着一些让人不齿的事情。这就是教育的悲哀。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也是把传道放在第一位。何谓“道”?做人之道,孝道啊。这就是“道”的根基所在。
《学记》洋洋一千多字,却道出教育的真谛所在。在我们感叹先贤智慧的同时,也感觉学习的时间太少,真正聆听受教诲是一种幸福,感谢老师给予我们的幸福。我们立德树人师资班,在7天以集体交流方式学习,我真受益多多,“善相劝,德皆建”能者都是我的老师。农夫默默耕耘,到秋天五谷丰登,瓜果飘香,这是他最快乐的季节。园丁辛勤灌溉,终迎来桃李满园,花自成蹊,这是他最幸福的时刻。如果多花一点心思,就能让教学更有意义,使教有所成,教有所得,那么教书育人又何尝不是人生最大的乐趣?愿每一位真诚的师者都能夙愿得偿,让教学成为一件真正的乐事。
第三篇:暑假中的一件快乐事
2012年8月16日
星期四
晴
今天,妈妈带我去镇江风时尚摄影,拍艺术照,让我在十岁的时候留下一个美好的回忆。我心里高兴极了!
我们来到了镇江风时尚店,在那里,我们选了三套衣服拍照,我先穿上一套,其它带去,还带了一些道具,坐着风时尚的专用车来到了我们拍照的景点“龙吟阁”。
开始拍照了,摄影师叔叔让我拿好道具,风车和手风琴,摆了几个造型,摄影师叔叔说我笑的太假了,让我笑的自然一点,可我总是笑不出来,他总是逗我说:“把你的虎牙露出来!”一听这话我就笑了。拍了二十几张,第一套衣服就拍完了。
接着,我换上第二套衣服,我们来到小桥上,我按照摄影师的要求摆了几个pose,在休息的时候,一个老爷爷带着两条小狗出来溜达,一只小狗长着黑毛,看上去凶神恶煞的,另一只狗很温顺也很可爱,一身白黄白黄的毛,两只耳朵下垂,耳朵是灰色的,我突发奇想,我可不可以和狗合影一张呢?我征求了老爷爷和摄影师的意见,他们都同意了,我蹲在小狗的后面,双手摸着它背上的毛,摄影师叔叔快速的按下了快门,我连忙跑过去一看,太棒了!我特别喜欢这张照片。我换了第三套服装,这一次造型全是我自己摆的,拍了几张照片,感觉不那么紧张了,轻松自如多了。拍完了,我们回到了店里,他们说过几天来选照片。
我真希望能快点看到这些美丽的照片啊!
第四篇:让写作成为一件趣事
让写作成为一件趣事
摘要: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掌握知识的标志,更是学生综合运用能力的体现。但由于综合性强,决定了作文训练的难度,成为语文教学的难点。本文从找出学生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出发,通过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深入生活,掌握写作技巧,提高文字组织能力,学会修改文章等多方面对学生进行作文指导。旨在探索学生如何通过提高写作能力,来提升语文素养,让写作成为一件趣事。
关键词:兴趣;积累;技巧;文字组织;写作能力
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发现,教学过程中往往会有这样一种现象,大部分学生怕写作文,不会写作文,一提到作文就“一个头两个大”。所以,老师一布置写作文,学生就非常紧张,唉声叹气,根本不知道要怎么“应付”老师布置的任务。交上来的作文往往不是抄袭、套用,就是语言干巴,内容空洞,无真情实感,很多用错的词语和标点符号,语言文字组织能力不强,谋篇布局上更易倾向于记流水账。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是小学生掌握知识的标志,差不多占据了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但由于作文综合性强,决定了其训练的难度大,这就成了语文教学的难点。下面就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一、找出学生写作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对写作没有兴趣,没有认识到写好作文对一个人的重要性。学生在脑子里认为写作文就是繁琐的事,没有必要认真去对待,抱有写不好也无关紧要的学习态度。
第二,没有用心去观察生活,不会积累。大部分学生把发生在身边的人和事,四季景色等都忽略了,没有留心生活的点滴。
第三,缺乏写作技巧。课内阅读缺乏,平时懒于开口读书,老师要求背诵的经典文段篇目,名言警句,不肯去多读多背。课外阅读量少,懒于动笔,阅读中遇到好词好句没有及时用笔记下来。学生没有留意、总结课文中作者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组织方式,这样想表达什么也就表达不出来了。
第四,不重视对自己作文的修改,认为改作文就是老师的事。大部分学生不会去检查自己写的作文,一般写好就直接交上来。
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写作同样需要兴趣。兴趣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思考和写作的欲望,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学习质量。怎样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呢?我认为可以从几个方面做起:
1.让学生深刻认识写作的意义和必要性
小学生写作文,特别是三年级学生,由于他们刚刚接触作文,可以说脑海里还是一张白纸。所以如何引导学生对作文的认识,是提高其表达能力和文字组织能力的关键。这足可以导致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是否能够流利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避免说话语无伦次,“颠三倒四”的现象,有着深远而重大的现实意义。要是学生的认识提高了,就自然能提高写作的积极性。
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鼓励学生多读好的书籍,诱发写作的兴趣。多读一些优秀的作品,学生自然就会引起联想,从中受到启发,引起写作的冲动。鼓励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去阅读中国的四大名著、《优秀作文选集》、《安徒生童话故事》、《十万个为什么》、《钢铁是怎样练成的》等书籍。通过鼓励学生多读好书,积累好词好句,引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3.鼓励学生多练笔,养成写作的习惯
要对写作有兴趣,便要多动笔,经常动笔。越写,你就会对写作越有兴趣。越久不写作,文思闭塞,写作就会迟钝[3]。因此,布置学生每天写一篇所见所闻的日记,每周总结写一篇周记,经常给学生出一些开放性的题目,让他们能够紧紧围绕所熟悉的生活,以周围的人和事、景作为写作的内容。要求学生认真完成,老师进行批改。这样,就可以达到养成多练笔写作的习惯。一段时间下来,学生对写作兴致勃勃。
三、养成学生自我修改作文的习惯
俗话说:“好文章都是修改出来的”。教师要教会学生写作文,不但要指导学生阅读课内课外的文章,摘录好词好句。更主要的是要培养学生一种自我完善作文的意识,也就是说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如何运用已掌握的词语修改自己的文章。让学生自己检查出其作文过程中的错误,更能警醒学生以后不犯类似的错误,进一步提高写作水平。[2]
1.引导学生检查作文题目与所写内容是否一致。正所谓文要对题,就是说所要写的作文题目既要突出故事的中心内容,又要能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2.明确告诉学生看文章的结构是否完整,条理是否清晰,有没有突出中心,也就是指所要表达的中心是否明确。
3.指导学生检查作文中的语句是否通顺,衔接是否紧凑。看字体是否清晰端正,改正作文中出现的错别字、用错的标点符号。
4.让学生看文章的开头部分有没有起到开门见山的作用,结尾有没有起到耐人寻味的作用。
5.诱导学生检查有没有把自己平时积累的好词好句运用进去,对文章有没有起到画龙点精作用。
6.对于修改困难较大的学生,教师要进行个别指导。
7.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之间互相评议,能够及时发现自己和对方的不足,达到“取其之长补己之短”。
四、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1.“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因此,只有引导学生深入生活,才能得到丰厚的生活基础,才能写出好的文章来。经常引导学生深入细致观察生活,留心观察身边的小事,不做生活的旁观者,在平时司空见惯的平常事物中,发现“新”东西,就会得到有用的写作素材。写景作文要写自己熟悉的,学生可以细心观察家乡的山、田野、河流,花草树木等,作为写作题材。写人记事也要写自己熟悉的,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可以写自己和父母,自己和老师,自己和同学之间发生的事。
2.孕育学生的文字组织能力
鼓励学生开口读书,用心读书。通过反复朗读、背诵,体会书中作者的写作情感,增强学生语感。另外,要鼓励学生多读别人的作品,从别人的作品那里,学习到对写作有用的文字和言语。平时读书中遇到好的语句,对自己有启发的表达方法,只要是对写作有作用的,都应该尽量把它记下来。一篇文章中能有几句精辟的,使人叹服的语言,都会对文章起到画龙点睛的目的。
总之,作文教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语文老师要从激发学生兴趣出发,引导学生深入生活,掌握写作技巧,学会修改文章等多方面对学生进行教学指导,长期坚持,学生的写作能力定会有所提高,写作会成为一件趣事。
参考文献:
[1]宋淑芝《浅谈如何培养和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写作能力》《大庆社会科学》1988年12月
[2]郭云菲《浅谈如何提高小学高年级作文写作水平》《现代交际》2012年第01期
[3]姜一敏《浅谈微型日记对小学高年级学生写作水平的影响》《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文科专辑)》2006年出版
第五篇:让作文成为一件有意思的事情
让作文成为一件有意思的事情
——“新课改”下作文教学探索
赵文生(江西南城一中)
在学生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一怕周树人,二怕文言文,三怕写作文。现实中的情况也恰恰与此相适应——提起语文课都还有点兴趣,一提到作文课就个个愁眉苦脸。为什么?原因多种多样:“无话可说”占大多数;不清楚主次“乱说”也占一部分;还有“不想说”的以及不知道“该怎样说”的„„其本质原因在于我们强调作文的要求是“有意义”——或者高调赞美、或者结尾高喊口号等。像这类文章,内容空洞、感情单调,仅仅因为有所谓的“有意义”就获得肯定,却把独属于学生的心理历程、独特的情感体验等掩埋起来,久而久之自然也就感到“无话可说”。而我们提倡的新课标理念下的作文教学探索,就是要让孩子返璞归真,寻找最初作文的快感,让他们感到:作文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
先简单举两个案例:
[案例一]组上一老师上关于人物神态描写的作文课时,其中有一个环节让我印象深刻。老师想要强调不同的人物性格所形之而外的细微的动作神态都会有所不同,他采用的方式是举出《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和《水浒传》中的鲁智深两人的“笑”,先看原著的文字描写,再通过学生的表演直观再现两种不同风格的笑。至此似乎就结束了,不,还没有。为了让学生有更深刻的印象,他请同学想象:将林妹妹和花和尚二者灵魂互换。于是我们的脑海中便出现一个外表魁梧却笑得含羞带怯的提辖大人与一个有着风拂杨柳之姿却豪迈大笑的林妹妹,那只能用一个新兴词来形容:寒!课上到这,袁老师便也水到渠成的提出:人物的神态细节描写一定要符合人物性格。
[案例二]针对学生作文“无话可说”的问题,我上了一节人物细节的作文课,而“作文展示”这个环节让我感触颇深。我给出“跌倒”这个题目让学生发挥。按照一般作文思路的话,就是要由题目本身引伸出去,转为对人生观、价值观的思考,让学生的文章显得厚重。但我反其道而行之,要求学生回忆曾经见过或曾经历过的跌倒情形,并用简单的语言表述出来,说清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原因是什么、结果如何,然后让学生第一次动笔记叙经过。很显然,写出来的效果不佳,平时作文水平高的同学能够憋出个两三句,而作文水平低的同学就难了,其中最经典的有一个同学只写了四个字“我跌倒了”。不着急,我让学生先回忆,像电影的特写镜头一样,注意跌倒时人物的表情、动作、揣测当时的心理,再把这些内容用句子表现出来。接着,我请同学们想象:当严肃的班主任老师跌倒时又会是怎样的?当一位袅袅娜娜的美女跌倒时又会是怎样的?当„„最后“作文展示”时,平时从来不发言的同学积极展示自己的内容,我深切感到作文课不再是“死火山”,只要你善于调动每一个学生心中的“休眠火山”。
以上两个案例,都是我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累积的认为很能体现作文教学特色的例子。我认为之所以上述两节作文课能够取得很好的效果,关键就在于:我们让作文课变得很有意思。
从思维发展的角度来看,学生还处于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一个交接过渡的过程,其发展的趋势是加强抽象思维的能力。但如果我们直接用一些抽象的语言来描述作文课的内容,那肯定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度秒如年。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感到作文课“很有意思”呢?我的答案是:想象性和趣味性。
作文中的素材来源于日常生活,但用语言表现出来的内容能让平凡的东西也发出金子一般的光彩,秘诀是什么?想象!
想象能让思维飞溯千载、上天入地,想象能让人充满希望和激情,想象能让文章内容充实饱满,奇妙的想象总能让你的文章与众不同,变得很有意思。《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在写作教学中,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另外,提倡“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和“尝试运用有新鲜感的词句”等新理念。而非是千篇一律要求“思想健康积极”诸如之类。可谓是作文教育中的一大进步。因而对于新课标理念下的作文教学,我的理解是:它是一个充满灵性的活泼的东西,不应用一个死板的定义去圈住它。就像我正在做的,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他们冲破圈圈框框的束缚,拓宽思路,主动尝试,自由想象,鼓励他们写“与众不同”的文章,写出他们独特的思想和情感体验。
想要写出一篇“有意思”的作文,另一诀窍还在于:趣味性。
为什么日本的动漫作品会在中国大受欢迎?尽管学校、老师和家长全力禁止,结果却是屡禁不止,原因是什么?撇除日本动漫的画风、人物形象等其他因素,光看漫画内容,你会发现日本动漫的显著特点之一——趣味!不论是多么沉重的主题,都能让读者在看的过程中不时一笑,即使是哭,也是哭中带笑。我们的学生本来一个个正值花季雨季,正是充满希望与激情的妙龄,他们对前途充满无数美好的憧憬,但我们的教育工作者们却教这些天真的孩子去写那些深沉、厚重的所谓“有意义”的文章。在这些文章中,我们看不到孩子的童真,更看不到孩子爱玩的真实天性,看到的可能是无病呻吟,可能是故作深沉,看到更多的是谎话——也难怪会说中国孩子第一次学会说谎就是在作文中。结合上述所举的两个案例,我们可以分析一下,先不论是否是非常成功的作文教学,但对学生而言至少是“有意思”的,能够唤起他们的情感共鸣,能够使他们乐于接受的。只要达到这一点,我就觉得至少是一堂好的作文课——它调动了学生的写作兴趣。贵州教育家汪广仁说:“学习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我充分相信它的准确性。所以,我希望带给孩子们的是充满笑声的课堂,而非是沉闷的、枯燥的课堂,哪怕有人批判这太浅薄,但所有的学习过程不正是“由浅入深”的过程吗?
所以对于新课标理念下的作文教学,我的理解就是:让学生展开他们五彩斑斓的想象之翼,尊重他们的独特体验,让他们的文章充满欢声笑语,让他们真正感到“作文,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来源:《中国教育科学》<月刊,ht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