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作文生活化的策略研究五篇

时间:2019-05-12 13:37: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生作文生活化的策略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生作文生活化的策略研究》。

第一篇:小学生作文生活化的策略研究

小学生作文生活化的策略研究

南志宏

作文是学生生活经历和语文综合能力的反映,作文训练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训练,它既是语言文字的训练,也是认识水平的训练,依据小学生语文大纲的教学要求提出语文是要学生激发出内在的表达欲望和表达要求,以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语言为核心,使作文教学成为教师辅导下的学生生动、活泼自主快乐的学习活动,认多样性、综合性的训练形成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写作空间和氛围,激发他们作文的积极性,从而生动地去反映他们丰富多彩的生活。

多样化和综合性的训练是提高学生综合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这需要教师本身有较扎实的语文功底,能站在较高的角度关注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而多样化可以体现在训练体裁的多样性,训练内容的多样化等。总之,要以新颖、活泼、多变的方法,帮助学生解决“没有材料”可写这一作文中最大的难题,轻松找到自己所需要的材料。综合性是指在作文训练中,以多方面有利因素的结合,促进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这种训练方式,避免了过去单调、枯燥、缺乏情趣的写作套路,开拓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乐于表达,乐于写作,需要我们在教学策略和教学形式上进行研究工作,我在教学中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

一、扩大阅读面,注重知识积累,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新课程要求语文教学要开放性的语文环境中进行,并注

重与其他学科,其他知识的碰撞,注重知识的积累,为了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我经常鼓励学生阅读书报收听广播,观看电影,从而增长见识,拓宽视野丰富生活经验,把这些间接的生活素材与生活积淀成丰富的作文材料。这样积累的越多,作文越能得心应手,叶圣陶说过:“生活就如泵源,文章就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所以教给他们如何去观察生活是十分必要的。

1、走向大自然。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亲自感受:草绿花香,风霜雨露,鸟虫鱼兽等,让学生和它们交朋友,成为写作的好素材。

2、完成“生活作业”。“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写出什么样的文字。”叶圣陶先生的这番话道出了作文与生活息息相关,结合教材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平时的教学中,力求做到灵活训练,时常让学生写一些自由性作文,如第一次在家做家务,写出如何去做的,之后有什么收获,或是自己亲自养几条小金鱼,观察它的成长,写观察日记等等。

3、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平时要求学生不仅要多看,多听,还要多想,多问,养成观察和思考的好习惯,从生活中获取人生教养,从常见的事物和现象中悟出人生的哲理,从瞬间的感受和联想中寻找生活底蕴。只有这样,才能更真实,更确切地反映现实生活。

教师要有目的锻炼和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这是解决学生写作缺乏材料的“治本措施。”指导时教师培养两种学习能力:一是学会从多次仔细观察中发现以前对事物来发现的特点的方法;二是学会记录这些新的发现,合理的想象并整理,分析转化为作文材料的方法,同时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作观察生活的有心人。

4、开展各项活动。爱玩是孩子的天性,让学生在活动中动脑、动手、动口,把有最有趣的玩用文字表达出来,在文章中调动童趣,表达童心,抒发童趣。如河边捉鱼,观看展览,跳绳比赛------富有童趣的活动,往往会拨动儿童的心弦,他们会主动地找到写作的素材。

5、编写好书推荐卡。“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要写好文章,除了有生活基础之外,还要多读点书,多吸收些营养,写起文章来才得心应手,读好书,具体做法是:让学生选择自己最欣赏、最喜爱的好书在认真阅读的基础上把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值得阅读的原因,以及部分精彩语句的摘录,编写带孔的卡片上,最后标上推荐人的姓名,还可以画上装饰性的花边图案,卡片制做好后,挂在教室的图书角上,供同学们参阅、交流。“好书推荐卡”人人制做定期更换,不断为同学提供好书信息。这样不担提高了学生读书的积极性以及鉴赏,选择好书的能力,推动了读书活动的开展,体现出作文综合能力的训练。

6、编写制做“百科知识卡”材料的积累。功夫在平时,靠课内外阅读的结合,百科知识卡体现了这样的结合,很多学生不满足于课文中有限的知识提供,他们的头脑中还有很多与课文内容有关的问题得不到解答,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通过各种途径搜集获取相关信息来弥补课堂教学与课内阅读的不足,为作文做积累的准备。比如,学生学完《蜣螂搬家去澳洲》一课后,还想知道更多的有关它的知识,我就鼓励学生去查找资料,把感兴趣的问题写在卡片上,并用简短的语句写出自己的收获和感受,最后标明信息来源,制卡人姓名,还可以粘贴图片,绘画插图以配合知识内容,“百科知识卡”可布置在教室的知识角,随课文的进程而更换。它给同学们开辟了一个补充知识更新知识的新天地。

课外活动的延伸和“双卡制作”活动把观察、阅读、思考、收集、摘抄、写作、绘画等方面结合在一起,大大开扩了学生的视野,日积月累,为作文做好语言和素材的准备,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体现了作文训练的多样化和综合性,也促进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走向生活,参与活动,观察生活,感受生活,认识生活,思考生活,使事物在头脑中形成了丰富的表象,并通过记忆把它存储下来,这便于素材的积累过程。

二、口头作文与即兴作文的训练和指导

儿童语言的发展是口头语言先于局面语言,口头语言是基础,教师要遵循从说到写的规律,设法让学生在无拘无束的状态中自由交流,把头脑中存储的表象说出来,通过学生

说、议,学生之间相互启发,形成初步的写作构思。这种机会愈多,气氛愈民主,愈能挖掘儿童自身的潜在力量。因此,作文教学应当从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入手,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要求,说写紧密结合,由说到写,说写结合,有计划地进行训练。

我在作文课前经常安排先说后写的步骤,这样可以使更多的学生有机会借鉴别人的长处,并从中受到启发,而口头表达中暴露的问题通过师生及时点评,大家可以共同吸取教训,避免同类缺陷在作文中重复出现。同时教师可以及时捕捉到反馈的信息,便于习作中指导、帮助,事实证明:口头作文的训练是十分必要的,有效的。然而从每周一次的作文课中挤出时间进行口头作文的训练是远远不够的,也难以实现人人参与,人人表达,既不能满足说的需要,也不能满足听的需要,因此,我们可以别辟蹊径,创造时机进行口头作文的训练。

1、“谈天话地”。从每天的语文课中或从早读,课前的时间内挤出几分钟,给学生演讲的机会,每天安排1-2人,轮流进行,每次演讲没有内容限制,尽量要求内容要完整,用词准确,语句连贯,有一个中心思想,如果能摆明自己的观点或讲出自己的感受就更应加以表扬。学生的表现欲和自尊心都很强,他们绝不会让一个毫无准备,语无伦次的自己展示给同学们,他们一定会为自己的演讲做充分的准备,他们会期待演讲中老师欣赏的目光与同学们热情的掌声。通过这样的训练使他们的综合语文素养得到有效的提高。

2、即兴演讲,好的教师应该不放过任何一个有利时机,巧妙安排学生口头作文训练,因为在意想不到的情况下,学生有感而发,他们会不经意地表达出更真实、更自然的思想思想情感,表现出更有激情的一面,甚至脱口而出几句绝妙精彩的语句。教师应该抓住这个最佳时机,引导学生即兴作文,开拓写作思路,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作文创造力。由于抓住了最佳训练时机,学生们情动而辞发,争相发言,语言生动,富有个性。这样的训练即引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又锻炼了他们的思维能力。

三、作文训练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加以训练

语言是重要的交际工具。在作文教学中应用同样注重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把作文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加以训练,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培养他们乐于表达,敢于表达,善于表达的能力,不仅仅是学以致用,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健康开朗的个性心理,这对他们未来的发展是相当重要的,也是现代教育所追求的目标。

在过去的作文教学实践中,我们已有不少作文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训练表达式,如日记、书信、请假条、表扬稿、读书笔记等,但我们还应该使作文的实际应用范围更广,更实际,更生活化。当学生丢失了心爱的物品时,教师教给他们写一篇充满感情的寻物启示,当学生面临困境而得到他人的热情帮助时,鼓励他们制做一张热情洋溢的“感谢卡”,当自己做错了事,伤害了别人时,建议他们制做“歉意卡”表达自己内心的愧疚,争取他人的谅解,当学生对班级建设有许多好的建议时,也可鼓励他们写一份“建议书”------此外,作文可以与平时的各项活动结合起来,如:新年快到了,鼓励学生为联欢会编写话剧,小品的剧本,也可以设计贺年卡,编写新年祝词,运动会上,让同学写出运动员的精神面貌,比赛时的热情,为大会献词,组织学生制做游戏规则------

通过多样,别致的有趣的训练形式,不仅使学生在兴趣中写作,在写作中尽兴而且把作文与生活,作文与活动,作文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提高了作文的综合能力。

四、自我评价,修改与互相评价,修改相结合进行有效的作文训练

鲁迅先生说得好,“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叶老说:“作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应为‘自能作文’,不能老师改。”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不应独揽大权,而应引导学生参与其间,让学生在作文评改的过程中成为主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自主意识,让学生在互助、探究的过程中提高作文能力,使学生在同伴互助中成长,是新程程提倡的学习方法。因此,在作文教学中,不必死守教师指导,评改的传统形式,应放手让学生参与到修改评判的活动中,这里所说的“放手”,绝不是把教师的工作完全推给学生,而是教师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独立分析判断以及自我修改,自我完善,客观评价与鉴赏等多方面的能力,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教给学生自评,自改的方法,及互评互判的参照标准,学生依据评改要求,自改、互改、边评边改,交换意见,共同商讨,相互学习,相互启发,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既让同学们学习优秀作文的长处,又让学生用“放大镜”找出差生作文中的闪光点,评判方式多样,可以集体评,小组评,同桌评,口头评或书面评,可以对一篇作文评判,也可以把几篇作文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找共同的优点和集中的问题。实践证明:引导学生参与作文评改,增强了作文的时效性,既减轻了教师的劳动强度,又锻炼了学生修改,品评的能力,具体做法如下:

1、集体评改。就是以具有指导意义的作文作为测评,重点加以指导,组织学生集体评议改,教师把学生的习作(含好、中、差)复印之后,每小组发放一份,让学生从八个方面进行常规检查,①格式是否正确,②有无错别字,③有无病句,④有无标点错误,⑤中心是否明确,⑥选材是否恰当,⑦结构是否完整,⑧表达方式是否符合指定要求。通过集体评改,能使学生掌握修改方法,收到举一反三,触类言通的效果。

2、独立修改。在集体评改或教师分类批改的基础上,教师可让学生独立修改,给学生宽松的空间去尝试修改,在修改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写作技能。

3、小组互改。这样做增强了学生参与的机会,他们以一个小老师的身份去看别人的作文,既看到自己的作文进步,又看到自己作文的不足,这样会对自己的文章有个正确认识。

这样,让学生参与修改作文,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作文的性趣,别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扫除了学生畏作的情绪,学生在评改的过程中不断地争辩,碰撞,产生强烈的自豪感,在畅所欲言,各抒已见中得到启迪并迁移到修改自己的习作中评判的内容可多种

意见并存,鼓励学生各抒已见。

总之要解决同学对作文的恐惧,无话可说的问题需要我们平时要注意培养学生多观察,勤动笔,而且能够坚持每天读一篇好文章,把看到的,听到的,学到的积累起来,写到自己的语言材料库里,然后平时要多领同学去看、去触摸、去体验,让他们真正做到有感而发,而且作文要求遵循儿童的心理特点,相信儿童的潜能、尊重,儿童的习作成果,支持儿童的意愿和见解,鼓励学生大胆去写,说实话,抒真情,不枸形式自由的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写出来,使学生的个人特点及完整的个性充分发挥。

第二篇:小学识字教学生活化策略研究

《小学识字教学生活化策略研究》

研究方案

主研:袁敏 蒲芙蓉 刘冬梅 邵青华 胡思蓉

一、课题的界定:

小学:指义务阶段1——6年级学生。

识字教学:将儿童熟识的语言材料,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习惯,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

生活化:教育生活化是指教育要关注学生的生活,与学生的生活世界密切联系起来。即教师在组织教学的时候,从生活的需要出发,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开发新的课程资源,使教育与受教育者个体的生活紧密相连,用学生自己的生活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启发和引导,让学生自己建构,以提高学生素养,实现教育的价值。

二、课题的提出

(一)课题产生的背景

我们学校每期期末都会统一阅卷,阅卷结束后,每位老师都会根据自己所改的试卷情况写出详实的试卷分析,一次,我们在翻阅试卷分析表时惊奇的发现,现在的学生大多出错在“字”上,看拼音写词语时写不对、形近字组词组不来,在后面的句子中、习作中也看到错别字连篇。写同音字现象较为普遍。审视我们的识字教学,教学中我们真的让学生把字形记牢了吗?让学生把字义了解了吗?是不是真的记住了字的读音了呢? 小学语文的识字教学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在课程标准第三部分实施建议中,更是明确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在阶段目标中第一学段(1—2年级)对识字量的要求是1600—1800个,占小学阶段总识字量(3500个)的50%还要多。大量的识字任务是低年级孩子语文学习的重点,也是学习的难点。识字量的增加带来挑战,目前,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识字与写字的要求应有所不同,1~2年级要多认少写。”一些地区的做法是:“先识后写,识写分流,尽量加大低年级的识字量,尽早让学生进行阅读。”但是,加大识字量的同时,并不会降低写字教学的难度,并且,根据以往教学实验的经验和教训,在小学低年级加大识字量之后,如果处理不当,会在小学中、高年级时产生“回生”现象以及错别字增加等问题。

面对这样繁重的识字任务,怎样才能让学生减轻负担又能轻松快乐识字,主动学习汉字,产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呢?这是教师的困惑,也是对我们最具挑战性的值得研究的课题。

(二)问题的归因

以上问题不只存在一个年级,也不是只存在我们学校,在很多语文老师看来,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一大难点。在识字课堂上,我们老师想尽一切办法让学生掌握识字方法,记住字音,了解字形,理解字义,但事与原违,学生掌握的识字方法达到了要求,把字换一个地方,他又记不住了,学生掌握生字的时间不长,容易反生,随着时间和空间的转换,他又把字还给了老师。要不就是当时记住了,过个一段时间他又忘了。还有的老师在上识字课时,由于教学时间紧,教学任务重,课堂上为完成任务,草草了事,学生识字时间有限,再加上识字本领本来就很差,在相对较短的时间里,对字的记忆模棱两可,这样容易造成学生写错字写别字,有很多老师只注重效果,不注重学生写字姿势的培养,也会导致学生写错字写别字,读错字读别字的现象也就会随风而生。不注重写字姿势,不注重识字教学,这样,越到高年级,学生出现错别字现象就更多。

很多老师已发现了识字教学的不足,也采取了一系列的补救措施,纠正错别字策略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没有从源头抓起。识字教学抓得更扎实了,也由于识字方法的单一使得学生学得枯燥乏味,当时记住了,过一段时间就忘记了。也强调了写字姿势,但由于个体差异,很多学生在家没有家长严格的督促,坐在不适合自己坐的茶几上写字,坐在电视机前写字。在家长的谈笑声中写字。让一部分学生的习惯在萌芽时灭亡。

(三)相关研究评述

识字教学的改革在国际上,在东南亚一些国家和我国的台湾、香港地区,有代表性的是香港的安子介先生所创造的识字教学法,也就是从汉字的字义出发,把汉字的音、形、义相结合,进行拆字解义来学习,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国内,识字教学改革的各大流派,他们各有优势和特点,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在1995年8月召开的首届小学汉字教育国际研讨会上,被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列为较有影响识字教学流派就有16家。2000年11月在北京召开了全国小学识字教学交流研讨会,识字教学各家云集,成果荟萃。其中分散识字、集中识字、字理识字、韵语识字、电脑识字、字族识字、注音识字等都在识字教学中显示各自教学识字法的优势。大家一致认为识字教学必须遵循汉字规律进行识字教学,使识字教学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实现识字教学科学化,要求我们不仅要合理地运用研究现有的这些方法,而且还要学习前人已有的成果,利用其他学科提供的方法,进一步提取有益的成分,以利于促进语文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课程标准也强调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写作的基础,儿童识字教学应为他们创设丰富多彩的学习情境,便于儿童掌握。

从目前流行较广的几种识字教学方法上看,各有所长。“注·提”实验,以汉语拼音帮助阅读,协调口语与书面语言的关系,重视语言能力的发展,能弥补学生入学前口语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但是由于只重视字音,不重视字形,给错别字丛生留下后患。“集中识字”强调以汉字的形体规律快速识字,对于学习有口语基础的文字效果好,而对于那些没有口语基础的文字,学了不知所云,遗忘率高。“归类识字”同样是学习有口语基础的方块字,由于以词归类,在词意辨析上有独到之处,但是对于学习那些没有口语基础的词汇,同样有较大的难度。“分散识字”强调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对于学习没有语言基础的文字是最佳的选择,但难于体现汉字有字音类聚、字形类聚,字义类推的规律,识字进度较慢。新“课标”出台后,识字教学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即要求儿童顺其自然地识字,拓宽识字的渠道,以及围绕着数字活动而渗透着的深厚的汉字文化及人文教育。

新课程标准规定:要求学生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喜欢阅读,乐于写话,能与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如何使识字教学达到增量不增负,这就要求教师度究教学策略,在识字教学时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即识字教学生活化,将学生从抽象、虚拟的课本方块字中解脱出来,给学生感受自然、社会、事件、人物的机会,使学生在与实在的世界撞击、交流中自发地、主动地去识字,激发识字兴趣,让生活成为识字的最大课堂,让识字成为学生生活的一种需要,促使学生有意识地留心记录周围的事物,在生活中自主识字,主动获取知识与经验。促进学生思维力、创造力、想象力的发展,学会创造性学习。

(四)选题的意义和价值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得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景。”这一要求明确指向将识字教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新课程标准规定:要求学生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喜欢阅读,乐于写话,能与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如何使识字教学达到增量不增负,这就要求教师度究教学策略,在识字教学时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即识字教学生活化,将学生从抽象、虚拟的课本方块字中解脱出来,给学生感受自然、社会、事件、人物的机会,使学生在与实在的世界撞击、交流中自发地、主动地去识字,激发识字兴趣,让生活成为识字的最大课堂,让识字成为学生生活的一种需要,促使学生有意识地留心记录周围的事物,在生活中自主识字,主动获取知识与经验。促进学生思维力、创造力、想象力的发展,学会创造性学习。

三 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研究让学生识字量增量不增负,大大提高学生识字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与习作水平。

2、通过课题研究促进教师素质的优化,提高课堂识字教学能力。

3、通过课题研究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推动社会进步。

四 研究内容

根据研究目标确定如下研究内容:

1、小学生识字水平及能力现状调查分析。

2、小学生识字教学需求状况调查分析

3、小学识字教学生活化策略的形成

4、小学识字教学生活化策略的实施 五 研究假设预期目标及创新之处

(一)研究假设

审视当前识字教学的现状,不难看出,识字教学手段滞后,直接影响着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严重制约着教育教学的顺利推行,影响孩子的阅读和写作水平,不利于社会的进步,如果大力推行识字教学生活化,提高学生识字写字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阅读和写作的能力,提高老师的识字教学能力,推动社会的进步。

(二)预期目标

1、通过本课题研究让学生识字量增量不增负,促使学生有意识地留心记录周围的事物,在生活中自主识字,主动获取知识与经验。促进学生思维力、创造力、想象力的发展,学会创造性学习。

大大提高学生识字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与习作水平。

2、通过课题研究促进教师素质的优化,提高课堂识字教学能力。

3、通过课题研究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推动社会进步。

(三)创新之处

以学生的生活为载体,从微观的教学流程入手。充分调查了解法现行识字教学生活化思想及方式方法的研究现状,为本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根据本班实际情况展开实践探索,边实践边总结,并及时将其相应的成果在校内及校际间作进一步推广验证。以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为基础理论及评价依据,对已有的教学方式方法不断修正完善。六 研究样本的选择

以本校2012级一、三班,2013级三班,2014级三、四班为样本,以本校其它班级为研究对比样本。七 研究实施方案

(一)研究思路

以总体规划——分项分层研究与实践——阶段性检测与小结——针对新的问题修订措施——对修订措施展开实施——目标性检测与评价为整个研究的总体思路。重点研究如何利用生活资源?如何解决学生识字反生的现象?如何开展有效的课外活动来拓宽学生的识字视野?

(二)研究方法

以行动研究法、实验研究法、调查法、个案研究法为主。

(三)实施策略

作为班级研究识字教学策略,是从微观的教学流程入手。充分调查了解法现行识字教学生活化思想及方式方法的研究现状,为本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根据本班实际情况展相实践探索,边实践边总结,并及时将其相应的成果在校内及校际间作进一步推广验证。以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为基础理论及评价依据,对已有的教学方式方法不断修正完善。

1、充分利用校园文化资源

校园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地方,校园文化对学生起着熏陶的作用。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校园文化资源,将引导学生自主识字作为研究突破口。①认识学生姓名,提高识字量。为了让学生互相认识,知道姓名,快速有效地识字。开学初,先让学生自我介绍,并将其学生卡投影到屏幕上,使学生形象直观地认识了同学的姓名。同时为了解决一年级学生识字时学得快、忘得也快的难题,将全班同学的座位表印发给每一位同学,让家长辅导孩子尽快熟悉全班同学的名字,并且让每个学生制作了一张精美的名字卡片粘贴在课桌左上方,便于学生随时认读,常让学生在发作业本的过程中认识同学的名字。同时,动员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与同学交流,在互动中巩固识字,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增进友情。这样一来,学生在很短的时间里认识了全班同学的名字,识字量大增。

②认识校园里的告示牌、教室的牌匾,提高识字量。如开学初,利用班队课,带领学生一边参观校园一边认字,还利用升旗、集合、体育课等引导学生认识了“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爱校、尊师、勤学、守纪”等标语或校训。这样,引导学生把熟悉校园环境与自主识字有机地融为一体。浓郁的爱校情与主动识字的强烈求知欲相互渗透,学生识字的内驱力大增。

③欣赏教室的环境美化,提高识字量。教室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教师对教室也进行了美化。如粘贴班训、名人名言等。教师引导学生认识班训、名人名言、课表及每期黑板报上的字等;开展识字比赛的课间游戏,使学生的识字兴趣不断提高。

2、采用“生活化模式”展现文本资源

生活化的教材必须对应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模式,把教学活动置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无形中淡化了学生意识、学习意识,强化了主体意识、生活意识,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识字愿望。①让生活走进课堂。在教学《菜园里》时,让学生自己从家里带蔬菜到学校的课桌上展示(请家长事先把带来的蔬菜贴上标签),然后组织学生参观,认真记住各种蔬菜的名称。把枯燥的识字教学融于生活中,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一些本来少见、复杂的字学生也能轻而易举地记住了。

②让课堂走向生活。在教学《自选商场》一课时,先带学生到学校附近的超市购物、参观。在超市里,老师对着商品及商标,指导学生自由自在地识字,学生把认识的字都高兴地告诉老师,这样的生字教学就迎刃而解了。在课后活动中,又举行商品展销会,让学生把用过商品的空壳子、纸盒上的商标剪下来带到班级来展示,通过展示,学生又认识了很多字。

3、设计创造性的生活作业

生活在信息社会的学生,随时随地都在和文字打交道。教师要构建生活大课堂的新课程观,努力拓展教学空间。提高学生识字能力,必要时请家长配合采取各种形式鼓励学生在生活中主动识字。

①借助图书识字。儿童普遍喜欢看故事、童话书、寓言书等。老师就根据儿童的心理愿望,每周开展一节“我会读”展示性课外阅读课,鼓励学生多识字、早阅读。

②借助媒体识字。学生喜欢看动画片,如“西游记”、“猫和老鼠”、“大风车”、“七巧板”等。老师就要求家长看电视时有意引导学生认屏幕上的字。这样,学生不仅从中获得了大量信息,还认识了不少字。

③借助生活情境识字。利用家长们带孩子上街、旅游的机会识字。例如在游动物园时认识各种动物的名称;在候车时认站牌;在逛街时认商店、酒店、大厦的名字„„

④在动手操作中识字。(1)把收集到的报头、刊头、包装袋等粘贴成小报、手抄报,上面的汉字就会记得特别牢。定期出识字专刊黑板报,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识字的乐趣。(2)举行秋游、社区服务等活动,把学生的视野引向大自然。让他们在活动后进行“小制作”、“画画”,然后贴上标签,标出自己所喜欢的事物名称,或在作品上写一两句话,学生不仅积极性提高,而且认识了不少字。(3)节日期间,让学生写一句祝福语,或让学生在别人生日的时候制作生日卡片,不会的字可以问家长、老师,学生边问边写,易学易记。

4、建立“识字成长记录袋”

开学时,给每个学生建立“识字成长记录袋”,把学生每周在生活中认识的字,请家长帮助学生归类(广告类、书籍类、影片类、商品类„„),记录下来,并在班级建立展示台,让学生把每周认识的字通过展示台展示出来交流学习,开展识字擂台赛。

八 实施步骤

根据课题研究总体目标和实施具体安排,预计实验周期为三年。准备阶段(2009年6月——2010年12月):制定课题方案,专家论证、申报立项,拟定具体提出研究计划,论证开题。

实验研究阶段(2011年1月——2013年2月):个人建档,制定个体成长计划。建立健全干预制度,实施计划,落实调控干预措施,阶段测查评估,典型案例,阶段研究报告;

总结结题阶段(2013年2月——2013年7月):完成实验后期测查,撰写实验研究报告,接受专家检测,结题。九 研究的预期成果

1、小学识字教学生活化策略实施

2、教师有关识字教学生活化教学专集、教研论文、典型案例,微型科研课题成果;

3、本课题相关的研究报告和工作报告。

十、研究人员的分工

课题组织领导小组: 组长:张显川

组员:袁敏,蒲芙蓉、刘冬梅、邵青华、胡思蓉 课题实验研究机构: 课题主研

袁敏:负责对本课题的组织调控和相关制度建设,组织构思整个课题研究实施工作。具体组织实施相关研究工作,撰写相关研究报告

蒲芙蓉:负责收集资料,沟通协调有关研究关系,课题研究工作的指导成果推广。

邵青华:具体实施,相关部分材料的撰写,数据分析;设计各类调查问卷,胡思蓉:负责识字档案袋的建立及子课题《如何纠正小学生错别字的研究策略》的相关研究及总课题的相关研究报告的撰写工作。

刘冬梅:负责整理相关教学案例,撰写相关研究报告

参研人员:曾云霞、张光英、赵琳、邵丽、张明华、付俊华、杜琼英、李芳芳、袁孟、姚聘、吴秋琳、李文娥、刘春芳、邵丽萍、谢茂春、池玉萍、张朝芝、肖蕾、蔡丽华

子课题研究人员分工:

子课题《纠正小学生错别字的实践研究》 主研:袁敏、胡思蓉、刘冬梅 子课题《寻找生活中的错别字》 主研:邵青华、李文娥

十一、研究经费预算

业务培训:10000元;购置相关资料:5000元;各项活动经费:10000元;日常办公经费:5000元。

第三篇:小学生作文评价策略研究

小学生作文评价策略研究

唐河小学 方爱军

(注:发表于《科学导报·现代教育》2011年11月第144期)小学生作文批改是小学作文教学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一种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学生了解自己习作效果和教师获得作文教学效果反馈信息的一个主要渠道。然而在长期的作文教学中,多数教师教学模式陈旧,批阅方式传统。对于习作批改 教师往往放在指点学生遣词造句,借助学生的习作讲述写作的知识,帮助学生形成写作的技能而已,教师是学生习作批改唯一的责任人和实施者。习作批改总是放在作文教学的最后环节,作文批改评价了,习作教学的横向流程就意味着终结。

其实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生的习作批改已经被赋予更丰富的内涵。我们可以把作文教学的习作批改的教学性质看作为教师、学生和习作之间涉及到三个维度的对话性实践活动:建构客观世界意义的认知性、文化性实践;建构人际关系的社会性、政治性实践;建构自我修养的伦理学、存在性实践。

作文批改是有效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教师作文教学预设与动态生成效果最清晰的反馈,既便于我们发现教学的成功,学生情感、思维和语言的亮点,加以强化;也易于捕捉教学的病点和盲点,及时采取合适的补救措施;还有利于我们发现并确定下次作文教学学生成长的新起点。正如课程标准所说,批改评价“不仅是为了证明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重要的是为了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要对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行全面评价,以考察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习作批改常常并不表示一次习作的结束,往往它会自然开启下 次习作并成为事实上的一次指导,是学生作文提升的又一个起点。它 会启动学生习作的新的修改和模拟的习作实际运用。把习作批改评价放置在三个纬度的对话实践的框架中去认识,我们会明白:教师是小学生习作批改的第一责任人,而不再是唯一实施者。批改再也不是一个单向思维只关注学生表达能力的文字批改,而是在教师的精心组织下,组织和依靠学生、家长、社会各个方面,多渠道三维立体的批改评价体系。如果我们取得共识,在习作批改评价时,我们不仅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教育作用,同时要十分重视同伴之间带来的交互影响,还要尽可能挖掘学校、家庭、社会的文化教育环境的教育影响。

我们在习作批改评价时,要重视学生在习作实践基础上对初步运用写作规律性知识的记忆,在和同伴对话交互的实践中,习作问题解决过程中,学生创造性思考能力的培养与促进。我们也要十分重视习作批改评价的对话实践过程中,师生各方在与他人的思维和智慧的碰撞后,捕捉到的多元见解、新生成的对于习作和生活等等的感受,新学习到的沟通方式和社会交际的社会活动。我们还要十分重视学生在习作批改评价的实践活动中,在环境、在教师、在同伴激发下获得的自我启发、自我发展的内心活动。

在我校《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生活化实践研究》的课题研究中,我们对作文教学评价做了一些尝试与改革。我们将习作批改的主体由单一的教师评价变成了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相结合,由单纯的书面评价变为书面评价、口头评价、综合评价相结合。现表述如下:

一、教师评价

教师对学生习作的评价是整个习作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在以往的作文教学中,教师评价只注重于书面评价,往往教师精批细改,却收效甚微。为此,我们课题组在评价方法上做了一些研究,总结出了以下评价方法。

1、书面评价法

书面评价应以教师的激励为主,因为教师的激励、欣赏似沁人心脾的春风,似润物无声的春雨,更似催人上进的号角,会唤醒学生作文的自信,会点燃学生热爱写作的火种,会催生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我们评价作文时不仅要在总体上对文章的优点给予充分肯定,而且要对文章一些小的优点,某一方面的长处也应给予表扬和鼓励。教师在评价、批改学生的作文时既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作文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又要注重因人而异、对症下药,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优秀学生的作文必须“求精”,而对于学困生的作文“求通”就行了。对那些作文较好的、写作兴趣较浓的学生,尽量以商量的语气对文章中不尽完美的地方提出建议或要指导学生以更高的标准、从更广的角度去审视、去修改。而对学困生,就要用放大镜发现他们的优点。对作文能力差的、特别是那些平时作文无话可说的学生,学生文章有不足之处或缺点错误,教师一定要提出来。但我们更要挖掘他们习作中的闪光点,哪怕是一句话、一个词、一个标点符号,都要在班上大肆褒扬与肯定。这样才能激起他们习作的自信和兴趣。

2、圈点标注、符号评价法

书面评价固然是教师对学生习作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如果评价方式过于单一,就会造成学生忽视老师对其的评价,从而失去评价的意义。大部分小学语文教师都有过这样的苦恼经历:每次学生写好作文,老师就埋头批改,认真批注。而学生呢?他们拿到批改后的作文,往往只看一下分数,并不认真留意那些红色的评语和文章中修改过的病句、错别字、标点符号等。老师们的付出也就成了无效劳动。

那么是什么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经过调查,得出共同的心声:作文太难写了,再使劲也得不了高分,更别说满分了。有时自己觉得 3 挺得意的作文,可老师总会挑出不少不足之处。我想,这可能是我们的作文评价过于简单和严厉,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磨蚀了学生的自信心。久而久之,学生“闻文丧胆”,更谈不上什么积极性了。为此,我们在课题研究中,对作文评价进行了大胆的改革,每次作文我们都不再打分数,而是采用符号评价的方法对学生的习作进行评价,以调动学生习作的兴趣,活跃习作的气氛。如,习作批改中,遇到写得漂亮的句子,我们就会用波浪线标注出来并在句末画上一个五角星,以示奖励,句子越美星的颗数就越多;对于内容丰富且写得有特色的作文,就在文末用不同的符号表示,写的较好,就会用星号表示,更好的习作,就采用星号加太阳的方法,对于特别好的文章,则采用星号、太阳加笑脸的方法。研究证明,评价方式改变以后,每次发下作文本,学生不再是视而不见、漠不关心,他们一定会兴趣盎然地翻开作文本,看看自己得了多少颗星,有没有太阳,是否有笑脸,还会互相欣赏,分享成功的喜悦。一个简单的符号,就可以成为对学生习作的评价和鼓励。不仅让他们感受到一种新鲜感、快乐感,更有一种写作带来的成就感,并把这种成就感转化为乐于写作的内动力。

3、口头评价法

口头评价也是教师对学生习作进行评价的重要手段之一。无论是书面评价还是圈点标注、符号评价,都会花去老师大量的工作时间,如果每一篇习作,老师们都这样去做,无疑会增加老师的工作量,评价也得不到及时的反馈。在我们平时的习作中,我们不妨采用口头评价的方法,具体操作是:大致浏览每一个同学的习作,用专门的记录本记下习作中的优缺点,课堂上统一口头评讲,对于特别优秀的习作或进步很大的文章单独提出,在评讲时作为范文朗读,这样,既让学生认识到了自己作文的不足,又同时获得写作的成就感。特别是后进生的习作,一次不经意的褒扬,就会消除他们对写作的恐惧感,扬起 4 他们自信的风帆。

二、学生评价

1、自我评价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学生自主评改作文,不仅能促进写作,而且能让学生在不断品尝成功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学习,勤于思考,精益求精的良好习惯。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明白写和改都是作文训练的重要阶段,都是应该掌握的语文能力。学生只有从思想上认识到自主评改的意义,才能克服心理上的依赖,产生自评自改的动机。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改,让他们在评改的具体实践中体会到修改作文并非神秘之事,只要自己认真细致,照样能改出好文章。其次,要让学生懂得:世界上一切好文章都是改出来的,只有反复多次修改,才能把文章中的语句、段落、情节改好改美,才能使自己的文章生动感人,从而树立起自己评改作文的信心。

学生初学评改作文,要有个模仿、借鉴的过程。在进行作文自评自改时,首先要让学生明确修改目标,然后教师可选择有代表性的习作,通过多媒体屏幕演示,使学生学到规范的修改符号,如增、删、调、换、改,让学生看到整个修改过程,看懂每个修改符号的意思,使他们在今后的修改中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当然,在每次评改之前,教师要了解学生作文全貌,结合习作要求提出具体明确且易于操作的评改要领,同时要深入学生评改过程,为他们提供咨询和指导。

学生自改能力是一个系统工程,应贯穿于整个小学阶段,各年级按照各自要求和各项作文训练要领分步进行。低年级侧重于句子的完整性,连贯性等方面的训练;中年级侧重于句子的具体性和片段的条理性等方面的训练;高年级侧重于篇章中的选材、结构、及词汇的活用、句式的运用、情感的表达诸方面综合训练。整个修改过程应分步落实,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这既符合儿童心理认识发展规律,又体 5 现出知识、能力训练过程的系统性和渐进性。

总之,习作自评是一种廉价高效而又十分重要教学手段。通过研究证明这种评改方式既激发了他们的写作积极性,又调动了他们的写作兴趣,作文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作文评改课已成为他们最爱上的课程之一。

2、小组互评

将学生按优、中、差(121)搭配编成四人小组,以优带差,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小组与小组之间是平等的竞争伙伴,各小组在个体评改的基础上群体评改组内各个成员的习作,对评改快而好的小组及时激励,将小组的成功与组内成员参与评改的状态联系,如此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让兴趣带动自主评改,从而促进全体同学共同发展。

小组合作评改应在解决问题的方法上花力气。教师应组织引导学生动手(批、划、点、注)动脑(思考解决问题的策略以及创设多种解决问题的途径、方法)动口(谈评改理由,讲新想法),让学生动中求思,思中求辨,辨中求活,在实实在在的评改实践中提高习作能力。当学生对评改有争议或产生“愤绯”心境时,教师应抓住时机组织讨论,启发他们从他人的意见和阅读中汲取营养,相互补充,模仿创造。当然在评改的组织管理中不可忽视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让他们在合作评改,合作竞争中学会学习,学会交流,学会团体作战。

总之,作文评价要根据文章的具体情况,灵活而恰如其分地进行,使学生一看就知道自己的作文好在什么地方,哪些地方还存在什么问题,应该如何改正,让学生更好的扬长避短,练有目标,起到导向作用和指导作用,只有这样,学生的作文水平才能,一次比一次有所提高。

《小学生作文评价多元化的研究》

结题报告

课题负责人: 吴彩花

一、研究的背景

1、作文评价现状的需要

作文教学评价一直是耗时费力但成效不大的难题。教师尽职尽责,辛辛苦苦给学生们的作文左批右改,写上大段的评语,再给上等级,学生或心存感动,认真拜读,或只关注成绩,之后,无论是评语、等级都抛于脑后,教师的辛劳付之东流。学生的作文评价,只是单纯的教师行为,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完全放在被动的位置上,造成学生厌学,教师难教厌改的局面。

其实,作文教学评价,不单纯是为了学生某次或某个阶段的习作给出一个终结性的结论,而是通过评价,激发学生再次习作的欲望,促进学生习作能力、习作水平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它始终是整个作文教学的一个中间环节或下一次习作的新起点。在作文评价中,要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作用,使之成为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激励、自我调整与自我教育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成为学生与人合作的意识和技能不断增强的过程。

要改变小学作文教学评价耗时费力低效率的状态,建立多元化的作文评价体系是十分必要的。让充满活力的多元化评价方式来促进作文教学的实效高效,拓宽作文教学的发展空间,从而使学生获得积极的写作动机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及思维品质,成为一个个有个性的主 体,以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想象能力、个性表达及创新精神,使作文教学充满生命的活力。

2、《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明确提出: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同时,在第二、三学段的习作目标中分别提出了如下要求“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以上要求应如何落实呢?《语文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中提出了具体的操作意见:1.写作评价要根据各学段的目标,综合考察学生习作水平的发展状况,应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对有创意的表达应予鼓励。2.重视对写作材料准备过程的评价。不仅要具体考察学生占有什么材料,更要考察他们占有各种材料的方法。要用积极的评价,引导和促使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访谈、阅读、思考等多种途径,运用各种方法搜集生活中的材料。3.重视对习作修改的评价。不仅要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习作内容的情况,而且要关注学生修改习作的态度、过程和方法。要引导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4.采用多种评价方式。提倡为学生建立写作档案。写作档案除了存留学生有代表性的课内外习作外,还应有关于学生写作态度、主要优缺点以及典型案例分析的记录,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写作实际情况和发展过程。对学生习作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根据实际需要,可以是书面的,可以是口头的;可以用等第表示,也可以用评语表示;还可以综合采用多种形式评价。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科学的评价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也有利于矫正学生原有的不良行为。”在作文教学中实施有效评价,可以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促进作文教学的发展,形成学生之间能相互取长补短,激励、欣赏的习作氛围,达到以评促写,以改促文的实验目的。

在大作文教学中构建并运行“多元评价”模式,形成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等的多向评价关系,甚至可以使校内与校外的有效资源的合理利用,构建多元有效的评价体系,以达到在学生自主,自能习作评改的过程中,张扬个性,提升能力。有效的作文教学评价方式拓宽了作文教学的发展空间,使学生的写作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课内和课外相结合,课堂、学校、家庭、社会相沟通,多元而有效评价能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想象能力、个性表达及创新精神,学生的作文达到百花争艳,竞放异彩。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我们提出在作文教学中构建并运行“互动”模式,形成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多元评价关系,并试图充分利用校内外的优势资源,构建多元的评价体系,以达到学生自主,自能习作、评改的目的。

1、教师评价

教师评价具有极强的导向性,是激励和促进学生作文能力提高的手段。运用教师评价,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评价用语凸显激励性:

形成性评价总体上要着眼于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信心,对于学生的长处和优点,尤其是进步,都要给以充分的肯定。历来作文满分不多,这未必合理,因为不能只强调分数的客观性和公正性,而忽略了它的导向性和激励性。好和差是比较而言的。这个比较不仅是学生之间的横向比较,更重要的是个体自身发展中的纵向比较。“在新的教育观念的驱动下,我们的评价用语不断向人性化、平等化、科学化发展,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创造性被激发出来,”①学生的习作就会焕发出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2)评价导向体现针对性:

以往笼统、抽象的评价学生的作文,一方面学生造成一知半解、模糊、似是而非的认识;另一方面因为评价内容含混,操作性不强,往往对学生的具体帮助不大。所以,我们提出“教师的评价必须具体和有针对性,教师评价学生要适当、合理、明确,而不要过于笼统、抽象和含混不清。”②我们可以尝试这样几种评价范例:针对作文内容的评价,针对作文习惯的评价,针对作文方法的评价,针对情感态度的评价以及针对合作评改的评价等。

(3)评价标准富有弹性:

同样完成一篇作文,基础较好的学生持应付态度,另一个基础较差的学生认真努力,哪怕前者的质量高于后者,评价结果也可以后者好于前者。前者不妨有较多批评,后者不妨多一些表扬,后者的分数也可以高于前者。对习惯性失误,应及时做出否定的强化评价,评语措辞应警醒一些,评分也可以低一些,以达到引起注意、迅速纠正的目的。

2、学生评价

(1)自我评价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修改作文的权利首先应属于本人。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诵读法、推敲法,边读边思,进行增、删、换、改,并在文后写下“我最欣赏自己_____,改进之处_____。”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站在孩子的立场,用商量和欣赏的口吻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感受,和孩子们共同修改文章。在这个共同的修改过程中授予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指导学生学会修改、学会评价,能用自己的见解和独特的眼光去看待自己的习作。

(2)合作评价

学生有了自评自改的基础,教师还应引导学生互评互改。孩子往往对自己的小伙伴比自己的要求还严格,评改习作是非常认真的,视角也是非常独特的。我们尝试要求学生在评改时写下修改意见,在虚心地汲取被评改作文的优点的同时,又认真负责地指出不足之处,大到全篇布局、思想认识的问题,小到一个词、一个标点符号。学生既是“作者”,又是“读者”,角色不断转换,使他们在合作的氛围中互相沟通,互相启发,学会欣赏,学会评改。

同时,教师作为合作评价的参与者,始终贯穿于学生作文的全过程。通过教师与学生间的合作评改,使学生能发现优点,学会赏识,指出不足,真正学会有针对性的、创造性的、有个性的评改,从而彰显自己的个性。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参与,自评自改,提倡互批互改,众人评改等方式,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大作文”环境,使全体学生在开放的作文过程中,学会关注并欣赏自己和他人的作文,从而使学生的写作视野更有广度更有深度。

3、家长评价 家长评价也是我们尝试的评价方式。我们试图在作文教学中引进家长这一宝贵的资源,调动家长评价自己孩子作文的兴趣,引导家长能够逐步地关注并开始客观公正地评价自己孩子的作文。这样,就有助于学生树立写作的信心,为我们的评改作文提供新的发展空间。试想,学生的每一篇习作上都有个人、伙伴、老师、家长等多人的评语,那将是一笔多么珍贵的精神财富呀!

4、社会评价

无可否认,传统的课堂作文教学有其不可比拟的优势,如教学的现场感、真实性等;但也有其不足,如往往受到人数、时间、空间、资料等条件的限制,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网络技术开始逐步渗透于教学之中,有力地促进了教学观念、教学模式、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特别是教学评价等的实质性转变。信息技术和网络的迅速发展为语文教学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崭新平台。因此,我们提出在作文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校外的有效资源(家长、社会人士),在有可能的条件下还可以适当利用网络环境进行网络的作文发表及作文评改,使师生学会聆听和接纳不同的声音,在异中求同,在同中求异,这样就会更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然后形成学习、交流、争鸣的氛围。实现作文教学的多维化、多元化、立体化,在合作共享的环境中,学生开放视野,拓展思维,激发创造力。

四、研究原则

1、主体性原则

提倡发挥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改变过去学生被动接受评判的状况。学生是评价中的主人,在评价过程中,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更多地参与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的制定,在评价资料的收集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通过“协商”达成评价结论,使得评价的过程成为促进学生反思、加强评价与教学教育相结合的过程。

2、全面性原则

评价的内容是全面的、多元的,而不是传统意义下的狭隘的、唯一的。强调评价不仅仅关注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还要关注学生发展的过程与方法,更要关注学生发展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即学生的相对优秀的学业成绩、浓厚的学习兴趣、科学的学习方法、创新的实践能力、健康的体魄、积极的情感体验、较强的审美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谐的人际关系等,都是评价的内容。

3、民主性原则

在评价过程中,学校、教师和家长把学生当作平等合作的伙伴来对待,克服传统评价把学生及其他一切有关的人都排除在外,造成评价者和被评价者之间产生紧张、对立的现象,充分发挥民主,尊重学生评价的权力。

4、评价的激励性原则

把评价过程当作是为评价者提供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和机会,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努力和成绩,同时配合适当的、积极的评比方式和反馈方式,极力使学生获得不同层次、不同方面发展。

5、个性化原则

学生评价应强调关注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不要求“一刀切”。

现代评价观强调要建立“因材施评”的评价体系,即关注和理解学 生个体发展的需要,尊重和认可学生个性化的价值取向,依据不同学生的不同背景和特点,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运用不同的评价方法,正确判断每个学生不同的发展潜能,促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发展和张扬。

6、发展性原则

评价的关注重点是学生自主发展的过程,应突出评价的过程性,即通过对学生发展过程的关注和引导,引导学生通过对评价结果逐项细读,对照反思,全面了解自身的素质发展状况、发展水平、发展差异(优缺点),从而发挥评价的导向、激励、改进的功能,找到继续发展的方向。

五、研究的方法

行动法----本课题研究以行动研究法为主,在研究中寻找优化学生作文评价的途径、方法、措施,根据研究中遇到的具体问题边探索,边实践,边修正,边完善,在计划、行动、反审、调整中,不断地深化研究。

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作文评价的现状和学生对作文评价策略与操作模式提出的观点和看法,了解学生通过各种评价对促进自身发展的作用等。

文献法——收集各种以“学生作文评价”为主要内容的文献资料,在进行学习、讨论的基础上,作相应的综述与述评,提升并形成自己的认识。

观察法——记录学生自主评价,自我调控表现;记录具有不同学 生自主评价的情况和效果等。

个案研究法——选择不同学生,作个案跟踪研究。

六、研究成果

1、大面积提高了作文课堂教学质量,改变了教师愁上作文课、学生厌上作文课的现状,学生对作文课的兴趣有了较大提高。

2、由于采取了作文教学的多元化评价策略,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被激发起来。学生的作文能力有了长足的进步。在教学实践中,多元化评价的反馈调节作用、激励性作用得以充分体现,学生逐渐增强了写作的自信心,认识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发挥出潜能,评价成为促进学生自我发展的有效方式。

3、实验教师的业务能力得到提高,并形成一种便于操作的多元化评价作文教学模式,在全镇小学加以推广。

4、收集系列教学设计、教学反思、论文、研究报告等汇编成册。

七、研究后的反思

回顾前期的课题实验,基本达到了课题实验目标。问题:开放式作文评价允许学生想评什么就评什么,想怎样评就怎样评,多角度去评。如何调动学生发散性思维、求异性思维、直觉性思维等多种思维能力,张扬学生的个性,这是我们课题实验下一步研究的重点。

主要参考资料: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 《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

《开启写作的兴趣之门》张萍

《儿童文学与作文教学》阎福楠

第四篇:小学生作文评价策略研究

小学生作文评价策略研究

唐河小学方爱军

(注:发表于《科学导报·现代教育》2011年11月第144期)小学生作文批改是小学作文教学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一种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学生了解自己习作效果和教师获得作文教学效果反馈信息的一个主要渠道。然而在长期的作文教学中,多数教师教学模式陈旧,批阅方式传统。对于习作批改 教师往往放在指点学生遣词造句,借助学生的习作讲述写作的知识,帮助学生形成写作的技能而已,教师是学生习作批改唯一的责任人和实施者。习作批改总是放在作文教学的最后环节,作文批改评价了,习作教学的横向流程就意味着终结。

其实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生的习作批改已经被赋予更丰富的内涵。我们可以把作文教学的习作批改的教学性质看作为教师、学生和习作之间涉及到三个维度的对话性实践活动:建构客观世界意义的认知性、文化性实践;建构人际关系的社会性、政治性实践;建构自我修养的伦理学、存在性实践。

作文批改是有效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教师作文教学预设与动态生成效果最清晰的反馈,既便于我们发现教学的成功,学生情感、思维和语言的亮点,加以强化;也易于捕捉教学的病点和盲点,及时采取合适的补救措施;还有利于我们发现并确定下次作文教学学生成长的新起点。正如课程标准所说,批改评价“不仅是为了证明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重要的是为了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要对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行全面评价,以考察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习作批改常常并不表示一次习作的结束,往往它会自然开启下

1次习作并成为事实上的一次指导,是学生作文提升的又一个起点。它 会启动学生习作的新的修改和模拟的习作实际运用。把习作批改评价放置在三个纬度的对话实践的框架中去认识,我们会明白:教师是小学生习作批改的第一责任人,而不再是唯一实施者。批改再也不是一个单向思维只关注学生表达能力的文字批改,而是在教师的精心组织下,组织和依靠学生、家长、社会各个方面,多渠道三维立体的批改评价体系。如果我们取得共识,在习作批改评价时,我们不仅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教育作用,同时要十分重视同伴之间带来的交互影响,还要尽可能挖掘学校、家庭、社会的文化教育环境的教育影响。

我们在习作批改评价时,要重视学生在习作实践基础上对初步运用写作规律性知识的记忆,在和同伴对话交互的实践中,习作问题解决过程中,学生创造性思考能力的培养与促进。我们也要十分重视习作批改评价的对话实践过程中,师生各方在与他人的思维和智慧的碰撞后,捕捉到的多元见解、新生成的对于习作和生活等等的感受,新学习到的沟通方式和社会交际的社会活动。我们还要十分重视学生在习作批改评价的实践活动中,在环境、在教师、在同伴激发下获得的自我启发、自我发展的内心活动。

在我校《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生活化实践研究》的课题研究中,我们对作文教学评价做了一些尝试与改革。我们将习作批改的主体由单一的教师评价变成了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相结合,由单纯的书面评价变为书面评价、口头评价、综合评价相结合。现表述如下:

一、教师评价

教师对学生习作的评价是整个习作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在以往的作文教学中,教师评价只注重于书面评价,往往教师精批细改,却收效甚微。为此,我们课题组在评价方法上做了一些研究,总结出了以下评价方法。

1、书面评价法

书面评价应以教师的激励为主,因为教师的激励、欣赏似沁人心脾的春风,似润物无声的春雨,更似催人上进的号角,会唤醒学生作文的自信,会点燃学生热爱写作的火种,会催生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我们评价作文时不仅要在总体上对文章的优点给予充分肯定,而且要对文章一些小的优点,某一方面的长处也应给予表扬和鼓励。教师在评价、批改学生的作文时既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作文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又要注重因人而异、对症下药,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优秀学生的作文必须“求精”,而对于学困生的作文“求通”就行了。对那些作文较好的、写作兴趣较浓的学生,尽量以商量的语气对文章中不尽完美的地方提出建议或要指导学生以更高的标准、从更广的角度去审视、去修改。而对学困生,就要用放大镜发现他们的优点。对作文能力差的、特别是那些平时作文无话可说的学生,学生文章有不足之处或缺点错误,教师一定要提出来。但我们更要挖掘他们习作中的闪光点,哪怕是一句话、一个词、一个标点符号,都要在班上大肆褒扬与肯定。这样才能激起他们习作的自信和兴趣。

2、圈点标注、符号评价法

书面评价固然是教师对学生习作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如果评价方式过于单一,就会造成学生忽视老师对其的评价,从而失去评价的意义。大部分小学语文教师都有过这样的苦恼经历:每次学生写好作文,老师就埋头批改,认真批注。而学生呢?他们拿到批改后的作文,往往只看一下分数,并不认真留意那些红色的评语和文章中修改过的病句、错别字、标点符号等。老师们的付出也就成了无效劳动。

那么是什么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经过调查,得出共同的心声:作文太难写了,再使劲也得不了高分,更别说满分了。有时自己觉得

挺得意的作文,可老师总会挑出不少不足之处。我想,这可能是我们的作文评价过于简单和严厉,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磨蚀了学生的自信心。久而久之,学生“闻文丧胆”,更谈不上什么积极性了。为此,我们在课题研究中,对作文评价进行了大胆的改革,每次作文我们都不再打分数,而是采用符号评价的方法对学生的习作进行评价,以调动学生习作的兴趣,活跃习作的气氛。如,习作批改中,遇到写得漂亮的句子,我们就会用波浪线标注出来并在句末画上一个五角星,以示奖励,句子越美星的颗数就越多;对于内容丰富且写得有特色的作文,就在文末用不同的符号表示,写的较好,就会用星号表示,更好的习作,就采用星号加太阳的方法,对于特别好的文章,则采用星号、太阳加笑脸的方法。研究证明,评价方式改变以后,每次发下作文本,学生不再是视而不见、漠不关心,他们一定会兴趣盎然地翻开作文本,看看自己得了多少颗星,有没有太阳,是否有笑脸,还会互相欣赏,分享成功的喜悦。一个简单的符号,就可以成为对学生习作的评价和鼓励。不仅让他们感受到一种新鲜感、快乐感,更有一种写作带来的成就感,并把这种成就感转化为乐于写作的内动力。

3、口头评价法

口头评价也是教师对学生习作进行评价的重要手段之一。无论是书面评价还是圈点标注、符号评价,都会花去老师大量的工作时间,如果每一篇习作,老师们都这样去做,无疑会增加老师的工作量,评价也得不到及时的反馈。在我们平时的习作中,我们不妨采用口头评价的方法,具体操作是:大致浏览每一个同学的习作,用专门的记录本记下习作中的优缺点,课堂上统一口头评讲,对于特别优秀的习作或进步很大的文章单独提出,在评讲时作为范文朗读,这样,既让学生认识到了自己作文的不足,又同时获得写作的成就感。特别是后进生的习作,一次不经意的褒扬,就会消除他们对写作的恐惧感,扬起

他们自信的风帆。

二、学生评价

1、自我评价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学生自主评改作文,不仅能促进写作,而且能让学生在不断品尝成功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学习,勤于思考,精益求精的良好习惯。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明白写和改都是作文训练的重要阶段,都是应该掌握的语文能力。学生只有从思想上认识到自主评改的意义,才能克服心理上的依赖,产生自评自改的动机。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改,让他们在评改的具体实践中体会到修改作文并非神秘之事,只要自己认真细致,照样能改出好文章。其次,要让学生懂得:世界上一切好文章都是改出来的,只有反复多次修改,才能把文章中的语句、段落、情节改好改美,才能使自己的文章生动感人,从而树立起自己评改作文的信心。

学生初学评改作文,要有个模仿、借鉴的过程。在进行作文自评自改时,首先要让学生明确修改目标,然后教师可选择有代表性的习作,通过多媒体屏幕演示,使学生学到规范的修改符号,如增、删、调、换、改,让学生看到整个修改过程,看懂每个修改符号的意思,使他们在今后的修改中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当然,在每次评改之前,教师要了解学生作文全貌,结合习作要求提出具体明确且易于操作的评改要领,同时要深入学生评改过程,为他们提供咨询和指导。

学生自改能力是一个系统工程,应贯穿于整个小学阶段,各年级按照各自要求和各项作文训练要领分步进行。低年级侧重于句子的完整性,连贯性等方面的训练;中年级侧重于句子的具体性和片段的条理性等方面的训练;高年级侧重于篇章中的选材、结构、及词汇的活用、句式的运用、情感的表达诸方面综合训练。整个修改过程应分步落实,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这既符合儿童心理认识发展规律,又体

现出知识、能力训练过程的系统性和渐进性。

总之,习作自评是一种廉价高效而又十分重要教学手段。通过研究证明这种评改方式既激发了他们的写作积极性,又调动了他们的写作兴趣,作文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作文评改课已成为他们最爱上的课程之一。

2、小组互评

将学生按优、中、差(121)搭配编成四人小组,以优带差,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小组与小组之间是平等的竞争伙伴,各小组在个体评改的基础上群体评改组内各个成员的习作,对评改快而好的小组及时激励,将小组的成功与组内成员参与评改的状态联系,如此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让兴趣带动自主评改,从而促进全体同学共同发展。

小组合作评改应在解决问题的方法上花力气。教师应组织引导学生动手(批、划、点、注)动脑(思考解决问题的策略以及创设多种解决问题的途径、方法)动口(谈评改理由,讲新想法),让学生动中求思,思中求辨,辨中求活,在实实在在的评改实践中提高习作能力。当学生对评改有争议或产生“愤绯”心境时,教师应抓住时机组织讨论,启发他们从他人的意见和阅读中汲取营养,相互补充,模仿创造。当然在评改的组织管理中不可忽视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让他们在合作评改,合作竞争中学会学习,学会交流,学会团体作战。

总之,作文评价要根据文章的具体情况,灵活而恰如其分地进行,使学生一看就知道自己的作文好在什么地方,哪些地方还存在什么问题,应该如何改正,让学生更好的扬长避短,练有目标,起到导向作用和指导作用,只有这样,学生的作文水平才能,一次比一次有所提高。

第五篇:农村小学生作文生活化的研究实施方案

<<农村小学生作文生活化的研究实施方案>> 负责人:韩巩

一、课题的提出

1、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状况

二十多年来,我国小学作文教学改革风起云涌,许多大城市的作文教学改革,虽然在研究角度和层面上有迥然的差异,但他们的研究有个共同之处:都让作文训练尽可能地与学生生活接近,使他们的生活积累成为作文内容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达到提高写作能力和语文素养的目的。近年来,就生活作文这个话题,已经有不少教育工作者进行了研究,如上海吴立岗老师的“实用作文实验教学”、“南京特级教师袁浩老师编著的《小学作文教学心理研究与实践》一书均提出了自己的主张。

国外中小学作文训练也一直强调“丰富生活体验”。世界发达国家美国,更是将作文引进生活,教师不要求学生当堂完成,可通过多种渠道进行思考和准备,作文命题也以关注人生和学生未来发展为导向,追求真实与实用。

2、本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1)、通过研究和实践,总结出作文教学生活化的基本途径、内容的组织、方法的选择、教学程序的设计,得出作文教学生活化的理论与操作性结论。(2)、通过研究和实践,达到小学生作文训练要求,提高表达生活和思想的能力,克服作文虚假空洞现象,使小学毕业生的作文能力能基本适应社会生活的发展。

(3)、能够引导学生探究生活,独立地去观察分析生活。实现让作文成为学生的乐事,能够生活化、个性化表达,使老师不再为作文发愁的目的。

二、理论依据

1、基于作文教学回归社会生活的必然需要

作文是生活的再现、反映、创造,学生的生活内容是学生作文的基础,没有丰富的生活,就没有内容丰富的作文。教师只有研究、了解、丰富、引导学生的生活,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学生才能掌握反映生活的本领,才能反映五彩缤纷的儿童生活世界。

2、基于新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基于这一点,小学作文教学应该生活化,生活与作文可以构成一个“生活——作文——生活”的循环。教师应广泛接触学生,全面观察学生,要了解学生的喜怒哀乐,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和用心体验周围世界和现实生活,并及时做好记录,为写作而积累。在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让学生大写真、抒真情。生活中处处有作文,引导学生在参与活动中学作文写作文,符合现代教育观,符合学生习作的心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基于目前小学作文教学现状的需要

进行小学作文生活化教学研究,它能让我们更多地吸取经验,更多地多角度、多渠道地开展作文教学的实践研究活动,以实现教师本身语文素养与农村小学高年级学生写作水平的共同提高。

理论意义:“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教育理论的基本命题。生活教育,也就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之需要而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思想,可以化到教育教学的各个具体,小学作文生活化教学策略是在作文教学领域对生活教育的理论借鉴和实践探索。叶圣陶先生也指出:“写作系技能,不宜视作知识,宜于实践中练习,自悟其理法,不能空讲知识,或以为多讲知识,即有裨益于读写能力之长进,殊为不切实之想。”又说“须以学生自求得之”。

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成为真正的教育。教育要通过生活实践,和社会生活实践结合,培养生活实践的能力和创造能力。大自然和社会中到处都有知识,到处都可以成为作文教育的课堂。打破封闭式的学校教育模式和作文教学模式,使学校教育和社会生活实践相结合起来。

三、研究内容

1、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学习各种教学方法,借鉴各种教学模式,通过读书看报、外出学习,特别要利用网络信息,吸收前沿的教育理论和思想,汲取各种教育实践的营养。

2、更新观念,开阔眼界,把作文生活化策略置于教育观念的改造的系统中来观照,把作文教学生活化研究放到语文教学整体改革的环境中来实践。

3、依据作文教学生活化的要求,对部分语文作文教学内容作适当的调整、补充和改造;拓展作文空间,开发社区、家庭和社会活动资源。

4、促进学生发展,利用生活化信息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5、促进教师自我发展,包括教师教育教学观念转变、教育教学能力、创新能力等。

四、课题研究方法、实施步骤及预期成果(一)、课题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是由社会情境(教育情境)和参与者为提高对所从事的社会或教育实践和理性认识,为加深对实践活动及其背景的理解所进行的反思研究。它以提高行动质量,改进实际工作,解决现实问题为首要目标,强调研究过程与行动相结合。2、观察法:在教育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研究对象进行观察,掌握第一手材料,以作为理性认识的依据;

3、调查问卷法:通过问卷、谈话等方法与手段,有目的,有计划地搜集教育研对象材料,以发现规律性的问题,获得研究成果。

4、个案分析法:从教育研究对象中找出一个有典型性的,加以深入研究。

5、网络研究法:通过网络找到相关的文献资料进行学习,结合现代化教学手段,丰富教学研究理论,提高教师个人素质。

(二)、课题实施

1、从口语抓起,训练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教师以“口语训练”为抓手,注重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引导学生“我以我口说我心”。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时期,进行不同要求的训练。不同时期的学生,训练要求与训练内容应有区别。开始阶段重在愿说敢说,声音响亮,态度大方,能用简单的基本句式说正确,说完整,说规范。第二阶段要求能达到说连贯,很少出现用语重复,内容具体,防止或纠正任意中断和夹杂“啊”“那个”等赘语。第三阶段侧重感情准确传达、自己的观点和意图能得到准确表达上,发展语言能力,从而基本达到口语能力与书面语言能力同步提高。

2、鼓励阅读,在阅读中积累写作素材。

开发图书角,虽然农村小学条件有限,图书室不健全,但我们还是鼓励学生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料进行阅读。我们充分发动教师、同学捐书,开展人人每月捐献一本书的活动,充实班级图书角,达到资源共享。这样,就能保证农村孩子的阅读量,为学生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开拓他们的视野。

3、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就地取材。

农村孩子常年与山水、田园为伴,眼中少不了花木瓜果,最贴近于自然,也最能得到大自然的丰厚回报。多样的自然风光为我们农村小学作文素材注入了鲜活的源头活水。相对于城镇生活而言,农村生活更注重于对传统风俗习惯、古老文化的继承。在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因时制宜,结合特殊的日子进行以传统风俗为题材的作文教学,将之作为作文的一类素材。相对于城镇孩子,农村的学生亲身经历的劳动场景会更多,也更有感触。劳动对孩子们来说如数家珍,而每一种场面都会让他们历历在目,印象深刻。教师在指导写作时,抓住这些让学生有话可写的题材,让孩子们有展示自己实践风采的舞台。

4、开展实践活动,亲身体验,在活动中获取作文素材。

世界著名诗人歌德曾说:“世界是那样的广阔丰富,生活是那样的丰富多彩„„我的全部诗都是应景即兴诗,来自现实生活中„„”歌德明确指出了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绚丽多彩的生活,不也正是孩子们浓厚的兴趣所在吗?小学生年龄小,对他们而言,只有感兴趣的活动才会积极地、自觉地去参与,才会有更为鲜明、深刻的情绪体验。因此,为了调动学生作文的自觉能动性。如调查农民一年四季的活动,及各个季节种植不同的农作物,种植的方法。劳作的艰辛,收获的喜悦„„

又如端午节学包粽子、植树节栽树、清明节爬山、母亲节为母亲送礼物、元旦办联欢会等。在训练过程中运用兴趣的“迁移”规律,努力把学生对生活的浓厚兴趣逐步迁移到观察、写作上来。为此,创造条件使作文教学的内容更贴近于学生感兴趣的生活,让作文训练回到生活中去,让孩子们写他们感兴趣的作文。

5、鼓励学生动手写日记,写生活化额作文。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万丈高楼平地起”这些道理都告诉我们,作文训练也要从小事抓起。

如果“说”是手段,“写”才是目的。积累素材,由易到难,写日记是提高小学作文的必经之路。只凭小学三年级那几节专门的日记课教学,是远远不能达到日记教学的目的要求的。要使学生能够掌握、运用日记,学生形成写日记的习惯,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帮助学生学好语文,陶冶情操。

6、创设情趣盎然训练。

写作时,不妨把富有儿童情趣的生活画面、活动场景搬入课堂。精彩的课本剧表演、紧张热烈的劳动场面、活生生的小动物„„情境的设置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中获得写作素材,激发了他们的写作欲望。如开展跳绳等比赛。

7、注重对学生观察能力

首先注重对学生观察能力的训练。选择好观察对象,观察人时分为老年人、中年人、青年人、少年、儿童,不同年龄段的人的特点不同。注重观察不同年龄段人的外貌特征,语言特征、性格特征。不同职业的人也不一样;外在打扮上不一样、性格、语言也会因为职业文化水平等不同而不一样。在指导学生作文时,让学生在小组上讨论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人的不同特征。学生知道了观察的重要性,知道写好作文与观察分不开。除了观察人以外,随时感知身边的人、物、景,并把观察到的内容写进日记里。观察时还要注重观察的方法。观察要全面、细致。例如观察事物之间的联系,了解课文中事物之间的联系。课外延升,让学生举出自己所知道的事物之间的联系。通过学生目的观察、感知、体会、了解这些联系,并把这些记入日记本中,并在班上展示。让学生自己在自己家地里种下几粒种子,经常观察,从发芽到结果的整个过程,并把每次观察结果记在日记本上。培养学生做个全面、细致、观察的有心人。另外,观察时要深入。例如,观察一只小白兔,从不同时间、细致深入地反复地观察,多次地观察,把每次观察到的不同的地方记下来。观察还应由易到难,全心投入,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带领学生观察一处景,可以从远到近地观察,有重点地观察。并把观察结果加入自己的想象,记录下来,就是一篇好的作文。

(三)研究过程

(1)准备阶段:(2015.3--2015.6)

1、收集有关资料,组织相关人员学习和培训

2、完成课题的申报

3、完成课题的开题报告和实施方案

4、开题论证

阶段负责人:吴立平韩 巩 俞 佳(2)实施阶段:(2015—2016)

1、按照课题实施方案全面开展研究工作

2、阶段评估、小结

3、中期成果展示(每学年一次)

4、撰写阶段总结、经验论文、个案分析 阶段负责人:韩巩 吴立平蒋丽君(3)结题阶段:(2015—2015)

1、课题资料收集、整理、汇编

2、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工作总结

3、结题工作

阶段负责人:吴立平韩巩 陈水仙 徐丽香 郑丽玲 的学生作个案分析、分类研究,跟踪调查评价,写出个案研究报告

下载小学生作文生活化的策略研究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生作文生活化的策略研究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阅读教学生活化策略

    阅读教学生活化策略 教育家陶行知曾说:“教育起源于生活,生活是教育的中心。”语文阅读教学生活化,即语文教学与生活相结合,使课堂教学方式变为学生积极参与、乐于参与的生活过......

    作文教学生活化研究

    作文教学生活化研究课题计划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基于时代发展的要求 人类社会正进入科学技术、信息技术发展迅猛的时代,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掌握科学技术新知识、获取信息......

    小学英语教学生活化策略初步研究 小学英语教学论文

    论文: 小学英语教学生活化策略初步研究小学英语教学生活化策略初步研究 摘 要:《英语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要重视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出发,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本文以此......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生活化策略研究论文

    摘要: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纲要(试行)》提出“要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策略研究(论文)

    摘要 数学教学回归生活是国际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发展趋势。加强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已经成为当前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重点。2001 年教育部颁布的《全......

    浅析小学生生活化作文教学

    小学生活化作文教学探究与实践 道真自治县玉溪小学 吴华 摘要:写作源于生活,是生活本身的再现,小学作文教学应力求生活的表达和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引......

    《小学生作文“生活化”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大全5篇)

    《小学生作文“生活化”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 巴州区四小课题组 作文教学一直是小学教育中的难题长期以来困扰着小学语文教师并制约了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影响小学语文教学效......

    小学生作文教学生活化策略研究实 施 方 案Microsoft Word 文档5篇

    《小学生作文教学生活化策略研究》 实 施 方 案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小学作文的性质是练笔,是习作,不是创作。课程标准规定,低年级写句子、写话,中高年级习作。作文并不神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