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源头活水引入作文教学

时间:2019-05-12 13:36: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将源头活水引入作文教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将源头活水引入作文教学》。

第一篇:将源头活水引入作文教学

将源头活水引入作文教学

提起作文,不仅学生认为不容易,我们老师也常常为作文的指导叫苦不迭。今天,我就如何有效地指导孩子的写作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我们今后能够真正将源头活水引进作文教学。

一、说作文,降低难度,将作文悄然渗透于心

一年级的学生刚刚走进校门,对学校生活充满着美好的憧憬和向往,知识方面可以说是零起点。我总是认为在不适合在孩子没有知识积累的基础上盲目开始写日记或是写短文。作为一个成年人我们常常会因为遇到了生僻字而阻挡思路,对于一个只认识不多的汉字的孩子来说,难度就可想而知了。一旦用那么死板的要求限制孩子,那所有的美好就都没有了。因此,我在一年级的时候往往会让孩子们多说,多表达,讲图画,说人物等,进行口语表达的专项训练。另外,还经常做的一项就是孩子说,家长记录,将所说的内容工整地记下了,再重新由家长读给孩子听。我们大家都有这样的体会,好多孩子说的时候滔滔不绝,语言丰富,可以说是妙语连珠,可是往往一写就是干巴巴,没内容,和刚刚说的相差甚远。采用这样一种方法,是因为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语言不受限制,他甚至会有一种故意表现的欲望,将认为最好的词汇全部用上。家长的记录也减轻了他们书写的负担。家长有条理的记录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孩子的语言,同时,再读给孩子听或是亲子一起阅读时,不仅融洽了亲子关系,而且也让孩子感受到了,写作文原来是件如此轻松的事情。心态决定一切,孩子认为作

文简单了,自然会放松心态来写,还没开始写就被一个难字吓得半死,还怎么去才思诵涌呢?我就有这样深深地体会,女儿小的时候,当她说了一段很精彩的话时,我会很夸张地表扬她“你好厉害呀!出口成章,作文水平达到了六年级水平!”记得带她去鸡冠洞游玩时,五岁的她居然在人群拥挤的队伍中大声对我说:“妈妈,这下不得了了,我想写好多篇作文呢!”虽然,回来后,仅仅只写了一篇文章,但我总认为,当时,一定有好多的题材,好多的想法曾经在她的脑海中浮现。说到这里,我想说的低年级作文中的另一点,就是不是每个活动都要写,不是每件事情都要记录,只要这些素材经过我们老师的点拨成为他记忆中的一个亮点就行了。低年级的孩子有了不怕写作文的心境,写作的感觉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会为将来的长篇大论默默铺路。

二、小活动,刺激大作文

其实,无论是孩子还是我们成年人,之所以会产生作文难写,不知从何入手的感觉时,往往是因为不知道要写什么,要说什么,或者没有内容,胡诌八扯,挤牙膏似的来写作文肯定很难受。因此,在孩子的作文教学中,我常常会通过各种各样的小活动,丰富孩子的生活,创生出写作素材。

如,在学生二年级时,我将压缩面膜、爽肤水带到了教室里。先让孩子们猜一猜我手中的小片片是什么,学生们有的猜是糖,有的猜是药片......然后我给每个小组发下去一片,又将爽肤水倒进他们装小片片的杯子里,当时,教室里弥漫着爽肤水的香味,在他们惊讶的目光中,压缩面膜逐渐变大,长高,孩子们惊呼着,当他们小心翼

翼地将面膜展开时,他们开心地铺在脸上。之后,让学生开始写作文,可以说,那真的是一篇篇充满着童真童趣的美文。

此外,我还带着学生做过许多的实验,如“泡胖大海”实验中,我们班张佳豪形容看到的胖大海像一个干瘪的老头,其实,在这样的活动中,我发现我们平时人为的调皮的孩子才思敏捷,语言丰富,由此,我觉得丰富课堂也可以大大调动后进生的学习。“折纸”这个实验,是想说明一张纸对折的次数都不会超过十次,为了验证这个观点,学生用了最大的报纸,用了最薄的纸,学习的积极性前所未有地调动了起来,劲头十足。“盐水泡鸡蛋”的实验,我用了刘谦的一句话,让我们一起来见证奇迹吧!在孩子们的瞪大眼睛的观察中,鸡蛋居然扶摇直上,让他们大大地开了一眼。“种蒜苗”时,我们在教室的窗台上摆满了盘子里面放上剥好的蒜瓣,天天观察,天天上课时说上两三分钟,最后蒜苗长高了,我和学生们拿来了盒装方便面在教室里就着自己亲手栽种的蒜苗,相信那顿方便面的香味会一直定格在学生们记忆的深处。还有像“醋泡鸡蛋”“泡黄豆芽”“烧不坏的手绢”等一系列的小活动,不需要很长的时间,不需要很夸张,但是,却实实在在为孩子们提供了不少写作的素材,让孩子们能够有内容可写,并且,这样丰富的课堂生活大大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克服了写作文难的心理障碍。试想一下,当孩子今后要写到诸如:我的老师、难忘的一节课、一见难忘的事等作文、我爱上语文课等,这些经历应该都是不错的选择吧!

三、师生同读同写,让写作更有魅力

有的老师喜欢仿造学生的口吻写下水文。我认为,我们经常让学生写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写出来真实的感受,其实我们的模仿,学生也是一听便知。因此,我常会在学生写作文时依据作文题目写一些自己的亲身经历,喜怒哀乐,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生活原来是这样,也对学生的写作起到了示范作用。记得在一次题目为《我能行》的文章里我真实的记录了我的一次终生难忘的考试经历,记得在文章的最后我这样写道:虽然最后我还是失败了,但是这次不失败的经历却告诉我,我能行,我的学生能行。在考试之后的评卷过程中我给学生读了我的这篇文章,很久的沉默之后,在班长的带领下学生们全体起立说:“王老师,您放心吧,我们一定行”。想想,我们老师多么厉害,一篇文章竟然能够激起学生如此大斗志,我们何乐为不为呢?而且在与学生同写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我们的孩子不是没有感情,不是不懂得感恩,不是没有经历,而是,优越的生活条件,让他们的思路变得很简单,不去想那么多,只要我们稍加点拨,他们也同样能够下笔如有神。

教这届学生,从三年级起,我们就参加了校信通书香班级的活动。一开始,我不是很放在心上的,每天繁忙的教学工作,琐碎的杂事,怎能有心思去做这些。所以,我一开始仅仅是要求学生写,家长发博文,我点评。可是,我发现,仅靠学生的榜样,老师的几句表扬,效果不尽如人意。而在不断点评学生写作文的同时,我的写作欲望也被大大唤醒了,于是,我开始写了起来。有很长一段时间是一天一篇文章,甚至有时中午都要迫不及待地打开电脑写一篇,当时,我就体会

到了,积极性一旦被调动起来,内因起作用了,那真是一种势不可挡的力量!在我的参与之下,学生以及学生家长都参与了进来,家长还在博客中向全体家长朋友发倡议书,有时夜深了,当我在电脑前噼噼啪啪打字时,会有家长的小纸条冒出来。我们班有个叫李雪溦的小姑娘,在那段积极写作的日子里,每天放学时都要对我说:“王老师,我今天回家要写一篇作文。”晚上,我就会在博客上看到她的文章。我们一般来说每学期八个单元,一个单元一篇文章,八篇文章的练习量,要想全面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我觉得那简直是天方夜谭。而在这样的一种状态下,学生的文章是要经过家长打字上传到网络上面,势必会有一定的修改,每次活动几百篇文章的上传量,我觉得对学生的写作是一次次的飞跃。虽然,不是全班每个人都参加,并不能保证全班的水平都提高,但一定能够起到积极带动的作用的。连续三次活动我们班都获得了校信通的书香班级荣誉称号,每次500元的图书放到教室的图书角,现在,我们班教室图书角里已经是满满两层书,学生读书的氛围真的很好!我觉得这是一种难得的良性循环。

师生同读同写,不仅融洽了师生关系,增进了师生友谊,更重要的是让写作更有魅力,同时,缓解了学生的学习压力,使许多需要强制进行的工作变为了自觉自愿的行为!

四、紧扣教材,仿写中升华

语文教材的编写虽然每次都能让我们感觉到许多的不满意,可是每一篇精心挑选的文章,还是很值得我们活学活用的。我们不仅要让教材成为教本,更要成为孩子们写作的范本。这就要求我们教师首先

要明确单元重点,单元作文训练要点。然后将一次次的小练笔悄然渗透,步步逼近我们的作文训练目的。

如我们五年级第一单元单元作文要求是要写“我和书的故事”。为了学生能够很好地完成这一单元的作文。我安排了这样几次作文小练笔。学完《窃读记》一课时,我要求孩子们写一写自己的窃读记,或是《窃读记》的读后感。读完练习册上《我爱语文课本》一文,我仿照短文的写法带领孩子们回顾了所学的语文课文,以“丰富多彩的世界”“知识的宝库”“结识知名人士”“走进平凡人家”“明白生活真谛”等方面一边回顾课文,一边探讨可以写的文章,充分打开学生的思路,让他们明白可写的内容很多,从而唤起他们和语文课本之间那种真挚的情感。再如,学习《我的“长生果”》一文后,我引导学生想想自己的经历,是否有自己的长生果,引导孩子们写出嗷嗷待哺时躺在妈妈怀抱里看的图片,牙牙学语时的幼儿画报,贴在墙上的大大的认图卡片,图文并茂的童话故事,诙谐幽默的漫画书,趣味盎然的校园文学小说,扣人心弦的破案故事,寓知识寓故事中科学小品文......不仅让他们学会了梳理自己的成长之路,也让他们对自己的父母充满了感恩之情。这样将学生与书的故事的故事分散于各个不同的小练笔中,学生在写单元作文时,可以将原来的小练笔进行修改,或者几篇合为一篇,都不失为一篇佳作。

我总是这样认为,教学是一件用力教,不如用心教的工作,只要我们能够用心去做,一定可以将写作的源头活水引入我们的教学之中

第二篇:将读后感引入课内文章教学初探(定稿

将读后感引入课内文章教学初探

薛帛

摘要:读后感,亦可称作读书笔记。读后感的写作过程就是与原作者一起完成知识共建、价值共建并力求有所超越的过程,同时也是改变阅读姿态,化被动阅读为主动阅读的过程。其目的是完善和发展自己的思想。目前尚无把读后感引入课内文章教学的实践尝试,缺少和课内教学目标相融合而产生的指导读后感写作的理论系统,本文试作一些初步的粗疏的探讨。

关键词:读后感

课内文章教学

初探

作者简介:

薛帛,(1974~)江苏新沂人。1997年专科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社科系,2010年本科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现任教新沂瓦窑中学,中学一级教师。

读后感,亦可称作读书笔记。我们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甚或一段话、几句名言后总会有一些感受或得到一些启示,如果我们进一步把这些感受或启示明确化,就有了写出读后感的可能。其内容可以是从书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书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总之读后感的写作过程就是与作者一起完成知识共建、价值共建并力求有所超越的过程。对于课内文章教学来说,也是改变学生阅读姿态-化被动阅读为主动阅读的过程,是主动消化课内教学目标的过程。其

根本目的是发展和完善自己的思想。

一.目前中学生读后感写作现状

目前在县域范围内,教师要求学生主要针对课外文章自主涉猎,写出读后感,要求每周2篇,只有少部分学生能做到坚持不懈自觉去写,而且就写出来的读后感来看,暴露很多问题。如对原作的概括不分轻重难辨主次,缺乏对原作主旨精神的准确把握;语言再生能力较低,只是对原作语言作简单的搬动位移,没有在原语言基础上作个性楔入以达到对语言的初步改造的习惯或勇气;感想肤浅,缺少主体与作为客体的文本两者间的情感的粘附与融合。大部分学生仍然把读后感当作外在对象而存在的书面作业。中学阶段除了要求课外自主涉猎文章写读后感外,在作文课上偶有接触,但是作文课上写的读后感其素材和课内文章内容不相关。

二.将读后感引入课内文章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目前传统课内教学方式割裂了知识技能与情感审美,较呆板机械,在课堂上对于字词只是检查当堂默写情况,对于文章写法只是一问一答,对于作者的思想情感仅仅当作作者的思想情感这种对象化的东西去认识。教师对作品的阐释单一化标准化,学生没有在多维解读背景下思想碰撞的愉悦。作为发展主体的学生,其实践活动“是人的发展的根本动力”①如果我们能把写好一篇读后感文章放在课堂教学的重要位置上,或许就有了诸多教学目标有机融合的可能,就有了能根本改变学生的阅读姿态,从而实现思维的主动自由飞翔的可能。比如在讲授西蒙诺夫的《蜡烛》时,按照传统的步骤完成教学流程效果平平。而如果在学生对课文

有了初步认识,教师做了简短精当的引导后,给学生一个题目《你的蜡烛为谁点亮》,把这篇课文仅仅当作写作资料,让学生去完成这篇文章,竟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如一位学生这样写道:“岁月曾伴随着孤单一起走过,虽没有留下任何痕迹,但痛彻心扉的回忆却涌至心头,挑起我无尽的思念。掺拌着泪水的画面荡涤着那颗血淋淋的心。啊,我的朋友,你的世界是否黑暗?是否孤单?当日落的时候,你的世界里会有晚霞吗?当曙光涌向地平线的时候,你的世界会有太阳吗?灾难带你离开这个缤纷的世界,徒留的,只是那熟悉而又凌乱的画面。手捧一枝明亮的蜡烛,走在漆黑的街道上,通往天堂的道路因此不再漆黑,战争掳去你的生命,让记忆突然变得苍白无力,挑逗着不争气的泪水„”这样的文章写下来才算是深入地理解了作者的思想情感,它比在课堂上一本正经的一问一答效果显然要好的多。但是每一篇 课内文章的教学都是这样出一个读后感题目就可以了吗?

三.读后感对课堂教学目标的承载与融合

目前尚无把读后感引入课内文章教学的实践尝试,缺少和课内教学目标相融合而产生的指导读后感写作的理论系统,怎样将读后感或读书笔记引入课堂和课内文章结合从而更好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促进学生思想自由发展将是长期存在的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对课堂教学目标的描述与分析

语文课堂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与能力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两部分,知识与能力方面的要求包括:学生对基础字词的掌握,对文法修辞、篇章结构及行文特色的认识与评价;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要求包括:

学生在原文中对作者情感态度的剥离与透析,对作者审美价值观的再审美等。然而教学目标两部分之间以及每一部分内部之间都不存在线性序列关系,这就和传统课堂模式中一一对应的教学环节产生了尖锐矛盾, 而语文教学的本质是人与人之间或人与文本之间“在彼此平等、彼此倾听、彼此接纳、彼此敞开的基础上达成的双方视野的交融,是一种致力于相互理解、相互激发、共同创造的精神或意识”,②这种交融与创造的过程是有机的,具逻辑内核的,有精神功利的表征,充满动力和愉悦感。因此矛盾的突破口理应集中在上述教学目标的第二部分,其突破方式就是-写作。而教学目标第一部分则是零散的,枝节的,从属的。(二)对学生心理的把握与引导

要让读后感更好地承载和融合教学目标,把握与引导学生心理是关键,其目的是为了唤醒学生的愿望和需要,并力促愿望和需要向动机转换,而“动机是激发和维持个体进行活动,并导致该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心理倾向或动力”,③教师可以尝试通过理想教育引导培养主动写作的欲望兴趣,探寻能够实际操作的培养兴趣的心理机制。比如抓住一些学生喜欢模仿明星签名引导他们认识到名字本身无多大意义,名下的人和事业才是关键,告知学生要在不自大不自恋的前提下充分自尊,并由此把有针对性的理想教育具体化。另外,不管学生个人有怎样的理想,应让他们知晓以写作的方式整理自己、内视自己是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要求下的必要的手段之一。以写作的姿态存在是与人对话与己对话的需要,是自我超趯的需要,蕴含着厚重的生命意义。目前中学生的认知水平调查结果:具备初步的审美意识和初步的审美自觉但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欠缺;横向

联想思维较活跃,纵向拓深思维较弱。所以读后感的写作不能要求过高,应切合学生的思想感情实际。如在学习聂华苓的«亲爱的爸爸妈妈»时,课前导入:“由最近我们写的作文来看,有一个老问题呈现在你们的作文中,那就是“代沟”问题。有的同学作文题目«唠叨让我不快乐»就比较典型地揭露了这个问题,有时候父母不理解我们,但更多的时候是孩子们不理解父母.如果让我们说一句亲爱的爸爸妈妈我爱你们,我们常常会感到难为情说不出口,这是正常的,东方人都是含蓄的不喜欢直白,而且我们和家人一直都是平静平安平和地生活着,因而对环绕我们的亲情和幸福习以为常,但是请想想08年的汶川大地震,假如我们被掩埋在废墟中而且生的希望越未越渺茫时,我们会不会由衷地说出这句话:亲爱的爸爸妈妈我爱你们!相信你们会的。生活很平淡,我们的青春太单薄,然而我们要学会深刻,就让我们在头脑中演绎那些忧伤的苦难的由文字承载下来的人类历史上曾经真实发生的一幕又一幕,今天这节课就请你们去感爱一下德国纳粹的残忍和死难者临终前的真实感受,完成这篇作文《妈妈,我想对你说》。”

总之,若将教学目标融入读后感,教师需把对学生的写作关怀建立在对学生的心理关怀、情感关怀的基础上,着眼于学生内驱力的产生,设计好课堂写作指导的各个环节,这是此项实践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

(三)对读后感模式的保留与突破

读后感的思维发生有它的共性,共性和个性的关系是基础和建筑的关系。所以要写出个性鲜明的读后感,前期的共性培养是必要的,尝试将读后感模式化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所谓读后感模式就是由教师主导

旨在激活学生写作思维的惯用的模型和方式,如对于字词等基础知识教师可以把这些化作简短的句子,再把这些句子稍加扩展,留下余地,让学生在课堂完成语段,或许这些语段的延伸就可能在某个方向上触及学生的个性心灵,以此帮助“言语接受者在头脑中想象言语所描述的情境,通过期待、推理的活动去揭露言语的意义”。④对于作者的经历和后人的评价,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置换,以他人的角度评价自己,从而对自己产生某种心理期待。对于作者的情感,先让学生认同再让学生作新的衍发。然而这一切对学生来讲都是由外而内的植入,和完全的由学生自主自为的写作状态相比,显得被动而无奈,但可能在培养学生的思考习惯或方式上有帮助,而且依据一定的模式让学生灵活多变地模仿“本身就是一种创新,能为学生通往成功之路奠定基础”,⑤对于思维赖以生发的基础即文本本身要充分进入充分浸润,以自己的语言概括原文不可或缺。然后要亮出感受点,课内文章感受点是多元的,可能是作者的一句话,它给我们以启发和激励。可能是文中描述的一个场景,它让我们产生种种联想。也可能是作者在文中显露的情感,它与我们的情感有了交集。接下来就要围绕这些感受点展开符合情感逻辑的申述。因此培养学生发现感受点的敏锐性是基础性的工作,学生的敏锐性与学生的思想个性密切相关,比如有的擅长科技方面的联想,有的擅长就作者的思想情感做新的衍生和发展, 而把文章感受点转变为读后感的逻辑生长点需要学生的兴趣与写作欲望的植入。由以上可以看出教学目标已浑化在读后感模式化的操作中,这种模式的保留支持了教师的主导地位,而其突破则呼唤学生更成熟的心智素养。

(四)对文本的全面占有与筛选

大课堂背景下,学生的时间有了立体延伸,对原作的写作背景资料、作者资料以及相关评论等作较充分的了解也就有了保证,而文本本身要求学生做到的个性解读必须以最大程度上接近作者的思想真实为基础,对文本尽可能全面的占有是不可缺失的环节,而且这些潜在的文本由于”存在巨大的阐释空间„引发了学生的子命题",⑥可以从多个支点上巩固某一主题。学生须先充分地完成同化与尊重,方可完成反叛与超越。而教师再从学生写出来的读后感实际出发,反向考察学生对知识情感的融合度,考察学生由鉴赏到创造的跨越,由此生成并完成教学反馈。比如在讲授完《满井游记》后一学生写了一篇《迟到的春天》:总感觉今年的冬天太过漫长,冷的让人瑟瑟发抖,怎么也感受不到春天的气息,心被冰雪掩埋,像是深陷沼泽,无法迈开脚步,越发深思,越发复杂的难以捉摸„我们只看到了前方的光辉灿烂,却猜不尽途中的崎岖艰难,像是赤脚走在冰冷的雪地,一不小心就失去重心„有你相伴,总像是在春天„可以说这篇读后感所蕴涵的思想情感与原作者袁宏道的思想情感浑化一体而又有所超越,若进一步指出两者的差异所在,更会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自己和原作者的甄别和体认,从而在更深更广的层面上理解和消化了课堂目标。

四.把读后感引入课堂的可行性分析

写作能力是语文教学过程中能力目标中的核心,写作作为一种认识方式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具有工具意义,因为以写作的方式梳理情感、生成情感可使教学“引发学生积极的情绪,进而促进学生包括认知在内的

其他素质的发展”,⑦语文和写作不可分割。写作和情感不可分割,尽管学生的知识结构、生活阅历、思辨能力及表达技巧等都有一定局限,但是他们时时刻刻处在动态成长过程中,在必要的搀扶下,尽可以让他们去跌跌撞撞,学生因为有了每周一次的作文课不会对读后感进课内感到突兀。有了这个基础我们可以尝试各种方法,如遵循传统的出入法,减去课前导入部分,直接进入课文,全班齐读或自由默读,老师不给任何问题,让学生确定最能触动心灵的东西;向学生提供尽可能详尽的资料,采用各种方法改写如改变人称去写,对全文进行概括性的缩写以及以作者的心境续写等,在写的过程中确定写作方向。总之种种操作模式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不断改善。如何让读后感更好地承载和融合课内教学目标是此项实践的核心内容,如何让读后感释放心灵空间从而让学生自由成长是此项实践的最高目标。

人不同于自在之物,人应该自为地存在着,这是人的存在方式,也是人之所以为人的规定性,人应当化自在之物为为我之物,所以我们应化被动阅读为主动阅读,可以说为写作而阅读是生命哲学的要求。

注释: ① 叶澜,教育概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6,第197页 ② 李乾明,作文教学的转型与动因,教育研究,2006,第12期 ③ 黄希庭,心理学导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5,第193页 ④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10,第426页 ⑤ 张先亮等,作文指导及其质量标准,教育研究,2008.第8期 ⑥ 李乾明,作文教学的转型与动因,教育研究,2006,第12期 ⑦ 卢家楣,论情感教学模式,教育研究,2006,第12期

第三篇:将音乐剧引入课堂

将音乐剧引入课堂,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内容摘要】:

让学生了解音乐剧,创新音乐课堂教学模式是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贯彻新课程标准的一次大胆的尝试。在教学上本着“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培养兴趣爱好;重视音乐实践,增强创造意识”的理念,围绕着音乐剧开展音乐活动。通过学生主动的探究学习、排练、表演音乐剧,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使过去“被动的学”成为现在“主动的演”,在实践中发展学生的表演才能和创造才能,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水平。【关键词】:音乐剧 培养 创新能力 【正 文】:

音乐情景剧是综合艺术实践课,它涉及音乐(声乐、器乐、音效)、舞蹈(中外、民族、现代)、美术(图画、布景、道具、服装、化妆、制作)、戏剧(表演、道白、情节、矛盾、冲突)、文学(剧本、语言、朗诵)、曲艺、笑话等学科领域。是综合性很强的戏剧艺术形式。近几年来,音乐情景剧正逐步从剧场走进校园,如:艺术节增加了校园剧的比赛项目。虽然,音乐情景剧是一种很受学生喜爱的戏剧形式,但是,现有的资源十分匮乏,师生迫切需要好的音乐剧本。那么,充分发挥师生的创造性思维,将课本中的可用素材改编成音乐情景剧剧本,就显得尤为重要,对贯彻落实新课程标准具有重大意义。音乐情景剧引入课堂,以音乐为主线的综合艺术实践活动与中学音乐教材有机结合,使音乐课堂教学传统模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新的音乐教学应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美的全过程。”而将儿童音乐剧“小型化”,因地制宜地结合新教材进行创作、改编,并把演出、评价的全过程引入课堂教学,是学校音乐课堂教学、艺术课堂教学改革一个非常可行的,具有创新意义的尝试。

通过一个阶段的教学实践,师生们对音乐剧的知识从一无所知到略知一二,从看别人表演到自己表演,这个过程使师生共同体验到了其中的乐趣,既增长了知识、也增进了友谊,有很大的收获。

(一)激发兴趣,引领学生走“近”音乐剧

音乐剧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既新鲜又陌生的领域,开学初,当老师在课堂上将开展音乐剧的研究和学习的的想法告诉大家时,学生的表情是很茫然,但是又充满了好奇,他们不知道音乐剧到底是什么,我们要怎么学……

于是,老师采取以下方法,帮助学生解决了一系列的问题。

1、深入学生,调查研究

开学初,我们对学生进行了音乐剧相关知识的调查问卷。通过对数据的统计,有80%以上的学生不知道,不了解,没接触过音乐剧,但是却表现出了极大地兴趣,都表示想要了解它。

2、发动学生,查阅资料

结合调查问卷的结果,我们开始让学生自己先搜集一些与音乐剧的起源和发展有关的资料,观看著名的音乐剧的录像,如美国著名的音乐剧《猫》、《音乐之声》《悲惨世界》等。通过了解,学生们知道了很多与音乐剧相关的知识,并对自己参与学习和表演音乐剧充满了信心,一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3、观摩学习,深入了解

观看音乐剧《猫》、《音乐之声》、《悲惨世界》等的片断,让学生归纳出音乐剧包括的艺术形式。(如:唱歌、舞蹈、对白、故事情节、服装道具、场景、表演动作……)以及表演音乐剧的排练步骤等相关的知识点,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二度创作,引领学生走“进”音乐剧

音乐剧的排练过程,也是对文学作品的二度创作过程,在整个过程中,学生要将自己的想法体现在作品中,这也是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的一次很好的机会。

1、搜集剧本,修改完善

当学生跃跃欲试想要参与表演音乐剧时,剧本的选择成了首先面临的一大难题,于是,我给学生提出了一些解决的方法,供学生选择:

1、可以请语文老师,结合语文教材或文学作品(小小说),改编成课本剧的剧本

2、找名剧的片段或从网上搜索一些原创作品

3、请家长帮助找(写)剧本

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学生们找来了很多的剧本,但是有一些,不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需要进行修改和加工。

2、组织成员,成立剧组

剧本确定后,学生们根据剧本的需要,成立了一个个剧组,每个剧组有专人负责。大家积极地熟悉剧本,认领角色,为排练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3、表演展示,汇报成果

学生们将自己搜集有关音乐剧的材料(剧本、相关资料、歌曲、伴奏、道具……),自己组织人员、自己排练,老师适当给与指导。通过排练,七年级六个班都排练出了自己喜欢的节目。并分别利用课上时间进行了展示,并且录制了下来。七一班《美丽的五彩裙》、(团结友爱主题)、《白雪公主》(英语音乐剧)、《二顾茅庐》(新编)、《凝聚每份爱》(互相帮助)。八二班《野天鹅》(童话故事)、《灰姑娘》(童话故事)、《白雪公主》(新编)、《小草》。七三班《完璧归赵》(历史故事)、《快乐的童年》、《三只小猪》(童话故事)

通过排练,学生学会了许多课本以外的歌曲,增强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同时,各方面的能力也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表演能力的提高——通过排练音乐剧,学生最大的收获就是锻炼了自己的胆量。有些学生平时在课堂上从不主动举手发言,老师要求他发言时,声音也很小。通过反复的排练,表演,修改,再排练、再表演……反复几次后,胆量越来越大,声音也越来越洪亮,加上老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学生从开始的胆怯到最后的落落大方的表演,这是一次质的飞跃。同时也满足了一些喜欢表演的学生的愿望,有了很大的成就感,对自己更加自信,为今后的人生打下了良好 的基础。鉴赏能力的提高——通过观看录像和别人的表演,相比之下,学生能够指出不足,找出优点,无形当中提高了学生的鉴赏水平。组织能力的提高——每个小组的负责人,通过组织排练,提高了组织能力和领导能力。

(三)自编、自导、自演音乐剧,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品质得到升华

七年级学生经过一个学期表演音乐剧的活动,对音乐剧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并且积极性越来越高,下一个阶段,将进入自编、自导、自演的阶段。自编:就是让学生结合音乐教材的内容,创编出能够反映一定思想主题和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的剧本。如学生们为《我是少年阿凡提》一课编写了剧本。剧本反映了环保的主题。另外,结合08年汶川大地震,学生们根据媒体上介绍的在地震中老师如何用自己的生命保护学生的感人事迹,创编了一些有价值的剧本。自导:学生们自己组织人员,将自己编写的剧本进行排练,学生们既是演员又是导演,在排练的过程中,互相指导,共同进步。自演:学生利用音乐课时间,对这些剧本进行了修改和排练,并录像。如:学生们结合教材内容,进行音乐童话故事《彼得与狼》的表演。学生自备了道具以及具有代表性的头饰,自编了与角色相符的动作,跟随音乐的发展,进行充满想象力的表演。学生们的表演,将自己的天分充分表现出来,涌现出了许多具有表演天赋的人才。如:原泉饰演的大灰狼张牙舞爪,左扑右跳,非常逼真;张叠一同学模仿老爷爷走路,生气,唠叨也非常形象。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们将学生对音乐剧的学习情况进行了又一次的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出乎意料,有90%以上的学生表示对音乐剧的学习很感兴趣,并且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很有价值。

通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师生们对音乐剧的知识从一无所知到略知一二,从看别人表演到自己表演,这个过程使师生共同体验到了其中的乐趣,既增长了知识、也增进了友谊,有很大的收获。我们将学生对音乐剧的学习情况进行了又一次的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出乎意料,有90%以上的学生表示对音乐剧的学习很感兴趣,并且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很有价值。

(一)兴趣上:提高了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以前,学生大多喜欢音乐,但是不爱上音乐课,分析其主要原因,就是教材不能够吸引学生,有些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如:有些歌曲还是很久以前的老歌,虽然很有教育意义,但是曲调缺乏现代感,在当时还可以满足人们的欣赏要求,而现在,流行的音乐到处可以听到,学生自己就可以学到很多的流行歌曲,所以,教材上的歌曲已经不能满足学生们的需求,所以,造成了这种喜欢音乐但是不爱上音乐课的后果。而自从开展了音乐剧进课堂的教学内容以来,学生们解除了很多国际上先进的东西,开阔了音乐的视野,他们发现:原来音乐课的学习不只是学习书本上的内容,还要学习很多书上没有的音乐知识,于是他们越来越爱上音乐课了。

(二)知识上:使学生从对音乐剧一无所知到略知一二:

开学初,当老师在课堂上将编排音乐剧的想法告诉大家时,学生的表情是很茫然,但是又充满了好奇,他们不知道音乐剧到底是什么,我们要怎么演……

于是,我就让学生搜集有关音乐剧的起源和发展的资料,观看著名的音乐剧的录像如美国音乐剧《猫》、《音乐之声》等。通过了解,学生知道了什么叫做音乐剧,并对自己表演音乐剧充满信心。通过排练,学生开阔了音乐视野,学会了许多课本以外的歌曲,增强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三)能力上:挖掘了学生的潜力,展示学生自我:

1、表演能力——通过排练音乐剧,学生最大的收获就是锻炼了自己的胆量。有些学生平时在课堂上从不主动举手发言,老师要求他发言时,声音也很小。通过反复的排练,表演,修改,再排练、再表演……反复几次后,胆量越来越大,声音也越来越洪亮,加上老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学生从开始的胆怯到最后的落落大方的表演,这是一次质的飞跃。同时也满足了一些喜欢表演的学生的愿望,有了很大的成就感,对自己更加自信,为今后的人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例如:我知道学生结合教材内容,进行音乐童话故事《彼得与狼》的表演。学生自备了道具以及具有代表性的头饰,自编了与角色相符的动作,跟随音乐的发展,进行充满想象力的表演。学生们的表演,将自己的天分充分表现出来,涌现出了许多具有表演天赋的人才。如:五三班原泉饰演的大灰狼张牙舞爪,左扑右跳,非常逼真;五二班张叠一同学模仿老爷爷走路,生气,唠叨也非常形象。通过表演,为今后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鉴赏能力——通过观看录像和别人的表演,相比之下,学生能够指出不足,找出优点,无形当中提高了学生的鉴赏水平。例如:在欣赏美国音乐剧《猫》时,学生被剧中出现的各种猫的形象以及优美的音乐深深吸引,从而,对音乐剧有了更加感性的认识。

3、组织能力——每个小组的负责人,通过组织排练,提高了组织能力和领导能力。

(四)、人际关系上:增强了学生的团队意识:

通过排练,学生亲身体验了从找剧本、分角色、背台词、排练、表演、道具的准备……整个过程,仅靠一两个人的力量是远远够的,要靠大家共同努力才能够完成。再排练的过程中,大家还要友好相处,发生了矛盾要尽快解决,否则就会影响排练的进度,就会落后于别的组。所以团队精神很重要,只有团结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五)信念上:懂得成功来之不易,需要付出和努力:

平时通过影视节目,学生看到演员们的表演非常羡慕,感到他们很风光,自己也想有朝一日像他们一样。通过一个学期的排练,学生深刻体验到了演员的辛苦和成功的来之不易。也深刻懂得了“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明白了任何一点成绩的取得都不是轻而易举的,需要付出大量的努力才行。再排练的过程中,他们也曾为一个细节不知如何处理而苦恼过,有时甚至想要放弃,但是最后他们还是坚持下来,重新振作了起来,继续排练。功夫不负有心人,最后,终于完成了任务,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并且在丰台区校园剧比赛中获得了三等奖的成绩。

总之,学生参与编排音乐剧,创新音乐课堂教学模式的一次尝试,学生对音乐剧进课堂的活动感觉很好,非常喜欢。他们觉得,通过排练不仅增长了知识,还懂得了许多做人的道理。通过汇报表演,学生增强了自信心,锻炼了胆量,使学生在欢乐中长大。

第四篇:将STEAM教学模式引入职业教育方法初探

将STEAM教学模式引入职业教育方法初探

【摘要】高职院校是否能培养合格的多样化的人才,是教育工作者的职责所在,本文提出将STEAM教学模式引入职业教育规划和实践中,并且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进行了适度探索,提出了一些相关教学内容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职业教育 教育创新 STEAM教学模式 课程设计 校企合作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近些年来,虽然进行了许多改进,但是,高职教育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比如,许多学生毕业后无法获得企业的认可,毕业即失业;笔者曾经在企业从事过技术研发及技术管理工作多年,同时现在高职高专的的一线从事教育工作,结合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在高职教学中引入STEAM模式做了一些思考和探索性研究。

一、什么是STEAM教育?

STEAM教育是美国政府提出的教育倡议,被誉为美国的“素质教育”。“STEAM”是5个单词首字母的缩写:Science(科学)、Tech-nology(技术)、?Egineering(工程)、Arts(艺术)、Maths(数学)。它由上世纪80年代美国为提升国家竞争力、劳动力、创新力而提出的“STEM”教育战略衍生而来,旨在打破学科领域边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STEAM教育理念强调打破常规的学科界限玩“跨界”。比如,技术和工程结合、艺术和数学结合,让学生在“做中学”,建立跨学科的创新思维和应用能力。

二、为什么在职业教育要引入STEAM教学模式?

企业的终极目的是追求利润,而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需要形形色色的的人才加入,比如销售人才、研发人才、组织能力强的人才、有专业知识的人才等等,这些人才的共同点无外乎都具备某些特殊的能力,比如:懂专业知识的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应变能力、执行能力、洞察力、协作能力、判断能力等等,等等。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特质,有不同的优点和缺点,对知识和技能也有不同的需求,如果按照产品生产的流程,出来的东西一致性很好,但是对于人才培养却行不通。因材施教就显得尤其重要,恰巧,STEAM教学模式给我们带来了很好的解决方案,可以发挥他在培养各色人才方面的巨大潜力。

三、在课程设计上和授课方式上如何体现STEAM风格

1、首先要在课程设置上体现STEAM的五大基本学科素质的内容。拿无人机应用专业进来说:

体现科学素养的课程:航空动力学、电子学、微电子学、材料学、机械学。

体现技术素养的课程: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电机技术、gps卫星定位技术。

体现工程素养的课程:电子焊接组装、系统集成、机械加工、印刷线路板制作、软件控制工程、动力工程、电池化学工程。

体现艺术素养的课程:航拍飞行艺术、色彩艺术、视频后期处理技术、摄影摄像艺术。

体现数学素养的课程:GPS算法、飞行轨迹计算、载荷计算、无人机地面站规划设计、无人机航空测量等。

2、无人机专业的课程内容设置非常多,如果按照这些课程排列起来上,学生会非常疲惫,而且感到枯燥,如果按照无人机组装课程为主线,尽量多安排实操课,分组学习,按照STEAM教学的要求,在做中学,在组装过程穿插介绍相应的科学理论,以及数学计算的知识,学生就会非常接受,不反感,不乏味,甚至能随着老师的启发,主动去思考一些理论问题,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把他们的特长同专业结合起来,当然,这样会对教师提出更高的教学要求,必须打破传统的一本书、一教案的上课方式,需要教师在一个学期里去查阅许多有相关专业基础知识、技术、技能或专业课程,工作量会增加许多。

四、STEAM教学需要教师提高自身五个方面的素质提高。

现在教师背景普遍不能满足STEAM教学关于五个方面的要求,专业比较单一,跨学科的知识不足的问题,需要不断加强学习,努力从全方位提高教师素质。解决的方法:

1,需要不断加强自身学习并提高自身的各方面能力(包括STEAM中五项)。

2、学校可以配备相关的教师来任课,相关老师互相学习,互相提高。

3、到企业挂职锻炼,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工程运作能力。

4、深度校企合作。等等。

五、STEAM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想使学生具备创新能力,首先具备创新思维,培养成一种思考的习惯。

STEAM教学强调学生在看似杂乱无章的学习情境中发展设计能力与解决问题能力,比如在课堂上教师围绕一个真实问题,促进学生参与到小组中去开展讨论和研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动手能力,期间有可能通过各种方式,产生各种问题,最终从发散的凌乱的问题中汇总出比较好的解决方案,学生往往会产生非常有意思的创意。在制作、组装过程中,养成从不同角度看??题,思考问题,并将自己的思考变成实物或活动,在尝试做的过程中不断修正自己的判断,并在不断的循环的过程中,学生迭代工作,逐步完善设计方案,进而提高对科学概念的理解、充分发展实践与创新能力。

六、如何培养不同类型的人才教学模式探讨

STEAM教学可以发现学生的特质。企业的终极目的是获得盈利,获得价值,而能给他带来价值的人都可以称得上人才,所以,从这个角度说,每个人都有自身的优点,充分利用并发挥到极致,你就是不可多得人才;引入STEAM教学可以使每个学生从学习过程中,不仅了解了自己专业的专业知识,同时结合自身的特质,在专业领域中不断思考,量身定做,看自己是否能找到自己喜欢并能干的好的地方,并发扬光大,加深学习,一定可以成为有别于他人的特殊的有用的人才。

总之,STEAM教育不仅适用于中学的基础教育,同样也非常适用于职业教育。对职业院校的学生来说,让他们在科学、技术、工程、艺术和数学领域以及相关交叉领域中,不断提高个人对现实世界运行方式规律理解的一种综合能力。并且在将来的社会激烈竞争中能尽快适应并最终脱颖而出,对于我们战斗在教育一线的教职员工,必须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学术水平和知识水平以及专业素养,吸取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培养更多更好的合格的人才,使“中国制造”更多走向“优质制造”、“精品制造”,为推进我国职业教育健康发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发挥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STEM、STEAM课程与可能的实践路线 作者:谢作如.

第五篇:将“心智图”引入语文教学3(范文模版)

将“心智图”引入语文教学

——以《十八岁和其他》教学为例

江西省宜春三中

冷金龙

“心智图”是英国的东尼·博赞于1974年提出的一种高效使用大脑的思维工具,又名“思维导图”、“脑图”或“脑海地图”。“心智图”以一主题为中心,將信息记录在一个放射形的树状结构图上,每一分支均附上代表不同概念的关键词、图像或短句,分支之下可以再有分支,从而将各种信息有层次地表达出來。“心智图”利用图像、颜色、关键词以及放射性结构将知识形象化、条理化、系统化,可以增强记忆力,同时有助于激发人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从而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当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的主旋律。从某种意义上讲,只有让学生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与策略,才能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从而最终提高学习成绩和增强各方面素质。“心智图”作为一种先进的科学的思维工具,它一经提出即引起了世界学习领域的又一次革命。“心智图”教学法已经在台湾的中、小学校得以推广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而我国的学校对这种新思维工具的利用则显得滞后,但仍有少数的机构及个人在积极探索将“心智图”与教学相结合起来,以提高教学效率。如何在教学中借助“心智图”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思维能力?笔者对此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与探索。下面就高一语文必修一课文《十八岁和其他》的教学过程来谈一谈我的做法。

一、定向

《十八岁和其他》是一篇谈话式的文章,作者杨子在平等、理解的基础上与儿子进行对话,语言朴素真挚,并使用了一系列小标题,意思明确。根据文章的这个特点,我决定将此课定为“自学展示课”,让学生借助“心智图”来自主学习、展示与交流。

在学生初读课文后,请学生找出文章的几个主要话题(即文中的几个小标题),学生很容易就找到了,这时我用“心智图”将文章的结构图画出来:

在此基础上,在小标题后继续画上分支,每个小标题下都有两个分支,一个是从课文中去寻找答案的问题,一个是在阅读课文后学生自己的观点或看法。接下来就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来进一步拓展后面的分支。这样基本上就明确了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让学生有事可做。

二、自学与展示

在学生阅读课文的过程中,告诉他们把关键词圈起来,并把适当地关键词填到“心智图”上去。给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然后请两位学生上黑板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即自己完成的“心智图”)。生一(男生): 这个学生基本上能从课文中提取有效信息来完成“心智图”,并基本掌握了“关键词”技巧,整个图画得简洁明了。不过该生的发散思维有所欠缺,发表自己观点的时候不够具体。

生二(女生):

这个学生从文中提取信息的能力不错,但归纳概括能力尚有待加强,“关键词”的提取还有待加强。不过,这个学生在发表自己的看法上比较详细,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展开联想。

从以上两位学生所画的“心智图”可以看出男生与女生的思维差异:男生长于抽象思维,如概括归纳;女生长于形象思维,如联想分析。

三、讨论与修正

以两位学生自己完成的“心智图”为基础,展开小组讨论,有不同意见者可上黑板用不同颜色的粉笔将其修正。在这个过程中积极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不同看法或画法。

四、分析与点评

等到学生的自学成果和看法全部展示和发表完后,我引导学生回到课文,对学生修正后的两个“心智图”进行分析与点评。在此过程中紧贴课文寻找信息,一定要让“心智图”上的关键词既要符合前面的问题,同时又能在课文中找到切实的依据。而对于学生自己的看法则应根据课文里观点并结合生活实际,因势利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在准确提取分析课文有效信息的基础上,本课重点引导学生对“流行观念”及“读书的苦乐”进行了延伸探讨。针对当下学生都是90后,他们的思想观念容易受文中所说的“流行观念”的影响,在引导学生说出他们所公认的一些观念之后,与学生进行理性的交流,并阐明我的看法。针对大多数学生认为读书很苦很累的真实感受,针对他们说出的一系列苦与累的原因进行分析,在交流的基础上,告诉他们如何正确看待学习的苦与累,如何将苦转化为乐?

五、自测

在学习完课文,完成“心智图”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主运用“心智图”去完成导学案上的思考题,如有新的知识将其补充进“心智图”。让“心智图”成为知识的系统与学习的抓手,并为学生的课后复习提供了方便。

六、自结

学生根据本课的“心智图”对本课所学所获用几句话来概括总结。有的学生这样总结道:“经过这堂课的学习,让我明白了流行的东西不一定就好,比如‘流行感冒’,呵呵。同样一些流行观念看起来虽然很时尚很有个性,但它对我们的成长其实并没有好处。比如“代沟”这个词,原来中国没有这个词,这是从国外引进的一种流行观念,在这种流行观念的影响下,不利于我们青少年与父母之间的交流,所以我们应该警惕受到类似的一些流行观念的影响。”还有的学生这样说道:“经过这堂课的学习,让我认识到学习的苦与乐,只在我们的一念之间,只要我们认识到了现在的苦是为以后的甜,现在的累是为以后的福而努力,那苦 4 也就变乐了。”学生的自我陈述既培养了概括能力又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实践证明,这种学习方式既重视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又注重思维的锻炼。此外,我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一本“心智图”笔记本,用心画好每一课的“心智图”,让学生珍爱自己的学习成果并及时复习。这在一定程度上使语文教学摆脱了“务虚”的困境。所谓“务虚”是指学习结束后,在课本上只留下一些零散的涂鸦式的笔记,有的甚至一片空白。长此以往,学生会产生“上语文课没什么收获,上与不上一个样”的错觉。将“心智图”引进语文教学,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完成“心智图”,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当一个学生能够画出富有创意的“心智图”时,内心将得到巨大的满足感和成就感。而有了学习的成就感,我相信学生就能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下载将源头活水引入作文教学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将源头活水引入作文教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将对联引入课堂(精选五篇)

    将对联引入课堂,把乐趣还给学生 龙潭中学 彭勃近年来,“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已成为备受关注的教学热点话题。的确,高效的课堂会使学生收获更好的教学效果和优良的学习......

    将绩效考核制度引入农村

    将绩效考核制度引入农村基层 —加强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建议[摘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局出发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

    将历史剧引入中学历史课堂教学

    将历史剧引入中学历史课堂教学 李庆平内容提要:长期以来,历史课本给人的感觉是呆板、枯燥,历史课不受学生重视成为不争的事实,而电视荧屏播放的历史剧却大受学生的欢迎,如何在这......

    将谜语引入语文课堂教学

    将谜语引入语文课堂教学 晴隆民族中学 陈清龙 谜语是一个文化底蕴十分丰富的语文教学资源宝库,将巧谜佳构引入语文课堂教学,就如在菜肴里加上少许味精,又如在平静的湖面投进......

    将新闻写作引入初中作文教学的尝试

    将新闻写作引入初中作文教学的尝试 将新闻写作引入初中作文教学的尝试 将新闻写作引入初中作文教学的尝试将新闻写作引入初中作文教学的尝试 新闻写作与初中作文教学息息相......

    将生态引入室内设计论文(推荐五篇)

    现代人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都处于人类建筑的狭小空间之内,人类的健康状况与自己生活的这个空间密切相关。与传统铺张浪费,豪华的装饰相比,将生态引入室内设计则更能维护人类的健......

    行政复议将引入民间‘裁判员’[五篇模版]

    赢了网s.yingle.com 遇到行政法问题?赢了网律师为你免费解惑!访问>> http://s.yingle.com 行政复议将引入民间‘裁判员’ 南方都市报讯 (驻京记者 葛倩 实习生 陈宁)从明年1......

    事业单位养老险将引入职业年金

    事业单位养老险将引入职业年金 2011-7-27 来源:北京晨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新闻发言人尹成基昨天在二季度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配套项目之一——养老保险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