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商业银行信贷结构调整的理性思考
对商业银行信贷结构调整的理性思考
商业银行的信贷结构问题涵盖面很广影响信贷结构的因素也十分复杂调整信贷结构更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本文拟以商业银行信贷结构调整的内部基础性因素为线索对商业银行调整信贷结构这一现实问题作一探讨对信贷结构的认识信贷结构的表面形态是信贷资产总量的分布构成是信贷总量变动的结构基础和支撑其内在形态是信贷资产总量中各品种、客户、行业、区域、期限等多层次的有序组合它既有数量特征也有质的规定通常讲某行业或某客户所占份额或比重是信贷结构直接的数量特征信贷资产总量内的各种比例关系是信贷结构的派生数量特征信贷结构质量特征主要是指在总量内务部分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当社会经济发生较大变化或商业银行自身经营管理要求或目标发生重大调整时原先的信贷资产分布构成就会发生相互更替一些主要品种、主要客户、主要行业就会变为次要品种、次要客户、次要行业这种变化推动着信贷结构的调整与优化深刻理解信贷结构的内涵全面把握其数量特征和质量特征对于调整和优化信贷结构是十分重要的把信贷结构简单地归结为各部分间的比例关系忽视其内在的相互关系就会对信贷政策取向产生误导信贷 1
结构是动态的随时都会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并不完全取决于商业银行它还要受经济、社会、市场、客户、环境等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当然商业银行在信贷结构调整中的主导作用是不容臵疑的它要满足风险防范与控制基础上的收益最大化目标依据这个目标来不断地调整信贷结构使信贷结构不断地优化信贷结构的调整是对信贷资产分布构成比重和比例关系的调整信贷行为一旦发生不论是对客户的信贷进人还是退出信贷总量的增加还是减少都会反映为信贷结构的调整都会引起信贷结构内在关系的变化信贷结构还是反映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和信贷资产风险状况的重要依据研究信贷结构调整和优化信贷结构主要是为了防范和控制潜在的信贷风险提高信贷资产的收益水平就此而言信贷结构调整是加快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举措是优化信贷质量的重要途径是提高经营效益的主要通道是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环节从目前情况来看商业银行的信贷管理通常是把重点放在对单一客户的管理上而对不同期限和不同风险的信贷产品、对集团客户和关联客户、对具有相近风险特征的客户群体、对生产经营同类产品的客户群体、对在某一区域经济中居于重要地位的客户在信贷管理上则显得较为薄弱信贷资源过度集中在某些客户、某些行业、某些领域就容易导致信贷结构的局部失衡形成现实的或潜在的结构性信贷风险这些局部的信贷风险从表象上看似乎都有一定的偶然性其实是对信贷结构管理这个深层次
问题缺乏足够认识所导致的结果对信贷结构调整的理性分析信贷结构调整是一项长期任务信贷结构的性质表明信贷结构的调整需要一个过程其具体方式常常表现为日常性的微调和阶段性的大调日常性微调用来解决信贷资产存量结构在市场变化中的衰变、劣变是商业银行面对变化的宏观经济和市场走势所作出的适应性调整这种调整虽然时效性较强但对整个信贷结构影响较小阶段性大调是针对不同发展阶段所面临的突出问题而进行的信贷结构重大调整它主要是对信贷结构目标进行调整这种调整不可能一朝一夕完成它需要一个渐进的、不间断的、动态的调整过程对商业银行来说只要有信贷业务就存在信贷资源的配臵就有信贷资源的分布构成就需要有信贷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因此信贷结构调整是一个永恒的课题也是商业银行信贷管理的长期任务信贷结构调整必须遵循“三性”原则效益性、安全性、流动性的有机统一是衡量和评价商业银行信贷资源分布合理性的尺度和标准是确定信贷结构调整目标的重要依据信贷结构调整是要有成本的信贷的进入或退出都是一种交易行为交易成本是进人或退出成本的核心部分包括银行为实现信贷进入或退出收集信息的成本、谈判成本、执行成本、机会成本等根据成本一收益均衡的原则只有当进入或退出的成本小于收益时这个交易才是可行的如果成本等于甚至高于收益就没有必要去做这个交易了具体来分析商业银行信贷结构调整就是不断增加高收益、低风险的信贷资产比重降低高风险、低收益资产的比重控制低风险、低收益资产的比重同时还应注意流动性风险在期限上把握好合理的比例关系避免为了追求高收益而忽视流动性风险尤其是在我国目前资本市场还不太发达的情况下信贷的期限结构失衡很容易引发流动性风险信贷结构调整要通过机制来激励信贷结构的调整对拥有众多分支机构的商业银行来说如没有有效的控制手段其难度是相当大的尽管统一法人的体制要求各分支机构必须执行统一政策但分支机构由于受到局部利益和眼前利益的驱动会进行逆向调整因此商业银行信贷结构调整的方式选择十分重要阶段性的重大结构调整可采取强制性的、指令性的方式来实现日常性的调整可通过引导性的方式来实现如通过内部资金价格来引导分支机构按照总行确定的目标进行信贷结构调整这是成本最低的信贷结构调整方式商业银行总行可根据市场信贷资金供求状况和信贷结构调整的要求及时调整内部资金价格来引导分支机构的信贷投向抑制盲目扩张和资源的过度占用尤其应当对不同的资金投向实行差别利率引导资金流向和流量分布按目标结构要求的方向运动同时要加强对分支机构信贷交易行为的评价与考核并将结果与其收入分配挂钩以强化约束分支机构的信贷行为避免分支机构逆向选择客户、决策信贷资源配臵激励分支机构服从全行整体资源调度形成按总行规定的要求来配臵信贷资源的内在动力和调整的主动性在管辖范围内实现信贷结构调
整目标对信贷结构调整的把握信贷结构调整应是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发展方向的调整信贷结构调整是建立在对现状的分析和未来的预测基础上的一种超前性调整对未来的分析判断、预测本身就充满了诸多的不确定性这对决策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商业银行总行要有一个明确的信贷结构调整目标与计划并作为指令性要求各分支机构必须严格遵照执行并以信贷目标结构来评价各分支机构的信贷行为由于信贷结构调整涉及的时间跨度较长需要经过一个足够长的时间才能显现决策层应在可以预见的诸多因素中筛选出具有本质性、长期起作用的关键因素信贷结构调整应是商业银行发挥比较优势的调整一个前瞻性强又有实现可能性的信贷结构调整目标本身就是商业银行信贷决策层决策水平、决策能力的一种体现商业银行的信贷结构调整目标要避免雷同化每家银行的比较优势不同信贷结构调整的目标也会不同商业银行应在竞争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比较优势不断调整和优化自己的信贷结构通过调整和优化信贷结构来防范和控制风险来提高单位信贷资产的盈利能力来提高市场竞争力信贷业务是一项高风险的业务因此每一家银行都应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谨慎把握做自己最熟悉领域里的业务对比较陌生的领域要谨慎对一些比较“热”的信贷对象不能盲目跟从否则就有可能陷入困境信贷结构调整应是国家宏观政策引导的调整由于信贷资源量的有限性和信贷业务的风险性国家在宏观政策上应给商业银行以积极的引
导既不干预商业银行的经营决策又利用好有限的信贷资源使之发挥更大的作用从根本上讲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缺资金、缺资源需要用钱的地方很多因此政府部门要适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管理经济的要求善于运用经济手段、经济方式来引导社会资金包括商业银行的信贷资金投向国家预期发展的领域和项目如大型基础设施、中小企业等这样既可以加快经济建设增加就业机会又可以促进商业银行信贷结构的调整还可以避免盲目投资而导致的资源浪费这几年国家利用国债项目拉动内需引导商业银行信贷资金的投向一部分信贷资金从传统的生产流通领域流向了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不仅使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得以顺利实施而且商业银行的信贷结构也得到了优化
第二篇:浅析商业银行信贷结构调整问题
浅析商业银行信贷结构调整问题
近几年,商业银行在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政策要求下调整产业结构,推进重点区域发展战略,实行“绿色信贷”,开展信贷结构调整,坚持有进有退,有保有压,有控有调,有所为有所不为的信贷政策,将贷款投向国家引导的重点产业、重点行业、优质项目、优质企业,化信贷业务的行业结构,积极支持符合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及国家产业政策要求的业务,严控“两高一剩”和落后产能行业项目的授信,真正落实“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原则,成功推动了信贷结构向良性转化,资产业务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阐述了我国商业银行信贷结构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一、我国银行业信贷结构存在的问题
(一)优质信贷板块萎缩,新领域拓展乏力。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源多集中于资源行业、化工行业、铁路公路基础设施、房地产业。公路、电力、化工、金属制品、纸制品、教育等贷款绝对额占比较大。对“重点产业倍增计划”的行业拓展不力。对电子信息产业、汽车零配件产业、粮油机械、化工新材料等一些重点产业集群,信贷业务拓展力度不够,未将其发展成为信贷结构中的中坚力量。对中小企业、第三产业、低碳产业进入不够。“三农”、节能减排、科技创新领域的贷款占比不大,对文化旅游、现代物流、医院、教育、住宿餐饮等服务与消费领域,客户市场进入不够。
(二)优质大项目资源储备不足,持续发展能力有待提高。大项目储备不足,持续发展速
度放缓。已审批待提款、已上报待审批和可供营销的储备项目资源不多,优质项目同业市场竞争激烈,市场份额有限,多数项目贷款进入还款高峰期,对信贷业务的稳定和持续发展不利。信贷资源配置导向性不强,对国家宏观调控支持的行业项目进入不够。商业银行实际支持力度不够,信贷资产占比不高。项目营销中服务创新不多,低碳金融的服务范围不广。
(三)小企业客户营销拓展不力,跨越式发展有待增强。
小企业贷款余额占公司贷款比例很低,离国家政策要求有很大距离。其次,授信和审批权限不足。大多数商业银行都属于“小企业信贷业务谨慎投放行”。一般仅能办理A级以上小企业信贷业务,远远未能满足多数小企业信贷业务开展,从而无法解决小企业资金缺乏的困境。再次,小企业信贷产品创新不够。基本局限于传统流动资金贷款,小企业贸易融资、小企业专业市场融资、小企业经营型物业贷款等创新产品没有用足用活。
(四)个人贷款结构失衡,贷后管理存在隐忧。个人贷款占全部贷款总额比例不足,稳定性有待进一步提高。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占比过高,经营性贷款及其他消费贷款发展不足,导致个贷结构严重失衡,而受住房政策调控影响,个人贷款发展后劲放缓。另外,贷后管理滞后,存在隐患。部门之间职能重叠,信贷管理、个人金融业务、风险内控等部门均承担不良贷款清收处置职责,但职责范围难界定,责任不清导致部门信息不畅,最终造成个人不良贷款风险控制效果不佳。
(五)潜在风险贷款化解任务艰巨,信贷结构调整敏感性差潜在风险贷款化解面临压力。体现在一方面余额较大,潜在风险贷款占比不高但金额较大;另一方面政策压力较大,城投公司和二级公路贷款属政府平台融资,受国家政策波动影响。信贷结构调整的敏感性较差。信贷资源向国家确定的重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领域倾斜不够,对拓展新行业和新领域效果不明显。房地产贷款新政调控后存在隐忧。一方面随着新政策出台后,选择客户需具有一、二级高资质,造成二、三线城市房地产市场客户流失;另一方面存量房地产贷款在房贷新政重拳调控之后导致质量波动风险,需要加强监控。
二、银行信贷结构调整的意义 在当前严峻的金融经济环境下,商业银行进行信贷结构调整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宏观经济因素决定必须进行信贷结构调整。
首先,商业银行是信贷资源配置的中枢,对社会资源配置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信贷结构调整则在市场资源配置中起到基础性作用,通过信贷结构调整,退出潜在信贷市场和进入优质信贷市场,可以促进资源从风险高、盈利少、社会贡献度低的行业和企业向社会贡献度较高的行业和企业集中,优化企业结构,提高宏观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率。其次,宏观经济的不确定性导致我国GDP增速下降。虽然不良贷款率与GDP增速变化不是线性关系,但银行自身的压力测试表明,当GDP增速下降到9%时,不良贷款率仍能保持平稳;而当GDP增速下降到8%以下,不良贷款率变化对GDP增速变化将很敏感,因此积极主动进行信贷结构调整是适应宏观经济形势,提高信贷资产质量的要求。最后,我国现正处于经济转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新时期,在现阶段复杂困难的经济形势下,企业融资渠道相对收窄,信贷市场呈现由买方市场逐步向卖方市场转变的有利趋势,有利于信贷市场结构调整。同时当前国内经济金融形势存在各种不确定因素和潜在风险的增加,也给银行风险防控带来严峻考验,决定必须通过加快调整信贷结构,退出信贷潜在风险市场,进入优质信贷市场,优化资产配置,防范信贷风险。
(二)信贷结构调整是商业银行自身经营的客观需要。信贷结构调整是当前改善商业银行资产质量,防范信贷风险的迫切要求。一个前瞻性强又有可操作性的信贷结构调整目标本身,就是商业银行决策层决策水平、决策能力的一种体现。目前商业银行资产质量的黄金期已过,有效的信贷结构调整不仅能够帮助商业银行实现信贷结构优化和资产结构最优化,同时也是商业银行稳健经营的前提,防范金融风险的关键环节。信贷结构调整工作不仅是商业银行信贷动态管理的客观要求,也是商业银行提高信贷资产质量,防范金融风险的关键环节。结合宏观经济形势顺应企业、行业生命周期,通过主动退出潜在风险的信贷市场,进入优质信贷市场可促进推动信贷结构的调整,提高信贷资产质量,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从外延式增长到内涵式增长的内在需要。从贷款质量结构上分析,必须进行信贷结构调整。虽然部分商业银行完成了不良资产的剥离,但不良贷款占比仍居高不下,信贷资金的流动性和支付能力仍然隐含着潜在的问题。有效的信贷结构调整是解决商业银行流动性问题的有效问题,可提高银行的风险控制能力,并有效降低信贷风险,拓宽信贷资金使用渠道,提高资产使用效率。加大信贷结构调整使信贷资源更加合理配置,能够提高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促进银行实现价值最大化,真正体现信贷资金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原则。
由于商业银行的信贷经营环境已发生深刻的变化,迫切要求转变信贷经营模式,因此,主动对潜在风险信贷市场实行有策略地退出,达到事前控制信贷风险的目的,并积极进入优质信贷市场,以充分发挥资金的流动性,进行信贷结构调整,是积极应对新经济形势的抵押挑战,确保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三、信贷结构调整措施
信贷结构调整是建立在对现状的分析和未来的预测基础上的一种超前性调整,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商业银行提升培养应对危机的能力,通过进一步检视和优化原先的信贷结构政策,平衡好支持经济发展与自身业务健康发展,减少政策调整可能造成的冲击。具体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分析研究,准确掌控政策,做好应对宏观调控进行信贷结构调整的长期准备信贷结构调整工作是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发挥作用的必然结果。当前的宏观调控不仅会在较长时期内存在,而且,还有进一步收紧的可能。因此要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做好宏观经济政策研究,增强对外部经济金融形势变化的敏感性,对照宏观调控政策,对各类风险进行研究和分析,抓住重要风险点和趋势动向,对信贷结构调整政策进行重新评估,包括行业政策、客户准入标准等,积极配合国家产业政策和金融调控要求,体现“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原则,从行业入手,立足于客户,落实到产品,体现区域特色,细化工作信贷政策,着力调整和优化信贷结构。
(二)从行业入手,积极贯彻国家提出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政策要求 对国家产业政策鼓励发展的新能源、节能环保、新材料、新医药、生物育种、信息网络、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要积极研发适销对路的金融创新产品,加大配套金融服务和支持,促进和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集成、产业集群、要素集约,支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加大对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教育、卫生、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现代装备制造业、低碳经济相关行业的信贷支持力度,严格对房地产业、批发零售业、低端制造业及“两高一剩”行业的控制,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两高一剩”行业中的劣质客户,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达不到环保要求的客户或项目,列入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目录限制和淘汰类的项目,列入落后产能淘汰范围的客户,坚决予以退出,禁止对国家已明确为严重产能过剩的产业中的企业和项目盲目发放贷款。
(三)产品方面,以新业务新产品为切入点,调整信贷产品结构创新信贷营销理念,实现信贷均衡、协调、可持续发展。本着做大规模与调整结构并行、既做大又做强的原则,深入贯彻落实“三大一小”(大行业、大客户、大项目、小企业)客户发展战略,推进公司业务、贸易融资、小企业信贷、个人贷款、国际业务均衡发展,协调匹配,确保信贷结构有效调整。创新绿色信贷产品,积极拓展绿色信贷领域。营销节 能减排、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的优质客户,跟踪国家政策、标准制定与实施情况(如建筑节能认证、能耗审计、排污权交易试点、水资源价格改革、碳核证减排量价格变动等)。创新产品组合模式,满足企业融资需求。坚持公司贷款与个人贷款联动,根据产业化、市场化、集群化、园区化的特点,通过商户互保、联保,提供个人经营性贷款,支持其向微型小企业发展;结合地域经济特点,开办农机贷款、林权质押贷款、小企业厂房按揭业务。创新个贷产品营销,提高优质个贷资产比重。加强汽车消费贷款拓展,通过与经销商和担保机构合作,积极推进汽车消费贷款业务;稳妥推进个人自用车及个人商用车贷款业务。创新产品置换模式,降低资产风险集中度。深化产品结构调整,发现、引导信贷客户的潜在需求,为客户提供融资与融智综合性服务,既考虑固定资产贷款等传统性融资,更加大产品创新力度,利用信托理财、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融资租赁等融资替代工具。
(四)客户方面,突出客户选择在结构调整中的核心地位按照客户核心竞争力与行业地位,积极支持企业技术改造,进一步加大对节能减排和生态环保项目的金融支持。对符合国家节能减排和环保要求的企业和项目,按照“绿色信贷”原则加大支持力度。从严限制对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消耗型的企业和项目的融资支持。支持的重点(项目)客户包括:一是铁路、高等级公路、机场和大中城市自身能产生分现金流城市基础设施等优质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二是符合低碳经济导向的环保能源客户(项目),包括核电、水电、煤炭基地、石油开采和加工,重点水利项目等;三是贯彻产业升级战略的客户和项目,特别是列入轻工、纺织、装备制造等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的重点企业;四是文化信息传媒客户(项目)。包括三大电信运营商、新一代互联网项目、物联网。文化创意、传媒、教育培训业优质客户(项目);五是关系民生领域、具市场潜力的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社会保障;六是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重点投向跨区域跨国境的大型商务和物流客户(项目);七是符合政策要求的大型成套出口企业客户和大型境外工程承保企业客户(项目)。
(五)审慎发展房地产和土地储备贷款 随着土地和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升级,行业信贷风险急剧增加,房地产信贷业务发展面临新的考验,房地产信贷资产质量的变化也处于不确定的状态下,对此,应主动研究行业政策,把握信贷经营风险,进一步加大房地产信贷结构调整力度。严格按照贷款条件发放住房开发。切实加强对各类房地产贷款资金的监管,不断提高风险意识;积极考虑资产证券化,分散房地产信贷的信用风险。重点投向具有区位优势、价格定位合理、有成本优势的普通住宅项目,审慎投放非住宅类房地产开发贷款;严格控制土地储备贷款。信贷资源重点配置到潜在需求较大的区域、中心城市行;逐步压缩退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存量不良率较高的县级存量房地产开发贷款;积极退出县级(县级市)土地储备机构贷款。
(六)稳健发展个人贷款
个人住房类贷款重点支持收入稳定、信用记录良好、购买普通自住房和改善型自住房的个人客户,严格执行国家出台的二套房政策,对以投资和投机为目的的一人多贷和大额贷款禁止投放。特别是防止假按揭、虚假按揭、变相按揭、高价按揭。要严格控制住房按揭的比例,认真判断和认定交易价格,防止房地产开发商利用虚假高价交易套取银行信贷资金。个人消费贷款支持有实际消费用途和偿还能力的客户,当前为适应国家鼓励内需的政策要求,应加大对个人汽车贷款的支持力度,完善汽车消费信贷制度和业务流程,实现资信调查、信贷办理、车辆抵押、贷款担保、违约处置的汽车消费信贷全过程规范化,(七)强化贷后管理,切实防范存量
贷款风险虽然国内商业银行风险控制能力不断提升,但去年的大规模信贷投放难免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业务量也明显超出了我们正常的经营能力和风险管控能力,加之宏观经济本身存在着大量的不确定性,风险控制的压力在增加,特别是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房地产和“两高一剩”等敏感行业蕴含的风险不容忽视。当前经济处于调整阶段,市场供应关系和资产价格急剧波动形势,更有必要对客户全面“体检”。通过对客户财务情况、在建拟建投资、银行融资、大额设备订单、存货等情况进行持续跟踪分析,评价国家调控政策对客户以及上下游企业的影响,对企业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进行检测分析,关注公司持续经营能力,防止银行收缩信贷引发整个资金链风险。当前要特别加强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信贷资金运作的风险监测、风险提示和风险防范,对于出资不实、治理架构、内部控制、风险管理、资金管理运用制度不健全的融资平台,要采取妥善有效措施保护银行信贷资产安全。
第三篇:银行信贷结构调整调研报告(模版)
银行信贷结构调整调研报告:
一、总体评价
年,总行制定实施了信贷结构调整5年纲要,5年来,按照总行的文件要求,我行在信贷结构调整的各方面作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行业、区域、期限、业务品种结构得到明显改善,信贷风险得到较好控制。信贷结构的调整优化,为下一阶段全行的体制机制改革和加快有效发展奠定了基础。
截
止年末,我行贷款结构按客户类型分为:优良客户11户,金额47548万元,占比64%,年初无优良客户,较年优良客户上升100%;一般客户735户,金额15309万元,占比20%,较年下降36%,;限制客户6户,金额3677万元,占比5%,较年下降15%;淘汰客户878户,金额8238万元,占比11%,较年上升13%。截止年末,按贷款四级分类不良贷款14347万元,不良占比19%,较年6174万元,占比下降21个百分点;按贷款五级分类不良贷款12473万元,不良占比17%,较年5870万元,占比下降23个百分点。
二、我行采取的主要政策、措施及实施的效果
(一)、调整信贷结构,确定投放重点:
年我行把理工大学作为重点营销对象。理工大学是我省重点高校,有着丰富的人才资源和研发优势,是我国激光行业研发的领军力量。时逢省构建“光谷”计划出台,我行领导及时捕捉到这样一条信息:理工大学欲进行南校区项目建设,急需银行的信贷扶植,于是他们敏锐地意识到这无疑是一个合理调整信贷资产结构,积极培植黄金客户,切实提高信贷资产盈利水平的绝好项目。经过周密准备,统筹规划,我行把“绣球”抛向了理工大学。理工大学项目的巨大效益引来了共行、建行、交行等多家实力雄厚的竞争者,均欲将其收入自家囊中。面对这种局面,我行领导并没有浅尝辄止,知难而退,在上级行的大力支持下,积极开展市场营销。同时,提升服务质量,改进服务方式,优化服务设施,一次不行,就去两次,在对学校营销的同时,又巧妙地对该校的主管部门开展更高层次的营销。当我行领导第23次来到该校领导面前时,校领导终于被感动了。年初总行成功与理工大学签定合作协议,年4月30日支行与理工大学建立信贷关系,为其发放3亿元7年期项目贷款。此次银校合作我行每年利息收入1752万元,保费每年收入30万元左右,提供银行卡服务,除带动存款增长外,年费收取10元,预计办卡2万张,可实现收入20万元。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现将该校基本情况及贷款情况报告如下:
1、学院基本情况
理工大学(以下简称理工大学)始建于1958年,是中国科学院创办的一所理工科高等院校。学校座落在风光秀美的湖之畔,占地71.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4.5万平方米,是一所以工为主,理工渗透,文理交融,军民兼顾,技术特色明显,重点学科优势突出,博士、硕士、本科、专科培养层次齐全,工、理、文、经、管、法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其前身是颇负盛名的中国光学人才的摇篮——精密机械学院(简称学院),年更为现名。建校40多年来,该校聚精会神搞教育,一心一意促发展,踏踏实实,孜孜以求,各项工作屡攀新高,累计为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输送了4余名各类专门人才,赢得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和普遍赞誉。截至年末,该校中外文图书120.9万册,在校本专研学生总数22659人。理工大学开设省部级重点学科11个,本科专业43个,覆盖工、理、文、经、管、法6大学科门类。现有实验室56个,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11038台(套)。年,该校招生3850人,招生省份增至30个,部分或全部进入一批次录取的省份增至22个,有效地提高了生源的质量。在毕业生就业方面,由于素质过硬,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1998年以来,毕业生一次就业率都在95%以上。年一次就业率达到98.07%,被教育部授予“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先进单位”。年一次就业率达到95%,在省高校排名位居首位。此外,该校在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方面也取得丰硕的成果,先后与多所国际知名大学建立了校际友好合作关系。年,学校招生形势喜人,录取分数线达到480分,较省录取分数线392分超出近90分,今年录取人数过4000人,无论是从生源质量还是招生数量上都步入了一个新的台阶,这直接导致学校人气和社会知名度的飚升,一时间,理工大学成为我省高校中的热门院校。
2、项目建设情况
理工大学在我行项目贷款3亿元,贷款到期日为2011年4月28日,信贷资金全部用于该项目中,自筹资金已到位。该校本次贷款用于南校区项目建设。规划总占地面积16.75公顷,土地原为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厂区。按项目设计,总投资51762万元,项目建设包括面积为39050平方米的科技楼,15440平方米的体育馆,28150平方米的国际交流中心,27000平方米的研
究生宿舍楼。现工程已进入施工阶段,施工单位如下:体育馆由建工集团吉润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施工,监理单位为市建设监理公司;研究生宿舍楼由省第二建筑公司施工,监理单位为市建设监理公司;学生宿舍三舍由建工集团建设有限公司施工,监理单位为省远大工程监理有限责任公司;科技楼由省一建集团有限公司施工,监理单位也为市建设监理公司;研究生教学楼由建工
集团建设有限公司施工;国际交流中心由省新生建筑工程公司施工;研究生宿舍二舍由省鑫安高新建筑有限公司施工。由于我省气候影响,冬季过于寒冷,工程项目的施工受到影响,无法继续施工,所以自年末至今,南校区工程处于停工阶段。各项工程进展与去年进程相当。即研究生教学楼由于工程开工前拆迁工作不顺利,影响了工程的进度,所以该项目无法按期完工,现工程主体已经封闭完毕。研究生宿舍1舍与国际交流中心工程进度上由于工程主体二次设计延误时间,使照预计进度稍有滞后,现工程主体已经封闭完毕。研究生宿舍楼2舍、3舍现已经竣工并已经交付使用。体育馆项目由于欲采用省内先进的建筑技术,先前的设计施工单位无相应资质,故变更影响了工程的进度,差距较大,网架安装的工期长短暂时无法确定。科技楼为东西塔楼形状,实现封闭。至报告日,各项工程预计将全面开工。
(二)、积极清收盘活不良贷款
我行在确定开发优良客户的同时,加大限制淘汰客户退出的工作力度。
工业大学的前身为工学院,是省省属重点工科大学,自年与支行建立信贷关系。由于种种原因,该校对到期贷款未能及时履行偿还义务,致使至年末,1000万元贷款全部呆滞,形成较大的信贷风险。为了维护行权益,支行成立了以党总支书、行长同志为组长的专项清收领导小组,并会同相关部门人员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方案。经过认真分析,达成共识:工业大学基于其行业特点及自身实力,具备还款实力,贷款之所以久拖不还,究其原因是还款意愿不强所致。所以,清收的关键是在增强其还款意愿方面把工作做实、做细、做出成效。年,当“非典”疫情初现春城的时候,支行领导发动全行员工捐款,购置了部分板蓝根等药品送到了该校,支行的行长在繁忙的工作中抽出时间,天天打电话去校方,却绝口不提贷款之事,道句平安,说声珍重,送去祝福,在热情的关心和体贴的问候中,通过人性化沟通使银企关系愈加融洽起来。一个月后,该校积极筹措资金,一次性还清了贷款1000万元。
(三)、加大客户退出力度。
在金融同业竞争激烈的今天,劣质客户已严重阻碍了我行信贷业务的发展。基于此,做好劣质客户的退出工作也是我行另一重点工作。
鸿吉经贸有限责任公司系我行开户企业,1999年与我行建立信贷关系。截止年末,该企业在我行贷款100万元(年11月29日到年11月28日)为还旧借新贷款。该公司与北方五矿贸易有限责任公司签定了一批重油购销合同,因流动资金紧张,特向我行申请贷款100万元。由产权属马桂香的房屋抵押,该宗房地产位于区小区9号楼,建筑面积446.15平方米,经省顺达房地产估价有限责任公司评估价值201万元.贷款到期后,企业无力履行偿付手续,致使贷款全部逾期,形成不良。针对这种情况,为了最大限度地保全我行信贷资产,经行领导研究决定,对该户实施积极的客户清退工作。认真作好贷后管理。定期检查同走访相结合,及时了解企业经营动态,征求客户意见;主动、热情地为企业提供资讯服务,与企业交朋友。年7月,该企业还清全部贷款。应该说,积极的客户清退策略为改善提高我行信贷资产质量和结构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存在问题
贷款投放速度较慢,由于我行贷款从申请到贷款批复操作环节多、链条长,影响了银企双方的效益,同比其他金融机构,贷款从申请到批复的时间不超1个月,使我行流失很多优良客户。
支行
第四篇:2010年商业银行信贷文化建设思考分析
加入wto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不仅表现为前所未有的市场较量,还兼藏着文化的交汇与碰撞。现在,入世既成事实,国有商业银行为迎接竞争除加紧做好业务上的准备之外,文化上的准备也不可或缺,这种文化就是银行的企业文化。信贷在银行整体经营中所处的特殊地位,决定了它所蕴涵的特性文化在国有商业银行企业文化中的特殊比重。因此,关注、解析和构建
信贷文化应当成为国有商业银行当前文化准备中特殊的、重要的环节。
一、国有商业银行发展信贷文化是参与未来竞争的特殊选择
先进的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的重要标志,是对企业管理理论、模式和成就的概括和反映,同时也助推着企业管理和生产经营的发展,是企业改革创新、赢得竞争以及繁衍生息的强大动力。同所有形式的健康文化一样,信贷文化相对信贷业务本身也存在于日常、衍生于细微、作用于无形,它秉承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具有影响人、教育人、引导人和改变人的功能,并通过人的思想行为对信贷工作起着规范、导向、推动运行和发展的作用,使信贷生成人性化的内在品质和外在形象。
所谓信贷文化,是指在信贷实践活动中形成的能够体现信贷价值观的信贷基本理念、形象气质和行为方式的总和,它是银行企业文化的一个特殊分支。外资银行进军国内市场,不仅依靠其优越的体制、独特的观念、丰富的经历和良好的素质,还将凭借其先进的文化。这种文化在理念、习俗、规则、目标、精神等诸多方面的优势都预示着无形的挑战,迫使国内银行必须以特有的银行文化来应对。长期以来,信贷作为国有商业银行最大、最传统的经营产品之一,一直是国有商业银行最主要的创利渠道,随着入世后新的经济环境的形成,信贷的作用和地位将更显突兀。抓住信贷文化就抓住了国有商业银行问题的核心,信贷文化既是制胜的基本点,又是发展的动力源。
我国的银行信贷在经营思想和运行方式上经历了几次重大变化,也孕育了不同类型、不同特性的信贷文化。改革开放之前,国有银行处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之中,信贷规模和项目均由政府决定,银行只是按照要求划拨贷款,不具有独立的信贷理念和自主的信贷行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国有银行逐步建立了具有相对独立性的经营权限、利益目标和信贷策略,但整体上仍然没有摆脱计划经济的制约,仍兼顾着政策性银行和商业性银行的双重职能。信贷工作的突出特征还表现为片面强调扩张规模而忽视资产质量与自身经营成果。直至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开始转入市场经济体制以后,随着金融改革的实施和一系列金融政策法规的出台,国有银行才从根本上确立了作为国有商业银行应有的独立的金融企业法人资格与地位,成为市场经济的主体。信贷工作也渐渐形成了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的相对独立的经营理念和经营目标,并开始走上了集约化经营管理的轨道。
入世使国有商业银行信贷文化面临一次重大调整的新机遇,并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历史演化新阶段的新情况、新格局,促使我们有必要对信贷文化的历史与现状进行一些审视和反思,力图为信贷文化的未来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二、国有商业银行信贷文化的现状与差距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在信贷文化的内涵、规模、作用上较之国外同业先进水平与参与未来竞争的要求都尚处于初级阶段,甚至与国内一些小银行相比也有一定的差距。
1.由于信贷的核心地位及特殊作用还没有被全面、客观地认同,信贷在整体经营中的特殊功能得不到科学、合理的定位,信贷文化也显得消极与被动。国有商业银行面对变革,缺乏对健康的信贷文化的建设与引导,在信贷业务发展上过分强调安全性与零风险,致使信贷部门与信贷从业人员不求有权、但求无责等不良习气在一定范围内滋生蔓延,信贷从业人员应有的争先创优、岗位奉献、实现自我的意识无从体现,集体主义、团队精神也鲜有展露。
2.随着市场环境、企业需求与客户素质的变化,信贷经营的观念、思路、领域、行为方式也不断更新,但一些机构开拓信贷市场的能力和水平却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对外营销与服务还停留在较低层次,甚至沿袭较为原始的公关方式,依靠请客送礼来维系银企关系,争揽优质客户,使信贷业务带有了不良甚至不健康的文化色彩。
3.无论是同业之间还是本系统之内,广泛的交流不仅能相互促进,相互提高,而且有利于营造宽松、和谐的经营氛围。但一些国有商业银行的机构在信贷改革创新、经营管理、队伍建设等方面常常眼睛向内,过分依赖自给自足,存在自满意识和排外心理,背离了合作共存的时代精神,使信贷文化在一定范围内附带了纯粹的本土化色彩和无形的封闭化特性,并最终限制了信贷业务自身的发展。
这些现象的存在,制约了信贷文化对经营的反作用力的发挥,最终势必影响信贷资产的质量、效益以及信贷的综合竞争力。
三、以国际视野打造优秀的信贷文化
1.树立信贷文化意识,重视和关
注信贷文化。思路取决于观念,意识作用于实践。在未来的综合市场竞争中,信贷文化的竞争与信贷业务的竞争是同时进行、彼此交融、相互促动的两个方面。只有从主观上高度重视和关注信贷文化,才能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二者之间的关系,大力倡导积极的信贷文化,并进而有意识地发挥文化对业务的助推作用。充分认识信贷文化的概念、形式、表象和内涵,有针对性地实
施文化建设,主动关注信贷经营、管理、改革与发展过程中的文化因素,从文化的角度观察、分析和解决信贷具体工作中的问题。
2.正确评估信贷文化的现状,对信贷文化的功能和作用进行准确定位。一方面,针对目前信贷文化的状况予以全面、正确地评价,既提炼出经验、成果,又查找出诸要素中的问题,并从历史背景、客观条件、人为因素等方面分析问题的成因及危害。另一方面,立足现状并结合时代特征和未来竞争需求就信贷文化的功能、作用进行合理定位。用实际、深远的眼光,以新的信贷市场为导向,全面分析、衡量信贷文化的市场潜力和引导、规范作用,明确信贷文化在信贷市场中的角色和地位,把握好信贷文化与信贷业务在市场上的结合点。
3.综合治理当前信贷文化中各类不良因素。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注重信贷文化中人的因素,突出信贷文化的主体,将文化的思想、行为及职业道德与伦理通过人这一特殊载体得以有效传导和贯彻。其一,要关注信贷人员的个人素质和个体价值。优秀的信贷文化应当将锻造人才放到首位,通过培训等手段提高员工的个人素质,并使个人素质转化为个体价值,使信贷人员的个体价值得到实现和提升。其二,要建立良好的职业环境。这种环境既包括人际氛围、上下关系,又包括对员工教育、培养、选拔、任用以及处罚、激励的机制。良好的环境能对员工产生压力、引力和合力,既有利于稳定和吸引人才,又使信贷人员充满安全感、使命感、成就感和自豪感,从而增强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其三,要发挥管理者的表率作用。这是信贷文化不断提升的关键。管理者是楷模,是政策和组织行为的化身,好的表率是隐含的文化、无形的力量,能够通过上行下效贯穿全员,形成一致的行动、集体的合力。其四,要培育、打造集体主义与团队精神,树立团结、自信、奉献、必胜的人文精神,把从业人员感召到集体主义的旗帜之下。
4.立足国情行情、放眼未来竞争,积极打造有特色的银行信贷文化。信贷文化建设是一项牵动全局、意义深远的工作,是金融竞争新格局下国有商业银行的新任务。在经济市场化、市场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高速发展时代的信贷文化,应当是面向社会、面向市场、面向国际、面向未来的文化。一方面,国有商业银行要立足现状,注重体现和挖掘国内信贷文化的民族特色。发挥固有文化基础的优势,趋利除弊,相互取补,使信贷文化依附于国情、行情,体现民族化、本土化的优良特性。另一方面,还要敞开胸襟、放宽眼光,大胆汲取域外文化的精华。与本土和国内银行文化汇集交融,相得益彰,使国内银行信贷文化更具开放、兼容的国际化特性,更能跟紧先进信贷文化的发展潮流,更加适应未来国际信贷竞争的环境……
第五篇:对农业结构调整的思考
对农业结构调整的思考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我国农业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主要农产品供求关系由过去的长期短缺变为总量大体平衡、丰年有余。同时,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趋势的加剧,农业发展的目标、条件与环境也发生了根本变化,农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已从过去的资源约束为主转向以需求和资源双重约束为主;农产品供求的主要矛盾开始从供给总量不足的数量问题转变为供求之间因品种和品质不适宜而形成的结构问题和“农民增产不增收”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是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和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在农业结构调整中应注意以下三方面的问题:
要注重有效配置农业资源
农业结构调整的实质是合理、有效地配置有限的土地、资本和劳动力等农业资源,使之发挥出更好的效果,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要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要进一步完善现行的合同定购制度,使合同定购数量与价格的确定能切实起到保护农民利益的作用;发挥价格杠杆对农民进行结构调整的激励和诱导作用,除了反映在农产品的收购价格方面外,还集中反映在农用生产资料的价格水平;在政策上引导和鼓励农民在流通环节进行合作,构造新型的流通合作组织,这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分散弱小的农户增强自我保护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实现自身经济利益的重要保证。
对土地资源进行进一步规划,一方面围绕区域比较优势,通过资源整合开辟区域农业经济发展的新思路,培育具有地域特色的农产品产业链条,在国内市场需求的基础上,特别是培育和发展外向型农业生产和加工,提高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另一方面,通过资源整合,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在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实验和创新农业生产的新的机制,新的组织形式,在农产品品质一致性、农产品生产技术服务、优秀农产品推广、农业生产要素结构调整等方面取得突破,实现优化农业资源配置,增强农业经济发展的后劲的目的。为适应农产品国际竞争要求,加快劳动力转移,扩大农业生产规模和应用农业机械技术作为农业发展的目标,加大农业固定成本的积累和农业投资力度,逐步加快农业资本积累的步伐,逐步改善农业生产方式,实现农业生产成本中固定成本的增长。
同时也要加强对农业资源环境的保护。加入WTO后,农产品出口的贸易壁垒的突出表现是技术壁垒,而农产品是对土地资源和自然环境依赖性较强,农业资源的减少和生态环境的恶化会使农业生产能力遭到破坏性的影响,因此保持或提高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必须加强对农业资源环境的保护。农业生产过程对农产品品质质量的影响非常大,所以农产品的生产必须进行标准化的管理,投入的化肥、农药标准与投放数量符合环境保护和产品质量的要求,生产过程符合农业生产的标准化要求。国家也需要统一制定农产品分级标准,实行优质优价政策,促进“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发展。要注重优化整合农产品
优化整合农产品,首先要加大农业科研投入,提高农产品品质质量和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农产品品质质量是市场准入的重要条件,是增大农产品生产者剩余与消费者剩余空间,促进农产品市场实现的重要保证。特别是农产品的层次化、专用化发展为农产品品种科研提出了新的要求。根据不同的市场开发引进不同品种,开辟新的国际农产品市场,通过产品差异占据市场,避开通过激烈的价格竞争争夺市场。中国农产品的单位面积产量与世界农业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巨大的差距,尽管为适应市场需求提高的要求,中国的农业发展战略已经从过去的追求数量为主的“增产”战略转向了以追求质量和效益为主的“增收”战略,中国农业生产确实达到了供求平衡,丰年有余,但这是以土地超负荷使用,土壤有机元素靠外来补充的情况下实现的,土壤板结退化,生态环境恶化,为了保护农业生产能力,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农业“休
耕”以实现耕地恢复肥力也将是农业资源整合的又一个新的内容。农业“休耕”必须有总量供给平衡的保证,因此,通过科学技术提高农产品单位面积产量仍是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
可从三个层次全面优化整合农产品。(1)调整优化农业产业层次的结构,根据自然资源、市场情况和相关产业发展,调整种植业、畜牧养殖业、林业、水产养殖业的产业构成,扩大市场需求大的产业的生产规模,缩小市场需求萎缩的产业的生产,并使各产业间相互协调、联动发展。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农业资源、市场规模和相关产业相协调十分重要,如果一个地域有农产品进出口的条件,应该有限发展出口量大的产业,摆脱国内市场需求约束,发挥产品出口对地方经济的“引擎”作用,同时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地区产业升级,提高地区整体经济发展水平。(2)调整优化产品层次的结构,协调生产部门内部的资源配置。优化部门内部产品结构,使产品既符合地区资源优势,又与市场需求相一致。比如吉林省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发展玉米种植业,形成玉米产业等。产品结构的调整也要考虑资源、市场和相关产业的协调发展,避免单一因素造成市场风险。(3)调整优化产品品质层次的结构,即根据资源和市场需求及相关产业发展,调整某一中产品内部品质层次的资源配置,实现产品品质与市场需求的协调一致。随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农产品的消费需求由主要追求数量上的满足和保障逐渐转变为转向追求品质的满足,在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中心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农产品的生产必然在结构上突出品质和质量,把提高品质作为农产品生产的结构灵魂。农业生产对品质质量的追求和农业主管部门对产品品质质量标准的规范,使农产品在品质质量上分为多个层次,象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有机农产品等。一方面,细分了农产品市场,为更好满足消费者需求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为农产品生产制定了相应的标准,培育了农产品的市场信誉,为农产品更广泛地参与国际竞争作好了准备。在以市场竞争为目的的经济生活中,特殊品质的农产品具有专门的应用途径,在产品品质多样化、优质化的同时进一步实现农产品的专用化增强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创造条件。
要注意利用支持政策体系提高农业竞争力
在加入世界贸易体系后,我国可以在有限度地开放农产品市场的前提下,对国内农业实施适度的保护政策。所谓有限度就是只开放部分农产品市场。这部分市场的开放,一是不能冲击国内农业的发展和农民就业,二是开放的目的主要是调剂国内农产品市场的余缺,支持农业生产结构的转换。所谓适度保护政策是指在不违背关贸总协定或世界贸易组织体系有关农产品贸易协定的条件下,根据中国国情和财政实力,对国内农产品市场给予必要的保护,并对农业生产进行扶持。
根据现阶段我国农业发展的格局,政府支持农业发展的措施要分别确立长期措施和短期措施。由于“绿箱”措施以政府提供一般性服务、农业安全和环境保护为主旨,免于削减义务,用好“绿箱”措施是政府长期战略。当前,中国在部分“绿箱”措施的实施领域还不具备载体,如缺少行业组织,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绿箱”措施的应用。另外,短期内国家财政收入的预算约束,也不足以支持“绿箱”措施的深度实施。从中国现阶段看,关键是增加农民的收入,进一步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推动农业生产的发展。由于“黄箱”措施以补贴和价格支持为主,对国内农业生产的支持作用更大,更直接,短期内农业政策,以“黄箱”措施为主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