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不合法的有奖销售[案例介绍]
不合法的有奖销售
【案例介绍】
某沿海开放城市前些年保龄球馆寥寥无几,保龄球运动只是极少数有钱人才能涉及的娱乐,每局价格颇高,因此保龄球馆的利润颇丰。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先富起来的人也开始热中于保龄球运动。于是,保龄球馆的生意热得做不过来。不少商家都认为这是一个大有发展潜力的行业,纷纷立项投资建立保龄球馆。没过多久,该市一下子冒出大大小小数十家保龄球馆,原先供小于求的状况很快被打破,每局价格大跌。为了吸引消费者,不少保龄球馆纷纷使出各自的“绝招”。
1996年5月,金道保龄球馆在杂志等媒介上刊登广告,称凡是在有奖销售期内,十局打到300分的顾客,均能获得一辆“YAMAHA”摩托车(价值为3万元)作为奖励。不少人看了广告后,冲着奖品来到该保龄球馆以试身手,但大多无功而返。保龄球馆生意出奇的好,老板非常高兴,因为十局得300分几乎是不可能的,奖品无须兑现,这样低成本高收益的促销好不让人兴奋。不料一天上午,顾客施俊来到球馆买了十局球票,他不经意地玩着。谁知那天他运气非常好,在围观者的喝彩声中,竟然十局全中,得到了300分。施俊高兴地拿着电脑记分单去服务台领奖。然而,保龄球馆的工作人员却告诉他,他们不相信300分会出现,该成绩是伪造的,并称有证人和录象为证。双方遂发生争议。施俊要求金道保龄球馆给付广告中所允诺的“YAMAHA”摩托车;保龄球馆则认为施俊“舞弊”,成绩不算数。据查,由于该保龄球馆设立巨奖,已被工商部门处罚,广告中的“YAMAHA”摩托车已改为“精美礼品”。该保龄球馆所提供的证实施俊弄虚作假的证据材料不足以采信。
【几种观点】
1、金道保龄球馆应向顾客施俊给付一辆“YAMAHA”摩托车,因为他们的行为已构成合同。
2、金道保龄球馆的广告含有欺诈,因违反《广告法》而应承担全部责任。
3、金道保龄球馆的行为已构成不正当的有奖销售行为,应受行政制裁。
【评析意见】
首先,金道保龄球馆和顾客施俊之间已形成合同关系。一般说来,广告应该属于要约邀请,又称要约引诱,即经营者发出信息是为了希望其他人(包括消费者)向他发出要约;其本身不具有要约的约束力。但是,广告并不是绝对不能成为要约。当它具备了要约的条件后,它就成为要约,发布者则应承担合同的责任。本案中,金道保龄球馆发布广告,其广告内容表明:只要在有奖销售期内十局打到300分,就能获得奖品——一辆“YAMAHA”摩托车。这份广告内容明确,保龄球馆做出的是不容质疑的保证,因此已具备要约的条件。施俊在广告所示期内,用自己的行为承诺了这一要约,并且未表示放弃。因此双方的合同已经成立,作为债务人的金道保龄球馆应当兑现自己的承诺。
其次,金道保龄球馆的行为构成了不正当竞争。《反不正当竞争法》第13条规定,经营者不得从事下列有奖销售:
(一)采用谎称有奖或者故意让内定人员中奖的欺骗方式进行有奖销售;
(二)利用有奖销售的手段推销质次价高的商品;
(三)抽奖式的有奖销售,最高奖的金额超过五千元。本案中,金道保龄球馆根本就没有想兑现奖品的意思,是想利用“有奖销售”来达到增加营业额的目的,其行为属于谎称有奖的不正当有奖销售行为。另外,一
辆“YAMAHA”摩托车价值3万元,远远超过了法律所允许的最高奖5,000元的限制,也是不正当有奖销售行为。
再次,金道保龄球馆的行为是欺诈消费者的行为。施俊是接受服务的消费者,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19条,经营者应当向消费者提供有关商品或者服务的真实信息,不得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保龄球馆谎称有奖,引诱消费者接受其服务,又不兑现承诺,属于欺诈消费者的行为。
最后,关于处罚和赔偿问题。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第26条之规定,经营者违法进行有奖销售的,监督检查部门应当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可以根据情节处以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9条之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一倍。但本案中,施俊不能得到3万元及其一倍的赔偿。因为《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的最高奖金额为5,000元,所以,法律并不承认和保护3万元这一奖品。施俊只能以最高奖限额的最高额——5,000元作为基数要求权利。由于保龄球馆的欺诈,施俊可要求获得一倍于奖金额的赔偿。当然,如果保龄球馆能证明自己没有谎称有奖,不存在欺诈,则无须加倍赔偿,只要支付5,000元或等值奖品。
第二篇:有奖销售十大要点
有奖销售十大要点
有奖销售是近年来在商业促销手段中运用最多的销售方式,它以场面热烈、回报率高、惊心刺激、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等被众多商家反复应用。不同时期,用不同的形式、不同消费层次用不同的奖品赠品,针对市场状况,选择合适的促销方法,既宣传了品牌,又扩大了门店知名度,既树立了形象,又增加了收入。为了更好的使您对有奖销售有一个更加深刻的了解,我们把涉及有奖销售的步骤、形式、内容及注意事项,分十个要点一一剖析,希望能能对您的产品营销带来商机,能对您的专卖店的发展起到助剂作用。
一、要真实可靠,说到 做到
有奖销售必须做到真正有奖,不能与宣传内容脱节,不能有半点虚假,奖品不能选择假冒伪劣的产品,有的专卖店又想造声势,做宣传,又不想多花钱,在选购奖品时,挑选同类产品中最便宜的做为赠品或奖品奖给消费者,当消费者回味过来以后,不但不认可您的促销活动,还会引起消费者的反感,给接下来的销售工作带来很多麻烦,结果弄巧成拙,当时销了几辆摩托,以后再搞活动,怎么给消费者解释也挽回不了他们对你的看法了。还有的专卖店用假抽奖的办法欺骗消费者,更是商家的大忌。比如在旺季到来之前搞有奖销售活动,广告宣传的内容是“名牌车,高回报,买一赠一大促销”或“红六月,火××(××是摩托车品牌名),厂商联合献爱心”,“火七月,买××(××是摩托车品牌名),厂商联合献真情”,凡是在促销月中购买摩托车的朋友,凭保修卡月底抽奖,一等奖一名,赠摩托车一辆,二等奖二名赠彩电一台,三等奖六名赠洗衣机一台,纪念奖若干名,赠摩托车专用头盔一个。到了月底,因对市场摸底不透,购车户很少,或者是宣传不到位等原因,售出的摩托车没几辆,如果按原计划开奖就会损失很大。为了不失信于消费者,就必须如约开奖。为了减少开支,可在奖品上做文章,因为没有明确赠什么型号、多少钱的物品,可以赠50cc小踏板,迷你小电视,普通洗衣机和头盔,这样可以大大减少开支。但不能采取推拖的措施或耍赖的方法蒙骗消费者。有奖销售的形式很多(可参照有关文章),但不管用任何一种方式促销,都必须真实可靠,承诺了就要兑现,难兑现不要承诺。不成功的促销会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这种影响在几年内是抹之不掉的,失信于消费者,就等于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受损失的是自己。
二、要宣传到位,不留空白
有奖销售的成功运做,是建立在广告宣传的基础上的,宣传的面越广,宣传内容越是吸引人,对销售的影响就越大,销出的摩托车就越多,如果有一个好的促销方案,奖品设置也非常到位,但是只在店堂门前帖了几张海报,其它的宣传方式没有,认为“好酒不怕巷子深”是不行的,这样就会失去促销的作用。中
国人的消费,不论商品大小,价格高低,容易形成“一窝蜂”——抢购。特别是在农村市场,红白喜事全村出动,互相往来,密切接触或交往的机会多,很多家庭妇女串门时看见人家用的商品与自家的一样,就会脱口而出“你家用的也是这个牌子呀,与俺家一样”,如果再来一位串门的,他会就地推荐给第三者、第四者,“俺们都用的是这个牌子的,你家也用吧,不贵,挺好用”。在城市就不一样了,现在的城市居民提倡个性,追求与多数人不同的消费时尚,还美其名曰叫做“另类”——即另一个类型,这种消费观在农村往往行不通。农村乡镇的群居群集,人与人之间的文化层次差别不大,很容易形成“喜好相仿”,并且爱占小便宜。抓住了这些特点,成功的有奖销售往往能收到让人不敢想象的作用,集中购买,协议购买很容易形成“品牌旋风”,街头巷尾把有奖销售当成了头条新闻相互转告,义务传播。但是有的有奖销售做的非常之差,很不理想,门前冷落车马稀,促销期间,萧条冷落,无人问津,这主要是宣传不到位造成的,做宣传好象蜻蜓点水,搞得不扎实,没有轰动效应,选择的时机不对,或判断市场不准确等都会造成尴尬局面,骑虎难下,不易处理。
扎实的广告宣传形式,或采用立体轰炸的方法。在定出有奖销售的时间、地点、形式、奖品设置等内容后,先写出底稿,校对无误后,按当地村镇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印制传单广告,利用亲戚朋友,网点人员,包村分片散发,不论家庭情况,不管买不买摩托每户一张,因为农村有聚群的特点,买摩托的见了面会征求不购买摩托的人的意见,不买摩托的会给买摩托车的用户提供信息、出主意。或者几户想买摩托的用户聚在一起,讨论品牌,商量价格,一旦达成共识,便会集体购买同样的摩托,这样做不至招口舌、惹是非,不遭议论,这就是农村消费的特点。了解了这一特点,就要抓住时机,利用集日、庙会在城镇广泛散发,利用工厂、单位、机关、学校的上下班时间广泛散发。在当地电台、电视台提前半个月做全方位广告,不同时间段插播有奖销售广告,利用电视台滚动字幕全程滚动促销广告,印刷1/2开纸的海报广告在大村镇,城内主要街道、机关、学校、厂矿、企业、家属院门前四处张贴,广告铺天盖地,随处都能听的见、看的到,宣传车天天转,小喇叭处处响,把有奖销售活动搞的沸沸扬扬,让活动时间,活动内容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如果在旺季到来之前和旺季中间组织两次成功的有奖销售活动,你的品牌,你的门店在这一时间就会成为大街小巷人们议论的话题,就会让消费者心驰神往,就会带来一个销售高峰。
到位的广告宣传,积极的奖品筹备,店前的奖品展示,店内的促销气氛,店外的广告形式,员工的闲谈话语,亲朋的相互交往,网点的相互沟通都洋溢着有奖销售的神采,都展现着有奖销售的喜悦,方方面面都谈论着宣传内容,这样的有奖销售活动就会成功百分百,挣钱没商量。
三、要场面热烈,避免冷场
有奖销售要有一个热闹的场面,外边宣传的红红火火,店前冷冷落落店内无人问津,就会造成“消费心里落差”,使顾客乘兴而来,扫兴而归,有人问起“你到专卖店看了看摩托认为怎么样?”顾客一定会说:“吹的震天响,看车的人没有几个,不怎么样。”这种门前冷落车马稀的局面,会使消费者的购买热情一落千丈。为了避免冷场,就要未雨绸缪,事先布置,可采用“横幅条幅一起挂,各种小旗到处插,音箱喇叭天天响,精美礼品随时发”的策略,烘托门店气氛,创造热卖氛围。横幅可向厂家申请支持或自制,内容以宣传品牌配合促销为主,多数厂家有小刀旗,在店前的花池或人行道旁一米插一面,越多越好,找摩托车用户骑上摩托,插上小旗在城内主要街道进行展示,如有条件可在店前搞一些小型的摩托特技表演,利用音响设备在店前播放轻音乐或产品、车型、厂家介绍、广告等,如有厂家的主题歌曲可选时播放,厂家的小饰品,钥匙扣、手提袋等随时赠送,可购买几百个小电子表、小计算器、小激光笔、圆珠笔等发给看车的顾客,有这种象过年过节一样的热闹场面衬托,会使购买摩托者很快做出购买意向。大一些的如五六十万人的县市,一天买出几十辆摩托是很正常的。有的顾客本来已经心中有数,要购买其它品牌的摩托车,有的消费者与其它专卖店是亲戚或朋友,见到这种场面,往往会临时改变购买计划,当场改变主意,也会趁热闹买成你的产品,俗话说:随着下,不害怕,多数人见了这种阵式会认为“这么多人选购这种品牌,肯定这摩托错不了”,这就是中国农村一窝蜂,随大流的特点,越买越卖,越卖越买,往往有时对门也是摩托专卖店,这边的专卖店连续不间断的卖火了整个旺季,另一家专卖店眼看着自己的关系购买了人家的摩托,干瞪眼不顶事,天天冷冷清清,又没有计策,又没有魄力,只能坐以待毙了。
四、要实行公证,提高信誉
小的促销活动没有公证搞一搞也无不可,大的有奖销售活动最好花几百元请公证处进行公证。公证的目的不是走过场,是为了提高可信程度。现在的很多促销活动都是自己一手组织进行的,容易让消费者产生疑虑。再者说,有奖销售的全过程由本地的公证处公证,还会让执法部门的领导另眼相看,认为你这个专卖店搞的还挺正规,他们说上几句称赞的话,能对品牌及门店的形象建设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在抽奖、摇奖、抓阄、刮刮卡等开奖或兑奖现场,由公证人员宣读公证词,会让消费者肃然起敬,“还是这儿的门店正规,其它的专卖店自己瞎折腾,上了当我们也不知道,这家专卖店是经过公证的,肯定没错。”公平、公证就会使公众信任。公证的严肃、宣传的鼓动、时机的把握、舆论的称赞、场面的热烈、严密的计划、厂商的结合、运用的恰当,有奖销售就会迅速的推出一个区域名牌,这样的品牌,有时厂家倒闭了,也会在这个区域影响很长时间,有的会影响几年。但是,这里面有个前提:必须推销质量可靠,性能优良的产品,假冒伪劣的产品不在其列。
五、要行政监督,减少麻烦
在县级的行政主管部门,往往原则性不是很强,你做事出点格也不要紧,但要让他们知道,不能短礼,有时因为是小事,管也行,不管也可,他们也能做个“顺水人情”。比如:有奖销售本来对消费者来说是件好事,但是事情的经过要让市场监管部门、城管卫生部门、质量监督部门、交通管理部门、税务公安部门、广告管理部门、消费者协会等等部门知道,如果是为了避免麻烦把以上部门都请来,每人给点纪念品,就形成了“僧多粥少”的现象,光他们也照应不过来,这时可采用“拉大旗、做虎皮”的办法找一位局长以上的领导当顾问,找工商局的两三个人做现场监督就万事大吉了,即便是有的单位挑毛病、找麻烦,但碍于领导和同事的面子,也就会不了了之了。有的专卖店经理不管这一套,我行我素,认为他们管不着,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凡是前来找事的,都是例行公事,都是秉公执法。比如:工商局市场科专管市场秩序;公平交易科专管不正当竞争;广告科不但管你的电视广告,一切广告的发布都要经过他的审批,包括横幅、条幅;城管部门看见你的门店前面废纸乱扔、车辆乱放也会出面干涉或者罚款;质量监督部门会审查、检验你的产品质量、奖品质量是否存在假冒伪劣;交通管理部门会说你堵塞交通;税务部门会说你卖了那么多摩托应补交税款;公安部门会说你聚众集会活动存在不安全因素;消费者协会是“正当防卫”,看你会不会存在欺诈行为,是否违反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总而言之,凡涉及到的部门都有权管你、罚你,并且他们要你的钱是有名目的,是罚款,是违反了某一条某一款,不是乱收费。所以看起来简单的事情要复杂考虑,要计划周全,总之,要想经营好摩托门店,还要学会“八面玲珑,处世圆滑”。
六、要歌舞捧场,增加气氛
歌舞作为一种文化生活,在城市已经司空见惯,在农村还是有很大的吸引力的。有奖销售活动,邀请中小型歌舞团现场助兴,会招来很多过客住足观看。利用歌舞的说唱形式,把品牌宣传、门店形象、售后服务内容等穿插在歌舞里边,由节目主持人介绍给现场观众,也可以借厂家的名义,把歌舞团说成是慰问演出现场助兴,会更贴近消费者,在演出中演员与消费者以互动的形式效果会更好,如提出一个与品牌或服务相关的问题让消费者(观众)现场抢答,答对了奖小礼品一个,或发给一张优惠券等。
组织歌舞要有计划、要有方案,把整场演出的穿插内容、奖品发放形式提前与歌舞团主持人交待明白,让他们去结合演出灵活掌握进行宣传。如有公证人员或监督人员、监督单位,要在演出场地的演员后边放好桌、椅,并且在桌子上放“公证员”、“监督员”三角牌,请他们就座观看,既抬高了他们的地位,又树立
了门店形象。这种场合一般不要安排局以上的顾问就座,他就座会有失身份,安排他们在室内喝茶或随便就可以了,因为让他到场的目的是压事,是寻求平安。
七、要媒体录像,树立形象
在专卖店举行大型活动时把活动的全过程录制下来,既能保存活动的全部资料,又能剪辑成不同类型的宣传短片,利用媒体进行宣传,效果非常好。在举办有奖销售时,把活动计划、活动程序、活动项目、主要内容、具体时间安排详细的与录像师交待清楚,或者用文字把活动内容列菜单,这样安排便于录制。有奖销售活动结束后,可通过关系,将活动内容进行报道。因为多数县的电视台不做此类报道,只做政治报道,通过关系可以在新闻栏目连播几天,这种宣传形式,比做任何广告效果都好,如果不能在新闻中播出,也可通过关系录制成专题报道。这样做既避免了广告费用,又宣传了品牌,两全其美。
八、要组织用户、车队展示
在活动期间,组织摩托用户骑上新买的摩托车,每辆摩托固定两面红旗,最少要20辆以上,低于8辆就不要组织了,因为太少了起不到宣传作用,几辆摩托形不成阵式,没有阵容,让人看了有损品牌形象。车队排列要有次序,车多时2—3辆摩托为一横排,车少时可一辆接一辆不用横排,骑式车、踏板车、弯梁车有序排列,要有领队,对驾驶不熟练的车手必须淘汰,避免出事故,要安全第一。如果有宣传车(汽车),在宣传车上安装喇叭,在城内主要街道,大乡镇进行巡回展示,沿路散发传单或小纪念品。这种车队展示,沿路宣传能把近日要买摩托的顾客很快的吸引过来。这样的车队是流动的宣传队,是品牌的播种机,宣传到哪里,就播放到哪里,就会在哪里开出品牌之花。
对骑摩托车展示的用户,每天可给他们一桶机油,中午免费就餐或赠送其它小礼品进行奖励,或者在免费服务上,更换零配件上给予优惠或免费。现在是经济时代,如果不给他们一点报酬,下次再有活动他们就不会有人给你捧场了。
九、要现身说法,当场鼓动
利用摩托用户的亲身体验,在公众场合向消费者介绍自己购买摩托以后的感受,特别是在有奖销售的现场,让你的摩托车用户代表,结合自己买车后的整车性能,发动机质量、零配件更换、免费售后服务、上门、上路维修等现场演说,结合典型的售后服务例子,比如:某月某日,自己骑着摩托车在半路上扎了胎,当时因为有急事等着去办,摩托轮胎爆了,半路上又没有摩托修理部,只好打电话向专卖店求助,很
快专卖店的维修工按我说的地址找到了我,给我补好了胎,打满了气,一分钱也没要,一支烟也没吸,这样的售后服务,温暖了我的心,这样的品牌我信赖,这样的专卖店我非常认可。在摩托用户自己的亲身感受、现身说法的鼓动下,会调动新客户的购买欲望,会鼓起现场购买者的信心。现身说法,以点带面,现场鼓动性强,是有奖销售的点睛之处。
十、要选准时机,恰到好处
促销活动,选择时机是非常关键的,特别是搞大型的有奖销售活动,必须选择旺季到来之前,如果在淡季举办大型宣传促销活动会得不偿失。因为农村摩托市场的淡旺季非常鲜明,除非这一年某个月结婚的多,否则,淡季搞活动不会带来收获。
农村的旺季消费是有一定因素的,多数农产品都是春种秋收,即便是种植经济作物或搞特产养殖也是秋后或年前结帐,农民外出打工也是年底才能全部支回工钱,所以,农村市场的销售旺季主要是在秋播以后,这时农民手里有了闲资金,结婚的、闲骑的聚在一起购买。特别是历史的原因遗留的风俗,结婚的定日期多数会选择冬天的三个月,因为资金等方面的原因,结婚购车户大多在婚前一个月或半个月才购买摩托,有的甚至到结婚的近几天才买摩托。这些都是旺季形成的因素。如果不考虑淡旺季,不选择时机,五、六月搞促销,天气炎热,阴雨难料,又是青黄不接之时,农民手里没有闲散资金,心有余而钱不足,想买也买不成,淡季里你搞了促销,到了旺季消费者可能因时间的推移而淡漠了你的促销内容,因为促销是一个短期行为,时间性比较强,如果光促不销就会失去促销的意义。所以要准确分析市场,选择有利时机,恰到好处的去做好有奖销售,既出了名,又谋了利,两全其美。
以上是有奖销售的十大要点,望能斟酌实施。既然搞就搞好,如果不成功就会造成“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中天摩托研究会免费为终端专卖店提供促销方案、广告方案]
第三篇:安乐死不合法—资料
●安乐死不合法的十个原因
10.安乐死就是谋杀
安乐死一词来源于希腊词汇“euthanatos”,其含义是合适而有尊严的死亡,是指通过停止必要治疗结束生命(消极安乐死)或采取措施直接快速致死(积极安乐死)的有意识行为。尽管在有些人看来安乐死是有益的,但实际上积极安乐死与消极安乐死是既悖德又违法的,它和流产的性质如出一辙——都是谋杀!
谋杀是指有意识地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安乐死的反对者们,尤其是天主教徒,认为这一举措是错误的,因为这是一种谋杀。我们由上帝创造,那么上帝就是唯一有权利剥夺我们生命的人。事实上,《圣经》“十诫”里第六条规定“不可杀人”。因此,无论动机如何,任何形式的杀人都是不被允许的。
所谓的无痛死亡或协助死亡都会遭到教会谴责。就在最近,罗马教廷某行政官员就批评了布列塔尼·梅娜德——一位在2014年11月接受安乐死的癌症患者。梅娜德长期遭受脑部肿瘤折磨,当她再也无法忍受疼痛时,她决定自杀。宗座生命学院的校长——伊格纳西奥·卡拉斯科·德·宝拉在一次采访中说:“这位妇女选择自杀并认为自己死得很有尊严,这是谬论,自杀其实毫无益处,因为这是在对生活中的一切说不,包括我们生而为人的使命和为完成使命所作的努力。”
9.安乐死赋予医生太多的杀人主动权
医生们被授权执行安乐死,这给了他们扮演上帝的机会,由于现在多数医生不是为了热情而是为了工作而工作,所以他们可能会抓住这个机会滥用权力。这种推断对那些没有底线的医生来说是相当正确的。我们很多人没有意识到,现如今很多医生在走捷径私自牟利,目的是挣更多的钱或者让事情按他们的意愿发展。就拿产科接生的例子来说,一些医生强迫他们的病人在工作日进行本不必要的剖宫产,就只是为了确保自己有一个不被打扰的周末。在其他的一些医疗事件中,一些医生向病人施压要求立刻进行手术,只是为了最后摆脱这些病人。有些医生为了赚更多的钱,甚至说服他们的病人去接种没有作用的疫苗或者服用某种不必要的药物。如果医生用最快的方式杀死病人能让他最终获益——例如避免棘手的案例,或者搞定纠缠不清的家属,那么他有什么理由不这么干呢?
备受争议的病理学家凯欧克因·杰克就是一个最佳的例子,他利用病人正遭受极度疼痛而杀死他们。据报道,他的目的是普及安乐死,并为器官移植收集器官,最令人震惊的是,他是在拿这些遭受病痛的病人们做试验。凯欧克因宣称他曾帮助过130名病人进行过安乐死,你想象得到吗?更糟糕的是他发明了一个自杀的机器,称为“自杀机”,病人可以通过一个按钮给自己分配致死剂量的药物。后来,这个疯子被判为二级谋杀,但不幸的是,他不是唯一一个推行安乐死的家伙。在荷兰这个允许进行安乐死的国家,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人未经授权就被杀害。医生与其他任何人一样也是懒惰、自私和经不起诱惑的。在紧急情况下,医生也可能会犯错,会做出错误的决定。因此,安乐死不应该合法化,就如普通外科医生兼基督教医疗协会首席执行官彼得·桑德斯医生所言:“自愿安乐死让医生变成这个国家最危险的人。”
8.安乐死会破坏病患对医疗事业的信任
医生是我们在生病、虚弱、痛苦时去寻求帮助的人,是我们信任的人,是我们寻求健康指导及建议的人,是我们心目中救死扶伤的人。毕竟,他们的首要目标是挽救生命而不伤害病人。如果你生病时发现,自己信任到足以交托生命的医生竟然实施安乐死,你还会找他看病,遵从他的医嘱吗?如果你询问的是我,我的答案是不会。
只有当我确定医生会尽其所能去治疗挽救我的生命时,我才会到医院和诊所就诊。我可不希望我的主治大夫是一个认为我会放弃生命的家伙。医生进行大量训练就是为了保证能给病患提供安全且优质的医疗服务。他们还宣誓将竭尽全力治疗病患,可见其职责是帮患者摆脱病痛,而不是让患者告别生命。
安乐死或协助自杀合法化不仅使病患难以信任医疗领域的从业者,还会增加他们的忧虑,尤其是当他们就医的医生竟然在考虑是否要挽救他的生命时。
确实,安乐死或协助自杀会破坏医患之间的信任。
7.安乐死会侵蚀医学研究
我能理解为什么有些人想自杀。有时候,疼痛远超出人们的承受范围——你宁愿死也不想一遍又一遍地忍受那种剧痛。但是许多人,尤其是那些支持安乐死的人们应该意识到,不管是多么严重的疾病,总会有治疗方法的。尽管有一些治疗方式尚未被发现,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的出现会给疾病的治愈带来希望的曙光。你想想:很多年前,我们没有止痛药、抗生素这些药物,也没有治疗病患的仪器和器材,但由于前瞻性研究和人类对延续生命的极度渴望,我们才会发现这些东西。现在,数百万病患因此受益,甚至有许多人的生命因此得到挽救。为了发现更有效的药物及疗法,尤其是针对癌症、肝病这样的重症,科学工作者及研发人员应专注于研究。政府也应继续为研究项目提供资金支持,以取得更多有效的成果。如果专注点从治疗疾病转移到安乐死上,研发人员在缓解疼痛方面取得的进展以及为病患提供治疗的初衷都会受到影响。安乐死或许会让那些满怀热情地寻求更佳治疗方案的人们感到沮丧,因为多了快速而无痛死亡的选择能让他们迷茫。医生与其他医务人员在提供临终关怀和挽救生命时也不那么用心了,因为他们有了“实施安乐死的合法权利”。
6.安乐死合法化表示生命没有存在意义
安乐死的拥护者们时常宣称安乐死是“有尊严的死”,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事实上,它是对生命的摧残和毁灭。接受生命带给我们的一切,无论有多艰难困苦,都要与之抗争到底,然后平静地等待死亡的来临,这才算有尊严的死。安乐死合法化,会使人们相信他们能以此结束自己的痛苦,就好像给他们说:“你们没救了”,甚至是“活着还不如死了呢”。
可是,我们不要忘了,每一个生命个体都是有价值的,哪怕是残疾人,病人,还有那些徘徊在死亡边缘的人,这也是我们每个人存在的意义。因此,用安乐死来结束备受折磨的生命是不人道的。如果你认为实施安乐死是在帮助他们,那么你错了,这只会向他们传达绝望和自卑感。真正的悯恤是想办法减轻痛苦,缓解折磨,是给予关爱和体贴,是不管情况有多糟糕都不放弃,是留住我们在意的人,不让他们受到伤害。生命是如此绚烂迷人,我们要是能让那些“无望的病人”相信有很多理由值得他们活下去,谁还会想到安乐死这种东西呢?
5.安乐死合法化会改变公众良知
法律是一个强有力的工具,能改变我们的信仰、行为和良知。一项举措一旦合法化,大众将普遍接受,社会就认为它是正确的。就算它并不符合我们的个人偏好和原则,我们最后还是会付出实践,并确信它真实可行。人们信任法律是因为他们相信法律就是最好的,它从不出错。
法律影响文化和社会良知,从一个案例我们就能看出,案例中涉及对马克·韦伯塞姆和埃迪·韦伯塞姆的协助自杀。这对双胞胎天生耳聋,在发现他们会从双目失明转向另一种先天性视力失常(青光眼)后,他们申请了安乐死。根据《每日电讯报》报道,当地医院拒绝执行安乐死,原因是这对双胞胎既没有承受剧烈疼痛,也没有患上绝症。根据比利时法律,医生判断病人能清晰表明自己的意愿且正忍受着剧烈的疼痛时,安乐死才具有合法性。因此,批评家们指出马克和埃迪并没有承受剧痛,但是维护死亡权的积极人士维姆·施特菲教授决定给他们实施安乐死。他为这一说法辩解道:“这对双胞胎当然没有承受剧烈的疼痛,但是绝对有这样的可能性。一位医生的评估总是和别人不一样的。”负责实施安乐死的医生大卫·杜福尔甚至声称“„„结束他们的痛苦其实是一种解脱。”
就在韦伯塞姆兄弟俩实施安乐死不久后,当时执政比利时的社会党人颁布了一项新的修正案,即患有痴呆症的人(包括孩子)能实施安乐死。
这表明,社会一旦认可这种谋杀,人们就有可能这样做,而且不会因此感到丝毫愧疚。
4.安乐死合法化会害死越来越多的生命
安乐死的反对者们认为,安乐死合法化将会导致社会危机。安乐死一旦被法律准许实施,不仅会成为饱受疾苦的慢性病人的选择之一,那些面临着生活困难的人还会将安乐死视作解决问题的合理途径。最终,生杀自由将变成社会常态,不论是老人、小孩、失意者还是那些并不一定以死亡来解决问题的人,都可以随心所欲一死了之。
安乐死合法化的荷兰受到的教训就是现实中最确凿的证据。自从安乐死在荷兰合法化后,安乐死例数激增。据报道,2006年,荷兰仅有1923例安乐死;2007年,安乐死病例增长到了2120例;到了2011年,将近4000位病人实施了安乐死。相关调查预计,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安乐死例数仍会激增。
这些数字确实让人触目惊心,但是,这仅仅是安乐死弊端的冰山一角。更糟糕的是,一些实施安乐死的病人并非自愿,也就是说,医生们“未经本人同意”就谋杀了他们。
另外,据报道称,至少有50%的安乐死病例并没有被公开。批判者们声称,实施安乐死的病例实际数量很可能远高于官方公布的数据。再者,荷兰安乐死法律的修改进程也着实令人堪忧。以前,安乐死只允许在患有慢性病或病状极其痛苦的病人身上实施。可是现在,就连痴呆症病人、疲于生活的70岁高龄老人、残疾人、精神病人都纷纷选择安乐死。
我相信,一旦安乐死合法化在全国(甚至全世界)实施起来,轻易结束生命的行为将会成为常态。3.安乐死鼓励了心理脆弱的人轻易结束生命
安乐死合法化的支持者认为,安乐死合法化不仅能避免心理脆弱的人选择错误的死法结束生命,还能让饱受疾苦的病人有尊严地死去。但是,安乐死合法化的反对者却不这样认为,他们觉得安乐死合法化不仅不能保护好脆弱人群,还会使他们做出片面化的决定。
安乐死一旦合法化,重病缠身、无法自理的病人便会因不想拖累家人而选择死亡。是的,无法自理的病人总会觉得自己一无所用,他们因为身体虚弱而不能工作、无法为家庭社会做出任何贡献,只会给家人增加负担。这种人生毫无价值的感觉是他们选择死亡的主要原因。幸运的是,安乐死在大多数国家和地区是不被允许的。可是,安乐死一旦大范围合法化,就再也收不住场了——没有任何人可以阻止那些寻死的人。安乐死将会被病人和残疾人视为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
2.要求安乐死并不代表病人想要结束生命,他们只是困在一张自欺欺人的网中。
在那段艰难的日子里,特别是直面死亡时,病人的内心是很脆弱的。他们缺乏必要的知识了解自己的现况,而这恰恰影响着他们的决定。许多人以为,病人是承受不了病痛才会要求安乐死,而事实上,是对未知的恐惧让他们做了这个选择。病人担心自己疾病缠身的结局,包括活下来的可能性(事实上往往生不如死),还有最重要的是害怕给亲人造成负面影响。根据美国俄勒冈州的一项调查,66%的人选择安乐死是因为他们不想成为别人的包袱。的确,没有人想要成为自己家庭、朋友的负担,但同时,也没有人想要轻易结束自己的生命。那些说“让我死吧”的人并非在吐露他们的心声,实际上,如果医生拒绝了安乐死的请求,他们会相当感激。实施安乐死是个不明智,甚至是错误的选择。毋庸置疑,身患疾病或是天生残疾是个悲剧,但结束生命并非解决问题的办法。他们需要的是来自朋友、医生的爱和支持,家人的安慰、包容更是必不可少。如果这些病人感受到他们的生命得到尊重和关怀,他们定会鼓起勇气,努力得活下去——不管要承受多少痛苦。
音乐家贝多芬,印度残疾舞蹈家苏达·尚特朗,英国出色的残疾人运动员谭妮·葛雷·汤普森,著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还有美国摇滚女歌手谢丽尔·克罗,美国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罗姆尼之妻安·罗姆尼,电影演员休·杰克曼,他们无一不遭受着疾病或是身体残缺带来的痛苦。但是,他们选择为社会做出贡献,从未考虑过要结束自己的生命。他们也从来没有想过通过安乐死来摆脱生命的困境,因为,安乐死并不是解决问题的优选方案。
1.有更多更好的方法来减轻生命之苦。
如果人们觉得自己身患绝症,常常只有两种选择:在病痛之中死去或是接受安乐死,平静且快速地离开人世。但是很少有人知道还有另一种选择:那就是足够的关怀和爱。上文已提到,身患不治之症的病人最大的恐惧并非生理上的疼痛,而是害怕成为家人的负担,害怕被家人放弃。
就像理查德-兰博顿医生所说:“只要病人感受到自己被关爱而不是别人的负担,只要他们的病情在可控范围之内,他们就不会对安乐死有诉求。这不是安乐死合不合理的问题,也与安乐死是否让人接受无关,更不在于它是否实用或有效,这与安乐死本身毫无关系。”此外,那些遭受病痛的人并非真正想要安乐死,更没有人会喜欢这个主意。虽然这能够让他们像想要的那样平静地死去。有时是主治医师影响了他们安乐死的决定。2001年,荷兰外科医生Joke Groen-Evers接受访问时承认她以前曾支持安乐死。和病人临终谈话时,她总会提及安乐死这一话题,据她估计,临终病人十有八九会要求安乐死。但后来,她改变了观念,开始给予临终关怀,减轻病人内心的痛苦,也不再和临终的病人提及安乐死。她发现,竟再没有病人要求安乐死了!她说:“如果你提及安乐死,他们就会要求安乐死。如果你给予的是临终关怀,他们也会做出更好地选择。”
●反方问题
1.安乐死的过程能否做到不被人利用呢? 2.解决病人的痛苦非得安乐死吗?
3.请问对方辩友安乐死存在弊端吗?如果有,何在?
4.那如果安乐死合法化了,是不是让弊端保留下来了呢?
5.请问你认为安乐死能在所有中国人包括不患有病痛的人中达成共识吗?
6.请问对方辩友你认为安乐死的标准好介定吗?现在的医学能百分百验证码?
7.当一个人没有钱为自己的生命买单,而且遭遇巨大痛苦的时候,该不该在他的要求下实施安乐死呢?
8.病人与病魔抗争到最后一秒,在苦难的修行中体现了生命的价值,这样的死对方觉得有尊严吗?
9.安乐死合法化造成患者被合法的谋杀或者被迫的自杀,这岂不是与安乐死背道而驰吗?
10.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面对高昂的医疗费用,会不会有亲属代替患者表达安乐死的意愿或暗示患者自主表达安乐死的意愿,从而逃避经济上的压力呢?
11.请问当一个病人喊着:”我不想活了”的时候,你认为他是想结束自己承受的痛苦,还是想结束自己的生命呢?
12.像以前大学的那种制度,只要大学毕业之后就会有工作分配,因此很多大学生在大学只是“抱着60分万岁,多一分浪费“的想法度过大学四年。那么当安乐死合法化了,会不会使人类在医学上失去探索的动力呢?
13.假如一位病人只有三个月的生命了,他选择安乐死,但三个月之后他患的病已经有了解决方案,那么这个人是不是死的很冤呢?如果他在坚持三个月,他是不是可以活得好好的呢?
14.请问你认为当今世界上是不是还存在很多不孝子呢?如果安乐死合法化是不是给他们提供了可乘之机呢?
15.医生的职责不是“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吗?那为什么要让病人安乐死呢?
16.如果一个人在极其痛苦,备受精神和身体的煎熬下,所作出的决定是不是不客观呢?
17.请问对方辩友违背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逃避现实,选择死亡的人是不是一种懦弱的表现呢?
18.没有人能判断下一秒会发生什么,那怎么能判断那些病人无法医治呢?
19.帮助安乐死与故意杀人罪之间的界定怎么去判定? 20.如果安乐死合法化后对安乐死的滥用怎样去控制呢?
21.如果有人打着“安乐死“的幌子,大举手中杀人的屠刀,我们要如何去判断,去保护那些患者呢?
22.患者家属要求医生对患者进行安乐死,这如何判断是不是他们想逃避麻烦的一个借口呢?
23.安乐死一旦合法化,这不是削弱人们战胜病魔的希望吗?
24.老话说得好“好死不如赖活着”,安乐死合法化如何解释我们的传统观念呢?
25.安乐死合法化以后,出现的一些犯罪行为由谁来承担责任呢?
26.法律是至高无上的,请问对方辩友认为国家法律应该允许私人间以协议或承诺的方式来 处决生命吗? 27.如果说安乐死是让人没有痛苦的死,那抽鸦片致死也算吗? 28.我想请问对方辩友,不治之症就永远是不治之症吗? 29.安乐死漠视生命,让健康的人产生恐惧感怎么办?
30.如果一个人要实施安乐死,而且要亲人去签文件,对方辩友认为这对亲人残忍吗?
31.安乐死实质是死亡,那么安乐死与生命至高无上相违背吗?
32.我国是一个非常重视孝道的国家,子女应将好好孝顺父母,而安乐死是不是将他们置于不孝之地呢?
33.医学在发展,能因为暂时救治不了,就放弃治疗吗?
34.我国现在人们总体的受教育水平还不高,有的人根本就不了解安乐死,在治疗时可能听错别人的话而冤死,怎么办?
35.也许大家经常看到新闻说,某医院因误诊怎么样,这不禁让我们担心,要是医院误诊而使病人安乐死怎么办?
36.如果说你的亲人病了,你不想着怎么为他治病,而是为了医药费精打细算,对方辩友无非是为一些伪孝子提出一种辩护嘛!
37.有些人为了拯救亲人生命,宁愿通过非正当手段途径挽救亲人生命?请对方辩友解释一下这个问题
38.为什么有的人宁愿放弃自己的生命也要挽救他人?
39.人道主义提出只要有一丝生机就不遗余力的救治,如果医生基于对病人无法忍受惨绝人寰的痛苦而帮助病人自杀,难道这就是所谓的人道主义吗?
40.如果贫穷百姓因无钱看病和医治,只能被迫选择安乐死,那对于引起的社会不安定情况该如何解决?
●关于堕胎合法而安乐死不合法
第一个问题——在中国堕胎合法,我国民法通则的出生标准是独立呼吸说,即只有在其能够独立呼吸之后,才能享有民事权利能力,才能属“婴儿”,而不再只是“胎儿”。因此杀掉一个婴儿构成故意杀人罪,杀死胎儿不构成故意杀人罪。第二个问题——安乐死不合法,我国的死亡标准是综合标准说,即自发呼吸停止、心脏跳动停止、瞳孔反射机能停止。安乐死分为积极的安乐死和消极的安乐死。
消极的安乐死是指对濒临死亡的患者,经其承诺,不采取医疗措施,任其自然死亡,这种行为不构成故意杀人罪。
积极的安乐死,是有意缩短患者生命的安乐死,即为了免除患者的痛苦,而提前结束其生命。积极和消极的安乐死的区分标准在于:是否人为地明显缩短患者生命。
第四篇:案例介绍
案例介绍 : 蓝某,女,9岁,小学三年级(4)班学生。学习成绩一般,不够稳定。性格内向,胆子小,害羞。在学校里,很少与老师、同学们交谈,老师找她谈话,她一声不吭,面无表情。上课时无精打采,眼睛无神,对什么事情总是提不起兴趣。平时独来独往,爱在一旁观看别人的活动,自己很少参加。她家庭生活比较贫困,因而有点自卑。父母为个体户,文化程度不高,对孩子不够重视,父母忙着为生计奔波,而忽略了与孩子的内心交流,她终日闷闷不乐,从来没有看见她脸上有笑容。
案例分析 : 蓝某性格内向,寡言少语,不愿主动与人交往,把自己封闭起来,因而觉得生活了无意趣,在情绪上以抑郁、悲伤为主要心境,在意志行动上,表现为精神不振,不想动,遇事从消极方面进行归因,以悲观的眼光看未来。其次,家庭环境不好,父母对她关心够,不重视感情沟通,使她缺少亲情。学习成绩也不是很理想,常表现为自我评价低,对前途、希望看得非常悲观,自卑感随之产生。
辅导方法 :
1、经常会谈。不定期地找蓝某交谈,对她表现出亲切,关怀的态度,并诚恳地说明老师愿意帮助她,使她产生信任感。
2、设计心理问卷测试。由于蓝某不愿说话,一问三不答。根据其性格特征,从她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文娱活动等各方面设计有针对性的心理问答,让她参与测试。通过分析测试结果,全面了解她的心理状况,做到心中有数。
3、开展“一帮一”活动。安排一个性格开朗,能说会道,乐于助人的同学与她同桌,给同桌布置任务,让他每天与蓝某说五句话,话题随意,并做好记录,及时反馈。通过训练逐渐激发蓝某与人说话的欲望。
4、指导交友,多参加各项集体活动。课外时间,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如丢沙包、跳绳、邀请同学到家里参观小动物等活动,让蓝某与大家一起参加,增进交流,使之体验到活动的乐趣,并感觉生活美好,友谊可贵。
5、关注闪光点,多表扬,多鼓励。课堂上,尽量给蓝某表现的机会,对蓝某所取得的点滴进步进行夸张些表扬,使同学们羡慕她,接近她,让蓝某增加自信心,消除自卑感。
6、指导掌握学习方法。经常给她讲授解题思路,点拨难题,并做好方法的归纳、总结。让她学得轻松,使之对学习逐步产生兴趣。
7、保持书信联系。与蓝某通信,让她把自己忧伤的事以文字形式发泄出来,以减轻心理压力。并在回信过程中给予必要的心理辅导。教会她学会自我安慰,自我调节,遇到不愉快的事,应多从好的、积极的方面着想,保持开朗的情怀。鼓励蓝某把自己高兴的事向知心朋友、老师、家长诉说,让别人共享欢乐。通过通信,拉近与蓝某的距离感,给她营造一个轻松、愉快、平等的扭转。
8、开发家庭环境中的支持力量。与家长保持联系,争取得到家长配合,让家长对蓝某多施予爱心,从生活细节、学习方面入手,让她逐步感受到父母的浓浓暖意,体验到亲情的温暖。
辅导效果:
通过一系列活动设计,蓝某的性格有了很大的改变,变得开朗了许多。找她来谈话,已经有问必答。她也有了自己的好朋友,并经常与她们一起活动,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进步。更为可喜的是,她会主动向老师问好,同学们还能常常看见她那盈盈的微笑。
二、爱护、尊重学生。
其实,学生的心灵是最敏感的,他们能够通过老师对自己的态度来判断老师是否真心爱自己。同时,他们也渴望老师能够时时刻刻关心爱护自己。“罗林塔尔效应”告诉我们:只要教师真心爱学生,并让他们感受到这种爱,他们就能以极大的努力向着教师所期望的方向发展。问题是,有些老师走进了“爱”的误区,对“爱学生”的认识表面化,以为不讽刺不挖苦不歧视不体罚就是关心爱护,以为嘘寒问暖为学生提供物质帮助就是关心爱护,以为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考试分数就是关心爱护,殊不知,真正的关心爱护,不仅是生活上“扶贫”,学习上“扶智”,更应该是精神上“扶志”,品行上“被德”,心理上“扶健”。有人说,对学生,可以没有爱,但要尊重。我却以为,尊重就是一种爱,真正的爱不能没有尊重。很难想象,一个无视学生人格、漠视学生尊严的教师,会是一个热爱学生的教师。一个善于爱的教师,他一定懂得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学生的尊严,因为“只有教师关心学生的人的尊严感,才能使学生通过学习而受到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这样告诉我们,“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来说,就在于让儿童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反之,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就会阻碍学生的进步和发展,甚至毁掉他们的前途。一个善于爱的教师,他一定懂得尊重学生的个性。
三、给以较多的情感关怀
教育是一项伟大的育人工程。人是具有情感的,所以情感关怀在教育中处于相当重要的位置。学生的过分冷漠实际上是一种精神情感的失调,教师给以较多的情感关怀,可以收到明显的调节疗治效果。
1.多一些理解沟通的谈话。抽一点儿时间,以平等的姿态,多跟学生谈谈心,能知道学生的心里工正在想些什么,能知道他们最担心的是什么。不要盛气凌人地训斥学生,多表示一些理解,适当地给一些点拨,学生心头的那点儿郁结往往就化解了。
2.多一些一视同仁的关心。这些有心理困境的学生,大多非常敏感,自尊心极强,性格内向。如果教师在对学生的态度上厚此薄彼,对他们有些冷淡,他们就会感到强烈的不满。所以教师必须真正了解每一个学生,对每一个学生都要做到一视同仁,尤其对心理素质欠佳、单亲家庭的学生,不妨格外表示自己的好感和热情,这并不是虚伪,这是调控学生心态的需要。
3.多一些宽厚真诚的爱心。心灵过分脆弱、缺少爱的学生大多有点偏执,脾气或许有点“怪”,教师千万不能因此而嫌弃他们,也不能硬要他们立即把怪脾气改掉。青少年有点儿孩子气是正常的,每个人的个性千差万别也是正常的。教师如果能以一颗宽厚真诚的爱心去教育他们,必能便他们走出暂时的心灵阴影,而步入人生灿烂的阳光地带。
四、在师生间、同学间架起爱的桥梁,使他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恢复心理平衡。开始,他还不愿上学,我去到他家里时,老躲着不见,或是一问三不答。我知道这是防御心理的表现,其实其内心还是渴望得到别人的同情和关心的,他极需要被爱的感觉。我不急也不燥,以极大的耐心和热情地给他讲班里发生的趣事,讲同学们是多么希望他回到学校,和他们一起学习,一起活动。我主动与之接近,缩短心理距离,想用集体的温暖来消除她内心的焦虑和冷漠。同班级同学知道这种情况之后,主动利用放学后的时间,陪他聊天,给他讲讲学校组织的各种各样的活动„„慢慢地,他的表情没有那么呆板,渐渐地露出了一丝向往。此后,他瘦弱的身影也逐渐逐渐地出现在教室里。但我并不满足于此,一直寻找让他重新振作的契机。上课时,我提出一个问题,很多同学不会答,竟意外地发现这孩子眼里露出一点笑意,就抓住这个机会提问他。开始,他涨红了脸,讲得结结巴巴的,我用鼓励的眼神望着他,亲切地对他说:“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行的!”结果他讲得很流利,得到了全体同学的掌声,他的脸上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此后,我还多次为他提供尝试成功的机会,让其体验成功的喜悦和荣誉,增加良性刺激,使他摆脱自闭心理,激发起自信心和上进心。心灵的交往,热情的鼓励,温暖着他那颗冷漠的失望的心,使他重新回到了班集体中。
五、我们不能把学生的心理问题当作品德问题来看待。
生存与发展是当今世界性的教育主题,而生存和发展有赖于优良的素质。人的素质结构由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等构成,没有健康的心理,很难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但在班主任工作中,我们往往注视着学生学习成绩的高低,品德的优劣,而忽略了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尤其甚少注意到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甚至把心理问题当作品德问题来看待,把解决思想问题的方法来解决心理问题。这样做,将使班主任工作的实际效果大打折扣,也培养不出学生对学习与生活的健康和积极的态度。班主任工作的成效,有时是取决于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程度和理解程度。加强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也是走出传统德育困境的需要。要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必须要注入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鲜内容。
学生需要爱,教育呼唤爱。爱像一团火,能点燃学生心头的希望之苗;爱像一把钥匙,能打开学生心头的智慧之门;爱是洒满学生心灵的阳光,能驱散每一片阴坦,照亮每一个角落,融化每一块寒冰。愿每一位教师、家长不光有爱,而且善于爱。
第五篇:案例介绍
案例介绍:20世纪80年代以来,“品牌资产”因其被广泛认知为一个公司最有价值的资产而响彻全球。它虽然是一种无形资产,但对企业经营发挥着巨大的商业作用。因为,在成熟的市场环境中,高附加值只存在于品牌之中。其中蒙牛又是其真理的最好阐释,它在开创前三年,平均每天超越一个同类企业;开创满六年,其销售额增长200倍,投资收益率大于5000%;未满八岁,就成为世界同行的领头人。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从无到有,从小地方的无名私企到影响整个乳制品行业的首屈一指企业。
蒙牛乳业集团定位于“致力于人类健康的牛奶制造服务商”的高度,创造与众不同的品牌建设之路。通过媒介宣传,蒙牛不但赢得了知名度,更赢得了很高的美誉度,形成了深具品牌内涵的品牌差异化竞争力。从“百年蒙牛,强乳兴农”的愿景过渡到对“企业公民”形象的塑造;从香浓的草原牛奶到中国航天员专用牛奶,到营养专家形象,再到“每天一斤奶,强壮中国人”,蒙牛对品牌的每一次投入都经过精心设计。它不仅借助媒体宣传,借助“超女”打响品牌,还积极赞助中国“申奥”成功,与国家共同抗击“非典”,为奥运健儿“加奶”,响应总理号召全国捐奶,将集团利益与国家利益相联系,塑造了良好的企业形象,打造了极具优势的品牌优势。
而蒙牛在创业之初也是从“零”开始,由于蒙牛的管理团队都是从伊利叛逃出来所形成的,所以它不仅要面对“一无工厂,二无奶源,三无市场”的艰苦环境,还要面对伊利为了出气并稳住自己的人马所进行的一系列打压行为,但他们却没有放弃而是及时的制定相关的战略与营销之道,从而创造出了举世瞩目的“蒙牛速度”和“蒙牛奇迹”,使现在的蒙牛“一有全球样板工厂,二有国际示范牧场,三有液态奶销量全国第一” 并创造了多项全国纪录:荣获中国成长企业“百强之冠”,位列“中国乳品行业竞争力第一
名”,拥有中国规模最大的“国际示范牧场”,并首次引入挤奶机器人,是中国乳界收奶量最大的农业产业化“第一龙头”;蒙牛枕单品销量居全球第一,液态奶销量居全国第一,“消费者综合满意度”列同类产品第一名,同时也是2003年香港超市惟一获奖的大陆品牌;蒙牛还是中国首家在海外上市的乳制品企业,并一举摘得“2004年最佳IPO”桂冠,并且致力于从“中国牛”向“世界牛”迈进。
但在 蒙牛发展迅猛的同时,也受到食品质量安全的威胁,在08年曝光三鹿三聚氰胺黑幕,蒙牛、伊利、光明等品牌悉数被卷入。蒙牛深陷三聚氰胺**中,销量一落千丈。牛根生彼时将此事“对蒙牛的伤害”提升至“生死”高度。历经两年休整,蒙牛终于走出阴霾。而最近在蒙牛高调宣称“未来五年进入世界乳业十强”后的第七天,在陕西省榆林小学,两百多名学生因饮用该牛奶而出现集体疑似中毒,这是三聚氰胺**之后,国内乳业最大一起群体“中毒”事件,也是蒙牛所遭受的最新一起信任危机事件。蒙牛再次被推至风口浪尖。虽然事后经过查证,蒙牛的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标准,但是的公众信任度又再次下降,为其销量带来不可避免的打击。
问题提出:
一、蒙牛为什么能够在几千家乳品企业的残酷竞争中脱颖而出?它是怎样进行其营销之道?
二、在蒙牛发展迅猛的同时为什么会出现各种食品安全问题?应如何解决?
案例分析:
一、由以上案例并总结蒙牛的销售经验,可知:一个成功的市场营销活动是在正确的市场营销观念指导下的各种营销策略的综合应用。
1,借势营销策略。
A,携手伊利,共创乳都
对于一个小企业来说,要在市场上站住脚根,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因为强大的竞争对手是不允许别人进入这个市场的,而小企业在自己力量小的时候,该采取什么战略来应对强大的对手呢?需要借势。洪水的力量为什么那么大,就是因为水多才有水势。假如是一杯水的话,力量就很小,不足以成势。所以小企业面对强大的竞争对手的时候,需要积累自己所拥有的势,当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爆发出来,让对手措手不及。这也是蒙牛采取的策略。蒙牛在创业之初也是从“零”开始,由于蒙牛的管理团队都是从伊利叛逃出来所形成的,所以它不仅要面对“一无工厂,二无奶源,三无市场”的艰苦环境,还要面对伊利为了出气并稳住自己的人马所进行的一系列打压行为。所以,面对如此困境,蒙牛不是与伊利针锋相对,而是选择了与其携手。不仅打消了对手的戒备心,还借势对手为自己蓄势。B,借势申奥,脱颖而出。
借势,看似比较容易,人人都可以借。但如何才能借得对,借得准,却不是像说的那样简单。在《红楼梦》里一心要掌握贾府实权的薛宝钗说过一句话:“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天。”不管企业也罢,个人也罢,如果你找到了自己的“好风”,自然也上了“青天”。2001年炎热的夏季,众人的目光都聚集在“申奥”事件上,奥运会历来是商机无限,刚刚起步仅两年的蒙牛瞄准了这一千载难逢的时机。因此,蒙牛打出了“一厘钱精神,千万元奉献”的旗帜,意思是蒙牛在每袋牛奶、每根雪糕的销售收入中各提取一厘钱,累计提取1000万元,分期分批捐给“奥组委”,这样,蒙牛的公益行为就天衣无缝的与消费者联系在了一起,让每个购买蒙牛产品的消费者感觉到为“申奥”做了贡献,即体现了消费者的个人价值,又升华了蒙牛品牌形象,可谓一箭双雕。
2,造势营销策略
A,神五造势,腾飞神州
2003年“神舟五号”飞船载人航天,这在我国发展史上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如果将“神五”与营销进行捆绑,并且将其垄断,无疑是一次空前绝后的机会。谁率先拥有这个资源,谁就抢占了制高点,蒙牛又做到了。蒙牛牛奶经过层层筛选才被确定为“中国航天员专用牛奶。然后蒙牛将口号定为“蒙牛牛奶,强壮中国人”,即体现蒙牛作为民族品牌为中国的航天事业尽心尽力的表率,又为蒙牛牛奶作为“航天员专用牛奶”做宣传。另一口号“举起你的右手,为中国喝彩”和“蒙牛牛奶,强壮中国人”的品牌宣言紧密结合,由此树立起一个具有民族内涵的品牌形象,从而提升蒙牛的品牌魅力,增大了品牌的知名度,升华了品牌的美誉度。此次借势造势,不但给蒙牛注入了新的品牌内涵,更增加了蒙牛的爱国心、公益感和责任感,同时向消费者传达了蒙牛产品品质值得信赖的品牌信息,等同于用航空食品的严格标准来证明蒙牛产品的健康和营养,有利地推动终端销售。
B,超女造势,唱响全国。
作为一档大众参与的娱乐节目,超级女声在2004年首次举办之时,就已经取得了比较好的社会反响。根据一份统计表明,2004超级女声的收视率直逼中央五套的节目收视率。超级女声体现的想唱就唱,自我主张的时尚精神与蒙牛一直力图打造的时尚乳饮料的形象不谋而合。正是这种内在元素的契合促使蒙牛选择“2005超级女声”作为合作伙伴,以此为平台推广蒙牛酸酸乳。首先,在歌曲营销方面,蒙牛找到了上一届超级女生的季军张含韵作为产品的形象代言人,制作了广告歌曲《酸酸甜甜就是我》。并且将其MV广告片和形象广告投放在电视、广播以及一二线城市的灯箱和路牌上。《酸酸甜甜就是我》更借超级女声之势,成为各大音乐排行榜热门单曲。其次,在主市场促销方面,蒙牛也是精心策划一番。对于超级女生分赛场的选择,蒙牛挑选了郑州、杭州、长沙、成都、广州五个赛区。事实上,这五个赛区对于蒙牛酸酸乳的销售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与湖南卫视联手打造的“2005蒙牛酸酸乳超级女生”,使蒙牛在酸酸乳领域的销售量从2004年的7亿元人民币飙升至30亿人民币。短短几年时间,蒙牛利用这次的成功营销将自己推上了王者的宝座。3,品牌营销策略。
从上面的案例可以发现:“品牌资产”因其被广泛认知为一个公司最有价值的资产而响彻全球。它虽然是一种无形资产,但对企业经营发挥着巨大的商业作用。因为,在成熟的市场环境中,高附加值只存在于品牌之中。品牌传播是需要载体的,载体易碎品牌就易碎,载体结实品牌就结实。蒙牛所选的品牌载体一般都是“钻石”级的,如航天员专用牛奶,运动员专用牛奶等。基于此,蒙牛踏上了与众不同的品牌建设之路。蒙牛成功的背后,有着其独具特色的品牌营销策略。“内蒙牛——向伊利学习,中国牛——健康中国人,世界牛——百年老店”.依靠这条策略,蒙牛不断攻城拔寨,销售连连上升,取得了辉煌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