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社会心理学第九讲大全
第九讲利他、冷漠与侵犯
一、利他、冷漠与侵犯
1.利他行为的概念
⑴定义:是一种不期待回报的自愿的助人行为(Leeds,1963;Krebs,1970)。⑵特点:自愿的;以利他为目的;不期待回报;利他者自身有所损失。
⑶种类:
依情境而分:非紧急状态下的利他行为与紧急状态下的利他行为
依动机而分:自我利他主义(苦恼→减少自己的苦恼)与纯利他主义(移情→减少他人的痛苦)。近几年来,这两种取向的分歧日益明朗(Heckhauson,1991),焦点在于有无纯利他行为。
2.冷漠行为的概念:对他人的痛苦与不幸无动于衷,甚至幸灾乐祸。
3.侵犯行为的概念:
⑴定义:指有意伤害他人且不为社会规范所许可的行为。
⑵特点:伤害性;有伤害的意图与动机;社会不许可性;行为的外显性。⑶侵犯的普遍性
二、利他行为的研究与理论
1.利他行为的生物学观点:本能与基因
(1)动物的利他行为与社会生物学
(2)进化心理学
进化论(自然选择偏好那些促进个体生存的基因)的两难问题:自私行为的基因应该比利他行为的基因更可能遗传下去。进化心理学如何解决呢?
亲属选择(kin selection):自然选择偏好那些帮助亲属的行为(Burnstein et al.,1994;Sime,1983),心理学与生活[M],510-511
互利或互惠规范(norm of reciprocity):指我们应当帮助那些帮助过我们的人。换句话说,我们期望帮助他人后,能够增加他们将来帮助我们的可能性。事实上,人类学家已经在一系列的种系中发现了互惠式利他主义模式,例如吸血蝙蝠和黑猩猩(Nielsen,1994)。
Regan(1968)的研究也证实人们偏爱互惠性的帮助。Taylor:社会心理学[M],389-390 学习社会规范(H.Simon,1990),自然选择偏好那些社会规范和习俗的最好学习者,他们更具有生存优势。所以学习社会规范的能力也成为基因组成的一部分。我们学习的规范之一就是帮助他人。换句话说,自然选择在基因上设置了学习社会规范的程序,其中之一就是利他主义。
思考:母亲通常比父亲更多地给后代以帮助吗?WHY?
女性更喜欢自私还是无私的男性呢?WHY?
12.Latane and Darley的“责任扩散”的实验(1970)→干预模式和社会作用力论(1981)
(1)注意到事件:时间与事件的冲突(Darley & Batson,1973;Batson et al.,1978), Taylor:社会心理学[M],395-396
(2)事件解析为紧急情况
(3)承担责任(Moriaity,1975;Maruyama et al.,1982): Taylor:社会心理学[M],383-384
(4)知道如何帮助
(5)决定实施帮助
3.Morgan和Peck的“助人的代价—报偿模式”→社会交换理论
这个模式强调,帮助他人时要付出的代价和可能得到的报偿之间的关系是决定人们是否做出助人行为时所主要考虑的。当报偿>代价,最易产生助人行为。
这里的代价与报偿不仅指物质的,也指精神的;不仅指有形的,也指无形的。例如,同情就是一种报偿。助人使自己感到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提高个人有效性的感觉,提高自尊,提高自我价值感,也是一种重要的报偿。虽然代价与报偿之间的关系决定了助人行为发生的可能性,但由于个人的价值观不同,因此,在一个特定情境下每个人权衡的结果不同,是否做出助人行为的决策也会不同。
这一模式指出,随着助人代价的提高,助人行为的发生率降低;随着助人报偿的提
高,助人行为的发生率提高。
Latane 和 Darley(1970)进行过一项非紧急状态下的助人行为的研究,它是这一模式的佐证。他们指导大学生到纽约街头向1520名过路人请求帮助,内容分别是问时间、问路、换钱、间对方的名字和向对方要一角钱。提供帮助的情况是:告诉时间85%;指路84%;换钱73%;告诉名字39%;给钱34%。显然,助人行为的发生率随代价的提高而降低了。换钱比告诉时间和指路麻烦一些,所以帮助的比率小一些。而告诉陌生人自己的名字是有些冒险的,无缘无故给陌生人钱也是“不值”的,所以对这些求助的反应就大大降低了。而当学生说由于自己的钱包被人偷走,要求对方给一角钱的时候,有72%的人都做出了积极的反应。当学生将自己的名字先告之对方后,对方作出反应的也增至59%。显然,这一变化可用报偿的增加来加以解释。对方被偷使给钱行动的意义大增,而对方将名字告诉自己有得到信任的感觉。
4.Batson(1991)的移情——利他主义理论→强调助人的纯粹动机,Aronson:社会心理学[M],326-328
5.学习理论:强化与观察学习
三、侵犯的理论
1.本能论
(1)精神分析的观点
(2)进化的观点
(3)侵犯行为的生物学基础:神经和生物化学对侵犯的影响:Aronson:社会心理学[M],354-356
杏仁核;5-羟色胺;睾丸素;酒精,似乎改变了我们处理信息的方式;温度。
视窗9-1温度和侵犯行为:心理学与生活[M],518;实用心理学[M],128。
2.挫折—侵犯理论
⑴理论观点
挫折 →其他反应,例如退缩
↓
侵犯的发生→内向侵犯
↓
外向侵犯→直接侵犯
↓
替代侵犯
⑵实验验证:Barker,Dembo & Lewin(1941)的经典研究,受到挫折的孩子更多地破坏玩具;Mallick(1966),电击捣乱者
⑶武器效应(Berkowitz,1978)
Berkowitz提出侵犯导致的不是侵犯行为本身,而是侵犯的情绪准备状态——愤怒,侵犯行为的发生还受情境侵犯线索的影响。与侵犯有关的刺激倾向于使侵犯行为得到增强。
Berkowitz等人做了一个著名的实验(1967)。他们先让实验助手故意制造挫折情境,激怒被试,然后,实验安排一个机会,让被试可以对激怒自己的假被试实施电击。电击时有两种情境。一种是可以看到桌子上放着一支左轮手枪,一种是只看到一只羽毛球拍。实验的结果与研究者的假设是相符的,被激怒的被试在看到手枪时,比看到羽毛球拍实施了更多的电击。手枪增强了侵犯的行为。后来,人们将武器增强侵犯行为的现象称作“武器效应”(weapon effect)。
Berkowitz的研究与理论使人们相信,美国社会广泛的暴力事件与私人普遍拥有枪支有关。正如Berkowitz所说的,“枪支不仅仅使暴力成了可能,也刺激了暴力。手指抠动板机,板机也带动手指”受美国国内控制武器的呼声日益高涨和日本留学生在美无辜被枪杀事件的影响,美国国会于1993年11月通过了禁止私人拥有、制造和买卖半自动武器的法案。
3.社会学习论
大多数社会心理学家都赞同,学习是侵犯的主要决定因素,侵犯是习得的,也可以通过新的学习过程予以消除。支持这一观点的实证材料很多,不仅社会学习理论提出者及其追随者提出了大量实验证明,动物学与人类学研究也支持这一观点。
大量动物习性学研究证明,动物的侵犯性行为模式是可以通过训练养成或消除的。人类学也提供了侵犯性行为模式直接与文化相关的大量资料。
视窗9-2惩罚(尤其是体罚)是抑制侵犯行为的有效措施吗?---心理学与生活[M],177-178;实用心理学[M],131。
四、影响利他行为的因素
1. 个人因素
⑴人格特征:移情、社会责任感、爱心与同情心等
视窗9-3存在利他人格吗?Hartshorne,May(1929)的经典研究。新近的研究也证实:
一种情境中的助人行为与另一种情境中的助人行为相关不高,平均相关为
0.23;
利他主义人格测试分数高者未必比分数低者更可能助人。(Batson,1998)
⑵认知:认知归因、公平与正义、情境认知、助人的效能感等
⑶情绪与情感:愉快、内疚等;喜欢:帮助我们喜欢的人、与我们相似的人。
(Benson et al.,1979;Emswiller et al.,1971;Gray et al.,1991)
思考:
好心情为什么增加助人行为呢?而坏心情呢?——实用心理学[M],145-146。
2. 外部因素
⑴群体的规范与舆论
⑵环境与教育:宗教、电视等
物理环境也会影响人们的利他行为。天气;城市与乡村。Taylor:社会心理学[M],393-395;实用心理学[M],143-144。
⑶文化
视窗9-4中国人的助人行为:帮助值得帮助的人,见幻灯片。新建文件夹中国人的助人行为.ppt
五、影响侵犯行为的因素
1. 个人因素:
⑴情绪唤起水平:暴力色情的宣传与性侵犯
视窗9-5性侵犯:暴力与色情-----Taylor:社会心理学[M],438-441;Aronson:社会心理学[M],367-368
⑵道德发展水平与自我控制
⑶归因与偏见
⑶挫折承受力
2. 挫折情境与侵犯线索
视窗9-6侵犯:去个人化与去人性化----实用心理学[M],129-130。
3. 环境、教育与文化
视窗9-7谁更文明:美国的南方人与北方人?---Taylor:社会心理学[M],423-424;心理学与生活[M],519-520
思考:冲动性侵犯与工具性侵犯的区别?
宣泄可以减少攻击?-----实用心理学[M],132-133。
第二篇:第九讲讲稿 人口问题
第十一讲讲稿
人口问题
第一节 中国历代人口
一、历代人口数
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项全国性和分政区户口统计数为西汉元始二年(公元2年)的6000万。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实施了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民国期间也做过多次人口调查,但直到1953年全国人口普查,我国才通过科学的普查,获得了除台湾、港澳地区以外的准确人口数字。
中国的人口数量在世界人口总数中一直占有很高的百分比。除了东汉末年处于人口低谷、所占比例可能略低于10%以外,其余历史阶段占世界人口比例基本都在20%以上,一般在30%左右。
二、传统中国人口发展的特点
(一)人口发展呈三阶段波浪状增长
四千年来,中国人口经历了十五个波段。舍去小波动,从大趋势看,每一个波段大体可分为持续上升、徘徊波动、急剧下挫三大阶段,各朝代三阶段时间长短不一,但基本形态相似。
以西汉为例,西汉人口发展的升平降三阶段比例约为45:45:10,明显表现出与历史的兴衰升落互相配合互为因果的紧密关系,形成强烈的历史特点。
(二)人口发展的周期性循环
中国人口史研究表明,中国人口这种波动性发展存在着某种节律,也即所谓周期性。且人口增长的周期性与治乱循环的朝代更迭密切合拍,建朝初期人口低落,人口随王朝兴盛而高涨,随王朝之衰落而下降。这种人口循环,也正是历史人口波动特征的写照。
第一节 中国历代人口
三、人口变动与王朝更迭的关系分析
(一)人口变迁对王朝存亡更迭有重要影响
综观封建王朝人口发展的轨迹,一般经过王朝前期人口容量的扩充,人口迅速增长,王朝中后期人口数量逐步达到饱和以至高峰量级,人口对土地的需要成比例地增长;加上此时王朝日益腐败,社会财富分配倾斜度加大,土地兼并日趋严重,人口资源比率紧张,人口容量不断降低,一遇天灾,丧失生产资料的饥民更无以为生,其规模一旦超出王朝社会能够承受的水平,就会引发危机,加速王朝的衰败。
(二)传统社会人口危机与人口数量的关系分析
史料表明,中国古代农民起义爆发地区的人口密度远远高于全国平均人口密度。
众所周知,当代中国有十三亿多人,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从1987年,世界每增加10亿人,其中就有1.55亿来自中国。也就是说,世界每增加10个人,其中1.55个是中国人。在未来的几十年内,中国人口仍将以年均1000万左右的速度增加。为此,国家实行了以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为目的人口政策——计划生育政策。
第二节 当代中国人口政策
一、计划生育政策的产生和发展 第一阶段(1973-1978年),计划生育工作的内容紧紧围绕对人口数量的控制
第二阶段(1979-1984),实行严格的“一胎化”或“一孩化”政策,只允许一些特殊情况可允许生二胎 第三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政府开始调整计划生育政策,进入政策的成熟期 第四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国计划生育工作进入稳定发展阶段
二、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内容
1、倡导少生优生
2、城乡有别
3、地区差异
4、民族有别
三、中国计划生育政策评估--总和生育率的视角
总和生育率(TFR)是指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年龄别生育率之和,是指一名妇女如果像统计年那样度过她的生育期,她一生可能生育的子女数。这是个假定的指标。它能够准确地反映现有的生育水平,避免了育龄妇女年龄构成的影响;并可直接用于比较研究,总和生育率在2.1-2.2左右称为生育率的更替水平,表明人口数量会维持现状。
1995年的世界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总和生育率比较
中国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的变化
思考:如何制定人口政策,以应对人口变迁对国家安全的挑战?
第三节 人口迁移:从国内到海外
一、流动人口:流到何时?
中国流动人口规模不断扩大,从改革开放之初的几百万人,到1984年的2000万,又到1995年的8000万,再到目前的1.5亿左 右。我国现阶段的国情决定今后流动人口还会继续增长。按着国家有关部门的规划,2020年,我国城市化水平将达到60%的水平,即城市人口将从目前的 5.8亿增加到8.5亿,净增加2.7亿,每年平均增加2200万左右。
二、海外移民:乡归何处?
据历史学家的估计,1801-1925年间,中国外迁的移民总数为300万人;1840-1949年间大约为1500万人左右。
1949-1978年间,海外移民规模较小。
1979年后,政府适当放开了移民政策,出现多次海外移民高峰。以1978-1982年为例,至少有50万人抵达香港。
就类型和目的地而言,中国的海外移民呈现复杂和多元的景象;留学生(60万)、技术移民、投资移民、劳工移民和非法移民遍布全球。其中,非法移民问题日渐严重。
以曾少聪调查的福建河口镇为例,该镇现有人口约9万人,移居海外的乡民及其后裔约有13万人。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到2001年,非法移居海外的人数约1.5万人。
世界移民报告指出,由于非法移民的增多,中国的海外移民估计达到3000-6000万人。据此估计,目前中国海外移民的规模达到4000-5000万人应是合理的。
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适当鼓励海外移民是可以尝试的政策选择,毕竟目前中国的海外劳工比例较低,远不及巴基斯坦、菲律宾和印度等国。
第四节 人口老化:从现实到未来
一、人口老龄化的未来
根据国际通行的人口结构指标,老龄社会或老年型人口是指一国或一地区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7%。
第四节 人口老化:从现实到未来
一、人口老龄化的未来
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2000年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为0.88亿人,其占总人口的比重已达到7%,进入老龄化阶段。
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的数据显示,60岁及以上的人口为14408万人,占总人口的11.03%。其中,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10045万人,占总人口的7.69%。
根据人口预测,这一进程将明显加速。2000年至2028年,65岁老年人口将从现在的不足1亿人增加到超过2亿人,历时近30载。2028年至2038年,65岁及以上老年人将由2亿人增加到超过3亿人,历时仅10年。
这一老年人口增长高峰 是1963年至1973年出生高峰的人口进入老年期而导致的。若以国际上常用的指标——65岁以上人口比例由7%翻一番(即增加到14%)所用的时间——来人口老龄化的速度,英国用了45年,瑞士50年,美国65年,法国虽是最早老龄化的国家,但老年人口比例翻一番的时间却花了115年,而根据于学军等人的预测,中国完成这一过程大约只需要27年,犹如“跑步”进入老龄社会。
人口普查及人口研究中心预测数据显示,2030年前后,我国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预计将增至4亿人左右,相当于现在欧盟15国的人口总和;到2050年,我国60岁和65岁以上的老龄人口总数将分别达到4.5亿人和3.35亿人,这意味着每3个人中就有1个老人。
二、“未富先老”的挑战
欧美发达国家在进入老年型社会时,人均GDP一般在5000-10000美元之间,工业化早已完成,长期积累的国家财富加上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使他们有足够的财政和经济能力来从容应付人口老龄化的到来。而我国人均GDP去年才刚刚迈上1000美元的台阶,工业化尚未完成,老龄化却已提前到来,这无疑构成了21世纪中国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
第四节 人口老化:从现实到未来
据测算,中国的劳动适龄人口到2015年将达到一个顶峰,随后下降。到21世纪中叶时,中国将失去18%-35%劳动力大军。1990年中国每100个劳动年龄人口抚养13.74年老年人(老年抚养比),2000年抚养15.6人,2025年抚养29.46人,2050年抚养48.49人,几乎成倍增长。
推荐阅读书目
1、葛剑雄:《中国人口发展史》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2、何清涟:《人口:中国的悬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3、[丹麦]卡塔琳娜·托马瑟斯基:《人口政策中的人权问题》,毕小清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
第三篇:第九讲 抗日战争总结
第九讲 日本发动侵华战争与中国各方反应
1931年爆发的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极为重要的事件,关系到中日两国的命运。对于发动侵略战争的日本而言,战争的结果影响了20世纪以来日本的发展方向、制约了日本当今的国际地位、形成了今日日美关系的基本格局,其影响余波至今犹在。对于被侵略对象中国而言,这场近代以来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损失最大、伤亡人数最多的14年抗日战争,是近百年来中华民族危机的最高点,是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键点,也是中华民族命运的转折点。一方面,这场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巨大的伤害,中国人民彻底陷入了深渊。另一方面,这场战争也是中华民族新生的起点,成为中华民族崛起,重新走上世界舞台的起点。
《左传》云:“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孙子兵法》开篇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战争是关系国运的头等大事,那么中日战争又是如何发生的呢?这场战争又能带给我们今天什么样的反思呢?
我们这节课的内容主要就围绕这两方面的内容进行学习:
一、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原因;
二、关于“九一八”事变带给我们今天的反思。
一、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原因
根据华尔兹教授的战争三层次理论,我们可以从日本政府最高统治层、日本的国家状况以及国际体系三个层次分析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原因。日本方面: 最高统治层:
自明治天皇以来,日本决策层确立了以侵略为中心的大陆政策,对外扩张成为国家基本纲领,穷兵黩武情绪在统治阶层中影响极大。思想文化方面:
日本传统的军国主义思想为近代军国主义膨胀奠定了思想基础; 政治体制方面:
明治维新形成的军部权力不受政府限制的军事体制是日本近代军国主义发展的依托和支柱; 经济方面:
资本主义经济先天不足与畸形发展是日本近代军国主义对外扩张的主要动因。
国际体系方面:
国际联盟软弱无力,日本帝国主义野心不受任何国际制度的制约。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国际体系之中,由于各资本主义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国际均势结构发生变化,近代以来伴随日本政治、经济与军事力量的飞速发展,日本一直试图打破东亚原有格局,挑战现存国际秩序,谋求更多的权利和利益。陷入所谓修昔底德陷阱之中,因而战争无法避免。
引申思考:从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原因,进一步思考
1、结合当今现实,你认为目前中日之间会发生大规模战争吗? Tip:从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原因来看,战争的爆发是各种合力综合作用的结果,包括经济危机的发生、政治体制中的军国主义化、思想文化中极端军国主义思想的兴起以及统治阶层对外扩张的政策。此外,国际环境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19、20世纪的国际社会主流思潮仍然优胜劣汰的社会达尔文主义,帝国主义国家争夺殖民地,这就为侵略战争提供了国际环境。另一方面,软弱国际联盟体系也无法阻止侵略战争的发生。当今,国际社会的主流是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日本国内状况也并没有发生1930年代的重大变化,所以,中日之间仍以和平发展为主。
2、战争是国家在崛起过程中的必然选择吗?所谓的“修昔底德陷阱”是否可以避免?
Tip:不是。从经济全球化、手段多样化、核武器制约等诸多方面思考。
二、“九一八”事变带给我们的思考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震动了中国社会。各方政治力量对“九·一八”事变迅速作出了反应。围绕着“九·一八”事变,中国社会主要的三方政治力量,东北军、国民政府以及中国共产党,分别作出了不同的反应:东北军采取了“不抵抗主义”;国民政府在军事上不做抵抗的同时在外交上积极向国联申诉,企图通过国际力量阻止日本的侵略行为;中国共产党在九一八事变发生后,立即举起了抗日的旗帜,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共同抗日。
1、张学良领导的东北军采取“不抵抗主义”出台的前因后果:
结论:张学良对日本侵略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蒋介石国民政府的影响与制约。正是是国民政府不予抵抗的态度和不提供援助的行动,最终促使了张学良采取了不抵抗主义。
2、蒋介石不抵抗态度的原因:不敢打(中日国力)、不想打(攘外必先安内)、不抵抗。
3、“不抵抗主义”的后果、影响及评价:东北沦陷、进犯上海、侵略热河、华北危急,刺激了日本军国主义者的侵略野心,对华侵略战争不断扩大。
引申思考:
1、为何鸦片战争至抗日战争前,中国未能沦为西方国家的殖民地?
除了西方国家之间的矛盾和互相制衡外,更重要的因素是中华民族具有强烈的民族认同感,对外来侵略从未停止反抗包括三元里抗英、义和团运动以及各地频发的教案等等不一而足。
具体而言,包括如下几方面因素:
历史上:中华民族具有强烈的大一统意识,这一思想深入人心,所谓的“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争取中华民族的独立和统一是中国人一直以来的愿望。这与印度自古就处于各地的分裂并立状态之下不同。
政治上:中国自古及今的绝大多数朝代,都拥有一个统一的中央政权,清政府同样建立了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权。统一的中央政权的存在,动员全国资源、人力、物力的能力更强,对民众的向心力较强,对侵略者的威胁更大。与印度各地政权并立情况相比,中国统一的中央政府更容易形成一致对外的力量。
文化上:自古以来,中国形成了上千年以儒家文化为中心的强烈的文化认同感、民族认同感,这与印度种族矛盾、宗教矛盾尖锐的情况不同。
经济上:中国在前资本主义社会,一直处于最文明发达国家的行列,国家发展程度相对较高。这与非洲、南美洲存在的分散、孤立的原始部落状态不同。
所以,从国际与国内两个角度分析,尤其是中国的历史、政治、文化以及经济各个角度分析,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民族认同感更强,要想征服这样一个国家需要付出难以估量的代价。
2、进一步结合日本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我们可以看到:
蒋介石等人客观地估计了中外军事力量的实际状况,承认中国国力落后,经济落后,军事落后,这是对的。但他过分夸大了物质力量在战争中的作用,过于低估了中国人民中蕴藏的巨大的民族精神力量,认为中国绝对不能抵抗日本的侵略,进而导致蒋介石最终作出不抵抗的决定。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在这种错误观点之上,在抗日战争爆发初期,蒋介石对日本侵略采取了军事上的“不抵抗主义”,过分依赖国际联盟制裁的应对方式;在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后,蒋介石对日本侵略的战略又采取了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进行抗战的“片面抗争路线”,这都是因为没有看到中国人民中所蕴含的巨大战争潜力,没有意识到需要发动人民进行全面的抗战;在抗日战争后期,国际形势发生有利于中国的变化后,又开始消极抗战、保存力量,倚赖国际支援的到来。
而中国共产党则始终坚持依靠自己的力量,提出以人民为中心进行抗日的全面抗战主张,积极推动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把全部力量放在领导、发动、组织人民参加对日反侵略战争中来,最终在人民的积极支持之下,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抗日力量不断壮大和发展。
总结:抗日战争中,国共双方之所以采取了不同的抗战路线、不同的战略战术,归根结底还是在于国共两党代表着不同阶级的利益,制定了不同的抗战路线,这也是造成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力量彼此消长的根本原因,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依靠人民,也最终在人民群众的支持之下不断发展壮大。
补充资料:
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说:
• “武器是战争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 • “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
• “动员了全国的老百姓,就造成了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造成了弥补武器等等缺陷的补救条件,造成了克服一切战争困难的前提。”
——————《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442-480页。
当代著名历史学家保罗·肯尼迪也认为:
• 大量事实表明,还有其他多种原因,譬如地理环境、军事组织、民族精神、军队士气、联盟体系、动员能力等许多因素都可以对一个国家的国力起到制约作用,在战争的生死关头扮演支配性因素。
————[英]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美国著名政治学家小约瑟夫·奈也指出:
• 在一个民众被广泛动员起来的时代,很难占领一个其民众具有强烈民族认同的国家。20世纪60年代,美国在越南认识到这一点;20世纪80年代,苏联则在阿富汗获得相同的启示。越南和阿富汗都没有核超级大国那么强大,但不管对美国还是苏联来说,统治这些已经进入民族觉醒阶段的民众,其代价实在是太高了。在民族主义时代,对他国实施统治的代价很高。在19世纪,英国能够用少量的士兵和文官统治印度,这在当今世界中是不可能的事情。
————[美]小约瑟夫·奈:《理解国际冲突:理论与历史》
第四篇:2018小升初第九讲(学案)
夫学须志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2018小升初第九讲(学案)
一、背诵积累
秋词 刘禹锡 唐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病句专项指导
1.句子成分残缺
句子成分残缺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缺少主语,另一种情况是缺少宾语的中心语。缺少主语又分两种情况。一是主语被掩盖,如:
⑴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
这个句子由于在“这次活动”前加上了“通过”一词,和在“我们”前加上了“使”一词,使得这个句子的主语被掩盖起来,致使主语残缺。修改的方法是,把“通过”一词删去,让“这次活动”作句子的主语。或者把“使”删去,让“我们”作句子的主语。
一是误认主语,造成主语残缺,如:
⑵阵风掠过稻田时,恰似滚滚的黄河水,上下起伏。
这个句子误认“阵风”为主语,其实主语应是“稻浪”。修改的方法是,在“恰是”前加上“稻浪”。
另一种情况是缺少宾语的中心语,如: ⑶他这个人有不少值得表扬。
这个句子缺少宾语的中心语,应在句末加上“的地方”。2.常见语病—句子成分不搭配句子成分不搭配有五种情况。一是主语和谓语不搭配,如:
⑷这时,全场所有人的眼睛都集中到大会主席台上。
这个句子的中心语“眼睛”和谓语“集中”不搭配,应将“眼睛”改为“目光”。一是动词和它的宾语不搭配,如:
⑸同学们以敬佩的目光注视着和倾听着这位英模的报告。
这个句子的谓语动词“注视”和它的宾语“报告”不搭配,修改的方法是,在“注视 后加上“这位英模”,将“和”去掉,在“这位英模”后加逗号。
一是主语和宾语不搭配,如:⑹七月的内蒙古草原,是一个美丽的季节。
这个句子的主语“内蒙古草原”和宾语“季节”不搭配,可改为:内蒙古草原的七月,是一个美丽的季节。
一是定语和它的中心语不搭配,如:⑺他迈着强壮有力的步伐正向我们走来。
这个句子的定语“强壮”与它的中心语“步伐”不搭配,可将“强壮”改为“强健”。一是状语和它的中心语不搭配,如:
⑻这朴素的话语多么深刻地蕴含着人生哲理啊!
这个句子的状语“多么深刻”与其中心语“蕴含”不搭配,应改为:这朴素的话语蕴含着多么深刻的人生哲理啊!
3.常见语病—种属关系并列
具有种属关系的概念不得并列,如:
⑾他经常去图书馆查阅工具书、辞典和《现代汉语词典》。
这个句子中的工具书和辞典、《现代汉语词典》是种属关系,不的并列,应改为:他经常去图书馆查阅辞典和《现代汉语词典》等工具书。
常见语病—交叉关系并列具有交叉关系的概念也不得并列,如: ⑿这所学校里大部分是中青年教师,老教师和女教师只占少数。
夫学须志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这个句子中的“中青年教师”和“老教师”中包含有“女教师”,女教师中也包含有“中青年教师”和“老教师”,“中青年教师”和“女教师”及“老教师”和“女教师”均是交叉关系,不得并列。因此应将“女教师”删去。
4.常见语病—意义关系颠倒
在一个递进复句中,前项和后项是递进关系,其意义关系不得颠倒,如: ⒀他不仅能写长篇大论的理论文章,而且能写一般的应用文。这个复句中前项和后项关系出现颠倒,应将“能写一般的应用文”作复句的前项,将“能写长篇大论的理论文章”作为后项。这个复句可改为:他不仅能写一般的应用文,而且能写长篇大论的理论文章。
5.常见语病—同义反复
同义反复有时候产生积极的修辞效果,但更多的时候是产生消极的效果,如: ⒁听说学校要成立文学社,他首先第一个报了名。
“首先”和“第一个”是同义词,在这句话中出现显得多余,应将其中一个删去。6.常见语病—关联词语不搭配
关联词语不搭配,会破坏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如:
⒂高速度的发展我国的科技事业和文教事业,既是十分必要的,而且是十分可能的。“既„„而且„„”不搭配,可将“而且”改为“又”,与“既”构成并列关系,或将“既”改为“不仅”,与“而且”构成递进关系。
7.常见语病—滥用关联词语
复句中分句间的关系具有内在逻辑性,不得人为地强加某种关系,如: ⒃这本书出版好几年了,所以作者最近作了较大的修改。
这个句子的语病是滥用关联词语“所以”,加强因果关系,应将“所以”去掉。8.常见语病—关联词语位置不当
复句中关联词语的位置一般具有确定性,不得随意调动,如: ⒄不仅中草药能与一般抗菌素媲美,而且副作用小,成本也较低。
“不仅”只有放在“中草药”后才能与“而且”构成递进关系,因此,应将“不仅”调到“中草药”后。
9.常见语病—前后项不对应
如果一个句子的前项出现了两种情况,那么后项就应该有另外两种情况与之对应,否则,就会造成前后项不对应,如:
⒅有没有健康的身体,是能做好工作的前提。这个句子的前项出现了两种情况:有健康的身体和没有健康的身体,而后项只有一种情况“能做好工作”,这种情况与前项中的“有健康的身体”对应,而缺少和“没有健康的身体”相对应的另一种情况,因此,这个句子应在“能”字后加一个“否”字,这样前后项就对应了。
10.常见语病—否定不当
不适当的否定会改变句子的原意,如:
⒆为了避免今后不再发生类似事故,我们必须尽快健全安全制度。
这个句子的原意是要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加否定词“不”后,就改变了整个句子的原意,因此,应将否定词“不”去掉。
实战练习
1.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A.在春暖花开的美好时节,报社组织了近80名中小学生记者走进潍坊高密,参观莫言家乡,采访莫言亲人。
B.在当今社会,个体获取知识的方式很多,但谁也无法否认的是,阅读仍是一种最主要的途径之一。
C.“五月的鲜花”作为“五四”青年节的品牌节目,经过这几年的精心打造,已经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受到广大师生的喜爱。
D.普及灾害教育,就要真正将灾难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之中,以强化公众的风险意识,提高 夫学须志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其应对灾难的能力。
2.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2012年《星光大道》冠军总决赛上,临沂市苍山县的“草帽姐”徐桂花取得了第五名的好成绩。
B.四川雅安人们抗震救灾、重建家园的事实告诉我们:只要心中有坚定的信念,就能战胜和面对任何困难。
C.中央电视台开展的“最美乡村医生”、“最美乡村教师”、“ 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弘扬了社会正气,倡导了社会新风。
D.2013年5月27日,受狂风暴雨及大浪影响,青岛栈桥东侧30多米长的栈桥出现坍塌。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小强自从告别了网吧以后,爸爸妈妈的脸上终于现出久违的笑容。
B.成熟的人考虑问题时,往往都以实际利益为出发点,并且依照经验保守行事。
C.这家化工厂排出大量废气和噪声,严重污染了环境,周边居民纷纷打电话向有关部门投诉。D.这种从瑞士引进的花皮茄子,不仅价格便宜,而且味道鲜美,深受广大消费者所喜爱。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回首三年的初中生活,我们再一次明确了这样的道理:勤奋、踏实是学习成败的关键。B.大家喜欢的智能手机均内置新版软件移动视窗操作系统,并拥有通话、上网冲浪和观看视频等。
C.校运会上,李杰用相机把参赛同学拼搏的身影和助威鼓励的话语一一摄入镜头。D.在阅读文学名著的过程中,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感悟了人生的真谛。5.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A.通过老师的细心讲解,使他终于弄懂了这道题目。
B.班会课上,同学们认真学习了《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C.能正确选择毕业后的去向,是一个人走向成熟的标志。
D.两岸的灯光倒映在崇阳溪上,真是五彩缤纷,景色怡人啊。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每一个有志青年将来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对四化建设有贡献的人。
B.为了提高这次大型舞会的档次和规模,举办方特邀中国人民解放军乐团现场演奏。C.关于这件事情的具体详情以后再告诉你。
D.这部作品结构完整,笔法细腻,语言优美生动,在我国古典小说的发展史上达到了艺术高峰。
7.对下列病句修改错误的一项是()
A.这本小说完美地塑造了一个共产党员光辉的事迹。(修改:把“事迹”改为“形象”。)B.通过节能降耗,工厂的生产成本降低一倍。(修改:把“降低”改为“减少”。)
C.高速发达的宽带网可以智能化、个性化为我们提供网上视频点播。(修改:把“智能化、个性化”调到“提供”后面。)
D.有人利用震灾哄抬物价,仿造伪劣产品,对此不法行为我们应给予严厉打击。(修改:把“仿造”改为“制造”。)
8.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在节约型社会里,人们有效利用资源进一步增强。B.这篇小说完美地塑造了一个普通船长的光辉事迹。
C.大家去郊游时一定要注意交通安全,防止不要发生意外事故。
D.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日前表示,重视外语学习、忽视中文教育所产生的不良反应已经逐渐显现出来。夫学须志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9.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句是()
A.看到眼前的毕业照,小新不由想起三年来大家一起玩耍、同窗共读。
B.在阅读名著的过程中,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感悟了不少人生的真谛。C.我的故乡就是被温家宝总理称誉为“山清水秀地干净”的工业名城柳州市。
D.学校开展感恩励志教育活动之后,校园掀起尊师重教,团结互助的风气,面貌焕然一新。10.下列语段中表述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很大程度上,人类精神文明的成果是以书籍的形式保存的。B.一个真正的读者就要通过读书来最大限度地享用这些成果的过程。
C.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他在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D.如果没有培养起对阅读从小的兴趣,就很难从阅读中体会到快乐与幸福。11.根据文段内容,对下面画线病句的修改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当代的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因为,我们有用于承担历史重任的中国青年。②曾经,中国人的勤奋改变了自身的境遇,改善了家庭的生活,也拥有了国家发展的奇迹。我们相信,今天的中国青年是这个国家的未来,必将在人类历史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A.句在“伟大复兴”之后加上“的目标”;句将“拥有”改为“创造”: B.①句将“接近”改为“将要”;句将“拥有”改为“实现”;
C.句在“伟大复兴”之后加上“的目标”; 句将“拥有”改为“实现”; D.句将“接近”改为“将要”;句将“拥有”改为“创造”。1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在青岛港首次公开亮相。B.许多海洋生物的药用价值正在逐渐被推广和发现。C.只有不断学习积累,就能提高写作能力。
D.伦敦奥运会上,中国队包揽并囊括了乒乓球项目的所有金牌。1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时至今日,距2013年中考还有大概不到一年左右的时间。B.他们需要得到鼓励,呵护和照顾。
C.第十三届青歌赛,有我市两名歌手加盟的“兄妹组合”夺得了原生态唱法金奖。D.我渐渐为病损的枝叶可怜,虽则我恼怒它的固执,无亲热,我依旧不放走它。1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为了避免道路交通不拥堵,各地纷纷出台交通管理新措施。B.我们只有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才能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C.中国是最严重的世界文物流失的国家之一。D.有没有健康的身体,是搞好学习的前提。
15.依据语段内容,对画线病句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经过长期研究和探索,“标准模型”的粒子物理学理论被科学家们建立起来。这种理论把基本粒子分成3大类:夸克、轻子与玻色子。“标准模型”的出现,使得各种粒子如同万鸟归林般拥有了一个共同的“家园”。但是这个“家园”有个致命缺陷,那就是该模型无法解释物质质量的来源。
A.修改:经过长期研究和探索,使科学家们建立起被称为“标准模型”的粒子物理学理论 B.修改:在长期的研究和探索后,使科学家们建立起被称为“标准模型”的粒子物理学理论
C.修改:长期研究和探索,使“标准模型”的粒子物理学理论在科学家们手下建立起来 D.修改:经过长期研究和探索,科学家们建立起被称为“标准模型”的粒子物理学理论 夫学须志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16.下面各项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南方科技大学的自主招生能力测试不涉及任何高中理化知识,而是主要考察与创新能力培养相关的注意力、想象力和洞察力。
B.中国是世界最大的能源消耗国,俄罗斯是世界最大的能源出口国,能源合作一直是中俄双边关系中的重头戏。
C.随着黄浦江死猪事件的曝光,引起了人们对病死动物如何善后这个重要话题的热议。D.最近,美国航天局公布了一张令全球震惊的图片:有“白色王国”之称的北极地区不再是灰白色,而是变成了绿色,荒芜之地居然长出了绿色植物。
17.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有关部门最近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在中考期间严防安全不出现问题。B.近段时间,我们班的同学认真讨论并学习了《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C.为了缓解地震灾区受伤人员血液供应不足,社会各界人士踊跃献血。D.能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衡量我们课堂教学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18.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中国人正在努力为建设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B.他光荣加入了中国少年先锋队员。
C.他学习普通话很认真,一有机会就纠正和学习发音不正的地方。D.改革开放以来,农民的生活在不断改善。19.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迄今为止,我一直认为这是我所听过和看到过的最美的纯天然的交响乐呢!B.在上海家电博览会上,海尔推出了全球可去除PM2.5的首台空调。
C.网速能否真正的提升,关键在于网络运营商是否有提高优质服务的意识。
D.北京时间10月11日大约晚上7点左右,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中国作家莫言。
20.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通过检查,大家讨论、解决、发现了课外活动中的一些问题。B.若是下雨,雨水就以一种令人厌烦的声音,一滴滴落在地上。C.既然你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因此你的成绩不会令大家失望。D.我区中小学开展人人争当“最美学生”,提升学生精神品质。21.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A.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又默默地写了一本大约16万字左右的书。B.第27届浙江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注重培养青少年科学探究和创新实践。C.贝克汉姆在巴黎圣日耳曼队夺冠后宣布即将退役,停止20年的辉煌职业生涯。D.如今,年轻人喜欢上网购物,一些老年人也加入到“淘宝一族”的行列。2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我市被评为“全国卫生城市”是全市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
B.晚会结束之后,她那优美的舞姿、动听的歌声一直回响在我耳边。
C.通过老师的帮助,使他的作文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D.据统计,地球上的森林大约已有三分之一左右被采伐或毁掉。2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诗人从自然中获得灵感,受到启示,用美妙的诗行,弹奏自然的乐音,抒写心中的情志。B.在他的耐心帮助下,使我重新树立起了努力学习的信心。
C.大街上,商场里,到处是游玩的、购物的人,熙熙攘攘,不绝如缕。D.有没有坚定的意志,是一个人在事业上能够取得成功的关键。夫学须志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2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我们由衷地感谢党和政府给予汶川人民的深切关怀和巨大帮助。B.战士们冒着因余震而房屋随时垮塌,再次进人废墟,搜寻幸存者。C.能否努力拼搏,是取得成功的关键。
D.为了避免道路交通不拥堵,请民间爱心人士不要私自驾车前往地震灾区。2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学习态度的好坏,是决定学习成绩优秀的因素之一。B.通过这次全市小提琴比赛,使她的自信心增强了。C.我们学校的全体师生都争先恐后地踊跃给校刊投稿。D.航天员举着豆沙粽子,通过摄像机镜头送出节日问候。2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小时不曾养成活泼游戏的习惯,无论在什么地方,我还要文绉绉的。B.他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员。
C.我对《旅鼠之谜》这篇文章有着较大的兴趣。
D.《藤野先生》这篇文章塑造了一个专心治学,关心学生,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人物精神。
27.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如何提高课堂效率的问题上,老师听取了广泛同学们的意见。B.专家表示,通过开通快速公交,使主城区交通拥堵问题得到解决。C.为了防止H7N9疫情不再大规模扩散,各级政府都及时采取了措施。
D.兰州新区的建设,对进一步提升兰州和甘肃对外开放新形象具有重要意义。28.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安塞腰鼓那强烈快速的节奏和震耳欲聋的声响,让人看得眼花缭乱。
B.《夸父逐日》的结尾“弃其杖,化为邓林”不仅表现他本领大,更丰富了这个英雄的形象,使整个神话更显浪漫主义。
C.英雄之所以称之为英雄,并不在于我们颂赞的语言,而在于他们始终以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去实现他们的使命。
D.看到《斑羚飞度》中那悲壮的一跃,我们怎能被这一曲生命的赞歌所感动? 29.下列各项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我们深信,爱读书,会读书,进而养成读书的好习惯,能使人享用一辈子。B.连日来,武汉“犟妈”易勤倾家助残的事迹,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C.随着直饮水设备和知识的普及,更加方便、环保、健康的直饮水会逐渐被广大市民接受。D.历代不少石碑为名家撰写,因此石碑上的刻文成了书法大家真迹的集中场所。30.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国际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我们更要全面继承和发挥中华文化传统。B.是否有坚强的意志,是一个合格党员的关键参考要素。
C.双休日里,大家去郊游时一定要注意交通安全,防止不要发生意外事故。
D.大力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是学校、家庭和社会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3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语意明确的一项是()
A.开展“爱我鄂州,传诵经典”端午诗文诵读活动,旨在以端午节为载体,发扬和继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进一步提升鄂州人民的文化素质。
B.人们乱砍滥伐,毁林造田,过度放牧,造成水土严重流失,使土地荒漠化情况日趋严重。C.语文课堂上,积极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感悟能力和创新精神。D.夏季是肠道疾病的高发季节,因此,做好饮食卫生工作是目前我们的当务之急。夫学须志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3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最近发生在校园里的一些违法案件,教育部要求地方有关部门,对侵犯少年儿童权益、损害少年儿童身心健康,要从严查处并依法打击。
B.阅读文学经典,就是与文学大师进行精神的对话和心灵的沟通,这对我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将产生极为积极而深远的影响。C.《二泉映月》自始至终让人感受到一位饱尝人间辛酸和痛苦的盲艺人的思想情感,同时,作品展示了独特的民间演奏去世与风格也让人叹为观止。
D.今年母亲节来临之前,学校要求每个学生在母亲节为自己的母亲自制一个充满爱心的礼物,从而在校园浓郁地营造出感恩母亲的节日气氛。33.找出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A.长沙、深圳和成都等城市一起被评为“中国十大创新城市”。
B.由长沙制造的全国首款“高性能3D激光打印机”,15天销售了大约30台左右。
C.通过大家的努力,使“岳麓山·橘子洲景区”成为长沙首个“国家SA级旅游景区”。D.是否高度重视人才,是长沙成为“全球竞争力提升速度虽快的十座城市”之一的原因。34.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那美丽富饶的黑土地上,是我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
B.微笑是一首动人的歌声,它让我们的生活充满了温馨 C.江边垂柳,袅娜多姿,令许多游人不禁停下脚步驻足观赏
D.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曹操的性格具有双重性,他的雄才大略与奸诈凶狠对于任何一个扮演他的演员来说都具有挑战性,也是个难得的表演机会。
B.我国计划在2011年向太空发射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的实验,这一消息引起世界各国极大关注,被全球各大媒体争相报道。C.尽管作为欧盟成员国的希腊经济总量有限,其债务危机不足以使美国经济受到直接冲击,但是仍然会间接影响美国经济的复苏进程。
D.灾后重建三年目标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的原因:一是十八个对口援建省市支援的结果,二是灾区干部群众自力更生所取得的成绩。3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我的人生之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其中也经历了许多惊涛骇浪。B.与此同时,还应该提高对美术的修养,使自己的理想更进一步。C.我们的思想是开放的,但思想开放了,那大胆的人却更少了。D.作者在回忆中,仿佛母亲的爱依旧弥漫在那儿时的家中。37.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同学们讨论并听取了校长关于培育良好行为习惯的讲话。(把“讨论并听取”改为“听取并讨论”)
B.通过这次野外学习,使我对自然科学的兴趣更大了。(删除“使”)
C.建国六十年来,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改革。(把“改革”改为“提高”)D.昨天上午,我等了他整整一个小时左右。(把“整整”改为“足足”)38.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A、我自己很喜欢它,因为它告诉我至少一件事情:青春是美丽的东西。B、对着这一段凝固的历史,我只有怅然凝望。
C、为了解决吃饭问题,他们满怀信心地挥起锄头,希冀开出一片幸福美好的田地。D、让全人类都有笑意、笑容和笑声,把悲惨的世界变成欢乐的海洋。夫学须志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39.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读《望岳》,只有理解了作品内容,走进了诗人心灵,才能读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B.有学者认为,央视“百家讲坛”栏目将国学经典通俗化,有利于更多人研究、了解传统文化。
C.当前,青少年非常深受网络语言的影响,忽视汉语的规范化使用,这应引起教育工作者高度重视。
D.表现人性光辉的作品,魅力大多在于其中蕴含的道德力量,而这种力量代表着社会的正能量。
40.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今年六月以来,我市大部分地区气温都呈现“飙升”态势。
B.节日的解放碑,张灯结彩,人山人海,处处洋溢着欢乐的笑脸。C.历史上那一位一位著名的文学奖给我们留下了优秀的许多作品。
D.自从白公馆、渣滓洞实行免费开放以来,接待了全国各地成千上万的游客。
三、书香一瓣
风所青睐的人,也是命运和上帝所青睐的人(黄小平)法国哲学家蒙田说:风不会对那些漫无目的者有所青睐。
那些漫无目的的人,那些毫无目标的人,无论他们行走得多快,行走得多远,也无论他们行走到哪里,他们行走的距离都为零。因为没有目的的行走,一切的行走都失去了意义。
风,有顺风和逆风,顺风会助推我们前进,而逆风会阻碍我们前进。对于一个漫无目的的人,就是给他顺风,给他前进的力量,而对他的行走也毫无意义。风不会也无法青睐一个漫无目的的人。
风,这股来自外界的力量,这股不为我们意志所转移的力量,冥冥之中,它就是我们的命运,我们的上帝。
风不会青睐漫无目的的人,那风会青睐什么人?命运和上帝又会青睐什么人呢?
一个有目标的人,正在大地上行走,如何让自己走得更快捷、更顺畅呢?于是他聪明地选择了顺风而进。这就叫乘势。
一个有目标的人,正在大海上航行,如何发挥风的作用,让风带动着船更快速的前进呢?于是他聪明地制造了船帆,让风鼓动着船帆,让风给船以前进的力量。这就叫造势。
一个有目标的人,正准备打一场以少胜多的战役,也能借助“风”么?谁说不能,诸葛亮火烧赤壁,借助的不就是东风么?这就叫借势。
看来,风青睐的,正是那些行进在目标的过程中,懂得乘势、造势、借势的人。这些人,不也正是命运青睐的人、上帝青睐的人么?(摘自《课外阅读》2016年第7期)
四、家庭作业
1.看必考名著《西游记》,准备在课堂上展示。2.仿写不少于200字。
第五篇:第九讲劳动合同终止
第九讲 劳动合同终止(上)
劳动合同终止的情形 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就可以终止劳动合同: 第一,劳动合同期满的; 第二,劳动者开始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 第三,劳动者死亡,或者被人民法院宣告死亡或者宣告失踪的; 第四,用人单位被依法宣告破产的; 第五,用人单位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者用人单位决定解散的; 第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第六项其实是一个兜底条款。为了方便大家记住上述五种终止劳动合同的具体情形,我建议只需记住两种就可以了: 第一种,劳动合同期满的;第二种,劳动合同两方当事人中的任何一方,丧失法定资格的。上述第二、第三种情形,都是说劳动者这一方当事人的法定资格消失。比如说第二种情 形,我们前面提到,劳动者到了退休年龄,劳动力报废了,所以丧失了和企业再订立或者履 行劳动合同的法定资格,这个时候,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或者说劳动合同,就要 归于终结。这种情况不能叫解除,因为以后双方再也没有可能建立劳动合同关系了,所以只 能是终止合同。如果劳动者在工作期间,突然死亡,那么他的法定资格就消失了,所以,用 人单位和他的劳动关系也归于终结,所以也是终止合同。如果是用人单位的法定资格消失,比如说,用人单位依法破产了,或者被吊销营业执照,被责令关闭、撤销,或者用人单位决 定解散,那么用人单位也就不具备法定资格了。虽然吊销营业执照不能让用人单位彻底消失,但是用人单位也丧失了经营资格和用人资格,所以用人单位跟员工之间的劳动合同也归于终 结。因此,对于劳动合同的终止,我们不用记那么多种情况,只记住一种是合同到期,一种 是两方当事人中的任何一方的法定资格消失就可以了,因为根据这两种情况,可以推出来其 他几种情况。劳动合同终止的补偿问题 很多人都会关注这样一个问题,即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终止劳动合同后,用人单位是否要 支付经济补偿金?在《劳动合同法》出台之前,《劳动法》并没有规定,也就意味着用人单 位与劳动者终止合同后,一般是不支付经济补偿金的,当然有的地方有特殊的规定,这只是 例外,并不能作为通行的法律、法规。但是《劳动合同法》出台以后,在劳动合同终止这个 问题上,对于某些具体的情况,用人单位就得支付补偿金了。当然这并不是说只要终止劳动 合同,用人单位就要支付给劳动者补偿金。有支付补偿金的情形,也有不支付补偿金的情形。什么情况下,用人单位要支付给劳动
者补偿金呢?如表 4-4 所示:
表 4-4 用人单位支付和不支付补偿金的几种情况 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是否提前通知及支付经济补偿金的情形 解除合同类型 过错性解除 非过错性解除 裁员 协商解除劳动合同(由企业提议的)时间要求 随时 提前 30 天通知或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 月工资 提前 30 天通知 随时(按约定)
支付补偿金的终止情形和不支付补偿金的终止情形: 劳动合同期满,企业不续订的; 企业被依法宣告破产的; 企业解散、被吊销营业执照或者被责令关闭的。劳动合同期满,员工不续订的; 员工已享受养老保险待遇的;
员工死亡,或者被人民法院宣告死亡的。比如劳动合同期满,但是用人单位不跟员工续订合同了,这个时候用人单位就要付补偿 金。如果说,劳动合同期满,用人单位想和员工续订合同,但是员工本人不愿意续订的,那 么这种情况用人单位就不需要支付补偿金。在劳动合同履行过程中,劳动者到了法定退休年 龄,办理了退休手续,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这种情况用人单位也不支付补偿金。如果劳 动者在工作当中死亡或者被法院宣告死亡,合同终止,用人单位也不支付补偿金。如果是用 人单位发生了问题,比如说企业被依法宣告破产,或者是被解散,被吊销营业执照,被关闭,等等,因这些情况而导致的合同中止,企业就要支付给劳动者补偿金。综合上面所说的,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些规律性的内容,即如果是基于用人单位的原因而 导致劳动合同终止的,用人单位就要向员工支付经济补偿金。有的用人单位可能会大喊:我 破产了,我解散了。法律可不管你怎么样,在破产、解散之前得先把员工的补偿金付了。但 是如果是基于员工自身的原因,最后使劳动合同终止的,用人单位就可以不向员工支付经济 补偿金。其实最常见的情况,还是劳动合同到期后,如果用人单位要求续订合同,而员工不续订 的话,用人单位就可以不支付补偿金。于是有的用人单位就会为了不支付补偿金,当员工的 劳动合同到期的时候,说与员工续订合同,但是会告诉员工,续订合同以后,员工的职位、工资、奖金都要降低。面对这种情况,员工一般都会反对,不同意续订合同。而员工不同意 续订,劳动合同就会终止,这正中某些用人单位的下怀。于是有的企业就会说: “我就可以 不支付补偿了。”这是不对的。《劳动合同法》早就把这种情况考虑进去了,具体规定是:劳 动合同到期以后,除非用人单位按原来的劳动条件和标准,或者是提高原来的劳动条件和标 准,与员工续订劳动合同,而员工拒绝续订的,
,或者不续订的,用人单位才不需要支付补偿 金,否则就得支付。也就是说,只要是基于用人单位的原因,最后导致合同续订不成的,或 者是续订不成功的,用人单位都得支付经济补偿金。因此在这里建议各用人单位,不要在终 止劳动合同上做太多的文章,这里边没有空子可钻。【自检 4-1】
劳动者在哪几种情形下可以即时解除劳动合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见参考答案 4-1 劳动合同解除和终止后,会有一系列相关的问题,我们具体论述如下。
关于经济补偿金的支付问题
经济补偿金的支付标准 有人可能会问: “企业向员工支付补偿金,是按什么标准呢?”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 条规定: 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 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 济补偿。现行的《经济补偿办法》中关于经济补偿金的支付办法规定: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 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对企业来讲,《劳动合同法》采用的方法更合理一点。就是当一个员工的工作年限不满半年的时候,企业 只需要支付给他半个月的工资;工作年限超过半年以后,要支付一个月工资。比如说一个员 工在某企业工作了两年零三天,企业与他解除了合同,就要支付补偿金。那么要支付多少呢? 按照《经济补偿办法》的规定,两年要支付两个月的工资,三天,也要按一年计算,也要付 一个月的工资,所以是三个月的工资。但是按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企业只需要付两个 半月的工资。《劳动合同法》 第四十七条所指的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 月的平均工资。也就是说,企业支付给员工的经济补偿金所用的工资,不是员工离职那个月
的工资,而是离职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当然是税前工资。按照《劳动法》现行的一些规 定,我们会看到,在解除某些劳动合同的时候,企业不仅要考虑员工本人离职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还要考虑企业的平均工资。比如说一个员工生病了,医疗期满以后,不能从事原 工作,又不能从事另行安排的工作,那么企业就要解除与他的劳动合同。如果他休了一年的 病假,医疗期为一年,企业在解除他的合同的时候,计算他的补偿金的基数,是他离职前的 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这个工资会怎么样?会很低。因为病假工资很低。在这种情况下,企 业就不能只
按这个工资支付给他,还要按照企业平均工资来做一个计算,计算以后发现企业平均工资高于员工的平均工资,就要按企业平均工资给他支付补偿金,这是现行的规定。也 就是说企业的平均工资和员工的平均工资相比,选择一个对员工有利的工资。如果企业平均 工资高于员工平均工资,就按企业的平均工资来进行计算; 如果员工的平均工资高于企业的平均工资,就按员工的平均工资计算。《劳动合同法》出台以后,就不需要考虑企业的平均工资了,只考虑员工个人,为什么 有这样的变化呢?最主要的有两个原因: 第一,现在已经扩大了企业支付经济补偿金的范围,所以就没有必要考虑企业的平均工资了,如果再考虑企业的平均工资,那么企业的负担可能 会更重;第二,在现行的《劳动法》施行过程中,经常出现的一个纠纷就是,企业支付给员 工经济补偿金的时候,很多员工都认为企业的平均工资比自己的平均工资要高,因此应该按 企业的平均工资走。而企业的平均工资往往很难算出来,当然不是说无法核算,而是很多企 业不愿意核算。这样就很可能发生仲裁或者诉讼,而法院和仲裁机构也很难查实企业的平均 工资到底是多少,所以就很难操作。因此,《劳动合同法》实施之后,都按员工本人的平均 工资来计算,操作性就很强了。这是《劳动合同法》与现行的《劳动法》的一个不同之处。关于经济补偿金还有一个重大变化。《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 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 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 年。这条规定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当你工资很高,已经高过了当地社会平均工资的三倍以 上,将来计算你的补偿金的时候,三倍以上的部分被就砍掉了,只按社会平均工资的三倍支 付给你。这条规定对于一些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就非常不利。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涉及这 群人的切身利益。很多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或者企业的核心员工,薪酬都比较高,已经远 远超过了社会平均工资的三倍。将来企业支付经济补偿金的时候,就不能按照现在 《劳动法》 的规定,说拿本人的实际工资来计算就可以了。而只能是按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把超 过社会平均工资三倍以上的部分去掉,就按社会平均工资的三倍来支付。有些人可能想不明白为什么这样规定?可能有两个理由:第一,《劳动合同法》实施以 后,扩大了企业支付经济补偿金的范围,企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