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七年级下册思想品德第四单元我们的权益知识要点
【七年级下册思想品德知识要点(教科版)】
第四单元我们的权益
●青少年时期是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时期,立法保护是保障青少年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青少年的各种权利,首先得到了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的保护。我国两部专门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是: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②《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1989年,《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成为国际法。公约宣告了18周岁以下少年儿童的各种合法权利。1990年,我国正式签署了该公约。
●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四条基本途径:①家庭保护②学校保护③社会保护④司法保护 ●学生应履行的教育义务:受教育既是公民的权利,也是公民应该履行的义务。作为学生,应履行以下义务:按时入学的义务,接受规定年限教育的义务及遵守法律和学校纪律,尊敬师长、努力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义务。我们学生应该认真、自觉地履行受教育的义务,珍惜受教育的权利。●远离危险,是少年儿童自我保护的基本措施。当我们遇到危险时,能够有效地求救和自救是至关重要的。
●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遵循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提供法律服务的机构: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等
●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主要包括:法律服务、法律援助、非诉讼途径和诉讼途径。
●非诉讼途径主要指:投诉、调解、裁决、仲裁、申诉等。
●打官司要到法院,打官司即诉讼。
●诉讼分为:①刑事诉讼。②民事诉讼。③行政诉讼。
●诉讼是最权威、最有效、最正规和最终的维权途径。
思考题:
1、对父母侵犯子女隐私的行为,我们应该怎么办?
①要以适当的方式指出父母的错误。②要学会与父母沟通,争取相互理解、相互信任。③正确对待父母的关心和教育。
2、青少年应怎样学会自我保护?(怎样做到远离危险,拒绝侵害?)
①树立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远离危险环境。②学会求救和自救,采取灵活机智的自卫策略。③我们要学法、知法、守法,善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不做侵害别人的事情又要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
3、面对歹徒行凶,青少年怎么办?(青少年遇到不法侵害时怎么办)
①面对侵害,不要害怕,保持冷静,勇敢地向侵害者说“不”,勇敢地、机智地拒绝侵害、反抗侵害;②机智地求助他人,巧妙周旋,趁机逃脱险境;③记住不法分子的相貌特征和去向;④事后报案及时,拨打110电话报警。
4、当你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怎样维护合法权益?
①向老师,学校,家长报告或反映情况。②向有关门报告。③向法院起诉。④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寻求法律帮助的途径和方法。
第二篇:七年级下册思想品德复习要点归纳
七年级下册思想品德归纳
2008年03月31日 星期一 20:38
七年级思想品德(下)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做自尊自信的人
第一课 珍惜无价的自尊
自尊自信人人都需要的自尊的表现:注意容貌上的修饰、举止方面的文雅以及行为的后果。
自尊:即自我尊重,指既不向别人卑躬屈膝,也不允许别人歧视、侮辱。一般来说,一个没有自尊的人,也很难得到别人的尊重。
别人欣赏我们的长处,不耻笑我们的弱点与缺点,这种被尊重更能使我们体验到快乐与感动。自尊与被人尊重都是快乐的。
真正有自尊心的人,必定是知耻的人。
知耻是自尊的重要表现。
虚荣心:是一种追求表面上的荣耀、光彩的心理。(认识生活中的虚心的具体表现)
世界上最名贵的衣服,不是珍珠衫,不是羽衣霓裳,惭愧知耻是最美丽的服装。尊重他人是人生的一道底线,是人生的一个亮点,自尊无价。
尊重他人是我的需要
尊重他人是自尊的需要,也是自我完善的需要。
我们有责任去关心他人的自尊,维护他人的尊严。
要想赢得他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他人。
尊重他人的表现:⑴欣赏、鼓励、期待等角度来善待对方;⑵不做损害他人的事情。
彼此尊重才能赢得尊重
自尊的人最看重自己的人格。
生活中有损人格的不良习惯:说谎、逃避责任、假公济私、阳奉阴违等。自尊者达观:不必太在意他人的议论和态度,要适度自尊。
尊重他人的最基本的表现,就是对人有礼貌,尊重他人的劳动,尊重他人的人格。怎样尊重他人? ⑴首先,要善于欣赏、接纳他人;⑵其次,不做有损他人人格的事情。
尊重可以使人理智,尊重可以使人悔过,尊重可以唤醒人的良知,产生无法估量的下面效应。
第二课 扬起自信的风帆
“我能行!”
每个成功者都相信“我能行”。
“我能行”的经历归结起来,就是在思想上相信我能行,行为上表现我能行,情感上体验我能行。
自信,是对自身力量的确信,深信自己能做成某件事,实现所追求的目标。自卑与自负都是自信的误区。⑴自卑的人,轻视自己,看不到自己的能力,可以做得很好,也不敢尝试;⑵自负的人,自以为了不起,过高的估计自己,看不起别人,自以为是。(生活中注意区分这两种人)
自信是成功的基石
自负与自卑都是以我为中心,以我为中心的心态会使他远离成功。
自信有助成功 自信者良好的心理品质:⑴乐观,⑵好奇,⑶专注。
唱响自信之歌
有了自信才能有成绩,有成绩就会更自信。
看到我们学习、生活中的进步(想一想)
发现自己的长处,是自信的基础。
实力,才是支撑信心最重要的杠杆。
我们只有把个人的命运与祖国的发展结合在一起,的自信才有坚如磐石的根基。第三课 走向自立
自己的事自己干
自立,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干。
自立在生活中的表现(举例)
人生需要自立:走进社会,经历风雨、见世面;法律要求我们自立。
走向自立我们需要培养哪些能力? 如展示:⑴推销自己的能力,⑵与人沟通、善解人意的能力,⑶远用法律维护自己权益的能力,⑷不断学习、充实自己的能力等等。
告别依赖 走向自立
依赖思想的危害: ⑴会使人丧失独立生活的能力和精神,会使人缺乏生活的责任感,造成人格的缺陷。⑵只想不劳而获,贪图享受,就不能适应社会生活,甚至危害社会和他人,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是。
告别依赖,一个重要的表现是独立地生活。
自己的事自己负责的前提是要自主。(自主就是遇事有主见,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自立与自主的关系:自立的前提是自主,自主的表现是自立。
有了独立自主的愿望,即自立的意识后,又该怎样培养自己的自立能力呢? 最基本的就是立足于自己当前的生活、学习中的问题,从小事做起。多实践多锻炼。正如“要知道梨子的味道,就要亲口尝一尝;要学会游泳,就在水中反复练习。”(请你列举你生活学习中需要自己做的小事或遇到的问题)
请你谈:你如何“告别依赖,走向自立”? ⑴从思想上认识到依赖的危害,主动告别依赖;⑵学会自主,它是自立的前提条件;⑶立足当前的生活、学习中的小事做起,多实践多锻炼。
第四课 人生当自强
人生自强少年始
自强,就是对未来充满希望,永远向上,奋发进取。
自强精神表现在困难面前:⑴不低头,不丧气;⑵自尊自爱,不卑不亢;⑶勇于开拓,积极进取;⑷志存高远,执著追求;等等。
自强是,通向成功的阶梯。
自弃与自强是对立的。
自弃,是指自己懒惰成性,得过且过,不求上进,不思进取。
自弃的人最终将一事无成。
少年能自强
所有自强者共同的特点:对人生理想执著追求。
自强的关键:战胜自我。自强的捷径:扬长避短。
人最大的敌人:自己。
少年怎样才能自强? ⑴树立正确的理想;⑵战胜自身的弱点;⑶发挥自己的特长,扬长避短。就能在自强的人生征途中,劈波斩浪,抵达成功的彼岸。
第三单元 做意志坚强的人
第五课 让挫折丰富我们的人生
人生难免有挫折
挫折,就是所谓 “钉子”,即人们所遇到的失利、失败和阻碍等。
挫折与人生相伴;挫折普遍存在,难以避免。
造成挫折的因素有多方面的:⑴不能预测和及时防范的天灾人祸,⑵各种人为因素,⑶个人的道德品质、智力、体力、外貌以及某些生理缺陷等因素的限制。面对挫折和困难,大致有三种人:⑴胆怯、懦弱的人,⑵意志不坚定或者容易满足的人,⑶意志坚强、有坚定信念的人。第三种人善于把前进道路上的绊脚石变成垫脚石,从而锋利成功,实现生命的价值,享受真正的人生。
挫折面前也从容
挫折的作用:⑴消极作用 使人产生忧愁、焦虑、不安、恐惧等消极心理。⑵积极作用 磨炼意志,增长才干和智慧。(品味“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蚌病成珠”)
人们在战胜一次又一次挫折后赢得的最宝贵的礼物:智慧。
挫折的有效方法? ⑴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⑵正确认识挫折,采取恰当的解决方法。⑶激发探索创新的热情。⑷会自我疏导。
战胜挫折、克服消极心理的有效方法:全身心地去探索、去创新,自我疏导的方法:⑴合理宣泄法,⑵移情法,⑶目标升华法。
第六课 为坚强喝彩
让我们选择坚强
意志坚强的人有哪些表现? 意志坚强的人,⑴对自己的行动的动机和目的有清醒而深刻的认识。⑵能在复杂的情境中冷静而迅速地判断发生的情况,毫不迟疑地采取坚决的措施和行动。⑶在碰到挫折和失败的时候,可以调节自己的消极情绪,控制自己的言行,不灰心、不气馁、不焦躁。⑷能够以顽强的精神、百折不挠的毅力,战胜挫折和困难,实现自己的目标。(即:自觉性、果断性、自制力、坚韧性。)
坚强意志的意义(作用)?⑴坚定正确的人生方向,需要坚强意志。⑵走出失败的阴影,需要坚强意志。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坚强意志。⑷成就一番事业,需要坚强意志。
能否将失败转化为成功的关键:有没有坚强的意志品质。
钢铁是这样炼成的坚强的意志是怎样炼成的? ⑴必须树立明确的目标。⑵要从细微之处做起,从小来做起。⑶善于管理自己。⑷主动在艰苦的环境中锻炼自己。你需要从哪些小事做起:想一想
品味: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第四单元 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
第七课 感受法律的尊严
走近法律
规矩,就是人们说话、做事所依据的标准,也就是社会成员都应遵的行为规则。有规矩、懂规矩、守规矩十分重要。
我们身边的规矩有很多。可分为三类:道德、纪律、法律。
法律的显著特征:⑴由国家制定或认可。⑵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
⑶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法律。
我国法律:作为人民意志和利益和体现,它通过规定权利和义务,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
法律的作用: ⑴规范作用。(突出地表现为规定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⑵保护作用。
法不可违
我们维护自尊,培养自信,实现自立,力求自强,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要守规矩,尤其是不能违反法律。
违法行为,凡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者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违法行为,可分为: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违宪 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又叫一般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属于严重违法行为,是犯罪行为。
刑法,以国名义规定什么行为是犯罪和对犯罪分子处以何种刑罚的法律。犯罪,是指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刑法处罚的行为。犯罪具有三个基本特征:第一,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严重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第二,一种触犯刑法的。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法律标志。第三,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刑罚的当罚性,是犯罪的严重危害性及刑事违法的必然后果。
刑罚,又叫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人民法院对犯罪分子实行惩罚的一种强制方法。
我国刑罚的种类分为: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五种; 附加刑,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三种。
10犯罪历来是国家法律打击的重点,犯罪分子终究要受到来历的刑事处罚。防患于未然
遵守法律,是践行道德的表现。
犯罪行为人的心理都是想获得某种满足。
要在心灵深处憎恶违法犯罪,行为上远离违法犯罪。
规范未成年人行为的法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想一想,我们身边的不良行为有哪些?并能采取相应的预防和矫正措施。
品味:“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小洞不补,大洞吃苦”。“忽以恶小而为之,忽以善小而不为”。
第八课 法律护我成长
特殊的保护 特殊的爱
凡未满18周岁的公民都是未成年人。
专门保护我们的合法权益的法律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在未成年人保护法中为我们设置了四道防线: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
家庭保护的含义:要求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抚养、监护的职责,尊重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权利。
学校保护的含义:要求学校等教育机构依照法律的规定,对未成年人进行教育,并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实施保护。
学校保护涉及未成年人的教育和发展、人身权利的维护、生命安全的保障等方面。社会保护的含义:要求全社会创造一种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社会保护包括对未成年人的社会文化保护、身体健康保护、劳动保护、自由权和精神的保护等方面。
司法保护的含义:要求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以及司法行政部门等依法履行职责,对未成年人实施专门保护措施。
善用法律保护自己
我们维护权益的最有力的武器就是法律。
能够为我们提供法律帮助的机构: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等。
维护我们合法权益的途径:1)非诉讼手段;2)诉讼手段。
非诉讼手段是我们维护合法权益常用的有效手段。它包括:⑴向政府有关部门、司法机关、人民团体、有关社会团体等等方面反映问题,寻求帮助,以解决问题;⑵通过调解、仲裁等方式,解决争议、纠纷,保障公民权益
诉讼的含义:它是指人民法院主持有利害关系人参与的处理纠纷的程序。诉讼是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最正规、最权威、最有效的一种手段,是保护我们权益的最后屏障。
诉讼通常分为三种类型:刑事诉讼、民事诉讼、行政诉讼。
刑事诉讼:是指由国家机关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法揭露犯罪、证实犯罪、罪犯的活动。
民事诉讼:是人民法院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法审理案件的解决纠纷的活动。
行政诉讼:俗称“打官司”,是人民法院在双方当事人的参与下,依照司法诉讼程序解决行政争议案件的活动。
10敢打官司。
11同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是包括我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12违法犯罪分子往往是凶恶、狡猾的。我们与其斗争时,既要勇敢,又要机智。行之有效的好方法:设法稳住歹徒,记住歹徒相貌,歹徒去向,及时拨打“110”报警电话。
第三篇: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第五课小康家园知识要点归纳
第五课小康家园。
1.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中国小康社会住房标准内容:
到2020年,住房从满足生存需要实现向舒适型的转变,基本做到“户均一套房,人均一间房,功能配套,设备齐全”。
国人见面最常用的问候语是“吃了吗?”。今天,这一问候语已经悄然发生了变化。如:你发了吗?、你在那儿高就?你中了吗?你搬了吗?等。问候语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方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由生存型消费向享受型消费转变。
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总消费支出的比重。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用恩格尔系数来判定生活水平的发展阶段。作用:恩格尔系数(=食品消费支出÷家庭总消费支出×100%)的大小可以反映家庭生活水平的高低,系数越大表明生活水平越低,系数越小则说明生活水平越高。具体为:60%以上为贫困,在50%-60%之间为温饱,在40%-50%之间为小康,在40%以下为富裕。
旅游、体育健身、读书、艺术欣赏、收藏等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休闲方式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
(1)它是指为中国广大群众所享有的介于温饱和富裕之间的比较殷实的生活状态。
(2)2000年,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总体小康”的含义是:它是指中国广大群众所享有的介于温饱和富裕之间的比较殷实的生活状态,是指低水平、不全面、发展不平衡的小康阶段。这一时期,人均收入水平不高,农村与城市差距大,不是所有人的生活都达到了小康水平。
(3)低水平的小康
①低水平的含义:是指我国刚刚迈入小康社会的门槛,也就是说刚刚“达标”,低水平的小康主要是指人均收入水平还不高。
②低水平的原因:人口膨胀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
③解决措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是,在经济快速、稳定增长的同时,控制人口增长。要求我国必须实现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4)不全面的小康
①不全面的含义:是指我国目前达到的小康主要是从经济方面看,侧重物质文明,对精神文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关注不够。因此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坚持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一起抓。
例:精神文明建设相对薄弱,赌博斗殴、随地吐痰等不良现象俯拾皆是;经济发展、人口增长与环境保护的矛盾不断加剧,大气污染、水污染、垃圾污染、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已经严重危害了我们的生存和发展。
②不全面的原因:由于没有处理好物质、精神、生态建设之间协调发展的问题,导致“富了口袋、贫了脑袋”、“饱了口袋、恶了生态”,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影响了小康社会的发展。
③解决措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坚持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一起抓,使之协调发展。
(5)不平衡的小康
①不平衡的含义:是指进入小康的人口在全国的分布是不平衡的。城市与农村之间、东部与西部之间、不同收入群体之间的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加快经济发展,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②不平衡的原因及表现:由于历史、地理位置、自然资源、交通、气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小康社会的建设存在着不平衡现象,主要表现为城乡发展不平衡、东西部发展不平衡等。
③解决措施:必须加快经济发展,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大力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实施惠农、重农政策等。
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什
是指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由于历史、地理位置、自然资源、交通、气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小康社会的建设存在不平衡现象,主要表现为城乡发展不平衡、东西部发展不平衡。这种不平衡影响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8.我国人民的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但是,目前的小康还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不平衡的小康阶段,其根本原因是什么?
其根本原因是:人均收入水平不高,目前达到的小康主要是从经济方面看,侧重于物质文明,对精神文明、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关注不够;城市与农村之间、东部与西部之间、不再收入群体之间的发展水平仍然存在相当大的差距。
9.“三步走”战略目标,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本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我们的伟大目标是,到我们党成立100年时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我们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总是根据人民意愿和事业发展需要,提出富有感召力的奋斗目标,团结带领人民为之奋斗。十八大根据国内外形势新变化,顺应我国经济社会新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新期待,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民生、生态文明五方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进行了充实和完善,提出了更具明确政策导向、更加针对发展难题、更好顺应人民意愿的新要求。
(1)①经济发展不平衡;②收入分配不均,贫富差距大;③住房难、看病难、上学难等问题有待解决;④资源、环境形势依然严峻;⑤民主法治有待加强。
(2)我国现阶段还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现在达到的小康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不平衡的小康。
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坚强决心和信心。联系所学知识,说说,我们对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信心来自哪些方面?
我们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我们有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和一条正确的基本路线;有全国人民的艰苦创业精神和创新的民族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已经取得的巨大成就。
(1)经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实施了城乡统筹、西部大开发等区域发展战略。
(2)政治: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努力打造“阳光政府”。
(3)科教:不断加大对“科研”“教育”的资金投入,免费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4)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发展文化事业,推动文化产业的大发展大繁荣。
(1)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
(3)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
(4)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
(5)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方式。
17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是是什么?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是,在经济快速、稳定增长的同时,控制人口增长。
(1)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
(2)树立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3)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
(4)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缩小东西部的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5)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6)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重视发展教育与科技。
(7)坚持和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8)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9)坚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我们要树立远大志向,立足我国的基本国情,着眼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努力学习,提高科学文化素质,自觉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担当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或)青少年应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自觉肩负起振兴中华的使命,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在校期间努力学习,不断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自身素质,做到全面发展。将来选择正确的成才道路和目标,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做好本职工作,这些都是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而奋斗。
(1)经济方面: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加大改革开放的力度,不断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把加速科技进步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地位,使经济建设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等。(2)政治方面: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加强和完善党的领导,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等。(3)文化方面: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4)生态环境方面: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倡导低碳生活等。
(1)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2)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3)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4)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5)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方式。
22.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要求。
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1)和谐社会,有着深厚悠久的思想渊源。
(2)实现和谐社会,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社会理想。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
(4)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必然要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是缩小地区之间的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迫切要求;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
24.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为什么必须要坚持促进社会和谐?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所以必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创造活力,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十八大精神教学指导建议)。
(1)要树立崇高远大的社会理想,并将理想的实现与艰苦奋斗相结合。
(2)要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勤于实践,勇于创新,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3)树立和提高保护资源与环境的意识,自觉节约用电、用水,保护环境,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4)树立社会公平意识,维护正义,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第四篇: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课《谁为我们护航》导学案
第十课《谁为我们护航》导学案
第一课时 家庭保护、学校保护
一、学习目标:
1、了解家庭保护和学校保护的含义。
2、了解家庭保护和学校保护基本内容。(重点)、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正确分析发生在自己生活周围的各种权益侵害问题。(难
点)
二、根据问题,自主学习
(一)复习导入:
保护未成年人的重要法律有哪些?其中为保护未成年人专门制订的法律叫
什么?它规定了对未成年人哪四个方面的保护?
(二)请同学们自学课本74—79页,思考并回答:
1、家庭保护的含义及基本内容。
家庭保护是指或其他对未成年人进行的保护。包括生活上的和思想上的。
家庭保护的基本内容:(1)要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和义务。
(2)尊重未成年人的权利,不得使在校接受义务教育的未成年学生。
(3)应当以的思想、的品行和的方法教育未成年人,引导未成年人进行身心健康的活动等。(4)不得允许或者迫使未成年人,不得为未成年人订立。(5)父母因务工或者其他原因不能履行
对未成年人职责的,应当委托有能力的其他成年人代为。
监护人是指对未成年人的人身财产以及其他一切合法权益进行监督和保护的人。
2、学校保护的含义及基本内容。
学校保护是指、和其他教育机构对未成年人实施的保护。
学校保护的基本内容:(1)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促进未成年人(2)
尊重未成年人的权,关心、爱护学生。(3)尊重学生的,不得
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4),保护未成年学生的人身安全和健康。(5)专门学校的特殊保护。
3、作为中学生应怎样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三、活动体验,合作探究
(一)家庭保护的误区
活动一:青春心锁
阅读课本75页《保护我的心灵绿地》
小组讨论: 1.日记是否属于个人的隐私?不征得子女的同意,父母是否有权翻看子
女的日记?
2.当父母的这种关心和爱护与我们的权利冲突时,我们怎么解决?
活动二:辍学**
材料:【开学了,李华看到自己同学有说有笑上学去,将要上八年级的李华却万分惆怅,因为她学习不太好,又是女孩。爸爸妈妈说再上学也没用,不如在家帮他们干活,说什么也不同意她去读书了。】
小组讨论:
(1)李华父母的做法对吗?为什么?其法律依据是什么?
(2)你能告诉李华该怎么办吗?
活动三:如此家教
说一说:这则公益广告给家长的启示应该是什么?
(二)学校保护的误区
活动四:上课的权利
【某市的一所中学,为了提高升学率,在高考前夕,劝高三级成绩较差的学生放弃高考。】
思考:这侵犯了他们的什么权利,其法律依据是什么?
活动五:李刚的遭遇
【李刚是某中学的初一学生,由于又没完成作业,被老师重重打了一记耳光。李刚顿时感到头晕耳鸣,放学后他感到听力下降,精神恍惚。从此他更害怕上数学课了。】
小组讨论:(1)老师侵犯了李刚的什么权利?
(2)李刚可以通过什么途径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活动六:请你来辨析
师:权利和义务是相统一的。从李刚未完成作业的角度来看,他也未履行好受教育的义务。作为中学生,我们应履行哪些受教育的义务呢?
※按时入学的义务、接受规定年限教育的义务及遵守法律和学校纪律,尊敬师长,努力完成学习任务的义务。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小强是怎样履行义务的。
案例【小强与本班的两名同学经常逃课偶尔坐在课堂上也不学习,还起哄。班主任找他谈话,他满不在乎地说:“上不上学,听不听课是我自己的事情,用不着别人管。”】
小组辨析、讨论:小强的说法对吗?为什么?
四、总结全课,反馈练习
1、请说说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2.单选(1)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受到多方面的保护,其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
A.家庭保护 B.学校保护 C.社会保护 D.司法保护
(2)为了维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有效地制止侵害青少年特别是未成年人合法
权益的行为,保障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我国制定的专门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是()①《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③《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A、① ④ B、② ③ C、③ ④ D、① ②
3、下列现象违反了什么法律,分别违犯了什么保护中的什么规定?
(1)两岁的小红,由于身有残疾被父母遗弃。
(2)青海学生夏斐因考试成绩没达到90分被生母活活打死。
(3)小韦成绩太差,不想读书,父亲干脆让他回家帮忙。
(4)李波未完成作业,老师让他到教室外面去写,等写完了再回教室听课。
(5)农村姑娘王某,9岁时由父母作主同20岁的刘某订了亲,在16岁时就嫁到了刘家。
(6)内蒙古丰镇市第二中学因一段楼梯护栏突然坍塌,酿成21人死亡、47人受伤的惨剧。
4.如何杜绝父母或老师对自己合法权益的侵害?
一方面,要增强父母和老师的法律意识,使其尊重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未成年人要增强权利意识,懂得依法维护自己的权益,同时,要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虚心接受父母和老师的教导。
五、课外延伸,布置预习
1、作业:练习册第十课相关内容。
2、预习:第十课第二课时社会保护、司法保护,思考:社会保护、司法保护的含义和基本内容分别是什么?
第五篇:2012年春季学期七年级《思想品德》下册第四单元检测
2012年春季学期七年级《思想品德》下册第四单元检测
(范围:第七课、第八课)
一、单项选择(每小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选出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入下表相应空格内。每小题
21、下列选项中说法正确的有„„„„„„„„„„„„„„„„„„„„„„„„„„()
A、未成年人与法律没有什么密切联系B、只要不违法犯罪,就不用与法律打交道
C、只要自己奉公守法,就与法律没有关系D、生活中处处有法律,公民生活离不开法律
2、海南中院以受贿罪判处海南文昌原市委书记谢明中死刑,缓期2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其个人全部财产;以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判处有期徒刑3年,对财产予以追缴;两罪并罚决定执行死刑,缓期2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其中附加刑有„„„„„„„„„„„„„„„„„„„„„„„„„„„„„„„„„„„„()
A、死刑B、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C、没收个人全部财产D、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3、在学校饭堂用餐时,我们发现有少数同学有插队的现象。这是一种„„„„„„„„„()
A、学习成绩不好的表现B、爱出风头的表现C、不守法的表现D、不守规则的表现
4、七年级学生小王,一天在街闲逛,听说拨打119电话不要钱,于是就在一个公共电话随意拨打了119电话,谎称某地着火。小王同学的这种行为„„„„„„„„„„„„„„„„()
A、是违法行为B、是犯罪行为,应受到刑罚处罚
C、是违纪行为,应受到纪律处分D、不用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5、右面漫画反映了„„„„„„„„„„„„„„„„„„()
A、社会生活中的问题只有靠法律才能解决
B、社会生活中处处有违法犯罪行为
C、有时违法可以不受法律的制裁
D、我国法律具有强制性特征6、2011年3月,四川广元一位网民因在网络上发帖散布“食盐商将停止生产食盐,盐将全部涨价”等不实谣言,被公安机关查获并处以行政拘留5日的处罚。该网民的行为属于„„„()
A、一般违法行为B、民事违法行为C、刑事违法行为D、严重违法行为
7、下列四组图,正确反映违法与犯罪关系的是„„„„„„„„„„„„„„„„„„()
8、李某酒后驾车在某大学生活区制造了一起伤亡事故。事发后,他不但没有停车,还高喊“有本事你们告去,我爸是李刚”2011年1月30日,法院以交通肇事罪判处李某有期徒刑6年。从犯罪的最本质特征来看,李某的行为„„„„„„„„„„„„„„„„„„„„„„„„()
A、触犯了刑法B、扰乱了社会秩序C、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D、应受刑罚处罚 9、2011年5月9日,国内知名音乐人高晓松在京醉酒驾车被警方带走。此事引发网友广泛关注,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其中,观点正确的是„„„„„„„„„„„„„„„„„„„()
A、“网开一面,我很喜欢他创作的音乐。”
B、“醉酒驾车是犯罪行为,必须依法处理。”
C、“如果是第一次并且态度好,那就算了。毕竟他是位名人。”
D、“强制醒酒,然后让他开车走人。他还要做达人秀的评委呢!”
10、一位家长望子成龙心切,要求读初中的独生子各科成绩必须在全班前五名,并严禁儿子看电视、看其它书籍和参加课外文体活动。儿子因达不到家长的这一要求,经常受到家长的体罚。这位家长的行为„„„„„„„„„„„„„„„„„„„„„„„„„„„„„„„„„()
A、正确履行了家庭保护的义务 B、违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 C、只受道德的谴责 D、受法律保护
11、如果说道德是人们追求的较高境界,那么不违法则是„„„„„„„„„„„„„„()
A、人们行为的最高境界B、人们行为的底线C、人们行为的一般境界D、人们行为的中线
12、出租车司机张某捡到乘客李某遗失下的皮包拒不归还,这一行为属于„„„„„„„()
A、民事违法行为B、行政违法行为C、刑事违法行为D、严重违法行为
13、某犯罪嫌疑人为了报复社会,在公共汽车上放置炸药,爆炸后造成16人死亡,30人受伤的惨剧。
这说明犯罪的最本质特征是„„„„„„„„„„„„„„„„„„„„„„„„„()
A、犯罪是一种触犯刑法的行为B、犯罪是一种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C、犯罪是一种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D、犯罪是一种违法行为
14、根据刑法规定,我国刑罚的种类分为„„„„„„„„„„„„„„„„„„„„„„()
A、有期徒刑和无期徒刑B、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C、有期徒刑和死刑D、主刑和附加刑
15、小刚经常不完成作业、旷课,还抽烟。爸爸告诫他要“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对爸爸这句话可
以这样理解„„„„„„„„„„„„„„„„„„„„„„„„„„„„„„„„()
A、小错不断,大错不犯B、不良行为不会发展为违法犯罪
C、要从小事做起,预防违法犯罪D、有不良行为的人一定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16、中学生私自到网吧玩游戏、浏览不健康的网络信息等现象时有发生。下列对策正确的是()
A、必须严禁中学生接触社会
B、中学生应该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C、应完全依靠家庭、学校和社会力量保护中学生
D、必须关闭营业性网吧
17、《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未成年人不宜进入的活动场所是„„„„„„„„„„„„()
A、宾馆、餐厅B、影院、剧院C、博物馆、文化馆D、营业性舞厅、酒吧
18、人民法院对于14岁以上不满16岁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律不公开审理。这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
A、家庭保护B、学校保护C、司法保护D、社会保护
19、我们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最有力武器是„„„„„„„„„„„„„„„„„„„„()
A、法律B、道德C、新闻媒体D、风俗习惯20、2011年4月21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决定接回所有在其他省(区、市)的新疆籍流浪儿童,并提供必要的学习教育条件,让他们在家乡健康成长。该决定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
A、司法保护B、家庭保护C、学校保护D、社会保护
21、所谓“民告官”指的是„„„„„„„„„„„„„„„„„„„„„„„„„„„()
A、行政诉讼B、民事诉讼C、刑事诉讼D、非诉讼手段22、2011年3月28日,主题为“强化安全意识,提高避险能力”的第十六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活
动启动。部分中小学生体验了火灾现场逃生演练、地震灾害应急避险等安全教育项目。这 一活动的开展„„„„„„„„„„„„„„„„„„„„„„„„„„„„„„„„„„()①有利于增强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意识②有利于建设安全和谐的校园
③有利于未成年人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和技能④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3、甲借给乙5000元钱,乙没有按时归还。甲在多次索要未果的情况下,决定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这种行为属于„„„„„„„„„„„„„„„„„„„„„„„„„„„„„„„()
A、行政诉讼B、民事诉讼C、刑事自诉D、刑事公诉
24、初中生小林晚上独自在家,突然,一窃贼翻窗人屋,小林愣了一下,大喊:“爸爸,你回来了。”
窃贼闻声转身而逃。这说明„„„„„„„„„„„„„„„„„„„„„„„„„()
A、遭遇突发侵害,要靠智慧保护自己B、青少年没有与不法行为作斗争的义务
C、家长有保护未成年子女的义务D、不法窃贼缺乏公民意识和道德观念
25、当你遭遇到歹徒的抢劫时,我们应该„„„„„„„„„„„„„„„„„„„„„()
①沉着冷静,巧妙周旋 ②不顾一切,以死相拼 ③拨打“110”,求助警方 ④运用智慧,避免受伤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二、非选择题(第26题13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3分,第29题12分,共50分)
26、阅读漫画“孩子怎么没回来”并回答问题:
(1)家长整天打麻将,不管孩子的行为对吗?为什么?(4分)
(2)学生要维护自己的权利,主要应该以哪些法律为根据?(3 分)
(3)如果家长对我们尽了抚养、监护、教育的责任,我们应当如何
回报家长呢?(6分)
27、材料一:根据最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
(八)》,醉酒驾驶机动车,不管情节是否
恶劣,是否造成后果,都得按照“危险驾驶”定罪,处以拘役、并处罚金。
材料二:2011年5月17日,北京市东城区法院以“危险驾驶”罪判处著名音乐人高晓松拘役6
个月,并处罚金4000元。高晓松因醉酒驾车,造成四车追尾、三人受伤的交通事故。
(1)醉酒驾车属于犯罪行为,它和一般违法行为有何区别?(4分)
(2)高晓松因醉驾处罚体现了法律的什么特征?(4分)(答两条即可,若超过,以前两条为准)
(3)请你设计两条禁止酒驾的公益广告。(4分)
28、15岁的小朱平时就爱和社会上的一些不务正业的人混在一起,经常旷课,甚至夜不归宿。家长和老
师多次找他谈心,耐心教育他,可他总认为那都是是小事。一次因为和斥责自己的父母争吵几句,小朱一气之下便冲出家门,整晚没有回家。一周后,警察找上门来,说小朱夜不归宿的那天晚上受几个社会不良少年的唆使,持刀抢劫了两名学生,并致使两名学生重伤。
(1)小朱有哪些不良行为?这些不良行为有哪些危害?(5分)
(2)我们青少年应该如何远离违法犯罪?(5分)
(3)请你为有不良行为的同学说一句忠告的话。(3分)
29、七年级某班学完了思想品德课本第四单元的内容,在政治老师的指导下,针对同学们中存在的不
良行为习惯在校内开展调查活动,请你设计一个调查计划。
(1)调查主题(2分)
(2)调查对象(2分)
(4)调查方式(至少写出两个,2分)
(5)为纠正同学们不良行为习惯,请你分别给学校、家庭、学生提一个建议(6分)
2012年春季学期七年级《思想品德》下册
第四单元检测参考答案
二、非选择题(第26题13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3分,第29题12分,共50分)
26、(1)家长整天打麻将,不管孩子的行为是不对的,这违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关于家庭保护的规定。(4分)
(2)我们学生可以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婚姻法》以及《义务教育法》的有关规定来维护自
己的合法权益。(3分)
(3)家长对我们尽了抚养、监护、教育的责任,我们未成年人现在应当好好读书,努力学习,做
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减轻父母的负担。将来长大了,我们要尽心尽力地赡养父母,以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6分)
27、(1)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的区别:一般违法行为只是违反了刑法以外的法律、法规,尚未触犯刑
法,对社会的危害性不大;而犯罪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受刑罚处罚。(4分)
(2)说明了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4分)
(3)为了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健康,请不要酒后驾车!酒后驾驶害人害己!酒驾猛如虎等(4分,只要符合题意即可得满分。)
28、(1)旷课、夜不归宿。不良行为如果不及时加以改正,有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行为,给家庭、社
会和自己造成极大的危害,也使青少年在人生发展的道路上,形成人格上的缺陷。(5分)
(2)远离犯罪,要在心灵深处憎恶违法犯罪,行为上远离违法犯罪;远离犯罪,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做事多考虑可能引起的后果。(5分)
(3)例如:“勿以恶小而为之”、“ 小洞不补,大洞吃苦”(3分)
29、(1)调查主题:关于本校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情况调查。(2分)
(2)调查对象:本校初中生(2分)
(3)调查方式:问卷调查、座谈会分类调查、随机调查、网上调查、电话抽查等。(只答2个即
可,每个1分)
(4)①学校:在学校开展各种法制宣传活动。如请专家到校谈谈不良行为习惯的危害。(也可以
出一期关于纠正不良行为习惯的黑板报。)
②家庭:家长应监督、教育子女养成良好的品行。如以身作则,以良好的行为习惯影响孩子。(也可以经常向老师了解自己孩子的行为表现,并及时指正。)
③学生:应提高道德修养,自觉遵纪守法。如经常检查自己的言行,改正不良行为习惯。(每点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