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东盟六国保险业发展概况及经验借鉴

时间:2019-05-12 14:26: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5东盟六国保险业发展概况及经验借鉴》,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5东盟六国保险业发展概况及经验借鉴》。

第一篇:5东盟六国保险业发展概况及经验借鉴

东盟六国保险业发展概况及经验借鉴

李艳明 于永军

1(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广西监管局,广西 南宁 530028)

摘要: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如期建成为中国和东盟保险业的发展与合作带来难得的机遇和广阔的前景。目前,两地保险业交流合作还处于初级阶段,因此,研究东盟主要国家保险业的发展概况,可以给我国保险业的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经验,同时对我国保险公司开拓东盟市场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东盟;保险业;经验借鉴

中图分类号:F840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

东盟各国的保险业发展程度差距很大,其中,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越南六国保险业相对较为发达,2008年的保费规模均挤入了全球保险业的前88位,其他四国(柬埔寨、缅甸、老挝和文莱)保险业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市场规模非常小,前述六国的保险业发展水平基本能够代表整个东盟保险业的总体状况。从市场集中度、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来看,中国保险业正好处于东盟六国的中位,市场发育程度高于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和越南,而低于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泰国。因此,研究东盟六国保险业的发展状况,对于中国保险业的发展具有较为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东盟六国保险业发展概况

1.新加坡保险业发展概况

新加坡是东盟保险市场规模最大、总体发展水平最高的国家,也是亚洲再保险中心和离岸保险经营中心。2008年,新加坡保费规模达到165.28亿美元,保险深度为7.8%,保险密度为3179美元(如表1所示),分别位居亚洲第7位、第5位和第3位,世界第31位、第17位和第16位。

新加坡保险市场体系比较完善,直接保险公司、再保险公司、保险中介公司及配套附属机构一应俱全。截至2009年1月底,新加坡保险市场共有61家直接保险公司,其中56家保险公司经营财产保险业务,13家经营人身保险业务,其余5家经营综合性保险业务。再保险公司30多家,其中专业再保险公司大概有30家左右,政策性再保险公司4家,另有将近60家专属自保公司。此外,新加坡还有发达的保险中介市场,共有直接保险中介公司、财险再保险中介公司、寿险再保险中介公司和混合保险中介公司60多家。

由于市场主体较多,新加坡保险市场特别是财险市场竞争比较激烈,市场集中度处于中等水平,毛保费收入位于前5位的保险公司占有40%的市场份额,而大量中小公司依靠细分市场,发展其重点业务,亦能在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新加坡人身保险市场集中度相对较高,前5位人险公司保费收入占据了70%以上的市场份额。新加坡商业保险市场与其金融市场一样分为国内市场和离岸市场,其中离岸保险市场的比例远大于国内市场;而其国内保险市场比较成熟,进入了较稳定的发展期。

表1:1999—2008年新加坡保险业发展总体情况

1作者简介:李艳明,女,广西桂林人,高级经济师,供职于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广西监管局。

于永军,男,河南驻马店人,供职于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广西监管局。

注:1.保费增长率是指扣除通货膨胀因素调整后的保费增长率;

2.本数据均来自于瑞士再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出版的《sigma》各期中,由于sigma对往年数据的调整造成数据不一致的地方,本表均采用最新数据。(下表均相同)2.马来西亚保险业发展概况

马来西亚是东盟国家中仅次于新加坡的保险业较为发达的国家。其保险业始于1860年,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到1970年代,马来西亚保险市场公司数量曾达到150余家,市场竞争激烈,集中度非常低,大多数公司市场份额仅为1%--2%。在2005年前后,马来西亚保险业经历了大规模的合并重组,目前,该国保险市场由约15家大型保险公司和数十家中型公司占据。马来西亚保险业经历了一个起步、发展、激烈竞争、优胜劣汰、并购重组到垄断竞争的市场演变过程。2008年保费收入规模达到93.35亿美元,保险深度达到4.3%,保险密度345.4美元(如表2所示),分别位于世界第34位、第33位和第46位。

马来西亚关于保险监管机关的法律规定比较有特点。马来西亚的保险监管机关是中央银行,中央银行内设了两个保险监管部门:检查部和管理部。中央银行接受保险企业的设立申请并进行审查,但其仅有权签发保险经纪人和公估人的执照,保险公司的执照由财政部签发。马来西亚法律制度继承了英国法律体系,属于判例法国家,故没有关于保险合同的成文法典,法官判案要援引以前判例。1996年颁布的《保险法》是调整保险业的基本法。总体而言,马来西亚的保险监管和保险法制比较健全。

31日。3.泰国保险业发展概况

泰国保险市场的发展经历了几起几落,是东盟保险业起落最大的国家。泰国保险业开始于1930年代,当时有30多家外国保险公司在泰国开办业务;1960年代后,泰国民族保险业开始发展;1993年泰国开放保险市场,其保险业迅速发展并形成一定规模,保费收入水平1995年前一直居新加坡、马来西亚之前;1997年,发源于泰国的亚洲金融风暴使其保险业受到重创,2000—2005年,泰国保险业进入恢复增长期,年均增长率达到12.51%;从2006年开始,由于受到通货膨胀影响,泰国保险业进入低速增长期。到2008年保费规模达到91.38亿美元,保险深度为3.3%,保险密度为142.1美元,分别

位居世界第35位、第40位和第61位。

泰国保险机构比较齐全,截至2007年底境内共有约100家保险公司,其中寿险公司25家,非寿险公司74家,外资比例达到49%。泰国寿险市场集中度较高,业务基本被几大保险集团所控制。前五大产险公司的市场份额约为40%,其它公司的市场占有率都小于3%。外国保险公司分支机构有十多家,其中美国友邦保险公司(AIA)势力最大,占寿险市场的50%。前五大寿险公司业务量占市场总业务量的93%,其余公司只占7%。

4.印度尼西亚保险业发展概况

印度尼西亚是东盟国土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东盟经济规模总量最大的国家。但是,2008年其保险深度仅1.3%,世界排名第75位,远低于亚洲保险深度6%的平均水平。印尼的保险密度也仅29.5美元,世界排名第81位。近十年来,印尼的保费规模发展比较迅速,年均增长约10.9%,但增长速度波动较大。

印尼独立时,市场上曾有近百家保险公司,但都是外国人开办的。随后,印尼政府实施外资企业国有化政策,很多外资保险公司被没收或停业。1960年代末,印尼进行保险市场改革,鼓励私营和外资保险公司发展,随后国内外私人资本纷纷重返印尼保险市场,到1997年,印尼保险公司总数一度达到163家。金融风暴过后,印尼保险业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2007年市场有140多家保险公司,其中寿险公司51家,财产险公司97家,再保险公司4家。目前,印尼保险市场的资产集中度较高,其中最大四家寿险公司的资产占该行业总资产的90%左右,最大的八家产险公司的资产占该行业总资产的70%左右。

最近十年,菲律宾保险业相对世界保险业而言一直稳步不前。2008年,其保费收入总规模为22.99亿美元,1999--2008年年均增长率仅有5.07%,保费收入总规模的世界排名由46位下降到54位,说明菲律宾保险业的增长相对于世界其他国家而言比较缓慢。2008年,菲律宾的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分别为1.4%和25.6美元,世界排名分别为第73位和第82位,远低于亚洲平均水平,表明菲律宾保险业还存在很大市场潜力。

菲律宾是东盟国家中保险业历史较长、对外开放较早的国家。1829年,英国的劳合社在马尼拉设立代表处并开展保险业务,由此拉开了菲律宾保险业发展的序幕。经过一个多世纪的沉浮,1997年,菲律宾重新开放保险市场,大批外资保险公司的涌入带来了雄厚的资金、先进的风险管理技术和经营理念,促进了菲律宾保险市场蓬勃发展,而国内保险公司面对外资公司的冲击,纷纷进行改组重构、转变经营策略、寻找新的市场定位,再加上菲律宾监管当局实行得当的政策,引导使菲律宾民族保险业在开放市场中健康发展。目前,菲律宾约有保险公司130多家,其中人寿保险公司20多家,财产保险公司约100家,再保险公司4家。菲律宾保险监管部门对此实行“维持总量”的政策。

表5:1999—2008年菲律宾保险业发展总体情况

6.越南保险业发展概况

越南是东盟国家中保险业发展最快的国家。1999--2008年,保费收入总额从1.49亿美元增长到12.89亿美元,增长将近9倍,保费规模的世界排名也从1999年的88位上升到60位。但越南的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依旧很低,分别只有1.4%和14.6美元。说明越南保险业还只处于起步阶段。

越南保险业的发展历史并不长,1965年,越南第一家国有保险公司----越南保险公司(简称保越)成立。此后30年该公司一直独家垄断越南保险业。1995年保越分成了两家公司,一家是现在的保越,另一家是胡志明保险公司。1998年,越南才初步形成寿险市场。1999年,越南第一家外国保险公司----宏利公司(Manulife)进入越南保险市场。后来又成立一部分股份制保险公司,共同构成越南保险的市场主体,和中国的保险市场结构类似,越南形成以国有制保险公司为主导,多家股份制保险公司并存的格局。

二、东盟保险市场发展特色

由于地域、经济、文化、民族和宗教等的不同,东盟地区保险业及保险监管与其它地区有较大差异,也有许多独特之处。

1.独具特色的回教保险

截至2009年10月,东盟地区共有人口约5.8亿,其中40%的人信奉伊斯兰教。在东盟国家中,马来西亚和文莱把伊斯兰教定为国教,印度尼西亚近90%的居民信奉伊斯兰教,缅甸也有约8%的居民信奉伊斯兰教。因此,伊斯兰教对东盟保险业影响深远,形成了该区域独具伊斯兰特色的回教保险。由于传统保险的部分经营规则与伊斯兰教法的主体回教律法相矛盾,1985年,一个伊斯兰学者理事会宣布禁止传统保险,导致保险业难以为穆斯林提供充分的保险服务。为满足穆斯林对保险保障的需要,根据伊斯兰教法的互助原则,穆斯林国家实施了一种摆脱利息和投机的保险制度,并据此开发了数种不同的伊斯兰保险模式,其中的回教保险(takaful,一种基于互助和风险共担的财务保障形式)是最广为接受的保险模式。回教保险以互助为基础,但绝大多数回教保险公司以股份公司形式经营。因此,回教保险本质上是股份公司和互助公司的混合体。根据相关资料统计,目前东盟大约有100-150家回教保险公司。

马来西亚是东盟目前最发达的回教保险市场,该国具备完善的回教保险政策法规,担当着伊斯兰国际金融中心的角色。马来西亚1984年就成立了回教保险公司,提供伊斯兰生活保险(类似于人身保险)和一般保险(类似于财产保险)两种服务。该国回教保险发展很快,在1998-2007年的10年间保费收入年均增长达17%,远高于同期传统保险业的平均增长率,2007年回教保险的总保费占了市场总量的5.8%。马来西亚回教保险产品认知度相当高,甚至一些非穆斯林客户也购买回教保险。从销售渠道看,直销是马来西亚回教保险的主渠道,银行保险也是重要销售渠道,2005年的销售量占了总量的20%。2009年10月,瑞士再保险公司在马来西亚获得回教再保险综合牌照,完善了该国的回教保险体系,也将有效缓解回教保险公司分保困难的问题。

2、责任期超长的分红型储蓄保单

马来西亚寿险产品中最有特色的是“三代保单”,该险种也是马来西亚最流行的寿险产品之一。三代保单是时间跨度超长的分红型储蓄保单,它不但可以保障自己的一生,还能够将积累的财富免税,传给子孙后代继续享用,因此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3、完善的农业保险体系

东盟国家中的马来西亚具有较为完善的农业保险体系。马来西亚对所有农业保险机构都实行对其资本、存款、收入和财产免征一切赋税的优惠政策,并通过法律形式给予了保障;马政府还制定了农业保险相关法规,规定对主要农作物和主要饲养动物实行强制保险;另外,农业保险系统都有以财政为后盾的再保险作为保障,这使得其抗风险性大大增强,农业保险市场也逐渐走向成熟

三、经验借鉴

东盟国家保险业在发展过程中积累了很多成功的经验,也创造出很多有特色的保险业务,结合中国保险业的实际情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借鉴东盟保险业的发展经验。

1、借鉴东盟保险公司组织形式,改善中国保险市场结构

东盟保险市场上有很多不同形式的保险机构。如马来西亚的农业保险多采取相互保险公司,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新加坡职总英康保险合作社是非营利性的保险公司组织形式,它要求社员加入时必须缴纳一定金额的股本,并且合作社与社员的关系比较永久,可有效地扩大保险产品的销售。二者都有着股份公司不可替代的优点。目前,我们保险市场上只有一家相互制保险公司,因此我国保险公司的组织形式和所有制结构可以借鉴新加坡的保险合作社、马来西亚的农业互保公司的形式,根据各地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投保人的不同要求,大力发展各种不同所有制类型的保险公司。

2.借鉴东盟保险业低税率政策,降低保险业的税收

大多数东盟国家对保险业征税的税率都在3%以下,只有泰国的保险税率为3.3%。相比而言,我国保险业的总体税负偏重,主要征收营业税及附加和所得税,内资保险企业营业税及附加为5.5%,所得税税率为25%。不管是和东盟国家相比,还是和我国的商业银行业相比,我国保险税率仍有下调空间。保险行业是聚集风险与分散风险的行业,保险公司所收的保费收入,大部分属于公司的负债,财险公司的经营成本更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其赔付率较高,很容易亏损。以保费收入为保险业营业税的依据,使保险业整体税负偏高,不利于其长远发展,因此应继续降低保险业的营业税率。

3.鼓励保险公司间的并购和重组

纵观东盟保险业市场发展历程,较成熟的保险市场一般都经过对外开放、市场主体增多、竞争加剧、并购重组和优胜劣汰的过程。我国保险市场目前还处在对外开放后的早期阶段,市场主体日益增多,这时候一定要把握好保险市场发展的方向,使民族保险企业在竞争白热化的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因此应进一步加大对国内保险公司兼并重组的政策支持力度,选择一些潜力较大的大型保险公司予以重点扶植,努力提高其技术含量和市场占有率,同时有意识引导它们间的合并重组,扩大其规模,发挥其在壮大民族保险业以及与外国保险相抗衡中的主导作用。另一方面,积极扶持一大批中小型专业化保险公司,如专业化的农业保险公司、健康保险公司、责任与信用保险公司和小型专业保险公司等。这既增强了民族保险业的生存竞争能力,又能提高国内承保技术水平和专业化程度。

参考文献

[1]瑞士再保险公司.《Sigma》1999~2009

[2]王友.世界保险市场概况[M],中国文史出版社.1994年

[3]张国威.肖容译.新马泰的保险监管[J],Asia Insurance Review.2001(3)[4]钟水浩.泰国保险市场扫描[N].中国保险报,2003-09-25(4)

[5]李祝用.马来西亚保险市场及市场准入立法概况[J].保险研究,2003(10)[6]吴崇伯.东南亚国家保险业改革及对我国的借鉴[J],南洋问题研究,2004(2)[7]尤政.菲律宾保险市场开放的实践[N].国际金融报,2004-05-26(4)[8] 胡建生.东盟四国保险业发展研究[D].厦门大学,2007

The Introduction to the Development and Experiences of Insurance Industry in Six ASEAN Countries

Li Yanming Yu Yongjun

(China Insurance Regulatory Commission Authority in Guangxi, Nanning Guangxi 530028)

Abstract: China-ASEAN Free Trade Area established on schedule on January 1st, 2010.It will benefit and promote a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regional market prospects between China and ASEAN countries.And it also will bring about a rare opportunity and broad prospect to the development and cooperation in insurance industry bewteen China and ASEAN coutries.At present, the communication and cooperation between these two parties are still in their early stages.Therefore, it will provide experiences for the development industry in China when studying the development of insurance industry in ASEAN countries.Meanwhile, it could have a certain value to the field of expanding the insurance markets in these countries for insurance companies in China.Key words: ASEAN;Insurance Industry;Experience

(特约编辑:唐金成)(校对:TJC)

第二篇:中国—东盟保险业发展比较与借鉴

中国—东盟保险业之发展比较与经验借鉴

The Development of Insurance Industry: China-ASEAN

Comparison and Experience Learning

唐金成梁悦

(广西大学商学院,南宁 530004;广东海洋大学,湛江524037)

Tang JinchengLiang Yue

(Business College of Guangxi University, Naning, 530004;)

摘要:由于拥有相似发展背景,东盟诸国保险业发展和开放的经验恰如他山之石,可作为我国保险业发展的前车之鉴。将我国保险业之发展现状及遇到的一些问题,与东盟诸国中具有代表性的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五国保险业之发展进行比较分析,总结学习其经验教训,可以促进我国保险业的健康稳定与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保险发展;东盟;经验;借鉴

Abstract: As with similar background, ASEAN countries’ experience about

the development and opening of the insurance industry could be a warning of China’s insurance industry.Comparative analysis of China and ASEAN countries especially

Singapore, Malaysia, Thailand, Indonesia, Philippines,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and problems of insurance industry, we can sum up and learning their experience and lessons,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healthy, stable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hina's insurance industry.Key Words: development of insurance industry;ASEAN;experience learning

随着2007年7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服务贸易协议》的正式生效,中国与东盟的合作又向前迈了一大步,经济贸易交往和金融交流合作将越来越频繁。“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东盟十国以发展中国家为主,同我国一样处于逐步开放、发展与完善阶段,而且地理位置、人文渊源、保险市场、竞争环境等与我国有一定的可比性,极具参考借鉴意义。选取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五国作为比较对象,以其保险业发展和开放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为镜,可以促进我国保险业健康稳定与可持续发展,尽量避免少走弯路,减少改革成本。

一、东盟五国保险业发展历程

(一)新加坡

早在1819年,英国保险公司就开始在新加坡开办代理行或分公司。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初,新加坡政府实行对外开放保险市场的政策,促进了保险业的迅速发展,形成了20世纪80~90年代的新加坡保险业发展的黄金时期。期间发展最为迅速的是人寿保险,年增长率超过20%,尤其是养老保险和健康保险业务,取得了丰硕成果。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新加坡保险业深受影响,一度状态低迷,直到2001年才开始走出低谷,保费收入再次高速增长。

自2000年全面开放保险市场以来,新加坡成为东南亚最开放的保险市场,外国资本对保险公司的控股份额没有限制。截至2005年底境内共有150余家保险公司,在所有直接非寿险公司的保费收入中,外国保险公司已超过一半。2006年,新加坡总保费收入达到107.76亿美元,较上年取得了2.4%的小幅增长;保险密度为1957.7美元,接近欧洲平均水平;保险深度为6.5%,略低于欧洲平均水平。2007年新加坡保险业管理资产首次突破千亿大关,根据2008年最新公布的“环球金融中心指数”报

告显示,在保险业界人士评价中,新加坡一举跃居世界第五位。

(二)马来西亚

马来西亚保险业始于1860 年,作为曾经的亚洲“四小虎”之一,得益于迅速增长的经济,是东盟中保险业较为发达的国家,已经具有比较成熟的市场主体和保险渗透率。然而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马来西亚保险业经历了跌宕,业务量下降,之后经历数年的休养生息,才渐渐得以复苏。

马来西亚保险市场份额一度较为分散,保险公司数量较多、规模较小,20世纪70年代曾达到150余家。不过为了适应日益自由化的市场和更激烈的国际竞争,在政府的敦促下,马来西亚的保险公司于2005年前后经过大规模合并重组,目前国内市场由约15家大型保险公司和数十家中型公司占据。这些保险公司分属两大集团:一个是大的保险公司组成的联合会,另一个则是银行控制的保险公司。而且马来西亚还准备在2010年之前进一步开放保险业,引进新的外国竞争者,包括允许国际知名保险公司入股当地保险公司,或与当地公司结盟。保险市场的重新洗牌加强了马来西亚保险业的竞争实力,2006年马来西亚保费总额达到75.37亿美元,有4.6%的小幅增长;保险密度为292.2美元,超出东盟平均水平数倍,略高于亚洲平均水平;保险深度也达到4.9%,超过东盟平均水平。

(三)泰国

泰国保险历史不长。20世纪30年代,外国保险公司开始进入泰国,随着20世纪60年代以来泰国经济的发展,泰国民族保险业才开始发展起来。泰国政府对民族保险业大力扶植,自1993年开放保险市场以来,泰国保险业已形成一定经济规模,民族保险业由弱变强,逐渐成为泰国保险市场的主导力量。1998 年亚洲金融风暴重创了欣欣向荣的泰国保险业,连续两年出现亏损,直至深化改革,力除陈弊之后,泰国保险业才恢复生机,2001年重新恢复盈利,实现保费收入的稳步增长。

截至2007年,泰国境内共有近100家保险公司活跃在全国各地,寿险公司25家,非寿险公司74家,外资比例达到49%,全国范围内本国与外资保险公司共设有1700多家分支机构,通过15万名寿险代理人和4000多名非寿险经纪人开展业务。2006年,泰国保费总额为71.28亿美元,在2005年基础上增长了5.2%;保险密度为110.1美元,保险深度为3.5%,均高于东盟及新兴亚洲市场的平均水平。

(四)印度尼西亚

印度尼西亚第一家保险公司成立于1850年。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给印尼的保险业带来了严峻的考验,一方面,经济衰退影响了客户交纳保费和续保的能力,导致保费连续降低;另一方面,由于汇率的下降,使得保险业务成本大大上升。在这样严峻的形势下,许多保险公司入不敷出,处境困难,当时印尼保险市场上许多公司不约而同的采取兼并重组的方式,以增强自身资本实力和市场竞争力。经过数年的不懈努力,印尼的保险业才渐有起色。

2006年,印度尼西亚保费总额为48.49亿美元,增长率达到13.4%;保险密度为21.5美元,仍远低于东盟及亚洲平均水平;保险深度为1.3%,还不到东盟平均水平的一半。2007年印尼银行信息杂志的最新调查表明,印度尼西亚目前有130多家保险公司,寿险公司23家,财产险公司87家,根据各公司2005~2006的财务报告分析,其中42家约占总量30%的保险公司业绩极佳。

(五)菲律宾

1829年,伦敦劳合社在马尼拉设立代表处,拉开了菲律宾保险业发展的序幕。菲律宾政府对保险市场的开放持肯定立场,自1997 年对外开放保险市场后,大批外资保险公司的涌入带来了雄厚的资金、先进的风险管理技术和经营理念,促进了菲律宾保险市场优胜劣汰、良性发展。

菲律宾保险业在东盟诸国中相对欠发达,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对菲律宾保险业影响也较小,使保险业在逐步改革中得到稳步发展。菲律宾保险市场集中度比较高,2005年菲律宾约有保险公司130多家,占主导地位的保险公司有半数以上是外资保险公司。2006年,菲律宾保费总额为17.51亿美元,与上年相比增长率达到15.3%;保险密度为20.7美元,仅为东盟平均水平的一半;保险深度为1.5%,也仅为新兴亚洲市场平均水平的一半。

(六)综述

同东亚部分发达国家相比,东盟十国的保险市场规模偏小,2006年其保费收入总额仅占全球市场份额的0.89%,占亚洲市场份额的4.14%。东盟地区的寿险业务比非寿险业务增长更快,充分体现了亚洲国家的特色。同我国相似,东盟诸国的保险业发展历史都不长,最早不超过200年,民族保险业发展更是落后于西方诸国,大部分国家都还处于逐步开放、发展和完善本国保险市场阶段。少数国家由于保险市场培育较好、对外开放较早,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已基本接近西方工业化国家平均水平。也有部分国家由于保险业起步较晚,目前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因为我国与11000

东盟在保险市场发展境况、经济发展程10000

9000度以及人文环境等方面的共通之处较8000多,所以东盟各国保险业发展与开放方7000面的经验和教训对我国具有较高的借鉴6000意义。5000本文选取的新加坡、马来西亚、泰4000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五国的保险3000业近十年来总保费的变化情况如图-1所2000示。可以看出,这五国的保险市场在金1000

融危机席卷亚洲之前,发展态势良好,0

******0420052006保费收入丰厚。《Sigma》资料表明,在1990至1997年间,这些国家的非寿险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和寿险市场业务量的实际增长率约为图1东盟五国近十年总保费变化情况(百万美元)13%。1998亚洲金融风暴给予东盟保险

市场沉重打击,如图所示,这些保险市场不约而同出现保费收入的大幅度下滑。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也暴露出这些国家的保险业由于之前发展势头过快,隐藏在财务、经营、市场结构、监管等诸多环节的问题。金融风暴之后,东盟各国痛定思痛、大刀阔斧地进行金融改革,针对保险市场之弊端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出台,令原来存在的许多问题逐步得到控制和解决。在经历了几年休养生息之后,这些国家的保险业在危机后风彩依旧,从2001年开始保费收入一路上扬,纷纷步入快速健康发展的道路。

二、东盟五国保险业发展之经验

(一)东盟五国保险业发展的背景

东盟诸国作为西方国家曾经的殖民地,其保险业发展的星星之火是由西方殖民者带来的。因此,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五国的保险业在发展初期,都曾一度被英、美等国的保险公司完全影响和掌控。二战后,各国保险市场基本回到本国政府的控制之下,随着东盟各国的经济发展,各国政府大力扶植和发展本国的民族保险业,现在这五国市场前五名的保险公司通常都是当地控股背景的民族保险公司。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金融一体化,为了更好促进与培育本国保险市场的健康发展,东盟各国在英美等发达国家的压力下,自1996年以来开始逐步推行保险市场的自由化政策,逐渐开放国内保险市场,在监管和市场准入等方面同西方国家接轨,鼓励外国投资者进入,加强保险业市场化和竞争水平。

东盟保险市场经历的最严峻的考验即是1998年始于泰国的亚洲金融危机。由于经济情况的恶化,不仅导致了保费收入骤降,而且因为资产价格大幅下降、保险赔付率不断攀升,使得保险公司财务状况严重恶化,许多中小型公司纷纷倒闭,东南亚保险市场一片凄风苦雨。同时在危机中暴露出的保险市场条块分割严重、保险企业规模过小、专业技术人才匮乏等诸多问题。这令东盟各国意识到形势的严峻,纷纷在危机过后重整旗鼓、雷厉风行地着手对保险业的进行了改革。

(二)东盟五国保险业发展的经验

1、鼓励保险企业通过合并做大做强

金融危机之后,面对萎缩萧条的经济形势、风雨飘摇的财务状况、虎视眈眈的外国竞争者,东盟

诸国有意识地加快了保险行业合并的步伐。尤其是市场较为分散、中小型保险公司占据较多市场份额的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积极推动和鼓励保险企业之间合并重组,扩大经营规模,以便能在市场上站稳脚跟。马来西亚政府则敦促本国保险公司组成了10-15个集团,通过增强资本实力,提高经济效益与偿付能力,为外国保险公司的必然打入做好充分的迎战准备。对市场资源的整合加剧了保险市场的两极分化和集中程度,一方面迫使未经合并的小型保险公司进入特殊专业市场,走专精路线;另一方面令合并后的大型保险公司受益于规模经济,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竞争中多一分胜算。

2、规范完善保险市场机制,稳定保险经营秩序

针对金融危机中暴露出的保险市场体系的漏洞与缺陷,东盟各国纷纷出台相应法律法规来梳理和完善保险市场结构。譬如泰国适时制定了破产法和抵押品赎回权法等退出保险市场的程序,这有助于让没有生存能力的公司退出市场,利于完善保险市场法制结构、稳定保险经营秩序。

3、转移保险监管重点,重视偿付能力监管

东盟诸国从经济危机中认识到,与监管固定费率和条款相比,对适度的清偿能力和资本金最低标准的监管,对保险行业来说才更加重要。各国不谋而合,纷纷将保险监管的重点逐步转移到偿付能力监管上,通过优化监管手段,减少管制,使保险监管适应新形势的需要。虽然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保险公司承保业绩的不稳定性和利润压力,同时也有利于促使保险公司加速产品创新和销售渠道的多元化进程。

4、不断深化对外开放力度,加快保险市场国际化步伐

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东盟各国为了吸引调整本国保险企业资本结构所急需的外资,不断深化保险市场对外开放的力度,扩大对外国保险公司的开放。通过取消或放宽对外资参股保险公司的限制条件,逐步放宽外资保险人的准入条件,加快了保险市场的国际化的步伐。国际化不但为东盟诸国保险市场带来新的资本和承保技术,增加了竞争砝码,促进了保险产品的创新和承保技术的转移;也鼓励国内大型保险公司积极寻求海外商机,以利用其在海外的网络分散风险。

5、积极拓展新的销售渠道,提高保险覆盖面

面对巨大的成本压力,东盟诸国的保险公司开始尝试采用更具成本效益和创新性的营销展业方式,提高保险覆盖面,努力降低对传统代理网络的依赖性。银行与保险公司之间为了抓牢交叉销售的机遇,谋求共同利益、共同发展,建立起密切的业务合作关系,促进了金融一体化服务的发展。由于因特网的普及,保险电子商务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主要是利用互联网为补充工具做广告和进行产品营销,以此加强现有的销售渠道。

三、东盟五国经验对我国保险业发展的借鉴

(一)我国保险业的发展现状

近十一年来,我国保费收入及80000.50

其增长比率情况如图-2所示。由此0.406000可以看出,我国的总保费收入自0.301997年至今一直保持每年两位数40000.20的增长率,即使是在亚洲金融风暴20000.10期间也仅仅是增速有所放缓而已,00.00是名副其实的最具潜力的新型保险

******04200520062007市场之一。2007年我国保险业实现

保费收入7035.8亿元,约为1997

年末的6.5倍,年平均增幅高达图-2近十一年全国保费收入及增长率情况(亿元人民币)20.5%,保费收入世界排名第9位。

保险公司总资产达到2.9万亿元,保险资金运用收益达到2971.7亿元,初步测算,全行业利润总额可达672.7亿元。目前全国共有保险公司110家,比2002年增加68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9家,保险专业中介机构2331家。保险密度约为521.2元,超过亚洲平均水平;保险深度为2.85%,尚低于亚

洲新兴市场平均水平。由此看出,我国保险市场潜力与挑战并存,应当积极学习和借鉴东盟诸国保险业发展中的经验和教训,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发挥潜力,促进我国保险业健康稳定地持续发展。

(二)鼓励并购重组,提高经营实力和市场竞争力

借鉴东盟诸国对保险市场整合的经验,为民族保险企业在金融业全面对外开放后,在竞争白热化的市场上谋得立足之地打好基础。一方面,应进一步加大对国内保险公司兼并重组的政策支持力度,选择一些潜力较大的大型保险公司予以重点扶植,积极为其创造良好的资金条件和外部环境,努力提高其技术含量和市场占有率,同时有意识地引导它们之间的合并重组,扩大其规模,发挥其在壮大民族保险业以及与外国保险业相抗衡中的主导作用。另一方面,积极扶持一大批中小型的专业化保险公司,如专业化的农业保险公司、健康保险公司、养老金公司、汽车保险公司、责任与信用保险公司等,实施精兵策略。这既增强了民族保险业的生存竞争能力,又能提高国内承保技术水平和专业化程度,也促成了保险市场上主体的多元化。

(三)积极改进监管方式,不断提高监管水平

吸取泰国等东盟国家的教训,要不断学习和提高监管方法,创新监管技术,提高监管水平,为我国保险业的稳定发展保驾护航。偿付能力监管能够及时防范和化解保险风险,但是对技术和专业人才要求较高。我国目前对此监管手段应用经验还不足,基本是照搬国外经验,还需要长期磨合与改进,才能建立起切实符合我国国情与保险业现状的监管体系。另外,保险行业自律机制的建立及其作用的发挥,也对保险市场有序运作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目前我国国内保险行业自律尚处于幼稚阶段,需要各家保险公司在行业协会的组织下,进一步加强合作与交流,使保险行业自律机制日臻成熟和完善。

(四)努力加大科技投入,切实增强企业竞争力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保险业电子化和信息化早已提上议事日程,许多保险公司都已建立起业务、财务及客户服务的电子化管理和服务系统,进而初步实现了办公自动化。但与国际水平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有很长的路要走。笔者认为,保险业今后在科技投入方面的重点如下:一是如何创新以电子化为手段的服务方式,优化保险服务质量,不断提高客户满意度;二是如何通过利用电脑程序优化风险管理技术,发明创造新的应用软件系统,并以此获得专利,抢先占领未来市场的制高点。这就需要积极引进和培养既谙熟保险理论与实践,又精通电脑编程和网络技术的综合性专业人才。

(五)重视教育培训,加快培养复合性高层次人才

人才是保险业发展的永恒主题,因为保险业就是与人打交道的行业。各种保险专业人才特别是复合性人才的缺乏,已严重制约我国保险业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经营的转变。因此,需要真正重视教育培训,加速培养各种综合型、高素质的保险专业人才。这一点要注意学习东盟国家的经验,加强对国外复合性高层次保险人才的引进工作。另外,还应加强同各大高校的联系,加快各类保险复合人才的培养,积极储备高素质的后备人才。同时,也要加强对保险公司现有员工的系统培训计划,通过内部培训或招聘来吸引更多的复合性人才加入保险业。

主要参考文献:

[1]瑞士再保险公司.《Sigma》1997~2007

[2]钟水浩.泰国保险市场扫描[N].中国保险报,2003-09-25(4)

[3]李祝用.马来西亚保险市场及市场准入立法概况[J].保险研究,2003,(10):63-6

4[4]尤政.菲律宾保险市场开放的实践[N].国际金融报,2004-05-26(4)

[5]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网: http://;ta16888@163.com;

祝编辑老师: 工作快乐、身体健康、万事顺意!

第三篇:保险业发展

“保险业科学发展观内涵是坚持快速协调持续发展,保险业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做大做强,保险业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以人为本”。保险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思想的形成与提出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它是新时期我国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对保险业发展的根本要求,作为一名保险业工作者,我想结合当前中国保险业的发展实际,谈谈如何运用战略思维从理论高度把握这一科学发展观。

一、科学发展观的创新要义在于“以改革促发展”

改革是发展的强大动力,改革的力度与深度决定了发展的速度与规模、质量与效益。改革的本质在于创新,在于扬弃。改革的这一特征决定了在其进程中,必须注意突出解决矛盾的主要方面,掌握合适的时机与推进的节奏。运用这一发展观来审视当前保险业的各项改革活动,关键在于要着力解决束缚保险业发展的体制和机制性障碍。这实际上涉及到制度创新这一核心问题。在实际工作中,解决这一问题的重心在于如何驾驭制度创新过程中,所涉及的政府、企业与消费者三方之间关系的协调。这里我们仅从企业———保险市场经营主体的视角来分析。当前保险业的改革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发展水平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求不相适应。那么,实际生活中的保险需求又有哪些特性,保险企业如何应对与满足不同消费者的这一利益需要?我们知道,保险经营的特殊性及其最大诚信原则使得满足与维护被保险人利益应该成为保险企业经营的根本目标。这就表明,保险业经营改革的重心应该不断下移,下移到市场中最为贴近消费者的层面。因为市场经营中,消费者是市场的核心,保险企业离开了市场就失去了立身之本。保险企业的创新实质是创造满足消费者需求与利益的价值。这一思想应深入到保险企业提供的产品与服务,保险企业给予消费者的形象与关怀等各项活动中去。明确了这一本质,当前我国保险企业管理体制与经营机制的改革举措就知道具体朝向哪些方面去努力。

二、科学发展观的协调要义在于“以开放促发展”

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实践证明,保险市场对外开放对提高我国保险业整体水平,加快保险业创新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开放带来了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之间的互为流动与重组,带来了竞争机制在更广范围、更大程度的自由运营,从而为国内保险业提供了从国外最新理念、先进经验到成熟制度与管理技术等方面的借鉴学习机会。我们可以看到,在这一学习过程中,保险业作为我国金融领域开放最早的一块,已经取得了比较丰硕的成果:

我国保险业近二十多年持续以30%以上的速率增长;国内保险监管体系得到初步健全;保险市场的结构与层次日趋合理化;保险经营主体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也实现了平稳增长;此外,保险业在经济补偿、资金融通与社会管理等方面发挥了强大而有效力的积极影响。这一切,既得益于我国保险业自身积累与发展的不懈努力,更是在开放过程中对其他民族、其他国家保险业先进经验、文化与知识的学习与吸收,这种开放的实质便是保险业通过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融合发展来获取自身协调发展的契机。比如自友邦保险20世纪90年代初引进寿险营销员制度后,这一舶来品不但未水土不服,反而为中资公司大力借鉴并因此在国内扎根生芽,迅速扩展与推广,从而有了中国目前100多万寿险营销员大军的壮观规模。从科学发展观的指导精神来看,在今后一段时期,国内保险业应该在开放中切实把握这样几个协调原则:一是对外开放与对内开放并举,这既是履行国民待遇机制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我国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尤其要鼓励我国民营经济进一步与保险业接壤,包括对民营经济提供切实可行的风险保障产品服务以及为民营经济进军保险业切实做好服务指导。二是通过结构调整与政策引导,努力促进外资保险资源流向我国经济发展中最需要的地方。诸如健康保险、农业保险和巨灾保险等方面就应该积极鼓励和支持外资保险资源的流入,从而更好地发挥其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加速我国保险经济资源的协调配置。三是在开放过程中尝试“走出去”战略。可以根据自身与其他国家的比较优势原则进行保险资源的战略经营,这包括我们可以向与我国文化与传统渊源较深的周边国家进行跨国投资,也包括向发达国家等市场容量巨大、市场细分中可以有我立足之处的地方进行渗透。

三、科学发展观的持续要义在于“以结构调整实现可持续发展”

理论上,均衡发展是一种非常理想的效果,但在实际中,更多时候我们只能对非均衡发展过程进行持续不断地优化调整。就中国保险业的发展来说,其非均衡的特征非常明显:比如我们在发展的初级阶段却不得不面临即将到来的全面开放,因而要与西方发展成熟阶段的对手同台竞技;国内保险监管方式与手段也是传统与现代兼具。解决非均衡发展状况的一种有效方法就是进行持续的结构优化调整。以当前国内保险市场结构层次为例,由于再保险市场滞后发育,这对整体保险市场的风险转移与功能深化会产生一定影响,因此,必须鼓励增加再保险市场经营主体,强化对再保险分保业务的监管。而对于原保险市场来说,其结构调整的紧迫性可能表现为: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对于不同种类的经营主体进行分类引导;对于中介市场创新经营模式的鼓励;如何差异化保险产品与服务的结构、类型,从而形成以社会需

求为导向的保险产品创新体系。这样,按照市场需求进行持续地结构优化调整,不但让保险市场自身拥有了快速反应机制,而且这一调整过程中资源的配置机制通过强有力契合,会进一步引发自我强化的效应,例如保险企业自身可能因此累积并拥有强大的知识基础与发展能力,这样,在企业进一步演化过程中,先前所积累的共同知识架构与基础能力就可以推动企业持续前进而形成内生的增长动力与机制。

四、科学发展观的保障要义在于“加强和改善监管促进健康发展”

从世界各国的经验来看,对保险业的监管在于防范化解风险和保护被保险人利益,这既是监管工作的出发点也是其落脚点。我国保险监管工作自保监会成立以来,从完善市场准入与退出制度,加强偿付能力监管与预警系统设计,建立保险信用评级制度等方面都采取了积极举措,从而有力地保障了保险业的高速、平稳增长。但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过渡期的临近,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国际保险资本相继涌入,这对我国保险监管事业带来了更多新的挑战:如何适应对外资保险企业的组织、业务、市场行为等方面监管新情况;如何对保险资金的运营进行监管,特别是涉及跨领域投资问题;如何加强与国际保险机构合作,适应不同监管体制与模式下的双边与多边规则的冲突与协调等等。显然,应对前述新背景、新情况,要求我国监管机构一方面要切实转变其职能,要把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作为自身的主要职责。为此,监管机构就需要切实加强监管的系列基础工作建设:通过信息化建设与监管技术水平提高,强化对市场监管与偿付能力监管的有效力度;加大信息发布规范与披露程序,提高保险市场透明度;严格关于市场准入与退出的监管与惩处机制;积极探索与保险资金运用渠道相适应的监管方式与手段,建立动态与多维度的监管体系与联合反应机制;这样,通过审慎及时调控市场,防范化解风险。另一方面,监管机构需要高屋建瓴,从行业规划的角度进行宏观调控,引领制度创新。如果保险监管机构通过职能转变,寓监管于服务当中,并使监管实践的影响与效果深入保险市场经营主体的日常行为表现中,这将大大提升保险监管的效率与活力,并最终使防范与化解风险这一管理职责内化为保险市场参与者的一种集体理性与行动。

第四篇:发展概况

1.湖南电子音像出版业起步于1985年。现有5家音像出版单位和3家音像复制单位。经过10多年的发展,湖南电子音像出版业已具备较大规模和实力。全省现有在编人员222人,年录音录相生产能力达5000多万盒。1996年,湖南出版音像制品294种,电子出版物10种,生产总量达到524.9万盒,销售总额突破4000万元。湖南电子音像出版单位形成了各自的特色和优势。湖南电子音像出版社兼顾科教语言音像出版物和电子出版物的发展,推出了《洪湖》协奏组曲等优秀语言音像出版物和《解放军报全文检索》等50多个光盘产品;湖南文化音像出版社致力于湖湘本土文化题材的搜集、整理工作,《湖南地方戏曲优秀剧目集锦》已被列入“九五”国家重点音像出版选题计划;潇湘电影制片厂音像出版社注重挖掘革命历史题材,再现革命领袖的光辉形象;湖南金蜂音像出版发行总公司率先出版了国产录相节目、社会教育节目、科普教育节目以及地方戏曲节已受到中央和省、部级领导的赞赏;湖南教育音像出版社围绕开拓少儿智力和少儿原创音质方面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新的号角》等多部作品获得社会好评。

第五篇:东盟的发展历程

东盟的发展历程

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历程:

东盟自由贸易区于2002年1月1日正式启动。自由贸易区的目标是促进东盟成为一个具有竞争力的基地,以吸引外资;消除成员国之间关税与非关税障碍,促进本地区贸易自由化;扩大成员国之间互惠贸易的范围,促进区域内贸易;建立内部市场。2009年8月15日,中国和东盟签署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投资协议》,这标志着中国-东盟自贸区的主要谈判已经完成,中国-东盟自贸区将如期在2010年建成。中国-东盟自贸区是中国对外商谈的第一个自贸区,也是东盟作为整体对外商谈的第一个自贸区。

2007年11月20日,东盟10国领导人在新加坡举行的第13届首脑会议上签署了《东盟宪章》和《东盟经济共同体蓝图宣言》等重要文件。会议重申在2015年之前建成东盟经济共同体。这是东盟经济一体化建设的总体规划,也是一份指导性文件。2008年12月15日,《东盟宪章》正式生效。

2009年5月3日,东盟10国和中日韩(10+3)三国财长在巴厘岛会议上就规模为1200亿美元的亚洲区域外汇储备库的主要要素达成共识,并决心在2009年年底启动这一被称作“亚洲货币基金”雏形的多边货币交换机制。这一合作行动,对维护亚洲地区经济金融稳定具有重大意义,并将对改革和完善国际金融体系产生积极影响。[3]

2010年4月第16届东盟首脑会议在越南河内举行,主题为“迈向东盟共同体:从愿景到行动”,重点就进一步落实《东盟宪章》、加快共同体建设和加强后金融危机合作等进行讨论。会议签署《东盟宪章争端解决机制议定书》,发表《东盟关于持续复苏和发展的声明》、《东盟领导人关于联合应对气候变化的声明》,宣布启动东盟促进和保护妇女儿童权利委员会,并将妇女儿童发展等确定为社会文化共同体建设优先领域。

2010年10月第17次东盟首脑会议在越南河内举行。会议通过《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签署《东盟服务框架协议第8个一揽子计划》,修订《东盟货物贸易协定为大米和糖提供特殊补贴的议定书》,发表《为经济复苏和可持续增长的人力资源和技能开发东盟领导人声明》和《促进东盟妇女儿童福利和发展河内宣言》。

2011年5月,第18次东盟首脑会议在印尼雅加达举行,主题为“全球大家庭中的东盟共同体”,重点就加快东盟共同体建设、东亚峰会发展、柬泰边界冲突等问题进行讨论。会议发表了《全球大家庭中的东盟共同体联合声明》,表示到2022年东盟成立55周年时,东盟将更有能力在国际事务中发挥建设性作用。

2011年11月,第19次东盟首脑会议在印尼巴厘岛举行。会议通过了《全球大家庭中的东盟共同体巴厘宣言》(也称第三份《巴厘宣言》),阐述了东盟成员国在政治与安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应如何加强合作,并承诺在2022年建立应对全球事务的东盟共同平台。

2012年4月,第20次东盟首脑会议在柬埔寨金边举行,主题为“东盟:共同体、共命运”,重点就提升东盟一体化水平等问题进行讨论。会议发表了《金边宣言——东盟:共同体、共命运》、《东盟共同体建设金边议程》、《2015年实现无毒品的东盟宣言》、《“全球温和派运动”概念文件》等文件。东盟领导人还共同庆祝了东盟成立45周年。

2012年11月,第21次东盟首脑会议在柬埔寨金边举行,主题为“东盟:共同体、共命运”,重点就确保共同体于2015年如期建成等问题进行讨论。会议发表了《东盟人权宣言》、《东盟领导人关于建立东盟区域地雷行动中心的宣言》、《巴厘协调一致第三行动计划(2013-2017)》。

2013年4月,第22次东盟首脑会议在文莱举行,主题为“我们的人民、我们的未来”,重点就进一步加强东盟共同体建设、建设“以人为本”的东盟进行了讨论。会后发表了《主席声明》,强调东盟当前重点仍在于加强内部建设和融合,推进政治安全、经济和社会文化共同体进程。

中国与东盟

1991年,中国与东盟开始正式对话。当年7月,时任中国外长钱其琛出席了第24届东盟外长会议开幕式,标志着中国开始成为东盟的磋商伙伴。

随着政治交往的不断加深,中国1996年3月明确提出希望成为东盟全面对话国,这个倡议得到东盟各国的积极响应。同年7月,东盟外长一致同意中国为东盟的全面对话伙伴国。中国首次出席了当月举行的东盟与对话伙伴国会议。

1997年12月,时任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出席首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会议期间,中国与东盟领导人发表了《联合宣言》,确定了面向21世纪的睦邻互信伙伴关系。中国与东盟关系进入一个新阶段。

为进一步推进中国与东盟对话合作,2002年11月,在第六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双方签署了《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确定了2010年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目标。

2003年10月,第七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期间,温家宝总理与东盟领导人签署了《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联合宣言》。在这次会议上,中国正式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双方政治互信进一步增强。2004年,温家宝总理出席第八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提出了加强双方合作的十点新倡议。会议期间,双方签署了《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货物贸易协议》和《中国与东盟争端解决机制协议》,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进入了实质性建设阶段。

随着互利合作的不断深化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稳步推进,2005年7月,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货物贸易协议》开始实施,双方7000余种商品开始全面降税,贸易额持续增长。

2007年1月14日,中国与东盟在菲律宾宿务签署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服务贸易协议》。协议的签署为中国-东盟如期全面建成自贸区奠定了坚实基础。

2009年8月15日,中国与东盟共同签署中国-东盟自贸区《投资协议》。协议的签署标志着双方成功地完成了中国-东盟自贸区协议的主要谈判,中国-东盟自贸区将如期在2010年全面建成。

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建成。建成后是一个拥有19亿人口、国内生产总值接近6万亿美元、贸易总额达4.5万亿美元、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自由贸易区。

2011年是中国-东盟友好交流年,也是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20周年。20年来,中国与东盟通过互利合作,不仅繁荣了地区经济,也维护了地区和平,堪称区域合作的典范。

2011年11月,温家宝总理在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20周年纪念峰会上宣布,中方将于2012年在雅加达设立常驻东盟使团。

东盟外长年会

东盟外长会议:是东盟组织机构主要部分,是制定东盟基本政策的机构,但东盟的重大问题由东盟首脑会议作出决策。外长会议由东盟成员国外长组成,每年轮流在成员国举行会议。东盟外长还不定期举行非正式会议。1991年7月,钱其琛外长第一次出席第24届东盟外长会议开幕式。自此,中国外长每年都出席东盟外长会议的后续会议。

东盟-中日韩(10+3)外长会议:根据东盟“10+3”合作机制,在东盟外长会议结束后,还将举行“10+3”外长会议。“10+3”外长会议是指东盟10国加中国、日本、韩国3国外长举行的会议,它是“10+3”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框架下的一个专业部长级会议机制。首次“10+3”外长会议于2000年7月在曼谷举行。

东盟与中国(10+1)对话会:中国与东盟对话进程始于1991年。2001年7月,唐家璇外长在河内举行的东盟与中国10+1对话会上指出,中国--东盟关系正在走向更加稳固和成熟的阶段。他2002年在文莱的10+1外长对话会上提出了全面启动自由贸易区谈判、湄公河流域开发和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等3点建议。

东盟与对话伙伴国会议:始于1978年,是东盟外长会议的后续会议。其10个对话伙伴是澳大利亚、加拿大、中国、欧盟、印度、日本、新西兰、俄罗斯、韩国和美国。每年由东盟成员国和对话伙伴国的外长出席会议,主要讨论政治、经济、东盟与对话伙伴国的合作等问题。中国于1996年成为东盟全面对话伙伴国。

下载5东盟六国保险业发展概况及经验借鉴word格式文档
下载5东盟六国保险业发展概况及经验借鉴.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东盟棉纺织业发展机遇(范文模版)

    东盟棉纺织业发展机遇 深圳市百瑞新元公司商务资讯中心讯——近年来,东盟纺织业与中国纺织业形成了合作与竞争的局面。在竞争方面,东盟的纺织服装业依靠劳动力价格低廉,关税较......

    中国东盟经贸合作发展

    中国东盟经贸合作发展 [摘要]:自2002年中国与东盟签订自由贸易协定、日本与新加坡签订自由贸易协定之后,以自由贸易区为主要形式的东亚地区贸易自由化进程并不顺利。在深入探......

    广西与东盟体育交流与合作概况

    广西与东盟体育交流与合作概况 随着2010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正式建立,广西和东盟国家之间的各领域交流与合作不断发展,体育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也逐渐升温。近年来,双方在体......

    我国保险业发展现状

    中国保险业发展的现状 摘要:保险业是我国金融业开饭时间最早、开放力度最大、发展步伐最快的行业。在党中央的关心下,在不断对外开放的过程中,保险业坚持改革创新,行业面貌放生......

    保险业转型发展管窥(模版)

    保险业转型发展管窥 唐刚 保险业转型发展是当前业界热议的一个话题,特别是在经过“十一五”高速发展、经济进入新常态的当下,如何适应新的形势、继往开来,在“十二五”继续保持......

    中国保险业的发展

    30年的中国保险业28年前从零开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保险业经历了近30年的高速增长,在补偿灾害损失、维护社会安定、支持中国的经济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首先,整个行业发......

    中国化工发展概况

    中国化工的成功之道叶建华 中国化工集团公司办公室副主任编者按:张瑞敏曾谈到中国式管理的终极难题,包括怎样做适应中国国情的管理,信息化时代如何管理创新,等等。中国化工从孔......

    公路发展概况

    1、ETC系统介绍 ETC系统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公路、桥梁和隧道的全自动不停车收费系统,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高速公路收费系统。该收费系统通过安装在车辆挡风玻璃上的车载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