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警信息化建设推动警务变革(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2 14:33: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交警信息化建设推动警务变革》,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交警信息化建设推动警务变革》。

第一篇:交警信息化建设推动警务变革

德阳市公安交警支队以信息化建设推动警务变革纪实

社会的大发展带来了经济的大繁荣、物流的大增长,同时也带来了车流和道路里程的快速增长。到2008年,德阳全市道路里程达到10242公里、注册机动车51万辆、拥有机动车驾驶员70万人,“人-车-路”的矛盾十分突出,改变道路交通现状、缓解警力不足的压力已成为社会和人民群众的迫切需求。

公安部、省公安厅交管局作出推进“三项建设”的战略部署以来,德阳交警按照市公安局“1373”工程建设总体规划和“夯基础、搭平台,建机制、强应用,促管理、惠民生”的工作思路和原则,大力开展信息化建设,强力突破制约公安交通管理信息化工作的瓶颈,努力推进公安交通管理工作深刻变革,积极探索创新型的具有德阳特色的信息化建设道路。

A、建设篇

党政主导、内外统筹

打响信息化建设大会战

公安交警信息化不能单打一,建设、应用都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德阳市交警支队坚持争取党政支持和自我发展并重,走出一条“党委政府领导、公安机关推动、交警部门主抓、相关部门协作、全警全民参与”的发展道路。

首先,各方积极支持参与。公安交警信息化纳入党政工程重点保障。一是德阳党委政府主导。德阳市公安局党委积极争取市委政府重视,将公安信息化建设纳入党委政府工作日程。德阳市委、市政府专门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任组长、10多个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并制定实施意见,将公安及交警信息化建设作为德阳“数字城市”建设的第一个项目优先启动。二是相关部门支持。加强与财政、交通、建设等部门沟通协调,在资金上给以倾斜、在手续上给以减化、在施工上给以配合,打破按部就班的常规,在信息化建设项目调研、报批、立项、建设、应用等环节“开绿灯”,加速信息化建设启动进程。三是社会各界参与。公安交通管理工作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医院、保险等数十个单位参加了公安交警信息化建设,从信息采集录入、业务合作等实现了公安交警信息化建设服务全社会,全社会广泛参与公安交警信息化建设的良好局面。

其次,交警部门强势推进,公安交警信息化置于中心工作优先发展。一是认清形势,明确目标。二是抓住关键,突破难点。三是汇贤聚能,凝聚智慧。

最后,交通民警热情高涨,公安交警信息化氛围浓厚,全警参与。一是激发民警应用的自觉性。二是做大信息数据活水源头。三是增强建设应用强制力。

需求引领、重点攻坚

推进信息化基础建设跨越发展

信息化建设的目的是要提高公安交通管理工作水平,解决面临的各种困难和问题。为此,德阳市交警支队坚持“立足工作需求,面向未来发展”的建设思路,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

第一,规划力求科学性。为解决当前公安交通管理工作中面临的城市交通拥堵、事故多发等问题,德阳市交警支队在德阳市公安局的安排下,先后派出5批次,20多名骨干深入北京等地考察学习、跟班作业,借鉴先进单位的建设经验。同时,在全市公安交警系统内部组织大调研活动,摸清底数。按照“夯基础、搭平台,建机制、强应用,促管理、惠民生”的工作思路,建设“一个中心、三个平台”,完善“三套机制”——即建设“智能交通指挥中心”;建设“无线移动警务、交警基础信息、科技应用服务”三个平台;完善“信息更新维护、应用技能培训考核、信息研判”三套机制。力争走出一条创新型的、可持续发展的、具有德阳特色的信息化建设道路。

第二,方法力求创新性。一是创新资金投入方式。二是创新开发应用模式。三是创新项目管理举措。

第三,系统力求先进性。在“一个中心”建设中,集中了DLP电子显示、警力定位等功能。通过交通信号灯联网控制系统建设,减少

车辆在路口的无序滞留;通过交通指挥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实现现场可视化;通过闯红灯抓拍系统建设,增强了非现场处罚的震慑作用;通过公路治安卡口系统建设,在治安防控中形成了“一警为主,多警联动”的格局。在“三个平台”建设中,突出了系统的实用性、基础性和服务性。

第四,功效力求实用性。把握一线需求,坚持不做表面文章,不搞形象工程,深入各个部门、各大队以及中队,采取选点入轨解剖、业务工作反馈等方法,对涉及全支队的共性需求进行集中搜集、整理,找准实战应用最急需,服务群众最迫切的问题集中攻坚。

集中培训、强制提高

壮大信息化建设应用队伍

提高民警素质能力,是推进公安交警信息化建设的关键。支队以“坚持强制入轨,确保全警信息应用水平整体达标”为目标,喊响“不懂信息化的领导失去指挥权,不会计算机应用的民警失去工作岗位”,号召动员全体民警要坚持敢为人先,挑战自我,采取了八项措施开展应用训练,即:领导班子带头练,全体民警集中练,骨干指导跟班练,开工必用逼着练,年龄差异分层练,新老帮扶结对练,不同岗位分类练,奖励兑现激励练,不断提高民警信息化应用水平。通过“警察夜校”和“假日警校”,深入开展信息化应用技能大练兵。为确保效果,对培训人员严格实施考核,“以考促训”,对不合格的实行“待岗”再培训,确保“人人过关”。尤其是市局建立信息化应用技能“准入制”,将其作为晋职、晋级、晋衔的必考内容,考试不合格者一律取消“三晋”资格,在中层领导干部及民警中产生极大的震动。支队全体民警、职工经上级考核验收,信息应用考试合格率达100%,为实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着眼长远、健全机制

推动信息化建设可持续发展

公安交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蓬勃生机与旺盛活力,离不开制度和机制作保障。德阳市交警支队从建设伊始,就把机制建设置于突出位置来抓。一是建立信息更新维护工作机制。制定下发《信息采集录入工作规范》等一系列规章,分门别类规定信息采录范围、渠道、内容、方法、流程、格式、标准,明确职责任务,使信息采录工作常态化。健全网上信息日常维护制度,落实“谁采录、谁维护”责任,确保信息资源的丰富、准确、鲜活。二是健全应用技能培训考核机制。对不同岗位制定明确的操作技能标准,把信息分析研判、传递反馈、网上运用等作为民警培训考核的重要内容。每年举行一次信息应用比武竞赛和应用标兵评选活动,每年对工作中应用科技信息手段取得显著成效的民警进行表彰奖励。三是完善信息研判工作机制。进一步明确信息上报、检索、整理、发布、行动、反馈的工作职责、工作流程和责任追究制度。定期对事故、秩序、车(驾)管、队伍等交通管理工作相关信息进行研判,剥茧抽丝,去伪存真,提出针对性意见和建议,每周在支队办公会议上报告。

B、成绩篇

工作创新带动警务机制变革

德阳市交警支队通过一年的信息化建设,推动了全市公安交通管理工作创新发展:一是带动警务机制变革。通过智能交通指挥中心建设,使交通管理模式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通过信息研判和应用,使工作决策由经验决策向科学决策转变;通过GPS定位

系统和“天网”视频系统,使勤务管理模式由传统型向数字型转变。通过工作考核平台,使民警绩效考核模式由主观认定型向客观评判型转变。

二是带动事故预防能力增强。通过对事故、秩序等信息进行综合分析研判,提出超前性、预警性和改进性工作意见,加强事故预防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和科学性,实现了警力跟着警情走,提高了道路交通事故防控能力。

三是带动执法质量提高。依托警务综合平台,全面导入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将公安交警全部执法管理活动纳入

规范化轨道,实现执法管理网上全程运行和实时监控;依托信息化网络,将民警的执法教育和培训纳入日常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的轨道;依托前端先进的信息采集设备和后台强大的数据资源库,对各种违法处罚证据进行保全,为执法争议、行政诉讼提供证据材料,使执法更加规范、更加公正和透明。

四是带动警民关系和谐。依托无线网络安全接入平台,使车管业务前置,建成交通管理社区服务站和网上车管所,实现车管业务网上咨询,业务受理网上预约,车辆号牌网上选取,体检证明网上提交,努力实现“足不出户办理车管业务”。推行交通事故处理“三二三”工作法,使事故处理进入一个依托科技、创新服务、人性化关怀的全新发展阶段。通过科技应用服务系统,让交警为群众的出行提供全程的优质服务。

C、启示篇

信息化建设历程积累了有益启示

回首一年来信息化建设历程,德阳市交警支队付出了艰苦的努力,取得了一些成效,也积累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党委政府主导、公安机关主动,是信息化建设的源动力。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市局党委作出了睿智选择和正确决策,推动和争取市委政府高度重视。只有将公安及交警信息化建设上升到党委政府行为,纳入政府总体规划,才能突破人、财、物及智力支持等制约信息化建设的瓶颈。

社会广泛参与、相关部门支持,是信息化建设的助推力。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社会工程,离开了社会力量的支持将举步维艰、寸步难行,只有充分利用无限的社会资源,形成整体合力,才能有效发挥资源整合的倍增效应。

班子转变观念,民警提高认识,是信息化建设的支撑力。信息化建设是一场深刻的警务革命。没有全警上下思想观念的更新,就很难获得强劲、持久的动力

支撑。只有坚决打破传统思维方法和警务模式桎梏,牢固树立科技强警和信息主导警务理念,使广大民警切身体会到信息化应用的好处甜头,才能坚定抓好信息化建设的决心和信心。

工作需求引领、建用紧密结合,是信息化建设的生命力。信息化建设是新形势下科技强警服务实战的必由之路。建设和应用脱节,必将造成盲目建设、资源浪费。只有以应用为方向、以基层为对象,尽可能适应一线业务实际,满足一线应用需要,提升一线实战水平,才能有效释放信息化建设的巨大潜能。

建立长效机制、强化督导考核,是信息化建设的保障力。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战略工程。只有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通过长效机制的规范和强有力的制度约束,才能坚持不懈地保持信息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短期效益的最大化与中长期效益的不断提升。

第二篇:江苏南京公安局信息化建设推动警务变革

江苏南京公安局信息化建设推动警务变革

江苏省南京市公安局信息化建设把信息技术的应用与警务机制有机结合,为警务工作带来无限生机与活力,成为——撬动警务变革的新支点

“信息化为公安工作带来了一场全面而深刻的革命,将成为公安工作实现新一轮进步的支点。只需轻点鼠标,迈出这一小步,警务工作便走出了一番别样天地。”谈起六年来的信息化建设工作,江苏省南京市副市长、公安局局长孙文德的心情仍然难以平静。从2003年起,南京市公安局走出传统警务工作模式,把以警务综合平台的使用为代表的信息化建设与体制、机制变革巧妙地结合起来,经过六年的不断积累、磨砺,深刻推进了基层基础建设,盘活了整个警务工作格局,改变了基层民警的工作理念。

抓住信息源掌握破案主动权

“群众看公安,主要看破案,破案的关键是如实立案。”在谈到信息如何获得时,南京市公安局局长孙文德一语中的。

2003年的一起案子深深触动了市局领导班子成员。那年年初,南京市局侦破了“2·19”特大系列盗窃摩托车案件。案件虽然破了,但事后大家发现当时抓获的犯罪嫌疑人竟在民警眼皮底下活动了八年,此人系外来人口却没有进行登记。这件事暴露出公安人口管理严重失控、阵地控制形同虚设、基础信息闭塞滞后等问题。

从哪里入手才能扭转这一现状呢?南京市局从信息源的收集入手开展信息化建设。

为了给信息化建设铺平道路,市局以规范信息采集为出发点在全市开始推行“三队两室”、机构重组等警务机制改革,设置社区民警、治安巡逻民警、刑警中队和综合警务室、调节室。一个萝卜一个坑,派出所各警种职责清晰、责任明确,每名民警都有了自己的“责任田”,信息来源有了保证。

解决了“三基”建设瓶颈问题,实现有限的人、物的高效使用

“现在处理一份文件只需不到一分钟的时间,放到以前简直不可想像。”

“以前挂号失踪人口,放在抽屉里就算了,现在网上自动比对、检索,事半功倍。”

这种以前与现在之间的流变背后却折射出:南京公安基层基础工作已经发生了实实在在的变化。

2004年7月,该局正式推出的警务综合平台,主要包括警务信息综合平台、行政管理综合平台和社会信息综合平台。综合平台涉及六大类,由600多个功能模块组成。警务信息综合平台以派出所业务为核心,覆盖指挥中心、治安、刑侦等20多个业务部门,包括接处警、人口管理、治安管理等主要公安业务内容。行政管理综合平台以队伍建设和内部事务管理为重点,包括局长办公、资产管理等20多个子系统。社会信息综合平台包括旅馆、二手机等10多个子系统,采集录入工商、税务等信息两亿多条。

警务综合平台其实就是一个智能化的信息体,在这里面,信息之间能够按照不同条件进行聚合、关联、甄别,并具有实时性、表达手段多样化等特点。通过对这些功能的合理运用,可以形成网上作战、网上管控、网上研判、网上监督、网上考核、网上服务等机制。

这样一个系统化信息平台解决了“三基”建设的瓶颈问题:警力下到基层了,基层派出所的硬件建设问题解决了,民警的素质也提高了,但是这种增长还不能使人“活”起来,只有通过机制变革使民警的积极性和脑筋动起来,才能实现有限的人、物的高效率使用,从而真正为基层基础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白下分局洪武路派出所入警时间不长的社区民警韩爱红通过信息平台查询、比对等网上作战机制,今年已成功抓获五名网上在逃人员,其摸索出平台追逃“四部曲”,如今已在全市推广。

提高了服务质量,进一步拉近警民关系

在大光路派出所,记者从警务综合平台上看到了一条民警上报的信息。信息内容是:9月4日,群众反映月牙湖公园路灯不亮。如果没有平台中的上报信息模块,这种小事可能就永远上不了“台面”。通过平台有针对性地案件回访、通过案件研判督促居民安装防盗门,类似这种小事情可以无限地拉近警民关系。

跳出社区从整体上看,警务综合平台的使用使破案率大幅提高,百姓身处一个平安、和谐的环境中,满意度就会增强,进而对民警的看法也会发生转变。2007年初,全国31个主要城市居民治安幸福感调查中,南京居民治安幸福感最高,安全感指数达到98.2。在全国城市综合竞争力排名中,南京“治安环境指标”在2003年至2007年连续位居前列;2006年、2007年,南京市公安局在市机关作风评议中,连续两年进入前六名先进行列;在市行风评议中,南京市公安工作的群众满意率连续两年达90%以上,其中2007年达到95.2%。(作者 : 季涛)

第三篇:信息化助力 警务变革迈大步

小到民警请假、文件传输,大到每起案件的办理、考核,全部都在网上办理。如今,‚文件网上走、案件网上办、绩效网上考‛已成为太原市公安局民警日常工作中的一部分,信息化已悄然转化为太原公安‚无形‛的战斗力,使广大民警站上了现代警务的制高点。

随着信息化建设覆盖太原警务工作的各个领域,打击犯罪、治安管理、服务群众、队伍建设等方面均取得明显成效;民警的服务理念以及领导决策、指挥模式等方面也都带来了全新变化。信息化为公安工作插上了‚翅膀‛,在打击犯罪、服务群众中屡建奇功。一场波澜壮阔、意义深远的警务变革正在太原警方深入推进。

网上社区警务室 服务百姓零距离

家住省城金刚里社区的刘先生下班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登录自己所在辖区和平南路派出所的网上警务室,看看当天有什么最新的治安动态,或者给民警留言、提建议。现在,像刘先生这样的‚粉丝‛已经越来越多了。

从去年11月太原市首个网上警务室杨蓉网上警务室成立以来,不到一年时间,太原市公安局已开办网上派出所108个,网上阳光警务室785个,杨蓉警务室的访问量已达到42205。把警务室搬到网上来,有效打破了时间、空间限制,缩短了与百姓的沟通距离,通过QQ群、博客、微博、SNS等新型互动方式,与网民建立和谐友好的关系,利用互联网实现公安机关网上办事、服务群众、信息采集。

正如一名网友在‚杨蓉网上警务室‛的留言:‚这个网站建得非常好,非常及时,非常实用,不像作秀。‛在杨蓉负责的金刚里南一巷有一家个体复印店,不少粗心的居民把身份证、驾驶证、档案文件等落在店里。杨蓉把这些信息通过网上警务室及时发布后,失主喜出望外,立即赶来及时取回。

小到网上办户办证咨询、开展提前预约;大到及时发布警情通报,提示居民加强重点防范……网上警务室就是个功能齐全的服务站。今年6月26日,和平南路派出所户籍内勤在下班前将当天刚办回的已批回户口的名单公布在‚网上警务室‛。第二天一上班,居民曹大姐就已经在派出所门口等着拿户口了,户籍内勤一边办业务一边说曹大姐‚神机妙算‛,曹大姐则笑着说,‚只要你是咱社区警务室的‘粉丝’,你也能神一把。‛ 原来,为了方便辖区居民办理户口及二代身份证业务,和平南路派出所的居民在家通过网上警务室,就可以了解到办理什么样的业务需要带齐哪些手续;如果居民正在办理期间,也可通过网上警务室查询到户证办理到了哪个环节。

今年5月,鼓楼派出所在网上警务室中,提醒居民‚北京福彩3D信息中心会员内部资料使用证‛为一种新的诈骗方式,大家不要被骗子一夜暴富的神话冲昏头脑,上当受骗、蒙受损失,切实提高自身的防范意识。

5月30日,居住在奶生堂的赵师傅正是因为在网上警务室看到过有关防范,在捡到一张‚北京福彩3D信息中心会员内部资料使用证‛后,立即交给了派出所,防止了一起诈骗案件的发生。

79万‚粉丝‛力挺‚平安太原‛

79万粉丝,这个庞大的数字,是‚平安太原‛公安微博影响力的最好注解。

作为‚平安太原‛官方微博博主,太原市公安局警令部警察公共关系处民警张国良每天上班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织‚围脖‛。发布警务信息、回答网友提问、接受网民监督……如今,微博已经成为太原公安与群众沟通交流的重要渠道。

去年8月23日,太原市公安局在新浪微博开通了‚平安太原‛官方微博,随后各个分县局、支队相继开通微博,一个涵盖全局25个支队、县(市)局及30余名优秀民警的‚太原公安微博群‛渐成气候。

可别小看了这140个字的发言,正是借助这个平台,警方向社会及时发布了大量警务活动、案件报道、防范提示等微博信息,内容覆盖公安工作各个领域;还多次组织网友游警营、入校园、走进110等现场互动活动,在龙城百姓和公安机关之间架起一座微距离沟通的桥梁。

4月19日,‚平安太原‛邀请当时还是候选人的全国第四届‚我最喜爱的人民警察‛、太原市公安局万柏林分局建矿派出所铁北社区民警张世平,做客‚平安太原‛微访谈,与广大网友畅聊片儿警生活,这次微访谈得到了50余万‚粉丝‛的热情参与。在一个小时的互动中,广大网友有效提问54条,涉及公安工作和警察生活的方方面面。7月8日,‚平安太原‛再次邀请太原市公安消防支队司令部战训科高级工程师王晋上校做客微访谈,为众多网友讲解消防、救援常识,受到了众多网友的追捧。

作为太原市公安局的官方微博,‚平安太原‛以及其身后的‚太原公安微博群‛时刻关注百姓、关注公安工作中的民生问题,正是79万粉丝选择它的原因。

复杂场所管理,系统自动评级

今年1月,位于太原市杏花岭区的三桥大厦,挂上了象征制度健全、措施到位、无治安突出问题的‚绿色牌匾‛。在太原市公安局创新推出的‚复杂场所治安等级化管理‛中,三桥大厦被评为A级。像这样的A级场所,全市共评出181家。

众所周知,旅馆业、娱乐业等复杂行业因为极易发生各种案件,成为社会治安管理的‚乱点‛和‚难点‛。如何破解复杂场所治安管理难题,有效预防和打击发生在复杂场所中的各类违法犯罪活动,一直困扰着各级公安机关。太原公安依托信息化,加强社会管理创新,推出‚复杂场所等级化管理‛,对娱乐业、旅馆业、机动车修理业、废旧金属收购业、印刷业等五个复杂行业场所,实行A、B、C 三个治安等级评定。

等级化管理,顾名思义,就是分级管理。太原市将复杂场所评定出A、B、C三级行业场所,并实行动态升降。‚A级对于业主来说,是一种荣耀。随着信誉度提高,其经济效益也必将有所增加。‛太原市公安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A级场所日常管理以自律为主,治安管理部门对其实行‘免检’或遇有重大节日或活动例行检查。‛而B级行业场所每月检查次数不得少于两次,C级行业场所每月检查次数不得少于4次。

既然等级化管理如此重要,那么评定的标准是什么?

为避免评定流于形式,受人为因素影响,太原市公安局治安管理支队开发了专用的管理软件,要求民警在检查时做到‚凡检查必录入、凡处罚必录入‛,由系统对录入的各类数据进行自动汇总分析,彻底改变了过去‚手动汇总检查情况、纸质表格层层上报‛的忙乱情形;由原来传统的‚上门检查‛,创新为现在的‚上网查看‛,形成了‚检查实时录入、扣分实时生成、状态实时更新、情况随时抽取‛的信息化现代管理模式。

这样做的好处很快显现出来,各旅馆的治安管理状况,考核时一目了然,客观公正,该扣分的扣分,查有记录,扣有理由,奖有依据。不仅提高了行业场所的自律性,提升了治安部门的管理效能,还规范了民警的执法行为,受到从业单位的一致好评。

信息化引领现代警务机制变革

信息化正深刻改变着太原公安工作的面貌:工作方式变了、思维方式变了、警务模式变了……各级公安机关尝到信息化引领现代警务机制变革的甜头,同时推动了工作方式以及机制的创新,提升了维护社会长治久安和服务群众的能力。

信息化促进了执法规范化。在太原市公安局,所有案件全部实行网上流转、网上审批。每一起案件从110接处警、受立案和案件办理的每一个环节必须按规定的程序动作。太原市局率先研发了案件评查系统,实行‚一案一分发、一案一评审、一案一打分‛,另外还可以对负责案件评查的民警进行监督。评查工作存在过错的民警,依据相关规定在绩效考核系统中扣除分值,与晋升奖惩直接挂钩,确保评查结果的公正,既实现了执法监督的刚性制约,又带动了民警整体执法素质的提升,实现了网上办案、网上评查双轨并行。

在警务运行机制改革中,太原市公安局根据岗位目标、管理制度和程序规定,依托信息化平台自主研发了绩效考核系统,在全局推广。对每项工作流程的重要节点实时监测,掌握整体工作进度和出现的偏差,及时纠偏校准。这个‚5+1‛千分制考核框架,把每名民警的工作与信息化紧紧绑在了一起,‚网上考、日常考、人人考‛,实现了‚考评数据网上抽取、考核项目网上进行,考核分值网上生成,考核结果网上公布‛,考核结果直接关系到职务晋升和评先选优,同时赋予每个民警申诉权、举报权和评判权,完全公开透明,从机关到基层、从领导到民警全面实行网上考核。

不仅如此,太原市公安局在全市148个基层所、队值班室、讯问室、候问室等执法场所全部安装视频监控系统,通过网上督察信息平台,随时调取检查每个所、队的情况,通过‚网上督察‛,实现了日常执法监督的可视化、实时化。

如今,网上办公、网上办案、网上督察、网上考核、网上服务……越来越多的群众享受到了公安机关信息化便民服务新平台带来的方便与快捷。信息技术在社会管理创新中的广泛采用,仿佛一个强大的助推器,帮助太原警方游刃有余地驾驭各项公安工作。

第四篇:浅议信息化建设对警务现代化的推动作用

浅议信息化建设对警务现代化的推动作用

【摘要】公安工作信息化是是现代警务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实施科技强警战略、全面提升公安工作的重要举措,是实现警务现代化向纵深方向发展的重要途径。当前警务信息化建设仍存在诸多问题,阻碍了公安工作效率的提高。应加强信息主导警务意识,不断深化完善对信息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公安信息化建设,推动公安工作向规范化、高效化、现代化警务转变。

【关键词】公安信息化现代警务问题措施

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公安工作既有巨大的机遇,也面临严峻的挑战。随着社会由封闭向开放、由人治向法治急剧转型,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建设、发展现代化警务成为我国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的迫切需要。警务工作信息化是现代警务的重要特征和发展方向,是实施科技强警战略、全面提升公安工作水平的重要举措,是实施警务现代化向纵深方向发展的重要途径。信息化是以计算机网络和信息系统为载体,以信息应用为核心,并以健全制度为保障的系统工程。以信息化先到,建立健全与之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工作机制,使公安工作符合现代警务发展需要的一系列规范,就是警务现代化。孟建柱部长反复强调,公安信息化是牵动警务机制改革的重要纽带,必须坚持以信息化推动警务机制创新、提高警务工作效能。

一、公安信息化是推进现代警务的战略性、基础性工程

加速公安信息化建设,是应对信息时代社会治安新特此案,提高警务工作能力的必然选择,是建立现代警务的重要标志,对推动警务工作向集约化和现代化转型 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信息化建设有力推动了警务现代化

1、在信息化的新形势下,智慧决策由凭经验向靠信息准确研判转变,使指挥决策建立在对治安形势和发展趋势的科学判断之上,运用警务地理、GPS定位、可视指挥调度等信息技术,实现了指挥调度由层级化向扁平化转变,改进了公安机关领导指挥决策方式,增强了智慧决策的准确性、科学性。

2、丰富和拓展了侦查破案途径,提升了公安机关侦查破案、打击犯罪的效能。各地

公安机关逐渐建立起公安网络共享平台及其他警务系统,建立起对重点人员,重大案件和嫌疑车辆、涉案物品等信息的只能对比、预警发布和查证反馈机制,通过对海量数据碰撞和研判分析,不断推进由案到人就、再由人到案,从物到案等工作模式,有效提高了现实战斗力。

3、通过信息研判分析,解释违法犯罪活动规律特点,实行红橙黄绿四色预警,做到根据警情常量变化,适时调整巡防等级和警力投向,实现了警务跟着警情走的目标,节省了警力,提高了效率。同时,信息技术的应用还集成了点、线、面的防控力量,缩短了空间距离,使防控布局更为科学合理,大大提高了社会治安防控能力。

(二)信息化的推广提升了公安队伍的整体素质

1、信息技术的运用和推广,对广大公安民警提出了新的工作方式和工作要求,使公安民警自我加压,客服重重困难,刻苦钻研现代化科学技术和信息应用知识,迅速提高了计算机和信息应用能力,实现了由“门外汉”到行家里手的转变。信息化建设形成了全警联动、全警采集、远警应用的格局,从而使民警的岗位责任更加明确,执法工作更加规范,服务工作更加便捷,联系渠道更加顺畅。

2、公安机关可将各类业务信息采集录入公安网络信息平台,使之成为民警工作考核的载体,在网上直接对民警每天的景物活动分析考核,根据考核结果与排名确定创优评先入选,确保考核评优工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调动民警工作热情与积极性。

(三)公安信息化是强化基层基础工作与改革创新的重要载体

新形势下基层基础工作内容,已经从对传统静态信息的单维度掌握,扩展到开放环境下对人、案、物等动态信息全时空、全方位的多维度掌握;基础信息运用也从个体搜集掌握向综合分析研判方向发展。总而言之,新时期基层基础工作要求我们必须牢牢抓住信息这一载体,从基础信息的采集、录入工作抓起,着力加强信息系统应用效能,形成全警采集、全警录入、全警应用、全警共享的信息化应用格局。公安机关必须将公安信息化与基层基础工作有机融合在一起,强力推进基础工作信息化,是公安信息化工作扎根于基层基础工作之上,使其基层基础工作焕发无限活力。

二、当前公安信息化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公安民警信息意识薄弱,传统警务思维仍占主导地位

一些地方公安机关领导信息化意识淡薄,对推进公安信息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够,急功近利、缺乏全局观念,对信息共享保持保守态度。有些领导在长期的公安管理

实践中有丰富的经验,没有从根本上将信息科技管理意识融合到领导管理艺术上来,没有看到信息化对公安科学的管理方法和先进管理手段的促进作用。同时,基于传统工作模式下的思维惯性,许多民警在观念意识上的更新需要一个过程。公安民警的“口袋信息”,“脑袋信息”和“纸袋信息”等传统思维理念仍根深蒂固,阻碍了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的发展。

(二)公安信息化工作机制不健全

如何建立与信息主导警务相适应的公安工作机制,是构建信息警务的重要问题。当前公安机关的信息化工作机制尚不健全,信息手段的应用仍未成为基层警务工作的必经环节和必须工作制度。

首先,信息采集、录入制度不完全,对信息的源头采集、录入工作缺乏规范管理。由于缺乏强有力的工作制度和管理措施,基层民警在工作中对信息的采集、录入、更新工作只能靠及自觉,所以,大量鲜活的情报信息变成了“口袋信息”、“纸袋信息”、“脑袋信息”,没有发挥应用的价值,导致情报信息面窄、量少、质弱,基层公安工作的信息化基础比较薄弱。

其次,缺乏统一的信息传递和流通制度,信息传递不畅,共享程度不高。当前,公安机关部门分工日趋细致,业务条块分割明显,各级公安机关和各警种在信息采集,应用和网络安全管理方面还存在各自为战的现象,没有建立常态化的信息交流共享机制,导致“信息壁垒”、“信息孤岛”现象的发生。

(三)公安信息化应用程度低,实战效能差

大部分公安应用信息系统往往局限于提供单一的信息查询、检索和统计等基本功能,民警无法或很难从中得到关联的信息,并且,许多公安信息化应用系统都是一些离散孤立的系统,相互兼容性较差,致使在跨业务、跨警种、跨地区的密切合作与整体协调上,无法做到各种信息的“一站式”集成应用,降低了使用效能。虽然当前已建的信息系统也不可谓少,但系统的规划建设与实战脱节、与基层脱节,信息多头录入、系统重复访问,数据质量不高,系统利用率低下;民警看不到成效,积极性受挫,又反过来阻碍了信息化应用进程。

(四)公安民警信息能力不足,人员素质较低

信息化的发展,关键在人。有的公安部门从事信息管理工作的人员专业素质较低,网上工作还没有养成习惯,计算机应用能力较差,缺乏既懂得计算机又懂得公安、法律的专业人才,不能充分发挥公安信息的作用。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公安民警的信息能力培训机制。信息化的实现有赖于发达的教育体系和培训体系,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信息技术的普及与推广、信息观念的形成和强化,都必须通过教育培训途径来实现。

三、全面推进警务信息化发展的重点措施

公安机关信息化是一项覆盖全局、涉及全警的基础性系统工程。必须坚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部署,以需求为向导,以创新为动力,以应用促发展,坚持统筹规划、协调有序推进,搞好项层涉及、统一技术架构、保障良性运行,全面提升公安机关信息化水平,以公安信息化带动公安现代化。

(一)牢固树立信息警务的理念与意识,加强领导

毋庸置疑,当前信息化建设最大的挑战来自于根深蒂固的传统思维和理念,认识有多高,行动旧友多自觉,多主动。在当今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下,一定要抢占信息化这个制高点,向信息化要警力、要战斗力。要从全局的、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信息化建设对于全面推动公安信息发展进步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切实把信息化建设作为事关公安工作全局的大事摆上重要位置,加强组织领导,加强统筹谋划,加强组织实施。

在公安机关,领导应该充分认识到信息化不仅是提高公安机关战斗力、工作效率和反应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和有力保障,而且是增强公安机关驾驭社会治安的能力、推进警务改革的新的工作平台。只有领导的挂念认识没有偏差,才能使广大干警突破传统观念,发挥信息化应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完善信息化工作机制,规范信息采集,实现信息共享

建立完善的信息采集维护机制、全警日常工作机制、信息共享机制、情报信息研判机制、网上打防管控工作机制、网上绩效考评和执法监督机制等,进一步提高信息通讯网络,计算机通信设备、信息系统和运行环境的技术支撑能力,确保网络不断、系统不瘫、数据不丢,形成统一指挥、整体联动、灵敏畅通、运转高效的工作格局。必须明确采集范围,严格采集标准,规范信息输入,确保信息完整、准确、鲜活、规范。同时,在正确处理共享与安全的矛盾,确保信息安全、保密的前提下,积极推进部门之间共享与合作,建立安全有序,相互支持的常态化交流共享机制,实现信息共享。

(三)增强应用意识,拓宽应用渠道

在信息化建设中,应用是核心和目的。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建成的信息网络和

系统,只有通过广泛的应用才能转化为战斗力,才能有效服务于公安实战,提升情报信息引领警务的成效。我们必须把高效率应用信息化成果置于突出位置,不断整合相关业务和系统资源,实现业务交流、信息流、管理流、机制流的有机融合,积极探索和实践网上作战的新路子,不断拓宽信息应用的渠道。推动信息资源的深入应用。以公安信息化引领警务工作现代化,必须全警参与、全警应用,真正做到信息基础化,基础信息化;全警信息化,全警信息化,这是提升公安工作信息化水平的基础。要针对不同的岗位和年龄提出不同的操作技能要求和考核标准,搞好专项培训和岗位练兵,切实增强广大民警的信息化实战意识,不断提高操作技能,使信息化应用融入到公安工作的各个环节,普及到公安工作的各个岗位,落实到公安工作的各个层面,使民警的工作离不开信息化,使工作成效能够体现于信息化。

(四)加强情报信息的研判工作,全面准确地把握治安走势和犯罪活动的特点规律

采集录入警务信息综合平台的信息是警情研判的起点,研判工作越科学,深入,及时,信息的使用价值就越高,主导功能就发挥得越充分;反之,采而不研、研而不判或者研之无据、判之无向,不仅会造成工作消耗和警务资源浪费,还会导致决策失误,影响工作的顺利开展,一线民警将大量数据录入警务信息综合平台后,基层所队要坚持经常性研判与针对性研判相结合,实战研判与预警研判相结合,专业研判与一线实战单位研判相结合,通过专门的信息研判机构或警务信息研判平台,为广大民警提供交流情报信息;运用计算机技术对数据信息进行关联分析、抽取、挖掘等加工处理,发现规律找出线索,为案件的侦破,领导的决策提供依据,从而为领导能够根据这些分析数据制定相应的措施和计划,进行有针对性的作战,为提高公安机关的实战效能提供有力支持,基层公安要通过公安信息研判制度,释放出信息利用的最大值。通过建立健全110报警信息每日发布制度,社会治安热点,难点研判制度及案件信息研判预警制度。采取定期或不定期对本地及毗邻地区违法犯罪变化规律特点、发展态势的分析,预测本地的发案趋势,及时掌握发案类型,重点地段,时段等规律特点,及时提出防范、巡逻预警,实施动态防控,运用以快制快的工作方式,同时,还可以及时向公众发布防范违法犯罪活动的建议,增强群众的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五)抓好民警队伍建设,健全人才培训机制

建设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工作作风硬信息化建设与管理队伍,是公安信息化的关键。要把公安信息化人才选拔培养选用作为公安队伍建设的重点,尊重信息化人才成长规律,以公安信息化项目为依托,大力培养高精尖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和复合型人

才。要加大信息化知识普及和培训力度,将信息化列为公安机关民警培训的重要课程,强化公安民警,特别是领导干部的信息化意识,提高信息化素质和应用技能,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的能力。积极建立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机制,弥补公安机关内部专业技术人才资源的不足,通过专家库、专家联系制度等方式,发挥专家的决策参谋和咨询服务作用,多渠道引进外部技术和智力支持,促进警务现代化的发展。

第五篇:咸阳市交警信息化建设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公安部“科技强警”方针和我市“数字化”城市建设要求,2001年以来,我们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以及省公安厅、省交警总队、市公安局的安排部署,立足咸阳发展实际,着眼于公安交管工作科技水平的提高,克服重重困难,多方筹措资金,大力加强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提高科技应用能力,带动和促进了队伍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的迅速提升,受到了各级领导和各界群众的肯定和赞扬。2001年、2002年,2003年支队连续三年被评为全省交警系统最佳支队,被誉为“陕西交警的一面旗帜”。在公安部、建设部联合进行的“畅通工程”验收中,我市被评为C类城市二等管理水平,这在西北五省都是独树一帜的,被联合检查验收小组誉为“西部的东部”。现将我们的主要做法汇报如下:

一、强化组织领导,以科技化建设推动队伍建设和业务建设

在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经济成为社会生活主轴的条件下,科学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和各个方面,它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是不容置疑和有目共睹的,无论哪个部门,哪个行业,只有密切注视科技发展的趋势,注重自身的科技建设,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基于这种认识,2001年以来,我们一直将科技化建设作为实现公安交管工作新跨越的推进器长抓不懈,坚持始终。一是领导重视成立了科技化建设领导小组,由邢俊强支队长任组长,支队其他领导为副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以指挥室、车管所、事故科、交通秩序科等科室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定期研究科技强警方面的工作规划,定期听取工作汇报,研究解决具体问题。指挥室、车管所具体负责科技化建设的协调、落实工作。每年支队的信息化建设年初有计划,年中抓落实、年底见成效,一年上一个台阶。二是根据科技化建设的需要,进一步加大了对民警的教育培训力度。我们积极创造条件,支持鼓励广大民警参加电大、自考等多种形式的高等学历教育,2001年至今,全市交警系统已有21人取得大专学历,63人取得了本科学历,6人取得了硕士研究生学历。同时,组织118名民警分期分批参加微机培训,并取得了相关证书。此外,我们还邀请专家学者为民警办科技讲座11次,为民警购买科技类书籍372本。三是积极筹措资金,不断加大科技投入。2001年至今,我们想尽千方百计,克服种种困难,共投入5000多万元用于科技强警和基础设施建设,其中投资1200多万元用于城市交通信号、电视监控,电子警察、标志标线、通讯管网及微机网络的建设;投资2800多万元建成支队新办公大楼和交通监控中心;投资600多万元建成机动车检测中心和车管所办公大楼;投资100多万元用于支队办公自动化和大队微机联网建设;投资300多万元用于机关和秦都、渭城大队的警用汽车、摩托车、对讲机等装备建设,使队伍的科技化程度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四是充分发挥信息化建设在交通管理工作中的作用。经过三年多的建设,我支队在科技强警和数字化信息化建设方面已初具规模,城市交通管理中已建立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电子警察系统和交通监控中心,在信息管理中以建成了以车管所数据库为核心,连接上级公安部门、支队机关和全市14个大队的专用网络系统,实现车辆和驾驶员业务管理、交通违法处罚、事故处理等业务工作网上办公。

二、认真建立路面控制系统,以科技水平的提高保障道路的平安与畅通

近年来,市机动车辆和驾驶员数量急剧增加,每年10%-15%的速度递增。截至目前,我市共有机动车辆9万辆,其中汽车45000辆。机动车驾驶员35万人,其中汽车驾驶员17万人.在此情况之下,交通管理工作必须引入新的科学技术,不断地提高科学的管理水平,才能保证道路的平安与畅通。去年,我们投资168万元在新办公大楼建立了交通指挥监控中心,在原有交通信号灯控制、电视监控、电子警察系统的基础上新增了大屏幕电视墙、122报警、办公大楼安全监控及背景音乐等子系统,GPS定位系统也已列入指挥中心建设规划。同时还根据实际需要扩大和加强了指挥中心的职能,赋予了122报警电话的接警、处警和直接指挥调度执勤民警的职能和权限,实现了直接由指挥中心快速、高效地处置交通疏导、重大交通警卫、治安突发事件等方面的信息传递、领导指令下达、警力现场指挥等综合调度功能。经过三年不断建设,我们在路面交通管理方面以监控中心为龙头,建成了以下几个子系统:

1、电视监控系统:监控中心大屏电视墙由4个60英寸DLP背投显示器和18个29英寸纯屏电视机和2组LED显示屏组成,监控全市15个主要路口,在人民路七厂什字至东风路什字各路口安装5个球形摄像机对人民路全段实时监控,在体育场、中华路、双拱桥等10个主要什字安装球形摄像机对重点区域实时监控,基本实现了对市区交通秩序疏导、重大社会活动、治安突发事件等进行现场监控和指挥的功能。

2、电子警察系统:我们在全市15个路口43个方向安装了电子警察,在拍摄方式上有数码相机和摄像机两种,在数据传输方式上,有光缆传输、拨号传输和人工取硬盘传输三种方式,多种方式的传输确保了数据传输的畅通灵活和方便。今年7月份我们又建立了流动电子警察系统,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方便了人民群众。该系统的技术含量在国内亦属先进之列。

监控系统和电子警察系统启用以来,我市交通秩序有了明显的改观,特别是机动车辆闯红灯的违章率大大降低,过去机动车闯红灯的现象司空见惯,屡禁不止,而现在即是夜间,机动车特别是出租车,在什字路口停车也不随意越线,秩序井然。据统计,市区机动车闯红灯违章现象已经从过去的每天100多次,下降到目前每天10多例。这些事例充分说明,科学化的管理手段是提高交通管理水平的重要措施和保证。

3、交通信号控制系统:我市现有18个信号灯控制路口,三年来我们将原有信号灯均更新为发光二极管信号灯,在人民路、西兰路、渭阳路等主要路段安装倒计时器40组,在人民路各什字对交通信号实行中心控制:一是根据实际需要对各什字路口信号灯的配时状态在监控室进行实时控制,在执行重要警卫任务和实行交通管制时,可根据路口实际情况在监控中心对每个什字信号灯进行遥控,随意调整信号灯状态和配时,确保警卫车队“一路绿”通过人民路。二是通过感应线圈采集车辆信息,可根据每个时段实际车流量大小,对信号灯配时进行自动调整,实现绿波带控制。这套系统是由宝鸡微波中心和我支队共同研制开发的,属西北地区首创,与国外同类系统相比,符合国情、市情,简单实用,维护方便,投资不足进口系统的十分之一。目前,该系统已向省公安厅和公安部申请科技奖。4、122报警系统:新建成的 122报警系统使用目前国内先进设备,在接到报警电话时,系统通过专线从电信局提取电话机主资料,具有自动记录来电用户资料、接通语音提示、通话录音、骚扰电话拦截、来电转接、多方通话等功能。

5、电子地图系统:电子地图可将全市道路分布、地面建筑、自然地理环境等地理信息和有关交通管理方面的综合信息以地图形式显示在电脑和大屏上,市区比例为1:10000,县区和咸阳周围比例为1:50000,并可与110报警系统、GPS定位系统、大屏组成一体, 在大屏上显示全市电子地图信息和定位信息。

6、对讲机通讯系统:该系统使用公安专用350兆频段,支队和秦都、渭城大队各有一个频道,目前有车载台11部,对讲机120个。监控中心可通过对讲机直接与执勤民警通话,及时了解路面交通状况,并可进行现场指挥。

7、城市公安交通管网系统:自2000年人民路改建工程开始,我们积极与城建、市政部门联系,在市区道路改建中,把交警支队的交通信号、电视监控、电子警察的通讯管网建设纳入市政综合管网建设规划。三年来,在我市人民路、世纪大道、渭阳路、东风路、文林路等主要道路扩建工程中,支队共铺设通讯管网30多孔公里,同时我们还充分发挥和广电、电信、电力等部门的长期友好合作的关系,签定合作协议,利用他们的管网和架空线位资源,铺设通讯光缆,从而以多形式、多渠道、投资少、见效快的有效措施,确保了公安交通通讯管网的顺利建设。

三、大力加强网络建设,努力提高公安交管工作的现代化水平

根据全省公安系统“金盾工程”建设总体要求,在微机网络建设方面,我们以车管所业务实现微机化管理为中心,逐步建立和完善交通管理、事故处理及支队机关、大队办公自动化和网络化。目前,我支队车管所共有微机110多台,服务器5台,建立了支队网络中心和车管所局域网,支队与各大队微机联网已经开通。车辆和驾驶员信息数据库均采用Oracle数据库,驾驶员体检系统采用datebass数据库,基本满足了目前各种应用系统的要求。

1、车管所网络系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市机动车辆数量迅猛增长,汽车、摩托车已开始进入千家万户,车管所的工作和服务面对的是社会各阶层和广大的人民群众,因此车管所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成为代表公安交警形象的一个重要窗口,因此我们始终把车管所规范化、网络化建设作为树立支队形象和科技强警的一项重点工程来抓。2001年10月份,我们对车管所微机系统进行了首次全面更新改造,经过数次升级改造,到目前为止,车辆和驾驶员业务系统运行稳定、功能齐全,办理车辆牌证和驾驶证业务实行流程式管理,即根据岗位职责确定岗位权限,而每个岗位只能完成本职权限范围的操作,只有各岗位按流程顺序完成各自的操作,一项业务才能办理完毕。有什么业务权限就只能干什么,没有权限的业务,想办也无法办。同时系统对每个操作人员的所有操作都有日志记录,每个人的工作都在微机系统的监督、控制下有序的进行,确保了业务办理的公开、公正,从而实现了把干警的素质纪律教育、岗位职责制约监督和微机系统控制监督三者很好地结合起来的内部管理模式,形成一个全面、完整和多层次的监督制约机制,使工作人员既有应有的权利,又能有效的限制和杜绝滥用职权,同时也摆脱了各种说情风、“关系网”的干扰。目前车管所微机业务系统已具备以下子功能系统: ① 进口车核查系统

② 被盗抢车辆自动查询系统 ③ 机动车网上查询系统 ④ 驾驶员网上查询系统 ⑤ 联网选号系统

⑥ 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目录自动查询系统 ⑦ 驾驶员体检中心与车管所联网系统 ⑧ 驾驶员无纸化考试系统

⑨ 电子警察处罚与车管所联网系统 ⑩ 记分卡与车管所联网系统

以上子系统已成为车管所正常业务办理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办理每项业务都需要这些系统的支持和配合。进口车、被盗抢车核查系统和机动车、驾驶员查询系统与公安部系统联网,随时可查询全国各地机动车和驾驶员各种信息,同时实时上传全市车辆和驾驶员更新信息。联网选号系统按照公安部17项便民措施给车主提供2次选号机会,车主选号时系统提供语音服务,所选车号自动进入系统,确保选号公开、公正。电子警察处罚系统实现对违章车辆档案自动加锁和解锁,使违章车辆难逃处罚关。随着记分卡系统和交通违章管理与车管所联网系统的使用,对违章驾驶员的处罚也将实现微机自动化管理。目前正在建设和规划建设的子功能系统有:

① 电子档案系统(包括电子印章、电子照相、档案电子扫描)② 检测中心与车管所联网系统 ③ 驾驶员自动年审系统 ④ 机动车自动年检系统

⑤ 保险公司保险理赔、事故车维修审核管理系统 ⑥ 代理业务部门车辆查询-违章查询-报修查询系统

随着以上系统的建立和完善,支队车管所网络系统将成为一个集业务办公、综合管理、咨询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公安交通管理网络中心,从而使我们的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2、支队办公自动化系统:目前,支队机关新办公楼已正式投入使用,我们将以最终实现支队办公自动化、无纸化为目标,以车管所、指挥室、交管科相关业务为龙头,以政治处、事故科、后勤装备科、法制宣传科等有关科室业务管理为推广重点,逐步完善支队机关办公自动化。现已基本完成了办公自动化的功能设计,系统应用软件开发已进入实用测试阶段,支队机关局域网已经建成,支队领导和各科室微机也以配备到位,办公自动化系统和支队网络网站也将开始启用。支队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基本功能有:

(1)支队日常办公业务自动化处理功能。对于上传下达的公文,能够通过网络实现快速传递,并通过网络完成公文的拟稿、签发、批阅、发送等工作。

(2)能够提供各类交通管理政策、法规等交通管理信息查询和最新的交通管理动态和新闻。

(3)人事、劳资、装备管理功能。可录入、存储、管理人员档案(含图像)、各种信息资料,且有快速的查询、统计功能。

(4)电子邮件管理、网络电话、网络会议功能。利用信息中心的网络服务器提供支队内部电子邮件功能、网络电话、视频网络会议等通讯服务。

(5)远程登录网络。可以通过拔号或无线方式远程登录,完成各项信息的查询、录入等工作,支持远程办公。前端软件可以进行网络发布和远程安装。

3、大队微机联网系统:目前我市公安三级网尚未开通,且建设进度受种种原因制约,在此情况下,我们不等不靠,积极与电信、广电网络联系,本着节约、安全、可靠的精神,对几种联网形式进行比较,多方考察论证,于7月份和广电网络签订了租用协议,由广电网络提供光纤线路和配套设备,支队和各大队共投资60多万元,购买服务器、交换机和微机等设备,于9月份建成全市公安交通专网,实现全市各大队微机联网。目前各大队车管所业务系统和事故统计系统以在全市联网运行,交通违章处罚系统也将在近期内投入运行。

四、我市公安交警系统科技强警建设规划

根据西安咸阳经济一体化建设总体方案,我市和西安将在规划、交通、信息等方面实现“八同”、“四个一体化”,未来几年内我市交通管理科技强警规划将以逐步实现智能交通管理和促进西安咸阳经济一体化建设为蓝图,积极争创全省一流,努力追赶全国同类城市先进水平。其主要内容有:

1、在我市主要干线公路出口建立交通、治安卡口管理系统,实时监控主要干线公路交通、治安情况并对通过车辆进行录像监控、号牌自动识别和流量统计。在世纪大道、金旭路及新开发主要路段安装交通信号灯、电视监控、电子警察系统,全市城区交通信号实现区域控制。

2、建立西安、咸阳两市公安交警信息交换系统,通过计算机网络、有线、无线电话、对讲机等多种通讯方式,建立一个信息交换平台,使两市在交通管理信息方面资源共享。

3、实现西安、咸阳两市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电视监控系统、电子警察系统、交通违章管理系统等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联网运行,协作开展两市各种交通秩序整顿活动,不断充实和完善两市支队指挥机构及各业务部门的协作交流体制,实现统一指挥调度。

虽然我们在“科技强警”和信息化建设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着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一是由于我们在交通管理基础设施和科技化建设方面投入巨大,目前资金方面的缺口较大。二是由于信息化建设专业性强,技术含量高,我们亟需成立专门的科室具体负责此项工作。三是急需对全体民警进行系统化、深层次的教育培训。今后,我们将在上级公安机关的领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放眼长远,立足现实,顽强拼搏,克难攻坚,努力提高公安交管工作的科技含量和现代化水平,大力营造平安、畅通、文明、有序的道路交通环境,以实际行动服务于建设西部经济强市的宏伟目标。

下载交警信息化建设推动警务变革(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交警信息化建设推动警务变革(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信息化背景下的警务模式变革[最终版]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毕 业 论 文(设 计) 题 目: 信息化警务模式的变革 学生姓名: 王佑铭 学号 020000*** 2002年级 ****** 专业 ****** 方......

    警务信息化感悟

    浅谈本人对当前形势下警务信息化之感悟 年,公安机关把“公安信息化、执法规范化、和谐警民关系”做为三项重点工作暨“三项建设”工作来抓。“三项建设”是摆在公安建设首位,......

    交警信息化工作总结(汇编)

    在去年9月召开的全国公安厅局长会议上,国务委员、公安部长孟建柱强调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国公安机关和广大民警要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适应当前公安工作面......

    浅析如何加强区域警务合作实行交警执法规范化建设.

    浅析如何加强区域警务合作 实行交警执法规范化建设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区域社会一体化进程越来越完善,必然摧生交通管理一体化,试想在区域交通的态势下,如果没有区域协作,相......

    四大举措强力推进警务信息化建设

    实施四大举措 实现四大目标 强力推进警务信息化建设 麻城市公安局 今年以来,我们将信息化建设确定为实现公安工作跨越发展的唯一途径,加强调查研究和规划设计,举全警之力,集全警......

    推动文化金融变革

    推动文化金融变革 中国文化金融50人论坛秘书长、中国传媒大学文化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金巍发表了题为《以“梅花与牡丹”精神推动文化金融变革》的主题致辞。金巍表示,文化金融,......

    交警大队警务信息化解决方案

    襄樊警务信息化解决方案 随着“科技强警”程度的深入,交警警员随时随地处理案件的效率已经迅速提高,与其相关的“警务执法系统”与“警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处理能力也越来越高......

    推动档案信息化建设调研分析

    档案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记录,是一种原生的、独有的、不可代替的信息资源。随着办公自动化、文档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档案信息以惊人的速度向电子化、数字化发展,传统的档案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