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山东省工商行政管理系统信访工作考核奖励暂行办法
山东省工商行政管理系统信访工作考核奖励暂行办法
第一条为加强山东省工商行政管理系统信访工作,努力促进信访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根据《信访条例》和《山东省工商行政管理系统信访工作暂行规定》(以下简称《信访工作
暂行规定》),制定本暂行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对全省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信访工作的考核。
第三条 考核内容与标准(100分)
(一)基础建设(40 分)
1、各市、县(分)局主要负责人高度重视信访工作,阅批重要来信、接待重要来访、督办重要信访事项;其他负责人按照工作分工,抓好分管工作范围内的信访事项办理工作。
(5分)
2、各市、县(分)局有信访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听取信访工作汇
报,研究解决信访工作存在的问题。(5分)
3、各市、县(分)局在办公室设有信访机构或配备专职或兼职信访员;各科(处)室、所、直属事业单位配备兼职信访员。(5分)
4、各市、县(分)局设有专门的信访接待场所;向社会公布信访接待时间、地点、电
话、网址或电子邮箱。(5分)
5、为开展信访工作配备必要的电脑、照相机、录音机等设备和器材,提供必要的车辆、经费保障。(5分)
6、按照《信访工作暂行规定》建立健全并严格落实各项信访工作制度。(5分)
7、市、县(分)局信访机构能够认真履行指导、检查、督办和考核职责,促进信访工
作水平提高。(5分)
8、每年至少组织开展一次集中学习培训活动,不断提高信访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
务水平。(5分)
(二)信访事项处理(50分)
1、信访事项受理(15分)
(1)建立信访登记簿,对收到的信访事项按规定进行登记。(5分)
(2)根据信访事项的不同情况,对属于职权范围内的信访事项确定是否受理,并按照规
定书面告知信访人。(10分)
对属于职权范围内的信访事项不予受理或者没有按照规定书面告知信访人的,发现一
件,扣0.5分,扣完为止。
(3)对于可能造成社会影响的重大、紧急来访事项,未依法及时采取措施做好稳控工作,造成严重后果的,本项不得分。
2、信访事项办理(35分)
(1)按照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以事实为依据,重调查研究,做到事实清楚,证据
确凿,定性准确,处理恰当。(15分)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本项不得分。
①对事实清楚,符合法律、法规、规章或者其他有关政策规定的投诉请求未予支持的;
②在处理信访事项过程中,作风粗暴,激化矛盾并造成严重后果的;
③将信访人的检举、揭发材料或者有关情况透露、转给被检举、揭发的人员和单位的。
(2)信访事项办理程序规范,按规定期限办结信访事项。(15分)
有下列情形之一,发现一件,扣1分,扣完为止。
①无正当理由未按规定的办理期限办结信访事项的;
②无正当理由未按规定报送调查情况书面报告的;
③未按规定程序办理信访事项的。
(3)认真执行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作出的支持信访请求意见。(5分)
对拒不执行信访处理意见的,发现一件,本项不得分。
(三)信访统计(5分)
严格按照国家局和省局有关信访统计的要求,报送统计表和统计分析。(5分)没有按规定时间、表种向上一级机关报送信访统计表或统计表存在数字错误、指标遗漏的,发生一次,扣0.5分,扣完为止;
没有按规定向上一级机关报送信访统计分析或专题信访统计分析的,扣0.2分。
(四)信访事项卷宗(5分)
严格按照《信访工作暂行规定》和《山东省工商行政管理系统信访事项卷宗管理暂行办法》的要求,对已办结的信访件进行分类归档,能够做到要素齐全、装订整齐,统一保管。
(5分)
有下列情形之一,发现一件,扣0.2分,扣完为止。
1、卷宗卷皮、卷内目录项目漏填或书写潦草、难以辨认的;
2、卷内材料没有按规定整理、排列倒置、页号错编或漏编的;
3、卷宗装订不牢固的;
4、归档不及时或不合要求的。
第四条市、县(分)局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可在前条得分基础上加分。
(一)与本地信访局、同级职能部门建立良好的沟通协调机制的,加2分;
(二)利用现有信息网络资源,建立信访工作系统的,加2分;
(三)开展信访工作宣传,在国家级各类媒体中发表信访工作稿件的,每发表1篇加3分;在省级各类媒体中发表信访工作稿件的,每发表1篇加2分;在市级各类媒体中发表信访工作稿件的,每发表1篇加1分。本项加分最多不超过6分,且同一内容的稿件被多家媒
体刊发的不重复计分。
第五条全省系统信访工作考核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组织实施。省局负责组织对市局的考核工作;市局负责组织对县级局的考核工作。
第六条信访工作考核程序
(一)自查。市、县(分)局依据考核标准与内容对本单位信访工作情况逐项进行检查打分,并形成自查报告,经单位分管领导签字,加盖单位公章后,于每年11月底前报送上
一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
(二)考核。省、市局组织考核小组,对各单位的信访工作听取汇报、资料审查、实地检查、综合评分,拟定考核意见。市局对县(分)局的考核应在每年12月中旬前完成,省
局对市局的考核应在每年年底前完成。
(三)反馈。向各单位反馈考核意见。各单位如有异议,可当面向考核小组提出,或以
书面形式向上一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反映情况。
第七条表彰奖励
(一)对各单位的信访工作考核结果应纳入全省系统综合考核评比。
(二)根据考核情况,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每两年评选一次信访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
个人。
根据《山东省工商行政管理系统信访工作责任追究暂行办法》的规定,凡受到诫勉谈话
以上责任追究的单位和个人,两年内不得评为信访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
(三)凡被评为全省系统信访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的,省局给予通报表彰,分别颁
发奖状和证书,并对个人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第八条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对本局各科(处)室、所、直属事业单位信访工作考核
可参照本办法进行。
第二篇:聊城市工商行政管理系统信访工作考核办法
聊城市工商行政管理系统 信访工作绩效管理制度
为加强系统信访工作,维护信访秩序,稳定本系统信访工作的稳定性,努力促进信访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根据《信访条例》和《山东省工商行政管理系统信访工作暂行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一条 适用范围
各级工商行政管理局及基层工商所。
第二条 工作绩效管理内容与评价标准(100分)
(一)基础建设(30 分)
1、各县级工商局主要负责人高度重视信访工作,建立以分管局长为组长的信访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听取信访工作汇报,研究解决信访工作存在的问题,并认真做好会议记录。(8分)
未建立领导小组的,扣1分,没有会议记录扣2分,会议记录不完整扣2分,扣完为止。
2、各县级工商局在办公室设有信访机构并配备专职或兼职信访员;各工商所配备兼职信访员。每缺少一项扣2分。(6分)
3、各县级工商局、工商所设有专门的信访接待场所;(3分)
4、按照《信访工作暂行规定》建立健全并严格落实各项信访工作制度。要求各县级工商局将建立的信访工作制度印制发放给各工商所,并入档。(5分)
5、各级工商局每季度组织开展一次集中学习培训活动,不断提高信访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要求各级工商局要学习培训活动的学习记录、影像资料。
未组织学习培训活动的,每次扣3分,没有培训学习记录每次扣2分,没有培训影响资料每次扣2分。(8分)
(二)信访事项处理(60分)
1、信访事项受理(15分)
(1)建立信访登记簿,对收到的信访事项按规定进行登记。(5分)
未建立信访登记薄扣3分,未登记的信访事项扣2分。
(2)根据信访事项的不同情况,对属于职权范围内的信访事项确定是否受理,并按照信访规定书面告知信访人。(10分)
对属于职权范围内的信访事项不予受理或者没有按照规定书面告知信访人的,发现一件,扣2分,扣完为止。
2、信访事项办理(45分)
(1)按照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以事实为依据,重调查研究,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理恰当。(6分)
①对事实清楚,符合法律、法规、规章或者其他有关政策规定的投诉请求,未予支持的,每发现一次扣1分,扣完为止;
②在处理信访事项过程中,作风粗暴,激化矛盾并造成严重后果的,出现一次扣1分,扣完为止;
③将信访人的检举、揭发材料或者有关情况透露、转给被检举、揭发的人员和单位的,出现一次扣1分,扣完为止。
(2)信访事项办理程序规范,按规定期限办结信访事项。(8分)
有下列情形之一,发现一件,扣2分,扣完为止。
①依据《信访条例》中第三十三条“信访事项应当自受理之日起60日内办结,情况复杂的可以适当延长办理期限,但延长期限不得超过30日。”之规定,各县级局在无正当理由未按办理期限办结信访事项的;
②依据《山东省信访规定》第二十五条“各级行政机关对上级机关交办的信访事项,除有特殊要求的以外,应当自收到之日起90日内办结,并将办理结果报告交办机关;不能按期办结的,应当在限期内向交办机关写出书面报告,说明情况。”之规定,各县级局在无正当理由未按规定报送调查情况书面报告的;
③未按规定程序办理信访事项的。
(3)认真执行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作出的支持信访请求意见。(4分)
对拒不执行信访处理意见的,出现一件扣1分,扣完为止。
(4)认真办理上级局交办、转办的信访事项。(3分)对上级局要求查处并上报结果的案件,没有按期处理和上报结果的,每发现一起扣1分,扣完为止。
(5)处理信件、电话来访问题,避免重信重访。(6分)①对于信件、电话来访,属于管辖范围内的问题,不作认真处理,工作不力,未在规定时间及时回复的,每发生一起扣1分,扣完为止。
②对于同一事件信件、电话来访,在未超过信访处理时限,出现重信重访的,不扣分;超出信访处理时限,出现重信重访的,出现一次扣2分,扣完为止。
(6)处理来人上访问题,避免重复访和集体访。(8分)①对于来人上访的事件,工作人员不作认真处理,工作不得力,导致到上一次机关上访的,第一次给予调解,继续由县局处理,如处理不当使信访人二次到上一级机关上访的,出现一次扣2分;发生到省局或省以上信访部门上访的1起扣3分,扣完为止。
②对于5人以上集体上访,到市局、市直有关机关(市纪委、市信访局等)上访的,可能造成社会影响的重大、紧急来访事项,未依法及时采取措施做好稳控工作,造成严重后果的,出现一次扣2分,发生到省局或者省以上信访部门上访的每发生一次扣4分,扣完为止。
③依据《信访条例》中第三十三条“信访事项应当自受理之日起60日内办结,情况复杂的可以适当延长办理期限,但延长期限不得超过30日。”之规定,在未超过信访处理时限,出现重复访和集体访的此项不扣分。超出信访处理时限,出现重复访和集体访的,出现一次扣2分,扣完为止。
(7)信访终结意见的备案。(4分)
未按《山东省信访事项复查复核办法》、《山东省信访终结意见备案规定》和《信访工作规定》及时将信访终结意见报送市局机关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备案的,出现一次扣1分,扣完为止。
(8)矛盾纠纷排查化解(6分)
各县级局建立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制度,对排查出来的问题落实化解措施,确保化解在本单位。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制度不健全的扣1分;没有将矛盾化解在本单位,到市局、市直有关机关(市纪委、市信访局等)上访的,没发生一次扣1分;到省局或省以上信访部门上访的,没发生一次扣2分,扣完为止。
(三)信访统计(5分)
严格按照省局、市局有关信访统计的要求,报送统计表和统计分析。(5分)
没有按规定时间向上一级机关报送信访统计表或统计表存在数字错误、指标遗漏的,发生一次,扣1分,扣完为止;
(四)信访事项卷宗(5分)
严格按照《信访工作暂行规定》和《山东省工商行政管理系统信访事项卷宗管理暂行办法》的要求,对已办结的信访件进行分类归档,能够做到要素齐全、装订整齐,统一保管。(5分)
有下列情形之一,发现一件,扣0.5分,扣完为止。
1、卷宗卷皮、卷内目录项目漏填或书写潦草、难以辨认的;
2、卷内材料没有按规定整理、排列倒置、页号错编或漏编的;
3、卷宗装订不牢固的;
4、归档不及时或不合要求的。
第三条 考评原则及考评资格
(1)考评原则。实行分级考评的原则。先由县局自查,再由市局考评。市局按照资料审查、实地检查、综合评分的办法,(2)考评资格。实行信访工作“一票否决”制。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取消其单位或个人的先进考评资格。
①在办信过程中,推诿、敷衍、拖延,导致未能按照规定和时限办理或态度恶劣、作风粗暴,导致矛盾激化,引起信访突出问题或群体性事件并造成严重后果的; ②发生集体越级上访,未采取有效措施处理,造成恶劣社会影响,或许人出现严重违反国家治安管理和信访工作法律法规,被公安机关采取强制措施,予以行政拘留的。
③对集体越级上访,躲避、纵容、放任不管,造成上访人员长时间闹访、缠访或长期滞留不归,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
第四条 信访工作考核办法
每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为考评。依据本《制度》,市局根据各县级局工作情况,进行综合考评。各县级局在考评后一周内向市局报送信访总结,市局根据考评情况,评选出信访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
第五条 附则
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可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依据本制度制定相关的信访工作考评办法或实施细则。
本制度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第三篇:安徽省国税系统信访工作暂行办法
安徽省国家税务局文件
皖国税发〔2006〕19号
关于印发《安徽省国家税务局系统
信访工作暂行办法》的通知
各市国家税务局,省局机关各内设处室、直属机构、事业单位:
为进一步加强全省国税系统信访工作,维护信访秩序,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全国税务机关信访工作规则》和安徽省信访工作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国税系统实际,省局制定了《安徽省国家税务局系统信访工作暂行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附件所列各文书表格为省局使用,市、县国税局可参照省局样式设计印制)。2003年7月28日发布的《安徽省国税系统信访工作管理暂行办法》(皖国税发〔2003〕113号)同时废止。
附件:1.信访人来信登记表 2.信访人来访登记表 3.信访事项受理告知书
5.6.7.8.9.10.-23各级国税机关应当为信访工作机构配备必要的办公设施,有条件的地方应设立信访接待室。
第七条 各级国税机关应当建立信访情况通报和报告制度,促进信访办理质量和效率的提高。上级国税机关信访工作机构要定期向下级国税机关的信访工作机构通报信访事项的转送及办理情况,下级国税机关的信访工作机构要定期向上一级信访工作机构报告转送信访事项的办理情况。
第八条 各级国税机关应当建立健全信访工作责任制,对信访工作中的失职、渎职行为,严格依照有关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追究有关责任人员的责任,并在一定范围内予以通报。
各级国税机关应当将信访工作绩效纳入公务员考核及目标管理考核体系。
第九条 信访人反映的情况、提出的建议、意见,对改进国税工作以及保护社会公共利益有贡献的,由有关单位给予奖励。
对在信访工作中做出优异成绩的单位或者个人,由有关单位给予奖励。
第二章 信访渠道
第十条 县局以上国税机关应当在信访接待场所或网站上向社会公布负责信访工作机构的通讯地址、电子信箱、投诉电话、信访接待的时间和地点、查询信访事项处理进展及结果的方式等相关事项;公布与信访工作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信访事项的处理程序,以及其他为信访人提供便利的相关事项。
第十一条 市、县国税局应当建立负责人信访接待日制度,由本机关负责人协调处理信访事项。信访人可以在公布的接待日和接待地点向国税机关负责人反映信访事项。
市、县国税局负责人或者其指定的人员可以就信访人反映突出的问题到信访人居住地与信访人面谈沟通。
第十二条 各级国税机关应当充分利用现有税务信息网络资源,逐步建立全省国税机关信访信息系统,为信访人在当地提出信访事项、查询信访事项办理情况提供便利。
县局以上国税机关应当充分利用现有政务信息网络资源,建立或者确定本行政区域的信访信息系统,并与相关地区人民政府和上下级国税机关的信访信息系统实现互联互通。
第十三条 县局以上国税机关的信访工作机构应当及时将信访人的有关情况输入信访信息系统,信访人可以持投诉请求受理凭证和本人身份证件到当地国税机关查询其所提出的投诉请求的办理情况。具体办法和程序由省国税局另行规定。
第十四条 县局以上国税机关信访工作机构应当组织相关社会团体、法律援助机构、相关专业人员、社会志愿者等共同参与,运用咨询、教育、协商、调解、听证等方法,依法、及时、合理处理信访人的投诉请求。
7第二十一条 信访人来访实行联合接谈制度。信访工作机构负责进行初步接谈,了解情况后,交由相关工作部门或者国税机关处理。对群体上访和集体上访,初步接谈后,由信访工作机构和相关工作部门共同接谈。
第二十二条
信访事项由信访工作机构按以下规定予以登记:
(一)来信填写《信访人来信登记表》,登记项目包括:来信时间,来信人基本情况,通信(讯)地址或方式,受信人情况,来信反映的内容,来信其他资料,有无信访事项处理意见,是否初次来信,是否通过其他方式反映过同一来访事项。
(二)来访填写《信访人来访登记表》,登记项目包括:来访时间,来访人基本情况,通信(讯)地址或方式,人数,事由、具体诉求,有无信访事项处理意见,是否初访,是否通过其他方式反映过同一来访事项。《信访人来访登记表》一式两份,其中一份交信访人作为接待凭证。
第二十三条 信访工作机构对以下来访情况应安排接谈:
(一)集体上访;
(二)属国税机关处理的个体、群体初访;
(三)符合法律政策规定应该解决而未解决的个体、群体重复上访;
(四)其他需要安排接谈的。
第二十四条 接谈工作人员要阅看、核实《信访人来访登记表》和相关材料;听取来访人的陈述,询问有关情况;做好笔录或在计算机中录入来访人反映问题的主要事实、理由及要求;来访人以往的信访过程和处理情况;越级上访、集体上访、重复上访的原因;来访人的异常、过激言行;联合接待和协调处理情况。
接谈工作人员发现登记内容有误,应及时修正。
第二十五条 对来访情况需要进一步了解、核实的,接待工作人员可电话询问相关单位。对当天未谈完或需要来访人补充材料的,可作约谈处理。
第二十六条 各级国税机关收到信访事项后,能够当场答复是否受理的,应当场书面答复;不能当场答复的,由信访机构填写《信访事项转送通知书》,对依照法定职责属于本级国税机关处理的信访事项,转送有权处理的工作部门处理;对属于下级国税机关处理的信访事项,转送有权处理的国税机关处理,信访人的单位与该有权处理的国税机关没有隶属关系的,同时填写《信访事项抄送通知书》抄送信访人所在单位。
有权处理的工作部门或国税机关应当自收到转送的信访事项之日起15日内决定是否受理,以信函的形式书面告知信访人并通报信访工作机构。
以上规定,信访人的姓名(名称)、地址不清的除外。对转送的信访事项,信访机构向信访人出具《信访事项转送告知书》及《信访事项转送通知书》。
第二十七条 对信访人按照本办法规定直接向各级国税机关提出的信访事项,对转送的符合本办法规定并属于本国税机关法-1011第三十四条 对以下信访事项不再受理:
(一)有权处理的党政机关已经复核终结的;
(二)信访事项已经受理或者正在办理,信访人在规定期限内向受理、办理的国税机关再提出同一信访事项的;
(三)信访人不服办理、复查意见,未在规定期限内提出复查、复核请求的;
(四)信访人对复核意见不服,仍然以同一事实和理由提出申诉请求的。
第三十五条 信访工作机构对依照本办法第三十三条、第三十四条规定不予受理或不再受理的,在15日内出具来访事项不予受理或不再受理告知书,告知信访人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程序向有关机关提出。
对同一对象的同一信访事项,信访事项告知书只出具一次。
第五章 信访事项的办理和督办
第三十六条 各级国税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办理信访事项,应当恪尽职守、秉公办事,查明事实、分清责任,宣传法制、教育疏导,及时妥善处理,不得推诿、敷衍、拖延。
第三十七条
信访工作机构对于信访人反映的有关政策性问题,应当及时向本级国税机关负责人报告,并提出完善政策、解决问题的建议。信访人反映的情况,提出的建议、意见,有利于各级国税机关改进工作、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国税机关应当认真研究论证并积极采纳。
第三十八条 国税机关工作人员与信访事项或者信访人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
第三十九条 对信访事项有权处理的国税机关或者工作部门办理信访事项,应当听取信访人陈述事实和理由;必要时可以要求信访人、有关组织和人员说明情况;需要进一步核实有关情况的,可以向其他组织和人员调查。
对重大、复杂、疑难的信访事项,可以举行听证。听证应当公开举行,通过质询、辩论、评议、合议等方式,查明事实,分清责任。听证范围、主持人、参加人、程序等按有关规定办理。
第四十条 对信访请求事项有权处理的国税机关及其工作部门经调查核实,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及其他有关规定,分别作出以下处理,并书面答复信访人:
(一)请求事实清楚,符合法律、法规、规章或者其他有关规定的,予以支持;
(二)请求事由合理但缺乏法律依据的,应当对信访人做好解释工作;
(三)请求缺乏事实根据或者不符合法律、法规、规章或者其他有关规定的,不予支持。
有权处理的国税机关或者工作部门依照前款第(一)项规定作出支持信访请求意见的,应当督促有关机关或者单位执行。
415知有关单位妥善处理。
第四十九条
对来访人再次来访或通过访后信等形式查询来访事项办理情况的,信访工作机构原则上采用口头或复信的形式,将来访事项的处理方式、处理结果等相关情况告知来访人。其中,通过复信告知的,应按规定送审。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五十条 因下列情形之一导致信访事项发生,造成严重后果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一)超越或者滥用职权,侵害信访人合法权益的;
(二)国税机关应当作为而不作为,侵害信访人合法权益的;
(三)适用法律、法规错误或者违反法定程序,侵害信访人合法权益的;
(四)拒不执行有权处理的行政机关作出的支持信访请求意见的。
第五十一条 信访工作机构对收到的信访事项应当登记、转送、交办而未按规定登记、转送、交办,或者应当履行督办职责而未履行的,由其上级国税机关责令改正;造成严重后果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五十二条 负有受理信访事项职责的国税机关在受理信访事项过程中违反本办法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其上级国税机关责令改正;造成严重后果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一)对收到的信访事项不按规定登记的;
(二)对属于其法定职权范围的信访事项不予受理的;
(三)未在规定期限内书面告知信访人是否受理信访事项的。 第五十三条 对信访事项有权处理的国税机关在办理信访事项过程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其上级国税机关责令改正;造成严重后果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一)推诿、敷衍、拖延信访事项办理或者未在法定期限内办结信访事项的;
(二)对事实清楚,符合法律、法规、规章或者其他有关规定的投诉请求未予支持的。
第五十四条 国税机关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规定,将信访人的检举、揭发材料或者有关情况透露、转给被检举、揭发的人员或者单位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国税机关工作人员在处理信访事项过程中,作风粗暴、激化矛盾并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五十五条
国税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第三十一条规定,对可能造成社会影响的重大、紧急信访事项和信访信息,-1819
主题词:税务 信访 办法 通知
抄送:国家税务总局。
安徽省国家税务局办公室 2006年1月27日印发
打印:赵锡玲 校对:办公室 钱 磊 份数:25
第四篇:《山东省工商行政管理系统行政处罚裁量参考基准》
山东省工商行政管理系统 行政处罚裁量参考基准
目 录
第一章 企业登记管理
一、虚报注册资本取得公司登记
二、提交虚假材料或者采取其他欺诈手段隐瞒重要事实取得公司登记
三、公司发起人、股东虚假出资
四、公司发起人、股东抽逃出资
五、公司在合并、分立、减少注册资本或者进行清算时不按规定通知或者公告债权人
六、清算时隐匿财产,对资产负债表或者财产清单作虚假记载或者在未清偿债务前分配公司财产
七、清算组成员利用职权徇私舞弊谋取非法收入或者侵占公司财产
八、承担资产评估、验资或者验证的机构提供虚假材料
九、承担资产评估、验资或者验证的机构因过失提供有重大遗漏的报告
十、冒用公司或分公司名义
十一、公司未按规定办理变更登记
十二、公司未按规定备案
十三、伪造、涂改、出租、出借、转让公司营业执照
十四、公司未按规定放置营业执照
十五、企业或经营单位擅自从事经营活动
十六、企业或经营单位申请登记时隐瞒真实情况弄虚作假
十七、企业或经营单位伪造证件骗取营业执照
十八、企业或经营单位不按规定办理变更登记
十九、企业或经营单位超出核准登记的经营范围或者经营方式从事经营活动
二十、企业或经营单位伪造、涂改、出租、出借、转让、出卖营业执照 二
十一、企业或经营单位不按规定悬挂营业执照
二十二、企业或经营单位抽逃、转移资金,隐匿财产逃避债务 二
十三、企业或经营单位不按规定申请办理注销登记
二十四、企业或经营单位拒绝监督检查或者在接受监督检查过程中弄虚作假
二十五、单位、个人为企业法人登记提供虚假文件、证件 二
十六、使用未经核准登记注册的企业名称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二
十七、擅自改变企业名称 二
十八、擅自转让或出租企业名称
二十九、企业的印章、银行账户、牌匾、信笺所使用的名称与登记注册的名称不同,或者从事商业、公共饮食、服务等行业的企业名称牌匾简化后未备案
三
十、侵犯他人企业名称专用权
三
十一、隐瞒真实情况采用欺骗手段取得企业法定代表人资格 三
十二、未依法办理企业法定代表人变更登记
第二章 外资登记管理
三
十三、外国公司擅自设立分支机构
三
十四、外国企业及其他经济组织擅自设立代表机构或者从事代表机构业务活动
三
十五、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从事营利性活动
三
十六、外国企业提交虚假材料或者采取其他欺诈手段隐瞒真实情况,取得代表机构登记或者备案
三
十七、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报告隐瞒真实情况、弄虚作假 三
十八、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伪造、涂改、出租、出借、转让登记证、代表证
三
十九、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从事业务活动以外活动
四
十、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未依照规定提交报告、未按照登记机关登记的名称从事业务活动、未按照中国政府有关部门要求调整驻在场所、未依照规定公告其设立、变更情况、未依照规定办理有关变更登记、注销登记或者备案
第三章 个体私营登记管理
四
十一、采取提交虚假文件等欺骗手段取得合伙企业登记
四
十二、合伙企业未在其名称中标明“普通合伙”、“特殊普通合伙”、“有限合伙”字样
四
十三、未领取营业执照而以合伙企业或者合伙企业分支机构名义从事合伙业务
四
十四、合伙企业未按规定办理变更登记
四
十五、合伙企业未依照规定办理清算人成员名单备案 四
十六、合伙企业未按规定放置营业执照
四
十七、合伙企业涂改、出售、出租、出借或者以其他方式转让营业执照
四
十八、采取提交虚假文件等欺骗手段取得个人独资企业登记 四
十九、个人独资企业使用的名称与其登记名称不相符 五
十、个人独资企业涂改、出借、转让营业执照
五
十一、承租、受让个人独资企业营业执照从事经营活动 五
十二、伪造个人独资企业营业执照
五
十三、擅自以个人独资企业名义从事经营活动 五
十四、个人独资企业未按规定办理变更登记 五
十五、个人独资企业不按规定办理分支机构备案 五
十六、个人独资企业营业执照遗失不在报刊上声明作废 五
十七、个人独资企业营业执照遗失或者毁损不申请补领更换 五
十八、个人独资企业未按规定放置营业执照 五
十九、个体工商户提交虚假材料骗取登记
六
十、个体工商户伪造、涂改、出租、出借、转让营业执照 六
十一、个体工商户未按规定办理变更登记 六
十二、个体工商户未按规定放置营业执照 六
十三、无照经营
六
十四、为无照经营行为提供条件
六
十五、擅自动用、调换、转移、损毁被查封、扣押财物
第四章 市场规范管理
六
十六、从事网络商品交易的自然人未通过第三方交易平台开展经营活动,或未提交真实身份信息,或具备登记注册条件而未依法办理工商登记
六
十七、第三方交易平台经营者未对经营主体身份进行审查、登记、建档并定期核实更新,或未按要求公开营业执照信息
六
十八、第三方交易平台经营者未建立有关管理制度并按规定显示 六
十九、第三方交易平台经营者未按照工商部门要求采取措施制止违法行为
七
十、第三方交易平台经营者未以显著方式对自营业务和平台内其他经营者业务进行区分和标记
七
十一、第三方交易平台经营者未按规定审查、记录、保存在其平台上发布的商品和服务信息内容及其发布时间,或未采取有效手段确保网络交易数据和资料的完整性、安全性和原始数据的真实性
七
十二、第三方交易平台经营者和为网络商品交易提供服务的有关服务经营者未积极协助工商部门查处网上违法经营行为
七
十三、为网络商品交易提供服务的有关服务经营者未要求申请者提供经营资格证明和个人真实身份信息,未签订服务合同,未依法记录其上网信息,或未按要求备份保存有关信息
七
十四、为网络商品交易提供信用评价服务的有关服务经营者未按规定采集、调整、使用信用信息
七
十五、未按规定公开营业执照登载的信息或电子链接标识
七
十六、网络商品经营者、有关服务经营者未按规定报送经营统计资料 七
十七、网络商品经营者、有关服务经营者以交易达成后违背事实的恶意评价损害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
七
十八、对竞争对手的网站或网页进行非法技术攻击,造成竞争对手无法正常经营
七
十九、生产经营假劣种子
八
十、经营的种子应当包装而没有包装,经营的种子没有标签或者标签内容不符合规定,伪造、涂改标签或者试验、检验数据,未按规定制作、保存种子生产、经营档案,种子经营者在异地设立分支机构未按规定备案
八
十一、农资经营者未建立健全内部产品质量管理制度 八
十二、农资交易市场开办者未履行规定责任义务 八
十三、擅自收购粮食
八
十四、购买销售非法加工的棉花
八
十五、未按规定进行经纪执业人员签名、明示,或提交、明示虚假经纪执业人员材料
八
十六、通过诋毁其他经纪人或者支付介绍费等不正当手段承揽业务 八
十七、擅自从事报废汽车回收活动
八
十八、出售不能继续使用的报废汽车零配件或者出售的报废汽车零配件未标明“报废汽车回用件”
八
十九、利用报废汽车“五大总成”以及其他零配件拼装汽车或者出售报废汽车整车、“五大总成”、拼装车
九
十、出售、收购、运输、携带国家或者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或者其产品
九
十一、伪造、倒卖、转让特许猎捕证、狩猎证、驯养繁殖许可证或者允许进出口证明书
九
十二、出售、收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九
十三、伪造、倒卖、转让采集证、允许进出口证明书或者有关批准文件、标签
九
十四、非法经营、出口野生药材
九
十五、未经许可经营旅行社业务,出租、出借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以其他方式非法转让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
九
十六、未经许可经营国内旅游业务、入境旅游业务、出境旅游业务,分社的经营范围超出设立分社的旅行社的经营范围,旅行社服务网点从事招徕、咨询以外的活动
九
十七、受让租借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
九
十八、拒不履行旅游合同约定义务,非因不可抗力改变旅游合同安排行程,欺骗、胁迫旅游者购物或者参加需要另行付费游览项目
九
十九、非法生产军服、军服专用材料,买卖军服、军服专用材料,生产销售军服仿制品
一百、转让军服、军服专用材料生产合同或者生产技术规范,委托其他企业生产军服、军服专用材料,销售或者以其他方式转让未经改制、染色等
处理的军服、军服专用材料残次品,未将军服生产中剩余的军服专用材料妥善保管移交
一百零
一、使用军服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曾经装备的制式服装从事经营活动,以“军需”、“军服”、“军品”等用语招揽顾客
一百零
二、危险化学品经营企业向未经许可违法从事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采购危险化学品
一百零
三、商品零售场所以低于经营成本销售塑料购物袋,不标明价格或不按规定的内容方式标明价格销售塑料购物袋,采取打折或其他方式不按标示的价格向消费者销售塑料购物袋,向消费者无偿或变相无偿提供塑料购物袋,未在销售凭证上单独列示消费者购买塑料购物袋的数量、单价和款项
一百零
四、商品零售场所未向依法设立的塑料购物袋生产厂家、批发商或进口商采购塑料购物袋,未索取相关证照,未建立塑料购物袋购销台账
一百零
五、未经审查批准发布农药广告
一百零
六、擅自设立文物商店、经营文物拍卖的拍卖企业,或者擅自从事文物的商业经营活动
一百零
七、文物商店从事文物拍卖经营活动,经营文物拍卖的拍卖企业从事文物购销经营活动,文物商店销售的文物拍卖企业拍卖的文物未经审核,文物收藏单位从事文物的商业经营活动
一百零
八、合法制糖企业外的企业、个人收购糖料 一百零
九、擅自销售卫星地面接收设施
一百一
十、销售利用残次零配件或者报废农业机械的发动机、方向机、变速器、车架等部件拼装的农业机械
一百一
十一、农业机械销售者未按规定建立保存销售记录
第五章 合同监督管理
一百一
十二、未经许可登记设立拍卖企业
一百一
十三、拍卖人及其工作人员违反规定参与竞买或者委托他人代为竞买
一百一
十四、委托人违反规定参与竞买或者委托他人代为竞买 一百一
十五、竞买人之间、竞买人与拍卖人之间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利益 一百一
十六、拍卖企业未按规定时间发布拍卖公告和展示拍卖标的或违反拍卖现场监督规定
一百一
十七、拍卖企业举行拍卖活动未按规定备案
一百一
十八、捏造、散布虚假事实损害其他拍卖企业的商业信誉 一百一
十九、拍卖企业雇佣非拍卖师主持拍卖活动 一百
二十、伪造合同
一百二
十一、虚构合同主体资格或者盗用、冒用他人名义订立合同 一百二
十二、虚构合同标的、货源、销售渠道诱人订立履行合同 一百二
十三、发布或者利用虚假信息,诱人订立合同 一百二
十四、隐瞒重要事实诱骗对方订立合同或履行合同
一百二
十五、没有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订立、履行合同
一百二
十六、恶意设置事实上不能履行的条款,造成对方无法履行合同 一百二
十七、编造虚假理由中止(终止)合同骗取财物 一百二
十八、利用合同提供虚假担保
一百二
十九、以贿赂、胁迫等手段订立、履行合同,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
一百三
十、以恶意串通手段订立、履行合同,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
一百三
十一、利用合同非法买卖国家禁止或者限制买卖的财物 一百三
十二、无正当理由不履行国家指令性合同义务
一百三
十三、在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的情况下,为他人合同违法行为提便利条件
一百三
十四、经营者在格式条款中免除自己造成消费者人身伤害的责任 一百三
十五、经营者在格式条款中免除自己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消费者财产损失责任
一百三
十六、经营者在格式条款中免除自己对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依法应当承担的保证责任
一百三
十七、经营者在格式条款中免除自己因违约依法应当承担的违约责任
一百三
十八、经营者在格式条款中就违约金或者损害赔偿金超过法定数额或者合理数额方面加重消费者责任
一百三
十九、经营者在格式条款中就经营风险责任方面加重消费者责任 一百四
十、经营者在格式条款中排除消费者依法变更或者解除合同的权利
一百四
十一、经营者在格式条款中排除消费者请求支付违约金的权利 一百四
十二、经营者在格式条款中排除消费者请求损害赔偿的权利 一百四
十三、经营者在格式条款中排除消费者解释格式条款的权利 一百四
十四、经营者在格式条款中排除消费者就格式条款争议提起诉讼的权利
第六章 消费者权益保护
一百四
十五、篡改商品生产日期
一百四
十六、销售的商品应当检验、检疫而未检验、检疫或者伪造检验、检疫结果
一百四
十七、拒绝或者拖延有关行政部门责令对缺陷商品或者服务采取停止销售、警示、召回、无害化处理、销毁、停止生产或者服务等措施
一百四
十八、对消费者提出的修理、重作、更换、退货、补足商品数量、退还货款和服务费用或者赔偿损失的要求,故意拖延或者无理拒绝
一百四
十九、非法使用消费者个人信息
一百五
十、提供的消费场所或者经营的惊险性娱乐项目存在安全隐患,未按规定设置警示标志、采取安全防护措施
一百五
十一、发现或者有事实证明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存在严重缺陷,可能对消费者人身、财产安全造成危害,未采取防止危害发生措施
一百五
十二、违背消费者意愿搭售商品,擅自增加服务项目或者附加条件
一百五
十三、销售不符合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要求的商品 一百五
十四、在商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不合格商品冒充合格商品
一百五
十五、销售国家明令淘汰并停止销售的商品 一百五
十六、销售失效变质产品
一百五
十七、伪造商品产地,伪造、冒用他人厂名、厂址,伪造、冒用认证标志等质量标志
一百五
十八、产品标识违法
一百五
十九、拒绝接受依法进行的产品质量监督检查
一百六
十、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属于法律禁止生产、销售的产品而为其提供运输、保管、仓储等便利条件,或者为以假充真的产品提供制假生产技术
一百六
十一、隐匿、转移、变卖、损毁被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查封、扣押的物品
一百六
十二、伪造、篡改或者冒用产品质量检验机构的检验结论以及其他质量证明
一百六
十三、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属于国家禁止生产、销售的产品而为其提供场地、设备、票据、账号、虚假证明或者代签合同等便利条件
一百六
十四、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属于国家禁止生产、销售的产品而为其提供场地制作、销售或者提供标识、包装物等便利条件
一百六
十五、销售或者在经营活动中使用未取得生产许可证的列入目录产品
一百六
十六、擅自动用、调换、转移、损毁被查封、扣押财物 一百六
十七、伪造、变造许可证证书、生产许可证标志和编号并进行销售
第七章 商标监督管理
一百六
十八、必须使用注册商标的商品,未经核准注册在市场上销售 一百六
十九、使用未注册商标冒充注册商标或者使用法律禁止使用的标志作为未注册商标使用
一百七
十、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
一百七
十一、商标代理机构违法从事代理业务
一百七
十二、侵犯奥林匹克标志专用权
一百七
十三、经许可使用奥林匹克标志但未表明许可备案号
一百七
十四、集体商标、证明商标注册人没有对该商标的使用进行有效管理或者控制,致使该商标使用的商品达不到其使用管理规则的要求,对消费者造成损害
一百七
十五、集体商标注册人的成员发生变化未申请变更
一百七
十六、证明商标注册人准许他人使用其商标的,但未在一年内报商标局备案
一百七
十七、集体商标许可非集体成员使用
一百七
十八、证明商标注册人拒绝为符合条件的使用人办理手续 一百七
十九、证明商标的注册人在自己提供的商品上使用该证明商标 一百八
十、商标印制单位未履行法定职责
一百八
十一、特殊标志所有人或者使用人擅自改变文字图形
一百八
十二、许可他人使用特殊标志未签订使用合同,或者使用人在规定期限内未报国务院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备案或者未报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存查
一百八
十三、特殊标志所有人或者使用人超出核准登记的商品或者服务范围使用
一百八
十四、擅自使用与所有人的特殊标志相同或者近似的文字、图形或者其组合
一百八
十五、擅自制造、销售其特殊标志或者将其特殊标志用于商业活动 一百八
十六、侵犯世界博览会标志专有权
第八章 广告监督管理
一百八
十七、利用广告对商品或者服务作虚假宣传 一百八
十八、广告内容违反国家禁止性规定
一百八
十九、广告内容违反清楚、明白、准确、真实的规定 一百九
十、广告中贬低其他生产经营者的商品服务 一百九
十一、广告不具有可识别性
一百九
十二、违法发布药品、医疗器械、农药、食品、酒类、化妆品广告,或者违反广告法第三十一条规定发布广告
一百九
十三、违反规定在大众媒介和禁止的地点发布烟草广告 一百九
十四、未经审查发布广告 一百九
十五、广告主提供虚假证明文件
一百九
十六、伪造、变造或者转让广告审查决定文件 一百九
十七、刊播、设置、张贴含有禁止内容的广告
一百九
十八、广告经营者未审查广告内容刊播、设置、张贴广告 一百九
十九、国内企业在境外发布广告,外国企业(组织)、外籍人员在境内承揽和发布广告,未委托在中国注册的具有广告经营资格的企业代理
二百、提交虚假文件或采取其他欺骗手段取得广告经营许可证 二百零
一、未按规定办理广告经营许可证变更登记 二百零
二、未按规定放置广告经营许可证
二百零
三、伪造、涂改、出租、出借、倒卖或者以其他方式转让广告经营许可证
二百零
四、发布违法医疗广告 二百零
五、发布内容违法的食品广告 二百零
六、发布内容违法的烟草广告
二百零
七、发布内容违法的房地产广告 二百零
八、发布内容违法的印刷品广告 二百零
九、擅自发布户外广告
二百一
十、采取提交虚假文件等欺骗手段取得户外广告登记证 二百一
十一、擅自改变规格或不按照核准登记的发布期限、形式、数量、内容发布户外广告
二百一
十二、伪造、涂改、出租、出借、倒卖或者以其他形式转让户外广告登记证
二百一
十三、擅自发布境外就业中介服务广告 二百一
十四、广告使用的语言文字含有不良文化内容 二百一
十五、广告语言文字不符合规定
第九章 公平交易执法
二百一
十六、经营者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或者使用与知名商品近似的名称、包装、装潢,造成和他人的知名商品相混淆,使购买者误认为是该知名商品
二百一
十七、经营者采用财物或者其他手段进行贿赂以销售或者购买商品
二百一
十八、公用企业限制竞争
二百一
十九、公用企业指定的经营者销售质次价高商品或者滥收费用 二百
二十、经营者利用广告或者其他方法,对商品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
二百二
十一、侵犯商业秘密
二百二
十二、违法有奖销售
二百二
十三、投标者串通投标,抬高标价或者压低标价;投标者和招标者相互勾结,排挤竞争对手的公平竞争
二百二
十四、经营者擅自转移、隐匿、销毁与不正当竞争行为有关的财物
二百二
十五、政府及其所属部门指定的经营者销售质次价高商品或者滥收费用
二百二
十六、擅自使用他人的企业名称或者姓名引人误认为是他人的商品,在生产销售中对商品质量作诱人误解的虚假表示
二百二
十七、张贴、散发、邮寄虚假的产品说明书和其他宣传材料,对商品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
二百二
十八、胁迫交易
二百二
十九、与其他经营者经营的同类商品作对比宣传,损害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
二百三
十、经营者达成并实施垄断协议
二百三
十一、行业协会组织本行业的经营者达成垄断协议 二百三
十二、经营者滥用市场支配地位
二百三
十三、对反垄断执法机构依法实施的审查和调查,拒绝提供有关材料、信息,或者提供虚假材料、信息,或者隐匿、销毁、转移证据,或者有其他拒绝、阻碍调查行为
二百三
十四、违反零售商供应商公平交易管理 二百三
十五、违反零售商促销管理 二百三
十六、未经批准从事直销活动
二百三
十七、通过欺骗贿赂等手段取得直销经营许可
二百三
十八、直销企业申请文件、资料内容发生重大变更,未依照规定程序报批
二百三
十九、超出直销产品范围从事直销经营活动
二百四
十、直销企业及其直销员有欺骗、误导等宣传和推销行为 二百四
十一、直销企业及其分支机构违规招募直销员 二百四
十二、未取得直销员证从事直销活动
二百四
十三、直销企业违反规定进行直销员业务培训
二百四
十四、直销企业以外的单位和个人组织直销员业务培训 二百四
十五、直销员违反规定向消费者推销产品 二百四
十六、直销企业未按规定支付直销员报酬
二百四
十七、直销企业未建立并实行完善的换货和退货制度 二百四
十八、直销企业未依照有关规定进行信息报备和披露 二百四
十九、直销企业违反保证金规定 二百五
十、组织策划传销
二百五
十一、介绍、诱骗、胁迫他人参加传销 二百五
十二、参加传销活动
二百五
十三、为传销行为提供经营场所、培训场所、货源、保管、仓储等条件
二百五
十四、擅自动用、调换、转移、损毁被查封、扣押的财物
第一章 企业登记管理
一、虚报注册资本取得公司登记
(一)处罚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一百九十八条 违反本法规定,虚报注册资本、提交虚假材料或者采取其他欺诈手段隐瞒重要事实取得公司登记的,由公司登记机关责令改正,对虚报注册资本的公司,处以虚报注册资本金额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十五以下的罚款;对提交虚假材料或者采取其他欺诈手段隐瞒重要事实的公司,处以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撤销公司登记或者吊销营业执照。
(二)裁量标准 【轻微】
虚报数额占出资金额30%以下的,处以虚假出资金额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七以下的罚款。
【一般】
虚报数额占出资金额30%-60%的,处以虚假出资金额百分之七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的罚款。
【严重】
虚报数额占出资金额60%以上的,处以虚假出资金额百分之十以上百分之十五以下的罚款。
上述违法行为侵害他人利益严重的,或造成社会严重后果的,撤销公司登记或者吊销营业执照。
二、提交虚假材料或者采取其他欺诈手段隐瞒重要事实取得公司登记
(一)处罚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一百九十八条 违反本法规定,虚报注册资本、提交虚假材料或者采取其他欺诈手段隐瞒重要事实取得公司登记的,由公司登记机关责令改正,对虚报注册资本的公司,处以虚报注册资本金额
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十五以下的罚款;对提交虚假材料或者采取其他欺诈手段隐瞒重要事实的公司,处以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撤销公司登记或者吊销营业执照。
(二)裁量标准 【轻微】
提交证明材料形式要件虚假,但与公司的实际情况不相违背的,或隐瞒一般事实取得公司登记,未造成不利影响的,处以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般】
提交虚假证明材料,隐瞒重要事实骗取公司登记,侵害他人利益或造成影响社会后果的,处以十万元以上三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严重】
提交虚假证明材料,隐瞒重要事实骗取公司登记,严重侵害他人利益或造成严重社会后果的,处以三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撤销公司登记或者吊销营业执照。
三、公司的发起人、股东虚假出资
(一)处罚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一百九十九条 公司的发起人、股东虚假出资,未交付或者未按期交付作为出资的货币或者非货币财产的,由公司登记机关责令改正,处以虚假出资金额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十五以下的罚款。
(二)裁量标准 【轻微】
虚假出资金额占应出资金额百分之三十以下,处以虚假出资金额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七以下的罚款。
【一般】
虚假出资金额占应出资金额百分之三十以上百分之六十以下,处以虚假出资金额百分之七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的罚款。
【严重】
虚假出资金额占应出资金额百分之六十以上,处以虚假出资金额百分之十以上百分之十五以下的罚款。
四、公司发起人、股东抽逃出资
(一)处罚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二百条:公司的发起人、股东在公司成立后,抽逃其出资的,由公司登记机关责令改正,处以所抽逃出资金额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十五以下的罚款。
(二)裁量标准 【轻微】
抽逃数额占应出资金额百分之三十以下,处以虚假出资金额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七以下的罚款。
【一般】
抽逃数额占应出资金额百分之三十以上百分之六十以下,处以虚假出资金额百分之七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的罚款。
【严重】
抽逃数额占应出资金额百分之六十以上,处以虚假出资金额百分之十以上百分之十五以下的罚款。
五、公司在合并、分立、减少注册资本或者进行清算时不按规定通知或者公告债权人
(一)处罚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二百零四条第一款 公司在合并、分立、减少注册资本或者进行清算时,不依照本法规定通知或者公告债权人的,由公司登记机关责令改正,对公司处以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二)裁量标准 【轻微】
不按照规定通知或公告债权人的,情节轻微,积极改正的,处以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般】
不按照规定通知或公告债权人的,给他人造成利益损害的,处以三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严重】
未通知或公告债权人的,给他人造成严重利益损害的,处以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六、清算时隐匿财产对资产负债表或者财产清单作虚假记载或者在未清偿债务前分配公司财产
(一)处罚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二百零四条第二款 公司在进行清算时,隐匿财产,对资产负债表或者财产清单作虚假记载或者在未清偿债务前分配公司财产的,由公司登记机关责令改正,对公司处以隐匿财产或者未清偿债务前分配公司财产金额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以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二)裁量标准 【轻微】
隐匿财产或者未清偿债务前分配公司财产金额不足五十万元的,处以隐
匿财产或者未清偿债务前分配公司财产金额百分之五至百分之六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以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般】
隐匿财产或者未清偿债务前分配公司财产金额五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的,处以隐匿财产或者未清偿债务前分配公司财产金额百分之六以上百分之八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以三万元以上七万元以下的罚款。
【严重】
隐匿财产或者未清偿债务前分配公司财产金额一百万元以上的,处以隐匿财产或者未清偿债务前分配公司财产金额百分之八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以七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七、清算组成员利用职权徇私舞弊谋取非法收入或者侵占公司财产
(一)处罚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二百零六条第二款 清算组成员利用职权徇私舞弊、谋取非法收入或者侵占公司财产的,由公司登记机关责令退还公司财产,没收违法所得,并可以处以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
(二)裁量标准 【轻微】
清算组成员利用职权徇私舞弊、谋取非法收入或侵占公司财产,获取违法所得十万元以下的,没收违法所得,并可以处以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二倍以下的罚款。
【一般】
清算组成员利用职权徇私舞弊、谋取非法收入或侵占公司财产,获取违法所得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违法所得二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
【严重】
清算组成员利用职权徇私舞弊、谋取非法收入或侵占公司财产,获取违法所得五十万元以上的,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违法所得三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
八、承担资产评估、验资或者验证的机构提供虚假材料
(一)处罚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二百零七条第一款 承担资产评估、验资或者验证的机构提供虚假材料的,由公司登记机关没收违法所得,处以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并可以由有关主管部门依法责令该机构停业、吊销直接责任人员的资格证书,吊销营业执照。
(二)裁量标准 【轻微】
承担资产评估、验资或者验证的机构提供虚假证明材料,未给他人造成利益损害的,处以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二倍以下的罚款。
【一般】
承担资产评估、验资或者验证的机构提供虚假证明材料,给他人造成利益损害的,处以违法所得二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
【严重】
承担资产评估、验资或者验证的机构提供虚假证明材料,给他人造成利益损害,且造成不良社会后果的,处以违法所得三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
九、承担资产评估、验资或者验证的机构因过失提供有重大遗漏的报告
(一)处罚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二百零七条第二款 承担资产评估、验资或者验证的机构因过失提供有重大遗漏的报告的,由公司登记机关责令改正,情节较重的,处以所得收入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并可以由有关主管部门依法责令该机构停业、吊销直接责任人员的资格证书,吊销营业执照。
(二)裁量标准 【轻微】
承担资产评估、验资或者验证的机构因过失提供有重大遗漏的报告,给他人造成利益损害三万元以下的,处以所得收入一倍以上二倍以上的罚款。
【一般】
承担资产评估、验资或者验证的机构因过失提供有重大遗漏的报告,给他人造成利益损害达三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处以所得收入二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
【严重】
承担资产评估、验资或者验证的机构因过失提供有重大遗漏的报告,给他人造成利益损害十万元以上的,处以所得收入三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
十、冒用公司或分公司名义
(一)处罚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二百一十条 未依法登记为有限责任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而冒用有限责任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名义的,或者未依法登记为有限责任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的分公司,而冒用有限责任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的分公司名义的,由公司登记机关责令改正或者予以取
缔,可以并处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二)裁量标准 【轻微】
情节轻微的,责令改正或者予以取缔,可以并处三万元以下的罚款。【一般】
未造成危害后果的,责令改正或者予以取缔,并处三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严重】
造成危害后果的,责令改正或者予以取缔,并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十一、公司未按规定办理变更登记
(一)处罚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二百一十一条第二款 公司登记事项发生变更时,未依照本法规定办理有关变更登记的,由公司登记机关责令限期登记;逾期不登记的,处以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2、《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第六十九条 公司登记事项发生变更时,未依照本条例规定办理有关变更登记的,由公司登记机关责令限期登记;逾期不登记的,处以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其中,变更经营范围涉及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决定规定须经批准的项目而未取得批准,擅自从事相关经营活动,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
(二)裁量标准 【轻微】
未对他人造成不利影响,或未损害他人及股东利益的,处以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一般】
对他人造成不利影响,或损害他人及股东利益的,或造成不良社会后果的,处以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严重】
变更经营范围涉及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决定规定须经批准的项目而未取得批准,擅自从事相关经营活动,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
十二、公司未按规定备案
(一)处罚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第六十九条第二款 公司未依照本条例规定办理有关备案的,由公司登记机关责令限期办理;逾期未办理的,处以三万元以下的罚款。
(二)裁量标准 【轻微】
逾期不超过30日的,处以五千元以下的罚款。【一般】
逾期30日以上60日以下的,处以五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严重】
逾期60日以上的,处以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的罚款。
十三、伪造、涂改、出租、出借、转让公司营业执照
(一)处罚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第七十二条 伪造、涂改、出租、出借、转让营业执照的,由公司登记机关处以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
(二)裁量标准
【轻微】
未损害他人利益或未造成不良社会后果的,处以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般】
侵害他人利益的,处以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严重】
严重侵害他人利益的,吊销营业执照。
十四、公司未按规定放置营业执照
(一)处罚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第七十三条 未将营业执照置于住所或者营业场所醒目位置的,由公司登记机关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处以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罚款。
(二)裁量标准 【轻微】
第一次发现的,处以10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一般】
第二次发现的,处以20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罚款。【严重】
三次及以上发现的,处以3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
十五、企业或经营单位擅自从事经营活动
(一)处罚依据
《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施行细则》第六十三条第一款第(一)项 未经核准登记擅自开业从事经营活动的,责令终止经营活动,没收非法所得,处以非法所得额三倍以下的罚款,但最高不超过三万元;没有非法所得的,处以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二)裁量标准 【轻微】
没有非法所得的,处以一万元以下的罚款。【一般】
非法所得额一万元以下的,没收非法所得,处以不足非法所得额一倍的罚款。
【严重】
非法所得额一万元以上的,没收非法所得,处以非法所得额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罚款,但最高不超过三万元。
十六、企业或经营单位申请登记时隐瞒真实情况弄虚作假
(一)处罚依据
《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施行细则》第六十三条第一款第(二)项 申请登记时隐瞒真实情况、弄虚作假的,除责令提供真实情况外,视其具体情节,予以警告,没收非法所得,处以非法所得额三倍以下的罚款,但最高不超过三万元,没有非法所得的,处以一万元以下的罚款。经审查不具备企业法人条件或者经营条件的,吊销营业执照。
(二)裁量标准 【轻微】
没有非法所得的,处以一万元以下的罚款。【一般】
有非法所得的,没收非法所得,处以非法所得额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最高不超过三万元。
【严重】
经审查不具备企业法人条件或者经营条件的,吊销营业执照。
十七、企业或经营单位伪造证件骗取营业执照
(一)处罚依据
《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施行细则》第六十三条第一款第(二)项 伪造证件骗取营业执照的,没收非法所得,处以非法所得额三倍以下的罚款,但最高不超过三万元,没有非法所得的,处以一万元以下的罚款,并吊销营业执照。
【轻微】
没有非法所得的,处以一万元以下的罚款,并吊销营业执照。【一般】
非法所得额不足一万元的,没收非法所得,处以非法所得额二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并吊销营业执照。
【严重】
非法所得额一万元以上的,没收非法所得,处以非法所得额三倍的罚款,但最高不超过三万元,并吊销营业执照。
十八、企业或经营单位不按规定办理变更登记
(一)处罚依据
《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施行细则》第六十三条第一款第(三)项 擅自改变主要登记事项,不按规定办理变更登记的,予以警告,没收非法所得,处以非法所得额三倍以下的罚款,但最高不超过三万元,没有非法所得的,处以一万元以下的罚款,并限期办理变更登记;逾期不办理的,责令停业整顿或者扣缴营业执照;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超出经营期限从事经营活动的,视为无照经营,按照本条第一项规定处理。
(二)裁量标准
【轻微】
没有非法所得的,予以警告,或者处以一万元以下的罚款。【一般】
有非法所得的,没收非法所得,处以非法所得额三倍以下的罚款,但最高不超过三万元的罚款。
【严重】
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
十九、企业或经营单位超出核准登记的经营范围或者经营方式从事经营活动
(一)处罚依据
《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施行细则》第六十三条第一款第(四)项 超出核准登记的经营范围或者经营方式从事经营活动的,视其情节轻重,予以警告,没收非法所得,处以非法所得额三倍以下的罚款,但最高不超过三万元,没有非法所得的,处以一万元以下的罚款。同时违反国家其他有关规定,从事非法经营的,责令停业整顿,没收非法所得,处以非法所得额三倍以下的罚款,但最高不超过三万元,没有非法所得的,处以一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
(二)裁量标准 【轻微】
没有非法所得的,处以一万元以下的罚款。【一般】
有非法所得的,没收非法所得,处以非法所得额三倍以下的罚款,但最高不超过三万元的罚款。
【严重】
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
二十、企业或经营单位伪造、涂改、出租、出借、转让、出卖营业执照
(一)处罚依据
《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施行细则》第六十三条第一款第(六)项 伪造、涂改、出租、出借、转让、出卖营业执照的,没收非法所得,处以非法所得额三倍以下的罚款,但最高不超过三万元,没有非法所得的,处以一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
(二)裁量标准 【轻微】
出租、出借、转让、出卖营业执照的,没收非法所得,处以非法所得额一倍以下的罚款,但最高不超过三万元。
【一般】
伪造、涂改营业执照的,没收非法所得,处以非法所得额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但最高不超过三万元。
【严重】
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
二十一、企业或经营单位不按规定悬挂营业执照
(一)处罚依据
《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施行细则》第六十三条第一款第(七)项:不按规定悬挂营业执照的,予以警告,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处以二千元以下的罚款。
(二)裁量标准 【轻微】
第一次发现的,处以处以五百元以下的罚款。
【一般】
第二次发现的,处以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的罚款。【严重】
三次及以上发现的,处以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罚款。二
十二、企业或经营单位抽逃、转移资金,隐匿财产逃避债务
(一)处罚依据
《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施行细则》第六十三条第一款第(八)项 抽逃、转移资金,隐匿财产逃避债务的,责令补足抽逃、转移的资金,追回隐匿的财产,没收非法所得,处以非法所得额三倍以下的罚款,但最高不超过三万元,没有非法所得的,处以一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或者吊销营业执照。
(二)裁量标准 【轻微】
抽逃、转移资金数额占出资数额的30%以下,有非法所得的,处以非法所得1倍以下的罚款,但不超过1万元;没有非法所得的,处3000元以下的罚款。
【一般】
抽逃、转移资金数额占出资数额的30%以上70%以下的:有非法所得的,处以非法所得1 倍以上2倍以下的罚款,但不超过2万元;没有非法所得的,处以3000以上7000元以下的罚款;违法情形:抽逃、转移资金数额占出资数额百分之十以上不足百分之三十的。
【严重】
抽逃、转移资金数额占出资数额的70%以上,有非法所得的,处以非法所得2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但最高不超过3万元;没有非法所得的,处
以7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
二十三、企业或经营单位不按规定申请办理注销登记
(一)处罚依据
《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施行细则》第六十三条第一款第(九)项 不按规定申请办理注销登记的,责令限期办理注销登记。拒不办理的,处以三千元以下的罚款,吊销营业执照,并可追究企业主管部门的责任。
(二)裁量标准 【轻微】
逾期30日以内的,处以1000元以下罚款。【一般】
逾期30日以上90日以下的,处以10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严重】
逾期90日以上的,处以20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罚款,吊销营业执照。二
十四、企业或经营单位拒绝监督检查或者在接受监督检查过程中弄虚作假
(一)处罚依据
《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施行细则》第六十三条第一款第(十)项 拒绝监督检查或者在接受监督检查过程中弄虚作假的,除责令其接受监督检查和提供真实情况外,予以警告,处以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二)裁量标准 【轻微】
情节较轻,经责令改正予以改正或配合的,处以警告,或3000元以下的罚款。
【一般】
经责令改正仍不改正或拒绝配合的,处以3000元以上7000元以下的罚款。
【严重】
接受监督检查过程中弄虚作假的,处以7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二
十五、单位、个人为企业法人登记提供虚假文件、证件
(一)处罚依据
《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施行细则》第六十四条 对提供虚假文件、证件的单位和个人,除责令其赔偿因出具虚假文件、证件给他人造成的损失外,处以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二)裁量标准 【轻微】
没有给他人造成损失的,处以3000元以下罚款。【一般】
给他人造成损失,或者危害社会经济秩序的,属个人提供虚假文件、证件的,处以3000元以上7000元以下罚款。
【严重】
给他人造成损失,或者危害社会经济秩序的,属单位提供虚假文件、证件的,处以7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
二十六、使用未经核准登记注册的企业名称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一)处罚依据
《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第二十六条第(一)项 使用未经核准登记注册的企业名称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责令停止经营活动,没收非法所得或者处以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可以并处。
(二)裁量标准
【轻微】
从事经营活动的时间不足三个月的,责令停止经营活动,没收非法所得。【一般】
从事经营活动的时间三个月以上六个月以下的,责令停止经营活动,没收非法所得,并处以二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严重】
从事经营活动的时间在六个月以上的,责令停止经营活动,没收非法所得,并处以一万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
二十七、擅自改变企业名称
(一)处罚依据
《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第二十六条第(二)项 擅自改变企业名称的,予以警告或者处以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并限期办理变更登记。
(二)裁量标准 【轻微】
擅自改变企业名称的时间三个月以下的,予以警告或者处以一千元的罚款。
【一般】
擅自改变企业名称的时间在三个月以上六个月以下的,处以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罚款。
【严重】
擅自改变企业名称的时间在六个月以上的,处以五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二十八、擅自转让或出租企业名称
(一)处罚依据
《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第二十六条第(三)项 擅自转让或者出租自己的企业名称的,没收非法所得并处以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
(二)裁量标准 【轻微】
致非法经营持续时间在一个月以下,并处一千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的罚款。
【一般】
致非法经营持续时间在一个月以上三个月以下,并处三千元以上七千元以下的罚款。
【严重】
致非法经营持续时间在三个月以上,并处七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二十九、企业的印章、银行账户、牌匾、信笺所使用的名称与登记注册的名称不同,或者从事商业、公共饮食、服务等行业的企业名称牌匾简化后未备案
(一)处罚依据
《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第二十六条第(五)项 违反本规定第二十条规定的,予以警告并处以五百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
(二)裁量标准 【轻微】
第一次发现的,并处五百元以上一千五百元以下的罚款。【一般】
第二次发现的,并处一千五百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的罚款。【严重】
三次及以上发现的,并处三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罚款。三
十、侵犯他人企业名称专用权
(一)处罚依据
《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第二十七条第一款 擅自使用他人已经登记注册的企业名称或者有其他侵犯他人企业名称专用权行为的,被侵权人可以向侵权人所在地登记主管机关要求处理。登记主管机关有权责令侵权人停止侵权行为,赔偿被侵权人因该侵权行为所遭受的损失,没收非法所得并处以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二)裁量标准 【轻微】
侵权时间在三十日以下的,并处五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一般】
侵权时间在三十日以上六十日以下的,并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的罚款。
【严重】
侵权时间在六十日以上的,并处三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三
十一、隐瞒真实情况采用欺骗手段取得企业法定代表人资格
(一)处罚依据
《企业法人法定代表人登记管理规定》第十一条 违反本规定,隐瞒真实情况,采用欺骗手段取得法定代表人资格的,由企业登记机关责令改正,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撤销企业登记,吊销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二)裁量标准 【轻微】
未侵害他人利益或未造成不良社会后果的,处以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般】
侵害他人利益的,处以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严重】
侵害他人利益并造成不良社会后果的,撤销企业登记,吊销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三
十二、未依法办理企业法定代表人变更登记
(一)处罚依据
《企业法人法定代表人登记管理规定》第十二条 违反本规定,应当申请办理法定代表人变更登记而未办理的,由企业登记机关责令限期办理;逾期未办理的,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撤销企业登记,吊销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二)裁量标准 【轻微】
逾期三十日以下的,处以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的罚款。【一般】
逾期三十日以上六十日以下的,处以三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严重】
逾期六十日以上的,处以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或撤销企业登记、吊销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第二章 外资登记管理
三
十三、外国公司擅自设立分支机构
(一)处罚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二百一十三条 外国公司违反本法规定,擅自在中国境内设立分支机构的,由公司登记机关责令改正或者关闭,可以并处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二)裁量标准 【轻微】
从事国家允许外资经营的行业,未开展经营活动,并且设立期间90日以下的,处以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一般】
从事国家允许外资经营的行业,未开展经营活动,并且设立期间90日以上180日以下的,处以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严重】
从事国家禁止类的行业,或从事国家允许外资经营的行业并且设立期间180日以上的,处以十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款。
三
十四、外国企业及其他经济组织擅自设立代表机构或者从事代表机构业务活动
(一)处罚依据
《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登记管理条例》第三十五条第一款 未经登记,擅自设立代表机构或者从事代表机构业务活动的,由登记机关责令停止活动,处以5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
(二)裁量标准 【轻微】
擅自从事常驻代表机构业务活动90日以下的,处以人民币5万元以上
10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般】
擅自从事常驻代表机构业务活动90日以上180日以下的,处以人民币10万元以上15万元以下的罚款。
【严重】
擅自从事常驻代表机构业务活动180日以上的,处以人民币15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
三
十五、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从事营利性活动
(一)处罚依据
《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登记管理条例》第三十五条第二款 代表机构违反本条例规定从事营利性活动的,由登记机关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没收专门用于从事营利性活动的工具、设备、原材料、产品(商品)等财务,处以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登记证。
(二)裁量标准 【轻微】
擅自从事营利性活动90日以下的,处以5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罚款。【一般】
擅自从事营利性活动90日以上180日以下的,处以2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款。
【严重】
擅自从事营利性活动180日以上的或严重扰乱市场经济秩序,危害严重的,吊销登记证。
三
十六、外国企业提交虚假材料或者采取其他欺诈手段隐瞒真实情况,取得代表机构登记或者备案
(一)处罚依据
《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登记管理条例》第三十六条第一款 提交虚假材料或者采取其他欺诈手段隐瞒真实情况,取得代表机构登记或者备案的,由登记机关责令改正,对代表机构处以2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以1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由登记机关撤销登记或者吊销登记证,缴销代表证。
(二)裁量标准 【轻微】
提交材料虚假,但与公司的实际情况不相违背,或隐瞒一般事实的,责令改正,处以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以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
【一般】
隐瞒重要事实,取得代表机构登记或者备案的,责令改正,处以10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以5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
【严重】
隐瞒重要事实,造成较为严重后果的,撤销登记或者吊销登记证,缴销代表证。
三
十七、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报告隐瞒真实情况、弄虚作假
(一)处罚依据
《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登记管理条例》第三十六条第二款 代表机构提交的报告隐瞒真实情况、弄虚作假的,由登记机关责令改正,对代表机构处以2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登记证。
(二)裁量标准
【轻微】
提交材料虚假,但与公司的实际情况不相违背,或隐瞒一般事实的,责令改正,处以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般】
隐瞒重要事实的,责令改正,处以10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严重】
隐瞒重要事实,造成较为严重后果的,吊销登记证。
三
十八、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伪造、涂改、出租、出借、转让登记证、代表证
(一)处罚依据
《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登记管理条例》第三十六条第三款 伪造、涂改、出租、出借、转让登记证、代表证的,由登记机关对代表机构处以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以1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登记证,缴销代表证。
(二)裁量标准 【轻微】
存在伪造、涂改、出租、出借、转让行为的,能够及时改正,没造成严重后果的,责令改正,处以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以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
【一般】
存在伪造、涂改、出租、出借、转让行为的,没造成严重后果的但是拒不改正的,责令改正,处以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以5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
【严重】
造成较为严重后果的,吊销登记证,缴销代表证。三
十九、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从事业务活动以外活动
(一)处罚依据
《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登记管理条例》第三十七条 代表机构违反本条例第十四条规定从事业务活动以外活动的,由登记机关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处以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登记证。
(二)裁量标准 【轻微】
逾期90日以下的,处以人民币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一般】
逾期90日以上180日以下的,处以人民币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
【严重】
逾期180日以上的,吊销登记证。
四
十、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未依照规定提交报告、未按照登记机关登记的名称从事业务活动、未按照中国政府有关部门要求调整驻在场所、未依照规定公告设立、变更情况、未依照规定办理有关变更登记、注销登记或者备案
(一)处罚依据
《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登记管理条例》第三十八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登记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处以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逾期未改正的,吊销登记证:
(一)未依照本条例规定提交报告的;
(二)未按照登记机关登记的名称从事业务活动的;
(三)未按照中国政府有关部门要求调整驻在场所的;
(四)未依照本条例规定公告其设立、变更情况的;
(五)未依照本条例规定办理有关变更登记、注销登记或者备案的。
(二)裁量标准 【轻微】
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处以人民币1万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一般】
造成危害后果的,处以人民币2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严重】
逾期未改正,吊销登记证。
第三章 个体私营登记管理
四
十一、采取提交虚假文件等欺骗手段取得合伙企业登记
(一)处罚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第九十三条 违反本法规定,提交虚假文件或者采取其他欺骗手段,取得合伙企业登记的,由企业登记机关责令改正,处以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撤销企业登记,并处以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二)裁量标准 【轻微】
提交一种虚假文件或者采取一种其他欺骗手段的,处以五千元以上一万五千元以下罚款。
【一般】
提交两种以上虚假文件或者采取两种以上其他欺骗手段的,处以一万五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
【严重】
提交虚假文件或者采取其他欺骗手段,造成较大损失或其它不良后果的,处以三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或者撤销企业登记,并处以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四
十二、合伙企业未在其名称中标明“普通合伙”、“特殊普通合伙”、“有限合伙”字样
(一)处罚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第九十四条 违反本法规定,合伙企业未在其名称中标明“普通合伙”,“特殊普通合伙”或者“有限合伙”字样的,由企业登记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处以二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二)裁量标准 【轻微】
逾期60日以下的,处以二千元以上四千元以下的罚款。【一般】
逾期60日以上90日以下的,处以四千元以上七千元以下的罚款。【严重】
逾期90日以上的,处以七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四
十三、未领取营业执照而以合伙企业或者合伙企业分支机构名义从事合伙业务
(一)处罚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第九十五条第一款 违反本法规定,未
领取营业执照,而以合伙企业或者合伙企业分支机构名义从事合伙业务的,由企业登记机关责令停止,处以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二)裁量标准 【轻微】
持续时间在一个月以下的,处以五千元以上一万五千元以下的罚款。【一般】
持续时间在一个月以上三个月以下的,处以一万五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的罚款。
【严重】
持续时间在三个月以上的,处以三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四
十四、合伙企业未按规定办理变更登记
(一)处罚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第九十五条第二款 合伙企业登记事项发生变更时,未依照本法规定办理变更登记的,由企业登记机关责令限期登记;逾期不登记的,处以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
(二)裁量标准 【轻微】
逾期60日以下的,处以二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罚款。【一般】
逾期60日以上90日以下的,处以五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严重】
逾期90日以上的,处以一万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四
十五、合伙企业未依照规定办理清算人成员名单备案
(一)处罚依据
《合伙企业登记管理办法》第四十条 合伙企业未依照本办法规定办理清算人成员名单备案的,由企业登记机关责令限期办理;逾期未办理的,处二千元以下的罚款。
(二)裁量标准 【轻微】
逾期三十日以下的,处以五百元以下的罚款。【一般】
逾期三十日以上六十日以下的,处以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的罚款。【严重】
逾期六十日以上的,处以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罚款。四
十六、合伙企业未按规定放置营业执照
(一)处罚依据
《合伙企业登记管理办法》第四十四条 合伙企业未将其营业执照正本置放在经营场所醒目位置的,由企业登记机关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处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罚款。
(二)裁量标准 【轻微】
第一次发现的,处以一千元以上两千元以下的罚款。【一般】
第二次发现的,处以两千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的罚款。【严重】
第三次及以上发现的,处以三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罚款。
四
十七、合伙企业涂改、出售、出租、出借或者以其他方式转让营业执照
(一)处罚依据
《合伙企业登记管理办法》第四十五条 合伙企业涂改、出售、出租、出借或者以其他方式转让营业执照的,由企业登记机关责令改正,处二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
(二)裁量标准 【轻微】
出租、出借或者以其他方式转让营业执照,尚未获得违法所得的,处以2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
【一般】
出租、转让营业执照,已经获得违法所得的,处以5000元以上8000元以下的罚款。
【严重】
涂改、出售营业执照,处以8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或吊销营业执照。
四
十八、采取提交虚假文件等欺骗手段取得个人独资企业登记
(一)处罚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独资企业法》第三十三条 违反本法规定,提交虚假文件或采取其他欺骗手段,取得企业登记的,责令改正,处以五千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并处吊销营业执照。
(二)裁量标准 【轻微】
提交一种虚假文件或者采取一种其他欺骗手段的,处以二千元以下罚款。
【一般】
提交两种及以上虚假文件或者采取两种及以上其他欺骗手段的,处以二千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罚款。
【严重】
提交虚假文件或者采取其他欺骗手段,取得合伙企业登记,造成不良影响或后果的,处以三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并处吊销营业执照。
四
十九、个人独资企业使用的名称与其登记名称不相符
(一)处罚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独资企业法》第三十四条 违反本法规定,个人独资企业使用的名称与其在登记机关登记的名称不相符合的,责令限期改正,处以二千元以下的罚款。
(二)裁量标准 【轻微】
持续使用时间在60日以下的,处以五百元以下罚款。【一般】
持续使用时间在60日以上90日以下的,处以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
【严重】
持续使用时间在90日以上的,处以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五
十、个人独资企业涂改、出借、转让营业执照
(一)处罚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独资企业法》第三十五条第一款 涂改、出租、转让营业执照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处以三千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
(二)裁量标准
【轻微】
出租、转让营业执照,尚未获得违法所得的,处以一千元以下的罚款。【一般】
出租、转让营业执照,已经获得违法所得的,处以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罚款。
【严重】
涂改营业执照,处以二千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的罚款。五
十一、承租、受让个人独资企业营业执照从事经营活动
(一)处罚依据
《个人独资企业登记管理办法》第四十二条第二款 承租、受让营业执照从事经营活动的,由登记机关收缴营业执照,责令停止经营活动,处以五千元以下的罚款。
(二)裁量标准 【轻微】
经营额五万元以下的,收缴营业执照,责令停止经营活动,处以一千元以下的罚款。
【一般】
经营额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收缴营业执照,责令停止经营活动,处以一千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的罚款。
【严重】
经营额二十万元以上,或造成严重的社会危害或重大经济损失的,收缴营业执照,责令停止经营活动,处以三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罚款。
五
十二、伪造个人独资企业营业执照
(一)处罚依据
第五篇:东营市工商行政管理系统政务信息工作暂行办法
东营市工商行政管理系统政务信息工作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建立健全工商行政管理政务信息工作制度,实现全省系统政务信息工作规范化、科学化、网络化,促进全市工商行政管理政务信息工作水平不断提高,更好地为各级党政领导决策和工商行政管理事业发展服务,依据《山东省工商行政管理系统政务信息工作暂行办法》,结合我局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政务信息工作是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及其各业务部门、直属单位的一项重要工作,其主要任务是:围绕党委、政府和国家工商总局部署的中心工作,反映工商行政管理工作动态及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中的重要情况,为领导了解情况、把握大局、科学决策和指导工作提供及时、准确、全面的信息服务。
第三条 政务信息工作必须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坚持“实事求是、把握大局、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服务决策”的原则,服务上档次,业务出精品,工作创一流。
第四条 政务信息工作实行条块结合、分层次服务,重点做好为本机关、上级机关和基层以及本级政府的信息服务工作。
第五条 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加强对政务信息工作的领导,不断完善政务信息工作制度,加强网络建设,加大机关业务部门、直属单位信息工作力度,支持和指导本机关各业务部门、直属单位发挥整体功能,做好政务信息工作。
第六条 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必须努力增强上报政务信息的政治责任感和自觉性,把上报政务信息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恪尽职守,切实履行。
第二章 政务信息机构
第七条 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办公室是政务信息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统一组织、协调和指导本级机关和下级机关的政务信息工作。
机关各业务部门和直属单位是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政务信息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政务信息工作是机关各业务部门和直属单位的一项重要职责。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当稳定并完善负责政务信息工作的机构。
第八条 负责政务信息工作的机构履行下列主要职责:
(一)依据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结合当地的工作部署,研究制定政务信息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二)做好政务信息的采集、筛选、加工、传送、反馈和存诸等日常工作;
(三)结合政府的中心工作、工商行政管理的重点工作和领导关心、群众关注的问题,以及从政务信息中发现的重要问题,组织政务信息调研,提供有情况、有分析、有建议的专题政
务信息;
(四)组织开展政务信息工作经验交流,了解和指导下级单位的政务信息工作;
(五)组织本系统、本单位政务信息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
第九条 政务信息网络是政务信息工作的基础,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必须建立健全灵敏、高效的政务信息网络,加强政务信息工作现代化手段建设,保证政务信息工作的正常开展,实现政务信息迅速、准确、安全地处理、传递和存储。
第十条 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必须严格网络设备管理、维护和值班制度,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和信息传输的畅通。
第三章 政务信息队伍
第十一条 政务信息队伍由专职、兼职的政务信息工作人员组成。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办公室应当配备1—2名专职或兼职政务信息工作人员,各业务科(处、股、所)、工商所、市场管理所)应当配备兼职政务信息工作人员。
第十二条 政务信息工作人员应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一)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热爱
政务信息工作,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作风正派,实事求是;
(二)熟悉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熟悉工商行政管理的法律、法规和业务工作;
(三)掌握政务信息工作的基本知识和工作技能,具有一定的经济、科技和法律方面的基本知识,具有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四)严格遵守党和国家的保密制度。
第十三条 政务信息工作人员要认真学习,不断提高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要发扬勤奋工作、无私奉献的精神,培养良好工作作风,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努力把政务信息工作做得更好。
第十四条 政务信息工作人员可以列席同级工作会议,阅读有关文件。各级领导应切 实重视政务信息工作,切实保证政务信息工作人员能及时了解和掌握党中央、国务院及当地党委、政府的重大决策,了解掌握上级、同级工商行政管理各项业务工作动态,从政治上、业务上、生活上关心政务信息工作人员,并加强对他们的培养和锻炼。
第四章 政务信息工作制度
第十五条 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要落实政务信息工作责任制.第十六条 报送制度。下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及时向上级机关报送政务信息。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业务部门和直属单位应当及时向本局办公室报送政务信息。各县工商局、分局每周应至少向市局办公室报送2条政务信息,市局各科室、直属单位每月至少报送2条;县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及时向市局办公室多报送政务信息,每周至少1条。市局各科室向省局办公室和市委、市政府办公室上报的信息须应局办公室审阅备案后上报。
第十七条 政务信息实行采用情况通报制度。市局办公室每季度 对各单位在省局和市委、市政府采用的信息进行通报。
第十八条 编发核审制度。报送政务信息,必须经本机关办公室负责同志审核、签发,必要时,报分管领导审核、签发。〖HT〗第十九条 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定期召开政务信息工作会议,总结交
流经验,研究部署工作,表彰先进。
第二十条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定期开展政务信息工作人员培训工作,加强对政务信息工作的业务指导,提高政务信息工作人员的素质和政务信息水平。市局每年进行一次工商行政管理系统政务信息工作人员培训。
第二十一条 对重大政务信息知情不报或漏报、迟报的单位和个人,给予批评;造成严重后果的,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
第五章 政务信息质量
第二十二条 政务信息应当着重反映以下内容:
(一)政府和上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重大政策和重要工作部署的贯彻落实情况;
(二)工作中的重要情况和重要动态;
(三)本级政府、本级局领导的讲话、指示精神等;
(四)关于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重要建议、对策、预测和重大研究成果;
(五)与工商行政管理职能有关的重大突发事件、自然灾害发生、发展和处理情况;
(六)上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专门指定要求报送的信息;
(七)其他应当通过政务信息渠道反映的信息。
第二十三条 政务信息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内容新颖。必须有新意,能充分反映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中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新思路、新举措、新经验、新特点。
(二)主题鲜明。文体正确,格式规范,言简意赅,力求用简炼的文字和有代表性的数据反映事物的概貌和发展趋势。
(三)事实准确。讲成绩不夸大,谈问题不缩小,有喜报喜,有忧报忧,实事求是,客观公正,防止以偏概全。反映事件应当真实可靠,有根有据,重大案件上报前必须核实。信息中的事例、数字、单位应当力求准确。
(四)适应需要。反映的情况必须适应科学决策和领导需要。
(五)综合整理。通过对大量零乱的政务信息进行整理,力求使反映的情况和问题有一定的深度,能揭示其本质和深层次的问题,努力做到有情况、有分析、有预测、有建议,既有定性分析、又有定量分析,使其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广泛指导意义。
(六)传报快速。要快速反映,快速整理,快速报出,将大量有价值的政务信息以最快的速度传递到发送单位,急事、要事和突发性事件必须在4小时内上报,必要时可连续报送。坚持急事急办的原则,周休日、节假日要照常办理,不得延误。
第六章 务信息工作手段
第二十四条 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当加强政务信息工作现代化手段的建设和使用,保证信息及时、准确、安全地处理传送和存储。传送市局尽可能使用网络传输政务信息,也可以采用传真传送。
第二十五条采用网络传输手段报送政务信息,应当严格依照政务信息报送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建立完善的政务信息网络传输制度,要严格审批制度,以保证政务信息网络传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第二十六条 过网络传输的政务信息,文件名称应为信息标题或信息的主要内容。每期政务信息必须注明来文单位、签发领导、责任编辑、签发时间,以及联络电话,以便重要信息的核实与调查。如遇有网络堵塞、瘫痪等突发事件时,应及时与文件接收单位取得联系,以采取必要应对措施。
第二十七条 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适应网络技术的发展,根据国家工商总局、省局对政务信息网络传输的要求,及时调整传输手段和传输途径。政务信息的收集、报送除采用文字、数字形式以外,有条件的还可使用图形、录音、录像等手段。
第二十八条 政务信息网络传输应严格遵守安全、保密的规定,凡属涉密信息,应通过专门渠道进行报送。
第七章 奖励制度
第二十九条 对在政务信息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年终评为“全市工商行政管理系统政务信息工作先进单位”和“全市工商行政管理系统政务信息先进工作者”,并给予奖励。
第三十条 凡被省局评为政务信息工作先进单位和个人的,按照市局该先进单位和个人的待遇,给予表彰和奖励;凡是被省局评为“全省工商行政管理系统政务信息工作先进单位标兵”、全省工商行政管理系统政务信息工作先进个人标兵”的,参照省局表彰的全省系统先进单位和个人的待遇,予以表彰和奖励。
第三十一条 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采用政务信息一律实行稿酬制。第三十二条 上报政务信息被采用后,各单位要参照当地通讯报道的奖励办法对政务信息工作人员进行奖励,被市级局采用的,可视同被市级报刊采用;被省局或市党委、政府采用的,可视同被省级报刊采用;被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国家工商总局、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采用的,可视同被国家级报刊采用
第三十三条 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当制定相应的稿酬和奖励制度。
第八章 附 则
第三十六条 本办法由市局办公室负责解释,并根据施行情况适时修订。
第三十七条 本办法自发文之日起施行,原有规定一律作废,以本办法为准。
第三十八条 各县工商局、分局、直属单位可依据本办法,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实施意见,并报市局办公室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