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信息技术与高中历史课程整合存在的问题及应遵循的原1

时间:2019-05-12 14:34: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简论信息技术与高中历史课程整合存在的问题及应遵循的原1》,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简论信息技术与高中历史课程整合存在的问题及应遵循的原1》。

第一篇:简论信息技术与高中历史课程整合存在的问题及应遵循的原1

简论信息技术与高中历史课程整合存在的问题及应遵循的原则

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21世纪的人才观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这也对承担着人才培养使命的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因此,教育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日新月异的时代也要求在教育教学中更多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具体到中学教育教学实践中,特别强调要加强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成为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起点。对它的研究和实施,将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适应时代对人才的需要,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面对高中历史课程的改革,如何实施信息技术与高中历史课程的整合研究,是在广大历史教师面前一个现实而重要的课题。

一、信息技术与中学历史课程整合的意义

1、从历史学科知识的特征看,信息技术与中学历史课程整合具有可行性。历史知识教学必须充分地体现历史学科的专业特点,认真研究历史知识的基本特征,这是历史教师进行历史课堂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果、完成教学目标的出发点。历史知识具有过去性、具体性、综合性和因果关系性等特征。正是由于历史知识的专业特征造成了在传统教育方式下难以克服的历史教学问题:如内容的枯燥、形式的单一,抽象遥远、导致学生学习方法上的死记硬背等。如果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无限时空性,强大的交互性,自由平等的人性化特点,制作多媒体历史课件就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的上述弊端,可以使历史知识化虚为实、化静为动、化繁为简、化平面为立体,既能使中学历史学科丰富生动的学科特点得到较直观的体现,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积极性,又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增大课堂容量,使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历史理论,接触大量史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创新精神。

2、从教育教学发展趋势上的看,信息技术与中学历史课堂整合具有必要性。

(1)高考“3+x”模式,要求培养学生跨学科知识综合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课本知识的有限性无法满足当今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新高考对学生知识面和

第二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存在哪些常见的问题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存在哪些常见的问题

发布者:李述铨 发布时间: 2012-1-11 0:54:36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试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教育面向现代化不可阻挡的趋势。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和学校教育信息化环境的形成与不断完善,中小学各学科的教学都将利用信息技术作为教学手段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践教学中,目前已取得了一些成绩和经验。但是,也存在不少的问题。

一、教师不能主动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目前,部分教师特别是落后地区的教师还是采用粉笔加黑板式的传统教学方式,缺乏现代教育意识和教育改革的热情,改革意识不强,使用多媒体计算机及其教学软件的能力很有限,不能很好地将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方式融入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还未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重要意义和所产生的影响。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经常碰到这样的事情,学校组织公开课,我们的老师才用现代教育方法来完成公开课,而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根本看不到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

二、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认识不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目前中小学教育技术应用的热点问题。但许多教师对教育技术的认识只是停留在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即以计算机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通常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分为三种形式,即: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对象,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工具,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工具。这种认识在一定的程度上促进了教育技术在在中小学的广泛应用,但事实上作为解决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存在问题的教育技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容不仅仅局限于这三种形式。

三、缺乏高质量的计算机教学软件。目前,市面上有很多的教学软件,但其中真正适合且效果好的并不多。有相当一部分教学软件在应试教育观念驱动下,比较强调书本知识,出现了“书本搬家”或“电子练习册”的现象。这种教学软件很明显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容和作用狭隘化了。

四、硬件条件达不到要求。现在很多的学校都配备了机房,但是有的学校并没有精心管理,只是当作摆设放在那里,完全起不到计算机教学的作用。有的学校机房还没有连接到因特网,这样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就受到影响。甚至有的学校机房设备陈旧老化或缺少必要的维修,无法正常使用。这样现有的学校条件也就无形中使普通教师与计算机在心理上产生了疏离,因此,在一些中小学教师心目中,总认为计算机是高新技术,虽近在眼前,却距离很遥远。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学习和使用计算机这一现代教学媒体的积极性。

第三篇:浅议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存在的问题与思考(范文)

浅议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摘要】:当前社会,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无所不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教学模式也已经成为学校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整合课观摩课多、实际应用少;

二、学科教学本质的淡化;

三、技术实现上的一些缺陷;本文在提出问题的同时,也建议了一些改进的方法,达到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果,从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其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带来更光明的前景。【关键词】:信息技术

课程整合问题与思考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普及和教育信息化的深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念被迅速传播。近年来,随着一线教师对课程整合理念的深入理解和实际运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越来越多地被运用在一线教学过程当中,成为了师生教学过程中离不开的好助手和好朋友。作为一名普通的信息技术老师,看到这些感到莫大的欣慰,但也由此产生了一个想法,信息技术融入教学,不是指教师会用计算机,而是教师会用计算机来更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下面我就目前整合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一、整合课观摩课多、实际应用少

从国家教育部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应用之初至今,各地方的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研究机构都在积极探索和不断深入地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践。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比赛也已成功举办到了若干届,涌现了很多高质量的整合课和一批充满热情投身于信息技术课程整合教学研究与实践的优秀教师,各级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观摩课更是铺天盖地,然而真正在学科教学中实际应用信息技术的课例却仍然很少。教师也并不是不想用,而是面临的考试压力太大,迫使他们只能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虽然随着新课标的推行,新型的教育观念已经能够被教师所接受,但只要考试指挥棒没有变化,学校的教学质量仍然以考试成绩作为定性标准,很少教师有勇气去尝试实践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际应用。也有不少的学校领导和教师思想中存在一定的困惑,比如整合课到

底能否提高教学质量,学生学活了,知识和思维开阔了,对于考试知识掌握的扎实程度是否就会下降从而影响考试成绩,又有什么实例证据可以证明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可以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呢;一节两节观摩公开课的教学已经让普通教师觉得费时费力而且不一定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和很好地完成教学目标,那么推广信息技术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岂非是画蛇添足了?

整合课的教学效果不是通过一节两节课就可以明显体现的,它需要教师在学科教学中考虑各门课程甚至整个学习阶段的信息技术应用,在日常的教学中充分体现信息技术的应用,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运用信息技术的学科知识学习环境。信息化教学要对学生的发展起到本质的作用,必须持续化,必须持续地贯彻到日常的教学中去。在一个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班级中,如果通过一年的整合课教学实践,学生的整体素质以及考试成绩一定会大大优于同类班级学生。

二、学科教学本质的淡化

2000年,教育部在《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中指出:“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要求广大教师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从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最初的启动开始,我们已经把整合课定位在信息技术融合于学科教学中。然而在整合课开始教学之初,我们更多地发现整合课似乎变成了信息技术展示课、信息资源爆炸课、电脑游戏课、上网课。学生在感受信息技术的新颖魅力时却忘记了自己要学的是什么,课堂教学也因技术应用的不合理而变得“四不像”,根本达不成教学目标。随着应用研究的逐步探索,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整合课应回归于学科教学的本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关系应该是形式为内容服务,信息技术为学科的内容服务,教师本身对学科、教材的钻研不能放松;同时学科整合教学的内容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为了整合而整合。但不少教师在如何把握技术与学科的关系上仍然存在不少偏颇。

1.教学目标定位的不准确:不少教师在上整合课时都将能力目标定位于培养学生上网浏览、协作学习、会话商讨、搜集资料、整理创作及审美表达的能力、树立学生主动利用网络自主探究的意识、养成健康浏览的习惯等多个有关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目标。而实际在一堂课程中能够初步达到这当中的一个目标已经不错,学生良好信息素养的培养不是光靠一节课就可以达成的。再有学科教学的认

知目标和能力目标中仍然应该以学科的知识要求为准,仍然要以教学大纲为纲,以课本为本,不能以过多的课外知识扩展作为教学要求的认知目标,以信息技术技能目标完全作为能力目标。例如在《只有一个地球》一文的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去收集很多的关于地球的自然知识,然后作为课堂讨论和讲解的主要内容,虽然学生发言积极、思维活跃,但已经完全偏离了课文的教学目标,成了一节自然知识介绍课,语文教学人文性的特点无从谈起。

因此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仍然要以学科课程目标为本,按照课程目标进行教学设计。语文阅读课中以理解课文中重点词语,赏读、介绍课文的优美句段为主,但要从学生的认知角度出发让学生从死记硬背转向知识的认知过程,如在一堂《莫高窟》课文的赏析过程中,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展示了莫高窟精妙绝伦的彩塑图片,转而请学生用语言描述这些彩塑,然后到课文重点词语的理解和优美句段的赏析朗读,最后问学生是否愿意背诵这些优美句段,学生背诵非常积极也很有感情,非常自然圆满地达成了教学目标。

2.信息技术手段的滥用:信息技术作为新型的教学手段具有其无穷的魅力,我们可以将之视为教师的教学工具、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研究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以及丰富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然而这并不等于我们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替代传统的所有教学手段。例如有的教师完全以电子文档或PPT替代了黑板的板书、以机器的语音朗读替代了教师真实可亲的声音、以FLASH的模拟游戏替代了学生可以用简单的手工就能完成的实验、以留言板上的发言替代了师生之间面对面的交流、以抽象知识具体简单化的电脑演示替代了学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一堂整合课中信息技术从头到尾唱了教学手段的主角,然而并不能使教学效果超越传统方式的教学效果,反而是加大了教师的备课量,让学生感觉更多是和冷冰冰的电脑的接触,忽略了板书的总结性和优美性、忽略了师生直接的情感交流和学生动手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的培养。

我们认为切勿在整合课中为使用技术而使用技术,必须的传统教学手段仍然不能缺乏,应以课程目标为最根本的出发点,以改善学生学习为目的,选用合适的技术,切忌在使用传统教学手段就能取得良好效果时,生硬地使用信息技术,传统教学方式的优点是不可丢弃的。比如在讲《轴对称图形》时,除了电脑演示图片的图形判断,同时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折纸和裁剪,效果会比电脑的FLASH折纸游戏好得多。传统板书的精彩亦是不可丢弃的,如果教师本身有一手漂亮的粉笔字,完全可以展示自己的书法魅力。教师的人格魅力、亲和力和学生自己的动手经验是任何技术所不能替代的。

3.整合内容选择的不恰当性: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学的内容选择是存在一定局限性的,例如在与数学学科的整合中我们不能使用信息技术的呈现方式去替代逻辑推测,信息技术更适合用于证明类型内容的呈现。信息技术整合于学科教学并不是简单地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而是高层次的融合与主动适应,整合的主体是课程而不是技术,整合应整合得恰到好处,不能流于形式,不应是为了整合而整合。有的教师为了体现是整合课而生硬地在教学环节中安排了信息技术的使用,如有一堂语文课《生命桥》,教师为了体现信息技术的使用,刻意用一个简单的FLAH呈现了老羚羊牺牲自己帮助小羚羊飞越悬崖的一个动作,让学生观看了电脑的模拟演示,而实际在对课文的理解基础上学生的头脑中已经有了这样一幅悲壮的画面,这个环节的安排既无济于课文情感目标的体现,也无济于课文高潮情节的升华,信息技术的使用成了昙花一现,学生反应平平。“技术是形,文化是神”,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融合应该体现在自然的学习需要中,体现在技术的服务性上。教师应根据课程目标、学科属性和学生需求,在产生需要后再选择技术手段,哪个是最必要的,效果是最好的,应用到什么程度。有了坚实的应用需求基础,才能更好地融合。

4.教学设计的不恰当

在不少的整合课中,教师都收集了大量的信息资源,有和课文内容相关的,也有很多拓展的知识点,然后综合做成课件或者网页。然而信息的收集固然重要,信息的处理更为重要。在课堂中如何准确地把握大量的信息资源和课堂教学的关系,把握课堂教学重点和课外延伸与拓展的知识关系是教师应该在教学设计中要充分注意的。有哪些信息是为教材服务非用不可的,哪些又是拓展内容,这一点教师应该区分并正确对待。避免在一堂课中信息量过于丰富且信息形式又多样,对学生造成的是眼球的冲击,而非思维的冲击,容易让学生无所适从,反而养成信息处理的不良习惯。

一堂课中对学生的提问是必不可少的,然而在不少整合中出现了教师只提出一些非常浅显的问题让学生去探究解决,很多时候只是让学生在教师做好的现成的课件或网页中寻找答案,然后学生照“本”宣科,学生回答问题既不需要综合分析理解所搜索到的知识也不需要用自己的语言回答,缺乏师生之间切实的交流、争论、反驳和激情,这种教学方式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探究式学习。还有的教师为了体现信息技术的作用,教学中一出现问题就让学生上网搜索,而通常问题简单,教师所给的搜索时间又短,这样不仅没有达到培养学生利用网络自主探究的目标,也使得整堂课的教学变得不流畅,探究的过程变得流于形式。对于让学生探究的教学环节,我们建议教师应提炼问题,问好问题,并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给学生一个经历知识形成和发现的过程,然后让学生用自己语言回答自己所得到的答案。教师还需要认真仔细地倾听学生的回答并从中抓住问题的关键,要注意避免因为教学设计的预设回答而一味地按照自己的教学设计教学,应灵活地处理学生回答问题时可能会出现的意外答案。例如有一堂数学课《平移和旋转》中教师为了让学生理解平移距离的计算方式设计了一个“小鱼找妈妈”的小游戏,让学生练习后回答如何移动小鱼和妈妈才能够让它们碰面,有一个学生回答其中一种方式是让小鱼不动,鱼妈妈平移,老师称赞这个方法不错,此时有一学生提出疑问“是小鱼找妈妈,而不是妈妈找小鱼,为什么让小鱼不动呢?”,老师当即举了个例子说如果小朋友在外面和妈妈走散了,最好是站着不动让妈妈来找,否则更容易错过了,这也是小朋友要找妈妈呀。教师的这种处理方式就非常恰当,而不能面对学生有不同的想法时一带而过或者牵强地解释。信息技术用于教学中由于技术的实现原因有时会带来一些问题的歧义,教师也应注意灵活处理。

三、技术实现上的一些缺陷

目前整合课的技术水平应该说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课件和网页制作的画面清晰优美,从而大大优化了教学环境,也拓展了大量教学内容,利用网络也调动了学生的自主性。然而在技术手段的实现上也还存在一些缺陷,例如一些网页课件中打开的新窗口过多,每一个链接都打开一个新窗口,让浏览者不停地要关闭窗口;有的课件是模拟的实验或计算性的问题,却在科学的严谨性上实现得不够理想,反而使学生容易产生误解和得到错误的计算结果;还有的教师在制作课件时从因特网上的资料中照搬照抄一些信息,结果造成了这些信息的表达语言学生不易理解,甚至有不少专业术语。如一堂综合实践课《如何保护好你的眼睛》中是这样描述近视的 “近视容易导致视网膜下脉络膜出血”,学生也就照着这句话

回答老师的问题却不理解“脉络膜”是什么。

不少的教师在说到整合课时普遍都感慨一节整合课的备课量是非常大的,一是信息资源的收集费时费力,难以找到适合教学设计的信息素材;二是教师本身没有熟练掌握信息技术时还需要找信息技术教师辅助自己进行教学课件的制作,甚至有时在上课过程中遇到突发的电脑故障不能及时解决还会影响自己的教学。解决这些问题一方面需要教师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信息技术水平,平时注意收集和自己的学科相关的信息资源,自己首先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另一方面也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共同做好教学信息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应用研究。评价整合课程的重点还是在于教学设计的创新、教学目标的达成度以及信息技术运用的恰到好处,好比一个好的导演不一定会拿摄像机一样,教师首先还是需要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提高自己教学基本功的水平,同时努力学习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不需要学习过多的信息技术专业知识;在信息资源的整合应用中也不需要过多地收集资源,更不需要太多花俏而不实用的技术表现。一个优秀的整合课教师并不需要收集非常多的教学资源再用完美的技术完全被事先设计好的课件牵着鼻子走,而应该懂得在教学过程中随课堂教学进度自然地调用适当的教学资源从而还课堂教学以弹性,让师生在活动中自然而然地推进教学进程。

总之,我认为除了整合利用专业的教学资源库和教师自己收集的信息资源外,也可以建立一个课件资源源码开放的平台。全国有那么多教师在上整合课,几年来所积累的经验和已经制作得相当不错的一些整合课的课件,这本身就已经是巨大的资源库。针对课本中适合整合的内容,提供一些整合课例以及完全开放源码的优秀的课件,教师只需要依据课程单元即可以搜索到大量的资源和课例,那么教师完全可以节省很多的资源搜索的备课时间转而考虑如何利用资源进行教学设计的创新,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果从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这将会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带来更光明的前景!

第四篇:信息技术与中学物理课程的整合存在的问题

摘要:在实现教育信息化的今天,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的整合是每位物理老师都要面对的课题,如何进行二者的整合,整合中要注意哪些问题,实施过程中存在哪些误区都是值得教师共同探讨的话题,目前在鹤岗市第三中学担当高三物理组组长,并在哈尔滨师范大学研究生院攻读现代教育技术硕士学位,有幸将理论和实践结合到一起,成为两门学科的研究人员,下面将自己的一些看法与大家分享,希望大家指导斧正。

关键词:信息技术;中学物理;问题

目前我国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获得了蓬勃的发展。这种改革以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以实现教育信息化为特征,使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开始进入基础教育领域。但如何运用信息技术,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是值得每一位老师深思的问题,我亲身感受了信息

技术在教学中的精彩应用,同时也注意到信息技术在教学实践中

还存在一些误区,在此奉上一点心得,与诸位同仁共同商榷。

一、日常的、可实施的才是最好的

本人参加了多次省、市公开课,并出讲了黑龙江省省级优质

课,龙东十五校展示课,及佳木斯市、鹤岗市、伊春市观摩课,在讲课过程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利用短片引课,动画实验导课,教师演示实验屏幕实物投影,播放同学们自己录制的dv短片,通过网络即时查询有用信息,信息技术应用起到了画龙点睛、妙笔生花的作用。

缺陷:我认为绝大多数在公开课上出色运用信息技术的老师

都不敢保证这就是他们日常的教学状态,不敢承诺每位学生每节

课都听的如此精彩,并且目前多数网络上的信息技术资源质量较

差,寻找较为困难,凭一己之力很难完成系统构建。

建议:(1)人教版、科教版、鲁教版等教科书出版部门,能否在出版课本的时候,同一节课配套多个实验动画、短片等优质的硬件软件资源。(2)以省、市、学校为单位建立信息技术云资源,在一个学校可以让一个老师来负责一个部分,达到优秀资源共享,我认为日常的、可实施的才是最好的,这样才能让每个坐在教室的学生得到优质的教育。

二、中学物理教师信息技术素养是物理课堂信息化的保证

目前,物理教师及其他各科教师对物理信息技术的重视程度

还远远不够,传统教学还难以改变的原因之一就是很多老师并不

能很好地运用信息技术,很多老师在讲公开课之前还停留在要让

计算机老师代做课件的程度,严重影响着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的 整合进程,使信息技术在物理教学上只是个空中楼阁。

缺陷:中学物理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的缺失将会严重影响新课

程改革及其高效课堂的推广。

建议:省市级教育教学学院、学校及信息技术(计算机)教师要给予物理教师必要的信息技术的培训,这种培训既可以是主讲

教师巡回在各校培训,也可以是固定地点的培训,还可以进行网络视频培训,并定期组织信息技术的竞赛,形成一种重视信息技术,学习信息技术,比信息技术的良好氛围。如果有一门学科是需要新课程改革中所有教师学习并且精通的,那就是信息技术。

三、在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在物理教学使用过程中的误区

1.不可以用课件模拟实验替代真实实验

在物理教学中推进信息技术和课程的整合,绝不能抛开传统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有些演示实验基本清晰,不需要也不能用“虚拟实验”代替,如“弹簧振子的分析”“电磁感应”等实验;另外一些实验现象不够清晰,可以用计算机进行动态模拟补充。但在“补充”之前必须先做实验。如“波的叠加”“波的干涉”等实验即属此类;还有些是受条件所限,中学阶段无法做的实验,只能用计算机科学模拟和视频资源来支持教与学,如“气体分子运动”“α粒子的散射”等。在这些实验里,计算机充分发挥其科学性、形象性的特长,使学生在学的过程中轻松突破难点。

2.不要将有些示范课上成课件“表演课”或“呈现课”

将投影屏幕当作黑板,以点鼠标替代板书,虽然大大增加了课堂容量,却无暇顾及学生掌握情况。有的评优课不是比课堂效果,而是比课件制作效果。事实上,过于华丽的课件(动画、图片、音乐堆砌过多),不但不能提高课堂效率,反而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干扰了学生的思维。只有恰如其分地运用课件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3.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很多老师认为,只要在课堂上使用了计算机这一现代化工具

就算实现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实际上,随着微型计算机的普及,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建立,教师应成为一名“导师”,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选择和使用各种手段获取和处理信息,而非被动

地接受教师用电脑灌输的信息。面向未来的教育,应逐步把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作为一种必须掌握的技能纳入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使用计算机辅助学习,解决物理学习中的难点,达到教学所要求的能力。

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相整合时,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方便快捷、信息量大,更具有可视性、模拟性、交互性等。要变静为动,变抽象为形象,变难视为可视,要寓教于乐,要使学生进入视、听、思并用的教学环境,使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共同参与学习过程,易于突破抽象思维的难点与局限,使教学活动更为符合学生的认知过程,从而获得更高的教学效率和更好的学习效果。

第五篇:讨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存在哪些常见的问题

讨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存在哪些常见的问题?请你提供你身边的案例来说明?

灵活性欠缺。课堂教学本来就是灵活,多变的。没的固定性,在教学之前设计的那些课文的讲授思路而制作的ppt课件,往往没有灵活性,让学生按照老师的设计思路走,没有的学生的自主性少不不少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的机会。让课堂以教师为主,没有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下载简论信息技术与高中历史课程整合存在的问题及应遵循的原1word格式文档
下载简论信息技术与高中历史课程整合存在的问题及应遵循的原1.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从新课程理念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从新课程理念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当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弊端 用新课程理念构建中学历史高效课堂 略论中学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 浅谈新课程下高中学......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一、绪论 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信息、网络已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信息素养是新时代人才所要具备的最基础的素质,信息技术课作......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模版]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目前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们不能顾喜不顾忧,更应该看到它所......

    中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5篇

    中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摘要:信息素养与利用能力是现代中职师生必备的一种素质,也是中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根本目标。在中职阶段学生信息素养与利用能力培养的主......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5个问题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5个问题 安徽省歙县上丰中心学校:方宏伟 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信息、网络已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信息素养是新时代人才所要具备的最基础......

    浅谈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浅谈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新疆塔城地区第二中学帕丽达·哈斯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已成为高中会考当中的主要科目。因此,如......

    信息技术与中学课程整合的实施问题探讨

    扬州市第一中学“新教学理念”培训材料 信息技术与中学课程整合的实施问题探讨 摘要:文章对信息技术与中学课程整合的重要性、整合的几种基本模式,以及信息技术与中学课程......

    模块7讨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问题

    模块7讨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问题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我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标准》定义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学科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和课程有机的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