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检察院促进经济发展提供法律保障实施意见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以全面开展“工作效能年”活动为载体,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把保障和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检察机关服务大局的首要任务,充分立足职能,全力服务经济发展,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为**赶超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特提出如下实施意见,并接受社会各界监督。
一、维护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积极参加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专项行动,依法打击严重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特别是金融、证券、房地产等领域的犯罪活动,促进资本市场和房地产等市场健康发展。积极参与治理商业贿赂,突出查办发生在工程建设、土地出让、产权交易、医药购销、政府采购、资源开发等领域的商业贿赂犯罪案件,努力净化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积极发挥对民事审判的法律监督职能,促进依法调节民事经济关系,促进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
二、强化对重大项目建设安全的保障。充分发挥检察职能,认真做好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等重大项目建设关键部位和环节的预防性监督工作,积极开展重大项目建设中的行贿犯罪档案查询,依法严惩损害重大项目建设的各类刑事犯罪,严肃查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侵犯重大项目投资者和经营者合法权益的职务犯罪案件,推动重大项目建设健康规范进行。
三、注重保护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依法打击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等犯罪,继续抓好查办危害能源资源、破坏生态环境渎职犯罪专项活动,促进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文明建设。对于行政不作为造成环境污染和自然资源破坏的情形,积极探索运用公益诉讼的方式,依法保护社会公共利益。
四、切实改进办案方式和方法,保障企业正常生产经营。从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秩序稳定的高度,规范执法,文明办案。对受理的举报线索,慎重初查、慎重立案。对涉及企业经营管理和关键岗位工作人员的职务犯罪案件,慎重选择办案时机。对法律政策界限不明的,严格区分工作失误与渎职犯罪,依法慎重处理。切实改进执法的方式方法,慎重使用查封、扣押、冻结、拘留、逮捕等措施,特别是对企业法定代表人采取强制措施,做到慎之又慎,决不因为执法不当给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造成不利影响。加强对涉及企业生产经营的民事审判和行政诉讼活动的法律监督,依法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认真倾听企业的意见和建议,立足检察职能,及时有效地提供法律支持和司法服务,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五、积极服务农村改革发展。依法打击侵害农民利益、危害农业生产、影响农村稳定的犯罪,坚决打击农村黑恶势力犯罪、严重影响农民群众安全感的“两抢一盗”、拐卖妇女儿童等犯罪,以及利用邪教组织破坏法律实施和利用宗教、宗族势力破坏农村政权建设的犯罪活动;积极参与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创建活动,结合办案加强法制宣传,维护农村社会大局稳定。继续深入开展查办涉农职务犯罪工作,重点查办发生在惠农支农资金发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土地征用等领域和环节侵害农民切身利益的案件,并及时将追缴的赃款全额返还给受损农民;认真办理土地承包经营流转、农产品生产经营、农村金融等领域和涉及农民工劳资等纠纷的民事行政申诉案件,切实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等权益。有针对性地加强涉农职务犯罪预防,保障中央各项支农强农惠农政策的有效落实。深入农村开展调查研究,积极探索加强农村检察工作的有效措施,不断提高服务农村改革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六、高度关注和保障民生。抓住关系民生的突出问题,加大法律监督力度,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严肃查办发生在社会保障、劳动就业、征地拆迁、移民补偿、抢险救灾、医疗卫生、招生考试等领域的职务犯罪,以及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侵权犯罪,切实保障人民群众依法享有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项权利。积极参加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活动以及“质量和安全年”活动,依法严厉打击制售有毒、有害食品、药品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犯罪,坚决查办重大安全生产事故、重大食品安全事件背后的受贿、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等职务犯罪,切实保障生产安全和食品卫生安全。强化对涉及劳动争议、保险纠纷、补贴救助等民事审判和行政诉讼活动的法律监督,坚决监督纠正侵害弱势群体利益的现象。及时执行已复查纠正的案件和刑事赔偿决定,探索实行对生活确有困难的被害人司法救助制度,体现司法的人文关怀。
七、强化法律监督,确保司法公正。全面梳理有损公平正义的突出问题和法律监督的薄弱环节,加大对侵害企业利益、危害市场经济发展等犯罪案件的立案监督、审判监督力度,特别是涉外民商事案件审判活动的监督力度,切实依法纠正因地方保护主义导致的司法不公,严肃查处其中的徇私舞弊、枉法裁判等犯罪案件,切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八、建立预防职务犯罪联系制度,增强企业防护能力。结合办案帮助
第二篇:检察院促进经济发展软环境作用
切实履行检察职能,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 某某区人民检察院
软环境是经济发展的生命线,是社会文明程度的综合反映,也是政策管理部门素质及社会信誉的主要标志。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内经济体制和经济方式的快速转变,经济发展软环境成为区域经济集聚和辐射功能的集中体现越来越突出。营造良好的经济发展软环境,才能在新一轮区域经济竞争中创造凝聚力、形成吸引力、提高生产力。因此,进一步优化和改善经济发展软环境,已成为某某区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当务之急。
一、软环境的范畴
从概念上说,经济发展的软环境,是相对于能源、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的硬件(硬环境)而言的,主要体现在思想观念、政府管理体制、政策法律、社会信用、执法司法以及人才环境等方面。经济发展的硬环境可以用“量”来衡量,相对容易达到;而软环境则是“质”的提高,它体现社会的进步程度。在某种意义上,后者的实现更为关键和艰难。软环境就是一种无形的社会资源,是一切有利于调动和促进人类社会发展和社会和谐进步的有利因素。
二、某某区当前经济软环境建设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某某区通过开展“效能建设年”、“三服务一满意”(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基层)主题活动和“服务民生满意站所”(办事窗口)评创活动,各级机关工作人员在服务意识上有了新的增强、在工作作风上有了新的转变、在工作效能上有了新的提升。但是,对照服务型政府建设和“品牌服务”的要求,某某区在服务理念、服务质量、服务效率和服务长效机制建设上还有差距,存在着服务意识还不够强,服务质量还不够好,服务效率还不够高,服务制度还不够严,服务评判还不够明等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思想解放程度不够。传统观念根深蒂固,一些人的思维方式、工作方法不适应形势的发展。
二是工作措施不力、落实不到位。缺乏强有力的手段和办法,出台的政策措施也得不到落实,违反规定的单位和个人得不到惩处,一些部门和单位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和重复检查等问题屡禁不止,干扰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损害了投资商利益。
三是有的单位部门利益至上。想问题、办事情,考虑部门利益多,考虑整体利益少,有的为了部门利益不惜牺牲整体利益。
四是少数机关工作人员服务意识差,特权思想严重。态度生硬,工作推诿扯皮,办事效率低下。
五是不诚实、不守信。有的地方、部门和企业信用意识不强,信用度很低,招商时好话说尽,项目到手后不兑现承诺,挫伤了投资者的积极性等。
三、发挥检察机关作用,全方位服务经济发展软环境
一般而言,优质高效的政务环境、开明开放的政策环境、公正严明的法制环境、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健康文明的人文环境,就构成了经济发展的软环境。
作为检察机关而言,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国政法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服从和服务于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找准加强和改进检察工作的着力点,充分发挥打击、预防、监督、保护等职能作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司法保障。
1、严厉惩处扰乱和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刑事犯罪
严厉打击各类严重刑事犯罪尤其是有组织犯罪、严重暴力犯罪和多发性侵财犯罪;严厉打击报复陷害、敲诈勒索、非法拘禁、盗窃、哄抢、诈骗等侵害企业及其从业人员的人身、财产安全和其他合法权益的严重刑事犯罪,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和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积极参与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依法从重从快打击走私贩私、制假售假、偷税骗税、金融诈骗、非法经营、侵犯知识产权的犯罪以及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等犯罪活动,按照“打防结合、以预防为主,疏堵结合、以疏导为主,标本兼治、以治本为主”的原则,认真落实检察环节的综合治理措施,为投资者创造安定祥和的生产生活环境。同时,充分发挥控申检察职能作用,积极为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服务。在工作中,对涉及投资者、投资引荐人反映的问题,打破流程,立即办理,及时反馈。并进一步规范接待群众来访程序,严格按照法定时限和法律程序接访,一次性处理群众信访案件,让群众满意,避免群众因处理不好或是处理不及时而重复访、越级上访等情况的发生,优化执法环境。
2、加大查处严重危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职务犯罪案件的力度 深入开展反贪污贿赂斗争,打击各种经济犯罪活动,这是最重要、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为经济建设服务,离开了打击经济犯罪,就谈不上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按照区委和上级检察机关的统一部署,进一步增强为大局服务的意识,突出查办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权索贿受贿、严重侵害企业合法权益的犯罪案件;滥用职权、玩忽职守以及贪赃枉法、徇私舞弊等严重损害投资环境的渎职犯罪案件;利用职务包庇、纵容、参与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犯罪,涉及民生职务犯罪,以及严重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的犯罪案件;在改革、重组、出售国家资产过程中,大肆侵吞、私分、挪用国有资产的案件。
3、全面加强诉讼监督工作,努力维护司法文明和公平正义。充分发挥检察机关国家法律监督的职能作用,对侵犯企业和投资者合法权益、严重危害经济发展的犯罪案件,有关部门该立案不立案、枉法追诉和判决不公等问题,坚决依法监督纠正。尤其要加强对严重破坏市场经济秩序案件该立案不立案的监督,同时对违法插手经济纠纷、不该立案而立案的也要依法监督。进一步加强民事审判和行政诉讼活动的监督,重点监督因行政干预、司法腐败、当事人恶意串通、编造假案致使严重侵害企业及投资者合法权益、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案件,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和公民、企业的合法权益。
四、注重检察工作方法,全面加大经济发展软环境服务力度。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无疑要求检察机关必须克服单纯办案和就案办案的思想和做法,要结合办案把为优化经济环境服务寓于整个检察业务工作之中,加大服务力度。一是讲究办案方式方法。维护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不随意对企业负责人采取强制措施,确需采取强制措施时,事先向其主管部门通报情况,并建议尽快调整补充人员,保持生产经营的连续性;查办企业的案件,要突出一个“快”字,作出有罪或无罪的结论后,也应及时向其主管部门通报情况。
二是加强职务犯罪预防。首先是积极主动为企业提供法律帮助,开展“送法进企”活动,增强企业人员的法制观念。其次是运用检察建议,搞好办案的跟踪服务。针对发案单位在生产、经营、人事、财务、安全防范等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隐患,及时提出检察建议,帮助企业建章立制,加强防范,堵塞漏洞。
三是加强调查研究。全面了解群众反映强烈的职务犯罪、企业经营环境以及社会治安形势等社会问题,深刻分析当前犯罪产生的原因和规律,研究企业经营过程中遇到的执法不公、执法不文明等现象产生的根源,并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积极探索为企业服务的新路子,努力当好企业的“法制参谋”。同时,注意从宏观上向区委区政府提出建设性意见、建议,为区委区政府当好参谋助手。
某某区人民检察院
2011年5月
第三篇:检察院关于服务和保障换届选举工作的实施意见
检察院关于服务和保障换届选举工作的实施意见:
目前,全县县、镇(办)人大、政府、基层“两委”换届选举工作已进入关键时期,为严肃换届纪律,加强换届期间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积极为换届选举提供法律服务和司法保障,营造风清气正的换届环境,现就充分发挥检察职能,服务和保障换届选举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增强大
局意识,充分认识加强换届选举期间预防职强大局意识,务犯罪工作的重要意义这次县、镇(办)人大、政府、基层“两委”换届选举是全县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搞好新一轮换届选举工作,对于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实现“十二五”规划,促进全县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换届期间是职务犯罪案件易发多发期,加强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是贯彻落实中组部提出的“教育在先、警示在先、预防在先”的换届工作要求和严肃换届纪律、营造风清气正换届环境的重要措施,也是确保换届工作顺利进行、深入整治用人不正之风和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有效手段,对于督促党员干部认真学习换届选举工作的政策法规和章程,增强纪律观念,筑牢纪律防线,预防和遏制职务犯罪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全院党员干部要统一思想,牢固树立大局意识,明确把“5个严禁、17个不准、5个一律”作为换届工作的“高压线”,认真执行上级关于换届工作要求,自觉遵守换届工作纪律,以坚决的态度和有力的措施杜绝违反换届纪律的现象发生,用铁的纪律保证换届风清气正。
二、采取有力措施,扎实开展换届期间预防职务犯罪工作
(一)坚持教育在先、预防为主,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学习、宣传活动。换届期间,我院要协同有关部门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等形式宣传换届选举工作和选拔任用干部的政策法规,公布中、省、市、县关于保证换届风清气正的纪律要求和主要措施,及时报道严肃换届纪律工作进展情况和查处的违反换届纪律典型案件,加强对广大选民的法制宣传,让公众知情,请群众监督。要深入政府各部门、镇(办)、村组通过开展法律讲座、提供法律政策咨询服务、组织党员干部到警示教育基地接受警示教育等形式,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筑牢思想防线,强化纪律观念,正确对待个人进退留转,自觉服从组织安排,严守换届纪律规定,坚决抵制换届中的各种歪风邪气。同时加强与政府各部门、镇(办)的联系和沟通,及时掌握在换届选举中涉选职务犯罪案件线索,依法严肃处理。
(二)严格监督,保证换届纪律的权威性。在换届选举中,我院要主动介入选举现场,协助各级党委维护好换届选举工作秩序,严防境内外敌对势力插手破坏选举、黑恶势力操纵选举、家族和宗教势力干预选举。对发生的干扰、操纵、破坏换届选举的职务犯罪案件要及时报告党委,配合纪检、组织部门和选举机构调查核实,迅速查处,“带病参选”防止、“带病提拔”“带病上岗”、,并跟进落实预防职务犯罪的各项措施,确保选举程序不乱、环节不漏、取得实效。对换届选举中出现的涉及职务犯罪的苗头性问题,要迅速开展预防调查,提出防范建议,做到早发现,早研究,早解决。
(三)加强联系沟通,为党委的决策提供依据。在服务和保障换届选举工作过程中,我院要主动加强与纪检机关、组织部门的联系,多沟通、多协商、多交流、多配合。加强请示汇报,及时向党委、政府、人大和组织部门报告所掌握的有关情况及在监督中发现的问题,防止“问题人员”成为代表人选或被联名推荐,为有关部门解决选举中存在的问题提供决策依据。
(四)坚决查处换届选举中发生的职务犯罪案件。坚决查处在换届选举期间发生的买官贿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破坏选举犯罪案件,是检察机关的重要职责。对在换届选举中出现的拉票贿选、干扰换届等违法违纪行为,该纪律处分的要坚决移送相关部门处分,该追究法律责任的坚决追究。在换届选举中,检察机关重点查办以下4类案件:
一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以暴力、威胁、欺骗、贿赂等手段,妨害选民和代表自由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致使选举无法进行,或者选举无效、选举结果不真实的职务犯罪;
二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以暴力破坏选举场所或者选举设备,致使选举无法正常进行的职务犯罪;
三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伪造选民证、选票等选举文件,虚报选举票数,产生不真实的选举结果或强行宣布合法选举无效、非法选举有效的职务犯罪;四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聚众冲击选举场所或者故意扰乱选举场所秩序,使得选举工作无法正常进行的职务犯罪。同时,要及时总结专题预防工作经验,探索建立预防换届选举职务犯罪长效机制。
三、严肃纪律,加强组织领导
(一)要高度重视,把换届中的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作为确保换届顺利进行的一项重要措施。经研究决定,成立了以检察长为组长、分管副检察长为副组长、各
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反贪、渎检、公诉、侦监、控申、预防部门具体参与的服务和保障换届选举专题预防工作领导小组,各部门要协调配合,分工负责,共同研究、共同部署,做到齐抓共管、形成合力。要将本部门业务工作与换届工作一同谋划、一并落实。预防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大力开展专题预防宣传、预防咨询和警示教育活动,为换届顺利进行提供法律保障。单位设立
举报电话(252),对反映违反换届纪律的突出问题和考察人选问题的举报,限时办理。在开展专题预防工作中,要坚持立足检察职能,摆正位置,规范职权,坚持主动不冒失,到位不越位,尽职不越权,参与不干预,帮忙不添乱,服务不代替。要严格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工作纪律,严禁利用工作之便插手、干预换届选举工作。要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树立检察机关的公信力和良好形象。
(二)换届期间,我院将联合有关部门组成联合检查组,采取明察暗访、组织谈话、调查问卷、听取汇报等方式,对执行换届政策、严肃换届纪律进行督促检查,发现问题坚决查处。对违反换届纪律的典型案件,做到查处一起、通报一起。通过加强换届监督、严肃换届纪律,保证换届工作有序、健康、平稳开展。
县人民检察院二〇一一年十一月十三日
第四篇:泉州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总部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
泉州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总部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
泉政文„2011‟303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泉州开发区、泉州台商投资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总部经济发展的意见》(闽政„2011‟75号)是省委省政府在开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新局面的关键时期,为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城市功能提升,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全省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做出的战略决策和重要部署。为切实贯彻省政府文件精神,进一步落实我市促进总部经济发展政策措施,加快我市总部经济发展,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提高思想认识,加快总部经济发展
总部经济是产业分工的高端环节,大力培育和壮大总部经济,有利于促进民营企业“二次创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企业做大做强;有利于培育发展现代服务业,助推制造业向高端化转型,加快产业结构升级;有利于推动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高端要素向城市聚集,增强城市集聚力和辐射力,加快环泉州湾中心城市建设。要深入学习、领会和把握省政府文件的精神实质、深刻内涵和具体要求,以省政府文件精神为统领,增强危机感、使命感和责任感,奋力工作,有所作为,将我市总部经济发展推上新的台阶。
二、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推进机制
(一)健全组织协调机制。相关县(市、区)要及时调整充实各级领导小组和办事机构的力量,细化政策实施、跟踪服务、资格认定、项目审批的工作流程,建立健全协调重大事项、解决重点问题的推进机制。
(二)完善总部经济政策。相关县(市、区)要认真对接省政府文件和本意见,进一步梳理完善政策体系,突出重点方向和重点领域,研究制定或修订发展总部经济和培育总部经济区的政策和实施意见。
(三)建立总部企业联系制度。建立市县两级领导干部联系重点总部企业制度,实施重点总部企业对口服务,与企业建立有效沟通机制,及时了解并掌握总部企业需求,及时协调处理总部经济发展中遇到困难和问题。
三、完善配套措施,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按照省政府文件要求,以“积极争取引进总部企业、扶持本地总部企业发展、引导外地企业新设子公司或将分支机构改制为子公司”三个方面为着力点,继续实施我市有关扶持总部经济的政策规定。
(一)积极争取引进总部企业
1、开办补助。本意见实施后在我市注册、经认定为总部企业的,分三个档次,按实际到位注册资金分别给予1%-3%一次性开办补助,补助金额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
(1)符合泉州市产业鼓励政策,注册资金5000万元以上的国际性、全国性和大区域性综合型总部,由受益财政按实际到位注册资金给予3%的补助。
(2)符合泉州市产业政策,注册资金5000万元以上的国内外大企业管理中心、研发中心、采购中心、物流中心、财务中心、投资中心和营销中心等其他职能性总部,由受益财政按实际到位注册资金给予2%的补助。
(3)其他符合条件的总部企业,由受益财政按实际到位注册资金给予1%的补助。
补助资金根据企业缴纳增值税、企业所得税、营业税(以下简称“三税”)地方留成部分,扣除经营贡献奖励后,分给予安排。
2、经营贡献奖励。新引进入驻在总部经济区外的总部企业,自认定当年起,由受益财政按企业缴纳“三税”地方留成部分,前2年给予80%奖励,后3年给予40%奖励。
3、规费减免或返还。对新引进总部企业,自认定当年起,其应缴纳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属于地方政府审批权限范围内的地方所得部分,受益财政予以前2年全部免收或返还,后3年减半征收或返还。
4、人才激励。对新引进的总部企业的高层次人才,经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认定后,由受益财政按其当年在本地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的50%予以奖励。对符合我市人才政策有关规定条件的各类人才,可按规定享受相应待遇。
(二)积极扶持本地总部企业发展
1、经营贡献奖励。支持本地总部企业在我市新组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总部营销中心,凡将分布市域外企业生产的产品集中在总部营销中心销售并开票的,可按以下标准予以奖励。
(1)对我市“三税”地方级税收贡献额环比新增500万元以上(含500万元)的,由受益财政按照该新增量的30%给予奖励,奖励金额最高不超过500万元;
(2)对我市“三税”地方级税收贡献额环比新增300万元以上(含300万元)500万元以下的,由受益财政按照该新增量的20%给予奖励;
(3)对我市“三税”地方级税收贡献额环比新增300万元以下的,由受益财政按照该新增量的10%给予奖励。
2、人才激励。本地现有总部企业的高层次人才,经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认定的,由受益财政根据其当年在本地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的50%予以奖励。对符合我市人才政策有关规定条件的各类人才,可按规定享受相应待遇。
(三)积极引导外地企业在我市新设子公司或将分支机构改制为子公司
1、经营贡献奖励。自外地总部企业在我市新设子公司或将分支机构改制为子公司当年起,其在我市缴纳的“三税”地方留成部分总额达到100万元以上且环比新增30万元以上的,由受益财政前2年按该新增量的80%给予奖励,后3年按该新增量的40%给予奖励。
2、规费减免或返还。自外地总部企业在我市新设子公司或将分支机构改制为子公司当年起,其应缴纳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属于地方政府审批权限范围内的地方所得部分,受益财政予以前2年全部免收或返还,后3年减半征收或返还。
(四)给予建设用地支持
1、由市政府根据总部经济规划建设安排,划出部分地块优先列入用地计划,面向社会挂牌出让专门用于建造总部办公楼。原则上总部办公楼应在合同签订后1年内动工建设,在2年内建成投入使用,个别规模大的项目经批准可在3年内建成投入使用。
2、项目投资超5亿元的总部企业可按照省、市有关政策规定优先供地。科技含量高、创税多、投资额超1亿元的项目优先列入用地计划。单独申请用地的,其项目投资须超过1亿元,单体建筑面积须超过2万平方米。
3、对企业单独选址的总部办公用房项目,其土地以及房屋不得分割转让。如发生转让应按转让时的市场价与原出让价的差额补交地价款;如被强制处臵,其强制处臵收入应先按转让时的市场价与原出让价的差额补交地价款,余额方可用于抵债。企业取得出让用地的,其纳税承诺要写入土地出让合同。
4、对入驻总部经济区的建设项目,视同市重点项目管理。按照总部经济区的发展要求,适度超前规划建设基础设施和相应配套设施,为总部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商务环境。
(五)完善金融服务
1、由市政府牵头,加强政银企资金方面的沟通、协调和联系,引导商业银行通过提高贷款额度等方式支持总部企业的发展。
2、加大金融产品创新力度,支持获得驰名商标、著名商标、名牌产品等龙头企业进行品牌评估,开展银行质押贷款等业务。
3、在立项、融资担保等方面优先支持和帮助有条件的总部企业申请国家政策性贷款。
4、将总部企业作为全市改制上市的重点培育对象,列入市上市后备企业资源库,全力推动其改制上市工作。
5、引导总部企业通过资产重组、合资合作、引进创业风险投资基金或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等多种方式拓宽融资渠道。
(六)鼓励招商引资
1、在总部经济区内,由县(市、区)新引进的泉州市域外总部企业所产生的财力由市、总部经济区属地县(市、区)、招商引资县(市、区)按照3∶4∶3比例分成。
2、对个人、企业和中介组织等引进的泉州市域外总部企业在注册成立、全部资金到位(外商投资企业按验资口径)并建成运营后,按照超额累进制,引进资金1000万元(人民币,下同)至5000万元(含5000万元)按实际到资的2.5‰给予奖励,5000万元至2亿元(含2亿元)的按2‰给予奖励,2亿元以上的按1.5‰给予奖励,每个项目最高奖励额为人民币100万元。
3、对引进世界500强(以当年《财富》杂志公布的世界前500家跨国公司为准)等国际知名企业来泉设立地区总部的且项目投资超过2亿元的,经确认且注册成立、资金到位、建成运营后,除按上述标准给予奖励外,可一次性给予5万-10万元的现金奖励;对招商引资数额较大的单位和贡献突出的个人,给予政治荣誉褒扬。
四、其他事项
(一)本意见涉及的扶持政策,与我市出台的其他优惠政策类同的,企业可以按照就高的原则申请享受,也可以自愿选择一项享受,但不重复享受。
(二)本地现有总部企业在我市范围内重新变更注册地的,不享受新引进总部企业的扶持政策。
(三)本意见附件部分的《泉州市总部企业认定规定》、《泉州市发展总部经济财税支持规定》、《泉州市总部经济区招商引资奖励规定》,作为文件的配套实施细则。
(四)本意见及配套附件由市发改委商市经贸委、市财政局、市外经贸局解释。
(五)本意见及配套附件有效期自印发之日起至2016年12月31日止。
附件:1.《泉州市总部企业认定规定》
2.《泉州市发展总部经济财税支持规定》 3.《泉州市总部经济区招商引资奖励规定》
二〇一一年十一月三十日
附件1
泉州市总部企业认定规定
为贯彻落实《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总部经济发展的意见》(闽政„2011‟75号)、《泉州市关于加快总部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泉委办„2009‟l7号),规范总部企业认定和管理工作,制定本规定。
一、总部企业认定范围及标准
本规定所称的总部企业是指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工商注册和税收汇缴在泉州市域内的综合型总部、职能性总部及其他符合条件的总部企业。
1、符合以下任一条款可认定为总部企业:
(1)荣膺中国驰名商标(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中国名牌产品、商务部培育和发展的国际知名品牌、中华老字号及以上荣誉的企业;(2)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企业;
(3)上市公司;
(4)年产值超5亿元(人民币,下同)的工业企业;
(5)注册资金不低于5000万元,资产总额不低于1亿元的国内外企业(其中房地产企业汪册资金在2亿元以上);
(6)按统计划分行业纳税前十名企业;
(7)市级以上行业协会;
(8)符合泉州市产业发展导向,经市总部经济领导小组认定的新兴行业的领军企业等。
2、第1款所列企业在泉设立总部,应符合以下条件,经认定可享受总部企业的各项优惠政策:
申请总部企业认定的工业企业,上纳税额不得少于1000万元。
申请总部企业认定的建筑企业、邮政通信业,上纳税额不得少于500万元。
申请总部企业认定的商贸流通企业、物流企业、金融企业,上纳税额不得少于300万元。
申请总部企业认定的网络信息、服务外包、创意设计、品牌会展等领域的企业,上纳税额不得少于50万元。
3、总部企业的分类
综合型总部是指具备较强综合竞争力,具有决策管理、行政管理、资产管理、资金结算、研发管理、采购管理等综合职能的大型企业。
职能型总部是指具有上述综合型总部部分职能的企业,包括一般行政职能总部、制造业总部、高端服务业总部、商贸服务业总部等。
其他总部企业是指符合我市总部企业认定范围及标准,但又不隶属于以上综合型总部和职能型总部的企业。
二、总部企业认定程序
4、申请总部企业认定的企业,应向行业主管部门提交以下材料,并由行业主管部门进行初审:
(1)法定代表人签署的《泉州市总部企业认定申请表》;
(2)本企业营业执照和税务登记证,金融企业还应提交金融业务经营许可证;
(3)申请总部认定的现有企业应提供当地税务部门出具的本企业前两个的纳税证明;
(4)经注册会计事务所审计的本企业上财务报表;
上述各类证照、证明和审计报告均收复印件、验原件。
5、行业主管部门对企业申请材料初审后,对符合条件的,出具初审意见并连同拟认定总部企业名单报送市总部经济领导小组办公室;对不符合条件的,应当书面答复并说明理由。
6、市总部经济领导小组办公室汇总各行业主管部门报送的名单后,将名单在泉州政府门户网站和《泉州晚报》等媒体上公示。公示期为l5日。
7、市总部经济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公示结果,将总部企业名单核定后上报市总部经济领导小组审定。
8、经市总部经济领导小组审定的总部企业名单,由市政府以公告形式在泉州政府门户网站和《泉州晚报》等媒体上刊发,并向经认定企业授予总部企业证书。
三、总部企业的管理与调整
9、经认定的总部企业,可以享受《实施意见》中对总部企业的优惠扶持政策。
10、各行业主管部门每两年对已认定的总部企业进行复核,并将有关复核情况报送市总部经济领导小组办公室。市总部经济领导小组办公室汇总后,报市总部经济领导小组备案。
11、对已认定的总部企业,上因涉税及其他违法行为受到行政或刑事处罚,或经复核不再符合认定条件的,取消其总部企业资格并收回证书,停止享受相关优惠扶持政策。
12、经认定的总部企业发生更名或减资、主营项目变动、迁移、合并分立等重大调整的,应在办理相关手续后10个工作日内将相关情况报送行业主管部门及市总部经济领导小组办公室。市总部经济领导小组办公室汇总后报市总部经济领导小组审核确认,并公告和重新换发认定证书。
13、企业上报的申请材料和内容应真实可靠。提供虚假材料的,经核实后,两年内不再具备申请认定总部企业资格。已认定为总部企业的,取消其总部企业资格,同时记入企业信用信息档案。
附件2 泉州市发展总部经济财税支持规定
为鼓励和促进我市总部经济的发展,根据《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总部经济发展的意见》(闽政„2011‟75号)、《泉州市关于加快总部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泉委办„2009‟17号),制订本规定。
一、本规定所称总部企业是指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工商注册和税收汇缴在泉州市域内,经市政府认定的总部企业。
二、市财政设立财税支持专项资金,用于市级应负担总部企业的补助和奖励等。相关受益财政县(市、区)也要设立专项资金。
三、财税支持政策的内容有:
1、补助:开办补助、购臵或租赁总部自用办公用房的补助和用地扶持等。
2、奖励:经营贡献奖励、人才奖励和招商引资奖励等。
3、规费减免或返还: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免或返还。
四、泉州市区域外企业在我市设立总部(含总部在外的泉州籍企业迁回泉州市区域内的),称为引进总部企业。
泉州市区域内企业经认定为总部企业的,称为本地现有总部企业。
五、开办补助。《实施意见》实施后,在我市注册、经认定为引进总部企业的,分三个档次,按实际到位注册资金分别给予1%-3%一次性开办补助,补助金额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
1、符合泉州市产业鼓励政策,注册资金5000万元以上的国际性、全国性、大区域性的综合型总部,由受益财政按实际到位注册资金给予3%的补助。
2、符合泉州市产业政策,注册资金5000万元以上的国内外大企业管理中心、研发中心、采购中心、物流中心、财务中心、投资中心和营销中心等其他职能性总部,由受益财政按实际到位注册资金给予2%的补助。
3、其他符合条件的总部企业,由受益财政按实际到位注册资金给予1%的补助。
补助资金根据企业缴纳增值税、企业所得税、营业税(以下简称“三税”)地方留成部分,扣除经营贡献奖励后,分给予安排。
六、办公用房购臵或租赁补助
引进总部企业购买初次交易的新建房用于总部自用办公用房的(不包括附属和配套用房),由受益财政按该房购价的3%(按企业缴纳“三税”地方留成部分,扣除经营贡献奖励,差额超过这一数额时)给予一次性补助。
引进总部企业租赁的总部自用办公用房(不包括附属和配套用房)且租期在三年以上的,由受益财政在三年内按房屋租金的20%(按企业缴纳“三税”地方留成部分,扣除经营贡献奖励,差额超过这一数额时)给予补助。
本地现有总部企业入驻总部经济区购臵或租赁总部自用办公用房的,也可享受以上补助。
每个总部企业享受的办公用房补助原则上最高累计不超过500万元。
七、用地扶持。总部企业在总部经济区建设总部大楼的,其用地原则上给予优惠扶持,具体办法由有关县(市、区)另行规定。
八、经营贡献奖励。本规定所称经营贡献奖励,是指对企业缴纳的“三税”地方留成部分,由受益财政按规定比例给予的奖励。
1、新引进在总部经济区的总部企业经营贡献奖励,执行《泉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泉州市发展总部经济财税支持规定的通知》(泉政办„2009‟43号)有关规定。新引进在总部经济区外的总部企业经营贡献奖励。自认定当年起,由受益财政按企业缴纳“三税”地方留成部分,前2年给予80%奖励,后3年给予40%奖励。
2、本地现有总部企业的经营贡献奖励。支持本地总部企业在我市组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总部营销中心,凡将分布泉州市域外企业生产的产品集中在总部营销中心销售并开票的,可按以下标准予以奖励。
(1)对我市“三税”地方级税收贡献额环比新增500万元以上(含500万元)的,由受益财政按照该新增量的30%给予奖励,奖励金额最高不超过500万元;
(2)对我市“三税”地方级税收贡献额环比新增300万元以上(含300万元)500万元以下的,由受益财政按照该新增量的20%给予奖励;
(3)对我市“三税”地方级税收贡献额环比新增300万元以下的,由受益财政按照该新增量的10%给予奖励。
3、泉州市区域外总部企业在我市新设子公司或将分支机构改制为子公司的经营贡献奖励。自外地总部企业在我市新设子公司或将分支机构改制为子公司当年起,其在我市缴纳的“三税”地方留成部分总额达到100万元以上且环比新增30万元以上的,由受益财政前2年按该新增量的80%给予奖励,后3年按该新增量的40%给予奖励。
九、人才奖励。总部企业的高层次人才,经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认定后,由受益财政按其当年在本地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的50%予以奖励。对符合我市人才政策有关规定条件的各类人才,可享受相应待遇。
十、招商引资奖励。奖励办法适用《泉州市总部经济区招商引资奖励规定》。
十一、规费减免或返还。
1、对新引进总部企业和在总部经济区的本地现有总部企业,自认定当年起,其应缴纳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属于地方政府审批权限范围内的地方所得部分,受益财政予以前2年全部免收或返还,后3年减半征收或返还。
2、自外地总部企业在我市新设子公司或将分支机构改制为子公司当年起,其应缴纳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属于地方政府审批权限范围内的地方所得部分,受益财政予以前2年全部免收或返还,后3年减半征收或返还。
行政事业性收费具体减免或返还项目由总部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物价、财政等有关部门提出,报市政府确定。
十二、企业总部税收按属地原则在属地县(市、区)缴纳入库。
十三、按照“存量保证、增量分成”的原则,泉州市区域内企业在泉州总部经济区设立企业总部,在总部经济区缴纳的工商税收,以该企业上在原所在地缴纳工商税收地方留成部分作为基数,基数部分归原所在地财政,新增部分扣除兑现企业财税支持资金后,由总部经济区属地县(市、区)与企业原所在地实行5:5分成,基数及分成部分由市财政通过财政上下级结算予以划转。
十四、由县(市、区)新引进的泉州市区域外总部企业入驻泉州总部经济区的,所缴纳工商税收地方留成部分扣除兑现企业财税支持资金后,由市、总部经济区属地县(市、区)与招商引资县(市、区)按3∶4:3比例分成,分成部分由市财政通过财政上下级结算予以划转。
十五、对总部企业兑现财税支持资金统一由受益财政负担。对工商税收或土地出让金由市级所有或市和县(市、区)财政按属地分享,财税支持资金由属地县(市、区)财政先行给予拨付,根据财政体制规定比例市财政应承担部分,通过财政上下级结算予以划转。
十六、对总部经济的财税支持实行企业申请制。总部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受理企业的申请。
十七、次年第二季度为上申请财税支持受理期限。企业申请财税支持应提供以下基本资料:
1、企业申请报告;
2、总部经济财税支持申请表;
3、企业总部认定文件;
4、企业营业执照副本和税务登记证副本复印件、组织机构代码证(加盖企业公章,原件查验);
5、上一经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财务审计报告;
6、其他总部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认为需要提交的证明文件。
企业申请开办补助的,还应当提供具有资质中介机构出具的资金到位报告。
企业申请购房补助的,还应当提供购房合同和购房发票复印件、经房地产开发商或业主盖章确认的标明尺寸和面积的购房面积示意图。
企业申请租房补贴的,还应当提供租房房产证复印件、经房屋租赁管理部门备案的房屋租赁合同复印件和房屋租赁发票复印件(必要时查验原件);
企业申请用地扶持的,还应当提供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复印件(必要时查验原件)及国土部门出具的企业用地界址证明、缴费凭证;
企业申请经营贡献奖励的,还应当提供主管税务部门出具的企业有关纳税证明以及企业分税种纳税的明细情况。
十八、对企业申请财税支持的审核,按以下程序进行:总部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联席会议审议——总部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决定。
十九、总部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文件,通知属地县(市、区)财政拨款。
二十、企业申请财税支持所提供的资料必须真实、完整。弄虚作假、采取欺骗手段获得财税支持资金的,一经查实,责令退回财税支持资金,直至依法追究其相应的法律责任。
二十一、获得财税支持的企业,如发生股权变动、注册地址或名称更改等重大变更事项的,应及时书面报告总部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二十二、总部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对财税支持资金进行事前、事中、事后跟踪管理,建立管理档案。
二十三、本规定涉及的财税扶持政策与我市原有规定不一致的,以本规定为准。
附件3 泉州市总部经济区招商引资奖励规定
根据《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总部经济发展的意见》(闽政„2011‟75号)、《泉州市关于加快总部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泉委办„2009‟17 号)精神,为鼓励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总部经济区的招商引资工作,促进我市总部经济区建设的健康发展,制定本规定。
一、奖励对象
凡主动利用其社会关系,介绍市外、境外符合我市总部经济区入驻条件的企业到我市设立总部或相关机构并成功入驻、注册的社会团体、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个人(以下称引荐人),依本规定给予奖励。泉州市及各县(区、市)“四套班子”,泉州开发区、泉州台商投资区党政领导及其它负责招商引资的职能部门、单位的工作人员除外。
二、奖励范围
成功引进经市政府认定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工商注册和税收汇缴在市政府规划建设的总部经济区的总部企业适用本规定。
三、奖励标准
1、在总部经济区内,由县(市、区)新引进的泉州市域外总部企业所产生的财力由市、总部经济区属地县(市、区)与招商引资县(市、区)按3∶4:3比例分成,财力分成办法由市财政按通过上下级财政结算办理。
2、各县(市、区)域内符合进驻总部经济区的原所属企业在总部经济区设立总部的,其税收在总部所在地入库,以该企业上在原所在地缴纳税收地方所得部分作为基数,基数部分归原受益财政,新增部分由企业总部所在地与企业原所在地实行5:5分成,基数及分成部分由市财政通过财政上下级结算予以划转。
3、对个人、企业和中介组织等引进泉州市域外的总部企业到总部经济区入驻,待注册成立、全部资金到位(外商投资企业按验资口径)并经会计师事务所验资、建成运营后,按照超额累进制,引进资金1000万元(人民币,下同)至5000万元(含5000万元,下同)按实际到资的2.5‰给予奖励,5000万元至20000万元的按2‰给予奖励,20000万元以上的按1.5‰给予奖励,每个项目最高奖励额为人民币100万元。
4、对引进世界500强(以当年《财富》杂志公布的世界前500家跨国公司为准)等国际知名企业来泉设立地区总部的且项目投资超过20000万元的,经确认且注册成立、资金到位(经会计师事务所验资)、建成运营后,除按上述标准给予奖励外,可一次性给予5万-10万元的现金奖励;对招商引资数额较大的单位和贡献突出的个人,给予一定的政治荣誉。
四、奖励认定
1、招商引资奖励实行备案确认制,签订项目投资合同前,由引荐人和投资方共同填报《泉州市总部经济区招商引资项目及引荐人备案登记表》,向市总部办备案确认,未经备案确认的不具备获奖资格。
2、在项目建成后,引荐人向市总部办提出奖励书面申请,并提供引荐人身份证明、投资人身份证明和《备案登记表》、引进项目的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具有资质的验资机构出具的验资报告。
3、对符合条件的奖励申请,自申请人以书面形式提出申请之日起,市总部办在两个月内会同投资人对引荐人的奖励申领资格和条件进行认定,制定奖励兑付方案,并在确认后一个月内会同市发改委、经贸委、外经贸局、财政局审核,报市政府批准后兑现奖励。
五、奖励资金
由受益财政的市、县(市、区)按比例承担,并列入财政预算。
六、奖励管理
1、同一项目只奖励多名引荐人中的首位引荐人(指填报《备案登记表》排第一位的引荐人),或共同引荐人的委托人。
2、对同一项目只奖励一次。
3、奖金一次性以人民币形式支付。个人所得税由受奖者自行缴纳。
4、政治荣誉的享受、表彰由市总部办报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
5、本规定所制定的各项制度若存在交叉或与本市其它文件(办法、规定)属于同类型的不得重复享受。
6、对弄虚作假骗取奖励的引荐人,一经查实,追回奖金,追究其相应的法律责任,并在新闻媒体上公开曝光。
第五篇:创建先进检察院实施意见专题
创建先进检察院实施意见
创建先进检察院实施意见
为认真贯彻落实最高人民检察院《人民检察院基层建设纲要》,巩固和深化“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和“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专项整改活动成果,进一步加强法律监督能力建设,树立检察机关和检察干警的良好形象,不断推进我院规范化建设步伐,根据吴忠市检察院《争创基层先进检察院
工作实施意见》要求,现就我院开展创建活动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五中全会和全国、全区政法工作会议、检察长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公正执法为核心,以塑造检察机关和检察干警新形象为目标,以人民满意为标准,以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和规范执法行为专项整改等教育活动为载体,以培养亮点,彰显优势为突破口,通过开展创建活动,进一步提高检察队伍的整体素质,规范检察工作的各个环节,全面履行各项检察职责,不断促进业务、队伍和信息化“三位一体”机制建设,推动我院各项检察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创建先进检察院的总体目标
创先活动的总体目标是:执法理念更加先进,大局意识、服务意识、法治意识明显提高;法律监督更加有力,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能力明显提高;管理机制更加科学,检察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明显提高;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加强,工作业绩更加突出,服务“两个率先”、“三个文明”的水平明显提高;队伍素质全面增强,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社会公信度明显上升,检察业务工作和队伍建设水平全面提高,优势工作迈入先进行列。
三、方法步骤和主要措施
(一)准备启动阶段(4月15日至4月20日)。一是要根据市院《实施意见》的要求,结合我院实际,制定切实可行,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争创方案。二是召开动员大会,做好思想发动工作。原创:http://www.xiexiebang.com/三是要组织开展“争创先进检察机关我该怎么做”讨论活动,充分调动干警参与创建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争创活动准备工作到位,思想发动到位。
(二)组织实施阶段(4月21日至10月25日)。按照创建活动的目标要求,积极落实各项争创措施,深入开展创建先进检察院活动。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1、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检察工作,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干警的头脑,引导广大检察人员坚定理想信念和宗旨意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始终保持检察队伍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政治本色。一要认真总结先进性教育活动的经验,组织好《中国共产党章程》学习,按照高检院的要求,制定和完善检察机关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二要深入开展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把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融入检察工作,不断提高检察人员的思想道德修养。三要深化“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专项整改活动,进一步研究解决队伍建设与业务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执法规范及制度,促进执法水平和工作效率明显提升。四是按照上级机关的部署,认真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和第二个“法律监督能力建设年”活动,引导干警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本质特征和优越性,自觉坚持“公正执法,一心为民”的政法工作指导方针,树立与依法治国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的执法理念。五是要深入组织开展向全国第六次和自治区第五次“双先”学习活动,弘扬“忠诚、公正、清廉、严明”的检察职业道德,为争先创优提供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为依法正确履行法律监督职责奠定思想基础,推动业务工作的开展,促进全面履行检察职能。
2、大力加强检察队伍建设,夯实争先创优的基础。一是进一步加强班子建设。领导班子建设是整个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也是创建先进检察院的“火车头”。要进一步抓好党组中心组的理论学习,坚定理想信念,提高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牢固树立与时俱进的思想和强烈的创新意识,增强工作的原则性、预见性和创造性,提高驾驭全局的能力。要不断抓好班子成员的廉洁勤政建设,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完善领导干部述廉、个人重大事项报告等监督管理制度,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以班子成员的率先垂范作用带动检察队伍建设。二是进一步加大培训教育力度,切实提高队伍的业务素质。要紧紧围绕提高法律监督能力,坚持走人才兴检之路,加大人才培养的力度。坚持从检察职业特点和工作需要出发,以提高业务技能和执法规范化水平为核心,大力开展岗位练兵和业务学习活动,努力提高干警的专业素质、职业技能和工作效率,向素质和效率要警力。三是积极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大力推行文化育检。积极开展检察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大力开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检察文化活动,丰富干警的文化生活;大力宣扬和学习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着力培养和树立本院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在干警中形成一种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奋发向上的良好氛围。四是改进检察管理工作,大力加强作风建设。要从规范办案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等方面入手,进一步健全业务工作运行规范、执法质量保障规范、检察业务考评规范、执法责任制和责任追究规范,完善目标管理考核奖惩措施,推进检察业务程序化、办公秩序规范化建设,确保队伍不发生违法违纪问题,确保办案不发生安全责任事故。
3、以业务建设为中心,全面履行法律监督职能。执法办案是检察机关履行检察职能的基本内容和形式,也是衡量先进检察院的主要尺度。因此,要牢固树立以业务工作为中心的思想,集中全力抓好业务建设。一是要以“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为重点,依法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全力维护社会稳定。要建立健全贯彻“严打”方针的经常性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强批捕、起诉工作,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完善提前介入制度,努力作到打击犯罪有力,法律监督到位。二是以提高、发现和查处职务犯罪的侦查能力为重点,加大预防和查办职务犯罪工作力度。要加强举报工作,努力拓宽案源渠道,规范举报线索的管理;规范和加强初查工作,努力提高初查工作水平和办案质量;重视办案的法律效果、政治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严明办案纪律和责任,加强安全意识教育,严防办案安全事故和各种违纪事件的发生;大力推进预防职务犯罪网络建设,抓好重点行业和领域的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从制度上、源头上减少和遏制职务犯罪。三是强化诉讼监督,维护司法公正。要在创新和完善诉讼监督工作机制、增强监督实效上下功夫,把经常性监督和专项监督结合起来,作到敢于监督、善于监督,增强监督实效。四是认真落实检察环节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进一步做好集中处理涉法涉检上访工作。积极创建全区“文明接待室”全面加强控告申诉检察工作,加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切实把问题解决在基层,维护群众切身利益。五是进一步加强检察调研工作,积极培养工作亮点。密切联系工作实际,提高调研工作的前瞻性,理论性和实战指导性。通过调研,总结工作经验,分析存在不足,原创:http://www.xiexiebang.com/探讨新出现的问题,以此来提高检察队伍的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的能力,力争出一批有影响的,高质量的研究成果。
4、以改革为动力,进一步加强业务、队伍和信息化“三位一体”机制建设。检察改革是适应新形势和新任务,实现检察工作与时俱进的客观需要。要以保障在全社会实现公平和正义为目标,以解决制约司法和人民群众反映突出的问题为重点,以强化法律监督职能和加强对自身执法活动监督制约为主线,进一步推进和落实各项改革措施,推动各项检察工作深入发展。同时,要积极推进业务、队伍和信息化“三位一体”机制建设。要根据“科技强检”的要求,加大资金投入,以实现网上办公、办案为目标,大力推进办公办案自动化和信息化建设和侦查监控设施和办案安全防护设施的建设,不断提高检察工作的科技含量,为检察业务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
(三)总结提高阶段(10月26日至11月20日)。认真做好总结,查漏补缺,寻找不足,不断巩固和提高创建工作水平,迎接上级院考核验收。
四、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创建活动的组织领导,经院党组研究决定成立创先活动领导小组,检察长××任组长,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任组员,统一领导我院的创先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政办科,负责具体的组织协调工作。
五、几点要求
开展创先活动是立足当前、着眼未来的一项重要工作,更是我院整体工作提档升级的良好机遇。为实现创先目标,各科室、全体干警要统一思想,明确责任,团结拼搏,全力投入创先活动的各项工作中去。
1、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各科室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组织干警深入学习,广泛动员发动,充分认识在当前形势下开展创先活动的重大意义。把全体干警的思想统一到院党组的工作要求上来,做到合心、合力、合拍。全体干警要牢固树立争先创优,敢为人先的信心,克服困难,勇于拼搏的决心,增强创先工作的使命感。
2、明确目标,强化责任。各部门要根据院争创活动的总体目标,对照高检院《基层院建设纲要》和自治区检察院业务考核标准的要求,认真查找与先进检察院的差距,找准定位,制定本部门创先工作的工作目标和具体措施,并认真组织实施。
3、做好宣传工作,为创建先进检察院活动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要充分运用各种新闻媒体进行宣传,使党委、人大、政府、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了解创先活动,支持创先活动,监督创先活动,通过强有力的宣传工作,扩大创先活动的社会影响,为检察机关各项工作的开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