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为什么关注催眠的人越来越多
关注催眠的人越来越多,为什么?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催眠?因为这是一个能有效开发你潜能的方法。在你心灵最放松、最宁静的时候提升你自己。
——激励大师 安东尼• 罗宾(Anthony Robin)
催眠的最高境界不在于使人进入精神抽离的状态,而在于轻松的把催眠指令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沟通、销售和管理中!
——世界顶级潜能激励大师 博恩.崔西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进步和人们观念的转变,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重视。据相关资料指出,二十一世纪人类健康的最大威胁来自于心理健康问题。如何保持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和成熟的心态,将成为每个人需要面对的问题。目前,人们对具备心理专业知识和心理工作者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对从业者的专业素质和技能要求也越来越高。
催眠作为一门古老而科学的学问,作为心理治疗的技术方法之一,已经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专业人士关注。现在催眠技术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在心理治疗、医学、企业管理销售等各大领域,是世界公认的心理治疗中最有效的治疗技术之一。
关注催眠的人越来越多也缘于此:
1、催眠行业无需资本却极受尊崇;
2、杰出催眠师是总统皇室、富豪明星的顾问;
3、催眠师有着丰厚收入,无年龄限制;
4、催眠应用面广、见效快;
5、催眠无须昂贵设备、无须药物、无副作用;
6、心理健康日益受大众重视,需求前景广阔;
7、催眠在中国大陆方兴未艾,将会快速成长;
8、有经验后就会驾轻就熟,工作轻松自在;
9、催眠既能帮助自己,又能帮助别人家庭和睦;
10、催眠可揭示宇宙、人体科学、人生命运的奥秘。
我一直觉得学习催眠是非常美好的事情,催眠是深入人类心灵黑盒子的奇径,揭露内在宇宙的奥秘,我从中获得许许多多的乐趣与启发。
学会催眠可以让你有能力帮助人解决各种困难,同时也是最佳的自我投资,催眠治疗师被华尔街日报和企业家杂志列为最佳十大行业之一!
催眠是一门生活的艺术,生活中到处都是催眠,学习催眠之后,会使你拥有更清明的眼睛,更如实地看见世界的真相。
催眠充满趣味,你可以亲自体验身体与心灵许多令人拍案叫绝的现象,感受到:“啊,我们真的是活在充满奇迹的世界呢!” 欢迎你一起走入催眠的奇妙世界!
——全球华人催眠大师
第二篇:近年来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关注越来越多
近年来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关注越来越多,其中对阅读教学的关注尤其多。因为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培养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许多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始终不放心、不放手,无论是识字、写作还是阅读都是“满堂灌”,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达到教师所期望的目标。这种教学方法大大束缚了学生的思想个性,阻碍了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进行了探讨。
一、突出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
在阅读教学中,基本的对话就是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但是教师要清楚的认识到对话的中心是每一个学生个人,而不是我们教师。教师必须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文本的意义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起来的,要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会阅读。所以要从各方面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必须要形成发展学生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因为创造性活动从本质上讲就是与众不同,有创造力的人在心理上必须有“自由”、感到“安全”,自由能使人的潜能得到最大发挥。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师生间应当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关系,确立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
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重要,它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内在动力和关键所在。合理的提出阅读要求,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过深会挫伤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过浅容易导致孩子浮躁。因此,在教学中遵循“循序渐进”的教育方针,一年级上阅读课文时,只要求孩子借助拼音读懂一句话,能用自己的话大体说出一句话的意思,就应该给予表扬和鼓励。二年级时,要求学生不仅能读懂、读通一句话,而且要准确地读断句,有一定的感情,且能用自己的话较准确地理解一句话的含义。三年级时便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把各句联系起来读懂一段话,甚至一篇文章,能够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能从句与句之中体会作者的感情。正是这样一步一个台阶,不同时期提出不同的要求,久而久之,学生都能做到逐句逐段读懂,以至理解全篇内容。
二、重视朗读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都知道朗读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语文教学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小学低年级学生阅读时注意力稳定性大多较差,而大声朗读能使他们保持注意力的稳定,有利于对课文内容的思维、理解和记忆。古人所说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即说明了这个道理。此外,朗读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包括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两种。无论哪种表达,都要求做到用词准确、生动,语句通顺、连贯,句式灵活、多样,内容具体、清楚等。朗读可以使学生对读过的文字印象深刻。另外,通过朗读课文,学生可以积累语言材料,把握各种句式,学到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将会促进说话、作文能力的提高。
虽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但适当地给学生创设意境,给他们提供阅读的背景,更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入了解,有助于学生很好地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因此,在讲授新课文之前,都要充分准备与之相适应的意境,使学生在各种特定的环境中反复读课文,既是一种欣赏,又自然而然地悟出了作者的情感,陶冶了情操。
三、注重激发学生的阅读思维
从阅读心理看,阅读是期待产生,期待实现,同时产生新的期待这样一个不断推进的心理矛盾运动过程。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从接受到读物的第一个信息时,他的阅读思维活动就启动了。他要对这个信息进行询问、作出猜测、产生期待。正是这种询问、猜测、期待,成为阅读活动得以自主、自由进行的内驱力。教师有热情,学生才会被感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适当的煽情能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增强学生学习的欲望,引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让他们带头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同时,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倍加珍视和把握学生情感活动的脉搏,使其随着阅读过程的推进得到强化。小学生还处于儿童时期,其感情总是处于运动的状态,他们在感受课文形象为之动情时,情感趋向高涨,大脑皮层的兴奋中心开始转向课文本身的语言,老师应从学生的面部表情、朗读的声调、发言的措辞,敏锐地觉察到情感的浪花正在学生心头涌动。教师要适时牵住学生的情感纽带,引导他们去感受、去体验,学生情感的波纹必然会渐渐地涌动起来。如教学《月光曲》中描写《月光曲》的内容时,通过图片、音乐引导学生进入《月光曲》的意境,从而进行感悟、欣赏,再从贝多芬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走进茅屋弹奏——即兴创作的情感变化中找出贝多芬创作的灵感和激情,使学生用整个心灵去感受美妙的《月光曲》,驰而神往,激起孩子极大的兴趣,拨动他们的心弦。
四、着力培养学生的阅读思考能力
由于小学生的知识水平、个性心理品质和获得信息的多少,取决于他们认识水平的深浅程度,也决定了他们质疑问难的水平。如果不加以引导,学生的提问往往会停留在字词句段和文章的表面情节上,得不到深入,起不到加深理解培养思维能力、扩大知识面的作用,所以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捕捉质疑点,把问题问到“点子”上,这个“点子”就是课文的重点、难点、知识点和语言文字的训练点等,同时还要教会学生质疑的方法和途径。一是从课题入手,抓住题眼发问。如《草船借箭》可以抓住“借”字发问,为什么用“借”而不用“骗”。二是抓住矛盾,把课文中看似矛盾的地方揭示出来。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中“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双手拄着拐杖,背靠着一棵洋槐树,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可抓住“焦急”和“耐心”提问,这两个词用在一起是不是矛盾的?为什么?三是比较优劣,对教材的重点字词或重点句,通过比较认识为什么要这样写而不那样写,为什么要用这个字词而不用那个字词。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中,“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在这可提问为什么用“抽”字而不用“生”或“长”字?
总之,对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教学非常重要,阅读能力的培养对小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等都有很大的帮助,对丰富小学生的思维内涵也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小学时期是培养阅读能力的黄金时期,小学生能在此期间养成独立、自主的阅读习惯,将会对其终身有益。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安排学生进行阅读,多给学生想象的空间,要从多角度启发学生进行阅读等都是很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张兴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教育革新,2007.[2]李桂莲.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学法指导[J].教材与教法,2006.[3]肖烘艳.小学
[摘要]小学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它是培养学生感悟语言,领会文章思想,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环节。培养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本文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阅读能力
语文朗读训练的优化[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
第三篇:关注人的发展
关注“人”的发展,让成长之路花香弥漫
三、为自我成长打开一扇敞亮的窗。
人生是一个不断超越自我的成长过程。只有先超越自己,才能超越一切!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教授、心理研究所所长田万生教授在做专题讲座《自我成长》时指出:“凡是以人为工作对象的,自我成长是一辈子都要面对的一个课题。”是的,人可以不成功,但是不能不成长,成长是每个人一生中唯一的把握。作为学校的领导和我们这些教研人员,平日里更多关注的是教师的成长和学生的成长,往往忽略了个人的成长问题。而无论是校长,还是教研员的成长状态和个人素养,对教师的持续发展、对学校的教育改革、对学生的生命成长都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因此,本着对教师、对学生、对学校、对教育负责的态度,我们每个人都要认真修好自我成长这门陪伴自己一生的课程!
1、德养——成长路上最靓丽的风景。
如果说人生是一棵繁茂的大树,才能是它的果实,功业是它的枝干花叶,那么道德修养就是它的根基。要走好成长之路,首先需筑牢道德修养的根基。修身养性,尚德敬业,以德促学,以德养慧,以德励志,以德治校。从诸多名师、名校长的身上,您会发现凡办学有建树、治学有大成者,必身正行端,德高于人,堪为楷模。全国首届十大明星校长——北京东城区史家胡同小学的卓立校长在报告的最后向我们深情地道出了他任校长十八年来的切身感受,那就是“有限的权利,无限的责任”。责任高于一切,责任重于泰山。“无限的责任”尽显一位校长在责任面前的自觉担当和责在人先、利在人后的奉献情怀。“无限的责任”的背后分明蕴含着身为校长所要面对的无限的使命、无限的挚爱、无限的忠诚、无限的付出、无限的劳作„„也正是这“无限的责任”铸就了史家胡同小学今日的辉煌,唱响了史家胡同小学和谐教育的篇章。
清华大学附属中学著名特级教师赵谦祥结合个人成长经历谈了他眼中的几位好校长:任人唯贤的崔中林校长——破例引进诚荐贤,清正廉洁不贪钱。人格魅力好雨露,晚秋黄花绽鲜妍。锐意革新的陈志岩校长——远瞩高瞻视野宽,激流勇进敢争先。强将手下兵不弱,笨鸟飞入青云端。礼贤下士的赵庆刚校长——愧无育英才,幸有顾庐遇。清华入一朝,春秋轮五季。饮水常思源,求实总自律。新功未建成,宿志犹持续。语坛迷惘多,务本终不弃。玉犬催金鸡,芳草年年绿。赵谦祥老师眼中的几位好校长虽然各有风骨,或求真务实、任人唯贤,或锐意教改、竭力创新,或礼贤下士、知人善任,但是他们都共同具备了“唯才是举”的特质: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心,用才的魄力,养才的胸襟。也只有具备了“唯才是举”特质的好校长,才能培养出好教师和名师。用人体现校长的见识,展示校长的胸襟,凸现校长的人格,彰显校长的智慧。一腔真诚、公正无私、唯才是举、量才录用、用其所长应成为现代校长必备的智慧和胸襟。
不管是为大家做报告的几位知名校长,还是报告中提及的几位校长,他们身上所折射出来的人格魅力和卓识胸襟都令人肃然起敬。作为新时代的校长,在拥有教育思想、管理能力、渊博学识的同时,更应该拥有自身的人格魅力。因为,校长高尚的人格魅力会产生强大的感召力量,能凝聚教职员工向着共同的目标迈进;会产生巨大的鼓舞力量,能激励教职员工努力奋斗;会产生巨大的凝聚力量,使全体教职员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做事先做人,树人先树德。只有写好大写的“人”字,站在道德之峰的至高点,才有可能成为一名有人格魅力的好校长。身负教育重任的校长,还有我们这些教研人员必须重视自己的人格塑造,涵养情操、蕴蓄内涵、修炼德行,让崇高的道德修养成为我们成长路上最靓丽的风景。
2、专业素养——成长路上最有力的臂膀。
学校是人才集聚之地,校长是培养人才的首席领导,是学校发展的灵魂。学校的发展,必然离不开校长专业素质的提高。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校长应该是“教师的教师”,是“教育改革的排头兵”。校长领导力的核心是教学领导力。北京市十四中学的校长王建宗在做《办学育人的专业素质修炼》的报告时讲到了校长司职的两条主线——行政线和业务线,他认为校长就是要在行政与业务之间修炼,行政能力修炼的核心是提高以人成事的能力,业务能力修炼的核心则是提升指导教育教学的能力。
校长不能只做学校管理的行家,更要成为教育教学的专家。深谙教育教学的规律,熟悉各方面的教育教学工作,能在学校日常的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考试等教学基本环节和教科研、校本教研、少先队活动等常规工作中发挥专业引领作用。能深入课堂教学第一线,深入教研组,及时掌握教育教学的第一手材料,站在全局调控统领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能坚持和教师共同研究教育教学问题,参与指导开展教研和教科研工作,有效指导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做到“进得了课堂,讲得出名堂”。校长还应该成为学校的读书引领人,带头读书,逢会必学,用学养耕耘自己和教师的头脑,更新自己和教师的知识结构。要善于把自己从繁杂的事务中解放出来,挤时间学习业务、钻研业务,丰富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水平,练就过硬的专业能力。校长的专业素养是横贯职业生涯的主线,它的养成、提高、发展与学生、教师、学校的发展共鸣响。因此,校长要在实践中不断学习、不断充实、不断完善、不断锤炼、不断提升,用自己的坚实的专业修养来带动和引领教师的专业发展。
说到校长的专业素养,也使我想到了我们教研员的专业素养问题。新教育专家朱永新教说得好:“教师走多远,就能带学生走多远”,同样“教研员走多远,就能带教师走多远”。多年的教研员工作,使我真切地感受到:教研员的专业成长连带着教师的专业发展,教研员的思路行为牵动着教师的课堂课后,教研员的专业水平决定着一个区域的教师素质;教研员的理念思想决定着一个区域的教改方向,教研员的工作成效决定着一个区域的教学质量。厚实的专业素养是教研员学科建设领导力的坚实支撑。为此,作为本土“专家”的教研人员,应该勤于学习,做教育教学理论的普及者;慎于思考,做教学研究的先行者;勇于实践,做新课程理念的共同实践者;善于合作,做校本教研的合作者„„努力达到郑州市教育局田保华副局长对教研员提出的四项要求——具有一线教师的实践经验、专家的理论水平、领导的组织管理才能、高尚的人格魅力,成为深受一线教师欢迎和服膺的教研员。
3、心理素养——成长路上最温暖的阳光。
心理素养是其他素养形成和发展基础。作为一名优秀的校长或教育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优秀的心理素养。心理素养对于一个人终身成就和幸福水平的重要性,远远超过了知识与文化素养。
校长的心理素养不是天生的,是可以通过实践锻炼和自我修养而成的。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田万生教授在谈及如何培育良好的心理素养,促进自我成长时,开出的妙方是——清理负性积淀,充实当前自我,构建美好未来。
一、清理负性积淀。要想达到自我成长的良好境界,首先要清理以往积淀下来的不好的情绪,如:怨恨、嫉妒、偏激、抱怨等,这些都是我们在成长过程中自觉不自觉形成的负性情绪,很多时候我们自己并没有意识到它的危害性,其实有时候这些不良情绪恰恰是影响了我们工作和生活、影响了我们成长的主要因素。因此,清理负性积淀是我们完成自我成长的关键一步。
二、充实当前自我。要想充实当前自我,需要学习三方面的内容:
1、学习如何建立有效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与人的生活质量、生命质量都有着密切的关系。美国教育家卡耐基说过一个比例:一个人的成功,人际关系占百分之八十五,专业知识占百分之十五。这足以说明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2、学习如何做决定(做决策)。一个人在关键的时候能够果断准确地做出决定,这对个人的生活质量、生命质量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3、学习如何应对心理压力。在这个问题上,田教授不仅分析了压力产生的原因,还告诉了我们减轻压力的方法,如降低自己的期望值;提高自己的能力,使之
与职业相匹配;减少无益情绪;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了解真实的自我„„
三、构建美好未来。关键是要找到未来的目标、找到达到目标的路径、确立达到目标的实施方案。田教授的报告中说到的一句话深深地印刻在我的脑海中,这句话是——昨天是张作废的支票,明天是尚未兑现的期票,只有今天才是现金,才有流通的价值。是呀,行走在路上的我们,往往不是在追忆昨天的来路,就是在憧憬明日的去路,而常常忽视如何走好今天的路。从过去到未来,从现实到理想,我们每个人都有一段长长的路要走,珍惜今天,把握当下,怀着一颗充满阳光的心坚实地走好脚下的每一步路!
心理素养——成长路上最温暖的阳光。如果校长的心中充满阳光,就会把阳光播撒在每一位教师的心坎上;如果教师的心中充满阳光,就会把阳光播撒在每一个学生的心坎上,这样,校园就会阳光灿烂。因此,修炼个人心理素养、塑造阳光心态应成为每一位校长的必修课程。
一位好校长,必定是经历了艰难险阻、千锤万磨之后成长起来的。对每一位校长而言,成长的过程即修炼的过程,修炼自己的思想力,使之成为学校办学的航标灯;修炼自己的行动力,使之成为学校发展的动力源;修炼自己的修养力,使之成为师生工作学习的示范。成长的过程还是自己生命质量不断提高、生命内涵日渐丰富的过程,是将事业融入生命中使生命日益生动饱满的过程。作为一名校长,既要为学校每一位成员的成长与幸福生活负责,也同样要为自己的成长与幸福生活负责!
成长与发展是一个不尽的话题。通过这次研修,使我对这个话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与感悟。成长是一个过程,一个由迷茫、懵懂到澄澈、练达的过程;成长是一种能力,一种潜心耕耘、自我更新的能力。在成长的旅程中,每个人都是重要的——无论是学生、教师,还是校长;无论是你,是他,还是我。我们不仅要学会关心他人的成长,关注他人的发展,为他人的成长与发展注入希望和力量、提供空间和保障,还要学会关心自我,关注个人的成长与发展。在成长的征程中,只有目标,没有终点,让我们以成长的姿态携手踏上征程,一路同行!
第四篇:《关注人的发展》的读后感
关注人的发展,是新课程的首要目标。笔者认为:
(一)关注人的发展是数学课程发展的时代要求
以前,数学课程过分重视或片面化地理解了数学自身的学科课程而相对忽视了数学学习中人的发展。当前,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已成为落实《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一项重要工作,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小学数学课程应该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数学实践能力为主线,这就更重视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关注学生的经验和兴趣,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关注认人的发展已成为《数学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
关注人的发展已成为《数学课程标准》中的根本思想。基于此,数学课程着眼于人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它不但考虑到数学自身的特点,更重要的是要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发展规律。在认知上,也体现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
(三)关注人的发展的几项具体实施措施
1、关于“发展性目标”的设立
2、关于“问题情景——建立模式——解释、应用与拓展”的课程模式
3、关于课程学习评价的新认识
以上摘自《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法》
读了这篇教学理论,我不禁想起我县实验高中大门题写的校训“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是的,我们作为新时代的教师,要着眼于学生的未来,要“以人为本”。不能单纯地理解教学就是教学生掌握尽可能多的知识和技能,导致在实际的教学中,牺牲学生的创造性,因为,未来社会需要更多的挑战者。因此,我们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作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共同研究者。
第五篇:《关注新沪人》策划文案
《关注新沪人》栏目策划方案
一、栏目名称
《关注新沪人》(《上海日记》、《寻梦上海滩》、《我在上海》、《你是哪里人》)
二、栏目背景
从事了十一年民生新闻栏目主持人工作,在线为观众解答了数不清的问题;拥有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曾经以为自己拥有强大的“小宇宙”,是名副其实的“帮女郎”。离开养育我的土壤,嫁入新的城市,却被无助感打了个措手不及。孩子在哪里接种疫苗?我的职称如何转入上海?医保卡异地可以使用吗?我一外地人买房有什么条件?这等等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时刻让人迷茫。每当夜幕降临,望着大上海车水马龙的繁华,总感觉这个城市离我这么近,又好像那么远,陌生感萦绕心头。
我在想,有没有一档节目,可以让我看看其他外来人的生活,他们是否也和我一样充满困惑?他们是如何融入这五光十色的城市,有没有可借鉴的成功经验?有没有一档节目,如果我不知道该怎么办,就可以求助他们,得到实际的帮助?有没有一档节目,可以让我找到乡音,一解乡愁?有没有一档节目,有一群可信赖的人,倾听我内心的焦虑,并得到他们专业的纾解和指点?有没有一档节目能让我在一天的奔跑中安静下来,找到家的归属,感觉自己不再仅仅是这座城市的看客,不只是车水马龙和灯火阑珊的旁观者…
据上海市统计局正式发布的《上海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显示,上海市常住人口逾2301.91万人,在上海市常住人口中,外省市来沪常住人口为897.7万人,占39.00%,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346.5万人相比,十年共增加551.2万人,增长迅猛,达到159.08%,未来上海外来人口数量将逼近户籍人口。897.7万外省市来沪人口中,20-34岁青年人有422.03万,占47%。他们在沪从事的主要职业是制造业、建筑业和商业服务业,占经济活动人口总量的59.3%,为上海的经济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中的很大一部分人将在上海陆续成家立业、扎根上海,成为“新上海人”。
(长三角地区外来人口规模达百万级城市)
为这些急速递增的“新上海人”办一档属于他们自己的节目,疏导关怀他们精神世界,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指点方向。让这些“新上海人”在异乡能迅速摆脱城市化的惆怅,找到归属感,体现上海的大都市、大包容情怀显得迫在眉睫。于是,我构想了这档节目——《关注新沪人》(《寻梦上海滩》(《上海日记》《我在上海》)。
三、栏目定位
《关注新沪人》把受众群定位为25到45岁的“新上海人”,记录他们在上海工作、生活的场景和故事,倾听他们的人生感悟,了解他们生活中的酸甜苦辣。通过直播间和主持人访谈互动,放大故事细节,关心他们的难事、愁事、心事;分享他们的喜事、乐事、成功经验。并把与人物故事相关的政府部门领导和相关援助人员请进直播间,面对面的为“新上海人”提供实在具体的民生援助和指导,“授之以鱼,并授之以渔”;搭建外来人员24小时线下交流平台,相互扶持共同前行。力求使《关注新沪人》节目成为“新上海人”避风的港湾。遇事有人帮忙,遇难有人商量,心事有人倾听,快乐有人分享,从而扩大节目影响力,树立栏目品牌。打造全国首档针对外来人口的生活服务类访谈节目,体现新闻综合频道“更加民生,更加朴实,更接地气”的亲民大气形象!
四、栏目口号
“《关注新沪人》温暖一家亲”
“《上海日记》 记录新上海人的生活”
“《你是哪里人》,上海欢迎你”
五、栏目风格
《关注新沪人》是一档集故事讲述和演播室访谈为一体的生活服务类访谈节目。通过典型的选题、富有情节感的结构、成熟的访谈形式和到位的细节展现不同身份、不同性格的外来人的故事。紧贴“新上海人”群体的关注点,像求职、买房、择偶、子女入学等等问题,不仅仅把焦点局限在其本身,而是挖掘它们对于观众的实用性所在,使话题的设置,开掘和解析成为一种更为实用的变相的资
讯提供方式。以真诚平实的主持风格,感同身受的对话氛围,积极主动的帮忙意愿,打造温暖、平等、互助的交流平台,提供“笑面困难,有我们帮忙不用愁”的正能量!使栏目成为“新上海人”可信任的娘家,主持人、记者是他们可倾诉、可依靠的家人。同时,将职能部门的行政行为与媒介的传播行为有机地结合起来,宣传政策、提供咨询、解疑释惑、接受投诉、解决问题,打造一个职能部门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密切与老百姓关系的平台。
六、播出时间
播出时间为每天22:30—23:30,总时长60分
七、栏目内容
1、节目形式根据不同的采访对象主要分成三种。第一种采访对象是常在大家面前出现的“新上海”名人、明星。第二种是观众不是很熟悉,但在特定领域很有名气的专家;第三种是刚来上海进行打拼的普通人;第四种是有求助意愿的外来群体。
2、采用纪录片形式每天跟拍一个 “新上海人”,用影象记录他们日常生活、工作中真实生动的细节,讲述让他们记忆深刻的转折和故事。展现不同职业,不同身份的外地人在上海的生活和精神状态,为更多“新上海人”提供可借鉴的成功经验和有力支持!
3、紧贴“新上海人”群体的关注焦点,选择有代表性的人物,用人物深入事件,用故事讲清问题,在行进中设悬念,用极具感染力的画面和丰富的选题内容形成第一个收视期待。
4、把当事人请进直播间和主持人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放大故事细节,关心他们的难事、愁事、心事;分享他们的喜事、乐事、成功经验。主持人以相同的外地人的身份,娘家人的情怀倾听当事人的心声,并探询其内心世界。以真诚平实的主持风格,感同身受的对话氛围,积极主动的帮忙意愿,打造温暖、平等、互助的交流平台,并通过现场人物与事件的碰撞,率真而不失睿智的对话,形成第二个收视期待。
5、每一个人的成功都不是偶然的,少不了背后关键的事件和人物支撑。每一个具体的诉求都是亟待解决的,少不了相关人员和部门的支持与解释。栏目除了邀请当事人来到现场之外,还将邀请与事件有关的第三方甚至第四方嘉宾到场。他们可以是人民调解员、律师、心理咨询师或者是政府职能部门的负责人。进入演播室和主持人、当事人进行面对面交流,现场答疑解惑。人物的增多,角度的差异,思想的碰撞,观点的交锋将形成第三个收视期待。
6、特别是涉及百姓热点,针对政府职能部门的求助问题,栏目将邀请相关的职能部门 “一把手”来到直播间这个开放的“办公室”里做客,现场宣传政策、受理投诉、解决问题,接受群众监督。将职能部门的行政行为与媒介的传播行为有机地结合起来,打造一个职能部门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密切与老百姓关系的平台。使栏目不但成为为外地来沪人员解决实际困难的平台,也是改进干部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窗口,充分体现大上海,大融合情怀。
选题举例:
1、选题人物:李媛,武汉人,学生。
事件:她即将高考,不知道是否可以在上海参加高考呢?
请进直播间嘉宾:上海市教委负责人
(上海异地高考有限开放 10类非上海籍考生可高考)
2、选题人物:王义,江西人,电脑维修店老板。
事件:2005年来到上海,无一技之长的他参加了上海共青团上海市委、上海市慈善基金会主办的一项“曙光增辉”计划--面向外来务工青年的免费技能培训。通过培训,他学会了维修电脑的技术,经过几年打拼,终于自己当老板了。请进直播间嘉宾:共青团上海市委、上海市慈善基金会相关负责人(“增辉计划”和目前针对外来人口的相关扶持政策)
3、选题人物:康琳,甘肃人。
事件:和丈夫离婚后,丈夫东躲西藏,拒不让其见孩子。
请进直播室嘉宾:律师
4、选题人物:齐宇,江苏人。
事件:其孩子痴迷网瘾,荒废学业。
请进直播室嘉宾:齐宇的儿子、心理咨询师
5、选题人物:李月,湖南人。
事件:其60岁的残疾老父亲想来看看上海的东方明珠,而她却没有这个条件。请进直播室嘉宾:爱心人士、慈善基金、旅游局相关人员。
(爱心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