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源县党参产业发展现状调查报告

时间:2019-05-12 15:30: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渭源县党参产业发展现状调查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渭源县党参产业发展现状调查报告》。

第一篇:渭源县党参产业发展现状调查报告

渭源县党参种植及发展现状的调查报告

实践时间:2014年7月14日---7月29日

实践团队名称:河西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特色优势产业调研团赴定西市渭源县调研中药材发展小分队

实践队成员:李斌(队长)、林松平、曹永斌、何源、李平宏、常丽娟、姚小霞、白秀坤、王盼、马丽雯、杨丽娟、张雪、李雪 摘要: 渭源县是古老渭河的发源地,地处西秦岭山脉的南部地槽与黄土高原台地的交汇地带。北部干旱山区黄土层深厚,适合种植党参,皮肉坚实,清香甘甜,质量优良,被誉为“党参故里”。素有“千年药乡”之称的渭源县,盛产党参、当归、黄芪等名贵中药材,尤以党参质量最佳,自古就有“党参故里”之说,2002年被中国农学会特产之乡组委会正式命名为“中国党参之乡”。近年来,渭源县立足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按照“南归北参川芪”的布局,形成了北部黄土梁峁沟壑干旱区党参种植基地。为了维护和提高“渭源白条党参”在国内外市场的信誉度和知名度,切实保护生产者、使用者和消费者合法权益,渭源县积极进行“渭源白条党参”证明性商标相关资料的收集、撰写和申报工作,2008年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正式受理,经过一年多的公告评审,正式注册。截至目前渭源白条党参被标注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关键字:渭源县、党参、GAP种植技术;

一、渭源县党参种植情况简介

定西市渭源县作为甘肃省的中药材资源大县,自古就有“千年药乡”、“天然药库”之称,是地道中药材的天然产地。如果提及到中国党参就不得不谈到有着“中国党参之乡”美誉的渭源县所产的党参,渭源党参因有着其独特的种植气候和稳增的产量而受到许多徽商药材商的青睐。中药材—党参作为渭源县重要经济支柱和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与广大党参种植户的辛勤劳动下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由于种植技术落后、农业基础设施不发达等因素的制约,仍未能形成有效的种植—加工—销售体系,导致现有的一些有利资源没能得到优化配置。

渭源党参具有种植范围广、产量大、品质优、农民种植经验丰富等优势。种植范围主要分布于北寨、会川、新寨、路园、七圣等乡镇,近年来年种植面积达12万亩以上,年产量在万吨以上。说起渭源党参的品质要数已经被注册成商标的“渭源白条党参”最佳,白条党参体胖梢长、皮肉坚实、色泽乳白、味甘而甜,因质优而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说到种植经验,渭源境内大部分党参种植户都是通过自身多年种植党参的实践经历而掌握了许多适合本地自然环境的经验,颇具科学性。

二、渭源党参发展及交易状况

种植党参的目的就是为了增加农民的收入、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想要达到这一目的就要让渭源党参走的更远,让其走出甘肃市场,最好最快的方式就是拥有几处具有中等规模及以上规模的党参交易中心。通过交易中心提供的现场交易平台与大尺度的宣传对扩大渭源党参的名气具有不可比拟的作用。截至目前,渭源县已经建成的中药材贸易交易中心有4处,分别位于清源镇、会川镇、莲峰镇、新寨镇。其中要数位于清源镇的渭水源中药材贸易中心最具规模。以渭水源中药材贸易中心为例,渭水源中药材贸易中心作为省、市、县中药产业重点招商引资建设项目,总投资2.6亿元、占地面积200余亩,下辖有中药材、农贸综合两个专业交易市场和甘肃渭水源药业科技有限公司。目前拥有740套完全独立的产权式商铺,240套专供客商和制药厂商代表住宿或办公租用式商铺。该贸易中心内基础设施配套完善,网络全范围覆盖,有健全的中药材物流配送体系、中药材质量安全保障体系、信息网络体系以及电子结算体系。电子商务平台在该贸易中心的应用使得综合经营部有专业交易员引导和服务外地客商的交易活动,并承接了党参等中药材代购代销业务等。中心作为渭源县集中药

材交易中介、物流配送、电子结算为一体的专业化交易市场,是全国唯一的“白条党参”原药集散销售专业市场,交易量占全国“白条党参”的80%以上。各类中药材淡季日交易在150吨左右,旺季日交易量在450-750吨;交易的中药材主要有党参等渭源本土所产中药材。2011年各类中药材年交易量8万吨,年交易额90000万元。其中党参年交易量6.6万吨,年交易额67400万元;党参年交易量占总交易量的82.5%,年交易额占总交易额的79.3%。2012年各类中药材年交易量17万吨,年交易额110000万元。其中党参年交易量10.8万吨,年交易额87200万元;党参年交易量占总交易量的63.5%,年交易额占总交易额的79.3%。2013年各类中药材交易量达17万吨,交易额14亿元,党参的交易数量与年交易额依旧独占鳌头。总体来看,党参的交易金额不断增加,呈现出上升趋势。该贸易中心的不断发展已对渭源县及周边地区中药材的种植、交易和加工生产起到了带动和促进作用,尤其对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问卷调查分析

实践小组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得到了一些关于药农种植党参情况的数据,与80多位药农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对20份小组自制调查问卷所得信息进行汇总得出了以下结论:超过60%的药农选择自家党参幼苗,主要原因是自家党参幼苗可靠且会降低种植成本。在党参种植技术方面,绝大多数药农都是依靠自己的经验来对党参进行种植、灌溉、施肥及其他有关党参的农事活动。在谈到党参的销售时,超过一半的药农都是在将党参串成串之后且达到5成干后出售,只有极少数的药农选择在刚刚采挖后直接出售。实践小组调查过的几个乡镇的药农家里基本都栽种党参超过3.5亩,甚至个别药农种植党参的面积超过了10亩,在许多药农眼里目前政府对党参产业的相关政策还不是太完善。

四、2014年上半年渭源党参交易相关状况

2014年以来渭源党参行情持续疲软,呈现下滑趋势,且跌幅较大。党参从年前公斤28元左右,跌至目前公斤12元左右,跌幅达57%;党参及其他中药材价格下跌主要有以下原因:

1.是去年开始,由于天时好,收成好,加上种植面积的增加,党参及其他中药材上市产量大幅增加,造成供大于求的局面。

2.是近年中药材价格飞涨不乏商贩囤积居奇,哄抬物价。前两三年,政府查出有不法商贩大量囤积党参,导致党参价格飞涨。目前,党参价格回到四五年前的水平,应该说回归到理性价位。

3.是受国际、国内总体经济形势和消费低迷的影响,也是导致中药材价格下跌的主要因素。当前党参等中药材价格下跌,关键影响到收入问题。一是个别商贩,由于未把握是市场形势,价格波 动之大,积压中药材全部亏本,个别血本无归;二是农民受损不小。从目前我县来看,近一半的农户中药材未出售,致使收入减少 一半以上。所以我们认为在目前形势下,中药材贩运商和种植户,一定要把握住时机,分析形势,见好就收,避免遭受不必要的损失。

五、当前渭源党参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不足

截至目前,渭源的党参产业有一定的成绩,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但发展的同时也显现出来一些不足:

1.党参GAP种植技术只覆盖于部分乡镇,到目前还没有实现大范围的覆盖;

2.农村基本的农业基础设施不完善,大部分党参种植地区缺乏喷灌设备,靠的只是雨水;

3.中药材交易市场基础设施存在问题,管理较松散;

4.同其他县区相比之下,渭源县对于党参产业的相关政策太少,调动不起农户的积极性。

六、对渭源党参产业发展的个别建议及对策

1.政府应站在有利于本县特色产业发展的角度,制定好有关的法规帮助党参发展步入正轨,使其能更好的促进经济的发展;

2.党参种植农户应积极为党参办理种植保险,降低种植风险,以减少自身的损失;

3.政府为种植户实施种植党参无息贷款扶持,促进农户种植党参等积极

性;

4.大范围的普及党参GAP种植技术,让技术成为党参增产增质的关键要素。

5.抓好党参市场体系建设,加强中药材交易市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交易市场综合交易功能,逐步形成以位于县城的渭水源中药材贸易中心为中心,以会川、莲峰、新寨中药材交易市场为支撑,部分乡镇农贸市场为补充的市场体系。

6.抓好党参科研体系建设,积极开展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以及企业之间的深度合作。

第二篇:渭源县党参种植及产业发展报告

渭源县党参种植及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摘要:

渭源县作为甘肃省的中药材资源大县,自古就有“千年药乡”、“天然药库”之称,是道地中药材的天然产地,境内有野生中药材资源485种,规模家种中药材品种15个。丰富多样的生物资源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为中医药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近年来,关于打造“中国药都”的战略构想,确立了建设“全国知名的中医药产业基地”的目标,按照“发挥比较优势,发展特色经济”的思路,编制了《渭源县中医药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3—2020)》,出台了《加快推进中医药产业发展的意见》,围绕扩大种植基地,提升加工水平,谈及渭源县的中药材,必然要涉及渭源县的党参,渭源县被誉为“党参之乡”,和“党参故里”。首先,党参主要营养成分主要含有糖(菊糖、果糖)、17种氨基酸、至少14种无机元素(有7种为人体必需微量元素)。尚含有皂甙、挥发油、脂肪、微量生物碱及三萜类化合物。性味功能为甘、平。补脾,益气,生津。药理方面有兴奋造血功能,延缓衰老作用还有强壮作用以及调节免疫功能。其次,在党参产业发展方面,渭源白条党(参)原产地标记认证和渭源县新寨镇无公害中药材(党参)产地认定工作已完成。“条宝”、“渭源白条党参”、“官堡”、“得林”、“颜裕”及“晓梅”等已成为知名的中药材产品商标,会川三角路中药材市场已发展成为全省有名的中药材批发交易市场之一。目前,多家有限责任公司先后通过中药饮片加工GMP认证。关键词: 渭源县,党参种植,中医药产业 作者:杨少华 雷满飞 指导教师:曹子坚

实践团队:兰州大学赴甘肃省渭源县调研党参产业发展暑期社会实践团

渭源县党参种植及产业发展报告

一、渭源县党参种植情况

(一)渭源县种植业简介

渭源县中药材种植历史悠久,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征,为种植各种中药材提供了有利的自然条件,自古就有“千年药乡”和“党参故里”之说,境内野生中药材资源非常丰富,种类达300多种,家种中药材主要以当归、党参、黄芪、红芪为主,同时还有冬花、大黄、板兰根、防风、柴胡、甘草、秦艽、黄芩等。2001年被中国农学会特产之乡组委会命名为“中国党参之乡”。按照“发挥比较优势,发展特色经济”和“稳定种植规模、加快GAP种植、发展加工企业、提升产品质量”的思路,把中药材产业作为加快全县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优势产业,确定了建设“全国有名的中药材基地”的目标。全县的中药材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全县每年种植各类中药材面积稳定在20万亩左右(当归种植面积7万亩,党参种植面积8万亩,黄(红)芪种植面积4.5万亩,其它中药材种植面积0.5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25%,年产干药量达4万吨左右,总产值达5亿多元。种植的党参、当归、黄芪等都属于全省大宗出口创汇的中药材。农民从中药材产业中获得的收益占人均纯收入的25%左右。2008年,全县各类中药材种植面积20.7万亩,其中GAP种植6万亩,同比增长20%,无公害种植12万亩,同比增长20%。由于受市场价格影响,农民人均从中药材产业中收入435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0.5%。

(二)党参种植情况的新局面

首先,壮大种植规模。按照“南归北参川芪”的布局,逐年扩大种植规模。形成了南部高寒阴湿区以会川镇为中心,辐射祁家庙、上湾、田家河、峡城等乡镇的当归种植基地;北部黄土梁峁沟壑干旱区以新寨镇为中心,辐射北寨、大安、秦祁等乡镇的党参种植基地;中部浅山河谷川(塬)区以莲峰镇为中心,辐射路园、清源等乡镇的红(黄)芪种植基地。通过调研发现,近年来,农民种植中药材的积极性不断高涨,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基本形成了地域特色明显、布局合理、具有一定规模的中药材种植基地。其次是效益问题。按照“围绕农业办工业,依托资源上项目”的思路,通过制定和落实各种优惠政策,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和扶持力度,鼓励和扶持民营企业主、个体工商户、中药材贩运加工户参与中药材加工开发,发展中药材加工企业,延伸产业链条,提高附加值。目前,全县共发展中药材加工企业24家,其中永安药材有限责任公司被命名为甘肃省第二批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颜裕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和兴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被命名为定西市第二批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颜裕药业有限责任公司于2008年1月28日通过了甘肃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5000吨中药材GMP饮片生产线的验收,获得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GMP证书,成为全市首家通过中药材饮片加工GMP认证的公司。田地中药材有限责任公司GMP饮片加工车间已完成主体工程,永安药材有限责任公司5000吨GMP饮片生产线建设项目已立项,即将动工建设。会川镇西关村规划占地100亩,入驻加工大户37户的渭源县金滩中药材加工园区已建成并入驻20多户,每户年加工中药材可达500吨左右,实现了中药材专业加工的集中规划建设。同时,发展中药材个体加工户580多户,贩运大户2600多户,年加工销售中药材4万多吨,加工贩运增值达1亿多元,已初步形成了以县城和会川镇东关、西关村为中心的中药材粗加工基地。再次,不断加强中药材市场硬件建设,市场服务功能和市场管理不断完善,交易氛围日趋良好,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交易量不断增加。目前,已建成了会川三角路、县城渭水源和莲峰3个大型中药材专业交易市场和部分乡镇农贸市场,年交易量达4万多吨,实现交易额5亿多元。特别是对会川三角路市场转换经营机制后,由永安公司承包经营,对市场进行了改造建设,建成了渭源县中药材信息平台,已发展成为全省有名的中药材交易市场之一。同时,不断加强市场管理,规范交易秩序,吸引了福建、山东、内蒙等十多个省市的中药材客商,全县中药材市场交易比较活跃。

二、党参产业发展的情况概述

(一)产业发展方向

第一,强化技术支撑。按照《定西市无公害中药材质量安全标准》、《定西市无公害中药材生产技术规程》,重点推广无公害标准化种植技术,全县中药材无公害种植和GAP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依托《渭源县优质党参GAP基地建设项目》,与定西扶正制药有限责任公司积极合作,开展了党参GAP基地建设的各项前期研究工作,初步制定了渭源白条党参的种植标准、育苗技术规程、质量分级标准、环境标准及储存、包装、运输技术规程,基地认证申报材料已上报到国家相关部门,为今后党参GAP基地建设奠定了基础。同时,配合市旱农中心完成了“渭党1号、2号”品种的选育试验,其中“渭党1号”成功通过了省农作物品种认定委员会的鉴定命名,已在新寨等乡镇推广扩繁;配合甘肃农业大学开展了黄芪密度、施肥等栽培技术试验,为丰产栽培不同品种中药材积累了经验。第二、健全协会组织。为了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和抵御中药材种植市场风险的能力,坚持从培育中药材专业协会组织入手,通过信贷支持、政策服务等各种方式,先后组建成立了渭源县中药材技术开发协会、天麻协会、清源镇张家湾中药材加工运销协会,路园中药材贸易协会,新寨洋芋药材营销协会等,会员达到2000多人。并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要求,积极引导各协会健全管理制度,完善运作机制,向农民专业合作社转型,有效发挥了协会组织对中药材产业的带动作用。

第三、注重品牌培育。为了提高中药材系列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先后于2003年、2005年申报通过了渭源白条党(参)原产地标记认证和渭源县无公害中药材(党参)产地认定,2006年被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为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同时,引导龙头企业加大科研开发投入,培育自主品牌,由昌隆公司申请注册了“条宝”牌党参,永安公司注册了“官堡”牌当归,兴华公司注册了“得林”牌、颜裕公司注册了“颜裕”牌系列中药材产品商标,为中药材产业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1)、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概念

《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简称中药材GAP,是由我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原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制定,并负责组织实施的行业管理法规。实施中药材GAP,对中药材生产全过程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是保证中药材质量“稳定、可控”,保障中医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的重要措施。中药材GAP的研究对象是生活的中药材、药用动物及其赖以生存的环境(包括各生态因子),也包括人为的干预。它既包括栽培、饲养物种(品种),也包括野生物种。所谓中药材的生产安全过程,以植物药来说,即从种子经过不同阶段的生长发育到形成商品药材(产业加工或加工的产物)为止。一般不包括饮片炮制,除非在产地连续生产中已形成饮片(如附子加工成黑顺片、白附片)。一般炮制可看作是中药制剂前处理。(2)、中药材GAP主要内容

中药材GAP是对中药材生产中各主要环节提出的要求。在GAP中对条文执行严格程度的用词是:“宜”或“不宜”,“应”或“不应”、“不得”,“必须”或“严禁”等字样。GAP在国际上已有先例,如1997年欧共体的《中药材和芳香植物生管理规范》和1992年日本厚生省药物局组织编撰的《中药材栽培与品质评价》。现简要介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原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2002年4月17日颁布,2002年6月1日起施行的《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的基本内容。本规范共分10章57条,其主要内容有:

1、产地生态环境 中药材生产企业必须对大气、水质、土壤环境条件进行检测,各项环境指标应符合国家相应标准。

2、种质及繁殖材料 对养殖、栽培或野生采集的药用动植物,应准确鉴定其物种,包括亚种、变种或品种;对种子、种畜(动物种)等繁殖材料在生产、贮运过程中应实行检验和检疫制度;加强中药材良种选育、配种工作,建立良种繁育基地。

3、栽培与养殖管理 根据各种药用植(动)物的习性,确定生产适宜区,并尽量避免不良环境的干扰。制定药用植(动)物栽培(养殖)技术的标准操作规程(SOP)。

4、收获 包括药用部分的确定,尽量减少非药用部分或异物(特别是有毒杂草)混入;最佳采收期的研究与确定;采收机械、器具应干燥洁净,无污染。

5、初加工或称产地加工 指从药用部分采收到形成商品药材的过程,不包括饮片炮制初加工的目的是清除异物,尽快灭活、干燥(鲜用药材除外),以便贮存与运输。药用部分采收后通常要经过清洗(不宜用水洗的应说明)及加工(如催制、晒干、蒸煮等),并应迅速干燥。干燥器械必须干净无污染,并严格按规范操作。干燥后的产品临时摊放在晾架上,防止生霉,并应尽快包装。

6、包装 包装前应再次检查并清除劣质品及异物。包装材料(袋、盒、箱等)最好是新的或清洗耳恭听干净、充分干燥、无破损的。易碎药材应装在坚固的箱盒内,剧毒、稀贵药材应特殊包装,并贴以鲜明标志,加封。

7、运输与贮藏 成品药材运输应防晒、防雨湿,易碎药材应轻装轻卸。药材仓库应通风、干燥、避光,并应有防鼠、防虫及防鸟等措施。成品药材应层架堆放,防止生霉变质,并应定期检查。

8、质量管理 对质量管理的有关部门、人员,对与药材质量有关的检测项目等必须提出具体要求,不合格的中药材不得出场和销售。

9、人员及设备 生产企业的技术负责人和质量管理部门负责人应有药学或农学、畜牧学等相关专业的大专以上学历,并有药材生产实践经验和药材质量管理经验。从事中药材生产的有关人员应具有基本的中药学、农学或畜牧学常识,并按本规范要求,定期培训与考核。中药材产地应设有厕所或盥洗室。

10、文件管理 每种药材的生产全过程均应详细记录、存档后由专人保管。为了推进中药材GAP的顺利实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于2003年9月19日颁布了《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管理办法(试行)》和《中药材GAP认证检查评定标准(试行)》,并于2003年11月1日起开始正式受理中药材GAP的认证申请工作。中药材GAP认证检查项目共104项,其中关键项目19项,一般项目85项。其中涉及植物类药材的检查项目78项,关键项目15项,一般项目63项。

三、问题与对策

(一)、党参等种植产业存在的问题

1、是种植水平低。中药材种植布局零散,规模化、集约化水平低。特色中药材良种普遍缺乏,种植技术尚不规范,标准化生产水平低,中药材规范化种植未形成优势,获得认证的中药材基地及产品较少。

2、是加工规模小。龙头企业缺乏,中药材加工生产规模小,加工技术落后,主要为中药材饮片等初加工,附加值不高。中药材主推品牌尚未形成,多数加工产品没有注册商标。

3、是服务体系不健全。由于投入不足,中药材交易市场建设滞后,功能不完善,交易产品主要局限于地产中药材。同时,受人才、技术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全县中药材协会组织运营不规范,管理水平低,对产业开发的带动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二)、相应的建议与对策

1、要抓好种植体系建设。以引进大型制药企业在渭源县建立药源基地为突破口,突出无公害和GAP种植,做好中药材品种选育和“渭党1号”、“岷归1号”、“陇芪1号”的示范推广,严把产地环境监测、种质资源鉴定、栽植过程监控和采收加工检测等关键环节,重点建成规范化党参育苗基地7000亩,红(黄)芪育苗基地3000亩,当归熟地育苗基地500亩,并按照中药材GAP基地建设要求,建成规范化党参生产基地8万亩,当归基地7万亩,红(黄)芪生产基地5万亩,其它中药材生产基地1万亩。同时,建成野生中药材资源保护和驯化基地6000亩。

2、要抓好市场体系建设。加强中药材交易市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市场综合服务功能,逐步形成以县城渭水源中药材市场为中心,以会川、莲峰、新寨中药材交易市场为支撑,部分乡镇农贸市场为补充的市场体系。结合工业集中区和商贸物流区建设,建成全县中药材工业集中区、物流区和仓贮区,打造全国有名的中药材集散中心,使中药材总交易量达到8万多吨。同时,在渭水源中药材市场建立质量监测检验中心,配备基础检测设备,在会川、莲峰、新寨等重点乡镇设立检测站,提高中药材生产质量标准。

3、要提高加工体系建设。以现有企业的GMP改造和中药材有效成分提取项目引进为重点,采取“龙头企业+农户”、“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等模式,扩大生产规模,提升产业层次和水平,使中药材产品逐步向精细加工和医药生产方向发展,形成健全的中药材产品加工体系。同时,组建成立渭源县中药材合作社及重点乡镇分社,按照国家政策引导现有协会转型,使协会组织有序运作,从而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更好地规避市场风险,保护农民利益。

4、要抓好科研体系建设。积极开展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及企业之间的合作,注重中药材规范化种植、新产品开发及科研成果的引进转化,加大中药材种植基地农户的培训,加快GAP基地建设步伐和标准化生产进程。重点争取并建设新寨白条党参科研开发中心,形成白条党参有科技开发中心、有原产地市场、有试验示范基地的科研推广体系。同时,加强无公害中药材生产技术、中药材初级加工、保质贮藏及包装技术的推广,保证中药材产品质量。

5、要抓好品牌体系建设。积极开展全方位的宣传和项目推介工作,提高渭源中药材的知名度。加强中药材保健品与医药产品的开发,培育“归芪扶正胶囊”等一批具有一定技术含量的中药材拳头产品,逐步形成渭源中药材特色品牌,提升产品竞争力。同时,以交易市场和物流园区、中药材GAP生产基地建设和中药材有效成份提取为重点,积极论证,申报争取国家投资项目,解决中药材产业发展中的资金制约问题。

结束语

跟大家一块,经历了很多的挫折与失败,有的时候会感到失落,但是我想说我学到了更多,收获了更多,成熟了更多。在这次暑期实践中,我们一起对渭源县的党参行业做了细致的研究,把我们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了实践当中,希望以后还能参与到这类活动当中。

致谢

首先感谢兰州大学与学院的大力支持,给予了我们资金与技术的扶持与鼓励,让我们有机会深入基层,敢于实践,寻求真知,探索自然,锻炼了我们自己,在这次社会实践中,要感谢曹子坚老师,曹老师给予了我们很大的帮助,教会我们很多专业技能,与科技实践技巧,并且感谢我的团队,你们给予了我动力,给予了我帮助,给予了我快乐。

参考文献:

[1]赵春杰,《中药学》人民军医出版社,2012年4月,ISBN编号: 9787509156698 [2]徐化民,《莲峰山风土录》,渭源县文化局、渭源县林业局,1993年04月 [3]王少已,《党参种植技术》,农业教育声像出版社,1992年

第三篇:藏药产业发展现状调查报告

藏药产业发展现状调查报告

一、发展现状

(一)基本情况。截至 2019 年底,西藏自治区医药生产企业 24 家,其中:藏药生产企业 17 家,中药饮片生产企业 6 家,医用制氧生产企业 1 家。年主营业务收入 2000 万以上的医药制造业 12 家(西藏奇正藏药股份有限公司、西藏甘露藏药股份有限公司、西藏藏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西藏金珠雅砻藏药有限责任公司、西藏藏草宜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西藏月王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西藏雄巴拉曲神水藏药有限公司、西藏金哈达药业有限公司、西藏藏诺药业有限公司、西藏聂拉木神猴藏药有限责任公司、西藏诺迪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剂型有丸剂、散剂、胶囊剂、颗粒剂、涂膜剂、贴膏剂等 8 种。

(二)运行情况。全区医药工业总产值由 2010 年的不足 7.4 亿元增加到 2018年 12.87 亿元、2019 年产值 16.2 亿元(其中规上企业产值 15.1 亿元、规下企业1.09 亿元),年均增速为 7.16%;2018 年全区医药工业增加值 6.03 亿元,同比增长 7.4%;中成药 2600 吨,同比增长 13%,2019 年工业增加值 7.71 亿元,同比增长27%;中成药2927吨,同比增长12%。2019年工业总产值过亿元的医药企业有4家(奇正藏药 7.8 亿元、甘露藏药 1.7 亿元、藏草宜生 1.76 亿元、藏药集团 1.3亿元),单品销售突破亿元的有 5 种(奇正公司消痛贴膏、白脉软膏、青鹏软膏,藏药集团十味龙胆花颗粒及诺迪康公司诺迪康胶囊)。2020 年 1-3 月,全区医药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 3.8 亿元,同比增长 18%,中成药产量 532 吨,同比下降8.36%。

(三)技术创新。“十三五”期间,全区医药制造企业积极开展技术创新和研

发认证工作,累计投入研发资金超过 1 亿元,共开展科研项目研究 43 项,取得专利 13 项、创新成果 11 项。截至目前,全区医药企业共获得国家药品批准文号 311个,其中藏药品种159种。22个藏药品牌产品获得自治区著名商标,2个获国家驰名商标。列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药品 2 个(奇正公司消痛贴膏、诺迪康胶囊),《国家医保目录》的藏药品种达到 50 个。

(四)产品质量。“十三五”期间,区内企业加快推进质量标准体系建设,23家医药企业全部通过国家新版gmp认证。西藏奇正藏药股份有限公司123种藏药材通过德国 ceres(有机食品认证)质量认证,58 种藏药材获得美国、欧洲“通行证”,并通过加拿大 gmp 认证复检。

(五)智能制造。自治区积极推进藏药产业智能制造,我厅积极支持奇正藏药集团申报医药智能制造项目。目前,奇正藏药集团申报的“基于自主核心智能装备的藏药外用制剂智能工厂建设”项目已经通过专家评审,项目总投资 8080.59万元,争取到工业和信息化部支持资金 450 万元。

(六)供应保障。全区医药行业全面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加大对大宗常用藏药材和名贵濒危野生藏药材的繁育、栽培、种植、推广力度,截至目前,共扶持藏药材生产种植项目11个,下达扶持资金1410万元,种植藏木香、螃蟹甲、独一味、灵芝、桃儿七、枸杞等药材品种 10 余种,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藏药材的生产供应。

二、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五)公共服务体系不健全。检验检测资源缺乏,全区仅有西藏自治区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一家自治区级药品检验检测机构,检验类别多,检验周期长,为全区医药企业提供检验检测服务能力较弱。药材交易体系建设滞后,企业收购药材多为从散户直接收购,购买药材渠道分散,未形成统一的药材交易市场。

三、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种植基地建设,保障原材料供应。全面开展藏药材资源普查,有针对性地开展藏药材种植繁育保护工作,统筹建立藏药材种苗繁育基地,扶持引导开展藏药材人工繁育技术研究,构建藏药材种植和保护开发体系。

(二)加强技术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围绕藏医药领域重点方向、关键技术,加快推进企业技术中心、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中试中心等创新平台建设。集中支持藏医药健康产业基础性、前沿性和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加快突破藏药生物医药领域核心技术。

(三)优化产业结构,引导企业集聚发展。推动企业兼并重组,提升产业集中度,着力培育重点骨干藏药企业和特色优势藏药企业,鼓励区内医药生产企业通过联合、兼并、控股等多种形式整合上下游资源,打造大型医药集团,做强特色优势藏药企业,打造知名藏药品牌。

(四)加强质量监管,健全服务体系。严格执行新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建立科学有效的质量标准和控制方法,推广质量控制、自动化和在线监测等技术在藏药生产中的应用,完善从原料到成品的全过程质量控制体系,加快推进藏药区域性标准建设。

第四篇:崂山区花卉产业发展现状调查报告

崂山区花卉产业发展现状调查报告

2007年04月28日

花卉产业是自80年代以来在我国形成的一项融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于一体的新兴产业,同时也是实现经济发展、生态改善、农民增收的“三赢”产业,它不仅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发展空间,而且对于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城乡互动,美化城市和家庭环境,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别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就我区而言,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花卉产业在全区经济中的地位日渐凸显,成为增加农民收入和扩大就业的重要途径之一。为全面分析花卉产业在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探究提升花卉产业档次和水平的途径与措施,在三月中旬至四月份期间,崂山区统计局组织相关人员成立花卉产业调研小组,制定花卉产业调研方案、设计调查相关指标,会同中韩街道办事处有关人员深入基层和调查对象进行了实地调查。在为期一个多月的调研过程当中,通过座谈及问卷调查等方式,我们先后走访了中韩街道办事处、区政府相关部门、枯桃社区、张村社区,调研范围包括区内几十家花卉生产销售企业、花农以及花卉苗木绿化企业,采取全面调查与抽样调研的方法,初步了解了我区花卉产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并提出了我区下一步更好地推动花卉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现阐述如下:

一、我区花卉产业发展现状

(一)发展花卉产业是我区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之一。我区现有人口21.98万,其中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64%左右。由于我区地处青岛城市化前沿,“五大中心”的新城区功能定位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必然给逐年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提出严峻的课题。一方面,城市化步伐加快使大批农民转为无地或少地农民,土地资源日益紧缺,2006年人均农业用地不到两分,传统农业发展空间越来越小。另一方面,多年从事农业劳作的农民不可能在短时间内适应城市生活节奏,且本身固有的技能和素质与区内高新技术企业的要求相差悬殊,就业问题令人担忧,进而也会影响到社会的安定和人民的生活。对此,我区在大力发展三产加快城市化进程的同时,仍然保留了适度的农业经济,以保障我区由农村向城市转型期间的劳动力就业需求。近年来,适时调整农业结构,把加快发展特色农业、精品农业作为新农村建设中拉动农业的增长点,花卉产业也就应运而生并日渐壮大。2006年,我区在全市虽然属人多地少的区市,但农民人均纯收入7599元位居全市第一,形成了鲜明的“反差”效应,这主要得益于我区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得益于我区农业结构调整。

(二)花卉产业拉动当地农民增收,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效果明显。经调查,2006年我区从事花卉生产销售的企业120家(不包括区属企业,以下同),个体花农500余户,苗圃200余家,花卉苗木绿化企业50家,总共870家(户),比上年增长8.8%,从业人员共3600多人,比上年增长16.1%,花卉苗木种植面积2000亩,比上年增长5.3%,花卉经营交易面积60亩,比上年增长32.3%。2006年经销盆花400万盆,花卉年产值1亿元,比上年增长35%,花卉年产值约占我区农业总产值的10%,拉动当地农民增收2000元,占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5%。花卉产业的发展不仅为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开辟了一条新的有效的途径,解决了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出路,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再就业的压力,同时也为我区的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花卉基地建设成效显著,枯桃成为青岛最大的花卉种植基地和集散中心。做为我区花卉产业代表的枯桃花卉已有150多年的生产和销售历史,全村70%以上的劳动力从事花卉种植和销售,花卉销量占全市花卉总销售量的一半以上,市北区的南山、河马石,李沧区的李村等市场的花卉绝大部分来自枯桃。2003年枯桃社区建设了面积11000多平方米的青岛枯桃花卉交易中心,2004年投资200万元建设了面积达2300平方米的智能花室,投资300万元建设了面积达10000平方米的连栋种植温室,2005、2006年又先后投资300万元建设了高档生产展销温室10000平方米,目前枯桃已经成为青岛最大的花卉种植基地和集散中心。

(四)政府对花卉产业扶持力度逐步加大,花卉生产企业投资额逐年增加。2003-2005年区政府对我区花卉产业扶持资金分别为120万元、282万元和374万元(2005年扶持资金包括枯桃百花园等农业生态园项目270万元),2006年区委区政府下发了《关于鼓励特色农业、精品农业发展 增加农民收入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我区要把“抓花”作为种植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之一。调查结果显示,2006年,我区花卉生产销售企业、苗圃以及花卉苗木绿化企业生

产投资3.18亿元,比上年增长27%,其中:88%的花卉生产投资来自于企业自有资金,贷款比重为8%。2003年至2006年,平均投资额由45万元增加到86万元,年均增长24%。

二、我区花卉产业发展特点

(一)以购进为主,种植为辅。统计资料显示,我区花卉产业呈现出产、购、销一条龙模式,目前主要以外购销售为主,销售额占花卉总销售额的80 %。购进品种主要有蝴蝶兰、凤梨、红掌、蕙兰、杜鹃、仙客来等。种植品种以草花为主,主要有一串红、菊花、月季、牵牛花、栀子、桂花等,销售额占花卉总销售额的20%。

(二)花卉销售季节性强,销售范围集中在市内,销售对象主要以团体为主。春节前一个月是我区花卉销售的旺季,销售额占全年花卉总销售额的45 %,每年“五一”节期间举办的枯桃花会是另一个销售高峰期,销售额占全年花卉总销售额的10%。花卉的销售对象主要是私营业主,农户家庭购花较少。青岛市内销售的花卉占72%,市外省内销售的花卉占18%,销往省外的花卉占10%。销售对象中团体购买占47%,个人购买占21%,经销商占32%。

(三)由枯桃花卉带动的产业链初步形成,产业化程度日益提高。2003年以来,枯桃社区充分挖掘“百年枯桃花卉”的资源优势,通过采取设立市场,做强品牌、强化载体等有效措施,延伸发展与之相关的配套产业,进一步拉长了产业链。枯桃花卉交易中心设立花卉交易摊位70余个,岛城知名专业花卉公司和花卉园圃大多在此有经营展示摊位,还延伸发展了根雕、观赏鱼、鸟、奇石等行业,年直接交易额达2000余万元,同时枯桃社区大力拓展旅游、餐饮、园林绿化、休闲娱乐等多个相关产业,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近千人,2006年实现花卉及相关产业产值1亿多元。在枯桃花卉的辐射、带动作用下,张村花卉大世界及周边区域开设花卉交易摊位有60余个。王哥庄、沙子口街道种植耐冬、桂花的农户也凭借枯桃交易中心,拓展了销售渠道,增加了家庭收入。枯桃花卉带动全区花卉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今年年初,由枯桃投资建成的凤凤生态食府的开业,标志着我区花卉产业进一步拓展到餐饮业。

三、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困难

(一)花卉生产规模小而分散,土地价格成为制约我区花卉生产产业化的重要因素。虽然我区已有150多年的花卉生产和销售历史,但花卉生产、流通企业均处于零星生产、分散经营的状态。2006年,我区花卉产业实现的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仅为10%,花卉平均亩产值约5万元,远低于花卉生产发达国家亩产值50万元的水平;我区现有10亩以上的花卉生产企业(户)不到30家,最大的生产户经营面积仅为50亩。花卉生产规模小,不仅不利于先进技术、先进品种的引进和推广,而且难以降低生产经营中的固定成本,削弱花卉产品的价格竞争力,更不利于我区花卉品牌的培育销售。随着我区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用于花卉种植的土地紧张,加之土地价格较高,可谓“寸土寸金”,大规模的花卉种植基地难以形成,严重制约了我区花卉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二)花卉种植生产新技术需要推广普及,种植、销售高档花卉的企业相对较少。从调查情况来看,目前我区花卉市场中单盆售价超过千元的花卉品种仅有高档兰花、盆景,零售价格超过500元的花卉品种占全部花卉销售品种仅为10%。现有的中高档花卉凤梨、红掌、大花蕙兰,来源还是主要依赖从广东、北京、天津等地购进。在调查中,部分花农感到他们的花卉生产技术含量低,常规花卉品种多,品种重复现象突出,多为粗放经营,一旦市场相对饱和,极易形成恶性竞争。调查中发现,原始的花卉种植生产成本较高,例如,生产蝴蝶兰用于冬季保温的煤等燃料费用占生产成本25%,如何降低能耗,实现花卉种植集约化,获取最新的花卉种植生产新技术是花农们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

(三)花卉产业对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不够突出。2006年到我区花卉节参观旅游的游客20万人次,占我区全年游客总量不足4%,单日游客量仅相当于啤酒节的十分之一。2006年花卉节期间拉动周边餐饮收入300万元,占我区全年餐饮收入1.5%。

(四)花卉出口市场有待拓展。从调查资料看到,我区目前花卉产业虽然有一定的发展,但是销售市场仅局限在省内,省外也只有10%,国外空白。

四、建议

(一)尽快成立崂山区花卉协会,加强技术服务和推广体系建设。花卉产业已成为我区种植业的一大亮点,花卉生产销售具有旺淡季分明、销售期短、期货性质突出等特点,如果没有宏观的市场把握,则容易误导产业方向。为促进花卉行业的规范有序和产业化经营,建议尽快成立崂山区花卉协会,以便制定花卉生产相关技术操作规程和产品质量标准,促进品牌管理,实现统一规划,统一生产技术服务,统一产品质量标准,统一市场营销,扩大我区花卉规模化经营。充分发挥花卉协会在信息集散,宣传引导方面的职能作用,把花农组织起来,信息共享、技术共享、品种共享,共同来维护花卉市场稳定,避免恶意竞争。

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强对花农的专业培训,可通过请花木专家和种养大户给花农授课等多种形式,提供花卉种植相关技术,引导农民从花卉技术推广中得到实惠,启发花农自觉使用新技术,从而培养一支懂生产、会经营的现代化花农队伍。

(二)尽快制定我区花卉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延伸花卉产业链条。目前我区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带动相关产业作用日益加强,建议尽快制定我区花卉产业发展总体规划。规划应立足高起点、有特色,侧重观光游览、生态、餐饮、休闲、物流等方面的内容。生态旅游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一个新的亮点,以我区花卉产业为载体,精品项目多点支撑,树精品、抓亮点、打品牌,加速发展生态旅游观光农业,坚持把生态旅游观光农业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潜力源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有效途径来抓,推动我区花卉业的上档升级。

建议在滨海大道(枯桃、张村沿线)两侧,规划设计四季花开的花卉绿化带,既能起到美化效果,增加城市风景,又可起到宣传作用。

(三)加大扶持枯桃花卉力度,强化龙头带动作用。为使我区花卉产业尽快做大做强,应采取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发展模式,推动我区花卉产业的壮大、产业结构的优化。以枯桃花卉为纽带,连接基地与农户,依靠其辐射、带动作用,带动广大农民种花及发展其它相关产业,降低经营成本,有利于集约利用全区的农业资源,形成集团化和专业化,提高花卉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政府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大技术支持、资金扶持、宣传支持及销售帮扶(帮助企业开辟花卉网上销售等多种渠道)。另外要特别注重为我区花卉苗木生产企业向国内外市场承揽园林绿化工程等大项目来牵线搭桥,促进生产与经营相衔接。

(四)科技兴花,培育我区花卉名优品牌。花卉市场的竞争,归根到底是花卉质量的竞争。立足我区优势,培育特色品种是我们的当务之急。崂山耐冬具有抗寒性强、树态优美、四季常绿、冬季开花、花期从10月到翌年5月长达半年之久等特点,其经济效益是南方产耐冬的3-4倍,目前在我区王哥庄的东台、浦里及沙子口的大河东村庄均有种植。崂山耐冬是青岛市的市花,并且在名著《聊斋志异》中,崂山耐冬化作为美丽传说中的“绛雪”的故事已为大家所熟悉,借助上述两方面优势,我们应在品牌宣传及深挖花卉历史内涵上大做文章。

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四季如春生态园艺有限公司培育的高山杜鹃,非常适合崂山区的土壤酸性、空气湿度、光照及水质要求,单盆的销售价格就能达到300元左右,主要销往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而且供不应求,极具市场竞争力。该公司和比利时、德国的花卉公司合作进行育种及组培方面的科研工作,目前已掌握了高山杜鹃200多个品种的生产技术,将以每年十个以上的品种推向市场,基本改变我区的高山杜鹃主要依靠外地引进的局面。

(五)提升我区花会的办节档次,提高节庆效应。我区的枯桃花会已经成功举办了三届,但节庆效应还有很大提升空间,主要表现在枯桃花会期间市民广泛参与率不高,花会对当地经济拉动不明显。建议将国际会展中心作为主会场,依托其影响力和良好的硬件设施等优势,科学策划,提升档次,广泛宣传,举办立足全省、面向全国的花卉博览交易盛会。

当前,全国花卉业及相关产业迅速发展、产品分化、细化日趋明显,青岛作为2008年奥运会水上项目的分会场存在强大的潜在客源市场和花卉需求,充分利用和发挥我区发展花卉及相关产业的天然条件和后发优势,将花卉培育为全区农业的支柱产业之一,努力促进全区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促进全区农民收入水平再上新台阶。

第五篇:关于来宾市蔗糖产业发展现状的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 08年8月10日至8月30日调查范围: 广西来宾市及所属辖区来宾市地处广西中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相宜大面积种植甘蔗2006/2007榨季全市进厂原料蔗1033万吨、蔗糖产量130.4万吨蔗糖产量占全国的11.6%占...调查时间: 08年8月10日至8月30日

调查范围: 广西来宾市及所属辖区

来宾市地处广西中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相宜大面积种植甘蔗2006/2007榨季全市进厂原料蔗1033万吨、蔗糖产量130.4万吨蔗糖产量占全国的11.6%占广西的18.1%蔗糖业对来宾财政收入的贡献率达到28%以上蔗糖业已经成为农夫脱贫致富、地方财政增收的重要途径.农业机械化在甘蔗生产中发挥了较大作用2006年来宾甘蔗生产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为18.76%其中:蔗地机耕面积91万亩占甘蔗种植总面积的46.19%;机械中耕施肥培土1万亩机械浇灌面积4.5万亩2006/2007榨季投入运蔗拖拉机的1250台运蔗量占进厂原料蔗总量的25%。中国是世界第三大产糖国,同时也是世界第二大糖消费国。自2005年下半年起到目前为止,由于国际糖价暴涨,刺激了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食糖生产国产量大幅增长,一时间,制糖业发展前景被人们普遍看好。2006年10月29日,温家宝总理视察来宾蔗糖业时反复叮嘱,要做好甘蔗和制糖业这篇大文章。

糖是排在粮、棉、油之后山莅我国

国计民生的大宗农产品,也是我国农产

品加工业特殊是食品工业及下游

产业的重要基础原料。糖业的稳定,不

仅山莅

几千万糖农的切身利益,而且山

莅食品

工业及下游产业的发展,山莅人民生活

和社会稳定。经过几十年努力,我国基

本实现食糖自给,行业得以稳定健康发

展,老少边区糖农收入得到保障,成果

来之不易。目前,我国糖料种植面积2350

万亩,年产食糖1100万吨左右,是位列巴西、印度之后的世界第三大产糖国,同时也是仅次于印度的第二大消费国。而这其中,有90% 的产量来自我国广西、云南、新疆、内蒙古等边疆省区,山莅糖料及相关农业人口几千万人,糖业是边疆少数民族聚集地经济的支柱产业,也是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产业。就广西来讲,全区89 个县(市、区)中就有56 个种植甘蔗,涉糖农村人口2600 余万人,这其中全区49 个贫困县中又有36个县的财政收入相称部分来自蔗糖产业。详细到来宾,制糖是我们的支柱产业,肩负着农民增收、财政增长、企业增效的重要作用。

建市以来,来宾市以来宾东糖集团为龙头,带动其他制糖企业,一元为主,多元开拓,打造制糖行业完整产业链,目前已形成了甘蔗-制糖-酒精-生物有机肥和甘蔗-制糖-酵母及其抽提物、甘蔗-制糖-蔗渣-浆纸-废液碱回收三大循环经济产业链,全市蔗糖业实现了持续稳定快速发展。

2006/2007年榨季进厂原料蔗1033万吨,产糖130.4万吨,平均亩产原料蔗5.25吨,农民种蔗收入28.4亿元,占全市种植业总产值45%。人岿收入1352元;农民种蔗人岿增收547元。蔗糖业实现工业产值44.49亿元,利润7亿元:占工业利润的50%,是工业产值和利润的主要渠道。蔗糖税收5亿元,占全市财政总收入的1/4以上。有10多项主要经济技术和财务指标比上榨季大幅度增长,创历史新高,提前实现“十一五”发展目标。作为广西最大的糖业生产基地,来宾在发展糖业的基础上,重点抓好集群建设,发展糖业循环经济,同时紧紧抓住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和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机遇,招引海内外大企业、大...提前实现“十一五”发展目标。

作为广西最大的糖业生产基地,来宾在发展糖业的基础上,重点抓好集群建设,发展糖业循环经济,同时紧紧抓住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和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机遇,招引海内外大企业、大集团的财力、技术和先进治理经蚜宫提高工业区产业项目的影响力和带动力,并重点扶持以来宾东糖集团、英糖博华、博宣、忻城南华糖业、来宾永鑫糖业为龙头的产业集群;以东糖集团为龙头,一元为主,多元开拓。打造制糖行业完整产业链,使糖业产业基本形成了产业间、企业间和企业内部循环。

支柱产业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必须做强做大做优支柱产业。近年来,来宾市大力实施“百亿蔗糖业工程”紧紧围绕蔗糖产业这一支柱产业做强做大做优,带动和促进了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种蔗制糖既能为当地提供税收,又能促进农民稳定增收。近年来,来宾市围绕蔗糖业发展循环经济,拉长甘蔗产业链,做强做大做优,蔗糖产业发展态势良好。一是“支柱产业”观念更加牢固,加快发展蔗糖业的思想熟悉得到进一步强化;二是科技兴蔗工作深入开展,加快了甘蔗生产高产、高效、优质发展进程,积极推广新种类、新技术,重点狠抓“两高”甘蔗良种的推广,全面实施“吨糖田”

建设工程,有效提升了蔗糖生产的科技水平;三是制糖企业生产能力进一步得到提升,确保了企业生产能力与原料蔗生产规模相匹配;四是企业管理和内部改革工作进一步加强,节能降耗成效明显;五是保持蔗糖生产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六是原料蔗款得到及时兑现,提高了蔗区群众砍蔗、管蔗、种蔗的积极性,实现了工农的良性互动。但蔗糖产业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如蔗糖生产管理体制落后,影响产业做大做强;原料蔗生产、水利、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机械化程度低,农业劳动生产率低,原料蔗生产经营规模小;甘蔗种植成本居高不下,难以充分调动农民种植的积极性;制糖工艺技术与装备与先进地区水平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能耗偏高,产出率不高,自动化程度低,生产率低,成本高;综合利用率低,综合利用产值仅占制糖业销售收入7%左右,等等。要解决些制约蔗糖产业做强做大做优的突出问题,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开拓创新,大力实施“百亿蔗糖业工程”,做强做大做优蔗糖产业。

今年上半年,全球最大的酵母抽提物

生产商——法国乐斯福集团落户来

宾,与来宾东糖集团共同投资 10

亿元,成立合资公丝,将生产高活性

干酵母和酵母抽提物这两种具有高

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产品。据了

解,目前,第一期年产 1.5 万吨

干酵母和年产0.6 万吨酵母抽提

物项目进展顺利。这个项目不仅将给

来宾最大的制糖企业东糖集团带来

创新性的发展,也给来宾市的糖业循环经济发展填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发展糖业循环经济是来宾市做大做精糖业的路径选择,是一种战略性的选择。

此后,来宾市的决策层推出了系列措施确

保糖业,循环经济战略的顺利实施。这些

措施包括:为加快发展生态糖业提供技术

保障,引进各种人才,推广良种良法、深耕深松、蔗叶还田等技术,提高甘蔗单产;制糖企业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推动技术创新,进一步节能降耗,提高经济效益;以重点项目建设为中芯,加快发展生态糖业;以循环工业园区建设为载体,构建生态糖业发展新平台。充分研究和利用国家相关产业政策和环保项目的优惠政策。

虽然,我们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我们还应该看到我们发展蔗糖产业所面临的一定的困苦,从全国的情况来看,由于受传统种植方式和制作工艺水平的限制,我国甘蔗种植主要分布在贫瘠的山坡地和旱地,以小农经济为主,户均种植面积3~5 亩,且多以手工种植和收获,没有实现机械化,生产效率很低,制糖成本高。目前我国食糖平均成本约3500 元/ 吨,而从澳大利亚免税进口加工成白糖后的成本仅为3000 元/ 吨,因此,在国际竞争方面我们处于成本劣势。

而从我市我情况看,较突出的问题是:甘蔗生产机械化程度低、甘蔗种类的培育与研究、蔗糖循环经济的进一步加强完善。

为此,一些专家学者给出了我们一些好的建设意见:

1.夯实蔗糖产业基础

甘蔗种植是发展蔗糖产业的基础。发展蔗糖产业,首先必须确保原料蔗的生产。兴宾区有丰富的土地资源,甘蔗生产的条件得天独厚。目前,甘蔗种植面积150万亩,还有30万亩的“高边田”可种甘蔗。要通过完善惠农政策,做好土地流转,提升规模化、机械化、产业化水平,实施“甘蔗上山下田”战略,确保甘蔗种植面积达到180万亩以上,为做强做大做优蔗糖产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2. 发展农业机械化

充分认识甘蔗生产机械化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把甘蔗生产机械化列入来宾市的经济发展战略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首先发展农业机械化。近年来,国家颁布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自治区出台了 《农业机械化管理条例》,来宾市委、市政府提出了要把蔗糖业作为百亿元产值的大产业来抓。因此,必须充分认识甘蔗生产机械化的重大意义,把发展甘蔗生产机械化纳入来宾市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把发展甘蔗生产机械化当作“甘蔗增产增效工程”的重点项目来抓。

3.依赖科技进步提高单产

继承推广新台糖、新桂糖、新粤糖为主的良种良法,实现甘蔗优良种类的覆盖率达到100%。推广大马力拖拉机进行蔗地深耕深松,推广地膜覆盖冬春植蔗,不断提高蔗地的保水、保肥、抗旱、抗倒能力。坚持恻土配方施肥,采用蔗叶还田、蔗地间套种绿肥等方式增加土地肥力,降低投入增加收入。按高标准、高质量加强对“吨糖田”的管理,推广防病虫除杂草的高新技术,增产降耗,提高单产和糖分指标。

4.打造蔗糖产业发展平台

加强承接产业转移工作,抓住国家对东部和中西部加工贸易实行差别政策的有利机遇,优化投资环境,筑巢引凤,引凤筑巢,大招商,招大商,吸引更多的蔗糖产业企业和优秀人才前来落户。协调和服务好区域内的酵母、酒精、生物肥、蔗糖深加工等企业,使之获得发展和壮大。妥善处理好市场配置资源与政府宏观调控、行政手段与法律手段、企业与农户三个关系,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资产为纽带,推进企业间的再重组联合、功能互补和实力扩充,达到规模经济效益,增强市场竞争力。

5.拉长蔗糖生产产业链

当前,兴宾区蔗糖产业链产品主要由原料蔗、成品糖、酒精、浆纸、机制纸构成,基本上属于蔗糖产业链上的初级产品,距产值最大化还有很大差距。要用抓工业的理念抓蔗糖生产,加强自主创新,促进产业升级,实现粗放型经济向集约型、循环型、节约型经济转变。运用高新技术和环保理念,构建“甘蔗-机糖-糖蜜-

酒精(酵母、核糖核酸)-酒精废液-喷淋甘蔗、甘蔗-机糖-蔗渣-造纸-废液碱回收-再利用、甘蔗-机糖-滤泥-复合肥-回田种蔗和甘蔗-机糖-精细糖、棉糖”等四条资源综合利用产业链,着力培育制糖业产业集群,将原料蔗“吃干榨尽”,以提高产品附加值,不断提高制糖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环境效益,使蔗糖业真正成为循环经济的核芯产业和示范产业,实现蔗糖产业产值超100亿元,把蔗糖业打造成全国一流的生态产业。我相信,有了各方面的努力与支持,来宾的蔗糖产业一定会得到良好而有效的发展,蔗农的生活也将更上一层楼。

下载渭源县党参产业发展现状调查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渭源县党参产业发展现状调查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云南核桃产业发展现状调查报告(推荐阅读)

    关于云南核桃产业发展现状调查报告张志成前言核桃是世界四大干果之一,栽培历史悠久,分布广泛,果实除含有营养价值极高的油脂,还有优质蛋白质,资料显示,1千克核桃仁的营养价值相当......

    中国煤炭产业发展现状

    近日,国内主要电力企业与煤矿企业签订了2010年电煤供应合同价格协议,可以看出,合同价格较2009年上调了约30元至50元/吨。受冬季消费高峰、天气因素以及节日储备等阶段性需求因......

    全区旅游产业发展现状调查报告(仅供学习)

    全区旅游产业发展现状调查报告(仅供学习)近年来,我区围绕乡村旅游产业,打造出了一批特色乡村旅游项目,见到了一些实实在在的成效,为群众带来了实惠。同时,以编制“十四五”规划为契......

    关于来宾市蔗糖产业发展现状的调查报告!(5篇)

    广 西 科 技 大 学 可行性研究报告 名 称:来宾市蔗糖产业发展可行性研究报告院 别 : 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专 业: 食品科学与工程 班 级 : 食品112班 学 号: 201301405098 姓 名......

    南充市养生产业的现状与发展调查报告

    南充市养生产业的现状与发展调查报告姓名:张弛谢萌(商学院09级 经济学专业2班)养生(health maintenance),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

    蛋鸡产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蛋鸡产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经过近几年的发展,蛋鸡生产已成为我县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重点项目。一、蛋鸡产业发展的现状近年来,我县的蛋鸡产业化进程加快,产业化经营初......

    肉羊产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近10年来,我国肉羊养殖业平稳发展,肉羊生产成本较低,肉羊产品销路看好,市场稳定。我市是国家优势肉羊产业带和省沿黄牛羊产业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统计,目前全市羊饲养总量达265多......

    中药材产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靖州县中药材产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张克达 蒋细春为掌握我县中药材生产、经营、加工、销售情况,促进中药材产业健康发展,增加林农群众收入,我们组织人员对全县部分中药材发展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