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强基固本 改革创新 全力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
强基固本 改革创新 全力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
重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是一条重要建党原则。根据中共中央的统一部署,各基层党组织和党员要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按照市委、县委的有关要求,镇党委制发了我镇的基层组织和党员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实施意见。
一、抓好素质培训,巩固基层党组织的思想基础
我镇现有党员 人,党支部 个。中层党员干部和支部书记是党建工作的骨干,我们把提高党建骨干的整体素质列为2010年度工作重点,并提出了全方位培训、分层次实施的思路和方案。通过基础知识培训,不断强化理论素质。进一步提高了基层党建骨干的理论水平。
二、必须充分认识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意义。在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重大部署,是巩固和拓展我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的重大举措,是激发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和党员生机活力,促进党组织和党员更好的联系和服务群众,始终保持党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必然要求,是推动党的建设更好的为人民服务,促进我镇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保证。
三、必须准确把握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任务要求。我镇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总体要求
是: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动我镇又好又快发展”为主题,坚持从实际出发,改革创新,务求实效,统筹推进党的建设其他经常性工作,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推动科学发展,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中再建新功。
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要突出四个方面:
一、要结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颁布实施,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基本路线和教育方针政策,科学谋划制定 “十二五”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我镇科学发展思路、举措,进一步组织引导各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推动我镇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上来。
二、各党组织和党员要积极投身到平安创建、文明村庄、绿色家园、和谐社会创建工作中来,推动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要强化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安全稳定意识,及时了解和掌握党员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做好教育引导工作,主动排查矛盾纠纷,做好化解工作;要在重大突发事件面前,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坚决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
三、各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要积极参加对口帮扶、志愿服务活动,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党组织和党员要增强服务
意识,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各项教育民生政策。
四、要进一步优化组织设置,扩大组织覆盖面,创新活动方式,认真做好党员教育、管理和发展工作;要积极扩大党内民主,要进一步改革“三会一课”模式,深化党员教育“五个一”活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要进一步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带动工会、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等各类基层组织建设。积极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进一步激发党员队伍的生机活动,造就高素质的基层党组织队伍。
四、进一步明确创先争优活动的主要内容。
创先争优活动的主要内容是: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当优秀共产党员。为此要明确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
“先进基层党组织” 的标准是做到“五个好”:一是领导班子好。领导班子团结协作,求真务实,勤政廉洁,能全面贯彻党的方针,有较强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二是党员队伍好。广大党员始终做到理想信念坚定,宗旨观念牢固,党员意识强,先锋模范作用突出。三是工作机制好。坚持民主集中制,注重加强制度建设,基层党组织教育、管理、监督和服务党员机制完善,党员民主参与、民主选举、民主监督渠道通畅。四是工作业绩好。基层党组织围绕中心、工作成绩突出,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五是群众基础好。基层党组织在群众中有较高威信,党员在群众中的影响力、辐
射力、带动力进一步增强,党群干群关系密切,党组织得到群众拥护。
“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是做到“五带五争”:一是带头学习提高,争当勤学标兵。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自觉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学习,加强相关领域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二是带头创造佳绩,争当敬业模范。热爱党的事业,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埋头苦干,开拓创新,无私奉献,在工作学习中取得突出成绩。三是带头服务群众,争当为民先锋。深入贯彻群众路线,着力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积极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自觉维护群众利益。四是带头遵纪守法,争当自律表率。自觉遵守党的纪律,模范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五是带头弘扬正气,争当和谐卫士。发扬社会主义新风尚,遵守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弘扬高尚品质,诚信守信,正直做人。
各党支部要对照“五个好”、“五带五争”的标准,提出创建“先进党组织”、争当“优秀共产党员”标准。积极开展评选活动。对创先争优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
五、加大工作力度,优化基层党组织的运行机制和环境优化工作环境,规范工作秩序,加强工作监督是我们推动党建工作的基本思路。
第一,优化基层组织设置,为基层党建提供良好的组织基础。明确优化设置后各类党组织的具体职责、活动内容及活动方式等,特别注重对各支部书记的培训教育和管理。根据不同特点的党支部,因势利导,积极开展“加强学习促管理,发展经济促和谐”主题实践活动,充分发挥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第二,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工作作风建设,为基层党建提供到位的约束机制。签订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书。召开机关加强和改进工作作风干部大会,出台《改进和加强机关工作作风的实施意见》。将党建工作目标具体化和责任化。为保证效果,每半年进行一次督查,对督查结果进行通报。对未完成的工作和任务采取一级对一级、一事一卡的“督办卡”形式进行催办,大大提高工作成效。
第三,重视基础和制度建设,保证经费支持力度,为基层党建创造良好的发展支撑。我们完成全镇余名党员的数据库建设,实现动态管理;建立并完善从党委议事、联系群众到干部管理、机构设置等方面的一系列规章制度,促进长效机制的建立;加强对基层党支部学习的指导,精心制定学习计划,定期发放学习资料。在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我们加大对基层党建工作经费的支持力度。去年开始,给各支部下拨了 万元的建设经费,今年将增至 万元;先后为的培训和硬件建设费用;设立干部培训专项经费 万元;每年为党支部书记发放专项工作津贴万多元。
六、坚持改革创新,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工作水平
党组织具有教育、管理、服务等多项功能,但这些功能必须
通过适当的平台和方式才能实现。平台和方式的好坏,影响着功能的发挥。我们在继承中不断创新,在创新中深入探索。
第二篇:以改革创新精神稳步推进“强基固本”工程
以改革创新精神稳步推进“强基固本”工程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今年,全国和全省组织工作会议对做好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作出了新的部署,提出了要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党的建设工作更富有时代气息、更富有实际成效的总要求。我们必须紧扣科学发展这个时代主题,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求新思变谋实招,以改革创新精神稳步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强基固本”工程,为全力开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新局面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证和组织基础。
进一步深化“三级联创”,突出“三个更加明显”
“三级联创”活动是加强农村基层党的建设的有效抓手和根本途径。新时期,党中央先后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两大历史任务,不仅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也为加强农村基层党的建设赋予了新内涵。
按照乡镇党委和农村党组织“五个好”建设目标,我们从五个方面进一步深化“三级联创”活动:一是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强化组织保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在党,重心在基层。我们按照中央《关于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的意见》等4个长效机制文件和区委出台的 “1+7”文件精神,不断巩固和发展农村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建立健全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长效机制,特别是区委组织部设立了党员服务中心,乡村两级设立了党员服务站点,广泛开展“党员设岗定责”、“党员承诺制”、“万名党员结对帮扶”等活动,让广大党员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充分发挥出先锋模范作用。二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生产发展是基础。我们把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作为“三级联创”活动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探索创新村级组织设置的思路,通过大村带小村、强村帮弱村的有效形式,着力提高全区农村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村经济整体发展,提高农民物质文化生活质量。三是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保障农民民主权利。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我们在创建活动中继续扩大农村基层民主,落实各项民主制度,确保广大农民群众真正享有各种权力,激发他们建设自己美好家园热情。四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培育新型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民群众是主体。我们紧紧围绕提高农民综合素质,繁荣农村文化事业,倡导健康文明的新风尚,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送文化、送技术、送服务活动,帮助农民更新观念,掌握知识,努力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五是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保持农村稳定。没有农村的和谐稳定,就没有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我们积极引导农民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诉求,及时疏导群众情绪,防止矛盾扩大和激化,努力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和萌芽状态;切实加强农村和谐社会建设,进一步引深以人和、家和、邻里和为主要内容的“三和”创建活动,使之成为和谐社会的健康细胞。
通过进一步深化“三级联创”活动,使区委在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核心地位更加明显,乡镇党委的关键作用更加明显,村级党组织建设成效更加明显。
进一步推进制度创新,促进“三个转变”
制度不仅是农村基层党组织正确行使权力的准绳、人民群众维护正当利益的保障,更是推动工作向前的动力。近两年,我们制定并出台了党建工作“1+7”文件,其中包括《郊区村级组织规范化管理暂行办法》、《民主评议村干部实施方案》以及《农村离任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享受生活补贴制度》、《鼓励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及大中专毕业生到村任职试行办法》、《关于集体经济欠发达村财政补助暂行办法》、《特殊人才岗位津贴制度》等一系列新的规章制度,有效地规范了农村基层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实践证明,只有通过不断推进制度创新,才能使一些具体的工作紧紧抓在手上,落实在行动中,并且使基层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呈现“三个转变”的良好局面。
一是领导干部重视党建的思想上由“要我抓”转变为“我要抓”。通过制度明确各乡镇、各部门“一把手”抓党建工作的具体职责,让他们思想上产生“不抓党建是失职,抓不好党建是不称职”的责任意识,做到基层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目标同订、任务同下、职责同查、工作同奖惩。二是各级党组织落实党建的要求上由“软指标”转变为“硬尺子”。在制定各项制度过程中,注重把目标任务进行细化和量化,最大限度地将党建工作化抽象为具体,化“空洞”为生洞,化“无形”为有形,切实解决了党建工作可操作性不强的问题。三是党员干部履行党建的任务上由“做虚功”转变为“履实则”。在落实各项党建责任制中,注重加强督查和考核力度,使基层党员干部增强履行党建任务的积极性、主动性。2008年,我们将重点围绕村干部选任方式、村级组织设置、干部考核方式、干部教育模式、人才培养形式、发展党内民主等6个“突破点”展开工作。“工作未动,制度先行”,要实现预期任务,必须要有相应的制度做保障,必须要有健全完善的制度去规范各项工作。我们将按照“内容完备、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科学管用”的要求,不断加大制度创新力度,使之更有利于促进党建和组织工作,更有利于增强党的凝聚力、号召力、创造力,更有利于激发广大党员干部的工作热情。
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实现“三个突破”
首先,我们将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作为执政能力建设的重点和关键,力争在干部选拔任用上有突破,唱好培养、选拔、使用“三步曲”。按照最讲党性、最重品行、最作表率的要求,通过机制激励、政策支持、待遇保障,逐步培养既懂党的政策,又懂经济工作的全面型干部队伍;培养具有一技之长、能够带动经济发展的专业型干部队伍。按照“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群众信得过”的标准,力争把优秀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调优配强各级领导班子。按照干部成长规律,保证人尽其才、才尽其用、量才定岗的前提下,加大乡镇与机关之间干部的“双向交流”力度,增加干部多岗锻炼的机会。
其次,我们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高度和充分发挥党员先进性的角度出发,大力发展党的力量,力争在党员发展上有突破。我们在发展新党员过程中,明确提出:新党员一般不超过35周岁,同时要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而且要尽可能掌握1~2门带领群众致富的专长或本领。这一要求不是抬高门槛,限制发展党员,而是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角度出发,专门提高入党标准,让基层党组织注重从民营企业家、种养植大户、高技能职工等农村优秀人才中选拔充实党员队伍,真正让能人成为党员,让党员成为能人。我们注重从非公有制企业中、非党村委会主任中和选聘的大学生村干部中发展党员,特别是做好新经济组织中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工作,把其中符合党员条件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党内来,增强党在新经济组织中的力量。
第三,我们按照围绕发展聚人才、集聚人才促发展的工作思路,把人才队伍作为经济发展最具潜力和活力的因素,力争在人才拓展上有突破。我们将统筹抓好党政人才、事业单位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外聘人才、郊区籍在外人才等8大类人才队伍,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与使用、引进与流动、评价与鼓励的的人才创新创造激励机制,努力构筑人才高地,营造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人尽其才的社会氛围,把各方面人才的力量凝聚到建设最具实力、充满活力、富有魅力的新郊区上来。通过加强队伍建设,使郊区真正拥有一支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和有思想、有能力、有胸怀的“三干三有”干部队伍。
总之,要在新时期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必须要以改革创新的思维、求真务实的精神、科学管用的方法与时俱进地稳步推进“强基固本”工程,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篇:创新载体强基固本
创新载体 强基固本 全面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中共湟中县委组织部
今年以来,我县认真贯彻落实省、市组织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这一主线,按照“一年打基础,两年上水平,三年见成效”的工作思路,深入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加强年”活动,从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重点、难点和薄弱环节入手,强化领导抓落实,突出特色求实效,努力构建城乡党建一体化新格局。
一、抓领导,强化工作落实
县委十分重视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先后3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基层组织建设加强年”活动。从加强领导力量入手,调整充实了县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组织部门全面抓,成员单位分工抓,结对帮扶单位协同抓,各级党组织具体抓的工作机制。研究下发了《关于统筹城乡党建工作在全县深入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加强年”活动的实施方案》,确定实施“十项工程”、明确50项目标任务,分解落实责任主体和完成时限。层层召开“基层组织建设加强年”活动动员会,具体安排部署。抽调12名党务干部,充实党建工作办公室、督查组、调研组和指导组 “一室三组”工作机构,集中力量、集中精力加强对党建工作的综合协调、督查指导和调查研究。建立了党建工作指导员、联络员制度,选派23名组工干部联乡包村,指导党建工作。严格实行党建目标责任制,各级党组织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盯着目标任务抓落实。认真落实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月汇报、季通报、半年考核和定期督查制度,从制度机制上保证了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任务的落实。坚持把宣传引导作为推动工作的重要手段,建立了湟中党建网,在县电视台和《新湟中》期刊开辟“基层组织建设加强年”活动专题栏目,广泛宣传全县“基层组织建设加强年”活动开展情况和工作中的典型做法和经验,有效推动了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的深入开展。
二、抓班子,增强工作活力
一是配齐配强乡村班子。制定了《湟中县民主推荐县乡党政机关科级正职领导拟任人选办法(试行)》,建立了县委议定选配方案,县委委员、县级干部和科级干部三个层面推荐初步人选,综合看实绩的“一议三推一看”选任机制,着重把一批能干事、肯干事、干成事的优秀干部选配到了领导岗位上。今年以来,先后提任乡镇科级领导15名,调整交流16名,转岗3名,增补乡镇党委委员5名。采取下派一批、兼任一批、竞选一批、挂职一批的“四 个一批”办法,选派6名优秀机关干部到问题村、重点村兼任村党支部书记;选派25名机关干部到新农村建设试点村挂职;通过“公推直选”、“两推一选”,选举16名办事公道、群众公认,带头致富能力强、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能力强的“双带双强型”能人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选聘110名大学生“村官”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和村委会主任助理,进一步配齐配强了村级班子。同时,加强乡镇党委书记和农村后备干部队伍建设,采取全县科级干部推荐、组织部门考察的形式,建立乡镇党委书记后备队伍36名。采取党员和村民代表民主推荐的形式,按照1:2的比例,推选1580名致富能手、回乡青年、优秀党员建立农村干部后备队伍。
二是集中整顿后进村班子。结合下乡宣讲活动,采取乡镇领导联点、下派工作组等形式,对全县确定的14个后进村班子进行了集中蹲点整顿,有效解决了村“两委”班子不和、发展思路不清、工作动力不足、推动工作不力等问题。积极协助省委组织部下乡干部,对2008年村“两委”换届中存在突出问题的甘河滩镇黄
二、西堡镇佐署等4个村进行了专项整治,从根本上解决了村级财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目前,列入整顿的后进村班子已全部得到转化,工作明显好转。三是创新基层党组织组建形式。在社区、企业实行了党组织书记兼任制,由乡镇党委成员兼任社区党支部书记,由行业主管部门党组织成员兼任企业党组织书记。在教育、政法等条块管理部门实行以主管部门重点管、乡镇党委配合管的双重党组织管理体制,有效解决了党组织管理体制不顺、合力不强的问题。按照支部+协会、支部+合作社的形式,在双寨村的汽车运输协会、苏尔吉、班仲营等村的农副产品营销协会以及土地流转合作社建立了党组织,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
四是积极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建立健全了党员代表大会、村民代表大会制度,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全面推行党内情况通报、情况反映和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认真落实党务、政务、村务公开制度,有效落实了党员、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全面推行民主提案、“两委”立案、党员议案、村民评案、民主定案、村委办案、群众督案的村级重大事务“七步民主管理办法”和村务公开向全过程公开、点题公开、“明白卡”公开、不定期公开延伸的“村务公开四延伸”,促进了村级民主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严格实行村级财务支出由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会计、理财小组组长“四人会签”制度,杜绝了不合理开支发生,促进了农 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
五是扎实开展下乡宣讲1号文件和结对帮扶活动。从县直机关和乡镇抽调799名干部与省、市下派的329名干部组成工作组,进驻全县393个村,通过采取集中宣传、分散宣传、阵地宣传、文艺宣传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中央和省委1号文件精神。按照双向选择、优势互补的原则,对结对帮扶对象和帮扶方向重新进行了调整,建立了“一帮一、一帮多”的帮扶工作机制。各帮扶单位党组织结合下乡宣讲1号文件活动,深入开展党支部“手拉手”结对帮扶活动,积极为基层办实事、办好事。期间,共举办各类科技培训班22期,联系输出剩余劳力365人,排查调处邻里、土地矛盾纠纷31起,协调解决农贷资金508万元,配备办公用品、电教设备和帮扶物资折合现金34万元,逐步形成了以城带乡、整体推进的党建工作新机制。
三、抓管理,加强队伍建设
一是认真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建立了发展党员目标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要求千人以上村每年发展党员不少于2-3名,千人以下村每年发展党员不少于1-2名,对出现连续2年不发展党员村的乡镇,年终党建目标考核“一票否决”。采取党员推、群众推、群团组织推和党组织重点培养、指派专人联系培养的“三推两培”措施,着力培养 发展党员。今年以来,共培养入党积极分子1340名,新发展党员536名。
二是切实加强流动党员管理。在27个党(工)委建立了党员信息库,将全县1.5万余名机关、农村党员全部纳入信息库,实行“户籍化”管理。建立了覆盖全县的流动党员服务站点,并进行挂牌和规范布置,构建了县、乡、村三级管理服务网络。严格落实党员外出请销假制度,建立了流动党员定期排查和登记制度,坚持每半月开展一次集中排查活动,实行“一人一卡、一委一联、一月一访、一年一评”的四个一跟踪式管理,及时掌握流动党员去向,强化了对流动党员的管理。
三是搭建党员发挥作用平台。广泛开展了公开承诺活动,全县1.1万余名农村党员结合各自实际,承诺办实事项目18900件,目前,已落实13740件。深入开展了“党员奉献岗”活动,全县393个农村党支部都设置了服务类、示范类、监督类“奉献岗”,选派8900多名无职党员在“奉献岗”当先锋、做奉献。认真开展“三培双带”活动,培育致富能手党员542名,培育“双带型”村干部351名、“双带示范户”1200户。全面落实“农村党员一线通”制度,健全完善了“12345”维稳工作机制,引导农村党员在维护稳定中发挥“信息员”、“调解员”、“宣传员”作用,为 党员发挥作用搭建了良好平台。组织全县广大党员干部开展了庆祝建党八十八周年“六个一”系列活动,进一步激发了广大党员干部的工作热情和工作动力。
四是注重党内关爱激励。在县委组织部开通了“12371”党员咨询服务电话,为党员提供党内政策和党务工作咨询、反映情况等方面的服务。采取争取上级支持、县财政配套、县管党费拨付等方式,筹集资金25万元建立了党员关爱帮扶基金,为70岁以上农村高龄党员代缴新型合作医疗参合金,并通过在县职校进行技能培训,在甘河工业园区联系就业岗位的形式对30名贫困党员进行“造血式”帮扶,构建了党员关爱帮扶新机制。进一步修订完善了《湟中县关于“以奖代补”提高村干部报酬待遇的暂行办法》,由县财政每年安排资金100万元,按照“以奖代补”的形式,提高村干部报酬待遇,进一步调动了工作积极性。
四、抓培训,提高能力素质
按照省、市委组织部的要求,在多巴高原体育训练基地举办了村党支部书记学习贯彻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集中教育培训省级示范班。在认真总结借鉴示范班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以乡镇党校为主阵地,对全县2841名村党支部书记和村“两委”班子成员进行了集中轮训。深入开展了 “反对分裂、维护稳定、促进发展”主题教育。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针对我县涉藏维稳工作,先后举办民族团结进步、社会维稳、法律法规等培训班22期,培训村干部1805名,开展集中学习教育158场次,全县9400多名农村党员接受教育。依托“阳光工程”、“雨露计划”等培训项目,组织130余名农村党员干部开展了农村实用技能培训,选送50名农村党员干部到县农广校进行学历教育。选派15名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参加了省委组织部调训,选派2名乡镇领导干部到省外挂职锻炼。多巴、汉东、田家寨等乡镇开展了“学经验长见识”培训活动,组织180余名乡村干部到宁夏银川、甘肃张掖等地学习考察,帮助党员干部拓思路、长见识。
同时,加强大学生村官的教育培训和管理,举办大学生“村官”政策理论培训班2期,安排经验丰富的乡镇领导现身说教,手把手传授工作经验,增强他们做群众工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组织30名大学生“村官”和村党支部书记代表与海西州大学生“村官”开展了互动培训活动,相互交流工作经验,探讨农村工作新方法、新措施。实行多岗锻炼,有重点地安排大学生“村官”到乡镇机关兼任业务工作。认真落实村干部帮带、乡镇领导帮教、县直部门帮扶和联系的“三帮一联”制度,帮助提高工作能 力。严格大学生“村官”考核,乡镇村负责日常考核,组织人事部门每年进行综合考评,并建立考核档案,作为大学生“村官”评优、考录的重要依据。
五、抓阵地,改善活动条件
认真实施阵地工程,通过采取项目建、自筹建、奖补建、帮扶建的形式,今年新建党员活动室18个,项目建设进展顺利。通过捆绑各类项目和资金,在甘河滩镇元山尔、鲁沙尔镇徐家寨等6个村建成集便民服务、党员活动、群众议事、科普教育、文化娱乐、信息传播等多项功能于一体的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县管党费落实资金16万元,奖补海子沟乡总堡、甘河滩镇下营等8个村自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立了远程教育县级播出二级平台,在全县14个乡镇、110个村、8个社区建立了远程教育接收点,组织党员开展远程教育。
六、抓典型,注重示范带动
深入开展了“选树身边典型,学习身边榜样”活动。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挖掘全县各行各业、各条战线的38个先进典型,编印下发了《身边的榜样》事迹汇编,组织马复兴、刘荣等8名先进模范人物,组成先进事迹报告团,深入各乡镇各部门进行巡回宣讲、现身说教,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学先进、比先进、赶先进。认真 实施党建示范工程,在继续抓好2008年培育的党建示范点的基础上,对确定的省、市级党建示范点和县级党建示范点,从软件、硬件建设入手,进行重点培育,并拟定于年底召开党建工作现场观摩和经验交流会,对党建示范点进行挂牌命名,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我县“基层组织建设加强年”活动进展顺利,各项工作扎实有效。在下一步工作中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委组织部长会议精神,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不断理清工作思路、注重工作创新,切实加强工作督查指导,狠抓各项工作落实,努力提升全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整体水平。
一是着力创新基层组织建设活动载体。深入开展以争创“五个好”示范乡镇党委、“五个好”标杆村党支部为内容的“三级联创”活动,推动后进赶先进、中间变先进、先进更先进。全面整合涉及党员技能培训部门的培训资源,组织开展“万千百培训”活动,结合全县第二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对农村党员全部进行集中轮训,保证全县万名农村党员都能接受一次科学发展观系统教育;探索建立“流动党校”和“农家课堂”,对千名村党支部书记和村“两委”成员进行集中轮训和创业技能培训;在上海浦东、山东潍坊等外培基地对百名党员干部进行强化培训,努力提高党员干部综合素质和能力。按照“县有政 务大厅、乡镇有服务中心、村(社区)有服务站(点)”的目标,抓好乡镇、村(社区)服务站(点)建设,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深入开展办实事活动,着力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二是着力破解基层组织建设工作难题。认真做好“建(建章立制)、包(包干负责)、结(结对培养)、规(规范程序)”发展党员四字文章,着力破解党员年龄老化、比例偏低问题和“两新”组织党的力量薄弱问题。深入开展“双学三培双带”活动,实施“三五”帮扶计划,支持50名致富能手党员领办、创办产业化经营龙头项目,选择50户有示范带动能力的党员农户,通过资金项目的倾斜,优先扶持发展生产,重点帮助50名党员干部带头发展生产、率先致富,着力破解党员示范带动能力不强的问题。做好土地流转增加集体收入这篇文章,在多巴、拦隆口镇等地区通过成立土地流转经营合作社,发展集体经济,探索增强集体经济的新途径,解决村集体经济薄弱的问题。采取“自筹建、争取建、奖补建”等多种形式,抓好村级组织活动阵地建设,规范管理使用,拓展服务功能,使之成为集党员活动、村民议事、便民服务、教育培训、文化娱乐等诸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阵地,着力解决党员活动阵地建设滞后问题。三是着力完善基层组织建设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完善“一议三推一看”干部选任机制。按照“一定三有”(即定职责目标,工作有合理待遇、干好有发展前途、退岗有一定保障)要求,探索建立村干部养老、医疗保险办法,健全完善村级党组织领导班子岗位责任制、任期承诺制、绩效考核制和《湟中县关于“以奖代补”提高村干部报酬待遇暂行办法》,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村干部报酬待遇动态增长机制。探索建立结对帮扶新机制,在帮扶内容上从单一扶贫济困向机关带动农村党建、机关与农村党建相互融合、相互促进转变,在帮扶形式上由被动帮扶向主动承诺帮扶转变,实行机关党支部与农村党支部书记双向任职制度,实现城乡党建功能互补,相互促进。
第四篇:坚持改革创新 着力强基固本
坚持改革创新 着力强基固本
中共湖北省委组织部
2009年第8期 ——党的建设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省委历来高度重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始终把它摆在突出位置来抓。特别是近年来省委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切实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工作部署和指示精神,牢固树立打基础、抓规范、办实事、求实效的工作理念,以改革创新精神适时出台了一系列务实管用的政策措施,着力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和基层干部队伍建设,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一、拓宽选人用人渠道,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的生机活力明显增强
1、认真做好从优秀村干部中考录乡镇公务员试点工作。为切实解决优秀村干部的出路问题,拓展他们的发展空间和乡镇干部的来源渠道,2007年,我省按照中组部和人事部的统一部署,在全省开展了从优秀村主职干部中考录乡镇公务员试点工作。全省最终录用171人,覆盖所有县(市)和以农村人口为主的区。通过这次试点工作,选拔了一批政治素质好、农村工作经验丰富、工作业绩突出、群众信得过的优秀村干部进入乡镇公务员队伍,对改善乡镇干部队伍结构、完善乡镇公务员制度起到了积极作用;激励了一批想干事、能干事、干得成事的村干部的创业热情;吸引了一批年纪轻、素质高、有作为的农村“能人”回乡竞选村干部,增强了村干部的岗位吸引力。一些外出务工经商农民、回乡知识青年、复员退伍军人纷纷要求加入党组织,参与竞选村干部;一些乡镇企事业单位优秀人才、乡镇机关分流人员也要求到村任职,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基层干部队伍青黄不接、后继乏人的问题,储备了一大批村级后备干部。按照中央要求,我省正着手建立从优秀村干部中考录乡镇公务员的长效机制,2009年将结合省、市统一组织的公务员招考工作,计划从优秀村干部中考录乡镇公务员300名左右。
2、探索从优秀村干部中选拔乡镇领导班子成员新途径。着眼于完善乡镇领导班子成员选拔任用制度,建立来自工农一线的党政干部培养链。2008年在宜昌市10个县(市、区)开展了从优秀村主职干部中选拔乡镇领导班子成员试点工作,共有65名符合条件的“村官”报考,经过调研笔试、面试、考核、体检、公示等程序,选拔了10名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受此激励,广大村干部更加坚定了扎根基层、带领群众建设新农村的信念,工作劲头更足了。2009年将总结推广试点经验,计划从优秀村(社区)主职干部中公开选拔100名左右乡镇(街道)领导班子成员。
3、切实抓好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是党中央作出的一项战略决策,也是培养有知识、有文化的新农村建设带头人的战略举措。按照中央统一部署和省委要求,2008年5月以来,省委组织部会同省教育厅等部门在全省开展了这项工作。经过自愿报名、资格审查、笔试、考察、体检、公示等程序,全省首批共选聘826名大学生到村任职。省委、省政府对大学生“村官”高度重视,寄予厚望,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完善配套政策,加强跟踪培养、管理和服务,确保他们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流得动。2008年底,省委组织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下发了《湖北省选聘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管理办法(试行)》,对大学生“村官”的选拔聘用、待遇保障、培养使用、管理考核等提出具体要求。为引导大学生“村官”立足农村广阔天地带头创业,省委组织部会同团省委在全省启动了大学生“村官”创业“扬帆计划”,依托大型企业建立省级“扬帆计划·凯迪阳光”基金,每年安排160万元,采取“小额资助、直接到人、滚动运行、爱心传递”的方式,首批重点支持100名有创业项目和能力的大学生“村官”创业。各地按要求进行了积极落实:及时足额发放工作、生活补贴;全面落实相关保险政策;大力实施大学生“村官”创业“扬帆计划”。
二、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明显提升
1、扎实开展乡村干部经常性培训工作。全省各地按照中央和省委的要求,始终把乡村干部教育培训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来抓,坚持做到有总体规划,有计划,分级负责,突出重点,全员培训,由县(市、区)委组织部负责培训村主职干部,乡镇党委负责培训村副职干部,省、市委组织部抓好示范培训,基本做到了每3年培训一遍,重点培训好村党支部书记。目前,省委组织部已在嘉鱼县官桥八组、保康县尧治河村、蕲春县九棵松村、洪湖市洪林村建立了4个“湖北省农村基层干部培训示范基地”,坚持每年举办1—2期、每期100人的村党支部书记示范培训班,取得了良好效果。下一步,我们将分区域再建设6—8个省级培训示范基地,并与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整合起来。同时各市、州也将分别建立1个培训示范基地。
2、全面推进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这是党中央顺应农村信息化建设需要作出的重大部署。我省从2007年8月开始全面启动了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总的要求是:采用“以电信模式为主、卫星模式为辅”的建设方案,在全省80%的地区采用电信模式建设终端站点,力争到2009年底,在全省建设乡镇和村级终端站点27413个,基本实现我省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全覆盖。我们注重开发具有湖北地方特色的“乡土教材”,做到学用结合,以用促学,共储备教学资源26000多个小时。
3、切实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针对农村实用人才缺乏、致富能力不强的实际情况,2008年5月,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实施意见》,提出重点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养123工程”,即培养100万名生产能手、经营能人、能工巧匠、乡村农技人员等农村技能人才,培养20万名具有一定管理知识、掌握1—2项农业生产技能的优秀村组干部和后备干部,培养30万名农村教育、文化、卫生、社会管理等方面的人才。2008年2月,省委组织部会同省发改委、农业厅、财政厅等部门下发了《关于开展全省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创建试点工作的意见》。从2008年到2010年,省政府安排省财政每年投入1000万元,市、县配套部分资金,在每个县(市)创建1个“全省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示范基地”。2008年已投入1000万元,顺利完成了首批30个示范基地创建工作,2009年计划再创建30个示范基地。
4、深入推进“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2007年12月,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实施意见》,提出从2008年到2010年,投入1.4亿元,每年从农村选拔7000名左右(3年近2万名)村组干部和优秀青年,接受脱产或不脱产的大专学历教育,到2010年力争使全省每个建制村至少有一名大学生。选择华中农业大学、长江大学等8所院校具体承担培养任务,2008年已完成7000多人的招生任务。
三、健全投入保障机制,农村基层干部的报酬待遇水平明显提高
2008年以来,省委、省政府先后出台了《湖北省增加村干部岗位补贴实施办法》、《湖北省村主职干部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实施办法》,最近还将下发《关于进一步建立健全村干部激励保障机制的若干意见》,对村干部的工作报酬、养老保险、离职补贴等提出具体要求。这些政策含金量高,资金投入力度大,惠及全省所有村干部,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村干部的真正重视、真情关怀、真心爱护。
1、建立村干部工作报酬正常增长机制。2008年初,省委、省政府决定从2008年开始,由省财政村均增加转移支付2000元、县级财政配套1000元,用于增加村主要干部的岗位补贴。仅此一项,省财政每年需安排专项资金5000多万元。按照中央要求,还从2009年起,按照不低于当地农村劳动力平均收入水平,确定村党支部书记的工作报酬。在此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建立村党支部书记业绩考核奖励制度,并同步提高其他村干部的工作报酬。2008年,全省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的村,主职干部人均报酬为8000元左右;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分设的村,主职干部人均报酬在7000元左右。具体到每个县(市、区),绝大多数村主职干部年工作报酬超过了当地农村劳动力平均收入水平。
2、切实解决在职村干部的养老保险问题。按照《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北省村主职干部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中有关规定,从2009年起,为全省建制村在职主职干部(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全部办理基本养老保险;村主职干部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缴费基数为所在市(州)上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40%,缴费比例为28%,其中个人缴纳8%、计入个人账户,单位缴纳20%、计入统筹账户;村主职干部的单位缴费部分由省财政补助;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村主职干部,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实际缴费年限满15年的,可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同时要求各县(市、区)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研究制定在职村副职干部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对象条件和具体实施办法,所需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统筹安排。在全国由省级统一为村干部办理养老保险,湖北还是第一家。
3、实行离任村干部生活补贴制度。省委、省政府坚持统筹考虑、体现公平的原则,从2009年起,对未纳入基本养老保险范围、任职时间较长、正常离任的村主职干部,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后,由县级财政按或每月发放一定生活补贴。在此基础上,对累计任村主职干部10年以上、正常离任的,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后,省级财政按人平每年1000元标准给予补贴。对其他离任村干部,要求县(市、区)根据本地实际给予一定的生活补贴。
四、完善相关配套措施,农村基层干部工作条件明显改善
1、下大气力建设好村级组织办公活动场所。根据中央统一部署和要求,从2005年7月开始,我省分三批推进村级组织办公活动场所建设,共完成新建项目8029个、改扩建项目9214个。在项目建设中,省政府共安排建设资金34637万元,市、县两级共落实财政配套资金1.59亿元、党费补助资金2398万元。目前,我省基本实现了村级组织办公活动场所全覆盖,总体达到了基本要求。为提高村级组织办公活动场所综合利用率,2008年省委组织部会同省发改委等部门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村级组织办公活动场所管理和使用工作的意见》等指导性文件。各地坚持边建设边配套、边完善边利用,不少地方依托活动场所建起了村级卫生室、图书室、篮球场和村务公开栏、科普宣传栏等,为村级组织开展工作、党员群众开展活动提供了平台,办公活动场所被誉为“群众之家”、“党员之家”、“干部之家”。
2、大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经济是基础。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直接关系到农村基层组织和干部队伍建设。2008年6月,省委、省政府在黄冈市召开了全省“强基固本、强村富民”工程建设现场会,要求各级党委、政府把整村推进扶贫开发与基层组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一手抓强村富民,加大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一手抓强基固本,大力推进“五个基本建设”,力争通过2—3年的努力,在全省形成健全规范的基本组织、稳定精干的基本队伍、务实有效的基本活动、可行管用的基本制度、必要可靠的基本保障,努力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整体水平。2008年12月,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意见》,要求各地创新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形式,多途径增加村级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不断满足农村基层建设、服务和管理的支出需要。从2009年起,省财政每年安排500万元奖励资金,按每个村5万元的标准,奖励100个当年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较好较快的村。
第五篇:XX镇委固本强基先进基层党组织材料简介
XX镇委先进材料简介
XX镇委下辖党支部X个,党员X人,其中农村党支部X个,党员X人。近年来,XX镇委在县委的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动力,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围绕发展第一要务,在实践中,突出抓好实施固本强基工程,以深入开展创建“五个好”村党支部和镇党委,全面推进党的基层建设为重点,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加强党员教育和管理,全面提高党员素质,不断改进工作的方式、方法,充分发挥农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农村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增强农村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推动了该镇三个文明建设。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狠抓经济建设中心不动摇,把握发展第一要务
镇委把抓好招商引资、财政税收、向上争取资金等经济工作,放在重要位置。200X年共引进招商项目X项,总招商额X万元,超额完成县下达的任务;财政税收实现入库X万元;落实向上争取资金项目X项,争取到位资金X万元;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效果明显;全面完成财政周转金返还和农金会再贷款偿还任务,在经济环境普遍低迷的情况下实现镇级财政“保运转,保工资,促发展”目标。
二是全面推进民心工程,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镇委去年把实施民心工程作为加强党的执政地位头等大事来抓好,结合对先进性教育活动群众反映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整改,实施了一系列民心工程,办了一系列好事实事,实施了圩镇自来水改造工程,圩镇及邻近村庄X多群众饮上清洁、安全、放心水。XX大桥除险加固,XX桥重建主体桥梁建成,XX水库除险加固完成,受灾贫困户住房重建,住上新居,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开展,按“五改,五有”目标,创建X条生态文明村和X条省级卫生村。通过实施民心工程,进一步加强党与群众的血肉联系,党的政策深得民心。
三、抓住党建不偏移,努力提高执政能力
镇委坚持抓好党的建设这一工作重心不偏移,切实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努力创建学习型的领导干部,提高班子成员政治理论水平,增强指导全局工作能力。按照“两推一选”的要求,精心组织好村(居)级组织的换届选举工作,一批年富力强、有经济头脑、热心为村民服务的村民进入新一届村两委班子,为班子注入新的活力。先进性教育活动坚持做到“规定动作到位,自选动作创新”,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已得到解决或正在解决。“十百千万”干部下基层驻农村工作,按照“三查两建一发展”的工作主题,帮助X个村建好班子,找准发展路子,推进新农村建设取得良好成效。
目前,XX镇呈现经济繁荣,社会稳定,无发生群体事件和安全责任事故,无吸贩毒和非法传销现象,无越级上访事件,“六合彩”赌博得到有效遏制,营造了良好的社会发展环境,全镇农民普遍增收,出色地完成县委的各项任务要求,实现“大跨越”工作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