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毛主席和周总理提些意见

时间:2019-05-12 15:56: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向毛主席和周总理提些意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向毛主席和周总理提些意见》。

第一篇:向毛主席和周总理提些意见

向毛主席和周总理提些意见

储安平

解放以后,知识分子都热列的拥护党,接受党的领导,但是这几年来党群关系不好,而且成为目前我国政治生活中急需调整的一个问题。这个问题的关键究竟何在?据我看来,关键在“党天下”的这个思想问题上。我认为党领导国家并不等于这个国家即为党所有;大家拥护党,但并没忘了自己也还是国家的主人。政党取得政权的主要目的是实现他的理想,推行他的政策。为了保证政策的贯彻,巩固已得的政权,党需要使自己经常保持强大,需要掌握国家机关中的某些枢纽,这一切都是很自然的。但是在全国范围内,不论大小单位,甚是一个科室一个组,都要安排一个党员做头儿,事无巨细,都要看党员的脸色行事,都要党员点了头才算数,这样的做法,是不是太过分了一点?在国家大政上,党外人士都心心愿愿跟着党走,但跟着党走,是因为党的理想伟大,政策正确,并不表示党外人士就没有自己的见解,就没有自尊心和对国家的责任感。这几年来,很多党员的才能和他所担当的职务很不相称。即没有做好工作,使国家受到损害,又不能使人心服,加剧了党群关系的紧张,但其过不在那些党员,而在党为什么要把不相称的党员安置在各种岗位上。党这样做,是不是“莫非王土”那样的思想,从而形成了现在这样一个一家天下的清一色的局面。我认为,这个“党天下”的思想问题是一切宗派主义现象的最终根源,是党和非党之间矛盾的基本所在。今天宗派主义的突出,党群关系的不好,是一个全国性的现象。共产党是一个有高度组织纪律的党,对于这样一些全国性的缺点,和党中央的领导有没有关系?最近大家对小和尚提了不少意见,但对老和尚没有人提意见。我现在想举一件例子,向毛主席和周总理请教。解放以前,我们听到毛主席倡议和党外人士组织联合政府。1949年开国以后,那时中央人民政府六个副主席中有三个党外人士,四个副总理中有二个党外人士,也还像个联合政府的样子。可是后来政府改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副主席只有一位,原来中央人民政府的几个非党副主席,他们的椅子都搬到人大常委会去了。这且不说,现在国务院的副总理有十二位之多,其中没有一个非党人士,是不是非党人士中没有一人可以坐此交椅,或者没有一个人可以被培植来担任这样的职务?从团结党外人士、团结全国的愿望出发,考虑到国内和国际上的观感,这样的安排是不是还可以研究?

只要有党和非党的存在,就有党和非党的矛盾。这种矛盾不可能完全消灭,但是处理得当,可以缓和到最大限度。党外人士热烈欢迎这次党的整风。我们都愿意在党的领导下尽其一得之愚期对国事有所贡献。但在实际政治生活中,党的力量是这样强大,民主党派所能发挥的作用,毕竟有其限度,因而这种矛盾怎样缓和,党群关系怎样协调,以及党今后怎样更尊重党外人士的主人翁地位,在政治措施上怎样更宽容,更以德治人,使全国无论才智之士抑或孑孑小民都能各得其所,这些问题,主要还是要由党来考虑解决。

第二篇:毛主席晚年写给周总理的诗作

毛主席晚年写给周总理的诗作:

当年忠贞为国酬,何曾怕断头?如今天下红遍,江山靠谁守?业未竟,身躯倦,鬓已秋;你我之辈,忍将夙愿,付与东流?------毛泽东

白天剑:回复“毛主席万岁”:

弹指三十八年前,百姓问苍天?领袖撒手人寰,黎民苦咋办?家国在,主席走,奈何甘;夙愿东流,不幸言中,华夏谁佑?------白天剑 纪念毛主席逝世38周年而作:

第三篇:《向毛主席学管理》读后感

《向毛主席学管理》读后感

听了大家关于管理的看法,结合自己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我在想我为我现在的这份工作做过的哪些努力?需要反思的是关于工作的预期是什么样,还差哪些方面需要改进完善?我给其他的同事们带来怎样的影响,同时能为其他同事分担什么?

对目前的实际工作来说,管理的目的就是为了激发大家的工作积极性,更好的将科室及中心的工作开展好,提升社区医疗健康的服务水平。

《跟毛泽东同志学管理》这本书我读了3遍,说实话,我理解的并不多,从实事求是的角度出发,书中所说的领导艺术、用人道理,管理的方法技巧,如果没有真正的生活和工作经验,是很难领悟到真正的内涵和精髓。而对现阶段的我来说,工作中其实谈不上多少管理的成分,更多的是从前人的经历和经验中去学习和体会以人为本的精神和或者是与人为善的工作作风。

具体体现在现在的工作当中,我觉得最主要的就是:团结一致。

大家在一个团队,就是一种缘分,更需要彼此信任,充分相互理解、配合、支持,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信任支持,加强沟通协调是必须要具备和加强的能力,工作中难免会遇到一些抱怨摩擦,而一些无伤大雅的抱怨有时会变成愉快工作的一部分,更重要需要做的事,是想办法让事情向好的方向发展,去做正确的事。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书里有句话很深刻,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你给其他的同事们带来怎样的影响,其他同事就会给你带回怎样的反馈。更希望自己以身作则,不仅要做好自主管理、检查,更要在做人做事上做到有原则,有重点。肯定并感谢同事为我们的工作付出的努力,更多的从潜移默化中向周围传递正能量。从大方向说是为整个团队而努力,从小方向说是为我们的家庭,更为诗意点说是更充实自己。

第四篇:向毛主席学习如何读书

向毛主席学习如何读书

毛泽东有怎样的读书方法?这些书又怎样影响着他的一生?如果仅仅把这个问题看作一个史学的研究课题,未免太过可惜,因为这些问题同时也可引发当代人的思考:身为精神领袖、身为领导,甚至身为普通人,应当如何对待读书。

晚年毛泽东在书房会见惠特拉姆总理

在全民阅读的背景下,我们重温毛主席的读书生涯,为的不仅是借鉴他读书的“术”,更重要的是领悟他读书的“道”,理解“读书人”毛泽东如何将读书化为实践的力量源泉。【读书理念】 读书是一种“别无选择”的选择

“毛泽东留存世间的功业,多多少少可以从他倘佯的书籍世界里找到一些伏线。从毛泽东通过读书积累和营造的„胸中日月‟,到他通过实践行动积累和创造的„人间天地‟,是有迹可寻的。”

提出毛泽东作为“读书人”的形象,不是要淡化毛泽东作为伟大的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的历史定位,而是说,在古今中外的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中,像毛泽东这样酷爱读书、读有所得、得而能用、用而生巧的人,确实非常罕见。对毛泽东来说,读书不是一种可有可无的选择,不是简单靠兴趣支配的选择,甚至也不只是为了工作的需要,而是他的一种精神存在和思想升华的必要方式,是一种基本的生活常态,是一种“别无选择”的选择。

我接触到的不少朋友,都很难理解,毛泽东治党、治国、治军的实践是那样精彩,在内政、外交、国防各方面的活动是那样的丰富,他的行动能力是那样的突出,但他读的书,却并不一定比一些终生治学的人少,甚至比一些学问家还要多。人们很难相信,这却是事实。

读书是获取未知的知识,提升思想的境界。毛泽东把读书作为精神存在和思想提升必要方式,表明未知的东西对他有一种极强的诱惑,要以有涯之生尽量包容、填充那未知的空间。读书对毛泽东来说,也是一种独特的心灵对话,思想交流。在对话交流中除了实现思想境界的提升外,还会实现一种只有读书人才乐于寻求和可能获得的心理期待、智慧愉悦和审美满足。其中感受,或许如鱼饮水,冷暖自知。

毛主席在看书学习

恰恰是因为读书、编书、荐书、讲书,形成了毛泽东鲜明而独特的文化个性,从而散发出一种令人折服的文化气息和智慧力量。通过毛泽东的读书生涯,我们可以从一个角度了解他的智慧源流,了解他对前人和同时代人创造的思想,提供的知识,积累的经验,是如何吸收、扬弃和发展的。毛泽东留存世间的功业,多多少少也可以从他倘佯的书籍世界里找到一些伏线。也就是说,从毛泽东通过读书积累和营造的“胸中日月”,到他通过实践行动积累和创造的“人间天地”,是有迹可寻的。

当然时代在发展,获取信息的渠道很多了,毛泽东当年读过的书,我们不是非得要读,毛泽东当年对书发表的评论,未必都是正确的。我们需要体会的是毛泽东编书、讲书、荐书的精神,特别是通过实践得出的理念,这也是毛泽东能够沉淀为一种民族文化现象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读书方法】 蒋介石的书这些反面的东西也要读

“毛泽东在延安时说过一句话:„如果再过10年我就死了,那么我就一定要学习9年零359天。‟讲这句话是希望领导干部们抓紧时间读书学习,毛泽东自己确实做到了这一点。”

毛泽东读书有三个特点:第一,读书广博而偏深。第二,活到老,读到老。第三,真读实学,不是做样子。

毛泽东住在中南海颐年堂里面的一个院子,叫菊香书屋。他逝世后,保存在菊香书屋的书,有9万多册。不能说所有的藏书他都读过,但这些书是他进城后逐步积累起来的,用得上的,其中有不少书籍上留下他的批注和圈画。而毛泽东读而未藏的书籍,或读过藏过但后来丢失的书籍,就更不知几何了。总的说来,毛泽东的阅读范围,可以概括为马克思主义、哲学、自然科学、社会政治、经济、军事、历史、文学、书法、报纸杂志、丛书工具书,共11大类。

以上是毛泽东读书之广博。所谓偏深,就是除了常用的马列经典和文史哲方面有代表性的著述外,毛泽东还有兴趣读一些在特定环境中流传不广的书,并注意其中一些细琐的观点。中央文献研究室在编辑和整理毛泽东的著作和谈话时,对一些引文做注释,需要查很多书,有的就很难查到出处。例如,1972年发生“九一三”事件,林彪乘飞机外逃,有关人员问毛泽东怎么办,毛泽东说:“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由他去吧。”这句话肯定是一个俗语,但这个俗语出自哪里,一直找不到。前几年,有热心的读者说这句话出自清朝嘉庆年间一个叫张南庄的人写的一本讲鬼故事的滑稽章回小说,叫《何典》。我们翻阅了整本书也没找到这句话,却意外地发现,毛泽东晚年在一次会议上说过的一句话“药医不死病,死病无药医”,居然来自这本书。

第二个特点是毛泽东活到老,读到老。毛泽东在延安的时候说过一句话:“如果再过10年我就死了,那么我就一定要学习9年零359天。”讲这句话是希望领导干部们抓紧时间读书学习,毛泽东自己确实做到了这一点。1975年他82岁了,眼睛不好,还专门请一位大学老师给他读书。

毛泽东读书,是发自内心的对知识、对真理的一种渴望。有这种渴望,才可能用心用脑去真读、真学、真思考。什么叫真读真学?具体表现在这么几个方面: 一是经典的和重要的书反复读。毛泽东曾对人说,他在写《新民主主义论》的时候,读了十几遍《共产党宣言》。在五十年代初,毛泽东对人说,《红楼梦》他已经至少读了5遍,此后他还读过,还让人从北京图书馆手抄过一部胡适收藏的《石头记》。

二是相同的题材内容,毛泽东习惯把不同的甚至是观点相反的版本对照起来读。他不仅读马克思主义的书,唯心主义的书,甚至蒋介石的书也读。1957年,他对领导干部讲:要读蒋介石的书这些反面的东西,我们有些共产党员、共产党的知识分子的缺点,恰恰是对于反面的东西知道得太少。读了几本马克思的书,就那么照着讲,比较单调。讲话,写文章,缺乏说服力。

三是毛泽东还注重讨论式阅读。他不光是自己闷头读,读完以后常常和别人讨论,有时是边读边议。1959年底毛泽东还专门组织读书小组到杭州研读苏联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读了两个月,议出了许多好的思想。把社会主义分为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和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两个历史阶段,就是毛泽东在这次阅读中提出来的,这是我们上世纪80年代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概念的认识源头

毛泽东与女儿交谈学习【领导艺术】借荐书传达精神

“毛泽东是政治领袖,又是读书人,这就引出了毛泽东编书、讲书、荐书的领导方法。他把书作为理论创造和思想普及的工具,而且毛泽东长期有一个观点,就是„授之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毛泽东是政治家,编书、荐书和讲书是他的工作、领导方法。编书、荐书、讲书的前提都是读书,而且是精读之后才能推荐、编书。有的人读了以后未必真懂,而且真用,毛泽东是自己要读懂了,才给别人推荐。

毛泽东讲究读书要读懂、不能不求甚解。1931年,红一军团和红三军团去攻打长沙,林彪指挥,敌方火力猛,红军冲上去伤亡太大,林彪琢磨怎么样才能打下来,突然想到他读过一本连环画,里面有一种战法叫火牛阵,牛尾巴点上火,冲敌人的阵营。林彪觉得可行,于是按样照搬,结果牛畏惧敌人的枪声,往回冲到我们自己的阵地上了。

毛泽东总结教训时说林彪读书不求甚解,牛是自由主义,一定要集体主义才能打。连环画上没有把它画出来,如果读《春秋》、《左传》就明白了,火牛阵是每四头牛为一组,在他们的颈部用木头相连,这时候在牛尾巴上点上火再往前冲,这样敌人打枪,拐不了弯,只能往前冲。按照毛的方法,果然成功了。

毛泽东特别喜欢荐书、讲书,最重要是让别人分享自己的读书心得,因为他是政治领袖,又是读书人,这就引出了毛泽东编书、讲书、荐书的领导方法。他把书作为理论创造和思想普及的工具,而且毛泽东长期有一个观点,就是“授之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实际上毛泽东年轻的时候就喜欢编书,刚进第一师范学院,他喜欢文学经典,就自己到图书馆整理目录,编了一个书单有77种,然后把这个书单寄给朋友,他说这么多书我们一辈子都读不完,我们就要读好书,要读奇书。

我们再说他的荐书,荐书在毛泽东是常态化的事情,而且他经常向身边的人推荐书。他读了贾谊写的《治安策》,还专门写信让别人看,他实际上是暗示一种思想。《治安策》是讲汉武帝在歌舞升平的时候,提出盛世之下有什么危机,这是他要传达的想法。

至于他私下里向一些个人荐书,用意更具体,往往是针对一些人的情况,希望他们能从所荐之书中有所领悟。1973年毛泽东向王洪文推荐一本书叫《后汉书刘盆子传》,是写西汉末年,赤眉农民起义军要选一个人当皇帝,就从参加这支起义军的几十个刘氏后裔中,找出三个血统最近的来抽签,结果被一个叫刘盆子的放牛娃抽到了。刘盆子当皇帝后依然故我,不务正业,经常和一帮放牛娃嬉耍,终于没有出息失败下台。毛泽东让王洪文读《刘盆子传》,无非是提醒他,凭资力、能力,王不够格,你要有自知之明,千万不要学刘盆子,要注意学习、长进。这本书实际上传达出毛泽东对王洪文的隐忧。

如果说荐书是希望人们自己领会,给人讲书,则是直接向别人宣达他的思想观点,他经常在一些会议上逐字逐句甚至逐条地讲一些重要的书,1942年他把斯大林的一本小册子一条条地讲,讲完后记录下来就是一个党性教育的教材。

毛泽东的读书小故事

● 逝世前7小时仍在看书、看文件

毛泽东是 1976年9月9日零时10分逝世的,根据当时的记录,9月8日那天,他全身都插满了管子,时而昏迷,时而清醒,清醒过来就看书、看文件,共11次,2小时50分钟。当时,他已病得说不出话,有一次,毛泽东敲了三下木制床头,工作人员刚开始都不知道他要干什么。后来,一个工作人员突然想到,当时日本正在大选,自民党总裁、日本首相叫三木武夫,敲三下木头,说不定是要看三木武夫的资料,于是就用手托着三木的材料给他看,毛泽东点了点头。他最后一次看文件是下午4时37分,此后再也没有醒过来,7个多小时后便逝世了。

土豪家找《三国演义》

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领兵打仗,没有书看,很苦闷。在井冈山的时候,他最痛苦的一件事就是没书可读,只要见到书就眼睛发亮。有一次,攻下一个土豪家,毛泽东跟警务员去找书,只为找一本《三国演义》。土豪说,书都被你们“共产”了。毛泽东回来以后,就立下一个规定,以后凡打下一个地方,要组织专人把图书馆看起来。

1929年,他给当时在上海的党中央写信说,无论如何给他搞一些书,还开了一批书单,说“我知识饥荒到十分”,“我们望得书报如饥如渴,务请勿以小事弃置。”甚至还说买书的钱你们先垫着,我再派人给你们送过去。长征初期,因为生病,毛泽东是在担架上度过的。他躺在担架上也读书,读了《国家与革命》。工作会议谈诗词

1958年3月成都中央工作会议期间,他编了两本书发给与会者,一本叫《诗词若干首》(唐宋人写的有关四川的一些诗和词),《诗若干首》(明朝人写的有关四川的一些诗)。与会的人都不懂,会议是谈产量、谈煤炭、谈三峡建设,为什么毛主席发两本书看,而且是唐朝、明朝人写的,他们对此都不感兴趣。毛泽东在会上说,不要一开会就说汇报,就说粮食产量怎么样,要务虚和务实结合,我们可以解决钢铁问题,可以解决粮食问题,但同时我们要花一点时间来谈谈文学,谈谈哲学。

毛泽东的这个做法非常好。若干年后谁还记得我们议论过煤炭多少吨,钢铁多少吨,但是这些书记会对成都有印象,在成都读的两本诗词还可以背几句。这种方法应该发扬,而且外地来开会的这些干部可以扩展他们的知识领域,从实用主义稍微超脱一下,体会一下四川的大好风光有什么不行? 晚年读《枯树赋》泪水纵横

毛泽东晚年读很多诗词歌赋,这些,都与当时的政治背景有关,与毛泽东晚年的复杂心态有关。读诗词曲赋的时候,政治、社会,理想、现实,壮志、暮年,往往能在他的感情世界掀起巨大的波澜,从中寻求心志的勉励和抚慰。他晚年反复读庾信的《枯树赋》,还考证一些词句的意思,比较各种注解,读到“树尤如此,人何以堪”这样一些句子时,年逾80岁的一代伟人禁不住泪水纵横。文/蒲荔子

第五篇:减负提质,我干了些什么

减负提质,我都干了些啥

郭昌秀 单位:石柱县冷水镇冷水小学校

摘要:国家发展希望在教育,办好教育希望在教师。减负提质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国家的要求也一次比一次严。但如果这些措施不是建立在首先解决与老师利益直接相关的各种工作前提下,那学生的减负就很难落到实处,教学质量的提高也将步履维艰。

关键词:教育 减负 提质 老师

一个曾经老师磨破嘴皮也不进师范的中专生,七弯八绕的还是走入了教师行列。高呼素质教育的那些年,我在鱼池镇白江小学代课。减负呼声席卷全国时,我代转公,被分配到了洗新小学。从2008年秋天开始,我又调入了这个两省交界的边陲小学。2010年,学校有幸成为留守儿童“4+1”培养模式示范学校,这是学生幸福生活的开端,也是我们老师负重前行的开始。

现在,我是六年级一班的语文老师兼班主任,同时也负责学校语文教研组的工作。也许是我个子小,承担不了责任吧。在一片片减负呼声中,我却觉得工作越来越多,越来越难以胜任。我不知道自己还能在这个岗位坚持多久。因为,只要看看我一天的工作情况就知道了。

像陀螺旋转的一天

时间:2014年5月26日 星期一 天气:小雨

6:40 ——7:20 地点:宿舍、食堂 事情:起床梳洗、吃早餐 7:20 地点:教室 事情:叮嘱学生干部检查家庭作业,督促学生读书。7:25 地点:办公室走廊 事情:与陈游的奶奶交流情况。

7:30——8:20 地点:会议室 事情:开周前会。先政治学习,再业务学习,接下来是各大领导发言,布置一周要务。

8:30——9:10 地点:教室 事情:先进行一周安全教育;再传达学校周前会精神,安排好哪些学生上交六、一节书画作品,哪些完成科技节准备事项,哪些做“中国梦,放飞梦想”的手抄报,哪些做科技手抄报,哪些准备六、一节目。接下来是每周的例行学生个人清洁检查和课桌筒收拾。最后是了解学生家庭作业完成情况,针对学生毕业复习紧张,建议他们合理安排时间,做到劳逸结合。

9:20——10:50 地点:教室 事情:第二节是语文,第三节是音乐。两节课,我同学生一起对了两张半卷子的答案。(学生很无奈,我也很无情,因为还有十几天就要毕业考试了)

11:00——12:00 地点:办公室 事情:先为一年长老师下了一个论文作参考。再花10分钟做好5月班级个人辅导记录,并上交给相关负责人。然后下载《重庆市义务教育质量标准》和《减负十条》认真学习,做记录,准备上交相关论文。

12:00 ——12:30 地点:食堂 事情:午餐

12:30——13:50 地点:多功能室 事情:先查询学生午睡情况,再到多功能室指导学生排练六、一节目。

14:00——15:20 地点:办公室 事情:继续学习《质量标准》和《减负十条》,搜集资料,准备写论文。

15:20 地点:教室 事情:批改组长作业,其它学生的组长批改。

15:40——16:00 地点:教室 事情:学生写字时间,被我无情占用,检查作业完成情况,再订正作业答案。

16:30——18:00 地点:多功能厅 事情:指导学生排练舞蹈。电脑网络出现了问题,鼓捣了大半个小时也没修好。(此时段为学生兴趣小组时间)

18:00——18:30 地点:食堂 事情:晚餐。边吃饭,管留守工作的校长边催我要今天上交的校园读书活动材料。(我把这事都给忘记了,他打了两个电话我也没接到)

18:40——19:00 地点:教室 事情:与学生共享课外阅读时光

19:00——20:00 地点:办公室 事情:学生数学作业辅导时间。我先整理好今天要上交的材料,并上传给领导。(被领导批评我工作不积极,有点不开心。)20:00——20:20 地点:学生宿舍 事情:签退,清点学生人数,与学生强调晚睡纪律。

20:30 地点:回到家,督促孩子休息后,开始写这篇文章。

工作中那些难忘的点滴

5月26日,只是工作中的一天而已,请看我的平日工作情形吧。

2011年春开学第二周,我从村校带领一群孩子来到中心校,对学生实行寄宿制。白天要带领学生熟悉新环境,与学生家长沟通,教学生基本生活自理技能和为学生分班。

晚上九点,好不容易安抚好初次离家的孩子,准备离去安排自己时,一个学生因为害怕跑出宿舍,偷溜出校门,准备摸黑回家了。我用母亲般的温柔总算让他在宿舍中睡着了。一看时间,已是晚上十点,自己五岁的儿子已经在一个老师家睡着了。为了让学生尽快适应学校“4+1”管理模式,我们几个新进中心校的班主任,整天在教室、宿舍、会议室之间来回地跑。管学生吃饭、教学生整理内务、学习“4+1”模式。一个老师戏谑地说:“我在家种地都没怎么着,这几天把脚都跑起泡了。”

2011年秋开学初,学校新来了两个城里的支教老师。他们报道那天,我校老师一共开了六次会议。至于开的些什么会,我不记得了。反正这个来参观,那个领导来检查,要求各个部门做好各种表格尽快上交。直到晚上10点,两位支教老师还不知道自己该到何处休息。自从这件事,两位老师一直抱怨学校工作太累。我记得,那晚忙完工作后,已经是十二点了。

我们班主任最害怕过的就是每月的月末几天。各种汇报表格,各个部门领导,天天在群里催要材料。当然,事情多了完不成,也就只好想办法应付,只要不来核实真假,能蒙混过关就蒙吧。这不,长久以来,我们已习惯了这节奏。所以那些什么业务学习、政治笔记、继续教育培训,能压缩多少时间就偷乐多少时间了。至于教学业务嘛,学生作业还是要改的,备课有时间就去准备一下,没时间就只好照本宣科了。

一场马拉松式的劝学故事

学校里事多,学生也没让人省心多少。

我现在教的这个班级,是从三年级时开始接手的。第一天住宿那晚,学生谢毅就因为没离开过父母而偷跑出宿舍,让我安抚了两个小时,才得以平静下来。更折腾人的事还在后面。第二天一早醒来,其他孩子都乖巧的整理内务,吃早餐。谢毅呢,从一睁眼就开始吵着要回家,哭得稀哩哗啦,我使出浑身解数,也没有让他停止哭泣。最后只好打电话请求家长救援。他父亲来后,到小卖部买了许多东西来哄,在物质驱动下,谢毅终于进教室了。接下来的那些天,他父亲说让他慢慢适应这种寄宿生活,就接谢毅回家,开始走读生活。

谢毅的学习并没有因为走读有什么起色。隔三岔五,他就会往校外偷跑。送久了的父亲也很不耐烦了,开始对他动手动脚。这样一来,谢毅开始拒绝进学校。我天天做他的思想工作。学校的老师、他的亲友、同学纷纷对他进行劝说,他要么一声不吭,要么就用哭来应对。每当这时,他父母就只好用买东西来哄他高兴,才能收住他的横蛮。身

边很多老师对我说:“谢毅从上幼儿园就这样,郭老师,你费那么多心干什么,像他父母这样管孩子,你能把他怎么样呢?劝他退学算了吧。”听到这些,我也动摇过。但一想到那么小一个孩子,他退学了干什么去呢?先忍着再说吧。谢毅一逃学,我就去找,然后是苦口婆心的讲道理或故事。一学期,我和谢毅之间似乎都在进行着猫捉老鼠的戏,只是,它并没有让我感到快乐。到第二学期时,他不知怎么想通了,到学校来住宿,那段时间我特别照顾他,经常表扬他的进步表现。唯一遗憾的是,由于经常逃学,他语文只能勉强及格,数学一般都在二十分以下。谢毅的成绩成了我和他家长的一块心病。有时我想,别对孩子太苛刻,知识什么时候都能补起来,只要他健康成长,到他懂事后,以前那些问题都不是问题了。

从四年级到五年级,我们再没玩过“猫捉老鼠”游戏。在和谢毅父母聊天中,我了解到谢毅在家很乖,知道心疼父母,还会做好多家务和农活。我想,这个孩子是长大了,不会再让人担心了。

上期半期后,谢毅父母之间因为一点小事,两人闹离婚。那些天他父亲离家出走了,这孩子在学校里一天到晚魂不守舍,每节课下后都跑到亲情电话室疯狂打电话。要是亲情电话室没开放,他就向老师们,学校周围的人要电话打,打不通就不来上课。有一晚,他父亲没跟他通话,他就一直不睡,直到我们找到他父亲,他才安静下来。

本学期刚开学,我就发现谢毅有些反常。下课经常往校门外跑,而且每周一老是迟到。问他什么,也不回答。有一天上体育课,他和另外一个班的学生在操场发生矛盾后,就一直用仇视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事物。后来经我们了解,他说是那个班的学生欺负他了,他一定要报仇。事实是,几个孩子打球时,球不小心砸到了他,事后别人也给他赔礼道歉了很多次。为这事,我特地找他父亲来学校交流情况,并好好做他的工作。这孩子,只要那倔脾气来了,怎么说也不行。这事演变到最后,他再次拒绝来上学。我找他谈心,他一声不吭。教导主任让他写不来上学的原因,他讲了三条:一是成绩差;二是怕同学们嘲笑他,因为他一遇事就会像女孩子哭哭啼啼个不停;三是在学校受同学欺负。

看到了的三条理由,我没有再跟他讲道理,只是跟他讲了一个有关后进生的故事后,告诉他:“回家好好反思一下,如果自己有决心克服这三个困难了,就回到学校来。”

就这样,谢毅回家了。当我向他父母了解情况时,他们说他一直不肯来上学。我几年努力挽救的学生,还是以失败告终。此时,我才真正明白了“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道理。

那些说起容易,做起来难的事

有人说我做每件事太当回事,更有说人讽刺地说:“一天把自个整得比国家总理还忙!”谢毅的退学,让我一直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清理一下每天的工作内容,我花在教学上的时间还不到四分之一。面对新的教学质量要求,我又认识到些什么呢?将如何去改进自己的工作方式或方法呢?

在许多人眼里,减负就是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于是我们就提倡高效课堂。那高效课堂又从何而来,这就得老师在课前做足功课。可以想象,这做足功课,需要老师花多少精力和时间,我想,从查找资料到设计教学,不是一二个小时就能做好的。

是什么原因让我们一直在提倡素质教育的同时,却又在增加着学生的负担呢?就是那以成绩考核定老师与学生优劣的做法。现在提倡综合评定,等级评定。但这也没从根本上触动这一考核形式。我不知道,大家为什么要用成绩的优劣来评定一个学生。我个人从没上过好学校,也没有好的家庭环境,但是,我以前没学到的东西,现在成年了,还是学到了。爱迪生小时候反应奇慢,老师认为他没有学习能力,这没有阻止他后来成为“发明大王”;牛顿小学成绩一团糟,也没阻挡他成为物理学家.....人们根据一个人的小学成绩,就能断言他的未来成长状况吗?我觉得是无法断言的。

小学一年级20以内的加减法,老师家长硬逼着学生全都要懂。其实,这些小儿科的知识,到五六年级时,不用老师教他就会了。再看我们的语文教材,1——3年级那个生字识字量,反复、机械的认识抄写,很快就抹杀了孩子最初的求知欲。所以,到五六年级学生往往就会老气横秋,不喜欢回答问题了。

还记得自己上小学的情形。要上的课程有语文、数学、劳记、历史、地理、自然、书法、绘画、体育等。小学毕业要把自然、语文、数学三科分数相加,才能进行选择进入初中。但那时没觉得学习辛苦。很多人小学毕业后有一手漂亮的字,文章也写得像模像样。再看看现在,小学里主要学习的就是语文和数学了。可学生书写是越来越难认;习作无从下手,错别字满篇都是。千奇百怪的考试题,让只认语文和数学分数的老师、家长、学生在题海中乐此不疲。

有一句话说得好:国家发展希望在教育,办好教育希望在教师。减负提质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国家的要求也一次比一次严。但如果这些措施不是首先建立在解决与老师切身利益相关的各种工作前提下,那学生的减负就很难落到实处,教学质量的提高也将步履维艰。所以要减负、要提高教学质量,非得转变老师的观念不可。要转变老师的

观念,就得改变与老师直接经济利益相关的考核制度。只有身心轻松的老师,才能培养出阳光灿烂的学生。

下载向毛主席和周总理提些意见word格式文档
下载向毛主席和周总理提些意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因为毛主席的一句话,周总理没有坐上克什米尔公主号飞机

    因为毛主席的一句话,周总理没有坐上克什米尔公主号飞机 最近两三年,飞机好像已经不是最安全的交通工具了——先是去年的马航飞机失联,再到最近的俄国飞机在埃及爆炸坠毁——这......

    向日语初学者提几点建议

    向日语初学者提几点建议 日本和中国是一衣带水的有好邻邦,这种地理位置决定了两国的交往必然非常频繁。加之日本是世界上的发达国家,中国是世界上发展速度最快的发展中国家,随......

    去房地产公司面试 我该提些什么问题

    去房地产公司面试 我该提些什么问题 你说的别人都迷糊。你去房地产面试是为了什么工作。如果不分详细工作的话基本可以问下边的内容: 1、你的工作分派。 2、你的部门同事多少......

    人际沟通之如何向领导提建议范文

    人际沟通之如何向领导提建议 资讯动态华图教育 公务员(课程)必须具备较强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与协调能力,努力协调处理好身边的人际关系和各种矛盾。只有这样,才能顺利开展工作......

    班子成员互提批评意见材料

    班子成员互提批评意见材料 一、对校长XXX的批评意见 XX同志我给你提三条意见: 1.高高在上,衙门作风。比如作为广大一线教师的办公条件还是有待提高,办公环境很拥挤,阴面办公室冬......

    多点思考——读《向魏书生学些什么》感想(潘小翠)

    多点思考,少点随意 ——《向魏书生学什么》后感 让学生自主参与班级民主管理班级,从上学时学习的班级管理理论到今天实践的落实,期望与现实的落差往往让人困扰不堪。对于工作经......

    工艺设计人员如何向其他专业提相关条件

    工艺设计人员如何向其他专业提相关条件? 俺来说两句:工艺专业是龙头,每一个工程都以工艺为头,其他专业为辅,但头和身子必须有机的结合,否则不成一个完整体。 工艺专业首先要根据工......

    我向同学们提几点希望:(共5篇)

    我向同学们提几点希望: 第一,志存高远,脚踏实地。 成大事者必立大志,崇高的志向是成就事业的阶梯。相信同学们会有勤奋学习、奋发成才的大志,希望自己成为出色科学家、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