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的人口思想和实践研究座谈会方案

时间:2019-05-12 15:31: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毛泽东的人口思想和实践研究座谈会方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毛泽东的人口思想和实践研究座谈会方案》。

第一篇:毛泽东的人口思想和实践研究座谈会方案

毛泽东人口思想与实践学术研讨会

活动方案

一、活动背景与宗旨

为纪念毛泽东主席诞辰120周年,加强学术交流,推动对毛泽东历史遗产的研究,福建省人口计生委、福建省党史人物研究会,决定在**联合举办“毛泽东的人口思想与实践”学术研讨会。

毛泽东的人口思想是毛泽东关于中国人口问题的理论和观点的概括,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回顾毛泽东的人口思想,以及实行人口管理的历程,总结历史经验,承继这一珍贵遗产,对我们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活动方案

1、活动主题:

收集与整理毛泽东人口思想的文献资料,找寻与挖掘毛泽东人口思想产生的原因与背景,阐释与凸现毛泽东人口思想与实践的内容、核心、实质与特点,评价与标定毛泽东人口思想与实践的历史作用和历史地位,厘清与遵循人口发展的客观规律。

2、活动时间:2012年12月26日

3、活动地点:*****

4、联系人:*****

5、参会人员:省内知名党史专家、人口和社会学专家和人口工 1

作者。

三、讨论主题

1、毛泽东的“人是第一可宝贵”的观点

2、毛泽东是提出“计划生育”观点的第一人

3、毛泽东与计划生育政策——“错批一人,多生三亿”的错误认识应予澄清

4、毛泽东的人口分布政策的历史意义

5、毛泽东的人口全面发展思想

四、经费预算

1、食宿费:

2、交通费:

3、会务费

拟邀请参会的人

1、陈晋:1958年10月生,1987年调中央文献研究室工作,历任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一编研部副主任、主任,《党的文献》与《文献与研究》杂志主编,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室务委员。90年代主要从事毛泽东等中共领袖人物研究,并为许多电视纪录片撰稿。2008年任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199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社会兼职有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副会长,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副会长等。著有:《毛泽东的文化性格》、《文人毛泽东》、《读毛泽东札记》等。是《大国崛起》电视文献片总撰稿。

2、刘高平:国防大学,《毛泽东故乡导游》、《毛泽东故乡导游》、《雷锋--一个小兵与一个大国》、《放眼看百色起义》。

3、刘辉:北京军区政治部,研究毛泽东的学者。

4、王盛泽:《毛泽东信任的医生傅连暲》、《一生求真:江一真传》 5、林强:

6、刘大可:1968年生,男,历史学博士、文学博士后,现为福建省委党校副校长,著有《闽西武北的村落文化》、《田野中的地域社会与文化》、《闽台地域人群与民间信仰研究》、《传统与变迁:福建民众的信仰世界》等学术研究专著8部。7、蒋伯英:教授。男,1944年9月出生,江苏江阴人现任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党史教研室主任,《党史研究与教学》杂志主编。兼任福建省中共党史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现代史学会理事,全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理事。政府特殊津贴享

受者。主要业绩:主要从事中共党史和中国革命史研究,著有多部书,并发表50多篇论文,约300万字。有些成果在国内学术界有一定的影响,其中《闽西苏区的肃清“社会民主党”冤案》获1991年全国中共党史学会优秀论文二等奖,《邓子恢》获1991年全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优秀成果奖,《福建革命史》获1991年华东地区优秀政治理论图书一等奖,获1994年福建省第二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走出困境的毛泽东--土地革命战争的历史报告》获1998年福建省第三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邓子恢传》1998年获全国党校系统第二届优秀成果一等奖。

8、傅柒生:福建上杭人。中共党员。1989年毕业于厦门大学人类学系考古专业,一直供职于古田会议纪念馆。现任古田会议纪念馆馆长,副研究馆员。龙岩市政协委员,闽西作协副主席,闽西博物馆协会副会长,福建省中共党史学会理事,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理事。1989年开始发表作品。200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散文集《冬韵心曲》,文学传记《傅柏翠》,纪实文学《军魂——古田会议纪实》,传记《八闽开国将军》丛书(6卷8册)。

9、练建安:男,福建龙岩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福建省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理事,福建省传记文学学会副秘书长。现为《福建文学》编辑。主要致力于文学编辑工作、传记文学创作和客家文化研究。著作有《八闽开国将军》(6卷8册,300余万字,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出版)主撰稿、《福建籍开国将军画传》(100余万字,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出版)主撰稿,电视连续剧《刘亚楼将军》(中央电视台1993年首播)第一编剧,著有《抗日将领练惕生》(海峡文艺出版社2005年出版,第一作者)、《回望梁山》(海风出版社2006年出版)、《客刀谱》(海风出版社2008年出版)等。10、省直机关保卫处长:热爱毛泽东的干部。

11、省、市党史办干部若干。

第二篇:毛泽东的历史教育思想和实践

毛泽东的历史教育思想和

实践

历史教育,从来就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与人类走向文明紧密相联的一种永恒的教育课题。毛泽东的历史教育思想,是在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形成的,有着既不同于传统历史教育思想,又不同于西方历史教育的特征,它对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作出了特殊的贡献。学习和研究毛泽东的历史教育思想和实践,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需要。

人类历史进入阶级社会之后,统治阶级就把历史教育作为培养训练本阶级的继承人以巩固其统治地位的重要手段。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者,非常重视历史教育。秦朝至汉朝初年,就设立了“掌通古今”的“博士”官。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博士专掌儒家经学传授,把孔子修的《春秋》和专门解说《春秋》的“三传”(即《春秋左氏传》、《公羊传》、《谷梁传》)等史书奉为儒家主要经典之一,列为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学校的必修课。唐朝时,史学和历史教学空前

繁盛。廿四史中,有1/3成书于唐朝前期。“鉴古知今”,“循古训”,在中国士大夫中一直奉为公理。纵观中国古代历史教育的内容,是儒家学说的附庸。历史教育的目标,完全是培养忠于封建统治者的人才。

西方近代新兴资产阶级在反对封建统治的斗争中主张改革历史教育。法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卢梭提出:要让青少年读自己国家的历史,使祖国的辉煌业绩和著名人物的形象,保留在他们的心灵中,使之成为一个民主主义者和爱国主义者。在法国资产阶级革命高潮中,资产阶级当权者于1893年下达的国家命令中规定:历史教学内容分为三步,第一、第二步均为革命本身的历史;第三步是各族概况及法国美术和工业史。

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诞生以后,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和政府就着手讨论和制定苏维埃教育计划。1920年10月,列宁在《青年团的任务》中指出:“只有用人类创造的一切财富的知识来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成为共产主义者”,“我们需要用基本事实的知识来发展和增进每个学习者的思考力”[1],列宁这里所讲的“知识”、“基本事实的知识”无疑包括历史知识。1920年底,列宁在评注一份关于教育工作的提纲时,这样写到:

在所有的职业技术学校里增设普通课程

附图{图}

列宁这里说的“职业技术学校”相当于我国的初中。列宁强调增设普通课程的设臵,是“为了(使学校——笔者注)不变成培养手艺人的学校”,“避免过早地专业化”。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把历史学科视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必不可少的知识素养,是列宁关于教育的一个重要思想。前苏联党和政府接受了列宁的意见。1920年以后历史学科一直被列为前苏联学校的重要课程之一。

毛泽东在战争年代,就多次强调学习历史的重要性。1938年10月,他在党的第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的报告中就指出:“指导一个伟大的革命运动的政党,如果没有革命理论,没有历史知识,没有对于实际运动的深刻的了解,要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他还指出:“学习我们的历史遗产,用马克思主义方法给以批判的总结„„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这对于指导当前的伟大的运动,是有重要的帮助的”。毛泽东的一系列论述,给历史教学指明了方向。在老解放区的干部教育中,规定了要学习《社会发展史》、《中国现代史》等。在一般学校中,也规定了学习中国历史。在延安整风运动中,还规定学习《苏联共产党(布)历史简明教程》和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这些都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历史教学的滥觞。

毛泽东是我国古代文化传统的杰出继承者,素以爱读书、爱学习著称于世。他读书广收博览,从经史子集到稗官小说,从社会科学到自然科学,他几乎无所不读。在对中国古籍的阅读中,毛泽东尤其偏爱史学和古典文学。他从历史书中学文学,从文学书中学历史,并巧妙地将其精华运用到自己的著作中,以及革命事业的实践中。有人统计,已经公开出版的毛泽东著作中,运用古代成语典故的就有2000余处,[3]这就构成了毛泽东历史教育思想和实践的一大内容。具体地说,毛泽东的历史教育思想和实践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指导中国革命。毛泽东历史教育思想和实践的重要目的,是在领导中国革命的实践中实现历史的超越。比如,在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过程中,他通过总结历代农民战争经验,特别强调吸取黄巢、李自成等农民起义因为没有建立根据地

而失败的教训,坚决地批判了流寇主义,提出了建立工农武装割据,建立根据地的路线。

为了防止党内腐败现象的发生,毛泽东利用历史上农民起义取得胜利后领袖人物发生腐化和宗派斗争而导致起义失败的经验教训,告诫全党要时刻警惕腐败现象。1944年郭沫若发表了《甲申三百年祭》的历史文章,毛泽东给予了高度重视。他在延安高级干部会议上指出:“我党历史上曾经有过几次表现了大的骄傲,都是吃了亏的”、“全党同志对于这几次骄傲,几次错误,都要引为鉴戒。近日我们印了郭沫若论李自成的文章,也是叫同志们引为鉴戒,不要重犯胜利时骄傲的错误”。[4]建国前夕,毛泽东告诫身边的卫士李银桥:“小心,不要中了资产阶级的糖衣炮弹,不要当李自成。”在改革开放的形势下,牢记毛泽东的告诫,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干部教育。毛泽东一向重视干部教育,他的历史教育实践,注重从才、德两个方面对干部进行教育。1958年,毛泽东向罗瑞卿推荐读《吕蒙传》说:“吕蒙是行伍出身,没有文化,很感不便。后来孙权劝他读书,他接受了劝告,勤读苦读,以后当了东吴的统帅。我们现在的高级军官中,80%~90%都是行伍出身,参加革命后才学文化的,他们不可不读《周

瑜鲁肃吕蒙合传》。”[6]毛泽东赞赏吕蒙虽然年长仍然发奋读书的精神,对我军高级干部提出读书学习的要求,这对改善我军的文化结构,提高军事素质,都起到了推动作用。吕蒙虽然是一位历史人物,他的读书精神却有借鉴意义。

《南史》的《韦睿传》中有这样一段记载:“睿雅有旷世之度,莅人以爱惠为本,所居必有政绩。将兵仁爱,士卒营幕未立,终不肯舍,井灶未成,亦不先食。”毛泽东在这段话旁批注:“我党干部应学韦睿作风。”此类批注还有不少,如“躬自调查研究”,“干部需和”,“仁者必有勇”。[7]这些称赞韦睿的话,正是我党的干部应当学习的。

3.青年教育。毛泽东注意用历史人物对青年进行教育。1951年秋天的一个晚上,毛泽东会见几位在北京的湖南教育界人士时说,办学校要重视青年学生的体育锻炼。不要学《红楼梦》里的贾宝玉和林黛玉。贾宝玉不能料理自己的生活,连吃饭、穿衣都要丫头服待,这种不会劳动的公子哥儿,无论如何是不会革命的!林黛玉多愁善感,常常哭脸。她脆弱,她多病,只好住在潇湘馆,吐血、闹肺病,又怎么能革命呢?我们不需要这样的青年!我们今天需要的是有活力、有热情、有干劲的革命青年。

毛泽东认为,青年是国家的精华,民族的至宝,是革命事业的未来和希望。他对青年的期望值很高。1958年5月8日下午,毛泽东在北京怀仁堂讲“破除迷信”的问题,一连举出近40个古今、中外、历史、神话和现代人物,用以说明“自古以来,发明家、创立新学派的人,开始的时候都是年轻人,学问比较少的,被别人看不起的,被压迫的”,并以相对肯定的口吻设问:“这是不是个普遍(客观)规律?不能肯定,还要调查研究。但可以说,多数是如此。”毛泽东对青年人的教育、信任和鼓舞,激励着全国青年在艰苦的革命道路上奋斗不息,勇往直前。

4.家庭教育。毛泽东在与子女、亲属的团聚和谈话中,常常鼓励他们学好历史,热爱祖国。1947年9月12日,毛泽东在《致毛岸英》的信中指出:“你要看历史小说,明清两朝人写的笔记小说(明以前笔记不必多看)”。[8]意在要求毛岸英对中国的历史,对中国的国情有所了解。毛岸英的爱人刘松林读书时,有段时间历史学得不好,毛泽东亲自为她开列了学习历史的书目,指点她从《资治通鉴》、《前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开始学起。毛泽东的次子毛岸青是在原苏联读书的,毛泽东常常嘱咐他多读些中国历史方面的书,多了解一些中国的国情。

毛泽东不但对自己的子女教育十分严格,还运用《战国策》中触龙说赵太后的故事,教育领导干部对子女应作长远之计,让他们到艰苦的环境中去磨炼,在实际斗争中增长才干,不能让他们“恃无功之尊,无劳之俸”,“位尊而无功,俸厚而无劳”。毛泽东语重心长地说:“如果我们不严格要求我们的子女,他们也会变质,可能搞资本主义复辟,无产阶级的财产和权利就会被资产阶级夺回去。”[7]目前,毛泽东指出的这种危险性并不是不存在。天下为人父母者,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在家庭教育上,是应该很好地向毛泽东学习的。

5.爱国主义教育。毛泽东继承了中华民族爱国主义教育的优良传统,在他的讲话里、著作中用爱国主义的事迹、人物铸造民魂,激励人民的事例是很多的。1917年11月,毛泽东举办湖南第一师范工人夜校时,亲自讲授历史。据《夜学日志首卷》记载:“历史常识毛泽东出席,教历朝大势及上古事迹。”“教以历代之大势及近年关系最巨之事迹,所以粗养其历史的观念及爱国心。”[9]

1937年,抗日救亡运动在全国蓬勃兴起。为了争取每一个有良心的炎黄子孙参加民族解放斗争,毛泽东写了《祭黄帝文》。他赞美这位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兴起过程的神

话祖先:“中华民族,民族轩辕;赫赫始祖,吾华肇造;建此伟业,雄立东方。懿维我祖,命世之英;涿鹿奋战,区宇以宁。岂其苗裔,不武如斯,泱泱大国,让其沦胥。”[5]并根据“世变沧桑,中更蹉跌,”的时代形势,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和保卫民族主权的战斗誓言。

神话传说中的黄帝,因对华夏民族的统一和进步有着极大的贡献,被认为是中华民族的祖先。在《祭黄帝文》中,毛泽东把对神话先祖的认同、赞美,同他的爱国主义激情和为民族解放而战的信念,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从而激发了民族生存发展的动力,提高了人们的进取精神。

“古为今用”是毛泽东历史教育思想的主要方法,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援引中国古代思想家的言论。在毛泽东的历史教育思想和实践中,引用古代思想家的言论有很多。比如,他引用孔子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10]告诫全党要采取谦虚的态度,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实事求是。他引用孟子的“取长补短”,[4]教育我们的党员和干部要以谦虚的

态度,虚心学习别人的优点,以弥补自己的不足。他引用司马迁的“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4]并给予新的解释。从而阐明共产党人和每个革命者树立起为革命、为共产主义事业甘愿牺牲自己一切的献身精神。毛泽东对古代思想家的言论信手拈来,涉笔成趣,这种援引不是原封不动的照抄照搬,而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加以分析和选择来说明马列主义的理论,并赋予其新的内容,使人感到亲切朴实,清新明快,易于被人民阅读和接受。

2.运用古典文学中的故事。毛泽东历史教育思想实践中大量运用了包括古代神话、民间传说、文学作品、传统剧目中的故事。比如,他运用京剧《法门寺》里贾桂的故事,[11]批判某些人崇洋媚外的思想,号召人民提高民族自尊心,增强民族自豪感。他借用《聊斋志异》中“狂生夜坐”的故事,[5]教育人民不要怕鬼,要同现实政治斗争中的敌人针锋相对。他运用《水浒传》里林冲等人被“逼上梁山”的故事,[11]说明要发动起对建设方针的研究探讨,就必须有一种相当的压力。毛泽东将中国民众喜闻乐见、耳熟能详的故事运用到自己的讲话和著作中,使千姿百态的历史人物栩栩如生,用这些故事去阐发革命道理,寓情于理,寓庄于谐,从而增强了他写文章和讲话的宣传效果。

3.使用古代的成语典故。古代语言中的成语富有生气,它集中表达了劳动人民的经验和智慧。简洁精炼的成语里,蕴涵着意味隽永的哲理。毛泽东的讲话及其著作中使用的古代成语俯拾皆是。在使用中,他赋予古代成语新的意义,古语新用,从而使他的讲话和他写的文章更加新颖别致、情趣盎然。比如,他在党的七次代表大会上用“愚公移山”[4]来号召全党同志发扬“愚公精神”,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团结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奋斗,去争取胜利。他在《致蔡和森等》信中,运用“人心不知足,得陇又望蜀”[8]来说明历史上凡是专制主义者、帝国主义者、军国主义者,除非被推翻,是没有肯自己退出历史舞台的。他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一文中用“叶公好龙”的典故,揭露蒋介石之流口头上讲革命,实际上是畏惧革命、反对革命的丑恶面目。对成语典故的大量运用,使毛泽东的讲话、著作形成了抑扬顿挫、起伏跌宕的独特风格,引人入胜,发人深省,从而起到了激励壮志,振聋发聩的重要作用。

1956年,毛泽东在同音乐工作者的谈话中提出:“向古人学习是为了现在的活人”[12],“古为今用”是这一思想的高度概括。无论是在民主革命还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都很重视从历史的经验教训中吸取有益[1][2]下一页 的营养,充分发挥“古为今用”的作用。难怪历史学家周谷城曾钦佩地赞叹:“毛泽东‘古为今用’是没有人能企及的。”[7]

总之,毛泽东历史教育思想和实践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它对提高民族自尊心,促进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起了巨大的作用。在当前改革开放的形势下,如何像毛泽东那样,用历史教育来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激发人民的进取精神,加速建设好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可以说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收稿日期:1999-10-13

【参考文献】

[1]上海师范大学教育系.列宁论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

[2]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马济彬,蒲仁.毛泽东著作引语成语典故辞典[M].北

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7.

[4]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5]陈晋.幻想与现实——毛泽东与神话传说及其文化性格[J].毛泽东思想论坛,1991,(3).

[6]滕纯.毛泽东教育活动纪事[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3.

[7]张贻玖.毛泽东读史[M].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91.

[8]毛泽东书信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9]毛泽东早期文稿[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8.

[10]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M].北京:新华出版社,1983.

[11]毛泽东选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

[12]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上一页[1][2]

第三篇:论毛泽东人本主义思想的形成及研究意义

论毛泽东人本主义思想的形成及研究意义

摘要:毛泽东人本思想具有深厚的文化基础。中国传统民本思想是毛泽东人本思想的厚重历史文化资源;近代文化中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是毛泽东人本思想的重要思想资源;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是毛泽东人本思想的根本理论基础。毛泽东人本思想是“以人为本”的理论基础,对深入理解和践行“以人为本”这一核心价值理念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关键词:毛泽东 人本主义

毛泽东的人本思想是科学的人本观是党的以人为本思想体系的理论基础。强调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动力,要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而奋斗、要让人民当家作主、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毛泽东人本思想的主要内容。学习和研究毛泽东的人本观,对于全面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意义。

一、毛泽东人本主义思想的形成1.中国古代文化中的民本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丰富的民本思想。早在西周时期,中国就产生了“敬天保民”的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民本思想就已经开始产生,这一时期的很多思想家都涉及到了民本思想。有人提出“夫民,神之主也”(《十三经注疏·左传·桓公六年》),“国将兴,听于民,将亡,听于神”(《十三经注疏·左传·庄公三十二年》)。春秋时期存在着一种重民的社会思潮,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上对民的认识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阶段。重民表现在民与神,民与君的相互关系,人们的认识有着重视民众,爱护人民等有价值的观点。这个观点显然有一定道理。我们以为,民本思想主要表现在人民与神的关系对比上。人们以前祭祀是想求得神灵的保护,但是人民在生活和生产中、在战争中意识到,人民的力量而非神的力量在起决定作用,而神不过是人们思想上的某种安慰而已。

被尊为圣人的孔子提出了“仁治”为核心的民本学说,他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又说“修己以安百姓”、“宽则得众”等。其后,孟子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他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荀子也以“舟”与“水”的关系比喻君与民的关系,还将君与民的关系提升至“立君为民”的高度:“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先秦诸子的这些思想,对漫长的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显示出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强大的规定性。

及至明末清初,黄宗羲将“民众”上升为“主人”的地位,提出:“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

大思想家王夫之也提出了“君以民为基,无民而君不立”的思想,主张“严以治吏,宽以养民”。正如一些学者所指出的,在中国古代社会,重视“民本”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是为“君本”服务的。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反映的才是民与君的真实关系。这表明这些思想家已经开始懵懂地感知到人民群众的主导性,开辟了人文传统的先河。毛泽东熟读中国文化经典,深谙中国传统文化,并且非常注重对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的问题。

2.中国近代文化中的三民主义

1905年,孙中山在同盟会宣言中,把“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作为纲领,这实际上已经概括了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在《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第一次明确提出了三民主义,他指出:“余维欧美之进化,凡以三大主义:曰民族,曰民权,曰

民生。”民族主义:反对列强的侵略,打倒与帝国主义相勾结之军阀,求得国内各民族之平等,承认民族自决权。民权主义:实行为一般平民所共有的民主政治,而防止欧美现行制度之流弊,人民有选举、罢免、创制、复决四权(政权)以管理政府,政府则有立法、司法、行政、考试、监察五权(治权)以治理国家。其核心观念强调直接民权与权能区分,亦即政府拥有治权,人民则拥有政权。民生主义:其最重要之原则有两个,一为平均地权(实行耕者有其田),二为节制资本(私人不能操纵国民生计)。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是毛泽东人本思想的重要的文化基础之一。

古代文化和近代文化具有历史继承性,不能截然分开,它们共同构成毛泽东人本思想的文化基础。

3.马克思主义人本主义的影响

马克思的人本主义思想, 源于马克思崇高的人的本性, 即对人的热爱和对自由的向往。1835 年中学时代的马克思在一篇题为《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的论文中, 表述了这样的思想: 一个人决不应该仅为了获得个人的谋生手段来选择职业, 而应该为了全人类的幸福, 为了发展和完善人的各种能力来选择职业。人与动物的区别, 就在于人有选择的自由。动物只能在外界环境规定的范围中, 在其限制下活动, 而人则自己主宰自己的命运, 这是人比无自由的动物远为优越之处。在这篇论文中, 充满了青年马克思对人类的热爱和人本主义精神。当时的马克思既不是唯物主义者, 更不是革命家, 只不过是一个从唯心主义的思维方法出发的人本主义者。不久, 马克思就否定并从新的世界观中扬弃了这种人本主义的自发形态。但是,对自由的追求、大无畏的科学精神和人本主义的思想已经在马克思的心灵深处萌发, 并且深深地扎根。如果没有这种精神, 就不会有日后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是毛泽东人本思想的西方文化来源,更是毛泽东人本思想的根本理论基础。毛泽东在实现了由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由革命民主主义者向共产主义者的世界观彻底转变的基础上,完全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也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毛泽东的人本思想正是以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为理论基础的。

二、毛泽东人本主义思想的研究意义

1.学习和研究毛泽东的人本观,有利于更加全面地理解党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毛泽东认为人的价值只有在“为人民服务”中才能真正实现,主张应该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他要求党员干部要深入基层去关心群众生活,帮助群众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切实做到全心全意地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

2.学习和研究毛泽东人本观,有利于更好地坚持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又好又快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今天,社会各个方面都发生了深刻地变化,其中最让人们关注的住房、教育、医疗三大民生问题突出。为此,党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加快推进民生建设。这一举措其实质就是对毛泽东人本观继承和发展。

综上所述,毛泽东的人本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中国化的第一个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在中国这块古老大地上结出的第一个丰硕果实。毛泽东人本思想的产生、形成和发展是和当时的文化生态环境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具有深厚的文化基础。它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与中国革命、建设实践相结合,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以近代文化为文化资源,使原属于西方文化谱系的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化”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理论成果。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9(2009重印)。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18。

3.《霍勒布尼奇.毛泽东的辩证法》(美)[J].中国季刊,1964(19)。

4.《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下卷,中共中央党校出版,1993年。

5.《毛泽东早期文稿》,湖南出版社,1990年。

第四篇:毛泽东的群众路线思想

二毛学校党支部

毛泽东的群众路线思想

群众路线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所制定的“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以及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把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总结党依靠群众、组织群众进行伟大斗争的丰富经验提出了群众路线的理论,体现了一系列的民本思想。

毛泽东主席从人类社会发展史中悟出了“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的科学结论,确立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党建原则,认为这是保证中国共产党始终具有生机和活力的根本,并着力建成一个由劳动大众当家作主的人民政权。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一切依靠群众,必须在一切工作中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毛泽东十分重视人民群众在革命斗争中的重要作用。在领导敌后抗战时期,毛泽东根据平型关战斗的经验进一步明确提出八路军作战的“根本方针是争取群众,组织群众的游击队。在这个总方针下,实行有条件的集中作战。”[1](P418)在《论持久战》中毛泽东着重指出“兵民是胜利之本”,中国的抗日战争必须紧紧的依靠人民才能取得胜利。抗日战争只有成为真正的人民战争,才能取得最后胜利。抗日战争只有真正成为人民战争,才能取得最后胜利。“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动员了全国的老百姓,就造就了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造成了弥补武器等等缺陷的补救条件,造成了克服一切战争困难的前提”[2](P435)1949年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做了集中概括:“一个有纪律的,有马克思列宁主意的理论武装的,采取自我批评方法的,联系群众的党,使我们取得了胜利”[3](P86)一切为了人民群众,一切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这是党的群众路线的根本出发点,也是党的性质和最终目标的根本体现。毛泽东说“人民群众的知识人民群众的经验是最丰富和最实际的。”因此要为人民服务,要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领导人民群众进行斗争,就必须向人民群众学习。他指出:“实际工作者须随时去了解变化着的情况,这是任何国家的共产党也不能依靠别人预备的。所以,一切实际工作者必须向下做调查。”[4(P540)这句话是有力的证明了一切要从群众来,时刻以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要对人民负责,因此必须解决好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土地问题,1945年9月到1947年8月所解放的地区土地得到了有效的解决,根据实际情况对土地政策做了调整。一方面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同时为决战做好了准备。1950年出台了土地改革的总方案,土地改革的总路线是“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中立富农,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张农业生产。”1951年的《土地改革法》受到了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因此一切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就要为人民办好事,向人民负责,制定方针和路线必须是正确的,因为任何错误都是不符合于人民利益的。所以必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接受人民群众的检验。对人民负责主要是指对人民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负责,不能只停留于眼前利益,必须解决好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冲突,要想群众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对不同时期群众反映最普遍、最强烈的问题,集中力量,千方百计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让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这就是共产党人应具有的对人民负责的作风。

胡锦涛指出:“各级党政机关和干部要坚持工作重心下移,经常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做到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在政治建设方面,党制定政治路线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不管党的政治路线的内容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有什么变化,这个根本的政治原则一定要在党的奋斗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基本方针、基本政策上体现出来。在思想建设方面,密切联系群众是推动党的思想建设的保证。在组织建设方面,在某种意义上讲就是组织群众的工作,组织路线也就是发动群众的路线、组织群众的路线。在作风建设方面,正是党内存在的各种不正之风,使党群之间的密切关系遭到严重破坏,而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途径,就是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这表明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群众路线思想都具有指导意义。因此我们必须意识到群众路线的重要性。

第五篇:毛泽东延安文艺座谈会

《讲话》对现代文学的影响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在当时一直为中共制定文艺政策指导文艺运动提供了根本方针,是对当时文艺运动的历史总结。我们通过《讲话》理解了半个世纪以来的中国文学。他通过立场问题,态度问题,工作对象,工作问题,学习问题,认识事实,文艺服务,如何服务,文艺战线,主要斗争几个方面来讲文艺问题。它对当时有着很强的指导作用,而且对我们现代文学也有很多理论上的帮助,有很多要点值得我们去学习。下面我具体阐述一下我认为对现代文学有比较深刻作用的几点。

第一,讲话中讲到“仅仅有这种军队(军事军队)是不够的,我们还要有文化的军队,这是团结自己、战胜敌人必不可少的一支军队”,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得出文化与文学的重要性,不但鼓舞了当时的氛围,也鼓舞了我们现代社会的工作者,给我们现代社会的文人一种思想上的激励作用,感觉到自己的重要性,进而促进文学的丰富缤纷发展。

第二,讲话中提到“一些阶级有落后的思想,我们应该长期地耐心地教育他们,帮助他们摆脱背上的包袱,同自己的缺点错误作斗争,大踏步地前进。”其实这就是文学所被赋予的作用,正确的文学倾向或者文学作品会对群众思想进行启蒙,在现代社会,也是一样,它会对现实中存在的落后现象落后思想用笔杆子将其扶正,促进我们的思想发展。

第三,“工作对象问题,就是文艺作品给谁看的问题。”“大众化,就是我们的文艺工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工农兵大众的思想感情打成一片。”“一切革命的文学家艺术家只有联系群众,表现群众,他们的工作才有意义。”我们的文艺作品就是给群众看的,在作品中应反映群众的语言,要使自己的作品为群众所欢迎,这样的作品才能得到普及,不但这样,而且群众的文化水平也是会不断提高着。这也是我们现代文学值得学习的一个很重要的点。现代文学也要服从服务于群众,和群众引起共鸣。

第四,“马克思列宁主义是一切革命者都应该学习的科学,文艺工作者不能是例外。”我们一定要明白国家的真正思想,明白方向及趋势是怎么样的,反动是坚决是要反对的。对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发展,对一些文艺理论基本命题的建立曾有过和继续起着重大的作用。真正只有明白这些,我们的文艺才能有丰富的内容和正确的方向。

第五,“文艺服从于政治,今天中国政治的第一个根本问题是抗日,因此党的文艺工作者首先应该在抗日这一点上和党外的一切文学家艺术团结起来。”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两点内容。首先,经济政治文化是分不开的,一切文学和文学艺术都是属于一定阶级的,文学文艺作为一种软实力是作为国家的一种基础要服务于经济政治的,进而以文学来促进全方面的发展。但是不能把文学政治化,使其缺乏文学的美感。其次,文学不仅是国家的,也是世界的,更不用说是共产党之外的其它民主党派了,应该在文学层面团结起来,一同促进现代社会的发展。

第六,文艺一定要是源于生活,却应该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只有这样,文学才能既有说服力,又有震撼力,既能引起共鸣,又会感受到文学的美。即“文学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再之,我们要取之精华,去之糟粕,但有些属于政治策略性的提法不宜在其他历史条件下任意引申,比如说现在,那对于这样的点我们就应该辩证看待,不能完全学习。总之,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对我们现代文学的启迪和影响还有很多,它仍是新时期我们中国文艺工作的一种方向。

下载毛泽东的人口思想和实践研究座谈会方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毛泽东的人口思想和实践研究座谈会方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毛泽东延安文艺座谈会 读后感

    读毛泽东在延安文艺讲话有感 1942年5月2日至23日,在延安整风期间,毛泽东亲自主持召开了延安文艺座谈会。 毛讲话的引言部分,揭示会议目的:和大家交换意见,研究文艺工作和一般革命工作的关......

    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学习材料

    毛泽东哲学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集中体现,是中国共产党人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思想基础。认真学习和领会毛泽东哲学思想,不仅关......

    关于毛泽东干群关系思想的几点思考

    【摘 要】 文章叙述了毛泽东干群关系思想的主要来源,毛泽东干群关系思想的发展过程,大致经历了萌芽、形成、完善、成熟与曲折发展等历史阶段。阐述了毛泽东干群关系思想的内涵......

    毛泽东建军思想概论(五篇范文)

    《毛泽东建军思想概论》(侯鲁梁著)一书,系统研究、介绍毛泽东同志关于人民军队建设的光辉思想,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毛泽东建军思想是毛泽东思想和毛泽东军事思想的重要组成......

    毛泽东反对官僚主义的思想

    毛泽东反对官僚主义的思想 毛强 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毛泽东始终对官僚主义现象保持高度警惕,并将反对官僚主义的斗争提高到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生死存亡的战略高度。......

    试论毛泽东关于群众工作的思想

    试论毛泽东关于群众工作的思想 殷庆言群众工作是我们党联系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和团结群众的工作。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对群众工作留下了大......

    毛泽东对外开放思想的现实意义

    毛泽东对外开放思想的现实意义 摘要: 对外开放,对于闭关锁国而言,它是主权国家的一种政策行为。毛泽东明确提出了对外开放的思想,并以此为指导推动和促进了中国革命与社会主义......

    论毛泽东的思想精髓

    论毛泽东的思想精髓---实事求是 关键字:实事求是 毛泽东军事思想 精髓 理论意义 现实意义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精髓。中国革命和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