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对党员实行目标管理的几点思考

时间:2019-05-12 15:49: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时期对党员实行目标管理的几点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时期对党员实行目标管理的几点思考》。

第一篇:新时期对党员实行目标管理的几点思考

本文作者:刘 洋 马玉兰 好范文原创投稿

新时期对党员实行目标管理的几点思考

—谨以此文献给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华诞

重庆市石柱县委党校 刘 洋 马玉兰

【摘 要】目标管理是以目标为导向、成果为标准、人为中心的现代管理方法。新时期对党员实行目标管理,是提高党员队伍素质、推进党的建设科学

化水平的一项重要措施,对于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党的建设 科学化水平目标管理 思考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拥有近8000万党员的执政大党。中华民族能否迅速实现伟大复兴,关键看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执政能力。党的执政水平的高低,取决于每个党员的综合素质。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党的领导是实现“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根本保证,必须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不断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新时期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对党员实行目标管理,是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式。

一、实行党员目标管理,是新时期新形势发展的现实需要

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是我们党的建设的一条重要经验。邓小平同志说过,“中国的问题关键在党,关键在人。”江泽民同志指出,“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胡锦涛同志强调,“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关系党的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实行党员目标管理,对于在新时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第一、实行党员目标管理,是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措施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这是我们党在反思总结自身建设历史经验、冷静观照党的建设实际状况而提出的一个重要课题和重大任务。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是新时期、新形势发展的客观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目前,党的建设科学化在推进过程中受到来自党的自身建设、党员素质等方面因素的制约与干扰,其总体状况不尽如人意。因此,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针,以改革创新精神为动力,健全完善党的管理体制与管理模式,探索和创新党要管党、治党要严的方法路径,以适应世情、国情、党情新变化对党的建设提出的新要求。对党员实行目标管理,通过基层党组织对党员确定科学合理的责任目标,并以此作为党员的行为规范和行动标准,这样既能使党员的思想、言行等都受到目标的约束和限制,又能使党员在目标的引导下自觉地进行党性修养和党性锻炼,从而达到增强党员素质、纯洁党的组织、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目的。

第二、实行党员目标管理,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有效方式

党章明确规定,党员要“在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全党同志要充分发挥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先锋模范作用”。要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保持党的先进性,首先要提高党员素质,保证党员的质量。我们党从总的来说是好的,是有战斗力的,但由于种种原因,党内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比如,有的党员理想淡薄、信念丧失、纪律松驰、作风不正,完全与“三个代表”思想的要求相背离;有的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中的违法违纪、腐化堕落现象时有发生,令人触目惊心。要克服和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不断加强对党员的教育和管理。目标管理本身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和约束力,能使党员在目标的约束下严格按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办事,时时处处以身作则,严以律己,自觉践行“三个代表”,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伟大实践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第三、实现党员目标管理,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途径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核心,两者在价值取向、实现目标上是高度一致的。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党要站在完成执政兴国使命的高度,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体现到领导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上来,使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更加符合科学发展的要求,为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供可靠的政治和组织保障。面对当今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如果党员不加强学习、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提高科技知识水平和业务工作能力,就不可能适应新时期新形势的发展变化,就不可能完成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战略任务。对党员实行目标管理,通过制定思想政治素质目标和业务工作目标,能促使党员根据预定目标努力学习政治理论、科技知识和专业技能,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和进修,不断提升自己的素质和能力,努力使自己成为德才兼备的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骨干和人才。

二、抓好党员目标管

理的实施与考核,是确保党员目标顺利实现的关键

党员责任目标一般分为基本目标和任务目标两部分,归纳起来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素质目标、组织纪律目标、联系群众目标、业务能力目标和完成任务目标。为确保党员目标的顺利实现,必须切实抓好党员目标的组织、实施与考核工作。

首先,根据目标管理的原则,建立党员目标责任网络

党员目

标是基层党组织对党员确定的并负责组织实施的责任目

标,也是基层党组织和每个党员的奋斗目标。因此,在制定目标时,要根据目标管理的层次性原理,首先制定出基层党组织的总目标,然后再根据总目标要求制定各项具体目标。具体作法是,根据党员标准和基层党组织的任务,把一定时期内的基层组织建设、上级组织下达的任务和对党员的要求,将目标进行分解,从党委到支部、从支部到小组、从小组到个人层层加以落实,建立一个纵向目标责任体系。同时,围绕总目标,基层党委和支部及其班子成员也要制定出相应的责任目标,建立一个横向目标保证体系。这样,总目标指导分目标,分目标保证总目标,形成一个纵横相连的目标体系,并结合考核奖惩制度组织实施,确保党员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其次,实行目标导向,把党员的个体行为化为党组织的团体行为

行为指导目标,但目标确定后又具有反作用,这种反作用就是导向作用。党员目标一方面是“全面性”的目标,一方面又规定了完成目标与否对个人进行奖惩的条款,这就对党员的行为起到了应有的约束、控制作用,同时也使党员的行为有了明确的规范。但这种行为规范能否收到预期效果,还有待于以此为据,实行目标导向,把这种属于党员的个体行为化为党组织的团体行为,即组织行为。这一过程,实际上就是以党员目标的全部内容作为客观要求,来调动全体党员的主观积极性,进而形成一种“必须实现目标”而努力工作的行为动机。因此,必须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其一,要把党员目标的全部内容,按照每个党员的职责范围,分解落实到每个支部、小组和个人,构成组织团体规范;其二,围绕党员总目标,支部、小组及个人要团结一致,同心同德,共同为实现总目标而奋斗,从而增强党组织团体的内聚力,以推进党员目标的全面实现。

再次,对目标进行科学考核与评价,确保党员责任目标顺利实现

一是建立严格的考核评价制度。长期以来,基层党组织对党员的评价只重视定性,忽视了定量,因而缺乏量标体系,没有科学依据。要对党员有一个全面认识,就必须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进行考核,从定量考核上升到综合定量评价,再作出恰当的综合定性评价。在考核方法上,应采取分项考核同综合考核、组织考核同自我考核、半年考核同年度考核相结合的方法,每次考核都要写出考核记录并立卷归档。这样既可以直接反映党员的工作及表现情况,又可以促使党员为实现目标而不懈努力。二是制定严格的奖惩制度。对完成任务好的或有突出贡献的党员,可以根据目标的实现水平、贡献大小和连续年限,分别给予奖励,并按照干部“四化”标准和德能勤绩表现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对没有完成目标或有失职渎职行为的党员,应视其情节轻重进行处罚。特别是对那些严重违反党规党纪的腐败分子,必须毫不留情,坚决清除出党,以保持党员队伍的纯洁性。

综上所述,新时期对党员实行目标管理,是增强党员素质、纯洁党的组织、提出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一项有效措施。胡锦涛同志指出:“党的十七大强调,党要站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自身建设,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面对新的时期、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我们只要认真抓好党员教育和管理工作,不断加强党的自身建设,进一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就能顺利完成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宏伟任务,尽快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第二篇:对党员实行一岗双责目标管理的实施意见

为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及提高党员的履职能力。经研究,现对党员实施“一岗双责”目标管理,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明确每个共产党员应当履行的党内职责和作为一名具体的机关工作者应当承担的岗位职责,教育和引导广大党员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提高服务大局、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为扎实推进“一岗双责”目标管理工作,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充分认识实施“一岗双责”。

更好地服从和服务于全局工作大局,圆满地完成全年的各项目标任务。

二、因人因岗制定“双责”目标,落实党员的双重责任

1、“双责”的责任内容。“双责”目标主要分为党内职责与岗位职责两个方面。党内职责目标以党员参加政治理论学习、“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一对一”帮扶等活动和党风廉政建设、缴纳党费等为主。岗位职责目标以具体的岗位业务工作以及其他工作为主。

2、分解“双责”目标。党支部将通过党员大会向全体党员公布全年的党建工作任务和行政工作目标,采取党员个人自我“认”责、党支部审定相结合的办法,结合党员的年龄、文化、特长等特点和具体岗位要求,分解细化落实“双责”目标。在实施过程中,对于上级党组织和有关部门新部署的工作任务,党组织要及时分解落实给有关党员。

3、公布“双责”目标。“双责”目标确定后,由党支部将党员“双责”目标在党员活动室的学习园地或政务公开栏中进行公示,作为党员自我约束管理和党支部实施督查的主要依据。

三、实施阶段性督查,严格考核奖惩

1、加强督查和考核。党支部要对党员“一岗双责”目标管理的实施情况进行跟踪督查,加强指导。要结合党员活动日的开展,组织党员对照目标责任进行自查总结,汇报交流上一阶段完成的情况和下一阶段的打算。党支部要定期对党员履行“双责”情况进行考核,将考核结果记入《党员目标管理考核登记表》。

2、实行综合考评。党支部要把党员“一岗双责”目标的完成情况作为年终民主评议党员的重要内容。每年年终结合民主评议党员,首先由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自我小结认格,并在党员大会上述职汇报“双责”目标任务完成的情况,然后组织全体党员进行民主测评,在此基础上由党支部结合平时考核情况,确定每个党员的等次。

3、落实奖惩措施。考评结果要作为评先选优的主要依据之一。

第三篇:实行目标管理 加强工会工作

实行目标管理

加强工会工作

目标管理是以目标为导向,以人为中心,以成果为标准,通过适当的考核,使组织和个人取得最佳业绩的现代管理方法。实行目标管理是领导部门或管理工作者通过目标对所属组织和人员进行管理的一种方法,把这种方法运用于工会工作,是新形式下搞好工会工作的重要途径,使工会工作逐步导入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可以促进企业职工主人翁积极性作用的发挥,促进企业生产经营的良性发展。现就如何搞好工会组织的目标管理谈点粗浅看法。

一、目标制定要科学

制定目标是实施目标管理的中心环节,因此、科学地制定某一时期的工会工作目标,不仅是目标管理的第一步工作,也是目标管理工作的基础。为此,必须考虑以企业职工的权益和义务,党和国家在各个时期的方针目标、企业生产经营目标对职工的工作要求为指导,以企业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建设、劳动积极性、生产工作技术素质现实状况为基础,把企业工会工作目标进行分类划分,譬如,划分为素质目标和实绩目标两类;素质目标指作为工会会员必须具备的素质,实绩目标指作为企业职工必须完成的各项工作和应达到的要求,然后再分解为若干具体的子目标。譬如把素质目标分解为思想素质、政治素质、文化素质、技术素质,把实绩目标分解为完成生产任务、参加工会组织活动、遵纪守法、为职工群众办实事等等;在此基础上,再分解成若干条子目标,在细分的子目标中,采用量化计分。这样的目标既具体明确、一目了然,又便于考核评议。在制定目标时应把握以下原则:一是总目标与子目标相统一的原则,各工会小组与职工个人的基本目标要尽量统一,应符合实际避免抜高;各工会小组的目标应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方针目标和企业党组织工作目标计划密切配合,条条块块、协调一致,上上下下形成有机整体,使之成为一个比较完整的工会工作目标管理体系。二是系统性与针对性相统一的原则。一方面从工会基层小组开始制定比较全面的、系统的工作目标;另一方面结合本单位具体情况,针对其职业和岗位特点制定个性目标,使目标比较切合实际,能够激发广大职工的工作热情,充分发挥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主人翁能动性。三是先进性与可行性相统一的原则。拟定目标时,各基层分工会要注意把握目标的尺度,既要积极可行,达到平均先进,又要略高于个人的能力;既防止高不可攀,又不得平庸低贱,举手可得。这样目标才可能有鞭策和激励作用,使广大职工有奔头,让达到目标者产生自豪感和光荣感。四是定量与定性相统一的原则。对于各种目标,应力求量化,尽可能用数据体现,不能量化的、也应做到具体化。同时要求概念明确、易于操作,便于考评。

二、措施要具体

有了目标,如何达到,这是目标管理的关键问题。为了使每个工会小组每个会员都能达到预定的目标,必须努力抓好如下工作;一是抓好教育动员,从思想上引导,工会组织的各级干部应通过各种组织活动形式,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各种组织形式开展座谈会、个别谈心、帮扶家访等传统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方式,及时掌握职工的思想、工作情况,有针对性地拟定学习、宣教计划、工作内容,分层次、分类型因人而异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启发职工的组织意识、主人翁觉悟意识,民主管理参与意识。企业工会组织应加强对基层工会干部的学习培训,提高他们开展群众工作和目标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应经常开展对困难职工的人文关怀,让广大职工真正体会到工会是职工可以依靠的组织,了解到开展目标管理的现实意义,调动广大职工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二是要抓制度,从行为上规范。制度不健全,缺乏约束力,势必造成目标管理活动忽冷忽热,时紧时松的现象。因此,必须加强活动的制度建设,依靠制度来保障目标管理扎实开展。工会组织要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出发,建立健全各项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服务群众和联系群众的制度。如职工民主制度、为职工排忧解难制度、群众监督和会费公开制度、会员评议考核制度等,有了这些制度,并使之与目标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使工会的目标管理工作落到实处。第三、要通过抓活动促进目标的实现。工会组织要围绕实现目标开展各种健康有益的活动,在活动形式上要注意活动的时代性、多样性。针对性、娱乐性,丰富多彩、有声有色;在内容上,应注意正能量的传播性,兼顾知识性、趣味性、启发性;开展这些活动,有利于激发广大职工的劳动热情,增强组织活力,推进目标的实施。以我公司为例;近几年来,党支部和分工会比较重视职工的文体活动,注意通过形式多样的组织活动,加强与职工群众的沟通,企业过去遗留的许多矛盾得到了较好的化解, 职工投诉上访问题逐年减少,去年下半年至今年公司职工未发生一起聚众上访或违法乱纪案件。较好地维护了一方稳定平安。

三、考核办法要可行

定期对工会组织进行检查考核,是推动目标管理落实的有效手段,也是对工会实施目标管理工作结果的验收。可采取集团公司工会对各分工会,分工会对工会小组,小组对会员等逐级考评的办法进行定期考评。考评可采用月汇报、工会小组每月对完成目标情况向分工会汇报;各分工会按季度向集团公司工会汇报。对未达标者记录在册,并要求及时找出差距,提出整改措施,半年初评、年终进行综合评比、总结验收。同时找出问题,对先进分工会、小组、个人进行进行表扬、奖励。对评选出来的先进单位、个人,通过厂报、橱窗大张旗鼓的宣传,使广大职工学有榜样,赶有方向。

总之,在企业工会组织的建设中,只要从实际出发,坚持新时期党的工会工作方针,不断探索新的历史时期工会工作方法,不断探索完善工会工作目标管理的内容和形式,使工会组织的各项工作做到“胸中有目标,行动有方向,工作有内容,考核有标准。”就能更好调动职工主人翁作用,使广大职工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来,就能强化对广大职工队伍的教育、管理、贡献机制,克服抓工会工作软,抓生产经营工作硬的状况,促进企业工会工作制度建设和发展,推进企业改革和经济工作发展。

宜宾金贸酒业服务公司分工会:傅彬

2014年9月9日

第四篇:对社区党员实行分类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对社区党员实行分类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加强社区党员教育管理是加强社区党员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搞好社区党的建设最经常、最基础的工作。xx县现有6个社区,均在县城所在地xx镇。社区居民28856人,105个居民小组;设社区党总支部1个,党支部5个,直属党员453人,在职党员2330人。近年来,随着新形势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进入社区,社区党员身份进一步趋于复杂,给社区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带来了新情况新问题。近年来,xx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探索加强社区党员管理的新路子,根据社区不同类别党员的特点实行分类管理,提高了管理实效性和服务水平,激发了广大党员创先争优、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实施党员分类管理教育的做法及成效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扎实推进社区党员分类管理工作

1、构建网络,健全组织领导。

建立社区党建工作指导委员会、协调委员会、联席会等组织机构,建立了县委(组织部)—指导、协调委员会--联席会—社区党支部—党小组五级网络运行机制,形成了上下联动,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强化对对社区党员的领导。

2、调查摸底,建立党员台帐。

我们对社区党员的数量、类型、居住、工作等情况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走访,登记造册,把社区党员划分为五大类:一是社区内的在 职党员;二是社区的离退休党员;三是社区中的下岗、待岗职工、“两新”组织党员;四是流动党员;五是社区直属党员。针对这五大类党员的不同特点,实行党员资料信息化管理,建立党员资料数据库,实行党员动态档案管理。并结合地域相邻、行业分布、方便活动等实际情况,把社区党员编入到相应的党小组,实行分类教育、分类管理、分类活动。

3、分类管理,发挥党员作用。

一是对在职党员实行“双重管理”,激发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对在职党员实行单位党组织与社区党组织“双重管理”、“双向反馈”制度。按照“提高质量、活动适量、发挥特长、形式多样”的要求,各社区党支部在征求个人意愿的基础上,将在职党员进行分组,设臵了政策宣传组、治安巡逻组、绿化美化组、帮贫扶困组、文艺表演组等20多个活动小组。同时在在职党员中开展“五带”活动,即“带头与时俱进解放思想,带头参加社区开展的学习宣传活动,带头参加社区各类文化体育活动,带头参加社区帮贫扶弱献爱心活动,带头在经济发展中为社区建设献计出力”,建立了五项制度,即“在职党员登记报到制度,在职党员在社区表现情况反馈制度,考察党员干部听取社区党组织意见制度,社区在职党员定期例会制度,在职党员活动情况定期通报制度”。从而有效地调动了社区在职党员作用的发挥。

二是对离退休党员实行灵活管理。离退休党员整体素质比较高,他们所关心大多是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社区治安、卫生等社会问题。对此,我们在关心他们生活,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的基础上,针对他们的身体状况、年龄、专业特长等方面的特点,灵活管理,充 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使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对于身体健康、闲散在家的退休党员,要求他们积极参加社区党组织的各项活动,经常向他们部署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任务;对有专业特长的,动员他们参加各类党员志愿者活动,协助开展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思想政治工作、群众工作等。如离休党员韦自恭,在党支部的支持下,他离休不离岗,担任了xx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积极参与关心下一代各项工作,在挽救失足青年、维护社区治安、家庭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退休党员林树鸿,德高望重,平时喜欢吹拉弹唱。经新兴社区党支部牵线搭桥,他组建了xx县三月三剧团,平日里组织社区的老年文艺爱好者,积极排演节目,经常巡回各社区进行文艺表演,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党的政策,深受群众的欢迎。

三是对下岗、待岗职工党员实行“温暖管理”。从关心思想意识入手,帮助他们转变再就业观念,使他们自觉增强党性和组织纪律观念,维护党员形象,在社区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大力开展就业培训,提高他们的再就业能力,为下岗、待岗职工党员“定岗”;畅通就业信息,扩大社区党员的就业帮扶范围,为下岗、待岗职工党员“找岗”;积极开发就业岗位,根据驻区单位要求,为下岗、待岗职工党员“创岗”。

四是对流动党员、“两新组织”党员进行“结对管理”。设立流动党员管理服务站,通过直管、代管、协管等方法,使流动党员有“家”可归。有针对性地对流动党员进行上党课、结对子、教育考核,并将流动党员参加社区党建的情况与为其提供的服务挂钩,加大流动党员对所在社区的归属感。同时,把退伍战士党员群体和个体、私营企业 中的流动党员作为工作重点,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抓出特色,以点带面,从整体上推动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2008年以来,我们在六个社区中开展“共产党员门店”经营评比活动,树立了一批党员模范经营户,调动了党员文明经商、守法经营的热情,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五是对社区直属党员进行“全权管理”。通过建立健全支部各项规章制度,严格对直属党员的教育管理,组织他们争做党的政策宣传员、民间纠纷调解员、居民群众联系员、社区治安保安员、环境卫生监督员等,通过开展党员责任区、党员结对帮扶等活动,有效地发挥了党员的影响力和政治导向作用。实行目标管理和奖惩制度,从政治思想、执行纪律、组织观念、发挥作用等方面对直属党员提出要求,并把目标任务完成情况作为民主评议党员的重要内容。

(二)情系社区,心怀群众,党员分类管理教育初见成效 党员分类管理是新形势下加强社区党员管理教育的一种比较好的形式和方法。分类管理暨改变了社区基层党组织在管理党员上职责不够明确的状况,增强了管好党员的责任感;又改变了党员管理教育“一刀切”、“一锅煮”的状况,增强了工作的实效性;同时,改变了党员行为标准过于笼统、难于衡量的状况,增强了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主动性。

1、情系社区,党员“社区意识”不断增强。

广大社区党员充分认识社区工作的重要性,强化了四种意识。一是进一步强化了政治意识。作为党员自觉在社区中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一身正气,抵制各种歪风邪气。二是进一步强化了党建意识。社区党员在社区党组织的领导下,积极参与社区党建工作,增强了党 组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三是进一步强化了服务意识。社区党员积极参与社区党组织开展的社区服务活动,丰富社区的文体生活。四是进一步强化了表率意识。社区党员率先树立全面良好的社会形象,倡导优良的社会风尚,处理好家庭关系、邻里关系,起到模范作用。

2、情系群众,党员“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一是以社区党支部为核心,充分发挥社区志愿者、党员义务巡逻队的作用,建立完善社区群防群治防控体系。二是积极开展社区文化活动,充分发挥社区党员的积极作用,开展形式多样、寓教于乐、深受社区居民喜爱的文体活动。三是开展志愿者服务,积极组织辖区党员、在职党员参与辖区的残疾人、孤寡老人“一对一”结对帮扶活动。目前,社区志愿者党员队伍日益扩大,开展了敬老助残、定期为社区老人义诊、打扫卫生、理发、洗衣服等服务活动,深受群众的欢迎和好评。

二、社区党员管理工作的新难题

随着改革的深化、城镇化建设的发展、社会利益格局的调整、就业分配方式的变化,社区党员队伍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特点,构成了社区党员管理工作中的新难题。

(一)社区党员队伍构成多样化。近年来,由企业分流的职工党员、原由企事业单位管理的离退休党员、军转自主择业和院校毕业的党员、以及在新经济组织中就业的党员陆续转入社区管理,其比例逐年上升,有的社区已接近半数。这些党员来源不同,年龄差距较大,构成了社区党员队伍的多样化。

(二)党员思想状况复杂化。由企事业单位转入社区的党员,相当部分心态较为复杂,对管理模式的变化一时难以适应。特别是下岗、失业和内退的职工党员存在有抱怨情绪和失落感。个别党员因工作无 着落,生活困难,长期游离于组织之外,党性观念、理想信念、纪律意识出现滑坡。考虑现实困难多,考虑履行党员义务少,党员意识下降。他们思想上的困惑、生活上的困难都迫切需要党组织的教育和帮助。

(三)党员学习时间差异大。“两新”组织中的党员有的在私营企业工作、有的开个小商店,有的是打工人员,他们把组织关系挂在所在社区的党支部,由于工作忙,对社区建设关注不多,参与意识不强,对于支部组织的活动常要因工作冲突只能请假。下岗、退休做临时工的党员白天需要外出工作,时间随意性较大,参加党员活动、接受党校教育时间安排上有困难。而高龄党员晚间活动又不方便,形成时间要求上的差异。

三、社区党员管理工作的弊端

新情况和新变化对社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新思考。

(一)教育管理内容层次不清楚。社区党员教育管理内容安排上必须区别层次,有的放矢。结构的多样性,带来了思想观念的多样性。管理教育要取得实效,就必须根据不同对象、不同层次,注重教育内容的多样性和针对性。教育管理采用集中统一的办法,统的过多,强求一致,安排学习一个计划,组织教育一次大课,就必然出现“一锅煮”的大呼隆现象。

(二)教育管理目标不明确。在管理教育的目标要求和制度规定上,必须实事求是,合理可行。在社区党员中,在职的与退休的、在企事业单位的与个体经营的、身体健康的与体弱多病的、居住稳定的与在外流动的,相互差异很大,用一个标准、一个制度要求,很难达 到理想的效果。因此,因人制宜提出不同的要求,使目标符合实际,制度规定易于落实已势在必行。

(三)教育管理对象分类不细致。在管理教育的对象上,必须突出重点,抓住关键。为此,必须从党员的职业特点、身体状况、生活环境等差异出发,本着有利于管理、有利于党员发挥作用的原则,实施党员分类管理教育。

四、进一步加强社区党员教育管理的建议

笔者认为要加强社区党员教育管理,必须坚持做好六个结合:

1、把强化社区党员教育管理与加强社区党建工作基础相结合

一是要提高社区党务工作者素质和能力,当前最迫切要解决的是社区党务工作者职业化的问题,通过全面提高社区党务工作者待遇和加大培训力度,努力解决有人、有能人办事的问题;二是要加强社区党建阵地建设,通过政策支持、政府投入、社区共驻共建等方式,努力解决党员活动阵地的问题;三是要进一步理顺社区“两委”工作职责,党委要重点强化社区党组织工作职责,同时在选配社区“两委”班子时尽可能实现主要负责人“一肩挑”,明确党组织负责人为社区工作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彻底改变“两委”职责不清、无人愿干社区党务工作的现状;四是要统筹解决社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经费,通过加强财政预算、党建挂帮单位支持、社区单位资助等渠道,努力解决有钱办事的问题。

2、把强化党员教育管理与建立完善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机制相结合,重点建立五大机制:

(1)要建立完善社区党员教育管理联动机制,实现社区党建资源共驻共建。党委要加强对社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领导和指导,确 保社区党务工作者素质、活动阵地、活动经费等适应党员教育管理的基本要求;要始终坚持属地原则,通过党建议事会和社区党建议事协商会等载体,将辖区党组织、挂帮单位党组织紧密联系和衔接起来,实现社区党员教育资源互补共享。

(2)要建立完善社区党员分类教育管理机制,增强社区党员教育管理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对离退休党员通过革命传统教育和国际国内形势教育,促使他们“发扬党的光荣传统、保持革命晚节”,从而让他们离休离职不离党;对外来流动党员,主要进行“遵纪守法、诚实守信”教育,使他们在务工经商中自觉体现党员先进性;对下岗失业党员和无业党员进行国情教育,帮助他们认清形势,使他们下岗失业不失党性原则;对社区“两委”中的在职党员,主要进行党规党纪、理想信念和宗旨观念的教育,使他们时刻牢记肩负的责任和使命;对社区其他无职党员,主要是进行社区建设理念和共驻共建意识方面的教育,激发他们参与社区建设的主动性。在教育管理方式上,要灵活多样,克服呆板单一的做法,把教育搞得生动活泼,增强活动的吸引力,做到入情入理入脑。

(3)要建立完善党员履职督导评估机制。社区党员教育管理是否取得成效,最终要通过党员在社区建设中的履职来体现,而能否促进党员作用的发挥,关键是要建立一套完整的党员履职监督评估机制。对社区党员要在全面掌握其素质和能力的前提下,通过科学设立 “计生服务管理岗”、“爱心救助帮困岗”“失足人员帮教岗”、“社会治安巡逻岗”等岗位,搭建社区党员参与社区建设的基础平台,通过全面开展党员服务承诺,并制定相应工作职责,同时建立“党员自述、群众论述、社区党组织评述”的“三述”督导考评工作机制,对 履职好的先进典型进行评定和表彰,并以此作为党员评议的主要依据之一。

(4)要建立完善党员争先创优激励机制。社区党员既是居民群众中的先进分子,同时也是普通居民群众中的一员,要通过开展优秀共产党员评比表彰、制作“共产党员之家”、“共产党员门店”门户牌等多种方式,激发社区党员的政治热情和荣誉感,促使他们积极争先创优。

(5)建立完善贫困党员关怀机制。对比较贫困的党员家庭,要建立贫困党员结对帮扶制度,定期不定期开展走访慰问和帮扶工作。同时落实国家在就业和再就业、安居工程、社会保障、医疗救助等方面向贫困党员倾斜的政策措施,使贫困党员真正感受党组织的关怀和温暖。

3、把强化党员教育管理与创新党员教育管理载体相结合 社区党员结构复杂,素质参差不齐,单纯依靠“三会一课”等传统的教育管理方式已不能满足党员多样化的需求。为此,一是要充分利用党员现代远程教育管理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管理活动,通过集中开展党性党风宣传教育、就业再就业技能培训、组织文化活动等方式,不断提高辖区党员的素质和能力,增强社区党组织的凝聚力;二是要积极创造条件,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措施,拓展党员教育管理视野;三是要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管理活动,如“一个党员一面旗、我为党旗增光彩”、“党员先锋示范岗”等主题活动,让党员在活动中得到锻炼,接受洗礼。

4、把强化党员教育管理与加强社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手段相结合 流动党员因其流动性大而成为社区党员教育管理的难点,也是制约社区党员教育管理水平的难题。当前,针对流入党员,一是社区要建立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平台,通过设立流动党员服务站、制作流动党员服务卡等方式,争取其主动“亮身份”;二是通过多种形式,开展流入党员摸底调查,掌握流入党员基本情况,并根据其基本需求,配合相关部门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介绍、技能培训、社区服务等,满足流入党员基本需求;三是社区党组织要积极搭建流入党员发挥作用的基础平台,如在社区计划生育、综合治理、扶危帮困等方面引导流入党员积极参与,争取其“树形象、作表率”。针对流出党员,社区党组织要千方百计通过电话、信函、网络等手段,加强与流出地党组织和流出党员的沟通与联络,及时了解流出党员的思想、工作状况。

5、把强化党员教育管理与解决居民群众热点、难点问题相结合 当前,社区成为各种利益、矛盾的交织地,居民群众评价社区党组织工作的成效主要是看他们所反映的与其日常生活有关的热点、难点问题是否得到了及时解决,看党员在解决各种利益、处理各种矛盾中是否发挥了积极作用。社区党组织一定要团结带领社区党员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及时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上,从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点滴事情入手,把就业、就学、就医、社会保障等民生问题和维护社会稳定、统筹区域发展几方面的工作结合起来,不断增强社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6、把强化党员教育管理与处臵不合格党员结合起来 由于社区党员结构的复杂性和教育管理能力欠缺等多方面的原因,造成了个别社区党员的党性意识退化,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没有充分发挥,突出表现在未能完全履行党员义务,拒绝参加党员活动,甚 至极个别党员基本丧失党员条件。为此:一是要加大挂名党员的清理处臵力度,对党员住址变迁、基本情况清楚的挂名党员,要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动员其将组织关系转移到居住地党组织;对长期无法联系、本人又不主动与党组织联系的挂名党员,要严格按照《党章》的规定进行处理。二是要强化不合格党员教育管理措施,对党性意识退化的党员,要通过强化组织帮教、党员结对帮助等措施,促使其不断增强党性意识;对完全丧失党性意识的社区党员,要严格根据党内组织程序清除出党。

第五篇:对实行党员双重管理的调研思考(最终版)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党员动态管理机制和尊重党员主体地位的要求,这是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在党员管理工作中的具体运用,是新形势下党员管理模式的重大创新。当前,教育引导党员在任何时间、任何场所都时刻牢记并实践党的宗旨与党员义务,让党员在更长的时间和更大的空间内,发挥作用,接受监督,同时用自身的模范作用去带动和影响群众,扩

大党的社会影响力,已经成为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和亟待破解的难题。近年来,我市积极探索推行了社区在职党员双重管理制度,切实加强了在职党员“八小时以外”的监督管理,增强了在职党员的自律意识和参加社区建设的主人翁责任感,党在社区的形象和威信得到新的提高。同时,进一步调动了社区和单位党组织共同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形成了社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驻共建的良好氛围。从社区在职党员双重管理的探索和实践证明,使我深切感到,实行所有党员“双重管理”不仅是适应形势发展,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趋势,也是加强和改进党员教育管理的客观需要。

一、实行党员“双重管理”的动因

长期以来,党内逐步形成了党员只接受其隶属党组织的教育、管理和监督的固定模式。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市场经济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企业职工党员逐步从“企业人”向“社区人”转变;农村富余劳动力党员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并呈现出数量不断增加、领域不断拓展、规模不断扩大的发展态势;留在农村的党员大部分在龙头企业、专业市场、生产基地等产业链条的各个环节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就业多元化、工作流动性大、不固定,使他们不愿将组织关系及时转出,也不愿频繁地转移组织关系。党组织对党员的教育管理模式基本上还是延用传统的、单一的垂直管理体制和自我循环的运行机制,还只是通过理论学习、“三会一课”、“创先争优”、民主评议、载体活动等形式对党员进行管理和教育,而对党员外出的管理监督,则是一个空白点,或者说是一个盲点。这种传统的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党员的合理流动、党内资源的共享和“全国一盘棋”大党建格局的形成,更使党员教育管理出现了一定的断层现象,陷入了“形式管而实不管”的困境。

二、实行党员“双重管理”的涵义

党员双重管理模式,主要是指依靠党丰富的组织体系资源,管理主体从一元变为多元,实现对党员的立体管理模式。就是凡在城市社区居住的机关事业单位党员、农民党员、退休党员、企业党员、下岗失业党员和在各类新型经济社会组织中流动的所有党员,在不转移组织关系或临时组织关系的情况下,除接受其组织关系所在地党组织的教育监督管理外,还应接受本人所居住地党组织的监督管理,确保党员时刻置于党组织全天候的监督管理之下,全方位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二、实行党员“双重管理”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党员“双重管理”,建立健全由输出地和流入地党组织密切配合、属地管理和行业管理共同负责的系统、科学、有效的“双重管理”体制,形成“组织设置便利、教育管理灵活、发挥作用实在”的崭新模式,逐步改变城乡之间、地域之间、党员居住地和就业单位之间基层党建工作相对分离的状态,把党员流出地和流入地党的工作紧密衔接起来,把对党员的教育管理与关怀帮助紧密结合起来,使每个党员无论在单位或社区,无论在农村还是在城市,无论在流出地还是在流入地,都能融入党的组织,参加党的活动,受到组织管理,得到组织关怀,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同时,通过加强和改进对党员的管理,促进形成城乡衔接、全面覆盖、协同配合、运转有序的党员管理工作格局,使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相适应,与社会管理格局更相符合。

三、实行党员“双重管理”应采取的对策和措施

1、提高认识,奠定党员“双重管理”的思想基础和舆论氛围。党员双重管理的主体是在职党员和流动党员,没有在职党员和流动党员的积极参与,这项工作将无法开展。要使这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首先要提高全体党员的思想认识,增强其自觉接受双重管理的内驱力。因此,各级党组织尤其是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和“两新”组织,应通过各种切实有效的形式,组织党员学习,对党员进行教育,提高党员党性观念,增强党员参与双重管理的自觉性。同时,各级党组织要采取层层召开会议、借助广播、电视新闻媒体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党员双重管理的目的意义和途径办法,不仅使各级党组织和每个党员知道,也要让广大群众知道,上上下下形成共识,营造出党员双重管理强大的舆论氛围。

2、创新设置,探索符合形势发展需要的组织管理体系。当前,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中存在的诸多热点、难点问题,主要是党组织设置滞后与形势发展要求不相适应造成的。各级党组织要确立“不管外来党员是失职,管不好外来党员不称职”的观念,不仅要管理组织关系隶属于自己的党员,而且要管理工作、居住在本区域的党员,建立既管所属又管所在、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开放管理体制,实

现党员教育管理的“无缝”覆盖。首先,坚持行业管理的原则,加大在各类产业协会中建立党组织的力度,努力构建以村党总支为主体,以专业党支部为骨干,以特色党小组为基础的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体系。其二,坚持属地管理的原则,加大在楼院中建立党组织的力度,形成以社区党总支、楼院党支部、单元党小组为主要框架的新的社区党组织管理体系。其三,坚持流动管

理的原则,加大在专业市场、工业园区、工程项目、建筑工地、“两新”组织、旅游服务行业、劳务输转场所等流动党员聚集的地方建立党组织,为流动党员实施“安家工程”,从根本上解决党员教育管理难的问题。

3、协调联动,建立党员“双重管理”的工作机制。在实行社区在职党员双重管理过程中,我们明显感到,社区党组织对实施党员双重管理有愿望、有要求、有积极性,但苦于与单位党组织沟通协调渠道不畅。为了保证党员双重管理机制运作顺畅、有序、规范、有效,要建立健全全方位、多层次、覆盖式的组织网络。一是建立“双向联系、双向反馈”制度。双向联系,即组织关系所在地党组织向居住地党组织发送《党员身份介绍函》,督促所属党员按时向所在地党组织报到,并确定专人定期了解党员参与所在地党组织的活动和综合表现情况,所在地党组织按照党员的职业、服务意愿、休息时间等建立《党员基本情况登记卡》,提出加强监督管理的意见和建议。“双向反馈”,即居住地党组织以《党员表现情况反馈函》等形式,每年至少向组织关系所在地党组织反馈一次党员参与居住地活动及表现情况,组织关系所在地党组织将反馈情况作为党员年终评议的重要依据。二是完善考核管理制度。各级党组织要将党员“双重管理”工作纳入党建目标责任书的考核内容,纳入争先创优和享受各种补贴的重要条件。明确规定评选先进基层党组织、文明单位和优秀党员、先进个人等,要征求所在地党组织的意见。此外还可以试行党员身份网络化管理和党员登记制度,在一定区域范围内,设立党员区域性信息网络和党员信息管理服务中心,实行党员证和身份磁卡制度以及查阅党员身份的网络终端,为党组织实行双重管理创造条件。

4、注重实效,赋予党员在党组织中应有的权利义务。在党章的有关规定中,党员的权利义务并不是都限制在党员所隶属的党组织范围内,党员的组织关系并不是党员行使权利义务的唯一依据。因此,党组织要寓管理、服务于各种有效活动载体之中,通过党员服务中心、党员联络站、党员自愿者服务队、党员奉献日活动、各种特色服务小组等多种载体,履行党员义务,参加党组织的活动,过好双重组织生活。但在组织实施过程中,一要符合实际,切实可行;二要不影响党员的本职工作和生产经营,力所能及;三要适度,一年搞几次,不能数量过多;四要注意以共同要求和共同利益为纽带,使党员乐于参加,又确有成效。同时,在参加双重组织管理一定时间以后,如6个月或1年以上,可以让党员在没有组织隶属关系的流入地和社区党组织中享有选举权、被选举权、表决权等党员权利,在取得党员组织关系所在地党组织的同意或授权后,还可以对党员实行考评、奖惩一体化管理,就是由组织关系所在地党组织与居住、工作地党组织从不同角度、有不同侧重,联合对党员进行考评,并结合平时表现,主要由居住和工作地党组织实施奖惩。

当然,党员双重管理模式只是从更深层次解决了党员管理的一些难题。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加强和改进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还要抓好常规工作的落实,并通过常规工作促进双重管理模式的实施。同时,作为一种思考和探索,党员双重管理模式的有效性也需要经过实践的检验,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下载新时期对党员实行目标管理的几点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时期对党员实行目标管理的几点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某县对村干部实行目标管理工作经验作法

    某县对村干部实行目标管理工作经验作法近年来,县围绕加强和改进村干部管理,坚持以健全村干部“一定三有”激励保障机制为抓手,对村干部实行岗位目标责任制管理,年初由乡镇党委书......

    对新时期秘书工作的思考

    对新时期秘书工作的思考新时期对秘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般意义上的参谋、助理性工作已远远不能满足工作的需要。随着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秘书工作被赋予更多的......

    对新时期反腐倡廉的几点思考

    对新时期反腐倡廉的几点思考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是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取得,随着社会事务管理的复杂化,政府权力的不......

    对新时期信访工作的几点思考

    浅谈对新时期信访工作的几点思考根据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省委十届八次全会精神,结合教育系统实际,我就如何做好新时期的信访工作进行了认真的思考。本人认为做好信访工作,要从......

    组织实行目标管理(大全五篇)

    2010年中沙乡下沙畲族村 落实“168”党建工作机制材料组 织 实 行 目 标 管 理......

    新时期加强党员自身党性修养的思考

    新时期加强党员自身党性修养的思考加强党性修养,是每一个党员的永恒任务。在新形势下,加强党性修养需要把握党性修养的内涵,认识加强党性修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握党性修养的规......

    对新时期农机化统计工作的思考

    对新时期农机化统计工作的思考 摘要:在我国加入WTO、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深入进行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农机化统计工作如何与时俱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急迫任务。......

    新时期对精神文明建设新要求的思考

    社会的不断发展,形势的不断变化不仅导致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发生重大变化,也给人们的思想、社会意识形态带来深刻的影响。在全面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