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州城乡建设事业发展的思考

时间:2019-05-12 16:52: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自治州城乡建设事业发展的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自治州城乡建设事业发展的思考》。

第一篇:自治州城乡建设事业发展的思考

关于凉山彝族自治州城乡建设事业发展的思考

蒋洪胜

凉山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

新一轮的国家西部大开发和成渝经济区的设立极大地促进了四川省经济社会的全面、快速发展。凉山彝族自治州已经被列为今后十年国家扶贫攻坚的重点区域之一。四川省委、省政府于2010年针对凉山州的经济社会发展专门出台了“一个意见”、“两个规划”,即《关于加快推进彝区跨越式发展的意见》、《安宁河谷地区跨越式发展规划》、《大小凉山综合扶贫开发规划》。2011年1月28日,中央“四川省大小凉山扶贫开发工作协调小组”在京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标志着国家层面正式启动《大小凉山综合扶贫开发规划》试点。上述一系列国家及省的重大战略举措为凉山州城乡建设事业的跨越式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凉山州委、州政府紧紧抓住这一历史机遇,确立了在“十二五”期间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建设目标,积极探索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运营、投入保障机制,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城镇,力争城镇化率达到30%。根据凉山州目前城乡规划建设与管理的现状,实现这一奋斗目标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需要从全州城乡建设事业全面、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分析制约发展的关键问题,并有针对性的谋划应对策略。

一、凉山州城乡规划建设与管理的现状与分析

1、城乡规划工作任重道远

凉山州现有县级市1个(西昌市,为州府所在地),县城16个,建制镇59个。其中省级历史文化名城2个(西昌市、会理县城),省级历史文化名镇1个(西昌市礼州镇)。根据相关资料,现17个县市于2005年基本完成第三轮的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目前全州城市详细规划覆盖率为58.8%。全州3733个行政村中,编制新农村建设规划的仅106个。

目前在城乡规划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 在已有的城市规划中,一些县城的城市定位不明确,没有从全域凉山的高度去把握,使得各自为阵的县市投入和建设形不成区域的协调统筹发

展,造成凉山这个资源性经济区在向工业化跨越中缺乏适当的超前和城

市的应变弹性。因此,在2010年针对凉山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意见”、“两个规划” 出台后,相关的城市规划面临重大调整。

 城镇规划编制滞后,城市详细规划覆盖率低。虽然全州各县市都编制了

县城总体规划,但很多乡镇无建设规划,至今仍有个别县城总体规划未

获省府批准。随着县(市)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一些县的城市总体规划

缺乏前瞻性和指导性,不能适应快速城镇化发展的需要,城镇建设已经

超出原有规划深度,先建设后规划、边建设边规划,有规划不执行等问

题突出。因此迫切需要抓紧组织开展完善县城总体规划、乡镇规划、村

庄规划和其他各类修建性详细规划等工作。

2、城乡建设工程的抗震与设防工作的落实力度需要切实加大

凉山州地处中国南北地震带中南段,区域构造活动十分强烈,区域地质构造十分复杂。目前已知的州内主要活动断裂带有8条,而且有的断裂带之间互相穿 1

插交切,将全州分割成大小不等、形态不同、深度不一的断块。全州大部分地区处在地震断裂带和活动断层上。州府所在地西昌市为9度抗震设防。

州委、州政府高度关注全州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先后下发一系列相关文件以指导增强提高全州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能力,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全州目前已经全面完成对已建房屋、市政基础设施的抗震普查工作,并于2010年底前完成各县市农村房屋现状调查工作。对于农村村民住房,根据州规建局调查结果,全州目前有9万户,45余万人居住在不具备抗震设防能力的危房内,这些房屋都属于D级危房,需整栋拆除重建。州规建局通过调查发现,凉山州实施农居地震安全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如资金投入的不足、多部门的协作问题、农民的抗震意识淡薄问题、缺乏相应的指导农村建设的施工指南问题、以及缺乏建筑质量的有效监管问题等。

3、建筑施工与质量管理队伍薄弱

目前在凉山州从事建筑施工与房地产开发的企业大部分来自州外(外地入凉企业141家,其中一级企业19家,二级企业113家,三级企业9家),由于市场竞争的持续加剧,本地的施工企业几乎丧失竞争力。在17个县市中,有5个县没有本地施工企业。全州能够从事工程质量检测与鉴定的本地企业只有一家。全州从事建设工程监理的本地企业只有一家,而外地入凉企业35家。全州从事工程造价咨询服务的本地企业4家,而外地入凉企业8家。

全州17县市的各规建局承担属地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责任。而从事该项业务、代表政府行使其监管职能的全州17县市的人员总数为101人(注:具有高级职称的人员只有4人,而且全在西昌市),其中有的县仅有1~2人。而且据了解,这些人员大多也不是专职从事该项工作,对从事该项业务工作的专业技术要求更是大多无从谈起。

4、城乡建设工程的规划、勘察与设计专业人才极度缺乏

根据调研,目前在凉山州本地注册的从事勘察设计的企业有18家,在编人数427人,以下各数据均是依据上述数据计算得出。

 企业资质与执业资格

所有勘察设计企业中,具有甲级资质的2家、乙级资质的4家、丙级资质的10家、丁级资质的2家。其中具有相关国家执业资格证书的占12.6%。 学历分布

所有勘察设计企业在编人员中,具有本科学历的占38.4%;具有研究生学历的占0.93%。

 专业分布

在专业分布方面:城市规划专业的占1.4%;建筑学专业的占1.4%,从事上述两专业人员均供职于西昌市一家设计单位;环境与设备专业及给排水专业占1.17%;暖通空调专业的占0.47%;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占0.93%;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工程专业、工民建专业、城镇建设专业的本科、专科及中专毕业生127人,占29.7%。

从专业要求的角度来看,一般来说,有质量保证的完成一个建筑工程单体的基本设计至少需要建筑方案设计、结构(包括上部结构与地基基础)设计以及建筑设备配套设计(包括给排水、暖通空调以及建筑电气)三大方面的专业人员。目前凉山州工程建设领域的427位专业人员中能够承担建筑方案设计任务的人员(建筑学专业与城市规划专业)占2.8%,能够从事建筑主体

结构方案设计的人员占29.7%,可以从事建筑配套设计,如给排水、暖通空调以及建筑电气设计的占2.57%。上述三方面设计人员合计占35.07%。可以满足从事工程地质勘察工作要求的本科、专科、中专、技校的毕业人员总数93人,占21.7%。其他的与工程勘察或建筑工程设计关系不紧密甚至不相干的专业毕业的各学历层次人员占43.23%。

从以上数据分析可以看出:从事工程勘察与建筑工程设计的技术人员总量少、学历层次低、专业不配套。不仅能够从事建筑方案设计的人员极少,而且从事建筑设备配套设计的人员也极少,几乎为空白。另外上述两方面的技术人员绝大多数分布在1~2个单位内,其他单位没有。

二、制约凉山州城乡建设事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及应对策略

无论是在城乡规划设计、工程勘察与设计、城乡建设工程的抗震与设防等技术领域,还是在工程质量检测及质量监督等技术管理领域,所有具体工作的落实与开展都需要一大批具有相关专业知识的技术人才。而从上述分析我们不难发现,涉及城乡建设的所有相关技术领域与技术管理领域的专业技术人才是极度缺乏的。在城乡建设事业发展中,尽管发展目标已经明确,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及管理问题可能大家也都看得很清楚,但是当我们真正要采取具体措施去落实、去解决时,专业人才的智力支持的缺失会使我们陷于乏人能用、无计可施的窘境,具体工作的无法真正有效落实可能导致我们提出的要解决的同一问题依然会不断的存在于会议中、相关文件中。

因此,要实现凉山州城乡建设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快速健康发展,当务之急是要着手制定人才建设具体规划,在城乡建设规划、工程勘察设计、工程建设与管理等领域分别建设一支强有力的专业人才队伍。

人才队伍的建设必须在深入普查的基础上区分轻重缓急,坚持“引进与自身培养相结合、重在自身培养”的原则,而考虑到凉山州目前的经济发展现状,在人才引进方面,需要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

三、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几点具体建议

1、加大人才引进力度

调研结果显示,凉山州目前在城乡规划、城镇污水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建筑设施自动化与智能化领域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几乎是空白,需要加大力度优先重点引进。

2、系统开展职业继续教育培训

对凉山州城乡规划建设与管理领域的在职管理人员以及技术人员区分专业进行系统的继续教育培训,专业方向包括:城市规划与村镇规划、土木工程、工程造价、工程管理、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给水排水工程、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等。

3、主动吸纳外地相关专业高校毕业生

鉴于目前凉山州在城乡建设领域的专业技术人才几乎全部来自于本地,缺乏与外地的交流,需要有针对性的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并走出去到高校加大宣传力度以吸引外地高校城乡建设相关专业毕业生到凉山工作。

第二篇:努力推进全县城乡建设事业跨越发展

努力推进全县城乡建设事业跨越发展

县建设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新年好!

根据会议安排,下面我就开展“城乡建设突破年”活动作表态性发言。

一、加强学习,全面把握开展“城乡建设突破年”活动的重大意义。三干会后,我局将迅速组织召开全体干部职工会议,传达贯彻本次会议精神,认真学习开展“城乡建设突破年”活动实施方案,全面把握活动的重大意义。

开展“城乡建设突破年”活动,就是要抢抓当前各个层面的发展机遇。今年,国家把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作为扩大内需的重大战略,特别是国家批准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和省委、省政府扩权强县、扩权强镇及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实施,为我县加速发展带来前所未有机遇。我们要积极主动应对,变挑战为机遇,变机遇为推进城乡发展的动力。

开展“城乡建设突破年”活动,就是要努力突破我县城乡建设进程中的障碍。“十一五”以来,县委、县政府坚持“三化三集中”发展思路,发挥规划龙头作用,强化城镇建设和管理,全县城镇化水平快速提升,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但城乡“二元分治”结构尚未根本打破,城乡统筹、区域协调发展还有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亟待研究解决,村镇规划滞后,建设资金不足,土地指标不够,基础设施欠帐多,城镇建设品位不高、经营管理落后和专业技术人才紧缺等问题较为突出。这些问题和障碍,需要我们尽快从思想观念、体制机制、队伍建设等方面来逐一解决和突破。

开展“城乡建设突破年”活动,就是要加快全县城镇化进程,加速实施“三化”战略。当前,我县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已经到了必须同步协调推进的新阶段,这就对统筹全县城乡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必须创新思路,奋发图强,进一步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产业聚集能力,促进城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共建共享,不断改善人居环境,推进全县城乡建设水平和质量迈上新台阶。

二、创新思路,全面落实开展“城乡建设突破年”活动的工作要求。按照开展“城乡建设突破年”活动实施方案,今年县建设局将从六个方面来开展工作。

一是以城乡规划为引导,提升调控服务能力。在规划工作上大力做好“研究”、“覆盖”、“管理”三篇文章。研究就是加强规划研究,提高规划水平;覆盖就是加快规划编制,特别是集镇重点地块控规和村庄建设规划;管理就是严格规划管理,推进“阳光规划”。二是以项目建设为载体,加快完善功能配套。精心组织参加“宜城杯”小城镇建设竞赛活动,以扩权强镇试点镇和建制镇为重点,推动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增强特色产业集聚能力,着力提高城镇化水平。一是抓住机遇争项目。及时谋划,提出计划,争取项目,多上项目,加快城乡建设。二是完善功能上项目。以县城和建制镇为重点,围绕城镇框架拉开拓展、人居环境改观改善、城镇形象打造提升等,制定项目建设计划,科学有序实施项目,努力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镇功能,提升城镇实力、集聚力、竞争力。三是善于协调抓项目。在建设系统内部,科学规范审批管理,形成协调一致、时间最短、环节最少、效率最高的运转机制;在外部环境上,主动沟通,加强对接,密切联系,掌握信息,建立完善统一协调的工作机制,积极协调破解各类难题。

三是以探索新型管理模式为平台,提高城镇精细管理水平。一是以创建促城建,从硬件设施上促进管理。不断配套和完善城镇道路、绿化、市政、供排水等设施,为城镇管理提供良好的条件。二是以改革促转变,从体制机制上改善环境。体制上,努力解决“看得见管不着、管得着看不见”的问题,形成管理责任明确、无缝对接、运转高效的城市管理体制。机制上,建立健全“三个机制”:责任机制、处置机制、考核机制。三是以制度促规范,从精细管理上提升水平。加快县城绿化、路灯等专项规划编制,加强城市管理信息化建设,推进数字城管,提升管理效率。把精品意识落实在城市管理中,落实在每项管理上。

四是以行业转型升级为导向,促进产业健康有序发展。进一步推进建筑业转型升级,努力实现企业竞争力、市场建设、质量安全管理“三突破”。努力促进房地产业健康有序发展,主要做好“引导”、“监管”、“服务”工作。着力加强市场研判,积极引导企业;进一

步加强市场监管,完善监管机制;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围绕项目抓好服务。

五是以改善民生为根本,推进民生工程建设。抓住“建材下乡”这一政策机遇,引导、支持农村住房建设。扎实推进廉租房建设、农村危房改造、棚户区改造、通德街等老城区改造、县城生活污水处理厂和县二水厂建设等民生工程,让更多建设成果惠及群众。

六是以提高科学发展能力为目标,加强建设系统队伍建设。抓学习,提高创新执政的能力;抓作风,提高务实执行的能力;抓廉政,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围绕“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用好人才”三个环节,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三、真抓实干,全面完成开展“城乡建设突破年”活动的目标任务

一是加强思想发动。动员全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强化大局意识,强化拼搏意识,形成全局上下凝心聚力、鼓足干劲推进城乡建设大突破的浓烈氛围。

二是强化组织领导。建立完善项目任务领导责任制,根据“城乡建设突破年”活动实施方案确定的目标任务,成立各重点项目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专门工作班子,全面负责各重点项目的组织、计划、协调、督查等工作。

三是推行目标管理。认真制定重点项目任务分解计划,明确重点项目任务的实施时序和职责分工,以挂图作战的形式,强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四是加强督查考核。对重点项目实行月检查、季考核、年评比。成立督查考核小组,实时了解各重点项目的实施进度和质量,加强督促检查,并将检查内容作为年终工作的主要考核指标。同时,切实加强项目质量管理,对项目任务的每一道环节实行全过程的跟踪管理与监督,确保各重点项目按时、按质、按量完成。

五是积极化解矛盾。树立超前意识,切实帮助项目任务责任单位做好项目前期各项准备工作,建立重点项目矛盾处理和协调机制,协调和处理好各种矛盾,全力破解影响重点项目顺利推进的瓶颈制约。新的一年,机遇与挑战并存,压力与动力同在。我们建设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将紧紧围绕“城乡建设突破年”活动目标,创新思路,力

争主动,真抓实干,务求突破,努力促进全县城乡建设事业跨越发展,为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谢谢大家!

第三篇:2018年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发展计划

2018年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发展

计划

一、2017年住房城乡建设事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7年,全省住建系统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和践行新发展理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为统领,以新型城镇化建设为主线,深入实施百姓安居、规划提升、新型城市建设、城市管理规范提升、村镇人居环境改善、住建产业转型升级、工程建设管理改革“七大行动”,重点任务全面完成,计划执行情况良好,住建经济稳中向好态势进一步巩固,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全省房地产业、城市建设、村镇建设完成投资9725亿元,同比增长5.2%,占全省固定资产投资的17.9%。房地产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7453亿元,占GDP的10.3%,缴纳税收1644亿元,占全省税收收入的20.2%。

(一)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重大工程部署,住建领域新旧动能转换取得新进展。完成6项重大课题研究,开展“1+4”综合调研,形成一系列成果。研究提出政策建议,得到国家部委大力支持,写入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建筑业改革发展综合试点方案获住房城乡建设部批准,成为全国首批开展建筑业综合改革试点的三个省份之一。积极承担参与省

“10+2”重大项目,国家建筑设计创新平台已签订三方合作意向书,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形成规划中期方案。建立住建系统“四新四化”项目库,储备项目121个,总投资超过6000亿元。

(二)扎实推进“三个市民化”,城镇化发展质量实现新提升。印发人口市民化规划,协调制定非户籍人口落户、人地挂钩、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认定等配套文件,280万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待遇得到落实,全省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分别达到60.58%、50.2%。城镇化布局形态持续优化,半岛城市群发展规划获省政府批复,“两圈四区”空间格局加快构建。中小城市和特色小镇培育效果初显,新生小城市、重点示范镇平均地方财政收入分别达到6.5亿元、3.7亿元,109个特色小镇累计带动社会投资536亿元,新增就业人口15.6万人,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20余家。城镇化试点成效明显,形成青岛绿色城镇化、威海全域城镇化、德州“两区同建”、郓城投融资机制创新等一批成熟模式,得到国家层面认可推广。

(三)突出抓好房地产调控和住房保障,住房工作呈现新亮点。提请省政府办公厅出台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加快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的实施意见,商品房销售升温势头初步得到遏制,市场总体运行平稳。全省棚户区改造开工80.37万套,基本建成64.68万套,基本建成公共租赁住房3.2万套,任务完成率分别为105.2%、197.4%和138.8%。实施公租房分配常态化,全面完成国家下达的公租房分配任务。开工老旧小区改造项目

1906个,惠及居民66.9万户。改造农村危房5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存量危房改造全面完成。新增住房公积金缴存人数106万,发放个人贷款659亿元,有效支持了职工住房消费。

(四)切实提升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城乡建设展现新面貌。实施规划三年提升行动,省城镇体系规划获国家批复实施,启动新一轮总体规划编制,“多规合一”试点形成初步成果。以两办文件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工作的意见,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省城乡规划委员会工作规则。推进城市修补生态修复和城市设计,启动“双修”项目657个。城市补短板加快推进,7个传输通道城市气代煤电代煤改造任务全部完成。交通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全省在建轨道交通线路10条、370公里,快速路通车里程达到1923公里,47万辆共享单车投入运营,建设划定公共停车位91.8万个。新开工地下综合管廊176公里,建成海绵城市面积296平方公里,新增国家园林城市(县城)6个。全面推行绿色建筑标准,创建省级绿色生态示范城区22个、城镇32个,竣工绿色建筑7800万平方米。城市管理向纵深推进,15个设区市、57个县市建立大城管机制,6个设区市、36个县市实现住建领域行政处罚权集中行使。全省铁路沿线环境问题治理率达到98.5%,黑臭水体治理率达到91.9%,依法拆除城市违法建设9396万平方米,均超额完成全年任务。大力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全省完成改厕449万户,完成任务的150%。

(五)加快实施转型升级,住建产业发展凝聚新优势。省政

府出台促进建筑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建筑业实现总产值1.15万亿元,同比增长13.8%,为四年来最高增速。龙头企业培育成绩显著,新增特级资质企业11家、一级企业150家,数量创历年之最,5家企业入选国际承包商250强。工程设计综合甲级资质实现零的突破,获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奖129项,创历史最佳。5个城市、26个产业基地入选国家装配式建筑试点示范,居全国首位。深化房地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变供应和消费模式,积极推行住宅全装修。深入开展工程质量安全治理提升行动,建筑施工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实现双下降,房屋建筑工程一次竣工验收合格率99.9%,累计获鲁班奖37项、国优工程奖73项。

虽然全省住建事业发展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对标广东、江苏、浙江等省份仍有不小差距,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较为突出,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城镇化发展不平衡。半岛城市群综合竞争力不强,省会城市首位度低、中小城市和小城镇活力不足,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与经济大省地位不相称。城乡建设发展差距明显,农村基础设施短板明显,道路硬化比例不高、清洁供暖比重较低、供水水质不稳定、污水直排等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二是住建产业发展不平衡。房地产业、建筑业、勘察设计业大而不强,产业集中度偏低,龙头企业实力弱,产业融合度不高,转型升级任务较重。三是住房制度的调控保障作用发挥不够充分。三四线城市房价增长较快,市场调控压力较大,动态监测、实时预警的

能力偏弱。棚户区和老旧小区改造任务重,群众改造愿望迫切。产权住房和租赁住房市场发展不平衡,满足长期稳定居住需求的租赁住房比重低。四是规划建设管理引领城市发展的作用发挥不够充分。规划在引领城市转变发展方式,增强发展的整体性、系统性、生长性中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城市建设体系化程度偏低,设施总量不足,交通拥堵、城中看海、马路拉链等城市病较为突出。城管体制改革进展不快,城管人员配备不足,大气污染防治、污水垃圾治理等环保攻坚任务艰巨。

二、2018年全省住房城乡建设事业发展总体思路和主要计划指标

(一)总体思路

201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全省住建工作总体思路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以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为统领,持续提高城镇化质量,突出抓好住房制度、城乡规划、城管体制和建筑业等领域改革,启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高城市建设水平,着力推动住房城乡建设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二)2018年主要计划指标

1.城镇化水平。全省常住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分别提高1.5和1.2个百分点,达到62.08%和51.4%。

2.住房保障。全省棚户区改造开工84.33万套,基本建成23.72万套,列入国家计划的政府投资公租房(不含已按照规定盘活的公租房)分配完成90%以上,发放城镇住房租赁补贴41406户;开工老旧小区整治改造项目1566个、40.4万户、3432万平方米;新增住房公积金缴存人数100万人。

3.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省计划完成城市建设投资1420亿元,同比增长8%;新开工地下综合管廊88.3公里,新增海绵城市面积184.9平方公里,新增轨道交通通车里程58公里;基本完成城市违法建设治理和黑臭水体整治任务。

4.村镇建设。全省计划完成村镇建设投资1750亿元,完成147万户农村改厕,完成新增建档立卡贫困户和分散供养特困人员、低保户、贫困残疾人存量危房改造。

5.住建产业发展。全省计划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6770亿元,建筑业总产值达到1.29万亿元,同比增长12.0%。

6.绿色发展。新建建筑全面执行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标准,推广二星级及以上绿色建筑1400万平方米;开工装配式建筑面积1800万平方米以上,设区城市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不低于12%;全面推行100米以下居住建筑应用、太阳能光热建筑一体化,完成可再生能源建筑面积3200万平方米。

三、2018年工作重点和保障措施

(一)全面展开住建领域新旧动能转换,推动行业发展提质增效。充分发挥住建行业在新旧动能转换中的重要作用,深入贯彻全省新旧动能转换总体方案、实施规划、实施意见和住建领域新旧动能转换实施意见,推动行业质量、效率和动力变革,实现创新发展、持续发展、领先发展。一是开展专项行动。落实好省实施意见中需住建系统负责的“2+10”重点任务,开展空间布局、载体建设、产业升级、智慧发展、服务优化五大专项行动,分别成立工作专班,建立一套工作计划、一组推进机制、一批项目支撑,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分层部署,加快推进。二是抓实重大项目。充实住建领域新旧动能转换重大项目库,策划一批“新、好、大、实”项目,实行动态管理。对入库项目在规划选址、资金支持、服务保障等方面予以重点支持。强化监管,实行“一个项目一张表”,坐标管理,挂图推进。建设好威海国家建筑设计创新平台。三是强化督导检查。建立绩效评估机制,定期对各地工作推进情况开展绩效评价。加强对重点任务、重大项目、专项行动等工作的督促检查,每月调度、每季通报、半年督查,对成绩突出的地区通报表扬,对工作进展缓慢的地区进行约谈,深入宣传各地经验做法,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二)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持续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实施新型城镇化建设三年行动,在优化空间、提升服务、改革创新、试点示范上聚焦聚力,激发动能转换新活力。一是优化城镇布局形态。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以城市群为主体

推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强化济青烟三核引领,培育烟威、东滨、济枣菏、临日4个都市区,构建“两圈四区”空间格局。加快中小城市培育、重点示范镇和特色小镇建设,研究制定指导意见,增强农业转移人口吸纳能力。二是完善市民化推进机制。健全“1+N”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升转移人口融入城镇能力。强化城镇产业支撑,吸引更多农业人口到城镇就业安家。将符合条件的农民工纳入公租房保障和公积金制度覆盖范围,推进棚改向城市规划区内的城中村、城边村、建制镇拓展,推进就地就近市民化。三是发挥试点示范引领作用。启动第三批省级试点,适当向中西部、产业基础相对薄弱的县市和小城镇倾斜。加大政策扶持,促进各项政策和专项试点优先在试点地区落地,产业项目和基础设施优先在试点地区布局。

(三)深化住房制度改革,持续改善群众住房条件。一是多主体增加有效供给。大力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特别是长期租赁,建设住房租赁综合服务平台,盘活存量住房,满足多样化住房需求。培育专业化、机构化租赁企业,支持首批32家国有企业开展长期租赁业务。有条件的城市探索发展共有产权住房。二是多渠道保障基本需求。实施棚改攻坚三年计划,确保完成开工和基本建成任务。加快公租房竣工分配,年底前基本完成列入国家计划开工建设的公租房分配。加快推进住房租赁补贴发放工作,确保完成任务。抓好公积金扩面,加强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发挥对住房消费的支持作用。提升物业服务水平,制定物业服务

质量标准,扎实开展物业“标准建设年”活动。三是多措并举抓好房地产市场分类调控。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强化市县政府主体责任,因城施策、精准调控,防范化解风险。严格执行商品房、二手房交易合同网签备案和购房资格审核制度,落实差别化信贷税收政策,严厉打击开发企业和中介机构违法违规行为。

(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一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抓好农村“厕所革命”,年底基本实现农村地区无害化卫生厕所全覆盖。扩大农村清洁供暖覆盖范围,启动道路硬化“户户通”工程。二是打赢行业扶贫攻坚战。完成新增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改造,基本完成分散供养特困人员、低保户、贫困残疾人存量危房改造,逐步建立农村低收入群体安全住房保障机制。扎实推进黄河滩区脱贫迁建,推动规划和建筑设计下乡,打造脱贫迁建亮点工程。乡村民居建设落实抗震措施,提高抗震能力。加大2000个省扶贫重点村工作推进力度,上半年完成规划编制,加快改善深度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三是塑造乡村特色风貌。划定全省乡村风貌分区和特色风貌带,打造多样化特色民居。强化农房建设规划管控,加强“空心村”整治改造,开展田园建筑示范,实施乡村绿化行动,提升山东乡村整体风貌。加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传统村落保护。

(五)深化城乡规划改革,充分发挥规划战略引领和刚性控制作用。一是抓好重大规划布局。按照全省“三核”“多点”

总体布局,编制新旧动能转换空间布局规划。围绕“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开展城市发展战略研究。加快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规划建设,推动先行区高水平高质量发展。在城市总体规划指导下,围绕“5+5”优势产业集群,统筹规划产业空间载体,合理设置各类园区。二是深化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和实施体系改革。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工作的意见,全面开展至2035年的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远景展望到2050年。坚持全域管控、城乡统筹、陆海统筹,划定“三区三线”,落实“多规合一”。年底前各市县完成总规纲要和县域乡村建设规划编制,积极争取县城规划建设试点。三是提升城市设计水平。制定全省城市特色风貌导引,重点打造鲁东滨海、泰沂山区、运河沿线、鲁西平原四大风貌区和山东海岸带、运河风光带等特色风貌带。推进城市设计试点,破解“千城一面、万楼一貌”难题。四是严格规划实施监管。健全规划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完善省规委会工作制度,出台市、县规委会工作规定。优化规划许可审批模式,实现与城市设计、地下空间规划管理有机衔接的“立体”许可。改进规划督察机制,推广集中派驻、集体巡查和专项巡查,对重大违法违规问题实行约谈和挂牌督办。提请省政府颁布规划实施管控责任追究办法,实行规划责任终身制。

(六)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增强综合承载力和宜居性。一是推进基础设施扩容量。加快推进轨道交通项目,建设10条线路。各市县全面完成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编制,济南通过国家

试点验收,青岛完成试点区域建设。因地制宜推进综合管廊建设,加快管线入廊。积极推进清洁取暖,有序实施燃煤供热清洁化改造,提高清洁能源供热比例。二是加快环境设施补短板。确保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全部如期整改到位。推进污水处理设施扩容,提高雨污分流比例和污水收集率,配套污泥处置设施。年内基本完成黑臭水体整治。加快城市垃圾处理设施建设,配套建设渗滤液处理设施,推广焚烧处理方式。积极推广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推进绿色建筑全领域、全过程、全链条发展。三是推动服务设施增便利。根据功能分区和人口分布,科学规划建设公共服务设施,打造“15分钟生活圈”。编制实施停车设施专项规划,加大公共停车场所建设力度。全面启动绿道系统专项规划编制,建设集生态、休闲、健身等功能于一体的绿道系统。

(七)深化城管体制改革,提升城市综合管理服务效能。围绕提升城市管理规范化、智能化、精细化,深入推进城管执法体制改革,推动城市管理走向城市治理。一是加快推行“大城管”体制。深入落实省城管执法体制改革实施方案,上半年实现管理执法机构综合设置和住建领域行政处罚权集中行使。深入开展“强基础、转作风、树形象”行动,按照常住人口万分之五至七的比例配备执法人员,规范执法行为。二是开展美好环境共同缔造行动。以规范秩序、改善环境、完善设施、弘扬精神为重点,开展美好环境共同缔造行动。引导居民共同参与老旧小区改造,稳步推进多层住宅加装电梯试点,有条件的同步实施节能改造。

以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工作为载体,整体推进片区更新和环境整治,增强城市宜居性。打好拆违攻坚战,有条件的城市提前完成建成区既有违法建设治理,加快建立违法建设管控长效机制。三是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推进数字城管向智慧城管升级,年底前建成综合性城市管理数据库。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推进城市安全发展的意见》,合理布局建设防空、防灾等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备用水源地。持续抓好排水防涝,维护市政设施运行安全。

(八)深化建筑业改革,激发产业发展新动能。提请省政府召开全省建筑业大会,以建筑业改革发展综合试点为契机,加快产业转型和企业“走出去”步伐,打造“齐鲁建造”高端品牌。一是加强工程质量管理。实施工程质量治理提升行动,健全质量终身责任追溯机制,开展工程质量标准化创建。落实建设工程抗震设防条例,提高抗震性能。完善建筑市场诚信体系,实施部门联合惩戒,用市场化手段规范主体行为。二是加快培育现代化建筑产业工人队伍。支持大型施工企业与建筑劳务输出市县合作建立劳务基地,组织技能培训,开展技能鉴定。制定施工现场技能工人基本配备标准,纳入工程质量安全监管。三是深化建设工程组织方式和建造方式改革。推广工程总承包和全过程工程咨询,发展绿色建造、智慧建造,提高建筑业科技创新能力。编制全省装配式建筑设计标准和标准图集,提升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深化工程招投标制度改革,施行民间投资工程自主决定发包方式。推动建筑业“走出去”,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四是抓牢安全生产。深入开展建筑施工安全治理行动,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强化重大安全风险管控,坚决防范较大及以上安全事故发生,确保安全事故总量下降。

第四篇:山东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

山东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

山东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

来源:新锐大众 作者: 我来说说 复制链接 2016-04-20 08:49

关键词:城镇发展 住房建设 老旧小区改造 山东

[提要]4月19日,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发布《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未来五年,齐鲁大地的城市乡村和我们的住房将建设成什么样?请看《规划》发展目标,总有一项让你期待!

4月19日,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发布《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未来五年,齐鲁大地的城市乡村和我们的住房将建设成什么样?请看《规划》发展目标,总有一项让你期待!

数字看得人眼晕的话,上点温情的:

■提升新建住区环境质量和特色。加强城市设计研究,修订居住区规范,探索适宜的居住区开发强度和密度,从严保障居住区公共绿地和开放空间的规模、比重和可达性。坚持舒适、实用的人性化原则,住区设计注重保护自然生态本底要素,延续齐鲁文化特色,彰显地域时代风貌。

■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2020年年底前全面完成1995年以前建成的老旧小区改造。2018年年底前完成80%。住区改造中注重保护历史风貌和传统文化,保留传统街市空间结构的完整性和城市生活记忆。

■推动既有住区、住房内部设施与环境的适老化改造。优化老龄住房的建设模式,采用混合建设与独立建设相结合,满足多层次居家养老需求。

■实施园林绿化提升。实现城市居民出行“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目标。加快社区公园、城市绿道建设,方便居民亲近绿色。

■实施农村住房安居工程。采取政府统一建设、空置房置换、修缮加固旧校舍、旧厂房等方式,解决农村五保户、孤寡老人等特殊困难群体基本住房安全问题。到2017年全面完成存量危房改造。

■强化传统村落保护。挂牌保护传统村落,加强对古井、古树、古桥、匾额等历史文化资源和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民间传说、特色民俗、传统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延续村庄传统文脉,传承乡土文化风情,到2020年,重点保护发展500个左右的传统村落。全省建设1.8万个家园美、田园美、生态美、生活美的宜居村庄。

还有高大上的:

到2017年底,所有城市和县城全部建成地下管线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到2020年,全省建成标准地下综合管廊达到800公里以上。有效解决 “马路拉链”。

加快济南、青岛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指导淄博、烟台、潍坊、临沂等市开展前期工作,尽早开工建设,力争2020年全省城市轨道交通建成运行300公里以上。

加快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到2020年,力争全省25%以上的城市建成区面积能将75%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

依托智慧城市建设,加快交通出行、应急管理等民生领域智慧建设,发展智慧工地、建筑、住区。推进智慧管理,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居民生活便利度。

这五年,城乡建设将更加注重绿色生态:

▲到2020年,小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70%,重要河流湖泊周边5公里范围内的村庄,全部实现生活污水收集处理和达标排放。

▲实施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工程。2016-2018年,每年改造200万户以上,基本实现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全覆盖。

▲到2020年,设区城市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30%以上。基本完成全省有改造价值的城镇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所有具备条件的新建建筑和已完成改造的既有建筑实行按用热量收费。2018年前设区市、2020年前有条件的县级市和县城达到国家节水型城市标准。2020年前,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25%。

对城乡规划建设管理中的一些痼疾,也有了说法:

●对违法建设:加强城市公共空间管理,严厉打击违法用地、违法建设行为。到2018年底,基本完成城市建成区既有违法建设治理,建立完善违法建设管控的长效机制。

●对某些公用产品“只涨不跌”:推进市政公用事业价格改革,加强市政公用产品和服务价格定价成本定期监审,建立核价制度,按照保本微利的原则,完善供排水、供热、燃气、污水垃圾处理等公用事业服务价格形成、调整和补偿机制,研究建立市政公用产品上下游价格联动机制。

●对“一任领导一任规划”:推进“多规合一”,形成一个市县一个规划、一张蓝图,建立起以市县级行政区为单元,由空间规划、用途管制、领导干部规划实施情况考核和离任审计等构成的空间治理体系。

●对“堵城”:推进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及其市政配套设施建设,加强机场、铁路站点与长途客运站、城市轨道交通、地面公共交通、私人交通的无缝衔接,形成公共交通为主导的一体化换乘系统,“十三五”期间,全省城市交通拥堵现象得到有效缓解。

●对“超级大院”: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要落实“窄马路、密路网”理念,推广街区制,逐步打开能够改善交通微循环的封闭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形成快速路、主次干路和支路级配合理的路网系统。

这五年,城镇发展将更加开放共享:

★外来务工也可享住房保障:将居住证持有人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加快实现基本住房保障常住人口全覆盖。扩大住房租赁补贴覆盖范围,由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逐步扩大到城镇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新就业大学生及在城镇稳定就业的外来务工人员等群体。到2020年,城镇常住人口保障性住房覆盖率达到25%以上。

★扩大住房公积金缴存范围。探索制定在城市中有稳定工作的农民工缴存公积金的实施办法,逐步将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非全日制从业人员和其他灵活就业人员纳入缴存范围。

★创新住房保障方式。推进住房保障货币化改革,支持住房套户比较高的城市创新租赁补贴制度,通过发放租赁补贴增强住房困难家庭承租住房能力。推广在商品住房项目中配建公共租赁住房,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利用自有土地建设公共租赁住房。

★实施城镇基础设施覆盖乡村工程。采取集中供水、分散供水和城镇供水管网向农村延伸等多种方式,提高农村供水普及率。加快小城镇集中供热、供气管网和设施建设,推进天然气供应到镇及有条件的村庄。

★规范推进农村地区就地转移就业人口市民化。健全完善连接镇村间的道路、建筑、供电、供热、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推进城镇公共服务设施向农村覆盖。

【相关新闻】

山东住建规划出炉!房租、物业、装修将能用公积金了

近日,山东省住建厅印发《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省住建厅副巡视员卢晓栋介绍,未来五年将实现1000万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700万左右城中村、城边村原有居民市民化。

根据《规划》,山东省将加大住房公积金归集管理力度,积极推动规模以上城镇私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等非公有制企业公积金归集工作,探索制定在城市中有稳定工作的农民工缴存公积金的实施办法,逐步将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非全日制从业人员和其他灵活就业人员纳入缴存范围。

“将放宽住房公积金使用条件。重点支持缴存职工基本住房需求,适当向低收入缴存职工倾斜。扩大公积金提取范围,无房职工支付自住住房租金、职工支付自住住房物业费和装修自住住房均可提取住房公积金。”省住建厅相关负责人介绍。

今后,我省将提升公积金服务水平。加快住房公积金存量纸质档案数字化和电子档案系统、住房公积金信息系统建设,完善住房公积金12329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建成集网站、12329热线、短信、手机APP、微信、微博、自助查询机等服务于一体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推广住房公积金“一站式”“一条龙”服务,打造公积金服务品牌。

同时,相关部门还将加强公积金监管。研究制定全省统一的公积金缴存、提取、贷款管理办法及业务操作规范,逐步建立标准统一、管理规范的公积金政策体系。加强公积金资金“零余额”管理,健全公积金管理内部风险防控机制,增强风险防范能力。

卢晓栋介绍,到2020年,住房公积金缴存人数突破1000万人,新增缴存额突破4000亿元,发放个人住房贷款突破3000亿元。

住建厅负责人表示,未来五年,我省将致力缩小城乡、区域和城市内部发展差距,努力实现1000万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城镇化发展仍有条件保持每年1.5个百分点以上的较高增长。这会激励与拉动投资和消费,为经济发展培育新的增长点。

《规划》提出,“十三五”期间,我省每年房地产开发投资保持在6000亿元左右,商品房销售面积保持在1亿平方米左右。到2020年,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40平方米。“到2020年,全省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分别达到65%和55%。”卢晓栋说。

卢晓栋介绍,我省将通过实施“三改一化”(城中村和城边村改造、集体资产改制、村改居和社会保障均等化),切实解决城中村居民“半市民化”问题。每年实现140万城中村和城边村居民完全市民化,到2020年,基本完成2015年城市现状建成区范围内所有城中村改造。

相关链接:

停建限价房经济适用房

对于城镇保障房体系建设,《规划》提出要进一步提高保障性住房覆盖面。“十三五”期间要停止新建经济适用住房、限价商品住房,大力发展公共租赁住房,全面建立起以公共租赁住房为主体的住房实物保障体系。

对于人口净流入量大的城市及各类开发区、产业园区,我省将在这些地方加大公共租赁住房实物供应量,切实解决好新就业职工、外来务工人员等群体的住房问题。

而对于保障方式,我省将更多采取发放货币补贴的方式。同时,加大保障房源社会化筹集力度,将推动存量住房转化为公共租赁住房,鼓励开发商在商品住房项目中配建公共租赁住房,试点将普通商品住房转化为共有产权公共租赁房,供多人合租。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利用自有土地建设公共租赁住房。

商品房将减少,后年淘汰毛坯房

对于商品房市场发展《,规划》指出转变房地产开发模式,适度降低商品住宅供应比重,有序提高非居住性地产比重。由相对单一的居住型产品向多元化产品转变,积极发展工业、物流、养老、旅游、文化、教育、体育等跨界地产,丰富地产品种。

开展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试点,加快房地产证券化。把流动性较低的、非证券形态的房地产投资,直接转化为资本市场上的证券资产。拓宽社会投资渠道,扩大开发企业和住房租赁经营企业融资规模。

对于商品房去库存,除打通保障房和商品房通道外,未来还将鼓励符合条件的商品房和闲置厂房、仓库等房屋建筑,改造为电商用房、都市型工业地产、“创客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商务居住复合地产、高层次人才公寓等,实现消化商品房库存与促进新兴产业发展的多赢。收购或租用长期滞销且符合条件的商业营业用房和写字楼,改造为中小学、幼儿园用房,缓解“上学难”“入托难”问题。制定农民购房税费减免、贷款贴息等优惠政策。

对于物业服务,《规划》鼓励社会资本兴办物业企业,鼓励大中型开发企业自营物业企业,为购房者提供优质延伸服务。推动住宅小区物业管理全覆盖,新竣工商品房项目全部实行物业管理,老旧小区经整治改造后逐步推行物业管理,引导农村新型社区开展物业管理。

《规定》强调,推行住宅全装修,协调个性化装修与产业化装修,2017年设区城市新建高层住宅实行全装修,2018年新建高层、小高层住宅淘汰毛坯房。

第五篇: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努力实现城乡建设事业新突破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抢抓机遇加快发展

努力实现城乡建设事业新突破

——在2009年城建系统工作春训暨建筑业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县城建局局长

李清荣(2009年2月10日)

同志们:

银鼠辞岁去,金牛踏春来。春节和元宵节刚过,今天我们就召开这次会议,就是要动员和鼓励大家统一思想,明确目标任务,夯实工作责任,以饱满的工作热情,高昂的工作斗志,全力冲刺2009年的各项工作。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县委十三届五次全委(扩大)会议、县政府机关干部春季作风整训动员会议精神,总结2008年城建工作,安排部署2009年的重点工作任务。

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的领导对我们召开的这次会议高度重视,下午,他们将指导会议看望大家并作重要讲话,对今年全县城建工作提出更高要求,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贯彻执行。借此机会,我代表局领导班子向大家拜个晚年,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工作顺利,阖家幸福,吉祥如意!下面,我先作工作安排。

2008年工作完成情况

刚刚过去的2008年,是我县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是我们应对非同寻常的重大考验,完成非同寻常重大任务的一年,也是在危机中抢抓机遇,在逆境中奋勇前进的一年,悲喜同在。一年来,城建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和亲切关怀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关心支持下,在省市建设主管部门的大力帮助下,克服年初低温雨雪冰冻和5·12特大地震带来的巨大困难,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团结拼搏,扎实工作,城建系统各项工作仍然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取得了卓有成效的业绩。

度称赞;为解决在外避险居住群众用水难、用电难的问题,我们积极会同水利、电力、广电网络等单位在避险居集区安装应急供水设施、有线电视、照明等生活必需设施,对县城所有公厕免费开放,方便群众使用;加强城市环境卫生保洁,缩短垃圾清运周期,设置市政服务和抛洒滴漏专项治理执勤点,及时更换县城震损路灯718盏次、电缆2400米,疏通因灾受阻城区排污渠150米;现场踏勘并编制了全县20户以上63个受灾群众集中安置点规划;妥善安置受灾群众,对城镇居民震损房屋逐房进行安全鉴定,及时对南大街、西大街震损致危房屋分区段进行排危,先后在县城和部分受灾较重的乡镇搭建活动板房268间14700平方米;编制7套灾后建房图纸、重建要点顺口溜、建筑材料购买注意事项等资料,免费发放给受灾群众使用,抽调技术人员分9个工作组到各乡镇抓安置点技术要领宣贯、现场培训、科学指导受灾群众建房,邀请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博士团来我县举办了灾后重建技术讲座;围绕解决“三难”问题,从渭南、咸阳、西安等地组织砖、水泥、钢筋等建筑材料,当机砖运抵阳平关第一天,市政站、监察大队全体同志连夜奋战,赤手卸下了10余万块砖,有力地支援了灾后重建;多方联系、多渠道协调市县建筑企业对口援建我县20户以上集中安置点,8位局领导包抓五里坡等8个重点安置点建设,帮助各安置点加快建设步伐。目前,各援建企业已完成了70%的重建任务,为全县夺取抗震救灾、恢复重建阶段性胜利做出了积极有效的贡献。

四是救灾有力。5·12大地震发生后,全体干部职工慷慨解囊,为灾区捐款36355元,各房产开发企业不仅捐款捐资,还积极支援学校重建。为贫困党员捐款2000余元,部分党员积极踊跃交纳“特殊党费”;又无偿为二郎坝中心小学赠送棉衣、棉裤、袜子165套,送去了城建干部职工对灾区学生的关爱和慰问,确保了灾区学生安全越冬。在冰冻雪灾和地震灾害面前,全系统干部职工上下拧成一股绳,听从指挥,服从调遣,形成了“忠于职守,(三)以民生工程为重点的项目建设稳步实施。年初出台了《进一步加强项目建设的决定》,制定了《2008年城建重点项目实施目标管理的通知》,为进一步强化项目建设管理、夯实了工作责任、明确目标任务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在重大地震灾害面前,克服诸多困难,积极运筹项目。去年8月14日开工建设了廉租房一期102套5096平方米,目前施工到主体第四层;12月10日又启动了298套11136平方米廉租房建设工程,现已完成征地、项目申报及施工规划等,目前正在实施三通一平工作,完成投资1155万元。廉租房建设工作走在全市前列,得到各级的肯定,我县被省政府表彰为“廉租住房建设先进集体”。

在抗震救灾取得阶段性胜利的基础上,我们及时转移工作重心,迅速启动恢复建设项目,先后完成人民广场改扩建、永惠北路、羌州南路改扩建、玉苑路、垃圾处理场建设,启动并完成了民健园场地回填土方11万方,清理河道5万余方。在县城各公共场所安装汉白玉桌椅52套,硬化县城上关街、校场坝、永惠北路、羌州路等街巷路面4000余平方米,铺排污管道120米,粉刷装饰建设路、河滨路道牙1300余米。为了提升城市品位,拉大城市骨架,预计投资1.5亿元实施七里坝新区开发,启动了七里坝新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自去年12月3日开工以来,先后完成了设计方案评审,成立了七里坝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项目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委托陕西宏基集团公司完成了迎宾路立交桥、高家坪桥和七里坝桥的岩土勘察任务,对迎宾路立交环岛、七里大街等建设区域内的房屋进行实地勘测,确定了该区域共需拆迁房屋42户224间5000平方米,招投标工作正在抓紧进行。

(四)行业管理不断加强。城市日常管理力度不断加大。以地震后治理车辆抛洒滴漏为重点的综合整治效果明显,随机查处和遏止破坏市容环境和市政公用设施的不法行为手段更加有效。制定了《宁强县城户外广告设置管理办法》,印发了《宁强县县城户外广告

(六)绿化亮化建设成果显著。认真实施绿化四大工程,制定了县城春季绿化方案和创建国家园林县城实施方案,充实了创园机构工作人员,开展春季大绿化活动,多措并举开展绿化达标建设工作,特别是在震情稳定后,及时恢复县城受损绿地2万余平方米、及时修复震损桥梁4座和翻板闸3座,新上报市级园林式单位5个,省级园林式单位4个。春节前,对中心城区行道树、重点建筑物进行了轮廓亮化,成为节假日期间不得不看的亮点,不夜城更加多姿多彩,营造了良好的节日氛围。

(七)行风建设保持良好传统。坚持“管行业首先要管行风”的指导思想,成立了行风建设领导机构,制定了创佳评差工作实施细则和考评办法,同各单位签订了创佳评佳目标责任书,落实创佳评差各项任务,充分调动了各单位及全系统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加强制度建设抓落实,及时出台了《进一步加强城建系统干部职工工作纪律的决定》,严格要求工作人员尽心尽职尽责,对工作认真负责,敢于负责,勇于承担责任,做好自己职责范围的事。热情周到地为每个服务对象做好服务,做到一个凳子、一张笑脸、一杯热茶。在全市行风问卷调查中,99.6%的群众对我局各单位、各科室在办事效率、依法履行职责、政务公开等方面满意,保持了城建人的良好形象,行业风气大大好转。

(八)党建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加强。认真实施“汉水源先锋工程”,坚持“三会一课”制度,落实个人述职和党支部民主评议党员工作,积极开展党员“联户谈心”活动,促进党组织日常生活正常开展。各支部重视党员发展工作,努力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全年吸纳党员发展对象12人,其中在抗震救灾期间向党组织递交申请书的就有7人,组织发展对象参加了机关工委举办为期2天的党建知识培训班,极大地增强了全体参训人员永远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局属单位市政站、安泰公司等单位制定了“文明单位”创建规划,夯实创建措施,全面加强单位内部建设和管理,年内顺利通过县文明委的验收。局

总结这一年来的工作,我们深切地体会到咱们城建系统这支队伍是经得起考验、素质过硬、作风优良、能干事、能打胜仗的队伍,我们所做的工作也是经得起历史、实践和人民检验的。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经验:

一是必须始终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推动城乡建设持续健康发展的指导方针。我们立足于城乡建设发展的实际,端正指导思想,充分发挥城乡规划的引导和调控作用,加强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加大对城市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加强村庄规划和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通过努力,进一步增强了城乡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是必须始终坚持领导班子民主决策。一个有战斗力的集体,必须有一个团结向上的领导班子,我们紧紧围绕全县工作大局,充分发挥班子成员的智慧,通过局务会、碰头会、专题会共谋发展,妥善处理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的关系,会议一旦敲定必须落实,确保了政令畅通。

三是必须始终扭住工作目标任务不放松。我们的工作目标任务是通过充分调研论证最终确定的,代表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和心声,得到了上级行业主管部门和县委、县政府以及社会方方面面的支持和关注,内容涉及城乡规划、城市拆迁、项目建设、城市品位建设、市容环境整治和新农村建设等方面。特别是在5·12大地震发生后,一手抓抗震救灾恢复重建,一手抓城市建设和发展不动摇,始终加强项目建设的领导,采取项目建设扛死肩、倒排工期的办法,狠抓市政配套设施和重点项目建设,项目包抓领导经常深入工程建设现场研究和解决问题,保证了各项目建设按期推进和顺利完成。

四是必须始终坚持抓落实不动摇。城建工作涉及面广,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关心的人多、关注的人更多、社会矛盾也多,只有扑下身子,脚踏实地抓落实,才能化解这些矛盾,才能促使工作上台阶、出水平、出成效。

新篇章。

2009年城建工作的总体思路和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县委十三届五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抢抓灾后重建和扩大内需的历史机遇,紧扣“突破发展、和谐稳定”两大主题,按照“南扩北升”的总体思路,以创建国家园林县城为载体,以完善城区路网、拉大县城骨架为突破口,建城市精品,全力打造汉源第一城。以排除城区震损危房为切入点,推进城区拆迁工作,以建设廉租房为抓手,切实改善城市民生问题,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以一乡八镇为重点,着力抓好基础配套设施,加速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强行风建设,实现城建系统干部职工思想大提升、作风大转变,促进城建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总体目标是:县城建设以创建国家园林县城为目标,加快县城总体规划修编,完善城区控制性详规,按照“东连罗村坝,西扩余家坡,南成新城区,北出绕城线,中变旧城区”的思路,启动实施“一环、二面、三桥、四场、五路”建设,以加快天津中学、天津医院周边路网建设为重点,完善七里坝等区域的基础设施;充分挖掘汉源文化、羌氐文化,不断丰富城市文化内涵,塑造城市精神,提升城区绿化、亮化、净化、美化档次,到2009年底,县城规划控制区由50平方公里扩大到70平方公里,建成区由4.66平方公里扩展到5.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到6万人。

村镇建设以灾后重建为契机,全面完成各乡镇和重点村规划的修编任务,立足阳平关镇国家百强镇建设,辐射带动八镇一乡的全面建设,形成相互促进、竞相发展的建设格局,为构建城乡一体化奠定基础。

在工作中主要把握以下几点:一是抓机遇,谋发展。今年是灾后重建和扩大内需的关键年,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十分巨大,我们一定要把握时机,迎难而上,争取更多资金,办更多的事。二

1七里大街710米2.3万平方米路基工程,本月16日将对金家坪立交桥、七里大街进行招标,2月底以前进入主体施工;拆迁42户5000平方米,现已发布拆迁公告,正在制定拆迁方案;年内启动康宁路、津源路、园艺路、苗圃路及二道河桥建设,完善供水、供电、通讯等配套设施,把七里坝新区打造成景观靓丽、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的城市新靓点。着力推进南大街棚户区拆迁改造,结合灾后重建对南大街已确权登记的241户22296.97平方米房屋进行拆迁改造,建设大东街至南门口文化一条街;对现有农民61户进行异地搬迁到青竹砭安置;对现有居民180户,实行就地回迁。加强东山观山地公园建设力度,按照统一收购的办法,将东山观所有土地一并征用,启动3.2公里道路路面建设和景观标志性建筑等配套设施建设。做好重大前期项目建材市场规划建设和校场坝综合开发项目的选址、征地和招商工作。充分发挥城投公司的作用,拓宽融资渠道,收购储备土地资源走滚动发展之路。

(三)高品位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加强城区供水、供电、公共服务等配套建设,建成高速公路连接线配套基础设施,硬化校场坝、王家坪片区的部分道路3000平方米,完成排水、电力、电讯、有线电视等城市管线的埋设,增强新区服务功能;按照国家园林县城标准,大力实施城区亮化、绿化、美化、净化工程,多渠道、多层次增加县城绿化总量,建立市政园林绿化资料信息库,提高城区园林绿化档次和管理水平;改进亮化方式,增加亮化设施,提高亮化水平,增强城市动感,年内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县城;启动县城污水处理厂建设,对县城污水管网进行改造;以羌族生态文化保护试验区项目为依托,打通永惠南路,启动西门古城楼、钟鼓楼和羌族民俗一条街建设。

(四)继续做好灾后重建工作。继续做好建材调配、技术指导、质量监督工作;积极配合天津援建项目和台湾援建长沙坝轻钢房建设,加强协调,确保台湾援建项目在3月底竣工并投入使用。加快

建筑业安全生产管理

建筑业安全生产历来是建筑企业和建设工程的生命线,也是我们行政主管部门的工作重心。刚才,树庆同志通报了全县建筑业安全生产形势,指出了个别施工企业安全责任意识淡泊,存在许多安全隐患,希望大家要引以为诫,在今后建筑施工中认真整改落实。

(一)要树立安全责任无小事的观念。负责建筑业安全生产管理的建管、质监、监理要各司其职,分工协作,密切配合,加强招投标、墙材节能与革新、合同备案、质量安全等方面的工作。今年新开工的项目较多,外来企业也多,一定不可掉以轻心,要严格审核资质,严把准入关。安全体现在施工的每个环节、每时每刻,大家一定要牢固树立“安全是建筑业和建设工程的生命”的思想,稍有麻痹大意,后果就不堪设想。

(二)要严格工程的建设程序。任何工程都要坚持先勘察设计、再施工的程序,勘察单位提出的勘察报告必须满足设计要求,设计单位必须按照勘察报告进行设计,设计图纸必须经图纸审查机构批准后方可施工,地基开挖至设计标高后,建设单位必须组织地勘、设计、监理、施工单位共同验槽,确保地基与基础的质量安全。严禁边设计边施工,保证设计质量安全;认真做好模板设计,对不合格的模板工程不得进行砼浇注,严格控制水泥砂浆和砼的配合比,对涉及工程结构安全的建筑材料、试件、构配件要认真执行见证取样送审制度。在验收中要严格按照验收的程序组织进行,要有完整的技术档案和施工管理资料,要有五方责任主体共同签署的质量合格文件,要有工程使用的主要建筑材料、构配件和设备的进场试验报告,通过对建筑物实体质量抽查和感观质量的检查,进一步确保工程质量。以上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就要追究相应单位及其负责人的责任,决不手软。

(三)要加强五方责任主体责任落实。建管、质监、监理和各施工企业及项目经理、安全员在执行强制条文过程中要做到“不留

5关责任人通报批评、罚款,记入不良行为记录,同时举办培训班强制培训,情节严重的停止参与投标资格,直至清除建筑市场。

同志们,抓安全生产既是责任,也是手段。希望大家高度重视,把安全生产作为第一号工程来抓,千方百计保安全,全心全意抓质量,把每一个工程都建成精品,切记“高高兴兴上班来,平平安安回家去”这句老话。

做好2009年各项工作的主要措施

同志们,新形势、新任务,对我们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全系统干部职工一定要倍加珍惜当前来之不易的大好形势,切实把心思和力量都集聚到2009年的各项工作上来,抓好今年的工作需要我们转变作风,狠抓落实,努力实现城乡建设事业取得新的突破。

一是要明确目标抓落实。2009年的城建工作目标是贯彻落实县十三届五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符合宁强城建发展现状的奋斗目标。我们要坚定信心,统一思想和行动,咬定目标,扑下身子,聚精会神抓紧、抓好、抓实、抓出成效,做到不达目的不罢休,不见效果不松手。

二是要夯实工作责任。牢固树立落实责任无小事的思想,进一步明确工作目标任务,实行分级负责、分层管理、细化落实、齐抓共管的原则,落实责任人和完成时限,强化工作督查,跟踪落实情况,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良好工作局面。在项目建设上,实行倒排工期,强化质量安全管理,一周一小结,每月向县政府上报一次工程进展情况。

三是要提高规划水平。狠抓规划管理,建设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湛、善于管理的规划队伍。建立符合宁强实际的规划体制机制,成立城乡规划咨询委员会和城乡规划测绘设计队;改变重审批、轻管理的现象,加强规划监察和效能评估体系建设,调整全县城乡规划监察管理分布,从单一的“管理规划”向“责任规划”、“服务规划”、“诚

下载自治州城乡建设事业发展的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自治州城乡建设事业发展的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住房城乡建设事业“十三五”规划纲要

    住房城乡建设事业 “十三五”规划纲要 [发布时间:2016-8-23] 浏览次数:2511次 日前,住房城乡建设部印发《住房城乡建设事业“十三五”规划纲要》,要求各地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

    关于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事业的几点思考

    关于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事业的几点思考内容提要: 新时期以来,新农村建设逐步走向正规化,在这些人口相对集中的地方,更好地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是十分必要的。新农村文化建设担......

    关于城乡统筹发展的思考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不存在土地市场,土地不是商品,也没有价格。但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这种二元土地所有制基础之上城乡有别的建设用地使用制度,已经越来越不能适......

    关于城乡统筹发展的思考

    以产业融合为理念 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关于城乡统筹发展的思考“统筹城乡发展”是十六届三中全会的政策创新点,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

    抢抓机遇 开拓创新 奋力开创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发展新局面

    抢抓机遇开拓创新 奋力开创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发展新局面 ——在2011年全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上的报告 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党组书记、厅长刘慧芳 在自治区“两会一......

    统筹城乡发展的公共政策思考

    统筹城乡发展的公共政策思考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进入新世纪,我国面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但是城乡关系发展不协调严......

    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几点思考

    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几点思考 ——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体会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明确指出:“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

    深化城乡统筹发展的思考

    关于加快我市城乡统筹发展的几点思考近年来,我市县域经济发展态势趋好,同时在协调城乡发展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尤其在城市建设、项目建设、道路建设、新居民点建设等方面,取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