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吉大11春学期《公共管理学》期末作业考核要求
吉大11春学期《公共管理学》期末作业
一、论述题(共2题,每题30分)
1. 当前政府组织在公共管理中虽然仍处于主导地方,但已经不再是公共管理的唯一主体,公共管理主体正在呈现出多元互动的发展趋势。作为公共管理的新兴主体,非政府组织在公共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已经不容忽视。通过与政府组织的比较分析,试论非政府组织在公共管理中的优势,同时论述非政府组织在公共管理中的主要功能和作用。
2. 公共管理过程并不是一个封闭的过程,各种外在的环境因素对公共管理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只有正确考虑各种环境因素对公共管理所形成的影响,才能更有利于推动公共管理活动的顺利进行。请结合各种公共管理环境因素的基本特点,试论述公共管理环境的基本特征,同时请具体论述公共管理环境对公共管理活动所发挥的影响和作用。
二、案例分析题(共1题,共40分)
某县计划生育政策执行的失误
我国南方某县的计划生育工作多年来一直徘徊在全省倒数1~3名的位置。1998年,新一届领导班子走马上任,为了建立政绩,完成好上级政府下达的计划生育任务,甩掉计划生育的落后帽子,采取了一项新的政策措施,即对计划生育实行高额罚款。具体的罚款标准是:超生第二胎罚款2000元,超生第三胎罚款5000元,超生第四胎或更多罚款10000元。县政府希望通过这项措施的实施有效控制县里的生育数量。考虑到基层计划生育工作的艰巨性,为了解决基层计划生育工作经费不足的问题,有效调动基层计划生育人员的工作热情,该政策还做出了罚款提成的相关规定,即罚款所得,村、镇两级各提成30%。这项政策实施两年多后,县政府调查后发现,根本没有达到他们的预期目标,超生问题仍然很严重。许多人宁愿交纳高额罚款也要生育第二胎和第三胎,有些没钱的家庭甚至举债生育也在所不惜。似乎有很多人都觉得,交了罚款就等于购买到了计划外生育的指标,就具有了合理合法的权利,不少人甚至在未生育之前就预先把罚金交了上去。当然,这一方面是因为重男轻女、多子多福、传宗接代等传统观念在当地群众思想中根深蒂固;另一方面也是由于一些基层干部把超计划生育罚款作为了一种创收的途径,为了多来钱,对超生现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有的甚至对超生予以暗中鼓励。
根据上述案例结合自身的理解和相关的知识,分析公共政策未得到有效执行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
第二篇:教育学期末作业考核
《教育学》期末作业考核
一、简要回答下列问题(每题10分,共20分。)
1、如何认识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及基本走向?
答:目标
一、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二、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三、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
四、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五、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六、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基本走向
一、课程改革转向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方向
二、强化基础学科和学科基础知识的趋势
三、加强道德教育和人文教育的倾向
四、课程综合化的趋势和问题
五、课程生活化、社会化、实用化的趋势
六、课程个性化和多样化的趋势
七、课程与现代信息技术结合发展的趋势
2、学生为什么必须要接受教育?
答:学生接受教育首先是社会需要和个体需要的统一;社会需要其未来社会成员都是理想的能适应社会未来发展的需要,个人也需要适应社会从而在社会中获得理想的发展;学生是未完成的社会人,具有极大的可塑性。
二、辨析题(每题10分,共20分。)
1、教育要培养人的世界视野,但不是培养“世界公民”。
(正确。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地球村的时代,教育培养人必须要具有国际的视野,这是社会发展对人的必然要求。但在今天的时代里,还存在国与国的竞争和差别,还存在阶级和利益的冲突。教育还必须主要为本民族和本阶级服务。倡导培养“世界公民”是不正确的。)
2、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实践活动,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人。
(正确。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武器是科学,人类继承和掌握科学的最基本方式是教育。人区别于动物的本质是——思考的能力和劳动的能力,而提升这两种能力的是生产力水平、是科学。如果人类放弃教育,将一步倒退到原始社会的生产力水平,从人的本质角度讲,就是想低级动物的倒退。所以,从人的本质角度讲,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实践活动 人只有通过教育 才能成为人。)
三、论述下列问题(每题15分,共30分。)
1、论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及其实现条件。
答: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从广义上说,教育是环境的一部分,是一种经过有目的地选择和提炼的特殊环境,这就决定了它的特殊地位,即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这是因为:第一,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是专门培养人的活动。它能根据一定的社会的政治经济和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按照一定的方向,选择适当的内容,采取有效的方法,利用集中的时间,对人进行全面的教育和训练,使人获得比较系统的知识和技能,形成一定的世界观和道德品质。第二,教育具有较强的计划性和系统性。学校教育是在各种规章制度的严格制约下进行的,它保证了教育、教学的良好的秩序,把人的发展所需要的一切时间和空间全部地投入到可控的程序之内,使教育、教学得以顺利地进行。同时,学校教育又具有系统的学习内容,这些内容既考虑了社会发展对人才规格的需要,又考虑了知识的逻辑顺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这样就保证了人才培养的高效率和高质量。第三。学校教育具有高度的组织性,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的教育机关――学校进行的。学校是按照一定的教育目的组织起来的,它是比较完整的组织机构,又有经过教育和训练的专职教育工作者。因而,它对人
身心发展的作用,比其他任何影响人的条件都要有效。第四,教育可以根据个体的遗传素质,有意识地发挥其长处,弥补其不足,使先天的遗传素质向有利于身心成长的方面发展。教师通过有意识地鼓励神经类型弱、反应迟缓、胆怯、积极主动性差的学生参加集体活动,经常回答提问,来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积极性,使他们逐渐变得活泼、主动。第五,教育能对各种环境加以一定的控制和利用。它能按照预定的目的选择和提炼有利于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克服和排除那些不利于人的发展的因素。学校可以把学生组织起来开展有教育意义的集体活动,以使他们免受不良环境的影响。可见,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主导作用。正因如此,有人提出了“教育万能论”的观点,认为人的发展完全是由教育决定的。17世纪英国教育思想家洛克、18世纪德国的思想家康德就是最典型的代表。”教育万能论”对教育作用的高度评价,对认识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具有一定的意义。但是,把教育视为人的发展的决定因素,就夸大了教育的作用。因为人的发展并不是单纯由教育决定的,而是各种条件综合作用和人的多方面的实践活动的结果。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只是相比较而言的。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如果没有遗传为之提供相应的生理前提,没有环境的积极配合,没有社会发展作为物质基础,没有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调动,教育要发挥它的主导作用也是不可能的。
2、结合实际,谈谈你对素质教育的理解。
答:答:⑴关于素质教育的概念,素质教育是个体在先天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的环境影响的教育训练而形成起来的顺利从事某种活动的基本品质或基础条件。⑵关于素质教育的概念的是指学校教育中以发展学生的多方面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思想的教育活动⑶素质教育的内容构成有以下六点:①政治素质教育主要指对民族、阶级、政党、国家、政权、社会制度和国际关系的情感、立场的态度的教育。当前主要是四项基本原则教育 ②思想素质教育,指基本的世界观和思想方法的教育,包括思想信仰、信念追求、理想动机、民族精神、人生观、价值观等等。③道德素质教育,道德素质教育是指个体所具有的正确处理个体与个体、个体与他人之间关系的良好品质。道德素质教育就是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修养、行为习惯、道德情操、道德思维能力、判断能力、责任感、事业心、奉献精神、自由自律的品质等。④科学文化素质教育,指基础的科学文化知识、审美修养、劳动技能等方面的教育。科学文化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与核心。⑤身体素质教育,指教育个体保证生理机能的正常发育和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与卫生保健常识。⑥心理素质教育,是指培养学生良好个性心理品质,调整学生的心理状态,解决学生的心理矛盾,以及增强学生自我平衡状态的能力的教育。⑷中国实施素质教育的实质是使全国各级各类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保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即基础性,能够给予学生未来发展中最基本、最基础的素质,这些素质可以成为他们进一步发展的潜能和条件。全面性,包括接受教育人要全面,避免英才教育选拔教育;人的发展内容要全面,而不是单方面发展学生的应试能力。发展性,指注重使学生获得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培养合格特色的人才。
四、案例分析题(每题15分,共30分。)
1、13岁少年奇奇(化名)由于在校打架等问题受到老师的处理。老师的做法是,让全班同学进行无记名投票,就“要不要奇奇继续留校读书”的问题进行表决。由于没能够通过表决,奇奇的父亲只好给孩子另外找了一所学校去上学。
请结合工作实际和教育学的学习,谈谈你对上述现象的看法。
答:在小学教学工作中打架这样的事情经常见,不知道奇奇打架的问题到底有多严重。如果不严重,老师这样做的确有些不妥,这样可能会严重的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让奇奇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老师私下找奇奇沟通谈心也许效果会好些。如果问题很严重 假设:老师为什么让全班投票,也许奇奇经常欺负班里的同学,经过很多次教育也没有改观。给班里的学生带来了极大的不安全因素。这样我认为老师应该把问题反映到学校主管部门,学校出面解决这个问题。是让学生留还是走应该由学校决定,让班里的学生投票这样,奇奇心理会认为自己已经成为班里的公敌,心里也许会有更大的扭曲。总之,班里公开选举三好学生,班干部等等好的方面的事情应该大力提倡,对于批评教育这种事情,毕竟针对还是一个孩子,没必要去让他承受这么大的挫折,和心理打击。
2、某教师在对中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说“读书考大学,是为了自己,不是别人。读书增强了自己的本领,提高了自己的资本,将来能找到一个好的工作,挣下大把的钱,从而有一个美好的生活。比如生活愉快,人生充实,前途美好,事业辉煌,甚至找一个漂亮的老婆,生一个聪明的儿子。”
请结合工作实际和教育学的学习,谈谈你对上述现象的看法。
答:读书乃上为国家,下为自己。该教师观点中存在的问题就是将“私”与“公”对立了起来,没有让自我从我个人扩展到更宽泛的大我,在“学生读书考大学是为了自己”与“为了社会主义建设”、“为了实现共产主义”之间没有贯通的可能。如果第一个命题不能在第三个命题中得到超越,没有在第三个命题中重新理解,如果不把自我看作动态超越的概念,那么,“自己”与“别人”就无法沟通,“我”就不能扩展为“我们”,第一个命题便只能停留在培养“单子式”主体人格上,最终难免堕落为自私自利者。
不过,我们应该辩证的看问题。“读书就是为了自己的生存和发展,使自己生活得更加充实、美好。”这是完全正确的,这话是带有一定的“功利”--为了增强自己的本领,提高了自己的素质,将来能找到一个好的工作,从而有一个美好的个人生活„„读书就是为了使我们的谋生能力更强,使我们短暂的人生更加完美、充实。这是合情合理的,完全是利党、利国、利民的事情,应该给予鼓励和支持。长期以来中小学德育存在的针对性、实效性差的原因就在这里--我们的教育总是习惯从成人的自我感觉出发,脱离儿童少年的生理、心理成长的实际,甚至脱离现实生活实际,脱离常人的思维方式,从而违背教育规律,导致教育的低效和无效。主要表现为:1.脱离中小学生实际的教育目标的盲目攀高。我们过去的道德教育,总是一味地拔高,对公民的道德要求超出了一般人在生活中可以达到的高度,对中小学生的教育也是超出了儿童少年可以接受和达到的程度。我们以为把口号喊得越高、越响,就越能鼓舞人、打动人;无论什么事情,越不考虑自己就越是显得高尚。同时还以为将一些选定好的高、大、全“标本”说过的话,做过的事情,不加分析地、不看具体情况地、盲目地让学生学习、模仿,以为对学生要求越高,就越能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和远大理想。其实这种大人们自己一厢情愿的想法,并不符合人的认知规律和成长规律。我们知道,一个人对做某件事情的动力,首先来自于个人的真实体验和需求,而不是抽象的、冠冕堂皇的、没有具体意义的空目标。儿童认识事物,是从他熟悉的生活经验、他能理解的浅显小道理开始的,是有一个由浅入深、由近到远、由形象到抽象的过程,而不是相反。而在这件事上,强行让一个儿童去理解和接受“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伟大意义,就犯了由深到浅、由远到近,由抽象到形象的错误,这种教育方法,孩子们除了必须按照老师的要求说(背)出这句话以外,是不会有实质性理解的,因此也谈不上形成真正的、持续的学习动力,也就不会如你想像的那样,“人人只要有了‘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伟大理想就会发愤学习”。再说,人是应该有崇高的理想,但理想的起点应该是普通和平凡,没有普通和平凡,“崇高”就成了空中楼阁、海市蜃楼。我们教育孩子应该首先是做一个普通人,要从普通和平凡做起,培养基本的文明习惯和社会公德,要让他在成长、体验及对老师启迪的思考中逐步确立自己的理想,而不是由成人去
代替孩子,或去强迫孩子树立崇高理想。对孩子要求的盲目攀高及强制,不但没能让孩子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反而使孩子在学会说大话、假话、空话、套话的同时,形成双重人格,以及在成长中面对许许多多具体的人生选择时迷失方向,这是十分有害的。一味地向高要求,是犯了急性病,也严重脱离了孩子的实际,因为,把要求大人做到的事情强行要求儿童少年去做到;把大人中多数人都还做不到的事情,也强行要求儿童、少年现在就要做到,这是剥夺了儿童的成长权利,剥夺了儿童少年成长过程中由不成熟到成熟过程的权利,这对孩子来说是不公平的,也是违反教育科学的。2.缺乏科学方法的把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当作知识技能来教学的教育。长期以来,我们把对学生的道德教育,把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思想情感的培养与知识教学混淆起来,把思想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当作了知识、技能来传授,我们以为,只要把大人希望孩子达到的目标制订成概念、定理、标语口号、知识点,让学生尽快记、背、考下来,学生只要能按“标准答案”“回答正确”,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培养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工作就算大功告成,这是把教育简单化,机械化、概念化。这种教育无视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无视走进学生的心灵,无视教育者的身教,无视受教育者主体的思考和感悟,无视教育主体的实践。似乎不用讲究教育艺术,不用启迪和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不必培养和提高学生判断是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只要人人将标语口号、豪言壮语类的“知识点”能鹦鹉学舌般地复述下来,就可以解决自己一生遇到的一切纷繁复杂的问题了;我们不管他做得怎样,只要说的好听,他就是高尚的人了。这种思维逻辑既不 符合教育理论,也不符合教育实践,如同你以为要求每个学生都背下“唱歌时要注意科学地呼吸、吐气,要有共鸣声,要有情感”这句话后,他们人人就都“已经成为掌握了歌唱技巧的歌唱家”一样,是荒唐、可笑的。实践证明,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教”不出来的,更是“考”不出来的。正如北京教科院文喆所说:“每个人的态度与价值的选择,是在个人成长过程中,通过模仿、尝试和实践体验逐渐习得的。在选择中学习选择,在参与中发展自我、在体验中认识社会生活,是每个学习主体发展的必由之路。”(《教育科学研究》2003.3)而一些人想问题,仅从自己的主观愿望出发,缺乏看问题的基本常识,这只能说是一种对教育的无知,对科学的无知。3.以自己或本本制订的标准作为衡量一切是非标准的霸道教育。几十年来,一些人总是习惯于机械教条地、不假思索地、一程不变地按照过去本本制订的“标准答案”来教育学生,并以这种思维来判断是非:只要不是自己既定的答案,就是别人的错。因此可以把正常人的正常思维和普通人说的常理话判定为“有不良倾向”甚至“错误”,而别人却没有辩解和说理的权利和机会。最要命的是,这些人往往掌握有制订标准的权利和对别人的“生杀”大权--认定你“有不良倾向”,可以在会上批评教育;认定你回答错误,可以在思品、政治考试中扣分或判0分;认定你思想有问题,可以在评先进中让你落选;认定你在 “放毒”,可以动用行政手段处分你。这种做法实际上是一种教育上的霸道行为,这种不平等、不公正的霸道教育,本身是不能起到教育人的作用的。不让你明白“为什么”的道理,只告诉你、要求你“怎么样”做;不需要你心服口服,只需要你“理解要执行,不理解也要执行”,这样的教育,除了使人产生无奈、委屈、沮丧、压抑、烦躁、苦闷甚至愤怒的情绪外,能提高人的道德素质和形成人的道德自律吗?既缺乏对人的尊重,又想把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情操,寄希望于行政手段、强迫命令,搞管、卡、压等霸道教育上,这对一个民族来说,是可悲的。用这样的办法,只管得了一时,却管不了一世,是很难有好的教育效果的,这已经被无数事实所证明。这种违背教育规律的东西,耗时越多、用力越大,就越是不能达到我们想要达到的目标,反而是南辕北辙,越走越远。因此,中小学德育中存在的许多类似这种由于诊断“病情”、分析“病情”的错误而导致开出“药方”的错误,最终导致“治病”的无效,甚至加重“病情”、延误“病情”,错过了对儿童少年教
育的最佳时机的做法,是非常值得我们反思的。
第三篇:吉大11秋学期《秘书学》期末作业考核要求离线作业
吉大11秋学期《秘书学》期末作业考核要求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把握其主要倾向,谈一谈你对秘书工作某一特征的认识。(字数要求:500~800。本题50分)
今日助理,昨日秘书?
毕业于武汉某高校英语专业的何小姐来广州找工作,本想找一份秘书的差事,但男友极力反对,说秘书声誉不佳。何小姐考虑选择经理助理的职位,又有人告诉她,助理和秘书其实是“换汤不换药”,助理就是秘书,秘书就是助理。真是这样吗?
据了解,很长时期以来,的确有一些经理老板喜欢雇用漂亮的女秘书,作为“公关牌”,因此,在外人眼里,秘书往往有“公司花瓶”之嫌,为了避嫌,一些公司想出了新招数。
现任一家百货公司人事部经理的李先生告诉记者,他所在的公司曾有一段时间专招男性秘书。后来发现,男秘书不如女秘书细心,在琐事面前容易产生厌烦情绪,于是公司又开始聘用女性秘书。为了表明此“职业秘书”非“花瓶秘书”,就给它安了个“经理助理”的头衔,其实做的事也就是秘书的职责。
“助理”代替“秘书”,求体面、正视听是一方面,秘书这一职位本身的工作范围和职业要求有了新变化也是重要因素。传统型秘书主要为上司处理日常事务,协调上下关系,负责员工考勤及会议纪要等文案工作,如今这一职位逐渐向管理方向发展,可以参与公司发展的规划、监督、决策以及人事方面的管理等。一个能干的管理型秘书,对上司而言,是左膀右臂;在员工看来,是一定范围内言出必遵的“准上司”。不叫“秘书”叫“助理”,理所当然。
朱小姐工作5年,正好完成了从秘书向助理的转换。她最初为一家服装公司的经理做秘书,工作很轻松,主要在办公室整理文件,给经理泡泡茶,也常陪经理在外面见客户。由于觉得自己学非所用,没干上一年就辞了职。第二家公司环境不错、待遇不错,但她在里面干了两年,因为她不喜欢老是在别人的指挥下工作。到了现在工作的这家房地产公司,开始仍是秘书,但渐渐涉及管理层面。如今,她的名片上印着“总经理助理”。
回溯5年,朱小姐承认干秘书这一行的确容易让人有“别样”的想法,关键是自己要坚持做人的基本原则。像她这样由秘书变成助理的为数不少,但她靠的绝对是自己的实力。从她的经验来看,助理和秘书不能简单等同,助理要有更高的学历,更强的能力,并非“换汤不换药”。
秘书与助理,真正的区别还要看在实际工作中能够发挥的作用。光从招聘榜上看大大小小的秘书或经理助理职位,难以说清其间的微妙之别。心动了的求职者,此时的关键在于弄清这个职位需要你做什么,你是否喜欢,是否能够胜任。
二、阅读下面两篇不同时期的报道,结合你对秘书工作的认识,写一篇分析性文章。(字数要求:500~800。本题50分)
(一)领导自己写报告,专职秘书都取消
本报江西讯 江西省全南县委书记李蔚近日宣布,取消县委、县政府领导的专职秘书。该县县委只配备两个公用秘书,县政府只配三个秘书,使秘书职数减少了50%。
近年来,全南县委、县政府正、副县党政领导都配备有专职秘书。秘书职数越来越多,使部分领导养成了惰性。去年底,该县新一届领导班子组成后,要求所有领导干部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做到自己写报告、拟文稿,全面处理本职事务。
(二)四川绵阳市委规定:县级领导不得配秘书
本报讯 据《成都商报》报道,四川省绵阳市委近日发通知规定,县(市、区)党政领导一律不得配备秘书。
众所周知,在县(市、区)党政领导班子成员中,配备秘书已是比较普遍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领导干部的工作成本,同时,对县级领导干部的形象也有一定的不良影响。
为进一步加强各县(市、区)党政领导班子建设,绵阳市委下发通知规定:各县(市、区)党政干部不需要再配备专职秘书负责文字材料等日常工作,党政一把手可由办公室指定一个同志主要负责为其做好服务工作。对已配备的秘书人员安排适合的工作,属于借用、聘用的秘书人员要及时清退。
第四篇:吉大11春学期《思想道德修养》期末作业考核要求
吉大11春学期《思想道德修养》期末作业考核要求
一、论述题(50分)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钱学森之问”是关于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道重要命题,请你试论该命题。
答:答:“钱学森之问”是对长期以来中国人才问题的诘问与反思。深思这一问题的所在,有中国的教育和科研评价体制方面的问题,有中国应试型教育方式的问题,也有师资水平的问题,还有以高唱就业率为主的办学方针问题,更有学术界风气不正、学术腐败的问题。到底如何培养出杰出人才,我认为应从创新型人才培养入手,解决杰出人才培养的问题。
一、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着力培养创新型人才
要改进课堂教学模式,加强师生交流互动,尊重和鼓励学生积极提出问题并尝试着去解决问题。同时,丰富实践教学环节,为学生更多的接触社会创造条件。要更新教学内容,压缩传统学科教学内容,加强综合性课程和以高新技术为基础的课程以及个性化课程的设置,鼓励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跨专业学科领域的选修课程。要在教学中引入科学研究的教学方法,努力使教学过程带有科学研究的某些性质,让学生体会科学研究,体会探索知识的过程。要改革考评方式,探索考试制度改革,实行多样性的选拔制度,多元的评价标准。
二、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积极培养创新人才
要加强文化素质教育。要通过一定的方式使学生在学好专业的同时,进行包括文史、艺术、哲学等各类文化成果教育,以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养,进而提高学生整体素
质。要丰富校园业余生活。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生社团、社会实践、科技创新等活动,给学生相对自由的空间,使他们能够张扬自己独特的个性的同时,提升创造精神与创造能力。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采用开放启发式的宽松而又有效的教学方法,使课堂成为智慧碰撞的焦点,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问题,积极地思考问题,灵活地 解决问题。要倡导学术自由,教师带领学生共同研究课题。
三、改革教师管理体制,建设高素质创新型教师队伍
培养创新型人才,关键在教师。创新型的教师队伍应该具备求真务实、勇于创新、严谨自律的治学态度和学术精神,不断以新的知识充实自己,成为热爱学习,学会学习和终生学习的楷模。要选好学科带头人,形成团队效应。通过优化结构和完善机制,使那些在学科领域中有突出成就、掌握学科发展前沿动向、密切参与国际学术交流、勇于探索和实践的教师担当学科带头人。
四、改革学校办学和管理体制,发展学校个性
要培养创新型人才,要推进办学和管理体制的改革,扩大高校自治,注重发展学校个性。改革高等教育的投资机制,形成国家、社会团体和个人共同参与的多元化投资模式。要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特别是在招生、专业设置、学术研究、与企业合作方面的自主权。强化学术管理,淡化行政管理,优化资源配置,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保证和谐发展,营造有利于学术发展和人才培养的良好环境。
二、论述题(50分)
请你对自己所熟悉的某一社会热点问题,如药家鑫案、层出不穷的食品安全等问题,深入分析其原因并提出解救之道。
如何破解“彭宇”困境?
答:南通公交司机殷红彬看到一名年迈的老人倒地受伤,他下车将老人扶起,然而自己竟被伤者指认为肇事者,还惊动了公安。好在车内监控录像记录了救人过程,还了殷红彬清白。
无独有偶,类似事件最先引起人们关注的是南京的彭宇案。2006年南京的彭宇扶起了跌倒在公交站台的徐老太,并将老人送往医院。而随后却被老人及家人指认为肇事者,并被法院判决赔偿对方45000元。同样类似的还有天津车主许云鹤因搀扶违章爬马路护栏摔倒的王老太,双方各执一词,最终许云鹤被天津市红桥区人民法院判赔108606元。
类似事件频发,给社会造成了“不敢学雷锋”的现实问题,我们该如何来破解“彭宇”困境呢?
破解彭宇困境要增强全民证据意识。我们不可能奢望在任何做好事的场合,都恰巧有摄像头,但循着这个证据意识,我们可以自己设置摄像头。比如在做好事前,可以用手机摄下做好事全过程,包括与跌倒人对话过程,再比如,做好事前,请路人做证明。有证据在手,我们就不怕被“彭宇”。
破解彭宇困境要呼吁全社会的公正良知。当我们做好事被冤枉时,需要呼吁我们身边的人,呼吁现场的见证者积极勇敢的站出来,为好人作证。这需要全体公民都具有高度的责任意识。
破解“彭宇困境”要严惩哪些诬陷者。对诬陷做好事的人,如果证据确凿,法律就应当对其进行警告、罚款甚至拘留;如果勒索成功,视其金额大小和情节的轻重,可以用敲诈勒索罪来治罪量刑。
破解“彭宇困境”要大张旗鼓表彰那些做好事的人。通过政府、社会和民间组织设立基金会和奖励等方法,鼓励人们做好事,不怕被“彭宇”,解除他们在被“彭宇”后的后顾之忧。像深圳市表彰两名搀扶跌倒老人的学生各一万元,像广州民间公益网站拟成立“搀扶老人风险基金”,意为勇于搀扶老人却被冤枉者提供免费法律 援助,这些都能最大限度地促进人们做好事。彭宇案、许云鹤案后,人们陷入了一种“狼来了”的惊恐,人们不敢、不能做好事。但是,从殷红彬的遭遇,我们同样能看到在这种危机中孕育着转机,我们的社会有能力通过各种手段,多管齐下,来破解“彭宇困境”。好人一时会吃亏,但这个社会终究能找到净化机制,让好人不受委屈。
第五篇:公共关系学作业要求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2011年下半年课程考试大作业 考试科目:《 公共关系》
一、大作业题目(内容):
(一)简述题(10*5=50分)
1、公共关系与人际关系的联系与区别是什么?
2、什么是知名度?什么是美誉度?它们之间是怎样的关系?
3、在公共关系的产生和发展历史中,“报刊宣传活动”与“清垃圾运动”起到了哪些作用?
4、在企业的CIS构成中,MI(企业理念识别系统)、VI(企业视觉识别系统)、BI(企业行为识别系统)的作用分别是什么?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5、组织形象的构成要素有哪些?
(二)策划题:请为你所在的单位策划一次慈善公益活动。(50分)
二、大作业具体要求:
(一)第一题要求解释各题中的相关概念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简要论述即可,字数不用多;
(二)第二题要求以策划书的形式提交,要求将活动的主题、背景分析、宗旨、活动创意与过程、媒介安排、费用预算、作业记载等一一列出,字数不限。
(三)两个题目提交时连在一起不要分开,但需标识清楚。
注:本大作业行政管理专业学生写。大作业以电子档形式上交,以班级为单位存在一张U盘中,班长收全后统一交给培训科黄老师。大作业以2011年11月4日星期五之前交。大作业正文统一用宋体、小四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