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实例剖析(五篇范文)

时间:2019-05-12 17:28: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实例剖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实例剖析》。

第一篇: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实例剖析

文 章来源

莲山 课件 w w w.5Y k J.C om 8内容摘要:国际化是我国企业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相对于大企业而言,中小企业的力量薄弱,但是仍有为数不少的中小企业,成功地进行了国际化的尝试。本文通过对一个汽车零配件生产企业的国际化经营历程进行介绍和分析,对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中的企业家精神、产业选择、进入模式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中小企业 国际化经营

国际化是我国企业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相对于大企业而言,中小企业的力量要薄弱很多,但是仍有为数不少的中小企业,成功地进行了国际化的尝试,有的甚至从开创之初就已从事跨国经营。本文通过对一个汽车零配件生产企业的国际化经营的历程进行介绍和分析,对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中的企业家精神、产业选择、进入模式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案例

上海保隆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保隆公司)是一家民营企业,创建于1997年5月。保隆公司从汽车气门嘴的出口起家,立足于汽车配件的销售和生产。至2005年7月,已拥有4家生产公司和7家销售公司,其生产的轮胎气门嘴和不锈钢排气尾管的生产和销售规模均居世界前列,其中气门嘴占通用汽车公司使用量的25%。

保隆公司在1997年成立之初,专门从事汽车气门嘴的外销,是一家纯贸易型的公司。在气门嘴这一细分市场中,保隆公司以优质服务和拼搏精神站稳了脚跟,同时于1998年入股某厂家拓展了产品线,增加了尾管消音器类产品。在1999年底,两个主要产品线上已有80多个稳定的国外客户。同年成立了生产气门嘴类产品的工厂。此时公司规划在十年内在全球布局8家销售分公司,分别设在中西欧洲,东欧,日本,北美,南美,中西亚,大洋洲,非洲。2000年,保隆公司经与其35号客户和100号客户的协商,三方各持股33%成立了加拿大威乐公司,由于之前已许诺100号客户为气门嘴类产品的北美独家代理,所以新成立的加拿大威乐公司以销售尾管产品为主,目前年销售额为600万美元。

考虑到匈牙利经济在东欧国家里相对发达,且在2005年将入欧盟,保隆公司打算在匈设立一家销售分公司。但由于去匈牙利的工作签证较难办理,而且同时位于罗马尼亚的98号客户邀请去罗马尼亚建公司,所以决定同罗马尼亚方面进行合作。经过谈判,双方决议在罗马尼亚成立合资公司,推广保隆公司的气门嘴和尾管类产品。2001年,罗马尼亚销售公司正式成立,目前已将产品打入当地的麦德龙和家乐福,年销售收入达100万美元。

2002年,因与尾管供应商关系破裂,保隆公司成立了自己的尾管生产公司。

在2005年,有百年历史的eaton(为美国一家汽车集团,有一百多家分公司,生产卡车、变速箱等汽车整车和零部件产品)下属公司dill(专门生产汽门嘴)由于成本压力太大,意欲出售。保隆公司看中了dill广大的原配渠道(即可以直接向美国三大汽车生产商供货的渠道),通过协商,购买了dill90%的股份,原公司的管理层持股10%,公司的原班人员保持不变。通过这一收购行为,保隆公司通过dill将自己的气门嘴产品和尾管卖给美国三大车厂。另一方面,由于气门嘴可以低价从保隆公司购买,所以dill在2005年当年就扭亏为盈,实现销售收入108万美元。

为进一步拓展西欧市场,在2005年年底,保隆公司在德国成立了欧洲威乐公司,主要是推广尾管消音器系统,目前该公司发展态势良好。

在2005年里,保隆公司开始尝试通过知名度高的b2b 网站进一步拓展海外市场,收效良好,获得了许多新的客户资源。

分析

企业家精神

对国际经营而言,没有行动着的企业家,就无法启动国际化战略和国际化过程。国际化必须靠人去引发。gary knight(2000)指出,企业家精神对全球化下的中小企业至关重要,中小企业通过采用营销创新、强调质量、专门化生产实现产品差异化而受益,而这些战略离不开中小企业的企业家精神。赵优珍(2004)界定的企业家精神包括以下性质:能够看到新组合的能力;有行动并开发这些新组合的愿望;认为按照自己的远景做事比理性的计算更为重要;能够说服他人向创新项目投资的能力;正确的把握时机。企业家则是按照这些标准从事创新活动的个人。

在上述的案例中,正是由于公司创始人的企业家精神,保隆公司实现了跳跃式国际化。公司成立之初就放眼国际市场,国际市场的销售额占到总销售额的95%以上,是一家“天生”的国际企业。其次,在选择进入的产业方面,选择的是大公司不愿意做的气门嘴和尾管,避开了激烈的竞争。此外,对于公司发展的方向,能够较早的制定出长远的规划,并且能够根据当地市场的实际情况慎重的去实现目标。因此,对中小企业而言,要在当今全球化的新形势下生存和发展,与资源丰富的大公司相比,企业家精神更为关键。

专业化经营

专业化经营战略是企业通过从事符合自身资源条件与能力的某一领域的生产经营业务来谋求其不断发展,即企业集中力量生产(提供)一种主导产品(服务),在市场战略上采取在本行业主导市场上进行竞争的战略。企业专业化理论最早是由美国人提出来的,主要是为了解决企业生产效率低下的问题。柳海英、张潇(2005)认为专业化经营战略的优势在于:企业可集中各种资源优势于最熟悉的业务领域,从而开发培育出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形成独特的优势,从而抓住主动权。白锐(2002)提出以市场规模化为背景,实施企业整合战略,有效地进行规模化生产,可以取得行业内的成本优势。

在上面的例子里,保隆公司从成立伊始,一直专注于气门嘴和尾管的生产和销售,并在这两个领域内尽力扩大市场,同时扩大生产能力,实现规模经济效益。即便是生产和销售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依然专注于这两个产品线。根据我国中小企业的现状和特点,搞好专业化经营,使自己具有稳定且有相当优势的主营业务,保持和扩大自己所熟悉与擅长的主营业务,尽力扩展市场占有率以求规模经济效益最大化,是企业利润的主要来源和企业生存的基础,也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必要选择。

进入模式选择

中小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贸易方式进入 所谓贸易进入方式是指产品在本国生产,然后通过贸易方式借助于一定的销售网络将自己的产品打入国际市场,同时积累国际化经营经验,不断跟踪国际市场需求,改进产品质量,适应国际市场需求的变化。这是企业从事国际化经营的初级方式也是难度较小的方式,其优点是对企业跨国管理方面的要求较低、成本较低,但这不是绝对的,当目标市场国家贸易壁垒较高时,其交易成本要高且不稳定。

许可方式进入 许可进入方式是指许可人通过许可协议把“无形财产的权力”授予被许可人,供后者使用一段时间,作为回报,许可人从被许可人处获得使用费。该方式的优点在于许可人不必承担用于打开外国市场所需的开发成本和风险,缺点是它不能使企业获得为实现经验曲线经济所需的对生产、营销和战略的严密控制。

投资进入方式 投资进入方式包括两种:与东道国伙伴建立合资企业和在东道国建立独资企业。合资进入方式有利于通过合资双方的优势互补实现双赢,但在合资过程中组织不得力会使关键的技术控制权落入合资对方手中;独资方式可以避免这一弊端,但独资进入的难度及面临的风险也是所有进入方式中最大的。

保隆公司的做法是,首先通过贸易方式进入市场。最初但是仍然有效的方法是参加各种展会,包括全球零部件展会和广交会。通过锲而不舍的努力和优良的服务,赢得了很多客户。在贸易方式中,又可以分为直销、通过当地经销商开拓市场和通过佣金商销售三种方式,具体方式视具体情况而定。其次,在前面这种方式的基础上,加深对当地市场的了解,寻找可靠的合作伙伴,建立合资的销售公司,以利用外方的销售渠道。最后,当遇到合适的机会,就收购国外的同类企业。

结论

中小企业若想在国际化经营中获得核心竞争力,必须实行专业化经营,而不宜采用多元化模式。中小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初期宜采用贸易进入方式,在积累一定经验的基础上,再采取其他的进入方式,如合资或独资。

参考文献:

1.马有才,陈红,王同吉.从一则案例看中小企业的国际化经营策略[j].商业研究,2002.32.赵优珍.天生的国际企业——概念、现象、成因与启示[j].国际商务研究,2004.3

3.赵优珍.中小企业国际化——企业家精神视角的分析与启示[j].国际商务,2004.6

4.柳海英,张潇.浅析中小企业发展战略的选择[j].商业研究,2005.4文 章来源

莲山 课件 w w w.5Y k J.C om 8

第二篇: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实例剖析

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实例剖析

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实例剖析2007-02-17 16:40:0

4□ 作者: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管理学院 李芊蕾 邱羚

内容摘要:国际化是我国企业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相对于大企业而言,中小企业的力量薄弱,但是仍有为数不少的中小企业,成功地进行了国际化的尝试。本文通过对一个汽车零配件生产企业的国际化经营历程进行介绍和分析,对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中的企业家精神、产业选择、进入模式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中小企业 国际化经营

国际化是我国企业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相对于大企业而言,中小企业的力量要薄弱很多,但是仍有为数不少 的中小企业,成功地进行了国际化的尝试,有的甚至从开创之初就已从事跨国经营。本文通过对一个汽车零配件生产企业的国际化经营的历程进行介绍和分析,对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中的企业家精神、产业选择、进入模式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案例

上海保隆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保隆公司)是一家民营企业,创建于1997年5月。保隆公司从汽车气门嘴的出口起家,立足于汽车配件的销售和生产。至2005年7月,已拥有4家生产公司和7家销售公司,其生产的轮胎气门嘴和不锈钢排气尾管的生产和销售规模均居世界前列,其中气门嘴占通用汽车公司使用量的25%。

保隆公司在1997年成立之初,专门从事汽车气门嘴的外销,是一家纯贸易型的公司。在气门嘴这一细分市场中,保隆公司以优质服务和拼搏精神站稳了脚跟,同时于1998年入股某厂家拓展了

产品线,增加了尾管消音器类产品。在1999年底,两个主要产品线上已有80多个稳定的国外客户。同年成立了生产气门嘴类产品的工厂。此时公司规划在十年内在全球布局8家销售分公司,分别设在中西欧洲,东欧,日本,北美,南美,中西亚,大洋洲,非洲。2000年,保隆公司经与其35号客户和100号客户的协商,三方各持股33%成立了加拿大威乐公司,由于之前已许诺100号客户为气门嘴类产品的北美独家代理,所以新成立的加拿大威乐公司以销售尾管产品为主,目前年销售额为600万美元。

考虑到匈牙利经济在东欧国家里相对发达,且在2005年将入欧盟,保隆公司打算在匈设立一家销售分公司。但由于去匈牙利的工作签证较难办理,而且同时位于罗马尼亚的98号客户邀请去罗马尼亚建公司,所以决定同罗马尼亚方面进行合作。经过谈判,双方决议在罗马尼亚成立合资公司,推广保隆公司的气门嘴和尾管类产品。2001年,罗马

尼亚销售公司正式成立,目前已将产品打入当地的麦德龙和家乐福,年销售收入达100万美元。

2002年,因与尾管供应商关系破裂,保隆公司成立了自己的尾管生产公司。

在2005年,有百年历史的eaton(为美国一家汽车集团,有一百多家分公司,生产卡车、变速箱等汽车整车和零部件产品)下属公司dill(专门生产汽门嘴)由于成本压力太大,意欲出售。保隆公司看中了dill广大的原配渠道(即可以直接向美国三大汽车生产商供货的渠道),通过协商,购买了dill90%的股份,原公司的管理层持股10%,公司的原班人员保持不变。通过这一收购行为,保隆公司通过dill将自己的气门嘴产品和尾管卖给美国三大车厂。另一方面,由于气门嘴可以低价从保隆公司购买,所以dill在2005年当年就扭亏为盈,实现销售收入108万美元。

为进一步拓展西欧市场,在2005

年年底,保隆公司在德国成立了欧洲威乐公司,主要是推广尾管消音器系统,目前该公司发展态势良好。

在2005年里,保隆公司开始尝试通过知名度高的b2b 网站进一步拓展海外市场,收效良好,获得了许多新的客户资源。

分析

企业家精神

对国际经营而言,没有行动着的企业家,就无法启动国际化战略和国际化过程。国际化必须靠人去引发。gary knight(2000)指出,企业家精神对全球化下的中小企业至关重要,中小企业通过采用营销创新、强调质量、专门化生产实现产品差异化而受益,而这些战略离不开中小企业的企业家精神。赵优珍(2004)界定的企业家精神包括以下性质:能够看到新组合的能力;有行动并开发这些新组合的愿望;认为按照自己的远景做事比理性的计算更为重要;能够说服他人向创新项目投资的能力;正

确的把握时机。企业家则是按照这些标准从事创新活动的个人。

在上述的案例中,正是由于公司创始人的企业家精神,保隆公司实现了跳跃式国际化。公司成立之初就放眼国际市场,国际市场的销售额占到总销售额的95%以上,是一家“天生”的国际企业。其次,在选择进入的产业方面,选择的是大公司不愿意做的气门嘴和尾管,避开了激烈的竞争。此外,对于公司发展的方向,能够较早的制定出长远的规划,并且能够根据当地市场的实际情况慎重的去实现目标。因此,对中小企业而言,要在当今全球化的新形势下生存和发展,与资源丰富的大公司相比,企业家精神更为关键。

专业化经营

专业化经营战略是企业通过从事符合自身资源条件与能力的某一领域的生产经营业务来谋求其不断发展,即企业集中力量生产(提供)一种主导产品(服务),在市场战略上采取在本行业主导市

场上进行竞争的战略。企业专业化理论最早是由美国人提出来的,主要是为了解决企业生产效率低下的问题。柳海英、张潇(2005)认为专业化经营战略的优势在于:企业可集中各种资源优势于最熟悉的业务领域,从而开发培育出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形成独特的优势,从而抓住主动权。白锐(2002)提出以市场规模化为背景,实施企业整合战略,有效地进行规模化生产,可以取得行业内的成本优势。

在上面的例子里,保隆公司从成立伊始,一直专注于气门嘴和尾管的生产和销售,并在这两个领域内尽力扩大市场,同时扩大生产能力,实现规模经济效益。即便是生产和销售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依然专注于这两个产品线。根据我国中小企业的现状和特点,搞好专业化经营,使自己具有稳定且有相当优势的主营业务,保持和扩大自己所熟悉与擅长的主营业务,尽力扩展市场占有率以求规模经济效益最大化,是企业利

润的主要来源和企业生存的基础,也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必要选择。

进入模式选择

中小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贸易方式进入 所谓贸易进入方式是指产品在本国生产,然后通过贸易方式借助于一定的销售网络将自己的产品打入国际市场,同时积累国际化经营经验,不断跟踪国际市场需求,改进产品质量,适应国际市场需求的变化。这是企业从事国际化经营的初级方式也是难度较小的方式,其优点是对企业跨国管理方面的要求较低、成本较低,但这不是绝对的,当目标市场国家贸易壁垒较高时,其交易成本要高且不稳定。

许可方式进入 许可进入方式是指许可人通过许可协议把“无形财产的权力”授予被许可人,供后者使用一段时间,作为回报,许可人从被许可人处获得使用费。该方式的优点在于许可人不必承担用于打开外国市场所需的开发成

本和风险,缺点是它不能使企业获得为实现经验曲线经济所需的对生产、营销和战略的严密控制。

投资进入方式 投资进入方式包括两种:与东道国伙伴建立合资企业和在东道国建立独资企业。合资进入方式有利于通过合资双方的优势互补实现双赢,但在合资过程中组织不得力会使关键的技术控制权落入合资对方手中;独资方式可以避免这一弊端,但独资进入的难度及面临的风险也是所有进入方式中最大的。

保隆公司的做法是,首先通过贸易方式进入市场。最初但是仍然有效的方法是参加各种展会,包括全球零部件展会和广交会。通过锲而不舍的努力和优良的服务,赢得了很多客户。在贸易方式中,又可以分为直销、通过当地经销商开拓市场和通过佣金商销售三种方式,具体方式视具体情况而定。其次,在前面这种方式的基础上,加深对当地市场的了解,寻找可靠的合作伙伴,建

立合资的销售公司,以利用外方的销售渠道。最后,当遇到合适的机会,就收购国外的同类企业。

结论

中小企业若想在国际化经营中获得核心竞争力,必须实行专业化经营,而不宜采用多元化模式。中小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初期宜采用贸易进入方式,在积累一定经验的基础上,再采取其他的进入方式,如合资或独资。

参考文献:

1.马有才,陈红,王同吉.从一则案例看中小企业的国际化经营策略[j].商业研究,2.赵优珍.天生的国际企业——概念、现象、成因与启示[j].国际商务研究,3.赵优珍.中小企业国际化——企业家精神视角的分析与启示[j].国际商务,4.柳海英,张潇.浅析中小企业发展战略的选择[j].商业研究,

第三篇: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的贡献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的贡献分析

作者:谢学兴

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年第07期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小企业不仅没有失去其竞争力,相反,它们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章利用我国中小企业出口和在国内利用国际性资源的相关数据分析了其对我国经济增长、贸易增长、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以及创造就业的贡献。

[关键词]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贡献

[中图分类号]F275.5

[文献标识码]A

第四篇:认识国际化经营

认识国际化经营

作者:卢东斌 人气: 36

国际化经营的实质

什么是国际化经营

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大家非常关注国际化经营问题,都希望在新的形势下,创造新的业绩。那么怎么研究企业国际化经营呢?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国际化经营产生的背景。国际化经营的产生背景涉及两个问题:1.国际流动及其壁垒2.避开国际流动壁垒,促使国际化经营产生。

1.国际流动及其壁垒

国际化经营的产生是伴随着不同公司间的国际交易而产生的,它包括国际流动。国际流动主要指货物、劳务、资本、人口、技术、信息等国际间流动。例如,现在有两个不同国家的公司——X公司和Y公司,这两个公司本来面临的是各自的国内环境和国际环境,而现在,这两个公司需要合作,需要交流,那么两个公司之间需要一些货物、劳务、资本、人口、技术、信息方面的国际流动,但是,这样的国际流动是不太容易的,因为在流动过程当中,必然面临一些障碍和阻力,这些障碍和阻力就是贸易和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壁垒,包括关税、配额、外汇管制等等。

图1-1 国际流动及其壁垒示意图

2.国际化经营的产生

为了更加快捷、更加自由地实现国际流动,国际商业界都在研究怎样避开这些壁垒,所以,国际流动也成为国际化经营当中需要研究解决的重要问题。在研究过程中,大家就想,能不能借助一些国际机构来解决这些事情。这些国际机构包括世界货币基金组织、外汇市场、国际金融市场、欧洲市场和多国组织等等。他们在解决国际化经营和国际资源流动过程当中的壁垒问题时,起着非常大的作用。我们借助于这些国际机构,就能够更加快捷、更加自由地实现国际资源流动,两个不同国界的公司就能正常开展合作,从而产生国际化经营。

图1-2 国际化经营的产生

国际化经营的实质

3.国际化经营的概念

(1)国际化经营的基本概念 在与本国不同的各种环境条件下,本国总公司为实现经营目标,经营资源的基本流动而进行的有计划、有组织控制的活动,我们称为国际化经营。

(2)国际化经营的定义要点

从国际化经营的定义来看,有两点非常重要:

面临的环境不同。国际化经营面临与本国不同的环境,这一点是国际化经营的特色。这种不同的环境决定着国际化经营在很多方面和国内经营有所不同。

它是本国总公司为实现经营目标,经营资源的基本流动而进行的有计划、有组织控制的活动。也就是说,国际化经营过程当中,很多子公司、分公司等分支机构都在国外经营,但是,它们应该遵循总公司的战略,这一点非常重要。

国际化经营的主体

1.国际化经营的主体——企业

企业不仅是市场经济的主体,也是国际化经营的主体。该主体在国际化经营当中解决什么问题呢?刚才提到,国际机构在国际资源流动过程当中发挥了它应有的作用。虽然国际资源流动过程是一个独特的国际性转移过程,但是更应看到公司间的相互影响与国际化经营的紧密关系。

把握了企业主体同环境、经济资源和资本的国际转移的相互影响,我们还应该看到,国际化经营与通常所说的企业经营有所不同。国际化经营是一个独特的国际性转移的过程,包括经济资源和资本的国际转移。

2.企业行为的四大变化 企业行为的四大变化:

(1)企业结构的变化--母公司制定战略,其分支机构,包括子公司、分公司,都要服从母公司的总体战略。

(2)从经营特点来看,海外经营在整个经营中所占比例增加。

(3)最高经营者的经营姿态在变化,很多企业家认为自己的公司是一个世界性的公司。

(4)企业行为目标的变化。企业认为其作为世界的一个公民,它在赚到自己应有利润的同时,应该负起世界公民的社会责任。

国际化经营的主体,简称为MNC,就是说,它是一个多国公司。它的产生,是企业行为的四大变化引起的。

企业结构的变化。企业结构的根本变化体现在,它由过去的母子关系结构变成了头脑手足关系结构。头脑手足关系结构要求在跨国经营的时候,子公司和分公司都要服从总公司的战略。即母公司制定战略,其分支机构,包括子公司、分公司,都要服从母公司的总体战略。同时,企业结构的变化又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

从经营特点来看,海外经营在整个经营中所占比例增加。大多数人认为这个比例是四分之一。也就是说,很大一块经营是在海外展开的。

最高经营者的经营姿态在变化。过去经常说某某公司是中国的公司,某某公司是美国的公司等等。随着企业行为的变化,现在很多企业家认为,自己的公司是一个世界性的公司。就像海尔总裁所说的,现在海尔是中国的海尔,将来要成为美国的海尔、世界的海尔。那时才是一个真正的企业。

企业行为目标的变化。企业行为目标包括很多方面,在此强调其中重要的一点——企业作为世界的一个公民,它在赚到利润的同时,也应该负起世界公民的社会责任。

正是这些企业行为的变化,产生了国际化经营当中的多国籍企业。

3.多国籍企业及其特点

企业行为的四大变化导致了国际化经营中多国籍企业的产生。(1)什么是多国籍企业

从实体上看,多国籍企业是通过向几个国家直接投资而拥有生产服务活动基地的。从国际营销观点出发,它由本国总公司统一控制企业。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跟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我国真正意义上的多国籍企业还不多。

(2)多国籍企业的四个特点 重视企业本土化

在海外谋求产品、技术服务的市场,为在世界各地有效地利用资源而重视发展当地的生产、销售与出口,也就是说,多国籍企业在重视国际化的同时,也重视当地化,或者叫本土化。

子公司要以总公司为轴心

多国籍企业的经营活动在原则上永久性地以总公司为轴心展开。也就是说,虽然在世界各地的分支机构非常多,但是应该不要忘了以总公司为轴心展开经营。

总公司战略结构发生变化

为了推进这些活动,本国总公司的战略机构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所以,在国际化经营中,总公司的战略,特别是组织战略显得非常重要。

子公司以总公司利益为重

以本国总公司为中心,加强总公司与世界各地的子公司,以及子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的关系,为总体利益最大化而努力。也就是说,多国籍企业为了整体利益,可以牺牲某些国家的分支机构或者子公司的利益(这一点我们在后面要详细讨论,以引起大家的充分注意)。

国际化经营的惯例

作者:卢东斌 人气: 37

商业伦理与经济的关系

1.经济方面

精神文明(包括商业伦理道德)建设跟经济方面的利益是密切相关的,所以道德文明建设和商业伦理的强化跟总利益密切相关。

2.总利益的计算 总利益的计算公式: Tj=∑WiBij T—可供选择的总体利益

W—供选决策一个方面的重要性设定的权重 B—供选决策一个方面的利益 I—供选决策一个方面的指数 J—某一供选决策的指数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得不考虑相关群体的利益关系。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才能做出比较正确的决策。

3.社会对企业的评价

从国际惯例角度来看,社会对企业的评价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1)企业情况的透明度

企业的公开度和透明度跟企业的民主有关系,不管是间接的民主还是直接的民主,都能促进企业经济的发展。企业的公开度是就企业经营情况结果而言,而企业的商业机密不能公开。

(2)对地域社会的贡献

对地域社会的贡献问题,国内企业现在的负担比较大。从国际化经营的角度来看,无论是什么样的企业都应该对地域社会做出相应的贡献。美国在这方面有自己的政策,如对社会的贡献、捐助、捐赠可以免税等等。

(3)女性地位的提高

国际化经营特别强调女性地位的提高,男女是否同工同酬是体现男女是否平等的重要条件。

4)关心家庭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企业也应该关心家庭,所以现在企业纷纷关注社区建设。将来企业竞争的焦点可能在社区方面,包括宽带的电信网络、社区的商务建设、社区的教育基础设施等等。

(5)工作环境

国际化经营过程中,是否给员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也是社会对企业评价的重要方面。特别是知识经济、网络经济的到来,很多的知识工作者可以不上班而在家办公。所以他所住的家庭以及他的工作环境对企业来说也应该同等重视。

国内企业现在也开始重视工作环境了。云南曲靖烟厂的领导提出要把企业办成一个花园式的企业,这个不是很新鲜,但是他为了改善员工的工作环境,特别是居住环境,的确下了一番功夫。该厂领导提出,企业发展了,企业富起来了,那么员工可能也富起来,富起来的员工肯定要有汽车,所以在解决职工住宅的时候,都安排了地下停车场。曲靖在中国并不是很繁华的城市,一个企业在解决职工宿舍的时候考虑到地下停车场,这是非常超前的意识。这实际上也是给员工提供了良好的工作环境。

(6)有没有动物实验

有没有动物实验跟生态保护密切相关。

关贸总协定和世界贸易组织

WTO与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关系

1.WTO的实质(1)制定规则

WTO的规则体现了以下九个方面的原则。

承认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规则。市场经济的规则很多,最重要最核心的是自由竞争原则和供求关系原则。

互惠原则

非歧视待遇原则 最惠国待遇原则 国民待遇原则

不管它的国籍如何,进入中国市场,或者我们企业到别的市场的时候,都享受国民待遇。

不管你是什么厂家,你的产品应该享受跟国内企业一样的待遇。关税减让原则 配额限制原则 透明度原则

贸易政策、贸易法律应该有透明度,对内商外商都有指导。协调解决争端的原则

世界贸易组织提倡贸易自由化、透明度和稳定性。所以世界贸易组织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机遇,同时也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2)开放市场

中国跟美国和欧盟的谈判非常艰难,主要是市场准入问题。作为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来说,那么还涉及外交问题。所以这次中美谈判及中国和欧盟的谈判,应该说是外交加经贸谈判。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签订了长达500页的协议,从开放市场的角度来看,该协议的焦点在于三个方面。

怎么开放市场

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如何开放市场?美国及欧盟都提出了很高的价码,但是我们要坚持自己的原则。这涉及怎么开放市场的问题,比如它的时间表,它的开放程度。

怎么降低关税

怎么降低关税跟怎么开放市场的关系非常密切。降低关税涉及过去一直保护的一些产业的关税,是比较敏感的问题。

怎么取消配额和许可证,怎么降低贸易壁垒(3)解决争端

解决争端是强调双赢的原则,而不像过去那样拼个你死我活。这样的解决争端机制对于发展国际经济秩序是很有好处的。

2.WTO和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关系(1)一所学校

世界贸易组织是一所学校。归根到底,WTO是一个学习运用规则的学校。这个规则本身我们应该认真地学习,因为如果我们不懂规则就很难参与这样的游戏和竞争。但是我们学规则的目的是要善于运用规则,所以关键的问题是我们应该有个清醒的头脑,同时换个角度思考问题。

学习WTO规则体系的时候,我们要注意以下三个重点。

这些协议篇幅很长,而且非常明确和详尽,对每个产品都有一个相应的规定。时间规定非常清楚,比如说外商对中方的政策咨询,中方机构必须在10天之内做出明确回答,超过10天就是违规。

焦点非常突出。例如入世时,涉及86项农产品。农产品是大家经常遇到的,但是让你说出你所知道的86项农产品,恐怕你不一定能说出来。但是这些都是在中美协议和中欧协议里一个个列出来的。可见学习和掌握这些规则的难度。

(2)一个赛场

中国入世后,面临的是更加公平、公开、公正的竞争环境。在这样的竞争环境里,企业的发展有五个方面应该注意:

国有企业的采购和销售应该完全按照商业行为进行。也就是说,不受政府的任何影响。这就涉及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自主权扩大的问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政企职能分开。

中国政府不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国有和国家投资企业的商业决策。政府不应该把技术转让作为批准投资项目的条件。

取消并停止实施通过法律规章或其它措施实施的贸易和外汇的平衡要求。

竞争的保护措施。竞争的保护措施包括防止不正当竞争、反对交叉补贴、反对用商业机密搞竞争、在提供信息和享受信息方面不搞歧视。

(3)一个舞台

中国企业入世应该展示中国的新形象。展示中国的新形象包括以下几点: 信誉

在国际竞争的舞台上,中国企业应该打造自己的信誉。质量

我们要以质取胜,如果质量不行,那么信誉也就不行。速度

把产品和服务送到国际市场的速度 满足顾客需要的速度

解决自身内部组织性问题的速度

企业全球化战略

作者: 人气: 41 国际化和全球化是当今的热点话题,看一看广告的主题、连环画杂志,还有商业印刷品,无不充满了国际化成功案例的报道。在最近的一次麦肯锡调查中,4/5的被调查者认为全球化是当前一个紧迫的问题。

在1770~1992年间,世界贸易总额增长了10倍,从3300亿美元增长到约3.8万亿美元,同时不同民族间的需求和文化正日趋同化,越来越多的企业在世界各地以相同的方式销售相同的产品。比如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崛起的日本企业以及吉列公司就是这种策略的典型代表。

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尽管管理界把目光从国际化更多地转向了企业重构,然而,到了20世纪90年代,国际化又卷土重来。是技术和经济的发展推动了这一浪潮的到来。那些没有利用这一新机会的公司,被认为是犯了一个战略上的错误。

尽管如此,一些研究报告也开始发出警报,对国际化的必要性提出了一些质疑,反对千篇一律的国际化。的确,并不是所有的公司都从国际化中取得了成功,一些公司已经因为国际化而陷入了困境。比如巴林银行因扩张亚洲市场而引发了巨大的亏损,并最终导致其破产,他们的大范围扩张被证明是失去了控制;当柯达进入日本试图反击富士时,由于日本的商品分销配送习惯很难改变而困难重重;盛世(Saatchi and Saatchi)公司则没有设法从国际化中获得足够的协作。事实同时证明,20世纪80年代的媒介服务业比他们原先所预想的要更加本地化。

企业实行国际化的原因

一些成功的企业用一些口号来证明其实施国际化的正确性,比如“我的消费者正走向全球”、“我们的竞争者已经在做了”、“在我们的全球商业体系中,只有几个大公司才能生存”或者“我们已经渗透了国内市场,除了进军国际市场别无选择”。但是,通过研究发现,那些最初用这些动机来证明它们的国际化行为但却最终失败的公司名单,可以和成功的公司名单一样长。

图1 企业国际化的动机框架(锥形学习框架)

成本优势

1.规模经济(scale economy)

成本优势的一个典型表现是规模经济。企业在扩大经营规模后,其单位产品的成本就会降低。在国内市场,如果企业做不到以最低单位成本进行规模生产,并且没有诸如产品口味差异或管制等障碍的话,它们就可以考虑进行国际化运作。以欧洲的轿车生产为例,当今的技术已经无法满足一个厂商只在一个国家的范围内进行有效的生产经营。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规模经济并不是无限制的,只有适度的规模才是经济的!

2.生产能力的利用(Capability utilization)

优化生产力利用系数表面看起来与规模经济相似,但是二者的概念是不同的。生产力利用意味着所有已发生的固定成本都得到使用。如果一个生产单元一天可以生产5000只瓶子,而它只生产了3000只,则它的生产能力就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但是企业对于没有生产的那2000只瓶子的固定成本还是要进行支付。所以通过国际化,企业可以为余下的2000只瓶子找到一个市场,从而提高其成本优势。

3.接近生产要素(Access

to

inputfactor)

早年的企业经常通过进行国际化来获得更好或更便宜的生产要素。在今天的石油和天然气部门,这一点仍然很重要。只要我们看看那些西方石油公司就会知道,他们之所以蜂拥到前苏联各共和国地区,就是为了获得石油和天然气的开采合同。廉价的劳动力是另一个生产要素,廉价的劳动力因为不能流动,由此成为国际化的另外一个原因。西方的公司把它们的鱼和虾运到亚洲进行清洗,再运回西方销售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4.学习曲线(Learning curve)

微观经济学家也强调了学习曲线现象。从学习曲线(如下图2)上我们可以看到,当企业产量增加,并在技术上和系统运作中变得更富有经验时,企业就可以更有成效地降低成本。由于企业进行国际化的目的就是要增加企业的产量,因此,它将使企业在学习曲线上更快地向下方移动。

图2 学习曲线(learning curve)

5.推行专有技能(Leveraging know-how)

通过国际化,一个企业还可能轻易地推广它的技能和各种资源。如果一个公司成功地在国外复制一个现成的体系,那就意味着它投入到该体系的资本可以通过设立多个点而抵消。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麦当劳和美体小铺(Body

Shop),他们都成功地推广了他们的商业体系。此外,与其他的成本优势不同,企业专有技能的推广在服务业会更为典型,而不是在制造业。

网络利益

网络利益必须在有顾客的地方才能起作用。与成本优势不同,网络利益主要影响企业的收益。

在一些行业中,国际化的确是企业实现价值的关键。以美国的快递公司为例,其关键的成功因素之一就在于它的国际化网络。对于一个旅行者来说,拥有一张可以在世界各地通用的美国运通信用卡,是非常重要的。另外一个例子是国际酒店连锁,商业人士喜欢在不同的目的地找同一家知名的酒店,因为他们知道知名酒店代表了什么。通过国际化,酒店的客户搜寻成本降低了。同样的理由也适用于美国新闻网络(CNN)国际台,他们需要在全世界建立收视网络,因为他们的目标受众是国际的旅行商人。

学习机会

学习机会的好处也许是在国际化带来的利益中最难以量化的。国际化迫使企业在各个不同的国家和商业环境中参与更多的企业竞争,从中企业可以学到很多新的知识,并将其应用到全部商业活动中,他们可能因此变得更加强大。此外他们还学会了在不同的环境下勇于与其他企业竞争,而不是躲避他们。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在这种艰苦的环境下,顾客的反馈迫使他们迅速反应,并与之相协调。他们的根本出发点就是要和竞争者呆在一起。上述框架可以帮助人们用一种系统的方法来评估国际化的优势。这个框架并不特别严密,但却可以作为一种工具。在某些情况下,全球化带来的所有好处你很难把它全部都追求到,你应当相应地调整你的组织去适应,优先考虑应该先追求哪些好处,可能有助于你避免错过所有的好处,获取最有效的机会利益。

不同层次上的锥形学习框架分析

1.行业层次

如果对于整个行业来说国际化是有利的话,那么这些利益可能迟早迫使该行业的所有公司进行国际化经营,因为那时国际化已变成某种“标准化惯例”。在这里,飞机制造业就是一个最明显的例子。行业层次的分析将揭示行业所创造的价值总额,它是成本、网络和学习效益的结果。所以当你注意到在你所在的行业中出现国际化的尝试时,你至少应该感到担心,它也许表明你的企业已经错过了或正在错过这艘船。

2.公司层次

在公司层次的分析中,我们经常要关注国内同行业竞争对手和国外的竞争对手。在分析中我们常会遇到下面一些误区,并以此来作为走向国际化的理由,这是一定要避免的!

我们的竞争者已经在做了

问题的实质是为什么“竞争者正在做”呢?如果你的竞争者是由于行业的原因进行国际化,那么可能在事实上表明,你的企业行动过于迟缓,没有看到行业的国际化利益。如果你的竞争对手是由于一些公司的特别利益而进行国际化的,那你就没有理由立即跟进,可能在国内发展会更好。

国外的竞争对手正在进入国内市场

这可能是你向竞争对手的国内市场发动进攻的一个正确的理由,只是你的企业必须明白,这样做能够带来什么好处,而不要本着“以牙还牙”的冲动去进行不必要的冒险。虽然你的竞争对手可以抢走你的市场份额,但这并不意味着你可以同样去抢他的市场份额。也许这只是一个明显的信号,表明你的国内市场出现了问题,而不表明你手握着一张到国外去的邀请函。

企业应该了解是什么原因使他们的国内市场变小,是因为他们没有设法扩大国内的市场份额吗?是市场不够成熟吗?还是根本就是没有竞争力的一种托词?如果你无法在一个已经熟悉的地方提高地位,那么你凭什么认为你可以在一个陌生的新的国际市场中做到这一点呢?一厢情愿地谋求发展和进行国际化是很危险的,它需要具有一个先决条件,那就是拥有一个强大的竞争优势。

3.价值链层次

价值链是表示企业一系列不同增值活动的一个著名的分析工具,企业价值链包括从研发开始,经过采购、生产和市场营销,一直到售后服务的整个过程。如图3所示。

图3 企业的价值链分析

通过分析企业的价值链,我们可以明确在这些活动中每一个活动潜在的国际化利益。例如,可能有一些成本优势的好处存在于上游的活动中,如研发和生产;而学习和网络利益则可能存在于下游的活动中,如分销和售后服务。此外,我们还要强调用一种动态的眼光来看这个框架。所以问题不仅在于今天哪些环节具有成本优势?而且还要考虑5年后又将是怎样?

在这方面保险业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一直以来保险公司都是在国内组织经营,但最近有一些趋势,如欧盟放松管制、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和技术的发展,已经使保险公司追求国际化利益逐渐变得可行。保险公司的成本优势可以通过在国外增设分支体系来获得;通过跟随一些国际客户,为其提供公司的商业保险或个人出行协助服务,公司可从中获得网络利益;而学习的机会则会出现在一些竞争非常激烈、需要密切关注顾客需求和新的分销渠道的市场中。

国际化可使用的进入模式、战略和组织结构

进入模式的选择

企业可以通过一些不同的方式参与国际化,进入模式的范围包括直接和间接出口、许可、合资、结盟和对外直接投资等。企业不应该只考虑用一种方式进入国际化市场,而应当有所选择;同样,企业也不能对所有的国外市场都使用相同的进入模式。

如果企业是为了达到生产的规模经济或提高生产设备利用率、追求成本优势,那么最好的进入模式很可能是出口;如果企业认为网络利益最重要,那么对外直接投资和并购则更合适,因为企业必须出现在国外的当地市场上;如果企业进入国际化市场是为了获得学习机会,则合资和结盟也许是企业选择的首要模式。

不同的进入模式反映了不同的行为、风险和不同的时间观,如图4所示。如果考虑风险和企业保留选择权的能力,那么出口就是风险最低的进入模式,同时这种模式的投资额和退出成本都很低,其次是合资与联盟,然后是跨国并购。而最具风险的进入模式是对外直接投资,因为这种模式需要花费大量的投资和时间,这使得企业面临更高的机会成本,并且其投资几乎是不可变更的。

图4 不同进入方式的风险状况

战略和组织结构的选择

企业在全球化过程中,常常有两种可用的战略和组织结构:全球化组织和一国多区组织。

全球化组织是指:不以国家边界作为组织的基础,组织的不同部分跨越国家并具有相互间的联系。部门不是根据地理区域进行设置,而是根据生产线、职能、竞争和顾客细分的需要来设置。

一国多区的组织是指:以国家为基础,活动局限于一个国家。这种组织就像一个各个地区组织的集合,而且这些各个地区的组织像在各自独立地运行。

在这两种组织形式之间,我们应当如何权衡和选择呢?最主要的判断依据就是企业国际化的动因。

如果企业进行国际化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成本优势和网络利益,那么采用全球一致的生产方式往往较好。虽然全球化的潜在利益虽然十分巨大,但企业在实践中推行起来却存在很大的难度。如果宝洁(Proter & Gamble)公司在欧洲只生产一种配方和一种包装的清洁剂,那么他们能有多少利润呢!不幸地是,各国的政府都要求企业在产品的包装上使用当地的语言;在一些国家,政府鼓励使用无磷的清洁剂,但在另外一些国家则完全没有这方面的限制;法国人喜欢大包装,而荷兰人喜欢小包装。所有这些全球化的障碍,都阻碍了宝洁(Proter & Gamble)公司尽可能地去开发那些潜在的全球化利益。

不管国际化战略是全球的还是当地的,企业都必须建立一种可以学习和管理的机制。尽管在全球化和本地化的选择方面,这个学习轴并没有为企业的国际化战略和组织结构给出明确的方向,但它的确强调了管理企业内相互关系的重要性。

【本讲小结】

本讲首先分析了企业国际化的主要动因,列出了国际化动机的分析框架,在分析动因时,列出了国际化决策中常常出现的决策误区,并与正确的决策依据或动机进行对比,以提示管理人员。在明确了决定是否实施国际化战略之后,进一步讨论了实施国际化战略的方式,并对各种方式的优劣进行了对比分析和详细阐述。最后强调了企业在国际化过程中,还要注意对国际化过程的管理,因为企业国际化的过程往往伴随着企业管理的变革,好的过程管理是成功实施国际化的保障,而成功国际化又会带动企业管理的变革。

第五篇:企业国际化经营战略研究

企业国际化经营战略研究

指导老师:彭艳

班级:市销901

姓名:张雨薇

企业国际化经营战略研究

企业国际化经营,是在与本国不同的各种环境条件下,本国总公司为实现生产经营目标,对经营资源的基本流动进行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控制活动,在国际化经营活动中采取的相应战略措施,即为国际化经营战略。

一、企业国际化

(一)、企业国际化含义

企业国际化就是指一个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不局限于一个国家,而是面向世界经济舞台的一种客观现象和发展过程。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国际市场,去组合生产要素,实现产品销售,以获取最大利润。

就单个企业来说,企业国际化是指企业的生产国际化、销售国际化和管理国际化。

就所有企业来说,企业国际化是指企业的内含国际化和外延国际化。所谓企业的内含国际化是指企业通过技术、人才、服务等非物质性的生产要素而实现的企业国际化。所谓企业的外延国际化是指企业通过资金、设备、厂房等物质性的生产要素而实现的企业国际化;就企业活动的方向来说,企业国际化包括内向国际化和外向国际化两个方面。企业内向国际化是指企业通过直接或间接进口生产性要素或非生产性要素而实现的企业国际化,其主要形式有进口贸易、三来一补、合资合营、购买技术专利、成为外国公司的子公司或分公司。企业外向国际化是指企业通过直接或间接出口生产性要素或非生产性要素而实现的企业国际化,其主要形式有出口贸易、国外合资合营、技术转让、国外合同签定、在国外建立子公司或分公司。

(二)、企业国际化内容

企业国际化包括管理国际化、生产国际化、销售国际化、融资国际化、服务国际化和人才国际化六个方面:

1、管理国际化,是指企业的管理具有国际视角,符合国际惯例和发展趋势,能在世界范围内有效配置资源。

2、生产国际化,是指企业在世界范围内进行采购、运输和生产,利用海外资源提高生产绩效的方法。

3、销售国际化,是指企业通过国内外的销售网络,根据不同地区和产品,有选择地进行销售活动,使自己利润最大化。

4、融资国际化,是指企业有能力在世界范围内寻找成本低、风险小的融资机会。

5、服务国际化,是指企业能根据实际范围内不同的地区提供从售前到售后并且符合当地文化习俗、法律规章的服务。

6、人才国际化,是指企业拥有的人才不仅要熟悉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投资等领域相关知识,而且懂经营、会管理。

(三)、企业国际化特点

企业国际化的特点企业国际化一般具有下列特点:

1、企业在确定经营方向、制定经营决策时不仅要考虑国内市场的需要,而且更重要的是考虑国际市场的需要,并自觉遵循世界经济规律,按国际贸易规范和国际惯例办事。

2、企业一般根据国际价值和国际市场供求状况确定进出口商品的价格。

3、企业依据利润最大化原则选择投资领域,配置生产要素。

4、企业一般利用国内外资源,尤其是国际人才、技术、资金、信息等,促进本国经济发展。

5、企业既可以从某一局部或某些个别产业出发,也可以在多个领域进行多种经营,通过扬长避短,最终实现完整的企业国际化目标。

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是指企业为了寻求更大的市场、寻找更好的资源、追逐更高的利润,而突破一个国家的界限,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从事生产、销售、服务等活动。

(四)、企业国际化的动因

不同的企业走向国际化的具体原因千差万别,出于各自不同的考虑,受到各种不同因素的驱使。但是,无论出于何种原因,企业的国际化经营从根本上说都是出于整体战略的考虑,即为了寻求更大范围的竞争优势。企业国际化的动因包括三个:

1、为现有的产品和服务寻找新的顾客。

企业从事国际化活动最直接的动因是开发海外市场,在国内市场趋于饱和时为现有的产品和服务寻找新的顾客。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不同国家的消费者在需求偏好和消费习惯上有趋同的倾向,这使得企业有可能将产品和服务推向更广阔的市场。

2、寻找低成本的资源。

企业在海外市场寻找更优质和更低廉的资源,以降低生产成本,获得低成本优势。可以带来低成本优势的资源主要包括原材料、劳动力和技术。

3、打造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源泉,是企业比竞争对手更优秀的根本性的原因。企业将经营活动领域从单一的国内市场扩展到海外市场,可以在更大的范围内学习新的技术、管理经验,积累对顾客需求的认识,由此打造出更强的核心竞争力。

二、企业国际化经营战略

战略一词是本事军事术语,用于企业管理也只是近代的事。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刻画了战略对最终战事结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这句话,套用到商战上,恐怕一点也不为过。尽管没有了战场上的刀光剑影,但商界的竞争同样残酷无情。尤其是在竞争与日俱增的今天,全球化的浪潮和日进千里的技术创新,使企业稍有闪失,便有可能招致灭顶之灾。如何在激烈动荡的市场竞争中,制定和执行正确的企业经营战略,已经成为决定企业能否立业不败之地的关键。

“企业战略取决于一个企业选择有别于其竞争对手的、由不同价值组合构成的、独特的地位。”当今学术界公认的企业战略研究专家、美国哈佛商学院迈克尔·波特教授在其2000年出版的《日本还能竞争吗?》专著中指出。从广义上讲,企业战略是企业为了达到总目标而采取的行动方针以及支配和运用资源的总体规划。战略是规划和计划的灵魂,规划和计划必须体现既定的战略。因此,战略是规划的基础,规划又是计划的基础,应当先有战略,再有规划,再订计划,使其成为可以布置、可检查的具体行动方案。

企业经营战略是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根据企业内外部环境及可取得资源的情况下为求得企业生存和长期稳定地发展,根据企业的宗旨和使命,对企业的发展目标、达到目标的途径和手段的总体规划。

(一)企业国际化经营环境分析

企业国际化经营环境远比国内环境更为复杂和多变。国际经营环境的复杂多变性是由多种因素相互交织而成的,包括政治法律因素、经济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所以,企业在国际化经营过程中,必须对环境变量给予更加充分的重视,要在深入考察各环境变量的基础上精心准备应对之策。

1、政治法律因素。

国际化经营中涉及的政治法律因素主要包含: a.政治制度;

b.国家安全;

c.商品检验法规;

d.劳工法案;

e.知识产品保护。

2、经济因素。

需要特别予以重视的经济因素包括:

a.经济体制;

b.经济发展水平;

c.经济稳定性;

d.汇率变化;

e.税收政策;

f.通货膨胀率。

3、社会文化因素。

每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社会文化。民族文化是一个国家的居民共有的价值观,这些价值观塑造了国民的行为方式和认知世界的方式。民族文化和企业文化哪一个对员工的影响更大?研究表明,民族文化对员工的影响大于企业文化对员工的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说,从事国际化经营的企业必须深入地了解东道国当地的文化,并以尊重、包容的态度融入当地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在国际化进程中,企业面对的主要挑战是,如何在不同国家的多样化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制定并实施有效的国际化战略。

(二)、企业国际化经营战略选择

企业国际化经营战略的选择包括两部分的内容:一是本公司的国际化战略;二是选择适当的国际市场进入方式。

1、国际化战略。

企业的国际化战略是公司在国际化经营过程中的发展规划,是跨国公司为了把公司的成长纳入有序轨道,不断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和环境适应性而制定的一系列决策的总称。企业的国际化战略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企业国际化进程,决定企业国际化的未来发展态势。企业的国际化战略可以分为本国中心战略、多国中心战略和全球中心战略三种。

a.本国中心战略。在母公司的利益和价值判断下做出的经营战略,其目的在于以高度一体化的形象和实力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主动,获得竞争优势。这一战略的特点是母公司集中进行产品的设计、开发、生产和销售协调,管理模式高度集中,经营决策权由母公司控制。这种战略的优点是集中管理可以节约大量的成本支出,缺点是产品对东道国当地市场的需求适应能力差。

b.多国中心战略。在统一的经营原则和目标的指导下,按照各东道国当地的实际情况组织生产和经营。母公司主要承担总体战略的制定和经营目标分解,对海外子公司实施目标控制和财务监督;海外的子公司拥有较大的经营决策权,可以根据当地的市场变化做出迅速的反应。这种战略的优点是对东道国当地市场的需求适应能力好,市场反应速度快,缺点是增加了子公司和子公司之间的协调难度。

c.全球中心战略。全球中心战略是将全球视为一个统一的大市场,在全世界的范围内获取最佳的资源并在全世界销售产品。采用全球中心战略的企业通过全球决策系统把各个子公司连接起来,通过全球商务网络实现资源获取和产品销售。这种战略既考虑到东道国的具体需求差异,又可以顾及跨国公司的整体利益,已经成为企业国际化战略的主要发展趋势。但是这种战略也有缺陷,对企业管理水平的要求高,管理资金投入大。

2、进入国际市场的方式。

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方式可以通过进出口商品、许可协议、并购、合资以及建立新的全资子公司。每一种方式都有自己的优缺点,选择最合适的方式进入国际市场对于公司能否达成预定的国际化经营目标至关重要。

三、国际企业全球化战略的种类

国际企业的全球化战略有一个渐进的发展过程。从初始阶段到完全的国际化经营阶段,国际企业的经营战略可以归纳为以下四种:产品出口战略;契约协议战略;对外直接投资战略;国际战略联盟。这四种战略表现了国际企业的纵向成长轨迹,但四者又不是可以完全相互替代的关系,而是既相对独立又相互依存的关系。

(一)、产品出口战略

产品出口战略不仅为试探国际市场行情的中小企业所广为采用,对于大企业,这一战略也是国际经营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其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它是全球化战略的起点,为更深层意义上的国际合作奠定了基础。

对于大多数国际企业而言,通过出口直接参与全球经济竞争依然是一项重要的战略。然而维持国内生产基地,大力推动出口的本质特征已发生变化。比如从本土出口越来越少,而从建在其它国家的工厂的出口却在增加。这证明在全球经济市场中出口战略的日趋复杂性以及这一战略与其它战略之间所存在的密不可分的关系。

产品出口战略优缺点 优点:

a、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降低了国内市场萎缩所造成的不利影响。

b、通过将国内产品直销海外,企业可保持对研究、设计和生产决策的很高程度的控制;而若生产设施分建在世界几个地区,或企业与国外公司有某种形式的经营瓜葛,这种宏观控制关系就不分有这样牢固。维持对研究与生产决策的紧密控制,对企业至关重要。因为这有利于保护关键性技术,并促进产品快速更新换代。

c、出口战略使企业能够保持国内生产规模,继续利用国内生产资源。

缺点:

a、企业必须对付外国市场的各种障碍,如关税及各种形式的非关税壁垒等。

b、汇率方面的不定期波动也使得国内企业在出口贸易上面临风险。

c、国外进口商保持成功的合作关系比较困难或代价高昂。

d、出口所需支付的各种名目的开支也会加重企业的负担。

(二)、契约协议战略

通过签订合作性契约协议这一贸易关系形式可以使企业无须在外国领土上进行大规模资金、技术投入也能在国际市场上分获一杯羹,成为国际企业实施全球化战略的又一选择。这种战略在用来避开外国政府设置的进口限制或投资障碍等方面成效卓然,同样也是国际企业建立更高层次的战略伙伴关系的前奏曲。

目前国际上通行的合作性契约协议主要有许可证贸易、特许经营和分包这三种形式。

1.许可证贸易

指通过签订许可合同(Licensing Contract),由享有专利产品、服务或技术的输出方将一定限度的生产和销售权出售给输入方,输入方支付给输出方专利权使用费。

国际许可证贸易最初是在不同国家中的垄断企业之间进行,互换许可证以避免二者在竞争中形成直接冲突。最近在高新技术企业中,许可证贸易成为弥补研发费用的有效途径。

优点:

(1)不必耗费大量投资即可从现有的产品或技术中获利。

(2)它是穿透国外市场障碍的有力武器。

缺点:

(1)控制程度低

(2)培育竞争对手

2.特许经营(Franchising)

是许可证贸易的一种变体,特许权转让方将整个经营系统或服务系统转让给独立的经营者,后者则支付一定金额的特许费(Franchising fee)。

在美国,特许经营正成为增长最快的贸易形式。

优点:

(1)它是不需大规模资金投入即可打入国际市场的十分快捷的方法。

(2)通过出售一揽子特种经营权,提高了特许专业公司的知名度。

(3)特许经营使用费往往被记入到企业所收到的“预付款”中,可以说这是企业所获得的一笔十分可观的额外营业基金收入。

缺点:

(1)特许经营主要适用于那些服务行业,而对于高技术产业或一般制造业则不适宜,也很难推而广之。

(2)与许可证贸易相似,一旦特许经营协议签字生效后,管理上也易于出现失控现象,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由于政府干预经济或政局不稳等给监控当地经营活动带来困难。再则,文化和语言障碍也有可能抑制特许经营在国外的有效发展。

3.分包(Sub-letting)

是指一家企业将一具体的生产任务或将企业某一经营部门承包给另一家公司。优点:

(1)精悍主业

(2)降低成本

(3)获得技术竞争优势。

缺点:

(1)自身生产能力的弱化,以及引致辞的将来企业整体运营的灵活性和管理控制能力的下降。

(2)生产经营的空洞化。

(三)、对外直接投资战略

对外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简称FDI),是指企业在国外进行的以控制企业经营管理权为核心,以获取利润为主要目的的投资。其最大特点是投资者对所投资的企业拥有经营控制权,即投资者在所投资的国外企业中拥有控股权,能够行使表决权,并在经营管理中享有发言权。

对外直接投资已成为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发动机。对外直接投资的蓬勃发展主要得益于世界宏观经济环境的稳定,信息技术革命的日新月异,贸易自由化、投资自由化以及金融自由化的不断推进,只要这一趋势不变,国际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仍将作为全球化的引擎,推动世界经济向前发展。

国际企业通过对外直接投资进行扩张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采取新建(Greenfield)的办法;另一是兼并和收购(Mergers and Acquisitions)的办法。

1.新建企业(绿地投资Greenfield Investment)

即独资企业,其所有权全部属于投资者,投资者提供全部资金,独立经营,获取全部利润。

优点:

有效克服进口限制,比出口能更深入地打入目标国市场,营利机会要比使用许可证贸易更多。并且可以更深入地熟悉当地的销售网络和经营方法。

缺点:

创建新企业耗资大、速度慢、周期长、不确定性大。

特别是在许多国家实施各种吸引外资政策的影响下,新建企业成为国际企业实施全球化战略的一种重要方式。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弊端的日益显现,新建企业在FDI中的主体地位已为另一种形式--合并与收购所取代。2.跨国并购(M&A)

企业并购是企业兼并与收购的总称,前者是指在竞争中占优势的企业购买另一家企业的全部财产,合并组成一家企业的行为;后者是指一家企业通过公开收购另一家企业一定数量的股份而获取该企业控制权和经营权的行为。

目前国际企业的跨国并购领域广泛、规模巨大。这种空前的并购规模将有可能导致一个行业、一个区域甚至全球经济模式的重大转变。

优点:

(1)并购可以使企业迅速进入目标国市场。

(2)并购可以迅速扩大产品种类。

(3)并购与“当地化”战略相辅相成。

(4)并购可以从被“吃”企业的资产价值低估中获取好处。

缺点:

(1)并购过程中价值评估困难。

(2)各国企业在地理、传统、文化、企业形象等方面存在差异,并购很难使两个企业间的差异很快得到大的改善,并购后往往会出现貌合神离的局面,导致企业面临经营控制不灵的风险。

(3)企业并购使企业出现两极分化,会造成“太少的企业、太少的竞争和太高的价格”的格局,从而形成产品市场价格上涨,要素市场失业者众多,而企业则会出现惰性滋生,创新动机减弱,以及因规模过大而产生效率低下等问题。

四、中国企业的全球化之路

(一)中国企业国际化进入新阶段

2005年,中国对外贸易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据海关统计,前三季度全国出口总值达到10245.1亿美元,较上年同比增长23.7%,其中出口5464.2亿美元,增长31.3%,进口4780.8亿美元,增长16.0%;累计贸易顺差683.4亿美元。对外贸易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达到3.5个百分点。对外直接投资迅速增长。海外并购活动进入活跃期。

(二)中国企业国际化面临的主要障碍 中国企业的国际化经营虽然进入新的发展机遇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国际化程度还不高,发展还不成熟,同全球著名跨国公司的国际化经营水平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影响中国企业国际化水平提高的主要障碍包括以下方面:

1.资金障碍。中国企业在国际化经营过程中普遍面临资金不足的障碍,导致发展速度低,投资规模小,生产经营不成规模,海外并购对象质量不高等情况长期存在。

2.人才障碍。国际化企业需要国际化的人才,中国企业在国际化过程中面临国际化人才匮乏的突出问题。国内企业现有人才不能适应海外市场,这是目前最令企业头疼的问题。由于缺乏具有国际化经营经验的营销人才、国际经营管理人才、法律人才,金融人才,严重限制了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发展。

3.管理障碍。国际化经营对企业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中国企业普遍缺乏跨国管理的经验,组织现有的管理能力很难适应企业国际化的需要。管理障碍突出表现在:一没有全球化的组织架构;二缺乏跨文化整合能力;三不具备全球化思维模式。

4.品牌障碍。品牌价值是一个企业综合实力的体现。如何让自己的品牌得到海外消费者的认可,是几乎所有中国企业必须跨越的障碍。

中国企业国际化的途径

中国企业国际化要做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1.培养国际化经营人才。

2.建立全球组织架构。

3.进行跨文化整合。

4.从事国际品牌推广。

5.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

五、小结

企业国际化经营是顺应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需要,是获取更大利益空间的需要,手机获得战略要素优化配置的需要,是规避经营风险的需要。所以,企业国际化经营战略对于企业是至关重要的。

下载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实例剖析(五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实例剖析(五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析国内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之道[合集5篇]

    浅析国内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之道摘要:本文通过对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的背景,优势及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国内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的策略及建议。关键字:中小企业 国际化......

    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的现状、存在问题和对策分析(5.17)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商学院本科毕业论文中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及其面临障碍的研究 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的现状、存在问题和对策分析 摘要: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已成为我国主动......

    我国中小企业在国际化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中小企业在国际化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经济全球化对企业来说,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规模化,但这种规模化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组织结构的更新与改造,使......

    小吃店经营实例分析

    小吃店经营实例分析 摘要:开店关门的人永远都比赚钱的店要多得多。而小吃店的竞争激烈,使如何经营成为更是一个需要重视的大问题。 开店关门的人永远都比赚钱的店要多得多。......

    第七章 企业国际化经营战略

    第七章 企业国际化经营战略 1.“雄狮”碰壁欧洲TCL国际化掉转船头 2003年11月,号称“Today China Lion”的中国家电巨子TCL和法国汤姆逊公司正式签订协议,双方合并DVD机和彩电......

    企业国际化经营战略习题

    模拟训练题一、名词解释1.战略联盟2.合资企业3.间接出口4.直接出口5.国际化战略6.非股权安排7.BOT项目二、简述题1.简述基本的企业国际化经营战略。2.简述出口的阶段性。3.简述BOT投资......

    国际化经营的成功模式

    国际化经营的成功模式 ------------------ 在新的世纪到来之际,世界经济正处于重大转折时期,经济的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 面对经济全球化的趋......

    建筑企业国际化经营之路

    建筑企业国际化经营之路 随着改革和对外开放的发展,20多年间,建筑企业的跨国经营国际化发展也日益发达,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的繁荣,国际承包工程市场也在不时扩大。国际工程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