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和谐文化建设中交通文化建设

时间:2019-05-12 17:57: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和谐文化建设中交通文化建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和谐文化建设中交通文化建设》。

第一篇:浅谈和谐文化建设中交通文化建设

中共中央2006年10月11日通过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首次把“建设和谐文化”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决定》明确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借鉴人类有益文明成果,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和道德规范,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这不仅深刻阐明了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更为新时期加强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和路径。

一、和谐文化是公路建设发展的需要。

当前,我国公路事业迅速发展,公路总量不断增加,到2006年底,全国公路营运汽车达802.58万辆,比上年增加69.36万辆。运输量持续快速增长。2006年全社会完成公路客运量186.05亿人、旅客周转量10130.85亿人公里,分别比上年增加16.31亿人和838.76亿人公里。货运量完成146.63亿吨、货物周转量达9754.25亿吨公里,分别比上年增加12.46亿吨和1061.05亿吨公里。高速公路主营业务收入达2000多亿元,居世界第一。由此可见,我国公路事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十一五”期间,高等级公路建设、公路网化建设、农村公路灰黑化建设正如火如荼的进行,这不但需要有先进的科学技术来支撑,更需要有一支思想先进的建设管理队伍做坚强后盾。因此,构建和谐文化建设,既不是应对公路建设管理中困难和矛盾的权宜之计,也不是搞花拳秀腿,应该是公路建设事业发展进程中有着深刻内涵的一项目标。

现阶段,公路建设管理依然面临着许多困难和矛盾,依然存在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些困难、矛盾和问题需要通过构建和谐的公路建设环境加以解决,来实现公路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这就需要通过丰富公路文化建设,构建和谐的公路建设环境,构建积极向上的敬业精神,构建充满活力的职工队伍,构建安定团结的工作局面。

人们常讲,精神是动力,精神是财富。构建和谐文化的精髓就是构建一种精神。从公路建设这个角度来讲,其精神就是凝聚力量,就是团队作战,就是不怕艰难险阻的勇气。在公路管理工作中,我们会遇到这样和那样的突发事件,在公路建设中,我们还会遇到来自大自然的、来自社会的、甚至于来自自身的困难,唯有把“以人为本”这个核心认真抓实抓好,才能保证困难、矛盾和问题迎刃而解,才能提高公路运行效率。

二、和谐文化是公路为民服务的需要。

《决定》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员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作为社会公益性质的公路事业,他在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担负建设管理公路的公路人,我们应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总目标,把和谐文化建设作为统领公路工作的灵魂。

首先,要加强与人民群众的沟通,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公路文化活动。“筑桥铺路,造福于民”是公路建设管理的核心目标,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用实际行动来践行他。筑桥铺路本应是一件造福子孙后代的好事,有的时候因公路建设管理的需要,也会损失人民群众暂时的利益,在建设管理过程中就有可能与人民群众发生矛盾。化解这些问题,政府的宏观调控是主要的,与人民群众的沟通也是必要的。第一,经常组织形式多样的公路建设管理图片展览,让人民群众领悟到富裕的地区之所以富,就是因为交通便利,贫困的地区之所以穷,就是因为交通闭塞;第二,开展生动活泼的交通文娱活动,讲述与群众、与公路建设有直接关联的人和事,让人民群众从中感悟到不发展公路就意味着“守穷”,营造出主动配合、积极支持公路事业的氛围,把公路建设管理过程中的矛盾和问题化解在无形之中。

其次,要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把自己融入于人民群众之中。公路文化内容十分广泛,做好为人民群众服务就是最好的内容之一。我们不应把自己凌驾于人民群众之上,权力是人民交给的,就必须站在人民群众的角度,设身处地的为人民着想,深入了解群众想什么、需要什么,要求我们做什么。在当前,与人民群众沟通的渠道很多,其中,媒体就是最好的方式之一。我们应把国家对公路的建设、管理、养护、收费等一系列法规政策进行广泛宣传。现在有许多市县在媒体上开通了交通之声、规费征稽之声、公路法规在线等栏目,请政府领导、请企业老总、请人民群众走进演播室,进行面对面互动,让政府领导谈公路

建设的重要性,让企业老板谈公路交通的迫切性,让人民群众谈公路发展的利益性,这种形式值得推广,能让人民群众从知觉上意识到公路建设管理是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大业。总之,构建和谐公路文化的形式是多变的,但公路为民服务的思想是一点都不能变的,必须坚持公路为社会发展大局服务、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为人民群众安全便捷的出行服务的理念,以此来提升公路的战略地位、拓展公路的发展空间、丰富公路的发展内涵,让人民群众在公路交通建设上受益。

第二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和谐文化建设

龙源期刊网 http://.cn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和谐文化建设 作者:袁峥峥 于淑文

来源:《新农村》2012年第04期

摘 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着眼于加快推进现代化、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提出的一项历史任务。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把农村文化建设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和中办、国办《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两个重要文件的出台,将有力地推动我国农村文化建设再上一个新台阶,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关键词:社会主义新农村 农村建设 精神文化

一、和谐文化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近年来,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农民的思想观念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他们在求富、求知、求美、求乐的同时,一些群众中出现了信仰危机、公德缺失、价值观念差异、是非观念模糊等不容忽视的问题,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及问题令人堪忧,这已经严重影响到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加强农民教育、营造文明乡风,是新农村建设的需要,也是历史发展进程的客观要求。文化是新农村建设和发展的灵魂。只有文化建设抓好了,新农村建设才有后劲和活力;只有文化建设抓好了,农民的综合素质逐步提高,乡风文明、社会稳定和谐的目标才能实现。推进新农村和谐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大力加强农村和谐文化建设,不仅能够提高农民综合素质,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更好地推进全面小康进程,同时对于协调各种利益关系、维护农村稳定,促进科学文明乡风的养成,以及农村社会的全面进步,也将发挥十分突出的作用。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和谐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农村文化建设呈现了较好的发展局面,农民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高涨,农民的文化素质正在提升,为推进乡风文明的形成、促进社会和谐,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同时也应该看到,当前农村发展仍然处在艰难的爬坡阶段,与城市的现代文化水平相比,包括教育在内的农村文化事业发展还严重滞后。

1.认识不足,重视不够

乡镇一些基层干部思想上文化意识弱化,普遍存在领导只重视经济建设,不重视精神文明建设的情况,存在“经济是硬指标,文化是软指标”的模糊观念,对文化建设在农村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工作摆不上位置,往往“说起来重要,做

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文化工作在乡镇干部工作年终的考核中只占很小比例,文化干部专职极少,多是身兼数职。这种把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割裂开来,甚至置于可有可无地位的有害认识,是农村文化发展缓、不平衡的主要原因。

2.管理体制不顺,文化人才匮乏

文化站干部都是乡镇直接任命然后报上级文体部门,而并非从社会上择优录取有能力的专业人才,这种体制本身就隐含了诸多矛盾。多数文化站干部都由乡镇干部兼职,他们因常年承担行政任务,没有精力组织文化活动,从而影响了基层文化事业的稳步推进。加上乡镇文化干部经常变动,业务难熟悉,能力提不高,工作应付的多。文化站原有的业余文艺骨干弱化现象更为严重,青黄不接,出现断层现象。人才匮乏是制约农村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3.政策落实不到位,投入太少,基础薄弱

乡镇综合文化站都有机构、有条件不等的办公室,但很少有独立办公的,几乎全部在乡镇政府大楼内。一张桌子、几本杂志、几件乐器便是文化站的全部家当,有的基本就是一个空壳子。有些乡镇综合文化站近几年都没有投入过一分钱的建设经费,缺少文化活动场地和器材,群众文化活动无法开展。

4.活动内容缺乏创新,形式比较单一

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室由于受场地、经费和缺少专业干部等因素的制约,乡镇开展文化活动,手段简单,形式陈旧,活动内容也缺乏创新,群众所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形式没有被充分挖掘和利用,文化阵地的宣传、教育、辅导、娱乐的功能没有充分发挥,对群众没有多少吸引力。

三、新时期农村文化建设的努力方向

1.精神文化层面

改革开放事业既促进了人的思想解放,活跃了群众文化生活,同时也出现了文化多元相互碰撞的特征,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思想阵地,必须正确对待多元文化。只有实现文化和谐,正确处理文化的“一元与多样”关系,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群众的集体观念日益增强,才能凝聚力量,加快新农村建设。

1.1要突出共同理想教育

在全社会树立和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和谐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也是新农村建设中的思想条件。加快新农村建设,就要使这一理想在和谐邻里文化、和谐村庄文化、和谐乡镇文化建设中得以充分体现,激励群众斗志.凝聚群众力量,使农民群众在新农村建设中始终明确发展方向,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1.2要突出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要通过农村和谐文化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可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和阵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强化农民群众对国家的认同感、归属感,牢固树立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自觉将个人的荣辱得失与国家的盛衰强弱紧密联系在一起,倡导各民族、各阶层团结和睦、平等互助、共同发展,坚决与危害祖国统一、危害社会稳定、危害人民团结的人和事作斗争。

1.3要强化农民群众思想道德建设

在建设新农村实践中要联系实际,强化实践,倡导人人知行合一、诚实守信风气,加强对农民群众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依托“文明村”、“文明户”等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努力形成人人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良好局面。

2.物质文化层面

精神文化等一切非物态文化必须通过物质文化来实现。

2.1创新投入机制,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丰富农民的精神生活,更新农民的知识结构,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精神空虚和情感麻木的问题。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和《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采取加大政府投入、重点项目倾斜、积聚社会资本等多元投入机制,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政府为主导,以乡镇为依托,以村组为重点,加快乡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如图书馆、文化馆、乡综合文化站、村文化活动室等的建设。

2.2创新活动载体,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既要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形式,又要善于吸纳优秀的外来文化形式,创造新时代背景下的先进的文化形式,最大限度地满足农村和农民的文化消费需求。小舞台构成大世界,群众性文化活动对提升农民的文化素质、丰富其精神文化生活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2.3创新传承机制,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许多地方的民族歌舞、地方戏曲、民间书画、雕塑以及各种民间工艺等,不乏有价值的优秀民间艺术,对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繁荣农村文化,对于加强农村的凝聚力和农民的自信心,有着积极的意义。因此,要加强对优秀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保护。

第三篇:在民政文化建设中加强廉政文化建设

在民政文化建设中加强廉政文化建设

胡锦涛同志在中纪委五次全会上指出:“要把廉政文化建设作为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并进一步完善反腐倡廉教育的工作机制,形成反腐倡廉的整体合力”。这就把加强廉政文化建设,作为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的重大举措,突出地摆在了全党面前。那么,民政工作作为政府的一项重要社会行政事务管理工作。要确保民政队伍经得起任何风浪的考验,必须加强民政廉政文化建设,要把民政工作建设同廉政文化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民政廉政文化建设在反腐倡廉工作中,在预防民政工作者违法违纪教育工作中的基础性作用,才能使全体民政工作者真正成为党和政府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的桥梁和纽带,真正成为社会稳定的稳压器。

一、民政文化建设与廉政文化建设的作用及内涵

明确民政文化建设与民政廉政文化的内涵、核心与作用,有助于从理性的高度,深化对廉政文化建设的认识,推进民政廉政文化建设的深入开展。

(一)民政廉政文化建设的内涵

廉政文化应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廉政与文化,从二者的结合来看,廉政文化应包含的内容为:用文化的视角和方法来探索、研究廉政的观念、制度、行为、表现等,并用文学艺术等鲜明的文化形式来进行推广和传播。所以说廉政文化是以廉政为思想内涵、以文化为表现形式的一种文化,是廉政建设与文化建设相结合的产物。

廉政文化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它是廉政建设与文化建设相结合的产物,民政廉政建设需要以民政为载体,民政文化建设应包括廉政内容,廉政与文化相辅相成、不可或缺。廉政文化是以先进的廉政制度为基础,以先进的廉政理论为统领,以先进的廉政思想为核心,以先进的廉政文学艺术等为载体,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广博的文化知识和丰富的社会实践。社会主义廉政文化是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廉政文化以“廉政”为主题,围绕“廉政”开展一系列文化教育活动,其目的在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地位观、权利观、利益观。民政廉政文化与民政机关党风廉政建设密切关联,它作为一种无形的、潜在的力量,为反腐倡廉和有效预防民政干部违法违纪的发生提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对党风廉政建设作用巨大。

(二)民政廉政文化建设在党风廉政建设中的作用

民政廉政文化作为民政文化建设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既抽象又具体,既无形又有形,看似可有可无,其实极为重要。民政廉政文化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民政廉政文化具有导向作用。

廉政文化是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的实践中形成的,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在要求,做好民政工作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最具体、最直接的体现。因为民政工作是党和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能,具有政治性、社会性、多元性的特点,对社会有直接的辐射功能,民政廉政文化一旦形成,其包含的精神理念、价值观、道德准则,就会在社会广泛传播,形成一种对社会稳定的文化定势,能有效地推动社会主义建设的有效载体,为党风廉政建设和预防社会犯罪工作的顺利开展形成良好的外部环境。而且,民政廉政文化借助文学艺术、民政内部刊物、利用新闻媒体、手机短信平台等媒介工具,弘扬民政主旋律,鼓舞和凝取人心,对于广大民政工作者和社会各界群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基础性的舆论导向作用。

2、民政廉政文化具有社会事务管理的作用。

主要体现为“四个基本”:第一,民政工作在四个层次上参与了社会基本秩序的构建。一是区划、勘界、地名管理等,构建国家、地区之间关系,合理配置社会资源;二是婚姻、收养、殡葬等,明确家庭、礼俗等社会基本单元关系,体现文明进步标志;三是民间组织、社区居委会、村委会等,规范有关组织,引导公民有序公共参与;四是双拥、优抚、安置等,构建新型军政军民关系,巩固国家安全。以上四个方面关系理顺了,社会的基本框架、秩序也就确定了。第二,民政工作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如最低生活保障、社会救助体系建设、五保老人和城镇孤老的集中供养等,事关困难群众基本生存。第三,民政工作维护社会特殊群体的基本权益。包括优抚对象、移交地方安置的军队离退休老干部、老年人、残疾人、灾民、移民、麻风病人、流浪乞讨人员等社会特殊群体,是民政的重要工作对象。维护他们的基本权益,事关他们与社会文明发展同步的福祉保障,最直接体现了共产党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第四,民政工作保障广大人民群众有序参与基层民主政治的基本权利。集中体现在基层群众自治、公民自由组织各类民间组织等方面。综上所述,大民政的职能定位是基本政务,为执政基础。

3、民政廉政文化具有公共服务的作用。

民政部门的服务对象是“最可爱的人”、“最可怜的人”和“最困难的人”,如果这些人的利益得不到维护和保障,就不能说我们是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因此,民政工作的对象是广大人民群众,无论是社区建设、村民自治、救灾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老龄工作,还是婚姻登记、殡葬改革、儿童收养等,都与人民群众的利益密切相关,其中不少工作还直接为孤寡老人、残疾人、孤残儿童、下岗失业人员、灾民等困难群众和社会弱势群体服务。如此广泛覆盖社会成员,直接面对基层群众,与困难群众的切实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是任何一个部门的工作都没有的。在实践以人为本思想上,民政工作体现得最集中、最广泛、最直接、最具体。所以,牢固树立以民为本思想,做到公字为头,服务至上,不做损害人民群众的事,勤政廉洁,无私无畏,时刻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努力做好各项民政工作,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就能完成好党和人民赋予民政的使命。正如江泽民同志指出:“民政工作要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为最需要帮助的困难群众服务,为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服务”。这一重要指示,充分说明民政工作在服务群众、服务社会、维护稳定、改革创新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4、民政廉政文化具有约束作用。

党风廉政建设的发展需要多种社会因素以及各种政治因素的合力作用,而廉政文化便是其中一种无形的力量。民政廉政文化虽然没有明文的规章制度,但可通过一系列为广大民政工作者所接受的价值观念来约束和控制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引导广大民政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如果违反了观念的价值准则,廉政文化的软性控制就会发生作用,对自己的行为自动加以纠正,从而促进党员干部的廉洁自律

5、民政廉政文化具有凝聚作用。

民政廉政文化不同于一般的社会文化,而是一种文化体系,一种廉政理念,它能使全体民政干部尤其是广大党员干部在同一类型和模式的文化氛围中得到教化、培养,从而以相同的价值观念、思维模式、行为方式在不同层次上使广大党员干部联系起来、凝集起来,使整个队伍因同一的文化渊源而形成一种强大的、向心的凝聚力量。这对于规范廉洁从政行为,引导领导干部提高廉洁自律意识,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发挥党员积极性和创造性具有重要意义。

二、在民政文化建设中推进廉政文化建设的意义

民政廉政文化建设作为新形势下反腐倡廉和预防违法违纪工作的一个有效载体和重要抓手,对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高广大民政干部和党员干部思想政治素质,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民政廉政文化建设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在要求

民政廉政文化属于意识形态范畴,以社会物质文明为基础,与社会在主义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紧密相联。加强民政廉政文化建设,从文化层面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利于充分发挥廉政文化凝聚民心、激励斗志、展示形象、弘扬“孺子牛”精神的作用,为民政机关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民安居乐业提供有力地组织保障。把民政廉政文化建设作为民政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以建设,不断挖掘民政廉政文化科学内涵,广泛传递廉政知识、廉政要求、廉政理念等价值取向,从而拓展和丰富民政文化形态,推动先进文化建设。加强民政廉政文化建设是顺应广大民政人的廉政呼声,调动广大民政人参与廉政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民政廉政文化建设,有助于广大民政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进一步掌握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助于大力弘扬优良传统和作风,有助于坚决抵制官僚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

(二)民政廉政文化建设是提高党员干部素质的有效途径

当今世界,各种文化相互交融,封建陈腐文化、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意识和文化观念无时无刻都在影响和侵蚀着我们。要不要对腐朽文化进行坚决摒弃,关系到用什么样的思想文化占领阵地,用什么样的道德情操陶冶党员干部的政治方向性问题;关系到我们党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能否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问题。把民政廉政文化建设作为提高党员干部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阵地,坚决同各种有饽于先进文化的颓废思想、没落文化作斗争,促使广大党员干部在良好的政治环境中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牢固树立正

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加强党性修养和道德修养,筑牢自觉抵制腐朽文化侵袭的思想道德防线,提高执政和拒腐防变能力。

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是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重要内容。加强民政廉政文化建设旨在加大预防力度,使反腐倡廉教育面向全体民政工作者,使民政党员干部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不犯或少犯错误。只有搞好民政廉政文化建设,民政干部队伍的道德素质提高了,法制观念增强了,良好的形象形成了,党风廉政建设才能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和良好的氛围。

(三)民政廉政文化建设是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有效预防违法违纪行为发生的迫切需要

没有科学的思想文化观念作指导,反腐败斗争是难以形成先进而正确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民政廉政文化萌生于党风廉政建设实践,并在党风廉政建设实践中获得生长的动力和土壤。与此同时,民政廉政文化也会积极反作用于党风廉政建设,它不仅有助于廓清一些干部对反腐倡廉的各种错误或模糊认识,指明前进的方向,而且把党风廉政建设纳入大文化概念,运用民政文化的力量,从文化角度来思考党风廉政建设,可以促进教育手段的多样化,增加教育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因此,在各级建立完善教育制度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民政系统局域网,定期或不定期地播放反腐倡廉录象片,对广大民政系统干部职工进行典型示范教育和警示教育。通过扎实有效的教育,使民政干部坚定理想信念,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成果,牢记“两个务必”、“四大纪律”、“八项要求”和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各项要求,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本色,做到“八个坚持、八个反对”,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同时,要充分发挥民政部门的优势,推进廉政文化进农村、进社区、进社团,不断扩大廉政文化效果,促进反腐倡廉“大宣教”格局的形成。从而形成一种“强势”,既可以进一步筑牢广大民政干部特别是党员干部的思想道德防线,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又可以为他们克服不良风气、抵制各种各样诱惑腐蚀,减少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三、在新时期开展民政廉政文化建设的思考

(一)建立组织保障机制,强化对党风廉政宣传教育的组织领导

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必须紧紧抓住“认识是前提、领导是关键”这个重要环节,始终抓住“龙头”、“重头”不放。领导干部不仅自身要做到廉洁自律、廉政勤政,而且要高度重视廉政文化建设,狠抓落实,务求实效。加强民政廉政文化建设,要建章立制,制定具体的廉政文化建设总体目标、长远规划和近期工作安排;要进行目标管理,分解任务,落实责任,不见成果不撒手。

(二)要充分发挥“大宣教”格局的作用,为民政廉政文化建设搭建展示平台

廉政文化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大力协调配合,通过建立健全制度机制,整合各方面廉政文化资源,才能有效推进。加强民政廉政文化建设,要把阵地建设作为重要载体,并充分利用阵地,集中组织主题鲜明、内容丰富、方法灵活、形式多样的廉政文化活动,通过多途径、多渠道、多手段,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廉政文化建设,弘扬民政队伍廉洁从政的主旋律。

一是建立党风廉政宣传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及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教育协调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机关党委和人事教育部门要把反腐倡廉教育列入党组中心组学习的重要内容,列入干部培训的重要课程,纪检监察部门要抓好反腐倡廉宣传教育的日常工作,办公室(秘书科)要做好反腐倡廉宣传教育活动的有关协调保障工作;业务部门要结合业务管理工作,提出相关廉政要求。二是制定《党风廉政宣传教育评分标准》,把宣传教育工作纳入《党风廉政责任建设》一起部署、一起检查、一起考核评比、一起总结表彰。各直属部门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参与“大宣传”工作机制开展宣教工作,形成全民政机关抓反腐倡廉和预防违法违纪宣传教育的整体合力。三是协调纪检监察内部力量,坚持与廉洁自律工作紧密结合,通过广泛开展廉政谈话、诫勉谈话、警示谈话和廉政情况报告等工作,不断增强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四是与案件检查工作紧密结合,通过开展审理谈话、宣布处分决定、对典型案例进行剖析和对违法违纪民政干部进行通报等工作,加强对党员干部的警示教育;与纠风工作紧密配合,通过开展民主评议行风活动,教育广大民政党员干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与源头治理工作紧密结合起来,通过法规制度的宣传教育等,使党员干部在涉及“权、钱、人”的工作中按制度办事,自觉接受监督,纪检部门加强对领导干部、人事任免、财务管理、执法工作等方面的全程监督。

(三)开展喜闻乐见的廉政文化活动,为加强民政廉政文化建设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中纪委领导明确指出,要按照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要求,进一步拓宽反腐倡廉教育的社会覆盖面,积极倡导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相承接、与时代精神相统一的廉政文化和廉洁文化,让廉洁理念深入社区、家庭、学校、企业和农村,充分发挥思想道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社会公德教育、家庭美德教育的整体效能,在全社会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风尚,营造有利于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道德环境和社会氛围。

民政机关的廉政文化建设通过在民政文化建设中进一步抓好“三个基本建设”,通过广大民政干部的参与来丰富内容。

一是基本阵地建设。其一,加强内部宣传网站的建设。结合自身工作特点加强对《江西民政》互联网站子栏目的建设,扩大民政文化宣传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同时,还要注意加强民政纪检监察内部局域网建设,提高网页内容更新率和时效性,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开展网上培训、网上学习、网上交流等,利用网络平台做好宣传和廉政文化建设工作。其二,加强传统宣传阵地建设。通过宣传栏、宣传画、宣传手册、黑板报等宣传工具,围绕民政中心工作,适时进行党风廉政建设、预防违法违纪、先进事迹介绍以及法制宣传等,以此展示民政工作情况,增强纪检监察机关与广大民政干部的联系,推动民政公共关系建设。其三,加强文艺宣传阵地建设。民政机关要学会并善于运用乐于为人民群众所接受的文艺形式,如歌曲、诗歌、文学、曲艺等来做好民政宣传工作,增强民政宣传教育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二是基本项目建设。其一,通过建立局史馆或陈列室、荣誉室、警示室,通过民政史志、烈士陵园、实物陈列等,使之成为对民政干部进行从政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党风廉政教育、预防违法违纪教育的有效载体。其二,建立民政俱乐部。定期组织一些竞赛活动,使民政文化活动与民政干部的思想教育和廉洁自律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增强民政文化工作的凝聚力和拒腐防变能力。其三,建立“小图书馆”或“小阅览室”。建设学习型民政队伍,为民政干部创造好的读书环境,提供好的精神食粮。

三是基本制度建设。制度是预防腐败的保证。要根据《实施纲要》的要求,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首先要紧紧围绕依法行政、廉洁从政、提高效能、优化行风上,建立和完善以下制度:民主集中制及领导班子议事规则、民主生活会制度、组织生活会制度、干部人事任免和管理制度、行政审批制度、政务公开制度、执法责任制度、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资金使用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报帐审核制度、物资采购制度、领导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述职述廉制度、民主评议制度、谈话诫勉制度。要通过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规范权力运行程序,规范机关办事程序,增强办事透明度,增强事业心和责任心,加大从源头上治理腐败的力度。特别要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要求,落实干部民主推荐、任前公示、试用期及轮岗交流等制度。严格执行干部选拔任用、单位和个人评先进时党风廉政“一票否决制”。要通过建立、完善和落实各项制度,把制度建设贯穿于反腐倡廉的各个环节,体现在民政政策法规指定和社会行政管理的各个方面,形成用制度管人管事的长效机制,从源头上预防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的发生。其次,制定规范行为举止的制度,按照“务实、清廉、为民”的要求,强化民政干部的养成教育,把内部教育与外部约束有机结合,提高民政干部的文化素质,树立民政队伍的良好形象。再次,健全和完善学习制度。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明确的学习计划和标准,聘请有关专家教授举办民政文化建设和廉政建设方面的专题讲座,并针对民政干部的需求,把心理学、伦理学、美学、公共关系学等引入到学习中来,加以研究运用,丰富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知识含量,提升民政干部的综合素质。

通过加大宣传力度,强化教育深度,拓宽文化广度,为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开辟广泛的领域,有效增强廉政文化的亲和力、渗透力和感染力,使清廉之风吹进每个角落,使廉政文化渗透到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使廉洁的观念深入人心。

第四篇:加强县域文化建设 促进文化和谐发展

加强县域文化建设 促进文化和谐发展

市文化局课题组

党的十七大把文化作为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确指出要重视城乡、区域文化协调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我市紧紧抓住十七大召开的历史机遇,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县域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持续提升宜宾文化软实力营造了和谐发展氛围。

一、发展县域文化的主要做法

(一)打造一个品牌,丰富群众文化活动。以“一县一品”为着力点,努力打造凸显地域特色的文化品牌,推动了县域文艺创作。目前已获得国家级金奖2个,银奖1个,铜奖4个,优秀奖4个;省级金奖11个,特等奖1个,银奖28个,铜奖22个。每两年一届的全市戏剧小品比赛已连续举办七届,“酒都风情”、“翠屏之春”、“玉壶之春”等为代表的群众性品牌文化系列活动已成届制延续开展,在全省都产生了积极影响。

(二)夯实两馆基础,优化公共文化服务。巩固和扩大图书馆、文化馆两馆建设成果。目前全市已建图书馆10个,文化馆11个。其中:珙县图书馆、文化馆新馆工程已竣工并投入使用;市图书馆新馆工程已竣工试运行,达标国家二级馆;县级图书馆9个,达标国家三级馆5个,占县级图书馆总数的55.56%;市文化馆摆脱了20多年来“有馆无舍”的窘境,达标国家三级馆;县级文化馆10个,达标国家一级馆1个、二级馆1个、三级馆3个,占县级文化馆总数的50%,基本实现了县县有图书馆、文化馆。

(三)实施三大工程,推进文化惠民行动。乡镇综合文化站、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村公益电影放映等三大社会文化工程有序推进。去年,我市启动了12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国家援建项目工程,目前已完成或基本完成项目土建工程的乡镇达8个以上。今年将再启动162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国家援建项目工程,依托市、县两级图书馆建设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分中心,已建成宜宾市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分中心和江安县、宜宾县等县级支中心。全面推进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去年全市2414个行政村(未含扩权强县试点的宜宾县,下同)已放映农村公益电影28968场,观众达450多万人次,全面实现了“每村每月放一场电影”目标。

(四)做好四篇文章,拓展文化发展空间。一是持续开展“双创”活动。以创建文化先进县、文化先进乡(镇)“双创”活动为载体,推进基层文化建设。目前已创建四川省文化先进区县8个,占区县总数的80%;中国民间艺术之乡4个,占乡镇总数的2.27%;四川省文化先进乡镇46个,四川省民间艺术(特色)文化之乡10个,四川省文化示范乡镇13个,共计69个,占乡镇总数的39.2%;市级文化先进乡镇97 个,占乡镇总数的55.11%。二是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宜宾建城史已达2193年,198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历史文化名城”。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目前已达170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处,省级35处;国有文物收藏单位有馆藏文物9222件,其中珍贵文物1569件。组织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到去年底,全市共普查文物1713处,新发现文物658处,核实消失文物301处。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五粮液传统酿造技艺”等3个项目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五粮液传统酿造技艺、江安竹簧工艺、宜宾面塑、珙县珙石雕、兴文大坝高装”等6类11个项目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三是强化文化市场建设与管理。加大监管力度,提高执法水平,依法行政,净化市场环境。到去年底,活跃在全市各级文化市场的各类文化经营单位(场所)已达1020家,累计吸纳资本27余亿元。四是大力培育文化产业。我市文化产业相对集中于音像、文化娱乐、网络文化、印刷、图书报刊等行业,去年底,各类文化企业(经营场所)已达1883家(含新闻出版部门统计数据,下同),从业人员16503人,生产(经营)收入22.67亿元,上缴税金总额0.87亿元,利润总额1.98亿元。

二、发展县域文化的三点体会

(一)必须紧紧围绕全市工作大局。始终把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作为文化工作的根本主线,围绕服务大局深入开展文化各项工作,奋力完成了“2008宜宾早茶节”文艺演出、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优秀文艺节目展演、《走向繁荣——宜宾市改革开放30周年文化巡礼》展览、“2008 中国宜宾酒圣节”文艺演出等系列文化活动。在抗击严重冰雪灾害和“5.12”特大地震的过程中,组织开展了“四川省2008真情移动‘文艺直通车’到基层百场巡演”、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巡回展演等多种形式的“送文化下乡”活动及“抗震救灾·重建家园”主题文艺创作活动,创作各类文艺作品达504件,编发专辑3集;举办了2台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7周年暨“抗震救灾·重建家园”文艺演出,充分体现了对文化发展的高度自觉和科学把握。

(二)必须始终不渝坚持改革创新。启动和调研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的改革,市电影公司作为全省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单位,提出了公司改革的基本思路和工作意见,加大了清理人、资、债等改革前期准备工作力度,组建了宜宾市映三江农村数字电影院线有限公司;部分区县也进行了一些改革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四川宜宾九彩虹观光生态农业科技园被评为四川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文化产业试点基地“莱茵时代影城”年票房收入已达400多万元;酒都剧场、杂技哪吒、川剧笔点江天等3个四川省文化产业品牌已向省文化厅申报争取品牌扶持资金,努力形成文化与经济社会良性互动的发展机制。

(三)必须广泛调动社会各界力量。树立“政府不必是唯一公共文化服务的提供者”的理念,用政策引导、表彰奖励、评估定级等手段,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文化建设,以大项目推进基层文化设施改善。去年,我们全力推进酒都剧场迁建工程前期工作,工程项目监理、土建和舞台机械等招标工作已完成或正在进行,全年完成投资计划1200万元;有序推进宜宾市历史文化名城博物馆工程前期筹备工作,力争年底开工建设。按照中央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要求,宜宾市及江安、长宁、珙县、屏山等4个文物大县,已向发改部门申报文化馆、博物馆等拟建项目10个,预计投资3.21亿元,必将强力推进我市各县(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三、强化措施,创新方式,进一步发展县域文化近年来,我市在发展县域文化中虽成绩明显,但仍存在着文化事业投入不足,文化基础设施落后,文化人才队伍不稳,文化体制不顺、机制不活等困难和问题。针对这些困难和问题,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扎实抓好文化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做好全面规划。坚定实施县域文化建设“一把手”工程,把县域文化建设列入全市各县(区)委、县(区)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建设发展的总体规划。形成领导重视、部门配合、人人参与、共促文化繁荣的局面。

(二)加大资金投入,强化绩效考核。加大各级财政对文化事业的投入力度,出台和完善有关政策,拓宽渠道、引导社会资金投入文化事业,逐步形成以政府为主导、多元化投资、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县域文化建设投入格局。把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同步安排、同步实施、同步考核、同步奖惩,确保县域文化建设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三)整合文化资源,搭建发展平台。以向家坝水电站开工建设为契机,把握历史机遇和文化发展趋势,着眼于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文化,整合文化资源,形成凸现当地文化特色和文化个性,塑造宜宾历史文化名城形象,建设文化强市。

(四)创新体制机制,培养文化人才。积极稳妥地推进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力争在创新上有所突破。增强文化人才教育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形成一套育人才、引人才、选人才、用人才和留人才的机制和制度,为县域文化建设增添内在动力。

第五篇:浅谈和谐文化建设

浅谈和谐文化建设

高校后勤和谐文化是在高校后勤服务、管理和改革中形成的文化形态,是后勤企业在制度文化,物质文化、人性化服务和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中形成的精神文化,它能更好地满足于学校教育、教学、科研和管理等工作的需要。好的后勤文化,能够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后勤员工队伍,能够建立一套适合并保障学校稳定运行的后勤服务行政管理体系,能够培育严谨工作作风,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能够优化后勤形象,改善后勤环境。这是高校后勤工作者在深化高校后勤社会改革中所追求的目标,也是高校后勤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创建和谐后勤文化的意义

创建后勤和谐文化,是推动后勤社会化改革向深层次发展的动力,也是后勤协调和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随着高校后勤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广泛深入,在员工中就会产生一些矛盾和想法,出现一些不和谐的现象,如比集团在刚成立时,由于一些制度上的不完善,再加上人员结构复杂,有从学校分离出来的在编“老”职工,有从五湖四海招来的非编合同工,他们所受的教育文化程度不同,思想认识也不一样,各有各的优点,也各有各的不足,于是在工资待遇上,合工同与在编职工的关系上,出现了不和谐的一面,在工作中消极怠工等现象,这些直接影响后勤服务的质量和形象,也影响了社会化改革进一步的发展。因此在推进后勤改革过程中,必须注重和谐文化,建立一个全校后勤人员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高校后勤。

创建和谐后勤,有利于全面提高后勤管理服务水平,更好地发挥“三服务,两育人”的宗旨。为高校的快速发展提供优质的后勤保障。后勤服务是一个特殊的企业,是服务于学校全体师生,员工每天都是在做着重复的事情,人对同一事件看多了,感受多了,在心里难免产生疲倦,当师生对后勤质量与服务价值产生不同的衡量标准时,有的员工出现了浮躁不友好的行为,因此通过构建和谐后勤文化,不断强化服务意识与思想识意,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建立后勤员工与师生亲人式的和谐关系。从这层意思来说,和谐后勤文化不仅是为师生服务的一个过程,也是推进学校文明发展的基础,更是和谐校园文化的重要部分。创建和谐后勤文化的指导思想

创建和谐后勤文化要始终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树立牢固的科学发展观。以“三服务,两育人”为宗旨,按照集团第一届教职工代表大会提出的“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稳步推进学校后勤改革,探索社会化发展新路”的要求,因此,高校后勤文化建设要坚持正确的发展方向,树立优质服务是立身之本,在服务中实理自身价值的思想。

后勤文化要紧密结合校园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拓展与演变,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带有浓郁的高校气息,又兼有企业特色,既要合理兼顾和保留校园文化的渗透熏陶功能、管理规范功能和育人功能,又要追求企业文化的人本观念、市场观念、服务观念等,加强后勤文化建设,必须充分考虑校园传统文化,后勤服务目标就是全心全意为教育服务,本

质是为学校教生的学习生活工作提供方便,解决后顾之忧,因此要倡导和树立适应社会新发展的新观念、新文化,要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让给别人的服务观念。

我校后勤和谐文化建设模式

自2003年正式成立以来,集团领导始终始终坚持人为我,我为人人,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集团成立以来,在构建设和谐后勤的道路上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坚苦不懈的努力,培养了一批具有现代管理知识的管理人员,初步建立起完善的管理制度体系,开辟了一片前景广阔的校内外市场,呈现出健康的和谐发展的景象。

加强领导班子的建设。集团在刚成立时,由于各种原因,集团在班子建设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工作开展不顺。新领导班子上任后,首先解决了班子的团结、工作和谐问题。为此,制定了相关制度,明确了分工及责、权、利、重要事项集体讨论决定,决不允许个人说了算,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说,影响和谐的事不做。党内充分发扬民主,允许下级批评。初步形成了团结、和谐,实干、无是非的领导集体。

完善制度,加强管理。随着后勤产业的脱离与改革,多数后勤人员从学校各部门分流过来的,还有是从各地聘请的合同工,复杂的人员结构使得管理力不从心,要顺利推进后勤改革,就必须建立健全的各项规章制度,这是构建和谐后勤的重要基础。集团依据法律法规和学校有关文件精神,大胆地进行了劳动人事制度改革,先后制定了重要议事规则、企业管理规定,考核规定和财务管理等规定,集中体现了“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原则,为切实做到全员竞争上岗,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维护员工切身利益,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有力地推动了集团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和合理化,促使集团管理工作走向有章可依、有章必依、违章必纠的制度管理道路。其中,《后勤服务集团目标责任管理制》有效地将工作绩效与奖惩制度相结合,充分地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

加强和谐后勤文化中的思想工作。胡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提出,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高校后勤文化是高校后勤服务企业竞争力的基石,是提高竞争力,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无形力量与资本。集团注重加强文化思想政治工作、对员工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人文关怀处理人际关系。集团设立了党总支部,又在各实体设立了五个分支部,负责后勤职工的党的生活和非党员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每周开展一次党的生活及民主生活,定期举行“讲文明,树新风”讲座,培养后勤服务特有的价值观,号召员工学习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和谐社会,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精神,增强员工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责任感。另外,集团每年开展“优质文明服务月”活动,评比月度、“十佳员工”活动。

构建“活力”集团,丰富员工业余生活。集团始终坚持“活力集团”的指导思想,为员工提供发展机会,充分挖掘员工潜能,增强员工的主人翁意识,激发员工作积极性、创造性和团队精神。集团经常组织员工积极投身到校园文化建设中,使员工在我校浓郁的文化氛

围中体会到人文关怀。为了提高员工的凝聚力,丰富员工的业余生活,集团先后成了登山队,羽毛球队,乒乓队,篮球队等,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陶冶职工情操,丰富员工的业余生活,增强员工凝聚力,塑造员工的团队协作精神。

坚持以人为本,以服务质量创造和谐后勤。员工是构建和谐后勤的主体,是一切资源中的源头,集团坚持把“以人为本”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牢固树立依靠人的经营理念,切实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理解人,培养人、重用人,最大限度的调动和发挥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积极营造和谐后勤文化氛围。集团时刻把员工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不管是合同工还是在编职工,有计划、有步骤地为员工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使员工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与和谐。另一方面,集团强化员工的竞争意识,由原来的“伯乐相马”变成现在的“赛马竞岗”,打破干部、在编职工、非在编合同工的界限,实行全员聘任制,实行按需定岗,岗薪一致,薪随岗移,同工同酬、合约管理等方法,进一步加强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不断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加强适合职工自身特点的专业技能培训,努力建设一支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后勤服务队伍,营造公平竞争的氛围,让员工永远都感到竞争的压力,又拥有成就感,进而推动其进取意识、创新精神、工作技能和服务水平。

把构建和谐文化融入到实际工作中,相互促进,相互发展。“三服务、两育人”是高校后勤工作的宗旨,和谐的后勤企业必须具有一流的服务水平,一流的管理。高水平的服务是促进后勤和谐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在学校本科评估中,集团是评估的一个重要方面,集团精心准备,以最优美的校园环境,最优秀的接待水平,最强有力的后勤保障水平呈现在评估专家面前,圆满完成了此次本科教学评估专家组进校考察阶段的后勤保障工作,向评估评估专家组展现了一个团结,向上,高效率、关键时刻拉得起、冲得上的优秀后勤队伍。此次评估得了17个优秀,顺利地通过了这次本科评估,这是爱校,无私奉献,人人参与,忘我工作,同舟共济,和谐校园的体现,这是把服务师生为第一工作目标,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的体现,这是事事有人管,人人都管事,浓浓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的体现。

2007年7月,全国第八届大学生运动会在广州大学城举行,广州大学负责1100多名裁判员、650多名动动员和800名志愿者的吃、住、行工作。集团,精心组织、周密安排、齐心协力、互相配合,以饱满的工作热情、踏踏实实地做好各项工作,圆满完成了“大运会”接待工作,受到了组委会、校领导和运动员、裁判员的一致好评。

实践证明,在适应社会化改革过程中,高校后勤服务必须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十七大为航标,坚持后勤管理“三服务、两育人”的工作宗旨,坚持创新的理念,通过不断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凝练后勤文化,构建和谐后勤文化,对促进后勤队伍建设和自身的发展,也可以使后勤服务水平有一个质的飞跃

下载浅谈和谐文化建设中交通文化建设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和谐文化建设中交通文化建设.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让学生在和谐文化建设中健康中成长

    让学生在和谐文化建设中健康成长 --浅议小学班级文化建设一个班级的文化环境对于学生的熏陶是潜移默化、滴水穿石的。在班级文化建设活动中去塑造、锻炼学生,无疑比起单一的......

    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和谐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和谐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作者:方晓敏编辑:studa20摘要:在分析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的前提下,阐述了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和谐文化建设的向导、动力源泉、支持和......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在“和谐企业”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在“和谐企业”建设中的 地位与作用 【摘要】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已成为和谐企业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文化的内涵和延伸。本文......

    浅析图书馆多元文化建设与和谐文化发展

    浅析图书馆多元文化建设与和谐文化发展 摘 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各个国家之间的交流日益增多,随着我国城市化的推进,人们都涌向城市寻求工作,现今各种文化之间交流的机会增多,所以......

    浅谈交通文化建设(精选5篇)

    浅谈交通文化建设交通文化是社会文化和交通建设与管理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它集中反映了交通行业的基本性质、精神风貌和进步水平。因此,我个人认为搞好交通文化建设应从以下几方......

    和谐交通,从我做起

    和谐交通,从我做起 随着城市的发展,交通事故频繁发生,有的人因此而受伤、残废,甚至死亡,那脆弱的生命就被车祸而掠夺。因此,我们每个人都要有交通常识,避免交通不幸。 我曾听说过这......

    和谐交通演讲稿

    和谐交通演讲稿和谐交通赢在执行---演讲稿午好,我演讲的题目是《和谐交通 赢在执行》。 我们谈到的执行是一种行政执行活动,所谓行政执行,是指行政管理机构在其权力和职责的范......

    和谐交通优质服务

    古王路政大队开展“和谐交通、优质服务” 活动安排 为全面推进“和谐交通 ,优质服务”活动的有效开展,古王路政大队以建设“为民、务实、清廉”的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