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现代公文生态观

时间:2019-05-12 17:50: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论现代公文生态观》,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论现代公文生态观》。

第一篇:浅论现代公文生态观

浅论现代公文生态观

作者/ 史文青

“生态观”一词最早来源于自然科学,是论述人的主观能动作用与自然的客观存在之间关系的学说。近年来,由于人与自然关系恶化,生态问题备受关注,更有许多学者开始探究“生态观”背后各主体的深层关系,并将其嫁接到其他领域,形成了“生态哲学”“生态文化”等新兴概念。在全社会高唱生态之歌的大背景下,公文作为实施社会管理的重要工具,积极加入“生态论”体系,更是大势所趋。

一、公文生态观的概念与时代背景

“生态观”在其他领域的运用,为将其引入现代公文领域提供了可能性:

公文生态观具体是指用健康、有序、可持续的眼光来审视现代公文发展系统,着力解决公文写作与文书运行中存在的资源不合理运用、发展进度不平衡,以及外在因素对公文环境的污染等生态问题,对公文发展领域的各类资源进行有效开发、利用与保护,维护公文运行的良好秩序。这一观念的践行,不仅是公文领域发展与时俱进的表现,也是广大文书工作者与研究者正视现代公文发展中的不和谐现象,从根本上修补目前我国公文发展中的一些漏洞,将现代公文写作与处理引向规范、全面、有序的发展轨道,营造我国公文写作更为健康的大环境的需要。这一观念的践行与推广,要求广大公文研究者敏锐地捕捉“维护生态平衡”这一潮流化的社会认知趋势,为现代公文写作与运行研究提供新角度新方法,并结合现代公文性质特征、发展现状等客观因素,对公文写作与处理进行系统化的分析与诊断,尽可能实现公文领域的“生态和谐”。

值得肯定的是,现阶段,公文生态观的运行已经具备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众所周知,公文是用于公务活动的应用文书,它承担着传递国家治理策令的特殊使命。要真正发挥公文的社会功用,公文撰写者就必须正确把握公文运行的政治环境,这也是公文撰写者最基本的业务素质。四川省秘书学会会长叶黔达教授在《树立新的公文环境观》一文中指出: “树立新的公文环境观,是办文工作中有待树立和强化的一个新观念,在历史的新阶段,树立新的公文环境观,就必须以世界眼光、法律眼光、民主眼光、现代眼光、规范眼光、群众眼光直至政治眼光来要求、审视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公文。”这里所指的“公文环境”,即指党的十七大召开后,党中央对当时政治格局提出的新认识、对治理国家提出的新要求。现如今,随着党的十八大的召开,公文环境又发生了新的变化,生态文明建设在社会建设中处于更为重要的地位。这种公文环境为公文生态观的推行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生态文明建设第一次被纳入“五位一体”的总布局之中。公文虽不具备很强的文学性,但在一定范围内也具有某种精神导向作用,它的发展与完善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应有之义。从公文的性质及发文、受文者的关系看,它作用于政令的上传下达,周转于各级党政机关之间,它的发展理应属于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一部分。因此,在举国上下投入生态文明建设之时,在公文发展领域推行公文发展观显得尤为必要。只有认真学习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反观公文运行系统内部的“生态指数”,实现公文自身“生态和谐”,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促使整个国家全方面的“生态和谐”。

二、现代公文写作与文书工作中的“非生态化”现象

在公文写作与处理中,逐渐显露出了一系列“生态失衡”现象,这使得用现代生态观来指导文书工作显得尤为必要。公文领域的生态失衡现象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公文写作与运行的内部环境受到污染。2012年发布的《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第五章第十九条指出,公文拟制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内容简洁,主题突出,观点鲜明,结构严谨,表述准确,文字精练”。概括而言,可以说准确、严谨、精练是国家对公文写作与运行的内部环境的具体规定,而一切破坏这种基调的行为均可视为这里所说的“污染”。回顾近几年的公文发展现状,这种情况屡见不鲜。首先要说的是伪造公文的现象。2011年8月23日,新浪财经转载了《中国经济周刊》的报道,称“有人”竟盗用国家税务总局的名义伪造了《关于修订个人所得税若干问题的规定的公告》,即“47号公告”,该公告严重误导了纳税人;2012年10月25日,华夏经纬网发表了题为“台“环保署”批云林县府:假公文误导环保团体”的评论文章,指出云林县府公然出具“捏造数据、篡改事实并推卸责任”的公函,行为恶劣。这种现象的出现严重影响了公文的社会公信力,大大降低了公文服务政府管理的功用,说其污染公文运行环境不足为过。另外,2012年网络语言进入政府公文的现象同样引发了争议。2012年6月7日,新浪网新闻中心公布了福州警方用网络流行的“淘宝体”撰写的一条通缉令:“亲,现在起至12年31日止,您拨打24小时免费客服热线110,包全身体检、包吃住,还有许多聚划算优惠套餐……您对此满意吗?满意请给全五分评价噢!。”除此之外,“咆哮体”“甄嬛体”也相继进入公文,虽然有公众认为公文中适量使用一些网络语言,有利于改变公文一直以来给人的死板印象,增加政务工作的活力。但是,我们必须承认,这些网络语言的大面积混入,已经开始污染公文原本的运行环境,它不仅会削弱公文的威严性,还可能影响公文原有的行政效用。诸如此类的“污染”还有很多,譬如公文用语不当导致观点变味、模糊语言大量使用影响公文的准确性等,若此类现象继续蔓延,就容易造成公文性质模糊不清、公文效力减弱,甚至导致政府信息传达的阻塞。

(二)公文写作中文种不合理的开发利用。2012年4月16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傥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中办发[2012] 14号),明确列出了15个公文种类,并用法规形式对各类文种的适用范围作出了明确规定,公文撰写者在公文写作中必须严格遵守。但在实际公文运作中,依然存在着许多文种使用不当的情况。譬如,有的公文作者不了解或不会正确运用文种,以致长期只使用通知、决定等几个文种,从不考虑文种的具体适用范围;有的公告、通告、通报不分,运用时犯了望文生义的错误;有的不知有命令(令)、批复函、纪要等公文,遇到该使用这些公文的场合则都用通知代替;有的在一篇公文中混用多个文种,如《关于请示领导出席旅游节开幕式的报告》《关于召开第x届党代会的请示报告》等;还有的自创文种,将汇报、建议等列入公文范畴,套用公文格式进行写作,如《关于认真贯彻××副省长批示精神的情况汇报》《关于加强和改进民兵组织建设的建议》。这郁是不合理开发运用文种的表现。其实,在公文写作与运行的各个环节,资源不合理的开发运用还不止这些,诸如文头不规范、标题成分残缺、主送机关排列混乱等公文格式方面的不规范现象,越级上报、多头行文、请示一文多事等行文规则方面的混乱现象,都有悖于公文法规的具体规定,均可理解为对法规规定不合理的实践运用。长此以往,容易造成公文书写规范的不统一、公文办文秩序的混乱,从而破坏公文写作与运行环境的“生态和谐”。

(三)公文运行状况发展不平衡。随着现代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以及政务工作中信息量的与日俱增,办公自动化得到社会各界大力提倡,公文载体由纸质转向电子文书成为公文处理和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国内公文管理呈现出三种不同进度:一是完全进入了电子公文化办公模式,二是半电子公文化模式,三是纸质公文化模式:这体现了如今公文运行环境下公文模式发展的不平衡。这种不平衡的存在,既不利于我国各地区实现政务数据的共享、公文信息的汇总与管理,也影响了全国上下公文发展大环境的统筹协调。

三、“生态观”在公文领域的践行

现阶段要大力倡导公文发展领域的生态观,即要求文书工作者“格物穷理,知行合一”,在充分认识公文写作与运行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观念更新与实行其事并行,理论传播与实际监管并重,促使公文“生态观”建设全面化、系统化。

(一)树立正确的公文生态观念

推行公文生态观念,即用人们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时提倡的健康、平和、持续、发展的观念,指导现代公文写作与处理工作,力求营造纯净、有序的公文运行环境,确保公文工作健康、持续发展。在实际工作中,秉持公文生态理念,必须坚持以下三个原则:切实原则、有序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坚持切实原则,即要求文书工作者切实保证公文的纯真性,用真实的政令、确切的数据支撑公文,用真诚的态度、淳朴的语言撰写公文,严厉杜绝公文语言华而不实、内容千篇一律、数据漏洞百出的现象;要努力提高公文的实际功效,有针对性地进行公文写作,避免大量使用批转文件、普发文件传达信息造成信息堵塞;要努力提高公文的应时功效,保证公文发布的及时性,以免对政务工作带来负面影响。坚持有序原则,即要求文书工作者遵循公文写作与运行的普遍规律,从文种选择到行文方式的运用,都严格遵守已有的规定。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即要求文书工作者用发展的眼光审视公文工作,防止现代公文工作止步不前。现阶段,推行电子公文与实行无纸化办公是公文领域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具体体现。为此,就要在公文载体的节约与环保、公文归档的持续与便捷上谋求可持续发展;另外,在公文领域实现人力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公文文种的节能减压等,也是今后走公文可持续发展之路应该考虑的实际问题

(二)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

随着科技的发展、时代的进步,现代公文领域出现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新问题、新机遇现代公文工作对从业人员提出了更多更新的素质和技能要求,只有具备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广大文书工作者才能在这个岗位施展才华,实现人生价值。现代公文生态观的推行,同样需要广大从业人员积极配合首先,在思想政治方面,从业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养,认清自己的角色定位,在纷繁复杂的事物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这就要求从业人员严格遵守党和国家公文写作与运行的各项规定,不将个人情绪带入公文创作之中,不受外界文风影响随意改变公文的写作基调等二其次,在职业道德方面,从业人员要秉持求真务实的观念,不弄虚作假,保证办事流程的公正公平、办事方法的合情合理,不为一己私利做任何有悖职业道德之事。在业务能力方面,从业人员必须了解公文运行的大的政治环境,熟悉各类文种的适用范围、使用方式、行文特点及党和国家对公文写作与运行的相关规定等。另外,新时期的从业人员还要有敏锐的观察力、思维力,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能准确全面地掌握信息,精准地概括情况,周到地汇报情况。在工作态度方面,从业人员应戒骄戒躁、严谨细致,小到一个词语、一个标点的使用,都要仔细斟酌,确保自己制发的公文“零差错”。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盛行和无纸化办公方式的推行,从业人员在保持务实的工作态度的同时,更要勇于接受新事物,不断更新自己的观念与能力,顺应不断发展的公文工作的需要。

(三)强化标准化管理

要切实增强公文生态观,就要在确保已有制度有效施行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公文管理制度,建立公文写作与运行的各项标准,杜绝出现公文“非生态”现象,保障整个公文体系的健康、和谐。

目前,党和国家发布的《傥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 《傥政机关公文格式》等标准法规,虽然有效保证了公文运行大环境的基本稳定,但文种乱用、行文混乱等影响公文运行秩序的现象依然存在,而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不外乎法规落实不力及法规自身不合理、不完善,这就凸显了强化标准化管理的重要意义。这就要求各级政府乃至各个部门认真组织学习国家的有关规定,增强公文法规意识,并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更为详细、更具针对性的公文管理规章;注重对公文撰写者写作能力的培养,明确对公文质量的具体要求;加强对公文是否合格的鉴别以及对办文程序合法化的监督;建立严格的奖惩机制,在一定范围内对优秀公文撰写者进行表彰,组织学习优秀公文的撰写方式,对违规办理公文的人员进行严惩。另外,对法律法规中存在的问题,有关部门应高度重视,及时修正完善。譬如,现行法规中有些文种之间界限不清,在用途上多有重复; “通知”的用途太广,负担过重,导致某些公文撰写者为减少文种使用错误,频繁使用一种公文;《傥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不完全适用于电子公文处理等。为此,有关部门及现代公文研究者,应积极地收集现行条例的各种漏洞,分析原因,并尽可能提出最为完善的行文标准。针对电子公文的特殊性,可制定具体的电子公文处理法规,来保证无纸化办公的顺利进行。

四、结语

公文生态观在当代社会形势下有着良好的推广前景,这种观念的合理运用必将净化现阶段国内公文的发展环境,有针对性地清除公文写作与运行中的不和谐现象,营造绿色、生态的公文环境。另外,公文作为政务管理的工具,它的健康、完善同样会影响整个政治环境,可以说推行公文生态观是党中央整顿文风口号最实际的行动回应。公文领域生态体系的建立必将影响社会其他领域,这种行动的接力,最终出现的必是全社会、各领域的生态和谐,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全面和谐。但是,新事物的产生与发展总会有一定的曲折与坎坷,一种新兴观念更是如此。用生态观来指导现代公文写作与运行,在公文发展领域推行“生态观”,现阶段虽只是一个大胆的设想,要真正融入现代公文研究之中,还会面临更多的挑战与磨合。纵使它的发展道路充满荆棘,这种紧跟时代步伐、勇于创新的研究方法,仍是新时代每一位公文研究者的追求,只有将创新与尝试的理念带人现阶段的公文研究之中,我国现代公文发展才会越走越远。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第二篇:现代公文用语“常见病”

公文语言有别于其它文体的语言,它具有自己的特点:语言精炼、文风质朴、讲究程式的规范等。由于公文语言运用有其特殊的风格和要求,因此在起草时,一定要注意语言的运用。现就公文用语的“常见病”简析如下:

一、书写不规范

公文用语的一词一句、一个概念都必须准确无误,不容产生歧义。汉语中,形近字、同音字特别多,起草公文应特别注意字词的书写,消除错别字。由于疏忽大意或对其词语内涵不清楚.容易造成公文语言中错别字的产生。如“升国旗”写成“开国旗”;“苦干、实干、加巧干”写成“苦干、实干、加23干”;“启事”写成“启示”;“务必”写成“勿必”;“反映”写成“反应”;“消除”写成“消灭”等。

二、语义辨析不当

汉语言中,表达同一个意思,有时可有几个甚至几十个近百个意义相近的近义词语,在选择时要注意它们语义的细微差别,准确恰当地运用。如:关于“死”的词语就有“逝世”、“亡”“英年早逝”“寿终正寝”“牺牲”、“殉职”“老了”等,运用时要注意其细微的区别。

三、词语外延限定有误

公文中往往因一字一词之误导致种种歧义,给工作带来负面影响和损失。“公司决定,从一九九九年一月起,适当增加在岗职员的工资”。这里的“从……起”至关重要,起到了准确界定的作用。这里特别指出要避免语义过分地夸大或贬低,防止诸如“特大”、“最”、“最最”“首创”“第一”等“特大调”的误差。

四、简缩词语欠规范

人名、地名、年月日等不能滥用简称。年份写法应概用全数,不得省略。简称应规范化。如“全国人大”不能写成“全人大会”,也不能用作“国大”。“两个文明”、“三个代表”、“四有新人”等都不能随意增删。并且要注意的是,公文中简称词语不能过多,多则滥,滥则有损文风。

五、词语搭配失当

公文写作中语言要互相搭配,以使语句通顺、表意清晰。否则,就会出现语病。如“我们要继承革命优良传统和作风”。动宾搭配失当:不能“继承”“作风”。

六、句子成分残缺

句子缺少某些成分,也会使语句不畅,表意不清。如“在社会实践中,使大学生们了解了社会”。这就缺少主语,应将“使”去掉。

七、指代不明

公文写作中使用代词,要使句子连续、结构紧凑,还要保持代词的前后一致。否则就会指代不明。如“我厂经过治理整顿,面貌一新,该厂领导班子对未来充满信心,对这个厂制定了十年发展规划”。这里“我厂”、“该厂”、“这个厂”前后不统一。

八、套话、空话连篇

公文旨在实用,切忌套话、空话。如“在……大好形势下”、“在……指引下”、“时间飞逝,日月如梭”等等。千篇一律,反将公文写得死板生硬,没了生气。

九、滥用文学语言

公文用语要精确、庄重、简洁。即要实事求是,不能过分修饰、渲染。如“罪犯张某,在我公安人员的追捕下,抱头鼠窜……”。其中“抱头鼠窜”就是文学语言,在此应用欠妥。

十、逻辑混乱

公文语言也要符合逻辑,符合逻辑就是符合思维规律,否则就会出现语病。如“不生产出东西来,拿什么去消费?所以必须多积累,少消费”。应该说“生产消费一起抓”;“全体党员都投人抗洪队伍中,只有少数党员还躲在家中”。“全部加人”就不应有“少数党员还躲在家中”。

十一、语句重复又叠用

公文以简明为佳,忌用语上的重复、叠用的余赘。如“全体师生们”、“反映了情况和问题”、“截止三月底为止”等,都是用语的重复、叠用。

十二、数字使用不规范

数字往往是最有说服力的论证材料,因此使用时要准确无误,并力争规范。如“80年代中期以前,多数新闻单位实行的是全额预算管理。……从八十年代初,北京首次举行了大规模读者调查后,受众调查逐渐被各级新闻单位所重视”。这里的“80”与“八十”应当统一起来。

十三、语序混乱

词语在句子里,句子在段落中的安排是有一定的次序的,这是汉语在长期语言实践中形成的一个规律。违背了这个规律,就会出现表意不清,甚至错误现象。如“艺术创作的题材,要反复仔细地到生活中去检验和推敲”。显然,状语“反复仔细地”是修饰“检验和推敲”的,应当与它*近;“紧密地围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这个中心任务,积极开展工作”。是两种说法混用在一起,造成了语序混乱,应改为“紧密地围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的把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这个中心任务,积极开展工作”。

十四、标点符号误用

标点符号是“无声的语言”,同样也具有表情达意、传播信息之功效。标点符号的误用,同样影响公文的写作质量。如“《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这句话中,书名号常常误用做引号等。

现代公文用语“常见病”

第三篇:现代公文写作

行政公文具有十分独特和鲜明的特点:如权威性、法定性、程序性、时效性。其在治理国家、管理社会方面的作用主要是:法规作用、指导作用、协调作用、凭据作用、教育作用。

行政公文是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是依法行政和进行公务活动的重要工具,是我国最古老的一种文章体裁。

行政公文,简称公文。国务院2000年8月24日发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中列出了十三类公文,即命令(令)、决定、公告、通告、通知、通报、议案、报告、请示、批复、意见、函、会议纪要。这十三类公文在国家各级行政机关、群众团体、企事业单位实施管理、处理公务时广泛使用,是本课程讲述的主要对象。

行文关系

(一)直接隶属关系

直接隶属关系指上一级机关与直接的下一级机关之间的间接关系指处于同一垂直系统的,但又不是上下直接相邻的领导与被领导关系。如省人民政府与市下属的县人民政府之间的关系。

(二)间接关系

间接关系指处于同一垂直系统的,但又不是上下直接相邻的领导与被领导关系。如省人民政府与市下属的县人民政府之间的关系。

(三)业务指导关系

业务指导关系指各业务系统内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和下级业务主管部门之间的关系。如国务院的职能部门中国家财政部与省人民政府的省财政厅之间的关系。

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如省、自治区与国务院之间的关系。

四)平行关系

平行关系指处于同一系统内的同级机关、单位之间的关系。如省人民政府内厅、局、委等的关系,即财政厅、新闻局、公安厅、农业厅等单位之间的关系。

(五)不相隶属关系

非同一系统的机关之间的关系统称为不相隶属关系。如国务院农业部直属的某高校和教育部直属的某高校之间的关系。

请示与报告的区别

区别在于:第一,时间有别。请示跟报告相比,时间要求更紧迫。请示写的情况是未解决的,属于将来时,报告写的情况是已做过的,属于过去时;第二,内容的侧重点有别。请示着重于请示批准,报告着重于汇报工作;第三,要求有别,请示要求上级必须回复,报告则不必,只供上级参考。

请示的适用范围

请示作为报请性的上行文,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下级机关遇到新情况、新问题,因无章可循而没有问题或没有把握,需要上级机关给以指示时,要用请示。

(2)下级机关在处理较为重要的事件和问题时,因涉及有关方针政策必须慎重对待,需要报请上级机关批准时,要用请示。

(3)下级机关在工作中遇到问题,虽然有解决的办法,但由于职权、条件的限制,没有权力或没有能力实施这些办法,需要向上级帮助解决时,要用请示。

(4)下级机关对有关方针、政策和上级机关发布的规定、指示有疑问,需要向上级机关给予解答时,要用请示。

(5)下级机关之间在较重要的问题上出现意见分歧,需要上级机关裁决时,需要请示。

请示的概念和适用范围

(一)请示的概念

请示“适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的公文。请示为上行文,具有强制回复的性质。请示是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请示指示和批准的公文文种。请示主要用于:

1.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缺乏明确政策规定的情况需要处理;

2.工作中遇到需要上级批准才能办理的事情;

3.超出本部门职权之外,涉及多个部门和地区的事情,请示上级予以指示。

报告和请示的区别

(一)行文时间不同

请示需在事前行文;而报告在事前、事后、事中皆可行文。

(二)行文的目的、作用不同

请示旨在请求上级批准、指示、支持和帮助,需要上级批复,重在呈请。报告旨在向上

级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建议、答复上级询问,不需要上级答复,重在呈报。

(三)主送机关数量可以不同

请示只写一个主送机关。在遇到灾情、疫情等紧急情况需要多级领导尽快知道时,报告可写多个主送机关

(四)写法不同

报告的内容较杂,容量可大可小,侧重于概括陈述情况,总结经验教训,形式多样,表述灵活,体现报告性。请示内容单一,一文一事,侧重于讲明原因,陈述理由,表述事项,体现请求性,篇幅较小。

(五)结尾用语不同

报告的结束语一般写“特此报告”、“以上报告,请审阅”,或者省略结束惯用语。请示的结束惯用语不能省略,一定要写“以上请示,请批复”一类惯用语。

(六)受文机关处理方式不同

请示属办件,收文机关必须及时批复。报告多数是阅件,除需批转建议报告外,上级机关对其余各类报告不必行文。

报告和请示最大的相同之处是均属上行文。

一、调查报告的含义与特点

调查报告是对某项工作、某个事件、某个问题,经过深入细致的调查后,将调查中收集到的材料加以系统整理,分析研究,以书面形式向组织和领导汇报调查情况的一种文书。调查报告有以下几个特点:

1、写实性(真实性)。调查报告是在占有大量现实和历史资料的基础上,用叙述性的语言实事求是地反映某一客观事物。充分了解实情和全面掌握真实可靠的素材是写好调查报告的基础。

2、针对性。调查报告一般有比较明确的意向,相关的调查取证都是针对和围绕某一综合性或是专题性问题展开的。所以,调查报告反映的问题集中而有深度。

3、逻辑性(论理性)。调查报告离不开确凿的事实,但又不是材料的机械堆砌,而是对核实无误的数据和事实进行严密的逻辑论证,探明事物发展变化的原因,预测事物发展变

化的趋势,提示本质性和规律性的东西,得出科学的结论。

4、典型性。要有代表性,能够反映客观事物的全貌和本质。所揭示的问题是否具有普遍性,所运用的材料是否具有代表性,是调查报告成败的关键。一是调查对象典型;二是文章所运用的材料典型。

调查报告的种类主要有以下几种:

1、反映情况的调查报告。是比较系统地反映本地区、本单位基本情况的一种调查报告。这种调查报告的目的是为了弄清情况,供决策者使用。

2、总结典型经验的调查报告。是通过分析典型事例,总结工作中出现的新经验,从而指导和推动某方面工作的一种调查报告。

3、揭露问题的调查报告。是针对某一方面的问题,进行专项调查,澄清事实真相,判明问题的原因和性质,确定造成的危害,并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建议,为问题的最后处理提供依据,也为其他有关方面提供参考和借鉴的一种调查报告。

一、申请书

申请书是个人或单位为实现其愿望,对上级有所请求时所写的一种专用书信。表现为内容单一,主题明确,一般一事一书,即一份申请书只提出一个问题。申请书的结构由标题、受文对象、正文、结尾、落款、日期组成。

例如:入党申请书

例文:

证明信

XXX局:

贵(你)局XXX同志于X年X月在我校XX专业毕业,成绩合格,特此证明。此致

敬礼

XXX学校(公章)年月日

邀请书

邀请书是单位或个人邀请别人出席会议,参加活动所写的一种书信。它要写明邀请谁,在什么时间、到什么地点,做什么事情。结束常用“敬请光临指导”“敬请莅临”“敬候光临”等字样,带有邀请的语气。一般用红纸,有的还加花边。

例文:

XXX同志:

为庆祝本厂建厂五十周年,兹定于X年X月X日(星期X)下午二时在本厂工会俱乐部举行茶话会,敬请莅临。

此致

敬礼

XXXX厂工会委员会

年月日

求职简历的写法

(一)概念解说

简历,也叫履历,它是求职者向用人单位介绍其资格、职位、教育和工作经历等情况的文书,它是求职和人才流动的重要文书,它是求职者争取进一步面试的机会。

(二)格式内容

中文简历的格式内容包括以下4部分:

1.个人资料。包括求职者的年龄、性别、身高、民族、出生地、婚姻状况、住址等。

2.教育情况。一般只写大专(中专)以上的教育情况。中学的教育状况一般不要写上。

3.工作经历。一般按照时间顺序写上工作经历。

4.重大成果或者著作、特长。展现你的成功项目或出版的著作等。

* 注意:向企业求职,一般不要写上“政治面貌”、“家庭情况”、“组织意见”等。这些对求职用处不大,甚至有障碍

请 假 条

XX老师:

我因头痛发热,今天上午经医院诊断,系患急性肺炎,不能前来上课,特此请病假三天,请予批准。(附:诊断书一张)

此致

敬礼

学生:xx

年 月 日

一、学术论文的概念

学术论文是对科学领域中的学术问题进行深入、系统的探讨研究,并表述论证科学研究成果的理论性文章,也称科学论文或研究论文。学术论文旨在探求社会科学、自然科学领域里的新课题,提供新的学术信息,重在新的发现、创造

二、学术论文的特点

(一)创造性-新发现、新观点、新理论、新方法

(二)科学性-实践检验、论证、逻辑性、真实性

(三)理论性-理论阐述、结论

(四)专业性-研究领域、专业术语。

三、通知的分类

按内容和作用划分,通知可以分为:批转、转发性通知,发布性通知,指示性通知,告知性通知,会议性通知,任免或聘用性通知。

(一)批转、转发行通知

批转、转发性通知是批转下级机关的公文或转发上级机关以及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时使用的一种通知。其写法如下。

(二)发布性通知

这类通知主要用于发布行政规章

(三)告知性通知

告知性通知是将新近决定的有关事项告知受文单位时使用的通知。这类通知的内容非常广泛,如人事调整、机构的设立和撤销、机关单位隶属关系的变更、单位更名印章范围等。两种标题形式均可使用,正文写清告知事项的目的、依据和具体告知内容即可。

四)指示性通知

指示性通知是向下级机关部署工作,阐明工作活动的指导原则,要求下级机关办理或共同执行时使用的通知。其标题和正文的写法如下。

(五)会议性通知

这类通知专门用于通知召开会议的有关事项

六)任免或聘用性通知

这是行政机关任免、聘用干部时使用的通知。也包括设立和撤销机构的通知。

二、通报的种类和作用

通报一般可分为表彰性通报、批评性通报和情况性通报三种类型。

(一)表彰性通报

表彰性通报主要用于表彰先进人物、先进集体,介绍先进经验,达到激励先进、推广经验、指导工作的目的。

(二)批评性通报

批评性通报主要用于对工作中出现的影响较大的错误事件、错误的做法进行通报批评,借以告诫和教育人们吸取教训,引以为戒。

(三)情况性通报

情况性通报主要用于向干部群众传达重要精神或重要情况。使广大干部群众及时了解工作中存在的带普遍性的问题或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以便统一认识,统一行动,推动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四篇:生态观与环境

关于如何概括生态科学所提供的新思想,使它成为人类自然观的组成部分,国内外学者尚无一致的看法和界定。七十年代,苏联东欧和西方学者较多的称为“生态意识”,也有称为“生态智慧”、“生态思维”。80年代初,中国学者余谋昌称之为“生态观”。他认为生态观是生态系统的整体观。“生态观”这个名称是合适的,但是不能仅从思维方法上去把握,而应该在更广泛的自然观层次上来把握。

生态观应是人类关于包括人类社会在内的生态系统运动规律的基本认识和基本观点。这些基本观点建立在生态科学所提供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的基础上,并在人类-自然全球生态系统层次上进行哲学世界观的概括,能够用以指导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基本思想。生态观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对生态与环境复杂运动变化规律的认识、生态系统的整体运动规律以及人类在全球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

随着生态学的不断发展,人类曾经依次具备了关于生物个体的、种群的、群落的以及系统论的几种生态观。60年代以来,生态学研究的重点由以生物界为中心转向了以人类社会为中心,从而开始了生态学与社会科学愈益结合的发展趋势,因而人类现在又逐步获得了关于社会经济的生态经济观、关于伦理道德问题的生态伦理观、关于社会法律问题的生态法学观、关于社会政治问题的生态政治观、关于哲学理论问题的生态哲学观、关于美学问题的生态美学观等一系列全新的生态观。各种生态观的形成,进一步增强了当今时代“生态学化”的趋势和特点。

被动适应自然

在人类社会早期,由于生产力极其低下和人类自身的局限性,人类对各种自然现象和过程所知有限。在神权论思想的束缚下,人们相信世界为“神”所创造,对自然规律一无所知。人们面对广漠而变幻的自然界,充满了无知与恐惧。自然可随时随地使人类丧失其存在的可能,而人类只能被动地顺应自然,完全依赖自然而生存。这一阶段,人与自然的关系是“附属”关系,即人是自然的奴隶。

二)利用与顺应自然

到了农业时代,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逐渐摆脱了神权论思想的束缚,利用与改造自然的主动性、积极性不断提高。对自然的干预酿成了人类历史上难以挽回的损失与一幕幕悲剧,如巴比伦文明、玛雅文明的湮灭等等,不胜枚举:总的来看,这时人类对自然的改变尚未超出其容量,人与自然的关系仍维持着大体的平衡。这一阶段,人类强调的不是与自然的对立,而是与自然的协调与适应,如老子、庄子所强调的“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就是这种关系的生动写照。三)征服与统治自然

19世纪以来,随着工业文明的兴起,科技与生产力迅速发展,人类在加快向自然索取的同时,产生了征服自然、主宰自然的行为哲学,人类在自然面前变得越来越神气,如培根“知识就是力量”,主张通过获得知识达到对自然的统治,笛卡儿宣称“人

是自然界的主人和所有者”等,这些机械论与“人类中心主义”的观点,将人与自然的关系视为征服者与被征服者的关系,将人类视为自然的“主人”,对自然资源进行掠夺性开发、利用。然而,令人始料不及的是,科学技术像一把双刃剑.在为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物质文明的同时,也造成了各种各样的生态问题,如大气污染、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水土流水、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锐减等。面对工业化引起的环境公害肆虐,各国学者、政治家和公众逐渐以科学的、理性的态度开展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再讨论、再认识:

(四)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从生态学的角度看,人类不过是地球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组成成员,与其他物种一样是自然大家庭中的普通一员。人类与其他物种的关系是平等的,虽然人类具有智慧,可调节生态系统的功能,但这并不等于说人类优于其他生物,可以将自己视为自然的主宰,可以随心所欲地支配自然。如著名生态学家莱奥波德(A.Leopold)在《大地伦理学》一书中指出的:“大地伦理学改变人类的地位,从他是大地-社会的征服者转变到他是其中的普遍一员和公民。这意味着人类应当尊重他的生物同伴而且也以同样的态度尊重大地社会。”“在人类历史上,我们已经懂得(我希望懂得),征服者的任务是最终征服自然。”人类只有改变征服和统治自然的对立关系模式,重建人与自然的伙伴关系模式,自觉地将自己视为自然大家庭中的平等成员,与自然协调发展,才能保住人类的生存根基。否则,过分地夸大人类自然的能力与作用,对自然为所欲为的行为后果,必将导致人类走向生存危机。日趋严重的生态危机就是自然对人类无情报复的具体体现。

生态科学所以能够成为人们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科学基础,这是由生态学的性质和一个世纪以来的发展结果所决定的。海克尔开创的生态学这一研究领域是以有机体与环境之问的相互关系为研究对象的,这就决定了它必须综合地研究各种生物与各种环境的复杂关系,而且随着研究的深入,所涉及的因素的范围也必然越来越多、越广。生态学在它的历史发展中,出现了两次大的领域跨越。

在生态学刚刚诞生的一段时间里,它是沿着生物学的方向发展。由于生物种类的生活环境的多样性,生态学出现了众多以生物为中心或以环境为中心的分支学科。如植物生态学、动物生态学、微生物生态学、陆栖生物生态学、水栖生物生态学、寄生动物生态学等,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出现一系列次一级分支学科。生物种是以群体形式存在的,十九世纪末生态学便从个体生态学发展到研究种群与环境关系的群体生态学。群体的数量统计、定量关系,以及运动变化规律的预测和控制的需要,促使生态学与数学紧密结合,从而诞生了数学生态学。现在人们普遍将生态学看成是生物学中的一门数学。

生物与环境的紧密关系使生态学一开始就与地球科学、物理学、化学广泛相互影响。随着物理、化学和地球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在生态学中的应用,产生了物理、化学生态学两大分支学科。生态学与地球科学的结合产生了众多不同地理环境的生态学分支学科,同时使农业生态、林业生态、工业生态以及环境科学中的许多根本问题找到解决的办法。

随着生态学考察因素的增加,研究本身对全面性、客观性的要求,20世纪30年代,生态学家开始用“生态系统”概念来说明生物与环境的整体、运动变化特征。“生态系统”概念的提出,不仅指导了生态学乃至整个生命科学的发展,也对系统理论、系统方法发挥巨大影响。当生态学从个体、群体、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各个层次来说明生态运动的规律时;当生态学应用物理、化学、地球科学、数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来揭示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时,才真正将生态运动的复杂变化暴露在人们眼前。至此,生态学也便在数学和整个自然科学范围内广泛互相渗透发展成为生态科学群。这是生态学从生物学范围向整个自然科学的一次领域跨越。

生态学的第二次领域跨越是从自然科学范围向社会科学范围的跨越 20世纪50年代以来,适应社会生产实践和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需要,生态学迅速从以生态为主转向以人类和人类社会为主开展研究。人类是生物界的一个物种,它与环境的关系中必然有一系列生物学的特性,因此也就必然有一门研究人类种群生态学特性与环境之间关系基本规律的人类生态学。这门学科本来应该是一门属于自然科学的生态学分支学科。但是由于人类的社会活

动已经使自身生态学特性所需要的自然环境发生巨大变化,甚至破坏了自身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自然及其生态系统的平衡。这里涉及到的是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因此人类生态学从一开始就不限于人类生物学特性与环境关系的研究.甚至更侧重于以社会为主体。人类生态学便同时也称为社会生态学。社会生态学的发展,已经分化出生态经济学、生态法学、生态美学、生态伦理学等学科。同时,生态历史观、生态政治观的研究也正在逐渐展开。这些将人类社会、科技、经济、政治以及伦理道德和美学纳入生态系统的研究可以使人类-社会-自然更好地河蟹起来。

生态科学的发展给人们展示了它的高度概括性和整体化特征,它的许多基本原理和方法已经超越了一般生物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而具有一般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意义,能够成为人类自然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从生态科学的研究内容上看,它是对生物体和环境多个层次的研究中获得的认识成果。这些层次可以从分子、细胞层次直到生物界、智慧圈;也可以从一小块田块、小水池到全球环境、整个宇宙空同。生态学研究内容的整体性,系统性使它的认识成果具有广泛的普遍性。

其次,从表现形式上看,生态科学的有些基本原理和方法,已经达到一定的抽象和概括的高度。特别是五十年代以来,生态学与哲学、社会科学的结合、使人们从具体的生态学知识发展到人类与自然的相互作用的一般规律。而今,“生态”、“生态环境”、“生态平衡”、“生态系统”等生态学的概念已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被广泛使用。

可持续发展观

生态观形成于近几十年来辩证思维的广泛传播和自然科学、系统科学全面发展的时代,在全球生态系统复杂联系面前,形而上学的观点是不中用的。生态学的研究,必然要普遍采用综合的、整体联系的思维和方法。美国亨德莱在《生物学与人类未来》一书中用生态模型分析一块洋白菜地与它有关的生物所构成的生态网络,大约有210个种群与它有关,再加上无机环境.其构成的联系密如蛛网。建立在生态科学基础上的生态观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思想,它能在处理人与自然的矛盾中发挥重要作用。

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人与自然的矛盾便日益尖锐。特别是五十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的盲目增长,使人类与自然的尖锐矛盾到了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地步。1972年,罗马俱乐部发表了限制增长的研究报告(译为“增长的极限”),它提醒人们如果继续五十年代以来的增长模式,世界将要面临一场崩溃性的灾难。经过以后二十年的争论和反思,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里约宣言》和《2l世纪议程》等重要文件,敦促各国政府承诺为促进可持续发展而共同行动。可持续发展观终于得到世界各国政府和各界人士的认同。

可持续发展观与生态观有着内在的本质联系。可持续发展观是在人类社会与自然生态环境发生尖锐矛盾、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即出现难于发展、不可持续发展的情况下提出的;生态观的形成主要也是人与自然一系列新问题的背景下提出的。生态观力图按照人类社会在全球生态系统中的适当地位,按照生态系统的整体运动规律来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可持续发展观力求在当前人与自然关系十分紧张的条件下,寻求人类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的道路。生态观着眼于全球整体性和全球生态系统运动变化的长期性、复杂性;可持续发展观考虑的是全球的可持续发展,不是以一个地区、一个城市、甚至一个国家为发展的目标。可持续发展着眼的是子孙后代的发展。总之,生态观和可持续发展所面对的社会经济、科学技术背景条件是一样的,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共同的,目标的时空特点是一样的。生态观是人类自然观的组成部分,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客观规律的一种认识,而可持续发展观则是在对全球人口、自然、资源、能源、环境等经济、社会与自然系统进行定性和定量的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的价值观体系。由此可见,生态观是可持续发展观的重要思想基础。

作为可持续发展的主体——人类社会及其自然环境整体,必须遵守自然生态规律。在生态系统中,同其他种群相比较,人类是唯一在一切生物群落区占优势的种群。人既是消费者,又是生产者,人类以生物圈的生态功能为基础。参与生物圈的自然过程,给自然界增加了前所未有的生态因素。但是这种因索既可以提高生态圈的有序性、促进它的发展;也可以破坏生态圈的自然平衡、引起生态退化。因此.人既是生态圈的宝贵资源,又是最具有破坏性的力量。虽然由于人类的劳动和智慧,已在地球上逐渐形成了一个以人的科学思想和技术文明为特征的智慧圈。人类可以以文化进化使环境与自身需要相适应,但是人类还不能完全取消自己的生态学进化。文化进化并不能使人类完全控制自然,也不能使人类独立于生态系统之外。因此,人类社会必须遵守自然生态规律。人类只有在正确的生态观的指导下,按照自然生态

规律办事,才能使智慧圈与生物圈协调一致,才有全球的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包括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又是资源、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生态系统各部分的功能如果能够在较长时间里处于互相适应、互相协调的生态平衡之中,它的自我调节能力就比较稳定,有机体的种类和数量的生长能力就正常的增长,即自然生产力就高。对于耕地,只有不断补偿其所输出的肥力,才能五谷丰登;对于树林,只有采造结合,才能青山常在;对于湖波河海,只有捕养并重,适时适量捕捞才有丰盛的鱼类资源:对于环境排气排废,只有限制在它的自净纳污能力之内才能永保山青水秀、空气清新。因此,只有在正确生态观的指导下,维护、保持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才谈得上资源、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一条漫长的道路。它不仅有思想观念上的转变,更有许许多多的实际行动需要解决。如何持续发展的标准是什么?如何评价生产效益和生态教益?如何评价环境价值、环境质量?如何保持和维护可再生资源?如何制定正确的人口政策?这些都需要生态观的正确指导。正像生态学“迅速发展成为和男女老少每天生活有着密切联系”的学科一样,生态观也应该成为每一位地球村民自觉的自然观。

第五篇:观《巴拿马生态》有感

观《巴拿马生态》有感

跟随着镜头,视线一路穿越浓密的绿色帘幕,进入因独立于巴拿马群岛而生长茂盛的原始雨林,这是一个由动植物间复杂的伙伴关系而维持的热带天堂。对于一些享有恩典而能够来到此地的研究人员来说,这个保护区引发了他们探究雨林最深处秘密的渴望,并给予了他们一窥大自然和谐壮丽景致的难忘经历。在他们所能认知的感情范围内,这里,就是世界上最后一个最美的地方。

穿行在繁茂的雨林之间,只见得不同的树种层层叠叠将这一片广袤的土地严实地包裹起来,从地表到高空,蓊郁的枝杈遮得整片林子只有极少的光线能够洒落下来,透过不同叶片之间的缝隙,零落成没有规则的细碎光斑。然而,在航拍的技术效果之下,雨林却呈现出连绵起伏的山峦状,仿佛郁绿的锦缎绵绵地延伸开来,郁郁葱葱地看不到尽头。巴拿马巨树上,玫红色的花冠缀满整株树的枝丫,嵌进这一巨幅的郁绿锦缎里就显得格外突出,像是精心绣制出来的花繁锦簇,一开场就温暖了观者的眼睛。

或许很多人儿时都有过光着脚丫坐在大树顶端唱歌的愿望,但我想,没有哪一棵树,能比巴拿马巨树更让人畅怀了。视线跟着一位女研究员攀爬上雨林中最高的那棵巨树的树冠,细细端详这一方几乎可以独立的生态系统,由苍茂的森林到多叶的树阴,不由得惊异于在此地生活、喂食、养育以及死亡的奇特物种,并沉思于掠食者与和平生活者之间的互动关系。我很想知道,如果有一天我也能坐在那样的树冠上,被满满的红花绿叶充斥着的眼睛,是不是会不自觉地湿润?流淌其中的,我知道那不会是泪水,而是对于自然无限的动容与崇敬。

巴拿马巨树傲然站立在这片雨林的正中央,荫盖浓密地向外铺展,她是雨林里的老人,地位高贵,姿态自然也雍容华贵。然而,若是回想起从一粒幼小种子长成这参天大树的那成百上千年光阴,怕是也会放下这高傲的姿态,兀自感慨一番吧。艰难地依靠蝙蝠、鸟类和松鼠的盘带才能扎根土壤,贪婪地攫取少得不能再少的阳光、水分和养料才能慢慢发芽,小心翼翼地躲避着各种各样可能发生的灭顶之灾才能继续生长,镜头下那一株纤弱的嫩芽在风里瑟瑟颤抖的样子像极孩童年幼时无助的脸庞,恨不得捧进手心里呵护起来。成长如此缓慢,这个过程里所有的惊惧与疼痛,也许成为最终成材的注脚,也许,也就腐烂在了泥土里,留不住的生命的痕迹。然而,大自然就是这样,如同云卷云舒、花开花落一般,本不容人有多少反抗的余地。

如果说在静默的植物世界里,这种力量的声音尚且喑哑的话,那么在跳跃的动物世界中,这种力量就显现出了更为磅礴的气势,直接体现着 “物竞天择”的强大法则。在地球漫长的生物进化过程中,大自然用它瑰丽的想象书写了无数足以让人动容成千上百次的华美篇章,而这,镜头下的世界,不过是其中一个小小的段落而已。

黑夜里此起彼伏的蛙鸣声中,那些晶莹剔透的受精卵,一颗一颗宛如太阳初升之前滴落草间的透明露珠,紧紧地排在一起,似要绽放出满满的生命的喜悦一般。然而,真正等待着它们滑落的却是水塘里鳄鱼们的血盆大口,一粒一粒下来,叮叮咚咚,残酷得连一朵涟漪都不会荡开。而另一边,却是会分泌蜜汁讨好蚂蚁求得它来保护自己的蝴蝶

幼虫,不仅如此,它们甚至还懂得利用自己身体的蠕动发出曼妙“歌声”来吸引蚂蚁,在这一保护神的庇佑下安然等到破茧成蝶翩跹起舞的那一天。生命的夭折和新生在自然的怀抱里如此相干无事地同时上演着,却又显得这样相得益彰。或许这才是自然最本源的东西,也才是人类一直致力于深深探索的奥秘。

在自然面前,人类的存在如此渺小,然而,正如佛语所云:“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如来”,无论是对于渺小的存在个体,还是对于庞大的自然全部,都应该怀抱一颗谦卑的心灵,因为在自然所拥有的让人动容的力量之前,除了景仰与颂扬,我已想不出还能再说些什么。这是一部美轮美奂的纪录片,的确,巴拿马雨林无愧于“世界上最后一个最美的地方”的美誉,就连残酷的适者生存,在这里都不会沁上血腥的味道。在自然力与美的交相辉映下,我想,我在这部片子里看到了生命最初的源头。

下载浅论现代公文生态观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论现代公文生态观.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现代企业市场营销观

    现代企业市场营销观经营者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就需要不断地提高管理水平和经营能力,适应市场的变化。在新一轮市场竞争中,企业应持怎样的市场营销观念呢? 现......

    现代公文写作与处理:公文处理

    文 章来源莲山 课件 w ww.5 Y k J.COm 9 现代公文写作与处理:公文处理 公文的处理一、公文处理的概念 公文处理是包括公文拟制、办理、管理、立卷、归档在内的一系列衔接有序......

    现代公文标题写作技巧及其“常见病”

    现代公文标题写作技巧及其“常见病” 赵忠山 (齐齐哈尔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黑龙江 齐齐哈尔161006) 发表于《应用写作》2001年第11期 [关键词]公文;标题;“常见病” [摘 要]......

    现代公文写作[精选多篇]

    公文写作(公选课)作业 一、填空题: 1.发文机关标识,又称( 版头 )。 2.(发文字号 )简称“文号”。 3.不带密级的公文称之为(普通文件)。 4.不需要标注紧急程度的公文称作(平件)。 5.( 秘密公文......

    传统文化中的生态观(精选)

    传统文化中的生态观 李春颖 中国政法大学国际儒学院讲师 课程前言 大家好,这一讲我们来一起看一看,一起谈一谈传统文化中的生态观,其实讲到生态观,“生态”特别像一个现代的词语......

    生态文明观调查心得

    生态文明观调查心得 本学期老师教给我们一次实践活动,是关于大学生生态文明观调查,这次活动的目地在于增强我们大学生的生态文明观意识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总体布......

    我的生态文明观

    浅谈生态文明建设视野下的高中生生态道德教育 J28001 丁贤珍 生态文明建设视野下学校生态德育的价值及实现 李春青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把“生态文明”写入党代会......

    现代校长的教师观范文

    “ 众 里 寻 她 千 百 度 ” ——谈现代校长的教师观 徐 跃 前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发展教育,师资先行。在新的一轮课改如火如荼的进程中,作为现代校长,要管理好学校,笔者认为最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