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推行阳光司法实践与思考(大全5篇)

时间:2019-05-12 17:46: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法院推行阳光司法实践与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法院推行阳光司法实践与思考》。

第一篇:法院推行阳光司法实践与思考

法院推行阳光司法实践与思考:

观察与思考

司法如何沐浴阳光

—浙江法院推行阳光司法的实践与思考

□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联合课题组

一、浙江法院推进阳光司法的基本情况

(一)严格落实审判公开原则,不断拓展司法公开的范围

1.&8194;加强立案公

开工作。全省法院近年来通过深入开展立案接待大厅规范化建设活动,立案接待大厅的功能大大拓展。一是增加了公开窗口。除原有的立案、缴费、信访接待、导诉、判后答疑和人民调解等窗口外,很多法院新增案件进展查询、诉讼材料转递、约见法官、法律咨询、立案调解、财产保全担保等窗口,大大提升了立案窗口的便民服务职能。二是扩大了公开内容。全省很多法院将诉讼费收费标准、工作职责、司法救助制度、信访注意事项和处访规定、法官纪律规定等在醒目位置公示。三是拓展了公开方式。全省法院积极创新立案模式,开展网上立案、提供热线电话服务,真正做到司法为民。

2.&8194;努力提高庭审的透明度。全省法院严格落实公开审判制度,一审案件除有法定情形外,一律公开开庭审理,同时不断提高二审案件开庭率的比例。各地法院还依托现代信息技术积极尝试庭审录音录像、直播录播,不断提升庭审的公开透明度。11月,浙江高院对社会广泛关注的德国菲尔马公司与衢州力恒动力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专利侵权纠纷上诉一案实施网上庭审直播,并邀请部分在浙全国人大代表、省市人大代表及在校学生旁听了庭审,效果很好。近几年全省很多法院还积极利用网站等现代技术平台开展庭审直播活动。

3.&8194;切实加强执行公开。一是不断扩大执行公开的内容。将查封、扣押、冻结、划拨等措施以及执行中的重大进展及时告知当事人和利害关系人。二是建立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构建执行联动机制。将全省法院超过6个月未结案件和所有程序终结案件的失信信息在省公共联合征信平台“信用浙江网”上发布。三是推行委托拍卖与审判执行相分离机制,实施司法拍卖改革。10月浙江高院出台《浙江省人民法院实施〈人民法院对外委托司法鉴定管理规定〉细则》,健全完善司法拍卖制度。通过实行拍卖机构名册制度,并实行拍卖机构淘汰制,进一步规范了拍卖行为。

4.&8194;积极推进听证公开。一是加强制度建设,制定了《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执行案件听证的规定》、《减刑假释案件公开听证规程》等文件,完善听证程序规则。二是不断拓展听证公开的案件范围,包括:申诉、申请再审案件、涉法涉诉信访案件(特别是上访老户案件以及“无理访”案件);案外人异议、执行异议、不予执行的申请、多个债权人申请参与分配及其他人民法院认为有必要听证的执行案件;非诉行政执行案件;职务犯罪及严重暴力犯罪案件中被告人的减刑、假释案件,等等。

5.&8194;扩大裁判文书公开途径和范围。目前,全省103家法院都建立了门户网站,开辟了“裁判文书”栏目,仅浙江法院网就公布裁判文书共计35万余篇。各地法院还积极探索裁判文书上网公开办法,以制度化的方式确保裁判文书上网公开工作的积极开展。如湖州中院早在6月就出台了《湖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关于裁判文书上网公开的暂行办法》,对裁判文书上网公开的范围、公开文书的审核、流程及管理进行了明确规定。

6.&8194;拓展审务公开。一是建立完善新闻发布制度。,全省法院共召开新闻发布会93次,其中浙江高院举行7次,发布新闻报道1800余篇,赢得了社会各界对法院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二是完善网络舆情研判、应对机制。浙江法院在应对杭州“5·7”交通肇事案、“南浔强奸案”等舆情事件中,第一时间发布权威信息,主动回应社会关切,不但坚守住了法律底线,也及时平息了社会舆情,取得了良好效果。三是积极开展“公众开放日”活动。截至5月,全省法院已组织“公众开放日”活动457次,邀请社会公众3万余人次。四是完善行政审判“白皮书”制度。自起浙江高院连续四年以年度行政审判“白皮书”方式,向省委、省政府专题报告全省法院行政案件司法审查情况,全省法院共发布76份行政审判“白皮书”。五是加强与媒体、记者、公众的交流。以来,浙江高院齐奇院长、朱深远副院长及高院业务庭10位庭长先后作客浙江在线网,就公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与网民进行在线交流,网民反响良好。杭州中院、金华中院、台州中院等法院院长也都有与网民互动交流。六是自觉接受全面监督。全省法院坚持步子向外,走出去,请进来,主动接受人大、政协、检察以及社会各方面的监督,切实提高廉洁水平,不断增强司法公信。

(二)抓科技助推,提升司法公开的信息化、现代化水平

1.&8194;推进数字法庭建设。通过全省法院的共同努力,全省1370个审判法庭中,除极个别因场地建设原因未建成外,都已建成数字化法庭;同时全面推

行庭审同步录音录像,目前,全省已有80个法院实现全部开庭案件的录音录像,另有23个法院对部分案件进行了录音录像。实现庭审检查、观摩,远程提讯被告人、证人远程作证,远程庭审和网上庭审直播等。通过数字法庭系统监督法官的庭审行为,使司法更加透明、公开,让公正“可定格”、“可再现”、“可复制”。

2.&8194;加强法院网站建

设。目前浙江103家法院都已建成互联门户网站,将开庭公告、典型案例、司法动态和法律法规等信息在网站上公开。有的法院还公开审理流程、法院规范性文件等信息。浙江高院还于开通浙江法院网案件进展查询系统,包括案件的案号、立案日期、案由、当事人姓名或名称、案件承办人和合议庭组成人员名单、案件流程等信息,并于10月下发文件,进一步规范案件信息查询工作,解决案件信息录入的及时性、完整性问题,切实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3.&8194;拓展电子审务。全省各级法院除积极利用数字化法庭开展远程庭审和网上庭审直播等活动外,还将网络延伸到看守所。目前,全省已有86个法院建立了88个远程视频室,3个在建设中,实现大部分事实清楚、证据充分、争议不大的刑事案件的远程审理。,全省法院开展简易案件远程庭审、提讯1846次,配合最高法院完成远程提讯37次。

4.&8194;加强信息外联对接。近年来,全省法院积极推进法院与政府相关部门内网“点对点”执行查控机制建设,还向省信用中心提供未履行人民法院生效裁判的失信信息25万余条,使被执行人在融资、投资、经营、置产、出境、高消费、注册新公司、获得荣誉、从业任职资格等方面,受到全方位的限制或禁止。

全省法院通过加强司法公开,推进阳光司法,司法公开硬件、软件配置水平明显提高,司法公开机制、制度等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社会公众对全省阳光司法的评价也较为肯定。根据此次调研问卷调查显示,共有62%的被调查者对浙江省司法公开情况明确评价为“较好”及“好”。

二、阳光司法运作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

近年来,浙江法院积极推进司法公开,阳光司法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但由于受各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全省阳光司法仍存在着很多亟需解决的难题。

(一)司法公开的理念有待于进一步深化

1.&8194;部分法院存在认识偏差,甚至采取“选择性公开”。司法公开事项按照功能侧重不同大致可区分为三类:一是有利于法院自身管理的公开,如数字法庭建设、拍卖公开等;二是有利于法院开展工作的公开,如“执行老赖曝光”、“公众开放日”等;三是有利于当事人和社会公众的公开,如案件信息网上查询、诉讼档案电子化、裁判文书上网等。很多法院在推进前两类型的司法公开,尤其是第二类司法公开的积极性较高,而推进第三类司法公开的积极性则相对较弱,少数法院对司法公开比较消极,甚至采取“选择性公开”态度。

2.&8194;法官对司法公开的认同感不强。司法公开的很多举措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法官的具体行为,但通过与法官进行座谈发现,实践中仍有不少法官对于司法公开的认同感有待深化。这种现象在基层法院表现得尤为明显,一些基层法官认为,裁判文书上网发布势必给法院和法官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和额外的工作量。法官对司法公开的认同感不强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司法公开的深入有效开展。

3.&8194;社会公众对司法公开活动的参与意识不强。社会公众的积极参与有助于法的精神和司法的价值扎根于社会公众心中,能有效促进司法公开目标价值的实现。但由于中国社会长期以来缺乏法治的传统和观念,社会公众的法制意识不强,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社会公众法制意识的形成,影响司法公开工作的实效。

第二篇:法院文化建设的的实践与思考

法院文化建设的的实践与思考

环翠区人民法院副院长 丛萍

法院担负着履行国家审判权利、保障司法公正、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职能。大力加强法院文化建设,对于提高法官职业素质、提升法院形象、促进公正与效率的实现有着鲜明的时代特点和重要的现实意义。近年来,环翠区法院在深入调研和虚心学习、借鉴其他法院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推出了一系列举措,大力推进法院文化建设,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对法院文化内涵和功能的理论思考

正确、深入地把握法院文化概念、内涵及其功能,对于文化建设的规划和实践起着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什么是法院文化?一般理解为:法院文化是法院群体(以法官为主体的法院工作人员)在长期的审判实践和管理活动中,逐渐形成的具有法院特点并得到共同遵循的价值观念、思维模式、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关联的物质载体的总和。

(一)法院文化的层面内涵

1、精神文化。法院的精神文化包括法院在审判、管理、教育等活动中形成的独具法院特征的意识和价值观念、理想信念、价值理念、群体精神等意识形态,它是法院文化结构的基础部分,也是法院文化的核心层面。

2、物质文化。它是法院文化结构的外在部分,主要包括法院整体环境、审判建筑特征、法庭格局装备、人员服饰 仪表、生活娱乐设施以及裁判文书风格等。

3、管理文化。管理文化是处于中间层面的法院文化,主要包括法院规章制度、管理规定、组织机构和运作模式等内容。

4、行为文化。行为文化是浅层的法院文化,是法院精神文化的折射。它是法官及其辅助人员基于共同的理想信念、群体精神以及思维模式等意识在行为上的具体表现,包括审判行为、社交行为、职业行为规范等。

5、审判文化。审判文化是法院文化的表现形式,是法官文化的具体体现。包括了法官学习、修养、作风、礼仪等诸多方面

法院文化的层面内涵丰富多样,各个层面紧密相联、不可分割、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精神文化是法院文化建设的思想基础和导向动力,是法院文化的灵魂和精髓,为物质文化建设的发展提供精神支撑和思想保障。物质文化是法院文化的外在表现和载体,是法院文化的物质基础,决定着法院整体文化的形成和发展;管理文化是约束和规范其他层面法院文化的保证条件;行为文化和审判文化是法院文化的动态体现,对提高审判水平和办案质量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各个文化层面的有机结合,形成了有机统一的法院文化体系。

(二)法院文化建设的现实意义

文化是人类文明积累和发展的结晶,它反映和体现了生 产力发展水平。文化本身又具有导向、凝聚、激励、改善、约束、辐射等基本功能与作用,它对人类的生活起着积极的影响。法院文化作为一种特有的司法文化形式,对于弘扬现代司法文明、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在推进“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可估量的示范作用和影响力,它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与智力支持。同时,建设先进法院文化也是新时期、新形势、新任务对人民法院发展提出的新要求。

二、法院文化建设的思路与措施

通过对法院文化概念、层面内涵及其现实意义的解读,可以看到,法院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基础性工作,也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长远规划,统筹安排,积极稳妥推进。加强法院文化建设,总体思路是:以十六大精神为指导,以推动司法体制改革和法官职业化建设,提高法院队伍整体素质,保障司法公正与高效为核心,以培育法院共有精神、确立现代司法理念、强化法官职业道德,营造崇尚法律、尊崇法官、鼓励进取、凝聚人心的良好氛围为着力点,全面规划,整体推进。近年来,依据文化建设的总体思路,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几方面的措施。

(一)围绕精神文化建设,做强支撑点,在政治建院上实现新跨越。法院精神文化是先进法院文化的精髓,是法院群体的灵魂,它支配着法院群体的价值取向,决定着法院群 体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我院以建设一支高素质法官队伍为目标,加强教育培训,强化各项措施,全力营造健康、积极向上的精神文化氛围。

1、抓好“八荣八耻”教育,引导干警树立社会主义道德观。开展了以“爱心、孝心、诚心、公心、忠心”为内容的“五心教育”,大力倡导对祖国热爱、对父母孝顺、对朋友诚心、对社会奉献、对事业忠诚的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使广大干警懂得既要崇尚职业道德,成为好法官;也要注重家庭美德,做个好成员;还要遵守社会公德,当个好公民。

2、抓好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引导干警树立正确的执法观念。教育活动中,我们着重强调在执法过程中要全面强化五个理念,正确处理好五个关系,即:强化依法治国的理念,处理好人民法院与政府工作的关系;强化司法为民的理念,处理好严格执法与人性化服务的关系;强化公平正义的理念,处理好公正执法与人情往来的关系;强化服务大局的理念,处理好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的关系;强化党的领导的理念,处理好独立司法与党委领导的关系。并通过设立爱岗敬业教育园地、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主题演讲、征集法官之歌、推选名言警句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使这五个理念逐步深入人心,进而有效地指导自身的司法行为。

3、抓好和谐司法理念教育,引导干警创建法院内、外和谐的司法关系。组织干警收看台湾学者余世维教授的管理 学讲座,传授如何提高沟通、创新、团结协作等能力,观看于丹教授的《论语》心得讲座,引导干警明白人与自然及其他事物的和谐之理,用科学和谐观念看待事物,对待他人。通过学习,倡导在法院内部营造心灵相通、工作相融、人缘相亲、和谐合作、团结向上的工作氛围;在法院外部寻求和构建一种和谐的诉讼模式,倡导诉讼当事人之间的依法诉讼、诚信诉讼、文明诉讼、积极诉讼、平等诉讼,形成和谐诉讼秩序。

(二)围绕物质文化建设,做优结合点,在基础强院上搭建新平台。物质建设是法院文化的物质载体。夯实法院物质基础,对树立法院权威,维护法律尊严具有重要作用。我们主要抓了以下两点:

1、加强信息化建设。安装了数字监控、音响系统和电子显示屏,开通了法院局域网,实现了与省市法院的三级联网,安装了法院综合管理、电子公文传输系统,实现了审判、办公的现代化。开通了电子印章系统,实行人民法庭网上立案、电子签章,极大地方便了群众诉讼。目前,我院审判人员人手一台电脑,基本实现了办公设施现代化、信息传输网络化,有效地提高了审判工作效率。

2、加强文化设施建设。为了丰富干警的业余文化生活,建设了健身房、乒乓球室等体育活动设施,并创办了法院图书馆,图书馆由图书、报刊阅览室和电子阅览室组成,图书、报刊阅览室藏书丰富,排放整齐。对图书馆每年投入数万元用于购买图书和订阅报刊杂志。电子阅览室电脑均以宽带连接互联网,法官可以从这里了解时事政治,与外界交流经验,投发新闻、调研稿件。这些体育文化设施的建成,对丰富干警业余生活、提高人文素质提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围绕管理文化建设,做实着力点,在制度建院上取得新突破。法院管理文化凝结了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其主要标志是培养干警群体意识和规范干警道德行为的制度化管理模式。近年来,我们突出抓好制度建设,向管理要效率,以管理促提高,有效推动了以审判工作为中心的各项工作的开展。

1、全面加强制度建设。按照“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工作要求,积极探索依法管理法官队伍的办法和配套措施,进一步建立健全法官队伍日常行为规范和司法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通过定岗定责,细化目标,量化考核,硬化奖惩,把每个干警的工作纳入日常管理机制中来,形成用制度管权、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人的运作机制使各项工作走上规范化、秩序化、科学化的轨道。

2、着力加强审判管理。专门成立审判管理办公室,建立健全审判质效指标评估体系。按照我院审判管理工作规范,对审判、执行工作流程进行规范化管理,特别是对审限、执限进行严格管理,加强质效指标考核,逐步形成了评查、通报、处罚等按章办事的机制。

3、完善内外监督制约机制,确保队伍廉洁司法。内部监督上,着重建立完善了干警廉政档案制度,依照最高人民法院制定的《法官行为规范》的规定,对干警司法审判和业外活动等各个方面进行了进一步的细化分解、量化标准,建立干警廉政档案,运用廉政档案评优劣、定赏罚,使党风廉政建设由软指标变成了硬任务;为进一步增强廉政教育的针对性、有效性,我们组织干警到威海监狱进行警示教育,听服刑人员讲述自己由国家干部蜕变为罪犯的过程,他们发自内心深处的忏悔为干警敲响了自我约束、拒腐防贪的警钟。外部监督上,做到了“三个自觉接受”。自觉接受人大的权力监督:定期向人大报告工作,认真落实人大指示和提案,坚持每年召开两次人大代表座谈会,寄一封征求意见信,从反馈意见中找出队伍存在的问题;自觉接受法律机关的法律监督和上级法院的审判监督:定期和检察机关召开座谈会,交流工作,接受监督,对于上级法院发回重审、改判的案件,实行案件分析会制度,组织办案人员全面总结,深入研讨,认真自纠;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民主监督:通过院长接待日制度,了解群众对法官和其他工作人员工作作风、办案水平、廉洁执法等方面评价,掌握队伍动态。还在电子滚动显示屏上,向当事人定时播出法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廉政制度和监督电话等,以方便群众随时举报监督。

(四)围绕行为文化建设,做牢立足点,在作风塑院上树立新形象。行为文化是法院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是对法院群体各类行为的规范要求。我们抓好行为文化建设的主要措施是:

1、倡导文明用语,规范司法文明的细节。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了全院文明用语和行为规范标准,要求干警工作时间统一着装、中午严禁饮酒、按时上下班和严格遵守会议制度,做到仪表整齐、风纪严整、举止端庄、行为规范。文明用语则从接待来人、接打电话、外出执行公务等五个方面提出了20条规范用语和10条禁止性用语,通过文明用语和行为规范标准的实施,使干警从小事抓起,从细处做起,规范好自己的言行举止,树立起文明执法、热情服务的良好形象。

2、开展庭审观摩,促进庭审活动规范化。我们把开展庭审观摩活动作为规定庭审行为、提高庭审能力的一项重要举措来抓。每年开观摩庭十几次,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基层组织代表参加,主要确定由各业务庭长、审判骨干担任审判长,选择相对复杂的案件进行庭审示范,组织其他干警台下观摩,让审判员在真案实例中掌握质证认证、查明事实、归纳争议焦点、控制庭审秩序等能力。参与观摩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庭审中审判人员在礼仪、仪表、语言等方面出现的问题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和建议,对促进庭审活动规范化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五)围绕审判文化建设,做亮培育点,在人才兴院上打造新品牌。丰富的法学理论功底和厚实的文化底蕴是人民法院做好审判工作的基础。我们以培养“复合型人才、精英型法官”为目标,以教育、培训和实践历炼为手段,着力加强法院审判文化建设,花大力气着力培养专业化、复合型的法官队伍。

1、强化业务学习,提升专业知识水平。积极实施“人才兴院”战略,鼓励和支持干警学习深造。先后有46名干警参加法律硕士研究生班的学习,全部取得了结业证书,有6名干警获得了硕士学位,有一人正在攻读法律博士,成为全市两级法院唯一一名在职博士。组织了学英语、学计算机等活动,有16名干警通过了国家英语四、六级考试,121名干警拿到了中级计算机等级证书,队伍的学历层次、知识结构不断得到优化。我们还成立了理论研讨小组,订购了各类专业刊物和文史哲等方面的书籍,着力提升法官的法学理论知识和基本文化素养。知识的丰富和素质的提高换来了丰硕的理论成果,每年都有20多篇理论文章在省级以上专业刊物及论文研讨会上发表或获奖。共有7篇文章在全国法院学术论文研讨会上分获一、二、三等奖。

2、加强能力培训,提高司法技能。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几项措施,大力提高干警的司法技能。通报审执情况,提高审判质量、效率意识:每月底,将各业务庭的发改率、审 结率、调解率等审判情况在全院予以通报,起到鼓励先进、鞭策后进、增强质量效率意识的作用。开展法律文书评比活动,提高裁判说理的能力:我们把提高裁判文书的制作水平作为提高法官司法能力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每年组织两次法律文书评比活动,突出裁判文书认证说理、明辨是非的功能,使裁判文书成为法院文明办案、公正司法的载体。

通过推行以上措施,我院的文化建设几年来取得了良好效果,有力保障了全院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自1998年以来,每年年均审理案件4000余件,执行2000余件,执行标的额2亿余元。先后荣获“全省人民满意好法院”、“全省先进法院”、“全省法院思想宣传、行政审判、法警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三次荣立集体二等功、一次集体一等功。全院干警争先创优,共有94人次获三等功以上奖励,先后涌现出“全国优秀信访员”“全省办案能手”、“齐鲁优秀女法官”、“全省严打整治斗争先进个人”、“全省优秀司法警察”等先进典型。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院将继续贯彻以人为本,树立现代司法理念的思路,全面加强干警素质教育,将法院文化建设纳入法院建设的整体规划,构建有环翠法院特色的法院文化,使其在审判工作和队伍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第三篇:推行纪检监察员的实践与思考

推行基层纪检监察员工作机制的实践与思考

字体:大 中 小访问次数:

1065发布时间: 2010-03-29来源:办

公室

基层单位是系统的“窗口”和“前沿”,能否健康高效运转,事关地税部门的社会形象和服务经济建设的质量。今年以来,市局紧密结合基层实际,着眼于事先防范和长效管理,锐意创新,勇于实践,积极探索基层单位党风廉政建设新路子,初步形成了覆盖全系统的“纪检监察网络”,进一步加强了对税收执法权和行政管理权监督制约,有力地促进了依法治税和从严治队。

一、主要做法

(一)增加专兼职人员,基层纪检监察力量得到充实。全省地税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结束后,市局党组通过深入分析现行部门纪检工作体制与透视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现状,决心从强化基层纪检监察队伍建设入手,深入推进系统反腐倡廉工作。为此,市局主要负责人和分管领导深入基层调研,广泛听取意见,并多次向省局领导和相关部门以及市纪委进行汇报,取得了上级单位的充分肯定和支持。2009年3月,市局下发了《关于在全市地税系统配备专(兼)职纪检监察员的通知》,决定在县(区)城区内的分局(局)和正式在编20人以上的农村分局设立专职纪检监察员,农村分局人员不足20人和市局直属各分局(局),设立兼职纪检监察员。同时对专(兼)职纪检监察员的产生方式、名称规范、待遇、工作机制等方面进一步进行了明确规定,原则上从强配备、专司其职。目前,全系统共有专(兼)职纪检监察员57人,其中专职18人,兼职39人。人员的充实、队伍的加强,弥补了基层纪检监察工作无人抓的空白。

(二)明确工作职责,基层纪检监察工作有章可循。为解决基层纪检监察员干什么、怎么干的问题,市局专门制定了《宿州市地税系统专兼职纪检监察员工作规范》,将专兼职纪检监察员的工作职责细化为8项:负责抓好本单位党风廉

政建设责任制的执行工作,根据上级纪检监察部门的工作要求,负责编制本单位党风廉政建设计划和工作总结;负责抓好本单位干部职工的廉政勤政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法纪教育,加强廉政文化建设;负责监督本单位人员执行税收政策、法规、制度、规定的情况,反映和宣传报道本单位廉政勤政的好人好事;负责对本单位党风廉政建设、政风建设和税风税纪进行监督检查,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向本单位主要负责人和上级纪检监察部门报告,并提出改进工作的建议和措施;协助上级纪检监察部门开展执法监察和调查税务人员违法违纪案件的工作;在上级纪检监察部门的组织下,参加党风廉政建设、政风建设有关问题的调查研究;接受并执行上级纪检监察部门及所在单位领导交办的其他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任务;对拟从本单位选拔任用的干部进行廉政鉴定,提供拟任人选遵守党纪政纪和廉洁自律情况的书面意见。

在职责明确的基础上,市局又将专兼职纪检监察员上述工作职责细化分解为10项具体任务,并按年、季、月进行分配,明确了基层纪检监察工作的阶段性任务和重点,对各项工作的开展和完成提出了具体的时限规定,对各项工作行为和效果提出了明确的标准规定,以促使专兼职纪检监察人员按时限规定和工作标准优质高效地抓好各项工作落实

(三)强化培训督导,基层纪检监察人员技能提升。尽管专兼职纪检监察员过去都是税收征管工作的业务骨干、中坚力量,但“隔行如隔山”,许多专兼职纪检监察员面对这一新领域,大都感到无从下手,不会去推动,不敢去落实。针对这一现状,市局一是加强业务培训。4月份举办了一期专兼职纪检监察员业务培训班。市纪委领导以及市局主要负责人、分管领导、监察室负责人等,从纪检监察的职能、职责、地位、作用、任务、工作性质等入手,围绕专兼职监察员权利、义务、工作职责和任务等相关纪检监察业务知识,既教授专业知识,也传授实用方法,促进了广大专兼职纪检监察员增强了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提高了

业务本领和技能水平;二是编印《基层纪检监察员工作手册》。《手册》除了选编上级有关纪律条规政策规定和相关文件,便于专兼职纪检监察员查询、了解和正确运用所需的各方面知识外,还要求每位纪检监察员仔细记录其日常工作开展情况。上级纪检监察部门定期不定期对《手册》的使用和填写进行检查,作为季末和年终考核的主要依据之一。三是加强监督检查。采取定期检查与随机检查、一般检查与重点检查、明查与暗查相结合的方式,对专兼职监察员的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全面检查。对工作不到位的单位进行了现场指导,对工作落实不力的单位下发了《检查通报》和《督办单》,推动基层纪检监察工作逐步走向了规范化的轨道。

(四)落实保障措施,基层纪检监察人员有位有威。明确了专兼职纪检监察员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规定纪检监察员受上级纪检监察部门和所在单位的双重领导,以上级纪检监察部门领导为主,其职级为所在单位的副职级领导干部,是所在单位班子成员,参加领导班子会议,参与本单位重要工作决策。市及县区局党组还为基层纪检监察人员发放了每月60元的纪检监察办案补贴,激励了大家工作的积极性。

在3月份召开的全市地税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上,市局特意把全市所有的基层分局长请到主会场,要求他们顾全大局,进一步增强监督与被监督的意识,积极支持纪检监察员开展工作,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在单位内部形成主动支持监督、自觉接受监督、积极配合监督的氛围,推动本单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深入开展。同时,把这一要求写入《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责任书》,作为对各基层单位的检查与考核内容之一。此外,市局还赋予专兼职纪检监察员对所在单位领导和其他干部的评议权,所在单位领导和其他干部调动或提拔都必须征求专兼职纪检监察员的意见。上述措施,树立了专兼职纪检监察员的权威,为专兼职纪检监察员切实履行监督职能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五)鼓励探索创新,基层纪检监察员工作竞相发展。为促进专(兼)职纪检监察员更好的开展工作,市局在要求各单位严格遵循《工作规范》开展工作的同时,还鼓励各地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埇桥区局通过拟定和落实《纪检监察员提醒项目报告单》和《纪检监察员检查记录表》,加强了对基层税务人员的日常监督。泗县局在培训和讨论的基础上,形成了《基层纪检监察人员工作要求》,对基层纪检监察员日常工作中应做的事进行逐一细化。灵璧县局将纪检监察员分编成两个工作小组,对照《纪检监察员月(季)度工作任务对照检查工作底稿》列明的工作任务进行交叉检查,相互学习工作方法,熟悉监察工作业务。萧县局对分局干部进行考察提拔任用之前充分听取兼职纪检监察员的意见,促进监督和结果运用平衡。砀山县局制作了专(兼)职纪检监察员工作规范和岗位模型卡,使基层纪检监察工作实施有依据、操作有标准。

二、初步成效

专兼职监察员按照市局要求和基层工作实际,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有效地遏制了税务人员违法、违纪、违规行为的发生,使系统的党风廉政建设和政风建设取得了明显进步,有力地促进依法治税和从严治队。

(一)发挥了基础防范作用。基层纪检监察员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积极开展经常性的廉政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将上级有关党风廉政建设的规定和反腐倡廉的要求及时传达到本单位的每一个税务人员,促进基层税务人员增强廉洁从税意识,掌握廉政规定和相关要求。有的单位的还积极探索廉政风险防范的具体措施和办法,如萧县局征管分局将风险管理理念引入税收执法管理工作中,由纪检监察员牵头组织开展风险分析、监控、考核和责任追究,规范基层税务人员的权力运行,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二)强化了监督制约功能。基层纪检监察员认真参与经费支出、税收定额核定、票证检查、税款征收、税收减免及税务稽查、违章处罚等重要环节的监督

和检查,建立完善了有关的监督制约机制,发挥了事前监督和防范的作用,为基层的健康有序运行,起到了保障和监督制约作用。

(三)拓宽了信息反馈渠道。基层纪检监察员按照其职责,定期或不定期地向上级纪检监察部门汇报其工作中的重要情况和重大事项,加强了上级机关与基层单位的联系,使上级机关能更及时、全面地了解基层一线干部的思想动态,掌握地税机关和工作人员在依法治税、依法行政、廉洁自律、行风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三、几点启示

(一)推行纪检监察员工作机制,组织建设是前提。实践证明,任何工作有人抓肯定比无人抓强。有人抓不一定能抓好,但无人抓肯定抓不好。基层单位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有了专兼职纪检监察员,就可以变无人抓为有人抓,变突击抓为经常抓,变外行抓为内行抓。因此需要高度重视基层纪检监察组织建设,包括对专兼职纪检监察员的任职条件和产生程序等方面严格把关。

(二)推行纪检监察员工作机制,队伍素质是基础。基层纪检监察员,置身于地税事业发展的前沿阵地,位于纪检工作理论、实践以及单位业务工作的交汇点,是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推动者和落实者。其自身素质的高低、工作能力的大小、工作态度的好坏都或多或少地会影响甚至制约纪检监察工作的开展。因此,需要下力帮助基层纪检监察人员提高政治素养、业务素质和执纪能力,使之更好地适应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需要,成为纪检监察工作的“行家里手”。

(三)推行纪检监察员工作机制,工作规范是保障。应该说,绝大多数新任基层纪检监察员对于将要从事的工作热情很高,决心很大,都有干好工作、尽快做出成绩的强烈愿望。但“隔行如隔山”,他们上任之初面临的最大障碍就是“想干而不知道怎样干”,原因除了对纪检监察业务尚不熟悉外,很重要的一方面就在于基层纪检部门缺少全面统一的工作规范和依据。因此,作为上级主管部门,需要制定一套完整的《工作规范》来明确基层纪检监察员的责、权、利,使他们知道要干什么、怎么干,进而促进基层纪检监察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半年多来的运行证明,在基层单位实行专兼职基层纪检监察员工作制度是一项切合地税工作实际,既有针对性又有实效性的改革措施,是地税系统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预防与惩治腐败体系的重要手段。但由于这项工作还刚刚起步,仍处于探索阶段,尚需要不断的完善和提高。今后,全市地税系统将进一步采取有力措施,继续加强专兼职纪检监察干部队伍的思想、组织、作风和业务建设,不断提高专兼职纪检监察干部保障和促进税收工作顺利开展的能力,充分发挥专兼职纪检监察员的能动作用,确保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在基层的有效落实。

第四篇:推行精细化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推行精细化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实行路局直管站段新体制后,对管理模式、管理手段、管理方法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如何适应变化,确保安全稳定、设备质量优良,必须破除传统的、粗放的管理模式,强力推行精细化管理。这也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

一、系统思考,准确定位,树立精细化管理理念

正确的管理理念是推行精细管理的基础,决定着管理走向和管理行为。

1、透析现状,充分认清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通过全面分析管理现状,我们发现,虽然几年来一直在强调管理,规范管理,但一些久抓不治、久治不绝的问题也一直困扰着我们。表现在安全上。一些环节失控问题不同程度的存在,特别是在工区日常管理上、现场作业环节上尤为突出,作业防护不标准、岔区轨距杆串动等细节都引发了事故,折射出小错酿成大祸的深刻哲理。表现在设备质量上。一些作业跑粗、干大项扔小项的不良习惯大量存在,这些细小的问题成为质量高标准难以逾越的一步。表现在管理上。管理人员普遍存在着“差不多”、“过得去”的思想和工作浮于表面、形式主义的现象,程序不清,台账不准,工作无定量管理无数据,严重影响着安全、质量和效益。从管理体制变化看。路局直管后,站段独立作战;生产力布局调整,管辖范围增大;设备基础薄弱,类型复杂不一。只有每一点、每一处、每个岗位都达到高标准、高质量,才能收到个体保整体、整体保大局的效果,才能解决管得过来、控制得住的问题。从运输组织调整看。客车提速、货车重载对现实安全、设备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只有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粗放的作业组织,实行精益求精的管理、精雕细刻的作业,才能做到“局部补强保重载、质量均衡保畅通”。实施精细管理是堵塞细节漏洞、完善工作流程,规范管理行为、扩大管理成效的现实所需、必然选择。

2、学习思考,破除制约精细化管理的思想障碍。我们通过学习《创新思维》、《变》、《卓越领导人的思维方式》,系统思考管理症结所在,寻求管理创新的最佳突破点;通过学习《细节决定成败》、《中国企业为何远离基业长青》,充分认识关注细节的重要意义,走精细化道路是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学习《精细化管理》、《赢在执行》、《执行力—态度并不决定一切》,掌握精细管理的基本理论、操作程序和操作方法。同时,我们通过专题培训、层层讲解的方法,在段报《基石魂》上开展细节大家谈、精细管理大讨论的方式,把精细管理理念灌输给干部职工,并把职工有感而发的“佳语心语”,诸如“细节无小事”、“细节就是利益”、“100-1=0”、“落实责任要用心,用心就能出细活”等,通过标语、粘贴画、宣传栏等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形式,进行大张旗鼓地宣传,使干部职工充分认识到实施精细管理的必要性、紧迫性,牢固树立精益求精的管理观、毫米不差的标准观、一丝不苟的作业观、追求卓越的价值观,从而达到虚变引实变的效果。

3、制定方案,规范精细化管理的程序标准。为确保精细化管理规范运作,我们在深入车间、班组进行全面调研,摸清管理现状,找准症结问题,理清管理思路的基础上,形成了《精细管理实施要点》。此后,又分层召开会议,专题研究推行精细管理的关键性、细节性问题。几经充实、完善,最终确定了“以目标为导向,以制度作保证,以文化为灵魂,职责划分精确,落实程序精密,考核评价精准,结果达标精品”为主要内容的《精细化管理实施方案》,使精细化管理的目标、程序、标准、权责、重点得以规范。

二、创新体系,探索方法,全面推行精细化管理

确保管理网络无漏洞、管理链条不脱节,必须突出过程管理,及时纠偏追责,才能使管理全过程处于受控状态。

1、构建体系,“六化”规范。科学完善的管理体系,是管理精细化的必要保证。

一是标准数据化。将段总体目标分解为安全、质量、成本、物资等4方面17项的量化指标,细化、量化到具体车间、班组、岗位、个人,并转化为数据化的可控标准。确定管理规范标准数据。针对路料管理难度大的实际,我们规划在路料集散地设大料场3处,在站区设小料场56处,根据每个料场的辐射范围,逐一确定存放路料的种类、规格及数量标准,多清少补,动态管理。设立过程控制标准数据。安全“两违”A类信息每季每百人控制在3件以内;线路质量实行“43225”控制法,即线路检查直线每4个枕木,曲线每3个枕木,道岔及轨距变化率每2个枕木一量,曲线按5米点检测,圆曲线任意量不超限;在材料管理上,垫板、胶垫差错率控制在20‰,零配件差错率控制在10‰,大项料、工具备品差错率为0。高定质量结果标准数据。动态消灭Ⅲ级超限和失格公里,优良率98%,每公里平均扣分3分,每公里Ⅱ级超限0.05处;静态轨道几何尺寸容许偏差按《维规》标准减半,轨道状态达到“十二无”,用具体数字把标准定格。

二是职责定量化。定性化的职责要靠定量化的工作来履行。我们明确界定了3个层次、41个专业、129个岗位的权责,细分具体职责,逐一确定履行职责的方式方法、工作定量和完成时限。确定深入现场工作定量。从领导干部到科室干部、从车间干部到工班长,都有明确的检查项目、检查地点、检查时间、检查次数的定量规范。确定检查指导覆盖面定量。科室干部每月检查工作覆盖面不少于二分之一车间、六分之一班组,保证管理覆盖均衡,消除管理盲区。确定发现、分析、整改问题定量。每名管理人员每周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形成分析报告,主管领导审核;每月在安全、生产、成本例会上,相关科室深度剖析,研究制定整改措施,定人、定时实施。

三是管理流程化。按照流程再造的原则,将管理过程细分为若干个前后相连的工序单元,用信息作纽带,衔接管理层和执行层。制定了覆盖安全、生产、技术、综合管理等4类59种177个管理流程,对每个环节、每个项点都确定了相应的责任人和工作标准,通过加大关键环节控制力度,确保卡控到人、卡控到岗位、卡控到细节。

四是修制专业化。专业化是精细化的必要途径,做专才能做精。要通过整合资源、机构和劳动组织,集中管理优势、资源优势和人才优势,变原有领工区养修合一的“小而全”为线路综合维修、重点项目整治的专业修;实现专业化、集中化、精细化管理。

五是评价制度化。为保证目标实现,我们紧紧抓住考核评价这个环节,制定了《目标评价考核办法》,实行了严格的目标评价制度。每月测量统计,每季评价分析,汇总考核,对不合格项点打分,结果与奖罚联挂。及时找出精细化管理推进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改进、完善制度办法。以目标的导向作用,促进管理精细化。六是手段信息化。为建立高效的运行系统,我们将局域网络连接到各车间,自主开发了《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段与车间的安全分析、绩效考核、材料请领核算、设备状态等管理信息,全部通过网络编制、下达和反馈,对管理过程进行实时监控。

2、细节创造,“五法”推进。精细化管理没有固定模式,每个细节的强化都是一个创造过程。实践中,我们探索了一些做细做精的方法。

一是工作“目录”管理法。对月份工作实行“目录”管理,每日工作实行“清单”管理。车间、科室每月列出工作项目,划档分类,分清主次,按轻重缓急逐项落实。管理人员每日列出工作清单,标明内容、地点、完成时间、完成效果,科长(主任)每日审核,打分评价。避免了工作的盲目性、随机性和疏漏、拖延、懈怠等问题,达到工作过程时时控制、事事控制。

二是典型案例教育法。案例学习是将管理导入精细,最实用、最直接、最形象的方法,具有较强的影射功能。我们将因细节控制消除隐患、因细节疏漏引发事故的正、反两方面案例,在全段会议上剖析,集中讨论学习;重点管理问题书面通报,人手一份学习;对班组一日工作流程、一次作业标准、车间、班组管理规范等组织现场拍摄,制成光盘,全员观摩学习。

三是信息模板规范法。为了便于信息的传递、汇总、分析、处理,我们将信息分门别类,细化成安全、质量、技术、经营等4大类256项,对信息的填报形式、反馈时限、传递途径、处理方式进行统一规范,做到报表类微机自动生成、分析类模式一致、通知类样式固定。确保信息填记简便、传递快速、处理高效。

四是模拟演练求证法。模拟演练是对管理制度办法的反思、实证过程。我们本着稳妥推进的原则,每项新制度、新办法正式颁发前,都进行模拟试行,及时发现问题,修订完善后全面推开。如在制定防洪、防“三折”、道口交通肇事等应急预案时,连续组织应急演练,以实战找差距,以演练堵漏洞,进一步明确标准,严密程序,确保了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实效性。

五是逐级复审复查法。为避免“部署了就等于落实了,安排了就等于完成了”,造成管理流程的“短路”现象,我们把管理过程复审、质量结果复查作为管理流程的关键环节,严格规范。管理工作每日自上而下逐级复审,质量结果三日内自下而上逐级复查,保证达到标准。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实行“台账式”管理,建立问题台账,做到“四不放过”,跟踪整改,复查销号。

3、强力纠偏,“四式”问责。精细管理的过程就是不断纠偏的过程,只有过程精细,考核到位,才能保证结果精细。

一是“清单”式督办。建立了《管理督办控制制度》,专门成立了督办组,对科室职能部门每周需落实事项,拉出清单,专人督办,逐一复核。对车间管理办法执行情况抽查督办,每月至少抽查5个车间、20个工区的管理程序执行情况,对存在问题进行全面分析,从严追究失管失控的责任。

二是“诊断”式纠偏。为促进各级管理者养成精细、精准、精确的习惯,我们从规范行为入手,经常性的分析诊断,查找精细管理的盲区,对症下药。针对部分干部在检查、推进工作时只顾重点,不兼顾其它,检查现场不看内业,只抓问题不分析整改,情况失真,数据失准等问题,我们规定干部下现场必须做到“四有四结合”,硬性规范了干部管理行为。针对职工作业不达标、修后失格问题,提级列入“两违”信息,分析原因,严格纠正,举一反三,通报全段,共同吸取教训。

三是“跟进”式考核。对管理过程每日考核。工区对职工实行日评分,月累积兑现;干部管理工作实行每日逐级打分评价,月末奖惩。对设备质量每周考核。静态评定组每周评定7个区间,每季纳入目标评价;动态小仪器每周一次全线检查,每月纳入绩效考核。对干部作用每月考核。对科室、车间干部强行划档,排队抓尾,每月三类干部不少于20%。我们还制订了《干部失职失责、职工“两违”记分考核办法》,对管理不规范、程序有疏漏、执行不彻底、控制不到位的管理者和执行者,架起“高压线”,累积减分达到限定分数者,自动“下课”。以刚性的考核追责,促使“求精”、“从细”成为习惯。四是“记名”式追责。针对作业责任不清、管理工作粗放的问题,我们实行了“五记”制度,即现场职工记名整修、工(班)长记名回检、车间干部记名复查、专业干部记名验收、领导干部记名评价,为有效追责提供了依据。

三、文化引领,能力支撑,促进管理精细化

管到深处是文化。推进精细化管理,需要奉献精神、优良文化和过硬素质的强大支撑。

1、促进管理精细化,必须大力弘扬基石精神。切实发扬“铸就基石、永争一流”的牡工精神,坚持“细节保达标,细节创优质”,超常规组织,超强度付出,开展创优大会战。每项维修出精品。我段管内桥涵设备老化陈旧,质量状态低劣。为了提高桥涵质量,我们制定计划,逐座推进。在图佳线263km桥维修中,牡桥领工区出动40人,克服交通不便的困难,在现场搭起了简易帐篷,连续50天吃住在现场,每天作业时间达十五六个小时。疏通排水孔、整修支座、翻修护锥、更换人行道,安设挡砟板(块),修成路局公认的样板桥。每项工程出精品。在“两项”工程推进中,我们动员各方力量,干部分工包保,职工全员参战,加班加点,抢进度,保质量。短短2个多月的时间,完成“两项”工程91项,砌筑各类防护墙14400延长米,新设截排水设施7530延长米,木枕更换砼枕25300根,抢卸路料2700车。滨绥线牡丹江-杜草间建成了精品区段。科技投入出精品。积极争取路局帮助,研究和采用先进技术,对山砬危石进行彻底整治,投入65万元,安设柔性防护网3000平方米,消除了安全隐患。

2、促进管理精细化,必须着力培育优秀文化。精细来源于习惯,习惯养成靠强力规范。我们发挥企业文化的导向、约束、凝聚和激励功能,影响和促进干部职工养成精细的习惯。靠精神凝聚。提出了“创建全路一流工务段”的牡工愿景;提炼了“铸就基石,永争一流”的牡工精神,凝聚职工、激发干劲。靠理念创新。大力培树“严一格,紧一扣,零偏差是最高标准”的质量理念;“勤学善思,求新促变”的学习理念,“不断创新,超越自我”的发展理念,引导职工思变、创新。靠规范养成习惯。强力规范行为,达到习惯养成。推行职工“1435”行为准则(我段员工行为规范),在潜移默化中使干部职工的一言一行符合我段价值观,符合精细化管理需要。

3、促进管理精细化,必须快速提升执行能力。推行精细化管理,要有一支高素质、高执行力的干部职工队伍作保证。立足现职提能力。坚持按需培训和专业对口的原则,把重点放在提升能力、强化执行、提高干部素质上。开年之初,先后举办了两期干部管理知识培训班,收看了《赢在执行》、《成功经理人》讲座,班子成员亲自授课,每名干部结合本职工作,写心得、谈体会。同时,积极创条件、压担子、重考核,培树干部不讲条件、克服困难、不折不扣的执行能力。梯队培养谋长远。我们制定了《人才队伍建设三年规划》,把优秀青年干部和职工纳入后备人才队伍,并采取给补贴、挂职、交流等形式,搭桥铺路,促使其快速成才,破格使用,实现各类管理人员的梯次接续。

第五篇:推行项目法人制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推行项目法人制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为了深化改革,加强管理,进一步提高农业开发项目建设水平,2004年6月,江苏省农发局和财政厅决定在我县进行项目法人责任制工作的试点。经过几年的实践,不仅明确了项目建设的责任主体,规范了建设过程中主要环节的操作行为,提高了项目建设的整体水平,而且使县级农发部门的职能有了更准确的定位。当然,试点工作也存在一些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笔者深感推行项目法人制,首先是全系统要有足够的认识;其次,对试点工作存在的不足,也需要深入研究加以解决。因此,本文试图结合工作实践,对为什么要推行项目法人制和如何推行项目法人制的问题作一浅析,希望有助于这一制度在全系统规范和积极稳妥地全面推开。

一、项目法人责任制在我国的执行情况及其代表性运作模式

项目法人是工程建设项目法定责任人的简称,是指具有法人资格和地位,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要求设立或认定,对建设工程项目负有法定责任的企业或事业单位。

项目法人责任制的核心是明晰项目建设的责任主体,它要求项目工程建设应由明确的项目法人依据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行使权力,担负相应工作责任,并承担相应法律责任。项目法人责任制是基本建设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也是实行招投标、监理等运行机制改革的重要基础。

以项目法人方式组织工程项目的前期准备、建设实施与管理,这已是一种国际惯例。在我国,1994年开始引用项目法人的概念,1995年水利部提出《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的若干意见》,1996年原国家计委又下发了《关于实行建设项目法人制的暂行规定》,明确要求国有单位经营性基本建设大中型项目,在建设阶段必须组建项目法人,非经营性大中型和小型基本建设项目可参照执行。2000年7月,国务院批转了原国家计委、财政部、水利部、建设部《关于加强公益性水利工程建设管理若干意见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公益性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法人及各个环节的责任。农业部、国土资源部也于2003年明确要求农业建设项目、土地整理项目都应实行建设项目法人责任制。在农业综合开发领域,推行项目法人制作为创新项目管理机制的一项重要内容,近年来,在国家农发办召开的多次重要会议和下发的文件中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由此可见,在不同的经济建设领域,推行项目法人制已成为现代管理的大趋势。

以水利部门为重点,各地在实行项目法人制的实践中,总结和摸索了多种运作模式,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有以下4种:

其一为混合制。即由项目所在地政府领导牵头,有关部门参加,成立工程指挥部,在指挥部下组建项目法人机构。重大事项由指挥部决策,具体事务由项目法人操作。这种模式的项目法人实际上是指挥部的办事机构。

其二为代办制。即行政主管部门委派相关领导兼任项目法人代表,抽调有关业务骨干组建项目法人机构,实施建设管理,这是一种主管部门与项目法人合二为一,政府(投资方)直接负责的形式,也是目前比较普遍实行的“建设处管理模式”。

其三为代建制(又称委托制)。即由项目法人委托工程管理公司代替自己进行管理,工程管理公司对工程管理费实行承包,法人管资金、公司管工程。

其四为总承包制。即项目法人将项目工程以总价承包的方式一次性转包给专业公司。从近几年相关行业推行项目法人责任制的情况看,无论采取何种模式,对建立投资约束机制,提高投资效益,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也促进了招投标和工程监理活动的健康发展。

二、农业综合开发推行项目法人责任制的现实意义

1、有利于县级行政管理职能的准确定位。

我国农业综合开发实行统一组织、分级管理,省、市两级主要履行政府赋予的行政管理

职能,到县一级既是最基层的管理单位,又直接从事项目与资金的具体操作,成为事实上的项目建设单位。长期以来,农发部门习惯于一竿子到底的保姆式服务,从定项目、到设计施工、协调处理矛盾,甚至建档建帐,“三标”设置等都包办下来,有的还直接承担了如科推培训、苗圊等项目建设,客观上扮演了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的双重角色。其弊端不言而寓:一是政府行政管理职能越位,导致管理和建设的职责混淆,项目建设的责任主体不明确;二是由于职能的越位,该管的没有管好,造成管理环节缺位。表现在:其一管理者人少事多,难以集中精力;其二由于扮演了双重角色,自己管自己,难以严格认真;其三对于工程建设的许多业务性管理工作,客观上农发部门是承担不了也承担不好的,越位替代难以取得实效。

2、有利于进一步提高项目建设水平。

近年来,我省土地治理项目推行工程招投标和监理制,实行合同管理,执行县级报帐,无疑在节约项目资金,提高工程质量,加快实施进度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效果。但过去组织招投标、委托监理等大都是由县农发部门操作,成为政府行为,这在严格意义上是不规范的。推行项目法人制,由项目建设的责任主体按市场经济的要求自己运作,实施主体的合法化将有利于运行机制改革的健康发展。

明确项目建设责任主体后,项目法人要对项目建设的过程负责,对投资效果负责,这种责任意识将促进其更加主动、及时、有序地抓好工程建设各个环节的组织工作,提高实效。同时,项目法人以严格执行计划、保证工程质量为重点,加大跟踪管理力度,与行政管理部门形成了双重的监管体系,多一道把关,多一层控制,从提高项目建设水平的角度无疑是有益的。

3、有利于项目和资金管理的协调统一。

在有些省份,现行管理体制是农发局(办)管项目、财政局管资金,协调配合不当就容易出现管项目的不能够准确及时把握资金的配套、拨付和使用情况;管资金的也不完全清楚项目是否实施,工程是否完工,质量是否达标,造价是否合理。对报帐票据的审查,也侧重在合法性上,而难以把握其真实性。项目法人是对工程建设和资金使用同时负责的完全责任主体,工程开工、竣工、资金支出、结报,都要及时掌握,不断调节,因此通过项目法人的载体,使项目和资金管理一致起来,管理工作将更全面、及时、协调和务实。

三、宝应县土地治理项目法人责任制试点的基本做法

2000年,宝应县对土地治理项目实行县级招投标制,为解决项目建设的责任主体问题,经县人民政府同意,组建了“宝应县农业综合开发工程建设处”,即项目法人。项目法人代表由县农发局分管副局长兼任,下设工程部和财务部,分别从县农发局和财政局各抽调两名中层干部负责。工程建设处负责对当年土地治理项目工程实行招投标,与中标单位签订合同,实行合同管理,负责委托工程监理,并对项目的标准、质量、工期负总责。工程完工后,建设处委托中介机构对项目进行全面审计,完成建档工作后申请县农发、财政验收。组建项目法人后,土地治理项目直接批到工程建设处,不再经过乡镇。施工单位通过在全社会招标确定,完工后先由建设处审核,再向县级财政报帐,科推培训等非工程类建设内容,由建设处委托实施,并直接向县财政报帐。项目法人在县财政局核算中心设有专用帐户,以利招投标等工作的正常进行。

宝应模式的核心:一是强调组建县级法人,并定为常设机构;二是由法人对项目建设具体操作,资金仍执行县级报帐制;三是完全脱离了对乡镇的依赖关系。

宝应县的实践,初步解决了项目建设责任主体问题,规范了招投标、监理和合同管理的运作;全县统一了土地治理建设标准和质量标准,有效控制了工期和质量;进一步明晰了项目资金的流向,加强了对资金使用的监督,节约工程成本,提高了投资效益。

四、由宝应模式引发的思考

1、评价项目法人责任制的3条标准。

推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曾有“组建县级还是乡级法人”之争,也有“开发局副局长兼任法人代表是换汤不换药”之说,笔者以为这都不是问题之关键,评价项目法人制工作应该有3条标准:

其一,是否真正做到了事权分置。即建立并实行以项目法人责任制为基础的投资、建设、运行管护统分结合的项目管理体制,其中项目法人是建设主体,从可研批准后组建,由初步设计开始介入,按市场化要求履行建设单位的建设与管理职责;县农发、财政部门是项目的投资主体,也是项目建设的主管部门,负责制定开发政策和管理规章,编报和审批规划及计划,筹措项目资金,对法人及法人代表工作进行考核,对项目建设过程进行检查与监督,组织或委托社会中介机构对竣工项目进行验收,但不干涉项目法人具体操作,项目区农民是受益和管护的主体,负责土方建设之任务,履行配合施工和社会监督之义务,承担运营管护之责任,三者应是明确定位,职责分清。

其二,建管职能是否得到强化。事权分置后,项目建设主管部门与项目法人应当责任明确,围绕一个目标,双方的工作都得到强化并向前推进。

其三,是否提高了运行管理的规范性。包括项目前期工作、建设过程的招标、监理、报帐、审计、竣工自验和验收,资金和财务管理等,都应是严格执行农业开发各项规章制度,按国际惯例和市场化要求进行的规范操作。

2、项目法人要协调处理好的3个关系。

一是要处理好与主管部门的关系。农发、财政主管部门应主要从执行政策、申报审批、协调关系、业务指导等方面进行管理,不干预项目的具体实施,项目法人应履行职责,全程负责,主动接受领导与监督,在授权范围内开展工作,并定期报告项目建设和资金使用情况等。

二是要处理好与项目区乡镇的关系。注意吸收项目乡镇的代表参与到项目法人组织中来,有利于实施过程中的协调配合。在同等条件下,尽可能让乡镇施工企业中标施工,调动积极性。

三是处理好与施工、监理和科技依托单位的关系。按市场经济的要求,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择优选择合作伙伴,并通过合同管理的形式规范合作行为。

3、有待商榷的3个问题。

一是推行项目法人责任制,笔者以为应强调的是法人建设责任制,而不是法人建管责任制。也就是说,目前项目法人的职责只到验收移交为止,这是土地治理项目与产业化项目的区别所在。当然,由企业建基地的土地治理项目可参照产业化项目,实行建管责任制。二是项目法人应定位在针对某一个具体建设项目而非项目群所组建,随项目的结束而结束的有生命周期的一次性组织上。否则,与县农发局这样一个负责项目群管理,从事不断发展与提升中的重复性工作的常设机构,就没有什么区别了。

三是关于乡镇积极性的问题。有人担心推行项目法人制不再事事经过乡镇、处处依赖乡镇,会影响乡镇积极性。事实上,近年来农业开发取消乡级配套,土地项目实行全部无偿投资,施工队伍公开招标,资金实行县级报帐和直拨制,这些与时俱进的变革,早已打破了旧的思维定式,而并非推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才改变了乡镇在项目建设中的原有角度。这些变革对农民的利益没有影响,无非是打消了个别乡镇干部对国家资金的非份之想。当然,坚持把土方建设作为立项的承诺条件,注意发挥乡镇在项目建设中的配合和社会监督作用,把项目建设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交给农民,让他们提前介入,为今后的管护打下基础。这些也都是在推行项目法人责任制当中应时刻注意的。

下载法院推行阳光司法实践与思考(大全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法院推行阳光司法实践与思考(大全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推行准军事化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推行准军事化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选题背景:准军事化管理旨在加强 组织的纪律性和指挥的统一性,加强制度准军事化管理是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建设,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用制度规范人、......

    关于推行机关党务公开的实践与思考

    关于推行机关党务公开的实践与思考 --市委直属机关工委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推进党务公开,营造党内民主讨论环境”的要求,我们先后到五县二区和部分市直机关部门进......

    推行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推行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税源专业化管理,是按照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理念,科学划分管理对象,优化配置管理资源,准确把握管理规律,施以专业方法进行税源管理的一种新的征管......

    对基层法院司法统计工作的思考

    司法统计是人民法院对在一定时期内受、结案及案件审理、执行情况进行的统计分析,它以司法统计报表为表现形式,通过统计报表数据反映人民法院审判工作的综合情况。司法统计是人......

    对基层法院司法统计工作的思考

    对基层法院司法统计工作的思考人民法院的司法统计是法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民法院一项重要的调查研究工作。司法统计对于人民法院掌握情况,改进审判工作,公正司法,更好地适......

    法院司法工作总结

    法院司法工作总结范文汇编 本文导航1、首页2、强化了档案管理工作引导语:工作总结前要充分占有材料,一定要实事求是,成绩不夸大,缺点不缩小,更不能弄虚作假。工作总结频道为各位......

    阳光运动的实践与思考(精选5篇)

    阳光运动的实践与思考时间: 2014-4-17 作者: 周琴 单位:阳光幼儿园(供稿)特色是一所幼儿园可持续发展的生长点,近年来,我们区的各所幼儿园都在保证四门课程有效实施的基础上,分......

    推行阳光政务

    推行阳光政务打造透明地税——潍坊市地税局坊子分局“六阳光六透明”政务公开主要做法近年来,潍坊市地税局坊子分局按照“定好位,收好税,带好队”总体要求,以组织收入为中心,将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