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推行阳光政务
推行阳光政务打造透明地税
——潍坊市地税局坊子分局“六阳光六透明”政务公开主要做法
近年来,潍坊市地税局坊子分局按照“定好位,收好税,带好队”总体要求,以组织收入为中心,将政务公开作为强化依法治税、推进依法行政、优化纳税服务、打造阳光地税的重要内容来抓,大力推行“六阳光六透明”政务公开新机制,实现了税收执法规范化、政务管理制度化、办事程序公开化、办理结果透明化,促进了税收工作顺利开展。
【推行阳光办税实现流程透明】 为保证纳税人依法行使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该局将纳税人的权力与义务、地方税收法规、管理服务工作规范、税务干部廉洁自律有关规定、责任追究制度等,通过设置公示栏、发送资料、上门辅导、电子显示屏、电子触摸屏等多种形式向全社会公开。同时抓好“两卡、四上墙”,即工作人员设桌卡、佩戴胸卡;工作机构示意图上墙、各种工作程序上墙、各项工作制度上墙、工作人员行为规范上墙,确保了许可项目的阳光操作和规范运行。
【推行阳光定税实现税负透明】 税额核定是税收征管的基础,也是征纳双方容易产生矛盾的地方。该局一改往年由税务人员核定后直接向纳税人下达定税通知的做法,实行由纳税人自报、税务人员实地调查、纳税人代表评议、纳税户申辩、税务机关综合评定、将纳税人经营信息输入定税软件生成定税信息、定税情况公示、上报审批、下达定税通知书等多环节组成的规范化操作,让纳税人可以和同行业、同规模业户的定额进行比较,平衡了纳税人的“阳光心态”。
【推行阳光稽查实现执法透明】 深入落实查前告知制度,查前向被查单位发放《纳税人权利义务告知书》、《阳光稽查服务卡》、《廉政监督反馈卡》和《阳光稽查监督跟踪卡》,告知检查的时间、程序、依据、应准备的资料及税务人员廉洁自律有关规定。严格落实稽查程序,按照稽查业务流程,认真实施选案、稽查、审理、执行四个环节,包括案件来源、办案程序、工作制度、税收政策做到公开公正。认真做好查后回访,在了解检查人员规范执法、文明服务、廉洁从税等情况的同时,加强对纳税人帐务调整的辅导,使“阳光稽查”的宗旨得到了根本体现。
【推行阳光服务实现政策透明】 围绕“阳光作业,特色服务”,进一步强化税法宣传,设立政策宣传、税收标准、处罚标准、服务承诺等宣传刊板,并通过免费赠阅《学税法》小册子和政策培训光盘、网送税法、短信提醒等方式,及时将最新的政策法规告知纳税人。全面加强纳税人培训,近三年免费培训企业财务人员6000余人次。大力开展个性化服务,先后推出税企联系工作制度、领导干部定期公开接访制度和纳税人需求日记制度,并围绕“应对金融危机,共谋科学发展”主题,开展个性化税收优惠政策上门服务、“联手应对金融危机”税企联帮活动、税企恳谈会、“帮企业解忧”办实事、“为经济把脉”提对策和“四个一”帮扶等活动,让企业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帮助。
【推行阳光管理实现工作透明】按照“规范用权、公开示权、合理分权、科技控权、追究制权”工作思路,从制度入手,编印《地税管理简明手册》和《干部职工廉洁自律手册》,规范了干部职工日常行为。推行“三级审批一公示”减免政策阳光审批制度,三年来共减免各项税收1513.5万元。广泛开展“局长职工民主对话日”和“每周下基层访谈”活动,定期召开“坊子地税工作通报会”,了解职工需求,规范权力程序。健全财务管理,出台坊子分局经费集中核算办法、日常零星支出周转金制度、大额支出预算审批制度和民主理财监督暂行办法,定期对财务开支情况进行公开,提高了经费支出的透明度。
【推行阳光监督实现权力透明】该局畅通监督反映渠道,狠抓内外监督。从社会各界聘请34名执法监督员,对税务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执法情况,特别是执行“公开办税”及廉洁自律方面的情况进行监督。定期召开执法监督员座谈会和纳税人座谈会,征求对税收工作、廉政建设、效能建设等方面的意见建议,对反馈的问题梳理分析,落实责任,限期整改。在纳税服务岗安装“服务质量评价器”和“社会满意度测评箱”,实现了日常服务监督的数据化,达到了以公开促廉政、以公开促服务、以公开促效率、以公开促公正的目的。
第二篇:积极推行阳光政务经验交流材料
积极推行阳光政务经验交流材料
近年来,市县坚持把政务公开作为源头治腐和政府职能转变的一项重要举措来抓。不断规范完善政务公开工作体制,全力推行阳光政务,切实增强了广大干部依法行政、文明服务的意识,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为打造服务型政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建设电子政务,打造信息公开平台。充分发挥信息化网路便捷、高效的作用,狠抓政府信息公开网站建设,搭建完善全县政府信息公开第一平台,切实把各项行政权力运行置于社会公众的监督之下。目前,全县已建成覆盖经济开发区、12个镇(街道)和71个部门、单位的政府信息公开网络,累计录入政府信息6700余条。积极协调督促县档案馆、图书馆和公共行政服务中心做好政府信息查询,多渠道为公众获取政府信息提供方便。强化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基础作用,去年成功举行新闻发布会2次,对县荣膺省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模XX县、打击防范“两抢一盗”等情况进行了新闻发布。
二、规范审批服务,打造高效便民平台。在全面清理规范行政审批服务项目的基础上,确定49个部门、单位的363项行政审批事项、29项服务事项和910项收费事项进驻公共行政服务中心,审批服务事项、办事程序、收费标准、服务承诺等八个方面进行公开,全面推行集中办公、窗口受理、一口对外、承诺服务、限时办结、统一收费的“一站式”服务。制定出台了《窗口工作人员“十必须”、“十不准”》、《管理人员考核办法》等25项规章制度,推行群众办件评议卡,日考勤、月评先、年总评,每月评选出10个红旗窗口和10名优秀服务标兵,全面提升服务水平。近三年来,共接待服务对象28万余人次,办结行政审批服务事项25.4万余件,行政收费近亿元,按时办结率一直保持为100%。
三、加强电子监察,打造阳光政务平台。不断健全政务公开监督机制,推进数据监察,延伸视频监察,将各项政务服务工作呈现在阳光之下。投资103.5万元,建成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累计发出预警纠错信号1300次,受理举报、投诉37件次;进一步延伸视频监察,对“中心”外单位进行了有效实时监控。不断强化内外部、民主和群众监督,每年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定期对政务公开情况予以评议,有效解决了个别部门超时办理、审批行为不公开、程序不规范等问题。将政务公开和行风评议列入全县目标考评内容,与预防和惩治腐败有机结合,对政务公开不关心、不过问、不主动、不配合、不尽义务的部门和干部,一经发现,严肃处理。自20xx年8月开通“行风热线”栏目以来,共播出节目近200期,县直机关70多个职能部门和窗口单位的一把手先后走进直播室,通过热线电话、短信、来信等方式与群众进行双向交流。据统计,共接听各界群众的热线电话460多个,所有群众咨询类问题全部予以解答。在受理的32件投诉中,已办结30件,办结率93.8%。在对所有办结的投诉件回访调查显示,投诉人满意率为98%,四、抓好三级联动,打造民意畅通平台。加快建设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和村级代办点,不断扩大服务范围、拓展服务内容,全面推进县、镇、村“三级联动”。一是明确保准。把35项代理事项分为代办事项、协办事项、咨询事项三大类,紧急事项立即办理,一般事项在5个工作日内办结,特殊事项根据申请人要求及时办理。在规定时限内不能办理完结的,要提前向申请人作出说明。二是拓宽渠道。改造升级各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12个,与县公共行政服务中心对接,为群众提供“一单式”、“一条龙”服务。投资240余万元在全县行政村统一安装了电子触摸查询一体机,自主研发软件,利用互联网,建立起农村管理信息传递平台,对农村党务、政务、财务实施信息化管理。三是闭合网络。在村一级设置“民生服务代办点”,全县448个村都配齐了“民生代理联络员”,负责本村村民民生服务事项的受理、代办工作,最大限度服务群众。今年以来,全县共代办民生事物1870多件,群众满意率达96%,社会治安案发率下降7%,有力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第三篇:推行阳光政务强化权力监督
全面推行电子监察制度
着力提升政务服务质量
中共延长县纪委延长县监察局
(2012年6月28 日)
2009年,延长县投资400多万元在全市率先建成了县级政务服务中心,将20个部门、110项行政审批事项纳入政务服务中心统一管理。但在运行中,还存在领导体制不顺畅、工作职能不明确、业务办理不规范、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不高,特别是监督管理不到位等问题。为了强化监督检查,提升政务服务质量,有效发挥政务服务中心职能作用,2011年,县纪委在学习外地先进经验、深入调研、广泛听取意见建议的基础上,结合政务服务中心电子政务系统建设,建成了电子监察系统,对网上行政审批事项及工作人员履职情况实行全过程监督,逐渐形成了集“政务公开、网上咨询、网上受理、网上审批、电子监察”于一体的网上行政审批及电子监察综合管理平台。电子监察是行政监察方式的创新,不仅增强了监督的有效性,提高了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更为反腐倡廉工作的前瞻性、科学性、主动性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一、基本做法
(一)清理职权,奠定基础
清理行政职权事项、规范业务流程是电子监察的基础性-1-
工作,也是推行电子监察制度的前提条件。去年,我县以开展廉政风险预警防控管理工作为契机,严格按照“每项权力与授权依据相互印证、具体岗位职责与单位整体职能相互衔接、班子集体研究确定权力项目后上报备案以及部门内部对权力项目初审、县政府法制办和编办对照法律法规复审、政府常务会审定”的“三步法”和“三审制”要求,对全县各部门法定职权事项进行了全面清理,逐项登记,流程再造,权力固化。全县共确定法定职权事项740项,再造及固化业务流程430个,保留县级行政审批事项275项,精简压缩40项,清理规范性文件35个,取消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38项,所有的行政审批事项均纳入了电子监察系统,为电子监察工作做好前期准备。
(二)实施监控,强化管理
电子监察系统是保证政务服务中心顺畅运行、有效加强事中监督的重要载体,系统具有实时监察、预警纠错、投诉处理、绩效评估等功能,主要通过数据监察和视频监察两种途径,实时跟踪、实时记录全县政务服务中心办理行政审批、网上行政审批、便民服务和政务大厅运行状态。一是实时监察行政审批事项办理情况。为了强化监管,电子监察中心在政务服务中心网站、纪检监察网站开设了电子监察栏目,工作人员在后台输入密码,就可以实时监察网上公布行政审批事项、依据、条件、数量、程序、期限、标准以及需要提交的材料目录和申请书示范文本情况;监察行政审批期限、收费标准执行情况;采集行政事项受理、承办、审核、批准、办结的数据信息,对实施的行政审批事项办理情况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监察。二是实时监察工作人员履职情况。为了加强对政务大厅人员在岗、服务态度等情况的监督,电子监察中心在政务服务中心安装了12个视频监控器,只要启动远程视频监控“电子眼”,从不同的角度和视角就能对现场工作人员的工作作风、工作纪律、办事效率、服务态度等实时监督,实现数据视频全程监督、同步监督。
(三)预警纠错,超前防范
电子监察系统分“蓝、黄、红”三色预警纠错警示信号,对于不遵守电子监察系统操作规程和安全保障要求的,不公开行政审批依据、条件、程序、时限、收费标准的,公开与执行不一致的,符合法定条件的行政审批申请不予受理的,未依法说明不予受理行政审批申请或者不予审批理由的,涉及两个以上部门的行政审批事项或联合审批事项,主办部门不及时主动协调或协办部门不积极配合,相互推诿或拖延不办,或在本部门有关手续完结后不移交或拖延移交其他部门办理的,不履行公开义务损害其知情权的,违反法定条件、程序、权限和超过公开承诺时限实施行政审批的,违法违规收取或减免费用等情况的,由系统根据情况自动生成预警纠错信号,通过手机短信和电子信息两种形式发送到电子监察中心及承办人和单位主要负责人。电子监察中心根据预警纠错信号级别督促整改。对于利用职权“吃、拿、卡、要”,收取财物、索要好处等以权谋私行为的,服务态度恶劣、作
风粗暴,造成不良影响的,消极或拒绝办理审批事项等情况的,一经接到投诉举报电话,电子监察中心立即查办,并严格追究单位主要领导责任。
二、主要成效
自系统正式运行以来,政务大厅共办理行政审批事项4500多件,其中网上申请总数320件,受理数279件,办结数256件,办结率93%,提前办结率100%。网上办理、实时监察、预警纠错作用初显。一是规范了审批行为。系统采用现代化科技手段对有关行政审批事项的受理、承办、审核、批准、办结等情况以及办事大厅进行全方位监控,让审批行为“看得见,管得住”。纳入系统管理的行政审批、行政许可、行政服务事项及内容全部公开,申请人可以获取所有行政许可事项的指引及表格下载,部门系统的数据可以交换共享,单位窗口办理流程并联运转,有效遏制了违规操作。二是提高了办事效率。政务服务中心实行一站式并联审批、收费项目一单式收取,行政审批平均日结率提高了18.5个百分点,平均办结时间下降了1.74天。如:去年年底,在烟花爆竹安全证的审批中,涉及公安、案件、工商多个部门的审批,只用一上午就能办理。三是优化了发展环境。“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是过去人民群众对一些权力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评价之词。随着行政效能电子监察系统的广泛运用,政府工作人员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将全部置于监督
之下,成为了优化发展环境的“信息站”、“晴雨表”和“校正器”。系统运行以来,我县政务服务中心所办事项都有效合法,没有发生一例违法审批或无效审批的行为,也没有收到一例“吃、拿、卡、要”和态度冷漠、办事拖拉以及其他一些服务态度不端正方面的投诉。四是深化了源头治腐。电子监察系统的开发应用,促使行政监察由事后监察为主转变为事前、事中、事后监察相结合,由行政行为监督为主转变为行政行为与行政程序监督并重,由柔性转变为刚性,由内部运行转变为公开操作,进一步推动了行政权力阳光运行,强化了对行政职能部门及关键岗位工作人员的预防性监督,避免了暗箱操作,对预防腐败、防止以权谋私现象的发生起到了促进作用。
三、几点体会
通过开展这项工作,亲历实践,探索体验,我们感悟颇多,认为其中最重要有“三点体会”。一是要加强组织领导。县委、县政府对网上审批电子监察工作非常重视,主要领导先后多次到政务服务中心检查指导工作,并专题研究电子监察工作,成立了电子监察中心及联席会议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推进网上审批电子监察管理办法,增加了2名事业编制专门负责网络维护、信息收集工作,在财政资金极为紧张的情况下,先后投入资金40多万元用于软件开发和硬件设施建设,为电子监察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坚强保障。二
要搞好协调配合。我县电子监察工作由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指导和协调工作,县监察局、政务服务中心、信息中心、法制办等部门分工负责,紧密配合协作,及时解决电子监察系统建设中发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始终保持了齐抓共管的良好态势。三要加强督促指导。我县将此项工作纳入了全县惩防体系建设及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考核的重要内容,采取“一月一小结、季度一通报、半年一考核”的办法,不定期地开展督促检查,并派驻党政纪工委人员进驻政务服务中心现场办公,实施监督,对发现的问题限期整改,跟踪问效。对能够认真整改且到位的既往不咎,对应付了事、整改不到位的,特别是工作不积极配合、并网运行不主动、行政审批事项网外办理等行为,按照有关规定严肃追究单位主要领导和有关人员的责任。先后对3名部门负责人给予了警示训诫。
电子监察作为一项创新工作,运行中还存在许多问题有待于不断完善和改进,我们将以这次理论研讨会为契机,进一步加强电子监察工作力度,逐步拓展电子监察空间和范围,将电子监察向工程招投标、政府采购、土地矿产交易等重点领域和便民服务中心、服务窗口延伸,实现从单一审批监察向综合监察转变,在提升政务服务质量上争做更多的工作。
第四篇:解析推行“阳光政务”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推行“阳光政务”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为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在我市市级行政机关推行“阳光政务”试点工作的指示精神,经市政府研究,在昆明市国土资源局开展“阳光政务”试点工作。特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试点内容
(一)行政审批内容公开
对市国土资源局负责审批的新增建设项目规划预审、新增建设用地审查报批、因抢险救灾或国家重点工程建设等特殊情况临时用地审查报批、补办地热水、矿泉水采矿许可证、《采矿许可证》报批及核发、国有土地使用权划拨(含再划拨)审批、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含出让、租赁、作价出资或入股)审批、征收土地后农村剩余人员办理农转非审查报批、开发荒山、荒地、荒滩用于林业、种植、渔业、畜牧生产的审批、农用地转用审批、国有土地使用权转让审批共10项行政许可项目和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立项审批、国有土地使用权划拨和有偿使用、变更、抵押、注销登记、国有土地使用权估价报告备案共3项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的下列内容,逐项进行规范后,向社会公开:
1.事项名称,2.设定依据,3.审批条件,4.申请材料,5.申请方式,6.受理地点,7.审批程序,8.审批时限,9.审批收费,10.所颁发的法律文书,11.是否有数量限制。
(二)行政执法制度公开
市国土资源局在行政执法制度方面具体公开以下内容:
(1)行政执法依据、行政执法权限、行政执法职责(岗位);
(2)行政处罚程序、行政复议程序、行政赔偿程序;
(3)行政执法程序。
二、试点时间要求
(一)行政审批内容公开试点工作由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市审改办)负责进行监督指导。具体时间要求及工作进度安排如下:
(1)4月15日前,市国土资源局在市审改办指导下,对拟公开的内容逐项进行细化;
(2)4月30日前,市国土资源局对拟公开的内容逐项进行核对,并将初步意见报市审改办审查;
(3)5月15日前,市审改办完成对拟公开内容的审查,提出修改完善意见反馈市国土资源局;
(4)5月31日前,市国土资源局根据市审改办的反馈意见进行最后的修改完善;
(5)6月15日前,市国土资源局在便民服务中心服务窗口和便民服务中心电子化行政服务系统网站以及市国土资源局公众信息发布网站上对外公布。
(二)行政执法制度公开试点工作由市推进依法行政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市推法办)负责进行监督指导。具体时间要求及工作进度安排如下:
(1)行政执法依据、行政执法权限、行政执法职责(岗位)。
7月25日前市国土资源局拟定出初稿送市推法办审查,7月31日前市推法办审查提出修改意见,8月5日前市国土资源局局完成修改。
(2)行政处罚程序、行政复议程序、行政赔偿程序。
8月25日前市国土资源局拟定出初稿送市推法办审查,9月5日前市推法办审查提出修改意见,9月15日前市国土资源局完成修改。
(3)行政执法程序。
10月15日前市国土资源局拟定出初稿送市推法办审查,10月31日前市推法办审查提出修改意见,11月15日前市国土资源局完成修改。
(4)对社会公开。
市国土资源局在11月30日前将上述行政执法制度采取在报纸上登载、或在互联网站上发布、或在本部门办公地点公示等方式对外公布。
昆明市规划局推行“阳光政务”
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为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在我市市级行政机关推行“阳光政务”试点工作的指示精神,经市政府研究,在昆明市规划局开展“阳光政务”试点工作。特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试点内容
(一)行政审批内容公开
对市规划局负责审批的《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核发、用地使用变更审核、《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核发共4项行政许可项目和建设项目规划条件核定、建设工程规划设计审查、费用减免审核、建设工程竣工规划验收共4项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的下列内容,逐项进行规范后,向社会公开:
1.事项名称,2.设定依据,3.审批条件,4.申请材料,5.申请方式,6.受理地点,7.审批程序,8.审批时限,9.审批收费,10.所颁发的法律文书,11.是否有数量限制。
(二)行政执法制度公开
市规划局在行政执法制度方面具体公开以下内容:
(1)行政执法依据、行政执法权限、行政执法职责(岗位);
(2)行政处罚程序、行政复议程序、行政赔偿程序;
(3)行政执法程序。
二、试点时间要求
(一)行政审批内容公开试点工作由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市审改办)负责进行监督指导。具体时间要求及工作进度安排如下:
(1)4月30日前,市规划局在市审改办指导下,对拟公开的内容逐项进行细化;
(2)5月15日前,市规划局对拟公开的内容逐项进行核对,并将初步意见报市审改办审查;
(3)5月31日前,市审改办完成对拟公开内容的审查,提出修改完善意见反馈市规划局;
(4)6月15日前,市规划局根据市审改办的反馈意见进行最后的修改完善;
(5)6月30日前,市规划局在便民服务中心服务窗口和便民服务中心电子化行政服务系统网站上对外公布。
(二)行政执法制度公开试点工作由市推进依法行政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市推法办)负责进行监督指导。具体时间要求及工作进度安排如下:
(1)行政执法依据、行政执法权限、行政执法职责(岗位)。
8月10日前市规划局拟定出初稿送市推法办审查,8月15日前市推法办审查提出修改意见,8月20日前市规划局完成修改。
(2)行政处罚程序、行政复议程序、行政赔偿程序。
9月10日前市规划局拟定出初稿送市推法办审查,9月20日前市推法办审查提出修改意见,9月30日前市规划局完成修改。
(3)行政执法程序。
10月31日前市规划局拟定出初稿送市推法办审查,11月10日前市推法办审查提出修改意见,11月25日前市规划局完成修改。
(4)对社会公开。
市规划局在11月30日前将上述行政执法制度采取在报纸上登载、或在互联网站上发布、或在本部门办公地点公示等方式对外公布。
昆明市卫生局推行“阳光政务”
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为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在我市市级行政机关推行“阳光政务”试点工作的指示精神,经市政府研究,在昆明市卫生局开展“阳光政务”试点工作。特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试点内容
(一)行政审批内容公开
对市卫生局负责审批的食品卫生许可证核发、生活饮用水卫生许可证核发、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核发、放射诊疗许可证核发、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核发、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执业许可证核发、母婴保健技术考核合格证书核发、工业企业新建、改建、扩建项目设计施工的职业病防治审查、医疗机构设置审批、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购用印鉴卡的审批共10项行政许可项目的下列内容,逐项进行规范后,向社会公开:
1.事项名称,2.设定依据,3.审批条件,4.申请材料,5.申请方式,6.受理地点,7.审批程序,8.审批时限,9.审批收费,10.所颁发的法律文书,11.是否有数量限制。
(二)行政执法制度公开
市卫生局在行政执法制度方面具体公开以下内容:
(1)行政执法依据、行政执法权限、行政执法职责(岗位);
(2)行政处罚程序、行政复议程序、行政赔偿程序;
(3)行政执法程序。
二、试点时间要求
(一)行政审批内容公开试点工作由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市审改办)负责进行监督指导。具体时间要求及工作进度安排如下:
(1)3月31日前,市卫生局在市审改办指导下,对拟公开的内容逐项进行细化;
(2)4月15日前,市卫生局对拟公开的内容逐项进行核对,并将初步意见报市审改办审查;
(3)4月30日前,市审改办完成对拟公开内容的审查,提出修改完善意见反馈市卫生局;
(4)5月15日前,市卫生局根据市审改办的反馈意见进行最后的修改完善;
(5)5月30日前,市卫生局在便民服务中心服务窗口和便民服务中心电子化行政服务系统网站上对外公布。
(二)行政执法制度公开试点工作由市推进依法行政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市推法办)负责进行监督指导。具体时间要求及工作进度安排如下:
(1)行政执法依据、行政执法权限、行政执法职责(岗位)。
7月10日前市卫生局拟定出初稿送市推法办审查,7月15日前市推法办审查提出修改意见,7月20日前市卫生局完成修改。
(2)行政处罚程序、行政复议程序、行政赔偿程序。
8月10日前市卫生局拟定出初稿送市推法办审查,8月20日前市推法办审查提出修改意见,8月31日前市卫生局完成修改。
(3)行政执法程序。
9月30日前市卫生局拟定出初稿送市推法办审查,10月15日前市推法办审查提出修改意见,10月31日前市卫生局完成修改。
(4)对社会公开。
市卫生局在11月15日前将上述行政执法制度采取在报纸上登载、或在互联网站上发布、或在本部门办公地点公示等方式对外公布。
发布部门:昆明市政府 发布日期:2007年04月04日 实施日期:2007年04月04日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免费法律咨询,就上中顾法律网)
第五篇:推行政务公开打造“阳光民政”
文章标题:推行政务公开打造“阳光民政”
近年来,民政局围绕建立“阳光民政”的目标,以维护社会稳定、服务经济建设、优化发展环境为宗旨,精心组织,上下联动,周密安排,在“普及、巩固、规范、深化、提高”上下功夫,政务公开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果,为全区“翻番、小康”和“和谐海陵”营造了良好的政务环境。
一、抓重点,全面推进全区民政系统政务公开
首先,民政局机关率先垂范,做好自身的政务公开。民政部门承担着“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群众解愁”的神圣职责,做好民政工作,对于促进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挥社会稳定机制的作用,更好地为全区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服务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为进一步增强民政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切实履行工作职责,维护和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权益,当好人民群众的“孺子牛”,1997年11月,我局率先在全系统开展了“公开政务、规范服务、塑造自身形象”活动。机关工作作风明显改进,机关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普遍增强,办事效率大大提高,软环境明显改善。由于办事依据、办事程序、办事结果公开,群众有了一本明白帐,对政务工作由过去的“公道不公道,只有天知道”的担心,变成了现在的“公道不公道,一看就知道”的赞赏。2004年,局党委被区委表彰为党建工作先进系统,局机关被区委、区政府命名为区文明单位。
二是抓重点领域的公开。长期以来,村务公开问题一直是困扰农村政治经济发展的一个“顽症”,严重制约了农村民政工作的顺利开展。为了推进基层民政部门政务公开工作的开展,1998年,我局先后下发了《关于在全区开展村民自治和村务公开工作的通知》、《关于认真贯彻实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进一步推进村民自治的意见》,在全区开展了村民自治和村务公开活动,兴起了争创省级村民自治模范区的高潮。各村相继建立了村务公开、民主理财、[找文章到☆好范文 wenmi114.com(http://www.xiexiebang.com/)一站在手,写作无忧!]民主评议干部、村委会定期报告工作等各项民主制度。在开展村务公开活动中,做到“四个明确”。即:明确公开内容;明确公开方法;明确公开时间;明确公开形式。做到村务公开每年不少于两次,其中涉及到财务的事项每季度公开一次,接受村民的监督。实践中,大家认识到,只有村务公开了,村民们才能有效地督促村中重大事务的实施,才能更好地监督村委会的工作和村干部的行为,才能给村民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2002年被省民政厅授予“省村民自治模范区”。
二、抓规范,建立完善政务公开制度
搞好政务公开,制度建设是基础和保障。一是建立政务公开工作责任制度。我们按照“政务公开制、服务承诺制、目标责任制、过错追究制”四制并举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向社会公开印发了“公开政务、规范服务、塑造民政新形象”的十项服务活动承诺书,明确责任、健全制度,确保政务公开工作持续健康发展。局党委要把政务公开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经常研究和解决政务公开工作中的重大问题。“一把手”对政务公开工作负全面领导责任,分管领导对其职责范围内的政务公开负直接领导责任,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体系。
二是实行政务公开审议制度和评议制度。为确保政务公开的全面、真实,局政务公开监督小组负责对本系统政务公开的内容和形式进行审议,着重审议公开的内容产生过程是否公正、合理;公开事项决策过程是否民主、科学、合法;公开结果是否真实、可信、及时;公开范围是否恰当、到位;公开形式是否有效、贴近群众。我们还适时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其他社会各界人士,对政务公开内容的真实性、全面性、有效性以及机关作风、效能建设方面的情况进行评议,以便发现问题,促进有关部门认真整改。
三是健全政务公开的反馈制度。广开与人民群众双向联系的渠道,通过设立政务公开意见箱、热线电话、电子信箱以及领导接访日等形式,广泛征求群众对政务公开和机关作风、效能建设方面的意见建议,及时释疑解惑,消除误解,纠正工作的偏差。对群众的意见建议通过新闻媒体、当面回复、电话答复、上门面复等多种形式向群众反馈,做到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答复。
三、抓创新,不断推动政务公开工作上新水平
政务公开工作要深入持久、保持旺盛生命力,就必须不断创新,使政务公开工作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逐步深化和提高。同时,把政务公开创新与转变政府职能,促进机关作风、效能建设有机统一起来,扩大政务公开的联动效应。
首先,规范和创新政务公开的内容和形式。一是实行点题公开。目前政务公开什么,不公开什么,公开程度如何均由政府部门自身决定,没有从行政管理
相对人的需要或要求出发。这是低层次的政务公开。我局以提高政务工作透明度为目标,注重针对性、坚持真实性、讲究时效性、强调操作性,加强政府机关与群众的信息交流,通过各种途径,鼓励群众积极点题,从广度和深度上扩大政府信息公开的范围。凡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政决定,或群众想了解政府的信息,只要不属于党和国家秘密的事项,都向社会公开,使政务公开
全方位、宽领域、多角度展开。通过点题公开,打破时空界限和行政机关层级与部门之间的界限,提高民政工作内外沟通的效率,及时反映群众的呼声,传达党的方针、政策和政府施政意图、思路。二是拓宽公开渠道,增加公开内容。在编印10项服务承诺手册、设立政务公开栏等公开形式的基础上,我们还利用现代化的手段,在区政府网站民政专栏上,向社会公开民政机构工作职能、政策法规、办事职责、办事依据、办事条件、办事程序、办事纪律、办事时限、办事结果和监督渠道。2004年6月,区社区服务综合楼落成后,我们采取电子显示屏、触摸屏等高科技手段进一步拓宽了政务公开的形式。在公开内容上,我们采取事前、事中、事后和长期、定期、临时公开相结合办法进行公开。凡属永久性内容,采取长期公开,如机构职能、法律法规等;凡属经常性工作,采取按季公开,如计划、工作重点等;凡属临时性事项,采取随时公开,如为贫困户修建危草房、最低生活保障申请公示等。
第二,把政务公开与深化审批制度改革和加强窗口单位效能建设结合起来,实现服务提速。我们按照“应减必减”的原则,对审批制度进行全面清理。对于不符合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原则,妨碍市场开放和公平竞争,以及实际上难以有效发挥作用的行政审批都加以改革和精减。共取消和精减行政审批项目12个。同时,为进一步严格工作纪律,改进工作作风,推动政务公开工作向纵深发展,我局在全区民政系统推行了《严格工作纪律、规范日常行为的若干规定》,从日常行为规范、服务基层规范、工作质量规范、廉洁自律规范和执纪监督规范等五个方面对全区民政工作者提出了明确的规定和严格的要求,从而进一步巩固了“公开政务、规范服务、树立民政自身形象”的活动成果。使政务公开工作真正做到思想上重视、行动上落实、成果上巩固,政务公开工作得到全方位、立体式的拓展。从2002年起,我们每年都在全区民政窗口单位开展民主评议行风活动,将婚姻登记、收养登记、寄养服务、殡葬服务等工作能公开的尽量公开,做到规范、透明、有序。
第三,加快电子政务建设,创新政务公开的手段。我们把转变政府职能,增强政府监管的有效性和政务服务的便利性,作为发展政务公开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民政工作的各种职能和具体业务进行科学的分类、综合、归并,然后根据轻重缓急,将其中具有模块化特征或相对固定的业务流程一个一个地电子化、自动化和网络化,在民政网站上向社会进行公布,使群众能够在更方便的时间、地点,通过更便捷的途径,获得所需要的信息及其他服务。
四、抓延伸,推动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维护社会稳定
在全面推进民政局机关政务公开基础上,上下联动,把局机关政务公开与乡镇(街道)民政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狠抓落实,做到找准缺点、抓住重点、解决难点,不断推进村务公开的规范化和制度化。通过抓好乡镇(街道)民政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刹住少数干部办事不民主、财务不公开、处事不公道,甚至以权谋私、贪污腐化、违法违纪等不正之风,塑造基层民政干部清正廉洁形象,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增进干部与群众之间的理解,凝聚人心,巩固了党的执政地位,维护了社会稳定。
五、抓监督,确保政务公开工作规范有序、深入持久地开展
我局把推行政务公开工作情况的监督检查放在重要位置,把建立健全监督制约机制贯穿于政务公开的每个环节。一是成立了“一把手”任组长的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和监督小组,为推行政务公开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工作格局。局政务公开监督小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公开工作,并适时组织监督人员进行明察暗访,加强对政务公开工作的督查。二是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和社会监督,通过设立政务公开监督电话和监督信箱、聘请行风监督员、组织群众议政、社会评议、新闻跟踪等各种形式,广泛接受社会群众的监督。我们聘请了区人大代表为我局的行风监督员,多方收集社会各界对民政部门的意见和建议。三是实行严格的奖惩制度,把推行政务公开列入部门、单位和工作人员尤其是领导干部的廉政责任制和干部工作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先进单位评选、干部任免和奖惩的重要依据。对成绩突出的予以表彰、奖励;对问题较大的进行督促、批评;对工作严重失职的,追究责任。
《推行政务公开打造“阳光民政”》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推行政务公开打造“阳光民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