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海南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法规复习考试答案

时间:2019-05-12 18:13: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3年海南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法规复习考试答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3年海南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法规复习考试答案》。

第一篇:2013年海南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法规复习考试答案

一、简答题

1、简述我国高等教育活动中的法律责任。

答:著名法学家张文显教授认为,在法学界存在四种对“法律责任”的不同认识:处罚说、后果论、责任论、义务论,不论学者如何定义,法律责任总是与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相联系的,法律责任总是以权利或义务作为前提的,而以国家强制的制裁作为其后果的。从目前的法律规范看,我国高等教育活动中的法律责任主要有三个领域,一是行政法律责任,二是民事法律责任,三是刑事法律责任。

2、简述我国高校(民办和公办)法人治理结构的基本模型。

答:我国高校(民办和公办)法人治理结构的基本模型:

一、公办高等学校的目标取向

二、公办高等学校法人内部治理结构 1 举办者权利2 经营者权利

三、公办高等学校法人外部治理结构 1 政府管理权 2 投资者权利3 利益相关者权利 4 公众监督权

3、简述高等学校教师聘任制的内涵和意义。

答:聘任制是用人单位根据岗位需求和应聘者资格,以合同形式聘任工作人员的任用制度。聘任制一般适用于专业技术人员、专家学者和科研人员。与聘任制相对应,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采用的其他用人制度还有选任制、派任制、考任制、劳动合同制等。与计划调配制相比,聘任制的核心内涵是“能进能出,能上能下,优胜劣汰”。意义:第一,实行聘任制,有利于提高教师队伍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第二,实行聘任制,有利于优化教师队伍结构。第三,实行聘任制,有利于建设一支跨世纪的优秀教师队伍。第四,实行聘任制,有利于把考核工作落到实处。

二、结合所学的我国高等教育法律法规知识分析以下案例并回答问题:

案例内容:G某,2000年国内某所重点著名大学硕士毕业后,到难返某大学任教,从事人文社会科学的教学科研工作,由于所在大学成立时间较短,师资力量薄弱,G某凭借出身重点大学的学历优势以及突出的工作能力,很快成为该大学某个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教学科研骨干。2003年,为了提高自己的学历层次,G某积极报考国内另外一所著名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并顺利考取。但是按照所在大学的规定,新任教师必须为本单位服务四年以上才能再次攻读更高一级的学历学位,但是看到G某已经考取博士研究生的事实,该所在大学就与G某以及G某考取的大学签订了三方委托培养协议,G某所在的大学人事机构要求G某离开本职一年攻读博士学位,但不负担G某攻读博士学位的学费支出,并要求G某博士毕业后为学校服务8年才能离开该大学,同时,扣发离职一年期间的工资。G某2006年博士毕业,并于当年获得副教授职位,同时获得国家级课题一项。就在此时,由于G某个人原因,提出调离现单位到另外一所著名大学任教。G某的调离申请并没有获得G某所在大学的人事机构的同意,G某所在大学的人事机构采取扣留G某的人事档案的办法阻止G某离开。但是,G某去意已决,同期已经不再档案所在高校担任教学任务,并在其想去的高校开始承当教学任务。G某所在大学的人事机构最终采取法律和劳动仲裁的办法解决纠纷,但是最终并没有阻止G某的离开。

问题

1、G某所在高校能不能扣发在读博士期间的工资?原因是什么?

2、G某与所在高校因离职而产生的法律纠纷应该适用什么法律法规?原因是什么?

答案:

1、从法律性质上讲,委托培养协议主要是一种与劳动法律关系相关联的负担法律行为,是一种为被培养对象以提供一定期限的劳动服务为获取委托单位赠予有关委托培养费用所附加的义务。委托培养协议不等于劳动合同本身,法律行为的负担属于义务,负担不履行则构成义务之违反,应承担相应的违约之法律责任。但是对委托培养协议而言,它的核心法律性质应是一种有条件的赠予行为。所以,当被培养对象不履行其应为培养单位提供一定期限的劳动服务义务后,所产生的法律责任只能是委托单位取消其赠予行为,要求被培养对象返还其已代为支付或垫付的所有委托培养费用。除此之外,不得要求被培养对象再承担其他的法律责任。因此,该高校在读博期间向G某发放的工资作为培养费用的一部分,可以不发给G某,但不得另外要求高额的赔偿费用。

2、可以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高等教育法》和《劳动人事关系》等法律法规。因为上述法律对人事合同均有约束,凡是违反法人之间签订的合同的,都要负担行政或民事法律责任,如缴纳违约金等等。G某与所在的高校因离职而产生的法律纠纷也可以交由劳动仲裁机关进行仲裁。因为G某违反了三方委托培养协议,原单位有权要求偿还培养费,但原单位无权扣留他的人事档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规定,自动离职一个月后,档案关系会被放到当地人才市场。否则,管理档案方必须缴纳档案人的保险和公积金等费用。并且当合同失效后,必须把人事档案转移到人才市场。根据劳动法的相关规定,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就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如果单位拒绝办理您可以向当地劳动局劳动监察科投诉要求处理。

三、论述题:根据我国高校所处的内外部环境,结合所学谈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法律关系。

1、高等学校的法律主体(高校、政府、学生、教师):高等学校自批准设立之日起取得法人资格。

2、作为法人的高等学校与教师间的关系:无论大陆法系还是英美法系,公立高校与教师的关系虽然表现为任命、雇佣或聘任关系,但从法律性质来看,它们均带有行政法律关系的色彩。

3、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学校与教师的关系实质上是政府与教师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类似于内部行政关系。

当前,我国教师不是国家公务员,但仍是国家工作人员;教师不是自由职业者,但已具有自由雇佣人员的一些特征。因此,公立学校与教师的关系已不再是简单的行政关系,也不完全是单纯的契约关系,而是两者兼而有之。

教师聘任制条件下,公立学校与教师的关系既不是纯粹的民事关系,也不是纯粹的行政关系,而是二者兼而有之。在双方签定合同时,遵循契约自由原则,更多的体现私法色彩;在签定合同之后,遵循公共利益优先原则,具有浓厚的公法色彩。

4、作为法人的高等学校与学生间的关系我国公立高校与学生关系的现状:当前,学校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主要包括:管理关系与契约关系。公立学校与学生之间的管理关系表现为:公立高校相对于学生享有强制性与支配性的管理权,这种权利为我国法律所明确授予,涉及学生学籍管理及日常管理等方面。

公立学校与学生的契约关系表现为:公立高校作为独立法人,可以参与民事活动,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

5、作为法人的高等学校与职员间的关系:①20世纪90年代以前是一种行政隶属关系。②20世纪90年代以后实行教育职员制度。

6、对高校法人地位的反思1).高校选择法人这种组织形式来运作具有历史的必然性大学发展的历史,实际上就是大学追求自治的历史。从外在形式看,大学的组织结构处于不断变革之中;但从内在形式看,大学始终执著于法人地位的追求。

2).作为法人的高校必须具备法人的基本特质法人是个民法概念,本质上具有独立性,具有独立的名义、独立的财产、独立而健全的组织结构、独立的承担责任。高校作为法人的意义的起点在于,它是市民社会及其建构的国家中的一个基本法律主体,它平等于政府、学生与教师、其他市场主体,并与之发生平等的法律关系。

(1)高校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具有双重性,附属性和独立性。独立性反映了高校作为法人所具有的基本特质。

(2)高校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具有双重性,附属(管理性)性和平等性(独立性)。平等性反映了高校作为法人所具有的基本特质。

(3)高校与其他市场主体之间的关系:具有平等性,虽然其他市场主体会捐款给高校。这种平等性仍然反映了高校作为法人所具有的基本特质。

第二篇:高等教育法规概论高校教师岗前培训

教师资格考试复习提纲--高等教育法规概论

第一章 教育法基本原理 第一节 教育法的概念

一、教育法的概念和性质(P1)定义:

法律:是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并由国家的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则的总和。

教育法:就其基本性质而言,它是行政法的一个分支,是规范教育活动,调整教育行政关系(事实上也包括部分教育民事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简答:理解教育法的定义,我们应该把握以下几层意思:(P2)

(一)教育法是国家干预、管理和协调教育的法(教育行政机关是一个管理者,而且也是一个协调者、服务者);

(二)教育法是规定教育管理过程中和实施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不同主体的地位及其权利与义务的法律;

(三)教育法是国内法,它是由各种教育法律、法规、规章构成的整体(我们所讲的教育法就是由上述法律、法规和规章等具有不同效力的规范性文件所组成的一个整体。我们不能把教育法仅仅理解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二、教育法的地位和作用:(P4)

教育法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可以概括为:教育法是行政法的一个分支;教育法是宪法的重要实施法。

三、教育法与党的教育政策的关系:(P7)

党的教育政策是党为完成一定时期的教育工作的基本任务而规定的活动准则,它是党实现对国家教育工作领导的基本方式。教育法和党的教育政策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它们都以四项基本原则为指导。教育法和党的教育政策又有区别。这种区别具体表现在:

1、制定主体不同,教育法具有国家意志的属性;而党的教育政策不具有国家意志的属性。

2、表现形式不同,教育法通过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地方规章形式表现,内容比较明确、具体;而党的教育政策通常是以决议、决定、纲领、宣言、口号等形式表现出来,内容一般比较原则。

3、实施方式不同,教育法更主要的是依靠国家强制力,而党的教育政策为人民群众自觉的行动。

4、调整范围不同,党的教育政策调整教育关系的范围比教育法要广泛。

第二节 教育法的基本原则

我国教育法的基本原则应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P10)

(一)保证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或方向原则

1、由工人阶级掌握教育的领导权;

2、公民平等地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3、宗教与教育分离。

(二)遵循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原则

1、教育与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相互制约的规律;

2、教育与社会发展相互制约的规律;

3、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

(三)体现人的全面发展原则,即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第三节 教育法的渊源和体系 教育法的主要渊源(P17)

我国教育法的主要渊源有:宪法、教育法律、教育行政法规、地方性教育法规、教育规章、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等。

(一)宪法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其他法律、法规制定的依据,是制定教育法的重要依据。我国宪法规定成了教育法中最高层次的渊源。

1、宪法规定了教育的目的、任务和基本制度;

2、宪法规定了教育活动中的德育原则;

3、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受教育权和从事科研、文艺创作等文化活动的自由;

4、宪法规定了教育管理的权限。

(二)教育法律

教育法律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设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关于教育的规范性法律文件。教育法律是教育法的最主要的渊源。

1、教育基本法律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规定,我国的教育基本法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于1995年3月18日由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共10章84条。

2、教育基本法以外的其他法律:教育单行法律指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教育单行法律的效力低于宪法和教育基本法。

(三)教育行政法规

行政法规是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按照法定程序制定的有关行政管理的规范性文件,效力及于全国。行政法规的名称一般有三种:即条例、规定和办法。

(四)地方性教育法规

地方性法规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的专称。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省级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基常务委员会制定。

(五)教育行政规章

1、部门教育规章;

2、地方政府教育规章。

(六)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第四节 教育法律关系(P25)

一、教育法律关系的特征

教育法律关系就其性质的不同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纵向的法律关系,即教育行政法律关系;另一类是横向的法律关系,也称之为教育民事法律关系。

(一)教育行政法律关系(P26)

这种关系反映的是国家对教育的纵向管理关系。

1、教育行政法律关系当事人中必有一方为教育行政机关(行政主体)。

而教育行政法律关系则是发生在作为行政主体的教育行政机关与教育行政相对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在这种关系中,教育行政机关居于支配地位。

2、教育行政法律关系主体间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不对等性。

3、教育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具有先定性。

4、教育行政机关在实体法上的权利和义务具有重合性。

5、教育行政法律关系主体间争议的解决方式具有特定性。

(二)教育民事法律关系

教育民事法律关系则是一种横向的法律关系。

二、几种基本的教育法律关系

(一)学校与政府的关系

在我国,学校与政府的关系是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建立起来的。高等学校与政府的关系则可分为三种模式:一类为由国家 1 教育部直接管理的高等学校;一类为由国务院有关部门主办和管理的高等学校;再一类为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主办和管理的高等学校。

(二)学校与社会的关系

财产所有权关系、相邻关系、合同关系

(三)学校与教师、学生的关系

1、学校与教师的关系:在社会力量举办的学校,学校与教师的关系是一种雇佣关系。在国家举办的学校,学校与教师的关系则是一种区别于劳动管理的具有人事性质的行政法律关系,即领导和服从关系。

2、学校与学生的关系:学校与学生的关系,既是教育与被教育的关系;又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第二章 我国教育基本制度

第一节 义务教育制度和扫除文盲教育制度

一、义务教育制度

(一)义务教育具有以下特征:(P39-41)

1、国家强制性(或强迫性);

2、普及性;

3、公共性;

4、免费性;

5、基础性。

(二)义务教育的年限和学制

我国《义务教育法》第2条规定:“国家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国家义务教育年限的长短主要取决于国内生产力或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

大多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都已实行十二制的义务教育。

至于义务教育的学制在我国主要有三种形式:“六三制”、“五四制”、“九年一贯制”。

二、个人脱盲的标准是农民识1500个汉字,企业和事业单位职工、城镇居民识2000个汉字。

(三)职业教育机构设立的基本条件

1、职业学校设立的基本条件(P46):

1、有组织机构和章程;

2、有合格的教师;

3、有符合规定标准的教学场所、与职业教育相适应的设施、设备;

4、有必备的办学资金和稳定的经费来源。

(四)我国职业教育的现状(P47)

现在,我国的职业教育正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特别是职业培训市场需求越来越大:

1、与企业合作的培训;

2、对下岗失业人员提供再就业培训;

3、配合经济发展和科学进步的需要对当前经济建设短缺人才进行培训;

4、对农民的培训;

5、创业培训;

6、由于终身学习日益深入人心,社会对培训的需求不断增大。

二、成人教育制度

(二)成人教育体系(P51):成人教育体系从培养目标上则基本上可以分为两大类,成人学历教育和成人非学历教育。第三节 国家教育考试制度(P54)

我国现行的国家教育考试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统一入学考试,如中考、高考、研究生入学考试等;

2、学历认证考试,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3、水平考试,如普通中学毕业会考等。※第四节 学业证书制度和学位制度(P61)

一、学业证书制度

二、学位制度

(二)学位等级 我国的学位分学士、硕士、博士三级。

(三)学位的门类

授予学位的学科门类一共为12个,即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和军事学。

(四)学位的授予 向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提名。第五节 教育督导制度和教育评估制度

(一)教育督导的概念

教育督导,也叫教育视导,目前在我国主要是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为保证国家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和教育目标的实现,依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对所辖地区的教育工作进行监督、检查、评估、指导的制度。

(二)教育督导的方式

根据《教育督导暂行规定》第13条:“教育督导分:

1、综合督导;

2、专项督导;

3、经常性检查。

二、教育评估制度

(一)教育评估的概念

教育评估是指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或经认可的社会组织根据既定的目的,确定相应的目标,建立科学的指标体系,通过系统地收集信息和定性、定量分析,依据客观的价值标准,对教育系统的功效和工作状态作出评议和估价的过程。

(二)教育评估的类型

目前我国所进行的教育评估类型主要包括:合格评估、办学水平评估、选优评估。

(三)高等学校教育评估

1、高等学校教育评估的基本类型(P74)

(2)按评估的衡量因素区分,高等学校教育评估可分为成果评估、过程评估和条件评估三种基本类型。

成果评估,亦称总结性评估,是对评估对象在完成任务后所表现出的成果、成绩、贡献、效益的数量与质量方面的评估。

过程评估,亦称形成性评估,是对评估对象在实现目标过程中工作系统所处状态的评估。

条件评估,亦称配置性评估,是对被评对象的工作基础和办学条件的能量判断。第三章 高等学校

第一节 高等学校的法律地位

一、公立高等学校的法律地位

(一)公立高等学校的行政相对人地位 定义:

行政相对人:是指在行政法律关系中与行政主体相对的一方当事人,是依法接受国家管理的个人和组织,是被管理的一方。简答:我国的大学或高等教育与西方有所不同(P84):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传统——政教合一,并表现出如下特点:

1、高等学校由政府出资兴办,教育经费由政府提供,因而在经费上严重依赖于政府,由其任意确定。

2、高等学校校长同时又是国家官员,与一般朝廷命官一样,通过吏部考核录用。教师也是国家官员,其选拔、考核、任免、待遇分不同层次分别由政府确定。

3、学生的入学名额、资格、待遇及考试等事务均由政府确定。

4、学校的教学内容、教学计划安排由政府确定。

5、政府还要为高等学校制定学规,内容涉及学生的升学、退学、学校的教学、考试、假期诸环节。

※高等学校也并非仅仅只能被动接受政府的行政管理,作为行政相对人,它也享有一定的权利,(P86)如:

1、参加行政管理权;

2、受益权,即可以依据法律从行政机关处获得奖励;

3、了解权,高等学校对行政机关的管理活动有了解的权利,其了解权同时构成行政主体行政公开的义务;

4、协助行政权,在法定条件下,高等学校可以协助行政机关做某些管理工作;

5、批评、建议、控告、检举权;

6、复议和诉讼权,高等学校如果不服行政机关的行政处理决定,有权依法向有关机关申请复议和提起诉讼;

7、获得补偿和赔偿权,当高等学校合法权益受到行政机关职务行为影响时,有获得行政补偿的权利。

(二)公立高等学校的法人地位(P87)

根据《民法通则》的上述规定,事业单位成为法人要具备以下条件:

1、依法成立;

2、有必要的财产或者经费;

3、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

4、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当公立高等学校与其他平等的公民、法人发生民事关系时,其法律地位是法人,享有独立的民事权利、履行民事义务并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三)公立高等学校的公法人地位

公法人地位具有以下含义:首先,公立高等学校是法人,具有一切法人所共同具有的法律地位。其次,它是依行政法设立的公法人,其设立、废除、变更和内部组织规则由行政法规定,不受公司法的拘束。第三,它是公法人中的特别法人,不同于行政机关等普通的公法人。作为公法人中的特别法人,公立高等学校与政府之间不是行政隶属关系,而是两个公法人之间的外部行政关系。作为公法人中的特别法人,公立高等学校与教师之间构成的是一种特殊的行政法律关系。

二、私立高等学校的法律地位 具有法人的地位 第二节 高等学校的设立

一、设立高等学校的原则:

(一)符合国家高等教育发展规划的原则;

(二)符合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原则;

(三)不得以营利为目的的原则

二、设立高等学校的条件:

(一)有组织机构和章程;

(二)有合格的教师;

(三)有符合规定标准的教学场所及设施、设备等;

(四)有必备的办学资金和稳定的经费来源。

三、设立高等学校的程序

(一)申请;

(二)审批。※第三节 高等学校的权利和义务(P99)

一、高等学校的权利

高等学校的权利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作为一般学校由《教育法》规定的权利;二是作为高等学校由《高等教育法》规定的权利。※

(一)《教育法》规定的权利(P99)

《教育法》第28条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行使下列权利:

1、按照章程自主管理;

2、组织实施教育教学活动;

3、招收学生或者其他受教育者;

4、对受教育者进行学籍管理、实施奖励或者处分;

5、对受教育者颁发相应的学业证书;

6、聘任教师及其他职工,实施奖励或者处分;

7、管理、使用本单位的设施和经费;

8、拒绝任何组织和个人对教育教学活动的非法干涉;

9、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二)《高等教育法》规定的权利(P102)

《高等教育法》第4章对高等学校的办学自主权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规定,具体包括:

1、招生权;

2、专业设置权;

3、教学权;

4、科学研究权;

5、对外交往权;

6、校内人事权;

7、财产权。

二、高等学校的义务(P106 了解)

(二)《高等教育法》规定的义务(P108

了解)

1、招收残疾学生;2依法办学;

3、实施继续教育;

4、开展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

5、接受监督和评论;

6、进行人员考核;

7、支持勤工俭学;

8、提供就业指导与服务;

9、按照规定管理使用学费;

10、依法管理财务。第四节 高等学校管理

二、高等学校的宏观管理

高等学校的宏观管理即高等学校行政管理。高等学校宏观管理解决的是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之间的关系问题。

三、高等学校的微观管理

高等学校微观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高等学校教学管理(114)

1、教学计划管理;

2、教学质量管理;

3、日常管理。

(二)高等学校科研管理(P115)

1、科研计划管理;

2、科研组织管理;

3、日常管理。

(三)高等学校后勤管理。

(四)高等学校宏观管理与高等学校微观管理的关系。

我国目前高等学校领导体制主要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简答:如何进行有效的高等学校管理?一致性原则主要有:

1、清楚地、有说服力地、经常地向教师、学生、董事会成员、校友、工作人员、资助人及各种类型的公共服务机构宣传高校的目标与理想;

2、学校的一些重大决定,必须首先告诉学校的教师、学生及职员;

3、讨论某一问题时,有权首先作决定的人应该是与问题关系最大的人,应该由他们首先采取行动,与之关系最大的负责人予以裁决;

4、教师是高等院校的主人,而不是雇员;

5、行政管理人员必须保护、激励、培育学术自由;

6、行政管理单位是有意义、有权力、有声望的机构,但是不能把行政机构与暂在这个行政单位工作的人等同起来。第四章 高校教师

第一节 高校教师的地位与作用

我国已经明确规定教师不属于国家公务员系列。《教师法》“教师是履行教学职业的专业人员”这一法律地位既不同于传统的自由职业者,也有别于国家公务员,是一种专业人员。

简答:

一、为什么说高校教师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主要承担者?(P128)《教师法》第3条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

(一)创造性地传播文化科学知识;

(二)多方面拓展大学生智力与能力;

(三)塑造身心健全的人。

二、高校教师是创新科技和文化的重要实现者(P132)

(一)广泛开展科学研究;

(二)培养高级专门人才。

三、高校教师是知识、技术应用的重要参与者 ※第二节 高校教师的权利与义务(P135)

※简答:

一、高校教师的权利(P136)

(一)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权利;

(二)从事科学研究与学术交流的权利;

(三)指导学生和评定学生的权利;

(四)按时获取报酬的权利,《教师法》规定:教师享有“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带薪休假”的权利;

(五)参与学校管理的权利;

(六)参加进修和培训的权利。

二、高校教师的义务(P143)

(一)遵守法律法规的义务;

(二)教育教学的义务;

(三)思想教育的义务;

(四)尊重学生人格的义务;

(五)保护学生权益的义务;

(六)提高自身水平的义务。第三节 高校教师的资格与作用

(一)教师职业是否能被视为专业性职业。

以文理学士学位作为教育专业训练的前提;在教育研究院中实施新的教育专业课程,颁发教育硕士学位。

高等学校教师资格的条件,依据《高等教育法》第46条规定,包括以下方面:

1、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

2、具备研究生或大学本科毕业学历;

3、有相应的教育教学能力;

4、具备以上条件的中国公民,只要经有关部门认定,即可取得高校教师资格。

(三)高校教师的职务

《高等教育法》规定了高等学校教师职务设四级: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

教师聘任合同期限的内容可包括试用期,一般为一年。根据聘任期限的不同,可将教师聘任合同分为以下几类:(P160)

1、有固定期限的聘任合同,又称定期聘任合同;

2、无固定期限的聘任合同,又称无定期聘任合同;

3、以完成一定工作为期限的聘任合同。第五章 高校学生

(一)学生的本质属性(P171)

1、学生是人;

2、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3、学生是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

(二)高校学生的法律地位(了解)第二节 高校学生的权利和义务

一、高校学生的权利

(一)受教育权利界说:

1、受教育权利的涵义;

2、受教育权利的性质

(二)高校学生的权利由两部分组成(P183),一、作为学生,他享有与其他层次学生一样的基本权利,《教育法》第42条对此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二、作为高等学校的学生,他又享有其他层次学生不具备的具体权利,而这主要由《高等教育法》规定。

1、学生的基本权利(1)参加教育教学活动权,这是学生最基本的权利;(2)获得学金权;(3)获得“公正评价权”;(4)获得学业证书和学位证书权;(5)申诉起诉权。

2、高校学生的特殊权利(1)参加社会服务和勤工助学权;(2)组织社团权。

(三)高校学生受教育权利的法律保护 第六章 教育法律责任和教育法律救济 第一节 教育法律责任

一、教育法律责任的含义:

(一)什么是法律责任(P206)广义的法律责任和法律义务是同义语,如守法义务、赡养义务等,法学上称其为“第一性义务”,狭义的法律责任则是指因违法、违约或者直接基于法律的规定而产生的不利法律后果,这种不利法律后果在法学上又称为“第二性义务”。在日常生活中,人们说到法律责任时,通常是在狭义上使用这一概念的。

教育法律责任具有以下特点:

1、责任的法定性;

2、责任的国家强制性;

3、责任主体的确定性;

4、归责主体的特定性。

二、教育法律责任的归责要件、种类和承担方式

(一)教育法律责任的归责要件(P209)

教育法律责任的归责要件,是指特定的国家机关将法律责任条款适用于具体的个人和组织,确定其责任的有无和大小时所必须考虑的基本条件。包括:

1、教育法律责任主体(无行为能力人、不满10周岁或精神病人不可能成为实施违法或违约行为的主体);

2、违法或违约行为;

3、损害事实;

4、因果关系;

5、主观过错,排除意外事件。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希望

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状态。过失是指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损害他人、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状态。

(二)教育法律责任的种类和承担方式(P211)

1、违反教育法的行政法律责任。行政法律责任是指行政法律关系主体因违反行政法或因行政法的规定而应承担的不利的法律后果。违反教育法的行政法律责任的承担方式,主要有行政处罚和行政处分两类。(1)行政处罚是由特定行政执法机关对违反行政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尚不够犯罪的公民、法人所给予的一种惩戒、制裁的具体行政行为。行政处罚的种类主要有: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撤销、取消、停考、责令停止、吊销许可证。(2)行政处分:由国家行政机关或其他组织依照行政隶属关系,对违法失职或违反内部纪律的所属人员实施的一种惩戒措施。行政处分有时也称“纪律处分”,种类有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

2、(P213

可能出案例分析题)违反教育法的民事责任(P213)《义务教育法》及其实施细则也明确规定,下列行为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1)侵占、破坏学校的场地、房屋和设备的;(2)侮辱、殴打老师、学生的;(3)体罚学生的;(4)将学校校舍、场地出租、出让或挪作他用,妨碍义务教育实施的。

3、(P214

可能出案例分析题)违反教育法的刑事法律责任(P214)刑事法律责任是指行为人因其犯罪行为所必须承受的,由司法机关代表国家所确定的一种不利的法律后果。《教育法》在第71条、第72条、第73条、第77条对挪用、克扣教育经费;扰乱学校教育、教学秩序;破坏校舍、场地及其他财产,招生中徇私舞弊的行为的刑事责任作了规定。

第二节 教育法律救济(P219)

定义:教育法律救济,是指通过法定的程序和途径解决解决教育领域中发生的纠纷,维护受损方的合法权益,并给予其法律上的补救的制度。教育法律救济就其基本性质而言,属于行政救济,主要包括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制度,在教育领域还有两类特殊的法律救济制度,教师申诉制度和学生申诉制度。

二、教育行政复议

(一)教育行政复议的含义

※定义:行政复议是行政法律救济的一种基本方式。它是指教育行政管理相对人认为教育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向上一级教育行政机关或者同级人民政府提出申请,由上述机关对被申请的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合法性、适当性审查并作出复议决定的活动。

教育行政复议机关是依法享有行政复议职权的国家行政机关,因此,享有行政复议权或承担行政复议职责的只能是国家行政机关。而国家权力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等不能成为行政复议机关。申请复议的期限(P227)行政相对人应当在知道相应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60天内提出复议申请,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行政复议决定(P230)复议决定有五种:

1、维持决定;

2、补正决定;

3、履行决定;

4、撤销、变更和确认违法的决定;

5、赔偿决定。在中国只对直接的实际发生的损失进行赔偿,不对精神损失进行赔偿。

三、教育行政诉讼 ※

(一)教育行政诉讼的概念和特征(P232)

教育行政诉讼是指行政管理相对孔径人认为教育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定程序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在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对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查并作出裁判,以解决行政争议的制度。※

(二)教育行政诉讼与教育行政复议的区别(P233)

1、性质不同。教育行政复议是一种行政行为;教育行政诉讼属于司法行为。

2、受理机关不同。教育行政复议的受理机关是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的上一级主管部门或所属的人民政府;教育行政诉讼的受理机关恒定为人民法院。

3、审理的内容不同。教育行政复议的审查力度要大于教育行政诉讼。

4、受案范围不一致。人民法院所受理的教育行政案件,只是教育行政管理相对人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害其合法权益的案件。而复议机关所受理的教育行政案件既有行政违法的案件,也有行政不当的案件。

5、审理的依据不尽相同。人民法院审理教育行政案件,只能以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以及自治法规为依据,规章只能作为参考。而行政复议机关审理教育行政复议案件,则可以以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以及上级行政机关颁发的行政规范性文件为依据。

《行政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出的下列事项不予受理(P236):

1、国防、外交等国家行为(国家行为);

2、行政法规、规章或者行政机关制定、发布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抽象行政行为);

3、行政机关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奖惩、任免等决定(内部行政行为);

4、法律规定由行政机关最终裁决的具体行政行为(具体行政行为)。

(四)教育行政诉讼的管辖(P236)

1、级别管辖;

2、地域管辖;

3、裁定管辖。

(五)教育行政诉讼的程序(P239)

1、起诉和受理;

2、第一审程序;

3、第二审程序。

四、教育行政赔偿(P244)

(一)教育行政赔偿的含义及特征

定义:教育行政赔偿,是指教育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执行职务过程中,违法行使职权侵犯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并造成损害,依照《国家赔偿法》,由国家给予的赔偿。

(二)行政赔偿的构成要件(P246)

根据《国家赔偿法》的规定,行政侵权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由职务行为主体、职务违法行为、损害事实与因果关系四个部分组成。

1、职务行为主体;

2、职务行为的违法性;

3、损害事实;

4、职务侵权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具有因果关系。

(四)教育行政赔偿的义务机关(250)

1、行政赔偿义务机关是指依法履行行政赔偿义务,接受行政赔偿请求,支付行政赔偿费用,参加赔偿诉讼的行政机关或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

2、真正赔偿的是国家(代表国家履行赔偿)。提出教育行政赔偿请求的途径(P252)

1、单独提出行政赔偿请求。首先向行政赔偿义务机关提出,在赔偿义务机关不予赔偿或赔偿请求人对赔偿数额有异议的,赔偿请求人才可以依法向复议机关申请行政复议或直接向法院提起诉讼。

2、一并提出行政赔偿请求。一

并提出行政赔偿请求是指赔偿请求人在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时一并提出赔偿请求。

3、允许提出数项赔偿请求。

五、教师申诉制度

(一)教师申诉制度的含义和特征

定义:教师申诉制度是指教师对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作出的处理不服,或认为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及有关行政部门侵犯其法定权利,向主管的行政机关申诉理由、请求处理的制度。(对内部行政行为可以采取教师申诉制度,但不可以提起行政复议及行政诉讼)。教师申诉制度是一项行政性的法律救济制度。

(二)教师申诉制度的具体内容

教师申诉制度主要适用于以下三种情形(P254):

1、教师认为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侵犯其合法权益的;

2、教师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作出的处理不服的;

3、教师认为当地人民政府的有关行政部门侵犯其由《教师法》规定的合法权益的。

六、学生申诉制度

(一)学生申诉制度的含义及特征(P256)

定义:学生申诉制度,是指学生在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依《教育法》及其他法律的规定,向主管的行政机关申诉理由、请求重新处理的制度。《教育法》第42条对学生申诉制度有明确规定,即学生享有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向有关部门(学校主管部门)提出申诉;对学校、教师侵害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的行为不服有提出申诉的权利。附 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第四条 国家保障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全社会应当关心和支持教育事业的发展。全社会应当尊重教师。

第五条 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八条 教育活动必须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国家实行教育与宗教相分离。第十二条

汉语言文字为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基本教学语言文字。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可以使用本民族或者当地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进行教学。

第十四条 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根据分级管理、分工负责的原则,领导和管理教育工作。

第十七条 国家实行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学校教育制度。

第十八条 国家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制度。

第二十六条 设立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必须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一)有组织机构和章程;

(二)有合格的教师;

(三)有符合规定标准的教学场所及设施、设备等;

(四)有必备的办学资金和稳定的经费来源。第二十八条 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行使下列权利:

(一)按照章程自主管理;

(二)组织实施教育教学活动;

(三)招收学生或者其他受教育者;

(四)对受教育者进行学籍管理,实施奖励或者处分;

(五)对受教育者颁发相应的学业证书;

(六)聘任教师及其他职工,实施奖励或者处分;

(七)管理、使用本单位的设施和经费;

(八)拒绝任何组织和个人对教育教学活动的非法干涉;

(九)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国家保护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第三十条

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在校长或者主要行政负责人必须由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在中国境内定居、并具备国家规定任职条件的公民担任,其任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通过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职工代表大会等组织形式,保障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和监督。

第三十四条 国家实行教师资格、职务、聘任制度,通过考核、奖励、培养和培训,提高教师素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第四十二条 受教育者享有下列权利:

(一)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

(二)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得奖学金、贷学金、助学金;

(三)在学业成绩和品行上获得公正评价,完成规定的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业证书、学位证书;

(四)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对学校、教师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提出申诉或者依法提起诉讼;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第四十九条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为其未成年子女或者其他被监护人受教育提供必要条件。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配合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对其未成年子女或者其他被监护人进行教育。

第五十三条 国家建立以财政拨款为主、其他多种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为辅的体制。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第三条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第六条 每年九月十日为教师节。第七条 教师享有下列权利:

(一)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

(二)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

(三)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

(四)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的带宽薪休假;

(五)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

(六)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第八条 教师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一)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二)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

(三)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和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

(四)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五)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

(六)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第十一条

(五)取得高等学校教师资格,应当具备研究生或者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第十三条

中小学教师资格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认定;普通高等学校的教师资格由国务院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或者由其委托的学校认定。第十四条

受到剥夺政治权利或者故意犯罪受到有期徒刑以上刑事处罚的,不能取得教师资格;已经取得教师资格的,丧失教师资格。第十六条 国家实行教师职务制度,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第十七条 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应当逐步实行教师聘任制。第二十五条 教师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第三十五条

侮辱、殴打教师的,根据不同情况,分别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行政处罚;造成损害的,责令赔偿损失;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七条 教师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

(一)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

(二)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

(三)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第三十九条

教师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侵犯其合法权益的,或者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作出的处理不服的,可以向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诉,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在接到申诉的三十日内,作出处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

第三条 学位分学士、硕士、博士三级。

第八条 学士学位,由国务院授权的高等学校授予;硕士学位、博士学位,由国务院授权的高等学校和科学研究机构授予。第十三条

对于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有重要的著作、发明、发现或者发展者,经有关专家推荐,学位授予单位同意,可以免除考试,直接参加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对于通过论文答辩者,授予博士学位。第十四条

对于国内外卓越的学者或著名的社会活动家,经学位授予单位提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可以授予名誉博士学位。第十七条

学位授予单位对于已经授予的学位,如发现有舞弊作伪等严重违反本条例的情况,经学位评定委员会复议,可以撤销。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第九条 公民依法享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

国家采取措施,帮助少数民族学生和经济困难的学生接受高等教育。

高等学校必须招收符合国家规定的录取标准的残疾学生入学,不得因其残疾拒绝招收。

第十一条 高等学校应当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实行民主管理。第十三条 国务院统一领导和管理全国高等教育事业。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筹协调本行政区域内的高等教育事业,管理主要为地方培养人才和国务院授权管理的高等学校。

第十六条 高等学历教育分为专科教育、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第十七条

专科教育的基本企业年限为二至三年,本科教育的基本修业年限为四至五年,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基本修业年限为二至三年,博士研究生教育的基本修业年限为三至四年。

第二十四条 设立高等学校,不得以营利为目的。

第三十条 高等学校自批准设立之日起取得法人资格。高等学校的校长为高等学校的法定代表人。

高等学校在民事活动中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第三十九条 国家举办的高等学校实行中国共产党高等学校基层委员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第四十七条 高等学校实行教师职务制度。教师职务设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第四十八条

高等学校实行教师聘任制。高等学校的教师的聘任,应当遵循双方平等自愿的原则,由高等学校校长与受聘教师签订聘任合同。第四十九条

高等学校的管理人员,实行教育职员制度。高等学校的教学辅助人员及其他专业技术人员,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第六十条

国家建立以财政拨款为主、其他多种渠道筹措高等教育经费为辅的体制。保证国家兴办的高等教育的经费逐步增长。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办法(属于地方性法规)

第八条 高等学校依法行使下列办学自主权:

(一)根据社会需求、办学条件和国家、省人民政府核定的办学规模,制定招生方案,调节系科招生比例。

(二)设置和调整学科、专业;根据教学需要,制定教学计划、选编教材、组织实施教学活动。

(三)根据自身条件,开展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社会服务;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开展与境外高等学校之间的科学技术文化交流与合作。

(四)根据实际需要和精简、效能的原则,确定内部组织机构的设置并配备人员;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评聘教师和其他专业技术人员的职务,调整工资及津贴分配。

(五)管理和使用高等学校举办者提供的财产、国家财政性资助和受捐赠财产。

(六)对受教育者进行学籍管理,实施奖励或者处分。

(七)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办学自主权。

高等学校设置和调整学科、专业,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组织同行专家进行评审。

第三篇:2013年海南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海南高等教育学复习考试答案(浓缩版)

名词解释

教育: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其中包括:

一、教育是一种社会活动,即教育是随着历史发展的、存在于有一定共同文化的人类群体之中的活动。其次,教育的直接对象是人,其目的是人自身的发展和完善。

我们通常所说的教育指的是学校教育,它是一种具有特殊的系统性和组织性的教育活动。学校教育仍然是当今教育活动的主干。教育与其他社会活动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高等教育:高等教育是建立在中等教育的基础上进行的高深知识和专业的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

高等教育的内涵:

1、建立在完全中等教育的基础上,其前提是学前教育、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完成后方才接受的教育;

2、是一种高深知识和专业知识的教育,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为基本任务,传授的是具有一定难度的,根据学科分类和社会职业分工特点专门设定的知识;

3、具有相当的学术性,承担着发展科学技术文化的任务,是社会高端文化的组成部分;

4、具有一定标准、机构和程序来确认和管理的制度行为,包括招生制度、学位制度等。

高等学校的职能:培养人才、发展科学、服务社会是高等学校的三大职能,它们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共同构成了现代高校的职能体系。培养人才是高校的最基本的职能,是决定高等教育本质的因素。发展科学是高校的重要职能,它直接关系到培养人才的质量和学术水平的提高。直接服务社会是高校培养人才、发展科学职能的延伸和拓展,是高校各种资源的充分利用,也是沟通高校与社会联系的桥梁。具体到不同层次、类型的高校,三大职能的配比和联系方式是不尽相同的,但培养人才的中心地位是不可动摇的。

高校教学活动:

1、教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建构学习共同体的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

2、教学活动的本质是师生交往的过程。

3、教学活动是课程资源的拓展过程。

4、教学活动是预设性和生成性辩证统一的过程。

5、教学活动是科学性和艺术性彼此交融的过程。

高校课程:课程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课程是指被列入教学计划的各种科目及其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开设顺序的总和。广义的课程是指为实现高教目的和专业培养目标而设计的教学科目、结构及其进程和结果,是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而设计的一切条件和一切活动的总和。

高校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教师与学生教学活动的对象,通常人们将教学内容理解为学校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技能、技巧、思想、观点、信念、言语、行为、习惯的综合。教学内容具体化为:(1)培养方案:专业培养目标、学制、学位、学分要求;主干学科和主要实践环节;课程体系的构成以及学时比例(2)教学计划:课程性质、类型、学时和学分、教学方式、开课时间、考核方式等;教学进程总安排;必要说明(介绍)(3)教学大纲:微观层面的课程方案(4)教材:教科书、实验书、参考书目和扩展材料

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可定义为“一种在搜集必要的教学实施信息的基础上,依据一定标准对教学系统的整体或局部进行价值判断的活动。教学评价是对教学水平、质量、过程、方法等的意义、作用、目的的判断和推论。教学评价的本质是一种价值判断活动,但这种价值判断要以“事实”为根据,要以评估为前提。

简答题

简述西方高等学校的发展历程:

中世纪大学(现代大学源头)→→文艺复兴时期的大学→→近代大学教育的转向→→工业化社会的高等学校

(一)作为现代大学源头的中世纪大学:自主自治的办学观;学术自由的治学观、大学内部的民主管理。。。

(二)文艺复兴时期的大学教育:大学逐渐走向世俗化,推崇古希腊和罗马的文学艺术来陶冶人。

(三)近代大学教育的转向:随着资产阶级革命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和确立,近现代高等教育发生了明显的变换:自然科学受到重视、科学知识成为大学教学主要内容、大学功能也专项进行科学研究并用科学知识来培养人,同时高等教育被纳入国家管理体系中,大学的层次和内部组织也走向专业化和制度化。

(四)工业化社会的高等学校:伴随着国家的强力干预,现代高等教育的制度和理念确立起来。

简述威斯康星思想如何体现社会服务

威斯康星思想明确地把服务社会作为大学的重要职能,提出大学的基本任务是:

第一,把学生都会培养成有知识,能工作的公民;

第二,进行科学研究,发展创造新文化,新知识;

第三,传播知识给广大民众,使之能用这些知识解决经济、生产、社会、政治及生活方面的问题。大学为社会服务的基本途径包括:第一,传播知识、推广技术、提供信息。威斯康星大学专门成立了一个知识推广部,设立函授、学术讲座、辩论与公开研讨、提供信息与福利四个服务项目,建立了一个流动图书馆,把知识和书籍送往全州,第二,专家服务。发动大学教授服务于州政府,参与决策与管理工作,发动大学专家作巡回教师,到农村、工厂指导工作。

首先,打破了美国高校封闭的体制,大学也向工农子女,中产阶级子女打开了大门,大学与社会之间建立起了更为密切的联系,高校为社会服务成为第三个职能。

其次,在学术性科目之外确立了应用科学研究及农业、工艺学科的大学中的地位,农学院、工程学院成为大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大学向更加综合化,多学科化方向发展。

再次,开创了联邦政府资助高等学校的先例,同时使州政府对高校的财政拨款制度化,推动了州立大学的发展。至此,大学跳出了“象牙之塔”,开始了与社会各个领域的全面合作,大学开始逐渐成为社会生活的“中心”。

三个中心论(三选一)设计主要代表人物、主张、著作 :

“学生中心论”以卢梭、杜威等人为代表。他们首先把学生的发展视为一种自然的过程,认为教师不能主宰这一过程而只是“自然仆人”。同时他们还认为,儿童的发展是一种主动过程,教师的作用只在于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的个人需要,而不是直接干预学生的学习。他们还认为学生只能从个体经验中获得发展,由直接经验获取所需知识。因此,教育过程不应由教师直接进行,而应放手让学生自己经验或体验。卢梭《爱弥儿》、杜威《民主主义教育》。

简述如何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和组织:

对教学内容选择与组织存在不同的观点:

1、学科中心论:古老的思想,永恒的学科、知识。

2、学生中心论:经验主义,应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动机和需要、能力的倾向等来设计组织课程。

3、社会中心论:课程不应该帮助学生去适应社会,而是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和改造社会的技能。

在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时,除了要考虑到与目标的相关性之外,还要考虑到内容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它们对学生和社会的实际意义,它们能否

为学生所接受,以及是否与学校教育的基本任务相一致等问题。

简述高校的课程设计、原则及步骤:

课程设计工作,实质上就是人们根据一定的价值取向,按照一定的课程理念,以特定的方式组织安排课程的各种要素或各种成分,从而形成特殊课程结构的过程以及产物。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课程方案的设计。是整个课程设计的结果,也是整个课程设计工作的体现,在我国高校教学实践中主要体现为教学大纲。一份完整的教学大纲包括以下几个基本内容:指定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列出教学内容的范围包括重难点;安排教学进度,分配具体学时;本门课程的评价方式;指定教材,包括教科书、实验指导书和参考书等。在美国课程方案主要表现为课程标准。

(2)课程目标的确立。要区别出培养目标、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培养目标是宏观概念,课程目标是指导整个课程编制过程的最为关键的准则,教学目标是学生在通过学习后,在知识技能方面达到什么样的状态。

(3)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在选择课程内容上应该考虑三个因素:学科、学生、社会三个因素。教师在组织课程内容时,可以参照泰勒提出的三个基本准则:连续性、程序性、综合性。

(4)教材建设与教学资源的开发。教材的选择要实现教材的“选优选新”,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所谓选优是应尽量选用优秀教材,选新是选用近三年出版的新教材。立体化教材是克服以往教材但一定形式。

(5)课程的实施与评价。教师是否可以对于教学大纲或课程改革方案进行更改,有三种认识:忠实取向、相互调试取向、创生取向。教学管理中通常会采用“忠实取向”来保障教学质量。

简述高校课程的改革:

一、我国目前高校课程的现状:

1、课程价值观从学科本位转变为社会本位。

2、我国高校目前的课程体系表现为统一大于多元。

3、我国高校课程内容表现为分科多余综合。

二、当前我国高校的课程改革应该立足于我国政治经济体制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质需要,遵循教学规律和科学发展规律,借鉴其他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课程改革的经验,建立起符合我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学课程体系。

1、以“全人”教育为目标开展通识教育。

2、课程体系强调基础化弹性化。

3、以学科整合带动课程综合化。

三、课程与教学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简述高校教学活动的基本环节、规律和原则:

高校的教学活动主要由课堂教学、实验课的教学、实习、科研和毕业设计(论文)等几个环节组成。

(一)高校教学活动的规律:主要表现在教学相长性、教学发展性和教学与人性

1、教学相长性。教与学始终是贯穿高校教学活动始终的一对最基本的关系。教师的促进学生的学;学生的学促进教师的教;教师的教育教师的学相互促进。因此高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做到“以教促学”和“以学促教”,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是同步发展的。

2、教学发展性。这一规律阐明了教学过程中知识传递和智力发展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为:知识与智力两者密切相关、相互促进

3、教学教育性。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这一规律揭示的是教书和与人之间的内在联系。

(二)高校教学活动的原则:根据高校教学规律以及教育目的,高校教学工作必须贯彻以下几条原则。

1、教师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

2、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

3、教学与科研相结合。

4、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

简述高校科研的类型和原则:

1、大部分科学家认为科研一般分以下四类

(1)基础研究。这类研究属于基础科学的范畴。主要目的是通过科学观测实验和理论探讨,揭示未知的自然现象等。

(2)应用基础研究。它围绕国民经济建设中提出的科学技术要求,进行理论探索、科学调查、模拟实验解决一些基础性问题。

(3)应用研究。这属于应用科学范畴哦,它是针对一定的对象进行,解决工农业生产、医药卫生等科学问题。对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有更密切的关系。

(4)推广研究。也叫开发研究,将某些应用研究在实验、试制、设计阶段所作出的成果,进一步进行中间试验、定型设计、小量试生产等。

2、从其主要研究方法来划分分

(1)现象型研究。运用调查、考察测量等方法辅以各种有关的测试、分析等获得所需要的资料。(2)实验性研究。这类研究主要使用仪器、工具材料等从事新产品、新品种、新工具新工艺的设计、研制和实验。

3、按活动规模的大小来分:大、中、小规模研究。

4、其他分类:国家级、省级、市级、校级等。。

高校科研的基本原则:

教学与科研统一的原则;科研层次化与特色化的原则;独立与合作相结合的原则;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

简述高校科研的步骤与方法 :

高校科研的步骤:

1、确定选题并制定研究计划

2、进行论文检索和实地调查

3、进行分析形成研究报告高校科研的具体方法:观察研究法;实验研究法;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统计分析研究法;个案研究法等。

高校的功能体系:社会服务与教学、科研的关系:

现代大学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三项功能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共同构成了现代高校的功能体系。高校的教学功能主要是传授知识以及培养人才的各种素质;科研功能是创造知识;社会服务功能则是应用知识和科研成果为社会服务。总之,高校的教学功能与科研功能是高校履行社会服务功能的基础,社会服务功能的有效发挥,又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推动了科研的发展。

辨 析 题

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

⑴通才教育是以培养通才(即学识广博、具有多种才能的人)为目的的教育,又称通识教育或博雅教育。通才教育注重理智的培养和情感的陶冶。通才教育具有以下特征:知识的基础性和经典性;内容的综合性和广泛性;教育形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⑵专才教育是以培养专才(即在某一学科领域有很深造诣、有特殊技能的人才)为目的的教育。专才教育注重学问的专深,技能的专精。特征如下:人才主要是通过分科进行培养,培养的人才短期内具有不可代替性;教学内容与社会生产和生活紧密联系,偏重应用;比较注重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锻炼,学生在毕业后能较快适应社会的需要。

⑶当代高等教育在通才教育和专长教育的现实选择上,必须走两者相结合的道路。因为:第一,当代科学技术加速发展和学科整合的趋势,要求大学在人才培养上走通才教育与专长教育相结合的道路。第二,人的和谐发展与健全人格的形成,需要通才教育与专长教育的密切结合。第三,通才教育和专长教育的结合是由现有国情决定的。我国的经济属于后发型经济,知识经济的比重还较小。高级专门人才的数量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因此专长教育的任务还相当重。另外,我国是穷国办大教育,高校入学率较低,高等教育的成本又较高,希望学生毕业后能尽快为经济建设服务。所以,在学生接受高等教育期间有必要给予他们较全面的教育。为此,对高校学生既要加强素质教育,又要培养能力,做到博雅和专深的结合。

课程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对于教学内容和课程内容的关系,也受到课程论和教学论关系的影响。理论界大致有下述三种主要观点。

1.教学内容等同于课程内容。这种观点认为,教学内容和课程内容是同义语,也就是同一个概念。例如,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里定义教学内容是“学校给学生传授的知识和技能,灌输的思想和观点,培养的习惯和行为的总和,也叫课程”。

把教学内容等同于课程内容的还有:“课程就是有计划的系统的教学内容,是一系列教学科目的集合。具体讲,就是指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所规定和表述的那些教学内容”,这种定义对于教学内容附加了一些限制,但基本意思是把课程归结为教学内容。

“课程是为实现学校教育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的总和。”持上述观点的人把教学内容和课程内容概念的外延视作同等的理解,也就是说两者并没有明显的区别。

2.课程内容与教学内容不等同。有不少人坚持课程内容与教学内容的内涵与外延不等同。其观点如下:“教学内容不等于课程内容,课程内容仅仅是提供给师生的基本的、共同的对话材料,用以发起、引导师生的对话行为,教学内容不仅涉及教材,而且也可能涉及师生的生活经验,以及为帮助学困生和学优生提高的补充材料。课程内容在课堂教学中主要是以教材的形式出现,教学内容则是结合具体的师生经验进一步深化和发展了这种理性,这就形成了课程内容与教学内容之间的继承和发展的关系。”

如果从教育系统的角度认为“课程论与教学论是两个相对独立的立场,也就是说,把课程理解为教育内容的选择和安排,把教学理解为教育的具体形式和过程,”因此,教学内容和课程内容是不等同的。持这种观点的原因,应该是从课程和内容的内涵而分的,课程的容量大,内容只是其中的一个小小的组成部分。

3.教学内容和课程内容概念不同但联系密切。当然也有不少说法介于上述两种之间,即把教学内容和课程内容视为两个不同却有密切联系的概念。例如,“有的课程内容的概念还包含计划、大纲、时限等,这里的计划是关于教学内容的配置与安排;这里的大纲是反映教学内容的大纲。一个概念的内涵是它区别于别的概念的特性,显然安排、配置及其表现形式不少特质性的。”

基于以上两种观点,课程的概念是从课程层面上进行理解的,一般的理解顺序是课程——教材——教学内容。如果以这个层面进行理解,两者之间的确是不等同的,但关系密切不可分。

论 述 题

如何正确处理社会服务与教学、科研工作的关系?

高校教师要科学安排计划、合理统筹各项工作,做到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三者有机统一,共同提高,协调发展。

教学与科研是高校教师的天职。高校教师对社会的影响是通过培养的人才和科研的成果实现的,因而是以简洁的方式参与社会活动,而服务社会则是直接参与的关系,总之,高校教师要以间接参与为主,直接参与为辅。同时,直接参与社会服务既是为社会承担更多的责任,解决社会实际问题,又是为教学与科研服务,使教学和科研更能密切联系社会,提高科学与科研的社会效益。

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的良性互动是提高高校教师学术水平和学术品位的前提。教学是根本、科研是源头、服务是深化,三者互为依存;教学是基点,科研是支点,服务是重点,三者密不可分;教学出课题,科研出成果,服务出效益,三者相辅相成。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并驾齐驱是高等学校教师自身可持续发展的条件和保证,三者的有机结合是链接教育资源、学术水准、个人名声和社会回报的纽带。

高校教师如何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

教学与科研是高校教师的两项基本任务。因此高校教师应遵循科研与教学相互促进的原则,做到两者兼顾。教学是教师的基本任务之一。因此,教师要根据专业设置、培养目标等要求,认真钻研教材,精心组织教学。

科研是教师的另一项基本任务。科研是教师提高水平的基本途径。教师要通过科学研究,不断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掌握科研规律与治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

(目前高等教育中存在的关于教学与科研关系的认识误区有:误区一,认为高等教育中,教学是中心,科研与教学的结合更多的偏向研究生培养,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的主要精力是上好课,科研只是“游击战”,是“细枝末节”,可有可无。误区二,由于科研工作对教师个人利益和学校社会地位有着更明显和更直接的影响,部分教师不愿从事教学。误区三,简单的将科研能力与教学水平划等号。对于这种片面强调科研或教学的做法应提出批评,它已对高等学校的教育质量构成严重影响。在正确处理二者关系方面,我们应做到以下几点:①教师自我的道德调节。高校教师应以正确的道德规范处理好教学和科研中的利益矛盾,正确看待现实中的利益关系,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实现教学、科研的协调平衡发展。②.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加强行政的综合调节作用。通过强有力的引导、规范、保障、激励、评价等措施使教学和科研结合的更紧密些,促进高校教育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真正持久的提高。)

结合教师专业素养的要求,谈谈如何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师。

合格的高校教师,除了必须具有《教师法》所规定的外显的学历和教师资格证书外,还应该具有内隐的知识、能力和道德。

第一,知识结构。一名合格的教师必须具备四类知识,即普通文化知识、学科专业知识、教育专业知识和相关学科知识。

普通文化知识指的是科学、技术、人文和社会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基础知识越宽厚,专业工作则越有底蕴。学科专业知识。高校教师必须坚实掌握科学专业知识,努力成为某一方面的学科专家。学科专家不仅要掌握本学科的理论知识和前沿知识,还要掌握本学科的历史知识,了解为本学

科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专家的创造活动和科学精神等方面的知识,以便充分发挥学科知识的教育作用。

教育专业知识。高校教师必须掌握教育专业知识,努力成为教育实践家。教育实践家必须有理论指导,需要学习和掌握认识教育对象、开展教学活动和教育研究必须的教育学科知识和技能,如高等教育学、大学心理学、教师伦理学等。教师掌握教育专业知识重在综合应用,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创新教育实践,为教育理论提供实践经验。

相关学科知识。高校教师还要自觉学习相关学科知识,努力成为杂家。在当今科技整体化发展的态势下,文理渗透、理工结合、学科交叉已经成为常态。无论是知识创新、技术开发还是人才培养,都需要多学科、跨学科的合作。

第二,能力结构。一名合格的教师必须具备四种能力,即沟通能力、教学能力、研究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现代社会是一个分工与合作的社会,善解人意、善于沟通是现代人的重要素质。相比之下,教师的沟通能力尤其重要,因为与人交往是教师工作的基本要素之一。

教师的首要职责是教书育人,教学能力是教师的基本功。教学能力包括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的能力,设计和实施教学过程的能力,构建教学与学习环境的能力,评价与调控教学效果的能力等。

具有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是教师提升学术水平、确保工作活力的必然要求。研究能力包括专业研究能力和教育研究能力。教师要重视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和教育经验,善于从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改进教育实践。

学校教育是一种群体行为,许多教育活动是在课堂、班级、宿舍等组织中进行,教师要发挥学生群体对个体的教育作用,就需要具有组织课堂、管理班级、引导学生的能力。

第三,职业道德。教师职业道德是由教师群体共同遵从的、体现教师专业特点的行为规范体系,一般包括专业意识、专业态度和专业品质等内涵。

专业意识。对教师职业的意义和价值的认识,对教师职业的社会期望的认识,以及由此形成对教师职业强烈的从业、敬业、乐业的动机。专业态度。对待教育,应当鞠躬尽瘁,甘为人梯,无怨无悔;对待学生,应该倾心相爱,诲人不倦,为人师表;对待他人,应当宽以待人,严于律己,精诚合作。

专业品质。指从事教师工作所需要的个性品质,包括:具有浓厚的学术兴趣,乐于探究,勇于创新;具有饱满的工作热情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处乱不惊,沉着应对;乐观向上,相信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潜力;关爱学生,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等等。

结合实际论述如何加强课程建设,使所教课程成为精品课程。

答:课程建设的内容包括:

1、师资队伍建设:作为教师个体,要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和业务进修,主要通过教师的学历、职称层次和教学质量、科研成果并体现。作为教师群体,一是要进行师资队伍结构调整,达到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学缘结构合理;二是要加强梯队团队建设,形成凝聚力强、协作精神好、方向明确、很有后劲的学术梯队。

2、教学内容建设:一是要认真选择教学内容;二是要科学组织教学内容,不能不思改进也不能脱离教学实际。

3、教学资源建设:包括基础建设和推进共享两个层次。基础建设是在各课程组、教研室、院系或学校范围内进行的,推进共享则突破学校范围,可为互联网提供信息资源并免费开放。

4、教材建设:其中编写是前提,选择是关键,使用是目的。

5、设备、设施和实验建设。

6、体制机制建设。

精品课程就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是体现现代性、科学性、先进性和具有鲜明特色,并具有辐射作用的优秀课程。

本人所教课程属于公共外语基础课程,《大学英语综合教程》,要想使这门课程成为精品课程,首先我必须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和业务进修,做到思想进步、品德优良、心理健康、业务精湛,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学历和职称层次,提高教学质量和开展科学研究。其次在教学内容上要及时引进本学科领域的最新成果,同时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和他们的专业层次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例如我所教授的预备级和一级两个不同英语程度等级的班级就须注意详略有异、进度快慢的差别。

高校如何认识和处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

当前高校对于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关系的认识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

第一,通识教育是专业教育的补充与纠正,即学生在自己所学专业之外再学一些本专业外的知识和技能。这种观点主张引入通识教育补充专业教育,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加强理工结合,文理渗透和学科交叉,做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

第二,通识教育是专业教育的延伸与深化,即专业教育通识化,将过分狭窄的专业教育拓展,由专而深,由深而通。这种观点认为在现行专业教育的基础上,通过拓宽和深化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的整体观,开发学生的智慧,培养学生洞察、选择、整合和迁移的能力。

第三,通识教育是专业教育的灵魂与统帅,专业教育是通识教育的下位概念。这种观点则要求用通识教育来改造专业教育,统领学生大学教育的所有方面,包括学术基础、社会适应性、伦理道德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

上述三种不同的认识实际上也是通识教育的三重境界。就目前高校对通识教育的认识和实践来看,大多数高校尚处在第一种境界,也有少数高校正在迈向第二、三种境界。处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承认专业教育的合理性和必需性。专业教育给了学生在一个不确定的职业世界里的生存能力,专业教育给未来的大学生带来了经济的独立,而经济的独立正是理性、自由、心智探险的必备条件。

第二,提升高等教育品位必须贯彻通识教育理念。高等教育不应一味地、盲目地强调适应社会、不应放弃精神教化的责任,而应当成为整合全社会、全民族和全人类价值与理想的重要力量。高等教育应当使学生具有善于求真的习惯,反思与批判的精神,高瞻远瞩的视野,追求完美的境界。这些体现大学品位的特质,只有贯彻通识教育理念才能实现。

第三,实施通识教育必须注意理想与现实、目标与可能的关系。实施通识教育的愿望是美好的,但要考虑实现的可能性、实施的可行性。按照通识教育的三重境界,结合各校的实际逐步推进,不失为一条可行的策略。

联系你将要从事的工作,谈谈如何建立高校新型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形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传统的师生关系过于强调“师道尊严”,是主—客关系,是人与物的关系,现代新型的师生关系提倡民主平等,是主—主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需要师生双方的共同努力。就高校教师而言,可以通过以下几种策略来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

第一,了解和研究学生,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教师要与学生取得共同语言,使教育影响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就必须了解和研究学生。了解和研究学生包括了解个体学生的思想意识、道德

品质、兴趣、需要、知识水平、学习态度和方法、个性特点、身体状况和班集体的特点及形成原因。学生观就是教师对学生的基本看法,它影响着教师对学生的认识及态度与行为,进而影响学生的发展。正确的学生观来自教师对学生的深入观察和了解。

第二,理解和尊重学生。

教师要理解学生的情感、态度和意向,要站在学生的立场设身处地,以学生的眼睛来观察,以学生的心灵来感受,以学生的观点来思考,从而走入并体验学生的内心世界,达到与学生心灵的相通与共感。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感情,尊重其对事物问题的看法和意见。

第三,转变教师角色。

传统意义上的师生关系的最主要表示是“遵从”、“主次”关系,或者说是“传道”与“被传道”的关系。要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必须要转变教师的角色。首先,教师要从“传道”者转向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其次,教师要从“解惑”者转向使学生发现问题的启发人;第三,教师要从“授业”者转向帮助学生“创业”的指导者。

第四,提高自我修养,健全自身人格。

教师的素质是影响师生关系的核心因素。教师的师德修养、知识能力、教育态度、个性心理品质无不对学生发生深刻的影响。教师要使师生关系和谐,就必须通过自己崇高的理想、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渊博的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活泼开朗的性格、多方面的爱好与兴趣等来吸引学生。为此,教师必须加强学习和研究,使自己更加智慧;经常进行自我反思,正确评价自己,克服个人的偏见和定势;培养自己多方面的兴趣和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学会自我控制,培养耐心、豁达、宽容、理解等个性品质。

结合您自己的学科或专业实际情况谈谈教师专业的基本特点。

教师专业的基本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角色多样性。按照高校的三大职能,教师职业角色主要有:

(1)教学者角色。培养人才是学校的根本任务,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书育人是教师的主要任务。教书育人具有丰富的内涵。唐代文学家韩愈在《师说》中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教师还要重视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

(2)研究者角色。高校教师从事研究工作,不仅是发展科学的需要,而且是促进教学、开展社会服务的需要。因此,高校教师的研究有两方面的任务:一是通过专业研究,增进知识、应用知识,改进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二是通过教育研究,更新教育观念,揭示教育规律,指导教育教学工作。

(3)服务者角色。高校教师的服务工作包括对外和对内两方面。对外服务主要是指教师利用自己的学识和专长直接为社会提供专业服务。对内服务主要指教师参与学校的学科建设、学术管理等活动,切实履行学术自由、教授治学的权利和义务。

第二,工作神圣性。培养人是教师工作的核心。培养人不同于生产物品,它是主体之间的心灵对话。教师不仅要做“经师”,有渊博的学识和过硬的本领。还要做“人师”,爱岗敬业,关爱学生,行为端正、人格高尚,做学生的表率,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受益终生。常言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师范”就是经师与人师的和谐统一。

第三,劳动创造性。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不断发展,教师工作的创造性特征更加凸现。为了培养创新人才,教师自身必须具有创新性,教学工作必须具有创造性。创新性和创造性一方面表现在教师必须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不断更新业务知识,及时充实教学内容,另一方面表现在教学过程和教学方式上教师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循循善诱、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将人类的知识转化为个体的知识,进而转化为智慧、积淀为素质。

第四,成效滞后性。教师工作成效显示有一个过程。无论是科学研究还是人才培养,都不能指望立竿见影,也难以进行即时评价。从知识进化的角度来看,学术界需要对某些研究和探索保留必要的生存空间。人才培养的优劣同样需要时间检验,主要看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的表现和成就。所以在对老师的工作进行评价时,应当考虑学术工作的特点,避免急功近利,以偏概全,减少评价的负面影响。

第四篇:北京市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法规概论复习资料

《高等教育法规概论》

第一章

教育法基本原理

1、简述法律的概念。

1)广义:与法的含义相同,指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各种行为规范的总称。2)狭义: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按法定程序制定和颁布的规范性文件。

2、简述教育法的概念。

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教育活动的行为规范的总称。

3、简述教育法的基本原则。

1)保证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的原则 2)教育的公共性原则

3)公民受教育机会平等的原则 4)教育与宗教相分离的原则

4、试述教育法体系的基本结构。

纵向和横向结构(P12)

5、试述我国的基本教育制度。(P19)

6、我国有哪些现行有效的教育法律? 七部

1)1980:《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 2)1986:《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2006最新修改 3)199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4)199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5)1996:《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 6)1998:《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7)200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

第二章

教育法制与教育管理

1、如何理解教育法制。三种含义:

1)指国家制定的有关教育的法律和制度,是国家有关教育的法律制度的总合。2)指有关教育的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的活动过程。

3)将其理解为依法治教,按照依法治理的原则和方式来管理和规范各种教育活动。

2、试述教育法制的特征。(P36)

1)能保障国家教育权的有效行使 2)能保障公民受教育权的实现 3)能保障学校自主办学

4)有完善的立法制度和法规体系 5)有明确的法律责任规定 6)有完善的法律监督制度

7)有与法治社会相适应的法律文化

3、结合实际谈谈如何依法治教。

依法治教指依照法律管理教育事业。具体而言,是指国家机关以及有关机构依照有关教育的法律规定,在其职权范围内从事有关教育的治理活动,以及各级各类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社会组织和公民依照有关教育的法律规定,从事办学活动、教育教学活动以及其他有关教育的活动。依法治教包括依法行政、依法治校、依法执教。依法治校的基本要求: 1)加强制度建设:

制定完善学校章程、教育教学、学籍管理等各项制度; 校规必须透明、公开; 校规内容要合法,应适时修改、废止、清理。

2)保护教师、学生的合法权益(处分应合法、合理、符合正当程序)3)完善民主监督机制:校务公开;推进教职工代表大会对校务的民主参与

4、简述教育法与教育道德的关系。(P55)

一致性 区别: 表现形式 调整范围 实现方式 发展前景

5、简述教育法与教育政策的关系(P51)

一致性: 教育法是根据教育政策制定的,也就是说教育法是教育政策的具体化,教育政策是教育法的灵魂。

区别: 制定机关 范围

形式

实施方式

稳定性

第三章

教育法的制定、实施和监督

1、简述立法的概念

立法:国家机关依据法定权限和程序,制定、修改和废止法律和法规的活动。

2、简述教育立法的程序。

1)教育法律议案的提出 2)教育法律草案的审议 3)教育法律的通过 4)教育法律的公布

3、教育法的实施有哪几种方式?

教育法的实施有两种方式:法律的适用;法律的遵守 法律的适用:一种特殊的国家管理活动

广义: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将法律运用于具体的人或组织的专门活动。狭义:专指国家司法机关依照法定的职权和程序,运用法律处理各种案件的专门活动。法律的遵守:指公民、社会团体和国家机关都按照法律规定的要求去行为。

4、教育法律监督的方式和种类有哪些?

方式:自上而下;自下而上;每一层级的横向监督

种类: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 国家行政机关的监督及教育督导制度 国家司法机关的监督 社会力量的监督 第四章

中国高等教育行政

1、简述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的概念。

是指国家对教育进行领导管理的组织结构和工作制度的总称。主要包括教育行政组织机构的设置、各级教育行政机构的隶属关系,以及相互之间的职权划分

2、简述高等教育行政行为的概念。是指教育行政主体在对高等教育实施行政管理活动或行使职权过程中所作出的具有法律意义的行为

3、简述我国高等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的基本内容。

1)人民代表大会对教育行政管理负有最高、最终的决定权和监督责任 2)国务院和省级政府分工负责、分级管理

3)教育部是全国教育工作的主管部门,负有统筹规划、协调管理的职责

4、试述高等教育行政行为的合法要件

1)主体合法:指做出行为的主体必须依法成立,并且具有教育行政主体资格 2)行政权限合法:教育行政主体必须在法定职权范围内实施管理行为。

3)内容合法:行为所涉及的权利义务以及对这些权利义务的影响或处理均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和社会公共利益。

4)程序合法:行为符合一定的顺序、步骤、期限和方式。第五章

高等教育基本制度

1、简述我国高等教育的方针。

高等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试述我国高等教育的基本原则。

1)积极发展高等教育的原则

2)确保公民依法接受高等教育权利的原则 3)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效益的原则

4)保障高等学校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自由的原则 5)高等学校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实行民主管理的原则 6)鼓励高等学校开展交流与协作的原则

7)扶持和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高等教育的原则

3、什么是高等教育学制?

高等教育学校教育制度,简称高等教育学制,主要包括各类高等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学习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与联系

4、什么是高等教育学业证书?

是指经国家批准设立或者认可的高等学校及其他高等教育机构,对在该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正式注册并完成了规定的学业的受教育者颁发的证书。

5、高等学校学业证书的种类有哪些?

高等教育学业证书包括学历证书和非学历性的其他证书。学历证书包括毕业证书、结业证书和肄业证书三种。第六章

高等学校和其它高等教育机构

1、设立高等学校及其他高等教育机构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1)组织机构和章程 2)合格的教师

3)符合规定标准的教学场所及设施、设备等 4)必备的办学资金和稳定的经费来源

2、高等学校及其他高等教育机构有哪些权利?

1)各级各类学校共有的权利(教育法第28条) 按照章程自主管理;  组织实施教育教学活动;  招收学生或其他受教育者;

 对受教育者进行学籍管理、实施奖励或者处分;  对受教育者颁发相应的学业证书;

 聘任教师及其它职工,实施奖励或者处分;  管理、使用本单位的设施和经费;

 拒绝任何组织和个人对教育教学活动的非法干涉;  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2)高等学校特有的权利(高等教育法第32-38条) 制定招生方案和调节系科招生比例  设置和调整学科专业

 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社会服务  对外科技文化交流与合作  校内人事

3、高等学校及其他高等教育机构应当履行哪些义务?

 遵守法律、法规

 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执行国家教育教学标准,保证教育教学质量;  维护受教育者、教师及其它职工的合法权益;

 以适当方式为受教育者及其监护人了解受教育者的学业成绩及其它有关情况提供便利;  遵照国家有关规定收取费用并公开收费项目;  依法接受监督

4、简述高等学校的内部管理体制。

 公办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 校长为法人代表  民办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由举办者决定,但 1)应设立理事会、董事会或其他决策机构

2)理(董)事会由举办者或其代表、校长、教职工代表组成;1/3以上成员应有5年以上教育教学经验。

3)法定代表人由理事长、董事长或者校长担任

5、哪些情况下学生应予退学?

学生有下列情形之一,应予退学

1)学业成绩未达到学校要求或者在学校规定年限内(含休学)未完成学业的;

2)休学期满,在学校规定期限内未提出复学申请或者申请复学经复查不合格的;

3)经学校指定医院诊断,患有疾病或者意外伤残无法继续在校学习的;

4)未请假离校连续两周未参加学校规定的教学活动的 5)超过学校规定期限未注册而又无正当理由的;

6)本人申请退学的。

6、高等学校学生纪律处分的类型有哪些?

纪律处分是对学生违法、违纪行为的一种处理,包括五种形式:

 警告

 严重警告

 记过

 留校察看

 开除学籍

7、对退学处理有异议的学生应如何申诉?

1)校内申诉:5个工作日内,向学校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诉。

2)再申诉:如果对学校的复查决定有异议,应在接到学校复查决定书之日起 15个工作日内向学校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提出书面申诉。

第七章

高等学校的教师

1、教师有哪些权利?

1)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

2)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

3)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

4)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

5)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

6)参加进修或者其他培训

2、教师有哪些义务?

 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 贯彻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  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教育、法制教育、思想品德、文化、科技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  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 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  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3、取得高等学校教师资格的条件有哪些?

中国公民,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有相应的教育教学能力,具备研究生或者大学本科毕业学历,或者通过国家教师资格考试,经认定合格,可以取得高校教师资格。

4、哪些情况下可撤销教师资格?

有下列情形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或受委托的高等学校撤销其教师资格: 1)弄虚作假,骗取教师资格的;

2)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

5、简述高等学校教师聘任制的概念

高等学校和教师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由高等学校根据教育教学需要设置一定的工作岗位,按照教师职务的职责、条件和任期聘请具有一定任职条件的教师担任相应职务的制度。第八章

高等学校的学生

1、简述高等学校学生的法律地位。

公民:公民权

受教育者:受教者的权利

2、高等学校学生有哪些权利?

1)一般学生的权利: 参加教育教学活动,使用设施设备图书资料;按规定获得奖学金、贷学金和助学金;获得公正评价,完成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业、学位证书;申诉、诉讼;其他权利。2)高等学校学生的权利 : 参加社会服务、勤工助学;

在校内组织、参加学生团体及文娱体育活动。

3、高等学校学生应当履行哪些义务?

 学生的一般义务: 遵守法律、法规;

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 高等学校学生的特别义务:

按规定交纳学费及有关费用;

履行获得贷学金及助学金的相应义务。

4、国家对贫困大学生有哪些扶助手段?

 申请补助或者减免学费  建立奖学金制度

 设立勤工助学基金和贷学金  设立助学金

第九章

教育法律救济

1、什么是法律救济?

法律救济是指通过一定的程序和途径裁决社会生活中的纠纷,从而使权益受到损害的相对人获得法律上的补救。

2、简述教师申诉制度的概念。

教师对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及有关政府部门做出的处理不服,或对侵犯其权益的行为,依照《教师法》的规定,向主管的行政机关申诉理由,请求处理的制度。《教师法》39条。

3、简述学生申诉制度的概念。

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或认为学校和教师侵犯了自己的合法权益而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要求处理的制度。《教育法》第42条。

4、试述教师申诉制度的具体内容。

 申诉人;  被申诉人;  申诉形式;  申诉时效

 申诉范围:

1、认为学校侵犯其合法权益。

2、对学校的处理决定不服。

3、认为当地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侵犯其合法权益。

 受理机关:学校所属教育行政机关,侵权行政机关的同级人民政府或其上级行政机关。 处理:应在受理后30日内做出处理

5、试述高校学生申诉制度的具体内容。

 校内申诉

1)申诉的提出。学生对取消入学资格、退学处理或者违规、违纪处分均可提起申诉。具体应在接到学校处分决定书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向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诉。2)申诉的受理。

3)申诉的处理。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在接到书面申诉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作出复查结论并告知申诉人。 再申诉

学生如果对学校的复查决定有异议,应在接到学校复查决定书之日起 15个工作日内向学校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提出书面申诉。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在接到学生书面申诉之日起 30个工作日内作出处理决定。

6、简述教育行政复议的受案范围。1)2)3)4)5)不服行政处罚的;

对行政强制措施不服的; 对行政不作为不服的; 行政侵权的

行政变更、终止和撤销的

第十章

教育法律责任

1、简述法律责任的特征。

1)法律规定性 2)国家强制性 3)专权追究性 4)归责特定性

2、什么是教育法律责任?

是指由行为人的违反教育法律规范的行为所引起的,应当由其依法承担的惩罚性的法律后果。

3、教育法律责任有哪些类型?

行政法律责任 民事法律责任 刑事法律责任

4、《教师法》对教师的法律责任规定是什么?

《教师法》规定:

教师有以下情形的,由学校或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  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

 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

第五篇:2018年江苏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政策与法规》题目和答案

高等教育政策与法规

0-1教育法治化的内涵

一、单选(共2道试题,共60分)

1.法治被明确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之一,是在()。(30分)

A、1997年 B、1999年 C、2010年 D、2012年

标准答案:D

2.明确提出“加快教育法制建设,建立和完善执法监督体系,逐步走上依法治教的轨道”是下列哪个文件?(30分)

A、《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B、《中共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C、《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

D、《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

标准答案:B

二、多选(共1道试题,共40分)3.教育法治化的主要内容包括()。(40分)

A、教育司法 B、教育立法 C、教育执法 D、教育守法

标准答案:B,C,D

0-2教师的法治素养与践⾏能力

一、单选(共2道试题,共60分)

()是指将法治的各种要求运用于认识、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思维方式,是一种以法律规范为基准的逻辑化的理性思考方式。(30分)

A、法治意识 B、法治思维 C、法治信仰 D、科学研究

标准答案:B

2.()是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和目标,是一个社会现代化的根本标志。(30分)

A、规则意识 B、契约精神 C、自由平等意识 D、法治社会

标准答案:D 您的得分:30 分

二、多选(共1道试题,共40分)

3.随着教育的发展,教师尤其大学教师承担的职能更加多样,兼具的多重职能,有()。(40分)

A、人才培养 B、科学研究 C、社会服务 D、法治素养

标准答案:A,B,C

1-1高等教育政策的历史沿革

一、单选(共2道试题,共60分)

1.1999年教育部出台的(),提出到2010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将达到适龄青年的15%。(30分)

A、《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B、《关于开展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的通知》 C、《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

D、《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标准答案:D

2.1958年9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30分)

A、《高教六十条》

B、《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C、《关于开展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的通知》 D、《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

标准答案:D

二、多选(共1道试题,共40分)

3.高等教育政策的历史沿革分为哪些阶段?(40分)

A、院系调整 B、教育大跃进 C、文革 D、改革开放

标准答案:A,B,C,D

2-1高等教育组织政策

一、单选(共2道试题,共60分)

1.《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规定》正式施行是在()。(30分)

A、2011年 B、2012年 C、2013年 D、2014年

标准答案:B

2.以各行各业的专门人才培养为主,培养应用型的高级专门人才的是()(30分)

A、综合性的研究型大学

B、多科性或单科性专业性应用型大学或学院 C、多科性或单科性的职业性技能型院校 D、技能型大学

标准答案:B

二、多选(共1道试题,共40分)3.高等教育的层次包括()。(40分)

A、精英教育 B、大众化高等教育 C、研究生教育 D、本科教育

标准答案:A,B

2-2高等教育教师政策

一、单选(共2道试题,共60分)1.以下哪项不属于“造就青年学术英才和学科带头人”的内容?(30分)

A、实施“青年千人计划” B、实施“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 C、大力引进和培养青年学术英才 D、建立完善青年教师职业导师制

标准答案:D

2.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中增设专门项目,支持自然科学()岁以下、人文社会科学40岁以下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青年教师。(30分)

A、30 B、35 C、40 D、45 标准答案:B 您的得分:30 分

二、多选(共1道试题,共40分)

3.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项目”(包括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选派规模,参加()和()。(40分)

A、国际学术交流 B、合作研究 C、国内培训 D、国际培训

标准答案:A,B

2-3高校教育教学政策

一、单选(共2道试题,共60分)

1.()是我国高等教育领域中唯一一项国家级奖励。(30分)

A、教育部高校人文社科奖 B、省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奖 C、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D、教育部高校自然科学奖

标准答案:C

2.高校经校内专业设置评议专家组织审议通过后,于每年()前通过专门网站提交专业设置申请材料。(30分)

A、2017/7/31 B、2017/8/1 C、2017/8/15 D、2017/9/1 标准答案:A

二、多选(共1道试题,共40分)

3.大规模的学科目录和专业设置调整工作,将其分为()。(40分)

A、以行业部门划分专业门类 B、以行业部门加学科划分专业门类 C、以学科划分专业门类 D、以学院划分专业门类

标准答案:A,B,C

2-4中华⼈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学位委员会)

一、单选(共2道试题,共60分)

1.规程第六条规定学术委员会一般应该由学校的不同学科专业的教授,具有()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组成,并且应当有一定比例的青年教师来参加。(30分)

A、副高级 B、副教授 C、教授 D、正高级

标准答案:D

2.学术委员会人数应当与学校的学科、专业设置相匹配,并为不低于()人的单数。(30分)

A、10 B、15 C、20 D、25 标准答案:B

二、多选(共1道试题,共40分)

3.()等学术性事务,规定学术委员会审议通过后,才能提交学校决策,学校也可以将这些事项交由学术委员会直接做出决定。(40分)

A、制定学术规划 B、设置学科专业 C、设立学术机构 D、颁发学位证书

标准答案:A,B,C

2-5高等教育学生政策

一、单选(共2道试题,共60分)

1.学生严重违反考核纪律或者作弊的,()记为无效,并应视其违纪或者作弊情节,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30分)

A、全部课程考核成绩 B、当天课程考核成绩 C、该课程考核成绩

D、当天上午(或下午)考核成绩

标准答案:C

2.下列哪项活动可以在高校进行?(30分)

A、散发宗教传单 B、宣传宗教知识 C、进行宗教哲学辩论 D、鼓吹宗教信仰

标准答案:C

二、多选(共1道试题,共40分)

3.学生因退学等情况中止学业,学校应当开展学生诚信教育,对违背学术诚信的,可以对其获得()及()、()等作出限制。(40分)

A、学位 B、学术称号 C、荣誉 D、毕业证

标准答案:A,B,C

3-1我国教育的方针与原则

一、单选(共2道试题,共60分)

1.()是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教育的内在使命。(30分)

A、实践 B、社会责任感 C、生产劳动 D、创新

标准答案:D

2.()是我国革命和建设的领导核心和保证,也是教育事业顺利发展和成功的根本所在。(30分)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 B、中国共产党 C、集体主义 D、爱国主义

标准答案:B

二、多选(共1道试题,共40分)3.教育内容必须与()和()相结合。(40分)

A、创新精神 B、生产劳动 C、爱国主义 D、社会实践

标准答案:B,D

3-2我国教育基本制度

一、单选(共2道试题,共60分)

1.我国的义务教育制度从()《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之日开始实行。(30分)

A、1980年 B、1986年 C、1987年 D、1989年

标准答案:B

2.除因疾病或者特殊情况,经当地人民政府批准以外,我国儿童自()开始(特殊地区可以推迟至7岁)必需被送至学校并接受完9年义务教育,义务教育免收学费、杂费。(30分)

A、5岁 B、6岁 C、7岁 D、8岁

标准答案:B

二、多选(共1道试题,共40分)3.我国职业教育主要形式为()。(40分)

A、职业学校教育 B、行业企业职业培训 C、社会职业教育 D、成人教育

标准答案:A,B,C

3-3教育机构、受教育者的权利和义务

一、单选(共2道试题,共60分)

1.()是公民通过学习知识和技能,自我成长和自我完善,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30分)

A、继续教育权 B、终身教育权 C、受教育权 D、职业培训权

标准答案:C

2.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为条件合格的受教育者颁发相应的学业证书和学位证书,实质是代表()行使职责,是法定的义务。(30分)

A、社会 B、国务院 C、教育部门 D、国家

标准答案:D

二、多选(共1道试题,共40分)

3.如果学校或者教师存在侵犯受教育者人身权、财产权等侵权行为时,受教育者可以()或()。(40分)

A、提起行政诉讼 B、进行申诉 C、提起民事诉讼 D、提起刑事诉讼

标准答案:B,C

4-1高等学校法律地位

一、单选(共2道试题,共60分)1.《高等教育法》第30条第1款规定“高等学校自()起取得法人资格”。(30分)

A、批准设立之日

B、批准设立之日1个月内 C、批准设立之日2个月内 D、批准设立之日3个月内

标准答案:A

2.硕士与博士学位的授予单位是?(30分)

A、高等学校本身

B、国务院授权的高等学校 C、科学研究机构

D、由国务院授权的高等院校与科研机构

标准答案:D

二、多选(共1道试题,共40分)

3.高校在行政法律地位中的双重身份是什么?(40分)

A、行政主体 B、行政客体 C、行政对象 D、行政相对人

标准答案:A,D

4-2高校自治

一、单选(共2道试题,共60分)

1.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扩大高等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并开始了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是在()。(30分)

A、《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B、《高等教育法》 C、《教师法》 D、《学位条例》

标准答案:A

2.《高等教育法》第41条:高校()是学校的法定代表人,全面负责本学校的教学、科学研究和其他行政管理工作。(30分)

A、党委书记 B、校长

C、校务委员会主任 D、党委副书记

标准答案:B

二、多选(共1道试题,共40分)

3.《高等教育法》第三十七条规定:高等学校根据实际需要和()的原则,自主确定教学、科学研究、行政职能部门等内部组织机构的设置和人员配备(40分)

A、精简 B、公平C、公正 D、效能

标准答案:A,D

4-3高校教师聘任制度

一、单选(共2道试题,共60分)

1.教师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侵犯其合法权益的,或者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作出的处理不服的,可以向()提出申诉,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在接到申诉的三十日内,作出处理。(30分)

A、高等学校本身

B、国务院授权的高等学校 C、科学研究机构 D、教育行政部门

标准答案:D

2.2000年,中共中央组织部、人事部、教育部印发()标志着高校教师聘任制改革的启动。(30分)

A、《关于深化高等学校人事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 B、《高等教育法》 C、《职业教育法》 D、《合同法》

标准答案:A

二、多选(共1道试题,共40分)

3.高校可以出于对师资的多样化需求,可以面向社会进行()。(40分)

A、全职聘任 B、兼职聘任 C、长期聘任 D、短期聘任

标准答案:A,B,C,D

4-4高等教育权利救济制度

一、单选(共2道试题,共60分)

1.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第62条规定:学生对复查决定有异议的,在接到学校复查决定书之日起()日内,可以向学校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提出书面申诉。(30分)

A、6 B、7 C、10 D、15 标准答案:D

2.2017年2月4日,教育部颁布了新修订的(),新规定自2017年9月1日起施行。(30分)

A、《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

B、《关于深化高等学校人事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 C、《高等教育法》

D、《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章程》

标准答案:A

二、多选(共1道试题,共40分)

3.《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第59条第2款规定,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应当由学校相关负责人、职能部门负责人、教师代表、学生代表、负责法律事务的相关机构负责人等组成,可以聘请校外()、()等方面专家参加。(40分)

A、法律 B、学校 C、法院 D、教育

标准答案:A,D

5-1教师的资格

一、单选(共2道试题,共60分)

1.幼儿园、小学、初级中学、高级中学、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资格考试和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考试,每年进行()次。(30分)

A、1 B、2 C、3 D、4 标准答案:A

2.取得高等学校教师资格,应具备()。(30分)

A、研究生或者大学本科毕业学历 B、高等师范院校本科

C、其他大学本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D、具备高等师范专科学校

标准答案:A

二、多选(共1道试题,共40分)

3.()和()由申请人户籍所在地或者申请人任教学校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审查后,报上一级教育行政部门认定或者组织有关部门认定。(40分)

A、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 B、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 C、高级中学教师资格 D、初级中学教师资格

标准答案:A,B

5-2教师的权利与义务

一、单选(共2道试题,共60分)

1.《教师法》中规定的教师义务包括“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30分)

A、科学研究水平B、民主管理水平C、学生管理水平D、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标准答案:D

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教师法》中规定的科学研究权的是()。(30分)

A、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 B、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 C、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 D、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

标准答案:D

二、多选(共1道试题,共40分)3.《教师法》第三十七条规定: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由()、()或者()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40分)

A、所在学校 B、其他教育机构 C、教育行政部门 D、省人民政府

标准答案:A,B,C

5-3教师管理制度

一、单选(共2道试题,共60分)

1.《教师法》第二十五条规定:“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建立正常晋级增薪制度,具体办法由()规定。”(30分)

A、教育行政部门 B、省级人民政府 C、国务院 D、所在学校

标准答案:C

2.教师培训则是指专门教育机构以提高在职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为主进行的一种()。(30分)

A、师范教育 B、研究生教育 C、职前学历教育 D、职后学历教育

标准答案:D

二、多选(共1道试题,共40分)

3.我国教师培养的主要渠道是()和()。(40分)

A、师范教育 B、研究生教育 C、职前学历教育 D、职后学历教育

标准答案:A,B

6-1我国现行职业教育体系内涵与特征

一、单选(共2道试题,共60分)

1.()是在初级中等普通教育基础上实施的高中阶段的职业教育。(30分)

A、初等职业教育 B、中等职业教育 C、高等职业教育 D、职业培训教育

标准答案:B

2.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是在()。(30分)

A、1991年 B、1994年 C、1996年 D、1998年

标准答案:C 共40分)

3.我国现阶段的职业教育体系从类型上看主要包括()。(40分)

A、职业学校教育 B、职业培训 C、中等职业教育 D、高等职业教育

标准答案:A,B

6-2职业教育实施保障

一、单选(共2道试题,共60分)

1.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来看,企业对职业教育的投入是一种对劳动者智力和技能的()。(30分)

A、固定性投入 B、长期投入 C、确定性投入 D、开发性投入

标准答案:D

2.()具有广泛的社会性,直接和社会生产对接。(30分)

A、职业教育 B、基础教育 C、高等教育 D、中等教育

标准答案:A

二、多选(共1道试题,共40分)

3.《职业教育法》第三十二条规定:“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可以对接受()的学生适当收取学费,对经济困难的学生和残疾学生应当酌情减免。(40分)

A、初等职业学校教育 B、中等职业学校教育 C、高等职业学校教育 D、职业培训

标准答案:B,C,D

6-3我国职业教育实施的法律责任及典型案例分析

一、单选(共2道试题,共60分)

1.哪一项不属于职业教育培训机构作为违法主体的行为?(30分)

A、违反职业培训合同 B、违反职业培训经费管理规定 C、违反规定擅自成立培训机构 D、违反国家有关财政法规

标准答案:D

2.因为《职业教育法》没有专门规定教师的法律责任,故职业教育教师的法律责任要参照()以及其他相关法律对教师法律责任的相关规定。(30分)

A、《职业培训实体管理规定》 B、《高等教育法》 C、《教师法》

D、《民办教育促进法》

标准答案:C

二、多选(共1道试题,共40分)

3.职业教育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触犯法律的违法,责任承担方式有()。(40分)

A、通报批评 B、赔礼道歉 C、经济处罚 D、行政处分 标准答案:A,B,C,D

6-3我国职业教育实施的法律责任及典型案例分析

一、单选(共2道试题,共60分)

1.职业教育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触犯法律的违法,其违法责任主体是()。(30分)

A、职业教育民事合同当事人 B、职业教育行政机关 C、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D、当地政府

标准答案:C

2.因为《职业教育法》没有专门规定教师的法律责任,故职业教育教师的法律责任要参照()以及其他相关法律对教师法律责任的相关规定。(30分)

A、《职业培训实体管理规定》 B、《高等教育法》 C、《教师法》

D、《民办教育促进法》

标准答案:C

二、多选(共1道试题,共40分)

3.职业教育行政机关越权或滥用职权侵犯相对人合法利益的违法,责任承担方式有()。(40分)

A、通报批评 B、纠正不法行为 C、行政赔偿 D、履行义务

标准答案:A,B,C,D

7-1《民办教育促进法》的定位和立法宗旨

一、单选(共2道试题,共60分)

1.《民办教育促进法》是由()制定的非基本法律。(30分)

A、全国人大常委会 B、全国人大 C、教育部 D、国务院

标准答案:A 2.《民办教育促进法》作为法律,其效力高于国务院制定的()。(30分)

A、《高等教育法》 B、《社会力量办学条例》

C、《关于社会力量办学的若干暂行规定》 D、《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

标准答案:D

二、多选(共1道试题,共40分)

3.《民办教育促进法》作为下位法,不得与()相抵触。(40分)

A、《社会力量办学条例》 B、《教育法》 C、《义务教育法》 D、《教师法》

标准答案:B,C,D

7-2《民办教育促进法》的修改

一、单选(共2道试题,共60分)

1.要求积极探索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民办学校分类管理是在下列哪一文件?(30分)

A、《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的决定》 B、《民办教育促进法》 C、《高等教育法》

D、《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标准答案:D

2.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对民办学校实行分类管理,允许兴办营利性民办学校,是在()。(30分)

A、2014年 B、2015年 C、2016年 D、2017年

标准答案:B

二、多选(共1道试题,共40分)

3.分类管理,就是将民办学校分为()和()。(40分)

A、营利性民办学校 B、事业单位法人 C、企业法人

D、非营利性民办学校

标准答案:A,D

7-3民办学校的组织与管理

一、单选(共2道试题,共60分)

1.审批机关应当自受理之日起三个月内以书面形式作出是否批准的决定,其中申请设立民办高等学校的,审批期限可以延长到()个月。(30分)

A、4 B、5 C、6 D、7 标准答案:C

2.正式批准设立的营利性民办学校,依据法律法规规定的管辖权限到()办理登记。(30分)

A、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B、民政部门登记

C、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

D、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

标准答案:A 您的得分:30 分

二、多选(共1道试题,共40分)3.民办学校终止涉及的问题有()。(40分)

A、民办学校为何终止 B、学生如何安置 C、民办学校如何清算 D、剩余财产如何分配

标准答案:A,B,C,D

7-4民办学校的同等地位

一、单选(共2道试题,共60分)

《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第30条规定:“实施()的民办学校符合学位授予条件的,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经审批同意后,可以获得相应的学位授予资格。”(30分)

A、高等学历教育 B、研究生教育 C、中职教育 D、高职教育

标准答案:A

2.实施学历教育的民办学校聘任的专职教师数量应当不少于其教师总数的()。(30分)

A、1/2 B、1/3 C、1/4 D、1/5 标准答案:B

二、多选(共1道试题,共40分)

3.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的同等地位,主要体现在哪两个方面?(40分)

A、同等招生权和招生自主权 B、学位授予权 C、就业 D、学术科研

标准答案:A,B

下载2013年海南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法规复习考试答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3年海南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法规复习考试答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教育法规

    第一章 教育法规导论 广义的法律是指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体现统治阶级意志,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则的总和。它包括宪法、法律、法令、条例、命令、决定等。 狭义的法......

    2017江苏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政策与法规要点

    高等教育政策及法规 1. 教育法治化 内涵:教育立法,教育执法,教育守法 特征:教育法治的权威化,教育治理的法律化,教育关系的制度化、规范化、透明化,教育法治化的核心是法治精神。 2......

    2012年广东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法规概论 笔记

    第一篇:学法 导入篇法的起源是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产生而产生,是阶级社会的特殊社会现象。法的概念法是反映并调整一定的社会关系,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并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政策法规复习题

    高等教育政策法规复习题 1、市场化改革对高等教育法律关系的影响 (1)教育公共性的损害(盈利性) (2)教育法律关系的变化(契约关系的产生)(3)高等学校职能的异化(教学、科研、社会服务)......

    2011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题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心理学 一、简答题 1、简述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2、简述知识应用与知识迁移的关系。 3、如何建立和维护自己的人际关系? 4、什么是心理健......

    2017年四川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法规资料综合版

    高等教育法规资料综合版 (一) 1、 法治的原则: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罪刑法定原则,依法办事原则,人权原则,立法权属于议会,按照法定程序制定法律原则,权力制衡原则,司法独立原则。 2、 法......

    新疆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法规专题要点

    高校教师法规课程讲义冯爱国 高校教师法规专题 冯爱国*** 第一讲 法律的内涵本质 一、契约精神 二、权利与权力的区别: 1、权利——私法领域 (1)资格 (2)自由 (3)合法利益......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心理学答案

    一 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p38 答: 1创设学习情境使学生产生成功体验2确立适度的学习目标,对学生进行成就动机训练3面对实际问题,利用动机转移,培养学生学习动机4培养学生的自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