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积极推进职能转变努力实现烟草管理创新
保持行业平稳发展,要深刻认识行业改革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实现科学发展,切实加强内部监管和市场监管,建立良好的生产经营秩序和市场监管秩序,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努力提高员工队伍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深入推进各项改革,积极推进职能转变和管理创新,使专卖制度下的烟草行业充满生机与活力。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提高自我发展能力
要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涵义,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深刻认识增长不等于发展,不等于水平的提高和发展能力的增强。客观分析制约发展的问题,理性对待发展,坚决纠正以前曾有过、现在仍存在的形式主义和急功近利的做法,坚决纠正有悖于科学发展观的观念。要始终坚持立足本地市场,充分满足市场供应,搞好品牌培育和结构调整,保证卷烟价格稳定和销量稳定。认真贯彻国家局宏观调控政策,研究解决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积极把解放思想与保持平稳发展、提高发展能力贯穿于各项工作的始终。把市场优势和增长潜力转化为竞争实力,立足行业长远发展,夯实发展根基。保持行业平稳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把员工的全面发展作为推动行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牢固树立人力资源是企业第一资源的思想,不仅要满足员工工作、安全、健康的需求,而且要注重员工民主权利的行使、素质的全面提高、个人价值的实现、精神文化的需求等,并结合行业实际,进一步研究完善和实施有利于人才成长的措施,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主要标准,建立一支勤学习、善思考、有作为、讲诚信的员工队伍。要积极构建员工学习、创新、发展的良好环境,促进企业和员工共同成长,提升企业整体实力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加强内部监管和市场监管,建立良好的生产经营秩序和市场秩序抓好内部管理监督工作,把提高自律能力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工作抓紧抓好。要在继续坚持和完善烟草专卖制度的前提下,认真研究和切实解决好提高效率和注重自律两个重要课题。加强内部管理监督工作,要从事关烟草专卖制度的巩固和完善,事关烟草行业的健康发展,事关行业在社会树立良好形象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内部监管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按照国家局内部管理监督工作的部署和要求,进一步完善内部管理监督工作制度,注重内部监管的成效,构建内部监管的长效机制,把加强内部管理监督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要切实加强对深入开展内部管理监督工作的组织领导,一定要在取得实效上下功夫,切实保证内部管理监督工作的实际效果。加强内部管理监督是对各级领导干部执政能力的考验。要进一步增强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领导班子加强内部管理监督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切实负起组织领导的责任,严格执行党和国家的法律法规以及行业的各项规章制度,以法律法规加强对领导干部权力运作的制约和监督。要把加强管理监督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相结合,与落实依法执政、科学执政、民主执政相结合,明确分工,各司其职,提高整体管理水平,促进行业平稳健康发展。加强内部管理监督工作,要进一步分析查找内部管理监督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认真总结经验,逐项梳理制度,积极探索内部管理监督的有效方式和途径,形成加强内部管理监督的制度体系。构建内部监管的长效机制,促进内部管理监督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推动加强内部管理监督工作的深入开展。要把加强市场监管、打击贩售假烟网络、提高市场控制力作为主要任务,认真分析卷烟打假和市场监管的形势,营造打假氛围,重视案件经营,始终保持卷烟打假的高压态势,进一步完善卷烟打假的长效机制,营造良好的卷烟市场环境。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努力提高员工队伍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业务素质全面加强干部职工队伍建设,特别是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是青海烟草持续稳定协调健康发展的基本保证。要在积极开展“两个至上”在岗位主题实践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员工思想道德建设,注重员工队伍素质的提高。青海烟草要把“两个至上”在岗位主题实践活动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结合起来,与建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结合起来,与进一步深化行业改革结合起来,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打牢思想基础,切实做到讲责任、讲效率、讲诚信、讲奉献,并注重知与行的统一,把“两个至上”落实到各项具体工作中。大力推进以“两个至上”为核心价值观的企业文化建设,用先进的文化激励员工、凝聚员工。对外使青海烟草事业更具感召力,对内使青海烟草事业更具凝聚力。要进一步巩固和深化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果,教育广大党员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党的宗旨,不断提高依法行政能力,提高科学决策能力,切实转变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和水平。使党员干部真正做到在思想上有新收获,认识上有新提高,实践上有新突破,努力把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烟草行业改革与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转化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转化为实际工作的成效。进一步提高党员干部和员工队伍的素质,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为青海烟草的发展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深入推进各项改革,进一步转变职能,努力实现管理创新要紧密联系行业实际,深入推进行业各项改革,使专卖制度下的烟草行业充满生机与活力。深入推进各项改革,积极落实各项改革措施,明确职责,规范运作,用《公司法》调整和规范企业行为,牢固树立资产经营管理观念,加强国有资产监管,深化烟草企业改革,切实担负起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
管理体制的理顺为青海烟草今后的改革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积极建立符合现代企业制度、以资产为纽带的母子公司提供了良好的体制保障。按照国家局的要求,省公司要切实加快职能转变,实现管理创新,代表总公司行使出资人的权利,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经营、管理和监督工作,真正确立地市级公司市场营销主体的地位,为地市级公司自我发展营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地市级公司要为全国卷烟大市场的形成、统一的销售网络的建设打好基础,管理好市场,经营好品牌,不断提高自我发展的能力。鉴于青海烟草市场容量小、消费结构低的情况,从有利于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发挥整体优势的角度考虑,要切实按照国家局深化商业企业改革的本质要求,调整青海烟草的体制和经营方式,实现体制机制的创新,加大整合青海烟草市场资源的力度,优化市场资源配置,积极发挥整体合力。要通过建立相应的管理措施和制度,建立市场配置与宏观调控相结合的运行机制,确立地市级公司的市场经营主体地位。依靠完善的运行机制,把组织货源与市场需求有机结合起来,做好协调和服务工作,努力提高青海烟草的市场化水平,不断提高总体竞争实力。第二篇:转变管理职能,推进楼院精细化管理
转变管理职能,推进楼院精细化管理
XXX楼院整治感悟
XXX社区是郑州市建成较早的城市社区,流动人口多,基础设施薄弱,基本上很多楼院都处于无主管状态,曾被人戏称为“楼院门牌混着串,垃圾污水随处见”。近年来,由于脏、乱、差管理无序,多次被省市媒体点名曝光,一直以来都是是我们办事处城市管理的难点。
从去年开始实施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以来,特别是以“上合”会议为契机,办事处动用大量精力对XXX周边实施严管,取缔流动商贩,整治占道经营,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效果。与此同时,更加突显出我们楼院管理的滞后,用“路上干净有序,院内一片狼藉”来形容也不为过。针对这种局面,我们社区感到压力很大,不能让群众光看到道路周边环境的变化,居住的楼院环境也要与时俱进“旧貌换新颜”。我们以“变迎检突击为日常管理,变被动为主动介入”为指导思想,通过以下几项措施推动楼院管理工作的深入:
一、结合实际,推行居民自治与区域物业化管理。把社区的六个网格进行资源整合,重新划片。招聘专业的清扫保洁人员对无主管楼院进行专人保洁,同时招募楼院志愿者对有些楼院进行日常维护,并且在社区新建九个密闭的垃圾池确保垃圾日产日清。
二、夯实网格责任,加强对楼院的巡查力度,对六个网格员包括网格协管员明确责任,确保每天两下所管楼院巡视卫生,发现问题第一时间解决,并且对保洁人员的考核由网格员负责,对网格员的考核由楼院志愿者负责。
三、明确重点、难点分类进行攻克。我们社区的难点就是楼院积存大量的杂物和积存垃圾,社区利用半个月的时间对所有无主管楼院进行集中清理,共清理垃圾17车,XXX周边实行严管之后,很多流动摊贩的手推车堆积在楼院内,及占道又不美观,社区联合执法中队清理流动推车26辆,彻底杜绝流动占道的反复。
四、充分发动群众,积极建立楼院长队伍,在楼院治理工作中我们也遇到一些群众的不配合,甚至谩骂、阻挠,但与此同时,更多的是鼓励与支持,以此为切入点,社区发展8名居民为楼院长,负责监督、帮助我们对楼院的整治工作,让居民参与到自己楼院的管理中,更加有利的推动了我们的工作。
XXX社区一共有XX栋楼,其中XX栋为无主管楼院,目前我们的整合工作暂时有了一些进展,但与其它社区管理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即便是自身的保持也需要时间的检验,同时还有一些工作需要细化,目前只是大面上的推进,下一步要进行精细化的建设,比如:
1、临近道路(特别是饭店较多的)楼院存在外面商户向楼院倾倒垃圾状况,需要我们想办法解决。
2、社区很多楼院的地面平整工作,部分楼院还有黄土裸露,也需要进一步的完善。
3、对很多楼院将车库出租用于垃圾废品收购的现象,也需要联合相关职能部门进行查处。
4、引导居民进行垃圾入池,不乱推乱放杂物。楼院管理工作没有终点,目前我们只是刚刚起步。
第三篇: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优势 积极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优势 积极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司法行政机关是社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法制宣传、法律服务、法制保障等方面的职能,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具有特殊的功能,担负重要使命。因此,必须进一步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作用,着眼于解决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着重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利益问题,着力于预防冲突、调处纠纷、化解矛盾,以加强司法所建设为基础,以强化人民调解为重点,以深化法制宣传为先导,以优化法律服务为关键,以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为目标,不断增强司法行政工作的系统性、协调性和联动性,积极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一、以加强司法所建设为基础,进一步创新化解基层矛盾的组织机制
司法所是司法行政机关的最基层组织,是司法行政事业发展、职能作用发挥的根基,也是司法行政社会管理和创新的基础和抓手。基层司法所的建设和管理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我们始终放在心上、抓在手上,坚持不懈地抓实抓好,不断提升司法行政工作的整体水平。
加强司法所规范化创建活动,是深入推进司法所建设的有效载体。要全面加强司法所组织机构、干部队伍、业务能力、所务管理、基础设施规范建设,加强司法所内部管理和业务建设,健全落实司法所内部管理制度,组织开展司法所业务工作评查活动,进一步规范司法所台账簿册和业务档案,推进司法所管理工作和业务工作规范化、制度化。认真做好规范化司法所复查复检工作,加强动态管理,开展优秀司法所评选活动,开展群众开门评选“我最满意的司法所”和“我最满意的司法工作者”等活动,推出具有典型和示范意义的司法所。不断加强司法所队伍建设,充实司法所工作力量,改善司法所工作环境,充分发挥司法所零距离接触群众、零距离服务群众、近距离防范和化解矛盾的优势,第一时间化解矛盾纠纷,把矛盾纠纷化解在最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充分发挥司法所“第一道防线”的作用,维护一方稳定,确保一方平安。
二、以强化人民调解为重点,进一步健全社会矛盾的调处机制
人民调解工作是中国特色化解矛盾的工作机制。实践证明,人民调解是从根本上解决社会矛盾的重要途径,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重要地位和独特优势。近5年来,全区人民调解组织共调解各类矛盾纠纷480534件,防止因民间纠纷引发自杀案件605件,防止民间纠纷转化为刑事案件4310件。人民调解工作的大力开展,将一大批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处置在初始阶段,有力地促进了自治区社会和谐稳定。
积极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就要以学习贯彻人民调解法为契机,全面加强人民调解工作,依法加强人民调解组织队伍建设,着重加强行业性、专业性建设,把人民调解工作向容易引发人民内部矛盾的领域延伸;加强人民调解组织建设,依法调整充实、规范各类人民调解组织,扩大人民调解工作覆盖面,重点加强医疗纠纷、交通事故纠纷等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建设,提高人民调解工作的专业化水平。加强人民调解队伍建设,加大人民调解员培训力度,实行分级培训,盟市司法局重点组织人民调解员骨干培训班,旗县司法局对人民调解员进行一次普遍轮训。加强人民调解规范化建设,规范人民调解工作程序、调解档案和文书格式,组织开展人民调解业务评查和优秀人民调解案卷评选活动,提高人民调解案卷建档率。积极组织开展“争当人民调解能手”活动,引导激励广大人民调解员进一步提高调解能力和水平。健全完善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的衔接配合机制,加快推进旗县级矛盾纠纷协调指挥机制建设,进一步创新发展大调解机制,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在社会矛盾化解工作体系中的基础作用。旗县司法机关科级以上领导干部,每月要深入苏木乡镇司法所一次,至少主持化解一个民事纠纷、写一份人民调解协议书、帮带一名人民调解员,切实提高人民调解工作水平。
三、以深化法制宣传为先导,进一步完善基层矛盾的源头治理
深入开展法制宣传,弘扬法治精神,形成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是从源头上治理社会矛盾的重要途径,是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基础性工程,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司法行政部门作为依法治区和普法治理的主管部门,承担着法制宣传教育的重要职能。在法制宣传中,应继续发挥好传统宣传方式的作用,不断创新工作方法,进一步增强法制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围绕科学发展这一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主线,深入开展与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管理创新等相关的法律法规学习宣传,努力培养全体公民的爱国守法意识,为促进经济社会 科学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围绕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继续开展“加强法制宣传教育,促进社会矛盾化解”主题活动,针对容易引发社会矛盾的领域开展专题法制宣传教育,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的发生。进一步深化“法律六进”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着力抓好对重点对象的法制宣传教育,切实提高广大干部和群众的宪法和法治观念。同时,继续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实施、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作用,形成推进全民法制宣传教育深入开展的整体合力。
对群众关注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专项法制宣传教育,维护合法权益,促进社会矛盾的化解。通过深入开展法制宣传,一方面,能够促进各级政府和领导干部进一步树立法治理念、服务理念和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主动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呼声,以平等主体的身份与人民群众协商对话,改善干群关系,理顺群众情绪;另一方面,能够提高公民的法治观念、法律素质,培养公民意识,让广大公民既懂得依法维权,又懂得依法履行义务,促进有序的政治参与,就自己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问题,依法提出意见建议。要切实抓住“六五”普法宣传启动之年的契机,发挥网络宣传方便快捷的优势,利用微博、QQ群和手机短信等信息平台,大力推进“法律六进”活动,为农牧民群众免费发放一本法律宣传册,一个村培养一个法律明白人,开展一次普法报告,宣讲一次群众急需的法律知识和新近颁布的法律法规,切实发挥法制宣传标本兼治的作用,形成依法办事、守法光荣的社会风尚,提高全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
四、以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为目标,进一步落实社会特定群体的稳控机制
监狱劳教戒毒管理工作,是社会管理的特殊领域和形式,健全完善监狱劳教戒毒场所内部的各项安全防范措施,切实加强管理,确保监管场所稳定,是司法行政机关维护社会安全稳定的特殊职能。以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为目标,把刑释解教人员重新违法犯罪率作为衡量司法行政工作的首要标准,加强对罪犯劳教戒毒人员、社区服刑人员和归正人员等特殊人群的管理,是当前社会管理创新的重点任务。要积极融入自治区经济社会建设大局,充分履行监狱劳教戒毒管理、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职责,有效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进一步加强监狱劳教戒毒工作管理,大力加强心理矫治和技能培训,按照构建大教育格局的要求,突出加强个别教育,针对每个罪犯、劳教和戒毒人员的具体情况,一人一策、科学施教,提高教育改造质量;抓好出监(所)教育,加强就业指导服务,帮助他们顺利回归社会;建立健全监所教育改造质量评估体系,对服刑在教人员监所表现及社区服刑、回归社会的危险性进行综合评估,为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提供依据。破除“各自为阵”的做法,加强监狱劳教机关与盟市、旗县(市、区)司法行政部门之间的业务联系,加强与公安部门的沟通,推进刑罚执行资源与社会管理资源的有机整合,着力构建监管场所与司法所和家庭、单位、社区、基层安帮办互动的信息反馈机制和工作衔接机制,落实社区服刑人员与归正人员的衔接管控,按照“无缝对接” 的要求,落实对相关人员的必接必送,努力形成分工明确、责任到位、措施有力、机制完善的完整链条。
新修订的《刑法修正案
(八)》对实行社区矫正作了明确规定,写入了刑法。作为社区矫正的主管部门,司法行政部门应与公、检、法等机关和其他社会组织密切配合,完善社区服刑人员接收、管理、考核、奖惩、解除矫正等环节制度,规范社区矫正文书格式和台账薄册,逐人建立矫正档案,落实监管帮教组织和措施,促进社区矫正规范运行,进一步提高矫正质量,探索应用科技手段,如GPS定位系统,加强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监管,通过建立电子围墙,使社区服刑人员在掌控之下、管理之中。司法行政系统的工作人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积极参与社区矫正的具体工作,承担帮教一名社区服刑人员、指导一项矫正工作、探访一户服刑人员家属等工作任务,切实加强对特殊人群的教育、帮扶、管理,解决好他们的就业和安置问题,推动社会管理创新向基层末端延伸。
五、以优化法律服务为关键,进一步畅通群众利益诉求和疏导机制
司法行政机关的法律服务职能,是畅通群众利益诉求的重要路径,是通过参与信访处理,提供法律服务,依法平衡、协调和维护利益各方的权益,从而消除对立情绪,减少社会矛盾,从根本上化解矛盾纠纷的有效办法。近年来,我区的法律服务工作在化解矛盾、解决纠纷中作用明显。仅2010年,全区司法行政机关法律援助机构办理法律援助案件1﹒74万件,比上年同期增长40.3%;提供法律咨询8 万余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15%,法律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逐步提高。当前,司法行政机关要紧紧围绕自治区科学发展、富民强区的总体要求,创新法律服务方式,落实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工作便民利民措施,着力为化解社会矛盾、改善民生、促进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提供有效法律服务。大力深化专项法律服务活动,充分发挥“12348”法律咨询、法律建议和法律援助方面的优势,推动法律服务向基层、向乡村、向边远地区延伸,在医疗纠纷、物业纠纷、劳动争议、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加强法律服务,积极为群众解决就业、就学、就医和社会保障等民生问题提供法律服务。加强法律援助工作,开展法律援助便民利民服务活动,帮助群众解决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为深入推进司法行政系统社会管理创新,增强法律服务的效能,今年将组织开展“转方式、促和谐,司法工作在基层”惠民活动,全区司法行政系统的科级以上干部,要深入到基层司法所和社区、街道、居委会,开展包括法律服务在内的集中惠民工程。其中旗县区司法局领导班子成员以上的领导干部,集中一段时间,深入到农村牧区、农牧户,与农牧民同吃、同住,同农牧民一起参加生产劳动。所有的科级以上干部,在基层开展“工作+帮扶”活动,即开展法律服务工作的同时,帮助一户困难群众或者一名贫困学生,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干群关系。通过活动从思想上解决司法行政队伍为谁执法、为谁用权、为谁服务的问题,从行动上提高依法行政、执法办案、化解矛盾、管理社会、服务群众的水平,让人民群众感觉到法律服务在身边,公平正义在身边,和谐安宁在身边,感受到社会管 理创新带来的实实在在成果。
第四篇: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优势 积极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加强司法所规范化建设 积极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调研报告
XX司法所 XX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继续抓好和用好我国重要发展战略机遇期、推进党和国家事业的必然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司法行政机关是社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法制宣传、法律服务、纠纷调处、安置帮教、社区矫正等方面的职能,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具有特殊的功能,担负重要使命。因此,必须进一步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作用,着眼于解决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着重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利益问题,着力于预防冲突、调处纠纷、化解矛盾,以加强司法所建设为基础,以强化人民调解为重点,以深化法制宣传为先导,以优化法律服务为关键,以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为目标,不断增强司法行政工作的系统性、协调性和联动性,积极 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一、以加强司法所建设为基础,进一步创新化解基层矛盾的组织机制
司法所是司法行政机关的最基层组织,是司法行政事业发展、职能作用发挥的根基,也是司法行政社会管理和创新的基础和抓手。加强司法所规范化创建活动,是深入推进司法所建设的有效载体。要全面加强司法所组织机构、干部队伍、业务能力、所务管理、基础设施规范建设,加强司法所内部管理和业务建设,健全落实司法所内部管理制度,组织开展司法所业务工作评查活动,进一步规范司法所台账簿册和业务档案,推进司法所管理工作和业务工作规范化、制度化。不断加强司法所队伍建设,充实司法所工作力量,改善司法所工作环境,充分发挥司法所零距离接触群众、零距离服务群众、近距离防范和化解矛盾的优势,第一时间化解矛盾纠纷,把矛盾纠纷化解在最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充分发挥司法所“第一道防线”的作用,维护一方稳定,确保一方平安。
二、以强化人民调解为重点,进一步健全社会矛盾的调处机制
人民调解工作是中国特色化解矛盾的工作机制。实践证明,人民调解是从根本上解决社会矛盾的重要途径,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重要地位和独特优势。积极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就要以学习贯彻人民调解法为契机,全面加强人民调解工作,依法加强人民调解组织队伍建设,着重加强行业性、专业性建设,把人民调解工作向容易引发人民内部矛盾的领域延伸;加强人民调解组织建设,依法调整充实、规范各类人民调解组织,扩大人民调解工作覆盖面,重点加强医疗纠纷、交通事故纠纷等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建设,提高人民调解工作的专业化水平。健全完善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的衔接配合机制,加快推进矛盾纠纷协调指挥机制建设,进一步创新发展大调解机制,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在社会矛盾化解工作体系中的基础作用。
三、以深化法制宣传为先导,进一步完善基层矛盾的源头治理
深入开展法制宣传,弘扬法治精神,形成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是从源头上治理社会矛盾的重要途径,是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基础性工程,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司法行政部门作为依法治区和普法治理的主管部门,承担着法制宣传教育的重要职能。在法制宣传中,应继续发挥好传统宣传方式的作用,不断创新工作方法,进一步增强法制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围绕科学发展这一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主线,深入开展与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管理创新等相关的法律法规学习宣传,努力培养全体公民的爱国守法意识,为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围绕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继续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解”暨 “矛盾纠纷化解制度建设年”主题活动,针对容易引发
社会矛盾的领域开展专题法制宣传教育,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的发生。进一步深化“法律七进”活动,着力抓好对重点对象的法制宣传教育,切实提高广大干部和群众的宪法和法治观念。对群众关注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专项法制宣传教育,维护合法权益,促进社会矛盾的化解。通过深入开展法制宣传,一方面,能够促进政府和领导干部进一步树立法治理念、服务理念和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主动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呼声,以平等主体的身份与人民群众协商对话,改善干群关系,理顺群众情绪;另一方面,能够提高公民的法治观念、法律素质,培养公民意识,让广大公民既懂得依法维权,又懂得依法履行义务,促进有序的政治参与,就自己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问题,依法提出意见建议。
四、以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为目标,进一步落实社会特定群体的稳控机制
把刑释解教人员重新违法犯罪率作为衡量司法行政工作的首要标准,加强对社区服刑人员和归正人员等特殊人群的管理,是当前社会管理创新的重点任务。要积极融入自治区经济社会建设大局,充分履行监狱劳教戒毒管理、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职责,有效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进一步加强监狱劳教戒毒
工作管理,大力加强心理矫治和技能培训,按照构建大教育格局的要求,突出加强个别教育,针对每个罪犯、劳教和戒毒人员的具体情况,一人一策、科学施教,提高教育改造质量;对社区服刑、回归社会的危险性进行综合评估,为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提供依据。破除“各自为阵”的做法,加强监狱劳教机关与盟市、旗县(市、区)司法行政部门之间的业务联系,加强与公安部门的沟通,推进刑罚执行资源与社会管理资源的有机整合,着力构建监管场所与司法所和家庭、单位、社区、基层安帮办互动的信息反馈机制和工作衔接机制,落实社区服刑人员与归正人员的衔接管控,按照“无缝对接”的要求,落实对相关人员的必接必送,努力形成分工明确、责任到位、措施有力、机制完善的完整链条。
针对安置帮教人员,首先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帮困解忧。在政治上不歧视他们,在经济上关心他们,在劳动就业上帮助他们,使他们顺利度过回归社会的敏感期,尽快融入到现实生活中。二是广开就业渠道妥善安置。积极与各相关职能部门进行协调,充分发挥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在安置就业中的主渠道作用,及时为他们提供就业信息,鼓励和支持他们自谋职业,切实解决刑释解教人员的就业和生活困难。
针对社区矫正对象,我们坚持依法管理和各有侧重的工作模式。首先在管理程序上做到严格执法,在执行《社区矫正实施办法》上
做到不打折扣,依照政策法律规定全面履行对社区矫正对象的监管改造工作任务。同时针对矫正对象的年龄、罪责及生活和学习需要制定各有侧重的教育监管方案,在不违反矫正工作纪律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帮助矫正对象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困难。
五、以优化法律服务为关键,进一步畅通群众利益诉求和疏导机制
司法行政机关的法律服务职能,是畅通群众利益诉求的重要路径,是通过参与信访处理,提供法律服务,依法平衡、协调和维护利益各方的权益,从而消除对立情绪,减少社会矛盾,从根本上化解矛盾纠纷的有效办法。法律服务是司法所的一项基本职能,也是与老百姓接触最密切的一项重要工作,近年来为满足社区(村)居民对法律服务工作的不断需求,我们积极营造良好的社区法制环境,开展法律援助,不断扩大服务内涵,始终坚持“贫者必援、弱者必帮、残者必助”的原则,不断提高党和政府在广大弱势群众心中的凝聚力和威信力。近三年来共解答各类法律咨询200多人次,代写法律文书80多篇,完成法律援助案件31件,同时为街道及企事业单位提供法律意见及建议20多条。通过我们的努力工作,使司法所在当地居(村)民群众和企事来单位中赢得了良好社会评价。
2012年5月7日
第五篇:公安机关积极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公安机关积极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全国公安机关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座谈会6月26日至29日在广东深圳和广州举行。国务委员、公安部部长孟建柱在会上强调,全国公安机关要着眼经济社会发展大局,顺应社会建设进程,解放思想、勇于探索,充分发挥我国政治优势、现代科技作用和基层创造精神,统筹整合各方面资源,积极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努力走出一条公安机关社会管理工作新路子。
【重要意义】孟建柱首先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深入分析了新形势下公安机关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极端重要性、紧迫性,要求把社会管理创新置于公安工作更加突出的位置,抓实抓好。他指出,当前,世情国情发生了深刻变化,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面临的任务繁重。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事关党执政能力的提高,事关服务型政府的建设和公信力的提升,事关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全国公安机关要以深入推进“三项建设”为载体,紧紧围绕当前社会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总结经验,创新机制,着力解决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矛盾纠纷化解、社会治安管理等问题,不断探索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管理体系,全面提升公安机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能力和水平。
【工作原则】孟建柱强调,1、要坚持以人为本、公平
对待,坚持管理与服务相统一,积极探索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新办法,努力让流动人口分享城市化带来的成果,逐步融入城市,在城市生活中找到自己的精神家园。
2、要坚持预防为主、调解优先,完善矛盾纠纷滚动排查、矛盾纠纷多元调处和公安信访长效机制,推动走访联系群众、化解矛盾工作常态化、制度化,努力从预防和源头上化解矛盾。
3、要坚持培育发展与监督管理并重,把社会组织纳入依法有序管理之中。要积极提升虚拟社会管理服务能力,严厉打击网上诈骗、网上赌博、网络色情等网络违法犯罪行为。
4、要坚持情报信息主导警务理念,建立健全点线面结合、人防物防技防结合、专群结合的打防控一体化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坚持部署随着警情变、警力随着警情走,不断扩大巡逻防控覆盖面,有效整治治安乱点和治安突出问题,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
【工作措施】孟建柱指出,公安机关社会管理创新,是整个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
1、要完善部门合作、区域警务合作、警种合作机制,形成社会管理整体合力,积极推动社会管理工作社会化。
2、要善于运用信息科技手段推进社会管理,充分运用信息网络手段,不断强化社会服务功能,大力推行网上受理、网上审批、网上办公,进一步简化审批手续,努力为社会和公众提供方便快捷、优质、高效的服务,让人民群众直接感受到公安机关社会管理创新的成果。
3、要充分尊重基层创造精神,进一步调动、激发基层公安机关和基层民警做矛盾化解工作、基础工作和群众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共同推进公安机关社会管理创新。
【工作要求】孟建柱强调,大力加强社会建设,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既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又是一项十分紧迫的工作。各级公安机关领导同志
1、要坚持在解放思想中开拓创新,以宽广的眼界、开阔的思路,准确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学会用改革的思维谋划工作,善于用创新的办法突破瓶颈。
2、要坚持在研究状态下开展工作,既要做一名英勇善战的“武将”,更要做一名多谋善断的“儒将”,真正把社会管理作为一门学问来对待,认真学习各种社会管理知识,潜心研究有关社会政策,努力掌握社会管理规律,不断提高宏观决策和科学指导水平。
3、要坚持在相互借鉴中取长补短,虚心学习各地先进经验,勇于反思自身存在的薄弱环节,切实在互相学习中破解难题,在相互借鉴中超越自我。
【队伍建设】孟建柱指出,没有高素质的公安队伍,就不可能有高水平保卫我国的公安工作、高效能的社会管理。各级公安机关
1、要毫不动摇地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扎扎实实地把队伍建设抓出成效。
2、要紧紧抓住最容易发生问题的执法环节,以标准化、流程化、精细化为重
点,深入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全面提高公安队伍执法水平。
3、要坚持把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作为衡量和检验公安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摒弃不切实际的考核办法,树立正确的导向。
4、要把从严治警与从优待警有机结合起来,既严厉整肃警风警纪,敢抓敢管,以铁的纪律带出一支铁的队伍,又关心爱护民警,努力做到用事业激励警心、用关爱温暖警心、用待遇慰勉警心,不断增强民警的成就感、幸福感、归属感,不断提高队伍的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