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学写作与中学生作文之比较
大学写作与中学生作文之比较
作者:汪启明等文章来源:中学语文教学参考点击数:1873更新时间:7/20/2007
写作能力是学校教育中非常重视的一项能力,从小学、中学语文课的作文教学,到大学作为一门独立课程的《写作学》,写作教育始终没有中断过。习惯上,我们将中学写作称为“作文”。“写作”与“作文”这两个概念是有区别的,查《现代汉语词典》:“作文:写文章(多指学生练习写作);学生作文;练习所写的文章”。“写作:写文章(有时专指文学创作)”。从某种意义上说,写作是陌生化的,就是创造。而作文是可以临摹的,可以是旧瓶装新酒的,还可以是旧瓶装旧酒的。当然,从历史上看,写作有着双重目的:一是人性化的,一是功利性的。前者如历代的文学家、史学家的创作,后者如章表书记等应用文。应用文写作严格的说不是创造,是受命启动,写作动机与动力主要来自于外部。
人们常常抱怨大学毕业生写不出一片像样的文章,大学则埋怨中学的作文教学没有打好基础,中学的作文教学则埋怨现行的高考制度,现行的高考制度又认为现行的社会评价制度不完善。这样就走进一个循环悖论:都埋怨前一个环节,而都不认为自己这个环节应该让学生达到应该有的写作能力却没有达到。
上学期末,我们给大学中文系学生出的写作课结业作文的副标题是——“大学写作与中学作文的区别”。之所以考虑出这样一个题目,是因为学生有这方面的生活经验,有话可说,且也没有什么顾虑。这篇文章限制字数为1200,主标题自拟。从写作结果来看,学生普遍反映,这回文章难在不是无话可说,而是字数限制,想说的话太多,如何精选,拣最要紧的说,成为这篇文章的难点。学生甚至总结出:“中学作文在‘放’,动辄多少字以上;大学作文在收,动辄多少字以下”。从这篇习作反映的情况来看,大学写作与中学作文的差异,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从写作主体看,表现出主动与被动的差异。以写作动机而论,大部分同学都认为中学的作文是为高考而写的,是“要我写”,是为作文而作文,为应试而作文。揣测出题人的意图,是每一位中学教师的教诲。因此,传统的中学语文课上写作教学是把着眼点放在作文之“文”上的,正是过于强调为“文”而作,过于强调文章的形式与规则,导致了学生作文形式化和程式化,这恰恰是学生作文无个性、无话可写的根源。有人曾经作过调查,高中生有90%是不愿意写作文的。大学写作有技法也无技法,从无法到有法,再从有法到无法,就更上一层了。中学作文教学的三十六种开头,七十二种结尾,再加上起承转合的技巧在大学都不作为重点,大学更多地将写作者与文章、写作行为及其规律、写作系统论、写作动力论、材料的选择与搜集、种种不同文体的特点、各种应用文的范式等作为教学的重点。大学写作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学生书面语能力的发展和书面语对思想的表达,而不是对作文技能技巧的掌握,是帮助学生如何把所见所闻、思想感情用自己的语言文字充分的表达出来。其次,是选材真实性的差异。对于中学作文教学起重要导向作用的,莫过于每年所谓的高考“满分作文”,中学语文教师也每每将其作为典范,在班上反复研习、临摹。于是,在高考作文中我们看到不少人在舍己救人,在大义灭亲,自己父母病重时刻还坚持做某一件“义”的事情,这样的造假作文不绝如缕。2001年的“赤兔之死”,让不少人在形式的创新上绞尽脑汁。“心灵的选择”则让许多考生编出闻所未闻的感人的故事:父母双亡、单亲家庭、爷爷奶奶生病„„总之,考生在亲情、良心的选择上得到灵魂的“升华”,尤其是“心灵的选择”几乎将编感人的故事这种现象推向顶峰。将饱经生活历练的成人也两难的选择提供给世事未明的中学生,这种现象也被中学作文教学推向顶峰。
再次,是对待写作模式的态度的差异。中学语文教师一般都要求学生背诵若干篇范文,再在考场上改头换面,临机运用。这次练习中,学生这样写道:“在应试教育的模式下,逐渐形成一种写作的固定模式,叙—议—联—结,历年高考满分的作文,无一不是在这种模式下形成的。文章一定要写上几个名人的故事,这样才能叫有文采,李白、杜甫、屈原都是必写的人物”。“文章一定要有华丽的辞藻,丰富的成语。最后一定要背大量的名言名句作为开头或者结尾”。“为了确保基本分,学生的作文四平八稳,思想内容大同小异,基本格局千篇一律,形成了地道的新八股”。写记叙文往往编造自己没有经历过的内容,一夜之间,孤儿、寡妇、怨妇、残疾人比比皆是。有学生在习作中形象地比喻为“五子登科”:让位子、捡票子、推车子、挨棍子、死老子。写议论文则是老三段:开头点题,中间事例论证、道理论证,结尾深化主题。写散文则“形散而神不散”,围绕主题选择名人名言,自己感想,然后来个“豹尾”。中学教师作文批改则千篇一律“中心突出,转折自然,详略得当,语言精炼,首尾照应,修辞贴切”,等等。有学生写道:“大学作文在形式上不再讲究什么开篇格式,结尾格式,你可以从中间开始写,最后再写开头,也可以把最后结尾写成后再创作开头,怎么写都可以,只要是真情实感,就是好文章”。
最后,就写作过程而言,中学作文重视一气呵成,而对于修改不甚重视,大学写作则强调“文章是改出来的”,“在一艘军舰上,没有一颗螺丝钉是多余的”“与其说是写文章的过程,不如说是把写得不好的地方删节的过程”。中学生作文不愿意自己动笔改,而大学生写作课则将改文章提到十分重要的位置。这也是二者差异之一。为考试,必须快写,必须下笔成文,学生是这么练得,教师也是这么教的。
总之,这次大学生作文反映出:中学生作文是以“文”为本,即立足文章作品要素板块平面、静态拼接的话语体系,立足长期占据统治地位的八大块体系(内容、材料、主题、结构、语言、说明、记叙、议论);大学写作则强调以“人”为本,即强调变静态组合为动态过程的话语体系。作为写作主体的学生,我们除了要培养他们选词造句、设段构层、布局谋篇的具体技能及训练之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其写作行为所需要的智能与情商因素,即认知能力、思维能力、言语能力、感情培养等。
那么,中学作文应该怎样与大学写作进行衔接呢?我们认为:
一是从命题改革入手。中学生作文命题(包括高考命题),几乎每一次的研究都能出一部甚至几部大部头的专著,甚至出现成年人也做不好的题目。我们在大学的写作教学中,则提倡“小”,写片断,写句群,尤其是写应用文中的学术论文,几乎小到只能做这一篇,再不能出现第二篇。如《红楼梦》中的房子结构,《水浒传》中的兵器,《西游记》中的素食,《三国演义》中的衣着等等。大学写作还提倡思想与学术自由,在命题上有了更多的空间。“文似看山不喜平”,应该不单指结构与谋篇,还应该指命题。从思维方式来讲,在命题中可以进行一些逆向思维。如传统作文要求“中心突出”,不妨来点无中心的文章;要求构思新颖,不妨来点非构思写作;语言华丽,不妨不让学生使用成语与形容词;结构严谨,不妨不用提纲写作。采用多样化的开放的命题形式,引导学生由求同思维向求异思维过渡,由模仿他人向自由创造过渡。
二是从平时训练入手,提倡有感而写,“写不出的时候不硬写”(鲁迅语)让学生觉得写作是一件很快乐的事。当前中学生作文教学要学生所写的,往往是学生既无经历阅历,又无读书积累,再加上是教师“要我写”,这让学生觉得作文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学生形容说“眉头紧锁”“牢骚满腹不敢言”。大学写作要讲写作发生学或者叫写作动力学,研究写作动力的来源,中学是用不着讲的。叶圣陶说:“我只觉得有了一个材料而不把它写下来的当儿,心里头好像是负了债似的,时时刻刻会想到它。做别的工作也没有心情,于是只好提起笔来写”。(《叶圣陶创作论》,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年版)大学写作往往要给学生讲写作灵感与激情,这是积累的结果。如果“为赋新词强说愁”,学生只能是无病呻吟,且往往异口同声。为分数而写作,责任不在学生而在老师,也可以说不在教师,而在考试的这根指挥棒。这几年盛行话题作文,所有的中学教学都只讲一种类型,用格式去套,抹去了学生写作的灵气。三是提倡写中学生能写的作文、规范的作文。明明白白的说话,不要绕来绕去,防止不用成语、典故就不会写作,不用形容词就不会写作。提倡从中学开始多用动词写作,准确、生动的写作。不要让学生写那些连哲学家或者思想家、散文家也写不好的作文。孔子主张“辞达而已矣”,郭沫若《关于文风答新观察记者问》说道:“要使文章生动,我想,少用形容词是一个秘诀。现在有些文章,有一个毛病,就是爱堆砌形容词,而且总是爱用最高级的形容词”。辞藻过于华丽,是要妨碍思想的表达的。
四是学会准确使用材料。我们曾给大学生出过一道作文题——北京大学周祖谟教授说:“我有三百字的材料,只能写三百零五个字的文章”。请学生评论。由于上了“材料”这一章,学生都能从材料的搜集与选择上进行正确回答。但一到了写文章的时候,理论与实际两张皮的现象又出来了。可见中学作文教学的影响根深蒂固。
最后,要提倡多写一些实用的应用文,不要本末倒置。应需作文当应生活与工作之需,重在实用的意识要十分鲜明。我曾批评有的同学写请假条写不好:格式不对,年月日不对,事由不对,没有请假必需的时间限制。这是中小学十二年写作的一大失败。要明白写文章首先要考虑好写给谁看,文章怎样才能在对象身上发挥作用,用写作术语来讲是达成“文章目标”。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的作文教学都很重视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
如日本有的学者把实用语言表达目的分为五项:⑴报告(通知给予知识情报);⑵说服(激发理智使之理解);⑶感动(诉诸感情引起反应);⑷导致行动(使之能够具体行动);⑸娱乐(使之感兴趣)。
学生可以有文学素养,但不一定都得写文学作品,也不一定都能成为文学家。我们曾经给学生讲,大学写作不是或主要不是培养文学家的,而是培养实用文作者的。中学里有些应该学会的技能,应该在中学阶段解决。一个年级上百人,将来能有一两个从事文学创作就不错了,大部分人还是要搞实用写作。如新闻写作、公文写作、调查报告、策划书、学术论文等,有一位同学在习作中谈道:“中学作文在应用文方面实际训练还不太够,大学写作却弥补了这一缺陷”。
我们常常告诉学生:作为中文专业(或者文科)学生,你的写作水平有多高,你一生的事业才能发展到多高。这主要也是指的应用文,是应用文写作水平的高低决定了你事业的高低,这个说法一点也不过分。(汪启明赵静)
第二篇:2014年大学英语六级写作之挑战与改变
题目:挑战与改变
范文示例:
Some people prefer to spend their lives doing the same things and avoiding change.Others , however, think that change is always a good thing.Discuss both these views and give your own opinion.Over the last half century the pace of change in the life of human beings has increased beyond our wildest expectations.This has been driven by technological and scientific breakthroughs that are changing the whole way we view the world on an almost daily basis.This means that change is not always a personal option, but an inescapable fact of life, and we need to constantly adapt to keep pace with it.Those people who believe they have achieved some security by doing the same, familiar things are living in denial.Even when people believe they are resisting change themselves, they cannot stop the world around them from changing.Sooner or later they will find that the familiar jobs no longer exist, or that the ‘safe’ patterns of behavior are not longer appropriate.However, reaching the conclusion that change is inevitable is not the same as assuming that ‘change is always for the better.’ Unfortunately, it is not always the case that new things are promoted because they have good impacts for the majority of people.A lot of innovations are made with the aim of making money for a few.This is because it is the rich and powerful people in our society who are able to impose changes(such as in working conditions or property developments)that are in their own interests.In conclusion, I would say that change can be stimulating and energizing for individuals when they pursue it themselves, but that all change, including that which is imposed on people, does not necessarily have good outcomes.
第三篇:中学生的作文写作
一提到中学生的作文写作,很多人都可能为之苦恼!在学生眼里,它是日常语文素质测评的重锤一击;而在老师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可谓语文教学难攻的半壁江山。也就是说,写作时间活动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整个语文教学的成败。
我任教于偏远山区的一所中学,这里学生的语文写作水平像当地的土地一样单薄、贫瘠。我发现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学生的写作兴趣不浓厚,学生不能把作文课当做“重演生活的快乐舞台”,更多的是近而远之。
二、学生在平时积累的太少,课外阅读量欠缺,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三、学生的作文题材单一,不新颖,如:在一次作文中,要求写“母爱”这个主题,结果大多数同学都写成“自己生病了,母亲带他去看病”的情景,总之,千篇一律。四,学生的语言习惯不规范,经常出现歧义、多义、语序混乱的现象等等。这是我刚参加工作时遇到的困难之一。如何改变这一现况呢,我先后做了大量的反思与实践,成效不大!
那么,学生以上的写作困惑是值得我深思的。究其主要原因:一方面,山区孩子的条件限制,所见的事物不丰富,阅读量不足、视野不开阔,头脑里缺乏知识储备,一遇到写作便难以下笔,一而再、再而三可能逐渐丧失了写作的热情。另一方面,学生的依赖思想长期存在,不主动思考,缺乏“联想及想像”这一文学创作的动力因素等,导致了语文写作时诸多问题的出现。
很有幸参加了这次“国培计划”,我抱着认真的态度学习了所开的课程,并将之广泛的与自己的写作教学中去,可谓颇得益处。通过大量的学习和交流,我对自己的学生写作教学指导有了新认识。
一、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
怎样才能培养学生写作兴趣呢?利用情境创设激发学生作文兴趣。学生作文前不妨让其进行一下情境创设,使自己置身于情境之中,让他们触境生情,从而激起他们蕴藏在身上的情感。取消命题让学生自由发挥,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的写作环境,让其自由发挥。利用成功感激发写作热情。如一些学生的作文内容并不好,但他的一些语句却写得非常优美,如果老师对他的优美句子方面进行表扬并把这些句子读给同学们听,让大家共同欣赏,这样,学生就收获成功的满足,就会产生写作兴趣,从而激发他的写作热情。
二、注重写作素材的积累
要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教师要调动学生、鼓励他们去感受、发现生活中的自然美、师生之情、父母之恩、叙自己身边的人和事。让学生带着感情去观察,如看到美丽的景物,欣赏到优美的音乐,学生都会情不自禁地跳起来,叫起来,或者手舞足蹈,教师就要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变化,启发学生将其真实地写下来,教师加以指导与肯定。
三、引导学生多想像、联想
任何写过作文的同学都知道,没有一个老师会要求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必须与别人的文章一模一样,广为流传的世界名著佳作,也都是因为创意新颖、构思独特才有魅力的。只有展开联想,才能使文章情景交融,立意深远,感人至深。那么怎样培养和训练并提高学生的联想能力呢?如毛泽东《沁园春.雪》通过联想的虚景“长城内外、惟余茫茫;大河上下,顿失滔滔”使意境更加广阔,气魄宏大雄伟,进而通过联想由近及远,由此及彼,古今融会,抒发了诗人远大的政治抱负。总之、多运用“联想及想像”这一文学创作的动力因素,有益而无害。
四、提高主观能动性
在作文教学中要因材施教,让学生谈看法、说写法,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才能有效地提高他们组织、运用语言的能力。让学生明白:只要用自己的语言写清楚自己思考的内容,表达出了自己的思想感情,就是最美最好不过的语言,也就是真正的语言美。引导学生自改、自评、互改、互评,最后老师再总结归纳。还课堂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作文教学的主人。使学生的思维、表达、评价能力得到同步训练。
总之,在困惑之中,更要明确中学生作文教学的方向,是既充分尊重教学规律,重视独特性,科学性,又强调作文教学的主体性。充分发挥学生思维、语言、评价三个方面的潜能,沿着这一条路子,走全方位的开放型的作文教学之路,才是作文教学的一个真正成功之路。
第四篇:中学生作文写作常见问题浅析
中学生作文写作常见问题浅析
点击数:1318 次录入时间:2009/3/25 15:39:00编辑:walter-75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但在初中生的实际写作过程中,往往出现很多问题?本文试对初中生在写作过程的前、中、后三个阶段常常会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解决的办法?
一、在写作前缺乏足够的准备?
1。不知道作文该写什么?很多学生害怕写作文,面对文题,往往迟迟不能下笔,总是觉得没有什么话可说?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大多是初中生平时不注意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因此难以发现问题和形成自己的见解?《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要求学生要”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这就要求初中生在平时的生活中注意观察,多注意积累?教师则应教会学生如何观察生活,如何分析事物,怎样提炼观点,如何搜集和运用材料?
2。作文的”假?大?空“?在学生作文中充满了”假?大?空“的现象?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有两个?首先是学生认为文章的思想内容能体现一个人的道德情操?思想品质,这样就导致了学生把自己”伪装“得很”高尚“,不敢说真话?其次,优秀的”范文“导致学生说假话?学生为写出好作文,东拼西凑一些华丽的辞藻?语句,发一些故作深沉而的感悟,排列几句名人名言或诗词典故,努力使自己的作文有”范文“的样子?为扭转这种现象,教师要在观念和实践方面让学生明确”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树立”说真话“?”抒真情“?”讲真事“的良好文风?
3。好跑题,把握不住中心?这种情况一般多会出现在话题作文中?主要情况有以下几种:首先是对词语或话题的理解不准确不全面;其次是常由话题一步步蔓延开去,先是由话题写起,越写离主题越远;再有就是只从材料引申出观点来,却不顾话题本身的要求;还有一种就是在材料作文中只抓住了枝叶,丢了主干?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应要求学生要学会立意取材,搞清楚材料的取舍与表现中心思想的关系?
二、在写作中阶段,遣词造句不当,结构?段落安排不合理
这里所说的写作中阶段,指的是动笔写的阶段?这一阶段常见的问题:一是错别字多,词汇贫乏;二是用词不当,病句多;三是叙事顺序不清,逻辑性差;四是文章的结构?段落安排得不合理?
对此,就要求教师要加强语文基础知识教学和阅读课的教学?要利用好阅读课引导学生分析作者的思路?文章的脉络?材料的安排,让学生明白先写什么,后写什么,以及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
三、在写作后阶段,经常不修改,或不认真修改
这里所说的写作后阶段,指的是初稿完成后的时期?学生在写完作文后经常不认真修改或干脆不修改,致使作文中出现了诸多明显的错误?《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提出要”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
文从字顺?“老一辈的语文教育家也都对作文的修改环节相当重视,认为习作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修改的过程?学生在作文修改中出现问题其原因有二:一是对修改的必要性缺乏正确的认识;二是根本就不会修改?这要求教师平时应加强对作文修改的指导和训练,使学生养成修改作文的良好习惯?从心理学的观点看,”自己修改“是培养学生自我调节?自我控制能力的重要方法,也是一种自我反馈的教学形式?作文修改对学生来说可以从三个方面获得信息:一是教师批改;二是学生自我检查;三是学生互相批改?通过这种修改和检查,可以修正习作中的疏漏,还可以从别的同学身上学到写作的长处?
第五篇:激发中学生写作兴趣之方法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师最头痛的问题,学生写作文难,老师改作文难,到头来,事倍功半,收效甚微。究其原因,传统作文教学无论是老师命题、学生写,还是学生写、老师改,学生都处于被动地位。欲改变现状,实施作文教改,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是关键,那么怎样才能引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呢,将就这个问题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采取灵活多样的作文训练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激活学生的写作兴趣
(一)尝试将写作训练与听、说训练相结合作文与说话不是互不相干的两回事,而现代中学生爱说的特点,决定了他们更喜欢听、说训练,因此在日常语文教学中要注重说话能力的训练。如学完某课后,让学生谈谈感受,或针对某一人物谈谈看法。可以让学生稍加思考后发言,在学生发言过程中,同样要注重对中心内容、条理安排,以及遣词造句等一些问题的及时指导。也可以让学生参与评议,老师适时地给予肯定与鼓励,并告诉学生,他们的发言很精彩,将他们说的写到纸上便是文章,让学生明白写文章不是弄虚作假,矫揉造作,而是表情达意的需要。学生在听、说训练中放松了心情,感知了口头作文的乐趣。课前5--10分钟的听、说训练也是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有效途径。这项训练的规则是:由老师根据写作需要设计写作题目,学生课下写,课前读,听的同学评说,最后老师点拨。要求人人参与,采取轮流发言、自主发言、指定发言、或无规则的抽查发言等多种形式,意在调动每位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和参与意识。课堂上,读的学生绘声绘色,尽情展现自己的写作才能;听的学生细致认真,锻炼了概括提炼能力;评议的学生尽可能用简明的语言给予公正的评价,无形中增强了表情达意的能力与品评欣赏能力。有时各抒己见,争执不下,此时老师再进行点评,学生会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这种变学生写为学生既写又读,变老师评为师生共评的写作训练形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激活了学生的写作兴趣。(二)尝试佳作鉴赏与再创xiexiebang.com范文网【www.xiexiebang.com】
作文训练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正确运用祖国语言的能力,针对初中学生阅历浅、知识面窄、视野不阔的特点,可以用抛砖引玉的方式,开启思维,诱发创作。吕叔湘老先生在谈作文教学问题时,说过:“学生作文有一种相当普遍的毛病内容空洞。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在命题之后读写‘题中应有义’,给学生一点启发,或者让学生们大家谈谈。有些题目还可以告诉学生怎样去自己搜集材料。”[1]这就告诉我们启发诱导在作文训练中的必要性。在作文训练课上,我们注重了导语的设计、写作意境的渲染与写作的指导。针对一些不好写的训练题目,尝试了“佳作引路------学生评价----老师点拨----学生再创”的作文训练形式。学生在例文的引导下,拓宽视野,活跃思维,在品评鉴赏中,学到了有利于写作的语言技巧、写作方法等。在老师的启发、鼓励下,学生进行了迁移思维,写出了自己的作品。这样,解决了学生无话可说的难题,在训练中也提高了写作能力,如此训练,学生易产生写作灵感,增强写作兴趣。二、以课文为依托,架构作文与生活的桥梁,让学生在学以致用中,品尝到写作的乐趣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因此作文命题设计应贴近生活,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谁来架构生活与写作之间的桥梁?课文就能担此重任。随着教改的不断深入、教材版本的不断更新,课文内容也越来越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这些文章不仅能给人以美的熏陶,而且能起到典范作用。因此,作文教学以课文为范例,可谓就地取材,两全其美。)例如,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第一册第一单元选取的文章都是反映家庭生活的,家庭生活是学生最熟悉、感受最深的,这一单元的学习容易触发联想,诱发写作欲望,所以学习中教师要注意情感的渲染、写作技巧的总结归纳,巧妙地运用迁移思维,将学生引领到现实生活中来,进行写作。如:第一单元之中的《金黄的大斗笠》、《金盒子》、《羚羊木雕》都是以物为题目,并以具有意义的物品为线索来叙事,进而揭示中心表达情感。因此,在学过《金盒子》一课后,可以以“金盒子”为创新支点,设计写作话题:“在你的生活中也有类似金盒子的玩具吗?其中一定有一段动人的故事,凝聚着手足之情、母子之情、父子之情等,你能将其写出来吗?”学生都感到有话可说,都能真实地再现生活,并掌握了以“物”为叙事线索揭示中心的写法。再如,学过《社戏》一文后,设计以“童年”为话题进行作文,很多学生无形中就模仿了《社戏》的写作风格,以质朴的语言表现童年时的天真烂漫、纯真无私。以课文为范文,迁移思维,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去写作,为学生更好的展现自我架构了桥梁,学生在学以致用中,品尝到了写作的乐趣,增强了写作的信心。三、激励学生写出与众不同的个性作文,从而使作文常写常新,构建写作乐园
作家叶文玲在谈写作时说:“作文要有真情实感,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但是真正能打动人心的东西,应该是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2]为此,教师要精心备课,鼓励创新,让学生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老师可以找些有个性的作文读给学生听,让学生感悟到要想写得有点鲜味,就必须写自己的真实感受,探索未被别人发现的领域。教师也可以从学生的作文中筛选出既有真情实感,又别具匠心的作文,将其在班上范读,让学生来共同赏析、评价,指出其新颖之处,这样一来,就给学生指明了写作的方向。有一次写环保类作文,有一位同学根据自己的观察来写卫河的治理情况:先是臭气熏天的情景;后来水变清,出现了钓鱼、游泳的怡人情景;没过几天,卫河又变成了臭水河,上面漂满了塑料袋。从而反映环境治理需要长抓不懈的主题。还有学生文章中反映小区建设的一些问题,一方面反映生活的真实,另一方面也写出了自己的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