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立共青团社会化工作机制的思考

时间:2019-05-12 18:10: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建立共青团社会化工作机制的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建立共青团社会化工作机制的思考》。

第一篇:关于建立共青团社会化工作机制的思考

关于建立共青团社会化工作机制的思考

“社会化”一词的原义是指个体在社会实践中学习知识、技能和规范等社会文化,适应社会生活,积极作用于社会,创造新的社会文化的过程。后来逐渐被社会学家们引用到组织领域,成为一个组织依靠社会、动员社会,又作用于社会,以实现特定社会目标的互动过程的代名词。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完善,带来了我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巨大变化,共青团的工作基础、工作环境、工作内容、工作方式和工作对象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的形势迫切要求我们跳出“就团论团”的模式,大胆解放思想,调整团的组织设置,构建新的运行机制,完善团的服务机制,优化团的资源配置,走社会化之路,推进团的各项事业。

一、共青团组织设置、运行机制、服务机制、资源配置社会化(以下简称社会化)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⒈社会化是由经济基础的变化决定的。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换、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换,经济基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生产力极大解放,综合国力极大提高。异军突起的乡镇企业、个体私营企业、股份制企业以及各类不断发育完善的市场逐渐成为沿海发达地区的经济主导。青年的从业特点、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各种需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团组织主要按行政区域设置,与党组织一一对应,工作方式以行政命令为主,青年的流动性也不大,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需求决定了资源配置,劳动力资源也受市场需求的调节。一方面,在城市、经济强镇和企业,外来青年大量涌入,而传统的组织设置、管理模式、运行方式对此显得非常薄弱;另一方面,农村青年大量流出,团组织有名无实,工作无法运转。同时,农村城镇化、农业产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为共青团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青年的流动既为加快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也使大量优秀青年人才集聚,易于发挥整体功能。经济发展又为共青团提供了可供调配的资源。作为上层建筑的共青团,只有主动适应经济基础的变化,加快社会化步伐,才能有更大的发展。

⒉社会化是共青团的性质决定的。共青团是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它首先是一个群众组织,是社会团体。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共青团不可能脱离社会而存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社会团体地位的高低取决于其对社会的贡献程度大小。共青团必须服务于社会,为社会发展出更大的力,才能得到社会的重视、支持和尊重。奉献来自于实力,一个人要奉献,时间、劳动技能、身体、奉献精神缺一不可,一个组织也一样,其作用取决于自身拥有的人、财、物等资源以及所能调配的种类资源。社会是一个大系统,作为其子系统的共青团各基层组织单位分布在各条战线、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与社会各方面有着广泛的联系,对汲取大系统的营养有着许多便利条件。从共青团的实践来看,团的许多名牌工作和活动之所以能够打响,除了团干的努力外,更多的还是党政的重视、社会各界的支持和青年的参与。作为社会团体的共青团,应该而且必须走社会之路,根据党政府的工作需要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不断丰富团的活动内容,拓展团的工作领域,延伸团的工作手臂,使广大青年在更为广阔的天地中参与经济建设,服务社会,为社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⒊社会化是由共青团的任务和自身的现状所决定的。党建立共青团的目的,是因为需要有一个先进青年组织作为团结全国青年的核心,协助党加强对青年一代的培养教育,带领广大青年去完成各个时期的任务,不断地为党造就、输送力量,因此,共青团的主要任务是团结、教育和服务青年投身两个文明建设,培养“四有”新人。改革开放以来,各级团组织为实现这一艰巨的任务作了不懈的努力,取得了明显成效。然而有限的条件与无限的责任形成的反差和矛盾,一直困扰着团的工作,特别是人、财、物“三缺”现象,使团工作举步维艰。据统计,我市目前专职团干与团员青年在人数上比例达∶,共青团的经费主要靠行政拨款,时常出现无米下锅的情形。共青团要光靠这样的人力、物力、财力来完成其所担负的繁重任务,确实有些力不从心。青年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做青年工作不能靠共青团“单打一”,需要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密切配合,需要借助社会各方力量,开发社会资源,优化工作环境,为青年健康成长办实事、办好事,共同承担培养跨世纪一代新人的重任,这也是社会各界的共同心愿。

二、建立共青团社会化工作机制的思考

共青团工作社会化的意义,从根本上看,是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共青团工作找到了新的发展空间。市场经济是一种打破行政隶属、地域区划和系统封闭的开放式经济。共青团工作要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也必须把视野由所隶属和依托的党政组织系统扩大到全社会,善于在社会舞台上扮演社会角色,努力做到:力求使工作内容与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需求和青年需求的变化相一致,把为需求服务作为工作导向;力求使组织设置与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结构和青年构成的变化相一致,哪里有青年,哪里就有团的活动和影响;力求使获取资源的方式与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方式的变化相一致,以服务市场的方式开发社会资源。

㈠适应社会发展,建立共青团工作社会化组织机制

共青团组织设置社会化的总体要求是“适应社会、科学合理”。按照有利于加强党对团组织的领导,少年新世纪读书计划,帮助青少年学知识、学文化;举办未成年人保护法宣传,深化创建优秀青少年维权岗活动开展青少年自我保护教育,创办“青少年法律学校”,切实维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第三要围绕发展这一永恒主题,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和举荐力度。共青团工作的根本落脚点是育人,要在坚持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文化引导和基础性的岗位实践锻炼的基础上,更加突出对社会所需求的各类人才的培养和举荐,一是要举荐优秀团干部和有培养潜力的优秀青年干部为党政的后备干部;二是要举荐优秀青年专业技术人员为新学科、新产品、新产业带头人的培养对象;三是要举荐优秀青年经营管理人才为企业主管的后备人才。同时,要重点建设三个方面的工作机制;青年人才评价鉴定机制、青年人才信息资源储备机制和举荐青年人才的党团衔接机制。

四、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优化共青团的资源配置

市场经济是资源配置以市场调节为主的经济形式,它最大的特点是资源配置社会化。随着共青团工作职能的不断拓展,共青团单纯依靠财政拔款、单纯依靠自身的有限资源已远远不能满足共青团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共青团组织必须遵循经济规律,注重市场法则与组织优势的结合,整合社会资源为我所用。共青团资源配置社会化的总体要求是“源于社会,服务社会”。按照遵循经济规律,平等互利,节俭高效,注重市场法则与组织优势结合的要求,以达到多渠道、多形式、全方位获取资源,高效益使用资源的目的。在目前,可以尝试以下几条途径:

⒈通过青联、青企协、少工委、未保委等组织,充分协调优秀青年和与青少年事务相关的资源,优化共青团工作环境,及时得到有关部门和人员在政策、技术、经费等方面的支持。这主要是发挥组织上的优势。

⒉通过有效的机制和利益相挂钩,将各方联结起来,推进工作。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一是合股,即由团组织与社会力量采用合股的方式,进行开发,实行利益共享。如实践中的青年科技示范基地的创建和运行;二是合作,即由团组织设计某项主题活动或工作,由企业出资协办,可以给企业冠名权,扩大企业的知名度;三是租赁,由团组织筹资建阵地,在保团味、打团牌的前提下以租赁的方式承包给青年进行经营管理,使之按市场化运转,成为共青团创经费,树形象的阵地,如青少年宫的部分硬件设施;四是嫁接,对社会上原有的一些阵地、场所、通过团的政治优势与组织优势,进行扶持、命名,建成团的活动阵地,如一些乡镇的青年活动中心,这样既达到了服务青年的目的,又增加了团的活动阵地,可谓一举多得。

总之,“社会化”不是具体的工作手段,更不是一种工作项目,而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推进共青团工作建设和发展的系统思路,通过对这一思路的探索和实践,有助于摆脱和克服共青团在当前所面临的一系列困难,更有助于合理、科学、充分地吸收和利用新的时代为共青团带来的一切有利因素,使共青团工作能够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不断创新,不断发展,始终保持其先进性,从而更好地实践“服务中心、服务社会、服务青年”的宗旨。

第二篇:关于建立共青团社会化工作机制的思考

关于建立共青团社会化工作机制的思考

“社会化”一词的原义是指个体在社会实践中学习知识、技能和规范等社会文化,适应社会生活,积极作用于社会,创造新的社会文化的过程。后来逐渐被社会学家们引用到组织领域,成为一个组织依靠社会、动员社会,又作用于社会,以实现特定社会目标的互动过程的代名词。改革开放和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完善,带来了我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巨大变化,共青团的工作基础、工作环境、工作内容、工作方式和工作对象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的形势迫切要求我们跳出“就团论团”的模式,大胆解放思想,调整团的组织设置,构建新的运行机制,完善团的服务机制,优化团的资源配置,走社会化之路,推进团的各项事业。

一、共青团组织设置、运行机制、服务机制、资源配置社会化(以下简称社会化)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⒈社会化是由经济基础的变化决定的。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换、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换,经济基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生产力极大解放,综合国力极大提高。异军突起的乡镇企业、个体私营企业、股份制企业以及各类不断发育完善的市场逐渐成为沿海发达地区的经济主导。青年的从业特点、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各种需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团组织主要按行政区域设置,与党组织一一对应,工作方式以行政命令为主,青年的流动性也不大,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需求决定了资源配置,劳动力资源也受市场需求的调节。一方面,在城市、经济强镇和企业,外来青年大量涌入,而传统的组织设置、管理模式、运行方式对此显得非常薄弱;另一方面,农村青年大量流出,团组织有名无实,工作无法运转。同时,农村城镇化、农业产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为共青团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青年的流动既为加快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也使大量优秀青年人才集聚,易于发挥整体功能。经济发展又为共青团提供了可供调配的资源。作为上层建筑的共青团,只有主动适应经济基础的变化,加快社会化步伐,才能有更大的发展。

⒉社会化是共青团的性质决定的。共青团是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它首先是一个群众组织,是社会团体。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共青团不可能脱离社会而存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社会团体地位的高低取决于其对社会的贡献程度大小。共青团必须服务于社会,为社会发展出更大的力,才能得到社会的重视、支持和尊重。奉献来自于实力,一个人要奉献,时间、劳动技能、身体、奉献精神缺一不可,一个组织也一样,其作用取决于自身拥有的人、财、物等资源以及所能调配的种类资源。社会是一个大系统,作为其子系统的共青团各基层组织单位分布在各条战线、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与社会各方面有着广泛的联系,对汲取大系统的营养有着许多便利条件。从共青团的实践来看,团的许多名牌工作和活动之所以能够打响,除了团干的努力外,更多的还是党政的重视、社会各界的支持和青年的参与。作为社会团体的共青团,应该而且必须走社会之路,根据党政府的工作需要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不断丰富团的活动内容,拓展团的工作领域,延伸团的工作手臂,使广大青年在更为广阔的天地中参与经济建设,服务社会,为社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⒊社会化是由共青团的任务和自身的现状所决定的。党建立共青团的目的,是因为需要有一个先进青年组织作为团结全国青年的核心,协助党加强对青年一代的培养教育,带领广大青年去完成各个时期的任务,不断地为党造就、输送力量,因此,共青团的主要任务是团结、教育和服务青年投身两个文明建设,培养“四有”新人。改革开放以来,各级团组织为实现这一艰巨的任务作了不懈的努力,取得了明显成效。然而有限的条件与无限的责任形成的反差和矛盾,一直困扰着团的工作,特别是人、财、物“三缺”现象,使团工作举步维艰。据统计,我市目前专职团干与团员青年在人数上比例达∶,共青团的经费主要靠行政拨款,时常出现无米下锅的情形。共青团要光靠这样的人力、物力、财力来完成其所担负的繁重任务,确实有些力不从心。青年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做青年工作不能靠共青团“单打一”,需要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密切配合,需要借助社会各方力量,开发社会资源,优化工作环境,为青年健康成长办实事、办好事,共同承担培养跨世纪一代新人的重任,这也是社会各界的共同心愿。

二、建立共青团社会化工作机制的思考

共青团工作社会化的意义,从根本上看,是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共青团工作找到了新的发展空间。市场经济是一种打破行政隶属、地域区划和系统封闭的开放式经济。共青团工作要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也必须把视野由所隶属和依托的党政组织系统扩大到全社会,善于在社会舞台上扮演社会角色,努力做到:力求使工作内容与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需求和青年需求的变化相一致,把为需求服务作为工作导向;力求

使组织设置与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结构和青年构成的变化相一致,哪里有青年,哪里就有团的活动和影响;力求使获取资源的方式与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方式的变化相一致,以服务市场的方式开发社会资源。

㈠适应社会发展,建立共青团工作社会化组织机制

共青团组织设置社会化的总体要求是“适应社会、科学合理”。按照有利于加强党对团组

织的领导,有利于团结教育凝聚青年,有利于团组织整体系统功能的体现的原则,对现有的组织设置进行合理的调整。

根据我国城市和农村二元社会结构将长期存在的现实,团的地方组织机关可以改变原有机关、学校、企业、农村四线并举的现状,按职能分为团务工作职能和社会事务职能。社会事务职能方面主要包括社会服务、对外联络、事业开发、社团管理、创办实体等事务,有效协调各类资源,推进工作。团务工作职能主要包括团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下可分城区工作和农村工作两大块。

在城区,应当与城区党的组织建设相配套,建立街道团工委,作为社区团工作的协调机构,由街道团工委牵头,社区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团组织参加。加强团的各类阵地建设,整合各类资源,在社区环境、社区安全、社区发展和社区文明程度的提高上做文章;在农村,要着力加强乡镇团委的建设,充分发挥乡镇团委的龙头带动和示范辐射作用。对青年大量集聚的强镇,可以按行业设立一些团工委,由镇团委委员兼书记,使团委委员会有具体有形的工作依托,增强班子的整体战斗力。对一些经济强村,可以建立村级团委,加强对本区域工作的开展;对一些外出青年较多的村,可以考虑聚点到片,推广“强镇带村、校村共建”的模式,努力推进村、校、企业的强强、强弱、弱弱联建,共享资源,共建阵地,共同进步,共同发展。对这些基层团支部还要广泛推行“海选”,由团员青年民主推选自己的“领头羊”,扩大团内民主,激发广大青年的参与热情。通过探索此类组合型、联合型的团组织设置模式,能够使团的组织资源得以有效整合,优势得以充分发挥,增强了基层团组织的整体功能。

三、发挥自身优势,构建共青团新的社会化运行机制

共青团的优势集中体现在政治地位明确、组织网络健全、社会动员能力强大,因此共青团运行机制社会化的总体要求是构建行政推动和社会运作相结合的灵活的、引导性的运作机制。根据党政所想、社会所急、青年所需,共青团所能的要求设计团的活动,建立完善团的动力机制和保障机制,以达到紧扣社会热点,牵发党政关注,引发大众共鸣,满足青年需求,激发青年热情的目的。像希望工程、“手拉手”、青年文明号、青年志愿者、“保护母亲河”等团的名牌工作,无一不是符合了以上要求的。

共青团工作载体的职能化是社会化的一个发展方向。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原来一部分由政府承担的社会管理职能将逐步转由社会团体来承担,而且随着农村城市化步伐的加快,经济强镇已初具了小县(市)的规模,但由于部分的设置上没有像县(市)这么齐全,许多职能无人承担或不能得以很好的承担。对共青团而言,“生命在于运动,活力源于活动”,但共青团干部由于转岗较快,不易于持久发挥作用,如果有几项固化的职能能够承担过来,解决基层无事可干的问题,则团的地位和作用就能得以更好的体现。共青团有自己的政治、组织、人力等方面的优势,完全可以承担青少年事务的管理、青少年权益的维护、青少年信息的发布等方面的部分职能。在实践中,团的基层组织可以尝试承担农业科技推广、企业文化塑造、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群众性文化建设、社区服务和管理等的部分职能,这些社会化运作的方式,不仅可以扩大团工作的覆盖面,而且能在更大范围内增强团的影响力。

共青团工作评价的开放化是社会化的另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在改变团的领导方式的同时,我们还应走出团的自我评价的误区,注重社会评价与团内评价相结合,建立全面的、科学的、开放的团的评价机制,在工作运作上,团组织要学习借鉴一些企业管理经验,吸取和运用现代科学教育方法和量化考核办法,采用工程量化的标准进行工作运作和管理,使共青团工作目标明确,可定量,有流程,能操作。建立科学的考核体系,完善激励机制,使团的奖励与社会奖励接轨,努力使共青团工作成为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有了动力外,还要有一定的保障机制,使许多东西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除了用好用活《团章》、《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各级政府关于共青团工作的有关政策外,还要积极争取出台有关政策,对团干的待遇,团的工作经费,阵地建设等作出具体明确规定,为工作提供依据。

㈢以需求为导向,建立共青团工作的社会化服务机制

为最大多数人谋利益,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是我们党的立党宗旨。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青年是人民群众的一部分。共青团作为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贯彻落实“三个代表”的要求,就要做好竭诚为青年服务的工作。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青年需求旺盛与团组织供给不足已成为共青团组织面临的重要矛盾。共青团工作的社会化服务机制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团的组织系统为基础,广泛延伸工作手臂,调动可能利用的社会资源,围绕青年的学习教育、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等基本需求,不断改进服务青年的手段,推动服务青年的工作经常化、制度化、社会化,建立完善的青少年服务体系。首先要深入了解和掌握青年的基本状况。要深入农村、企业、学校、社区,对青年的思想、学习、工作情况进行广泛调研,跟踪了解青年群体的分布与变化,掌握不同青年群体的需求状况,为做好服务青年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其次要抓住青年学习、维权等方面的需求,扎实推进服务青年的工作。通过实施青少年新世纪读书计划,帮助青少年学知识、学文化;举办未成年人保护法宣传,深化创建优秀青少年维权岗活动开展青少年自我保护教育,创办“青少年法律学校”,切实维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第三要围绕发展这一永恒主题,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和举荐力度。共青团工作的根本落脚点是育人,要在坚持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文化引导和基础性的岗位实践锻炼的基础上,更加突出对社会所需求的各类人才的培养和举荐,一是要举荐优秀团干部和有培养潜力的优秀青年干部为党政的后备干部;二是要举荐优秀青年专业技术人员为新学科、新产品、新产业带头人的培养对象;三是要举荐优秀青年经营管理人才为企业主管的后备人才。同时,要重点建设三个方面的工作机制;青年人才评价鉴定机制、青年人才信息资源储备机制和举荐青年人才的党团衔接机制。

四、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优化共青团的资源配置

市场经济是资源配置以市场调节为主的经济形式,它最大的特点是资源配置社会化。随着共青团工作职能的不断拓展,共青团单纯依靠财政拔款、单纯依靠自身的有限资源已远远不能满足共青团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共青团组织必须遵循经济规律,注重市场法则与组织优势的结合,整合社会资源为我所用。共青团资源配置社会化的总体要求是“源于社会,服务社会”。按照遵循经济规律,平等互利,节俭高效,注重市场法则与组织优势结合的要求,以达到多渠道、多形式、全方位获取资源,高效益使用资源的目的。在目前,可以尝试以下几条途径:

⒈通过青联、青企协、少工委、未保委等组织,充分协调优秀青年和与青少年事务相关的资源,优化共青团工作环境,及时得到有关部门和人员在政策、技术、经费等方面的支持。这主要是发挥组织上的优势。

⒉通过有效的机制和利益相挂钩,将各方联结起来,推进工作。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一是合股,即由团组织与社会力量采用合股的方式,进行开发,实行利益共享。如实践中的青年科技示范基地的创建和运行;二是合作,即由团组织设计某项主题活动或工作,由企业出资协办,可以给企业冠名权,扩大企业的知名度;三是租赁,由团组织筹资建阵地,在保团味、打团牌的前提下以租赁的方式承包给青年进行经营管理,使之按市场化运转,成为共青团创经费,树形象的阵地,如青少年宫的部分硬件设施;四是嫁接,对社会上原有的一些阵地、场所、通过团的政治优势与组织优势,进行扶持、命名,建成团的活动阵地,如一些乡镇的青年活动中心,这样既达到了服务青年的目的,又增加了团的活动阵地,可谓一举多得。

总之,“社会化”不是具体的工作手段,更不是一种工作项目,而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推进共青团工作建设和发展的系统思路,通过对这一思路的探索和实践,有助于摆脱和克服共青团在当前所面临的一系列困难,更有助于合理、科学、充分地吸收和利用新的时代为共青团带来的一切有利因素,使共青团工作能够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不断创新,不断发展,始终保持其先进性,从而更好地实践“服务中心、服务社会、服务青年”的宗旨。

第三篇:建立共青团社会化工作机制的探索与思考

建立共青团社会化工作机制的探索与思考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给我国经济社会带来了巨大变化,也使共青团的工作基础、工作环境和工作对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的形势迫切要求共青团组织跳出“就团论团”的模式,大胆解放思想,调整团的组织设置,构建新的运行机制,优化团的资源配置,走社会化之路推进团的各项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在这一进程中,共青团机制建设面临许多崭新的课题。积极探索团的工作在坚持政治功能和经济基础的前提下注重在社会化层面的推进,从而使团的工作进一步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结构和秩序衔接起来,形成良性工作运行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着重探究了共青团社会化工作机制的动因,结合工作实践阐述了共青团社会化工作机制中应把握的几个重要环节。

一、探索共青团社会化工作机制的动因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在建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程中,我国经济社会生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要求共青团积极探索社会化工作机制。

(一)、工作观念的转变要求共青团积极探索社会化的工作机制

团的十五大提出:“要以党政所想、社会所急、青年所需,共青团所能的要求设计团的活动,建立完善团的动力机制和保障机制,以达到紧扣社会热点,引发党政关注,触发大众共鸣,满足青年需求,激发青年热情的目的”。新的工作理念,要求各级团组织发挥党联系群众 的桥梁纽带作用,以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团的工作的总要求,紧扣党政工作大局,带领青年服务社会。

(二)、工作的职能转变要求共青团积极探索社会化的工作机制

团的十五大指出“协助政府做好青年事务是共青团组织的重要职能,是促进青年参与经济社会生活,实现全面发展的根本保证”。现阶段,随着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政府职能的转变,原来一部分由政府承担的社会管理职能将逐步转由社会团体来承担。对共青团而言,“生命在于运动,组织在于活动”,共青团有自己的政治、组织、人力等方面的优势,在履行联系青年、教育青年、引导青年职责的同时,要根据新的形势逐步在青少年事务的管理、青少年权益的维护、青少年信息的发布等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青年需求的转变要求共青团积极探索社会化的工作机制

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使我国经济成份和经济利益多元化、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就业岗位和就业形式多样化,也造成了青年成长和发展中社会需求的多元化。共青团组织相对封闭的工作模式已难以适应青年多元化的需求。共青团组织的无限责任和有限资源的矛盾更加突出,资源短缺、服务手段匮乏已成为制约共青团工作发展最根本的原因。共青团组织必须自觉适应社会变革,在立足自身力量的同时,借助社会力量,整合社会资源,在与社会的双向互动中开拓,与市场经济和青年发展需求相适应的新领域、新方向,构建共青团工作社会化运作的新机制。

二、新区在共青团社会化工作机制方面的基本实践 在推进团工作社会化工作机制方面,我们充分发挥新区特色,做到以时代发展为参照系,以社会为坐标,根据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现状给团的工作准确定位,使团的工作更好地融入社会,并在广泛融入社会生活的同时,发挥自身优势,“取社会之长,补共青团之短”,不断创造自身发展所需要的工作条件,努力实现工作目标。

(一)、优化环境,建立了共青团工作社会化的保障机制

我们坚持党的领导,争取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已逐步形成了富有新区特色的社会化工作体系。

1、逐步完善组织领导体系

紧紧依托党建带团建,积极争取党工委、管委会的支持,出台了一系列加强和改进团的工作的文件及相关意见,为团的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完善党建带团建工作的实效机制,定期召开联席会,建立党建带团建工作研究协调机制。由分管领导牵头,组织、团委及有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参加,定期听取团的工作汇报,研究团的工作和青年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制定基层团组织建设规划,确定工作重点,进行工作部署。

2、逐步形成部门联动态势

在坚持党的统一领导的同时,我们充分发挥教育局、劳服中心等与青少年教育、青少年事务有关的职能部门和社会力量的作用,将青少年工作的目标与各单位的阶段性工作和具体任务结合起来,努力将相关单位纳入到团的工作体系之中,变团组织一家唱“独角戏”、搞“独家经营”为“多方协作”,为团的工作形成了良好的工作环境。

3、注重发挥行业带头作用

我们秉承采取“行业牵动、党委支持、团组织推进”的工作思路,突出行业特点,打造团的品牌工作,如我们新区党团群联合举办的“科学发展观与党群一体化”建设论坛,吸引了14家知名企业外籍老总、近50家外企党群组织负责人出席了论坛。如今这项活动已成为了新区团组织帮助各行业青年学习、了解科学发展观、提升思想政治素养的重要载体。

(二)、适应社会发展,建立了共青团工作社会化的组织机制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共青团原有的按行政区划和隶属关系建立的自上而下的垂直型的组织体系已不适应形势的发展,团组织覆盖面不够的问题日益显现。根据社会经济的变化和改革开放的要求,按照有利于加强党对团组织的领导,有利于团结教育凝聚青年,有利于团组织整体功能体现的原则。新区团委在审时度势的基础上,着力构建了全方位、多层次、开放式的社会化组织体系。

1、进行团建创新

(1)、着力推进非公组织团建工作

新区团工委针对新区外企分布较多的现状,解放思想,打破地区、行业的界限,按照新的经济成分、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按照有效服务企业、服务青年的指导思想,对新经济组织建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着力推进非公组织团建工作。在西姆莱斯、公司等外资企业、私营企业建立了团组织,团结凝聚了一批又一批企业青年,通过一个又一个 丰富多彩、切实有效的活动,并与他们在思想上、政治上、生活上取得了广泛的共鸣。

(2)、突出村(居)团建目标方向

共青团是建立在青年与社会互动关系上的组织实体,其最基本的社会特性是通过引导和自助互助来推动青年完成社会化,实现人的现代化。村(居)的基层是党政组织、经济单位、生活空间及群众团体等相互交织在一起的,同时在新区这样一个特殊版块,中外青年呈现出了流向多元、流量多变和流速加快的特点。因此,我们推进团建村(居)化,采取动态设置团组织的办法,建立村(居)团组织,既是对传统团工作思维的继承,又是我们因地制宜的新举措。

2、拓展团的阵地

要保证团工作的顺利完成,就要建立以团组织为核心,以青少年活动为抓手、青年服务工程为依托的社会化组织体系,形成了新区团组织新的力量矩阵。一直以来,新区各级团组织都在传统的寒暑假期间广泛开展“投身文明城市创建活动”、“环保小卫士”、“制作奥运环保袋”等活动,以此提高了广大青少年和群众的环保意识;同时,举办“活力太科园、美丽新家园”参观活动、“键盘输入小能手比赛”等活动,更好地教育青少年树立科普意识,培养科学精神,举办安全知识讲座、青少年自护自救知识夏令营等活动,教育大家做一个知法、懂法、守法的合格小公民。这样一来,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共青团人手不足,势单力薄的局面,使团的工作能够扩展到更广阔的社会空间和更广泛的青年之中,促进了团的事业发展。

3、延伸团的臂膀

为适应统筹城乡经济发展、青年社会结构变化的要求,新区团工委积极推进城区青年服务中心建设,并适时地号召带领全区各基层团组织在不同时间段,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各类“希望工程爱心助学行动”、“节日慰问困难儿童”、“贫困大学生新学期入学爱心通道”等助学活动,认真做好贫困学生,尤其是农村贫困青少年的资助工作,为贫困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提供帮助。7月份以来发动全区7名应届高中毕业生申报了“无锡希望工程圆梦行动电力助学金”,并全部获得了该助学金。如今正在探索青年服务中心存在并发挥作用的长效机制,努力把青年服务中心作为基层团组织整合资源、凝聚人才、联系青年、服务青年的新平台。

(三)、以需求为导向,建立了共青团工作社会化的服务机制

团的十五大报告指出:“服务青年是共青团组织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青年需求旺盛与团组织供给不足已成为共青团组织面临的重要矛盾。团工委坚持以团的组织系统为基础,调动可能利用的社会资源,围绕青年的学习教育、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等基本需求,不断改进和完善服务青年的手段,推动服务青年的工作经常化、制度化、社会化,初步构建了以推进和谐行动为主体的青年服务工程的服务体系。

1、关注青年思想动态 了解青年实际需求

团工委为获得基层团组织及青年的第一手现状资料,深入基层广泛调研青年的思想状态,并在“党建123”网站上及时开通了共青团网 站的专门版块,初步形成了青年社会调查信息系统,为党政领导及上级团组织倾听青年呼声,了解青年需求与愿望,掌握青年工作动态畅通了渠道。针对全区各社区居民和青少年的实际需求,各级团组织积极开展了社区青年志愿服务活动。如08年3月份广泛开展的“绿色青春、志愿同行”青年志愿者系列活动。汶川地震后团工委联合各基层团组织广泛开展的“情系灾区青少年”献爱心活动和“身边的希望工程”帮困助学活动等等。

面对农村青年工作相对于城区较于“疲软”的现状,团工委大力服务农村青少年健康成长,突出重点,积极选树典型。新区团工委面向农村基层选树优秀青年典型10个,建立青年文明生态村2家;为两家农村基地成功申报了市“三为三新”活动示范基地,为广大农村青年健康成长树立了榜样模范。

2、提高青年整体素质 服务社会弱势群体

团工委高度重视对青年团员的发展和管理工作。规范入团程序,加强入团前教育,切实抓好发展团员工作,针对流动团员进行调查摸底,加强对流动团员的管理。同时,各基层团组织整合资源,进一步扩大“青年技能培训”力度,多次联合农服中心、劳服中心、科技中心面向青年举办种植、家政、会计等专业培训班,累计培训人次达到300余人,培训新技能112人,开辟青年信息服务站17家,切实增强了青年的就业技能和竞争力。我们以加强青年思想道德建设为宗旨,以团干部培训班、青年理技能培训班等为载体形成了青年教育培训网络。此外,我们正在密切加强与劳动、电信等部门的合作,争取联合建立新区青工职介所及街(乡)青工职介网络,帮助下岗失业青年实现再就业;采取借用、合用、合建等多种形式,建立青少年法律服务站、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青少年志愿者服务团队等活动阵地,探索服务、教育、引导青少年成才的有效途径。

(四)、遵循市场规律,建立共青团工作社会化的融资机制

市场经济是资源配置以市场调节为主的经济形式,它最大的特点是资源配置社会化。随着团工作职能的不断拓展,我们深刻意识到:单纯依靠财政拨款、单纯依靠自身的有限资源已远远不能满足团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团组织必须遵循经济规律,注重市场法则与组织优势的结合,整合社会资源为我所用。我们按照“源于社会,服务青年、回馈社会”的指导思想,做了一些尝试:

第一是依托社会力量建立青少年服务基地。按照“社会化运作、事业化推进、品牌化管理”的工作思路。经过多次沟通和不懈努力,团工委联合区教育局终于成立了新区教育团工委,并举办了“公推竞岗”教育团工委书记答辩会,为青少年朋友融入学习型社会打下了基础。这样不仅开拓了新区团工作的新领域,更为新区成立少工委搭建了良好的基础。第二是通过教育局、农服中心、劳服中心、科技中心等组织,充分协调与青少年事务有关的宝贵资源,争取有关部门在政策、技术、经费等方面给予支持;第三是充分利用现有的职教场所,对原有的一些阵地,利用团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进行扶持、命名,建成团的活动阵地。

三、共青团社会化工作机制运行中应把握的几个环节

在社会转型和体制转轨的过程当中,共青团的社会化工作机制的建立,为我们在服务大局、服务社会、服务青年的有机结合中加强团的建设提供了依托。不断完善社会化的工作机制,还需要把握好以下四个环节:

(一)、强化共青团组织的社会化服务功能

1、强化团组织的社会化服务功能是发挥共青团组织作用的需要

加强团的组织建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是一项系统工程。共青团组织青年、服务社会是国家政权社会支柱作用的具体体现,共青团组织要从发挥好国家政权重要社会支柱作用的高度来认识强化社会服务功能的重要性。

为此,新区团工委联合关工委、妇联开展了“情系灾区少年,关爱残疾儿童,构建和谐社会”“庆六

一、迎奥运、送关爱”活动。仪式上,20家外企分别向结对的20名残疾儿童捐赠了1000元慰问金,现场还向残疾儿童们赠送了可爱的奥运福娃。启动仪式结束后,20辆满载着外企负责人、残疾儿童及其家长的“爱心车”,分赴各处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关爱日”活动。以活动为载体,强化了团组织的组织功能,继承和发扬了党和政府执政为民、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充分发挥了共青团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的政治优势。

2、强化团组织的社会化服务功能是发挥共青团职能作用的需要 随着社会现代化程度的不断提高,速度的不断加快,社会的发展对共青团工作的需求度和期待值日趋上升,要求团的工作根据社会的需求和期待,更好地实现其为政治职能服务,通过把握社会需求、满足社会需求来体现社会作用,赢得社会地位。

其中,比较突出的是:面对全区日新月异的少先队工作,团工委高度重视,严格按照“落实责任、尊重少年成长规律”的指导思想,定期召开区所在学校少先队大队辅导员例会和区团队例会,开展集中学习研究工作,成立了各类少先队工作研究小组。同时积极培养学生团队干部,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作用。并在“六一”儿童节、建队58周年纪念日等不同时期,开展了“青春的旋律”离队建团活动、“心中有祖国,心中有他人”活动等活动。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使新区少先队员的整体素质得到了较为全面的提高,也为团组织赢得了社会地位。

3、强化团组织的社会化服务功能是发挥共青团整合资源优势的需要

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共青团获取资源的方式,主要依赖行政手段,所拥有的资源足以影响青年的成长发展,因而对青年有强大的号召力和动员力。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一方面,仅靠行政手段获取资源已不能满足共青团事业持续发展的需要,必须依靠多种手段获取资源。另一方面,青年获取资源的途径多样化,不仅可以从团组织获取资源,也可以从市场和其他方面获取资源。在这种情况下,共青团要获得更 多的资源来推进工作、服务青年,就必须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资源整合机制。

(二)、形成共青团组织的社会化组织网络

共青团组织体系依托党政机构虽然建立于计划经济体制之下,但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团组织仍然要发挥党建带团建优势,同时,还应当要努力使团的工作面向基层、面向新的领域、面向新兴青年群体(外籍青年、外来务工青年等),调整和完善组织机构,构建新的联系。

1、大力密切与非团属青年社团的新联系

新区团工委一直致力于从事推动经济部门与企业设置团组织或青年服务机构,培育和发展团属社会中介组织的工作,以此来形成一个对共青团原组织体系具有补充作用的新的开放多元的社会化组织网络。新区团工委针对新区外企青年交友问题,创新性的举办了“无锡新区‘斯巴克’青年联谊俱乐部成立仪式”,并开展了首次大型青年联谊活动,高科技企业单身青年重点服务座谈会、“外企青年、激情牵手”等活动。团组织通过不断创新的活动使那些原组织体系下涉及不到的,在新体制下的新领域和外籍青年得到了切实有效地覆盖,从而使团组织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和不同的层面上与青年进行联系与沟通。

2、大力密切与社区青年的新联系

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一直处于无锡市的前列,城镇化水平相当高,社区理所当然的成为了青年活动的主要场所,团组织必须要抓住此次新区“突出村(居)团建目标方向”工程为契机,建立与社区青 年的广泛联系,既了解青年的所想所需,又保证团的组织在社区更好地发挥作用,有效服务社区经济发展。对此,新区团组织本着服务青年、锻炼青年、帮助青年成长的原则,多次组织网络青年志愿者参与社区服务,包括法律服务、眼镜修理、理发、再就业、保健咨询、钟表修理等服务内容,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并于3月5日学雷锋日期间定期组织青年志愿者多次开展大型广场便民志愿服务活动。

3、大力密切团组织与团员的新联系

新区团工委高度重视团员的发展和管理工作。把规范入团程序,加强入团前教育,抓好发展团员工作作为重点工作来抓。与此同时不放松对流动团员的情况进行调查摸底,切实加强对流动团员的管理。团组织还着眼于保持团组织与团员之间直接、经常、便捷的组织联系,逐步形成了适应团员流动,易于确认身份,便于团员参与团的工作和生活的组织联系方式。同时根据实际情况,积极探索灵活多样的基层组织形式,对团员实行多重组织覆盖,努力做到哪里有团员,哪里就设置团组织,并通过互联网、青年志愿者注册制度等手段加强与团员青年的联系。

(三)、探索共青团组织的社会化育人模式

1、探索实践育人的有效模式

“党有号召、团有行动”,培育“四有”新人是党赋予共青团的光荣责任。新区各级团组织着眼于当下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以全面提高青年一代的素质为宗旨,坚持抓好培育“四有”新人这一根本任务。我们 始终坚持用科学理论育人、先进文化育人、社会实践育人、先进典型育人、正确舆论育人,引导青年牢固树立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青年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增强创业和创新能力,全面优化团员青年的成长成才环境。

2、探索共建育人的模式

团工作的落脚点是育人,团工作社会化层面的推进,进一步要求共青团的育人工作要在坚持对青年的思想、道德、文化引导和基础性的岗位实践锻炼的基础上,更加突出对社会所需求的各类人才的培养,采取共同培养的方式在人才成长重要环节和人才成果的最终体现上,有更多实质性的介入,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就在全团上下紧抓“双基”工程之际,新区团工委联合区组织部成功举行全市首家选调生、大学生村官结对联谊会成立仪式,并开展了首次结对联谊活动。结对联谊会的成立搭建了新区选调生与大学生村官沟通交流的平台,充分发挥了选调生的帮扶带动作用,开创了新区共青团工作与青年干部工作相结合的新形式。之后还不定期与大学生村官进行座谈、联欢,并培养这些年轻的“村官”主动参与所在村居的共青团工作事务中去。

3、探索互动育人的模式

在育人的实践过程当中,新区各级团组织积极寻求上各方互动、部门联动的育人途径,体现团组织的份量。团工委举办的“喜迎奥运、放飞青春”纪念五四运动暨新区团内先进表彰活动,共表彰了新区团内各项先进,包括全区12个五四红旗团(总)支部、14名优秀团干部、20名优秀团员、6个优秀青年志愿服务团队、13名青年志愿者 标兵和2家“共青团工作创新奖”,举荐优秀青年专业技术人员为新学科、新产品、新产业带头人的培养对象,举荐优秀青年经营管理人才为企业主管的后备人才。通过如此大规模的“比学赶超”活动,在团组织之间、团组织与企业之间、团组织与青年之间、青年与企业之间、青年与青年之间形成了有利的互动局面,为青年的成才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四)、强化共青团组织的社会化管理职能

当前,整个城市的管理重心正逐步下移至社区,社区在城市基础管理和功能完善中的作用日益显现。团工作社会化的推进必须充分关注社区,切实依托社区,形成共青团工作社会化即共青团工作社区化的理念。

1、夯实社区团的工作基础

新区团工委结合当前青年分布流动的特点和态势,以及共青团自身组织网络的结构状况分析得出:社区共青团组织的管理范围要进一步突破“区属”,面向“区域”,把社区区域范围内的各类青年群体和青年资源组织起来,协调起来,从而使由于产业结构调整及体制变动等因素所成的团的组织管理的真空和组织资源的流失,有效地予以重新充实和整合。当前,新区上下正在推进的村(居)(社区)团建和青年服务联系点建设,正是这方面的一种卓有成效的实践,应予以有力的巩固和发展。

2、发挥社区团的工作作用

社区在联系政府、社会和市场中起着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同 时,社区也是广大青年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重要领域。因此,社区不仅是共青团现有的,同时也是许多潜在的、有待开发的社会职能高度集聚的地方。社区团的工作要通过与社区建设和社会工作的进一步融合,使团的社会职能作用得到不断的发挥。

3、搭建社区团的工作舞台

社区要成为共青团组织教育青年、服务社会的重要工作舞台,社区外团组织的工作要进入社区,要到社区中寻找和开拓自身工作的新天地。为此,新区团工委及时摸排情况,针对全区各社区居民和青少年需求,广泛实施青年志愿者注册制度,积极动员团员青年通过各类社区便民利民活动,力所能及地参与社区服务和社区建设。

新形势下,共青团工作面临诸多挑战,做好团工作的方法和途径很多,探索建立共青团社会化工作机制的方法和途径也不是千篇一律的。这就要求我们团干部既要量力而行,又要尽力而为。同时充分发挥自身潜力,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认清形势,找准载体,站在对青年负责,对事业热情,对团工作执着的高度,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推进团的工作上新的水平。

第四篇:共青团社会化工作机制的实践与思考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给我国经济社会带来了巨大变化,也使共青团的工作基础、工作环境和工作对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共青团社会化工作机制的实践与思考。新的形势迫切要求共青团组织跳出“就团论团”的模式,大胆解放思想,调整团的组织设置,构建新的运行机制,优化团的资源配置,走社会化之路推进团的各项事业。在这一进程中,共青团机制建设面临许多崭新的课题。积极探索团的工作在坚持政治功能和经济基础的前提下注重在社会化层面的推进,从而使团的工作进一步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结构和秩序衔接起来,形成良性工作运行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着重探究了共青团社会化工作机制的动因,结合工作实践阐述了共青团社会化工作机制中应把握的几个重要环节。

一、探索共青团社会化工作机制的动因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在建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程中,我国经济社会生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要求共青团积极探索社会化工作机制。

1、工作观念的转变要求共青团积极探索社会化的工作机制。团的十五大提出:“要以党政所想、社会所急、青年所需,共青团所能的要求设计团的活动,建立完善团的动力机制和保障机制,以达到紧扣社会热点,引发党政关注,触发大众共鸣,满足青年需求,激发青年热情的目的”。新的工作理念,要求各级团组织发挥党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以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团的工作的总要求,紧扣党政工作大局,带领青年服务社会。

2、工作的职能转变要求共青团积极探索社会化的工作机制。团的十五大指出“协助政府做好青年事务是共青团组织的重要职能,是促进青年参与经济社会生活,实现全面发展的根本保证”。现阶段,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原来一部分由政府承担的社会管理职能将逐步转由社会团体来承担。对共青团而言,“生命在于运动,组织在于活动”,共青团有自己的政治、组织、人力等方面的优势,在履行联系青年、教育青年、引导青年职责的同时,要根据新的形势逐步在青少年事务的管理、青少年权益的维护、青少年信息部的发布等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3、青年需求的转变要求共青团积极探索社会化的工作机制。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使我国经济成份和经济利益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就业岗位和就业形式多样化,也造成了青年成长和发展中社会需求的多元化。共青团组织相对封闭的工作模式已难以适应青年多元化的需求。共青团组织的无限责任和有限资源的矛盾更加突出,资源短缺、服务手段匮乏已成为制约共青团工作发展最根本的原因。共青团组织必须自觉适应社会变革,在立足自身力量的同时,借助社会力量,整合社会资源,在与社会的双向互动中开拓,与市场经济和青年发展需求相适应的新领域、新方向,构建共青团工作社会化运作的新机制。

二、我区在共青团社会化工作机制方面的基本实践在推进共青团工作社会化工作机制方面,我们以时代发展为参照系,以社会为坐标,根据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现状给团的工作准确定位,使团的工作更好地融入社会,并在广泛融入社会生活的同时,发挥自身优势,“取社会之长,补共青团之短”,不断创造自身发展所需要的工作条件,努力实现工作目标。1、优化环境,建立了共青团工作社会化的保障机制我们坚持党的领导,争取社会各个方面的支持,已逐步形成了社会化的工作体系。一是组织领导体系完善。紧紧依托党建带团建,积极争取区委、区政府支持,出台了一系列加强和改进团的工作的文件及相关意见,为共青团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二是部门联动逐步形成。坚持党的统一领导,充分发挥与青少年教育和青少年事务有关的职能部门和社会力量的作用,将青少年工作的目标与各单位的阶段性工作和具体任务结合起来,努力将相关单位纳入团的工作体系之中,变共青团一家唱“独角戏”、搞“独家经营”为“多方协作”,为团的工作形成了良好的外部工作环境。三是行业作用得到发挥。采取“行业牵动,团组织推进”的工作思路,突出行业特点,使团的品牌工作,如“双争”活动成为各行业加强青年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基层管理、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载体。

2、适应社会发展,建立了共青团工作社会化的组织机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共青团原有的按行政区划和隶属关系建立的自上而下的垂直型的组织体系已不适应形势的发展,团组织覆盖面不够的问题日益显现。根据社会经济的变化和改革开放的要求,按照有利于加强党对团组织的领导,有利于团结教育凝聚青年,有利于团组织整体功能体现的原则,团区委着力构建了全方位、多层次、开放式的社会化组织体系。一是进行团建创新。打破地区、行业的界限,按照新的经济成分、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对新经济组织建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在麦德龙超市、新特医药公司等私营企业建立了团组织;根据青年流向多元、流量多变和流速加快的特点,采取动态设置团组织的办法,建立了社区团(总)支部,组织设置变“单一化”为“多样化”。二是拓展团的阵地。建立了以共青团为核心,以青年活动中心、青少年读书俱乐部为依托的社会化组织体系,形成了共青团新的力量矩阵,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共青团人手不足,势单力薄的局面,使团的工作能够扩展到更广阔的社会空间和更广泛的青年之中,促进了团的事业发展。三是延伸团的臂膀。适应统筹城乡经济发展要求,适应青年社会结构变化,积极推进城市青年中心建设,把青年中心作为基层团组织整合资源、凝聚人才的新平台,联系青年的新纽带。

3、以需求为导向,建立了共青团工作社会化的服务机制团的十五大报告指出:“服务青年是共青团组织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青年需求旺盛与团组织供给不足已成为共青团组织面临的重要矛盾。我们坚持以团的组织系统为基础,调动可能利用的社会资源,围绕青年的学习教育、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等基本需求,不断改进和完善服务青年的手段,推动服务青年的工作经常化、制度化、社会化,初步构建了团的服务体系,调查报告《共青团社会化工作机制的实践与思考》。一是关注青年思想动态。加强了基层青年思想状态的调研并建立了硚口共青团网站,初步形成了青年社会调查信息系统,为党政领导及上级团组织倾听青年呼声,了解青年愿望,掌握青年工作动态畅通了渠道。二是提高队伍整体素质。以加强青年思想道德建设为宗旨,以团干部培训班、青年理论学习小组活动、创建社区青少年学校为载体形成了青少年教育培训网络。三是服务社会弱势群体。与劳动部门联合建立了区青工职介所及街(乡)青工职介网络,帮助了下岗失业青年再就业;采取借用、合用、合建等形式,建立了青少年法律服务站、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青少年志愿者服务队等活动阵地,探索服务青少年的有效形式。

4、遵循市场规律,建立了共青团工作社会化的融资机制市场经济是资源配置以市场调节为主的经济形式,它最大的特点是资源配置社会化。随着共青团工作职能的不断拓展,共青团单纯依靠财政拨款、单纯依靠自身的有限资源已远远不能满足共青团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共青团组织必须遵循经济规律,注重市场法则与组织优势的结合,整合社会资源为我所用。我们按照“源于社会,服务社会”的指导思想,做了一些尝试:一是依托社会力量建立青少年服务基地。按照“社会化运作、事业化推进、品牌化管理”的工作思路,与新华书店联建新华博克书屋,为创建学习型社会打下基础;二是通过青教办、青联、关工委等组织,充分协调与青少年事务有关的资源,争取有关部门在政策、技术、经费等方面给予支持;三是对社会上原有的一些阵地、场所,通过团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进行扶持、命名,建成团的活动阵地。

三、共青团社会化工作机制运行中应把握的几个环节在社会转型和体制转轨的过程中,共青团的社会化工作机制的建立,为我们在服务大局、服务社会、服务青年的有机结合中加强团的建设提供了一种依托。不断完善社会化的工作机制,还需要把握好以下四个环节:

1、强化共青团组织的社会化服务功能。第一,强化共青团组织的社会化服务功能是发挥共青团组织作用的需要。加强团的组织建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是一项系统工程。共青团组织青年、服务社会是国家政权社会支柱作用的具体化,共青团组织要从发挥好国家政权重要社会支柱作用的高度来认识强化社会服务功能的重要性,充分发挥共青团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的政治优势。第二,强化共青团组织的社会化服务功能是发挥共青团职能作用的需要。随着社会现代化程度的不断提高,速度的不断加快,社会的发展对共青团工作的需求度和期待值日趋上升,要求团的工作根据社会的需求和期待,更好地为实现其政治职能服务,通过把握社会需求、满足社会需求来体现社会作用,赢得社会地位。第三,强化共青团组织的社会化服务功能是发挥共青团整合资源优势的需要。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共青团获取资源的方式,主要依赖行政手段,所拥有的资源足以影响青年的成长发展,因而对青年有强大的号召力和动员力。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一方面,仅靠行政手段获取资源已不能满足共青团事业持续发展的需要,必须依靠多种手段获取资源。另一方面,青年获取资源的途径多样化,不仅可以从团组织获取资源,也可以从市场和其他方面获取资源。在这种情况下,共青团要获得更多的资源来推进工作、服务青年,就必须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资源整合机制。

2、形成共青团组织的社会化组织网络。共青团组织体系依托党政机构建立于计划经济体制之下。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共青团在发挥党建带团建优势的同时,应努力面向基层、面向新的领域、面向新兴青年群体,调整和完善组织机构,构建新的联系。一是密切与非团属青年社团的新联系。推动经济部门和企业设置青年工作机构,培育和发展团属社会中介组织,以此形成一个对共青团原组织体系具有补充作用的新的开放多元的社会化组织网络,从而覆盖到那些原组织体系涉及不到的新体制下的新领域和新兴青年群体,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和不同的层面上与青年进行联系和沟通。二是密切与社区青年的新联系。社区是青年活动的主要场所,共青团要通过与社区青年的广泛联系,既了解青年的所想所需,又保证团的组织在社区更好地发挥作用,有效服务经济社区发展。三是密切团组织与团员的新联系。着眼于保持团组织与团员之间直接、经常、便捷的组织联系,逐步形成适应团员流动,易于确认身份,便于团员参与团的工作和生活的组织联系方式。要根据实际情况,积极探索灵活多样的基层组织形式,对团员实行多重组织覆盖,努力做到哪里有团员,哪里就设置团组织,并通过互联网、青年卡等手段加强与团员青年的联系。

3、探索共青团组织的社会化育人模式。一是探索实践育人的模式。坚持抓好培育“四有”新人这一根本任务,全面提高青年一代的素质。培育“四有”新人是党赋予共青团的光荣责任。要把提高青年的思想道德素质放在首位,发扬在实践中育人的传统,引导青年牢固树立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着眼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帮助青年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增强创业和创新能力;二是探索共建育人的模式。共青团工作的根本落脚点是育人,工作的社会化层面推进,进一步要求共青团的育人工作要在坚持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文化引导和基础性的岗位实践锻炼的基础上,更加突出对社会所需求的各类人才的培养,采取共同培养的方式在人才成长重要环节和人才成果的最终体现上,有更多实质性的介入,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三是探索互动育人的模式。在育人的过程中,共青团组织要积极寻求上下互动、部门联动的育人途径,体现共青团组织的份量,举荐优秀团干部和有培养潜力的优秀青年干部为党政的后备干部,举荐优秀青年专业技术人员为新学科、新产品、新产业带头人的培养对象,举荐优秀青年经营管理人才为企业主管的后备人才。

4、强化共青团组织的社会化管理职能。当前,整个城市的管理重心正逐步下移至社区,社区在城市基础管理和功能完善中的作用日益显现。共青团工作社会化的推进必须充分关注社区,切实依托社区,形成共青团工作社会化即共青团工作社区化的理念。一是夯实社区团的工作基础。根据当前青年分布流动的特点和态势,以及共青团自身组织网络的结构状况,社区共青团组织的管理范围要进一步突破“区属”,面向“区域”,把社区区域范围内的各类青年群体和青年资源组织起来,协调起来,从而使由于产业结构调整及体制变动等因素所成的团的组织管理的真空和组织资源的流失,有效地予以重新充实和整合。当前,正在推进的社区团建和青年中心建设,正是这方面的一种卓有成效的实践,应予以有力的巩固和发展;二是发挥社区团的工作作用。社区在联系政府、社会和市场中起着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同时,社区也是广大青年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重要领域。因此,社区不仅是共青团现有的,同时也是许多潜在的、有待开发的社会职能高度集聚的地方。社区团的工作要通过与社区建设和社会工作的进一步融合,使团的社会职能作用得到不断的发挥;三是搭建社区团的工作舞台。社区要成为共青团组织教育青年、服务社会的重要工作舞台,社区外团组织的工作要进入社区,要到社区中寻找和开拓自身工作的新天地。

第五篇:共青团社会化工作机制的实践与思考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给我国经济社会带来了巨大变化,也使共青团的工作基础、工作环境和工作对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的形势迫切要求共青团组织跳出“就团论团”的模式,大胆解放思想,调整团的组织设置,构建新的运行机制,优化团的资源配置,走社会化之路推进团的各项事业。在这一进程中,共青团机制建设面临许多崭新的课题。积极探索团的工作在坚持政治功能和经济基础的前提下注重在社会化层面的推进,从而使团的工作进一步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结构和秩序衔接起来,形成良性工作运行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着重探究了共青团社会化工作机制的动因,结合工作实践阐述了共青团社会化工作机制中应把握的几个重要环节。

一、探索共青团社会化工作机制的动因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在建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程中,我国经济社会生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要求共青团积极探索社会化工作机制。

1、工作观念的转变要求共青团积极探索社会化的工作机制。团的十五大提出:“要以党政所想、社会所急、青年所需,共青团所能的要求设计团的活动,建立完善团的动力机制和保障机制,以达到紧扣社会热点,引发党政关注,触发大众共鸣,满足青年需求,激发青年热情的目的”。新的工作理念,要求各级团组织发挥党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以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团的工作的总要求,紧扣党政工作大局,带领青年服务社会。

2、工作的职能转变要求共青团积极探索社会化的工作机制。团的十五大指出“协助政府做好青年事务是共青团组织的重要职能,是促进青年参与经济社会生活,实现全面发展的根本保证”。现阶段,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原来一部分由政府承担的社会管理职能将逐步转由社会团体来承担。对共青团而言,“生命在于运动,组织在于活动”,共青团有自己的政治、组织、人力等方面的优势,在履行联系青年、教育青年、引导青年职责的同时,要根据新的形势逐步在青少年事务的管理、青少年权益的维护、青少年信息部的发布等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3、青年需求的转变要求共青团积极探索社会化的工作机制。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使我国经济成份和经济利益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就业岗位和就业形式多样化,也造成了青年成长和发展中社会需求的多元化。共青团组织相对封闭的工作模式已难以适应青年多元化的需求。共青团组织的无限责任和有限资源的矛盾更加突出,资源短缺、服务手段匮乏已成为制约共青团工作发展最根本的原因。共青团组织必须自觉适应社会变革,在立足自身力量的同时,借助社会力量,整合社会资源,在与社会的双向互动中开拓,与市场经济和青年发展需求相适应的新领域、新方向,构建共青团工作社会化运作的新机制。

二、我区在共青团社会化工作机制方面的基本实践在推进共青团工作社会化工作机制方面,我们以时代发展为参照系,以社会为坐标,根据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现状给团的工作准确定位,使团的工作更好地融入社会,并在广泛融入社会生活的同时,发挥自身优势,“取社会之长,补共青团之短”,不断创造自身发展所需要的工作条件,努力实现工作目标。1、优化环境,建立了共青团工作社会化的保障机制我们坚持党的领导,争取社会各个方面的支持,已逐步形成了社会化的工作体系。一是组织领导体系完善。紧紧依托党建带团建,积极争取区委、区政府支持,出台了一系列加强和改进团的工作的文件及相关意见,为共青团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二是部门联动逐步形成。坚持党的统一领导,充分发挥与青少年教育和青少年事务有关的职能部门和社会力量的作用,将青少年工作的目标与各单位的阶段性工作和具体任务结合起来,努力将相关单位纳入团的工作体系之中,变共青团一家唱“独角戏”、搞“独家经营”为“多方协作”,为团的工作形成了良好的外部工作环境。三是行业作用得到发挥。采取“行业牵动,团组织推进”的工作思路,突出行业特点,使团的品牌工作,如“双争”活动成为各行业加强青年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基层管理、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载体。

2、适应社会发展,建立了共青团工作社会化的组织机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共青团原有的按行政区划和隶属关系建立的自上而下的垂直型的组织体系已不适应形势的发展,团组织覆盖面不够的问题日益显现。根据社会经济的变化和改革开放的要求,按照有利于加强党对团组织的领导,有利于团结教育凝聚青年,有利于团组织整体功能体现的原则,团区委着力构建了全方位、多层次、开放式的社会化组织体系。一是进行团建创新。打破地区、行业的界限,按照新的经济成分、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对新经济组织建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在麦德龙超市、新特医药公司等私营企业建立了团组织;根据青年流向多元、流量多变和流速加快的特点,采取动态设置团组织的办法,建立了社区团(总)支部,组织设置变“单一化”为“多样化”。二是拓展团的阵地。建立了以共青团为核心,以青年活动中心、青少年读书俱乐部为依托的社会化组织体系,形成了共青团新的力量矩阵,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共青团人手不足,势单力薄的局面,使团的工作能够扩展到更广阔的社会空间和更广泛的青年之中,促进了团的事业发展。三是延伸团的臂膀。适应统筹城乡经济发展要求,适应青年社会结构变化,积极推进城市青年中心建设,把青年中心作为基层团组织整合资源、凝聚人才的新平台,联系青年的新纽带。

3、以需求为导向,建立了共青团工作社会化的服务机制团的十五大报告指出:“服务青年是共青团组织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青年需求旺盛与团组织供给不足已成为共青团组织面临的重要矛盾。我们坚持以团的组织系统为基础,调动可能利用的社会资源,围绕青年的学习教育、劳动就业

下载关于建立共青团社会化工作机制的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建立共青团社会化工作机制的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共青团社会化工作机制的实践与思考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给我国经济社会带来了巨大变化,也使共青团的工作基础、工作环境和工作对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的形势迫切要求共青团组织跳出“就团论团”的模......

    检察院社会化大预防机制思考探讨

    预防职务犯罪是一项长期、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政治、经济、社会以及意识形态等各个领域。要全面推进职务犯罪预防工作,就必须把其纳入党和国家反腐败斗争的总体格局......

    建立公司经营工作机制的一点思考

    建立公司经营工作机制的一点思考 (人力资源部) 在市场竞争日益加剧以及人们工作生活压力逐步加重、焦虑日渐增多的特殊形势下,如何做好职工思想工作,并制定切实有效的工作机制,能......

    关于建立“大调解”机制的思考

    根据省市2004年政法综治工作要点中明确提出的积极构建矛盾纠纷“大调解”机制的思路,结合XX街道工作实践经验,笔者现就建立“大调解”机制的内涵、特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谈谈......

    关于建立“大调解”机制的思考

    根据省市2004年政法综治工作要点中明确提出的积极构建矛盾纠纷“大调解”机制的思路,结合XX街道工作实践经验,笔者现就建立“大调解”机制的内涵、特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谈谈......

    关于建立“大调解”机制的思考

    根据省市2004年政法综治工作要点中明确提出的积极构建矛盾纠纷“大调解”机制的思路,结合XX街道工作实践经验,笔者现就建立“大调解”机制的内涵、特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谈谈......

    关于建立“大调解”机制的再思考

    关于建立“大调解”机制的再思考建立“大调解”机制,整和各类调解资源和手段,充分化解各类社会矛盾,是应对社会快速转型期利益格局调整、深层次矛盾问题不断显现、人民内部矛盾......

    关于建立“大调解”机制的再思考

    关于建立“大调解”机制的再思考建立“大调解”机制,整和各类调解资源和手段,充分化解各类社会矛盾,是应对社会快速转型期利益格局调整、深层次矛盾问题不断显现、人民内部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