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北京市民政局关于实施养老服务社会化示范活动的意见
北京市民政局关于实施养老服务社会化示范
活动的意见
发布日期:2010-09-0
1北京市民政局关于实施养老服务
社会化示范活动的意见
京民福发〔2006〕35号
各区县民政局:
为贯彻落实民政部《关于开展养老服务社会化示范活动的通知》精神,在我市全面开展养老服务社会化示范活动,进一步推动我市社会福利社会化进程,促进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不断完善首都养老服务体系,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针对北京工作实际,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为出发点,以保障城市“三无”、农村“五保”和城乡低保等困难老年人为重点,发展老年福利服务事业,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维护社会公平,促进首都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努力。
二、总体目标
加快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服务发展,完善养老服务机构服务功能,初步建立起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老年福利服务为依托,养老服务机构为骨干的协调运作的养老服务体系。积极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一是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兴办养老服务机构,形成养老服务业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同发展的格局,二是经营主体多元化,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以承包、租赁、托管、股份制等形式,参与经营国有养老服务机构;三是实现服务对象公众化,不断满足首都老年人尤其是城市“三无”、农村“五保”和城乡低保等困难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制定对困难老人群体和高龄老人群体的服务补助政策,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四是实现服务方式多样化,调整服务项目结构,积极兴办养老护理院、日间照料中心、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家庭敬老院、家庭养老服务社等养老服务机构或养老服务组织,做到颐养与护理相结合,机构养老与社区养老、家庭养老相结合;五是
实现服务队伍专业化,强化养老护理员专业技能培训,在机构养老护理员和家庭养老护理员中全面推行持证上岗,为老年人提供专业养老技能服务。
三、指导原则
(一)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不断完善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老年福利服务为依托,养老服务机构为骨干的养老模式,以构建首都和谐社会为目的,逐步建立起适合首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养老服务体系。
(二)为民解困,突出重点。以社区养老服务和居家养老服务这一薄弱环节为突破口,重点发展政府扶持、市场运作、实体管理、社会参与、专业化服务的养老服务形式,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三)因地制宜,勇于创新。结合各区域和机构实际,在总结现有经验的基础上,解放思想,大胆实践,创造性开展工作,形成各具特色的示范典型,探索多种示范途径。
四、基本思路
(一)要研究制定发展老年社会福利事业的相关政策,通过加大财政投入、完善政府扶持政策、培训养老服务专业人员、倡导慈善行为、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等措施,促进老年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
(二)要建立老年社会福利服务体系,从全局出发,面向辖区内的所有老年人,构建一个适应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以居家养老为基础、以社区服务为依托、以社会福利机构为骨干的,能基本满足人民群众和老年人需求的老年社会福利服务体系。
(三)要建立和完善科学管理制度和工作标准,对居家养老、包户服务、日间照料、紧急援助和社区服务、机构服务等养老服务形式制定和完善管理制度、服务标准、监督办法和奖惩措施,为老年福利服务创造良好的制度条件。
(四)要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要保障城市“三无”、农村“五保”和城乡低保等困难老年人的基本生活权益,采取多种方式解决他们的养老问题,同时要逐步引入市场机制,大力发展多层次、多样化的老年福利机构和服务组织,按照不同的服务对象、硬件设施条件和服务项目确定收费标准,采取有偿服务与低偿服务相结合的经营方式,构建一个福利性、公益性和经营性并举的老年福利服务体系,满足不同层次老年人的福利服务需求和消费需求,达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五、基本方式
在各级政府统一领导下,以区(县)为单位建立试点区(县),以全市各类养老服务机构、服务组织为单位建立试点单位,各级
民政部门积极开展示范活动,总结经验,树立典型,推广先进,以点带面,全面推进我市养老服务社会化。
六、工作步骤
(一)市民政局成立养老服务社会化示范活动领导小组,明确部门职责,制定工作计划。成立以市民政局领导为组长,福利处、救灾救济处、社区工作处、老龄委办公室共同参与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福利处。
部门职责:
1.福利处负责统筹协调工作,负责养老服务机构开展居家养老服务的推广与指导。
2.救灾救济处负责城市“三无”、农村“五保”和城乡低保老人的基本生活保障;指导区县建立面向散居城市“三无”、农村“五保”和城乡低保等困难老年人的包户服务机制,开展社会互助工作。
3.社区工作处负责协调、组织开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
4.老龄委办公室负责指导基层开展为老服务;调查了解老年人口现状及发展、养老服务需求等情况;协助做好相关政策制定;协助做好养老服务社会化相关政策落实的监督检查。
(二)各区县民政局成立相应领导机构,按照本意见要求及实际,制定本地区养老服务社会化示范活动方案,确定试点单位,积极推进试点工作。
(三)各区县民政局在接到此意见的一个月内,上报本区县开展试点活动的实施方案和试点单位名单。实施方案要突出本区县的特点和示范重点,具体、可操作。
(四)在试点的基础上,树立典型,命名一批市级养老服务社会化示范区(县)和养老服务社会化示范单位,并从中选拔推荐民政部命名的示范区(县)和单位。
附件:示范区(县)与示范单位基本标准
二○○六
年二月五日
附件:
示范区(县)与示范单位基本标准
一、示范区(县)基本标准
1.政府高度重视
老年福利服务事业发展“四纳入”:一是养老服务机构建设纳入区县城市发展总体规划;二是养老服务事业纳入区县政府“十一五”及2020年长期发展规划;三是老年福利服务工作纳入各级政府政绩考核指标,建立责任制;四是把养老服务尤其是为城市“三无”、农村“五保”和城乡低保老人等困难老年人服务纳入各级政府工作议事日程。
2.养老服务有保障
老年福利服务事业发展“四保障”:一是城市“三无”、农村“五保”和城乡低保等困难老年人的基本生活和养老服务得到较好的保障;二是多方筹措养老服务事业发展经费,建立政府资助养老服务业长效投资机制,养老服务机构发展经费有保障;三是发展老年福利服务的优惠政策有保障,资助社会办养老服务机构的资金使用有计划、能落实,有切合本地区养老服务机构发展实际的优惠政策;四是发展老年福利服务有制度保障,建立并不断完善服务机构及部门的管理制度,建立并不断完善各项服务制度。
3.养老形式多样
成立居家养老服务组织的社区达到70%,积极开展各种为社区老人上门服务的项目。
社区服务中心和“星光老年之家”等机构以老年服务为重要服务项目,积极开展社区老人生活、娱乐、康复、保健、医疗服务等活动。
开展居家养老服务的养老服务机构达到60%以上,立足机构,组织专门人员为本社区老人提供上门服务,成为机构所在地居家养老服务和社区养老服务的重要参与力量,发挥辐射指导作用。
4.服务网络健全
居家养老服务组织、社区服务中心、“星光老年之家”、养老服务机构布局合理,覆盖面全,没有空白点。为老服务项目设置合理、活动持续有效。
功能正常发挥的“星光老年之家”达到90%,能够与本区域养老服务机构、社区服务中心相互配合开展居家养老服务。
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老年福利服务为依托,养老服务机构为骨干的养老模式基本成型,三者相互支持,功能相互弥补,并不断完善。
5.社会力量支持
社会办养老服务机构积极开展居家养老服务。
积极鼓励动员驻区单位开放内部资源,为老年人提供便利服务。
培育和发展社会服务团体和社会中介组织,条件成熟的区县成立社会福利机构行业协会。
6.服务队伍专业化与志愿服务相结合有一支专业化的服务队伍。养老服务机构院长、养老护理员持证上岗率达到90%。各社区服务中心服务人员中持证上岗率达到80%。条件成熟的养老服务机构有专业的社会工作者。家庭养老护理员经过专业培训,熟练掌握为老服务专业技能。
有社区为老服务志愿者队伍,志愿者活动经常化、制度化,活动丰富多彩。
7.养老服务机构服务优质高效
区域内90%的养老服务机构建筑设计符合国家标准。
区域内养老服务机构实现由福利型向福利经营型、封闭型向开放型、供养型向供养康复型的转变。
80%养老服务机构达到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民政局颁发的《养老服务机构服务质量标准》、《养老服务机构院内感染控制规范》,有医务室的养老服务机构全部达到《养老服务机构医务室服务质量控制规范》。
区域内养老服务机构2年内无因服务质量引起的重大服务纠纷和投诉,无重大责任事故。
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可持续改进。
8.积极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
积极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调节养老服务业多种所有制形式的投资比例,社会办养老服务机构达到机构总数的30%以上。在公办民营,民办公助,发挥养老服务机构社区福利功能,拓展多样化服务方式等方面有新的举措。
二、示范单位基本标准
1.养老服务机构符合国家《老年人福利机构建筑设计规范》;达到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民政局颁发的《养老服务机构服务质量标准》、《养老服务机构院内感染控制规范》、《北京市养老服务标准体系----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体系》、《北京市养老服务机构老人健康综合评估规范》、《北京市养老服务机构标准体系----要求、评价与改进》,有医务室的养老服务机构达到《养老服务机构医务室服务质量控制规范》。
2.床位使用率达到80%以上。
3.2年内无因服务质量引起的重大服务纠纷和投诉,无重大责任事故。
4.服务对象满意率在95%以上。
5.养老服务机构院长、养老护理员持证上岗率达到90%。
6.开展居家养老服务或日间照料服务,为周边家居老人提供专业化养老服务支持。
7.有较完善的管理制度、服务流程和质量监控措施,有效保证服务质量。
8.经营状况良好。
9.职工对领导班子的满意率在90%以上。
第二篇:关于开展养老服务社会化示范活动的通知
关于开展养老服务社会化示范活动的通知
为贯彻落实2005年全国民政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进程,促进老年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民政部决定在全国城市开展养老服务社会化示范活动。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开展养老服务社会化示范活动,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为出发点,以保障城市“三无对象”和低保对象等困难老年人为重点,发展老年福利服务事业,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维护社会公平,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努力。
二、基本方式
开展养老服务社会化示范活动,要在各级政府的统一领导下,采取两种基本方式:一是以城市市辖区和县级市为单位,先试点,后推广;二是以大中城市举办的各类养老机构为单位,开展示范活动。民政部制订示范活动的基本标准,各地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订具体标准。要通过示范活动,争先创优,树立具有榜样和示范作用的先进典型,探索建立养老服务社会化体系的思路和途径,充分发挥典型引路、以点带面的作用,全面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进程。
三、基本标准
1.政府高度重视。地方政府制定老年福利服务事业发展规划,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关于加快实现社会福利社会化的意见》(国办发〔2000〕19 号)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制定出台促进老年社会福利事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把养老服务尤其是“三无对象”和低保对象的养老服务提到工作议事日程。
2.养老服务保障。“三无对象”和低保对象老年人的基本生活和养老服务得到较好的保障;将发展老年福利服务的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并对社会力量兴办的老年福利服务机构给予政策和资金的扶持。
3.养老形式多样。建立以国家、集体投入为主导,以社会力量投入为新的增长点,以居家养老为基础,以社区老年福利服务为依托,以老年福利服务机构为骨干的老年福利服务体系,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服务。
4.服务网络健全。街道和社区建有一大批小型分散、方便适用的老年福利服务设施,“星光老年之家”的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建立社区养老服务网络,为广大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文化娱乐、康复医疗、体育健身等多方面的服务,老年人的满意率为90%以上。
5.社会力量支持。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人等社会力量积极兴办老年福利服务事业;辖区现有老年服务设施和卫生、体育、文化等设施向社会开放,为老年人提供优惠服务;培育和发展社会服务团体和社会性中介组织,积极发挥其为老年人服务的作用,形成关注和支持养老服务社会化的良好氛围。
6.群众广泛参与。大力提倡社会互助,发展和壮大志愿者服务队伍,实现志愿者服务活动的经常化、制度化;老年人协会等群众性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7.服务队伍爱岗敬业。建立一支具有奉献精神和专业化水平较高的养老服务队伍;要按照《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标准》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开展专业技能培训,做到持证上岗,不断加强养老服务队伍的知识化和专业化建设,并引进专业的社会工作者。
8.养老机构优质高效。养老机构建筑设计符合国家标准,设施设备完善,管理规范、服务优质,实现由福利型向福利经营型、封闭型向开放型、供养型向供养康复型的转变,维护和保障服务对象的合法权益。职工对领导班子的满意率为90%以上,入住老年人的满意率为95%以上。
四、指导原则
1.以民为本,为民解困。开展示范活动要坚持“以民为本、为民解困”的宗旨,以不断满足老年人尤其是“三无对象”和低保对象等老年人的福利服务需求、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体现社会福利维护民利、解决民生、落实民权的本质要求。
2.形式多样、服务优先。开展示范活动必须坚持社会化的发展方向,倡导多种形式养老,开展多样化服务,大力推进老年福利服务事业投资主体多元化、服务对象公众化、服务方式多样化、服务队伍专业化。
3.突出重点,注重实效。开展示范活动的重点是发展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多种养老服务形式,工作基础在社区。要以示范活动为契机,从养老服务的基础工作抓起,从薄弱环节抓起,解决老年人最需要、最迫切的实际问题,求真务实,力戒形式主义。
4.因地制宜,勇于创新。坚持解放思想,大胆实践,结合本地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利用多种途径、多种形式发展老年福利服务事业,形成各具特色的示范典型。
五、基本要求
1.高度重视,加强领导。被确定为试点单位的地方政府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统筹规划,周密部署,扎实有效地开展养老服务社会化示范活动。
2.积极指导,精心组织。各级民政部门要加强指导,认真组织试点和示范活动的实施,切实做好养老服务社会化示范活动的组织协调工作,确保示范活动有声有色地开展。民政部将对工作出色,开展示范活动成效显著的单位给予表彰和奖励。
3.确定试点,启动示范。开展养老服务社会化示范活动,今年的重点是确定试点单位,启动示范活动。要选择领导重视且工作基础较好的不同类型的城市市辖区和县级市以及大中城市的养老机构开展试点和示范。民政部将在全国选择若干单位开展试点和示范活动;省级民政部门也要有计划地确定一批单位开展试点和示范活动,并将名单于今年5月底前报民政部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司。
4.总结经验,以点带面。要认真总结开展养老服务社会化示范活动的试点经验,由点到面,逐步推开。省级民政部门要在试点的基础上,树立典型,命名一批养老服务社会化示范区(市)和养老机构示范单位;民政部将在适当时机命名全国养老服务社会化示范区(市)和养老机构示范单位,以进一步深化示范活动,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
民政部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司
二00五三月五日
第三篇:居家养老和社会化服务
居家养老和社会化服务
吴国卿
2012-11-15 15:29:58 来源:《社会》(沪)2000年12期
老年人养老主要依靠家庭,以居家养老为核心辅以社会化养老服务,这是我国新型的养老模式。应以法律、法规、政策规范社会养老服务,并将老龄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为老年人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提高老年人晚年生活质量。
一
上海市进入老龄化社会已整整二十年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卫生的发展,现本市人口的期望寿命已高达77.03岁,其中男性为75.06岁,女性为79.02岁,比解放前的35岁提高了一倍以上。老年人口趋向高龄化,1998年全市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占全部老年人口11.3%,而到2010年将达到16.3%。城镇退休人员退休后的平均期望寿命男性为18年,女性为28年,职工退休后在人生途中还有1/3—1/4的生命历程。
现退休的人员大多是建国前后参加工作的,他们为新中国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今天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蕴含着他们的智慧和劳动,凝结着他们的辛勤汗水。提倡全社会尊重老年人,从各方面给予关心和服务,提高他们晚年生活的质量,让他们分享社会发展成果,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对营造团结、和谐的社会环境,实现社会的长治久安具有重要意义。
家庭养老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与西方国家“接力式”的代际关系(父母有养育子女的责任,子女无赡养父母的责任)不同,我国无论是社会制度的变迁,家庭结构的变化还是生活方式的改变,如终保持着传统式家庭,父母有养育子女的责任,子女有赡养父母的责任,代代相传,《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明文规定:“老年人养老主要依靠家庭,家庭人员应当关心和照料老年人”,家庭成员有“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
大量资料调查证明,需要生活上照料的老人95%以上住在家庭,他们主要靠配偶和子女照料,即使不居家而入住敬老院、护理院,仍离不开家庭,也需要家庭成员在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安慰。
分门独居、孤居或同居分灶、相邻而居的低龄或健康老人,始终保持着家庭亲缘关系,在患病或遇有生活困难时依旧得到子女、孙辈或其他家庭成员的关怀和照顾。
在老年人居家养老的同时,又得到了社会各方面提供的各项养老服务,既保持家庭养老的传统和优点,又能弥补其不足,也适应了家庭小型化、核心化,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需要,改善和提高晚年生活质量。
二
社会化养老服务是运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主要是通过社区服务而实施的,是社区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老年人独立生活的重要支柱。这种服务是办在家门口,就近就地,离不开故土、熟人,能满足老年人地缘心态的要求。大力发展社会化养老服务,既能补充家庭养老不足,又能满足老年人的需要和减少家庭成员的负担,是将传统的家庭照料部分向社会转移。
本市开展社区服务已有十余年历史,主要是以便民、利民为宗旨的社区服务事业。社会化养老服务是一个新的课题。本文所指社区管理(主要是现属街道管辖范围内的社区)是近几年正在积极探索、通过试点、总结经验、逐步推开的。目前社区开展为老服务主要有:
1.养老金实行社会化发放。养老保障是社会保险的主要内容,是涉及面广、受益人数最多、需用资金最多的一个项目。现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覆盖率已达到95%以上,650多万职工,其中退休职工220多万人。实行退休费统筹后,原来对企业按差额结算的模式改为全额结算、全额拨付的结算模式,实行收支两条线,并建立养老金增长机制,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积极推进养老金社会化发放。机关事业单位30 万人2000年也已实行,他们都可按居住地点去就近银行或邮局领取养老金,逐步形成社区服务网络。养老金社会化发放保障了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改变了一些企业因经济效益不好而拖欠、不足额发放或企业破产、裁并改合而难以发放养老金的现象,维护了社会稳定,也有利于在职人员流动。
2.医疗保险。近几年结合医疗制度改革,对退休人员实行了住院、部分门急诊和大病重病医疗费用的社会统筹,初步建立了社会医疗保险基金。根据三级医疗制度,退休人员医疗费用由统筹基金、企业和个人按比例各自负担,使退休人员医疗保障由企业保障向社会保障迈出了一大步。目前正在进一步探索医疗制度改革,建立个人帐户、实行属地医疗、推行家庭病床。现全市已建立家庭病床日平均有1.5万张,送医上门、方便病人。全市还开设了29所护理院,收治病瘫病人,减轻了家庭生活照顾和经济负担。
3.社会救助。结合本市调整居民生活保障标准,对退休(职)人员在领取养老金、生活费后,其家庭成员生活低于城镇居民生活标准的,如1999年7月1日起本市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调整为280元,经向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申请批准后,由社会救助部门补足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并发给粮油帮困供应卡。
4.老年福利设施。目前,全市已有养老机构391家,床位20203张,为2000余名孤老建立了家庭敬老室。全市120个街道、乡镇已有115个建立了社区服务中心,兴办了老年食堂,解决了5000名老人的吃饭,开设了3271个老年活动中心(室),为老年人提供文化娱乐活动场地。
5.老年科学健身和文化教育。在文化、教育、体协、民政和园林部门支持指导下,全市兴办老年大学、老年学校和老年分校及教育点301所(点),入学的老人已达22.85万人次,占老年人口9%。近两年又发展了社区群众性科学健身活动,已建立48个社区健身苑和907 个居委健身点。体委组织的各种老年群众健身活动,已普及到各公园、社区绿化场地。
6.便民利民。各社区建立的服务中心开设法律及医疗咨询、家政服务、钟点工、护理工、全天工、保姆介绍以及各种小修小补等百余个项目,以满足不同群体、不同层次的不同需要。
7.志愿者服务。提倡发扬邻里互助,帮助和关心生活上有困难的老人,帮助家庭清扫卫生、义务理发、陪送病人等。全市已有80余万人参与组成的2853支志愿者服务队伍,活跃在各社区。
8.企业为老服务。企业参与社会化养老服务,这是为老服务一个重要方面。退休人员的管理服务一直由其所在单位负责,企业退管工作成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老年保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对系统内生活有特殊困难的退休人员进行了定人、定时、定额补助。同时,各企业还承担了大量社会保障职能,如烈属的补助、精神病住院补贴、孤老住敬老院补贴、征地农民的养老费用、60年代精简回乡老职工的医疗费用等。
除了政府主办老年福利事业外,还积极鼓励单位、个人兴办,或与境内外人士合办。在帮困对象中,发动单位和个人进行赞助、结对帮困,建立帮困基金、救急救难互助基金等。以上各项措施都为社区为老服务、补充居家养老不足和对加强退休人员精神文明建设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三
退休人员的服务管理由企业转向社区,既是大势所趋,也是社会发展方向,但在现阶段又有一定难度。
1.社区服务一时难以到位,其服务功能尚需逐步完善。需要通过试点、总结经验、逐步推开,把这一件事做好,将减轻企业一大块社会事务负担。近几年,不少社区在为老服务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但笔者感到开展退休人员的服务管理缺乏人力和经费,也缺乏场地,仅一名干部兼职此事,也没有经常活动经费。一个社区退休人员多者上万名,少者也有五六千人,若退休人员转入社区服务管理,迫切需要解决定位、定编、定经费,管什么、怎样管,需要有一个机制转换过程,否则负担太重。组织各项活动,资金、场地、配套设施都要逐步完善。
2.企业承担的社会保障职能尚未分离出去。退休人员报销医疗费用、申领各项补助仍离不开企业,而不会去找社区,在企业改革和调整过程中的困难面有所扩大。各级企业和工会都要出钱出力,开展帮困和送温暖活动。一些经济效益好的企业中退休人员更担心转到社区后取消原有的福利待遇;即使是困难企业中的退休人员也多少得到社区所不能提供的福利待遇,因此,普遍不愿与企业割断联系,社区也难于保障退休人员福利待遇。这些千丝万缕的关系难于一下子转换。
四
21世纪,人口老龄化将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给养老观念、养老模式带来深刻的变化,必须加强力度,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尊老美德。根据老年人增加和社会养老服务需求状况,多层次、多元化、多渠道地发展社会保险和老年事业。
1.拓展社会保险基金的筹资渠道。社会保险基金方面的突出问题是养老保险基金的支撑能力问题,也是居家养老的经济基础问题。
本市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提高养老保险费收缴率的情况是好的,已有一定的基金积累,但也应该看到,随着退休人员增加,单纯依赖社会保险部门加大保险费征缴力度,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也将很难保证养老金直接发放后会发生不拖欠的现象。1999年本市已出现支不抵收、出现缺口、动用积累的情况,因此,解决养老基金积累的问题已经迫在眉睫。要依法扩大养老、失业、医疗等社会保险的覆盖范围,确保养老金的按时足额支付外,还应开拓社会保险新的筹资渠道。
要进一步扩大覆盖面,把外地劳动力纳入保险范围。养老保险基金财政收入中应有一定比例的投入,并且根据财政收入情况逐年有所增加。开辟专门的税源。在开征的个人利息所得税和将开征的遗产税中应有部分进入养老保险基金,还可对高档消费开征社会保险税,通过变现部分国有资产或以商业保险投资股权的办法,配售一部分国有企业股权,在股市筹集资金。对社会保险基金必须加强管理,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严禁挤占挪用,确保基金的安全与增值。
2.积极拓展和兴办老年事业。为适应退休人员划转社区,必须具有一定规模的活动场地,建立必要的老年福利设施。目前可先按1997 年3月市政府有关部门制定的《城市居住区公共服务设置规定》条文,对规划居住五万人左右的居住区应建立一个建筑面积700平方米的社区服务中心,建一个设有床位30—40张、面积1000平方米的敬老院,200平方米的康复室和600平方米的托老所,对居住2500人左右的小区,要设置各为90平方米的服务站、文化活动室、老年康复室,根据规划标准,需要有关部门抓紧检查,具体落实措施。如市政府规划在2005年要求所有居委、村委建有托老所、老年活动室、老年分校,要求有15%的老年人入学,逐步完善老年福利设施,以满足老年人需要。
目前由于场地设置不完善,或者原有设施条件较差,场地狭小或被占用办三产,老年人难于开展活动,社区也难于应付,需要规划改造,对已被占用的应予收回,对新建居住区应按规定达到标准才予交房验收。
3.大力发展老年公寓,建立适合老年人生活和活动、有配套设施的老年公寓。目前低龄老人或健康老人,老年夫妇分门独居、单身独居要占本市家庭户30%左右,到下世纪前二十年,自实行计划生育后大批独生子女父母都将进入老年。1979 —1997 年领取独生子女证的夫妻共有231.9万对,预计2010年前后有60万人进入退休年龄,其中将有50 %即30万人为独生子女父母,两人户和单身户比重还将进一步增长,他们的子女结婚后,即使都能与老人住在一起,仍还有一半老人身边没有子女。要大力建设和发展适合老年夫妇或单身居住的老年公寓。居家养老就必须让老年人有一个温馨、安全和起居方便的家,并由社会提供各种服务,否则居家养老就无从谈起。老年公寓既能让老年人有一个家庭环境,又不脱离社会,与周围老人、社区居民融洽相处。如何能使老年人入住老年公寓?可在全市近千万平方米的空置房屋中,根据条件较好的地段和环境,改建为老年公寓。目前更需要发展适合中、低收入的老年公寓。考虑到老人收入有限,购房无条件,可采取将老人原居住的房子进行置换、出租、代售,减轻老人负担,或以租代售、子女为父母购房、社会资助等多种形式。
4.企业职能转换要逐步摆脱社会事务。
企业和社区两头都要搞好对退休人员的服务,逐步由企业服务为主转向以社区服务为主,在分离社会职能以后,企业对退休人员的管理服务工作将大为减轻。但不能认为企业在这方面可以无所作为了,退休人员既是地区的老居民,又是单位的老职工,我们提倡全社会都要关心和帮助老年人,当然也包括由企业举办的补充保险和企业福利。把一部分事情下放给社区之后,社区对退休人员的服务管理将会加强,但这并不排斥企业继续对退休人员给予关心照顾。社区服务更贴近退休人员,可以利用社区范围内的各种资源;企业服务有较好的工作基础和物质条件,双方各具优势,要实行社企结合,优势互补,调动两方面的积极性,能更好地关心和照顾退休人员。
退休人员转入社区管理服务,应按不同类型企业区别对待。国有大中型企业退休人员较多,社会稳定任务重,退管工作基础较好,应坚持机构不撤、工作不停,退休人员管理服务转向社区不宜操之过急。那些已经破产、关停的企业,企业想管也管不了,或者单纯只发放养老金而别无其他牵连的如外商投资企业、经济效益不好的企业,可抓紧与社区联手,适时过渡。有些企业退休人员集中居住在厂区附近的(如闵行、宝山、金山石化地区大型企业),可由企业和社区联合兴办老年服务设施,开展各项活动。对改革后发展起来的非公有制企业的退休人员可率先由社区为主服务管理,同时为有利于退休人员与企业分离,应着手研究逐步将企业负担的社会职能进行分解或转向社区服务管理。
第四篇:民政局养老服务总结
民政局养老服务总结
一、养老服务社会化基本情况
1、党政重视组织有力。加强老龄工作机构建设,调整充实了老龄委成员单位,落实了老龄工作机构、编制、人员和经费。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县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意见》、《关于贯彻实施的意见》、《县“敬老工程”实施办法》和《县农村敬老院“十一五”发展建设规划》等一系列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文件。县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落实了县龙泉公园老年活动中心归口管理和敬老院人员编制、经费等问题,今年10月底老年活动中心正式揭牌,为老年人营造了一个很好的休闲娱乐场所。为加快养老服务机构建设步伐,近几年,县政府把“三院”建设当作重点为民抓办的十件大事之一,切实把养老服务摆上党政主要议事日程,特别是把五保供养和“三院”建设列入乡镇目标考核。今年又正式启动了居家养老社会化服务工作试点,将养老服务社会化进一步推向深入。
2、养老保障政策得到全面落实。一是提高五保供养水平。认真落实《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积极探索建立五保供养长效机制。2008年全县五保对象3432人,其中集中供养2950人,集中供养率达86%,人均月供养标准155元;分散供养482人,人均月供养标准105元,实现了应保尽保。二是抓好城乡低保。全县城乡“三无”人员均纳入了低保范围。2008年全县城镇低保累计人均月补差165元,农村低保人均月补助55元。
3、养老机构建设有序推进。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养老机构建设,近几年每年都把“三院”建设列入县政府工作的十件大事之一,加大县福利院和乡镇敬老院新(改)建力度,县政府下发抄告单明确乡镇敬老院新(改)建在规费的收取上与中小学危房改造享受同等优惠待遇,近两年全县共投入建设资金3000多万元,先后新(改)建乡镇敬老院25所,新(改)建院民楼建筑面积25000多平方米,新增床位1600个。同时正在征用土地积极筹建县老年公寓。
4、老年文化生活不断丰富。老年教育事业得到发展,全县有老龄体协、老年大学、老年活动中心、老年艺术团、老年门球场、社区老年活动队、乡镇老年学校、老年活动中心等老年教育活动组织49个。所有老年活动场所都得到了充分利用,积极开展健康文明的老年文体活动,丰富了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
二、存在的问题
我县养老服务业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社会化格局还没有从根本上形成,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
1、民办养老机构发展缓慢。一方面,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家庭小型化,家庭养老功能日趋弱化,迅速增长的高龄、空巢和失能老人对养老服务的需求急剧增加。另一方面,公办养老机构少,且主要是解决特殊性养老问题。解决普遍性养老问题更多要依靠民办养老机构。由于存在投入大、效益低、风险高等问题,加之鼓励、支持民办养老机构的政策尚不完善,现有政策有的也落实不到位,因此,社会力量对兴办养老机构积极性不高,从事养老服务业的很少。
2、社区养老服务功能不健全。我县社区养老服务起步晚,投入少,发展滞后,养老服务网络体系尚不健全,不能充分发挥社区养老服务的功能和作用,社区养老服务产业化还没有形成,居家养老服务业刚刚开展试点。
3、养老服务质量不高。一方面,全县养老机构服务内容较单一,注重了生活照料方面的服务,医疗保健、康复护理、文体娱乐、精神慰藉等方面的服务没跟上。另一方面,全县养老机构从业人员专业化水平较低,还没有取得专业技术职称,服务质量不够高;专门的社会工作者、管理人员严重缺乏,养老服务机构发展后劲不足。
4、老年活动场所太少。老年活动场所没有纳入城市建设整体规划,社区和居民小区也没有规划老年活动场所。我县就县城城区老年人约1.5万人,除县中心广场、老年门球场和县龙泉公园等一些公共活动场所外,专门的老年活动场所太少。
三、今后打算
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推动全县养老服务社会化工作又好又快发展,今后我们将从以下六个方面入手加强和完善我县的社会化养老事业。
1、强化组织领导,加大经费投入。党委、政府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老龄工作、发展养老服务业的重要性,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关于加强老龄工作的意见,明确有关政策规定;制定全县养老服务社会化工作规划,确保养老工作有序开展;把老龄事业作为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工作目标,进行检查指导、考核验收,定期总结表彰老龄工作;切实解决养老机构在编制、人员、经费、设备、场地等方面的实际问题和困难;利用各种形式加强宣传,营造敬老爱老助老的社会氛围,增强社会养老意识。同时,政府要支持养老服务业发展,按照老龄化进程安排财政预算,用于老年福利事业发展和服务设施建设,落实老龄事业经费,并随财力增长增加对老龄事业的投入。
2、制定落实政策,完善社会保障机制。一要扩大基本养老保险范围。深化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将非公有制企业职工、城镇个体工商户等纳入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范围,完善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二要完善医疗保障制度和医疗卫生服务。积极开展医疗救助,扩大救助范围,逐步提高救助标准,对五保、“三无”等特困老人发放医疗救助卡,变“事后救助”为“事前救助”。建立完善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基础的老年医疗保健服务体系,普遍开展以老年人为重点人群的医疗保健工作。三要完善城乡一体化的救助体系。逐步提高五保老人供养标准,将符合低保条件的“三无”老人、孤残老人、贫困老人全部纳入低保,对享受低保且特别困难的老年人和低保“边缘人”加大临时救助力度。四要依法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对老年人赡养纠纷或其它涉老案件,基层组织要及时协调解决,法院要及时受理、及时审结执行,司法行政机关要提供法律援助。五要进一步完善优待老年人办法。争取政府尽快完善《关于加强老年人优待工作的意见》,让城乡老年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3、整合社会资源,加快养老机构建设。一要建好公办养老机构。政府要逐年增加对养老服务业的投入,重点用在一些基础性、示范性的养老机构的建设上。采取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方式,将养老服务机构承包给一些机构或个人,对未达到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补贴。构建资源共享平台,充分利用公办敬老院的资源优势,把空余床位向社会开放。二要扶持发展民办养老机构。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加快实现社会福利社会化的意见》(国办发[2000]19号)中“保证民办养老机构在规划、建设、税费减免、用地、用水、用电等方面,与政府办养老机构一样享受同等待遇”的要求,省、市有关精神,并从实际出发,研究制定新的优惠政策,促进民办养老机构发展。力争“十一五”期末,在县城建一处设功能齐全、有一定档次的老年公寓,乡(镇)建设一批功能齐全、设施完善的农村养老服务机构。
4、发展社区养老,提升养老服务功能。一要建立社区服务网络。充分发挥社区组织的积极作用,大力发展居家养老服务业,建立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二要完善服务设施。利用闲置资产建立社区老年文化娱乐活动室、图书阅览室、健身室、医务室、临终关怀中心等服务机构,方便老人就近活动,接受服务。三要鼓励社会参与。引导下岗失业人员、社会组织、中介机构等创办家庭护理院、养老院、托老所,探索成立为老服务公司,为居住在社区的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等服务,将社区互助与提供有偿服务结合起来。
5、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为老服务水平。一要开展专业化培训。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将养老护理确定为一个技术工种,加强老年护理、营养、心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学习和职业技能培训,逐步设立分类齐全、系统完善的养老服务业技术标准。同时,把推动养老服务社会化与推动下岗失业人员尤其是“4050”人员的再就业工程结合起来,把养老护理员纳入公益性岗位范畴,由政府购买服务,按规定缴纳两保。二要建立志愿者队伍。发展社区为老服务志愿者队伍,鼓励大中专院校学生、机关干部、社区党员、低龄健康老人等有志于老龄事业的人加入到志愿者队伍中来。
6、增加活动场所,确保老有所乐。一要利用好现有活动场所。依托加快城市建设、提升城市功能之机,完善为老服务设施,设置老年健身器材,采取新、改、扩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方法建设和兴办老年活动场所。二要增设新的活动场所。将老年活动场地纳入城市整体规划建设,确保每个社区(小区)建设一处老年活动场所。三要积极开展老年活动。引导建立更多的适合老年人特点和需求的老年群众组织,开展文化体育活动,展示老年人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充分发挥老年人作用,鼓励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参与发展、维护稳定、促进和谐。
第五篇:郴州市养老服务社会化研究
郴州市养老服务社会化研究
服务业科课题组
随着我市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加快,老年人的养老问题越来越引起政府和社会的高度重视。切实解决好这一问题,不仅关系到老年人老有所养,乃至家庭安定、社会稳定,而且也是各级党委和政府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加快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课题。近年来,郴州市养老服务社会化工作不断发展,但从总体上看,养老服务和产品供给不足,市场发育不健全、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还十分突出。加快推进养老服务社会化改革,已成为构建和谐社会、应对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的迫切需求。
一、郴州市养老服务社会化发展现状
目前,郴州市养老的主要模式有四种:一是传统的子女、后代居家瞻养老人;二是五保老人(含城镇孤寡老人)的集中供养及分散供养,经费由财政负担;三是福利机构的自费代养;四是空巢老人的居家养老。近年来,面对社会老人日益提高的养老服务需求,郴州市委、市政府不断加大对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将养老服务事业发展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并逐步转变服务方式,从传统的救济型、补缺型的养老服务向服务于大众的普惠型方向转化,取得了明显成绩。
1、集中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建设。①实施农村敬老院改扩建工程,每年将新建和改扩建农村敬老院列入省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重要内容。2011-2014年累计投入敬老院建设资金9538.45万元,新建和改扩建农村敬老院91所,新增床位4590张,新增入住五保老人4272人,基本实现了“县县有福利院,乡乡有敬老院”的目标,全市农村集中养老服务设施大为改观,农村五保集中供养率提升到29.2%。农村敬老院的工作经费由地方财政予以保障,全市农村五保集中供养标准提高到5012元/年人,分散供养标准提高到2640元/年人。②农村幸福院建设项目。以行政村为单位,立足于为农村老年人提供生活照顾、日间休息、休闲娱乐等综合性日间照料服务的公益性活动场所。它的服务对象是农村中的高龄独居、空巢、五保、优抚、特困老人,具有“村级主办、政府扶持、群众参与、老人互助”等特点,是农村养老服务发展的方向。农村幸福院优先保障有需求的特别是因子女长期外出务工经商或外迁,身边无人照顾的留守、独居老人和散居的五保老人。以满足文化娱乐活动等基本需求为阶段性目标,逐步向老年人日常照料、精神慰藉等需求发展延伸。2013年全市投入福彩公益金474万元,建成158个农村幸福院。2014年投入600多万元福彩公益金,将建成202个农村幸福院。2014年省里下达我市福彩公益金项目资金1800多万元,养老服务业项目比重达到60%左右。
2、城市集中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十二五”期间,全市 社会福利院都得到新建和改扩建,新建了福利中心,资兴、永兴、嘉禾福利中心已经完工,汝城、宜章主体已完成80%,每所增加床位均接近千张,扩建了郴州市北湖区等社会福利中心,使区级社会福利中心规模扩大,住养条件改善,较好满足城市”三无”和社会托寄养老人入住需要。与此同时,近期,市政府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市本级福利中心项目建设工作,计划投资1.3亿元,规划占地100亩,建设一所规模较大、档次较高的综合性养老服务机构,总床位1000张,其中养老床位700张,将力争今年启动项目。此外,政府引导下,积极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实体兴办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民营养老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近几年来,先后有十多家企业和个人联系筹办老年公寓、托老中心,民营养老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目前我市城区启动了三个老年公寓的建设项目。北湖区老年公寓(梨树山老年公寓)。总用地面积为4.7公顷,规划拟容纳老年人数约为810床,该项目正在抓紧建设,年底即可完工投入使用;太阳城健康养老社区项目。选址在坳上镇田家湾村,总面积154公顷,总投资60亿元,包含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居家养老等,配建老年学校、老年活动中心、老年服务站、托老所、养老院等项目,计划打造成中国养老社区示范基地和湖南省健康养老产业发展标杆,目前该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已上报市政府,近期即可批准实施。太阳城项目中由市政府和苏仙区政府建设的社会福利中心,总投资4900万元,设床位1100张,整体规 划已经完成,已筹集资金1500万元(中央财政750万元﹑地方财政750万元),进入该项目的主要道路建设已经完成了60%;“福地仙都老年公寓”,选址苏仙区坳上镇梅山水库边,总用地面积约为8.9公顷。目前,该项目一期工程已启动,总用地面积约3.8公顷,老年人床位数约180床。全市民办养老机构已有4家正式运营,分别是福城老年公寓、飞天山老年公寓、资兴市湘煤集团老年公寓、北湖区颐心老年人护理照顾中心,共设床位400余张。十八泉老年公寓、郴州康乐福老年服务有限公司、鸣九等老年公寓征地、立项、报审各项工作也正在有序进行。
截止2014年12月,全市巳建成乡镇敬老院204所,床位9949张;公办福利机构10所,床位1440张。民办养老机构4所,床位400张。农村幸福院359所,床位1220 张。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 3所,床位220 张,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38个,床位552 张,医疗护理床位719张,共计14500张。
3、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开展。“十二五”期间,全市积极推动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政府投入1856.93万元用于居家养老服务平台建设以及政府购买服务,建成了94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市老龄办向省老龄办争取到项目资金89万元,建成了5个省级乡镇老年福利服务中心示范点,5个省级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示范点,16个省级农村村级养老服务示范点。①开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工作。郴州建立了民 政福彩资金扶持、财政投入、社会捐赠“三位一体”的资金投入机制和政府购买服务制度。截至去年底,建成的94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覆盖城乡老年人约6万人,享受政府购买服务的贫困老年人4692人。2014年全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增加到138个。其中北湖区的振兴社区、苏仙区的青年路社区、桂阳的宝山社区、资兴市的永丰路社区等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树立了制度健全、管理规范、设施齐全、活动经常、服务到位的典型,老年人反响良好。②依托信息化系统开展居家养老服务。为更好地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扩大居家养老服务网络,郴州市各地积极探索,学习借鉴发达地区的经验和做法,资兴市成立了居家养老服务指导中心,苏仙区启动了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化试点,通过争取国家扶持资金和市、区财政投入,建立完善了信息化服务平台,对本区内居家养老政府购买服务进行统一管理,通过 “2812349”服务热线,采集老年人信息,采取与社会企业合作的形式,组建专业服务队、志愿者服务队、企业加盟服务队相结合的上门服务队伍。目前,该信息平台采集了老年人信息11505条,发展各类加盟企业147家,组建了专业服务队、志愿者服务队、企业加盟服务队相结合的上门服务队伍,为全区城市60岁以上老年人提供咨询服务3528次、生活关照1032次、送餐服务443次、家电维修657次、配送服务283次、家政服务378次等。2014年,市级财政已将市中心城区已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70个社区按2万 元/所年的标准列入财政预算,据实核拨。③依托农村老年协会开展居家养老服务。抓好了基层老年协会规范化建设。充分发挥基层老年协会管理在养老社会服务工作中的杠杆作用,目前,全市各县市区都制定了老年协会发展规划,城镇社区基层老年协会覆盖率达90%以上,农村基层老年协会覆盖率达到60%,建成了22个标准化老年协会示范点,并逐步推广老年协会规范化建设。桂阳县、临武县、汝城县充分利用村闲置学校、礼堂、宗祠等建设老年协会活动场所,注重从五老(老党员、老教师、老干部、老工人、老模范)中选配老年协会领导班子,联合村委开办食堂、祠堂进行创收,保障协会日常经费,完善各项制度,组织开展各类活动,积极为老年人服务,树立了我市老年协会规范化建设的典型。
二、郴州市人口老龄化的成因
郴州市人口老龄化主要源于以下三个方面:
1、人均寿命的延长。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特别是医疗条件的改善,使老年人的平均寿命得以提高。2014年全市人均寿命为76.4岁,这是老龄化社会形成、发展以及成熟的一大原因。
2、计划生育政策。近几十年来,我国成功地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使得全市的生育率迅速下降,导致少儿人口及所占比重大幅度下降,老年人口的比重则相对上升。在这方面分析看来,计划生育政策的执行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人口老龄化的进程,这是客观事实。
3、人口的流动。经济不发达地区的青壮年人口向经济发达地区流动,这就造成了经济不发达地区的人口老化。
三、郴州市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的影响
1、消费结构面临转变。老年人口的增加,对消费总的影响不大,但会引起消费结构的变化。老年人的消费支出,用于医疗方面的会大幅度上升。同时,旅游、老年服务消费、休闲等相应服务业的消费需求将加大,大量资金转向老年群体消费,将直接导致从事生产方面的投资相对下降,经济增长的速度比将放慢。
2、科技创新遭遇浅滩。老年人口的增加,会降低整个社会吸收新知识和新观念的速度,导致技术创新能力下降,从而诱发采取贸易措施来保护国内劳动力市场,削弱了技术进步的灵活劳动力市场对长期增长的贡献作用。从科技方面来讲,目前提倡的创新型社会,中青年的创新能力较老年人要强,而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正是劳动力人口中中青年比例的下降,这非常不利于我国经济建设和企业发展中的技术创新。
3、劳动力比例下降。人口老龄化的发展会导致劳动年龄人口的比重相对下降,劳动年龄人口的数量及其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劳动年龄人口决定劳动力供给,而劳动力供给又是影响劳动生产率的一个重要方面。劳动年龄人口的相对缩减意味着可就业人口的减少,在一定的生产资料和技术条件下,劳动力资源不 足就可能导致部分生产资料和设备的闲置,影响社会生产活动的正常运转,从而影响生产力和经济的发展。
4、养老、医疗保障压力加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透露,在退休人员以每年6%的速度递增的情况下,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空账正以每年1000亿元的规模增加。据统计,1980年在职职工与退休的供养比是13:1,而到2003年,这个比例已经变到3:1,预计到2020年,领取养老金的退休者将超过1亿人,届时抚养比例将达到2:5:1.老年人人群是医疗卫生资源的主要消费对象。据卫生部统计,60岁以上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是全部人口患病率的3.2倍,伤残率是全部人口伤残率的3.6倍。老年人消耗的卫生资源是全部人口平均消耗卫生资源的1.9倍,可是我国卫生医疗事业的发展较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老年人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尤为突出。
5、养老服务市场供给缺口大。庞大的老年人口中,70岁以上的老年人生活不能自理的比例很高,这无疑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全国几次较大规模调查的数据表明,我国约有3250万老年人需要不同形式的长期护理,越是经济发达地区,养老护理需求越高,但是目前我国专门为老年人提供服务的设施严重不足,服务的形式和内容不全,服务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老年服务的数量和质量都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
四、发展养老服务的紧迫性
从大的方面来说,养老服务业是社会发展事业和社会管 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兴和新型的服务业。发展养老服务业,不仅是解决老年人的需求问题,还是拉动消费、促进国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方面,也是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内容。各级党政领导应从发展养老服务业是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是促进和谐郴州建设的重大举措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不断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大对各级各类养老服务业的扶持力度,促进整个服务业的发展,解决老年人日益增加的养老服务需求。
从小的方面来说,人口老龄化是当今社会各国面临的共性问题,郴州也不例外。目前,郴州市现有总人口466.5万人,其中,60岁以上人口已达74.9万人,约占全市总人口的16.0%,65岁以上人口已达 52.6万人,约占全市总人口的11.3 %,已高于全国老龄化的平均水平(13.2%和8.8%),且老年人口的数量正以4.0%的速度递增。同时,郴州市人口高龄化,家庭空巢化和生活失能化问题日渐突出。①高龄化:2014年全市80岁以上人口已超过10.6万人,约占老年人口14.1%,并以每年 1万人速度递增。②空巢化:2014年,全市城市空巢老人已经超过全市老年人总数的 27.0 %,未来五年,全市空巢化问题将进一步加剧,城市新增空巢老人将以独生子女老人为主,农村空巢老人将随着剩余劳动力持续转移而愈发严重。③失能化:目前,我市80岁以上高龄老人多数已逐渐步入生活半自理或不能自理状态。据统计,2014年,全市有失能半失能11.0万人,占老年人口总数 14.7 %,他们需要不同程度的照料。老年人的生活照料、医疗健康、文化娱乐等养老服务需求日益凸显。加快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是全市人民的迫切要求,也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养老事业正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因此,加强对养老模式等系列养老问题的研究,了解郴州市社会化养老事业现状,分析目前养老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老年人对养老资源需求的影响因素,对于推动郴州市未来养老产业的发展,从容应对人口老龄化高峰的到来,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五、存在的问题
虽然近年来,郴州市政府不断加大建设和改造养老福利机构的投入,但是郴州市在养老服务社会化上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
1、投入不足,发展滞后。郴州作为老龄问题较突出的城市,养老服务业建设任务繁重。由于我市经济欠发达地区,建设任务重,投入相对不足,使全市养老服务业发展跟不上形势,全市集中养老床位占有率和五保集中供养率不高。
2、养老供需矛盾突出且管理模式陈旧。我市现有各类养老机构718所,总床位14550张,床位总数仅为老龄人口总数的1.1﹪。较之国际通行的5﹪-7﹪的比率,差距很大;而与老年人有入住养老机构需求的比率6﹪-8﹪相比,差距更大。而且存在公办养老机构供不应求,民办养老机构却尚 有空床的问题。目前,公办养老机构仅仅是将“三无”老人、优抚老人等七种对象供养起来,大部分老人还是未能享受到养老服务。民办养老服务机构普遍存在规模偏小、设施简陋、护理条件差,与国家规定对养老机构的要求和老年人的需求还有很大差距。老年人在这里只能维持一般生活,根本无法享受到健身、娱乐、康复锻炼、精神慰藉等服务。在管理模式上,仍然沿用传统的管理模式,没有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等民间组织作用,致使养老服务机构管理不到位问题较为突出。
3、城区养老服务机构发展不平衡。市内养老机构只有一家市区共建北湖区福利中心,苏仙区没有一所区级社会福利中心,郴州市本级是全省市州中唯一一个没有市级社会福利中心,城镇集中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滞后。
4、养老福利机构资金缺乏,从业人员工资待遇低。由于政府对公办社会福利机构投入较少,服务功能不配套,不能发挥公办社会福利机构在社会福利事业发展中的示范、辐射作用;民办养老服务机构前期投入较大,又得不到政府的有效补贴和银行的贷款支持,导致民办养老服务机构发展迟缓,数量少,积极性不高。特别是民办福利机构、可以说是举步为艰。据调查了解,在城区创办的几家福利机构中60%微利,10%盈利,30%亏损。目前公办福利机构护理员月工资平均为1400多元,乡镇敬老院的护理员月工资平均为1000多元。纵观国内养老服务业发展较快、较好的省市,都在用 好用活相关政策,调动民间资本投资养老服务业。建议我市按照《意见》中相关政策保障,出台相应政策,来鼓励民间资本来参与养老机构投入。
5、缺少专业服务人员,且人员整体素质偏低。养老服务业是一个新兴行业,服务人员,管理人员,素质亟待提高。目前,养老服务机构对照料护理的专业化服务需求与专业护理人员严重不足的问题日益凸显。一些养老服务机构虽然已经建起,但是缺少工作人员,主要是没有财力保障,大部分由社区干部兼任,限制了养老服务的发展。而国办的养老机构由于管理体制问题,工作人员出现年龄偏大、文化水平偏低、护理人员素质较差等现象。民办养老机构服务人员的来源主要是从下岗女工和农民工。更缺乏医疗、康复、服务等专业技术人才,总体上还没有跳出传统的服务范围、服务方式和服务手段,使老年人的服务需求得不到满足。
6、参加社会化养老有一定的精神负担和经济负担。目前,我市城区部分老人,对于参加社会化养老有较重的精神负担和经济负担。在精神上,难以转变传统的旧观念,认为自己有儿有女不是孤老,到福利机构养老怕别人说子女不孝,或者街坊邻居看不起自己;或者认为自己到福利院享福去了,丢下子女不管,良心上过不去,待有病了,不能动了再到福利院去。在经济上,部分老人的子女下岗无稳定的收入来源,还有部分老人的子女拿着低保,全家人的生活还靠老人自己的工资给以补贴,如果自己入住福利院,便要花去 一部分工资,不仅不合算,还感到对不起子女。
六、对策建议
(一)贯彻落实好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发展文件精神。要认贯彻落实好郴政办发【2015】4号文件,《郴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便促进全市养老服务业的有效发展。要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35号)和《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湘政发[2014]22)号等文件精神,真正发挥各部门和民营资本作用。按照国家提出的30%集中养老床位发展目标,全市在未来五年中至少需要新增1000万张以上床位,这是一笔巨大投入,完全依靠政府是不现实的,必须抓紧制订和出台“民办公助”的相关优惠扶持政策并尽快落实。民办养老机构实质上是为政府为社会分忧解难,“老有所养”是民生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建立和谐社会的必有内涵,因而也是政府的职责所在。因此要最大限度地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兴办民办养老机构,少设置障碍,多给予方便。不但要逐年加大各级财政对民营养老机构基本建设性补贴份额,而且要对已经开展业务且社会认可的民办养老机构给予适当的运行经费补贴。
(二)加大投入,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属于社会福利事业范畴,是一项公益性较强的特殊行业。郴州人口老龄化形势的严峻性,促进养老服务业发展是政府责无旁贷的责 任,而加大投入是政府促进行业发展的重要举措.纵观国内发展较好的省市,政府都给予了大量公共财政投入。建议我市在未来五年内,市中心城区建成1所1000张床位以上的综合性公办养老服务示范机构。北湖、苏仙两区各有一所面向社会普通老年人的公办示范性养老机构,总床位达到600张以上,其它县市区各有1至2所服务社会普通老年人的公办示范性养老机构,床位达到200张以上。
(三)完善行业管理体系,健全监督机制。逐步完善养老服务机构的质量管理体系,完善接收入住老人的合同管理,健全行政监督机制,引入管理中介组织,建立养老服务监督检查行政执法队伍,确保养老服务管理质量。相关部门要研究制定包括建筑设施、卫生条件、服务水平、管理水平在内的质量检查标准,建立经营管理人资质评估认证制度,促进养老服务机构健康、有序、规范发展。同时充分发挥社会福利协会等行业协会作用,在服务方面,发挥协会的桥梁、纽带、协调作用;在沟通方面,开展信息交流及对外交流活动,组织学术讲座,提高人员素质和专业水平;在监督方面,参与制定行业标准,并组织实施,开展行业检查及评比活动,进行养老服务机构服务质量监督。
(四)注重媒体宣传,营造全社会关心老年人事业发展的舆论氛围。报纸、广播、电视、网站等新闻媒体要积极开办栏目,全方位宣传报道我市老龄工作取得的成效,以及老年人开展文体娱乐活动的情况。进一步加强《老年法》的宣 传,要突出颂扬参与、支持、赞助老年人事业的单位、个人及各类好人好事。要动员全社会积极迎接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使大家了解当前社会的人口结构现状和普遍存在的4-2-1家庭模式带来的危机。影剧院、体育场馆、公园、城市交通等相关社会服务机构要尽可能为老年人提供开放免费的优质服务。同时要倡导现代养老理念,改变传统养老观念。要以“老人节”宣传月等节庆活动为抓手,在全社会营造尊老爱老、人人关心老年人事业的良好氛围。
(五)重视养老服务队伍建设。一是要加强对管理部门的领导。对部分涉老管理和服务机构编制不够、人员不足、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应加以配备和完善。二是要加强教育培训工作。利用高校、技校等教育资源,进行养老服务专业培训,有条件的院校应设立养老服务专业。有关机构经劳动部门批准,可以开展养老服务培训业务。对持有《再就业优惠证》人员,政府免费提供养老服务培训。加强从业人员专业知识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服务质量,劳动部门应对培训并考试合格的人员发给资格证书并严格实行养老服务人员持证上岗制度。三是要规范从业人员队伍。经过认定的养老服务机构,从开业之日起,两年内持证上岗率应达到100%。由政府免费提供养老服务专业培训的从业人员,至少要在养老服务机构服务5年。四是要提高从业人员待遇。对养老服务从业人员,按公益岗位对待,享受公益岗位从业人员待遇;对临终关怀型养老服务机构的从业人员,在享受上述待遇的 基础上,由政府给与岗位补贴。五是要大力发展志愿者服务。积极倡导志愿服务,宣传志愿服务理念、奉献意识和公民意识,使志愿服务成为一种社会风尚和长效机制。
课 题 组长:王署利课题组成员:周炳盛执 笔:旷晓耘
郭呈利 16
旷晓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