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民诉法修改后基层检察院如何加强再审检察建议的运用
民诉法修改后基层检察院如何加强再审检察建议的运用长期以来,再审检察建议的身影不断活跃于民事检察监督之中,新修改的民诉法吸收了这一成功经验,规定了“检察建议”的监督方式,赋予其真正的法律地位,可见其适用价值日益凸现,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且该条规定相当原则,对检察建议是否采纳以及何时答复,未作明文规定。因此就民诉法修改后再审检察建议的运用进行深入研究分析,以期对再审检察建议的完善有所借鉴和启发。
一、再审检察建议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一)民事再审检察建议的程序不规范
因现行法规对民事再审检察建议规定都过于笼统和空泛,停留在原则和宏观的层面上,就导致民事再审检察建议在适用上程序不规范,各地的做法也差异极大,造成各地司法混乱的局面。集中表现在:
(1)没有统一规范的民事再审检察建议书
一个法律行为是否正式、是否具有公信力、是否规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有统一格式的文书。相较于公诉书、抗诉书和违法纠正通知书,民事再审检察建议没有统一规范的文书,甚至法律没有明确要求民事再审检察建议要有书面文书,这对民事再审检察建议适用是一个巨大的冲击,直接影响民事再审检察建议的权威和效力。
(2)没有具体的适用流程
和民事再审检察建议相关的意见、规则中仅规定了检察院在哪些情
况下可以提出再审检察建议和向谁提出建议,针对具体的适用流程如检察院的哪个部门向法院的哪个部门提出再审检察建议,可提起再审检察建议的时效,法院对再审检察建议的反应期限,不予采纳再审检察建议的后续处理等等具体操作都没有详细规定,而且各个地方又发布了很多适用意见等,就造成实践中适用再审检察建议非常混乱。在笔者了解的情况中,检委会、检察长、分管检察长、业务部门领导甚至单个办案人员都在发出再审检察建议,可想而知法院拿到这么随意的民事再审检察建议当然是采取不予理会的态度。
(3)没有规定民事再审检察建议的再审方式
虽然民事再审检察建议是一种同级监督方式,最终是否再审取决于法院的同意,但是毕竟因为民事再审检察建议而启动的民事再审有别于一般的法院自行决定再审的案件,它是检察院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的结果,因此这类再审程序在审理方式上就必须体现出法律监督的特征。然而法律并没有规定对这类再审程序采用何种审理方式,实践中常常引发检察院和法院的矛盾。检察院认为法院在审理这类案件时应当通知检察院派员出庭,也应当把最终审理结果书面通知检察院。然而法院认为虽然是检察院发出的再审检察建议,但启动再审程序的原因不是该建议而是法院的自纠程序,该建议仅起到发现案源的作用,因此法院没有必要通知检察院。
(二)新修改的民诉法规定的检察机关受理民事申诉案件的前置条件影响再审检察建议的监督效果。
新修改的民诉法第 209 条规定,只有人民法院驳回再审申请、逾期未对再审申请做出裁定的或再审判决、裁定有错误的案件,检察机关才能够受理。该条规定的检察机关受理民事申诉案件的前置条件,使检察机关受理的民事申诉案件都已经过同级人民法院的再审审查,而检察建议是由检察机关向作出原生效裁判的同级人民法院提出,检察机关亦缺少后续的监督措施。在这种情况下,期望人民法院采纳检察建议对案件进行再审的可能性较为渺茫,检察建议的采纳率可能会因此受到严重影响,进而影响检察建议在实践中的监督效果。现阶段,民诉法修改后如何提高再审检察建议监督效果成为基层人民检察院面临的重要课题。
(三)民事再审检察建议的效力不明
众所周知,民事再审检察建议是一项强制力极弱的监督方式。实践中认为再审检察建议并不必然启动再审程序,它只是检察院以建议形式发出的文书,法院可以选择采纳或者不予采纳,如此再审检察建议就缺乏必要的法律效力和约束力。由于没有立法的积极确认,民事再审检察建议就没有必要的法律保障。一种没有法律保障的行为甚至不能之为法律行为,它的法律效力极弱就可想而知。由于目前民事再审检察建议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机制,再审检察建议的实施效果很难检验。
二、再审检察建议运行中需完善的地方
(一)依职权自行发现案件来源,不受新修改的民诉法前置条件的限制。自行发现案件必须首先立足于检察机关的职能定位,是对公
权力的监督,主要针对的是审判公权力及其职权活动而非对当事人的诉权或诉讼行为。
1.检察机关依职权自行发现案件的特殊意义
自行发现案件作为检察机关自行启动监督程序的一类案件,已经由新修订的民诉法和两高以司改文件的形式赋予了其合法性。检察机关依职权自行发现案件的特殊意义在于,依职权启动抗诉程序不以当事人申诉为前提,不受新修改的民诉法前置条件的限制。意即这一类案件可能未经人民法院先行再审审查即进入检察机关监督视野,不受新修改的民诉法前置条件的限制。自行发现案件可以扩大基层人民检察院的监督规模,增进民事检察社会综合监督职能,增强同级监督效果。
2.自行发现途径
自行发现的途径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从刑事犯罪中发掘民事判决的错误。另一种是申诉人申诉的生效判决错误,由此发现与此判决相关的其它判决也有错误而自行启动对其他判决的监督。
(二)注重再审检察建议案件质量,增强再审检察建议监督效果
1.统一对新证据的认定,增强再审检察建议观点的说服力。对于基于同一事实,有两种相反证据的,则要按优势证据的原则进行审查。因此以下三种情况不宜再审检察建议:(1)申诉人在原审过程中非因法定事由未尽举证责任的。(2)现有证据不足以证明原判决、裁定存在错误或者违法的;(3)足以推翻原判决、裁定的证据属于当事人在诉讼中非因法定事由未提供的新证据的。司
法实践中,还应当对当事人提交新证据的目的加以评判。
2.正确行使调查权,保持检察监督的“谦抑性”,有效发挥再审检察建议同级监督作用。
检察机关在法律监督工作中,如果不加限制地利用职权进行调查,会导致人民法院的生效裁判处在一个极不安定的状态。其结果是,人民法院的审判活动屈从于检察机关无限制的职权调查之下,再审程序频繁启动,破坏裁判的稳定性和权威性。因此,正确行使调查权,保持检察监督的“谦抑性”,避免审判权和检察权之间不必要的摩擦,可以更有效地发挥再审检察建议同级监督作用。进行调查。只有下列情形,可以进行调查:(1)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由于法定情形不能自行收集的主要证据,向法院提供了证据线索,法院应予调查取证而未进行调查取证的;(2)当事人提供的证据相互矛盾,法院应当予以调查取证而未调查取证的;(3)审判人员在审理该案件时,可能有贪污、受贿、民事、行政枉法裁判等违法行为的;(4)法院据以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可能是伪证的;(5)法院违反法定程序的证据。
(三)建立健全办案质量保障机制,提高再审检察建议案件质量
1.加强对再审检察建议案件的集体研究制度
进一步规范检察委员会研究讨论民事再审检察建议案件制度,明确再审检察建议案件提交检委会讨论的范围,充分发挥检委会的审查把关作用。
2.完善检察长列席再审案件的审判委员会制度
对于再审检察建议案件,应当允许列席的检察长发表对案件的处理意见,有利于审委会全面、充分地了解检察机关意见,作出公正的裁判,有利于法院提高再审案件的质量,也有利于检察机关监督取得实效,提高再审检察建议案件的改变率。
3.建立健全再审检察建议案件再审跟踪监督机制
(1)加强与法院的联系,正确处理好监督与配合的关系,妥善解决执法配合中出现的问题,建立健全再审检察建议案件再审跟踪监督机制,争取检、法在最大范围内对再审检察建议案件取得共识,确保再审检察建议案件质量、效率、效果三统一,取得最大的监督效果。
(2)以抗诉作为再审检察建议的效力保障。对法院确有错不纠的案件,及时审查研究,提出具体解决办法,必要时依法抗诉或提请抗诉,确保再审检察建议的严肃性和监督效果。
第二篇:浅谈基层检察院检察文化建设
浅谈基层检察院检察文化建设
摘 要:检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组成部分,是检察机关履行法律监督职能过程中衍生的法律文化,也是检察机关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塑造属于自己的检察文化,并以此推动检察工作的科学发展,是一个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本文试图界定检察文化的定义和体系、分析其重要作用,并探寻检察文化建设的路径。
关键词:基层检察院;检察文化;建设
一、检察文化的概念和体系
检察文化从狭义上说,仅包括检察机关的文学艺术创造活动以及思想政治工作等精神领域的内容;从广义上说,检察文化涵盖检察工作的方方面面,是指检察机关在履行法律监督职能过程中所形成的,为广大检察人员所普遍接受和认同的价值观念、规章制度、行为方式以及与其相适应的物质表现形式的总和。我们认为,狭义的理解检察文化是片面和肤浅的,检察文化不应该仅限于思想政治教育和组织唱歌跳舞等简单的机关业余文化活动。应该从广义的角度来理解检察文化。检察文化包含检察工作的方方面面,其结构体系可分为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环境文化四个层次。精神文化是指检察机关在在履行法律监督职能过程中,受一定社会文化背景、意识形态所影响而长期形成的一种精神成果和思想观念。制度文化主要包括检察机关的领导体制、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等制度建设方面。行为文化是指检察人员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所产生的活动文化。环境文化是检察人员在工作生活中所创造和使用的各种有形的物质载体。
二、检察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1、有助于引导检察工作的正确方向
文化具有很强的导向功能。通过开展检察文化建设,基层检察院可以建立起自己特有的价值观、工作理念和工作目标。价值观规定了检察人员共同的价值取向,使检察人员对事物的判断有着共同的标准,有助于统一干警的思想认识。工作理念决定了检察人员开展各项工作的思维方式和处理各种问题的基本准则,指导着检察人员用科学的方法从事各项工作。工作目标引领检察工作的方向,催促着检察人员高效、认真、合理的完成其工作。
2、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机关风气
文化具有无形的约束力。这种约束力主要来自检察文化建设所形成的良好习惯和文化氛围。通过检察文化建设,当我们所倡导的正确的行为取向被大多数人所认可并形成自觉习惯后,在机关内部就形成了一股约定俗成的强大精神力量,当有人试图打破这种习惯,与大家共同认可的节奏不一致时,他就会感受到环境、舆论带来的无形压力,从而被迫调整自己的行为,使自己与大家协调一致。当有新生力量加入到集体中时,他也会在耳濡目染之下,被这种良好风气所同化,从而迅速融入集体中去。
3、有助于增强检察人员的凝聚力
文化可以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检察文化主张以人为本,尊重个人的成长和感情,在机关内部能够形成一股团结友爱,和谐融洽的良好氛围,改变原来只从个人角度出发建立的价值观,树立一种以单位为中心的共同价值取向和道德标准,使人们围绕单位的工作目标而奋斗,使每一名干警自觉形成主人翁意识,以院兴我荣,院衰我耻为信念,使爱院如家变成他们的真实行动。
三、检察文化的建设路径
1、以价值观打造为核心, 塑造检察精神文化
精神文化是检察文化的核心,是检察之魂,是建设其他三项文化的基石。塑造检察精神文化要注意以下三点。首先,着力打造核心价值观。坚持以公平正义的法治理念指导各项检察工作,依法正确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神圣职责,才能使各项工作与人民群众的愿望和呼声合拍,以促进检察事业的发展。其次,要结合地域文化特色。充分提取地域文化中的积极成分,不仅可以为打造独具特色的检察文化注入独特的魅力,也会加快检察人员对精神文化的认知进程,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再次,要注重提炼本单位的优秀传统。精神文化需要与时俱进,任何一家检察院在长期发展的历程中,都会不自觉地形成独特的优良传统,这种精神文化是零碎的,不成体系的,它可以表现为一件先进事迹,一个传奇故事,也可以是一张照片,一面锦旗,我们在塑造精神文化时,要多走访老干警、老模范,切身感受老一辈的优良传统,从中锤炼出精神瑰宝,让它们代代相传。
2、以规范化建设为抓手, 塑造检察制度文化
规范化建设是检察机关实现检察业务、队伍、检务保障等诸项工作标准化管理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塑造检察制度文化的重要抓手。要找准规范化建设和检察文化建设的最佳契合点,在规范化建设中体现检察文化。首先,要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在执法办案和行政管理的每个方面和每个环节上都做到有章可循、规范操作,并在制定的规章中体现所倡导的检察文化,这是规范化建设的基础工作。其次,要增强制度的执行力。各级领导干部要做遵守规章制度的带头人,自觉用规章制度来管事、管人、管物、引领干警养成遵规守纪的良好风气。再次,要建立制度执行的监督保障机制。对模范遵守规章制度的,要及时表扬;对违反规章制度的,要严格惩处,一张一弛,在机关内部形成令行禁止,违令必究的良好风气。
3、以素质工程为引领, 塑造检察行为文化
行为文化的载体是检察人,是检察文化中可塑性最强的一部分,也是最为鲜活的一部分。要开展行为文化建设,关键要靠素质工程的引导。一是要提升干警的文化修养。通过建立图书室、内部网吧,组织干警集体学习、专家讲座、业务骨干传授经验等形式,引导干警学习法律知识、科技知识、现代管理知识等等,改善知识构成,做到腹有诗书气自华。二是要提升干警的团队意识。通过组织篮球比赛、歌咏比赛等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使检察干警在活动中陶冶情操,缓解工作压力,融洽同事关系,实现凝聚人心、激发热情、倡导和谐理念的目的。
4、以建设和谐机关为目标, 塑造检察环境文化
环境文化具有极强的渗透力,会潜移默化的影响人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开展检察环境文化建设,要做到两个结合。一是要实现与精神文化的结合。环境设施是检察文化的可视化载体,开展环境设施建设不能盲目行动,要在精神文化的指导下做好统筹规划,让环境设施充满文化的内涵,体现检察文化的独特魅力。二是要实现信息化建设的结合。在基建工作中,要增强科技意识,加大资金投入,提高办公设备的科技含量,利用信息化技术提高侦查能力和办公效率。同时信息化建设也要坚持量力,切忌贪大求洋,要把有限的资金花到刀刃上,把尽可能多的设备投入到一线工作中去,让科技为检察事业插上腾飞的翅膀。
参考文献:
[1]南法明.和谐社会视角下的检察文化研究[J].今日中国坛,2007,(9)
[2]魏旋君.检察文化创新路径研究[J].人民检察,2007,(3).[3]徐苏林.检察文化的界定、结构与功能[J].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2008,(1).[4]谭昆智.组织文化管理[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5]孙丽.郑博超.梳理三十年检察文化[N].检察日报,2008-06-18.[6]郑键.检察文化之“道”--检察文化暨法治文化理论研讨会综述[N].检察日报,2010,11(5).[7]肖荣,徐盈雁.用先进文化引领检察事业科学发展全国检察文化建设工作座谈会发言摘要.[N].检察日报.2010,10(2).作者简介:魏薇,西安市雁塔区人民检察院政工科干部。
第三篇:再审检察建议或抗诉申请书
再审检察建议或抗诉申请书
申诉人:詹光全,男,1962年出生,汉族,住: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堪嘉镇朝阳路116号,电话:***。
被申请人:国网四川资阳市雁江供电有限责任公司,住: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和平路52号。
法人代表:赵恒,公司总经理
申诉人与被申诉人劳动争议纠纷一案,申诉人于2015年9月6日取得了新证据:“国网四川资阳市雁江供电有限责任公司关于历史沿革(更名)的说明”后,申请人才知道法院判决裁定的主要证据:资雁电司(2005)229号文件的公文是伪造的,足以推翻原判决和裁定,所以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383条第(一)项、第(二)项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208条之法律规定,特向人民检察院申请再审检察建议或抗诉。
事实和理由:
申请人与被申请人劳动争议纠纷一案,申请人对2010年资阳市雁江区劳动仲裁不服,向资阳市雁江区人民法院起诉,于2010年12月20日在开庭审理的质证、认证过程中,申请人已经发现了被申请人提供给法院的资雁电司(2005)229号文件加盖的“四川雁江供电有限责任公司”印章(见证据1)与劳动仲裁时同一文号的资雁电(2005)229号文件加盖的“资阳雁江供电公司”电子专用章的公章名称不一致,标题不一致(见证据2)因此申请人对该文件公文的真实性有怀疑?对公章名称的更名日期有怀疑?于是申请人当庭书面向雁江区人民法院交了二份申请书(见证据3)申请书中申请人认为资雁电司(2005)229号文件是与原件无法核对的二份复印件不是原件,是属于虚假证据,申请法院延期审理,并要求被申请人提供公章更名的日期和提供资雁电司(2005)229号文件的原件。于2011年2月 28日复庭审理时,被申请人没有提供以上二个证据,那么根据法律规定被申请人应当承担举证不能的法律责任,因此申请人在申请书中主张的资雁电司(2005)229号文件属于虚假证据的理由应当成立,但是由于雁江区人民法院审判长徐光越没有执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69条第四项之法律规定:“无法与原件、原物核对的复印件,复制品不能单独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的规定,是雁江区人民法院审判长徐光越的违法行为造成了被申请人没有提供公章更名的日期和资雁电司(2005)229号文件的原件,造成了申请人无法取得被申请人公章更名的日期和资雁电司(2005)229号文件的原件,据此雁江区人民法院在判决时故意依据虚假证据资雁电司(2005)229号文件中第4条每月工作时间3-7天(56个小时)认定申请人与被申请人系非全日制用工关系,不给任何经济补偿,申请人不服上诉至资阳市中级人民法院,而资阳市中级人民法院以双方无新证据提供为由,有错不纠、维持原判决,申请人又于2012年7月25日向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而省高院裁定:资雁电司(2005)229号文件将加盖公章名称不一致故意的认定为在加盖公章上存在瑕疵,以瑕疵不足以推翻原判决是于法无据的驳回了申请人的再审申请,严重的违背了中办、国办关于依法处理涉法,涉诉信访问题的《意见》要求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407条之法律规定,即省高院在裁定之前没有依法纠正瑕疵后驳回了申请人的再审申请是错误的,严重的损害了申请人的合法权益,据此申请人不断的上访,请求政法机关依法办理但无果,于2014年5月20日被申请人委托资阳市雁江区堪嘉镇人民政府与申请人签定了一份“息访息诉”协议书(见证据4)被申请人履行了部份协议后,迟迟不愿履行该协议第4条中约定:“乙方依据国家《意见》要求,供电公司依法补正瑕疵并提供资雁电司(2005)229号文件的原件的规定,据此在堪嘉镇人民政府的协助下,被申请人为了补正在加 盖公章上存在的瑕疵,于2015年8月10日向资阳市雁江区人民法院提交了证据:“国网四川资阳市雁江供电有限责任公司关于历史沿革(更名)的说明”后(见证据5),于2015年9月6日资阳市雁江区人民法院发给书面告知书(见证据6)告知申请人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的解释第383条第二项的规定向人民检察院申请再审检察建议或抗诉的决定,并向申请人提供了新证据:国网四川资阳市雁江供电有限责任公司关于历史沿革(更名)的说明与申请人签收后,申请人才知道被申请人的“资阳雁江供电公司”印章变更为“四川雁江供电有限责任公司”印章名称的更名日期及2006年12月才知道资雁电司(2005)229号文件在加盖公章上存在瑕疵不是事实,因为法院判决的主要证据资雁电司(2005)229号文件是2005年10月21日签发的,所以新证据充分的证明了被申请人提供给法院的资雁电司(2005)229号文件加盖在2005年不存在的“四川雁江供电有限责任公司”印章的行为是违法的,是没有法律效力的,法院依据无法律效力的资雁电司(2005)229号文件判决裁定是错误,且有新证据充分的证明了被申请人在2005年10月20日文件签发之日没有“四川雁江供电有限责任公司”这个印章就没有资雁电司(2005)229号这个文件,是被申请人与申请人在2010年6月发生劳动争议时被申请人伪造公文的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足以推翻原判决和裁定,因此申请人依据《民事诉讼法》第205条之法律规定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再审,而法院应当立案再审而不立案,并以书面告知申请人向人民检察院申请再审检察建议或抗诉,因此申请人于2016年12月书面向雁江区人民检察院提交了再审检察建议或抗诉申请书,而雁江区人民检察院受理此案后,认为该案不属于本院管辖,于2017年3月移送至有管辖权的资阳市人民检察院,而资阳市人民检察院应当依据《人民检察院民事诉讼监督规则》第14条的规定应当依法受理而不受理,至今没有发给受理通知书是违法的,严重的损害了申请人的合法权益。综上所述,受移送的资阳市人民检察院应当依据《人民检察院民事诉讼监督规则》第14条之规定应当依法受理,受理后督促被申请人依法补正瑕疵依法履行“息访息诉”协议中第4条之约定,到被申请人处再次审查被申请人的档案中是否存在加盖有在公安局备案的“资阳雁江供电公司”印章签发的资雁电司(2005)229号文件的原件来依法补正在加盖公章上存在的瑕疵,来印证资雁电司(2005)229号文件公文是否真实性的唯一标准,同时也是资阳市人民检察院是否提出再审检察建议或抗诉的唯一标准,也是新证据足以证明被申请人伪造公文的唯一见证,是申请人服判的唯一证据,否则假若被申请人的档案中没有资雁电司(2005)229号文件的原件,那么资阳市人民检察院就应当向资阳市中级人民法院提出检察建议或抗诉的决定,立案再审本案,以求司法公正、公平。
资阳市人民检察院
申请人:詹光金
****年**月**日
附证据如下:
证据1:被申请人提供给法院的资雁电司(2005)229号文件。证据2:被申请人提供给劳动仲裁时的资雁电司(2005)229号文件。证据3:申请书 证据4:息访息诉协议
新证据5:国网四川资阳市雁江供电有限责任公司关于历史沿革(更名)的说明 证据6:告知书
第四篇:新民诉法对再审工作的影响及建议
新民诉法对再审工作的影响及建议
《人民法院报》2012年11月14日 孟祥刚
新民事诉讼法将对民事审判各项工作带来重大影响。本文主要就新民事诉讼法对再审制度带来的影响进行探析。
申请再审案件的管辖问题
新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九十九条规定:“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有错误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当事人一方人数众多或者双方为公民的案件,也可以向原审人民法院申请再审。”
2007年民事诉讼法将1991年民事诉讼法规定当事人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有利于改变当事人向不同级别法院重复申请的现象,防止上下级法院之间对于申请再审案件相互推诿。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带来了上级法院特别是高级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法院的申请再审案件数量大幅上升,当事人申请再审成本增加等问题。
新民事诉讼法规定部分案件向原审法院申请再审,对人民法院民事再审工作既是机遇也是挑战:(1)有利于民事再审审查工作的开展。新民事诉讼法实施后,全国四级法院均有民事再审审查工作任务,这样避免了过去民事再审审查工作主要集中在最高法院和高级法院,民事再审审查任务分布不均衡问题,有利于最高法院和高级法院对下级法院工作指导,从而提高民事再审审查工作的质量。(2)有利于合理配置审判资源。一部分申请再审案件由原审法院进行受理和审查,各中级人民法院的申请再审案件有所增加,基层法院也会承担少量的申请再审审查任务,中级法院和基层法院审判监督部门要相应进行人员充实和调整。当然,对于“当事人人数众多”和“当事人双方均为公民”的案件范围把握尚缺乏司法实践经验积累,具体应如何把握其范围,亦需要司法解释进一步明确。另外,司法解释也需要尽快明确四级法院受理申请再审案件的职责分工,避免上下级法院互相推诿,给当事人造成诉累。
申请再审的判决裁定范围问题
新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九十九条规定:“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有错误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
在理论和实务上,关于可以再审的生效裁判范围存在较大争议。有一种观点认为,本条从文义解释而言,应当理解为对所有的生效判决、裁定都应允许申请再审,不应当有任何限制,否则就有违法之嫌。另一种观点认为,并非所有生效判决、裁定均可以申请再审:(1)新修改民事诉讼法第五十六条规定第三人撤销之诉,人民法院经审理诉讼请求成立的,应当改变或者撤销原判决、裁定、调解书,而不是赋予申请再审程序解决。(2)新修改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二条规定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解除婚姻关系的判决、调解书,不得申请再审。(3)根据最高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法发【1992】22号)第二百零七条规定,按照督促程序、公示催告程序、企业法人破产还债程序以及依照审判监督程序审理后维持原判的案件,当事人不得申请再审——笔者赞同后一种观点。
本次立法修改删除了管辖权异议再审事由。管辖权异议裁定是在审理程序中解决管辖权问题的裁定,不具有终结审理程序的效力,且对于该类裁定允许上诉,已经赋予当事人充分的程序救济,不宜再允许当事人就管辖权异议裁定申请再审。
本次立法修改后,人民法院应如何把握和界定可以申请再审的裁判范围,有待于最高法院尽快予以明确。
“五费一金”再审不中止执行问题
新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六条规定:“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决定再审的案件,裁定中止原判决、裁定、调解书的执行,但追索赡养费、抚养费、抚育费、抚恤金、医疗费用、劳动报酬等案件,可以不中止执行。”
在审判监督程序决定再审的案件中,对于影响当事人生计、涉及生命健康的案件,作出可以不中止执行的规定,有利于保障相对弱势的申请执行人的基本权益,有利于财产查封措施的连续性。这类案件的当事人大多处于弱势地位,是在生活面临极其困难的情况下申请执行的,如等到法院再审结案后再由被告给付金钱或物品,会严重影响他们的生活。同时,规定通过列举的方式,限定“追索赡养费、扶养费、抚育费、抚恤金、医疗费用、劳动报酬等案件可以不中止执行”,对于法官裁量权作了限制。
在司法实践中,因“五费一金”中止执行而导致当事人上访的案件占申请再审信访案件的一大部分,对此类案件不中止执行,有利于对弱势群体的权利保障,也大大减少信访案件的发生。而对于法官本身来说,“可以”意味着:是否中止执行依然需要依据案件实际情况而定,民事再审审查法官的责任将大大地增加,这对法官自身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在再审审查时更加注重对案件的整体把握,更加注重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举证时限制度对民事再审程序的影响问题
新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五条第一次在立法上对举证时限制度进行原则性的规定,对我国民事诉讼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民事再审审查也要与该条规定的立法宗旨统一起来,在一、二审中已经失权的证据,在申请再审审查时失权效果持续,作为对当事人不遵守法定期限的处罚,也作为对诉讼效率性和时间经济性的保障。在再审审查阶段,人民法院要正确定位再审阶段出现的新证据,严格新证据的标准。
举证时限对再审当事人的影响不仅在于证据失权,还在于诉讼费用的支出。虽然新修改民事诉讼法第七十四条规定,证人因履行出庭作证义务而支出的交通、住宿、就餐等必要费用以及误工损失,由败诉一方当事人负担。但是在再审中,如一方当事人提供了新的证据,对方当事人可以要求其支付因提供新的证据而导致此次再审的差旅费、误工、诉讼等必要费用以及由此扩大的直接损失;如果对方当事人提供反驳该新证据,还可以就证人出庭的费用要求对方当事人支付。而这一切的费用之所以要加在提供新的证据的当事人一方,是因为其提供的新证据,动摇了原生效裁判的法律效力,与最后再审裁判的结果并没有必然的联系。
申请再审与检察监督的协调问题
新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九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检察院申请检察建议或者抗诉:
(一)人民法院驳回再审申请的;
(二)人民法院逾期未对再审申请作出裁定的;
(三)再审判决、裁定有明显错误的。人民检察院对当事人的申请应当在三个月内进行审查,作出提出或者不予提出检察建议或者抗诉的决定。当事人不得再次向人民检察院申请检察建议或者抗诉。”
新民事诉讼法采取的是法院纠错在先、检察抗诉在后的模式,可以有效改变启动再审渠道欠规范,导致多头申请再审、多头处理的局面。实践中,要严格贯彻执行该规定;当事人未向人民法院申请再审,或者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尚未审查完毕的案件,均不符合当事人申请检察机关提出检察建议或者抗诉的条件,对检察机关的此类检察建议和抗诉案件,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要严格贯彻执行新修改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八条规定,调解书只有在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情况下,检察机关才能提出检察建议或者抗诉。
不足的是,这次修改民事诉讼法没有规定当事人申请抗诉的期限和检察院提出抗诉的程序,对于检察院如何行使检察建议权和抗诉权没有明确规定。上述问题,有待于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尽快沟通协调,出台实施意见。
(作者单位: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
第五篇:6浅谈基层检察院如何推动检察文化建设
浅谈基层检察院如何推动检察文化建设
阿克塞县人民检察院 许风雨
检察文化既是检察事业稳步发展的保障,又是检察事业日趋繁荣的支撑,搞好检察文化建设,对促进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和检察工作的创新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而作为检察机关基本组成部分的基层检察院,既是全部检察工作的基础,又是承担检察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下面,我就基层检察院如何推动检察文化建设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充分认识检察文化在推动检察事业发展中的“助推器”作用
检察文化是在长期的检察实践中形成的,且支配和指导检察干警进行检察实践活动的共有的价值观念、思维定势、行为准则,它在加强检察队伍建设,促进检察工作持续健康发展等方面发挥着“助推器”作用。
1、有利于激发队伍的精神风貌。在检察工作实践过程中,借助检察文化这一途径,把正确的理念内化于心、外践于行,引导干警坚定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大力加强对检察人员的精神道德建设,从而形成奋发向上、积极进取、努力工作的精神风貌。
2、有利于队伍凝聚力的形成。检察文化通过增强干警的集体主义思想、团结协作精神、团队意识等,能将检察机关的各项职能以及每位干警的思想意识统一起来,形成一个积极向上、团结协作、荣辱与共的有机整体,从而全面发挥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职能。同时,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也使检察文化充满了人文关怀,使干警在工作生活中感受到一种集体的力量和温暖,增强队伍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3、有利于规范检察干警的行为。检察文化作为支配和指导检察实践活动的行为准则,对检察干警的思想、心理和行为具有规范作用。
4、有利于树立检察机关良好的社会形象。检察文化建设以队伍建设为载体,立足于加强干警的检察职业道德建设,提高干警的思想道德水平,通过培育检察干警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造就执法公正严明、对待群众热情文明的检察干警,树立检察机关良好的社会形象。
二、当前基层院检察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由于受地域、经济、文化传统等各种综合因素的影响,基层检察院尚存在着对检察文化重视不够、检察文化内在本质把握不准确、以及检察文化建设表层化、庸俗化、的问题。
1、对检察文化及其建设缺乏正确认识。将检察文化理解为仅仅就是检察系统内部开展的文艺、体育、娱乐等活动,对检察文化建设的认识还只停留在表层化的局限和误区上。
2、注重表现形式,忽视其内在本质。在检察文化中,物质文化只是检察文化的形式载体,精神文化才是检察文化的内在本质。但在现实中,存在把检察文化建设等同于美化机关环境和丰富检察人员业余生活的思想,一味强调发展机关环境和娱乐文化,将检察文化建设作为形式主义的载体,花架子多,管用的少,如打几场球赛或搞一次文艺汇演等,事后写一篇信息、简报就了事,没有真正围绕人的全面发展去思考,图表面上的轰轰烈烈,形式上的先进经验,利己主义的荣誉,忽视了检察文化的内在本质,偏离了检察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
3、形式过于单一,载体不够丰富。检察文化作为一种文化体系,一种检察理念,需要丰富的活动作为载体,通过组织和实施形式多样的检察文化活动,让检察人员在参与中接受教育和熏陶。实际操作中,检察文化建设的形式过多体现于开展文艺、体育活动等形式,片面注重了检察文化对干警娱乐、休闲的功能,没有把检察文化建设放在促进检察工作发展的实质上实施,导致文化建设与干警的年龄结构、业务能力、思想认识、理论素养等方面割裂开来,限制检察文化功能的发挥。
三、基层检察院推动检察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基层检察院要围绕检察工作的特点、检察干警的职业需求来开展检察文化建设,同时,要结合地方实际,总结出合适的文化建设模式,努力打造检察文化特色品牌,通过观念引导和制度建设让文化的教化效果深入每个干警的内心,促进队伍整体素能的提高,推动检察事业蓬勃发展。
1、在宣传造势中营造检察文化氛围
一个单位的环境氛围等对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举止有着直接的影响,良好的环境氛围,能促使广大检察人员从中得到感化和升华。一是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积极研讨工作中的焦点,宣传工作中的亮点,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报刊杂志和网络信息等平台,及时宣传检察职能、检察机关先进典型,增强检察宣传的声势和效果。二是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创造舒心的办公环境,动员干警在室内自养花草,在院内增设具有检察文化特色的标牌,既美化了环境,提升了品位,又日积月累地熏陶着检察干警。
2、在学习培训中提高队伍素质
加强检察人员的学习和培训是检察院适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的必然要求,是加强队伍建设,推进检察工作深入发展的客观要求。一是以争创“学习型检察院”、争当“学习型检察干警”活动为载体,营造一个“在学习中求进取,在创新中求发展”的浓厚氛围,自觉树立起重视学习、善于学习和终身学习的理念。二是坚持把严格的学习教育和不同时期的实践活动、教育活动等随机的引导教育结合起来,进一步陶治思想,规范言行,提升执法行为。三是大力宣传先进典型、检察文化传统和当代先进的检察理念。同时,积极挖掘身边的先进典型,以身边事教育身边的人,增强用先进典型激励自己、对照自己、警示自己的自觉性,发挥“镜子”的作用。
3、在文体活动中陶冶干警情操
为保证队伍身心愉悦,提高队伍工作、生活质量与品味,要倡导“在工作上加压,在生活上减压”的理念,加强检察文化载体建设,丰富和拓宽“文化育检”的载体。如:开展书法、绘画、摄影、棋牌等活动,激发检察干警内在的潜能,为广大检察人员展示才华提供平台,提升文化品位。开展歌咏、舞蹈、球类、长跑、爬山等文体活动,丰富干警的业余生活。开展文艺创作、学术论文和信息调研、新闻报道等稿件的写作,拓展检察文化传播渠道,提高传播能力。充分运用检察系统内部局域网络的科技优势,建立电子阅览室、网上图书室,开辟检察人员网络论坛等,加强干警相互交流,为广大干警不断“充电”提供场所。此外,积极组织干警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如开展法制进校园、送法下乡、扶贫救灾、、义务献血、植树造林等活动,树立检察机关和检察干警的良好形象。
4、在法律监督中彰显检察文化
以检察文化建设为抓手,结合检察工作实际,以提高执法水平和办案质量为要求,塑造公平正义的检察形象。一是坚持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在保持对严重刑事犯罪高压态势的同时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如:社区矫正、人文关怀等。二是坚持依法独立办案,加大严厉查办贪污贿赂和渎职侵权等职务犯罪案件,提升地位。三是全面强化诉讼监督,增强监督实效,彰显法律的权威。
总之,检察文化建设不仅仅是为了丰富干警的文化生活,不是为了多搞一些文体活动,而是为了培植具有检察特色、各院特色的文化,培养干警的健康情操和先进的工作理念。通过在检察工作实践中加强和改进检察文化建设,不断增强基层院的凝聚力,激发基层院的发展力,促进基层院的管理力,彰显现代社会的文化理念,从思想上重视、从行动上支持,为检察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永久的动力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