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发展生态养猪的若干思考
我国是世界第一养猪大国,养猪业已成为我国不可缺少的产业。目前我国养猪数已超过4.3亿头,但养猪生产造成的环境污染和周边环境对养猪生产环境的污染在一些地区还很严重,相关标准(兽药.饲料和食品)不健全、检测手段和设备落后.监管不严以及生产和流通过程中的经济利益驱动等主客观原因,畜产品安全已成为危及人民健康和畜牧业生存、影响出口
创汇的严重问题。据全国畜禽疫病普查,我国共有各类畜禽疫病上百种,70年代以来,新增畜禽疫病就达37种,每年造成数以百万计的猪、牛、羊、鸡病死,直接经济损失达上百亿元;除疫病外,各类药物、化学物质、重金属、生物激素残留和污染对畜产品卫生质量的危害也日益加重。当前,我国直面世界金融危机,养猪业如果不从根本上解决以上问题,仍停留在低水平徘徊,则难于参与激烈的国际竞争。因此,我国的养猪生产不能以牺牲环境与资源求发展,而必须走与环境友好、资源合理利用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探索生态养猪发展模式,保护生态环境,重视人类健康,减少和治理养猪与猪肉产品加工过程的环境污染,生产和制作无毒、无害、无污染、符合卫生检疫标准的猪肉制品,这不仅是养猪业为提高人民健康水平进而提高人口素质所应作的贡献,也是养猪业自身以及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力所在,更是我国生猪及其猪肉产品在国际、国内市场具有旺盛竞争力的根本保证。
一、生态养猪的概念和实际效果
生态养猪是一个跨学科行业,涉及到养猪学、动物营养学、环境卫生学、生物学与土壤肥料学等学科。它是以微生物技术为核心,通过对猪排泄物的科学处理,实行农牧结合、互相促进、低投入、高产出、少污染的良性循环的生态养猪系统工程。它是集约化养猪发展到一定阶段而形成的又一个亮点,是生猪养殖可持续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需要,也是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建设生态文明的集中体现。
生态养猪模式充分利用了猪的生物习性和环境变化规律,恢复了猪只的自然属性,体现了动物福利。通过我们的试验结果和相关资料显示,生态养猪的饲养效果可简要概括为“三省、两提、一增、零排放、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1、“三省”,即是省水、省料、省劳力。因生态养猪模式不需要用水冲洗圈舍,仅需要满足猪只饮用和保持垫床60%以上湿度的水即可,所以较传统集约化养猪可节省用水85%~90%。猪粪、尿被微生物分解转化为可被猪食用的有机物和菌体蛋白质,猪通过拱食,可节省精饲料15%~20%。试验显示育肥猪只日增重增加2~3%,料肉比降低2~5%,出栏时间缩短8~12天。由于猪场不需要清粪,饲养人员仅保证及时喂料、翻扒调匀过于集中的粪便、根据垫床干燥程度及时调整湿度即可,所以1个正常劳力可批次饲养可达到800头育肥猪,较集约化猪场节约三分之二的劳力。
2、“两提”,即提高免疫力、提高猪肉品质。由于生态养猪的猪舍通风透气、阳光普照、温度湿度均适合于猪的生长,符合动物福利要求,再加上有害微生物的大幅度减少和猪体拱翻过程中运动量的增加,有利于健康地生长发育。猪只抗病力增强,发病率降低,减少抗生素等药物的使用,提高了猪肉的安全质量。经提取里脊肉、后腿肉检验,其氨基酸及其它营养含量分别提高了10%至15%,完全达到无公害猪肉标准,在某些指标上甚至明显优于该标准。如结合地方优质肉猪生产,将为开发我国地方猪种资源,开拓优质猪肉产业打开一个新的渠道。
3、“一增”,即是增加养殖效益。生态养猪较传统集约养猪仅饲养环节即可减少饲料、节约用水等直接饲养成本40~90元/头。由于使用了微生物饲料添加剂,提高了饲料转化率、仔猪成活率、母猪起栏率,产仔率提高20%,育肥猪可提前一周出栏。同时,该模式充分利用了锯末、稻壳、农作秸秆等作为垫料生产优质生物有机肥,具有改良土壤、促进农作物生长之功效。所以新型生态养猪综合效益相对传统集约养猪可增加收入100~150元/头。
4、“零排放”,即实现粪污零排放,达到环保要求。生态养殖模式所产粪尿经过菌种发酵转变为微生物蛋白,猪场内外无臭味,氨气含量显著降低。该模式将传统集约化养猪粪便污染处理问题提前在养殖环节进行消纳,避免了粪污在排放和运输过程中形成的二次污染,在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方面开辟了一条新路。
5、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推行发酵床生态养猪,锯末、稻壳、花生壳、玉米芯、玉米秸秆等均可作为垫料原料加以使用,通过微生物的发酵,成为非常好的有机肥。据调查,每10平方米的发酵床可以利用将近一亩地的玉米秸秆,这为避免焚烧秸秆,改善生态环境提供了一条比较好的解决途径。建设发酵床使用玉米秸秆、木粉、花生壳、稻壳等农作物有机废弃物作垫料,经发酵后可作为优质有机肥用于果树、蔬菜等农业生产,实现农作物废弃物的有效利用,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二、我国养
猪业造成的生态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对畜产品的需求也随之增加,在党和政府一系列加速农牧业发展的政策推动下,加大“菜蓝子”工程的实施力度,从而大大促进了我国集约化养猪生产的发展,为扭转城市和工矿区猪肉供应紧张的局面做出了巨大贡献。近几年肉猪存栏均超过了4.3亿头,出栏超过了
5亿头,猪肉产量超过了4000万吨,跃居世界第一。但随着规模化养猪业发展造成的面源污染及对江河造成的水质污染正上升为新的环境问题。
1、养猪业对人类居住环境的污染
目前,我国环境卫生设施较差, 养猪业现代化、科学化水平还不高,对生猪粪便及其污水的处理能力有限, 在猪饲养及活体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排泄物和废弃物密集排出,对附近人类和其他生物,包括生猪自身生活环境的污染问题已愈来愈突出,已到了不容忽视的地步。
2、粪便污水超出土地承受能力
畜禽粪便可以作为肥料用于农业生产。目前,鸡粪已进入商品流通领域,主要用于蔬菜、瓜果等保护地施肥,且供需基本平衡。由于猪粪尿尚未进入流通领域,虽然每亩耕地能消化一头猪的粪尿,但在养猪比较集中的地区,猪粪得不到充分利用,而农田的过度施肥(粪肥和化肥)则会增加土壤含氮量。因此对周围环境、人类和其他生物造成较大污染。
3、畜禽粪便对水的污染
土壤中的氮一部分被植物吸收利用,而多余的氮不仅随地表水或水土流失进入河流、湖泊污染地表水,而且还渗入地下污染地下水。这种污染对人体健康、对江河、湖泊生态环境造成极大危害。用被污染的地表水进行灌溉,可使农作物徒长、倒伏、晚熟或不熟,造成减产,甚至出现大面积烂腐现象;用于鱼塘或直接排入江河,则会影响水产养殖业。
4、畜禽对空气的污染
养殖场臭气的产生,主要原于碳水化合物和含氮有机物。这些物质在厌氧的环境条件下,可分解释放出甲烷气、硫化氢、氨气、二氧化碳等特殊气体。若污染加重,空气中有毒有害气体含量加大,导致空气中含氧量相对下降,污浊度升高,造成空气质量下降,妨碍人、畜健康生存,对畜产品卫生质量的危害也日益加重,将使我国的畜产品在国际市场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
5、生态负效应给畜禽疾病的防治带来的问题
随着集约化养殖场的增多和规模不断扩大,环境微生物污染也越来越严重,相对散养,细菌性、病毒性疫病和寄生虫病种类增多、菌量加大,出现病原菌和寄生虫的大量繁殖和污染,造成人、畜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蔓延。尤其是存在如禽流感、sars等人畜共患病病原时,易发生疫情,给人畜带来灾难性危害。
6、滥用抗生素造成细菌耐药问题
养殖环境的恶化和动物疾病的增多,促使饲养者盲目大量使用抗菌药物。为减少疾病造成的危害,一些兽药厂和养殖场制定了预防疾病的用药程序,即无论是否有病,均定期使用抗生素。用此法防病,使养殖场一些常见细菌产生了强的耐药性,一旦发病,诸多药物都难以奏效。
三、发展生态养猪,促进养猪业的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1、发展立体农业、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所谓立体农业就是变单一农业为多层次、多功能、多元化农业,一业为主、多业并举。一业为主就是以农业为基础,以养猪业为龙头,结合养禽、养鱼等饲养业带动林果业的发展。多业并举就是依托农业的发展,带动加工业包括饲料工业、屠宰加工业、肉制品深加工、果蔬深加工等第二产业的发展,进而孕育农、副产品交易市场的诞生,达到以工补农、以贸促农的目的。
2、走产业化经营的道路
生态养猪业的发展,必须走产业化经营的道路,形成生产、加工、销售的有机结合和互相促进的机制,迅速推进养猪业向商品化、现代化转变。即最终实现适度规模生产,产、供、销一条龙的模式。因此,当养猪生产发展到一定规模的时候,就必须把工作重点转入市场体系的建立,涉足生猪流通领域,配套和完善养猪的市场体系,走养猪产业化的路子,务求从根本上解决猪的销售问题,解决养猪的后顾之忧,然后再回过头来继续发展生产。只有这样,发展生态养猪业者才可能立于不败之地,才谈得上实现可持续发展。
3、完善体系建设、促进生态养猪的健康发展
发展生态养猪、促进养猪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建立和完善六大体系:一是建立和完善生态养猪的技术、管理体系。要从事生态养猪,并保证其健康发展,首先必须要有一支高素质的畜牧兽医技术队伍和经营管理队伍,切实建立和完善生态养猪的技术和经营管理体系,确保生态养猪全面实施,促进养猪业的可持续发展。二是建立和完善猪的繁育体系、加强配套系的培育和地方猪种的保护及其开发利用。种猪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终端产品的优劣,生态养猪的健康发展,必须从种猪的选育入手,建立和完善猪的良种繁育体系;同时加强配套系的培育和优良地方品种资源的保护及其开发利用,为最终生产出市场畅销的品牌猪肉提供优良的种源。三是建立和完善科学的饲料生产和供应体系。饲料品质的优劣、配制的好坏和成本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猪肉的品质和生态养猪的生产经营效益,因此,必须建立和完善科学的饲料生产和供应体系,为生态养猪的健康发展提供安全、质优、价廉的饲料。四是建立和完善科学的饲养管理体系。猪群饲养管理的好坏也直接关系到生态养猪的生产经营效益。因此,必须建立和完善科学的饲养管理体系,对猪群实施科学的的饲养管理,保证猪群发挥最大生长潜力,确保生态养猪取最好的经济效益。五是建立和完善严密、可靠的卫生防疫体系。卫生防疫工作的好坏是生态养猪成败的关键。因此,从事生态养猪,卫生防疫显得格外重要,必须建立和完善严密、可靠的卫生防疫体系,严格执行的卫生防疫制度,确保猪群健康、无病,确保生产出的猪肉达到或超过规定标准。六是建立和完善环境保护体系。猪群的排泄物是猪场周边地区环境的最大污染源,周边地区环境的污染,对猪场直接构成巨大的威胁。因此,生态养猪首先必须重视环境保护,建立和完善环境保护体系,推进生态猪场建设,加强粪污处理和利用,从而实现生态养猪的良性循环,获取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4、贯彻污染防治原则,实行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
无论集约化或小规模养猪生产,由于粪污处理不当导致的环境污染,不仅直接影响周围环境和本场猪群的生产力和健康,而且间接影响产品品质、生产成本和效益,成为制约养猪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此,必须认真贯彻《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和《畜禽养殖业环境管理技术规范》,落实污染防治的基本原则: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
减量化就是尽量减少养猪生产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合理选择猪场建设场址、合理规划和绿化场地,提倡干清粪工艺,加强卫生防疫、粪污和病死畜处理。
无害化就是对猪场固体粪污和污水进行无害化处理,采用干湿分离,发酵处理,生态还田的处理方案。
资源化就是将猪场粪便、污水作为一种宝贵的资源进行科学处理和开发利用,必须根据资源化利用方向来选择处理工艺、设备和方法,争取做到污染物的零排放,实现清洁生产,改善养猪环境,提高猪群生产力和健康水平,保障产品品质,取得更好的经济生态效益。
5、推进生态猪场建设,加强粪污处理利用
猪场环境的改善是生态养猪的前提。猪场环境取决于生产工艺、场址选择、场地规划布局、猪舍建筑设计、饲养管理设备选型配套、粪便污水处理和利用、兽医卫生防疫等,不仅对猪群生产力、健康和产品品质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也与周围环境产生相互影响,必须因地制宜、考虑建筑设备投资和能源消耗,从以上各方面采取综合措施。一是采用合理生产工艺。猪场生产工艺包括猪群组成和周转方式、饲养方式、饲养密度、清粪方式、饮水方式、饲喂方式等,生产工艺的确定除考虑畜牧兽医技术要求、提高劳动生产率外,还应有利于防疫和环境改善,如采用“全进全出”的转群制度和相应的猪舍建筑或专业场设置;采用“干清粪”方式和相应的设备等。二是改善场区环境。新建场场地应与居民点、工厂、其他牧场、交通干线保持一定的卫生间距;场地规划应区分为场前区(生活、行政、生产附属用房)、生产区(各种猪舍)和隔离区(病猪隔离舍、粪便污水及病死猪处理设施等);场内道路应净、污分设;应规划出隔离、防风、行道、遮阳等绿化地;猪舍布置应考虑防疫、生产联系,并保持适当间距,采用“多点式”专业场工艺时,各分场应相距3km以上;设置消毒、淋浴、更衣、种猪展示、外销猪装运等设施。三是猪舍环境调控。舍内环境调控应遵循既要保障猪群生产和健康的基本要求,又尽量减少建筑、设备投资和能耗的原则。其一,要通过改善场区环境和加强饲养管理来改善舍内环境,不应单纯依靠猪舍建筑和通风、供暖、降温等环境调控设备;其二,要充分考虑猪的适应能力并给以适当的锻炼,不要盲目追求环境参数标准而把猪养成“温室花朵”;其三,要尽量利用自然环境的有利因素和时段,实行自然和人工设备调控相结合;其四,尽量进行猪体周围局部环境的调控和供暖、降温、通风、排污的综合调控,以降低分别设通风、供暖、降温等设备的投资和能耗。
6、强化食品安全、改善产品品质、积极面对国际贸易挑战。
农产品质量安全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要十分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建立健全与际国际接轨的一系列保障畜产品质量的有关政策法规和标准,严格贯彻实施到位。大力开展农产品安全技术标准体系建设,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检验、检疫监管体制,加大生产的全过程监管力度。企业要加强对加工包装、储运及销售的管理,并以积极姿态迎接挑战,把金融危机看成是一次历练的机遇,是自己转型升级的机会,调整自己的出口策略,切实做好招商引资工作,加快引进一批经济效益好、技术含量高、成长潜力大、带动作用强的重大项目。国家相关部冂要进一步采取及时、有力、准确的措施,想方设法帮助和促进企业多接生产订单、增强出口能力,引导和鼓励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努力实现外贸出口稳定增长。
第二篇:关于发展生态养猪的若干思考
关于发展生态养猪的若干思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集约化养猪业有了很大的发展,生猪饲养量和猪肉产量已跃居世界第一。
●规模化养猪业造成的环境污染妨碍人、畜健康生存,对畜产品卫生质量的危害日益加重,将使我国的畜产品在国际市场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
●大力发展生态养猪,保护生态环境是促进我国养猪业可持续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我国是世界第一养猪大国,养猪业已成为我国不可缺少的产业。目前我国养猪数已超过4.3亿头,但养猪生产造成的环境污染和周边环境对养猪生产环境的污染在一些地区还很严重,相关标准(兽药.饲料和食品)不健全、检测手段和设备落后.监管不严以及生产和流通过程中的经济利益驱动等主客观原因,畜产品安全已成为危及人民健康和畜牧业生存、影响出口创汇的严重问题。据全国畜禽疫病普查,我国共有各类畜禽疫病上百种,70年代以来,新增畜禽疫病就达37种,每年造成数以百万计的猪、牛、羊、鸡病死,直接经济损失达上百亿元;除疫病外,各类药物、化学物质、重金属、生物激素残留和污染对畜产品卫生质量的危害也日益加重。当前,我国直面世界金融危机,养猪业如果不从根本上解决以上问题,仍停留在低水平徘徊,则难于参与激烈的国际竞争。因此,我国的养猪生产不能以牺牲环境与资源求发展,而必须走与环境友好、资源合理利用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探索生态养猪发展模式,保护生态环境,重视人类健康,减少和治理养猪与猪肉产品加工过程的环境污染,生产和制作无毒、无害、无污染、符合卫生检疫标准的猪肉制品,这不仅是养猪业为提高人民健康水平进而提高人口素质所应作的贡献,也是养猪业自身以及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力所在,更是我国生猪及其猪肉产品在国际、国内市场具有旺盛竞争力的根本保证。
一、生态养猪的概念和实际效果
生态养猪是一个跨学科行业,涉及到养猪学、动物营养学、环境卫生学、生物学与土壤肥料学等学科。它是以微生物技术为核心,通过对猪排泄物的科学处理,实行农牧结合、互相促进、低投入、高产出、少污染的良性循环的生态养猪系统工程。它是集约化养猪发展到一定阶段而形成的又一个亮点,是生猪养殖可持续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需要,也是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建设生态文明的集中体现。
生态养猪模式充分利用了猪的生物习性和环境变化规律,恢复了猪只的自然属性,体现了动物福利。通过我们的试验结果和相关资料显示,生态养猪的饲养效果可简要概括为“三省、两提、一增、零排放、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1、“三省”,即是省水、省料、省劳力。因生态养猪模式不需要用水冲洗圈舍,仅需要满足猪只饮用和保持垫床60%以上湿度的水即可,所以较传统集约化养猪可节省用水85%~90%。猪粪、尿被微生物分解转化为可被猪食用的有机物和菌体蛋白质,猪通过拱食,可节省精饲料15%~20%。试验显示育肥猪只日增重增加2~3%,料肉比降低2~5%,出栏时间缩短8~12天。由于猪场不需要清粪,饲养人员仅保证及时喂料、翻扒调匀过于集中的粪便、根据垫床干燥程度及时调整湿度即可,所以1个正常劳力可批次饲养可达到800头育肥猪,较集约化猪场节约三分之二的劳力。
2、“两提”,即提高免疫力、提高猪肉品质。由于生态养猪的猪舍通风透气、阳光普照、温度湿度均适合于猪的生长,符合动物福利要求,再加上有害微生物的大幅度减少和猪体拱翻过程中运动量的增加,有利于健康地生长发育。猪只抗病力增强,发病率降低,减少抗生素等药物的使用,提高了猪肉的安全质量。经提取里脊肉、后腿肉检验,其氨基酸及其它营养含量分别提高了10%至15%,完全达到无公害猪肉标准,在某些指标上甚至明显优于该标准。如结合地方优质肉猪生产,将为开发我国地方猪种资源,开拓优质猪肉产业打开一个新的渠道。
3、“一增”,即是增加养殖效益。生态养猪较传统集约养猪仅饲养环节即可减少饲料、节约用水等直接饲养成本40~90元/头。由于使用了微生物饲料添加剂,提高了饲料转化率、仔猪成活率、母猪起栏率,产仔率提高20%,育肥猪可提前一周出栏。同时,该模式充分利用了锯末、稻壳、农作秸秆等作为垫料生产优质生物有机肥,具有改良土壤、促进农作物生长之功效。所以新型生态养猪综合效益相对传统集约养猪可增加收入100~150元/头。
4、“零排放”,即实现粪污零排放,达到环保要求。生态养殖模式所产粪尿经过菌种发酵转变为微生物蛋白,猪场内外无臭味,氨气含量显著降低。该模式将传统集约化养猪粪便污染处理问题提前在养殖环节进行消纳,避免了粪污在排放和运输过程中形成的二次污染,在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方面开辟了一条新路。
5、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推行发酵床生态养猪,锯末、稻壳、花生壳、玉米芯、玉米秸秆等均可作为垫料原料加以使用,通过微生物的发酵,成为非常好的有机肥。据调查,每10平方米的发酵床可以利用将近一亩地的玉米秸秆,这为避免焚烧秸秆,改善生态环境提供了一条比较好的解决途径。建设发酵床使用玉米秸秆、木粉、花生壳、稻壳等农作物有机废弃物作垫料,经发酵后可作为优质有机肥用于果树、蔬菜等农业生产,实现农作物废弃物的有效利用,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二、我国养猪业造成的生态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对畜产品的需求也随之增加,在党和政府一系列加速农牧业发展的政策推动下,加大“菜蓝子”工程的实施力度,从而大大促进了我国集约化养猪生产的发展,为扭转城市和工矿区猪肉供应紧张的局面做出了巨大贡献。近几年肉猪存栏均超过了4.3亿头,出栏超过了5亿头,猪肉产量超过了4000万吨,跃居世界第一。但随着规模化养猪业发展造成的面源污染及对江河造成的水质污染正上升为新的环境问题。
1、养猪业对人类居住环境的污染
目前,我国环境卫生设施较差, 养猪业现代化、科学化水平还不高,对生猪粪便及其污水的处理能力有限, 在猪饲养及活体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排泄物和废弃物密集排出,对附近人类和其他生物,包括生猪自身生活环境的污染问题已愈来愈突出,已到了不容忽视的地步。
2、粪便污水超出土地承受能力
畜禽粪便可以作为肥料用于农业生产。目前,鸡粪已进入商品流通领域,主要用于蔬菜、瓜果等保护地施肥,且供需基本平衡。由于猪粪尿尚未进入流通领域,虽然每亩耕地能消化一头猪的粪尿,但在养猪比较集中的地区,猪粪得不到充分利用,而农田的过度施肥(粪肥和化肥)则会增加土壤含氮量。因此对周围环境、人类和其他生物造成较大污染。
3、畜禽粪便对水的污染
土壤中的氮一部分被植物吸收利用,而多余的氮不仅随地表水或水土流失进入河流、湖泊污染地表水,而且还渗入地下污染地下水。这种污染对人体健康、对江河、湖泊生态环境造成极大危害。用被污染的地表水进行灌溉,可使农作物徒长、倒伏、晚熟或不熟,造成减产,甚至出现大面积烂腐现象;用于鱼塘或直接排入江河,则会影响水产养殖业。
4、畜禽对空气的污染
养殖场臭气的产生,主要原于碳水化合物和含氮有机物。这些物质在厌氧的环境条件下,可分解释放出甲烷气、硫化氢、氨气、二氧化碳等特殊气体。若污染加重,空气中有毒有害气体含量加大,导致空气中含氧量相对下降,污浊度升高,造成空气质量下降,妨碍人、畜健康生存,对畜产品卫生质量的危害也日益加重,将使我国的畜产品在国际市场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
5、生态负效应给畜禽疾病的防治带来的问题
随着集约化养殖场的增多和规模不断扩大,环境微生物污染也越来越严重,相对散养,细菌性、病毒性疫病和寄生虫病种类增多、菌量加大,出现病原菌和寄生虫的大量繁殖和污染,造成人、畜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蔓延。尤其是存在如禽流感、SARS等人畜共患病病原时,易发生疫情,给人畜带来灾难性危害。
6、滥用抗生素造成细菌耐药问题
养殖环境的恶化和动物疾病的增多,促使饲养者盲目大量使用抗菌药物。为减少疾病造成的危害,一些兽药厂和养殖场制定了预防疾病的用药程序,即无论是否有病,均定期使用抗生素。用此法防病,使养殖场一些常见细菌产生了强的耐药性,一旦发病,诸多药物都难以奏效。
三、发展生态养猪,促进养猪业的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1、发展立体农业、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所谓立体农业就是变单一农业为多层次、多功能、多元化农业,一业为主、多业并举。一业为主就是以农业为基础,以养猪业为龙头,结合养禽、养鱼等饲养业带动林果业的发展。多业并举就是依托农业的发展,带动加工业包括饲料工业、屠宰加工业、肉制品深加工、果蔬深加工等第二产业的发展,进而孕育农、副产品交易市场的诞生,达到以工补农、以贸促农的目的。
2、走产业化经营的道路
生态养猪业的发展,必须走产业化经营的道路,形成生产、加工、销售的有机结合和互相促进的机制,迅速推进养猪业向商品化、现代化转变。即最终实现适度规模生产,产、供、销一条龙的模式。因此,当养猪生产发展到一定规模的时候,就必须把工作重点转入市场体系的建立,涉足生猪流通领域,配套和完善养猪的市场体系,走养猪产业化的路子,务求从根本上解决猪的销售问题,解决养猪的后顾之忧,然后再回过头来继续发展生产。只有这样,发展生态养猪业者才可能立于不败之地,才谈得上实现可持续发展。
3、完善体系建设、促进生态养猪的健康发展
发展生态养猪、促进养猪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建立和完善六大体系:一是建立和完善生态养猪的技术、管理体系。要从事生态养猪,并保证其健康发展,首先必须要有一支高素质的畜牧兽医技术队伍和经营管理队伍,切实建立和完善生态养猪的技术和经营管理体系,确保生态养猪全面实施,促进养猪业的可持续发展。二是建立和完善猪的繁育体系、加强配套系的培育和地方猪种的保护及其开发利用。种猪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终端产品的优劣,生态养猪的健康发展,必须从种猪的选育入手,建立和完善猪的良种繁育体系;同时加强配套系的培育和优良地方品种资源的保护及其开发利用,为最终生产出市场畅销的品牌猪肉提供优良的种源。三是建立和完善科学的饲料生产和供应体系。饲料品质的优劣、配制的好坏和成本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猪肉的品质和生态养猪的生产经营效益,因此,必须建立和完善科学的饲料生产和供应体系,为生态养猪的健康发展提供安全、质优、价廉的饲料。四是建立和完善科学的饲养管理体系。猪群饲养管理的好坏也直接关系到生态养猪的生产经营效益。因此,必须建立和完善科学的饲养管理体系,对猪群实施科学的的饲养管理,保证猪群发挥最大生长潜力,确保生态养猪取最好的经济效益。五是建立和完善严密、可靠的卫生防疫体系。卫生防疫工作的好坏是生态养猪成败的关键。因此,从事生态养猪,卫生防疫显得格外重要,必须建立和完善严密、可靠的卫生防疫体系,严格执行的卫生防疫制度,确保猪群健康、无病,确保生产出的猪肉达到或超过规定标准。六是建立和完善环境保护体系。猪群的排泄物是猪场周边地区环境的最大污染源,周边地区环境的污染,对猪场直接构成巨大的威胁。因此,生态养猪首先必须重视环境保护,建立和完善环境保护体系,推进生态猪场建设,加强粪污处理和利用,从而实现生态养猪的良性循环,获取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4、贯彻污染防治原则,实行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
无论集约化或小规模养猪生产,由于粪污处理不当导致的环境污染,不仅直接影响周围环境和本场猪群的生产力和健康,而且间接影响产品品质、生产成本和效益,成为制约养猪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此,必须认真贯彻《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和《畜禽养殖业环境管理技术规范》,落实污染防治的基本原则: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
减量化就是尽量减少养猪生产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合理选择猪场建设场址、合理规划和绿化场地,提倡干清粪工艺,加强卫生防疫、粪污和病死畜处理。
无害化就是对猪场固体粪污和污水进行无害化处理,采用干湿分离,发酵处理,生态还田的处理方案。资源化就是将猪场粪便、污水作为一种宝贵的资源进行科学处理和开发利用,必须根据资源化利用方向来选择处理工艺、设备和方法,争取做到污染物的零排放,实现清洁生产,改善养猪环境,提高猪群生产力和健康水平,保障产品品质,取得更好的经济生态效益。
5、推进生态猪场建设,加强粪污处理利用
猪场环境的改善是生态养猪的前提。猪场环境取决于生产工艺、场址选择、场地规划布局、猪舍建筑设计、饲养管理设备选型配套、粪便污水处理和利用、兽医卫生防疫等,不仅对猪群生产力、健康和产品品质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也与周围环境产生相互影响,必须因地制宜、考虑建筑设备投资和能源消耗,从以上各方面采取综合措施。一是采用合理生产工艺。猪场生产工艺包括猪群组成和周转方式、饲养方式、饲养密度、清粪方式、饮水方式、饲喂方式等,生产工艺的确定除考虑畜牧兽医技术要求、提高劳动生产率外,还应有利于防疫和环境改善,如采用“全进全出”的转群制度和相应的猪舍建筑或专业场设置;采用“干清粪”方式和相应的设备等。二是改善场区环境。新建场场地应与居民点、工厂、其他牧场、交通干线保持一定的卫生间距;场地规划应区分为场前区(生活、行政、生产附属用房)、生产区(各种猪舍)和隔离区(病猪隔离舍、粪便污水及病死猪处理设施等);场内道路应净、污分设;应规划出隔离、防风、行道、遮阳等绿化地;猪舍布置应考虑防疫、生产联系,并保持适当间距,采用“多点式”专业场工艺时,各分场应相距3km以上;设置消毒、淋浴、更衣、种猪展示、外销猪装运等设施。三是猪舍环境调控。舍内环境调控应遵循既要保障猪群生产和健康的基本要求,又尽量减少建筑、设备投资和能耗的原则。其一,要通过改善场区环境和加强饲养管理来改善舍内环境,不应单纯依靠猪舍建筑和通风、供暖、降温等环境调控设备;其二,要充分考虑猪的适应能力并给以适当的锻炼,不要盲目追求环境参数标准而把猪养成“温室花朵”;其三,要尽量利用自然环境的有利因素和时段,实行自然和人工设备调控相结合;其四,尽量进行猪体周围局部环境的调控和供暖、降温、通风、排污的综合调控,以降低分别设通风、供暖、降温等设备的投资和能耗。
6、强化食品安全、改善产品品质、积极面对国际贸易挑战。
农产品质量安全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要十分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建立健全与际国际接轨的一系列保障畜产品质量的有关政策法规和标准,严格贯彻实施到位。大力开展农产品安全技术标准体系建设,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检验、检疫监管体制,加大生产的全过程监管力度。企业要加强对加工包装、储运及销售的管理,并以积极姿态迎接挑战,把金融危机看成是一次历练的机遇,是自己转型升级的机会,调整自己的出口策略,切实做好招商引资工作,加快引进一批经济效益好、技术含量高、成长潜力大、带动作用强的重大项目。国家相关部冂要进一步采取及时、有力、准确的措施,想方设法帮助和促进企业多接生产订单、增强出口能力,引导和鼓励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努力实现外贸出口稳定增长。
(湖南省双峰县老科协高级农艺师方忠敬)
第三篇:厦门市生态养猪情况
**市生态养猪情况
一、畜牧业基本情况
1、存栏出栏情况
今年一季末生猪存栏56.63万头,同比上升28%,其中能繁母猪存栏5.71万头,同比上升41%,一季度商品肉猪累计出栏24.35万头,同比增长11.9%。
2、规模与分布
2005年,全市年出栏生猪50头以上的养殖户1741户,年出栏商品猪达97.72万头,占当年全市商品肉猪出栏总数的96.4%。其中,年出栏500头以上的专业户327户,年出栏生猪68.6万头,占全年出栏总数的67.7%,年出栏商品肉猪3000头以上的56户,年出栏万头以上的10户。
我市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严格按照各区划定的畜禽养殖禁养区和限养区的条件要求,合理调整牧业生产区域布局,形成各具特色的畜禽集中生产区,加速全市畜牧业区域化进程,促进畜牧业和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同安区要重点发展生猪生产;**区重点发展草畜家畜及家禽生产;**区重点发展特种动物养殖。
生猪生产是污染大户,要逐步实现减量化、无害化的发展目标,主产区为同安区五显镇、新民镇西北部和凤南农场,以国寿种猪开发有限公司及牧兴实业有限公司为龙头,发展适度规模饲养,加快品种改良步伐,提高饲养管理水平;加快银祥公司莲花镇养殖小区的建设,带动猪沼牧果等生态养殖模式的发展,减少环境污染。
家禽饲养以**区新圩镇为主,重点发展地方优质良种,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发展适度规模化、产业化经营。
草畜动物以**区大帽山农场和**区灌口镇、后溪镇的北部为主要生产区域,肉牛生产要继续优化布局,进一步提高良种比率,逐步提高优质牛肉的比重。肉羊生产要因地制宜,积极发展舍饲型养羊业,扶持**区灌口镇**黄羊的发展,走高效集约型发展道路。
特种动物养殖以**区灌口镇、后溪镇为主,重点发展优质肉鸽、梅花鹿、驼鸟等特色品种。
3、产值与农业产值
截止2005年底,全市畜牧业实现年产值9.96亿元,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29.2%。畜牧业的发展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之一。畜牧业的发展还带动饲料加工,畜产品加工和餐饮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涌现一批畜产品加工企业,有的还具有相当规模的生产能力,成为我市的农业龙头企业,加快产业化发展步伐,不仅丰富了市场供应,还增加了就业人口。
4、生态养殖规模
其中60%以上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500头以上猪场)粪便污水处理基本已实现生态型或环保型零排放达标。
二、生态养猪的模式
规模化养猪场饲养规模大,集约化程度高,每天要向外排放大量的粪尿污水。据测算,1头母猪1天产粪5kg,产尿15kg;1头肉猪1天的产粪1.5kg,产尿4kg。这样,一个万头规模的养猪场的年排泄量约为3800吨,年排尿量约为1万吨,另外还要消耗5~12万吨水冲洗猪场粪便,不仅造成大量水资源浪费,而且也使产生的粪便污水体积加大数倍至十几倍。为了保护环境,有利于生态平衡,一定要改变规模化养殖业的运作模式,从建设生态农牧业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原则出发,运用生物工程技术对猪粪尿进行综合处理与利用,合理地将养殖业与种植业紧密结合起来,农牧并举,形成物质的良性循环模式,促进农牧业全面发展。
重点推行生态型饲养模式,推广畜牧沼液、渣热能、畜牧沼液、渣牧草、果树畜牧等种养殖结合方式生产。采用畜禽粪尿进沼气池经厌氧发酵产生沼气,以其作为能源,供民用炊事、照明、采暖、仔猪保温乃至发电;沼液、渣是有机肥,可用于养鱼、养虾、果园及牧草,牧草提供青绿饲料喂牲畜,沼气渣可用作培养食用菌、蚯蚓,解决饲养畜禽蛋白质饲料不足的问题,剩余的废渣还可以返田增加肥力,改良土壤,防止土地板结。此模式是一个以生猪养殖为中心,沼气工程为纽带,集种、养、鱼、副、加工业为一体的生态系统,在这个系统中,生猪得到科学的饲养,物质和能量获得充分的利用,环境得到良好的保护,因此生产成本低,产品质量优,资源利用率高,收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同步增长的效果。建议每养百头猪(每头猪的粪尿排泄量相当于0.2头牛、10只羊、30羽鸡)建立20立方的沼气池,同时配套果园5亩或种植牧草2亩,以消化沼液和沼渣。
畜禽养殖场生态型沼气工程应包括:
1、粪污前处理系统;
2、厌氧发酵系统;
3、沼气净化利用系统;
4、沼液利用、无害化系统;
5、粪、沼渣利用(或生产有机肥料)、无害化系统。
生态型工艺流程图
粪便污水 沉砂井 沉淀池 贮存调节池
粪 粪
渣 渣
贮渣池
沼 沼
渣 渣 沼液
厌氧消化池 厌氧过滤池 贮液池
果园、牧草
沼 鱼塘、** 气
冷凝 脱硫 贮存 阻火 利用
根据我市的生猪养殖特点,总结出以下几种生态饲养模式:
1、猪沼热能生态农业模式
在有建造沼气池进行粪便污水处理的规模养殖场中,90%均有利用沼气作为能源,提供日常用热水、照明、仔猪保温等,如**国寿种猪开发有限公司、**麒峰养殖场、**鹭盛生猪养殖场、**六兴生猪养殖场、**勤盛生猪养殖场、**市同安文水生态农业园等。据测算,1立方米沼气池容积年产沼气近127立方米,一年约可节约燃料200多元。
2、猪沼牧草、果树猪生态农业模式
以民惠公司为代表的生态养殖企业,按照猪沼草、果树猪标准化的饲养模式,规范化成批饲养生态猪,目前已建成5个拥有500亩优质牧草的万头优质肉猪养殖场。民惠公司旗下的几个重点猪场,已列入生态型养猪环保示范场,其中两个重点猪场列入国家生猪活体储备基地场。在**鹭盛生猪养殖场、**六兴生猪养殖场、**勤盛生猪养殖场,生猪排出的粪水排入沼气池后,生成的沼气用于猪场照明、小猪保温和工人洗澡做饭;沼液用来浇灌草地、果林,一亩果园施用50公斤猪粪肥代替化肥,约可节省下150元;而牧草被工人们打浆后饲喂生猪,完全做到了养猪污水零排放。
3、猪沼鱼生态农业模式:如**麒峰养殖场、同**柯丙州养殖场等。
4、猪沼林生态农业模式:如**国寿种猪开发有限公司、**鼎盛生猪养殖场等。
5、引猪上山、猪沼果、草、蝇蛆猪、鸡生态农业模式
如**市同安文水生态农业园,利用沼液、渣作肥料种植牧草、果树、槟榔芋;利用沼渣养蝇蛆喂鸡,一头猪所产粪便经发酵后生出的虫子一般可喂鸡20只左右;特别是开发利用沼气发电,一公斤有机物可获得一定的清洁沼气燃料(约可发0.6度电),达到变废为宝的目的。
三、措施
1、这几年来**市已采取措施加强了农村污染控制,启动畜禽养殖业整治工作。结合实际情况,划定畜禽养殖功能区。
1.1将**岛、鼓浪屿和**海域其他岛屿(除大嶝、小嶝岛以外)、生活饮用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岛外各行政区和**投资区的建成区及《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中规定的其他区域,划定为畜禽养殖禁养区。
1.2规定禁养区内所有畜禽养殖在2002年底前全部搬迁或关停。规定凡在禁养区外已建畜禽养殖场,需在规定期限内到当地农业、环保部门补办有关环保审核手续。逾期未补办环保审核手续的,依法予以处理。经批准保留的畜禽养殖场,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雨污分流、固液分离、污水和废渣、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等污染防治措施,做到达标排放或零排放。规定凡新建、扩建、改建的畜离养殖场必须已严格执行环保审批手续和三同时制度。
2、为减少畜禽排泄物对环境的污染,提高养殖综合效益,我市畜禽养殖业普遍大力推行猪、沼、果、林、渔种养结合的规模化立体生态养殖模式,提倡新建养殖场选址朝山上发展,引猪上山,以猪养林、养果,实现封闭式的良性循环和零排放。
推广养殖小区集中治污。对我市一些养猪专业村、组,推广集中治污。养猪户的粪便污水经沼气池或酸化池处理后,通过污水管进入集中处理工程,以厌氧发酵为主体工艺,结合氧化塘、人工湿地等自然处理系统。同时出水和沼液可综合利用,实现粪便污水的多层次利用,有效控制了污染。
3、计划实施一批畜牧业重点建设项目,扶持无公害畜牧业基地建设。
3.1**生猪养殖示范小区(**市银祥集团负责)
以**市银祥集团为龙头,在同安区莲花镇上陵村建设一个集中养殖、采取猪-沼-牧-果模式的生猪养殖示范小区。小区建成后将达到年出栏无公害生猪10万头。计划投资5000万元。
3.2**继荣畜牧有限公司无公害生猪生产基地
基地位于**区后溪镇岩内村,建设内容包括动物防疫、消毒、隔离设施,基地污水、废弃物处理设施,采取猪-沼-果 的生态养殖模式。项目建成后年出栏无公害生猪8000头,预计投资100万元。
3.3同安区无公害生猪生产基地(同安区畜牧兽医站负责)
对同安区规模养猪场开展无公害生猪生产基地配套建设,按照每年建设46个无公害生猪生产基地的计划进度,到2010年全区规模养猪场100%通过无公害产地认定。基地配套建设主要包括基地的动物防疫设施、无公害处理设施、无公害饲料加工等,使基地达到无公害产地认定标准。计划总投资1000万元。
3.4**火皇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无公害生态瘦肉型生猪基地
基地位于**区新圩镇金柄村,主要建设项目包括动物防疫基础设施、生物安全隔离措施、基地粪便废弃物无公害处理设施等,采取猪-沼-果的生态养殖模式,使基地的污水等废弃物达到零排放标准。项目建成后年出栏无公害生猪7000头,预计投资100万元。
3.5**舒文养殖有限公司无公害高山瘦肉型生猪基地
基地位于**区大帽山农场,主要建设项目包括动物防疫基础设施、生物安全隔离措施、基地粪便废弃物无公害处理设施等,通过项目的建设实现生态零排放的要求,预计项目建成后,每年可出栏无公害生猪4000头,总投资为100万元。
3.6同安区莲花镇养殖小区环保工程(**银祥集团负责)。
在同安区莲花镇上陵村建成的养殖小区中推广集中治污的环保工程,采取各养殖场排放出来污染物经过固液分离,发酵处理,加工成有机肥料,其余污水通过管道进入集中处理工程,以厌氧发酵为主体,结合氧化塘、人工湿地和果林等自然处理系统,彻底解决养殖小区的污染问题,做到污水零排放。主要工程建设包括沼气池建设(每个养殖场根据污水排放量建设适宜的沼气池)、粪便发酵处理技术引进、有机肥料厂建设、污水管道系统、污水集中处理系统、果林灌溉系统。规划年处理污水40万吨,年产有机肥料10万吨,计划投资1000万元。
4、推动畜禽养殖标准化生产
十一五期间,要在全市范围内逐步建立健全畜牧业标准化体系,加强畜禽标准化生产技术培训和相关知识宣传,提高生产和应用能力。要在畜牧业小区和规模养殖场,率先实施标准化技术规程和质量监控措施,严格控制动物疫病、药物残留和实施科学化饲养、全程化监控、安全化生产、对暂不能进入小区散养农户,要逐步规范其养殖行为,搞好防疫和环境卫生。
5、严进严出,市农业局配合市贸发局对进入全市各级定点屠宰场的生猪实行准入制度,对非无公害产地的生猪,不得进入各级定点屠宰场。
四、存在问题
1、**海湾型城市建设及养殖业的污染环境制约了畜牧业的发展,生态养猪总量不足。
随着**海湾型城市建设的加快,城市化进程也随之加快,使农业用地逐年减少,适宜发展畜禽养殖的空间不足,相当一部分面临搬迁或关闭的猪场,环保意识差,不愿意投资建设污水治理设施。
2、沼气工程建设发展力度不够,一是对沼气建设在防治畜禽养殖业污染、发展生态农业中的作用认识不够;二是农业农村污染防治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三是中央、地方对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资金投入少,并且在用地、用电、税收以及排污费收取等方面没有优惠政策和措施,政府缺乏引导,尚未形成民间融资机制;四是沼气工程一次性投资大,畜牧业又是微利企业,仅靠养殖场业主自行投资建设沼气工程难度较大;五是技术上需要进一步创新和提高,在降低建设、运行成本,提高处理率和综合利用效益上做好文章;六是对沼气工程施工、设计、管理等人员有待进一步加强培训和监管。
3、养殖户对排污治理重视不够:个别养殖户没有做到雨污分流,厌氧系统比较单一;个别养殖户没有采用干法清粪方法;个别养殖户对沼气工程的处理方法不了解及资金投资少,好氧生化池短缺及不足;大多数业主对养殖污水治理投入太少。
4、目前尚有少数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便污水直接排放,成为农村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给环境造成了污染,影响了当地的人居条件,同时畜禽防疫也受到了不利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畜禽业健康发展,畜禽养殖业污染还需进一步的整治规范。
五、下一步工作计划
1、加快发展畜牧业无公害生产
1.1畜牧业与种植业交错发展是生态农业的主要模式。根据各区养殖区划布局的调整,结合养殖场的搬迁改造,同时开展无公害养殖基地认定,实施规范标准化养殖生产,扶持规模养殖场建设无公害养殖示范基地,着重推行无公害生产技术应用,并从养殖场的防疫体系、粪便综合利用、污水处理、病死畜禽的无害化处理、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进行改造建设。抓紧无公害养殖场的产地认定工作,以推动无公害畜禽生产基地建设。同时要鼓励肉品屠宰加工经营企业积极开展无公害产品的认证,创立品牌,提高产品质量,提升企业的市场竟争水平。
1.2加强指导,讲究效果,对已批准建设无公害商品猪生产示范基地,相关业务部门要给予重点指导,各级财政要给予倾斜扶持,帮助企业建立一整套从饲料原料、添加剂、兽药、禁用瘦肉精、科学饲养、环保、运输、屠宰、批发、零售等质量保证监督体系,并严格实行品牌(注册商标)+无公害食品标志的管理模式,以确保示范基地产品达到无污染、安全、营养、卫生的要求。
2、加大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力度
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发展畜禽养殖小区,确实做好养殖小区的环保工程。增加投入,扶持规模饲养场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技术的推广应用,促进畜禽粪便的循环利用。推广猪沼果(牧)等种养有机结合等生态畜牧业发展模式,实现畜禽养殖污染零排放,减轻污染对畜牧业发展产生的压力。
3、加强沼气工程建设,完善沼气工程建设相应的设备、施工、验收等标准规范。提高自动化程度和部分关键设备装置水平,增加发酵菌种的生产与供应。完善相关检测手段。发展专业化设计、施工、设备制造和运行维护企业,加强沼气工程,确保沼气工程建设质量。
4、科研、培训
加强技术研究,提高应用水平。要不断研究开发畜禽污染防治无害化处理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努力降低成本,提高科技含量。总结现有成功的各类沼气技术和模式,进一步提高技术应用水平。畜禽养殖业比较集中的地区和规模化养殖场、养殖小区,要分期分批建设完善沼气工程,通过与生物净化、人工湿地等相结合的综合处理工艺,推广能源生态型、能源环保型的处理模式,达到养殖污染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的目的。
进一步加强技术宣传和培训。要采取多种形式,开展不同层次的技术培训和交流,进一步提高沼气建设队伍的素质和技术水平,推行持证上岗,保证建设质量。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宣传,提高业主和农民对畜禽污染防治重要性的认识,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从而使畜禽粪污的治理和综合利用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第四篇:生态养猪可行性研究报告
项目名称:八戒生态猪养殖生产合作社
项目地点:上饶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董团乡中魏村
项目负责人:何晔青
投资预算:113万元
目 录
一、项目摘要„„„„„„„„„„„„„„„„„„„„„„1
二、项目建设背景、目的与依据„„„„„„„„„„„„„„„1
三、未来生猪市场预测„„„„„„„„„„„„„„„„„„4
四、项目风险分析„„„„„„„„„„„„„„„„„„„„„5
五、项目建设的地点及范围„„„„„„„„„„„„„„„„5
六、项目生产工艺技术方案„„„„„„„„„„„„„„„„6
七、项目建设的具体内容„„„„„„„„„„„„„„„„„7
八、项目土地规划和环境保护„„„„„„„„„„„„„„„„8
九、项目投资估算„„„„„„„„„„„„„„„„„„„„„8
十、资金筹措计划„„„„„„„„„„„„„„„„„„„„„9
十一、项目经济评价„„„„„„„„„„„„„„„„„„„„9
十二、结论„„„„„„„„„„„„„„„„„„„„„„„„10
关于八戒生态猪场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一、项目摘要
八戒生态猪养殖生产合作社座落在上饶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董团乡中魏村,本项目计划生产规模为饲养100头能繁母猪、400头肉猪的生态型养猪场。拟总投资113万元,年均利润50.1万元。
二、项目建设背景、目的和依据
随着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对肉食品的需求量将会越来越大,在我们这个肉食品结构中传统上以猪肉为主的国度,猪肉消费总量日益增加,消费结构不断改善,安全、生态、绿色优质瘦肉型猪肉的销售是将愈益呈现更大的市场空间,我国优质肉猪生产和整个养猪业将迎来全面发展的黄金时期。当前,由于受饲料成本、疫病等影响和农副产品价格的影响,国内市场猪肉价格起伏不定,导致大量的农村养猪户减少了猪的存栏数量,猪肉市场在未来一段时间里将会出现供给小于需求的局面,同时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的猪场建设不但能够降低养猪成本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养殖户的抗风险能力,将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本项目建立的生态猪场,将强调生物链建立,废弃资源循环利用,以环境友好和产品安全为目标,采取统一规划、统一防疫、统一标准、统一治污、统一管理,全面实现标准化管理、生态化养殖、产业化经营、企业化运作、市场化发展模式,向社会提供安全、优质、绿色的畜禽产品,保障人民群众食肉安全。该项目符合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国内政策导向和市场需求,项目建成将具有极大经济效益和显著社会效益。
1、建设标准、规范、生态猪场符合当前我国养猪业业发展趋势,畜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点产业、优势产业和主攻的产业。是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手段。当前,随着规模化饲养比例稳步提高,养猪业生产已逐步由农户散养向规模化、集约化养殖转变,畜产品生产方式已由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畜产品消费由消费型进入追求质量安全阶段。因此,如何抢抓机遇乘势而上,采取有效措施,建设生态生态猪场,走节约型、无污染的循环经济模式和依靠科技进步的内涵式增长之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使畜牧业,特别是生态养猪业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民增收致富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则是当前政府和我们广大投资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的生态猪场将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将饲养区与自然区交叉和溶合,依据循环经济理念和畜牧业生态学原理设计建设的一种新型养猪业业组织形态,它具有资金集中投入、展示高新技术、实现人畜分离、实行集约管理、生态环境良好、畜禽产品优质、经济效益显著等特点,是集繁育、养殖、试验示范、技术培训等功能于一体的标准化现代化生猪生产基地,因此,将具有极佳的发展前景。
2、生态猪场的建设符合政策导向,满足政策要求。近几年,政府部门在“多予、少取、放活”原则基础上,在畜牧生产用地、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银行贷款、政府补贴、良种畜禽饲养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有力地促进了养猪业发展。特别是在10年来,由于饲料原料价格上涨、疫病威胁日益加大,市场生猪供应日趋紧张,CPI指标(特别是农副产品指数)长期高位运行,引起了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胡锦涛总书记也多次指示,要求“发展生猪生产、稳定市场供应”。并出台了能繁母猪饲养、生猪良种繁育、生猪保险、疫苗补助、对新、扩建生态猪场建设补助政策和生猪生产调运大县的奖励措施。2010年中央财政安排奖励资金30亿元,专项用于发展生猪生产和产业化经营。奖励资金按照“引导生产、多调多奖、直拨到县、专项使用”的原则,依据生猪调出量、出栏量和存栏量权重分别为50%、25%、25%进行测算,2010年奖励县数362个。2011年中央继续实施生猪调出大县奖励。主要用于生猪养殖场(户)的猪舍改造、良种引进、防疫管理、粪污处理和贷款贴息等;扶持生猪产业化骨干企业整合产业链,引导产销衔接,提高生猪的产量和质量。
3、项目产品社会需求巨大,市场前景广阔,经济效益显著。中国是一个生猪生产大国,同时也是猪肉及其制品消费大国。中国人均猪肉消费量也从1990年的20公斤上升到2009年的39.6公斤。目前,我国高收入人群中每天人猪肉均消费水平已经分别达到100~150克。而农民年人均猪肉消费不足20千克。虽然短时间内我国居民很难达到高收入人群的消费水平,但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二元消费结构下农村居民人均猪肉消费量将逐步提高,将是推动我国猪肉消费量增长最主要的因素。
三、未来生猪市场预测
我国养猪历史悠久,品种资源丰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养猪生产发生了很大变化,不少地区的养猪生产,已由过去的自给或半自给的分散型,传统家庭副业生产逐步向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方向发展。这为改变人民群众的食品结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就目前国内的生猪饲养结构及生产水平来看,仍然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是目前我国的养猪结构仍以农户散养和小规模化饲养为主,市场稳定和供应能力偏弱。据统计,目前,我国规模养猪增势趋缓,农户养猪仍占多数,由于小养殖户饲养的品种落后、技术落后、饲养条件差,抵抗市场风险和疫情风险的能力非常差。
再次,目前国内生猪存栏仍然不足,养猪业仍处于高盈利区。今年政府给了养猪业大力支持,引种的、扩群的也很多,但由于生猪生产周期长、饲养技术要求高和资金投入需求大的影响,很难在短时间内改变猪肉紧缺的现状,在未来两年内生猪市场行情不会大幅度下跌。
第三,未来我国养猪业市场变动将越来越小,行情会越来越稳定,随着国家宏观政策调控力度加大,生猪规模化、良种化的进程加快和养殖结构逐渐转型,生猪市场将越来越稳定,猪价涨跌幅度将越来越小,周期也会越来越短,养猪业将慢慢进入稳定利润时期。优质、高效、安全猪肉和猪肉制品仍将是国内消费主流,以后我国的养猪业必将走向规模化、大型化,朝着优质、高效、安全的目标发展。
四、项目风险分析
任何投资项目都存在风险,特别是养殖,因为它涉及很多方面因素,受很多条件影响。在资金投入上。首先要涉及到的是基本建设投入、污染治理投入、防疫设施投入和猪群投入,且因猪群生长周期较长(一般6个月左右),一年之内很难见效益。在市场风险上。养猪业市场风险较大,首先是目前生猪价格波动仍然较大,直接影响经济效益;再次是饲养成本包括人工成本、饲料等生产资料成本涨价影响。最后是疫病风险,特别是重大传染病风险,将对养猪业构成毁灭性打击。所有这些,只要我们提高生产水平,降低生产风险,从饲养工艺和防疫灭病两方面入手,不断提高母猪繁殖率、饲料利用率,采取综合措施,降低发病率、死亡率;同时加强核算,提高集约化管理水平,加强环保配套,全面应用生态养殖,将极大降低各种风险,提高经济效益。
五、项目建设的地点及范围
1、项目建设的地点:上饶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董团乡中魏村,以租用土地为基础,通过平整、硬化和水利建设等成为基地。
2、项目区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上饶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江西省东北部,原属上饶县境内,信江上游,北纬27°58′-28°50′、东经117°41′-118°14′。东邻上饶市信州区、玉山县、广丰县,南连福建省浦城县、武夷山市,西接铅山县、横峰县,北界德兴市。上饶县南北长132千米,东西宽45千米,总面积2240平方千米,其中城区面积10.9平方千米。总人口71.57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6.95万人;城区
人口8.8万人。
改革开放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上饶县的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足发展。“十五”期间,全县GDP增长126%,年均增长14.8%;财政总收入增长158.7%,年均增长20.9%;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62%,年均增长53.1%;共引进县外资金76.66亿元,引进项目945个;工业增加值增长202.3%,年均增长23.5%
上饶县城西明星广场,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70%,年均增长43.75%;工业主导地位更趋明显,已初步形成有色金属、机械制造、服装鞋业、新型能源(新型材料)四大工业支柱产业。2006年,该县以跻身全省工业经济强县为目标,大力弘扬“愚公移山、开明开放、自强不息、勇立潮头”的上饶县精神、全力实施“主攻工业、扩大开放、发展城镇、新农村建设、和谐平安”五大战略,强力唱响“上海的浦东、上饶的城西”主旋律,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全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37.99亿元,增长18.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5.46亿元,增长18.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亿元,增长17%;财政总收入首次突破了3亿元大关,达到3.27亿元,同比增长24.6%;实现工业总产值48.12亿元,增长29.9%;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108元,增长7.2%。
六、项目生产工艺技术方案
生态型猪场的建设,我们将主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技术工作:
1、良种繁育以长白为基本猪种,采用自繁自养及市场销售相结合的方式,保持猪场内饲养能繁母猪100头,饲养肉猪400头。
2、改善饲养环境。采用先进的猪舍建筑结构、材料,以及有利
于提高生猪生育成绩和饲料报酬的新工艺新设备。①配种舍。为半漏缝地面,全部使用铁制定位栏,设自动饮水器,装壁扇。②分娩舍。实施全漏缝高位床栏舍,有母子舍及仔猪补料槽,采用自动饮水器,装电热板,用于冬季保暖。③育成舍。采用舍内水泥地面饲养,采用自动饮水器。
3、实行全进全出饲养模式。各区域配有专门化猪舍、设备和生产管理人员。
4、立体的防疫技术、设备和药物。真正建立起以预防为主的生物安全机制,配以先进的设备和药物,实施严格的免疫程序,并采取隔离、消毒、免疫和无害化处理等配套的综合防疫措施和规章制度。
5、全价饲料的使用。饲料消耗在养猪成本中占70-80%;优化的饲料配方,是降低饲料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
6、科学管理。项目建立后将使实施动态管理,制订各项规章制度,以便于取得更大的经济利益。
七、项目建设的具体内容
1、根据我国目前实际情况和现有生产水平,考虑场地占地面积和能容纳生猪数量,我们对饲养400头肉猪及100余头能繁母猪实行工厂化生产管理方式,采用先进饲养工艺和技术,其设计的生产性能参数选择为:平均每头母猪年生产2窝,平均每窝产活仔10头,100头母猪年出栏仔猪2000头左右。
2、猪舍及饲料加工房建设。用于养猪场所,生产、储存猪场所需全部饲料、预混料和添加剂,总建筑面积约1000平方米,投资20余
万元,同时购置饲料加工机一个投资3500元。
八、项目土地规划和环境保护
1、本项目计划用地2亩,均是山地非耕地,不涉及农保田,本村农民同意以租赁形式供养殖使用。城乡建设规划无其他项目,属农业用地性质。
2、为方便养猪场生产生活用水特建设蓄水池一个,能蓄水30多立方,投资15000元。
九、项目投资估算
八戒生态猪养殖生产合作社总需投入资金为113万元。当合作社运行后,每年平均可以出2-2.5栏猪。由于初期建设猪舍,采购猪种,食料等物资已投入资金数目较大,需申请启动资金,当第一栏猪出栏后,猪场便可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
1、固定资产部分50万元,其中母猪100头(每头1000元左右)计10万元,肉猪400头(每头400元左右)计16万元,猪舍及饲料加工房20万元,水电设备(包括水池、饲料加工机等)4万元。
2、流动资金为63万元(第一栏猪所需费用,每栏猪周期约5个月):其中母猪饲料费(每头1600元左右)计16万元,肉猪饲料费(每头800元左右)计32万元,4个饲养员人工费(每人2500元/月)计5万元,其他药品、防护、维修、场地租用费等计10万元。
十、资金筹措计划
1、合作社自筹资金60万元,、2、申请国家、省、市项目配套扶持资金53万元。
十一、项目经济评价
1、合作社养猪生产成本
按现行价格估算成本及分析项目建成后,常年饲养肉猪400头,饲养种猪106头(其中能繁母猪100头,公猪6头)。每头猪日需配合精料2.5公斤(每公斤3元),防疫、消毒、售药费25元/年,年均每头猪生产成本为2725元,500头猪的年生产成本为98.1万元。
每头断奶小猪4斤教槽料,合计24元,每头断奶小猪15斤保育料,配方玉米60斤,浓缩料40斤,每头为40元,共计每头小猪的饲养成本为64元,2000头仔猪的总成本为12.8万元。
四位饲养员,每人2500元/月,人工费用一年共计12万元。其他费用包括,水电费,维修费,机械费,场地租用费等共计15万元。年成本合计:137.9万元
2、产品销售收入
① 每头能繁母猪(100头繁殖群)年产2窝,每窝平均产活仔10头,年产商品仔猪2000头,每头按300元算,年销售收入60万元。
② 猪场每年养2栏肉猪,共计出栏800头肉猪,每头肉猪按1600元,年销售收入128万元。年收入合计:188万
3、年生产利润
该项目建成投入生产后,年生产总值188万元,生产总成本137.9万元,年利润50.1万元左右。
十二、结论
项目建成后,每年饲养能繁母猪100头,生产出栏肉猪800头,以及仔猪2000头将为繁荣市场、提高人民经济收入和增加养殖户收入起到积极作用。由于生猪市场将越来越稳定,猪价涨跌幅度将越来越小,周期也会越来越短,养猪业将慢慢进入稳定利润时期。优质、高效、安全猪肉和猪肉制品仍将是国内消费主流,以后我国的养猪业必将走向规模化、大型化,朝着优质、高效、安全的目标发展。因此本项目从经济、技术、管理、市场及社会效益方面论证是可行的。
2012年1月26日
第五篇:生态养猪可行性研究报告
项目名称:八戒生态猪养殖生产合作社 项目名称:八戒生态猪养殖生产合作社 生态猪 项目地点:上饶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董团乡中魏村
项目负责人:何晔青
投资预算:113 万元
目 录
一、项目摘要…………………………………………………………1
二、项目建设背景、目的与依据………………………………………1
三、未来生猪市场预测………………………………………………4
四、项目风险分析………………………………………………………5
五、项目建设的地点及范围…………………………………………5
六、项目生产工艺技术方案…………………………………………6
七、项目建设的具体内容……………………………………………7
八、项目土地规划和环境保护…………………………………………8
九、项目投资估算………………………………………………………8
十、资金筹措计划………………………………………………………9
十一、项目经济评价……………………………………………………9
十二、结论………………………………………………………………10
关于八戒生态猪场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关于八戒生态猪场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八戒
一、项目摘要 八戒生态猪养殖生产合作社座落在上饶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董团乡 中魏村,本项目计划生产规模为饲养 100 头能繁母猪、400 头肉猪的 生态型养猪场。拟总投资 113 万元,年均利润 50.1 万元。
二、项目建设背景、目的和依据 项目建设背景、项目建设背景 随着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对肉食品的需 求量将会越来越大,在我们这个肉食品结构中传统上以猪肉为主的国 度,猪肉消费总量日益增加,消费结构不断改善,安全、生态、绿色 优质瘦肉型猪肉的销售是将愈益呈现更大的市场空间,我国优质肉猪 生产和整个养猪业将迎来全面发展的黄金时期。当前,由于受饲料成 本、疫病等影响和农副产品价格的影响,国内市场猪肉价格起伏不定,导致大量的农村养猪户减少了猪的存栏数量,猪肉市场在未来一段时 间里将会出现供给小于需求的局面,同时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的 猪场建设不但能够降低养猪成本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养殖户的抗风险 能力,将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本项目建立的生态猪场,将强调生物链建立,废弃资源循环利用,以环境友好和产品安全为目 标,采取统一规划、统一防疫、统一标准、统一治污、统一管理,全 面实现标准化管理、生态化养殖、产业化经营、企业化运作、市场化 发展模式,向社会提供安全、优质、绿色的畜禽产品,保障人民群众 食肉安全。该项目符合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国内政策导向和市场需求,项目建成将具有极大经济效益和显著社会效益。
1、建设标准、规范、生态猪场符合当前我国养猪业业发展趋势,畜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点 产业、优势产业和主攻的产业。是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全面建 设小康社会的主要手段。当前,随着规模化饲养比例稳步提高,养猪 业生产已逐步由农户散养向规模化、集约化养殖转变,畜产品生产方 式已由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畜产品消费由消费型进入追求 质量安全阶段。因此,如何抢抓机遇乘势而上,采取有效措施,建设 生态生态猪场,走节约型、无污染的循环经济模式和依靠科技进步的 内涵式增长之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使畜牧业,特别是生态养猪 业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民增收致富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则是当 前政府和我们广大投资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的生态猪场将结 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将饲养区与自然区交叉和溶合,依据循环经济 理念和畜牧业生态学原理设计建设的一种新型养猪业业组织形态,它
具有资金集中投入、展示高新技术、实现人畜分离、实行集约管理、生态环境良好、畜禽产品优质、经济效益显著等特点,是集繁育、养 殖、试验示范、技术培训等功能于一体的标准化现代化生猪生产基地,因此,将具有极佳的发展前景。
2、生态猪场的建设符合政策导向,满足政策要求。近几年,政府 部门在“多予、少取、放活”原则基础上,在畜牧生产用地、农业基 础设施建设、银行贷款、政府补贴、良种畜禽饲养等方面制定了一系 列强农惠农政策,有力地促进了养猪业发展。特别是在 10 年来,由 于饲料原料价格上涨、疫病威胁日益加大,市场生猪供应日趋紧张,CPI 指标(特别是农副产品指数)长期高位运行,引起了中央、国务 院的高度重视,胡锦涛总书记也多次指示,要求“发展生猪生产、稳 定市场供应”。并出台了能繁母猪饲养、生猪良种繁育、生猪保险、疫苗补助、对新、扩建生态猪场建设补助政策和生猪生产调运大县的 奖励措施。2010 年中央财政安排奖励资金 30 亿元,专项用于发展生 猪生产和产业化经营。奖励资金按照“引导生产、多调多奖、直拨到 县、专项使用”的原则,依据生猪调出量、出栏量和存栏量权重分别 为 50%、25%、25%进行测算,2010 年奖励县数 362 个。2011 年中 央继续实施生猪调出大县奖励。主要用于生猪养殖场(户)的猪舍改 造、良种引进、防疫管理、粪污处理和贷款贴息等;扶持生猪产业化 骨干企业整合产业链,引导产销衔接,提高生猪的产量和质量。
3、项目产品社会需求巨大,市场前景广阔,经济效益显著。中国 是一个生猪生产大国,同时也是猪肉及其制品消费大国。中国人均猪 肉消费量也从 1990 年的 20 公斤上升到 2009 年的 39.6 公斤。目前,我国高收入人群中每天人猪肉均消费水平已经分别达到 100~150 克。而农民年人均猪肉消费不足 20 千克。虽然短时间内我国居民很难达 到高收入人群的消费水平,但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二元消费 结构下农村居民人均猪肉消费量将逐步提高,将是推动我国猪肉消费 量增长最主要的因素。
三、未来生猪市场预测 我国养猪历史悠久,品种资源丰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养猪 生产发生了很大变化,不少地区的养猪生产,已由过去的自给或半自 给的分散型,传统家庭副业生产逐步向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商 品化生产方向发展。这为改变人民群众的食品结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就目前国内的生猪饲养结构及生产水平来 看,仍然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一是目前我国的养猪结构仍以农户散养和小规模化饲养为主,市 场稳定和供应能力偏弱。据统计,目前,我国规模养猪增势趋缓,农 户养猪仍占多数,由于小养殖户饲养的品种落后、技术落后、饲养条 件差,抵抗市场风险和疫情风险的能力非常差。再次,目前国内生猪存栏仍然不足,养猪业仍处于高盈利区。今 年政府给了养猪业大力支持,引种的、扩群的也很多,但由于生猪生 产周期长、饲养技术要求高和资金投入需求大的影响,很难在短时间 内改变猪肉紧缺的现状,在未来两年内生猪市场行情不会大幅度下 跌。第三,未来我国养猪业市场变动将越来越小,行情会越来越稳定,随着国家宏观政策调控力度加大,生猪规模化、良种化的进程加快和 养殖结构逐渐转型,生猪市场将越来越稳定,猪价涨跌幅度将越来越 小,周期也会越来越短,养猪业将慢慢进入稳定利润时期。优质、高 效、安全猪肉和猪肉制品仍将是国内消费主流,以后我国的养猪业必 将走向规模化、大型化,朝着优质、高效、安全的目标发展。
四、项目风险分析 任何投资项目都存在风险,特别是养殖,因为它涉及很多方面因 素,受很多条件影响。在资金投入上。首先要涉及到的是基本建设投 入、污染治理投入、防疫设施投入和猪群投入,且因猪群生长周期较 长(一般 6 个月左右),一年之内很难见效益。在市场风险上。养猪 业市场风险较大,首先是目前生猪价格波动仍然较大,直接影响经济 效
益; 再次是饲养成本包括人工成本、饲料等生产资料成本涨价影响。最后是疫病风险,特别是重大传染病风险,将对养猪业构成毁灭性打 击。所有这些,只要我们提高生产水平,降低生产风险,从饲养工艺 和防疫灭病两方面入手,不断提高母猪繁殖率、饲料利用率,采取综 合措施,降低发病率、死亡率; 同时加强核算,提高集约化管理水平,加强环保配套,全面应用生态养殖,将极大降低各种风险,提高经济 效益。
五、项目建设的地点及范围
1、项目建设的地点:上饶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董团乡中魏村,以租 用土地为基础,通过平整、硬化和水利建设等成为基地。
2、项目区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上饶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江 西省东北部,原属上饶县境内,信江上游,北纬 27°58′-28°50′、东经 117°41′-118°14′。东邻上饶市信州区、玉山县、广丰县,南连福建省 浦城县、武夷山市,西接铅山县、横峰县,北界德兴市。上饶县南北 长 132 千米,东西宽 45 千米,总面积 2240平方千米,其中城区面积 10.9平方千米。总人口 71.57 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 6.95 万人;城区
人口 8.8 万人。改革开放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上饶县的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足 发展。“十五”期间,全县 GDP 增长 126%,年均增长 14.8%;财政总 收入增长 158.7%,年均增长 20.9%;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762%,年均增长 53.1%;共引进县外资金 76.66 亿元,引进项目 945 个;工 业增加值增长 202.3%,年均增长 23.5% 上饶县城西明星广场,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 470%,年均增长 43.75%;工业主导 地位更趋明显,已初步形成有色金属、机械制造、服装鞋业、新型能 源(新型材料)四大工业支柱产业。2006 年,该县以跻身全省工业 经济强县为目标,大力弘扬“愚公移山、开明开放、自强不息、勇立 潮头”的上饶县精神、全力实施“主攻工业、扩大开放、发展城镇、新 农村建设、和谐平安”五大战略,强力唱响“上海的浦东、上饶的城西” 主旋律,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全年完成国内生产总 值 37.99 亿元,增长 18.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25.46 亿元,增长 18.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1 亿元,增长 17%;财政总收入首次突 破了 3 亿元大关,达到 3.27 亿元,同比增长 24.6%;实现工业总产值 48.12 亿元,增长 29.9%;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3108 元,增长 7.2%。
六、项目生产工艺技术方案 生态型猪场的建设,我们将主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技术工作:
1、良种繁育以长白为基本猪种,采用自繁自养及市场销售相结 合的方式,保持猪场内饲养能繁母猪 100 头,饲养肉猪 400 头。
2、改善饲养环境。采用先进的猪舍建筑结构、材料,以及有利
于提高生猪生育成绩和饲料报酬的新工艺新设备。①配种舍。为半 漏缝地面,全部使用铁制定位栏,设自动饮水器,装壁扇。②分娩 舍。实施全漏缝高位床栏舍,有母子舍及仔猪补料槽,采用自动饮水 器,装电热板,用于冬季保暖。③育成舍。采用舍内水泥地面饲养,采用自动饮水器。
3、实行全进全出饲养模式。各区域配有专门化猪舍、设备和生 产管理人员。
4、立体的防疫技术、设备和药物。真正建立起以预防为主的生 物安全机制,配以先进的设备和药物,实施严格的免疫程序,并采取 隔离、消毒、免疫和无害化处理等配套的综合防疫措施和规章制度。
5、全价饲料的使用。饲料消耗在养猪成本中占 70-80%;优化的 饲料配方,是降低饲料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
6、科学管理。项目建立后将使实施动态管理,制订各项规章制 度,以便于取得更大的经济利益。
七、项目建设的具体内容
1、根据我国目前实际情况和现有生产水平,考虑场地占地面积和 能容纳生猪数量,我们对饲养 400 头肉猪及 100 余头能繁母猪实行工 厂化生产管理方式,采用先进饲养工艺和技术,其设计的生产性能参 数选择为:平均 每头母猪年生产 2 窝,平均每窝产活仔 10 头,100 头母猪年出栏仔猪 2000 头左右。
2、猪舍及饲料加工房建设。用于养猪场所,生产、储存猪场所需 全部饲料、预混料和添加剂,总建筑面积约 1000平方米,投资 20 余
万元,同时购置饲料加工机一个投资 3500 元。
八、项目土地规划和环境保护
1、本项目计划用地 2 亩,均是山地非耕地,不涉及农保田,本村 农民同意以租赁形式供养殖使用。城乡建设规划无其他项目,属农业 用地性质。
2、为方便养猪场生产生活用水特建设蓄水池一个,能蓄水 30 多 立方,投资 15000 元。
九、项目投资估算 项目投资估算 八戒生态猪养殖生产合作社总需投入资金为 113 万元。当合作社 运行后,每年平均可以出 2-2.5 栏猪。由于初期建设猪舍,采购猪种,食料等物资已投入资金数目较大,需申请启动资金,当第一栏猪出栏 后,猪场便可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
1、固定资产部分 50 万元,其中母猪 100 头(每头 1000 元左右)计 10 万元,肉猪 400 头(每头 400 元左右)计 16 万元,猪舍及饲料 加工房 20 万元,水电设备(包括水池、饲料加工机等)4 万元。
2、流动资金为 63 万元(第一栏猪所需费用,每栏猪周期约 5 个 月):其中母猪饲料费(每头 1600 元左右)计 16 万元,肉猪饲料费(每头 800 元左右)计 32 万元,4 个饲养员人工费(每人 2500 元/ 月)计 5 万元,其他药品、防护、维修、场地租用费等计 10 万元。8
十、资金筹措计划
1、合作社自筹资金 60 万元,、2、申请国家、省、市项目配套扶持资金 53 万元。十一、十一、项目经济评价
1、合作社养猪生产成本 按现行价格估算成本及分析项目建成后,常年饲养肉猪 400 头,饲养种猪 106 头(其中能繁母猪 100 头,公猪 6 头)。每头猪日需配 合精料 2.5 公斤(每公斤 3 元),防疫、消毒、售药费 25 元/年,年均 每头猪生产成本为 2725 元,500 头猪的年生产成本为 98.1 万元。每头断奶小猪 4 斤教槽料,合计 24 元,每头断奶小猪 15 斤保育 料,配方玉米 60 斤,浓缩料 40 斤,每头为 40 元,共计每头小猪的 饲养成本为 64 元,2000 头仔猪的总成本为 12.8 万元。四位饲养员,每人 2500 元/月,人工费用一年共计 12 万元。其他 费用包括,水电费,维修费,机械费,场地租用费等共计 15 万元。年成本合计: 年成本合计:137.9 万元
2、产品销售收入 ① 每头能繁母猪(100 头繁殖群)年产 2 窝,每窝平均产活仔 10 头,年产商品仔猪 2000 头,每头按 300 元算,年销售收入 60 万 元。② 猪场每年养 2 栏肉猪,共计出栏 800 头肉猪,每头肉猪按 1600 元,年销售收入 128 万元。年收入合计:188 万 年收入合计:
93、年生产利润 该项目建成投入生产后,年生产总值 188 万元,生产总成本 137.9 万元,年利润 50.1 万元左右。十二、十二、结论 项目建成后,每年饲养能繁母猪 100 头,生产出栏肉猪 800 头,以及仔猪 2000 头将为繁荣市场、提高人民经济收入和增加养殖户收 入起到积极作用。由于生猪市场将越来越稳定,猪价涨跌幅度将越来 越小,周期也会越来越短,养猪业将慢慢进入稳定利润时期。优质、高效、安全猪肉和猪肉制品仍将是国内消费主流,以后我国的养猪业 必将走向规模化、大型化,朝着优质、高效、安全的目标发展。因此 本项目从经济、技术、管理、市场及社会效益方面论证是可行的。
2012 年 1 月 26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