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中国电信江苏公司农村FTTH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

时间:2019-05-12 19:24: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印发中国电信江苏公司农村FTTH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印发中国电信江苏公司农村FTTH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

第一篇:关于印发中国电信江苏公司农村FTTH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

中电信苏计建〔2012〕4号

关于印发中国电信江苏公司农村FTTH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

各市分公司:

我省农村宽带业务发展迅速,用户数增长较快,逐渐出现高带宽接入需求。为更好地支撑农村宽带业务发展、大幅提升网络能力、保持农村竞争优势、深入推进网络转型,省公司经过认真调研和实地考察,多次组织地市公司讨论农村FTTH发展策略,在总结各地市公司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中国电信江苏公司农村FTTH建设指导意见》,以明确农村FTTH建设目标、发展思路和建设模式。

现将本指导意见下发给各市分公司,请各市分公司认真研究,结合本地市实际制定具体落实措施。

(图章注释计划建设部2012-1-20 9:14:33空白)

二〇一二年一月十九日

中国电信江苏公司农村FTTH建设指导意见

近几年江苏农村宽带业务发展迅速,农村宽带用户数增长较快,逐渐出现高带宽应用需求,但宽带接入网络仍然是以铜缆网为主,存在着偷盗严重、铜缆质量逐步下降等问题,已经不适应未来农村业务发展的需要。为更好地支撑农村宽带业务发展、大幅提升网络能力、保持竞争优势、深入推进网络转型,农村接入网应进行FTTH 改造,现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农村FTTH 建设目标和总体思路

(一)为达到20M 以上带宽覆盖目标,满足IPTV 等高带宽业务发展的需要,我省农村宽带接入网应以FTTH 为最终目标。各地市应结合网格化建设做好农村ODN 网络规划,根据业务发展情况合理制订ODN 建设计划。2012 年实现苏南乡镇FTTH(O)覆盖率50%,苏中30%,苏北20%,力争在2013 年实现乡镇小区和苏南等发达农村FTTH 全覆盖,“十二五”末实现全省农村FTTH 全覆盖。

(二)农村FTTH 建设应采取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方式,积极稳妥地发展农村宽带网络。农村FTTH 改造应按区域分片改造,改造顺序需考虑乡镇和自然村的差异,苏南、苏中和苏北的地区差异,市场竞争激烈程度的差异,结合当年投资额度,合理制定覆盖计划。

(三)改造区域和改造方式应综合考虑市场、维护的需求和投资效益之间的平衡。铜缆长度超过1500 米以及铜缆质量较差、整治费用高的区域应采用FTTH 方式改造一步到位。已经采用FTTN(或FTTB)改造过的区域,如能够满足用户带宽需求的,应暂缓FTTH 改造;如高带宽业务需求多、竞争激烈需要进行二次改造的,应进行FTTH 改造。

考虑到FTTH 建成后并不能在短期内完成全部电信用户的迁移,从而无法实现铜缆退网,因此在铜缆偷盗严重区域也可先采用FTTN 改造,主动退出主干电缆,待高带宽业务需求较多时,再进行FTTH改造,FTTN 节点应尽量使用一体化机房。已有明确开发计划和拆迁计划的区域暂不进行FTTH 改造。

(四)农村ODN 应自上而下分层建设,先进行OLT 网格内主干光缆的规划建设,实现主干光缆到行政村和自然村,再根据业务发展需要以光配线网格为单位,分区域建设配线光缆,放装用户时布放用户引入光缆。

(五)农村FTTH 光缆网建设时,应充分利用现有农话杆路、管道、室外机柜等资源,按地理环境选择合适的配套器材,以达到降低工程造价的目的。

二、农村FTTH 建设模式

本指导意见中的农村是相对城镇而言,是指住户以自然村或组的形式散落居住,住宅密度相对较低的地理范围。对于发达地区的乡镇、新农村集居地的FTTH 建设,可参照城市FTTH 建设方案。

(一)分光方式的选择

相对城市住宅小区而言,农村用户密度偏低,应主要采用二级分光方式。

(二)一级分光点设置

从经济性的角度出发,一级分光点的设置应尽量靠近用户,设置于覆盖区域的中心位置。由于农村用户以自然村(或组)的形式分布,单个自然村用户较少,在几十户到两三百户之间,自然村之间距离相对较远,因此一级分光点宜分布设置。分布设置的单个一级分光点覆 盖用户相对较少,不宜设置大容量光交接箱,容量应考虑后期扩容需求。小容量光交接箱或分光分纤箱优先安装于电杆或墙面,安装位置应在安全高度以上。

(三)二级分光点设置

二级分光器端口容量应考虑农村宽带市场用户发展现状和未来几年的发展趋势,合理设置。苏南一般为覆盖用户数的60%左右,苏中、苏北一般为覆盖用户数的40%左右,乡镇区域的配置比例应高于普通村庄。为避免长距离敷设大芯数配线光缆,二级分光点应分布设 置,不宜再下挂分纤箱。二级分光点应靠近用户,建议设置在电话皮线下线集中的电杆上,以减少放装时蝶形引入光缆的布放长度,蝶形引入光缆布放长度不宜超过200 米。

1、乡镇

农村乡镇以多层住宅和沿街商铺为主,用户一般沿街道两侧成条型分布。用户蝶形引入光缆无法频繁跨越街道,因此二级分光点应在街道两侧分别设置,覆盖半径不超过100 米(2 个杆位或一个管道段长)。根据100 米范围内覆盖住户数,计算二级分光器分光比,一般可选1:16 或1:8。

2、自然村

自然村用户分散,密度较低,二级分光点的覆盖半径不超过150 米(3 个杆档),零星用户蝶形引入光缆可适当延长,但不宜超过200 米。根据150 米范围内覆盖住户数,计算二级分光器分光比,一般可选1:8,特别稀疏的边远区域,二级分光比可选1:4。

3、光缆

为到达降低造价、快速响应市场的目的,主干光缆应有完整规划,纤芯数量应按照终期容量设计,必要时在关键位置余留,避免同一路由短期内重复施工。

一、二级分光点之间的配线光缆应根据条件利用架空杆路或墙壁敷设,每个二级分光点应分配2 芯纤芯,一芯主用,一芯备用。为减少光纤的熔接次数,可利用分光分纤箱作接头设施,配线光缆纤芯采用掏接的方式分纤,将本箱体内需要成端的纤芯开断与尾纤熔接,其余纤芯不开断,盘绕在熔纤盘内。

三、接入设备的选用

GPON 设备相比于EPON,具有接入距离长、可支持的分光比大、下行速率高等优势,比EPON 更加适合农村接入场景,因此农村FTTH 建设应优先选用GPON 设备。ODN 总分光比为1:64 时,CLASS B+、CLASS C 和CLASS C+光模块建议覆盖半径分别为5 公里、10 公里和15 公里。总分光比为1:128 时,应选用CLASS C+光模块,且覆盖半径不宜超过5 公里。对于已经用EPON 覆盖的OLT 网格,以自然村或组为单位,进一步细分光配线网格,将尚未接入到EPON OLT的光配线网格接入到GPON OLT,同一光配线网格GPON EPON 不应交叉覆盖。各OLT接入局点视机房条件,尽量新增独立的GPON OLT设备用于网格内的FTTH 覆盖。

四、ODN 器材

农村ODN 建设选用的器材应符合集团公司和省公司制定的相关标准和规范。分光分纤箱由于在农村大多采用抱杆或壁挂的方式安装于室外,必须采用室外型分光分纤箱,并且光缆采用下进线方式进入分光分纤箱。为降低线路衰耗,减少熔接次数,宜选用旁纤型分光分纤箱。

一二级分光器间的配线光缆可采用2 芯一束的层绞式光缆,以方便纤芯掏接。自承式蝶形引入光缆自承件可用“隔电子+二线钢担”方式终结和中间固定。

抄送:市场部、公众客户部、网络运行维护部。

会签部门:网络运行维护部, 市场部。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分公司综合办公室 2012年1月19日印发

第二篇:中国电信江苏公司网络发展指导意见(2016版)

中国电信江苏公司网络发展指导意见

(2016版)

2016年2月

目 录

第一章 第二章 前言.......................................................4 基础网.....................................................7

一、有线接入网.......................................................7

二、IP网............................................................11

三、传输网..........................................................19

四、核心网..........................................................26

五、基础设施........................................................28

六、节能减排........................................................34 第三章

业务网....................................................37

第一章 前言

2016年是国家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决胜全面小康的开局之年,同时信息通信业正处于新的历史起点,面临新的历史使命和重要战略机遇。2016年江苏公司将继续围绕有效益规模发展主题,努力实现收入增长和市场份额双提升、经营发展和转型创新双丰收。

2016年国家将继续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国家大数据战略、“互联网+”行动计划,拓展网络经济空间,促进信息通信业和经济社会的融合发展,这都为网络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江苏电信网络发展工作应继续按照“新三者”战略和“一去两化”要求,重点关注以下网络发展趋势:固定网向高速光网时代的演进、4G网加速建设为未来5G网络的发展奠定基础、SDN/NFV技术逐步开始从数据中心走向广域网、物联网全球生态系统的加速构建以及工业互联网引领的全球新产业变革等。

江苏电信网络发展工作应继续围绕“规模发展、转型升级、变革创新、提质增效”,以三百兆建设工作为中心,用互联网思维促进基础网络升级转型,构建集约开放业务平台,为公司的经营、发展、转型奠定网络基础和竞争优势,支撑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2016年各专业网络发展建设的重点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础网

有线接入网:响应国务院《“宽带中国”战略及实施方案》和中国电信“百年电信,百兆中国”的战略目标,落实“互联网+”行动计划,完 — 4 — 善全光网络建设、全力发展业务、积极推进网络转型。

2016年持续保持光网全覆盖,优先保证政企覆盖,农村和城市随市场需求进行加厚覆盖。

聚焦“完善光网建设、网络提速升级、铜缆用户迁改”三项重点工作;排查需求、摸清家底,按照业务发展的需求安排光网项目,实现效率、效益双提升;结合高带宽业务发展方向,注重有线接入网络技术演进方向研究。

IP网:助推“百年电信、百兆中国”宽带发展战略,着力提升端到端运营能力;加强安全体系建设,提升网络信息安全水平;注重新技术研究和应用,加快推进网络的互联网化转型。以IDC为中心建网,基于流量流向进一步优化IDC网络架构,提升IDC业务灵活调度能力;坚持业务发展和网络演进双驱动,提前布局规划,做好与接入网、传输等专业的衔接,有序推进IP网络的升级换代,支持百兆宽带、4K高清视频业务普及。

传输网:光缆网进一步完善架构,一二干协同,兼顾本地网,做好共建共享;省干传输网持续优化网络结构,纳入IDC核心节点,形成B.A.T类和IDC业务的快速响应能力;本地网传输网加强与IP、接入专业的协同,确保传输承载能力,节资增效。

核心网:持续实施PSTN交换机退网,调整软交换网络定位,逐步形成以IMS为主的核心网络架构。维持现有移动网络架构不变,提高移动核心网的资源利用率;加大LTE核心网建设力度,提升高速移动数据业务承载能力;在集团统一部署下进行VoLTE IMS网络建设,不考虑VoLTE与CDMA之间的切换。信令监测系统进行功能优化和适当扩容,推进各系统

改造以满足全网信令信息共享需求。

电源空调:2016年江苏电信电源空调建设应在确保网络和业务安全可靠运行前提下,进一步优化电源空调系统的配置标准,降低投资、提高效率、实现系统节能降耗、提质增效;在新建及改造扩容项目中,加大推广节能技术的试点及应用。

通信局所及营业厅:加强传统交换设备退网和机房合理规划整合,有效盘活使用机房资源;对建筑结构安全、消防、安防等存在严重隐患的老旧机楼,分批合理改造,消除隐患;全省IDC业务发展及规划需结合业务需求,按不同地市类别划分建设;充分利用现有经营管理和支撑用房满足呼叫坐席需求;营业网点投资主要用于核心商圈房屋购置或新建。

管道:贯彻“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建设方针,注重管道质量把控,采取合适的建设方案,有效控制管道投资。道路管道结合城市道路发展规划建设,合理规划管道建设规模及管群容量,积极推进道路管道共建共享工作;小区管道严格执行驻地网共建共享流程,采用开发商建设模式。

节能减排:合理控制能耗总量;积极落实供电系统的配置优化;深入推进能耗划小工作;规模推广合同能源管理、碳交易等市场化机制降本增效;低效益产品退市等;老旧高耗能设备退网;推进能耗管理、电费管理、动环监控等系统集约化管理;强化移动网络、IDC等重点能耗单元的节能降耗工作。

二、业务网

江苏公司业务网络坚持“一去两化新三者”战略,以集约与开放为重点,持续推进业务网络向集约化、互联网化演进,深入应用“云计算、大 — 6 — 数据、定制化、开源化”技术,逐步形成以云资源池为核心的基础资源布局,打造集约、云化、自动、开放的业务网体系架构。通过与智能管道和IT支撑系统的有效联动,加强对互联网新兴业务及后向经营商业模式的管理支撑,丰富多层次能力开放体系,全力支撑业务的发展。

第二章 基础网

一、有线接入网

(一)建设思路与目标 1.建设思路

完善光网覆盖,由规模推进转向精确化建设;推进网络提速升级,支撑超百兆及4K业务规模发展;支撑全光改造,协同退铜及PSTN交换机退网工作,实现网络转型;继续推广政企融合网关、2+1/2+0终端的规模化应用。

2.建设目标

2016年持续保持光网全覆盖,优先保证政企覆盖,保持商务楼宇光缆通达率100%,农村和城市随市场需求加厚覆盖。

2016年全省各类区域新建光端口260万个,全省FTTH用户净增400万,FTTH末级分光器端口实装率不低于60%;全省实现30%以上网格全光改造。

(二)不同场景的建设策略

应综合考虑不同建设区域的用户密度、业务需求、竞争形势、宽带渗

— 7 — 透率、现有资源等因素,选取合理的接入方式和最优的建设方案,满足“差异化”用户需求,节省建设成本。

城镇小区:梳理目前FTTH覆盖盲点,完善FTTH覆盖;新建小区与开发商同步建设,推进共建共享。

农村改造区域:各类网格按照市场需求、竞争情况、项目投资效益评估高低的排序安排建设;支撑好市场发展,增加覆盖厚度,缩短用户皮线长度,方便装维。

政企用户:优先满足商务楼宇、校园、专业市场光网建设;商务楼宇、专业市场要求光纤建设到楼层,便于商户快速开通。

(三)接入设备建设原则 1.OLT节点部署

OLT节点的部署应继续遵循“大容量、少局所”的原则,控制新建OLT节点数量,新增节点主要部署在新开发区域和少数偏远接入网机房。

2.10G EPON部署

新建住宅FTTH建设优先采用10G EPON进行部署;改造区域做好流量监测预警,PON口流量超过70%的区域及时开展提速升级工作,在原EPON覆盖区域优选10G EPON提速升级,10G EPON OLT优先设置在现有节点机房。

10G EPON OLT选择对称型。3.宽、窄带接入设备

严控LAN设备采购,窄带与DSL设备零采购;结合全光改造工作,加快传统宽窄带设备的缩容退网;依托资源能力与价值实时分析系统,推动 — 8 — 接入网设备调配工作。

加强终端管理,合理控制FTTH终端采净比。按照业务需求精确配置终端,普通用户使用2+1/2+0终端,高端用户可使用4+1终端。

按照集团的部署推进悦me网关的使用。

推进终端用户自购或成本支出,缓解投资压力,释放资产管理风险。

(四)接入光缆建设原则

遵循“总体规划,分步实施,业务优先,重点保障”的原则,在全面推进FTTH建设,支撑普遍“宽带提速”的基础上,优先保障重点竞争区域、重点客户的业务需求。坚持“垂直分层、水平分区”原则,保障光缆网的安全性,并便于后期维护管理。

接入光缆网建设应具有一定的前瞻性,既能够满足当前业务发展需求,更要为今后一段时间内的发展预留足够空间,应统筹家庭客户、政企客户与基站接入的需求,避免重复建设。

接入主干光缆应以“环型/树型+公共纤”的环型拓扑结构为主,以能够提供第二路由保护。住宅FTTH用户的接入光缆应采用传统铜缆网的树型拓扑结构。

对于订单响应的接入光缆应考虑周边的接入需求,在合适位置作适当预留,避免重复建设,提高用户响应速度。

针对FTTH装维过程中皮线光缆入户难、不美观的问题,积极推广使用隐形光缆,提升用户感知。

(五)FTTH提速升级原则 1.提速升级原则

— 9 —(1)遵循“网络技术演进方向和业务发展方向相结合、初期投资和综合成本相结合、整体规划和按需实施相结合”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现有FTTH网络平滑提速升级。

(2)新增FTTH覆盖区域优先采用10G EPON建设,原GPON覆盖区域内零星的覆盖需求可采用GPON建设;改造区域做好流量监测预警,PON口流量超过70%的区域及时开展提速升级工作。

(3)实施提速升级的FTTH网络要至少满足未来5年的业务发展需要,避免重复建设。

2.提速升级方案

FTTH提速升级时应综合考虑户均成本、工程实施及维护难度、网络演进等情况,根据ODN链路衰耗测算模型,结合现网资源合理选择方案。

(1)新建区域

优先采用对称型10G EPON方式建设。(2)原有覆盖区域

原EPON覆盖区域建议优选对称型10G EPON提速升级;

原GPON覆盖区域近期建议优选降分光比方式提速升级,待后期10G GPON相关产品产业链成熟,高带宽用户需求明显提升,再考虑采用10G GPON共纤承载方案。

具体FTTH提速方案及相关工作要求参考省公司即将下发的《关于印发FTTH提速升级指导意见的通知》。

(六)全力推进全光改造工作 1.全光改造原则及目标

— 10 —(1)遵循“效益优先、市场引领;精准运营、创新机制;紧密协同、分步实施”的原则,三年内实现所有小区、自然村铜缆用户全迁改、铜缆全退网、传统设备全下电。

(3)2016年实现30%以上网格全光改造,力争达40%。2.全光改造策略

(1)以价值提升为目的,全面进行ADSL用户有价值迁改。(2)ADSL用户的无价值迁改与铜缆窄带迁改、退铜、退网同步实施。

(3)优先安排铜缆实占率低、大对数电缆、当期投入和收益相当、单语音占比低客户价值高的区域进行铜缆用户全迁改。

3.造价控制

在全光改造的过程中应重视迁改、退铜的造价控制,退铜费用不超过处置收益的25%,原则上杜绝采用“以大改小”的方式进行全光改造。

二、IP网

(一)ChinaNet 2016年江苏Chinanet保持新老平面共存的网络架构(老平面:南京C1~C4、无锡D1~D4,新平面:南京C5/C6),城域网、IDC的省内流量全部由老平面承载;新平面带宽配置要求为:承载全省城域网省际流量的比例不小于82%,承载全省IDC省际流量的比例不小于86%。城域网、IDC新增带宽全部采用100GE链路开通到新平面C5/C6设备上,老平面原则上不再扩容。

— 11 — 为解决IDC突发需求,在每套老平面设备上预留1~2个100GE端口,以应对新平面容量不足的情况;根据C5/C6设备建设及省际链路开通情况,逐步将流量从老平面迁移到新平面。

老平面设备引入UCMP(不等价多路径)技术降低网络复杂性和建设成本。积极响应工信部对各运营商互联互通的要求,根据流量情况适当扩容与其他运营商之间的互联带宽。

(二)CN2 保持跨省上联的组网模式不变,加强与传输网的协同发展,进一步增强网络健壮性,增强对关键业务的可靠承载能力。根据业务发展和流量需求,按需新增/扩容设备,提升业务承载能力。

2016年对全省过保的GSR12系列PE设备和延伸交换机进行替换和业务迁移。PE设备采用原址新增替换方式解决。延伸交换机采用以下两种方式解决:方式一,原址新增替换;方式二,设备下线,原有业务通过MSTP接入PE设备。

为保证网络的高质量和高安全,CN2采用适度轻载设计。软交换/IMS、3G和政企客户流量的链路利用率不超过50%;LTE业务的主用承载网络为传输专线,CN2为备份网络,在承载LTE流量承载时按80%利用率设计网络。

(三)城域网 1.网络架构

已建设二平面或双边缘的各本地网保持现有的承载网络架构,充分利用二平面和双边缘设备的能力,提高设备资源利用率,持续提升IPTV、— 12 — LTE回传等自有业务的承载质量。同时应根据设备利用率情况,适度控制二平面扩容规模。淮安、连云港、宿迁继续保持单边缘的网络结构,采用性能较好的MSE设备承载综合业务,合理控制设备负载,保证业务承载质量和稳定性。

2.核心路由器

考虑业务割接、路由策略调整、流量穿透等因素,城域网核心维持双核心架构,通过调配低密板卡、新增高密板卡控制集群规模,单集群设备线卡框数量原则上不宜超过7个。

全省加大400G平台部署力度,严格控制低密板卡采购数量;全省形成阶梯状布局,在满足业务发展的同时有利于低密资源的调配。2016年省内宁、苏、锡、常、通、扬、镇、泰、徐、盐10地市核心路由器引入400G平台,淮、连、宿3地市核心路由器暂维持100G平台。

持续扩大网络容量,全省城域网出口规模部署100GE链路,城域网出口上联链路引入UCMP,简化链路调配复杂度,做好既有投资保护。

3.业务控制层

新增BRAS/SR设备应综合考虑传输资源条件、宽带用户数量和业务发展等因素,相对集中设置,原则上不新增局点。新增设备全部采用MSE设备。

根据业务发展预测和接入网建设需求,适当扩容业务控制层设备的上下行带宽,以10GE端口为主。完成10G平台设备退网,适当控制20G/40G平台设备扩容规模,提升100G平台MSE设备的承载业务量。

业务控制层设备建设原则如下:

— 13 —(1)单台BRAS承载宽带拨号、iTV用户并发总数控制在35000以内;地市内BRAS并发总数低于10000的设备比例不超过10%。

(2)单台一平面SR承载专线用户总数控制在2000以内。(3)单台二平面/双边缘SR承载iTV、语音用户并发数控制在35000以内。

(4)业务控制层上行带宽利用率超过60%、下行带宽利用率超过70%可考虑进行带宽扩容。

4.接入汇聚层

对于接入层OLT和DLSAM上联方式的选择,应在满足近期业务发展需求的基础上,兼顾网络长期演进、设备投资保护和综合建设成本等因素,主要原则如下。

(1)城域网接入汇聚层逐步引入虚拟化技术,提升业务承载可靠性和资源利用率。覆盖公众用户数4万及以上,万兆链路需求多且引入汇聚交换机后收敛比大于50%的节点,可引入DCSW(数据中心级交换机)虚拟化;若以GE链路为主的同局点有多台S9306、S9312等型号的HJSW(传统汇聚交换机)交换机,覆盖用户数3万公众用户以下,带宽利用率较高,同时安全性要求高时,可采用HJSW堆叠技术。

(2)OLT和DSLAM优先通过HJSW或DCSW汇聚后上联业务控制层设备。每台HJSW下挂OLT应控制在8台以内,承载用户数不超过3万线;当下挂OLT数量超过8台或者用户数超过3万线时,优先考虑引入DCSW,对于二虚一场景的DCSW下挂OLT控制在32台以内,当虚拟汇聚交换机下挂OLT数量超过16台或者SVLAN资源不足的场景,可再启用一虚多,每 — 14 — 台虚拟设备下挂OLT数量控制在8台以内。

为充分利用DCSW单槽容量,HJSW可下挂于DCSW;随着大量OLT设备以万兆链路直接上联DCSW,HJSW割接退网后全网调配。

综合考虑机房配套、传输资源、业务需求等因素,合理设置DCSW的部署局点。

(3)OLT上联HJSW或DCSW,应采用不同物理路由的10GE或N*GE捆绑链路接入HJSW或DCSW,启用链路聚合和LACP单通保护。虚拟交换机聚合端口选择跨框+跨板卡配置。

(4)现网已直连业务控制层的OLT设备,可保持直连方式,采用不同物理路由双归属至不同的BRAS/SR/MSE。

(5)OLT单方向带宽需求超过4G的链路进行10G改造。

(四)IDC网络

2016年重点面向IDC业务的流量流向,优化IDC网络架构和流量疏导路径。

当前出口流量超过200G的大型IDC CR(宁、苏、锡、常、扬、通、镇、徐8地市)均直连Chinanet骨干网。在Chinanet骨干网资源到位后即进行路由调整,IDC流量优先通过Chinanet骨干网直达链路疏导。考虑到Chinanet骨干网工程周期较长,可适当增加IDC CR至本地城域网CR之间的互联链路,通过城域网CR至Chinanet骨干网的链路疏导IDC流量。

泰、淮、盐、连、宿5地市暂仍由城域网CR兼作IDC CR,通过城域网CR至Chinanet骨干网的链路疏导IDC流量。

— 15 — 全省大型IDC机房,可申请直连Chinanet骨干网。

网络架构优化后,省际、省内IDC访问流量均优先通过Chinanet骨干网进行疏导,网络进一步扁平化,提升用户体验。省IDC汇聚的空闲资源作为全省IDC机动资源,满足突发业务需求。

IDC CR规模部署400G平台核心路由器,以新增高密板卡为主。新增直连Chinanet骨干网的链路全部采用100GE链路。

(五)网络安全

2016年继续坚持“以安全保发展、以发展促安全”的原则,开展网络安全建设工作。

根据工信部、集团公司和省通信管理局网络安全管理规范和要求,结合自身安全运营需求,完善现有网络安全系统功能和性能,并积极探索研究安全新技术,进一步完善和丰富网络安全手段,建立新一代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同时根据实际需求开展相应的整合工作。

各地市分公司应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安全系统,为公司和客户提供网络安全相关的服务及产品。新增的网络安全需求,原则上需上报省公司,由省公司统一部署,不允许各地市分公司自行建设。

IDC/ISP信息安全技术管理系统作为工业与信息化部重点考核内容,相关指导意见如下:

1.覆盖范围

应100%覆盖IDC业务,满足内容审计功能需求及“三同步”规范要求。

2.部署原则

— 16 —(1)CU全省集中建设部署1套;

(2)EU部署在IDC机房/地市核心机房,监控地市IDC出口链路,后续可作为IDC出口带宽配套与带宽扩容同步进行;

(3)EU覆盖链路可采用串接方式,也可根据省内业务和运维部门需求采用并接方式;若选择并接方式,应提前上报省公司并做好沟通工作,确保完全满足工信部/省管局内容审计要求。

(六)下一代互联网 1.IP城域网

以公网双栈技术为基础实现城域网内IPv6的覆盖,按需扩大过渡技术部署范围,释放的IPv4公网地址主要用于政企专线和IDC应用,新增宽带用户的地址需求原则上通过过渡技术解决。

结合地址缺口对过渡技术的目标部署规模进行测算,当城域网内部署CGN/AFTR的BRAS设备数量累计在目标部署规模的50%及以下时,2016年可沿用分布式CGN/AFTR备份方案,后期平滑过渡到集中式备份方案;否则,应适度控制分布式CGN/AFTR的采购节奏,通过集中式CGN/AFTR备份方式解决地址缺口问题。各本地网可利旧本地的1对增值业务网关,同时承担集中式CGN/AFTR备份及aWIFI专用BRAS的功能,宽带用户与aWIFI用户采用不同的CGN/AFTR板卡承载。

2.IDC 完成省内全部三星级及以上IDC出口路由器的升级改造;对已经实现出口路由器升级改造的IDC,结合业务发展需求,逐步完成IDC内接入交换机的升级改造,提升IPv6业务支持能力,扩大IPv6覆盖范围。

(七)DPI系统

固定宽带网DPI采集设备部署在各城域网出口上行链路,利用策略路由将各本地网城域网出口核心路由器上行的HTTP及DNS域名解析消息汇聚到1条IP链路中,实现集中的DPI采集和分析。

2016年根据城域网出口带宽规划,同步调整DPI监控链路:无锡、南通、泰州、常州调整为监控100GE链路;扬州、徐州、盐城调整为监控40G链路,40G设备利旧。调整后DPI系统空闲的10G设备作为全省机动资源,满足前后端提出的流量监测需求。

2016年广泛开展大数据、WIFI广告等后向业务运营,进一步提升系统收益;做好系统监控可视化程序部署,提升系统稳定性。

根据集团要求建设的省级DPI数据汇聚分析平台,实现省内HTTP GET消息记录和AAA消息记录的汇聚和转发,以及城域网和IDC应用流量流向分析数据的汇聚和分析,支撑省内和集团的大数据运营工作。

(八)新技术试点应用

2016年省公司将统筹组织以下新技术的试点应用工作,各地市应做好相应的配合工作:

(1)IPTV业务承载方面:测试MSE上PPPoE/IPoE混合部署模式;在网络、流程、资源系统变更等方面评估和测试二平面用户向一平面迁移的可行性;测试二平面承载OTT用户时,对NAT、多屏切换等场景的支持性等。

(2)SDN/NFV方面:基于SDN的广域流量调度、vDC、vBRAS、城域网基础能力云等。

三、传输网

(一)光缆网 1.长途干线光缆网(1)总体原则

省内长途光缆网的目标架构为:城际光缆双路由(架空+直埋或管道)。根据省内光缆网资源利用情况和运行质量,结合考虑近几年业务需求,根据光缆网滚动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工程建设,向光缆网目标架构演进。

目前,我省长途光缆网已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网状结构,光缆资源整体较为充足。但早期建设的直埋和架空光缆在网时间较长,光纤传输质量下降,因此建设的重点是老龄光缆的退网更替,同时为达到整体网络目标架构,新建部分段落路由,并对局部段落光缆进行优化建设。

考虑新建光缆时,应充分分析业务需求、现有光缆的利用情况、质量和剩余寿命、以及高速率DWDM 技术对光纤的指标要求等因素,提高对新建光缆的衰耗要求,提升光缆网对高速传输系统的支持能力。应加强一干、二干、本地网光缆的统一规划,提高传输资源的使用效率。在建设方案选择时,充分论证多种途径下的建设难度、工程和维护成本、路由稳定性等,通过军民共建、高等级公路配套管道租赁、与其他运营商共建共享、资源置换等方式,缩短工程周期,降低工程造价。

原则上省干光缆不与本地网中继层光缆同缆建设。对于规划期内需建设的干线段落,如有随路建设管道的机会,可与本地网共同建设。

(2)光缆容量选择

— 19 — 新建光缆的芯数既要考虑长远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DWDM 技术的优势。新建光缆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可以采用36芯、48芯、64芯、72芯或96芯。对敷设成本较高、限制条件较多的特殊地段,如大江、大河等,可根据情况适当增加光缆芯数。

(3)光纤选型

对于10Gb/s 及以上速率的DWDM 系统,G.652D光纤具有明显的性能优势。现阶段如需补网或新建长途光缆应优先选用低损耗G.652D 光纤。另外,补网还应考虑与现有光缆纤芯的匹配。

(4)路由与敷设方式

光缆路由的选择对于后期光缆的维护至关重要,为降低维护成本,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光缆路由的选择应进行充分的实地勘察和论证,注重杆路路由和城市中管道路由的合理选取。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避免多条干线光缆敷设在同一座桥梁、隧道等关键地段。为保证网络的安全,不同方向的进城光缆宜采用不同的进城路由。新建光缆的敷设应主要采用管道为主的方式。

2.本地中继光缆网(1)总体原则

随着FTTH的逐步推进,本地光缆网的目标结构在OLT水平层面上下,分为中继光缆和接入光缆两个层面。其中中继层分为核心层、区域汇聚层和接入汇聚层。

本地光缆网建设应采用分区分片规划思路,明确核心层节点、区域汇聚节点、接入汇聚节点及各节点区域的覆盖范围,网络收敛范围明确、架 — 20 — 构清晰,便于后期管理及维护。同时,应结合业务预测与网络扩展能力,适当超越业务发展,规划光缆路由,制定建设目标网络计划,减少底层网络的变化对上层的影响,提高网络安全性和稳定性。本地中继光缆网应做好与接入光缆网的衔接,满足上层业务网的多路由、大容量传送要求,提升容量,完善结构,提升安全性。

核心层:市区核心机楼与各县/区业务的重要机楼,通过点对点直连光缆形成的网状网结构,并保证至少物理双路由。

区域汇聚层:核心节点下挂区域汇聚节点覆盖、收容几个区域汇聚区,各区域汇聚以双挂方式连接至核心层节点的光缆网结构。

接入汇聚层:连接直连BRAS/SR的OLT、汇聚交换机等接入汇聚设备和业务控制层节点通过环形结构实现区域汇聚点的双挂。对于政企客户集中、用纤量较大的城市接入汇聚点,在通过环网结构实现对区域汇聚点双挂的基础上,可以考虑利用独享纤芯实现光纤直连。对于农村区域的偏远接入汇聚层节点,如果纳入光缆环难度过大,可考虑暂以支链方式下挂于环路节点,待接入第二路由条件成熟时,再纳入光缆环。在每个区域内选取两个区域汇聚点,覆盖整个区域汇聚区,杜绝跨区覆盖现象,对只有一个区域汇聚节点的,需要考虑新建。

(2)光缆容量选择

新建光缆的芯数选择需考虑长远业务发展,根据光缆层次、波分部署情况和建设区域统筹考虑。核心层光缆考虑96芯至288芯,区域汇聚层城市区域考虑48芯至96芯,农村区域考虑24芯至48芯。接入汇聚层城市区域考虑48芯至96芯,农村区域考虑24芯至48芯。在业务发展迅速、— 21 — 管道资源紧张的区域,或前期光缆未覆盖的重要区域,光缆芯数在保持一定投资效益的前提下,建议布放大芯数光缆。此外,在管道资源紧张的区域可以考虑试点应用微管微缆及纺织子管等技术。

(3)光纤选型

本地中继层光缆应优先选择G.652D 光纤。(4)敷设方式

城区光缆敷设方式尽量结合各方面可用的资源统一考虑,应以管道方式敷设为主。至各郊县的本地网核心光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采用管道敷设,在不具备管道敷设条件时,可采用架空方式敷设。

(二)传输系统 1.长途WDM 系统

长途 WDM 系统建设主要满足IP 电路需求,应加强传输与IP 网络规划的协同,统筹研究传输和IP 网络结构和技术演进。传输网在满足IP 网容量和安全需求的基础上,还需结合现网资源、自身技术演进等因素,对IP 网络的节点和链路局向设置等方面提出建议,促进两网的结构、能力匹配和综合成本最优。省内长途WDM系统建设应遵循以下原则:

(1)加强不同网络层级间的协同,加强省干同一干的协同,加强本地网同省干的协同,打破传统的网络界限,做到整体性能和投资最优。

(2)充分利用电交叉支线路分离等技术,将支路侧中小颗粒业务交叉到群路侧40G/100G波道进行传送,以提高波道使用效率。

(3)对于100G速率业务,需综合分析建设成本、槽位利用率、功耗、备件等因素,选择支线路合一还是支线路分离的方式。在槽位利用率要求 — 22 — 不高、机房空间能满足需求的情况下,优先考虑支线路合一方式。

(4)合理安排省内长途波分系统与长长中继的波道资源,减少跨系统穿通波道业务板件配置,降低电路开通成本。同时通过40G OTU调拨方式实现40G板卡零采购。

(5)通过与IP专业协同,优化电路上联局向,减少长长中继转接业务量。

(6)网络建设预留不超过20%的冗余电路,满足突发业务的需求。(7)采用板卡分担、业务分担等方式提高业务的安全性;对重要业务,采用不同平面、不同系统、不同路由等方式进行业务分担,最大程度地提供安全保障。

2.本地WDM 系统

应结合业务需求预测、现有光缆、管道的资源状况、网络的维护调度和运行效率要求,充分论证传输和IP 设备的综合建设成本,制定本地WDM 网络目标结构,分步实施,逐步到位。波分建设需考虑一定的冗余波道,以应对突发业务需求,具体的冗余数量各本地网根据往年突发业务量进行估算。

(1)节点设置

本地WDM系统应首先覆盖业务控制层节点;对是否覆盖接入汇聚层节点则需综合接入层光缆建设成本、波分系统建设成本、业务需求、传输距离等多方面因素充分论证。原则上,接入汇聚层节点至业务控制层节点间距离超过15km时需部署WDM系统;接入汇聚层至OLT设备采用裸纤承载。

(2)波分新建原则

— 23 — 对于在2016年末波道利用率仍然低于70%的系统,原则上仅考虑扩容。100G OTU的单位bit成本已优于10G OTU,在新建核心层、汇聚层波分时可考虑引入100G波分技术。对于波道利用率较低的40G波分系统,可升级现有40G波分系统为40G/100G混传系统。

(3)保护方式

波分保护方式需根据业务类型及对应网络层次合理选取OLP保护、OP保护及SNCP保护,不应以增加波分设备投资为代价进行过度保护。

OLP保护运用OLP单板的双发选收功能对线路光纤进行保护,要求相邻站点间的光缆具备双路由,主要适用于链型组网。OLP保护通过配置价格很低的OLP板卡,在线路故障时能够满足系统50ms的倒换要求;但OLP保护对光缆路由要求高,且只能通过检测通道光功率实现保护。

OP保护运用OP单板的双发选收功能对光通道进行保护,主要适用于环型组网。OP保护通过配置价格很低的OP板卡,在光通道故障时能够满足系统50ms的倒换要求;但OP保护波道利用率降低,且只能通过检测通道光功率实现保护;并且占用较多槽位资源。

SNCP保护运用电层交叉的双发选收对线路板及线路光纤进行保护,可用于链型、环型及mesh组网。SNCP保护能够对通道光功率及通道质量进行检测,满足系统50ms的倒换要求,可靠性高;但SNCP保护需增加40%以上的投资,且波道利用率降低。

对于城域网BRAS/SR上联出口核心、IDC上联城域网出口核心、IPTV(POP点)上联、B设备上联、汇聚交换机等上联电路,业务层已考虑保护策略,不得采用SNCP保护,具备条件的可考虑OP或OLP保护。对于城 — 24 — 域网出口核心上联ChinaNet、出口核心互联、IDC核心上联ChinaNet/省IDC汇聚等安全要求等级高的电路,建议采用系统双平面分担、板卡分担、OP/OLP保护等多种保护方式,规避断纤、断电、设备故障的风险,慎用SNCP保护。

(4)光电交叉

光交叉(ROADM)提供波长级别业务的调度能力。光交叉的优点是不需光电转换,调度容量大;能够减少连纤数量,可实现光网络波长自由上下。缺点是初期投资大,且传输距离受限;存在光层波长冲突,波道规划复杂,资源利用率低。

新建本地波分建议使用ROADM技术,可简化直通波道连纤,有效减少系统跳接工作量,加快业务开通响应速度。环网结构下可选择ROADM技术替代OP保护,以节约槽位资源。

电交叉提供单个ODUk颗粒的交叉能力。电交叉的优点是业务调度灵活;能够消除波长冲突及光层距离限制。缺点是受限于电处理瓶颈,交叉容量小;需要光电转换,成本高,功耗大。

引入OTN电交叉时,应加强交叉设备应用场景分析及波道规划,合理配置使用OTN交叉容量,优化交叉调度能力。对于带宽需求和连接方向相对稳定的波长级业务不建议接入交叉矩阵,子波长级业务接入交叉矩阵。对于业务流向不确定,后期可能需要调整的电路(如政企电路),建议引入电交叉。

3.政企业务承载

政企业务的中继层承载应优先选用IP RAN,500M以上业务可直接通

— 25 — 过波分承载方式。

禁止中继层SDH/MSTP新建和规模化扩容项目,对明确刚性管道需求,在充分挖潜现网资源的基础上进行SDH/MSTP建设的必要性论证,严格控制建设规模,保护投资。

对于政企业务末端接入,需综合评估客户需求、网络安全性、建设成本等因素,灵活选择MSTP、MSAP、IP RAN、MS-OTN等多种方式和技术。

四、核心网

核心网包含PSTN、固网软交换、IMS网络、CDMA电路域、CDMA分组域以及LTE核心网。核心网的发展日益呈现融合化、IP化及扁平化的特点。

(一)核心网网络优化

目前IMS用户总数占固网用户总量的比列接近60%,为优化话务路由、减少话务迂回,2016年逐步将网间及网内话务调整至IMS汇接。IMS与固网软交换、综合关口局、CDMA电路域实现双向SIP互通。

(二)固定核心网

固定核心网包括PSTN、固网软交换及IMS网络。2016年底固定核心网初步形成以IMS为核心的简洁网络结构,PSTN交换机基本全面退网(保留部分专用汇接局、专用端局)。固网新放装用户及TDM退网用户由IMS承接,随着光改推进,软交换用户也逐步迁移至IMS,最终从“三网共存”向“以IMS为核心”演进

1.PSTN — 26 — 2016年PSTN退网工作继续以用户迁移为基础,通过市场引领,加大光改力度及跨地市资源调配,实现TDM端局全退网(保留少量政企及军网专用端局)。

2016年逐步将汇接局智能业务触发功能、政企类专线接入等向固网软交换、IMS迁移。2016年年底前将本地网内固网话务及网间话务汇接从独立汇接局调整至IMS。2017年南京、苏州、无锡保留1对汇接局作为专用PRI接入使用,其余地市汇接局全部退网。

2016年实施SHLR缩容归并,2017年底前全省保留2对SHLR。固网LSTP随着TDM交换机的退网而退网,本地网内信令疏通采用直联方式,跨本地网的信令由C网LSTP进行转接,2017年底前实现固网LSTP全退网。

2.固网软交换

省内固网软交换网络结构保持稳定(5对SS,各本地网双TG结构),2016年启用固网软交换SSP功能,完成固网软交换用户的iVPN、同振、201等业务触发;2016年实施对固网软交换的部分老旧交换机、防火墙及计费服务器等设备的替换。

3.IMS网络

2016年IMS网络按需扩容,网络架构保持南京、苏州两个大区不变,部分核心网网元按需裂化,满足FTTH用户接入、PSTN用户退网及政企大客户接入需求。全省新建2对省集中I-BAC用于政企客户IP方式上行接入。用户接入量小于50个2M(IP方式按话务量折算成2M)接入省集中I-BAC,对于需求量大于50个2M的接入,如呼叫中心,由本地网自行投

— 27 — 资建设I-BAC,不接入省集中I-BAC。

(三)支撑系统

2016年对IMS信令监测及综合信令分析系统适当扩容,满足业务增长需求。

五、基础设施

(一)电源空调 1.总体思路

IDC业务向大规模、集中化转变,突出重点发展区域;严格按照集团等级或客户需求建设,针对不同客户实现差异化配置;在安全可靠的基础上,持续关注绿色节能,高效运营。

老旧核心机楼因业务繁多、工程交替,较为复杂,应着手对核心机楼长远规划;按季度有计划的对超期服役设备进行更新;鼓励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对机房专用空调进行更新替换,有效缓解建设、运维投资压力。在核心机楼推动PUE值控制措施,对局部能耗损耗大的区域加大推广节能技术的改造及新技术的试点工作,如中央空调能源管理(群控节能)技术,微功耗散热机柜,动态UPS,微模块等。

2.电源建设原则

(1)关注主设备演进、升级、退网带来的功耗变化

随着主专业设备的演进、升级,近年来新投运的主专业设备集成度变高,单机架处理能力增强,随之而来的是单机架功耗的增加。为保证供电系统的稳定、可靠、安全,必须密切关注主专业设备的更新换代情况,特 — 28 — 别是功耗的变化。对新建及扩容的供电系统合理计算其带载功耗、合理配置容量,对现有的供电系统及时关注带载变化。

对于主专业设备有退网情况的,应及时关注其配套的供电系统带载变化,对于释放出的电源容量,应做合理安排,或考虑缩容、退网。

(2)“空间、电力、制冷”等多因素的协同规划

在核心机楼、IDC机楼规划中,应着重考虑“空间、电力、制冷”等多因素的协同规划,在需求明确、配套系统容量准确核算的前提下,各专业一体化协同规划,从源头上避免配套系统容量出现“短板”的情况,并达到机楼平面优化,机房空间利用率提升的目的。

(3)针对超年限的电源设备的改造

对于使用时间较长,已过使用年限的电源设备,需进行统计和安全供电评估,找出关键问题和主要隐患,并制定针对性解决方案。工作重点在蓄电池、UPS、开关电源、低压配电等方面。对于使用时间较长、故障率较高的设备,可进行更新淘汰(重点筛查A、B类机房蓄电池超期服役情况);对可利旧设备需根据评估结果、业务的重要程度和隐患的危险程度,分清轻重缓急,提出设备改造利旧工作重点,积极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落实整改措施,力求改造工作及时、有效,对超期服役的设备应选用节能型产品替换。

配电变压器能效提升计划:根据省经信委【2015】769号文要求,对于高耗能配电变压器要加速淘汰。到2017年底,基本完成S9(1997年前投运)及以下型号高耗能配电变压器淘汰任务,同时,鼓励企业主动淘汰运行时间不到20年、但运行经济性差的S9系列配电变压器;扩大高效配

— 29 — 电变压器应用比例,更新替换后的变压器要求全部达到能耗标准要求,即不低于能效2级;重点利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开展配电变压器能效提升项目。

(4)加强节能新技术应用,优化系统

本着提高电源系统的安全性、配置的合理性及电源设备的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和运维成本的原则,需对江苏公司现有电源系统进行优化,重点采取以下发展思路:

提高电源设备转换效率:对通信电源设备以及运行状况进行统计调查。根据统计调查结果,对运行情况进行分析,对效率不高的电源设备进行更新或做冷备份处理;

对电源设备供电负荷率进行合理调整;对富余的各电源系统模块建档,由全省进行统一调拨,充分提高设备资源利用率;

节能减排,提倡高新技术:进一步抓好电源设备的节能设计,加大对节能新技术的应用,通过采用电源节能新技术、新设备,以达到降低能源消耗和运维成本的目的。以光伏电源为例,随着光伏电源产品价格的走低以及试点工作的推进,结合试点运行情况,可考虑规模化推广。

(5)《江苏电信IDC机房建设指导意见》及供电系统优化配置标准 贯彻落实《江苏电信IDC机房建设指导意见》,以达到数据中心机房建设规划更合理、成本更节约、更绿色节能的目标。在此基础上,对于按客户需求定制的数据中心机房,实行“高配高价、低价低配”的原则,以达到保障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

贯彻落实集团公司通信机楼供电系统配置标准(暂行)和数据中心供 — 30 — 电系统配置标准(暂行),高度重视供电系统的配置优化工作,在确保网络和业务安全可靠运行前提下,积极有效地推进优化通信机房和数据中心配套电源系统的配置优化工作,减少冗余设备,从而降低建设投资,提高设备运行效率,实现系统节能降耗,促进企业提质增效。

(6)完善动环监控平台建设,加大集中监控力度

加强动力环境监控系统的维护管理是保障远端电源系统稳定、可靠运行的基础。加快新建机楼以及新建电源设备动力监控系统建设,进一步完善原有监控系统配置,加强对A、B类机房蓄电池组的监控,并加强巡检力度,对在网运行的通信电源设备及环境进行实时监控,观察设备运行参数和运行历史曲线数据,通过上述措施,及时发现设备故障隐患,杜绝设备故障的发生。

(7)针对安全隐患进行相关改造

对有条件的局点,积极采用分散供电方式为设备供电,可采取分段、分层供电方式,避免单系统负载过大,负载过于集中。

针对现有各机楼存在的问题及不规范方式进行相应改造,如单点故障隐患,个别机房电源设备电缆较乱,个别电源线路由标示不全等。

3.空调建设原则

(1)优化气流组织,提升制冷效率

对于空调气流组织不合理的机房,需优化气流组织,采用冷风通道封闭技术、精确送风技术、风管改造项目,逐步解决机房局部过热问题,并有效提升了空调的制冷效率,进而降低能耗。

(2)更新改造老旧设备

— 31 — 部分已过使用年限的空调设备,需进行更新及改造,需进行统计和安全供电评估,并制定针对性解决方案,对现有通信机房部分低能效、高故障率、超期服役等老旧空调设备进行更换,对可利旧设备需根据评估结果、业务的重要程度和隐患的危险程度,提出设备改造利旧要求。对于有条件的机房在替换老旧空调时可考虑结合新风或换热技术,采用新风或热交换空调一体机进行替换改造。

(3)完善空调设备监控系统及能耗监测系统

对个别重点隐患部位进行改造,采取多种方式杜绝或减小安全隐患。需完善空调设备的监控,将机房空调设备全部纳入监控系统,特别是水浸、温度等重点指标。对于有能耗监测管理系统的机房,需对所有空调完成接入并在能耗监测管理系统中能够独立显示统计。

(4)因地制宜地选用空调节能技术

由于机房处于运营阶段,限制条件较多,因此,应根据所处地区气候环境特点和现有机房条件,合理评估与选用空调与通风系统节能改造措施,采取切实可行的节能技术。节能措施重点考虑自然冷源利用、优化气流组织、提高空调效率三个方面。

(二)管道

贯彻“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建设方针,采取合适的建设方案,有效控制管道投资。注重管道隐蔽工程质量把控,在保证管道质量前提下,改进管材选用,降低工程造价,控制建设成本。

道路管道应配合市政道路建设计划建设,结合传输及光缆建设需求,合理规划管道建设规模及管群容量。主要采用“同沟不同井”的方式推进 — 32 — 管道共建;在电信管道资源薄弱区域,当新建管道困难时,争取他网运营商的管道资源,实现管道共享。严格控制管群容量:主干道路不宜超过3孔,其余道路不超过2孔,停止多孔管的使用;在保证管道安全性的情况下,对于6 孔以下的管道,原则上只建手孔,减少人孔的数量。

小区管道建设严格执行驻地网共建共享流程,在界定的红线区域内管道,由开发商出资建设,运营商共享。根据小区规模、用户预测结果确定管孔规模,应控制在2孔以下,以1孔为主。

(三)通信局所及营业厅

核心机楼及一般机楼:今年全省不再新建机楼,加强传统交换设备退网和机房合理规划整合,有效盘活使用机房资源。对建筑结构安全、消防、安防等存在严重隐患的老旧机楼,分批合理改造,消除隐患。

IDC专业机楼:全省IDC业务发展及规划按照以下三类地区细分:一类地区:南京、苏州、无锡。集中部署大型机房,定位于BAT等大型互联网企业。二类地区:常州、扬州、南通。根据业务及客户需求,适当建设中等规模机房,主要面向小米、新浪、网易等中互联网企业。三类地区:镇江、徐州、泰州等地市。可根据业务需求建设中小型机房,立足本地需求,合理拓展中小型互联网企业。

此外,若二、三类地区具备政府补贴、税收返还、直供电(电费优惠)、特定客户指定入驻该地市机房等特殊资源,可结合实际情况考虑是否建设大型机房。

各地应加强与前端业务部门的沟通,充分利用现有机房资源,满足业务需求,在业务需求不明确的情况下,不能进行机房改造装修等实质性投

— 33 — 资。

呼叫中心专业机楼:充分利用现有经营管理和支撑用房满足呼叫坐席需求,今年不考虑新建。完成10000号南京区域中心扩容改造,具备苏州10000号呼叫坐席集中需求。

营业用房:2016年本地网营业网点采用土建预算额度“抢盘”的方式,先到先得,动态调整各地市土建预算额度,用完即止。营业网点投资主要用于核心商圈房屋购置或新建,网点改造费用原则上不占用该投资。营业用房购置前,应由渠道部门牵头完成对网点规划及选址、房屋面积套型等评估确认,并对房价合理性、租售比、财务效益等进行分析,由市公司总经理办公会决策。

六、节能减排

(一)2016年节能减排工作思路

2016年江苏公司节能减排总体工作应以控制能耗过快增长为第一要务。合理控制能耗总量,控制能耗过快增长,降低单位能耗水平,力争将能耗控制在集团给定的指标范围。一方面,持续推进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接应划小工作,加强能耗模型、能耗预算等管理创新;加强能耗监测系统的深化应用,提升能耗精确化管理水平;继续在全省范围内实施节能减排技改项目;加快老旧高能耗、无业务或轻载业务设备的整合退网;积极探索节能减排新技术试点。另一方面,规模推广合同能源管理,继续关注节能量交易、碳交易和能源托管等新型节能减排市场化机制,增加大工业用电局点申请。此外,还应做好重点能耗单元节能降耗工作。重点关注IDC — 34 — 机房等重点能耗单元,充分利用能耗监测管理系统,提高PUE准确性,并根据能耗数据,针对PUE值过高的机房进行重点整改。

(二)2016年节能减排重点工作 1.加强管理,严格控制能耗增长

2016年继续深入推进管理创新,引入更多激励措施;深化能耗监测管理系统的应用。做好能耗预算与控制,积极筹备各项具体工作,使各项工作有序进行、过程可控、效果可预估。明确、落实各相关部门、各市分公司在节能减排工作中的职责与责任考核激励,制定并实行行之有效的考核与激励政策,提高参与节能减排工作的积极性。

2.深入推进能耗划小工作

从不同维度积极推进对机房能耗的划小核算工作,明确投入产出责任,推动公司的基础管理工作,分析能耗成本快速增长原因,控制能耗快速增长,全面推进公司的“精益生产”。

3.推进能耗监测管理系统的功能完善及应用,提升能耗精细化管理 2016年将能耗管理平台的现有功能作为常态化工作进行开展,并进行能耗数据分析、月报与现场核查。继续完善能耗平台的现有功能,在能源费报账模块增加借还款管理功能,运用信息化手段对电费借款单、借款到账方式进行管理,实现借款申请、借款审核、借款过程流转跟踪以及报账发票冲销借款金额的闭环管理流程。在D类局点能耗划小经验基础上,进一步实现对ABC类局点能耗的精细化管理,精确计量大楼总用电,分类统计大楼非生产用电、空调用电、设备用电以及外租营业用电。实现大楼总用电与电费精确关联分析,进行超限预警以及对外租营业用电量与电费

— 35 — 回收精确关联分析,进行外租营业用电与回收电费平衡分析,并对电费应收未收进行告警提示。

4.加快老旧高能耗、无业务或轻载业务设备的整合退网

加快推进传统交换设备和IT、传输、空调、电源等各专业的老旧高耗能设备的升级改造,引入节能型设备,提高设备利用率,在软硬件方面都采取多种节能措施,有效降低能源消耗,同时对无业务或轻载业务平台进行整合退网。

5.规模推进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开展

继续规模推进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开展,应突出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规模量的优势,不提倡零碎的小项目做合同能源管理。并进一步进行宣贯及操作流程普及,开发优秀的合同能源管理合作商,维护好与合作商的关系,促进合作共赢、共同发展。2016年合同能源管理的重点在于开展接入局所老旧高能耗开关电源、机房专用空调替换等。

6.积极探索节能减排新技术试点

继续配合集团,包括省、市分公司自行组织的节能新技术试点工作,探索节能新技术,落实切实有效的措施,做好重点能耗单元的节能降耗和绿色运营工作,并对试点可行的新技术在省内进行规模推广。

7.强化外租IDC机房的能耗管理

对于原有外租IDC机房,争取在续签谈判时考虑将能耗纳入租用方;对于新建外租IDC机房,在谈判时直接将能耗纳入租用方,尽量不让外租IDC机房占用公司的能耗指标。充分利用能耗监测管理系统,加强IDC机房能耗管理,积累历史数据,多维度进行分析,为节能减排、为前端定价 — 36 — 提供数据支撑。

8.规模推广创新机制

继续关注节能量交易、碳交易和能源托管等新型节能减排市场化机制,增加大工业用电局点申请。

9.做好省、市节能减排专项资金技改项目落地工作

2016年省公司及各地市公司将继续投入节能减排专项资金,各地市应根据省公司节能减排技改项目工作指导意见做好省专项资金节能减排技改项目落地工作。

第三章 业务网

以集约与开放为重点,面向核心应用提供,面向流量经营深化,面向内容应用合作,持续进行综合平台架构的优化,更灵活适应多种新型移动互联网业务,逐步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和产业影响力的互联网生态系统。

一、推进平台整合云化工作的常态化

前后协同、上下联动,按照“省集中、资源集中、管理集中、监控集中、利用率提升”五个方面,将业务平台整合云化工作制度化、常态化,持续推进业务平台整合工作。加大推进业务平台省集中的工作力度,全面实现本地网业务平台的省集中。新建应用平台原则上一律入云,原有应用平台细化梳理论证,加强同质平台间的融合和大型平台的云化推进,提升资源利用率。

二、推进新型流量网关部署,打造平台流量经营能力

进一步推进流量经营能力的建设,提供“流量加工、流量引导、流量合作、流量服务”能力。通过流量助手、自营业务推荐、流量800、toolbar、页面错误码导航、图片视频流量优化等实现业务价值提升、用户体验提升,并通过流量定向能力开放平台实现流量经营能力的对外开放和合作运营。

三、加强管理平台升级改造,实现功能结构服务化

业务网络管理平台主要以ISMP-M/W和商务领航为核心,实现对移动互联网应用和行业应用的集中管理,并拓展对异网用户的管理支撑。通过管理平台功能结构服务化改造,实现鉴权、计费、认证、发布等能力的API化,满足各类业务按需调用的需求,推进平台层与网络层、平台层与应用层、平台层节点间松耦合,推进管理平台由管控模式向服务模式的转变。

四、加快新型网络能力汇聚,丰富业务网络开放能力

积极推进网络通信能力、信息资源能力、管理支撑能力的统一开放体系构建,拓展流量经营能力、信息汇聚能力、云计算能力、弹性计费能力等新型资源的统一对外开放。2016年重点拓展包括“爱WiFi”、“流量800”在内的定向流量、定向广告、内容合作、数据服务等多种后向经营业务。

五、打造数据集约运营体系

全省“集约化”建设大数据平台,集中部署在南京,承载全省业务需 — 38 — 求,各地市不再建设大数据平台。

逐步将企业IT域数据、业务域数据、网络域数据、终端信息等集中采集、存储到大数据平台,按照统一的数据标准和编码格式,形成完整统一的数据视图;,统一部署企业大数据分析系统;进一步完善大数据平台资源申请流程,优化省内大数据集约运营体系。

对内实现数据进行分权分域管理,满足各部门大数据应用,支持企业经营分析、集约化经营管理、精确化营销等需求。以大数据营销洞察为基础,深化客户理解,预测客户潜在行为,挖掘市场潜在需求,通过线上、线下协同营销方式,助推企业规模和效益双提升。

对外通过集约化建设和运营,面向不同用户以数据服务开放的形式提供数据成果差异化共享,促进大数据产品开发和商业模式创新。依托大数据能力,形成智慧广告、智慧足迹、智慧征信、智慧洞察、智慧触达等多类大数据产品,构建大数据对外统一品牌及产品架构体系,逐步实现江苏电信大数据业务核心竞争力。

六、逐步形成以云资源池为核心的基础资源布局

云计算整体向融合集约、开源化、快速高效、灵活可控的方向发展。以业务需求为驱动,根据市场和技术成熟度,稳步推进资源池网络由集中式架构向SDN/NFV架构演进、推进资源池存储由FC SAN集中式架构向Server SAN分布式架构演进,同时加快“去IOE化”进程。

(一)业务平台资源池 1.资源池网络优化思路

— 39 — 2016年在二长和长乐路云资源池规模引入SDN/NFV的部署和运营,实现对网络资源的高效管理、网络自助式服务、虚拟机快速部署和动态迁移、多租户隔离和不同QoS保障。

此外在鼓楼、游府西街等传统业务平台机房内部署NFV,实现业务平台现有老旧、过保网络设备替换,从而降低设备故障率以及续保费用。

2.资源池存储资源优化思路

2016年长乐路云资源池扩大分布式块存储、分布式对象存储部署规模,提升存储横向扩展能力、降低存储购置成本,为业务平台提供差异化的存储服务能力。

3.资源池计算资源优化思路

资源池计算资源以业务需求为驱动,进行容量的扩充。

优化业务应用系统,使应用软件支持负载均衡,实现可分布式部署,降低对虚拟机颗粒度需求;同时各需求单位合理评估云资源需求,尽量使资源需求和实际运行负荷相匹配,以提升资源池的资源利用率;较为重要的业务系统数据库尽量支持集群或者主备方式部署,避免单机运行。

4.完善资源管理平台

优化完善云管理平台,逐步实现对分布式块存储、分布式对象存储的统一管理。

(二)IT云资源池

1.扩大资源池的规模与应用,推动计费核心应用的解耦,实现计费应用的X86化部署,在苏州试点的基础上实施全省推广。

2.加快推广一体机在IT系统数据库领域的应用范围,通过X86一体 — 40 — 机或刀片服务器的部署模式,完成10个计费省中心、CRM关联系统的基础设施云化改造工作。

3.进一步降低核心系统Oracle数据库及Unix服务器的使用比率,提高开源软件应用占比。

4.互联网化运营创新试点:在试点应用的基础上,在块存储、文件备份等领域,扩大SDS的应用规模。

5.进行SDN的技术验证。

(三)行业应用业务云

1.以业务需求为驱动,对IDC云资源池进行容量扩充,重点满足省内客户的属地化、专线,个性化配置等特殊需求的云主机和云存储业务。

2.在IDC云资源池上尝试引入SDN/NFV,提供网络自动化部署能力。3.将IDC云资源池纳入省公司现有的IDC云管理平台(业务云管理平台),实现对IDC资源池统一管理;对现有IDC云管理平台及相关业务支撑系统进行优化,提升业务的快速交付能力。

4.引导客户将标准型云主机等业务部署在集团IDC云资源池中。

(四)桌面虚拟化

根据行业客户需求,适时启动新建公有云桌面平台,引导客户逐步使用共享云桌面平台。

— 41 —

第三篇:广东联通FTTH网络建设指导意见(2011年1月)

广东联通FTTH网络

建设指导原则

广东联通网络建设部

2011年1月

目录

1、前言

2、网络建设模式和策略

3、网络建设原则

4、网络规划原则

5、其他问题2

一、前言

随着网络演进和业务发展的需要,广东联通的宽带接入网正在进入“光进铜退”的发展阶段,为更好地推进FTTH宽带光接入网建设,加快广东联通“宽带升级提速”工程的实施,根据集团公司下发的《中国联通PON网络建设指导意见》结合广东联通几年来网络建设的经验特制定本指导意见。本指导原则用于指导广东联通分公司进行FTTH网络规划与建设,对于本指导原则未提及部分以《中国联通PON网络建设指导意见》为准。本指导原则的解释权、修改权归广东联通网络建设部,本指导原则自颁布之日起执行。

二、分工界面

OLT至配线光缆由网络建设部门完成; 入户光缆的布放分两种情况考虑:

(1)建设期间,能够入户的情况下,入户光缆由网络建设部门入户;

(2)建设期间,在无法入户的情况下,入户光缆由市场/运维部门在有具体业务需求的时候再入户; ONU的安装与调试由后期市场/运维部门在有明确业务需求的情况下完成。

三、网络建设模式和策略

1.PON系统组网结构

典型的PON系统由局侧OLT(光线路终端)、用户侧ONU(光网络单元)以及ODN(光分配网络)组成,“无源”是指ODN中不含有任何有源电子器件及电子电源,全部由光纤和光分路器(Splitter)等无源光器件组成,如图 1所示。

ODFOLTOLT ODN二二二二二PC二二二二二 二二二二 二二二二二二 二二二二 图 1 PON组网结构(以1级分光方式为例)ODN网络中相关概念:

分光器:将一路光信号分成多路光信号以及完成相反过程的无源器件(简称OBD)。

光分纤箱:内部包含光纤熔接盘和光纤活动连接器等配件,可以安装光分路器的箱体,一般为挂墙安装式。容量一般为48-72芯。

光分纤盒:内部包含光纤熔接盘等配件,只具备光纤熔

二二 二 二ONU PHONETV

接功能不可以安装光分路器的箱体,一般为挂墙安装式,比光分纤箱体积小,容量一般为12-48芯。

综合信息箱:安装在最终用户处,具有电话、数据、有线电视等网络综合接线功能,以及具备皮线光缆端接和ONU终端设备安装功能的有源信息分配箱。

冷接子:一种通过机械方式快速实现裸光纤对接的光纤接线器件。

L型机械快接式光纤插座:具有快速光纤机械接续功能,适应安装在A86接线盒内的光纤插座。

2.FTTH系统组网结构

FTTH作为PON网络的一种组织模式,具体是指光纤进入到每个用户家中,将光网络终端(ONT)安装在家庭用户。FTTH的显著技术特点是不但提供更大的带宽,而且增强了网络对数据格式、速率、波长和协议的透明性,由于用户端设备体积小,家庭环境很容易满足ONT的安装要求,简化了维护和安装;FTTH采用无源网络,从局端到用户可以做到完全的无源。FTTO是FTTH的一种特殊形式,光网络终端(ONT)设置在商企用户,FTTO由于应用模式和FTTH不同,其ONT的类型和FTTH有区别。

具体结构图如图 12所示:

图 2 FTTH/FTTO组网结构

3.新建住宅小区建设模式

新建住宅小区原则上全部采用FTTH(光纤入户)方式进行建设。对于精装修或住宅内已安装弱电箱的新建住宅小区,光纤入户后安装光纤信息面板。对于毛坯房新建住宅小区光纤入户后不安装光纤信息面板,入户光缆(光皮线)预留接续长度,放置在墙内盒中并安装保护面板。4.现有住宅小区改造建设模式

4.1 光纤入户方式:

对于现有住宅小区居民同意入户安装时,采用光纤入户方式建设,光纤入户后安装光纤信息面板。

4.2 光纤到楼层(光纤到用户门口)方式: 对于现有住宅小区居民不同意入户安装时,采用光纤到楼层(光纤到用户门口)方式建设,入户光缆(光皮线)置于入户光缆终端盒(安装在楼层用户门外)中,用户申请业务时再将入户光缆(光皮线)引入用户家中。

5.商务楼宇建设模式

5.1 首先光纤进大楼,在楼内设备间安装ONU或综合接入设备,具备提供通信语音和宽带业务的能力。

5.2当楼内可分出独立的各单位用户时,光纤进楼内每一个单位用户,每单位安装ONU,提供通信语音和宽带业务。6.工业园区及开发区建设模式

采用光纤进单位用户方式,每单位用户安装ONU,提供通信语音和宽带业务。新建工业园区及开发区不再进行主干电缆建设。

四、网络建设原则

1.ODN的定界和结构

光分配网(ODN)位于PON网络中OLT侧S/R参考点和ONU侧R/S参考点之间,如图 3所示。局端光分配网(ODN)用户端1:N/2:NR/SUNIONU 1SNIS/ROLT光分路器ONU 2ONU n

图 3 ODN定界

ODN由单模光纤和光分路器、光连接器等无源光器件组成,为OLT和ONU之间的物理连接提供光传输媒质。PON网络中的ODN通常采用树形拓扑组成点到多点的网络结构,可采用单级分光方式(网络中只有1个光分路器)或多级分光方式(网络中有2个或2个以上的光分路器进行级联)。单级分光方式见图4,多级分光方式(以2级分光方式为例)见图 5。

ONU 1OLT光分路器ONU 2ONU n

图 4 单级分光方式

光分路器OLT光分路器光分路器ONU 1ONU iONU kONU n

图 5 多级分光方式(以2级分光方式为例)

2.ODN中的光缆网络结构

光纤/光缆网络是ODN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分为馈线光缆、配线光缆和入户光缆,具体物理网络结构见图 6。

OLT 光分配点(LCP)用户接入点(NAP)ONU 馈线(主干)光缆 配线光缆 入户光缆 ODN网络

图 6 ODN中的光缆网络结构

馈线光缆是ODN中从OLT到光分配点(通常光交接箱/光分纤箱)的光纤链路。

配线光缆是ODN中从光分配点(通常光交接箱/光分纤箱)到用户接入点(通常指距离用户最近的光分纤盒/箱)的光纤链路。

入户光缆是ODN中从用户接入点(通常指距离用户最近的光分纤盒/箱)到ONU的光纤链路。3.OLT放置原则

OLT可分为覆盖型与容量型,覆盖型OLT主要用于一定区域内所有宽带用户的接入,一般放置于局端,容量型OLT主要用于宽带业务密集区域的用户接入,一般靠近小区住宅。

4.光分路器放置原则

4.1 市内及县中心城区,光分路器原则采用一级分光方式,分光比为1:

32、2:32或者1:64、2:64。光分路器安装在小区设备间ODF或光交接箱中。

4.2 农村地区光分路器可采用二级分光方式(特殊情况可以三级分光)。光分路器安装在设备间ODF或光交接箱中。

4.3 对于大型住宅区和大型工业开发区,光分路器原则采用一级分光方式,分光比为1:

32、2:32或者1:64、2:64,光分路器安装在设备间ODF或光交接箱中。

4.4 分光器的布放位置:

FTTH 模式对分光器和 PON 口的需求较大,为减少光缆投资,提高PON口利用率,宜在小区内集中分光;如明确需

装用户数量可达到一定端口规模时,应将分光器分散安装到楼栋。

5.馈线光缆建设原则

5.1 覆盖型OLT设备(一般放置于局端)的馈线光缆应以环型为主,对于无法成环的情况,可采用星型方式,馈线光缆环的长度应控制在6公里左右,对于容量型OLT设备(一般放置于小区)的馈线光缆以星型为主。

5.2 当馈线光缆为环型时,为双路由保护的需要,对于光交接箱(光分配点)的每个光分路器,应提供环上每个方向各一芯馈线光纤。对于馈线光缆为星型方式布放的,每个分光器提供一芯馈线光纤。馈线光缆进光交接箱时可预留适当的备用光纤。

6.配线光缆建设原则

6.1 目前因皮线光缆不适用于户外穿放,为降低ODN 建设成本,别墅住宅入户光缆考虑采用从配线光交布放普通光缆,利用接头盒分支入户的建设方式,每户熔接1芯。多层、高层住宅小区可考虑在各单元内安装楼道光分纤箱(盒),汇聚本单元的入户皮线光缆。从分光分纤点布放普通光缆至各单元内的光分纤箱时,应适当增加分纤箱(盒)的设置,尽量减少垂直布放皮线光缆的长度,同时皮线光缆应做好穿管保护。

6.2 配线光缆采用星型方式建设,配线方式采用一级交接配线方式处理。配线光缆纤芯配置为每户一芯(不留备用纤)。

6.3 配线光缆在小区管道中布放时可不使用光缆子管,配线光缆自光交接箱至住宅楼段分纤时,光缆接续应不多于一次,可采用小对数光缆直接进楼方式以减少光缆接续次数。

6.4 配线光缆在光交接箱成端时,在配线光缆成端区应将每户纤芯顺序排列,不得因光缆束管等问题空闲成端位置。

7.入户光缆建设原则

工程期间,入户光缆与OUN之间可不进行成端,考虑适当预留,在明确客户开通时,再进行成端。

8.光交接箱建设原则

8.1 光交接箱原则选用SC型适配器。8.2 光交接箱标准容量为576芯。

8.3 576芯双面标准容量光交接箱应具有可扩展96芯的位置,箱体最终容量可达到672芯。

8.4 光交接箱内置光分路器使用原则

光分路器的尾纤作为光跳线使用,光交接箱内不得使用光跳线,光分路器的尾纤原则为SC型。9.光交接箱/盒建设原则

光缆分纤箱一般为48-72芯通用型(带活接头适配器,即可用于配纤又可安装2个光分器),高层小区用户及商业楼宇的分纤箱可设置在弱电井内,按单个分纤箱覆盖48—72个住户规模设置一个。

光缆分纤箱一般为12-48芯通用型(不带活接头适配器),多层小区用户的分纤盒设置在一层楼道内,按每个分纤盒覆盖12—48个住户规模设置一个。

10.OLT的上联

10.1 OLT 通过GE接口直接上联IP 城域网的业务接入控制层(BRAS和SR);

10.2 对于语音业务,OLT采用专门的上联端口接入IP承载网。

10.3 对于重要的OLT 节点,应对其上联中继链路实现双归上联,并尽量对上联链路实行物理层保护。

10.4 对OLT设备PON口板的要求(1)广东联通全网使用的OLT设备PON口板均应提供20公里的传输距离。

(2)ODN全程衰减富余度要求:

当传输距离≤5公里时,ODN全程衰减富余度不少于1 dB; 当传输距离≤10公里时,ODN全程衰减富余度不少于2 dB; 当传输距离>10公里时,ODN全程衰减富余度不少于3 dB。

五、网络规划原则

1.OLT覆盖区域规划原则

OLT的覆盖范围一般应小于5km。OLT覆盖范围应同时考虑用户的分布及对接入光缆资源的消耗等因素。城区和县城建议综合业务接入点的覆盖范围在2~5公里为宜。

初期农村原则一个乡镇最多部署一个OLT,可以适当扩大至10公里。

2.OLT安装局点机房面积规划原则

2.1 ODF占用面积和馈线光缆数量规划原则

馈线光缆芯数=(OLT覆盖范围内住宅户数/K)*A*B(K为分光比,A=2为一个分光器主备两芯光纤,B为富裕量系数,可酌情选择。)

ODF架数量=馈线光缆芯数/ODF架芯数

ODF占用面积=ODF架数量*单个ODF架占地面积。2.2 OLT占用面积和数量规划原则

综合广东联通在用厂家的OLT设备的PON口数量,按照每套OLT设备可提供M个PON口,每个机架可安装N套OLT设备进行规划。

OLT设备PON口数量= OLT覆盖范围内住宅户数/K)*A*B(K为分光比,A=2为一个分光器主备两个PON口,B=2为富裕量系数。)OLT设备机架数量= OLT设备PON口数量/R(R=M*N,每套OLT设备M个PON口,每机架安装N套OLT设备)

OLT占用面积=OLT机架数量*单个OLT机架占地面积。

六、其他问题

1.备电问题

对于ONU的备电问题,具体要求如下:

一般情况下,普通家庭客户可不考虑供电保障,实施差异化的产品和市场策略,如捆绑宽带的资费套餐优惠、加大市场宣传力度转变固有观念、结合移动等业务提供断电时的话音保障。

对于政企和商企客户,以及对业务有高可用性需求的场景,因地制宜实施备电方案。2.运维要求

宽带接入网升级提速建设应充分考虑维护手段建设。通过加强配套网管和支撑系统的建设,提升对宽带接入设备的管理能力,并通过各种测试手段实现故障的快速定位,提高宽带接入网络的运行维护能力。网管应逐步实现和营帐、业务受理等系统的对接,提高宽带业务的开通效率。

第四篇:湖北省档案局关于印发 《湖北省机关荣誉室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

湖北省档案局关于印发 《湖北省机关荣誉室建设指导

意见》的通知

鄂档正〔2005〕16号

各市、州、县档案局,省直各单位:

近年来,我省通过开展机关档案工作目标管理活动,不少机关结合文明创建,建立了能反映机关精神面貌的荣誉室,较好地发挥了档案的宣传、教育和服务功能。为进一步规范机关荣誉室的建设,使档案工作更好地为“三个文明”建设服务,我们制定了《湖北省机关荣誉室建设指导意见》,现印发给你们,请参照执行。

各地各单位在执行过程中,有需要咨询的事项,请与我局档案馆室业务指导处联系。电话:(027)87233370 87233374

二○○五年三月三十日

湖北省机关荣誉室建设指导意见

一、荣誉室建设基本条件

荣誉室应是机关独立固定的、能满足需要的荣誉陈列场所,便于机关干部参观和接受教育。室内设置应有橱窗、橱柜、展板、声像和安全保护设施设备。荣誉室应有实物陈列的实体内容,又有图文并茂并能充分反映机关历史面貌内容的喷绘展板。

二、实物陈列内容

机关在开展各项工作活动中形成的奖牌、奖杯、锦旗、证书、字画、印章、编研成果及其它在业务活动中产生的有保存价值、反映本部门和单位工作特点的实物,经编号后,按其类型分别排放在橱窗、橱柜内。特别珍贵的实物,可陈列复制件。需要说明的实物,要附上文字说明材料。单位获得奖牌、奖杯等较多的,除选择部分有代表性的实物陈列外,其余部分可缩微成统一规格的影印件展示,原件可陈放橱柜内保存。

三、展板制作内容

展板内容应按照下列篇幅设计制作成彩色喷绘展板,并便于更换内容。

1、机构沿革篇。主要反映本机关组织机构沿革,历届班子主要领导的照片及简介,现任领导班子成员集体照片及简介。其中组织机构沿革可采用文字和图表的形式设计。

2、荣誉陈列篇。主要是反映本机关先进模范人物的照片及先进事迹材料;集体或个人获得的奖牌、奖杯、奖证的影印件;获奖(含科技成果)名录表,土要内容包括颁奖单位,荣誉称号,授奖集体或个人等,可按获奖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

3、领导关怀篇。主要反映党和国家领导、上级和本级党政领导、上级主管部门领导在视察、检查、指导本机关工作时形成的照片及文字说明材料。

4、业务建设篇。主要反映本机关在不同阶段、不同方面重大业务活动中取得的重大成绩、成果和效益的照片及文字说明材料。

5、机关建设篇。主要反映本机关文明创建、职工文化教育活动、机关现代化设施设备与管理等方面的照片及文字说明材料。

6、队伍建设篇。主要反映本机关干部队伍建设与管理情况的照片及文字说明材料。

7、廉政建设篇。主要反映本机关党风、政风、行风廉政建设与管理情况的照片及文字说明材料和运用正反典型对干部进行激励和警示教育的材料。

第五篇:关于印发农村公路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交公路发[2004]372号

农村公路建设指导意见

第一条为加强农村公路建设管理,保证建设质量,提高投资效益,结合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实际,制定本指导意见。

第二条本指导意见适用于县道、乡道和村道的新建和改建工程。

第三条农村公路建设应坚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节约土地、保护环境、保证质量、注重安全”的原则,逐步改善农村交通条件,提高服务水平。

第四条农村公路通过村镇的路段应考虑村镇的特殊需求,应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

第五条农村公路建设标准及技术指标的选择,应符合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对于受地形、地质等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限制的路段,可按照《农村公路建设暂行技术要求》(附后)执行,也可结合当地实际和经济发展水平,制定适用当地的农村公路技术标准。

第六条根据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和农牧民出行需要,一条农村公路可视情况分段采用不同技术等级,但不同技术等级或不同设计速度变更点应选择在驾驶员容易判断路况变化的地形变化处或路线交叉地点,并设置警示标志。

第七条路线选线应贯彻保护耕地、节约用地的原则,注意与沿线环境和景观的协调,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和文物古迹,方便农牧民出行,服务城镇化。

第八条选线时应注意尽量少拆房屋、少动迁公用事业管线;尽量利用老路、原有桥梁和隧道,避免大改大调或大填大挖,防止诱发新的地质病害;尽量避免穿越滑坡、泥石 流、软土、沼泽、断层等地质不良地段和沙漠、多年冻土等特殊地区,必须穿越时应缩小穿越范围,并采取必要的工程技术措施。

第九条路线设计应结合沿线的地形、地质、水文条件,根据使用功能、工程投资和社会环境等因素,进行路线方案比选及技术经济论证,综合考虑平、纵、横要素,合理选用技术指标,保持线形连续、均衡,满足行车安全需要。

第十条路基路面应根据使用功能、技术等级和交通量情况,结合沿线地形、地质、路用材料和施工方法等进行综合设计,重视排水、防护及取(弃)土设计,防止水土流失和堵塞河道。

第十一条路基填筑宜采用水稳性好的材料,严格控制路基压实,满足强度和稳定性要求。路基强度、稳定性和压实度达不到要求的路段不得铺筑沥青或水

泥路面。

第十二条路基防护应针对不稳定的高边坡、易受冲刷的沿河路段等工点,采用设置挡土墙、护坡、护岸等工程防护或与种植灌木等植物防护相结合的综合防护措施,防治路基病害,保证路基稳定。

第十三条农村公路应设置必要的排水设施,并与沿线桥涵形成通畅的排水系统。边沟尺寸应根据当地降雨量和地形特点确定,边沟型式应结合当地材料情况确定。一般路段可设置土边沟,冲刷严重的路段应设置硬化边沟。

第十四条通过村镇路段的边沟可采用暗排型式,或采用干砌片(卵)石、浆砌片(卵)石、钢筋混凝土预制槽(块)等明排型式。

第十五条特殊地质和水文条件的路段路基,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进行专项设计,采取综合治理措施。

第十六条通客运班车的村镇公路,应按照“路站运一体化”要求,适当加宽站点位置路基路面,并设置固定客运班车站点及标志。

第十七条桥涵设计应根据使用功能、通行能力和行洪要求,按照“就地取材、便于施工和养护”的指导思想,遵循“安全、实用”的原则进行。

第十八条新建和改建桥涵宜采用标准跨径、技术成熟、容易施工、经济适用的桥涵型式。季节性的宽浅河流或泥石流流通区可修建漫水桥或过水路面。第十九条新建和改建桥梁应根据安全要求设置防护设施,大中桥应设置墙式护栏,小桥可设置安全带(或栏杆、缘石)。

第二十条农村公路改建时,原有桥梁荷载等级达不到现有规定的,应本着安全、经济的原则,采用限载通行、加固等方式加以利用。

第二十一条对窄桥加宽应采用与原有桥梁相同(或相近)的结构型式和跨径,以使新老桥受力均匀;对于使用状况良好,因经济条件暂不加宽的桥梁,其两端应设置路基过渡段和窄桥标志及其它必要的交通安全设施。

第二十二条涵洞设置应充分考虑农田排灌,便于养护。涵洞宜采用圆管涵、板涵和拱涵等经济实用的型式。涵顶填土应满足最小厚度要求。

第二十三条新建隧道应根据公路功能和未来发展的需求,遵照安全、经济、环保的原则,结合地形、地质、施工、运营和管理等条件进行综合设计。路基中心开挖深度大于30m时,应进行明挖与隧道技术、经济和环保论证,择优选

第二十四条新建隧道应重视防排水设计。条件具备的,可以采用全断面防排水措施;条件不具备的,应对基岩裂隙水采取洞内疏导和洞外拦截等综合措施,保证隧道结 构和行车安全。

第二十五条原有隧道存在安全隐患时,应对其进行技术鉴定和专项设计,采取有效措施,保证主体结构的强度、稳定和耐久性。

第二十六条新建隧道洞内不应采用砂石路面。原有隧道采用砂石路面的应硬化。

第二十七条交通安全设施应根据公路的使用功能、等级、交通量,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与路基路面的具体情况,按有关规定进行设置,做到醒目、实用。第二十八条农村公路交通安全设施不宜低于《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中的D级水平,并注意:

(一)交通安全设施应与公路主体工程同步实施。

(二)在高路堤、陡坡、急弯、临水沿江、傍山险路、悬崖凌空等危险路段,应在路侧设置限速、警示、警告标志和路侧护栏等安全设施;在漫水桥、过水路面等路段宜设置警示标志和标杆。

(三)在视距不良的急弯路段,应根据需要设置线形诱导、警告、限速、反光镜等标志。

(四)连续长陡下坡路段应设置减速带和警示标志,有条件的可设置避险车道。

(五)在主要交叉路口、村镇、学校等路段应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必要的指示标志(方向、地名、距离等)、减速带和限速标志。

第二十九条通过村镇的路段应加强公路用地建筑红线控制,严格控制非法建筑,不得占用公路作为集贸市场,以保证公路畅通和行车(人)安全。

第三十条农村公路交叉设计应考虑地形、通视条件和交通环境等因素,确保行车(人)安全。有路面公路与无路面公路交叉时,无路面公路距交叉口一定范围内应铺路面,以保持路面整洁。

第三十一条农村公路建设提倡沿线绿化与主体工程同步实行,改善行车环境。绿化应满足行车视距要求,保证行车安全。

农村公路建设暂行技术要求

第一条农村公路建设当受地形、地质等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限制,技术指标无法完全达到等级公路标准的路段(以下简称受限路段),可按照本暂行技术要求执行。

第二条受限路段设计速度可采用l5km/h,回头曲线路段设计速度可采用lokm/h;不同设计速度相邻路段,设计速度差不应大于20km/h。

第三条受限路段净高不应低于3.5m。

第四条受限路段停车视距不应小于15m,会车视距不应小于30m,超车视距不应小于80m。

第五条设计速度采用l5km/h时,圆曲线最小半径不应小于15m。当采用最小半径时,纵坡不应大于5%,超高不应大于6%。

第六条回头曲线设计速度采用10km/h时,最小半径不应小于lOm,超高和加宽缓和段最小长度不应小于

15m,单车道路面加宽最小值不应小于2.5m,纵坡不应大于5.5%,超高不大于6%。

第七条新建公路最大纵坡不宜大于lo%;改建公路最大纵坡不宜大于12%,特殊情况下可视当地条件确定;海拔2000m以上或积雪冰冻地区最大纵坡不应大于8%。

第八条新建公路不同纵坡坡度的最大坡长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l 不同纵坡坡度的最大坡长

当新建公路越岭路线连续上坡(下坡)路段平均纵坡大于6%时,应在不长于2km处,设较平缓的缓和坡段,缓和坡段的纵坡不应大于3%,长度不小于40m。

第九条新建公路路基宽度,单车道不应小于4.5m,双车道不应小于6.5m;改建公路路基宽度无法满足上述规定时,可保持原路基宽度不变。

第十条单车道路基应设置错车道,其路基宽度不应

小于6.5m,间距可结合地形、交通量大小、视距等条件确定,有效长度不应小

于lom。

第十一条农村公路采用水泥或沥青路面的,其路基压实度应符合表2的要求;路基压实度达不到表2要求的路段,宜采用砂石等其它路面结构类型。表2压实度最小值

第十二条单车道路面宽度不应小于3.0m,双车道路面宽度不应小于5.5m。第十三条路面类型应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地产材料和工程投资等情况确定。季节性的宽浅河流、泥石流路段可修建过水路面;山势险峻、急弯、陡坡路段宜采用砂石或其它摩 阻系数大的路面;通过村镇的路段一般应采用水泥或沥青路面。路面结构层厚度不应小于表3规定的厚度值。

表3各类路面结构层最小厚度值

第十四条新建桥涵设计的汽车荷载等级可采用公路一Ⅱ级车道荷载效应的0.8倍,车辆荷载效应的0.7倍。

第十五条新建桥梁应与路基同宽。当利用原有桥梁时,如桥梁宽度小于路基宽度,桥头引道应设置渐变路段,渐变率不应小于1/7。

第十六条村镇行人密集区桥梁宜设置人行道,宽度不宜小于0.75m。第十七条农村公路一般应修建双车道隧道。受限路段可以修建单车道的直线隧道或大半径曲线隧道,隧道净高不应小于3.5m,行车道宽度不应小于4.om;长度应严格控制,不应过长;洞内应设置避车洞,并宜采用单向纵坡。

第十八条当单车道隧道与单车道路基相连接,洞口两端应设置错车道,其路基宽度不应小于6.5m,有效长度不应小于20m。

第十九条农村公路受限路段尤其是起始点,应增设必要的警示、警告等安全设施。

下载关于印发中国电信江苏公司农村FTTH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印发中国电信江苏公司农村FTTH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